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20:31:09

冰雪

冰雪范文篇1

1.1针对客源市场推介冰雪旅游

为了巩固和开发客源市场,黑龙江省针对浙江、上海、广州等沿海和内地经济发达省份主要客源地市场,采取邀请记者、影视剧组、旅行商到黑龙江省采访或考察,借助外省媒体宣传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每年都举办“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年会”、“冰雪节经贸洽谈会”和“绥芬河灯节经贸洽谈会”等文化交流活动。每年冬季都在中央电视台、兄弟省的电视台和报纸或期刊上刊登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广告。在省内不仅通过地方电视台、电台及报纸播放刊登广告,还通过车载广告来宣传冰雪旅游,而且同一些企事业单位、学校搞联谊活动扩大冰雪旅游的影响力,形成了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宣传的立体化传播。

1.2注重冰雪旅游品牌宣传

根据本省的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围绕“冰城夏都——滑雪天堂”旅游形象,对“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品牌进行整体包装和打造,加强冰雪旅游的营销。在抓好“壮丽冰雪风光游、梦幻冰雪艺术游、激情滑雪度假游、神奇冰雪养生游、欢乐冰雪娱乐游、豪迈冰雪健身游、特色冰雪民俗游、北国冰雪文化游”八大主题冰雪旅游产品的同时,建设好梦幻冰雪游、“神州北极”冰雪游、小兴安岭“林海雪原”游、“华夏东极”冰雪游、火山边境冰雪游等五条精品旅游线路。重点抓好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冰雪大世界两大5A级冰雪旅游景区的宣传促销工作。目前,黑龙江省冰雪旅游营销已启动了品牌宣传促销工程[9],构建了宣传促销网络,创新宣传促销策略,形成宣传促销声势,加快了品牌形象的塑造。

1.3采取了形式多样的节庆旅游宣传促销手段

节庆旅游具有强烈的体验性,并且能够很好满足游客的旅游需要[10],因此在旅游营销中得到了长足发展。黑龙江省十分重视冰雪节事营销,多年来,培育了多项具有鲜明的主题、浓郁的地方特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旅游节庆活动。如: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中国黑龙江国际滑雪节、中国佳木斯国际泼雪节、中国齐齐哈尔关东文化旅游节、黑龙江省中国雪乡旅游节、中国漠河黑龙江源头冰雪汽车越野拉力赛、绥芬河灯节经贸洽谈会、国际冰雕比赛、全国雪雕比赛、全国大学生雪雕比赛、冬泳比赛、冰球赛、雪地足球赛、高山滑雪邀请赛、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雕艺术博览会、冰灯艺术游园会、国际冰上集体婚礼、哈尔滨冰雪电影文化节、冰雪节诗会,以及冰雪摄影展等系列节事活动。这些活动拓展了黑龙江省节庆旅游市场。通过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等展会平台[11],多层面展示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整体形象。

2黑龙江省冰雪旅游营销误区

2.1冰雪旅游营销战略与时代“脱节”的误区

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后迎来了体验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是卖方经济[12],而在体验经济时代,人们注重的是消费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所获得的符合自身心理需要的偏好体验。冰雪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体验经济产品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和更高的期待[13],旅游者可以通过欣赏雪景、感受冰雪的情趣、体验滑雪运动的魅力和刺激感[14],感受到冰雪旅游的快乐从而获得心理的满足,同时达到充分放松、休闲、健身目的[15]。因此,企业的营销重点应该实施体验营销战略,但目前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营销重点并没有顺势转向体验营销的战略。

2.2冰雪旅游市场定位滞后、产品缺少差异化的误区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市场定位主要是根据旅游产品导向的产品市场定位。但这种市场定位在目前国内冰雪旅游激烈的竞争和国内滑雪旅游大众化的现实面前已经完全不适合了。这既不利于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发展,也不利于与竞争对手产品的竞争。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品在国内冰雪旅游市场中具有历史和产品方面的优势,黑龙江省国际冰雪节、冰雪运动等是主要的组成部分,但限于目前国内外冰雪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冰雪旅游产品同质化程度高,旅游产品重复开发,及游客对冰雪旅游产品需求的变化,因此根据冰雪旅游产品进行市场细分已不能适应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市场的需求,不利于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未来的发展。

2.3企业采取低价倾销策略的误区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价格的定价导向包括:成本导向、需求导向、竞争导向。而多数企业却根据所提供的冰雪产品质量和数量随意定价。为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许多冰雪旅游企业不惜采取低价倾销策略,走入低价倾销的误区,但这种定价导致旅行社、滑雪旅游企业以降低价格来吸引游客,通过增加游客数量来实现企业收益,达到利润最大化,使企业误入不正当竞争的误区。

2.4冰雪旅游营销传播途径误区

营销传播是公司直接或间接通知、说服和提醒消费者,使消费者了解公司产品或品牌的方法。黑龙江省冰雪旅游营销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电视广告传播和网络传播。在电视广告传播中,除了在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当地和中央电视台的广告外,其他兄弟省份的地方台并为运用电视广告传播,由于地域性及电视观众的偏好,势必会分散电视观众对冰雪旅游信息的关注度。在网络营销中,当地政府网站、各旅游网及旅行社的网站上都有关于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内容,但是这些传播方式中也普遍存在误区。如在网络宣传中,全部是中文的信息和介绍没有英文的翻译,这样国外的游客就很难获得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差、带宽不足,很难将网页较大、展开耗时长的图像、视频、音频文件等展现给浏览者[16]。另外大多数网络宣传只限于黑龙江省当地的旅游网络,而在全球或全国范围的网络中进行的传播为数不多,且网站内容更新较慢。一些私人的网站一些虚假降级、超低价位的信息来吸引游客,使一些游客来到哈尔滨以后有受骗的感觉,极大地诋毁了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形象。

3黑龙江省冰雪旅游营销对策

3.1树立体验营销观念

在体验经济时代,旅游者的消费意识已经发生了转变,人们更热衷于刺激性、体验性强的产品。过去仅以提供“产品”作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已不适合时代的要求。因此,应建立以旅游者为中心,以满足旅游者体验需求为营销指南,使旅游者心理和精神都获得满足的体验式营销形式。通过各个方面的营销努力使游客达到深度体验[17]。因此,重视游客的体验需求,创新冰雪旅游体验营销观念,是冰雪旅游营销的主要发展方向。

3.2采取多元化的冰雪旅游价格策略

首先,在相应的冰雪旅游产品定价上,应采用灵活的冰雪旅游价格策略,如制定淡季和旺季的季节性折扣政策吸引消费者。其次,在中国大多数消费者为经济型消费者,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对价格非常敏感,在他们的消费观念里物美价廉是购物的标准。因此,对成熟的观光型滑雪旅游产品定价不宜过高,要抓住他们重视价格的消费心理,制定易于接受的低价方案,实施优惠价格策略,以扩大销售量。另外,对于通过购买产品的价格来表明自己的社会地位、文化修养的消费群体。可以针对这类人群求异的心理,通过滑雪品牌和有声望的滑雪旅游产品,适时采取高价滑雪旅游策略,体现高端产品消费价值的高价策略,同时在提供的服务项目上力求新意和服务质量,使消费者感到物有所值[12]。

3.3完善和创新冰雪旅游产品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首先要扩充冰雪旅游产品开发宽度。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品作为国内首个开发的以冰雪为载体的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已处于领先地位,其冰雪旅游产品包括冰灯、雪雕、彩灯、滑雪运动、溜冰、雪上自行车、雪上飞碟等。但近年来兄弟省份也相继开发了这些冰雪旅游产品,在此情况下,黑龙江省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和冰雪文化,根据游客的利益需求,充分发挥冰雪产品方面的艺术家和爱好者的才能,借鉴国际上一些特色的冰雪旅游产品,更大广度的开发冰雪产品的类型。同时要深化冰雪旅游产品的开发深度,如将冰上运动的溜冰,为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技术熟练度的游客分设不同的练习区域。同时,充分挖掘当的冰雪文化,丰富冰雪文化的内涵,深化冰雪旅游产品开发深度。并要开发相关冰雪旅游产品,如开发冰雪旅游纪念品、冰雪旅游服装系列等。

3.4拓宽冰雪旅游营销传播途径

首先,在冰雪旅游旅游地营销传播中,旅游形象要想更生动和成功的被游客接受,就要对旅游形象设计有一个有形的、能被游客识别的、可传播的符号。因此,黑龙江省政府和旅游企业应为冰雪旅游形象设计一个形象符号,以有形的形象直接被游客感知。同时应致力于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着力于旅游地形象资源的开发,挖掘旅游文化,塑造独特、鲜明、有招揽性的目的地形象。其次,扩大营销传播覆盖面。黑龙江省旅游局及旅游企业,应在现有营销传播的区域范围和覆盖面,运用不同的传播方式在不同地点、不同区域进行更大的营销推广,如:可以邀请不同省份和地区的电视台到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景区录制节目的方式来推广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再次,网络营销如今已经变成重要的营销手段。中、青年是网络的受众群体,而冰雪旅游产品消费者也是以中、青年为主,因此在营销工具选择上,可以加大对网络媒体的宣传投放;同时每个网站都应该设计英文网页的页面,以便扩大受众群体。

4结语

冰雪范文篇2

关键词:冰雪文化:黑龙江冰雪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解析

黑龙江现有的冰雪旅游文化,得知目前黑龙江冰雪旅游文化存在本土的文化与内涵不能够深度发掘,在旅游业的产品上没有创新精神、离开了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就不能完全的发挥黑龙江本地的品牌与地理特色、缺少着人文的环境,管理部门水平低下、缺少特别的区域化产品,国际竞争力低下等问题。进一步开发冰雪旅游业产品,强化有关的理论知识研究、提升冰雪文化在政府部门的重视度,提高冰雪旅游业的社会经济位次、培养全民的文明素质,加入光影艺术,制造一种属于冰雪旅游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发展特色旅游业,全面提高冰雪旅游在国际中的地位以及竞争力。推动黑龙江地区冰雪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黑龙江旅游业简介

