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床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16:01:04

病床

病床范文篇1

医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患者挂号、就诊、住院、划价、取药每一个服务机构,当某项服务的现有需求超过提供该服务的现有能力时,排队现象就会发生。由于患者到达的时间和诊治患者所需时间的随机性,可控性小,排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排队等待时间过长,不仅会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使其满意度下降,而且导致医务人员工作过于忙乱,易出差错引起医患纠纷,对患者和社会都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合理科学安排医疗资源,使医院避免不必要的空闲,形成资源浪费,又能使患者排队等待时间尽可能减少,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以便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费用,这是现代医院管理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问题假设

假设医院的手术医生资源是充足的;

假设所使用的数据都真实准确;

假设住院费用与住院天数成正比;

假设治疗时间与疾病机理无关;

假设术后恢复时间与患者体质、年龄无关;

假设每次手术都成功;

假设手术医生的选择由医院决定;

假设病人是无差别的,所以满意度也是无差别的;

假定79张病床并联排列,各病床独立工作;

假设代表满意的程度:.

符号说明

:在任意时刻系统中有个患者的概率;

:单位时间内到达患者的均值;

:单位时间内服务患者的均值;

:在相同时间间隔内患者到达的平均数与能被服务的患者的平均数的比值,称为服务因子。若服务因子越小,表示服务率越高;若>1,则表示单位时间内到达的患者数超过离去的患者数,队伍会越来越长;

:患者在系统中平均逗留时间;

:患者在队列中平均等待时间;

:患者入院治疗时间

:第种病的出院人数与5种病出院总人数之比;

:单位时间内服务第种病的患者的平均值;

:满意的程度;

:白内障单眼患者;

:白内障双眼患者;

:其他眼科疾病患者;

:外伤疾病患者;

:第患者入院人数占入院总人数的比例;

:第患者分配的床位数;

:为平均住院人数;

:满意度函数;

○:表示可以安排入院的患者;

×:表示不考虑安排入院的患者

模型分析

我们拟利用平均住院日、病床周转次数和预住院这三个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

平均住院日(AverageLengthofStay,ALOS)

平均住院日[8]是评价医院工作效率和效率、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综合指标,它全面地反映医院的医、护、技力量和医院的管理水平。在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能使医院在实现资源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减少患者的直接和间接费用,达到医院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出院者的平均住院日的计算公式如下:

患者平均住院日=;

根据已知数据利用上述公式可知,患者平均住院日为9.3天;

病床周转次数=;

可根据现有数据可算出从8月8日到9月14日计算出院人数为301人,所以病床周转次数为=3.8次;

病床的工作效率=平均病床工作日病床周转次。

平均病床工作日可近似认为是患者的平均住院日[9],根据原始数据计算可得:出院者平均住院日=8.6天,所以病床的工作效率=;

在开放床位数没有发生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出院患者的增加说明院内医疗资源得到了更为有效的利用,即同样的住院医疗资源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了住院医疗服务。随着平均住院日的缩减,病床的使用率提高了,转换的速度也加快了,收治的患者也在逐渐增多。

预住院

针对病情相对稳定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因没有空床不能立刻收治的情况,通过收住虚拟床位患者的形式,进行正式住院前的一切术前必要检查,患者不需住院但接受医院给予的必要检查,术前准备完毕后,根据床位情况安排正式入院,从而缩短患者的术前住院等待时间降低医疗费用。预住院期间患者按门诊患者对待,正式入院后,纳入病房管理。预住院[8]期间医院将妥善安排相关检查项目,尽早安排已办理预住院的患者正式入院,从而缩短了患者术前的准备时间,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预住院期间医院不收取床位费、护理费、伙食费、空调费等无关费用,实行预住院制度时床位安排的优先遵循急诊患者、预住院患者、平诊患者的顺序,对已等待一定时间的预住院患者优先安排入院。这既遵循了急诊优先、预住院优先,也遵循了时间优先的原则,预住院期间医疗文书管理即患者的门诊病历由患者本人保管。预住院转入正式住院后,住院医疗文书均与普通住院者相同。

模型建立及优化

模型一

排队论[13],或称随机服务系统理论。每当某项服务的现有需求量超过提供该项服务的现有能力时,排队现象就会发生。排队论模型是通过数学方法定量地、对一个客观复杂的排队系统的结构和行为进行动态模拟研究,科学、准确地描述排队系统的概率规律。在医院管理中,若在排队论的基础上,对医院排队系统的结构和行为进行科学的模拟和系统的研究,从而对医院病床安排进行最优设计,以获得反映其系统本质特征的数量指标结果,进行预测、分析或评价,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将有效避免资源浪费。

系统描述

以医院为研究对象,它有如下特征:

1.输入过程:患者的到达是相互独立,相继到达的时间间隔是随机的;一定时间的到达服从Poisson分布。

2.排队规则:从先到先服务,且为等待制,即患者到达时所有诊室和医生都没有空闲,他们就要排队等待。

3.服务时间:患者诊治时间是相互独立的,服从负指数分布。

4.服务窗口:多服务台,C个服务台并联排列,各服务台独立工作。模型是输入过程为泊松输入,病床服务时间为负指数分布并具有单病床的等待制排队系统模型,这是最简单的排队系统模型。

我们采用排队论中最常见的模型,该模型是输入过程为泊松输入,病床服务时间为负指数分布并具有单病床的等待制排队系统模型。

(图为输入过程为泊松输入,病床服务时间为负指数分布并具有单病床的等待制排队系统模型[3])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假设系统的患者源和容量都是无限的,患者单队排列,排队规则是先到先服务()。

表示有效的平均到达率l与平均服务率m之比(0<r<1)。

我们将模型引申为模型,视医院住院部的79张病床为79个随机服务模型,且假设医院的手术医生资源是充足的。

模型[6]

是多病床的等待制排队系统,它的各种特征的规定和假设与模型基本相同。并假定C个病床并联排列,各病床独立工作,其平均服务率相同,即==…==m.因此,该系统的平均服务率为Cm

在统计平衡状态下,服务强度:

此时,系统的稳态概率为:[7]

患者在系统中平均逗留时间由患者在队列中平均等待时间和患者入院治疗时间组成,即:

关于问题三中提及到的“患者希望尽早知道自己大约何时能住院”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根据当时住院患者及等待住院患者的统计情况,在患者到门诊时即可告知其大致入住时间的区间。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基于模型,运用Excel,按患者的病情种类计算出2008年7月13日至2008年9月11日之间入住前的平均等待时间,即患者在队列中平均等待时间,如下所示:

白内障单眼患者:11.97天

白内障双眼患者:12.29天

其他眼科疾病患者:12.06天

外伤疾病患者:0.95天

由附录三中各类患者入住前等待时间的详细数据,运用MATLAB,可以计算出患者入住前等待时间的区间(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1.以白内障单眼患者入住前的等待时间图像为例[4]:

可得期望,即均值为11.9722,标准差为1.7114,因此我们有的把握性程度认为白内障单眼患者入住前等待时间落入[11.6,12.4]的区间内。

2.白内障双眼患者入住前的等待时间:

期望,即均值为12.2927,标准差为0.8238,因此我们有的把握性程度认为白内障单眼患者入住前等待时间落入[12.1,12.4]的区间内。

3.其他眼科疾病患者入住前的等待时间:

期望,即均值为12.1500,标准差为1.0724,因此我们有的把握性程度认为白内障单眼患者入住前等待时间落入[12.0,12.3]的区间内。

4.外伤疾病患者入住前的等待时间:

