不断提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19:50:41

不断提升范文篇1

教育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我校在强化基础、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发展个性、减轻负担、提高质量的前提下,以人文教育为目标,坚持“较低起点,较大容量,较快节奏,注重学法,精讲精练”的原则,实施教育改革,塑造高尚人格,构筑现代精神,培育、开拓创新思想,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高屋建瓴的人文视野,平等博爱的民主意识,怀疑批判的科学精神;以英语课程建设为重点,创造英语学习氛围,办出以英语为特色的学校;真正落实“班级授课、分层教学、个别辅导、整体推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各有目标、各有所获”,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为此,我校将以课改总揽全校工作,不断推进学校的发展,并把课改当成提升教育品位的系统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来抓。课改是一件崭新的工作,我们要“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开发”,首先从课堂教学抓起,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要求备课组在深入学习新课标中“教学六认真”的同时,对照“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着重落实如何备好课,如何在课堂中体现课改精神。备课要求做到重点备课堂的主体——学生。把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怎样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作为主要内容。课堂上要求以学生探究为主,把交互式、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融为一体,并以活动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以活动促发展。其次,组建教学督查组,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务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各领导小组成员带头参与课程改革。加强学习和宣传,完善校本培训。参加新课程培训和业务培训的教师要首先把新课程的理念渗透到各学科、各年级之中,从而为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构建良好的平台。第三,重点抓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经常组织课堂观摩、专题研讨等活动。教研组、备课组坚持发扬团队精神,发挥集体优势,注重教研效果,踏踏实实以研导教,以教促研,集思广益,勇于创新。本学期,在个别年级个别学科推广东庐中学“讲学稿”形式。把科研视点转移到课堂教学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被接纳、被信任、被尊重及真诚对待的课堂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被肯定和欣赏,使其个人潜能得到发挥。摒弃“注入式”、“填鸭式”、“地毯式”的课堂教学。利用教师配有笔记本电脑的优势,引进和制作优秀课件,建立学校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学校多媒体双向教学系统的作用,使课堂生动、有趣、高效。

二、加强管理,规范教学,争创一流教学质量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我们要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生存。全体老师都要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目标,树立质量第一,效益第一的意识。全校干部深入教学第一线,全力以赴抓教学。抓好备课组、教研组工作。各处室协助抓好年级、班级的工作。校领导每周下班听课,以听促教,建立教学值周制度,做到天天有检查,有记录,做到心中有数。

1、本学期,学校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加大教学常规检查的力度。教务处在抓好常规管理的同时,努力加强自身的进修,不断完善各种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制定教学评估细则,以使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在校内视导以及上级各种检查中,因失职出现问题的,学校将给以严肃惩处。

2、各教研组、备课组组织老师认真学习、钻研大纲,端正教学思想,认真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每位教师做到没有初案不参加集体备课,没有个案不走进课堂。作业要精选精练,有作必改,有改必评。教师之间,打破了各自为战的封闭式教学方式,注意教学信息的吸收、消化;特别是同学科、同轨教师之间通过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3、毕业班的工作是学校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学校为毕业班提供良好的服务,做他们坚强后盾。校长直接分管毕业班工作,随时掌握教学情况和学生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和分管同志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毕业班教师都明确肩负的责任重大,采取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和“低起点,多层次”的辅导,争取大面积质量提高;同时,做好拔优和中转优工作,建立优生档案,分人承包指导。各科老师互相协调,注意平衡,相同学科的老师互相配合,团结奋斗。在加强毕业生前途和理想教育的同时,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运用成功教育法,使全体学生学有信心、赶有劲头。

三、加大投入,完善配备,创建现代化教学设施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不断提升范文篇2

党的十六大把实现“科技更加进步”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把科技进步与创新体现在新世纪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号召全党坚持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事业,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加强科技工作是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关键,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切实把加强科技工作摆在关键位置抓实抓好。

一、实施“三大工程”,不断提高产业科技水平

实施“科技兴县”,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以及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是促进生产力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加快建立技术创新新机制、加快生产小陈老师工作室出品设备和工艺的改造、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是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们始终把“科技兴县”战略放在突出位置,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以实施“工业寻求增长”、“农业绿色增收”计划为目标,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大科技投入,认真实施了“基础工程”、“创新工程”和“先导工程”。

基础工程。围绕全县牛、稻、种、果四大产业,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带动全县各乡镇建设各类农业科技园区35个,科技示范村120个,示范户2000个,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引导、带动作用。同时还谋划科技信息网络和农业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为农业科技信息推广奠定了基础。创新工程。广泛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技术开发能力,择优扶强,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传统产业的新型化,真正培养一批具有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和结构升级的优势企业和骨干企业。近几年,我们新上工业技改扩能项目6个,总投资3000余万元,新增工业品种54种,累计开发省级以上新品种12个,县以上新品种52个。这些产品增强了全县工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成为##工业企业的主导产品。先导工程。通过精心实施高新技术项目,培育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潜力。如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钒钛磁铁开发为重点,新上铁选厂30多个,2004年产铁精粉36.4万吨,生产总值达2亿元,成为全县新的支柱产业。

二、抓住“三个关键”,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的科技新体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关键是要通过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科技管理体制,符合科技自身规律,充满活力的研究开发体制和有利于技术成果迅速转化的市场体系。为此,我们抓了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体系建设和民营科技企业培育“三个关键”。

一是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坚持科技创新,人才为本的理念,高度重视人才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作用,牢小陈老师工作室出品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和使用人才并重,形成了育才、引才、聚才和用才的良好环境。同时还利用一些奖励措施,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抓创新体系建设。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我们依托主导产业和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构。依托县内主导产业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了钒钛磁铁产业研发中心,面向全县铁选企业开展质量技术安全评估研究服务,为钒钛磁铁矿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重点企业为主,建立科研基地,吸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专家开展科研活动;加强农业产业协会建设。围绕主导产业,成立农业产业协会,在促进科技创新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逐步充当起了连接政府、科研机构、市场和企业的角色。三是抓民营科技企业建设。针对##县民营科技企业规模偏小、融资能力差,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在民营科技企业的立项、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积极支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县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到42家,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三、强化“三个到位”,确保“科教兴县”战略顺利实施

科技工作要服务好经济建设,科技工作要顺利开展,真正发挥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努力做到“三个到位”。

一是认识到位。要想建成经济强县,首先要成为科技强县;而要建成科技强县,首先要增强全县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在全县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科普宣传活动,利用各类新闻媒休举办科技宣传专题节目,利用冬春农闲时节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掀起学科技、用科技活动高潮。

二是领导到位。由于科技工作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科教兴县”这样的大事由科技系统“独唱”显然是势单力薄。为此,要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成立科教兴县领导小组,实行科技依法行政目标管理,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形成科技工作“大合唱”局面。小陈老师工作室出品

不断提升范文篇3

大家好!我叫林志军,现在是云梦县大地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我汇报的题目是:在创业中不断提升人生价值。

我是一位农民的儿子,我的肩头,曾刻下父辈扁担的烙印;我的脚底,曾印满黄土地的泥泞;我的双眼,曾定格父老乡亲深深的渴盼;我的脑海,怎么也挥之不去的,是母亲因掏不出五毛电影票钱,让她的儿子失望,而自己却愧疚地搂着儿子痛哭的情景……

在当时那种特定的环境下,我的心目中,谈不上什么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我只是常常想,乡下太穷了,太苦了,总有一天我要跳出农门,我要走出那个令人困顿的世界。我庆幸我很幸运,我踩过了那条“千军万马”争相通过的“独木桥”,成为华中理工大学的一名时代的骄子。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到当时武汉最大的合资企业——中德合资啤酒有限公司,端上了人们羡慕的“铁饭碗”。不过好景不长,经历了中德啤酒厂从筹建到转让的我,虽然尽心尽力埋头工作,但仍没逃出下岗的厄运。下岗后我并不气馁,我也曾暗暗地想过:与其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试着闯出一翻天下。可是无情的现实又让我畏缩不前,我问自己:你有资金吗?有关系吗?有管理经验吗?痛苦和彷徨之后,我选择了继续打工,蓄势待发。

