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床护理十篇

时间:2023-05-04 09:17:12

病床护理

病床护理篇1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护理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4-0154-02

糖尿病是常见慢性疾病,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现以高达9%~10%,易并发肾脏病变、心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眼病病变等合并症。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衰竭等,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对患者进行早期健康教育、精心的护理,对改善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9年1月一2011年1月共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106其中男86例,女62例;年龄46岁-85岁;病程4-30年。其中Ⅰ期18例、Ⅱ期21例、Ⅲ期44例、Ⅳ期20例、Ⅴ期3例。

2 护理方法

2.1 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护理措施,应严格和长期执行。

①根据血糖、体重、活动情况,计算每日摄入总热量,按医生制定的3 餐食谱进食,严格限制主食量, 每日总热量约25--35kcal/kg为宜。②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每日0.6-0.8g/kg)。这是因为高蛋白饮食可加重肾小球的高滤过状态。增加肾脏负担。由于植物蛋白的生物利用率较低,所以患者最好选用鸡,牛奶,瘦肉,鱼等动物蛋白。③限制钠盐摄入量(每日3g),根据血压及水肿情况采用低盐或无盐饮食。④摄入充足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维生素B,维生素C和锌钙铁等对肾脏有保护作用。同时避免食用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酸的食物。

2.2 运动治疗护理:

根据病情合理安排运动。重症患者需卧床休息,轻中症患者可自由活动,以不疲劳为度。运动宜在注射胰岛素30―90min内进行,注射胰岛素2h后,不可过多活动,避免低血糖发生。体重超过标准者,适当减轻体重。

2.3 控制血糖:

根据医嘱良好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被认为是引起肾脏病变的始因,严格控制血糖在临床前期具有延缓肾脏病变进展的作用,长期维持血糖正常,可使肾功能稳定。指导患者严格执行饮食计划,尽可能使血糖控制在6.5mmol/L以下。

2.4 控制血压: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硬化,血压升高较显著,只有有效降压,才能减轻肾小球“三高”状态,延缓病变发展[1]。应每日监测血压两次,特殊者定时测量,注意观察血压变化。高于正常者,及时报告医师。

2.5 水肿及皮肤护理:

患者由于体内蛋白的丢失,长期浮肿和循环障碍,加上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皮肤易破损、难以愈合、感染甚至褥疮,应保持个人清洁卫牛,经常为患者整理床铺,每天记录液体出入量,适当抬高肢体以减轻水肿,对水肿轻者限制活动,重者卧床休息。

2.6 生命体征观察:

按护理级别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如出现头晕、心慌、汗出等低血糖症状,及时报告医师,并立即测血糖,并给患者补充葡萄糖。如出现恶心、头痛、呕吐、烦躁、神志不清等酮症酸中毒症状,立即报告医师进行抢救。

2.7 心理护理:

心理治疗对糖尿病的控制非常重要。乐观稳定的情绪有利于维持病人内在环境的稳定,而焦虑的情绪会引起一些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拮抗胰岛素,引起血糖升高。而由于糖尿病肾病病程较长且难以治愈,患者易产生悲观、消极情绪.失去治疗的信心。应多与病人交流,掌握患者心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帮助患者树立起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3 健康教育

让患者了解糖尿病肾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其治疗具有长期性和规律性。合理饮食的重要性;自测血糖和注射胰岛素的正确方法;低血糖症状及预防;避免使用伤肾药物和劳累;适量运动和正确服用药物的方法。定期监测血糖、尿蛋白和血压,病情变化随时就诊。

病床护理篇2

【关键词】 应用;糖尿病;护理;护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06-01

DM(糖尿病)在临床当中是一种常见疾病。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中人口老年龄日益严重,同时加上人们饮食结构也悄然的发生着变化,因此,患有糖尿病的病人每年呈现递增趋势,糖尿病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使病人痛苦加剧,并且这种疾病终身携带,对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带来巨大的影响[1]。当前,对其主要采取临床治疗,控制病人的血糖,被众多医院广泛应用,但是临床护理也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本文笔者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糖尿病的病人70例,对其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并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140例患有糖尿病的病人,当中男性病人78例,女性病人62例。年龄41-75岁。140例病人全部通过相关临床检查,并被确诊为糖尿病。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年龄,疾病情况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具有可比性。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对病人采用传统临床护理模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之上加入CNP(临床护理路基)。

1.2临床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对病人采用传统临床护理模式,其中包括有病人进入医院以后,责任护理人员要对病人和亲属详细介绍整个医院环境,以及相关医务人员的情况,之后在病人进入病房9天-14天当中正确指导病人相关注意事项等。

1.2.2实验组护理方法

实验组在传统临床护理的基础之上加入临床护理路径,其中包括有以下几点;

1.2.2.1健康宣传教育

病人在进入医院的时候就开始进行CNP,同时对其亲属采取大力宣传健康教育, 告知病人以及亲属相关入院须知。临床护理人员在病人进行相关临床检查以及治疗之前要告知病人临床检查的方法、目的等。