期望,即均值为0.9455,标准差为0.2292,因此我们有的把握性程度认为白内障单眼患者入住前等待时间落入[0.9,1.0]的区间内。

模型二

从已知的原始数据可知,从2008年7月13号开始住院的病人,最晚的出院时间为8月8日,因此我们运用MATLAB软件做出从此日开始关于累积住院人数、累积出院人数及病房实时的病人数的图形。通过我们对数据的计算及所做图形可以清楚的得出,病房实时的病人数一直为79人,也就是说医院的病床一直处于的利用状态,没有任何的资源浪费。因此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来确定第二天应该安排哪些病人住院,也就是说需要根据第二天拟出院病人数来确定第二天应该安排哪些病人住院。

由于模型没有考虑到本题的限定条件,即:该院是每周一、三做白内障手术,此类病人的术前准备时间只需1、2天。做两只眼的病人比做一只眼的要多一些,大约占到。如果要做双眼是周一先做一只,周三再做另一只。外伤疾病通常属于急症,病床有空时会立即安排住院,住院后第二天便会安排手术。其他眼科疾病比较复杂,有两种不同情况,但大致住院以后2、3天内就可以接受手术,主要是术后的观察时间较长。这类疾病手术时间可根据需要安排,一般不安排在周一、周三。

根据以上限定条件来建立模型,目的是为了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使医院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对医院而言,可以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成本,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对患者而言,可以缩短无价值住院日,总住院时间也就相应缩短了,不但可以直接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也间接减少了患者家属单位的院外消耗。尤其对于外地患者,更是节约了很大一笔费用。

此题中,我们假设就医的患者是无差别的,满意度也是无差别的。

为了便于重新统计数据,把病种分为四类即:、、、分别代表白内障(单眼),白内障(双眼),其他眼科疾病和外伤疾病。

根据原始数据可算出从8月9日到9月11日之间4种疾病从周一到周日各自的平均治疗时间,利用Excel把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出每天4种疾病分别的治疗时间,再进行加权平均,求出每天的平均治疗时间(如下表)。

将算出的平均治疗时间从小到大进行排列,因为通常情况下住院治疗时间越短,患者的满意度便会越高。这样就可以减少患者的无价值住院,直接降低其医疗费用。

假设代表满意的程度:

假设满意度:

根据以上统计表列出满意度函数:,(为平均住院人数);如下表:

是外伤急症患者,所以此类患者有可能性被优先考虑入院。再根据原始数据,同样利用Excel统计出4种病每天分别的治疗人数,再进行加权平均(如:下图)。

利用满意度函数,(为平均住院人数),代入数据即可得出:

假设类病人最后到达;

其中分别代表周六、周日、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的满意度函数。

为了进行优化设计,我们来做定性的分析。

假设每天平均出院人数为10人,以8月9日(周六)为例,根据表三的平均入院人数是13人,由于10人<13人,根据FCFS的模型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需要根据满意度原则重新建立入院的数学模型。

前提条件:外伤患者可以优先入院;

规则:

1.优先原则:在外伤患者优先入院的前提下,满意度越高的其他患者越优先被安排入院;

2.提前原则:在有空余床位的情况下,把后一天未被分配床位的患者优先考虑;

3.延后原则:在没有空余床位的情况下,根据满意度原则,满意度越高的患者越被优先考虑入院。

改进后的模型:(以周六、周日、周一为例)

按照先后顺序,用入院人数满意度并代入数值得:

由此得出:

即按照改进后模型算出的满意度远远高于改进前的满意度。

此模型说明:根据患者的满意程度,医院重新安排患者的入院顺序,以达到患者和医院的双赢,使其利益最大化。以8月9日为例,有两个急症患者最优先安排入住,其次安排4名白内障(双眼)患者入院、3名白内障(单眼)患者入院、1名其他患者(青光眼或视网膜疾病)入院,余下3名患者等待第二天优先分配入院。

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我们制订了可以在周六、周日做手术的条件下,每天的患者入院安排参考指南。“○”表示可以安排入院的患者,“×”表示不考虑安排入院的患者(如下表)。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

×××××○○

○○○○○○○

有可能性被随时优先考虑入院

因为外伤疾病患者有的可能性被随时优先考虑入院,因此当在一天中出现有两类患者可以被考虑安排入院时,需要考虑满意度,满意度越高的越被优先安排入院。

关于问题四中提及到的“若该住院部周六、周日不安排手术”的问题,我们认为医院的手术时间安排应该作出相应的调整。由临近原则,将周一、周三的白内障手术改为周二、周四做,以此来缓解周一周三的手术压力。

模型三:病床比例分配模型

根据原始数据,这家医院以前的排队情况可如下描述[12]:

整体到达率:

整体服务率:

==1.041

若>1,即单位时间内到达的患者数超过离去的患者数,因此队伍会越来越长。

根据原始数据算出:

为白内障单眼患者入院人数占入院总人数的比例

为白内障双眼患者入院人数占入院总人数的比例

为其他(青光眼,视网膜疾病)患者入院人数占入院总人数的比例

为外伤患者入院人数占入院人总数的比例

按比例分配床位数[10]

为白内障单眼患者分配的床位数

为白内障双眼患者分配的床位数

为其他患者(青光眼,视网膜疾病)分配的床位数

为外伤患者分配的床位数

把病人分类安排病床数仍然符合模型,利用模型算出四种患者服务强度

假设:

到达率:

病床范文篇2

医院是一个由各部门相互联系的系统,本题我们对医院系统中住院部的病床合理安排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基于对2008年7月13日至2008年9月11日这段时间内各类患者的门诊时间、门诊时间、第一、二次手术时间及出院时间情况的原始数据整理,运用排队论即随机服务系统理论,将模型引申为模型,通过数学方法定量地、对一个客观复杂的排队系统的结构和行为进行动态模拟研究,科学、准确地描述排队系统的概率规律。并运用MATLAB计算出在患者到门诊时,根据当时住院患者及等待住院患者的统计情况,能够告知其大致入住时间的区间。基于原始数据制出平均治疗时间表、满意度表及一周每天平均入院人数表,假设就医的患者是无差别的,满意度也是无差别的,进而优化出每天的患者入院安排参考指南,因为我们得出的结论为FCFS的模型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需要根据满意度原则重新建立入院的数学模型,以达到患者和医院的双赢,使双方利益最大化,提高对医院资源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

模型满意度负指数分布优化模型[13]入住前等待时间的区间

问题重述

医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患者挂号、就诊、住院、划价、取药每一个服务机构,当某项服务的现有需求超过提供该服务的现有能力时,排队现象就会发生。由于患者到达的时间和诊治患者所需时间的随机性,可控性小,排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排队等待时间过长,不仅会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使其满意度下降,而且导致医务人员工作过于忙乱,易出差错引起医患纠纷,对患者和社会都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合理科学安排医疗资源,使医院避免不必要的空闲,形成资源浪费,又能使患者排队等待时间尽可能减少,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以便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费用,这是现代医院管理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问题假设

假设医院的手术医生资源是充足的;

假设所使用的数据都真实准确;

假设住院费用与住院天数成正比;

假设治疗时间与疾病机理无关;

假设术后恢复时间与患者体质、年龄无关;

假设每次手术都成功;

假设手术医生的选择由医院决定;

假设病人是无差别的,所以满意度也是无差别的;

假定79张病床并联排列,各病床独立工作;

假设代表满意的程度:。

符号说明

:在任意时刻系统中有个患者的概率;

:单位时间内到达患者的均值;