年轻的心是躁动的,是经不得任何禁锢和遮掩的。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如一夜春风,让我心潮澎湃,旧念重燃,我毅然开始了我人生中第一大抉择:扔掉手中已有的饭碗,走出去,去闯闯外面精彩的世界。我第一站到了上海,凭借自身的实力,过五关,斩六将,受聘于被称为中国经济巨人的美国开利公司任销售经理。在随后的两年,是我积蓄潜能最多的两年,其间,我到过很多国家,直接接受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洗礼,并且还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在广州、海南、北京、郑州等地边工作边考察。我怎么也忘不了的是1995年5月5日,我又一次作出了让父母生气,让妻子担忧,让朋友不解的又一非常抉择:下岗!下海!决定接手已经倒闭的汉阳纸箱厂!我顶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求爷爷、告奶奶,磨破嘴皮凑合了5万元开厂费。5万元,对于一个刚开始启动的厂子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有人笑我:“林总,你这里是10个坛子,却只有5个盖子,你是怎么盖得住呀?”我没有被困难吓倒,毅然带领我的兄弟们,在简陋的厂房里,干起了既当老板又当工人的“行当”。那些日子,是我生命中最艰难痛苦的日子,我卖掉了房子,当了所有的家用电器,卷着铺盖行李,带着妻子住进了厂里,和工人一道摸爬滚打,同过“白菜拌豆腐”的生活。我只有一个信念,我一定要成功,一定能够成功!我常常鼓励妻子: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我们好日子会有的!

那不堪回首的过去,至今仍历历在目。直至今天,有人对我说:“林总,你靠5万元起家,简直不可思议,你实在有好运气!我说,你大错特错了,我告诉你我成功的秘诀:诚信!做人离不开它,干事业更需要它。人常说:客户是厂家的“上帝”,我要说:诚信是企业的生命。一个言而无信的人,领导一个言而无信的企业,那个人就是活着的躯壳,而那个企业也必将失去灵魂而走向崩溃。

记得孝感源丰纸箱厂办厂初期,武汉市长光电源有限公司要求我们厂赶做一批纸箱盒子,而且要求在限定时间里完成。厂里当时有人不同意做,这明摆着是劳民伤财,吃力不讨好的事。我坚持反对这种说法,迅速组织专班人马,亲自督阵,按要求连夜赶制了这个纸盒,第二天清早又亲自“搭的”送到该厂。当时,这个厂领导很感动,看了样品后,当即拍板和我们签下了定做50万个纸盒的订单。

1997年7月中旬,由于竞争的压力,汉阳纸箱厂已难以为继,当时,我们就想方设法,租赁了孝感市工贸纸箱厂。厂转移了,原在汉阳厂时还欠下一供应商2万余元材料款,我查帐时发现后要送还。当时厂里有人说:“现在汉阳厂已经不存在了,况且很长时间和那个厂已未发生供销关系,能“赖”一点就“赖”一点,何必那么认真。我说,诚信是企业的生命,没有诚信就不具备做人的基本道德。后来,我抽时间主动将2万余元材料款送到供应商手中。

1997年8月1日,我们按厂方的要求,为武昌712研究所生产了2000多个蓄电池包装箱。由于进货纸张的原因,在太阳底下一晒,纸箱有轻微变色,造成颜色不一致。我发现后,当即向厂家说明情况,并保证全部返工重做,还按规定赔偿了因推迟交货时间给客户造成的损失。

一桩桩一件件关于诚信的故事,在我的领域不断演绎。这些年来,我靠诚信赢得了信誉,赢得了市场,赢得了口碑,赢得了人心。

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我觉得,最主要是培养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而这第一个需要的是自己以身作责,要具备和培养正直与朴实的良好品德;第二个要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机制,具备一定的洞察力与亲和力,深入基层,理解职工,不拘一格用人才,充分发挥职工的潜能。

诚然,我是一个企业的老板,但在职工和下属面前我决不能以老板自居。厂里购了一辆小车,名义上是“老板车“,我却坐的很少,多半用于业务员跑业务,我从汉口的住地到各个分厂,一般都是坐公汽。记得在孝感分厂初建时期,厂里运回一台设备,我和司机用杠子从车上卸下来后,要抬进厂房,于是,我去叫合资的另一个股东(也就是副总经理)帮忙一起抬进去。谁知他把手一摆,一脸严肃地教训起我来:“你知不知道,你是老板,要讲形象,形象,你知道不?你不会喊几个工人帮着抬?堂堂老板抬设备,简直不怕别人笑掉牙!”当时我只是笑了笑,没有应声,喊来两个工人,大家一起把设备抬进了厂房。我觉得,老板是什么,老板是人,中国哪一条法律规定了老板就不能干工人干的事?还记得去年七月间,公司扩建仁禾包装厂初期,为了赶工期,电焊工人顶着烈日在高空焊烟囱。看到工人挥汗如雨,我主动为工人端茶送水,晚上蚊子叮咬,我用扇子帮他们驱赶蚊子。两位职工感动不已,他们说:“老板,这可不是你做的活呀!”我风趣地说:“公司可没有规定老板只能坐老板椅,躺空调房,享老板福呀!”

我所接收领导的厂子虽不大,但“麻雀虽小,肝胆俱全”,况且,这些人中,下岗职工居多,他们大多数人都吃惯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安逸饭”,要想改变他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人评价国有企业是:管理是粗放型的,处罚是我罚别人的,训人是靠大嗓门的。1999年,经人介绍,我聘用了原汉川造纸厂的副厂长彭新星到云梦县桥镇分厂任副厂长,彭厂长曾经营的是国营厂,面对的是国营职工。进厂不久,彭有一次迟到,被我逮着了,当时他没注意,在当月发放工资时,我让财务按制度扣罚了他的工资,他冲我发火:“老大呀老大,你的胃口真大,不仅吃我的‘肉’,还不吐‘骨头’!我当厂长十几年,罚职工是我的一句话,罚我的人还没出世了!”一气之下,他捆起行李一车坐回汉川老家。过了两天,我听说他病了,我买了一些补品,赶到他家看望,并与他交心谈心,求得他的理解,劝他继续留在厂里工作。老彭很感动,在以后的工作中,他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

1996年在汉阳办厂时,厂里有一个不起眼的小伙子叫魏学涛,进厂时17岁,只有初中文化,开始在车间当操作工,在工作中,我发现这个小伙子潜质很好,做事从来不知道偷懒,舍得吃苦。我便试着培养他,跟他交谈,并花钱买书让他学习,1997年,公司到孝感后,我便让他担任车间主任。开始他一味凭江湖义气管理企业,遭到了多数工人的反对。他自己也认为不是搞管理的料,不想再干下去。后来我进行循循善诱,启发开导,并多方鼓励,终于使他逐渐成熟起来,现在被聘任为云梦县道桥仁禾包装公司分厂的厂长。

原道桥造纸厂职工张敏晏已52岁,而且一条腿有点跛。1999年,因厂倒闭而下岗,老伴早年去世,他和读初中的儿子相依为命,生活相当艰难。听人谈到老张的情况,当年11月份,我把他请到河南的分厂搞财务管理。在工作过程中,我发现老张为人本质不错,品德操行很好,在财务、生产管理上有一定的能力,是个明白人。想想一个在国营厂干了31年的老职工,年岁大了,生活又不方便,我心里很难过。冬天来了,老张腿不方便,我便主动照顾他,为他买回被子、内衣和日常生活用品,怕他冻着,我每天起早为他升好炉子。我每月发给他800元工资,还帮他看望儿子,给他儿子送生活费。为了帮助他提高业务水平,还为他买回3000余元书籍。老张常常对人说:“我在企业干了31年,经历了7位领导,我最佩服林总对人的真诚。林总不仅给了我金钱上的帮助,最重要的是让我这一个经历了大半生磨难的人看到了真情,看到了希望……”