1.2.2.2进入医院14天当中

(1)临床护理人员要向病人耐心讲解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发病诱因以及预后等,并向病人介绍相关成功病例,使病人建立一个战胜病魔的自信心,使其依从性明显提高。(2)饮食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向病人耐心讲解饮食对这种疾病的意义,饮食尽量以清淡、低盐食物,多食用一些高蛋白、高维生素以及低脂肪食物,并且要求病人戒除烟酒。(3)病人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同时作息时间要规律,不要从事过重工作,以免使免疫力下降,对预后造成不良影响。(4)临床宣传教育人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和病人进行交谈的时候语气要轻柔,不可大声呵斥病人,对病人的相关建议以及需求要耐心倾听,对病人的基本需求尽量满足,使病人感受到被重视的感觉,使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明显增加,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临床医师以及护士的工作。但是要求临床护理人员不但要具备精湛的临床护理操作水平,同时还要对相关护理理论知识要明确掌握[2]。

1.2.2.3进入医院9天-14天临床护理路径

(1)临床健康宣传教育人员要耐心向病人介绍相关药物的治疗方法、名称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使其能够对自身治疗有一个明确的了解,使其能够自主对其疾病进行预防。(2)临床护理人员要向病人介绍其疾病发展情况,使病人和亲属明白DM必须要通过长时间的治疗,必须要做好日常预防工作,由于自身疾病以及初到医院,对医院产生的陌生感,都会出现不良心理问题(紧张、焦虑、抑郁等),因此,临床护理人员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使病人的不良情绪消除,并向病人介绍相关治疗效果显著的病例,使其能够对自己产生信心,对临床治疗以及预后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1.2.2.4出院的时候

病人在出院之前,医务人员要为病人出院以后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治疗以及护理计划,同时还要正确指导病人健康饮食以及运动。除此之外,还要告知病人不可盲目用药,必须要谨遵医嘱,不可以随意停止使用药物或更改药物,一旦出现不适症状,要立即来到医院进行复查。病人出院以后7天,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电话的形式进行回访[3],对病人病情的情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1.3临床观察指标

1.3.1两组病人生活方式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人的生活方式进行密切观察,其中有饮酒、吸烟以及定时服用药物等。

1.3.2两组病人血糖控制情况

对两组病人血糖控制情况进行检测,其中有空腹血糖以及用餐以后2小时的血糖进行对比分析。

1.4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

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使用我科室自主研制的满意度评价标准,其中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率采用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来进行判定。

1.5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病人生活方式改变情况之间对比

通过临床护理以后,实验组病人生活方式改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病人生活方式改变情况之间对比

2.2两组病人血糖控制情况之间对比

经过临床护理以后,实验组病人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病人血糖控制情况之间对比

2.3两组病人满意度对比

经过临床护理以后,实验组病人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病人满意度之间的对比

3 讨论

在临床当中DM是以高血糖为特征,如果血糖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会出现一系列合并症,对机体各个脏器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对病人的生活、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DM病人必须要终身服用药物,并要求病人对其自身相关知识要有一个明确的认知,这对临床治疗以及预后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笔者对病人实施CNP期间,对DM病人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收集以及整理,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CNP。在临床护理期间,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制定的CNP来进行护理操作,其是护理病人的一个基础框架,CNP每一个环节都要全面落实,做到无缝隙护理[4],为病人提供最优质护理服务。本文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病人的生活方法改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总而言之,对糖尿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临床治疗以及预后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时也使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对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华.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13(9):75.

[2]余洁,朱玲莉.临床护理路径在 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3,41(3):317.

[3]谈新跃.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6(3) :312-313.

病床护理篇3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9-0-02

手足口病是近几年临床较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多发生于5岁一下儿童,是由柯萨奇病毒A16及EV71型肠道病毒感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损害,可以起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皮疹或疱疹,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并发症。一般病程较短,多在1周左右治愈,很少复发。2008年5月~2009年6月,我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45例,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5例,男27例。女28例,均有发热,体温37.5-39.6℃,持续1-3d,38例出现口腔黏膜疹,病初口腔内出现4mm水泡样黏膜疹,边缘充血,2-3d后破溃形成溃疡,溃疡所致痛疼明显,患儿进食困难,约2-3d愈合。所有患儿均有皮疹,以手掌,足底,臀部及多见,偶发于膝部,肘部及躯干部。多于发病1-2d出现玫瑰色充血性斑丘疹或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4mm,数目不等。有13例出现咽痛,咳嗽,咳痰等呼吸感染症状。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突然起病,家长对本病认识不足,过度紧张,为避免传播必须隔离治疗,家长和患儿难以接受,医务人员必须向家长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取得合作。同时由于手足口疱疹的疼痛刺激,患儿又处于陌生,被隔离的环境中,易产生恐惧,紧张心理,哭闹不止,护理人员应亲切和蔼,爱护,体贴患儿,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执行护理治疗操作时鼓励表扬患儿,使其配合治疗,促进病情康复。

