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学期刊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13:11:21

保险学期刊

保险学期刊范文篇1

一、教学工作(教发[2003]1号文件《山东交通学院2002—2003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实施意见》执行情况)

本学期在其他工作非常繁重的情况下,我系全体教师积极克服困难,认真执行教发[2003]1号文件《山东交通学院2002—2003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实施意见》,较圆满地完成了文件附表《2002—2003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中安排的有关我系的各项工作任务。

1、本科新专业调研申报

本学期我系完成了《会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财务管理(交通工程财务管理)》等三个专业的调研申报工作。

2、教学文件资料建设

本学期完成了《金融学》本科专业教学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电算化)》专生本教学计划、《会计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2+2模式教学计划的制订,并完成了《金融学》本科专业第一学年我系负责课程的教学大纲的编写。

3、教材建设

本学期确定了《战略管理会计》、《公路经营企业管理会计》、《金融概论》和《财务会计》等四门教材的编写大纲和主编与参编人员,其中《财务会计》、《金融概论》初稿已基本完成,其余则完成了部分章节的编写任务。

4、网络课程试点

我系试点课程《证券投资》已完成脚本编写并基本完成了授课的现场录制工作。

5、双语教学

本学期我系有《战略管理》和《国际贸易》两门课程筹备今后采用双语教学,目前,已确定了相应的师资,并选择教材,编写了课程教学实施计划。

6、试题试卷库建设

本学期按计划要求完成了《基础会计》试题库建设,基本完成了《商务谈判实务》试题库建设,并完成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和《保险学》试卷库建设。

7、教学管理

(1)进一步修订完善了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师工作业绩考核体系。

(2)加强了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充实了毕业论文内容,认真组织了学生答辩。本学期我系有三个专业、7个班共280余名进行毕业论文,再加之受“非典”的影响,部分学生需要在校外进行论文写作和指导,工作量很大,但是,为了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全系教师克服困难,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最终圆满地完成了毕业论文教学任务,其效果和质量较历届毕业论文都有较大的进步,主要表现为:(1)本次论文要求字数最多;(2)论文格式最规范;(3)选题最合理,本次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选择了现实性很强、具有交通特色的课题如公路经营企业投资决策分析、公路养护企业责任会计等,另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则选择了诸如知识管理会计等具有前沿性的课题;(4)本次论文写作要求学生应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因而不仅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扩充和巩固,而且,加强了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培养,锻炼了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二、教研教改、科研工作

1、教研教改方面:本学期我系校级立项教研教改课题两项,目前研究工作正在进行。

2、科研方面:本学期我系教师多人参与交通厅科技项目《公路建设债务负担合理额度研究》,现已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另外,本学期我系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2篇发表于核心期刊,另有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心全文转载。

三、学生工作

本学期我系学生工作的重点是预防“非典”、德育迎评、毕业生就业指导、毕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这里重点总结毕业生就业指导、毕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情况,预防“非典”、德育迎评工作在阶段工作中总结。

(一)就业指导

根据《经济系2003届毕业生就业指导计划》的有关要求,我系圆满完成了2003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工作如下:

1、认真做好就业宣传工作

我系通过各种形式为毕业生进行就业宣传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讲座形式。于2003年初举办了“怎样填写《大学生就业推荐表》”、“怎样制作就业自荐信”和“毕业生面试技巧”等三场讲座,帮助学生学会“包装”自己。(2)班主任指导。班主任利用专场班会等形式进行小型的、内容多样的就业宣传工作和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系班主任推荐学生就业达12人。(3)利用毕业实习机会进行宣传。鼓励学生到工作意想单位进行实习,以便进一步加深相互的了解。我系毕业生有193人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相互达成就业意向的为22人,通过毕业实习,一方面便于用人单位了解我校,了解我系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另一方面,通过实习学生的认真诚恳的工作,加深了用人单位对我系学生的认识,为今后学生就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精心组织系内“供需见面会”

(1)春节前,我系分别与山东中恒建筑公司和滨洲魏桥棉纺公司举行了两场小型的“供需见面会”,达成就业意向6人。

(2)春节后,先后共与烟台北明运业公司、临沂双山锁业公司等单位举行十三场“供需见面会”,共达成就业意向44人。

3、走出去开拓新的“就业市场”

春节后,我系利用送学生实习的机会,分别去烟台、德州、聊城、济宁、淄博、潍坊等地市的用人单位进行联系,共达成就业意向27人。

4、积极参加学校“供需见面会”

学校举行“供需见面会”期间,学生都在外地实习,我系提前同学生做工作,动员他们返校参加。同时,通过实习学生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参加“供需见面会”。在学校举行的“供需见面会”期间,我系学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的为34人。

5、“非典”期间特殊“求职”

“非典”期间由于学校实行了封闭管理,使我系“请进来、走出去”的计划落空,为了弥补这种缺陷,我系通过寄材料、电话联系等形式为学生创造就业机会。分别与广东润华公司、广东东莞电器配件公司等单位达成协议,共推荐21名学生,目前此项工作仍在进行中。同时、“非典”期间,我系还与莱西汽车销售公司、山东省煤炭局工程公司、青岛筑港集团、北京生命生物研究所山东销售公司等单位,举行了非常的“非典”“供需见面会”。共有21位学生达成了就业意向。

上述学生达成的就业意向因为各种原因,有部分学生未能签定协议,同时,有部分学生因故违约,所以降低了我系的初次就业率。今年,我系毕业学生288人,其中自费生18人。正常在校生270人,其中,专生本78人,有工作单位105人,二者合计183人,初次就业率为67.78%。

(二)毕业生离校教育

我系2003届毕业生基本上做到了安全、文明、带者感情离校,这首先归益于学校的正确领导和对学生工作的支持,同时,也由于我系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

1、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毕业教育。各毕业班班主任通过班会、座谈会等形式对毕业生同学进行以“做文明大学生、为母校德育评估做贡献”为主题的文明离校教育。使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出现打架斗殴、恶意破坏公共设施等不文明行为。

2、充分利用本学期毕业生的剩余奖学金为每个毕业生班级制作了精美的“毕业生通讯录”、毕业纪念体恤衫,这极大地激发了毕业生爱校爱系的热情。

3、举行了以“惜别母校、再创辉煌”为主题的毕业生“茶话会”。割除了以往毕业生会餐既浪费又容易发生事端的陋习,增进了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友谊,效果明显。

4、为每个毕业生购买邮票和信封,同时及时登记毕业生的基本信息,为今后毕业生信息追踪提供了便利。

5、重新界定特困毕业生。对欠学费的毕业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调查,逐个落实困难生交费时间,对四名特困生发放了困难补助并根据要求请求学校减免,使特困生能够顺利毕业。

6、及时登录“毕业信息反馈表”,及时掌握毕业生就业情况。

三、阶段工作

(一)德育迎评工作

根据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今年3月份下发的《山东交通学院德育评估指标落实方案》的要求以及其他有关文件的精神,本学期我系从实际出发,基本完成了第一阶段工作。

(二)领导高度重视,师生广泛参与,德育重要性深入人心

首先,学校领导对我系的德育工作非常关心,徐晓红院长先后三次到我系对师生进行动员和指导,使广大师生深受鼓舞。

其次,我系干部、党员、教师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到“做人德为先”的道理,认识到教育学生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在观念转变的基础上,率先垂范,积极参与德育工作,将德育工作贯穿到日常的教学、管理和服务之中。

最后,广大学生在浓厚的德育氛围内,思想道德意识普遍提高,积极配合校系的德育工作,日常行为发生了较大转变,表现在早操、课堂、晚自习出勤率空前提高,宿舍、教室卫生状况明显改观。

(三)根据我系实际,制定完善了一系列德育工作计划、制度

1、3月3日,经我系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并通过了《经济系德育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及分工》和《经济系德育工作例会制度》,明确了责任。

2、根据学校《山东交通学院德育评估指标落实方案》要求,制定并讨论通过了《经济系德育实施细则》,同时,为了进一步明确责任,又出台了《经济系德育评估指标细化分工》。

3、制定了2003年系德育工作计划、德育工作例会制度、党员联系班级制度、党政领导联系班级宿舍制度、“三育人”工作制度。

4、修订完善了学生综合测评实施办法及实施细则。

5、修订完善了其他有关制度,如班级教室卫生标准等。

(四)开展了德育工作研讨、宣传工作,营造了浓厚的德育工作氛围

1、3月26日,召开党员大会,讨论了德育工作的有关问题并请徐院长作了重要指示。尔后,又多次召开例会研究德育工作。通过研讨取得了重要成果:

(1)提出了“三维全溶德育工作模式”,即德育要溶入每时、每地、每项工作。为了实施该德育工作模式,我们还提出了德育工作要实现五个变化:即化有形为无形,化一点为一面,化一时为长久,化思想为行动,化他律为自律。

(2)提出了作好德育工作的五点意见:即高举一面旗帜(党员模范作用),抓好两个课堂(第一和第二课堂),发挥三支力量(教学、管理、服务),加大四个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和感情),实现五个好转(学风、卫生、文明礼貌、同学关系、遵纪守法)。

(3)提出了具有我系特色的系训:“明德亲民,经纶济世”。此外,我们还酝酿了富有深刻教育和激励意义的系歌。

2、每月按时出一期宣传版。

3、通过系刊《经济风》开设的德育工作专栏对德育工作及时进行宣传报道。

4、各班班主任在班会上多次向学生进行德育工作动员、宣传。

(五)配合德育工作,组织开展了一些大型学生活动

1、组织了主题为“迎评估、树形象、展风采”首届大学生校园魅力秀活动,本次活动受到有关领导的好评,对我系德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2、成功举办了大型学生舞会。

3、正在积极申报承办校园读书林基地,地点设在2号教学楼前,目前,此项活动已基本结束。

4、与山大科技大厦一家单位联合,已申报成立“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大学生创业俱乐部”起源于2000年,目前,驻济高校中绝大部分已经成立,其目的就对把获省级以上(含省级)奖励的“大学生创业计划”进行投资,鼓励学生创业,救助贫困学生。

(六)我系德育工作的特色

按照我系德育工作模式和意见的要求,我系努力将德育溶入各项工作,突出的特色有:

1、将德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之中

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我系近年来提出了富有特色的“合格+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合格”的重要的、基础内容是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合格,要达到一定的要求、符合一定的规范。