不断提升范文篇4

一、明方向,就是要时刻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充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学习讨论活动,既是政治任务,又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通过学习培训,要更加坚定信念,明确方向,扎实工作。作为人大工作者,首先要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俗语说得好,“方向错了,一切都错”,所以,把握方向非常重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各级人大工作才有方向、有保证、有活力,才能发展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以,每一位共产党员、人大工作者都应具有较高的政治敏感性和做人做事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在日常工作中,把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成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当作人生的行动准则。

二、顾大局,就是要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观念。人大各项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作为人大机关干部职工都应有这样的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本人认为:一方面,在认识上要有新提高,改革是必然的,是时代赋予的,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而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让全国人民奔小康的必由之路,而稳定则是前提和必要条件,没有稳定的社会,良好的治安环境,要改革、发展只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思想上树立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意识。另一方面,在工作上,要确实体现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如在开展专项工作调研、执法检查及视察等活动中,都要围绕政府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全局,要在重点推进群众热点难点及盲点问题的解决作努力;在认真调查分析解决问题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再一方面,在行动上要保持高度的全局意识,即:想问题、做事情、都要有识大体、顾大局的观念,以维护大局为己任,使自己的大局意识真正体现在言行里和工作中。

三、讲纪律,就是模范地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讲纪律是对机关干部职工最起码的要求,一个单位或地区没有好的纪律作保证,要想确保政令畅通、发展经济,是不可能的。作为人大机关干部职工,讲纪律是提高依法履职水平的基本要求。而作为党员,首先要遵守党的纪律,用《党章》规范自己的言行,时刻不忘入党誓言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随时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其次,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办事,以规行事。要做到这一点,学法是前提,要学好有关的法律法规,做到知法;用法是关键,要注重运用有关的法律法规,解决执法检查、调研等工作问题。再次,要模范遵守规章制度。人大工作性质除了其最讲究运用法律以外,其程序性和规范性也相当重要。所以,在人大工作的同志,一定要做到以规行事,也就是说一定要依照常委会制定的有关规定和制度严格办事,确保人大各项工作程序规范,使人大机关干部职工懂法规、守纪律,不断推动人大工作的创新发展。

不断提升范文篇5

我市近几年来一直注重科普工作,在市县两级都成立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依据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以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对象,通过科普广场、科普讲座、科普报告、科普展示、科普咨询、科普体验、科普竞赛、科普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农村集镇、城市社区、工厂、学校、机关广泛开展科学普及工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前,我市的经济社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要抓住机遇,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就必须大力推进科普工作,全力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创业技能,切实做到六个推进:

1、积极推进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少年强则国强,要以未成年人为重点,围绕素质教育,充分发挥科技教育特色学校、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以及科技辅导员的作用,组织中小学生开展青少年科技传播、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校园科技节等各类科学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要以学校科学教育为重点,推进学校科学教育,提高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要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促进课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的有效衔接,引领青少年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积极推进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一是要深入推进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学素质培训工作,促使全市农村党员、基层干部掌握2-3门实用技术、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带头致富的能力。二是要深入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积极实施“新型农民教育培训”、“阳光工程”、“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加强对农村青年、妇女、科技示范户、农村经济组织带头人、返乡农民工的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是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和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在全市农村宣传科学发展观,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专业技能。

3、积极推进城镇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一是要深入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依托技工学校和其他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返乡农民工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上岸渔民培训、企业职工培训,增强职工竞争择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二是要深入开展群众性职业技能竞赛、技术创新和发明竞赛活动。充分发挥企业科协的作用,开展“讲创新、比贡献”竞赛活动和“厂会协作”、“金桥工程”等活动,提高企业职工科技素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三是深入开展“科教进社区”等活动。充分利用文化广场、市民活动中心、社区科普活动室等阵地,举办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科普文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等观念和知识,促进城镇居民素质的提高。

4、积极推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要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行动为突破口带动全面工作的推进。一方面,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而且对于全社会具有表率作用;另一方面,实施《纲要》的所有任务都需要由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来推动,这项工作做好了,对于整个《纲要》的实施都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加大工作力度,把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作为重要的内容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切实让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重视起来、行动起来。

5、积极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今后一段时期,国家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科普宣传主题是“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这一主题完全符合我市实际,抓住了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科技进步,关注民生都将发挥积极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各地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部门实际,积极参与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大造声势,扩大影响,使各项活动既轰轰烈烈,又富有成效,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科普活动品牌。

不断提升范文篇6

关键词:着力点;“两型社会”;经济发展方式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中国即将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讨论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通篇贯穿了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思想及方法。因此,是我们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一、客观认识中国资源环境形势,进一步明确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规划《建议》在分析当今国际国内形势时指出: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所谓“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资源不足的约束强化;二是环境污染的约束强化。

(一)资源不足的约束强化。

中国资源不足与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并存。从人类基本生存资源来看,中国土地、淡水和森林等资源,总的情况是有一定数量和潜力,但数量不多,质量较差,其中大部分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较大,满足国家需要困难。例如中国宜农荒地还不足世界宜农荒地的2%,而且它们大部分分布在边远山区,土地贫瘠,开发利用难度较大。近几年,中国的荒地资源也随着耕地资源骤减而呈现减少趋势。中国水资源总量在世界上排名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很少,只有2000立方左右,为世界人均值的1/4。中国森林资源截至2008年,森林面积1954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仅为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在世界上排名八十位之后。

从发展性资源来看,能源资源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来看还是比较丰富的,但人均占有量不多,尤其是石油资源更显得不足,供求关系紧张,随着经济发展,国内石油及其产品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从国外进口已呈必然,并且进口数量不断增多,到2009年,中国石油进口以达到50%以上,满足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需要将有一定的困难。中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储量很大,约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1/6,居世界第三位。但煤炭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已探明的资源量89%集中在北方,因此,中国北煤南运情况不会改变,虽然从理论上说,我们的煤有二百年的开采时间,但由于无序、无度开采状况的存在,导致开采利用时间的缩短。而且,我们所拥有的煤资源质量较差,煤灰和SO2的含量超过世界水平20%~30%,煤的质量已经成为中国大部分地区产生酸雨的直接原因。从资源利用效率来看,我们仍然处于粗放型经济发展阶段。例如,以单位GDP产出能耗来看,中国是发达国家的4~5倍。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3%。

(二)环境污染的约束强化。

一是水环境状况令人担忧。2008年全国地表水746个国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47.7%,劣Ⅴ类水质比例仍然高达23.1%,113个重点城市饮用水源有23.6%的水超过Ⅲ类标准。有近3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全国近海水岸渤海湾、胶洲湾、杭州湾、长江口、闽江口、珠江口统统是重度污染。据中国环保部2009年6月4日的《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中近一半河段严重污染,尤其是淮河、海河、松花江、辽河、长江中下游以及珠江三角洲等工业比较发达地区。以黄河为例:黄河干支流12550km河长的水质情况是,一二类水河长1750km占13.9%,三类水河长2160km占17.2%,四类水河长4280km占34.1%,五类水河长2010km占16.0%,劣五类水河长2350km占18.7%。