2.2 发热的护理

本组患儿均有发热,对低热或中度发热的患儿无需特殊处理,嘱其卧床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如体温超过38.5℃,遵医嘱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护士应加强体温监测,观察体温效果,同时注意营养及液体补充,防止高热及引起体力消耗和高热惊厥等不良现象发生。

(1)口腔护理

重点是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继发性感染。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溃疡,疼痛时以进食流质为主,禁食冰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每次进餐后用温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患儿,可用棉棒蘸生理盐水清洁口腔。疼痛明显者餐前15min用2%利多卡因涂抹溃疡面,餐后涂鱼肝油或锡类散,以减轻疼痛,促进溃疡面愈合。

(2)皮肤护理

患儿手足、掌面疱疹可经搔抓而继发感染,且一旦抓破,疱液会引起病毒播散,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剪短指甲,避免抓伤皮肤,每天用温水洗澡,穿柔软宽大的衣服,保持床铺清洁。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随时清理患儿大小便,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手足部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3)休息与饮食护理

患儿应卧床休息一周,多饮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不愿进食,要配以清淡、可口哦、性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食辛辣、冰冷、咸等刺激性食物,对因拒食拒水造成脱水、酸中毒者,要以补液,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4)注意观察并发症发生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患儿体温、神志、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也可以侵犯脑和心脏,引起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应注意观察患儿有无高热、面色苍白、头痛、呕吐、哭闹不安、与体温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嗜睡等现象,应做好记录,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进行抢救。

(5)加强消毒隔离

患儿入院既按呼吸道及消化道隔离处理,收入手足口病病房。保持病房清洁、空气流通,地面每天湿式清扫2次,病室拖把专用,并有明显标记,用后先用1000mg/L有效路消毒液浸泡30min,再用清水涮干净后悬挂晾干备用。病房门把手、床头柜等患儿可接触到的物品每天用500mg/L有效路消毒液擦拭,2次/d,再用清水擦净,不宜浸泡的物品置阳光下暴晒1h以上。患儿的呕吐物及粪便经10%的漂白粉搅匀后加盖作用2h再倒入下水道。对出院后的床单、被褥、病房物品等做好总末消毒处理。

加强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例患儿后,均应认真洗手或手消毒,处理患儿的粪便或直接接触患儿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应戴手套,诊疗、护理患儿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3 讨论

本文对55例手足口病患儿的观察与护理中,我们认识到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患儿病情较轻,疾病自愈。少数患儿,尤其是小于3岁者,EV71型病毒感染有一定的嗜神经性,合并神经系统损伤并不少见,而且少数患儿合并神经系统损伤迅速,可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引起死亡。因此,3岁以下患儿,持续高热不退,出现肢体颤动,恶心,呕吐,精神萎靡等是重症的早期表现,呼吸,心率增快,血糖升高是提示病情进展的因素,须严密观察,早期给予干预治疗,以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因此,发现重症患者的早期表现,可为早期干预治疗赢的时间。

病床护理篇4

【摘要】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中,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医疗水平的高低。护理人员对病人体贴入微的精心护理,细心地观察,并及时地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措施使病人转危为安,与医生密切配合,运用护理程序加速病人康复的进程。当今社会已日益趋于老龄化,因此老年患者在临床患者中的比例也逐渐增加,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对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实施护理,已成为一个当前护理工作急需深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内科老年患者;心理特点;生理特点;护患关系;心理护理;临床护理;用药护理

1 引言

本文共选取90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针对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制定了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想结合的综合护理方案,并调查了患者及患者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得出了在临床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可以产生满意的效果的结论。

2 一般资料及护理方法

2.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的90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中,共包括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33例,其中年龄在65岁~69岁的45例,70岁~74岁的29例,75岁以上的16例。发病原因有: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43例,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24例,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肺源性心脏病等呼吸系统疾病13例,糖尿病8例,其他疾病2例。其中还包括2种以上疾病合并发病的患者25例。以上病例均已采用同位素、CT、B型超声波及态心电图等先进仪器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确诊。

2.2 护理方法

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基础,根据上述各病例患者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以期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3 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及生理特点

3.1 心理特点

老年人由于疾病的折磨,身体各种功能受限,易产生心理紧张和不愉快等焦虑情绪。表现为紧张、不安、急躁等,严重的可出现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或丧失。患者做事缺乏毅力,喜欢凭经验办事,固执己见,情感冷淡,遇到重大刺激反应强烈,难以控制。性格由外向转为内向,不愿和医护人员或其他患者交流,易产生自卑心理,行为古怪、易怒、不近人情。有些患者是离退休老干部,由于其资历高、对社会贡献大,故特别喜欢周围人尊敬他、追捧他,要求别人依从,脾气固执,自尊心强,同时还希望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选用有经验的医生和护士,从内心里抵触新医生和新护士。还有些农村老年患者,在临床护理期间担心要支付昂贵的医药费和住院费,总是想着要提前出院,在护理过程中不予配合,加大了护理工作的难度。