众所周知,黑龙江位于祖国的东北地区,天寒地冻,又因为其一年有五个多月处于冰雪之中,所以非常适合发展冰雪旅游业,冰雪体育业等。将冬天的风景和冰雪运动作为其重要的象征标志,吸引了一大批爱好冰雪运动的人和向往着浓浓民族情怀与独特自然风光的人前来游玩,运动。冰雪旅游业作为黑龙江极其重要的产业,想要变得更加强大,就要做到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深处挖掘冰雪旅游之外的影响要素并加以研究探析。其中的旅游文化建设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而旅游文化做为冰雪旅游文化的灵魂,更当合理的处理旅游文化的建设。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上表明:中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源泉,成为了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条件,成为了经济的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现如今,若是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占领了重要的地位,就能够更好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化被动为主动。这样就使得文化在综合国力中成为了更为重要的发展对象。所以应该依据黑龙江的地域特色的以及多元化,更深的探寻黑龙江地区的悠久的历史文化、艺术文化、歌曲音乐、美食文化、建筑文化等多方面要素,创造一个丰富多样的黑龙江冰雪旅游文化产业,加入光影艺术,对于文化遗产应当加以保护,对于危难文化遗产及时的抢救,是民族文化在国际的舞台上大放光彩,更的促进黑龙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黑龙江冰雪文化的现状

(1)冰雪旅游业缺乏创新精神,本地的文化涵养水平低下。冬季,来到黑龙江,你可以购买、可以消费、可以享受,这无疑不是在文化的交流和接触。相比之下,游客更喜欢看到冰雪场景与当地的特色文化相结合的物品或者产品,通过包含着地方的文化特色的冰雪旅游产品来了解游客来自哪里来的目的是什么,但是当前的冰雪旅游产品大多不是本地文化,而来自与其他地方文化,这样一来对于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同时还限制着当地的文化发展。希望有着更多创新的产品吸引游客,却因加入了国外文化而使适得其反,在试图登上国际化的舞台上导致严重丢失了本土文化。大多数的旅游产品没有创新创造精神,抄袭、模仿的相同产品流通于市场上,严重影响了产业发展。自古以来,黑龙江就有着丰富的冰雪资源以及长久的冰雪文化传统历史,冰雪文化价值相当高并且成为了黑龙江独特的自然资源。诸多的带着商业化的旅游项目充斥着人们的眼睛,以至于冰雪文化的历史传统、民族风俗尽失,是黑龙江的传统文化内涵遭到了不小的打击。(2)没有政府宏观调控的帮助,不能完全发挥地区地理优势。黑龙江有着长久的历史传统,然而这在冰雪旅游业中却渐渐消失,其独有的冰雪文化地位也在逐渐下降。不仅国内的个别省份在效仿,国外也在大力推动其冰雪旅游业的发展,没有着政府在宏观上的适当调控,缺少着整体性的规划,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只是从一方面强调经济发展,而放弃了在文化上的重视,只会导致其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甚至达到畸形形态。旅游业是使用国家或地方的传统文化招揽游客来达到发展经济的方式,因此各国各地都清楚了发展旅游业所带来的益处,也明白了其在当今世界的重要地位。大力的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不仅为本国或本地区带来了经济效益,增加行业竞争能力,同时还会带来大量的岗位,进而有一步带动经济、文化、建筑等的发展,形成循环系统,这也成为了发展旅游业的特点。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以大局为重,总览全局,采用宏观调控方法,发挥地区文化长处,构成冰雪旅游产业的群体,只有这样才可以保护黑龙江冰雪文化,使之在世界上立于不败的地位。

3提出解决的对策

(1)强化对冰雪文化的理论性探究,深度挖掘冰雪旅游产品的精华。了解冰雪文化对旅游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强化对冰雪文化的理论性探究。冰雪文化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表述,应该将它提高到理论的高度,有理论指导实践,有实践反馈理论,才可以把冰雪文化的内涵得到充分的发挥。黑龙江省具有悠久的冰雪历史和文化,同时还有受到了俄罗斯的文化影响。政府有关部门定期举办文化探讨会,邀请各方学者,使用文字、光影艺术、图片等等方式来彰显冰雪文化艺术。探讨文化的展现方式如光影艺术,在冰雕的展现使用中就非常频繁,它讲究光影的变化,即靠着形体的起伏所产生的不同阴影来感染观众。起伏变化是它的艺术语言。通过建筑冰雪文化博物馆来收集归纳冰雪文化产品。使用较为先进的理论知识来指引、开发、创造新的有着黑龙江本土特色的冰雪旅游产品,创造一个包含着生态、经济、体育、文化等的多元化集合体。通过黑龙江黑土地上与众不同的黑土文化,是游客能够置身其中,感受浓浓的黑龙江文化氛围。将冰雪文化与本地特色文化相结合,发挥地理优势,创造冰雪旅游的个性。现如今的环境,不妨将黑龙江的传统文化打造成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文化,不仅能提高经济发展,还可以推动社会前进。(2)政府提高对冰雪文化的重视度,提高冰雪旅游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黑龙江是中国冰雪文化的起源之地,为了保证其领先的节奏,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冰雪文化建设的重视,宏观调控,纵观全局,统筹安排,减少资源的浪费。应当建立并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是冰雪文化建设能够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对于市场的入门,应当严格看守,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健康、和谐的冰雪旅游市场。(3)提高整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创造一个属于冰雪文化的环境。旅游文化环境是旅游发展的重要部分,想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不仅是游客的责任,更是全体冰雪旅游业有关人员的职责。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出状元,每个行业都会有自己行业的佼佼者,冰雪旅游也不例外,人才的培养更不能懈怠,拥有着大批人才的行业还会愁行业无法发展、没有竞争力吗?然而只有员工的素养高还是不行的,优秀的人才员工也要影响着游客的文明素养,因此应当全面的增强整个民族的文明素养。

4小结

黑龙江冰雪文化在旅游业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次。同时黑龙江获得了中国冰雪艺术之都的赞誉。在国际的舞台上,中西方文化的相互结合又使得黑龙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有地域文化。冰雪文化是黑龙江旅游业不可或缺的部分,没有了黑龙江的地域风采及文化就会变得失去了灵魂,极大地降低对游客的吸引力。所以,黑龙江在发展冰雪文化的同时应当注重健康发展,以保障黑龙江冰雪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良祥,唐云松,阚军常,等.碾子山冰雪旅游特色小镇跨界融合创新发展研究[J].冰雪运动,2017,(6).

[2]张英.供给侧视角下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7(31):81-82.

冰雪范文篇3

为及时清除镇内冰雪,保障冬季道路畅通和交通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创造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现将镇内冬季冰雪清理工作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雪为令,有效动员全社会力量,及时清除道路冰雪,确保道路畅通和交通安全,树立清雪是各单位和城镇居民责任和义务的社会公德意识,建立以各单位和城镇居民为主体的快速反应、快速清运体系和机制,保证镇内冰雪清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责任区划分

(一)今冬明春的冰雪清理工作,主要街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环卫处负责清理清运,县直各单位按系统划分相应责任区。

(二)外环路(水厂至东关交叉口处)、东城大街(东关火车道口至东关外环)、西城大街西段(西关桥至水厂)、迎宾路(外环路至新华桥)的冰雪清理工作由交通运输局、公路养路段负责。镇内停车场(广源商城门前、商厦大楼门前、车站广场、金旺角停车场、运输公司停车场、月牙路停车场)的冰雪清理清运工作由道路运输管理站负责。

(三)站前大街、文政大街、邮电路和十一条次干道(后附明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的冰雪由环卫处负责清理清运;和平路、新华路、西城大街(西转盘路至西关桥)、向阳路的冰雪由环卫处负责清运。

(四)西立交桥、东立交桥的冰雪,由责任单位负责清理并清运到指定地点。

(五)站前大街、文政大街、西城大街、建华路、明华路、和平路、新华路、邮电路、向阳路等两侧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按"门前三包"的标准,做好自己门前的冰雪清理工作,将门前冰雪清理到路牙石下堆成堆,由环卫处集中清运。县爱卫办负责牵头,县工商局抽调专人配合城管大队落实好临街各门市前的冰雪清理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单位、各部门要在县清雪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将冬季冰雪工作摆上重要日程,主要领导负总责,并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原则上不准用单位经费雇佣劳务人员清理,同时要号召和动员本单位工作人员参与清理工作,务求迅速快捷完成责任路段清雪任务。

(二)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冰雪清理工作。各单位、各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保障清雪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坚决做到以雪为令,不分公休日,雪停即上路清扫冰雪,小雪、中雪当天清理完毕,大雪三日内清理完毕。

(三)强化措施,确保清雪质量。各单位、各部门要结合作风建设年和文明单位创建等活动,把清雪工作做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县督查考评局要将此项工作及时督查,对县直单位、中省直单位行动快、效果好的给予表扬,对行动迟缓、工作拖沓的给予批评;县城管监察大队负责检查,定期在党政办公中心电子屏幕和电视台上通报全县清雪情况;县纪检委将对未组织清雪单位的主要领导进行行政问责。

(四)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开展清雪工作。各有关单位和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冰雪清理工作,气象部门要负责天气的预测和预报,适时提供详实的气象信息;交通运输局要调动清雪机械在急险难路段配合清雪;城管监察大队要做好部门间沟通协调;县清雪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每次清雪情况汇总上报。

冰雪范文篇4

1.1编制目的

为加强冰雪天气时我区城市道路防雪清雪工作的统一组织和指挥,合理使用防雪清雪资源,明确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作为城市防雪应急指挥中心以及各应急成员单位的责任和义务,做到迅速、积极、有序、高效地处置灾害事件,控制突发事件,将冰雪天气带来的影响减少到最小,保证道路交通设施完好,确保全区生产、生活正常进行,为全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四方区的实际情况,编制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1.2.1政府领导原则: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领导冰雪天气防雪工作,形成社会整体合力。

1.2.2依法规范原则:明确各相关部门、单位、个人责任、权利和义务,规范冰雪天气防雪清雪工作的组织、协调、指挥,提高防雪清雪工作的效率。

1.2.3分工负责原则: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驻区单位、部队根据各自职责,分别做好防雪清雪工作。

1.2.4优先原则:防雪清雪工作重点保证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高架道路、桥梁等(兼顾其它道路)交通畅通。

1.2.5属地化原则:各责任单位负责组织区域范围内的防雪清雪工作。在落实专业防雪清雪队伍工作责任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社区、驻区单位的作用,就近协调力量,提高防雪清雪清雪应急的快速反应能力。

1.2.6快速反应原则:保持快速、高效、通畅的通讯联络,收集、传达、反馈、汇总有关信息,接到信息后请示快、处理快、反馈快。

1.2.7协同配合原则:及时进行全行业救援、配合,通力协作。

1.2.8资源共享原则:冰雪天气应急需要动用人力、物资等不同资源,做到资源共享,减少资源储备,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1.3编制依据

根据国家和**市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编制本预案。

(1)《**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市市政工程设施管理办法》;

(3)《**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

(4)《**市冰雪天气应急预案》;

(5)《四方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4适用范围与启动条件

本预案适用于四方区范围的车行道、人行道防雪清雪、清雪,重点保证主、次干道、高架道路、桥梁、人行立交桥、地下通道、公交线路集中的道路、坡度较大的道路、特殊需要部位等处的冰雪天气应急处置。根据气象信息提供的降温、降雪天气警报,预测有道路积雪或降水结冰情况下,启动本预案。