二是空气污染依然严重。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的数据,2006年监测的559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24个(占4.3%)、二级标准的城市325个(占58.1%)、三级标准的城市159个(占28.5%)、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51个(占9.1%)。2006年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无城市达到国家一级标准,50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占44.2%)、55个城市为三级(占48.7%)、8个城市为劣三级(占7.1%)。2006年,全国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的城市占86.8%,超过三级标准的城市占3.6%。2006年全国参加酸雨监测统计的524个城市(县)中,出现至少一次以上酸雨的城市283个(占54.0%),酸雨发生频率在25%以上的城市198个(占37.8%),酸雨发生频率在75%以上的城市87个(占16.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航船一路高歌猛进。但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是,为实现这一发展,中国付出了很大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代价。以“十五”末期为例,中国单位GDP能耗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中国面临的来自于国际国内的资源环境压力会进一步加大,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会更加强化。因此,把建设“两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既是中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国资源环境条件的客观要求。

二、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的精神实质

在发展的关键阶段,党中央在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时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建议,并将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作为约束性的硬指标。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五个坚持”之一就是“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着力点”按照物理学上的含义即:“力的作用主要集中之点;按照管理学上的含义则是“致力于完成某项任务或工作时重点着手之处”。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有几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加快推进节能减排,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节能减排指标约束,加快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技术,抓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二是要加快污染防治,着力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积极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及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工作,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积极发展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率,推动全社会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四是要加快实施生态工程,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工程,开展植树造林,不断改善生态环境。

1.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首要着力点。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就是要加快制定和完善节能减排的规划和标准,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要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综合运用法律手段以及财税、价格等经济杠杆,明确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全面促进节能、节材、节水、节地以及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

2.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长期重要着力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同应对的问题,加快建立对外磋商机制,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机制建设;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监测与考核指标体系,在现有污染排放物监测以CO2、SO2、固体颗粒物等指标为主的基础上,扩大污染排放物监测面。强化目标责任机制,保障约束性指标顺利完成。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着力点。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途径。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加快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等政策,大力推进重点领域的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循环经济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

4.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着力点。要通过加大生态保护执法力度,保证生态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提高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恢复成本。同时要加快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方面的政策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资源损失与环境破坏。

5.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保障。要积极推进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快制定和完善土地资源、水资源及各种主要矿产资源保护法。制定针对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法律法规,为惩罚严重浪费资源者和破坏环境者提供法律依据。完善产权法律制度,规范和理顺产权关系,引导各种主体的行为。

6.转变观念,培育绿色文化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保证。一方面政府要树立节约意识,在决策和规划中珍惜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优化组合;另一方面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引导合理消费,反对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

三、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关键是要在落实上下工夫,在建设“两型”社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中国生态文明水平。

1.积极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中之重是积极探索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代价小”就是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效益好”就是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建设相统筹,寻求最佳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排放低”就是坚持污染预防与环境治理相结合,用适当的环境治理成本,把经济社会活动对环境的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可持续”就是坚持环境保护与长远发展相融合,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用新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用新的视野把握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机遇,用新的实践推动环境保护取得更大的实际成效,用新的体制机制保障环境保护的持续推进,用新的思路谋划环境保护的未来,制定和完善与中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健全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

2.发展现代节能环保产业体系。节能环保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保障,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关键条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进一步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投资向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高新技术等领域倾斜。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引导投资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区节地、节能、环保、安全等项目,有效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加快新能源开发,推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加强电网建设,发展智能电网,完善油气管网,扩大油气战略储备。加快发展节地节能节水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广清洁环保生产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实现环境产业化(污染治理产业化和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和产业环境化(利用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型产业、绿色产业、绿色工厂)。

3.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并重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在发挥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给予特殊政策支持保护西部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屏障。对人口密集、开发强度偏高、资源环境负荷过重的部分城市化地区要优化开发。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化地区要重点开发。对影响全局生态安全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对影响全局的生态功能敏感区、脆弱区要禁止开发。对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要禁止开发。基本形成适应西部地区实际及功能要求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体系,完善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在内的政府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和完善西部地区生态建设补偿机制,引导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推进发展。

4.加强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社会先进生产力体现的平台,集中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市场的国际竞争力。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列茨认为,新世纪对中国有三大挑战,居于首位的就是城市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署长指出:“城市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

中国正在经历的城市化进程,无论规模还是速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1978—2004年,中国城镇化水平由17.9%提高到41.8%,城市人口由1.7亿增加到5.4亿。截至2009年底,中国城镇化达到47%,城市人口接近50%。中国用3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二百多年所走过的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中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城市追求城市变大、变新、变洋,盲目对文脉之本、风貌特色的老城区进行成片改造;大广场、宽马路、豪华办公楼、欧化建筑席卷全国。与此同时,翻开中国各城市以往的规划文件与实际发展状况相对照,不难发现,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用地指标现象十分普遍和突出。“换一届政府换一张规划”在不少城市不足为奇,于是出现了规划赶不上变化的尴尬。中国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把中国城市化过程遭遇的种种失衡、无序现象归结为几个方面: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急功近利的规划调整,寅吃卯粮的圈地运动,脆弱资源的过度开发,盲目布局的基础设施,杂乱无章的城郊用地,任意肢解的城乡规划,屡禁不止的违法建筑。

工业革命以来,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迈进城市化门槛的国家,也是“城市病”的首发国家。英国城市化大约始于1775年。在商业化和工业化的驱动下,人口从农业区向工业区迁移,形成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随后小城市变成大城市,大城市形成城市群。随着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住房短缺、公共卫生设施匮乏、环境污染严重、犯罪率居高不下、城市景观丑陋等“城市病”也初露端倪。由于英国城市化无任何可借鉴的经验,政府未对城市的盲目发展进行干预和调控,使得“城市病”愈演愈烈,带来了一系列灾难性后果。英国的城市灾难使人们认识到城市不仅是财富的源泉,也可能是灾难和罪恶的摇篮。“城市病”的发展催生了人类与之抗争的有力武器——现代城市规划的诞生。1948年,英国议会制定了《公共健康法》,这是一部在城市规划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公共政策法案,它不仅有效地加强了对城市无序蔓延和混乱状态的管理,而且通过为贫困居民修建了公园、浴池和洗衣房等措施,极大地降低了婴儿死亡率,也使一度猖獗的城市犯罪骤然下降。英国也是世界各国中第一个实行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第一个制定了《城市规划法》、第一个提出建立“花园城市”,同时也是第一个较为成功地治理了“城市病”的国家,堪称世界城市化的试验基地。英国治理“城市病”的经历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是人类理应共享的宝贵财富。

不断提升范文篇7

一、创新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各项工作永葆生命力的动力源泉。创新可以是想别人所未想,为别人所未为,也可以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改进、有所提高、有所突破。老干部工作要适应新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创新,才能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就是要克服在一些同志中存在的“老干部工作无过即功、小成即满”、“就老干部工作抓老干部工作”的陈旧观念,以及面对矛盾困难畏难发愁、等靠应付的思想,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意识,从服务大局和老干部工作实际出发,选准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突破口,进行大胆探索实践,以创新的思路和措施把老干部工作做得更活、更实、更好,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工作中,我们狠抓了三个方面的创新:

(一)围绕落实老干部工作政策抓创新。贯彻执行党的老干部工作政策重在领会其精髓,关键在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抓好落实,使政策真正起到指导实践、推进工作、服务发展的目的。在未实行离休干部“三个机制”以前,医药费报销问题一直是困扰老干部工作的“老大难”问题。2001年从中央到省市相继提出了建立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的指导性意见。为了将这一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早日惠及老干部,我们在一无工作基础,二无成熟经验借鉴的情况下,经过对上级政策进行认真剖析论证和消化吸收,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离休干部医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离休干部医药费统筹金管理办法》、《财政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特困企业认定办法》及其相关配套文件,并于2002年8月在潍坊市第一个建立并成功实施了离休干部“三个机制”。几年来,我们根据形势发展和机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又相继健全完善了一系列配套机制和措施。为满足“双高期”老干部就医用药的需要,建立了离休干部医疗统筹金标准递增机制,从今年开始,将离休干部医疗费统筹金标准提高到了每年14000元/人。针对个别单位存在的医疗统筹金拖欠问题,对镇街离休干部医疗统筹金实行了代扣代缴的办法,由市财政从转移支付中直接划拨医保处;对改制破产企业离休干部的医疗统筹金严格按照合同规定,落实市级领导包靠征缴责任制。同时规定对不能及时足额缴纳统筹金的单位“约法三章”:不准公费购买小汽车,不准有招待费,单位负责人不准外出考察,确保了统筹金应收尽收、及时足额到位。针对离休干部年龄普遍较大、每年都有一定数量减员的实际,实行了“减员递补”政策,每年一次把特困企事业单位的离休干部递补到市财政解决的减员部分,做到既不增加财政负担,又扩大了财政保障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医疗监督制约机制,推行了用药处方审计制度,在各医院成立了审计小组,对处方执行情况进行一月一次抽查。自去年以来,先后有2名大夫因不根据病情需要滥检查、开“大处方”、自费方,受到通报批评,从源头上堵塞了医药费滥开滥报的漏洞。同时鼓励离休干部合理节约用药,医保处按每人每年2000元的标准,为离休干部建立了个人帐户,个人帐户有结余的,结余部分作为奖励基金归个人所有,增强了离休干部自我保健和节约用药意识。2006年全市共为老干部兑付个人帐户结余资金18.8万元,既有利于老干部,又大大节约了医药费,受到老干部们的一致欢迎。通过上述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目前我市离休干部“三个机制”运转正常、管理规范、保障有力,并在实践中有了新的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离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去年我们在为企业离休干部比照党政机关离休干部拉平离休费的基础上,今年又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政策和我市实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改制重组和关停破产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将全市207名企业离休干部全部纳入其主管部门管理,离休干部与主管部门、原企业共同签订管理服务协议书,确保了企业离休干部安置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待遇落实到位,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围绕老干部工作实际抓创新。当前,随着退休干部队伍的不断壮大,以及老同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加强对离退休干部的教育管理成为维护老干部队伍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们从狠抓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这一“牛鼻子”入手,不断创新组织设置,完善教育载体,丰富活动内容,使全市老干部教育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一是创新组织制度,不断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们把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作为推进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组织规范、制度规范、活动规范”的要求,先后在全市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78个,联合支部34个,党小组208个。配齐配强了党支部书记及党支部班子,规范完善了党支部组织制度和长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支部在离退休干部中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采取举办培训班、读书会、辅导讲座等形式,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以政策理论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形势任务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激发了离退休干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比学习、比奉献的热情。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广大离退休干部党员带头参加学习、撰写读书笔记,带头剖析思想,给党委政府提合理化建议意见,受到市委及各级党组织的一致好评。在新农村建设一线,广大离退休干部党员带头包户助民、参政议政、招商引资、维护稳定,为其他老同志做出了表率,促进了全市老干部发挥作用工作的扎实深入开展。近年来,全市先后有60余名离退休干部党员受到省市委的表彰。二是创新载体建设,不断丰富老同志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求知、求乐、健康、创新”为目标,重点加大了市委老干部党校、老年大学(学校)及老干部活动中心(室)等阵地的建设力度。几年来,我们先后投资120余万元,对市委老干部党校、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进行了扩建改建,使老干部学习活动场所达到了十室一厅,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室内学习、娱乐、健身设施配套齐全。老年大学现开设微机、电子琴、书法、二胡、绘画等课程12门,在校学员达到600余人,并在密水街道设立了一处老年大学分校。同时在各镇街成立了老年学校和老干部活动室,在各居民小区、广场公园等配套安装了老年健身器材,为老同志学习活动创造了良好环境。市老年大学、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先后被授予“省级老年大学示范校”和“省级示范老干部活动中心”。以此为示范,今年我们在全市开展了“县级示范老年学校”创评活动,努力提升镇街老年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使之真正成为老年人之家和老年人乐园。充分发挥市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等主阵地作用,市里近几年先后组织举办老干部书画展、文艺汇演和象棋、门球、太极拳(剑)、老年健身操比赛等文体活动60余场次,展示了老同志风采,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老干部文体娱乐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全市形成了以市委老干部党校、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为龙头,镇街老年学校、老干部活动室为补充,社区、村老干部学习活动小组为辐射的离退休干部三级教育管理网络,促进了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三)围绕党委中心工作抓创新。老干部工作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必须为党委中心工作服务,为大局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老干部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离退休干部群体是一个重要的人才资源宝库,他们经验丰富,许多人既有知识、专业和经验上的特长,又了解国家经济形势和相关政策。实践证明,围绕党委中心工作,有组织地发挥老干部作用,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更符合广大老干部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的愿望和要求。在老干部工作的总体布局中,我们坚持把发挥老干部作用作为主线贯穿始终,紧紧围绕形势发展和市委中心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措施,组织引导老干部积极参与全市“三个文明”建设实践,为他们发挥余热、老有所为提供广阔舞台。1997年,我们针对离退休干部大多居住农村的实际,在农村老干部中开展了“包户助民”活动,通过与被包户签订责任书,帮技术,帮资金,帮项目,使大批贫困户走上致富的道路。10年来,全市老干部先后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2600余个,帮助新增致富项目46个,帮扶资金达400余万元。中组部老干部局《情况反映》,《中国老年报》头版头条以及《老干部之家》、《山东支部生活》、山东电视台等媒体多次进行宣传报道。省委老干部局和潍坊市委老干部局也分别召开现场会,推广了我们的做法。为了让老干部给各级党委政府当好参谋,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1999年,我们在市直机关建立了工业、农业、党建、精神文明4个老干部参政议政小组,组织老干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2001年,结合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在老干部中广泛开展了“比学习、比奉献”活动,掀起了全市老干部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的热潮。当年我们作为潍坊市老干部工作系统唯一代表,出席了全省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并作了典型发言。去年以来,我们又抓住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有利时机,在广大老干部中倡导开展了以“一联、三送、六带头”为主要内容的参与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活动。“一联”就是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老干部“包户助民”活动成果,组织老干部与农村病灾户、城镇下岗职工等结成联户帮扶对子,力所能及地帮助困难群众发展生产,拓宽致富门路。“三送”:就是组织市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经贸局、卫生局、教育局等市直部门的老专家、老教授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开展送科技、送卫生、送教育下乡活动。“六带头”就是组织引导老干部带头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带头参政议政,带头发展经济,带头维护社会稳定,带头倡树新风正气,带头参与文明创评活动。活动中,我们坚持正面组织引导与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相结合,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调动了广大老干部投身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涌现出了像“包了一个户,带起一个蔬菜产业村”的退休干部李振亮,推着小车走街串巷义务宣传“八荣八耻”的84岁离休干部裴子明,“农家院里升国旗,热心教育下一代”的退休干部嵇旭春等一大批老干部模范典型。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成立老干部送科技、卫生、教育下乡服务队18支(个),累计开展支农服务活动40余次。组建老干部护林护路队、治安巡逻队、街道清洁队等1800余个(支),老干部帮扶困难群众2300多户,有350余名老干部被聘为校外辅导员、社情民意联络员、企业技术顾问等,老干部已经成为我市和谐社会建设中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我市组织老干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先后在省委老干部局《情况通报》、潍坊市委老干部局《老干部工作信息》、《潍坊日报》等媒体上予以刊发,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二、亲情化服务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为老干部服好务,是老干部工作的主题和落脚点。离退休干部从原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想的最多、最关心的问题是希望组织在政治上继续关心,需要别人的理解、安慰和照顾。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老干部工作人员中叫响了“以孝敬父母之心为老干部服务”的口号,坚持以老干部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标准,积极为老干部提供高质量、亲情化、人性化的服务,把涉及老干部的每一件事做实做细,让老同志满意,让党和人民放心。