3.2 生理特点

老年患者由于生理上的视听功能退化等原因,易出现听力下降或视力模糊。有些患者受所患疾病的影响,导致不能与他人沟通,出现语言、阅读和书写障碍,甚至还会影响其面部和肢体语言的交流,造成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难以和患者沟通,无法分析护理效果,加大护理工作的难度;还有些患者患病后无法自由活动,长期卧床,抵抗力低下,极易导致其他病症的发生,如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和褥疮等。

4 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措施

4.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临床护理达到良好效果的基础。人在心情愉悦时,机体可分泌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把机体代谢活动调节到最佳状态,并可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患者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掌握合理的工作方法,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对于精力不足、行走不便的老年患者,要集中时间安排好其治疗检查,尽量减少患者的体力消耗和痛苦。在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感情基础保障。

4.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要细心观察,积极与患者和患者家属沟通,收集患者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对不同心理类型的患者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对于悲观绝望者,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劝慰,鼓励其说出内心感受,让其将内心的压抑发泄出来,并给予同情、理解和安慰,使他们能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配合各项检查、治疗和护理;对于村子孤独、忧虑和恐惧感的患者,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交谈,详细介绍各种检查、治疗、护理的目的和方法,以取到患者的配合,在患者外出检查时应陪同其一起去,以消除其忧虑恐惧心理,同时还应鼓励患者亲友前来探望和照顾,营造一种家庭化病房气氛;对于急躁易怒的患者,要以温暖的情感和语言化解患者的情绪,多巡视、关心他们,及时解决患者具体困难,满足其合理要求,于此同时,还应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如做深呼吸,多听轻柔的音乐等,通过放松训练缓解患者急躁易怒的心理。

4.3 临床护理

老年病人由于抵抗力减弱,引水进食少,患病后食欲更差,易发生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紊乱;长期应用抗生素的病人易引起口腔内的菌群失调,出现口臭、口腔炎、霉菌感染而使病情加重,应用生理盐水、硼酸或朵贝尔液漱口,保持口腔内清洁和湿润。做好口腔护理还可以降低老年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危险性。

4.4 用药护理

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减退,对用药的目的、服药方法难以熟练掌握,加之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其用药的不良反应也较年青人高。因此,在为患者拟定治疗方案时,护理人员应熟悉常用药物的作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及注意事项,依据病情提出用药建议,按所用药物的作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及注意事项等设计科学用药护理程序。用药前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做好正确用药;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静脉输液时应按要求控制滴速,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报告医生,以便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5 结论

通过对以上90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其中绝大多数患者及患者家属均给出了对护理效果满意的答复,护理效果满意率达97%。由此说明,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基础,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可以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夏泉源.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 陈伟鹏.临床症状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

[3] 王含珍,徐晓露.现代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1999

[4] 刘晓联,靳晓玉等.预防老年吸入性肺炎的护理与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02

病床护理篇5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1发病机理

        病菌自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随淋巴液达淋巴结,被吞噬细胞吞噬。如吞噬细胞未能将菌杀灭,则细菌在胞内生长繁殖,形成局部原发病灶。此阶段有人称为淋巴源性迁徙阶段,相当于潜伏期。细菌在吞噬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吞噬细胞破裂,随之大量细菌进入淋巴液和血循环形成菌血症。在血液里细菌又被血流中的吞噬细胞吞噬,并随血流带至全身,在肝、脾、淋巴结、骨髓等处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繁殖,形成多发性病灶。当病灶内释放出来的细菌,超过了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时,则在细胞外血流中生长、繁殖,临床呈现明显的败血症。在机体各因素的作用下,有些遭破坏死亡,释放出内毒素及菌体其它成份,造成临床上不仅有菌血症、败血症,而且还有毒血症的表现。内毒素在致病理损伤,临床症状方面目前认为起着重要作用。机体免疫功能正常,通过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清除病菌而获痊愈。如果免疫功能不健全。或感染的菌量大、毒力强,则部分细菌逃脱免疫,又可被吞噬细胞吞噬带入各组织器官形成新感染灶,有人称为多发性病灶阶段。经一定时期后,感染灶的细菌生长繁殖再次入血,导致疾病复发。组织病理损伤广泛。临床表现也就多样化。如此反复成为慢性感染。

        未经治疗的患者血清抗体最先是igm升高,随后是igg升高,iga在其后呈低水平上升,持续约一年后下降。此后每当病情反复加重时,igg又可迅速回升。动物实验用牛种布鲁氏菌免疫家兔,提取igm,iggg,分别作杀菌试验,证明igm,igg有较强的杀菌活性。用强毒羊种菌感染豚鼠后,提纯igg,igm能起保护作用。但也有人认为血清抗体与保护免疫不相关,仅可作为疾病活动的标志。如hodgkin’s病,淋巴瘤的患者布鲁氏菌病发病率高;布鲁氏菌抗原皮试在敏感患者呈典型超敏反应。说明细胞免疫在抗布鲁氏菌感染上起着重要作用。本病的慢性期检测发现有循环免疫复合物增加,还可出现自身抗体,表明慢性期体液免疫也参与了病理损伤。有人报道慢性期igg型循环免疫复合物升高占患者的53.13%,igm型循环免疫复合物升高占患者28.13%,故认为一半以上的患者组织损伤可能为循环免疫复合物所致。研究还发现1/3的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功能减退,致机体失去了免疫稳定作用,也可能是疾病慢性化的原因之一。 