2、将学生德育作为考核学生的重要指标纳入学生综合测评体系

根据学校〈学生综合测评实施办法〉,我系制定了《经济系学生综合测评实施细则》,在该细则中,结合我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多方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对学校制定的办法进行了一些调整:

(1)智育(占总成绩的60%):分为学习效果(占智育成绩的90%)和学习态度(占德育成绩的10%),前者是每门课程的考试成绩与每门课程学分的加权平均,后者体现在对旷课、请事假、作业和课堂笔记的检查方面。

(2)体育(占总成绩的10%):分为体育效果(占体育成绩的70%)和体育素质(占体育成绩的30%),前者是体育成绩,后者是病假、旷操、旷课的具体体现。

(3)德育(占总成绩的30%):分为基础德育(占德育成绩的60%)和综合德育(占德育成绩的40%),前者主要是基础文明所要求的方面,后者是学校所鼓励的方面。

(4)附加项,学生受警告以上处分者在总成绩的基础上扣除相应的分值。

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各种形式对强调“德”的重要性。

3、调整学生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

以德育为中心,以“知行合一”思想为指导,以落实〈合格+特长学生培养模式〉和〈经济系学生综合测评实施细则〉的要求出发点,我系对学生管理机构进行了调整。学生管理机构包括团总支、学生会和学生自律委员会,具体调整方案是:(1)将学生会中的自律部独立为学生自律委员会,设正副主任各一名。自律委员会下设检查部(负责早操、晚自习的检查)、监督部(负责对学生会和班级干部不良行为的监督)、卫生部(负责卫生工作的组织、检查和监督)和审查部(负责对作业、课堂笔记的检查和对抄袭作业的审定)。自律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对全系基础德育工作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同学生会分离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干扰。(2)学生会设正副主席各一名,下设科技学习部(科技部和学习部合并而成,主要负责组织科技活动、举办学习竞赛活动和刊物〈大学科技〉的编辑发行工作)、社团部(组织各个社团开展活动,文学社〈梧桐雨〉编辑发行工作)、体育部(组织体育活动)、宣传部(组织班级宣传活动)、女生部(组织女生活动)、生活勤助部(学生勤工助学管理)、信息部(向上级宣传机构组织本系材料,负责系刊〈经济风〉编辑发行工作)。学生会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3)团总支设正副书记各一名,副书记由学生担任,成员有组织委员(辅导员担任)、纪律委员(自律会主任兼任)、宣传委员(学生会主席兼任)、文娱委员和秘书若干,其主要职能一是指导、二是协调、三是决策。

通过学生管理机构的调整,更好地发挥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四、预防“非典”工作

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经济系和全校师生一同迎来了“防非”战役阶段性胜利。在“防非”期间我系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领导重视

根据学校的有关精神,我系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全系教职工会议,成立了“防非”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使我系的“防非”工作一开始就紧张而有序。

(二)制度健全

“防非”期间,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我系先后制定了《经济系预防非典措施》、《经济系应对“非典”紧急事件预案》、《经济系班级教室预防“非典”规程》、《经济系学生宿舍预防“非典”规程》、《经济系预防“非典”期间毕业生管理办法》等。明确了老师和学生的责任。

(三)宣传到位

“防非”期间,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宣传工作如下:

1、教室、办公室门口张贴《教室“防非”六则》、《办公室“防非”六则》,学生宿舍显眼位置张贴《宿舍“防非”六要六不要》。

2、系设立《经济系“防非”信息台》、《经济系“防非”暴光台》、《经济系“防非”表扬栏》,及时通报全系“防非”的各种信息。

3、制作大型布幅“预防非典、人人有责”,悬挂于2号教学楼。

4、制作以“好的生活源于良好的生活习惯,好的道德源于良好的道德风尚”为主题的大型宣传版置放于南大门。

5、系刊《经济风》开设“放非”专栏,为学生系统介绍“非典”知识。

(四)信息渠道畅通

“防非”期间,我系要求班主任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班级学生信息流通表》,同时出台了《经济系学生基本情况表》,为学生的各种信息的顺利传递和系部(班主任)联系家长沟通信息提供了依据。

(五)学生思想工作细致具体

1、严肃处理违纪学生,“非典”期间,共处理学生违纪事件30余起,其中,十九人受到警告处分,两人受到勒令退学处分。

2、对“问题学生”以情感说服,例如:国贸011班学生黄连成,被同学称之为“另类”,班主任和团总支联系学生家长对其进行说服教育,改变了该学生的人生观,从而使之自觉遵守纪律。

(六)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管理

制定《经济系综合素质考评细则》,强化学生日常行为管理。

1、早操:大一、大二学生必须跑步,大三学生必须整队点名

2、晚自习:大一、大二学生必须正常进行晚自习。

3、加强课堂纪律。

(七)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1、协会利用周末时间举行棋类和牌类比赛。

2、举行大型“周末露天舞会”

3、积极组队参加学校组织的“防非典、强体魄”五项运动活动。

保险学期刊范文篇2

一、美国经济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全世界久负盛名的大学中,70%左右是美国的大学,这一数字充分体现了美国在教育领域的成功。在经济学教育领域,美国大学的成就也是非常突出的。

1.教育理念

近年来,美国研究型大学将本科教育目标进行了调整,由原来只注重“精英教育”强调培养“领导型人才”、“拔尖人才”等目标,转变为强调知识体系的全面性和基础性,突出能力培养,尤其是表达与交流、探索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越来越重视本科教学与科研的融合。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曾在其就职演说中讲到:“不安宁和叛逆对于思想的自由、创造和革新的自由来说是必需的,它是塑造未来的关键,这种无限的想象力才是一所大学真正依赖的。”福斯特的教育理念在哈佛大学目前的本科培养目标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一是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致力于使学生成为参与发现、解释,具有创新思维的人;二是致力于培养具有多种技能,能够独立思考的人才;三是培养学生的适应性,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能够自我调整;四是注重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五是培养学生对道德的判断力,学会理性选择。

另外,在美国,研究型大学十分重视本科教育,认为本科教育是基础,有好的本科教育才能有优秀的从事科研和教育的人才。耶鲁大学将本科教育视为大学的核心,其对本科教育的重视集中体现在它三百年如一日毫不动摇地坚持自由教育、通识教育的理念上。进入21世纪,校长列文在其所作的报告《为耶鲁的第四个世纪而准备》中指出:“本科实践的核心是通识教育,它培养学生批判性和独立性思维的能力,为学生打下终生学习的基础。一个优秀的本科教学计划不只是培养学生智力,它必须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耶鲁一直秉承着这种“自由”的教育理念为全世界培养优秀的领袖。

2.学科设置及专业分类

与国内大学经济系设置不同,美国大学的经济系通常设置在文理学院,也有部分学校设置在管理学院内。文理学院在美国本科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常是面对本科生最主要的学院,甚至是唯一学院。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通识教育所涉及的领域见表1。说明美国大学非常注重基础教育。

文理学院基本上包括了我们所说的基础学科,有三大部分:一是自然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二是社会科学,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心理;三是人文科学,通常是文、史、哲。由于美国的经济学研究以及教育发展较早,在社会科学的各学科中被认为是最成熟的学科,因而经济系在整个学校中有较高的地位。

受通识教育理念的影响,美国综合型大学对其专业分类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考本科通常是只报学校不报专业,学生在入校的前一两年先进行基础的通识教育,重点在于学习的广度;两年过后再去选择主修专业及一些辅修专业,这一时期的重点在于课程学习的深度,而且主修专业不具体到诸如国际贸易、财政学、国际金融这样的分学科,只是在经济学、政治学、数学等大类中进行选择。

3.专业课程设置及师资力量

从专业课程设置上看,美国大学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展开学习,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课程安排的层次性以及难度的递进性。一方面,在设置本科经济学课程时,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及经济分析与应用等课程细分为初级与中级两个层次;另一方面,在初级课程中对新生只讲授经济学原理与方法,不涉及高等数学方面的内容,当学生具备基本的经济学素养和相关数学知识后,才允许修读中级方面的课程。这种课程设置方法有助于学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掌握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分析方法,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更上一层楼”的感受,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追求和渴望。哈佛大学、耶鲁大学2010年秋季学期经济学主要专业课程设置如表2所示。

另外,为了能使学生一进校就能接受正规的经济学教育,为日后的学习、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美国大学对教师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一方面,安排一流的经济学教授给一年级本科生讲授经济学基础课,著名的经济学家格里高利·曼昆目前仍在哈佛大学教授低年级的“经济学原理”课,这其中还包括理查德·库珀、本杰明·弗里德曼等享誉全球的经济学家。另一方面,美国大学在基础课教师配备方面还建立了严格的轮换上课制度,这样不仅可以发挥一流教授教学的示范作用,还给教授更多的时间开展科研工作,有利于教师通过科研工作,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知识,研究和接触新领域,从而可以把前沿的研究方法、理论成果、技术手段引入到基础课中,优化和丰富基础课教学,形成良性循环。

保险学期刊范文篇3

本文是一篇比较系统地研究、考察、探讨消费信贷保险合同有关问题的论文。全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概说;第二部分是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基本问题;第三部分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风险及防范;第四部分是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的完善。

论文第一部分从基本内涵、主要内容、法律性质以及主要特征四个方面对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作了概括论述。在基本内涵方面,着重说明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是由债务人投保,以被保险人在消费贷款过程中因被保证人未能如约履行债务清偿而遭受的损失作为保险标的,由保险人为其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保险合同。首先,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涉及三个方面的当事人和保险关系人,即保险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其次,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承保的是信用,保险人必须严格审查被保证人的财力、资信、声誉的好坏以及以往履约历史等,才能承保。最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产生的赔偿必须由被保证人予以偿还。在主要内容方面,阐述了保险责任、责任免除、保险期限、保险费、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义务、赔偿处理等主要条款。在法律性质方面,首先阐释了正确认定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法律性质的意义,即正确认定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不仅仅是一个民商法领域的理论之争,而且是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法律问题。其次论述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之间虽然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如二者均冠以“保证”之名,二者都具有保障功能,二者在履行上都具有或然性等,但是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仅仅是形似。最后分析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在适用目的、内容、责任的法律性质、运作机制以及法理构建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得出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的区别之处是其本质属性、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并非担保方法的结论。在主要特征方面,通过与其它保险合同的比较,说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在业务范围、赔偿要求、客户动机三个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特点。