(一)常规服务实现规范化。近年来,我们按照有关政策规定,较好地坚持了老干部集中学习、阅文、订阅报刊、参加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节日走访慰问、通报情况、征求意见、参观考察等制度,做到了年度有规划,活动有人抓,件件有落实。同时,进一步修订完善了《老干部工作人员守则》、《老干部工作职责与规范》、《工作人员礼仪规范》,以及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组织老干部学习活动、接待老干部来访、为老干部发放刊物、提供服务用车等日常性服务,到言谈举止、文明礼仪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做到嘴勤、手勤、腿勤,见面问好,服务热情;有问必答,答则必办;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随叫随到,不厌其烦,真正为老干部提供全方位、优质化、规范化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老干部联络员制度,从各镇街和市直部门选出了60名身体健康、政治素质高、办事公道的老干部担任联络员,及时了解和反映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既有效地督促了工作人员的服务,又畅通了与老干部的联系渠道,促进了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二)亲情服务体现细微化。在抓好常规服务的同时,我们还注重从老干部日常生活的细节小事入手,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为加强与老干部的沟通联系,推行了老干部“五必访”制度,即重大节日必访、老干部住院必访、家中有困难必访、季节气候变化必访、家庭闹矛盾必访。每逢老干部过生日,主管部门领导及老干部单位负责同志都亲自登门祝贺,送上一封慰问信和一个生日蛋糕。为满足老干部冬季取暖的需要,市委、市政府每年拿出近10万元资金为老干部补贴供应优质烤火煤,并安排专人送到老干部的家中。几年来我们还先后投资100多万元,为老干部活动室安装了空调、热水锅炉,准备了轮椅、拐杖、老花镜、雨伞以及应急药品等,对活动室桌椅、厕所、台阶等进行了人性化改造。对来学习活动的老干部,工作人员都提前打扫好卫生,打好开水,迎候在门外;对老干部外出参加活动,工作人员都全程陪同;老干部邻里之间、家庭成员之间闹矛盾,我们都及时派人上门调解,化解矛盾,消除隔阂;有的老干部或遗属子女不在身边,我们就指定专人负责,包户到人。今年春天,一位年愈九旬的老干部不顾家人的劝阻,到老干部活动中心参加活动,因为腿脚不灵便,每次大便都十分困难,工作人员知道这种情况后,就主动服侍他上厕所,把他的家人和其他老干部感动得直点头:做儿女的也就伺候到这份上,你们的工作真算到家了。这些看似平常琐碎的服务项目,却使老干部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三)特色服务突出人性化。工作中,我们真正把“以人为本”体现到为老干部服务的实践中,从老干部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把老干部的小事当大事办,缓事当急事办,难事当特事办,积极为老干部提供特色化、人性化服务。针对老干部年龄偏大、行动不便的实际,我们为每名老干部办理了离休费“一卡通”,老干部持卡可就地就近领到离休金。在全市确定了3处市区医院及17处镇驻地医院作为离休干部的定点医院,对居住在农村的离休干部允许他们在所居住村联合诊所看病就医。为全市110多名长年卧床的离休干部设立了家庭病床,由医护人员定期送医送药上门服务。在各定点医院设立了离休干部专用窗口,对老干部住院治疗费采取记帐的办法,由医保处每月与各定点医院结算,简化了老干部门诊和住院手续。根据老干部的用药习惯,对《药品目录》进行了适当调整,对一些老干部信得过、治疗效果较好、但没有列入目录的药品取消了限制。同时将离休干部按规定应自付的挂号费、住院陪床费、病房空调费等项目统一纳入统筹开支范围,减轻了老同志们的经济负担。为随时掌握老干部的健康状况,为每名离休干部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和医疗台帐,将全部资料录入微机并联网提供给定点医院,由技术精湛的医疗专家组成巡回医疗服务小组,对老干部实行动态式诊疗、跟踪式服务。市人民医院、中医院等还开设了“老干部健康沙龙”,定期组织老干部举办保健知识讲座,征求老干部对医疗服务的意见建议。周到、贴心的服务,赢得了老干部们的交口称赞,几年来,我们先后收到老干部及老干部家属的感谢信200余封。

三、党委支持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重要保障

老干部工作涉及面广,具有政策性、协调性、服务性强的特点。要做好工作,让老同志满意,必须有方方面面的积极参与,特别需要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在人、财、物上的大力支持,这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重要保障和坚强基础。多年来我们体会到,争取党委支持,首先,要善于做好与党委领导的沟通和联系。在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将上级有关老干部工作的文件规定、有关会议精神向领导经常报,外地老干部工作经验向领导经常送,各级尊老敬老的先进典型向领导经常讲,并将每期《老干部之家》、《老干部工作信息》等及时送到领导的案头,使领导真正从思想上、感情上重视和支持老干部工作;其次,要搞好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几年来,针对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先后组织人员深入到镇街、市直单位,召开座谈会、调研会50余次,走访老干部3200余人次,对老干部待遇落实、发挥作用等情况进行调研,向市委、市政府撰写调查报告40余篇,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在去年企业离休干部离休费拉平工作中,由于我们调研细致,数据准确,仅用了20天的时间便完成了拉平任务,在春节以前就将拉平后的离休费发放到老干部手中,受到老干部们的一致好评;第三,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怕跑腿、不怕磨嘴、不怕碰钉子、丢面子,反反复复去争取。目前在我市已形成了一个好的传统,凡是涉及老干部工作的重大问题,市委书记总是亲自过问,分管领导亲自召开调度会议进行研究;凡是老干部局向市委、市政府请示汇报工作都能及时得到批复。在每年两次组织的老干部参观考察中,市五大班子主要领导都全程陪同参观。在今年召开的全市老干部工作会议上,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同志全部参加,市委书记做了讲话。自去年以来,市里先后召开常委会、市长办公会、老干部工作专题调度会7次,下发文件5个。市委、市政府领导不仅经常利用各种场合、采取多种形式强调老干部工作,而且注重为老干部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近几年来,市财政先后拨款540多万元,建起了现代化的老干部活动中心;购置和更新了5部轿车,专门为老干部服务;建起了2000平方米80多个床位的老干部保健楼;为干休所更换了燃气供暖锅炉等。三年来,市里在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拨款925.6万元,用于解决离休干部医疗统筹金缺口、离休费拉平、住房补贴、“两项经费”、健康查体、烤火煤供应等,确保了离休干部“两费”落实到位,让老同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将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定为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由市委书记兼任老年大学名誉校长,市委分管副书记兼任第一校长。今年又在市人大、政协设立了正科级老干部工作办公室,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和老干部专用车。在市直单位设立老干部工作机构,定编制、定岗位、定人员,并为专职老干部工作人员发放岗位津贴。重视和关心老干部工作队伍建设和工作人员的成长,舍得把政治素质好、有奉献精神、工作能力强的同志安排到老干部工作岗位上来,并对工作成绩突出、达到提拔条件的老干部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提拔重用。在每年干部调整时,老干部工作人员都占一定比例。近年来,全市先后有40余名优秀老干部工作人员被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干部,12名同志被提拔为正科级领导干部,有效地调动了老干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我们还主动加强与人事、财政、劳动保障、卫生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密切协作,共同推进老干部工作的强大合力。

四、加强自身建设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组织保证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作人员队伍,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组织基础和重要保证,必须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高度,把老干部工作队伍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常抓不懈。近几年来,我们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要求,努力提高老干部工作人员把握政策的能力、狠抓落实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和创新发展的能力,使老干部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知识储备、工作方法和业务能力与新形势发展相适应,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奠定坚实基础。高密市现有老干部专(兼)职工作人员220名,其中专职工作人员85名。近年来,我们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特色,和谐推进”为主线,以“工作创一流,服务上水平”为目标,坚持在工作中锤炼作风,在改进作风中成就事业,实现了作风建设与事业发展的双丰收。