       机体的各组织器官,网状内皮系统因细菌、细菌代谢产物及内毒素不断进入血流,反复刺激使敏感性增高,发生变态反应性改变。近期的研究表明,ⅰ,ⅱ,ⅲ,ⅳ型变态反应在布鲁氏菌病的发病机理中可能都起一定作用。疾病的早期人体的巨噬细胞,t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正常,它们联合作用将细菌清除而痊愈。如果不能将细菌彻底消灭,则细菌、代谢产物及内毒素反复在局部或进入血流刺激机体,致使t淋巴细胞致敏,当致敏淋巴细胞再次受抗原作用时,释放各种淋巴因子,如淋巴结通透因子、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巨噬细胞活性因子等。致以单核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形成肉芽肿、纤维组织增生等慢性病变。

        2护理

        2.1 一般护理  布病的急性期症状重,应卧床休息,可减少机体消耗,减轻病损器官的负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合理搭配饮食。

        2.2 对症护理

        2.2.1 发热护理  体温可高达39.5℃应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与一般发热疾病不同的是多汗相当严重,多与发热相伴,体温下降更明显,常可湿透衣物,大量出汗可导致虚脱,应注意发热和出汗患者的情况,注意保暖,及时擦干汗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2.2 关节痛及头痛护理  护理人员可给予病人按摩疼痛部位,减轻病人疼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有条件可利用红外线对关节疼痛部位进行照射15—30分钟,效果较好。

        2.2.3 睡眠护理  患者睡前环境保持安静,如禁止室内走廊及周围环境大声喧哗。室内空气保持流通,灯光熄灭或减暗,促进患者睡眠。

        2.3 心理护理  布病患者由于病情反复、病程较长、久治不愈,病人易产生焦虑、多疑、消极、悲观等情绪,治疗期间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认真倾听患者陈述,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给予适当安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布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效果,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减轻焦虑、烦躁等情绪,增加患者治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促进身体早日康复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病床护理篇6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季节多见。

        1 消毒隔离

        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为粪口途径和呼吸道传播,做好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十分必要。安置于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的房间,病房门把手、床头柜以及患儿的玩具,口杯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病房每天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每次30—60min。医生护士诊断护理每位患儿后,消毒双手,防止交叉感染。患儿的呕吐物及粪便均应消毒处理。对患儿出院的床单元,病房物品,儿童的各种用具玩具等应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2 发热护理

        体温在38.5℃以下者给予散热,多和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者,应适当降温。降温的方法有:①温水擦浴和头部冷敷②口服百服宁口服液,并鼓励患儿多饮水,烦躁不安者可酌情给予镇静剂,如苯巴比妥钠和水和氯醛灌肠等。

        3 口腔护理

        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加强口腔护理,每次进食前后,嘱患者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已有溃疡者,给予思密达或锡类散涂擦,以消炎止疼保护口腔粘膜促进溃疡愈合。

        4 皮肤护理

        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剪断患儿指甲,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婴儿,要及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便后及时清洗臀部,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婴幼儿禁止使用尿不湿,可选择柔软舒适的棉织品尿布,手足部疱疹未破溃时可予以0.25%炉甘石洗剂,若手足部疱疹破溃可涂抗生素软膏,1%甲紫,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5 饮食护理

        患儿因发热,口腔泡疹溃疡,胃口差,口腔疼痛,不愿进食,应配以清淡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鸡蛋汤,菜粥等,禁食生冷辛辣咸等食物以免刺激破溃口腔粘膜。

       6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多是独生子女,加上曾有死亡病例报道,患儿家长比较紧张和恐慌,医护要给予相关的心理疏导,以得到患儿和家长的信任和配合,由于患儿处于陌生且被隔离的状态境,以及疾病带来的疼痛,容易恐惧焦躁和烦哭不止。在护理过程中,态度和蔼,爱护关心患儿,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对于较大的患儿,可耐心地给予解释,争取配合治疗,鼓励多进食,争取早日康复。

        7 病情观察,防止并发症:

        7.1观察体温变化,包括入院时,降温处理后。

        7.2神智情况:观察是否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

        7.3呼吸系统:观察呼吸节律,频率的改变,是否口唇紫绀,是否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及肺部罗音。