第二部分对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基本问题作了分析介绍。首先论述了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基本内涵,即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是由债权人投保,以被保险人在消费贷款过程中因被保证人未能如约履行债务清偿而遭受的损失作为保险标的,由保险人为其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保险合同。在概括论述了基本内涵后,对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责任范围、除外责任、责任限额、保险费、索赔和理赔等主要合同条款作了介绍和论说。在与其它保险合同的比较中,阐述了其保险标的具有特殊性、以代位追偿原则作为赔偿的基础、第三者及其行为必须事先列明三个特征。最后总结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联系与区别,即二者标的具有一致性、经营基础具有一致性;同时二者在当事人及关系人、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的条件、性质、追偿方式、风险程度、业务职能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异。

第三部分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风险成因考察及防范措施的提出,主要着力于抵押权问题、个人信用制度问题、资信审查问题以及风险评估问题四个方面。首先,关于抵押权问题,主张采取如下两种方法清除抵押权转移环节,方法一:变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为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方法二:还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以其本来面目,由保险人与投保人直接签订借款所购消费品抵押协议,或把它作为相应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必要条款。其次,关于个人信用制度问题,在阐释了个人信用制度的空白是目前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发展的瓶颈后,提出从建立个人信用记录、建立个人信用计算机联网查询系统、建立对个人信用进行调查与评估的专业性中介机构等方面尝试建立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再其次,关于资信审查问题,主张改变目前由银行承担审查义务的做法,使资信审查义务回归保险人。最后,关于风险评估问题,面对目前我国风险评估系统欠缺的现实,提出从完善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条款和费率两个方面解决这一问题。

文章最后一部分首先从分析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本身入手,阐述了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目前之所以处于尴尬境地的原因主要有三:第一,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保险合同;第二,与银行相比,保险公司有关债务人的资信信息的不对称性更为严重;第三,我国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限制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的发展。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信用危险的措施主要包括:第一,保险公司要充分作好被保证人的信用风险调查,有选择的承保;第二,被保险人必须自行承担一部分风险;第三,被保险人在投保时,必须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如果有隐瞒、遗漏,保险人可以解除保险合同;第四,保险合同签订后,如果危险增加,被保险人应及时通知保险人;第五,要求被保险人应尽注意义务。另外,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应立即通知保险人,同时还应主动采取措施在各方面有效地配合保险人。保险人在进行赔偿后,有权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被保证人请求赔偿的权利。

提要

本文以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和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为基点,分四大部分对消费信贷保险合同相关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首先,概括论述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基本内涵及主要内容,并侧重在与保证合同的比较中分析其法律性质,在与其它保险合同的对比中阐述其主要特征;其次,对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主要特征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和介绍,进一步阐明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关系;再次,着力从抵押权问题、个人信用制度问题、资信审查问题、风险评估问题四个方面,对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风险成因进行了详实的考察,并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最后,分析了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目前之所以处于尴尬境地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之对策。

前言

消费信贷也称信用消费,是对个人消费者提供的信用贷款。消费信贷是个人金融服务的一种形式,是由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支持消费者购买商品(尤其是购买耐用消费品)、进行消费活动,如为购买汽车、住房等所提供的贷款。消费信贷的基础是用明天挣到的钱来安排今天的生活,如果消费者预期明天挣不到钱,就无法提前消费。所以,消费信贷本质上还是量入为出的消费形式。“信用消费在许多国家是很普遍的经济行为。在法国1/2家庭有债务,1/4家庭靠贷款买房子。美国每年有6000多万户家庭用信用卡消费,累计债务4000多亿元。美国70%、日本50%、德国60%的汽车销售是通过分期付款的信贷方式进行的。”(1)

1998年3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后,“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新观念开始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费信贷日渐增多。但是,我国消费信贷在发展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与消费信贷相配套的保险体系还未形成。消费信贷离不开保险的保障和支持,有效的保险体系能减少风险,免除贷款人和借款人的后顾之忧,因此我国急需建立有效的与消费信贷相配套的保险体系。

消费信贷保险主要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和消费信贷信用保险两种,本文以消费信贷保险合同为切入点,在研究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风险成因,考察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目前之所以处于尴尬境地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和对策,以期为我国消费信贷保险合同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略尽绵薄之力。

一、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概说

(一)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基本内涵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是指由债务人投保,以被保险人(贷款人或债权人)在消费贷款过程中因被保证人(借款人或债务人)未能如约清偿债务而遭受的损失作为保险标的,由保险人为其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保险合同。“如果由于被保证人的行为导致权利人遭受经济损失时,在被保证人不能补偿权利人经济损失的情况下,由保险人代替被保证人赔偿权利人的经济损失,并拥有向被保证人进行追偿的权利。”(2)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涉及三个方面的当事人和保险关系人,即保险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保险人一般是保险公司;投保人是债务人,同时也是被保证人;被保险人是债权人,是受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保障的一方,也是享受其与被保证人所签订合同利益的一方。当被保证人违约而使债权人遭受经济损失时,债权人有权向保险人取得赔偿。

2.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承保的是信用,保险人必须严格审查被保证人的财力、资信、声誉的好坏及以往履约历史等,才能承保。

3.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产生的赔偿必须由被保证人予以偿还。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被保证人对于保险人发生的任何向被保险人支付的赔偿,具有不可推卸的偿还义务。保险人为了保障其对被保险人支付的任何赔偿能够获得被保证人的偿还,通常要求被保证人提供抵押或者反担保,使保险人因赔付而遭受的经济损失得到补偿。所以,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被保证人对保险人为其向被保险人支付的任何赔款,有返还给保险人的义务,保险人有权向被保证人追偿。

(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即主要条款包括:

1.保险责任

投保人未能按消费贷款合同规定的还款期限偿还欠款的,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事故发生后一定期限(通常为3个月),投保人仍未履行约定的还款义务,保险人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规定负责偿还投保人所欠款项,但以不超过保险金额为限。

2.责任免除

由于下列原因导致投保人未履行消费贷款合同约定的还款义务,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1)战争、类似战争的行为、军事行动、暴动、武装冲突、民众骚乱及罢工。

(2)核反应、核爆炸、核辐射或放射性污染。

(3)投保人的犯罪行为或自杀、自残、吸毒、斗殴。

(4)被保险人的故意或过失行为。

(5)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共同的故意或过失行为。

(6)由于被保险人过错或投保人与被保险人的共同过错导致订立的消费贷款合同被依法认定为无效或被撤销。

(7)被保险人未按规定对投保人进行资信调查或未按规定程序进行贷款审批,导致贷款不能如期收回。

(8)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事先未征得保险人书面同意即对所签订的消费贷款合同及其附件进行修改。

(9)由于投保人不履行消费贷款合同约定的还款义务所造成的逾期利息、罚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处置抵押物费用等,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3.保险期限和保险费

保险期限与消费贷款合同规定的贷款期限一致。

保险费为保险金额乘以保险费率。

4.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义务

(1)投保人义务

第一,投保人应如实填写投保单及附件的内容。投保时,投保人应对

保险标的或有关情况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第二,投保人必须在保险合同生效前一次性缴清全部保险费。

第三,投保人应与保险人签订抵押合同,并依法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2)被保险人义务

第一,被保险人要按银行贷款有关规定对投保人进行资格审核。

第二,被保险人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做好欠款的及时催收工作和催收记录。被保险人如发现投保人有潜在的不还款风险,或有任何可能导致保险合同风险增加的情况,应在合理期限内(通常为10个工作日)通知保险人,并协助保险人共同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风险。

第三,当发生保险事故时,被保险人应立即通知保险人。如属刑事案件的,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第四,根据保险人的要求提供申请代偿的所有证明文件、资料和单据。

第五,被保险人在获得保险赔偿后,应立即将其有关追偿权益书面转让给保险人,并协助保险人向投保人追偿欠款。

5.赔偿处理

收到被保险人的赔偿请求后,保险人应及时调查核实,对属于保险责任的,应履行赔付责任。

保险人履行赔付责任后,有权向投保人追偿代付的欠款及其利息,直至依法处置抵押物。保险人以公平、合理及合法方式处置抵押物后所得的价款分配顺序如下:首先支付处置抵押物时保险人垫付的税金、手续费及相关费用,其次清偿保险人所代偿的款额和投保人欠贷款银行的欠款,剩余款全部归投保人。

(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

1.正确认定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法律性质的意义。

由于目前在理论上对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缺少深入的研究,从而夸大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的相似之处。例如有人将保证保险看作是保险公司经营的担保业务。(3)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是否属于保证合同?是否具有从属性?这是一个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颇有争议的问题。正确认定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不仅仅是一个民商法领域中的理论之争,而且是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法律问题。

首先,就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性质而言,如果认为其具有从属性质,则意味着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是依附于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从合同,具备担保合同的性质。反之,如果认为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不具有从属性质,得出的结论则为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是与相关消费贷款合同并存的独立的保障性合同,彼此之间不存在从属关系。

其次,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从属性的认定直接关系着此类保险合同的地位。基于从属性肯定说的观点,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应处于从合同的地位,因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而必须依附于被担保的消费贷款合同。因此,消费贷款合同的存在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存在的前提,后者的成立、生效、变更和消灭均决定于前者。反之,按照从属性否定说的观点,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其它各种财产保险合同一样,处于完全独立的法律地位。

第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有无从属性,亦涉及到对其所应适用的法律。如果认为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具有从属性,属于担保方法,当然要以《担保法》作为适用的法律依据;而如果否认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具有从属性,则必然将其列入保险法律范畴,适用保险法处理有关的法律问题。

2.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之间的相似之处仅仅是形似。

客观地讲,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确实存在着相似之处:

表现之一,是二者均冠以“保证”之名。保证是我国《担保法》明文规定的一种担保方法,即“保证是第三人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由第三人履行债务的担保方式。该第三人即为保证人。”(4)而保证合同则是该担保方法的法律表现形式,故它以“保证”作为法定名称是名正言顺的。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名称中之所以使用“保证”一词,则源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所包含的确保相关消费贷款合同履行的保险功能。