2、城市道路冰雪天气应急体系

2.1冰雪天气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1.1区防雪应急指挥中心

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作为区防雪应急指挥中心。区防雪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设在区建管局,负责辖区内道路防雪清雪工作日常运行管理和事件处理,办公室主任由建管局局长担任。

2.1.2区防雪应急指挥中心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冬季防雪清雪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

(2)建立由防雪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救灾通讯网、应急队伍、应急保障所组成的应急救援系统,提高冰雪天气应急救援快速反应能力。

(3)及时掌握降雪信息,并将防雪情况及时通报各有关单位。

(4)代表区政府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辖区内的防雪清雪工作。

(5)组织召开区内有关单位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审核冰雪天气应急工作的方案、工作计划、经费预算及使用情况。

(6)做好冰雪天气预防和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全区人民群众冰雪天气安全和积极参与防雪清雪应急工作的意识。

(7)加强区域合作,交流防雪清雪经验。

2.2区防雪应急指挥中心成员单位的构成与职责

2.2.1区防雪应急指挥中心成员单位的构成

指挥中心成员单位:区建管局、区发改局、区民政局、区卫生局、区城管执法局、区城维总公司、各街道办事处、公安四方分局、交警四方大队。

2.2.2区防雪应急指挥中心成员单位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冬季防雪清雪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

(2)在区防雪应急指挥中心领导下做好冰雪天气预防和宣传工作。

(3)参加区防雪应急指挥中心召开的工作会议。

(4)区建管局全面负责防雪清雪工作的组织、指挥和监督检查工作;区发改局负责全区企业的防雪清雪工作;区卫生局负责组织医疗救护队,接到通知要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救援;区城管执法局负责落实驻区单位“门前三包”范围的清雪工作;区城维总公司负责辖区市政设施的防雪清雪工作;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各自辖区防雪清雪。

(5)各有关责任单位要采取分片包干的形式,将所属防雪清雪任务分解至具体防雪清雪作业队伍,并严格落实各有关责任单位责任人、监督单位监督人以及材料贮备、车辆、人员等有关事项。

(6)监督、检查责任单位负责分片巡查并及时掌握防雪防雪清雪执行情况,督促各项相关工作的落实。

(7)各部门、单位要切实保障本单位的搜救力量和资源处于随时可用的良好状态,及时按区防雪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要求参与防雪清雪工作。

(8)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制定切合实际的应急工作程序,学习掌握防雪清雪应急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9)遇有降雪天气,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坚持昼夜值班制度,并立即组织社区群众做好防雪清雪工作,同时要加强信息反馈。

2.3应急联动机制

区防雪应急指挥中心必要时可调动区内大型设备和人员、物资,情况紧急时可启动社会联动网络。

3、预警预防机制

建立预警预防机制,通过分析预警信息,判断危险程度,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将冰雪天气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

3.1预警预防行动

3.1.1区防雪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应根据气象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四方区冰雪天气应急预案》,并通知有关单位。区防雪应急指挥中心成员单位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做好参与冰雪天气应急行动的准备工作。

(1)区防雪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密切关注冰雪天气形势的发展态势。

(2)相关单位加强值班、值守,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3)专业防雪清雪作业队伍开始值班待命。

(4)应急保障队伍、应急设备、物资准备。

3.1.2预警预防行动的监督检查

(1)监督检查内容:应急值班、应急人员、防雪清雪队伍、物资的准备情况等。

(2)监督检查方式:电话查询或实地检查等。

(3)区建管局负责区内专业防雪清雪队伍、应急人员的监督检查。

3.2预警级别

积雪、冰冻自然灾害等级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性,可以分为特大事件、大事件。

(1)结冰及积雪情况严重,不能保证车辆正常行驶,可定为特大事件。

(2)结冰及大范围积雪情况较轻微,仍可保证车辆正常行驶,可定为大事件。

4、应急反应与设置

4.1除雪应急反应与处置

4.1.1应急要求

(1)各专业除雪作业队伍要做到雪中与雪后防雪清雪并举,及时做好主干道、次干道、高架道路、桥梁、人行立交桥、地下通道、公交线路集中道路、坡度较大道路、特殊需要部位等重点位置的防雪清雪作业。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辖区内人行道及其他道路的清雪工作,驻区单位要根据“门前三包”的要求做好清雪工作。

出现白天降雪情况时,各专业防雪清雪作业队伍要密切关注道路积雪或结冰情况,出现积雪时要及时组织防雪清雪,在雪停后两小时内完成防雪清雪剂播撒任务;出现夜间降雪情况,路面出现积雪或结冰时,各级专业防雪清雪作业队伍要在早7:00前全部完成防雪清雪剂播撒任务;出现连续降雪情况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保证道路交通畅通;各单位、各街道办事处清雪工作标准参照专业队伍的工作时间要求执行。

(2)防雪清雪材料主要采用防雪清雪剂,防雪清雪剂应选用当前较环保的品种,严禁使用钠盐产品用于防雪清雪。人行道的除雪要采取清扫的方式进行。

4.1.2处理办法

(1)当气温降至零摄氏度以下,降雪量不大,仅有少量积雪时,要保证专业防雪清雪作业队伍到位,组织抢险人员,采用“防雪清雪和扫雪相结合”的作业方式,清除道路上的积雪。

(2)降雪量较大,路面开始结冰,道路通行条件趋于恶化的情况下,要使用撒水车喷洒防雪清雪剂,并配合人工洒防雪清雪剂,以保证车辆正常通行。须控制单位面积的防雪清雪剂用量,每平方米洒防雪清雪剂溶液(浓度为20%)不得大于200克。

5、后期处置

5.1后期处理

5.1.1防雪清雪工作形成的废渣,包括沙土等剩余物料,由区建管局监督道路保洁单位在雪融后两天内打扫、清运完毕。

5.1.2当冰雪天气有所缓和后,区城维总公司应组织力量对喷洒过防雪清雪剂的设施进行冲洗,最大限度的减少防雪清雪剂对设施的不利影响。

5.2调查和总结

防雪清雪工作完成后,区建管局、区城管执法局、各街道办事处等责任单位要继续跟踪和落实设施损坏情况,收集和汇总本辖区范围内的工作情况及有关信息,及时报区防雪应急指挥中心。区防雪应急指挥中心要将全区防雪清雪工作总结上报市应急指挥中心。

6、应急保障

6.1人员保障

6.1.1区防雪应急指挥中心成立由区建管局、区城管执法局、各街道办事处等单位组成的应急预案工作小组。应急处置预案启动后,由区防雪应急指挥中心实行统一指挥。

6.1.2各有关单位要成立应急抢险队伍,应急预案启动后负责各责任区的设施运行安全。应急队伍人员应对市政道路设施情况熟悉,有专业技术,能够在现场指挥领导下有序地执行所承担的职责。

6.2物资保障

6.2.1区建管局、城维总公司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按照应急处置预案有关规定,配备应急车辆、工具、材料和通讯设备,并保持良好状态。车辆停放地点,材料堆放点、工具存放仓库要有明确位置,以保证按要求及时到位投入使用。各单位设备由各使用单位负责日常维修和维护。

6.2.2防雪清雪剂由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向市城市防汛办公室统一采购、调配。

6.3其它保障

在应急处置中,医疗救护等社会公共部门根据突发事件情况的需要,各司其职,行使保障职能,共同做好恶劣气候下的应对措施。

7、宣传、培训

7.1宣传

区防雪应急指挥中心要加强冰雪天气安全知识宣传工作,使公众了解冰雪天气安全知识、区防防雪清雪应急指挥中心职责以及相关预防、应急常识,增强应对冰雪天气突发事件能力。

7.2培训

7.2.1区防雪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对应急中心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7.2.2各实施责任单位对各自应急队伍人员开展防雪清雪专业知识培训,区应急指挥中心承担相关指导工作。

8附则

8.1冰雪天气

据资料记载,**市年平均结冰日为82天,年平均降雪日为10天。每年自11月15号起进入防雪清雪阶段。

8.2监督检查

区城管执法局负责“门前三包”工作的监督检查,区建管局负责分片巡查并及时掌握防雪清雪执行情况,督促各项相关工作的落实。

8.3奖励与责任

8.3.1区防雪应急指挥中心将视情对在冬季防雪清雪应急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

8.3.2对于在防雪清雪应急工作中拒不执行本预案,玩忽职守,造成损失或影响的单位或个人,区防雪应急指挥中心将予以通报批评,违反法律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冰雪范文篇5

(一)消费市场波士顿矩阵及SWOT-PEST分析本部分使用波士顿矩阵分析法,对吉林省境外及境内旅游市场进行分类分析,并结合SWOT-PEST分析法分析境外旅游市场的对策及建议。1.境外市场分析以2012年的入境客流量为Ti,以2011年的入境客流量为Ti-1,2012年客源地旅华总客流量为ΣTi。以上述统计数据为基础,对这些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入境客流量数据处理分析,用EXCEL2003绘制其市场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散点图,以市场占有率的m=20%和市场增长率的n=15%作为高低标准的划分类别,建立吉林省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图。依据波士顿矩阵原理,从图中可以看出,韩国为明星市场,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都较高,分别为34.92%,23.65%,这应当是由于我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与韩国有较强的文化关联,且语言相通。新加坡、港澳、台湾、马来西亚、日本属于问题市场,市场增长率较高而市场占有率较低,应当积极开拓此类市场,在保持市场增长率的同时积极扩大市场占有率,使其发展成为明星市场。德国和美国属于瘦狗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都较低占有率分别为3.23%,1.06%,市场增长率分别为14.34%和9.36%,这是由于我省冰雪旅游产品同阿尔卑斯山的同类产品相比在地域上不占优势,品牌知名度上也有差距,因此应当加大提升吉林冰雪旅游产品质量档次,扩大品牌知名度。俄罗斯处于金牛市场范围,市场占有率较高,市场增长率较低,俄罗斯是唯一与我省陆路交界的境外旅游市场,具有长期稳定的市场需求,对于这种地区应当注意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创造新的需求,避免产生市场衰退。冰雪旅游的发展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存在一定的优势与劣势,面临机会与威胁,但这些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SWOT-PEST矩阵方法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利用它可以把影响冰雪旅游发展的政治(P)、经济(E)、社会(S)、技术(T)等因素放到统一的框架内进行系统的SWOT分析,辨别出影响冰雪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而有利于了解冰雪旅游发展的环境条件,为冰雪旅游市场的发展提供战略性的决策。本文依据波斯顿矩阵分析出的不同市场类型并结合SWOT-PEST分析法进行针对性综合分析。2.境内市场分析以2012年国内客源省份客流量为Ti,以2011年的国内客源省份客流量为Ti-1,2012年客源地来吉林旅游总客流量为ΣTi。对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客流量数据处理分析,用EXCEL2003绘制其市场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散点图,以市场占有率的m=5%和市场增长率的n=50%作为高低标准的划分类别,建立吉林省境内客源地旅游市场分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辽宁、浙江、上海、河北和北京为明星市场,市场增长率与市场占有率都较高;吉林(52.30,-10.1)、广东、山东和黑龙江为金牛市场市场占有率高而市场增长率较低,应当积极开拓此类市场,在保持市场增长率的同时积极扩大市场占有率,对于这种地区应当注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创造新的需求,避免产生市场衰退,使其发展成为明星市场;内蒙古、福建、广西、新疆、江西和陕西为问题市场;其他地区为瘦狗市场,应当加大提升吉林冰雪旅游产品质量档次,扩大品牌知名度,积极开拓此类市场。