        7.4神经系统:观察精神状态,是否头痛,呕吐,抽搐,肌张力下降,脑膜刺激征等。

        7.5循环系统:观察是否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肝肿大,血压升高或降低。

        如出现以上情况及时与医生联系,做出相应的处理。

        8预防

病床护理篇7

【关键词】 红皮病型银屑病;临床护理;分析

红皮病型银屑病是不常见的皮肤病之一, 该类皮肤病一般发病时情况都比较严重。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主要表现:患者身体会出现皮肤弥漫性大面积的潮红和暗红, 同时伴有大量的麸皮样鳞屑, 患者的鼻咽及眼结膜等部位出现出血状况, 大部分患者也会有头疼、发热等情况[1]。为探讨如何有效护理患有红皮病型银屑病的患者以及分析护理的临床效果, 现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皮肤科收治的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18例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皮肤科收治的患者18例, 均根据医生临床检查并确诊为红皮病型银屑病。其中, 男10例, 女8例;年龄24~72岁, 平均年龄(42.7±8.6)岁。根据引发患者患病的原因划分:5例由于擅自改变增减或停止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而引发, 9例由于皮肤被外用药物刺激而引发, 2例为过度强烈的外在刺激而引发, 2例为脓包型银屑病而引发的。

1. 2 治疗方法 对该18例患者均给予免疫抑制剂以及糖皮质激素, 通过该种治疗方法, 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若患者为白蛋白增强者, 医生应多加关注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情况。再根据患者的皮肤破损情况, 选择适当的药膏在患处涂抹, 防止患者伤口进一步恶化。

1. 3 疗效评定标准 与治疗前患者的情况相比, 临床表现改善超过90%的为治愈;患者临床表现改变超过60%的为患者病情治疗为显效;患者病情改变超过25%的即为治疗及护理为有效;其余即为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效果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18例患者在住院期间, 大部分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患者住院时间为1~4周, 平均住院时间(2.1±0.8)周。在所有患者中, 8例治愈, 占44.4%, 5例显效, 占27.8%, 4例患者为治疗及护理有效, 占22.2%, 1例患者为无效, 占5.6%, 总有效率为94.4%。在整个治疗期间,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显著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等。

3 讨论

红皮病型银屑病虽然属于发病率相对较低的疾病, 但由于其一旦发病, 就会很严重, 再加之其具有严重的反复性, 会为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2]。同时, 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的周期较长, 会使患者产生焦虑、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 进而导致患者消极治疗, 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3]。为了提高治疗的效果, 要实施有效的护理手段, 帮助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 尽早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中去。红皮病型银屑病的护理方法如下:①饮食护理:由于在红皮病型银屑病的急性期, 患者会严重流失蛋白质, 皮肤受损情况严重, 患者正常饮食成为问题, 严重时患者口腔黏膜溃烂, 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护理工作者应帮助患者提高进食量, 多食用营养丰富且清淡的食物。对于无法进食的患者, 应选择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支撑, 待患者可正常进食后逐步改为流食或半流食等。②心理护理:红皮病型银屑病属于无法根治且反复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治疗期间, 护理工作者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 了解患者心理压力, 向患者讲解该病的基础常识和治疗情况, 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增加治疗信心, 使患者可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配合治疗。③卫生护理:治疗过程中, 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的免疫力会有所下降, 因此, 护理工作者应为患者保持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 勤换床单, 按时更换衣物等。还应加强临床护理中的无菌操作观念, 注重病房的通风消毒, 体温计、血压仪、听诊器等常用设备应做到按时消毒且专人专用。同时, 帮助患者保持干燥清洁的个人卫生, 避免伤口感染。

综上所述, 加强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的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卫生护理, 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在临床上得到显著的效果, 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侯文利, 罗宝萍, 曹文智. 优质护理对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河北医药, 2013, 35(22):3509-3510.

[2] 梅娟娟, 屈明芬, 杨鲁华. 红皮病型银屑病42例临床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7):40.

病床护理篇8

【关键词】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临床护理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23-01

前言 视网膜病变是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而主要的临床症状就是患者发生视觉障碍,并且给疾病根据临床分期表现得不同,可将其分为增值型和单纯型,在致病因上具有多样性,如遗传、血糖、病程以及发病年龄等,其中病程与该疾病的并发率呈正相关的关系[1]。为了提升其治疗的有效性,临床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其结果显示全方位的护理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下面我们将以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做详细探讨,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抽取68例2012.1.1.~2013.1.1.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的年龄在41~85岁之间,经检测,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

2.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降糖药物治疗和激光治疗,并实施护理,其中对照组的30例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也就是戒烟、注意用眼卫生和常规的眼科检查。而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了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运动干预,对患者的运动量进行严格的掌控,避免过急或者是过大导致眼底出血,或者是禁止患者进行剧烈运动。二是加强社会与家庭的支持,使其也对该疾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关心患者,加强患者的心理支持,促进应对能力的提升[2]。三是进行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健康行为的指导和知识的教育,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方式。四是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干预,建议患者多进食富含 Vit A食物,如白菜、橙子以及胡萝卜等。五是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也就是对患者的心里动向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实施针对性的狐狸和沟通,使患者的心情愉悦,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严格执行医嘱,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升。