表现之二,是二者都具有保障功能。具体来讲,保证合同作为保证担保的法律表现形式,其适用的唯一目的,就是担保主债的履行。如果主债务人没有如约履行所负债务,保证人便应按照保证合同的约定向主债权人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连带保证责任。由此可见,保证责任的目的和作用在于通过保证人承担的保证责任来补充和加强主债务人的履约能力和资信能力,从而保障主债权人之债权的实现。与此相似,我国保险业目前开办的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也具有保障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债权人之债权得以实现的功能,即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债务人未能履行消费贷款合同约定的还款义务,给作为被保险人的债权人造成损失的,保险人向被保险人履行保险赔付责任。

表现之三,是二者在履行上都具有或然性。也就是说,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所涉及的消费贷款合同的债务人或者保证合同所担保的主债的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险人或者保证人才需向被保险人或者被担保的主债的债权人承担保险责任或者保证责任。反之,相关消费贷款合同或者被担保的主债一经履行完毕,保险人或者保证人便无须承担保险责任或者保证责任而导致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或者保证合同的消灭。当然,这种或然性均始自于这两类合同生效之时。

3.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的区别之处是其本质属性之所在。

虽然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之间存在着上述相似之处,但是二者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1)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的适用目的不尽相同。如前所述,保证合同作为保证担保的法律表现形式,其被适用的唯一目的就是担保主债权的实现,进而维护信用和交易秩序,此目的的实现只能依赖于保证人在主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被动地承担保证责任。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作为一种保险手段,则以降低违约风险为目的。至于实现该目的的途径可以归纳为两个:一是保险人在承保之时,通过各种途径调查和掌握投保人的资信情况从而确认其所具有的履约能力,并借助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中所具有的制约机制督促投保人向被保险人履行还款义务;二是在投保人不向被保险人履行还款义务而构成违约,并给被保险人造成损失时,经审查具备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规定的承担保险责任的条件时,由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予以保险赔付。可见,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保障范围和保障力度均大于保证合同,而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则只是其中的一种功能。特别是保险人在实现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目的时具有极大的主动性,因此,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不能等同于保证合同。

(2)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的内容截然不同。其中,保证合同是典型的单务无偿性合同,其内容是由主债权人的担保权和保证人的保证义务所构成,“保证人只承担保证义务,而无权要求债权人给付,债权人不对保证人承担义务。”(5)值得注意的是保证合同的无偿性不影响保证人有偿担保,保证人可以向主债务人收取一定数量的保证费。但是,“保证人提供有偿保证也并不影响保证合同的无偿性,因为保证费是债务人支付的,债务人不是保证合同的当事人。”(6)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则是双务有偿性合同,其内容主要是由投保人交纳保险费的义务、被保险人的保险赔付请求权和保险人的保险责任所构成。在该双务的权利义务关系中,被保险人行使保险赔付请求权和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均受到相应的对价条件的制约。其焦点就是,保险人是否承担保险责任,不仅要以被保险人在出现保险事故-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依法行使保险赔付请求权为前提,而且要以投保人履行交纳保险费的义务为条件,尤其是保险人还要审查投保人、被保险人是否履行了法律规定或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规定的其它各项义务。

(3)保证合同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保险人的保险责任的法律性质不同。在保证合同中,保证人承担着保证责任,也就是其作为保证合同的当事人所负有的基本义务,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标志着保证目的的实现。同时,基于保证合同的单务性,保证责任成为保证合同的核心内容,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时除在一般保证中享有先诉抗辩权或检索抗辩权外,一般没有实体法上的免责事由。相比之下,保险人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承担的核心义务则是保险责任。不过,保险合同的双务性决定了保险责任是构成全部合同内容的一部分。因此,保险人在承担保险责任之时,有权依据法律规定或保险合同的约定行使抗辩权。例如,保险人可以被保险人未履行出险时的通知义务作为抗辩理由,减少或者免除保险责任。同时,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保险责任是一种定额责任,即保险人仅以保险合同规定的保险金额为限度向被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而该保险金额既可以等于债务人应当履行的债务,也可以小于债务,具体数额取决于双方当事人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的约定。这表明保险责任是基于保险合同而产生的独立的合同义务。虽然,保险人与投保人所约定的保险金额与相关的消费贷款合同涉及的债务额度有关联,但是,保险责任一经确定之后便独立存在。保险人是否承担保险责任取决于是否具备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规定的承担保险责任的条件。所以,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债务人未履行债务的,保险人并非必然向被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例如,因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免责条款规定的战争、军事行动等导致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险人依据保险合同的规定免除保险责任。

(4)保证合同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运作机制完全不同。不可否认,保证合同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都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被用于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手段,但是,二者的运作机制却因各自适用目的的不同而相互区别。保证合同唯以担保主债的履行为目的,故其内容体现的是依附于被担保之主债的、以单务无偿为特性的担保关系。保证人仅仅是为了担保主债的实现而承担保证责任,并不为此获得实体法上的对价利益。因此,保证合同本身并无直接的商品交换内容,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与此相适应,保证合同的运作方向决定于被担保的主债的履行情况。只要主债务人不履行债务,保证人就应按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责任方式和范围向主债权人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连带保证责任。借助保证人的保证行为补充和加强主债务人的履约能力,可以保证主债权的实现,维持正常的民事流转秩序。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是财产保险的一种具体类型,它所确认的是保险商品交换关系。投保人通过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获得保险人提供的保险保障;保险人出卖保险商品的目的则在于借助收取的保险费来实现相应的保险交换价值。因此,保险人按照经济法则设计了双务有偿的保证保险合同关系。诸如,按照平等和公平原则构建彼此的权利和义务;根据社会公众购买消费信贷保证保险的需求情况和降低自身经营风险的需要以及经营消费信贷保证保险的成本,计算所应收取的保险费。至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履行当然是以双方当事人约定的保险合同条款为依据,而与相应的消费贷款合同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的上述本质区别最终决定了二者的法理构建不同。具体而言,保证合同是在被担保的主债之外基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而在主债权人和保证人之间建立的保证合同关系。从其构成要素来看,保证合同的主体是主债权人和保证人,其中,对于保证人的资格,除了法律禁止作保证人的情况以外,《担保法》并未予以过多的限制,而仅仅是一般性地规定了应当具有代偿能力。而保证合同的内容则是由单务无偿的权利和义务所构成,即主债权人享有的保证请求权和保证人负有的保证责任,因此,保证人履行保证责任并无对价条件。至于保证合同的客体,则是保证人向主债权人实施的保证行为-承担保证责任的行为,它是保证合同之担保目的的直接体现。应当注意的是,保证合同的上述构成要素是建立在被担保的主债基础之上的,“主债权债务关系为保证的基础关系,保证合同关系则具有从属性质。”(7)保证合同的设立、变更和消灭均以主债为前提。没有主债保证合同也就无从谈起。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构成要素不同于保证合同。其主体包括投保人、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其中,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同时也就是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债务人和债权人,而保险人一方则必须是依据《保险法》的规定取得经营保证保险业务资格的商业保险公司。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内容则表现为双务有偿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具体包括保险人对于投保人享有的保险费请求权,而其向被保险人承担的保险责任成为对价条件;被保险人为实现其享有的保险赔付请求权,必须以履行相应的义务作为对价条件,如遵守国家法律和消费贷款合同的义务、保险事故发生时的通知义务等。而依据《保险法》的规定,保险合同的客体是保险利益,即“要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于标的所存有之一种利害关系,要保人或被保险人因标的之存在而获益,因标的之毁损而蒙受损失。”(8)具体表现为被保险人作为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贷款人,借助作为相关消费贷款合同借款人的投保人向其履行还款义务而实现的债权利益。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追求的正是这种债权利益的实现,不论是通过投保人的履约行为,还是基于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同时,这种债权利益恰恰又是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债权债务内容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相关消费贷款合同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之保险客体的载体从而与其有着密切联系。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贷款合同之间的这种密切联系,不同于保证合同与被担保主债之间的主从关系。它不是一种主从关系,而是由于二者之间的关联性而形成的并存关系。

经过上述法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相关的消费贷款合同并存于经济生活之中。虽然,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权利义务是保险人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确定承保条件和保险标的的依据,但是,这并不改变二者之间的独立关系和关联性。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具有的保障功能,有利于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切实履行,而前者对于后者并没有从属性。所以,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区别于保证合同,并非担保方法。

(四)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主要特征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其它保险合同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其它保险合同的业务范围不同。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所承担的是投保人方面的风险,其它保险合同所承担的是投保人自己无法控制的偶然性、意外性的风险,投保人的故意行为属于除外责任。所以,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通常由债务人投保,并支付一定的保险费来保障他人(债权人)的利益;而其它保险合同是由权利人申请,并支付一定的保险费来保障自己的利益。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是对于被保证人的社会行为提供的信用担保,由于个人社会行为复杂和多变的特点,使得保险人必须准备承担被保证人对于被保险人制造的道德风险或投机风险所形成的责任。而其它保险合同是保险人对于投保人的可保标的提供的转嫁风险的服务,这种可以转嫁的风险范围被严格限制,对于投保人的道德风险、投机风险或故意行为均在保险合同条款中列入责任免除项目。

2.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其它保险合同的赔偿要求不同。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证人对于保险人为其支付给被保险人的任何赔偿都必须承担偿还的义务,换言之,保险人在赔偿后有权向被保证人追偿。即保险人并不因为被保证人支付了保险费而放弃向被保证人追偿的权利。保险人为了保障其对被保险人支付的任何赔偿日后能从被保证人处得到返还,通常要求被保证人提供抵押或者反担保,以便保险人万一因进行赔偿而遭受经济损失时,可以从被保证人处得到补偿。其它保险合同规定的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承担经济赔偿责任后,除了可以对造成保险事故的第三者进行追偿外,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要求投保人偿还保险人所付出的任何经济赔偿。

3.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其它保险合同的客户动机不同。

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保险公司实际上是在利用自己的社会声誉和经济实力为被保证人提供保障。假如一个没有良好社会声誉和一定经济实力的经济组织或个人为他人提供保障,权利人会因为缺乏对于保证人的信任而放弃和被保证人的合作。因此,被保证人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的动机是期望通过保险公司的社会影响和经济实力提高自己的资信度,从而取得和权利人合作的机会。而在其它保险合同中,投保人是通过转嫁风险的形式获得保险保障,其动机是通过商品交换过程,将可能面临的风险转嫁给保险人。“所以,保险公司在承保一般保险业务时,都必须做好赔偿准备,一种风险能不能保险,归根到底是看承担这种风险所收取的保险费是否足以抵补这种风险发生的赔款。”(9)