(一)倡导主动干事的作风,在探索实践中提高服务质量。叫响“想在老干部前面,干在老干部心里”的口号,引导广大老干部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基层和老干部家中,变“老干部上访”为“主动下访”,与老干部结对子、交朋友、唠家常,主动征求老同志对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对老干部的事,做到嘴要说到,腿要跑到,心要尽到,劲要用到,事要办到。同时,我们根据形势发展和老干部工作实际,每年年初向老干部工作人员下达调研课题,让他们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活动,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效性。几年来,全市老干部工作人员在工作之余,每年到基层调研的时间都在70天以上,先后为老干部解决各类实际问题140余件。向上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及各级新闻媒体撰写各类调研报告、信息稿件等300余篇。其中由我们推荐提报的《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健全完善离休干部“三个机制”的几点建议》、《新形势下发挥老干部作用的探索与实践》等20余篇调研报告在省和潍坊市老干部工作刊物上转发,在全社会营造了尊老、敬老、爱老的浓厚氛围。

(二)弘扬勇于创新的作风,在拓宽思路中提高服务效能。确立了“用心、用力,服务、创新”的工作理念,“用心”就是用诚心对待每一名老干部,用热心做好老干部工作;“用力”就是尽职尽责,形成干好本职工作的“合力”;“服务”就是亲情服务、优质服务,为大局服务;“创新”就是理念创新、思路创新、工作创新,达到“工作创一流,服务上水平”的目标。工作中,我们着重引导广大老干部工作人员勇于冲破老思维、旧框子,树立“敢想、敢闯、敢干、敢超”的创新精神,从本职工作做起,用心用力,认真办事,真抓实干,攻坚破难,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时,我们坚持做到“一年一个亮点”,年年有创新、有突破。同时要求每名工作人员在本职工作上也要拿出创新的思路和措施。在今年的“机关作风建设集中月”活动中,我们开展了“我为老干部工作献一策”大讨论活动,引导老干部工作人员围绕“建设和谐社会,老干部工作怎么办”等主题,展开讨论,建言献策,开拓思路。以工作的持续创新,促进服务质量、服务效能的不断提升,推动了老干部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不断提升范文篇8

教育活动开始前,我院即召开党组会议,班子成员形成了一个共识,即:搞好先进性教育本身不但是当前一个最重要、最紧迫的政治任务,而且是我们抓好法院审判工作、解决司法领域存在系列问题的一个重要契机,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上下联动,稳扎稳打,务求实效。针对学习问题,突出抓了三个方面:

一是严要求,勤督促。针对法院党员多、12个支部相对分散的状况,我们确定由7个院党组成员每人联系1—2个支部,以支部为单位统一安排固定的集中学习场所,规定了统一的学习时间,制定了严格的学习制度。在严格考勤上,采取每一次学习都早点名、晚巡查的方式,保证所有的人员不缺勤、不缺课。在督导检查上,每个院党组成员亲自带头,每周一一调度,每周五一小结。对因公出差人员,以及因身体原因偶而不能参加集中学习的离退休党员,分成一定的时间段进行统计,选择特定时间集中起来统一补课,确保每一名党员都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二是搞竞争,促创新。为充分激发广大党员的学习热情,我们在12个支部当中搞竞争、促创新,开展了“教育活动先进党支部”评选活动,激励大家比着学、赶着学,在全院上下形成了你追我赶比学习的浓厚氛围。各支部围绕获得最大化、最佳化的学习效果,在学习的方式方法上独出心裁,各创新招。有的利用局域网开辟“先进性教育”专栏,及时传递活动信息、交流学习经验;有的结合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开展了“法官党员先进性”大讨论活动;有的采用电化教学、网络视频等手段,用各种违法违纪案例警示、教育干警;有的深入开展了向蒋庆、宋鱼水等优秀法官典型的学习活动。在全院组织的“我心目中的共产党员”演讲比赛中,我们本来担心参加人员不会很多,但事实是12个支部的党员踊跃报名,其中有退居二线的老庭长,有刚参加工作的书记员,有三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有入党积极分子,有中层干部,也有普通干警,大家争先恐后抒发对党的热爱之情,表达对党的信念的理解和忠诚,气氛之浓,效果之好,出乎我们意料。

三是重检验,求实效。应当说,大家的学习时间和内容基本都一样,但学习效果怎样才叫好,我们院党组成员经过讨论,认为心得体会的撰写和表达很能说明问题。为此,我们开展了“优秀心得体会”评选和交流活动。集中交流前,每一个党员的心得体会都由中层干部、支部负责人、院党组成员层层把关、层层审核,院党组成员的心得体会由院长亲自把关,照抄照搬图省事、应付差事的心得体会,不管是谁,全都要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撰写。这样,既保证了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的篇数、字数,更保证了内容和质量,使每个党员切实通过学习达到认识有升华、思想有提高,真正领会文献原著的精髓,真懂,真信,真用,从一个环节保证了学习教育的效果。通过交流和评选,共有20篇心得体会参加了集中展览。

二、坚持边学边改,做到“三个结合”

在确保学习效果的基础上,我们紧紧抓住教育活动与法院工作的连结点,努力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将教育活动与提升法院整体司法能力结合起来。今年是法院的“司法能力建设年”。围绕提高司法能力,我们在三个方面用力:首先,对法官文化层次提出了新要求。鼓励法官在达到本科学历的基础上,继续参加研究生学历教育,明确规定取得硕士学位后报销一切费用,有效地调动起大家学知识、提素质的积极性。其次,组织以优秀青年党员为主的部分法官成立了法律研究会,结合审判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法律适用研究,不断提升司法能力。同时开展了庭审观摩活动,院领导亲自带头开庭供审判人员观摩示范,在他们带动下,党员法官们纷纷毛遂自荐,登台开庭,接受大家的评议。第三,开展一系列大练兵活动。在全体党员和法官中开展了优秀裁判文书评选、岗位业务大练兵、调研能手、书记员技能评比等系列活动,通过争先创优,在全院上下掀起了钻业务、练技能、提水平的热潮,推动了法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将教育活动同促进审判工作结合起来。先进性教育的效果,应充分体现在司法的“公正与效率”上。为此,我们从三方面入手加以理顺。一是清理积压案件。由于种种原因,法院积累了一些期限较长的疑难、复杂案件。教育活动中,我们组织开展了全院性的集中清理积案活动。全体法官白天忙开庭,晚上写判决,目前积压案件基本都已结案,实现了审判工作的良性运转。二是优化审判组织结构。本着公开选拔、平等竞争的原则,开展了第二轮审判长和独任审判员的竞选工作,通过优胜劣汰,将审判权力交到了这些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优秀法官手中。认真组织了人民陪审员的选任工作。一批经过严格选拔的政治素质高、道德修养好、参与意识强的人民陪审员即将参与到法院的司法活动当中。三是以人为本,不断完善审判机制。本着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诉讼调解制度,加大了对调解工作的指导、考核力度;建立和完善了执行案件监督调度机制,加大了案件执行力度,使案件中止和债权凭证发放率由上年的26.59%下降到13.94%,大大提高了案件实际执结率。

三是将教育活动与落实司法为民的要求结合起来。我们将学习教育活动带来的生机和活力,充分体现在落实司法为民的宗旨上。建立了诉讼指导和诉讼风险告知制度,减少当事人不必要的诉讼损失;开展了“送法进社区”和“送法进校园”活动,先后到2个社区居委会和3所中小学校举行普法讲座,有针对性地提高群众和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加大了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力度,确保他们能够平等地享受司法资源。目前,已对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21名当事人实施了缓交、减交或免交诉讼费的救济措施。

三、坚持虚中有实,务求实际变化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不断提升范文篇9

一、充分认识物业保安管理工作重要性

加强物业保安管理工作,提高物业保安管理水平,是动态环境下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日益严峻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的紧迫要求。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对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中高档及涉外住宅集聚的城区,长宁的物业保安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长宁的形象和投资环境。要推进长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及居住区治安环境作保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居住的环境、居住的安全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