:单位时间内服务患者的均值;

:在相同时间间隔内患者到达的平均数与能被服务的患者的平均数的比值,称为服务因子。若服务因子越小,表示服务率越高;若>1,则表示单位时间内到达的患者数超过离去的患者数,队伍会越来越长;

:患者在系统中平均逗留时间;

:患者在队列中平均等待时间;

:患者入院治疗时间

:第种病的出院人数与5种病出院总人数之比;

:单位时间内服务第种病的患者的平均值;

:满意的程度;

:白内障单眼患者;

:白内障双眼患者;

:其他眼科疾病患者;

:外伤疾病患者;

:第患者入院人数占入院总人数的比例;

:第患者分配的床位数;

:为平均住院人数;

:满意度函数;

○:表示可以安排入院的患者;

×:表示不考虑安排入院的患者

模型分析

我们拟利用平均住院日、病床周转次数和预住院这三个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

平均住院日(AverageLengthofStay,ALOS)

平均住院日[8]是评价医院工作效率和效率、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综合指标,它全面地反映医院的医、护、技力量和医院的管理水平。在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能使医院在实现资源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减少患者的直接和间接费用,达到医院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出院者的平均住院日的计算公式如下:

患者平均住院日=;

根据已知数据利用上述公式可知,患者平均住院日为9.3天;

病床周转次数=;

可根据现有数据可算出从8月8日到9月14日计算出院人数为301人,所以病床周转次数为=3.8次;

病床的工作效率=平均病床工作日病床周转次。

平均病床工作日可近似认为是患者的平均住院日[9],根据原始数据计算可得:出院者平均住院日=8.6天,所以病床的工作效率=;

在开放床位数没有发生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出院患者的增加说明院内医疗资源得到了更为有效的利用,即同样的住院医疗资源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了住院医疗服务。随着平均住院日的缩减,病床的使用率提高了,转换的速度也加快了,收治的患者也在逐渐增多。

预住院

针对病情相对稳定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因没有空床不能立刻收治的情况,通过收住虚拟床位患者的形式,进行正式住院前的一切术前必要检查,患者不需住院但接受医院给予的必要检查,术前准备完毕后,根据床位情况安排正式入院,从而缩短患者的术前住院等待时间降低医疗费用。预住院期间患者按门诊患者对待,正式入院后,纳入病房管理。预住院[8]期间医院将妥善安排相关检查项目,尽早安排已办理预住院的患者正式入院,从而缩短了患者术前的准备时间,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预住院期间医院不收取床位费、护理费、伙食费、空调费等无关费用,实行预住院制度时床位安排的优先遵循急诊患者、预住院患者、平诊患者的顺序,对已等待一定时间的预住院患者优先安排入院。这既遵循了急诊优先、预住院优先,也遵循了时间优先的原则,预住院期间医疗文书管理即患者的门诊病历由患者本人保管。预住院转入正式住院后,住院医疗文书均与普通住院者相同。

模型建立及优化

模型一

排队论[13],或称随机服务系统理论。每当某项服务的现有需求量超过提供该项服务的现有能力时,排队现象就会发生。排队论模型是通过数学方法定量地、对一个客观复杂的排队系统的结构和行为进行动态模拟研究,科学、准确地描述排队系统的概率规律。在医院管理中,若在排队论的基础上,对医院排队系统的结构和行为进行科学的模拟和系统的研究,从而对医院病床安排进行最优设计,以获得反映其系统本质特征的数量指标结果,进行预测、分析或评价,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将有效避免资源浪费。

系统描述

以医院为研究对象,它有如下特征:

1.输入过程:患者的到达是相互独立,相继到达的时间间隔是随机的;一定时间的到达服从Poisson分布。

2.排队规则:从先到先服务,且为等待制,即患者到达时所有诊室和医生都没有空闲,他们就要排队等待。

3.服务时间:患者诊治时间是相互独立的,服从负指数分布。

4.服务窗口:多服务台,C个服务台并联排列,各服务台独立工作。模型是输入过程为泊松输入,病床服务时间为负指数分布并具有单病床的等待制排队系统模型,这是最简单的排队系统模型。

我们采用排队论中最常见的模型,该模型是输入过程为泊松输入,病床服务时间为负指数分布并具有单病床的等待制排队系统模型。

(图为输入过程为泊松输入,病床服务时间为负指数分布并具有单病床的等待制排队系统模型[3])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假设系统的患者源和容量都是无限的,患者单队排列,排队规则是先到先服务()。

表示有效的平均到达率l与平均服务率m之比(0<r<1)。

我们将模型引申为模型,视医院住院部的79张病床为79个随机服务模型,且假设医院的手术医生资源是充足的。

模型[6]

是多病床的等待制排队系统,它的各种特征的规定和假设与模型基本相同.并假定C个病床并联排列,各病床独立工作,其平均服务率相同,即==…==m.因此,该系统的平均服务率为Cm

在统计平衡状态下,服务强度:

此时,系统的稳态概率为:[7]

患者在系统中平均逗留时间由患者在队列中平均等待时间和患者入院治疗时间组成,即:

关于问题三中提及到的“患者希望尽早知道自己大约何时能住院”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根据当时住院患者及等待住院患者的统计情况,在患者到门诊时即可告知其大致入住时间的区间。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基于模型,运用Excel,按患者的病情种类计算出2008年7月13日至2008年9月11日之间入住前的平均等待时间,即患者在队列中平均等待时间,如下所示:

白内障单眼患者:11.97天

白内障双眼患者:12.29天

其他眼科疾病患者:12.06天

外伤疾病患者:0.95天

由附录三中各类患者入住前等待时间的详细数据,运用MATLAB,可以计算出患者入住前等待时间的区间(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1.以白内障单眼患者入住前的等待时间图像为例[4]:

可得期望,即均值为11.9722,标准差为1.7114,因此我们有的把握性程度认为白内障单眼患者入住前等待时间落入[11.6,12.4]的区间内。

2.白内障双眼患者入住前的等待时间:

期望,即均值为12.2927,标准差为0.8238,因此我们有的把握性程度认为白内障单眼患者入住前等待时间落入[12.1,12.4]的区间内。

3.其他眼科疾病患者入住前的等待时间:

期望,即均值为12.1500,标准差为1.0724,因此我们有的把握性程度认为白内障单眼患者入住前等待时间落入[12.0,12.3]的区间内。

4.外伤疾病患者入住前的等待时间:

期望,即均值为0.9455,标准差为0.2292,因此我们有的把握性程度认为白内障单眼患者入住前等待时间落入[0.9,1.0]的区间内。

模型二

从已知的原始数据可知,从2008年7月13号开始住院的病人,最晚的出院时间为8月8日,因此我们运用MATLAB软件做出从此日开始关于累积住院人数、累积出院人数及病房实时的病人数的图形。通过我们对数据的计算及所做图形可以清楚的得出,病房实时的病人数一直为79人,也就是说医院的病床一直处于的利用状态,没有任何的资源浪费。因此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来确定第二天应该安排哪些病人住院,也就是说需要根据第二天拟出院病人数来确定第二天应该安排哪些病人住院。

由于模型没有考虑到本题的限定条件,即:该院是每周一、三做白内障手术,此类病人的术前准备时间只需1、2天。做两只眼的病人比做一只眼的要多一些,大约占到。如果要做双眼是周一先做一只,周三再做另一只。外伤疾病通常属于急症,病床有空时会立即安排住院,住院后第二天便会安排手术。其他眼科疾病比较复杂,有两种不同情况,但大致住院以后2、3天内就可以接受手术,主要是术后的观察时间较长。这类疾病手术时间可根据需要安排,一般不安排在周一、周三。