二、影响冰雪旅游市场的因素分析

(一)旅游市场人口结构特征因素吉林省冰雪旅游市场人口结构从性别构成看男性居多;从年龄构成看,由于老年人及儿童参与冰雪活动受局限,所以,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即以中青年居多;在职业构成看,以企事业管理人员、专业、文教、科技人员为主;从受教育程度看,文化程度较高,以高学历阶层为主;从游客来源看,吉林省内部的游客大部分来自大中城市,省外客源主要来自香港、广州、昆明等经济发达省市,其中外省客源占大部分;从经济收入来看,大部分游客都属于中高收入阶层。(二)冰雪旅游市场性质与方式因素消费群体以自费为主;从出游方式来看,大多数为家庭或亲朋结伴出游,个人出游也占到了一定比例,同时还有旅行社组织和单位组织出游等方式。自费性质的消费,以家庭或亲朋结伴出游、个人出游为主,公费性质的消费则多属于单位组织方式。群体人均逗留时间大约在1~3天左右。反季节旅游、自助旅游、室内场所等旅行方式将成为未来冰雪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三)冰雪旅游市场的社会和经济因素(1)政府政策扶持与领导重视。政府若给予吉林省冰雪旅游市场一定的重视和政策扶持,投资者能从资金投入中获得利润,冰雪旅游市场一定会快速发展。(2)冰雪旅游载体城市经济因素。冰雪旅游载体城市经济现状影响冰雪旅游市场的活跃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口对冰雪旅游的参与数量和程度,从而制约和影响着冰雪消费水平,影响冰雪旅游业的收入。(3)冰雪旅游产品单一化与雷同化。冰雪资源开发不充分,仅停留在冰灯、冰雕、滑雪以及冰雪节等开发深度比较浅、市场狭窄的冰雪自然利用层次上,缺乏更新力度,科技含量较低。冰雪资源的开发项目在东北地区集中分布,出现吉林省与黑龙江省、内蒙古等省市之间产品雷同、盲目竞争的现象。(四)冰雪旅游市场的资金与人才因素资金的投入影响着冰雪旅游产业的配套设施建设、硬件设施建设以及冰雪旅游营销等方面,由于资金的投入量较大,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融资渠道。而人才因素制约了吉林省冰雪旅游业的后续发展。决策型人才、组织管理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导游、各类服务等执行人才的匮乏制约着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结论

冰雪范文篇6

关键词:玉龙雪山;冰雪旅游;旅游资源

随着我国国民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平稳增长阶段,国民的消费结构也因此发生了改变。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1月17日初步核算,2019年全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9.0865万亿元,人均GDP达到了1万美元的新台阶。这既意味着我国经济规模会更大,也意味着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会增加。随着我国消费规模的持续整体扩大以及消费升级的持续推进,用于旅游消费的比重也在增加。丽江作为知名的旅游城市,游客接待量持续增加,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丽江共接待游客超过4600万人次。一方面体现了丽江巨大的旅游吸引力,另一方面预示丽江的旅游业也亟待转型升级。针对玉龙雪山这种标志性的旅游景点,可以借助目前冰雪旅游的热潮打造丽江特色的冰雪旅游品牌。

1玉龙雪山冰雪资源概况

丽江打造冰雪旅游新品牌,必须依托于玉龙雪山。玉龙雪山(27°10’N—27°40’N,100°9’E—100°20’E)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北20公里处,海拔5596米,是横断山西云岭山脉的主峰,属于年轻的石灰岩断块裙皱山,有大小山峰六七十座,山势由北向南,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40公里。玉龙雪山属于中国季风海洋型冰川,是中国纬度最南的亚热带高山和欧亚大陆距赤道最近的冰川区,即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1]。我国海洋型冰川的山地气候水热组合状况最佳,自然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人文旅游资源较多,生物多样性丰富[2]。玉龙雪山气候雪线在海拔5000米左右,地形雪线为4000—4500米,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3座,主峰是扇子陡,海拔为5596米,是云南省第二高峰,其南北纵列,山顶终年积雪,山腰常有云雾,故可以利用其冰雪资源开展冰雪旅游。同时,玉龙雪山位于低纬度区,从金沙江面到玉龙雪山主峰的垂直高度差为4000米,使其具备完整的生态系统植被带谱(见表1),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气候环境相对舒适,是中国植物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玉龙雪山主要包括现代冰川、高山积雪、雪山气象、古冰川遗迹、高山动植物生态景观等。基于丽江古城的人文资源,结合玉龙雪山的景观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景观组合度好、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等特点,应充分挖掘其冰雪旅游的潜力和优势,打造丽江旅游发展的新形象和新模式。

2玉龙雪山开展冰雪旅游的可行性分析

2.1优势。2.1.1景区开发成熟。玉龙雪山旅游区是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能够通过登山索道到达并进行观光的现代冰川景区之一,该旅游区逐步发展成为国际精品旅游景区和冰雪旅游休闲度假胜地,这里有欧亚大陆距离赤道最近的部级冰川地质公园。2019年6月,玉龙雪山景区累计游客突破5000万人。依托玉龙雪山现代冰川资源以及其东麓的古冰川遗迹,已经开发了以观光为主的“白水一号”冰川公园、牦牛坪、云杉坪三个景点,并相应建了三条索道;依托于白水河开发了被称之为“小九寨”的蓝月谷景点;开发了演艺娱乐项目,即由张艺谋导演的玉龙雪山原生态大型实景演出———《印象•丽江(雪山篇)》;建设了休闲度假项目,有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且球道最长、亚洲唯一的雪山高尔夫球场———玉龙雪山高尔夫球场,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游客并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2.1.2冰雪资源丰富。目前,玉龙雪山冰雪资源主要集中于白水河1号冰川。该冰川是玉龙雪山现存冰川中最大的一个,长度为2.70公里,面积为1.52平方公里。从低到高,可以针对不同的景观特点进行冰雪旅游的开发:(1)海拔4300—4600米地带,冰川流动性较为明显,出现强烈的刨蚀、断裂、堆积和搬运等,而且不同部位消融有差异,导致冰舌区冰面崎岖不平,高低错落,有些地方形成了较大的冰瀑布,凸起的冰体和冰裂隙交错分布。游客可以借助栈道远眺其千姿百态的“冰塔林”等冰川表面形态及独具特色的冰川堆积和侵蚀的地貌。(2)海拔4600—4800米地带是冰川积累区与消融区的过渡区,弧形裂隙和冰陡坎交错分布,冰面呈波状起伏状,巨厚的冰川冰从粒雪盆流出,沿山谷蜿蜒而下,形成消融区下部的“冰舌”,由于融化强烈,冰川早已支离破碎,冰川末端形成冰墙、冰塔、冰桥、冰洞、冰下河道等,形成了冰川最为漂亮的部位。游客乘索道可以看到此处的冰舌,还可以徒步栈道观看,在欣赏冰川雪海景色的同时,还可以感受高海拔带来的身体体验。(3)海拔4800—5000米地带为积累区,广阔平坦,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该处被称为“粒雪盆”,平坦开阔粒雪盆处有圈椅状聚冰盆地,周围刃脊环绕,山势陡峭,其中的“扇子陡”是玉龙雪山的最高峰,状如金字塔,也是游客能看到的积雪最多的山峰,清晨此处的“日照金山”尤为壮观。玉龙雪山除了现代冰川外,还拥有丰富的古冰川遗迹。古冰川在高山区表现为冰川侵蚀地貌,游客可以感受雪山的雄峻。5000米雪线以上是以“玉龙十三峰”为代表的角峰、刃脊、冰斗等景观;雪线以下、终碛堤以上是以槽谷、悬谷、侧碛堤、冰碛丘陵为主的冰蚀冰碛地貌带,游客可以感受雪山的善变;河谷区为冰川堆积地貌,U形谷为最典型的地貌特征,在U形谷地区广泛分布着冰碛沉积物,区内大多数河流呈U形沿古冰川谷流淌,此处的水体变化最丰富,游客可以感知雪山的柔美。由此可见,玉龙雪山既有现代冰川也有古冰川遗迹,5000米以上有永久性积雪,冰舌部分的可达性也较好。玉龙雪山冰川地貌形式多样,被誉为“冰川博物馆”,它几乎浓缩了全球中低纬山岳冰川的主要精华[3]。因此,玉龙雪山冰雪旅游资源整体上较为丰富。2.2劣势。2.2.1冰川消融。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冰川正在以最大的速率融化。玉龙雪山现代冰川属季风海洋型冰川(温冰川),冰川累积和消融速度快,而其规模相对较小(永久性和季节积雪及冻土面积为200平方公里左右),对于气候变化极为敏感。进入21世纪后,玉龙雪山的冰川也在迅速消失,与1957年相比,玉龙雪山地区6条冰川已完全消失,现存仅13条,总面积也在缩小,雪线不断上升,冰川退缩明显[4]。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气象组织预测,在2030年左右,受温室效应的影响,全球年平均气温将上升1.5—4.5摄氏度,这对玉龙雪山现代冰川的影响将是非常致命的。因为按当地的气温垂直递减率0.84摄氏度/100米计算,玉龙雪山的气温如果上升1.5—4.5摄氏度,则其雪线将上升180—350米,雪线以上的玉龙山体的面积将缩小2—8平方公里,以至衰退到不足2平方公里,那么,玉龙雪山的现代冰川将难以保存甚至完全消失。而冰川的缩小和消失,必然会在整体上影响玉龙雪山的冰雪旅游体验。2.2.2旅游形式单一。自1998年以来,玉龙雪山景区针对日益发展的旅游市场和旅游需求,经过不断地做出尝试和创新,开发新的景点,如在栈道终点处设立滑雪项目、扩大蓝月谷的规模等。但就目前看来,仍旧停留在以观光为主的旅游方式上,游客“以看为主”,通过缆车、栈道、电瓶车欣赏高山雪景、冰舌、古冰川遗迹,高山草甸、湖泊等。虽然从旅游资源的角度来看能够满足游客的观赏需要,但从丽江旅游产业转型来看还远远不够,不能提供更多的游客体验,没有达到建造冰雪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的要求,冰雪资源的利用率不高。2.2.3冰雪体育旅游条件不够。从冰雪旅游的角度来看,气候条件及冰雪资源禀赋是滑雪旅游发展的基础。一般冬春季气温较低,且降雪量大多要达到600mm以上,积雪资源丰富,滑雪季就会较长。积雪日数介于120—210天之间,滑雪期可持续5个月左右,开设滑雪场才较为合理,而玉龙雪山很难满足其条件。首先,玉龙雪山整体冰川在消融,雪线不断上升,5000米以上环境脆弱,不适合大规模开发滑雪场;其次,玉龙雪山整体山体较为陡峭,依靠自然因素开发雪场的条件不具备;最后,玉龙雪山的气候、降雪等条件均达不到要求,人工降雪或人工造雪的成本相对较大。因此,丽江玉龙雪山实际上不适合开展大规模的滑雪项目,这就使丽江开展冰雪旅游遇到了很大的瓶颈。