3.观察指标 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之后,视力逐渐提升,并且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者的视力以及临床症状好转;无效:患者的视力和临床症状无好转,并且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对生活质量的评估主要包括了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调节能力这两个方面,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评价,生活质量与分数诚正相关性。

4.统计学处理 对调查的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借助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t检验,当P

二、结果

据调查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3.33%(22/30)、94.74%(36/38),同时在生活能力以及调节能力上,治疗组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一: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 例(%)

三、结论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国民的平均身体素质,并且逐渐由老年群体向年轻人扩张,其中视网膜病变属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在患者发病初期由于患者多无自觉症状,使得病情的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使得视力在黄斑和病变的影响下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进而对患者的生活以及视力造成严重的影响。

表二: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x±s)

目前临床上真对该疾病的治疗手段具有多样性,如激光、药物等,同时基于该疾病的特征,在针对性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也至关重要,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应对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而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升。因此在后期的临床治疗中,应该充分认识到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并将其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病床护理篇9

【关键词】 高血压病; 糖尿病; 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6-0076-02

高血压病与糖尿病并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中高血压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发生肾衰竭和动脉硬化的重要原因,糖尿病也容易使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脑、肾等各种疾病,使血压难以控制[1]。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会造成患者危险成倍增加,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因而必须加强对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的治疗和护理。为探讨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临床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本文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50~78岁,平均(60.8±2.3)岁,体重指数平均23.5±6.5 kg/m2。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所有患者据符合WHO制定的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 mm Hg,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2)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眩晕、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3)排除严重肝肾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继发性高血压等患者。

1.3 护理

1.3.1 心理护理 由于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病程较长,死亡率较高,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而且治疗费用较高,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这就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因而护理人员必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进行适当的语言和肢体交流,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促进早日康复[2]。

1.3.2 健康指导 (1)饮食指导:减少患者热量的摄入,限制食盐、糖的食用,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蔬菜,适当食用动物蛋白。(2)运动指导:加强体育锻炼以减轻体重,并且能够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患者的脂质代谢,运动可在餐后1~1.5 h进行,进行如自行车、慢跑等有氧运动,时间控制在20~40 min。(3)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心情的波动。

1.3.3 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加强对血压、脉搏、呼吸等的监测,如果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2)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如果出现血糖异常的情况,要及时向医生汇报。

1.3.4 用药护理 对患者进行用药时要遵循医嘱,坚持长期规律服药,降压药物要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药物+β受体阻滞剂,对于糖尿病可采用口服药物治疗,如果效果不明显可采用胰岛素治疗,要注意掌握注射量和注射部位等[3]。

1.4 观察指标

(1)血压和血糖变化:其中血压包括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血糖包括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2 h PBG);(2)血压和血糖控制达标率:SBP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血压和血糖水平

护理后较护理前血压和血糖水平均有显著下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护理前后血压和血糖变化比较

护理时间 血压

血糖

SBP(mm Hg) DBP(mm Hg) FBG(mmol/L) 2hPBG(mmol/L)

护理前(n=80) 155.4±20.4 105.7±13.6 7.9±0.8 12.0±2.4

护理后(n=80) 142.5±12.5 94.9±11.9 6.5±0.7 8.4±2.1

P值

2.2 血压和血糖控制达标率

护理后血压和血糖控制达标率明显高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护理前后血压和血糖控制达标率比较 例(%)

护理时间 血压控制达标 血糖控制达标

护理前(n=80) 23(28.75) 28(35.0)

护理后(n=80) 41(51.25) 55(68.75)

P值

2.3 高血压和糖尿病知识评价

护理后较护理前高血压和糖尿病知识水平明显提高,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护理前后高血压和糖尿病知识评价比较 分

护理时间 饮食知识 运动知识 用药知识 心理调试 生活护理

护理前(n=80) 14.3±4.1 12.4±6.2 13.4±4.1 10.5±2.1 16.2±4.1

护理后(n=80) 18.7±2.1 18.8±3.4 19.5±2.8 16.8±3.9 18.2±3.8

P值

3 讨论

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容易造成心、脑、肾等部位的损害,增加患者死亡的危险性,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因而必须加强对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的治疗和护理[4]。本研究中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饮食和运动指导、病情观察、用药护理等,通过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患者血压和血糖水平均显著下降,血压和血糖达标率均显著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知识评价均显著提高,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4]。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水平,提高血压和血糖控制达标率,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牟立群,孙彦华.33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护理心得[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174-175.

[2]刘天翔,吴春蕾.合并高血压病和/或糖尿病患者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2009,31(1):154.

[3]徐辉,王荣寅,沙元霞,等.胆囊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J].淮海医药,2011,29(1):72-73.