根据以上限定条件来建立模型,目的是为了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使医院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对医院而言,可以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成本,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对患者而言,可以缩短无价值住院日,总住院时间也就相应缩短了,不但可以直接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也间接减少了患者家属单位的院外消耗。尤其对于外地患者,更是节约了很大一笔费用。

此题中,我们假设就医的患者是无差别的,满意度也是无差别的。

为了便于重新统计数据,把病种分为四类即:、、、分别代表白内障(单眼),白内障(双眼),其他眼科疾病和外伤疾病。

根据原始数据可算出从8月9日到9月11日之间4种疾病从周一到周日各自的平均治疗时间,利用Excel把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出每天4种疾病分别的治疗时间,再进行加权平均,求出每天的平均治疗时间(如下表)。

表一:平均治疗时间表(单位:天)

入院时间

病种

周六

周日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4.73.3754775.5

6.561210.59.597.5

11.2510.612.510.710.310.211.3

6.28.57.56.35.5107

将算出的平均治疗时间从小到大进行排列,因为通常情况下住院治疗时间越短,患者的满意度便会越高。这样就可以减少患者的无价值住院,直接降低其医疗费用。

假设代表满意的程度:

假设满意度:

根据以上统计表列出满意度函数:,(为平均住院人数);如下表:

表二:满意度表(单位:)

入院时间

病种

周六

周日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200%200%200%200%200%200%200%

是外伤急症患者,所以此类患者有可能性被优先考虑入院。再根据原始数据,同样利用Excel统计出4种病每天分别的治疗人数,再进行加权平均(如:下图)。

表三:周一至周日每天平均入院人数表(单位:人数)

入院时间

病种

周六

周日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3311322

4222322

43

21233

2

131221

利用满意度函数,(为平均住院人数),代入数据即可得出:

假设类病人最后到达;

其中分别代表周六、周日、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的满意度函数。

为了进行优化设计,我们来做定性的分析。

假设每天平均出院人数为10人,以8月9日(周六)为例,根据表三的平均入院人数是13人,由于10人<13人,根据FCFS的模型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需要根据满意度原则重新建立入院的数学模型。

前提条件:外伤患者可以优先入院;

规则:

1.优先原则:在外伤患者优先入院的前提下,满意度越高的其他患者越优先被安排入院;

2.提前原则:在有空余床位的情况下,把后一天未被分配床位的患者优先考虑;

3.延后原则:在没有空余床位的情况下,根据满意度原则,满意度越高的患者越被优先考虑入院。

改进后的模型:(以周六、周日、周一为例)

按照先后顺序,用入院人数满意度并代入数值得:

由此得出:

即按照改进后模型算出的满意度远远高于改进前的满意度。

此模型说明:根据患者的满意程度,医院重新安排患者的入院顺序,以达到患者和医院的双赢,使其利益最大化。以8月9日为例,有两个急症患者最优先安排入住,其次安排4名白内障(双眼)患者入院、3名白内障(单眼)患者入院、1名其他患者(青光眼或视网膜疾病)入院,余下3名患者等待第二天优先分配入院。

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我们制订了可以在周六、周日做手术的条件下,每天的患者入院安排参考指南。“○”表示可以安排入院的患者,“×”表示不考虑安排入院的患者(如下表)。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

×××××○○

○○○○○○○

有可能性被随时优先考虑入院

因为外伤疾病患者有的可能性被随时优先考虑入院,因此当在一天中出现有两类患者可以被考虑安排入院时,需要考虑满意度,满意度越高的越被优先安排入院。

关于问题四中提及到的“若该住院部周六、周日不安排手术”的问题,我们认为医院的手术时间安排应该作出相应的调整。由临近原则,将周一、周三的白内障手术改为周二、周四做,以此来缓解周一周三的手术压力。

如下表所示,为周六周日不做手术时平均治疗时间表(单位:天)及周一至周日每天平均入院人数表(单位:人数)

问题四的解决与问题二所使用的规则相同,只不过所使用的表格如下所示与之前的有所不同。

入院时间

病种

周日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4.73.37548.295.5

6.561210.510.510.57.5

11.2510.612.510.711.311.211.3

6.28.57.56.37.3117

入院时间

病种

周日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2131564

2243331

21

41222

1

321231

模型三:病床比例分配模型

根据原始数据,这家医院以前的排队情况可如下描述[12]:

整体到达率:

整体服务率:

==1.041

若>1,即单位时间内到达的患者数超过离去的患者数,因此队伍会越来越长。

根据原始数据算出:

为白内障单眼患者入院人数占入院总人数的比例

为白内障双眼患者入院人数占入院总人数的比例

为其他(青光眼,视网膜疾病)患者入院人数占入院总人数的比例

为外伤患者入院人数占入院人总数的比例

按比例分配床位数[10]

为白内障单眼患者分配的床位数

为白内障双眼患者分配的床位数

为其他患者(青光眼,视网膜疾病)分配的床位数

为外伤患者分配的床位数

把病人分类安排病床数仍然符合模型,利用模型算出四种患者服务强度

假设:

到达率:

服务率:

如果按比例分配床位数,出单眼白内障患者有排队现象以外(),双眼白内障患者,其他眼病患者,外伤患者,都没有排队显现了()。这种按比例分配床的方法,提高了服务效率,缩短了逗留时间[1]。

参考文献

[1]傅维潼,《物流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3]葛哲学,《精通MATLAB》,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4]罗建军,《MATLAB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5]韩新焕朱萌纾吴静,《医院管理系统中排队模型的优化决策分析》,

医学数学模型探讨,Vol.21,No.1,2008年;

[6]周义仓赫孝良,《数学建模实验》,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徐瑜,陶谦坎《病人住院排队论的研究及应用》,西安交通大学学报Vol.23,No6;

[8]周惠芬,潘景业,《实施预住院制度,降低平均住院日》,医疗管理R197.3;

[9]胡艳荣,胡燕萍,《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与提高医院效益的关系》,医疗管理R197.3;

[10]王小虹,《我院病床预测与分配方案》,临床医学,Vol.21,No8;

[11]59.77.1.114:85/厦门大学数学建模精品课程;

[12]/p-249477.html,医院排队论模型;

病床范文篇3

关键词:家庭病床;静脉输液;护理安全;风险防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及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亦不断转变,护士的工作范围已由医院逐渐发展到社区及家庭。社区家庭病床的建立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举措之一。其中家庭病床的静脉输液则是社区护理工作中的主要任务。静脉输液具有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肉注射,需要迅速发生药效者的特点,但护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可能会导致患者损伤或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因素。本中心根据临床实际应用情况,以及家庭病床静脉输液存在的风险隐患,制定一系列家庭病床静脉输液风险防范制度和管理体系,以规范社区静脉输液流程,提高医疗安全。本研究选取相关家庭病床静脉输液患者进行安全性观察,探讨家庭病床静脉输液管理体系的实际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4月—2016年1月进行家庭病床静脉输液患者319例,其中观察组159例,对照组160例。观察组男75例,女84例,平均年龄(81.18±8.71)岁,其中脑供血不足34例,脑梗死及后遗症77例,冠心病36例,高血压5例,其他7例;对照组男72例,女88例,平均年龄(82.40±7.00)岁,其中脑供血不足43例,脑梗死及后遗症68例,冠心病32例,高血压8例,其他9例。

1.2研究方法

统计患者静脉输液情况,分析社区内家庭病床静脉输液存在的风险因素,对比2组护理结果,探讨建立家庭病床静脉输液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在针头滑出局部肿胀,补液不滴、过快,医疗废弃物遗失或处理不当,私自更换静脉滴注药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在局部皮肤瘀青、破损,穿刺失败,输液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家庭病床静脉输液管理体系对家庭病床静脉输液存在的风险起到了有效的干预作用,有效减少输液不良事件和护理风险的发生,提升家庭病床静脉输液安全性.