3丽江冰雪旅游发展思路

3.1冰雪体育旅游。在当年11月至次年4月,玉龙雪山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带积雪覆盖的面积较大,雪质也相对较硬,适合滑雪,可以进行滑雪娱乐活动,但由于现实条件的制约,其规模较小,仍以体验为主。同时,出于对生态环境的考虑,玉龙雪山上即使不适合开发滑雪项目,亦可适当作为拓展项目,在不影响雪山冰雪环境的情况下可增加旅游体验项目。丽江若要打造冰雪旅游品牌,可以考虑在雪山脚下或丽江市区域内打造室内滑雪场(见图1),以辅助丽江塑造冰雪旅游的形象。3.2传统旅游项目的整合。提升玉龙雪山冰川的观光质量,需要加大现有景区内旅游项目的资源整合。玉龙雪山包括冰川公园、云杉坪、牦牛坪、蓝月谷、甘海子、印象丽江等多个景点,但各自为政,相互联系性不强。一般情况下,游客在雪山的停留时间不长,约6个小时,游客体验不足;雪山线路对于游客来说较为单一,“冰川公园—蓝月谷—印象丽江”为一般主推线路,对于拥有415平方公里总面积的景区来说,其资源的利用率并不是很高。是否考虑推出2—3天或1周的套票,结合丽江市政府提供的市内景点交通,增强游客进入雪山的次数,提高雪山景点的吸引力。3.3开发新的旅游资源。3.3.1气象旅游资源。玉龙雪山气象旅游资源丰富,如云海雾凇、日照金山、月色星空、雪山旗云等。玉龙雪山的垂直气候景观非常明显,从山顶到河谷会依次出现寒温性、温凉性和暖性等山地垂直气候类型。早在清代,就有六月云带、瞑后夕阳、三春烟笼、晓前曙光、夜月双辉、金沙壁流、晴霞五色、绿雪奇峰、银灯炫焰、龙甲生云、玉湖倒影、白泉玉液等“玉龙十二景”的描述。因此,可以开发雪山的气象旅游,增加冰雪旅游的体验感。3.3.2高山植被旅游资源。玉龙雪山有着典型的山地垂直气候带谱,故而孕育了极为丰富的植被旅游资源。如目前开发较为成熟的云杉坪和牦牛坪,一个是位于海拔3200米的一片原始森林,一个是位于海拔3700米的一片高原草甸。但目前冰雪旅游中对于高山植被的利用不多。此外,玉龙雪山还拥有大量的杜鹃花,从河谷到海拔4400米处均有生长,其种类多达80余种,成林成片,在每年春夏交替之际,花雪交互掩映。3.3.3水域旅游资源玉龙雪山河谷地带的水资源丰富,有多处的河、潭、泉、瀑布等,特别是白水河1号冰川下端至三岔河河谷,适宜旅游者在各个不同季节进入进行徒步探险。目前,仅仅蓝月谷景区的开发较为成熟,很多游客以乘坐观光电瓶车的形式游览,体验感不强。3.4体验旅游项目。目前,玉龙雪山的冰雪资源和气象、植被、水域等旅游资源结合得并不是很好,可以适度开展徒步、自行车旅游等形式将玉龙雪山的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不同的旅游线路,满足不同的旅游者的诉求。同时,可以在甘海子等地开发露营地和房车基地,延长自主旅游者在玉龙雪山的停留时间,放慢在玉龙雪山的旅游速度,增加冰雪旅游的多样性,如河谷溯源体验旅游、高山植被体验旅游、特殊气象观景、原始森林探险徒步等体验项目,满足不同消费层次和消费需要的旅游者。提高雪山高尔夫球场的知名度,打造冰雪旅游的高端体验产品。3.5丽江的全域旅游。结合目前国家倡导的全域旅游,可将现有的丽江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丽江不仅拥有5A级景区玉龙雪山、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金沙江虎跳峡、老君山、泸沽湖等旅游景点,而且还拥有摩梭文化、丽江纳西族文化、马帮文化等人文资源。保持其自然景物、人文景物的完整性和地域分布的连续性,有利于资源和生态的利用和保护。打造丽江冰雪旅游,可以统筹考虑旅游资源的区域整合,形成冰雪、植被、水体与古城文化为一体的丽江冰雪旅游圈。加强和大理、香格里拉等州市雪山的联合,强化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以期打造滇西北的冰雪旅游圈。

参考文献:

[1]者丽艳,徐小荣,赵东升.云南玉龙雪山景区优质品牌战略构建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3):22-26.

[2]伍光和.沈永平.中国冰川旅游资源及其开发[J].冰川冻土,2007(4):5-9.

[3]王世金.中国冰川旅游资源空间开发与规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5).

冰雪范文篇7

1实现生命体验

文化是生命的体现,而归根结底文化就是人的自我生命存在及其活动。体育涵盖着生命的本质,生命也是体育的固有品格。冰雪体育应该向着充满活力的发展状态努力,并注重体育教育教学过程的学习体验。真正的教育是面向人的,教育的根本是有自我的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成熟的教育应该向着完整的生命,具有自我的生命,有创新能力的生命而发展。要实现这些,冰雪体育教育应当树立新的观念,以生命为本,从生命追求的角度出发,改变固有的仅针对体能提升和运动技巧的锻炼,增加对生命意义的探索。生命的首要目的是健康,其次应当将生命的追求从生理到心理发展,让每个人都能享受身心健康的美好,这是冰雪体育教育的追求和意义。冰雪体育教育不光在引导大学生自然生命的朝向,更是全方位的生命教育,注重大学生的社会和精神生命的发展成长,使其生命层次更加均衡,更加完善。教育者应当从教转为学,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本性、爱好、价值观等,充分引导其个性的发展,并根据每个学生个性上的差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略。促进学生对生命本质和生命活力的理解和追求,使其生命得到应有的意义,成长得到活力。冰雪体育教育是生命层次上的教育,传道授业,锻炼能力,熟用技术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而更深层次的目标是让学生感知生命的真谛,充分发挥其生命的个性,不论是在自然生命、社会生命还是精神生命上都能有均衡追求和发展,让生命的质量得以提高。教育者应当让生命和体育完美交织,展现其意义,让学生在冰雪运动中感悟体育的魅力,迸出生命的火花,在成功中体验失败,在失败中享受成功。体验养生、娱乐、活动、旅行。体验合作、自由、发展、义务。体验生命的奋斗、生命的奋发图强、生命的力量。感受生命在发掘过程中的全面性以及持久性,在生命建构过程中感受其带来的意义和道理。在冰雪体育运动的锻炼中,让大学生能够完全展现自己的实践技巧和个人魅力,使其生命能够通过冰雪体育运动展现不一样的价值。每个学生个性不同,情感不同,教育要因人而异,尊重每个人的差异,开发每个人的个性,让每个人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冰雪体育运动的精神价值,不仅让每个大学生的体质得到发展,更要让其生命质量得以提升,增强大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和感受,使其爱护生命、尊重生命,了解生命的深层意义。

2加强人格培养

人格是人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形成的,即人格是文化的积淀。体育文化旨在健全人格,而冰雪体育在健全人格和塑造人格方面较为突出有效。在冰雪体育教育中,高等院校不仅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教育,更要以文化为理念,加强在文化知识和精神素养方面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内在人格。一方面让学生在寒冷的冰雪运动中尽情拼搏,锤炼其勇敢奋斗、乐观无畏、坚强挺拔的精神;另一方面在师生同学的团结互助之中加强其团队凝聚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善良友好、互助友爱等品质。通过冰雪体育运动,让大学生在自我人格塑造的同时,也能加强其在团队合作方面的能力和品质。经过冰雪体育运动的锻炼,大学生的心理品质也逐渐完善,进而在人格上得到完美提升。冰雪体育运动应当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在人格培养过程中,加强其自主能力,发挥其创新能力,让大学生在运动中逐步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注重大学生本性的发展、调整和提升,以人格为教育起点逐步完善大学生的个人品质,是冰雪体育教育的人文价值所在。以大学生人格培养为主要内容,乃是冰雪体育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传承。

3弘扬人文精神

文化引领着社会前进方向,体育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影响着人们的内心世界,让人们的精神得以升华。体育精神展现在人文方面,是一种人文精神,让人们发展自我,不懈奋斗,追求公平竞争,正确发扬着文化价值。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人的价值的评价,是以善恶美丑为量尺对人的本性进行评估。价值观是文化的内在主体,影响着文化的前进方向。而文化的根本就是“人”,应当发掘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将其根植在人们的思想中。所谓教育,就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过程,是将现有的优秀的文化授予学生,让文化得以流传,让受教者得到文化的熏陶。教育的内涵是将人的内心世界作为根本,赋予人正确的知识文化,提升人的精神素质。因此,冰雪体育教育就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弘扬。冰雪体育教育不仅能够锻炼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让其心灵得到抚慰,增强其心理状态,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冰雪体育教育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和意志、努力塑造其坚忍不拔的精神境界。积极引导大学生与世界、自然、群体之间的调和方式,以及其本身的思想、行为、情感等精神层面的问题。冰雪体育教育要以中华文化为本,注重贯彻中华文化及民族精神中的优秀部分;其次要适量融入其他民族文化中的体育精神和世界奥林匹克精神,让多元的文化引领大学生思想的前进,提升大学生文化及思想品质,促进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均衡发展。素质是人内心发展的体现,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学生思想、体质、文化、情感等全面发展的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正因为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冰雪体育教育有效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让大学生在身体以及心理上可以完整均衡的成长。

4结语

社会在不断进步,体育文化已经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文化也逐渐成为内涵式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源泉。高等教育只有通过文化才能有效影响社会发展。因此,冰雪体育教育应当进行教育方式改革,不局限于身体素质锻炼以及运动技能培训,要着重增加自身的文化建设,融入更多的文化因素,将富有文化内涵的冰雪体育教育投入到社会发展中,引领社会发展正确的朝向,实现冰雪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辛格尔顿.应用人类学[M].蒋琪,译.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

[2]李雷,邵锦梅.高校体育教育中的文化传承[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4):577-578.