二、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基本问题研究

(一)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基本内涵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是指由债权人投保,以被保险人(贷款人或债权人)在消费贷款过程中因被保证人(借款人或债务人)未能如约清偿债务而遭受的损失作为保险标的,由保险人为其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保险合同。如果由于被保证人的作为或不作为导致被保险人遭受经济损失时,保险人必须按照保险合同的规定赔偿被保险人的损失,然后获得向被保证人代位追偿的权利。所以,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投保人(债权人)由于被保证人(债务人)的违约行为而遭受的经济损失,除非投保人主动放弃对于被保证人的追偿,保险人不论对于被保证人行使代位追偿权的结果如何,都必须首先承担对于被保险人经济损失的赔偿责任。根据我国《财产保险合同条例》第2条的规定,信用保险关系受此条例的调整,因此,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属于财产保险合同的一种。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作为财产保险合同的一种,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主体具有特殊性。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是以债权人作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而由保险人来担保被保证人(债务人)的信用,以便使债权人的权利得到保障。于是,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其实是同一人,即债权人。

其次,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所承保危险的不规律性。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规定的保险期限内所发生的保险事故或危险,没有什么规律可循。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危险的发生,既可能因被保证人主观因素所致,也可能因战争、叛乱等难以预料的政治风险因素而发生。因危险发生的原因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此类保险合同所承保的危险具有不规律性。

(二)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即主要条款包括:

1.责任范围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保险人负赔偿责任的损失是由于不可抗力或其它原因造成的,保险人所承担的保险责任可以从商业信用责任和政治风险责任两方面来理解:

(1)商业信用责任。“商业信用责任是指被保险人由于债务人主观或者客观原因导致了财产或利益的损失,而该损失是因债务人的信用不良所致,保险人应当依法或依保险合同之规定对被保险人的损失负赔偿责任。”(10)就债务人而言,他所实施的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行为既可能出于故意,也可能出于过失,但不管是故意也好,过失也罢,只要是因债务人信用不良造成被保险人财产或者利益的损失,都应属于保险责任范围。

商业信用风险主要有:第一,债务人因丧失民事行为能力而无力偿付债务;第二,债务人超过付款期限未偿付债务。凡因这些商业信用风险引起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由保险人负责赔偿。

(2)政治风险责任。“政治风险责任是指保险人对于因为政治运动或者是政府政治法律制度的改变而引发的被保险人财产及其利益的损失负赔偿责任。”(11)政治风险责任之所以被列为保险责任范围,是因为政治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也就是说政治运动或政府政治法律制度的变更是不以投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就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当事人而论,他们既很少有能力去诱发政治运动或政治事件,又不可能去阻止其发生和发展,因此政治风险责任是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保险责任范围。

政治风险主要有:第一,战争、类似战争的行为、军事行动、叛乱、罢工及暴动;第二,国家征收。被保险人凡因以上原因遭受损失时,由保险人对其负赔偿责任。

2.除外责任

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如果是由于被保险人自己的故意或过失行为而造成了损失,那么保险人免责,对该损失应由被保险人自负其责。

3.责任限额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责任限额就是保险人承担风险的限额。责任限额一般来说有两种:一种是对债务人的信用限额,也就是每一风险引起的损失,保险人对该损失所承担的赔偿责任的最高限额;另一种是对每一个保险单本身的责任限额,也就是指在一定期限内,保险人累计所承担赔偿的最高限额。

4.保险费

“保险契约为有偿契约,要保人对于保险人承担危险之承诺应付一定的对价(Consideration)。此处所谓对价,系指要保人之交付保费或同意交付保费。保险契约须于保费之交付或要保人同意交付保费后,始告成立。”(12)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与其它的保险合同一样,都规定被保险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交纳保险费,如果逾期不交纳,那么必将会影响到保险合同的效力。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保险费的高低,通常是根据对债务人信用风险的评估来决定的。

5.索赔和理赔

(1)索赔。“当发生了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被保险人应当一方面积极采取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另一方面应当立即通知保险公司,同时向保险公司申请索赔。”(13)被保险人在向保险人提出索赔申请的同时,要提交必要的单证,主要是保险单,被保险人只有依照保险单进行索赔时,才能够得到保险人的确认。因为在保险单上,不但记载了当事人的姓名、商号及订约时间,而且还有保险标的、保险费、保险期限特约条款等的详细记录。此外,由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涉及到对债务人的追偿权问题,因此如果对于提供单证有特殊要求,而被保险人在提供单证方面没有给以积极配合,那么保险人有权提出拒赔的抗辩事由。

(2)理赔。保险人在收到索赔申请之后,首先要对被保险人所提供的单证及其它有关的证明文件逐一进行审核,以便确定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对于属于保险责任范围之内的损失部分,保险人应当对具体损失比例和损失数额进行评定,并以此决定赔偿数额。保险人在审核赔偿数额的同时,还应该核定保险合同中所规定的保险人的承保比例。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要同时依赖债权人和债务人两方面的信用,其中依赖债权人的信用方面体现在不采用足额保险办法,而是用不足额保险的办法使债权人在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部分不是得到足额补偿,而是由其自己承担部分损失,约定其自留份额,比例一般是5%—25%不等。保险人在确定赔偿数额之时,还应当扣除被保险人的自留份额。同时还要审核保险责任限额,包括每一保险单的责任限额和债务人信用限额。

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赔偿问题上需要注意的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代位追偿权问题。“对于那些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保险人应被保险人索赔之请求给以赔付之后,如果被保险人又从债务人那里追回了一些欠款,那么被保险人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因为被保险人不是足额保险,而是由自己承担部分损失,所以对于这些追回的欠款,不是完全转移归保险人,而是由保险人与被保险人按照保险单明细表所规定的比例在两者之间进行合理分配。”(14)

(三)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主要特征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与其它保险合同的区别以及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关系两个方面。

1.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与其它保险合同相比,有以下不同之处:

第一,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保险标的具有特殊性。一般来说,财产保险合同中的保险标的是保险保障的客体,或者是保障被保险人的财产,或者是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而这种财产或利益的损失或者是被保险人财产或利益的直接损失,或者是被保险人的行为所造成的利益损失。”(15)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保险标的则是保障第三者的行为对于被保险人造成的经济利益的破坏。被保险人作为权利人,通过支付保险费的方式,将被保证人的信用作为保险标的要求保险人予以保障,由于被保证人的信用风险造成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时,保险人予以赔偿。所以,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承保的是一种信用危险,保险人在接受承保前要对被保证人的资信进行审查。一般财产保险合同确定保险费率是以大数法则为基础、通过搜集历年统计资料计算损失概率,在此基础上制订出商业上可行的保险费率,而消费信贷信用风险则不能以大数法则为基础,必须搜集和研究有关的信息,逐笔地做出是否接受承保的判断或以何种条件承保。

第二,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以代位追偿原则为赔偿的基础。代位追偿是财产保险合同的一项重要原则,这项原则的前提是保险标的的损失必须是由第三者所造成的。如果保险标的的损失与第三者无关,保险人不能获得代位追偿权。但是,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被保险人的任何损失都与指定的第三者(被保证人)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只要是被保险人(债权人)提出索赔要求,保险人必须以获得向被保证人代位追偿的权利作为履行赔偿义务的先决条件。如果保险人不能获得代位追偿权,保险人对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索赔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三,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的第三者及其行为必须事先列明。普通财产保险合同所发生的代位追偿事件,第三者及其行为往往不能事先确定。如果在损失事件发生前就可以确定第三者及其行为,那么该保险合同蕴含着很大的道德风险,保险人可以有理由判断被保险人与第三者存在勾结诈骗的可能。但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保险人必须在保险单上列明第三者,限定保险人承担的第三者可能造成被保险人利益损失的行为。“如果被保险人由于信用风险所导致的损失向保险人提出索赔时,造成损失的第三者不是保险合同所列明的,或者第三者对于被保险人所造成的损失不是保险合同所列明的行为,保险人有权拒绝被保险人的索赔。”(16)

2.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关系。

(1)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联系。

首先,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标的具有一致性。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承保的标的都是信用风险,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承保的是被保险人交易对方的信用风险,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承保的是投保人本身的信用风险。

其次,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经营基础具有一致性。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都必须依靠信息奠定其经营基础。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保险人是否受理保险申请,完全取决于对于投保人的资信、财力及以往履约状况等信用资料的获得与核实;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决定保险费率的不是以往的损失概率和大数法则,而是有关被保险人交易对方的信用资料。

(2)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区别。

第一,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当事人及关系人的不同。

------------------------------------------------------------------------------------

|合同类型|投保人|保险人|被保险人|被保证人|

------------------------------------------------------------------------------------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债务人|保险公司|债权人|债务人|

------------------------------------------------------------------------------------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债权人|保险公司|债权人|债务人|

------------------------------------------------------------------------------------

第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前提条件的不同。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的前提条件是被保证人不能正常赔偿债权人遭受合同规定的损失;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的前提条件是债权人遭受合同规定的实际损失。

第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追偿方式的不同。

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一旦发生保险人对于被保险人的赔偿,保险人可以直接向被保证人或其提供的反担保人进行追偿;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保险人赔偿被保险人的损失后,只能获得代位向被保证人追偿的权利。

第四,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风险程度的不同。

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保险人承担的风险来自被保证人自身的信用风险,但由于被保证人要提供抵押或者反担保,保险人实际上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保险人承担的风险来自保险人和被保险人都不能控制的交易对方的信用风险,保险人实际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大。”(17)

第五,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业务职能的不同。

在消费贷款合同中,债务人应债权人的要求向保险人投保自己不履行消费贷款合同的风险,获得保险人同意承保的合同文件-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反之,如果债权人向保险公司投保万一债务人不偿还债务的风险,从而获得保险人同意承保风险的合同文件-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所以,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是不能相互代替的。