3讨论

3.1家庭病床静脉输液存在的风险及其分类

查阅文献并结合本社区调研工作经验发现,目前家庭病床静脉输液存在的风险隐患主要有输液反应、穿刺失败2次注射、针头滑出局部肿胀、输液不滴或滴速过快、局部皮肤瘀青或破损、陪护人员或家属的误操作、医疗废弃物遗失或处理不当等7项。以上家庭病床静脉输液存在的风险隐患可分为3类,一是不可预期的风险,如过敏反应和输液反应;二是穿刺相关并发症,包括穿刺失败2次注射,针头滑出局部肿胀,补液不滴、滴速过快,局部皮肤瘀青、破损;三是管理相关问题,包括陪护人员或家属的失误操作或违医行为,医疗废弃物遗失或处理不当。

3.2家庭病床静脉输液不同分类风险的应对

家庭病床静脉输液存在的风险隐患不同类别具有不同的特点,应对方法也有所不同。不可预期的风险,具有个体差异性,有一定的发生率和不可预测性,一旦发生需紧急处理,否则可能导致重大医疗问题,针对这类风险主要是制定预案,做好培训,力争做到每次都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避免出现重大医疗问题;穿刺相关并发症,这类问题和护士的操作密切相关,也和患者本身的基础疾病,外周血管的情况,输液天数等因数有关,通过培训和考核来提升护士的技术操作能力可逐步降低一部分穿刺并发症,评估患者基础疾病情况,能对穿刺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预见性,有针对性做好输液前宣教,有助于树立患者及家属对一些不可避免并发症的正确看法;管理相关问题,这类问题的解决主要与健康宣教有关,通过严格的宣教,可以降低发生率甚至可以避免发生。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穿刺并发症如针头滑出局部肿胀,补液不滴、过快等情况,管理相关问题如医疗废弃物遗失或处理不当,私自更换静脉滴注药等情况的通过培训与宣教有明显的改善。

3.3建立家庭病床静脉输液管理体系及流程

通过实践,建立了家庭病床静脉输液管理体系并制定流程。管理体系包括一系列制度:家庭病床静脉输液制度、家庭病床静脉输液风险评估制度、家庭病床静脉输液适应证及禁忌证、家庭病床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家庭病床静脉输液风险隐患的防范措施、家庭病床静脉输液协议书及注意事项、家庭病床静脉输液期间电话随访制度及反馈制度、家庭病床静脉输液考核方法等制度。家庭病床具体实施流程如下:家庭医生开具家庭病床静脉输液出诊医嘱;接单护士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可行:与患者或家属签署家庭病床静脉输液协议书,告知注意事项并进行出诊前各项登记与核对工作;评估不可行:劝导患者来院进行静脉输液。)对患者评估可行的基础上护士出诊;输液前再次告知患者及家属必要的注意事项(首次出诊,需予以健康宣教);进行输液;护士填写家庭病床静脉输液随访表(末次出诊时由患者或家属填写反馈表);护士回收医疗废弃物并离开;半小时内进行随访。对于不可预期风险的干预,2组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家庭病床静脉输液管理体系及流程的建立对不可预期风险没有防范作用。但通过相关风险处置预案的建立与培训,能提升护士对不可预期风险的处置能力,理论上应该降低不可预期风险发生后不良结果的发生率,但就本次研究尚不能给出结论。

对于针头滑出局部肿胀,补液不滴或过快等穿刺相关并发症,2组无统计学差异,这可能与护士技术培训,穿刺技术能力提高有关。对于局部皮肤瘀青、破损,穿刺失败2次注射等穿刺并发症,2组无统计学差异,这可能和患者的年龄与患病的病种有关,2组患者的年龄都在80岁以上,所观察的对象绝大多数为心脑血管疾病,可见观察患者自身外周血管的条件不理想,导致出现局部皮肤瘀青、破损,穿刺失败2次注射等情况。对于私自更换静脉滴注药的情况,2组无统计学差异;对于医疗废弃物遗失或处理不当的情况,2组无统计学差异,这均与实验组实施了严格的健康宣教有关。家庭病床静脉输液管理体系及流程的建立与实施,是贯穿家庭病床静脉输液的全过程,规范了家庭病床静脉输液的管理流程,在事前评估、事中防范、事后反馈等重点关键节点予以监控,对家庭病床静脉输液过程中穿刺相关并发症,管理相关问题的风险防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家庭病床静脉输液管理体系为医疗机构更加准确的调整安全管理规范,避免风险和事故的发生,明确社区护士的岗位职责提供了参考依据。家庭病床静脉输液管理体系对于进一步保障家庭病床静脉输液的安全,具有实际的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孙伟,钟宁,蒋中陶,等.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需求调查分析[J].上海护理,2011,11(4):27-30.

[2]罗丽娟.社区家庭病床护理安全隐患及管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3,26(8):61-62.

[3]李凤萍,刘红炜,李水静,等.上海市社区家庭病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1,25(7):593-594.

[4]花学美,杨芳荣,陈宏平.社区医院转诊输液的风险与防范措施[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8):1294-1295,1351-1351.

[5]张巧利,李兴革,吕小青,等.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静脉输液流程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10):6-8.

[6]丁丽萍,姜毅,杨爱英.血液内科急诊患者的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209-209.

病床范文篇4

一、患晚期恶性肿瘤、脑血管病致瘫等疾病,符合住院条件但行动不便的参保职工可申请家庭病床。

二、需要设立家庭病床的参保职工由本人申请,定点医疗机构医务科或家庭病床科出具家庭病床收治通知单即可设立。

三、家庭病床医疗费用比照住院处理。先由参保人员按规定支付住院起付段标准的费用,超过起付段部分由统筹基金分段按比例支付。起付段标准按该医疗机构住院起付段标准确定。

四、定点医疗机构按每人每天的定额标准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结算家庭病床医疗费用。在结算费用时应提供病历资料,费用清单上应注明上门诊疗费、上门服务费、检查费、化验费、治疗费、药品费等各项医疗费用的明细。凡由个人负担部分,定点医疗机构直接向病人收取。

五、家庭病床每一疗程时间一般不超过两个月,如因病情需要延长,应由病人家属到定点医疗机构办理延长手续。

六、在家庭病床诊疗中,医患双方应严格执行医院规章制度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的各项规定。在接受家庭病床治疗时,不得在其他定点医疗机构发生同病种的医疗费用(除急诊外),否则,此类费用统筹基金不予承担,已经支付的,应予扣回。

病床范文篇5

关键词:出院人数灰色关联分析影响因素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是根据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亦即“灰色关联度”,作为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方法。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对各子系统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概念,意图透过一定的方法,去寻求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数值关系。因此,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于一个系统发展变化态势提供了量化的度量,非常适合动态历程分析。灰色系统理论是由武汉华中大学教授邓聚龙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的,该理论已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在医学领域也得到了逐步的应用。

出院人数是医院一项既反映医院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时又能体现医院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统计指标,它受到医疗市场竞争和医院内部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出院人数产生影响的反映医疗质量和效率的部分指标进行关联分析,通过分析、评价,定量地反映出它们对出院人数的影响程度,为医院管理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来源