冰雪范文篇8

一、旅游可持续发展与冰雪旅游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把发展与环境结合起来,使我们取得的经济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未来子孙后代满足他们自己需要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人类在事关发展问题的一种全新认识。作为高水平的发展理论,它同时又是一种社会运动过程及表现。

1990年温哥华全球旅游发展大会提出《旅游持续发展行动战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等在西班牙共同召开了旅游可持续发展世界会议,通过了《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和《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明确为:"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当前的需要,在保持文化完整性、基本的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和生命维持系统的同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美学的需要。"

冰雪旅游使得旅游活动和冰雪体育相结合,除了一般旅游活动所具有的观光、休闲等作用外,它还兼有增强体质、锻炼意志和陶冶情操等多重作用,是更注重参与性和体验性的旅游活动。国内外冰雪旅游发展的实践表明,冰雪旅游是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这个产业是以冰雪旅游为龙头,涵盖了冰雪文化、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旅游、冰雪经贸等诸多方面,带动相关产业,实现以旅游业为主体,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各项效益最佳组合的生态经济综合体。

二、冰雪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国外现状:

冰雪旅游在国外发展很快,滑雪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在一些冰雪旅游资源大国,冰雪产业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美国、奥地利、澳大利亚、韩国、瑞士、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冰雪旅游已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日本的札幌雪节、加拿大的冰雕、俄罗斯的冰球、瑞士的滑雪场、奥地利的雪具工业生产等,是冰雪产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典范。

2、国内现状:

我国的冰雪旅游最早在黑龙江省开展,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冰雪节和国际雪雕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96年又成功举办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国家旅游局的统计表明,黑龙江省的冰雪景点成为冬季最热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省会城市哈尔滨于1985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冰雪节,并于2001年把它上升为国际性节日,形成“冰雪搭台、文艺唱戏、旅游开花、经贸结果”的良好局面。96年亚冬会在我省亚布力成功举办,98年召开了首届国际滑雪节,其后,我省的滑雪旅游便大力开展起来,起步最早,发展最好的亚布力风车山庄滑雪场是全国仅有的两家可承办国际赛事的滑雪场之一;冰雪旅游客源市场也由原来的省内及周边省份向横纵两个方向不断扩展,东南亚和港澳台以及少量的俄罗斯、日本和韩国客人,约占滑雪旅游者总人数的20%,北京和广东和一些沿海省市以及内陆省市的游客,占总人数的45%,省内哈尔滨、大庆和牡丹江等地游客,占总人数的35%。

目前,黑龙江已建成亚布力、龙珠二龙山、吉华长寿山、华天乌吉密、日月峡等高、中、初级滑雪场75家,占全国雪场总数的60%以上。

长春市2001年才开始在发展冰雪旅游上下功夫,但其宣传投资力度很大。04年首届中国开雪节即将搅热呼伦贝尔草原。04年底中国河北张家口举办了崇礼滑雪节。在西南,从2001年开始举办的南国冰雪节,也进行的红红火火,规模和影响一年赶超一年。

3、在看到冰雪旅游取得的成绩和可喜局面的同时,我们也看到黑龙江冰雪旅游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1)、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

管理者和经营者缺乏必要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基本知识,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利益。许多项目设计时,缺乏对冰雪旅游市场供需状况的调查和对目标市场的分析,更缺乏对项目开发运行后的监测、评估、改进体系和机制;很多滑雪场追求眼前利益,对旅游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和经营,不注意维护和后续投入,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2)、硬件设施不合规范

一方面,滑雪场多远离中心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包括交通、就餐、住宿等急需改善。除亚布力滑雪场外,场地条件普遍较差,娱乐设施的安全问题也难以保障;另一方面,一些基础设施的设计不符合实际,甚至完全违背自然保护的要求,而且普遍忽视对利用环境技术和节能技术的特殊考虑,仅极少数项目能提供或准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3)、现代企业制度尚需建立

很多冰雪旅游企业几乎不具备企业特征,由亲戚或者朋友合伙出资建立,在管理,利益分配上很不规范。大大小小滑雪场鱼龙混杂,雪场之间为互相争抢客源,大打削价仗,导致冰雪旅游经营管理混乱,削弱了同一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相关的法律法规尚需建立健全

冰雪旅游的一大特点是旅游者的参与度高,有些项目带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危险性,安全方面的问题时有发生,由于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可循,冰雪旅游活动中出现的各类纠纷和人身伤害财产损失赔偿责任问题经常得不到很好解决。冰雪旅游中的安全事故会给冰雪旅游业乃至整个旅游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我们认识到了实现黑龙江冰雪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才能解决好上述问题:

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首先,加强旅游科普工作,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旅游者以及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这是实现冰雪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一方面,在新的冰雪旅游项目上马时,从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全省的冰雪旅游资源开始,到对要开发的旅游景区进行环境承受能力评估(包括环境影响评价、自然景观评价以及旅游者和新建的建筑、设施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对自然资源、生态平衡的影响。)和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然后再进行科学规划(包括必要的环保基础设施),再到经由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审批(如滑雪场土地使用权审批)后方可执行,一直到该项目实施运行阶段效果的跟踪监测、效果评估和适当改进,做到开发和保护的相互促进与良性循环,使之既能满足冰雪旅游发展的需求,又保证冰雪旅游运行的各个环节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都是最低的,从而实现冰雪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旅游人才,只有从业者的素质普遍得到提高,冰雪旅游才能开展的更好。通过培训来提高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针对现实而采取的手段,从长远看,加大对旅游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快旅游学科建设,培养旅游专业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等各个层次人才,并适当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旅游人才,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规划人才、服务人才才是根本之策。

2、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完善管理体制

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又要尽快转换政府职能,使其在推广可持续发展观念,改善旅游基础设施、规范市场秩序与健全旅游法规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冰雪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优化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实行优惠政策,给名牌冰雪旅游企业以政策上支持,但要给企业足够自主权,不插手职责范围外的事务。其次,树立冰雪旅游产业意识,并积极发展与冰雪旅游相关的配套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实现规模效益,并且要加强与冰雪体育部门的合作,为体育部门涉足冰雪旅游业提供便利,把冰雪旅游同冰雪体育运动相结合,以冰雪体育产业的优先发展来带动冰雪旅游业的发展;再次,鼓励非国有经济实体和外商等多元资本流入冰雪产业,组建冰雪旅游投资基金,利用股份制等方式吸纳社会闲置资金以优化产业资本结构,进行冰雪资产重组,坚持“共赢”原则,共同做大冰雪旅游产业“蛋糕”,哈尔滨政府让西方童话故事中的名角—白雪公主担当起旅游形象大使,与广州结为友好城市,多次组织白雪公主旅游促销团南下,热卖哈尔滨冰雪,值得全省借鉴和推广。开展广泛的双边或多边合作,扩大冰雪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研究及学术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等也是实现黑龙江冰雪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3、旅游企业的创新经营

首先,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企业要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条件的要组建现代企业集团。其次,在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上,一是要充分运用市场细分策略。表现在,国内以省内为基础,沿海发达省份以及北京、广东、上海、南京、大连等为重点,重视开发港澳台市场。国外以东南亚、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为重点,特别要重视对周边国家客源市场的培育;二不仅要开发与富有本地特色的绿色食品、地域文化、传统工艺品等相结合,个性鲜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专项冰雪旅游产品,还要提高冰雪旅游产品开发和经营中的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品位,注重产品的内涵,把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运动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以形成特有竞争优势。三是要善于发现游客的潜在需求,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创造市场。比如在滑雪场、滑冰场等冰雪旅游场地增加技术指导、咨询等服务项目。再次,实施深度品牌策略,通过录制主题片或作系列报导及专门介绍黑龙江冰雪旅游的宣传册,利用境外宣传、展销会广泛宣传和互联网等来宣传自己。

4、重视旅游安全,健全旅游法律法规

由于冰雪旅游活动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和危险性,所以必须牢记安全第一的观念。一是要加强政府监督机制,制定经营冰雪旅游活动企业的软硬条件,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审批。二是要求旅游企业务必从旅游业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高度重视冰雪旅游活动的安全保障问题,确保旅游者人身和财产安全。

冰雪范文篇9

随着我国的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思想观念都在不断地改善和更新,由此带来了巨大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开始追求娱乐健身,享受休闲生活带来的愉悦。特别是2007年长春亚冬会和2009年哈尔滨第24届世界大冬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扩大了内需,促进了消费,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国际地位,人们对体育文化、冰雪大众体育文化进一步加深了了解,大众冰雪旅游、健身、休闲娱乐更是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作为消费较高的冬季冰雪娱乐休闲健身活动已成为人们新的消费目标。作为大自然气候变化带来的人们所熟知的冬季冰雪,尽管时间仅仅几个月,但其利用价值是广泛的。冰雪市场的开发就是充分利用冰和雪的自然资源,宣传冰雪体育文化,开发冰雪体育旅游、娱乐、健身、休闲大众消费市场,提高冰雪竞技运动水平。人们在短期的冰雪环境中旅行、休闲、运动,体验到了冰雪文化,同时相关的配套服务行业也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有巨大潜力的冰雪产业链,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通过对我国冰雪市场及相关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研究,合理开发和优化整合冰雪资源,对发展扩大冰雪市场及产业发展规模、拉动冰雪消费、满足和提高人们追求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我国冰雪运动的普及和竞技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冰雪市场及相关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北部地区特别是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等地,纬度高、气温低,冬季雪量大、雪质好,又多森林、山区,生态环境好,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其冰雪资源非常丰富,不仅适合开展冰雪运动竞技,而且对开展群众冰雪体育旅游娱乐活动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我国的冰雪市场大部分在北方各省,是我国冰雪旅游资源最为密集、丰富的地区。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喜爱冰雪运动的人越来越多,形成发展潜力巨大的潜在市场。打造出了北方独有的冰雪经济,有力地拉动了消费的增长。目前我国有200多家集冰雪运动、休闲娱乐的场所,分布在17个省市、自治区,其中90%以上是民间资本运营,随着冰雪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我国的各大中型冰雪活动场所的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明显提高,吉林北大湖、黑龙江亚布力滑雪场都已承办过亚冬会、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有效地带动、促进了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冰雪市场与相关产业的发展已呈现出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仅2010年春节黄金周期间,黑龙江省、吉林省就分别接待国内旅游人数782.4万人次和316.41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2.14亿元和18.1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28.7%和30.04%,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欧洲的瑞士、法国,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冰雪旅游发达的国家,冰雪产业已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其中滑雪市场占到了欧洲旅游度假市场的20%,冰雪市场的开发已成为许多冰雪资源丰富国家的重点发展产业。特别是北欧的一些国家,冰雪运动消费已成为该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瑞士、奥地利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左右,在总人口只有700多万的瑞士,仅滑雪旅游每年接待1500万人次,创汇达70亿美元,使得整个地区经济因此迅速发展起来。相比之下,我国冰雪运动市场的开发和相关的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刚起步的发展阶段,存在着缺乏长远的的总体发展规划和有效的市场运作等一些问题和不足,但发展的潜力无疑是巨大的。