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风险及防范

关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我国保险立法尚未有专门立法进行规范,有关法规、条例等也未就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问题作出专章或者专条规定。但是,有关“保证保险”的用词,散见于我国各种法规、条例及保险公司的章程之中。我国1995年10月1日施行的《保险法》第91条第1款以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章程》第3条和《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章程》第7条,只规定了信用保险,没有提出“保证保险”的概念。(18)1985年4月1日施行的《保险业务管理暂行条例》第21条第2款规定,人身保险以外的各种保险业务包括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这里将“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作为两个独立的险种提出来。

虽然我国保险立法尚未就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专门立法,有关法规、条例等也未就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问题作出专章或者专条规定。但是,从我国保险实践来看,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制度还是取得了较大发展。1997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平安保险公司试办汽车分期付款销售保证保险,平安保险公司首次设置了专门的分期付款购车保证保险合同的保险条款,拉开了中国保险企业提供消费信贷保证保险的序幕。继平安保险公司之后,太平洋保险公司推出了《分期付款购车合同履约保险条款》,天安保险公司推出《天安汽车消费贷款履约保证保险条款》,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推出《个人购置住房抵押贷款保证保险条款》。1998年随着我国银行按揭业务的恢复和发展,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也随之兴旺起来。1999年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全国开办《机动车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正式启动了中国保险企业为消费信贷提供保证保险的划时代新业务。

从理论上讲,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是风险较小且易于控制的。因为在消费信贷运行过程中,借款人在获得消费信贷之前必须履行严格的申请程序,办理相应的抵押、反担保、公证、保险手续,且必须交付一定比例的自有资金,再加上相关费用和借款人个人出资逐年递增的情况,所以通常情况下,借款人没有必要承担因拖延还款而失去消费标的物的风险。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非理论上讲的如此简单。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特殊消费信贷环境,导致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的风险系数远远超出理论上的测算。总结我国开展消费信贷保证保险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风险及防范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抵押权问题

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对抵押物的处置适用《民法通则》及《担保法》等法律法规。现今在我国有关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往往是贷款人银行(被保险人)和借款人(投保人)在签订消费贷款合同时,设置了相应抵押条款或已把相应抵押合同作为消费贷款合同的从合同。其本质是,既要求借款人作借款所购消费品抵押担保,又要求借款人选择消费信贷保证保险,造成借款人双重担保负担,而贷款人银行作为受益人便获得了“双重保险”。“这一做法,完全是银行利用自身地位优势,在大量呆帐和不良资产的重压下,为了自身贷款安全,重复防范消费信贷中的道德及行为等风险。”(19)而保险人未获得投保人(借款人)的任何抵押担保,从而使保险人在承担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保险责任时,缺乏对其权利的应有保障,使得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操作实务中,人为地增加了抵押权在被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转移环节,甚至是障碍,因为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抵押权是不能自动转移的,除非投保人与保险人重新办理抵押登记,而这在理赔过程中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抵押合同附属于银行与借款人的消费贷款合同,其抵押权归银行所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履行就必须有一个抵押权转移的操作环节,而这一转移环节相应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因此增加了保险人抵押权转移风险。所以,这一转移环节必须清除。科学的做法是,应根据《保险法》及《担保法》有关立法精神及相关规定,采取如下两种方法解决:方法一:变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为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合同中,银行作为投保人,为借款人不履行还款义务的信用风险投保,保险费应由银行支付,仍可保留原相应抵押合同作为消费贷款合同的从合同或必要条款。方法二:还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以其本来面目,由保险人与投保人直接签订借款所购消费品抵押协议,或把它作为相应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必要条款。这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科学、规范运作的必要条件,同时,也符合担保法的有关规定。

(二)个人信用制度问题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基于信用经济,它以稳定、成熟的经济机制乃至社会文化为保证,得来非一日之功。个人信用制度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制度中最关键的部分。但在我国目前,个人信用制度又是最缺乏的部分。

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备、严密、透明的社会信用网络。每个人都有一个社会安全号码,它类似我们的身份证号码,终生不变而且伴随一生。个人的每一笔收入、纳税、借贷、还款的情况都记录在案。个人任何不良记录,资料会全部显示,在其它银行也一样可以查到。而在我们国家,即使对企业的信用评估也才刚刚起步,个人信用制度更是一片空白。从银行的角度来看,由于个人信用制度是一片空白,觉得对个人的真实收入状况及信用水准难以掌握。事实上,最让银行放心不下的,就是向个人贷款心里没底,担心发生新的信贷风险。为了防范这种把钱贷出去收不回来的风险,银行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把消费信贷的门槛加高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签订程序也随之繁琐。

“一般说来,个人信用制度,是指能证明、解释和查验自然人资信而建立的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和行事规则。个人信用制度的内容大体包括个人信用记录、个人信用评估,个人信用风险管理等。其基本内涵大体包括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预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个人信用风险规避制度等。个人信用登记是开展个人信用业务活动的基础,银行由此可以通过对个人历年信用状况的审查,决定是否发放贷款;个人信用评估是对个人信用风险进行评定,这将为银行决策提供依据;而个人信用风险预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个人信用风险规避等制度则可以使银行加强风险的防范。”(20)总之,个人信用制度的实行,是要形成一种外部的约束力量,使违约所带来的损失大大超过其由于违约所得到的收益,从而迫使信用行为的当事人不敢失信违约。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与发展最终要使得个人信用成为全社会恪守的准则。

我国个人信用制度还基本是处于空白状态,这从我国居民在签订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时所能提供的信用文件就能看出。在现实中,我国绝大多数的居民所能提供的信用文件,一是身份证和户籍证明;二是所在单位的人事档案;三是个人存单凭证和实物资产。第一项可以解释持有者的自然状况,第二项可以说明个人的职业、职务、政治面貌等情况,显然这两项都不具备经济担保性质。只有第三项与经济有关,但它却只能提供个人的存款余额,这些数字一不能证明个人收入的多少、来源及可靠性,二不能提供个人以往的信用记录,三不能据此计算个人及家庭的总资产。显而易见,这三份文件相对于十几万的汽车款,甚至几十万的住房款来说,其力量是不够的。或者说,在贷款和信用的天平上,信用的砝码过轻了。

“目前我国既没有信用度的认定机制,也没有对失信者进行全社会惩罚的机制。这就存在着信用等级不高,甚至是信用危机的问题。”(21)由于个人信用制度隐患的存在,保险人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承担的风险随之增加。因此,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已是刻不容缓,可以从建立个人信用记录、建立个人信用计算机联网查询系统、建立对个人信用调查与评价的专业性中介机构等方面尝试建立我国个人信用制度。

(三)资信审查问题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保险人承保的是借款人还款的信用,因此,要求保险人必须严格审查投保人的资信。但在实际运作中,这一环节往往由银行代为审查。银行在代为审查过程中,往往根据其对借款人所作的信用评估,只是对其认为信用风险大的借款人,强制要求其购买消费信贷保证保险,而对其认为信用风险不大的借款人,则并不努力推荐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因而造成投保人数减少,保险人业务风险选择被动,从而使保险人自身风险增加。加上银行及其相关机构没有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相配套的信用信息系统工程也尚未建立,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必须要求保险人与投保人是一种长久密切合作的关系,以便在过程中跟踪服务、控制风险,这一矛盾使得保险人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难以控制风险。所以必须还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以其本来面目,使资信审查义务回归保险人。

(四)风险评估问题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是一种特殊的保险,风险因素复杂。在一定保险责任范围内,其保险费率的计算,要有一个严密的风险评估及成本核算作为基础,且要求科学可行。目前我国消费信贷保证保险风险评估系统尚未建立,其承保的属信用风险,必须收集和研究相关信息,逐一地作出是否接受的判断以及以何种条件承保,要制定出商业上可行的保险费率。而目前我国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保险费率的厘定缺乏科学测算,交费水平较高,过多地增加了借款人的借款成本。

另外,目前我国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承保范围过窄,风险覆盖率低,致使银行对办理保险的热情不高。各财产保险公司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条款的保险责任基本是投保人死亡、疾病、伤残或个人收入状况恶化而无力还款等风险,但对银行较为关心的借款人因市场变化而主动放弃消费品的风险,并不提供保障。所以必须完善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条款及费率。第一,在保险责任方面,要体现兼顾投保人、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三者利益的原则。保险风险可以由借款人死亡、失业等,扩大到由于市场变化带来的借款人放弃消费品的风险。将这种市场风险纳入承保范围是因其具备了可保风险的特征:首先,该风险是意外的、偶然的;其次,市场风险是可以通过国内外损失资料进行估计、测量的。由此看出,市场风险是可保风险。第二,要科学合理地制订费率标准。

另外,对于银行来说,即使已经由保险公司承保,但还存在两个方面的风险。一是保险公司免除保险责任的风险,二是保险公司免赔一定比例的风险。“对于免赔问题,保险公司一般没有明确免赔的基数是保险金额还是损失金额,而保险金额和损失金额在一般情况下的差别是很大的。”(22)对此,银行一方面要切实履行保险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防止因自身原因致使保险公司免责;另一方面,应在保险合同中尽可能对保险公司免除责任的情况作出限制,降低保险公司免赔的比例,并明确免赔的计算基数。

四、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的完善

“尽管信用保险产生的历史并不悠久,但在财产保险领域中,几乎没有一种业务的发展比信用保险的发展更加坎坷,更加艰难。1850年法国的一些保险公司开始经营商业信用保险但不久便接连遭到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信用保险得到了迅速发展,欧美各国出现了商业信用保险公司,后经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而遭到致命性的打击,大批公司都倒闭或破产。然而经过这次冲击,信用保险制度更加完善了。”(23)此后,又屡受经济动荡的冲击,但都逐步稳定地发展起来,一些国家开始成立专门的保险公司开展信用保险业务,承办各类信用保险,包括消费信贷信用保险,用来支持国内贸易的发展。因此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得到了迅猛发展,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条款也更加完善。

我国信用保险是1989年1月1日从政策性业务(出口信用保险)起步的。这类政策性保险包括短期出口信用综合保险和中长期信用保险。后一种保险包括两项业务,即中长期收汇保险和中长期出口信贷保险,分别承保一年以上的收汇风险和银行贷款保险。(24)从1990年起,我国信用保险逐步从政策性业务延伸到经营性业务,试办了国内消费信贷信用保险,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随之产生。但是,事实表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并没有促进消费信贷的欣欣向荣,反而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使得保险人面临巨大的风险,保险公司纷纷退出消费信贷信用保险领域。