本文资料来源于某院信息科2000~2007年医院工作年报。

2方法与步骤

2.1选取出院人数(X0)为参考数列;选取统计报表中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作为比较数列病床周转率(X1)、病床使用率(X2)、平均住院日(X3)、平均开放床位数(X4)、治愈好转率(X5)、入出诊断符合率(X6)、医护人员数(X7)见表1。表12000~2007年出院人数及相关指标值

2.2原始数据初始化处理即将同一数列的所有数据均除以第一数据,其初始化计算公式为:

X′i=Xi(K)Xi(I)(i=0,1…7;k=1,2,…8)

初始化数据见表2。表2各指标初始化数据

2.3计算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的绝对差Δi(k)=|Xi′(K)-X0′(K)|

(i=0,1,…7;k=1,2,…8)

结果见表3。表3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的绝对差值注:最小绝对差值Δmin=0.000最大绝对差值Δmax=1.2552】

2.4计算关联系数

ξi(k)=Δmin+βΔmaxΔi(k)+βΔmax(i=0,1,…7;k=1,2,…8)

其中,β是分辩系数,取0.5。结果见表4。表4关联系数

2.5计算关联度

ri=1N∑NK=1ξi(K)(i=0,1,…7;k=1,2,…8)

结果见表5。表5各指标的关联度与关联序

病床周转率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平均开放床位数治愈好转率入出诊断符合率医务人员数

关联度0.60760.58130.56300.65680.57730.58730.6385

关联序3571642

3讨论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影响医院出院人数的主要因素是平均开放床位数、医务人员数、病床周转率;其次入出诊断符合率、病床使用率也是影响医院出院人数比较重要的因素;而治愈好转率、平均住院日对出院人数影响较小,这与医院的实际情况相符。近几年来,医院的平均开放床位不断增加,病床周转率不断加快,医务人员也相应有所增加,这是近年该院出院人数持续上升的主要因素。8年来医院出院人数累积增长了113.77%,与之密切相关的开放床位数、医务人员数和病床周转率也分别增长了39.65%、25.27%和21.51%。

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计算得出结论,平均住院日的关联度最低,即对医院出院人数影响最小,这与姚炯、陈美分析结果一致[1,2]。平均住院日的长短,直接影响到病床周转率和病床使用率,在病人多,床位固定的情况下,平均住院日缩短,病床周转率就会加快,出院病人就会增多[3~5]。但该院近几年平均开放床位数不断增加,平均住院日没有持续下降,因此出院人数的持续增加与平均住院日的关联度较小。

作为二级甲等医院,该院地处市中心,周围三级医院林立,但该院找准自己的定位,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优质、价廉、便捷”的办医模式,抓住机遇不断适应医疗市场变化的需求,及时调整科室布局,增加开放病床数,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态度上下工夫,给病人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吸引了源源不断的病人;同时要求临床各科室缩短病人住院天数,加快病床周转,提高床位利用率,满足病人的住院需求。近几年,该院医疗运作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出院病人数、手术人数不断增加,业务总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有效地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也可以看出,该院的平均住院天数仍有下降的空间,病床的周转率有望进一步加快,作为二级甲等医院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为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姚炯.影响住院人次的因素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04,21(4):228-229.

2陈美.应用灰色关联法对影响住院病人收治因素的探讨.中国医院统计,2006,13(4):305-307.

3黄建军.医疗费用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3):163-164.

病床范文篇6

1资料与方法

1.1入选资料搜集我院2006~2011年期间各个科室的医疗相关的数量、质量及费用等相关病案资料,包括病案首页、治疗费用及药品利用情况。根据是否采用绩效管理,分为2006~2008年的常规管理模式组和2009~2011年的绩效考核管理模式组。

1.2我院绩效考核管理模式简介医院首先确定合适的近期及远期发展目标和规划,制定相应的绩效指标。根据实际情况,将绩效指标分为财务、内部经营、患者、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各个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科室发展的医疗管理方法,并组织实施。医院对全体工作人员采用基本工资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薪酬分配。同时,医院成立专门的核算办公室,由专人负责医院的核算和绩效评价。

1.3评价指标比较分析绩效考核前后医院的病床数、入院人次、出院人次、平均病床工作日、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天数、院内感染率、病死率、术后10d死亡率、无菌手术感染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治愈好转率、临床与病理符合率、住院患者人均医疗费用以及药品比例等临床指标。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绩效考核管理前后工作效率的比较绩效后的病床数、入院人次、出院人次、平均病床工作日以及病床使用率较绩效前明显增加(P<0.05),绩效后的平均住院天数较绩效前明显减少(P<0.05)。见表1。

2.2绩效考核管理前后工作质量的比较绩效后的院内感染率、病死率、术后10d死亡率以及无菌手术感染率均较绩效前明显降低(P<0.05),而绩效前后的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治愈好转率和临床与病理符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绩效考核管理前后医疗费用的比较住院患者人均医疗费用由绩效前的(14584.36±11253.28)元下降至绩效后的(11826.75±11238.53)元(P<0.05);药品比例由绩效前的58%下降至绩效后的42.76%(P<0.05)。

3讨论

明确的组织战略、目标的挑战性及可衡量性、保证目标实现的高效组织结构、有效的绩效沟通、绩效评价与反馈是绩效管理的5个重要因素〔10〕。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便是科学合理的组织医院职员共同实现战略目标,共同促进医院良性发展。只有战略明确了,才能制定好绩效管理的目标,同时确定的目标也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可衡量性,这样才能激发职员的潜力。绩效管理中的组织结构非常重要,能够使得各个部门相互联系与沟通,高效的组织结构可以确保目标能够顺利的实施。绩效评价与反馈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根据相关评价标准和客观事实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继而采用具有说服力的评价结果对职员进行机会、职位以及薪酬等各种奖励或相应处罚〔11-1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水平的要求也逐步提升,医疗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想在这场竞争中稳住脚步,医院的医疗管理改革势在必行。如何寻求一种提高医院竞争力、运转效率以及员工积极性的管理模式,是当前医院管理者深刻思考的问题。通过绩效管理,可以对医院的业绩和效益进行及时的评价与总结,据此管理者不仅可以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而且还可以此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依据〔13〕。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医院运作状况与职员工作效率的评价工具,与职员的工资和奖金相结合,尽可能做到公正公平。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以绩效为管理和评价工作的中心,客观和公正评价的原则,考核指标要量化,实行院科二级核算,立足于本医院客观实际,绩效评价符合独立、科学、规范原则〔14-15〕。只有这样能够使得绩效管理正常实施,各项工作计划才能落到实处,医院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人员的劳动生产率得以最大化,真正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提高经营效率,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病床范文篇7

(一)数据来源。本文在对浙江省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发展进行分析时,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浙江省统计局,通过整理近五年的统计年鉴中卫生事业相关数据而得。(二)分析方法与分析思路。本文分析所采用的方法为统计分析方法,运用统计学相关方法对数据进行归集整理,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对浙江省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分析主要分为三个部分:①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分析,主要通过卫生人力资源数量和学历构成两方面进行;②医疗卫生物力资源分析,主要通过医疗机构的设置情况、医疗机构床位数、病床使用率等方面进行;③在以上两方面分析基础上,总结目前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分析