三、我国冰雪市场和相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冰雪市场缺乏总发展规则及政策辅导近年来,我国冰雪市场及相关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国已有20多个城市开展了冰雪旅游,甚至南方的四川、浙江也出现了冰雪场馆。但冰雪经济理念还有待进一步推广,有关调控机制还未形成,还缺乏总体发展规划和促进其健康发展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在冰雪市场开发、经营和产业化发展战略方面的理论研究还相对滞后,不能很好地把握市场需求,只是盲目地开发做大,布局和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造成整个行业利润下降、资源浪费。

2.冰雪市场和产业发展不协调冰雪体育旅游在国内已形成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并逐渐被人们接受、喜欢。但是我国冰雪市场和产业发展还很不协调,在思想观念上对冰雪经济的认识有偏差,还未形成完善的冰雪产业链,未形成规模效应。特别是各相关部门、企业各自为战,受经济利益趋动,只顾眼前的利益,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市场竞争无序、私搭乱建,甚至严重破坏了自然景观环境,大部分冰雪体育场馆功能不完善,相应的各种配套设施跟不上,无法满足消费者多层面的需求,使得丰富的旅游资源没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若要成为冰雪市场和相关产业发展的优势,还要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合理运作。

3.冰雪产业的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依赖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作为消费较高的冰雪体育旅游和人们的消费水平是密切相关的。除此之外管理体制的滞后不完善、经营管理者水平不高、服务意识和质量较差也是制约我国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冰雪体育旅游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件新鲜事,他们需要有他人特别是有专业知识的服务人员的帮助,能给他们提供技术及安全保护的指导和讲解,这就需要为具有体育技术和旅游专业知识的服务人员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做为一个冰雪旅游企业不能仅从利益出发,更要在提高服务意识上和提供的高精尖的旅游产品上狠下功夫,这样才能促进冰雪产业的逐步成熟和发展。

4.“冰雪经济”营销理念淡薄冰雪体育旅游市场营销是对市场进行分析、制订计划、具体实施,通过反馈信息,改进和加强对市场的控制能力,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协调各种相关的冰雪旅游经济活动的过程。通过提供高质量产品和让消费者满意的服务,最终实现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目前我国冰雪体育旅游业带动发展起来的冰雪经济理念还未深入人心,产业体系还不健全,企业经营方式简单,对市场分析不够细致、对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没有区分,导致了营销策略针对性不强、推广力度不够,不符合目前我国人们的消费能力、消费层次对冰雪市场的要求,我国的冰雪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在需求总量、产业结构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四、我国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1.加强管理体制改革,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科学统筹规划冰雪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经营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管理体制上必须进行大力改革,政府要有效地进行行业管理和引导,并改变多头管理的局面,实现科学、规范、有序的管理,行业把行业该管的工作管好,企业要按规范做好自己的经营活动。达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建立和形成完善的冰雪体育旅游产业链,提升产业规模和质量,全面提高冰雪体育旅游的竞争力,使相关冰雪企业和社会共同受益,实现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完善我国冰雪市场的相关制度优化、整合现有资源,制定适合我国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和总体规划,规范、完善冰雪场地审批和开发建设制度及等级评价体系,行政部门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要相互协调形成统一的整体格局。开展冰雪体育旅游不仅需要冰雪产业的保障,也需要相关产业系统的服务和支持。目前国内的滑雪场多数存在功能单一、规模较小、器材设备落后、交通等基础设施不配套等问题,必须进一步优化、整合现有资源,打破省际区域限制,改变各自为战的散乱差的现状,完善产业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各地区旅游企业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打破区域限制,从整体大局利益出发,统筹规划,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开发,组建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集团企业和冰雪旅游区,对冰雪产业实行联合开发,可以有效吸引资金,有利于资源的整体开发利用。同时要注重挖掘地方特色,建设高中低档不同的冰雪体育旅游消费场所,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进一步有效推动冰雪产业市场化、规模化,尽快形成以冰雪旅游为龙头的冰雪产业完整体系,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冰雪产业群。

冰雪范文篇10

关键词:冰雪主题公园;冰雪景观;情感需求模式;情感化设计;反思层面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进入了体验经济时代。[1]游客对冰雪主题公园景观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从视觉体验诉求逐步转向情感体验诉求。游客更加注重游览时的操作趣味性、激发回忆的叙事性以及传承地域文化等多元情感体验。[2]唐纳德•诺曼提出的情感化设计中反思层面的设计可以为冰雪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提供崭新的设计思路,满足游客多元情感体验诉求,提升冰雪景观品质,传承地域文化,打造冰雪旅游品牌。

一、相关概念解析

(一)情感化设计的相关概念: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教授在《设计心理学—情感化设计》一书中提出了情感化设计概念和设计的三个层面:本能、行为、反思。[3]反思层面的设计是有高级思维活动参与的设计,它能反映出产品的合理性和智能性,激起一段回忆,体现产品含义。[3]反思层面设计的表达方式有四点:操作新乐趣、叙事性表达、文化传递、符号和象征。[4](二)冰雪主题公园:冰雪主题公园是以冰雪文化或某些特殊内容为主题,以冰雪为主要造景材料,运用现代综合科技手段,结合冰雪艺术的塑造手法,集冰雪自然景观、冰雪人工景观、冰雪娱乐项目等为一体的,具有地域性、季相性、审美性、体验性的游乐空间。[2]

二、冰雪主题公园景观的情感需求分析

(一)情感需求调研:通过了解游客对冰雪主题公园景观的情感需求,构建反思层面的游客情感需求模式,为制订反思层面的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原则和策略提供支撑。调研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调研内容为游客对冰雪主题公园景观的情感需求现状,调研对象年龄在20以下至60岁以上不等,如表1。问卷不计发放总数,一共作答问卷457份,全部作答有效。根据调研结果得知,从景观类型的需求看,有377人喜欢情感互动性的冰雪景观,80人喜欢观赏性的冰雪景观,如表2。从景观主题内容的需求看,366人喜欢体现趣味性的内容,287人喜欢体现叙事性的内容,392人喜欢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内容,如表3。从景观功能的需求看,游客更看重具备娱乐、教育、回忆等多元化功能的景观,如表4。从游客与景观互动方式的需求看,选择观赏的375人,参与文化活动的357人,喜欢拍照的347人,而喜欢参与游戏、情感沟通、触摸及参与雕塑等互动方式的分别为315人、237人、225人和174人,如表5。综上所述,游客对冰雪主题公园景观的情感需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景观类型、景观主题内容、景观功能、游客与景观互动方式。游客对景观类型的需求从仅供观赏的冰雪景观转变为情感互动性的冰雪景观。景观主题内容的需求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趣味性、叙事性和地域文化特色,游客更喜欢体现趣味性和地域文化特色的主题内容。在景观功能的需求上,游客追求多元感官体验和集教育、娱乐、回忆等于一体的多元功能体验。在游客与景观互动方式需求上,观赏、参与文化活动、拍照,这三种需求占前三位,参与游戏、情感沟通、触摸等互动方式也较受欢迎。(二)反思层面的情感需求模式构建:文章以调研结果为依据,结合反思层面的表达方式,构建出反思层面的情感需求模式,如图1。

三、反思层面的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原则

根据反思层面的情感需求模式,制定如下原则。(一)趣味性原则:注重游客与冰雪主题公园景观互动过程中的趣味性表达,强化游客反思层面的情感体验乐趣。[5]巧妙利用多种感官元素,打造多元化的感官体验趣味,营造身临其境的体验乐趣。[6]还可以丰富游客与冰雪景观及游乐设施的互动方式,为游客创造多样性的、个性化的互动体验乐趣,使游客从呆板的、单一的互动方式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冰雪景观的情感沟通过程中,感受冰雪主题公园带给他们的魅力和趣味。[7](二)叙事性原则:注重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过程中的叙事性表达,以冰雪为设计语言,融入一段特殊的情境,比如:电影、动画片、电脑游戏等题材,激发游客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体现游客的个人经历或回忆,最终产生持久的、强烈的情感。还可以通过游客与冰雪景观的互动,诉说一个游客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故事,在游客的脑海中形成一段独特的记忆,从而带给游客积极的情感体验。[8](三)文化性原则:注重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过程中的文化情感表达。冰雪主题公园地处寒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寒冷的气候条件孕育了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9]反思层面的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必须要抓住地域文化这一设计灵魂,传达冰雪景观带给游客的文化情感,呈现地域文化气质,抒发文化内涵,使游客对地域文化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得到独特的情感体验。(四)象征性原则:象征是表达反思层面情感的一种特殊方式,类似于文学修辞手法当中的“隐喻”。[10]利用简单的、具象的符号等特殊媒介来表达抽象的、晦涩难懂的事物,使它被大多数人理解和认同,进而产生情感共鸣。[11]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可以利用冰雪为符号,来表达冰雪景观主题背后的抽象含义,使游客产生联想和思考,并在联想和思考后回味体验的乐趣。