(一)目前处于尴尬境地之原因

保险公司退出消费信贷信用保险不禁让人感到困惑。保险公司为什么要退出消费信贷信用保险?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这就要从分析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入手。

1.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保险合同。

一般商业保险合同所承保的是各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其发生通常不受人为因素控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保险人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数据测算出其较稳定的损失概率。而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所承保的信用风险多受社会经济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风险较难确定和控制,保险人想通过精算得出其确切的损失概率是很困难的。因此,保险人签订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比签订一般商业保险合同风险更大,不稳定因素更多。

2.与银行相比,保险公司有关债务人的资信信息的不对称性更为严重。

“信息不对称是指合约的不同当事人不能拥有一致对等的信息,其中的某一方对另一方并非充分了解。”(25)信息的不对称性极易导致道德风险。进入80年代以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得到快速发展,其盈利的重点正在向中间业务转移,其中,银行开办了多种形式的信用担保业务。虽然该类业务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经营上的风险,但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便利条件将信用风险控制到最低限度,其面临的信用风险是有限的,实践也证明,银行从开办的信用担保业务中获得的收益是很可观的。但是,与商业银行相比,保险公司所承保的信用风险却难控制得多。一方面,商业银行担保的对象主要是组织单位,其财务能力及资信状况较易掌握;而在保险公司的消费信贷信用保险中,信用风险的主体往往是个人,其资信状况很难象组织单位那样通过正式财务报表等掌握。另一方面,银行往往限定其被担保人须是在银行开立帐户的老客户,这样,其资信状况就更容易获得和控制,而保险公司却难有这种优势。此外,信用担保合同中一般均规定被保证人对担保人为其向债权人支付的任何补偿均有返还给担保人的义务。在银行担保业务中,由于被担保人在该行开有帐户,所以其资金来源被银行尽收眼底,银行可以有效追偿。“相比之下,保险公司除了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外,还要面临较多的追偿方面的道德风险。实际上,保险人在赔偿债权人损失之后,一般很难对债务人实施有效追偿。”(26)

3.我国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限制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的发展。

在西方保险业发达的国家,保险投资已成为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成为保险公司以盈补亏、持续发展和增强自身经营能力的重要保障。可以说,保险公司保险业务的重要性在于其为保险公司形成保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保险投资才是主导性业务。在我国,由于保险投资业务起步较晚,加之我国金融市场发育不充分,金融工具较少,金融市场上投机气氛过于浓厚,因此我国1995年《保险法》严格限制了保险资金的投向:“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在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它资金运用的形式”,2002年修正的《保险法》在这方面并没有突破。这极大地影响着保险公司的收益,其盈利主要还依赖承保利润,因此,对于风险较难以控制和把握的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保险公司始终持谨慎态度。

(二)完善之对策思考

1.信用危险防范的必要性及手段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所承保的风险,往往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因此,风险较大,尤其是政治风险保险针对叛乱、战争、罢工等行为,所以必须注意对危险的防范。具体来说,危险的防范措施主要有:

(1)保险公司要充分作好被保证人的信用风险调查,有选择的承保。保险公司在承保前,必须详细调查、充分了解被保证人的资信情况。由于消费贷款合同的债务人为个人消费者,其收入来源、已有储蓄及其它金融资产情况应是保险公司了解的重点,保险公司可以要求被保证人提供有关单证以获取信息。对于被保证人的道德风险情况,保险公司是较难了解的,当前只能采取有关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加以防范,比如可以要求银行规定消费贷款合同的借款人必须有本地户口,有固定的居所以及稳定的工作等等,以避免其借款后逃匿而无从追查。随着消费信贷的普遍开展以及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保险公司可以了解到其自身通常难以获取的信息,尤其有助于加强对被保证人道德风险的防范。

(2)“为了防止滥于放款,被保险人必须自行承担一部分风险。”(27)自行承担风险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共保,即双方在约定共保的比例后,被保险人不得将自保部分再向其它保险行业另行投保,而使自己避免承担责任;另一种方式是规定绝对免赔额,每项损失在免赔额以下的,由被保险人自行负责,超过部分才由保险人负责,以此来加重被保险人的责任,以督促其选好贷款对象,尽量减少信用风险。

(3)被保险人在投保时,必须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如果有隐瞒、遗漏,保险人可以解除保险合同。

(4)保险合同订立后,如果危险增加,被保险人应及时通知保险人。被保险人不仅在订立合同时须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在合同有效期内,如果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还负有及时通知保险人的义务。“因为保险人是根据承保的保险标的的危险程度决定保险费率的高低的,一旦危险程度增加,保险人承担的责任也必然加重。”(28)如果被保险人不将此情况及时通知保险人,就会造成保险人收取较低的保险费,而要承担较大的风险责任。我国2002年修正的《保险法》第37条第1款规定:“在合同有效期内,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的,被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保险人有权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解除合同。”第2款规定:“被保险人未履行前款规定的通知义务的,因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5)要求被保险人应尽注意义务。被保险人应以信用卓著或具有较强清偿能力的个人为放款对象,如果被保险人在选择放款对象时,有明显的不注意的行为,由此而产生的损失,由被保险人承担。

2.赔偿处理

(1)当被保险人发觉信用危险发生时,应立即通知保险人,对所遭受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在合理期限内提出赔偿要求,并应根据保险人的要求,提供必要的帐册和材料,以供查证。

2002年修正的《保险法》第22条第1款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知道保险事故发生后,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这样便于保险人及时调查保险事故发生的原因、损失范围,尽快妥善处理,准备必要的赔偿资金,不致因拖延时日而影响对损失的查核及责任的确定。《日本商法典》第658条也规定“因保险人负担的危险发生,在发生损害的情形下,保险合同人或被保险人已经知道损害发生时,要及时通知保险人。”

(2)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除了立即通知保险人外,还应主动采取措施,深入追查,在各方面给予保险人有效地配合,因追查而支出的费用,由保险人负担。

“各国的保险法都规定了关于被保险人防止和减少损失的义务,当信用危险发生后,被保险人应尽力施救,将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29)2002年修正的《保险法》第42条第1款规定:“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有责任尽力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或者减少损失。”因为被保险人对被保证人了解得更具体更有专业知识,如果及时、主动地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可以减少损失。对于怠于施救,听任事故发展的,保险人有权拒赔,这样既保障了保险人的合法权益,又不助长道德危险的发生。

(3)保险人在进行赔偿后,有权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被保证人请求赔偿的权利,被保险人应积极协助。

“代位求偿权实质上是一种债权转移,是被保险人对第三人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转移。”(30)2002年修正的《保险法》第45条第1款规定:“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可以要求银行在被保证人一旦违约,保险人对银行赔付后,银行要尽力协助保险人进行追偿。保险人在支付赔款后,受自身条件限制,一般很难对被保证人实施有效追偿,因为被保证人通常会采取隐瞒收入情况以及转移资产等手段来逃避追偿。银行可以利用被保证人是其客户、在本银行开户等有利条件掌握其资金来源情况,为保险人提供追偿上的帮助,使保险人尽可能地挽回损失。

(4)如被保险人和有关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应取得保险人同意,否则保险人不受协议约束。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消费信贷日渐增多。因为消费信贷是一项高风险的银行业务,消费信贷保险便应运而生,投保人与保险人通过签订保险合同规定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消费信贷保险合同相关问题遂成为新的研究课题,有关消费信贷保险合同和相关问题的探讨散见于各种法学期刊之中,但尚未有对这一课题进行系统而完整的研究。笔者也正是认识到这一论题的理论价值、现实意义和作用以及现今研究上的不足,才选取了“消费信贷保险合同研究”作为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题目,以合同法基本原理为基点,分析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风险,考察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发展艰难的原因,思考完善之对策。但是,由于本人学识水平和论文篇幅所限以及缺乏实践经验等,文中研究、探讨、论证的内容尚需进一步深入、明确和缜密,有些相关内容也未能涉及,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加以探讨和提高。

注释

(1)梁顺成:《什么是消费信贷》,《时事》1998年第6期,第20页。

(2)郝演苏:《财产保险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242页。

(3)郝演苏:《财产保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266页。

(4)张广兴:《债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18页。

(5)魏君涛:《论保证保险与保证担保的关系》,《保险研究》2000年第6期,第35页。

(6)魏君涛:《论保证保险与保证担保的关系》,《保险研究》2000年第6期,第35页。

(7)张广兴:《债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19页。

(8)[台]施文森:《保险法总论》,三民书局1994年增订本,第43页。

(9)郝演苏:《财产保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264页。

(10)曹守晔、孔祥俊、李明良:《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丛书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保险合同卷》,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335页。

(11)曹守晔、孔祥俊、李明良:《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丛书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保险合同卷》,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335-336页。

(12)[台]施文森:《保险法总论》,三民书局1994年增订本,第68页。

(13)曹守晔、孔祥俊、李明良:《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丛书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保险合同卷》,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337页。

(14)曹守晔、孔祥俊、李明良:《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丛书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保险合同卷》,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339页。

(15)郝演苏:《财产保险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247页。

(16)郝演苏:《财产保险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248页。

(17)郝演苏:《财产保险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245页。

(18)郭青红:《分期付款购车合同保险-一种特殊的合同履约保证保险》,《汽车与社会》1998年第11期,第20页。

(19)陈剖建:《住房消费信贷相关保险之法律研究》,《保险研究》1999年第6期,第22-23页。

(20)常兴华:《跨越消费门槛-聚焦消费信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8-99页。

(21)华山:《没有信用何以保证对当前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的思考》,《中国保险》2001年第7期,第48页。

(22)郭青红:《分期付款购车合同保险-一种特殊的合同履约保证保险》,《汽车与社会》1998年第11期,第20页。

(23)朱世昌:《新编财产保险》,气象出版社1997年版,第412-413页。

(24)常德仁、王凤玲:《关于信用保险的考察论证》,《中国城市金融》1994年第10期,第14页。

(25)冯玉梅:《对我国开办消费信贷信用保险业务的思考》,《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第44页。

(26)冯玉梅:《对我国开办消费信贷信用保险业务的思考》,《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第44页。

(27)徐卫东:《保险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29页。

(28)徐卫东:《保险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29页。

(29)徐卫东:《保险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30页。

(30)徐卫东:《保险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31页。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徐卫东、杨勤活、王剑钊:《保险法》,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孙积禄:《保险法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

(3)魏华林:《保险法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

(4)陈晓兴主编:《保险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樊启荣主编:《保险法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6)邹海林:《保险法教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覃有土主编:《保险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2年修订本。

(8)周玉华:《保险合同法总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

(9)周玉华:《保险合同与保险索赔理赔:最新保险合同法律适用与合同解说》,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10)郑功成、孙蓉主编:《财产保险》,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11)杜鹃主编:《保险学基础》,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黄华明:《风险与保险》,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13)于璐、詹蕾主编:《消费信贷运作指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粟勤:《消费信贷》,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年版。

(15)[台]江朝国:《保险法论文集》,瑞兴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

(16)[英]C.E霍尔:《财产保险-风险的估计与控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版。

(17)DickBriggsandBurtEdwards:CreditInsurance-HowtoReduce-theRisksofTradeCredit,PublishedbyWoodhead-FaulknerLimited,Firstpublished1988.