(一)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分析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是指经过不同医疗卫生职业技术训练,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各类专业医疗卫生人员。医疗卫生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1.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数量分析医疗卫生工作人员不断递增。2004年~2011年浙江省医疗卫生工作人员从221539人上升到374157人,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在6%~7%左右。其中卫生技术人员从185376人上升到306922人,每年增长速度在6%左右。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医生和护师(士)的人数均有增长,护师(士)平均每年的增长幅度为9%,高于医生的增长幅度(7%左右),医护比正在逐年减小,截止2011年,已基本达到1:1。每千人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反映了一个地区卫生人力资源与人口数量的关系,图1依照常住人口计算绘制的每千人医疗卫生人力资源趋势图显示:浙江省卫生综合服务供给水平正逐年提高,但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总的来说医疗卫生人力资源还比较紧张。农村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占人力资源比重小,且增长速度缓慢。从总数来看,2010年与2011年浙江省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分别为10995人与10833人,分别占当年卫生技术人员的3.8%和3.5%,大部分的医疗卫生人力资源集中在城市,造成了农村与城市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公平。从平均数来看,农村医疗机构平均拥有执业医师数量较少,虽然近5年来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平均每家医疗机构的执业医师仍不到0.5人,县(区)乡镇联合办卫生室的平均执业医师数相对较高,2011年达到1.05人,总体来看增长速度较为缓慢。另外,通过计算卫生室执业医师占全省统计的医生比重也显示,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在农村与城市之间分配极不均匀。2.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学历构成分析农村医疗卫生人力资源质量较低,优质资源集中于城市。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学历构成反映了某一区域医疗卫生资源的质量,可以看到,乡村医生以中专学历及中专水平和在职培训合格者居多,且自2007年开始平均每年占乡村医生总数的90%以上,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医生每年有增长趋势,但仍未超过10%,大部分拥有较高学历的医生更愿意去相对较完善的城市工作。医疗卫生物力资源是指医疗机构提供直接或简介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料,包括医疗机构数量、用房面积、病房床位等,由于数据有限,本文主要从医疗机构的数量、病房床位等方面进行分析。1.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分析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呈增加的趋势,各类机构的增长趋势有所不同。2011年浙江省共有医院73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526家,卫生院1250家,门诊部746家,诊所医务室卫生所6879家,村卫生室13851家。除去卫生院为负增长、村卫生室2009年之前为负增长外,其余各类机构数量在近年均有一定程度增长,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年来的增幅最大,自2005年起有4年增幅在10%以上,有两年甚至超过了20%;卫生院数量的减少幅度在逐年递增,2011年减少的卫生院数量占2010年卫生院数量的22%;医院数量的增长除2008年为负、2009年为2%之外,保持了近6%的增长势头。图2绘出了浙江省2004年~2011年医疗卫生机构数量的变化趋势。农村医疗机构数量呈减少趋势。农村医疗机构主要包括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从上文分析中可以看到全省卫生院的数量2004年以来正不断减少,而村卫生室的数量除2011年有所上升外,其余年份均在下降,在目前医疗卫生机构数逐年增长的趋势下,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却在减少,可见医疗资源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拉大,使得农村处于不利的地位。2.医疗机构病床及病床利用率分析医疗机构病床数逐年增加,城市医院病床数呈递增趋势,农村卫生院病床数递减。由表2数据可以看到,2011年浙江省医疗机构病床位数比2004年增加了59620个,且逐年有增长;医院病床数除2005年较2004年有所下降之外,其余年份均有较平稳的增长;农村卫生院数量自2004年起逐年减少,2011年较2004年减少了8662个。医院病床利用率较高而卫生院病床利用率很低。表2中医院病床2004~2011年的平均使用率为90%,而卫生院病床使用率为30%,两者之间病床利用效率相差较大。近年来城市医疗机构和病床数的增加并没有缓解病床使用的紧张状态,而大量的农村医疗物力资源却闲置。越来越多的人来城市就医,2011年平均每家医院的就诊人次达到了24.85万人次,较2004年增加了8.03万人次,而每家卫生院的就诊人次只有5.37万人次,仅比2004年增加了3.12万人次,这加重了城市医疗负担。

三、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在全省医疗人力资源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农村医疗人才缺乏。近年来全省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不断增加,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量不断增加,医护比例趋于平均,而农村医生和卫生员的数量却增加缓慢,且只占全省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极小部分,大量的人力资源集中在城市地区,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拉大了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差距,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选择去县城及以上城市医院就医,一方面增加了就医成本,一方面也增加了城市医疗人才资源负担。2.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聚集在城市,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水平较低。由农村医疗机构人才学历构成分析可以看到,大量乡村医生只具备中专及以下学历,有的是在职培训合格者,因此农村的医疗机构如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医疗服务水平相对就较低,大部分具有较高学历的卫生技术人员在城市,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就医,城市医疗人力资源增长速度赶不上就诊人数的增长速度,也造成医疗资源紧张。3.城市医疗卫生物力资源的扩张难以缓解资源紧张状况,农村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虽然近年来城市医疗机构的数量以及医疗机构病床数量不断增加,但是这些医疗卫生物力资源的利用率仍在继续增大,而农村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数量在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利用率依旧较低,这也说明了医疗卫生资源在农村与城市之间的配置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医疗机构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问题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一部分原因,此外农村医疗机构的建设规模较小以及医疗器械设备的落后也使得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较低,影响资源利用的效率。

(二)相关建议

病床范文篇8

惠民行动

卫生系统实施“惠民行动”方案出台。到2010年,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看病就医问题都将得到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覆盖各区县,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开设济困病床,社区卫生服务100%覆盖城市社区,广大城镇居民将真正享受到“大病上医院,小病进社区”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到2010年,泸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基本达到以满足城镇居民出生15分钟以内可及社区卫生服务为目的,全市新建社区服务机构45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7个、社区服务站28个)。具体安排为,今年新建社区服务机构15个;2008年,建立社区服务机构15个;2009年,建立社区服务机构6个;2010年,建立社区服务机构9个,达到覆盖100%的泸州市城市社区。规划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备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功能,使居民的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就近得到诊治,真正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

济困病床:2007年,在泸州市注册的区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建立济困病床;2008年,在泸州市乡镇中心卫生院建立济困病床;2009年,在泸州市一般乡镇卫生院建立济困病床;到2010年,在泸州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建立济困病床医疗服务,济困病床数达到开放床位数的5%以上。同时将广泛动员,拓展渠道,积极探索城乡医疗救助新路子,引导各类企业、公益性社会团体、慈善组织以及社会热心人士献爱心,筹集帮困奖金,资助身患重病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贫困家庭。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7年,在推进叙永县、纳溪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上,新启动泸县、合江县、古蔺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确保各县平均参合率达到80%,2008年启动江阳区、龙马潭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今年还将建设规范化乡镇卫生院29个,到2010年末,泸州市建设规范化乡镇卫生院116个,80%乡镇卫生院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根据各区县实际情况,今年新创建甲级村卫生站500个,到2010年,全市累计创建甲级村卫生站3000个,全市村卫生站基本达到规范化管理水平。

病床范文篇9

1资料来源和方法

1.1资料来源从病案室提供的2009年度统计报表中选取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出院人数(人)D1;平均开放床位数(张)D2;病床周转率(次/床)D3;病床使用率(%)D4;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天)D5;手术率(%)D6;治愈率(%)D7;三日确诊率(%)D8;手术前后符合率(%)D9;出院者总费用(万元)D10。这10个指标均为正指标,能客观反应科室的医疗质量和医疗效益,具体数据见表1。