四、反思层面的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策略

根据反思层面的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原则,制订反思层面的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策略。(一)创造多样化的体验乐趣。1.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感官体验:满足游客在触觉、视觉、听觉等方面的多元化感官体验,实现景观对游客的情感代入,使游客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打造浸入式的情感体验,增添游览过程中的趣味性,加深游客对冰雪主题公园景观的印象,强化对景观整体形象的认知,进而增强游客反思层面的情感体验。(1)保持坚实与柔软相结合的触觉体验:根据调研结果和反思层面情感需求模式得知,触摸是游客喜欢的互动方式之一。所以,反思层面的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可以将情感体验的趣味性建立在游客对冰雪本能的触觉感受上。冰,冷凝坚实;雪,纤巧柔软,这是冰雪带给人们的触觉体验。[12]游客通过打雪仗、堆雪人、参与冰雪雕塑制作等方式来感受冰雪材质带给他们独特的触觉体验。因此,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感官体验、丰富游客体验乐趣就要从发挥冰雪材质的价值和吸引力入手,保持冰雪坚实和柔软相结合的触觉体验,使游客在与冰雪零距离接触时产生愉悦感、新奇感和满足感,增强游客对冰雪洁白无瑕、雄浑绮丽、瑰丽万状等特点的情感认同。(2)融入灯光与色彩相结合的视觉体验:冰雪材质的另一个特性就是对光线有着极强的反射能力。[13]灯光与冰雪材质的结合会呈现“梦幻般的效果”,丰富游客的视觉体验乐趣。重视灯光氛围的营造,利用色彩心理学的知识,满足游客对不同灯光色彩的本能感受。游客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更多追求的是温馨的景观空间,因此灯光的色彩设计以黄色、洋红等暖色调为主,使游客与灯光氛围产生情感共鸣。还可以运用联想的设计方法,利用灯光和色彩营造寒冷和温暖的视觉氛围,使游客从心理上感受到“冬夜里的温暖”。(3)塑造场景与声效相结合的听觉体验:塑造场景与声效相结合的听觉体验,可以把游客的情感代入到冰雪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中,激发游客的猎奇心。场景与声效相结合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声音来营造场景,冰雪景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利用狂风呼啸、雪崩时的巨大声响来模拟“自然灾害”为主题的震撼场景,为游客创造沉浸式的体验乐趣。另一种是以冰雪景观为主要载体,营造一个具体场景,还原声音特效。例如利用冰雪景观营造电子游戏中的作战场景,还原游戏人物的作战台词、爆炸、枪击等声音特效,留给游客一段特殊的回忆。2.丰富游客与景观的互动方式:游客与冰雪主题公园景观之间常见的互动方式有七种:观赏、拍照、触摸、参与雕塑、情感沟通、参与游戏、文化活动,其中最受欢迎的是:观赏、拍照和文化活动。所以,在保留以上七种互动方式的基础上,着重丰富观赏、拍照和文化活动这三种互动方式。从观赏的角度,塑造冰雪景观具象与抽象相结合的形式感,打造冰雪与灯光、色彩结合的视觉体验,丰富游客观赏乐趣。从拍照的角度,通过当今流行的摆拍形式,近距离接触冰雪景观,使游客产生愉悦感。从文化活动的角度,让游客参与各种以冰雪景观为载体的地域文化活动,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二)增强冰雪景观主题内容的叙事性:增强冰雪景观主题内容的叙事性的主要方法是将冰雪景观主题与具体情境、故事情节相结合。1.冰雪景观主题与具体情境相结合:文章强调的具体情境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场景、某个特殊的历史背景、游戏中的情景、战争的环境等,将这种特定的情境以冰雪为载体复刻出来,使游客产生一段特殊的回忆,这个回忆可以是美好的,也可能是难忘的,但不管怎样都加深了游客对冰雪主题公园景观的整体印象。2.冰雪景观主题与故事情节相结合:冰雪景观主题与故事情节相结合,以冰雪为主体,融入部分或完整的故事情节,包含人物、地点、时间和事件,按照时间、地点和事件顺序来组织冰雪主题公园景观空间的布局,打造富有秩序感的叙事性景观空间,实现游客的情感代入。(三)实现地域文化的传承。1.营造景观空间的归属感:注重冰雪主题公园景观空间的氛围营造,以期传承地域文化,塑造场所精神,提升游客的情感归属,加强反思层面的情感体验。(1)提取能够体现地域文化基本特征的元素:尽量提取可辨别性强的地域文化元素,例如鲜明的色彩、特殊的材质肌理以及识别性强的形态,这样才能有效地传承地域文化,传递文化情感,激发良好的反思层面情感体验。[9]将元素运用到景观空间设计中有四种方法,分别是:原型呈现、元素组构、元素重构、维度转型。原型呈现是指提取的地域文化元素不做任何处理,直接运用到冰雪主题公园景观空间的形态营造上,要去繁化简,保证以最清晰的形态展现在游客面前,这样才能激发良好的情感体验。元素组构是将提取的地域文化元素进行排列组合,利用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组合方式,以期游客对地域文化有连续的情感体验。元素重构法是将地域文化元素拆解再拼接或重组,打造抽象的情感体验,这种设计方法非常适合运用到冰雪主题公园景观小品、设施的设计中,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游客进行思考,并在头脑中脑补拼接和重组后的地域文化元素整体形态,产生情感共鸣。维度转型法是指将元素进行空间维度的转换,可以使二维的图像转化为三维的冰雪雕塑,或将三维立体的地域文化元素转变为二维的扁平化图示。空间维度的转变可以塑造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态,这样会带给游客不同的心理感受,进而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2)塑造景观空间的整体形态:景观空间的整体形态是指冰雪主题公园内各种景观空间类型的整体规划布局。例如,在冰雪主题公园的公共交通空间中,其整体规划布局不仅要满足基本设计规范,还要充分体现地域文化元素的运用,利用元素组构法和元素重构法将地域文化元素与交通空间的整体形态相结合,塑造具有特殊气质的景观空间,使游客感知景观空间所传递的地域文化精神。(3)设计景观空间界面:利用地域文化元素完善冰雪主题公园各个景观空间的界面设计,包括平面、立面和剖面。地域文化元素运用在空间界面上不可过于琐碎,应保持完整、连续的形态才能增强游客对景观空间的情感归属。在平面设计上,利用元素组构和重构的方法使地域文化元素充斥整个空间界面,让游客沉浸于地域文化的氛围中。立面和剖面设计上,尽量保证地域文化元素的视觉连续性和完整性,让游客能够持续对景观空间的场所精神进行感知。例如,利用冰雪材质设计的地域文化背景墙,就要保证其地域文化形态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尽量采用抽象的形态,激发游客对地域文化的思考,给游客留出想象的空间,结合灯光与色彩、声效与场景的手法,创造多元的感官体验,使游客陶醉其中,并对景观空间界面所呈现的地域文化气氛产生情感归属。(4)设计景观空间内部节点、小品与设施:将地域文化元素淋漓尽致地运用在冰雪主题公园的景观节点、小品、公共设施设计中。利用元素组构法和维度转型法,注重视觉体验的连续性,再辅以听觉、触觉的感官设计,以期带给游客不同的心理感受,让游客对景观空间内部节点、小品与设施传递的地域文化情感表示认同。2.打造地域文脉的延续感:打造地域文脉的延续感,注重对地域文化的延续和保护。可以按照“回顾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的时间顺序,将景观空间秩序化地排列在一起,梳理地域文化的发展脉络,呼吁游客保护并延续地域文脉,进而形成完整的叙事性表达,既让游客回忆地域文化的变迁,又让游客意识到保护地域文化、延续地域文脉的重要性,还可以将游客的情感代入到景观的规划布局中,形成一段连续性的回忆。(四)体现设计语言的象征性:注重冰雪主题公园景观设计语言的象征性表达,利用符号和象征这一特殊的媒介或信息载体,传递可以被大多数游客理解的事物,让游客理解主题背后的抽象含义,具体方法如下:1.充分利用知觉符号:文章中阐述的知觉符号是指充分利用视知觉的表达方式,挖掘设计语言背后的抽象含义。[11]反思层面的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以冰雪为设计语言,通过“图底关系”、“错视”、“无意或有意注意”等视知觉的表达方式,留给游客充足的想象空间,激发游客联想和思考,理解设计语言背后的抽象含义。2.巧妙运用隐喻符号:隐喻符号是用容易被大众理解的具象事物代替抽象、晦涩难懂的事物,这种方法类似于文学修辞手法中的“隐喻”。比如将“温度计”比作“爱的温度”,这里的“温度计”既是设计语言又是隐喻符号,虽然游客很难理解“爱的温度”,但可以理解“温度计”的含义,游客通过“温度计”联想到爱是有温度的,进而产生情感共鸣。[8]这种方法不仅能帮助设计师找到创意点,充分体现设计语言的象征含义,还能引领游客对主题进行思考,游客在思考后顿悟其设计意图,最终产生情感共鸣。

文章以唐纳德•诺曼提出的情感化设计中反思层面的设计为理论指导,通过问卷调查法来调研游客对冰雪主题公园景观的情感需求现状,构建出反思层面的情感需求模式,根据模式制定了反思层面的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原则,根据原则制定了反思层面的冰雪主题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策略,分别是:满足游客触觉、视觉、听觉等多元化的感官体验,创造多样化的体验乐趣,并利用观赏、拍照和文化活动的互动形式,丰富游客与景观的互动方式。增强冰雪主题公园景观主题内容的叙事性表达,吸引游客对冰雪景观产生一段特殊的回忆,实现游客的情感代入。体现地域文化基本特征元素的充分利用,实现地域文化的传承,使游客对冰雪景观的整体形象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实现设计语言的象征性表达,引领游客对冰雪景观进行思考、顿悟,最终产生情感共鸣。

参考文献

[1][美]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毕崇毅译.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3-10.

[2]朱柏葳.体验性冰雪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设计学系.2013:13-15.

[3][美]唐纳德•A•诺曼.何笑梅译.设计心理学—情感化设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66-70.

[4]唐嘉薇,王润森.基于情感化设计中反思层面的产品设计研究[J].电动工具,2020(2):26-28.

[5]袁天棋.基于情感化设计反思水平的产品设计价值思考[J].文化创意,2020(6):19-21.

[6]王松华,王查理,孔繁文.基于黑龙江传统文化的冰雪居住型体验空间室内环境设计研究[J].设计,2018(9):18-20.

[7]张简一,陶禹辛,杨从晶.基于情感化设计的冰雪运动产品研究[J].设计,2018(2):136-137.

[8]刘学,李萌.基于情感化设计的加载页面设计研究[J].设计,2020(7):30-32.

[9]王松华,王利亚,梁潇.构建哈尔滨地域文化特征的城市冰雪景观[J].设计,2016(19):154-155.

[10],杨前,王家民.感性信息“转嫁-映射”下的产品形态情感化设计[J].设计,2020(2):91-93.

[11]EdgarCabanas.Experiencingdesignsanddesigningexperiences:Emotionsandthemeparksfromasymbolicinteractionistperspective[J].JournalofDestinationMarketing&Management,2020(16):1-9.

[12]王景富.世界五千年冰雪文化大观[M].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