病床护理篇10

关键词:心脏病;肺源性;护理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为肺心病,该病在我国疾病中属于常见疾病、病程较长、容易复发,该病对人民的健康造成的危害比较大[1]。根据临床上的实践证明,肺心病除了要持续性的治疗之外,还要进行正确的观察和护理,能有效的延缓肺心病的发展,还能有效的促使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下面就我院收治100例肺心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1.1资料

本组一共100例肺心病患者,男69例,女31例;患者的年龄在32~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10.4岁,其中最容易发病的年龄段为52~63岁之间。经检查(心电图、X线、三大常规),其中有43例患者进行心脏的超声检查,均符合肺心病的诊断标准。

1.2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经过诊疗之后,有83例患者好转出院,有9例患者应为病情加重而放弃治疗,有8例患者因治疗不及时,死亡。该病在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有:心律失常、肺性脑病、右心衰竭。

2坚持常规观察、护理,有助于正确治疗

2.1做好心理护理

在临床上,通常患肺心病的患者为老年人,患者主要是因为长期的悲观情绪和忧虑的心理,加上该病反复的发作而感到痛苦等,对健康的恢复失去了信心,导致心理上积压了沉重的负担。首先,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对患者进行疏导,使用患者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介绍该病的发病原因、治疗知识、恢复情况等,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措施,帮助他们树立信息,从而消除他们悲观的情绪,促积极的配合治疗。

2.2观察感染象征

呼吸道感染是诱发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的主要因素。因而,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处理、有效的控制感染对该病的治疗是非常的重要[2]。患者若出现发热症状、咳嗽加剧、痰液的量增多或者是呈脓性痰,并且听诊肺部音呈音时,说明患者出现了急性的呼吸道感染。本组的100例患者中,有65例患者体温升高、有57例患者听诊肺部有音,均出现咳嗽、咳痰等病症。经诊断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有效的控制了大部分患者感染的病症。

2.3合理的给予氧疗

通常,患有肺源性心病的患者机体的抵抗力会严重的下降,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肺功能严重降低,通常会呈现出明显的缺氧状态,因此,在护理上合理的给予氧气治疗是非常的重要。给予患者氧疗时,一般最佳氧流量为1~2L/min,氧气的浓度控制在25%~28%之间,针对本组中43例明显缺氧的患者(危重病人)每天坚持吸氧8~14h。合理的疗养一般坚持间断性低流量的给氧,若给予肺源性心病患者高浓度的持续吸氧不仅会抑制患者的呼吸中枢,还会使呼吸逐渐变浅,致使二氧化碳潴留体内,导致患者发生肺性脑病[3]。

2.4保护患者的静脉

肺心病患者由于长期住院,时常需要多次反复的静脉给药。因此,护理人员要注重对患者静脉的保护。通常,护理人员在静脉给药的时候:首先,要正确的选择静脉,并且还要有计划的选择,一般是由远端手指、脚趾的小静脉开始,逐渐的向上选择,避免只图一时的方便就随意的穿刺;其次,护士在进针的时候要力争一针见血,避免出现盲目的穿刺;再次,若患者的静脉处于充盈不佳的状态时,护士可对静脉轻轻的弹迫,促使血管充盈起来,切忌重力拍打和揉搓,避免皮下出现广泛性的出血现象;最后,当患者在输完液体拔针之时,护士要使用干棉球压迫针眼1min以上,避免压迫时间较短造成局部的出血现象。

3对患者部分病症的重点监护,并且配合医生处理有关并发症

3.1心力衰竭

肺心病患者通常以右心衰竭为主。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观察的时候,若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心悸、紫绀加重,且颈静脉出现怒张、下肢水肿等病症说明患者已经发生了心力衰竭,应该及时的给予强心利尿治疗。通常,强心药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密切的关注患者心率的变化,有效的控制输液的速度,避免心脏的负担加重。针对使用利尿药的患者每天24h要记录尿量,每天的尿量不能超过1500ml,针对排尿量较多者,避免出现低钾血症;若发现患者每天饿排尿量低于18ml/h,说明该患者的肾功能被损伤。本组患者中发生右心衰竭的有24例,其中有20例患者经治疗得到良好的纠正。

3.2心律失常

本组中61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发生该病症主要是与缺氧、感染、电解质紊乱、高碳酸血症等有关系,尤其以缺氧为最主要的原因。患者若出现低氧,极有可能造成窦房结以及房室结交感张力增加,心室交感活动增加,并刺激颈动脉的化学感受器,呈反射性的引起窦房结、心室、心房的兴奋性增加,从而出现心律失常。

3.3脑性脑病

该病主要是因为脑组织pH下降、低氧血症、酸碱平衡失调等内部环境出现严重的混乱现象从而引起脑部的综合症。通常,在临床上的主要症状见于患者头痛、恶心、烦躁、记忆力降低、视力下降、嗜睡等现象,如若进一步则可观察患者的意识出现障碍、瞳孔发生改变等。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告知医生,并且要按照肺脑进行有效的处理。本组死亡的8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是因为并发了肺性脑病而死亡。

参考文献

[1]王淑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