1.2统计分析方法

1.2.1功效系数法功效系数法是一种多目标决策的常用技术,用于医院管理质量的综合评价比较客观[3]。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对每一项评价指标确定一个满意值和不允许值,以满意值为上限,以不允许值为下限,计算各指标实现满意值的程度,并以此确定各指标的分数。在这里我们以各指标中最优值和最差值作为上限值和下限值,以上限值和下限值之差作为分母,实际值与下限值之差作为分子计算功效系数D,结果见表2。

1.2.2对经过同度量处理后的指标进行汇总,用距离法计算出综合评价分值—总距离,根据总距离对参评科室进行排序,距离值越小越好。结果见表3。

2结果和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普外科综合排名位列第一,但手术率和治愈率等几个指标完成的并不如意,这说明该科室有偏重经济效益而轻医疗质量的现象。紧随其后的是泌尿科,该科发展相对平衡,如能在病床使用率上进一步提高,来年的第一非他莫属。产科和妇科分列第三和第六,由于手术率较低影响了这两个科室的排名。骨科科名列第五,血管外科名列第六,这两个科室手术率较高且病床使用率不低,但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太长,从而影响了病床周转率继而降低了科室的经济效益。眼科的手术率是最高的,但床位使用率却是最低的,该科应该合理安排床位,加强病房管理,增加经济效益。神经外科和胸外科分列第八和第九,由于这两个科疾病的特点使平均住院天数均偏高,但这两个科室应加快病床周转,提高病床使用率。五官科是最后一名,该科的手术前后符合率是最低的,床位的使用率也不高,该科应提高病人术前的诊断质量,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提高床位周转率。

病床范文篇10

1区域卫生规划实施前状况

1.1全市和城区医疗服务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供过于求。全市医疗病床与医生需要数及其供需平衡调查评估表明:按病床使用率65.49线计算,病床的供与需之比为。.92,若按病床使用率85%,计算则处于过剩状态。全市1993年至1995年病床使用率分别为53.5%、51.3%、50.8%;城区市直医院病床使用率1993年至1995年分别为70.6%、70.9%、“.8%。医生的供与需之比为1.2,也处于过剩状态。

1.2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城市偏大、农村不足。据卫生评估调查资料表明:每千人病床数市区为10.47张、县城为7.12张、农村只有1.27张。卫生经费分布主要集中在城市与县城,占总卫生经费投入的88.38%,农村只占n.62%。

1.3医疗机构的效率与效益低。据九江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情况调查:市直8所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综合医疗平均每名医生每日承担门诊量为2.35人次;每名医生平均分管病床2.08张.每张病床平均年业务量收入为2.9万元。

1.4卫生资源分布结构不合理,重医轻防,比例失调。全市卫生总经费投入中,医疗经费占62.25%、预防经费占14.39%、妇幼经费只占2.96环。

1.5城区医疗机构过于集中,分布不合理。市区现有面积约30平方公里,人口43万,集中8所市直医院及1所军队医院。不仅医院过多,而且医院间距甚近,不利于发挥医院的效率与效益。

1.6厂矿企事业自办医疗机构多,效率与效益普遍偏低。卫生资源配置重复,浪费严重。据1995年9月对全市企事业自办医疗机构资料调查表明:全市现有厂矿企事业自办医疗机构319家,占全市672所医疗机构的47.4%,其中综合性职工医院65所,占全市81所综合性医院的80.2%。厂矿企事业自办医疗机构设有病床3188张,病床使用率很低。以上存在问题的原因,有历史遗留的,如建国前狭小的旧城区就有3所近百年的教会医院。建国后在原院址基础上扩大发展,也有当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更主要的是管理体制、计划模式、政策因素等间题,以致形成卫生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有限的卫生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地利用,使现有的医疗服务体系与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不相适应,影响了卫生事业的发展,影响了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2推动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进程为建立一个新的、适应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需要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我市卫生行政部门在市政府领导下,采取了以下几项具体措施:

2.1市政府下决心在卫生部门的医疗机构布局上做了重大调整。撤消与市第一医院一墙之隔的医专附属医院,与市第二医院合并为新的附属医院,调整后按《九江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设病床400张,在分级管理与评审的第二周期按三级医院建设。撤消市传染病医院,与市第三医院合并为新的第三医院。这样,在市区东、西、南区各有1所功能较强,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原市第三医院搬迁后,其所在地庐山区人民医院按皿级医院规模建设,担负着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经过几年建设与努力创建,1996年初接受了江西省卫生厅组织的“二甲”医院评审。同时,在医改前,将功能相似的市妇女儿童医院与市妇幼保健所合并为市妇幼保健院;将位于东北角的市精神病医院更名为市第五医院。这些工作均于1995年底前全部完成。调整后使市区医院布局较为合理,优化了卫生资源的配置,为医改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2卫生资源向农村倾斜,改善乡(镇)卫生院条件。我市利用进行卫生贷款项目,小三项建设及地方配套资金,五年来对49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全面进行了改建、扩建和新建;65.7%卫生院也得到了不同程度改造,使这些医院的基本条件与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与此同时,投入资金对全市9县1市(县级市)的防疫站、妇幼保健所进行了扩建与新建。为力图纠正医疗卫生服务的正三角、资源分布倒三角的不合理状态,全市新建、扩建卫生院业务用房4.5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400万元。购置装备医疗设备700台(件)。此外,市政府从财政上每年安排70万元医疗设备专款,用于乡(镇)卫生院购置医疗卫生设备。为提高乡(镇)卫生人员业务素质与水平,免费培训卫技人员480人次。为基层初诊、双向转诊、合理分流病人创造了条件。1995年农村综合平均病床使用率较1994年提高2.4个百分点;药品收入1994年比1993年占总收入比例下降2.6个百分点;医疗收入1994年较1993年增长24•8%,1995年又较1994年增长14.0%。为使病人留在基层医院就医,改变高等级医院从事低等级服务创造条件,使病人过多集中在县城和城市几家医院的现象有所改善。

2.3本着成本效益的原则,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我市除对1所三级医院大型医疗设备另作安排外,其它医院按级别以装备适宜设备为主。在乡(镇)卫生院已装备的医疗设备中,95%是适宜设备。对高档医疗仪器,都要经过市卫生委员会设备配置专家组严格论证、评估。原则上在同一层次不做重复配置,尽可能做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高档设备的效益。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全市430万人口,配置CT4台,城区市直医院2台,偏远的大县2台。

2.4提高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全面质量管理,加速医院分级管理与评审。我市大多数医院由于撤、并、改等原因,医院分级管理与评审比全省要迟一步。但各级医院抓住医改契机,深化医院内部管理,按照卫生部评审标准,积极创建。医院领导把主要精力从抓经济收入转到抓医疗质量上,把抓硬件转到抓软件建设上来。由于医改,新制订部分医疗收费价格,职工医疗保险用药范围都按医院等级应用,促使医院以抓医疗质量、全局质量达标管理。1996年初,本市有7所医院通过了评审。

2.5落实《条例》精神,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督与管理。经市政府批准《九江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原则上不增医疗机构,不再盲目扩增病床。对卫生资源本着“规划总量、调节存量、优化增量”原则,市县两级医疗病床根据实际需要作适当存量横向调整。与此同时,加强对社会医疗机构的监督与管理:一是原则上不新增社会医疗机构,按《九江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实行总量控制;二是对特殊专科,根据人群需求,实行二级审批;三是对个体的执业人员经过严格考试,合格者才具有执业资格。1995年全市对1800名个体执业人员进行了执业考试,合格率为65%;四是强化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监督职能,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条例》规定,不听劝告的,卫生行政部门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