物业小区的保安管理工作是一项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作责任重的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一般工作不同的是,处理正常工作日之外的夜间和节假日安全事务往往是保安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这些时间段往往是一些安全隐患易于显现的时间,因此夜间和节假日的物业保安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房地部门在这些时段内缺乏检查、监督的机制,造成一些物业小区内的保安管理工作存在着不少隐患,急需整改。这次与公安分局联合制定的《实施意见》就是要把对物业保安管理工作纳入联合管理的机制,通过各自的管理途径,实施各自的管理手段,进一步完善物业保安的管理机制,从源头上防止物业小区内各类安全问题的发生。

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社区保安工作,要求措施有力,发展迅速,效果明显。我们要虚心向兄弟省市学习先进经验,为进一步促进、提高物业保安管理水平,为创建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打下基础。

二、房地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能,全力配合公安部门切实加强物业保安管理工作

加强我区的物业保安工作,整体提高我区物业保安管理工作的质量要靠各职能单位的通力合作和全体物业公司的全力配合。只有充分发挥房地局、公安分局管理、监督、检查和指导的职能,联手我区区域内实施物业管理的各个物业公司,形成居住小区安全防范的整体合力,才能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从而完善我区物业保安管理机制,形成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我们要充分发挥房地管理职能,房地局作为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对其治安防范责任落实与否负有监督和检查的职能,责无旁贷。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提高执政能力和落实“让群众高兴,让党放心”要求的高度,做好行政管理工作。房地局作为物业管理企业的行业主管部门,应督促、指导物业公司做好居民区内治安防范工作,对措施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物业公司,应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批评教育甚至处罚。

我们要发挥房屋协管员队伍的作用,房屋协管员队伍既是市政府“万人就业工程”的项目之一,更是房地行政职能在社区管理中的延伸和强化,也是房地专业执法队伍的补充。房屋协管员的职能之一,就是督促物业公司加强物业保安巡视力度,提高物业保安工作成效,所以要充分发挥这支队伍在治安防范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要配合公安部门以居住物业小区经理记分工作为抓手,根据《上海市居住物业小区经理记分试行标准》的相关规定,对物业保安工作抓的不得力的,对小区经理给予扣分处理。同时我局在收到派出所开具的《物业保安检查告知书》后,将视违规情节,对小区经理予以扣分处理,并督促物业公司落实整改措施。对小区经理实行记分是我局根据市房地资源局文件精神,结合我区物业保安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的抓手之一,旨在通过强有力的制约措施,督促物业公司对保安工作这一关系到全体小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予以应有的重视,并及时捉补遗漏,消除小区的安全隐患。

此外,我们要将物业保安工作作为房地行政部门对物业企业资质和从业人员资格的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实行治安一票否决制,对治安不达标及产生发现问题拒不整改的情节,作为物业管理企业资质升级的一项重要审批依据,以确保将物业治安工作的管理纳入房地行政部门法制化管理轨道。

三、物业公司要积极落实《实施意见》,提升物业保安工作整体水平

目前全区绝大多数的居民区都已经实施了四位一体的物业管理模式,物业公司作为四位一体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必须落实其在治安防范工作中的责任。物业公司是居民区安全保卫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其下辖的保安员队伍是居民区治安巡逻和防范的专业队伍和力量,如何用好这支队伍,很大程度在于物业公司的管理是否到位;在居民区治安防范工作中,需要投入资金进行技防、物防建设和开展各项专门工作,这笔资金中有相当部分通过物业维修基金和物业管理费来实现;物业管理部门和居委会是两条线的工作协作关系,能否在实际工作中协调好这种关系,也是居民区治安防范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物业管理公司已经成为居民区治安防范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凡是善于协调和物业的关系,善于调动和利用物业的资金优势,积极争取职能部门与社区的领导的支持,治安防范工作较为主动,工作就开展得比较顺利。

不断提升范文篇10

今年以来,*县坚持以“服务致富”为抓手,积极创新思路、搭建平台、创优机制,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在亲民、为民、富民上做文章,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打造党组织强健肌体,提升服务致富的本领。一是实施“三百工程”,提升服务致富理念。通过选送10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浙江跟班学习、100名农村经纪人到上海学习培训、100名大学生到行政村工作,吸收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加快同发达地区在文化、产业、市场、城乡、环境、机制、政策、干部等八个方面有效对接,提升党员干部服务致富的理念。目前,已选派80名优秀年轻干部赴浙江、上海等地跟班学习;选送了32名(含教师20名)行业技术骨干、43名农村经济人、9名种养能手到上海浦东学习培训,“百名大学生村官”工作已进入备考落实阶段。二是开展素质培训,提升服务致富能力。以基层党校、产业基地为主阵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集中辅导+实地观摩”、“基地培训+个别指导”等方式,对基层党员干部及群众进行种养、加工等实用技能及法律、市场营销等知识的培训,增强综合素质,提升服务致富能力。期间,组织乡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11次、达220人,对142名村(社区)支书进行了集中培训,对320名乡村干部进行了轮训,有14500余名党员群众从中获得一技之长。三是注重实践锻炼,提升服务致富水平。向全县130个行政村(12个社区)和重点企业派驻了142名群众工作协理员、36名商务工作协理员,选派了24名青年干部进行双向交流,下派了43名乡镇副科级后备干部到村组锻炼,使他们在帮助和服务群众的实践中,锻炼和提高服务致富的能力和成效。通过他们的真心服务,该县已完成100个试点新农村社区完成了村级规划,帮助争取沼气、太阳能、“村村通”、农田水利等项目352个,完成改路208公里,建沼气池831个,普及太阳能812户,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410余条,争取项目资金1400余万元。

二、搭建党群连心平台,创优服务致富的体制。一是建立乡镇便民服务网络。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农村经济服务和项目代办服务、劳务输出、政策咨询等服务内容,全部进驻中心,作为服务群众致富的前沿窗口。并将服务功能、服务网络向下延伸,在村一级设立便民服务站,在组一级设立便民服务点,实行村组干部为民服务全程制。到目前,已帮助群众代办致富项目143个,提供创业政策咨询3100余人次,党员干部上门提供技术指导9.2万余人次。二是推行基层党员干部“双向承诺”。先后有1256名种养技术好、帮带致富能力强、创业门路广的农村党员干部从项目帮扶、技术指导、信息共享、资金支持等方面,向所在党组织和群众作出承诺服务,帮助2500余户群众联系到182个致富项目,为960余名遇到资金瓶颈的群众解决了发展资金1120余万元,营造出“有事找党员干部”的浓厚服务氛围。三是实施服务致富绩效考核。把党员“双带”致富、干部服务致富纳入绩效考核,该县先后有26名党员干部因成绩突出得到提拔重用,有9人因服务意识不强、能力较差受到岗位调整处理。

三、拓宽创业帮扶渠道,创新服务致富的举措。一方面,建立再就业孵化基地引领。该县创立的石镇镇创业园——就业再就业孵化基地,通过设立农业、商贸、工业、就业等4个功能区,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落实13项减免租金、税费等优惠政策,提供岗位960余个,帮助引进项目21个、解决资金134万元,促进了就业再就业。到目前,该县已在乡镇建立类似的创业园4个,提供就业岗位3282个,实现社会工农业总产值近3亿元。2007年11月28日,省委副书记王宪魁视察*时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另一方面,组建协会及合作社带动。采取“企业+协会(基地)+农户+市场”的模式,重点培育农村经纪人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社,建立长效利益联结机制,引领群众抱团闯市场。该县目前已成立生猪、贡米、食用菌等27个产业协会,新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社16个,培育种养、加工专业大户154户,带动1300余户党员群众脱贫致富,成为引领农村经济发展和服务群众致富的“领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