(18)JohnF.Dobbyn:InsuranceLawinaNutshell,Beijing:PublishingHouseofLaw,2001.3rd[Reprinteded.].

论文类:

(1)刘亚:《信用保险与保证担保》,《保险研究》1997年第4期。

(2)韩军、邱长溶、王军:《住房消费信贷风险与保险问题研究》,《保险研究》1999年第4期。

(3)刘志文、陈少林:《消费贷款合同保证保险法律问题探析》,《人民司法》1999年第11期。

(4)徐广哲:《论发展消费信贷保险相关问题》,《保险研究》2000年第9期。

(5)周颖:《新世纪保险业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住房消费信贷保险》,《中国房地产金融》2000年第11期。

保险学期刊范文篇4

本文是一篇比较系统地研究、考察、探讨消费信贷保险合同有关问题的论文。全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概说;第二部分是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基本问题;第三部分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风险及防范;第四部分是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的完善。

论文第一部分从基本内涵、主要内容、法律性质以及主要特征四个方面对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作了概括论述。在基本内涵方面,着重说明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是由债务人投保,以被保险人在消费贷款过程中因被保证人未能如约履行债务清偿而遭受的损失作为保险标的,由保险人为其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保险合同。首先,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涉及三个方面的当事人和保险关系人,即保险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其次,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承保的是信用,保险人必须严格审查被保证人的财力、资信、声誉的好坏以及以往履约历史等,才能承保。最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产生的赔偿必须由被保证人予以偿还。在主要内容方面,阐述了保险责任、责任免除、保险期限、保险费、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义务、赔偿处理等主要条款。在法律性质方面,首先阐释了正确认定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法律性质的意义,即正确认定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不仅仅是一个民商法领域的理论之争,而且是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法律问题。其次论述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之间虽然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如二者均冠以“保证”之名,二者都具有保障功能,二者在履行上都具有或然性等,但是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仅仅是形似。最后分析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在适用目的、内容、责任的法律性质、运作机制以及法理构建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得出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的区别之处是其本质属性、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并非担保方法的结论。在主要特征方面,通过与其它保险合同的比较,说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在业务范围、赔偿要求、客户动机三个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特点。

第二部分对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基本问题作了分析介绍。首先论述了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基本内涵,即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是由债权人投保,以被保险人在消费贷款过程中因被保证人未能如约履行债务清偿而遭受的损失作为保险标的,由保险人为其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保险合同。在概括论述了基本内涵后,对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责任范围、除外责任、责任限额、保险费、索赔和理赔等主要合同条款作了介绍和论说。在与其它保险合同的比较中,阐述了其保险标的具有特殊性、以代位追偿原则作为赔偿的基础、第三者及其行为必须事先列明三个特征。最后总结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联系与区别,即二者标的具有一致性、经营基础具有一致性;同时二者在当事人及关系人、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的条件、性质、追偿方式、风险程度、业务职能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异。

第三部分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风险成因考察及防范措施的提出,主要着力于抵押权问题、个人信用制度问题、资信审查问题以及风险评估问题四个方面。首先,关于抵押权问题,主张采取如下两种方法清除抵押权转移环节,方法一:变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为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方法二:还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以其本来面目,由保险人与投保人直接签订借款所购消费品抵押协议,或把它作为相应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必要条款。其次,关于个人信用制度问题,在阐释了个人信用制度的空白是目前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发展的瓶颈后,提出从建立个人信用记录、建立个人信用计算机联网查询系统、建立对个人信用进行调查与评估的专业性中介机构等方面尝试建立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再其次,关于资信审查问题,主张改变目前由银行承担审查义务的做法,使资信审查义务回归保险人。最后,关于风险评估问题,面对目前我国风险评估系统欠缺的现实,提出从完善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条款和费率两个方面解决这一问题。

文章最后一部分首先从分析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本身入手,阐述了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目前之所以处于尴尬境地的原因主要有三:第一,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保险合同;第二,与银行相比,保险公司有关债务人的资信信息的不对称性更为严重;第三,我国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限制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的发展。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信用危险的措施主要包括:第一,保险公司要充分作好被保证人的信用风险调查,有选择的承保;第二,被保险人必须自行承担一部分风险;第三,被保险人在投保时,必须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如果有隐瞒、遗漏,保险人可以解除保险合同;第四,保险合同签订后,如果危险增加,被保险人应及时通知保险人;第五,要求被保险人应尽注意义务。另外,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应立即通知保险人,同时还应主动采取措施在各方面有效地配合保险人。保险人在进行赔偿后,有权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被保证人请求赔偿的权利。

提要

本文以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和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为基点,分四大部分对消费信贷保险合同相关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首先,概括论述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基本内涵及主要内容,并侧重在与保证合同的比较中分析其法律性质,在与其它保险合同的对比中阐述其主要特征;其次,对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主要特征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和介绍,进一步阐明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关系;再次,着力从抵押权问题、个人信用制度问题、资信审查问题、风险评估问题四个方面,对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风险成因进行了详实的考察,并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最后,分析了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目前之所以处于尴尬境地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之对策。

前言

消费信贷也称信用消费,是对个人消费者提供的信用贷款。消费信贷是个人金融服务的一种形式,是由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支持消费者购买商品(尤其是购买耐用消费品)、进行消费活动,如为购买汽车、住房等所提供的贷款。消费信贷的基础是用明天挣到的钱来安排今天的生活,如果消费者预期明天挣不到钱,就无法提前消费。所以,消费信贷本质上还是量入为出的消费形式。“信用消费在许多国家是很普遍的经济行为。在法国1/2家庭有债务,1/4家庭靠贷款买房子。美国每年有6000多万户家庭用信用卡消费,累计债务4000多亿元。美国70%、日本50%、德国60%的汽车销售是通过分期付款的信贷方式进行的。”(1)

1998年3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后,“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新观念开始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费信贷日渐增多。但是,我国消费信贷在发展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与消费信贷相配套的保险体系还未形成。消费信贷离不开保险的保障和支持,有效的保险体系能减少风险,免除贷款人和借款人的后顾之忧,因此我国急需建立有效的与消费信贷相配套的保险体系。

消费信贷保险主要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和消费信贷信用保险两种,本文以消费信贷保险合同为切入点,在研究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风险成因,考察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目前之所以处于尴尬境地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和对策,以期为我国消费信贷保险合同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略尽绵薄之力。

一、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概说

(一)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基本内涵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是指由债务人投保,以被保险人(贷款人或债权人)在消费贷款过程中因被保证人(借款人或债务人)未能如约清偿债务而遭受的损失作为保险标的,由保险人为其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保险合同。“如果由于被保证人的行为导致权利人遭受经济损失时,在被保证人不能补偿权利人经济损失的情况下,由保险人代替被保证人赔偿权利人的经济损失,并拥有向被保证人进行追偿的权利。”(2)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涉及三个方面的当事人和保险关系人,即保险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保险人一般是保险公司;投保人是债务人,同时也是被保证人;被保险人是债权人,是受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保障的一方,也是享受其与被保证人所签订合同利益的一方。当被保证人违约而使债权人遭受经济损失时,债权人有权向保险人取得赔偿。

2.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承保的是信用,保险人必须严格审查被保证人的财力、资信、声誉的好坏及以往履约历史等,才能承保。

3.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产生的赔偿必须由被保证人予以偿还。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被保证人对于保险人发生的任何向被保险人支付的赔偿,具有不可推卸的偿还义务。保险人为了保障其对被保险人支付的任何赔偿能够获得被保证人的偿还,通常要求被保证人提供抵押或者反担保,使保险人因赔付而遭受的经济损失得到补偿。所以,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被保证人对保险人为其向被保险人支付的任何赔款,有返还给保险人的义务,保险人有权向被保证人追偿。

(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即主要条款包括:

1.保险责任

投保人未能按消费贷款合同规定的还款期限偿还欠款的,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事故发生后一定期限(通常为3个月),投保人仍未履行约定的还款义务,保险人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规定负责偿还投保人所欠款项,但以不超过保险金额为限。

2.责任免除

由于下列原因导致投保人未履行消费贷款合同约定的还款义务,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1)战争、类似战争的行为、军事行动、暴动、武装冲突、民众骚乱及罢工。

(2)核反应、核爆炸、核辐射或放射性污染。

(3)投保人的犯罪行为或自杀、自残、吸毒、斗殴。

(4)被保险人的故意或过失行为。

(5)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共同的故意或过失行为。

(6)由于被保险人过错或投保人与被保险人的共同过错导致订立的消费贷款合同被依法认定为无效或被撤销。

(7)被保险人未按规定对投保人进行资信调查或未按规定程序进行贷款审批,导致贷款不能如期收回。

(8)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事先未征得保险人书面同意即对所签订的消费贷款合同及其附件进行修改。

(9)由于投保人不履行消费贷款合同约定的还款义务所造成的逾期利息、罚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处置抵押物费用等,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3.保险期限和保险费

保险期限与消费贷款合同规定的贷款期限一致。

保险费为保险金额乘以保险费率。

4.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义务

(1)投保人义务

第一,投保人应如实填写投保单及附件的内容。投保时,投保人应对

保险标的或有关情况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第二,投保人必须在保险合同生效前一次性缴清全部保险费。

第三,投保人应与保险人签订抵押合同,并依法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2)被保险人义务

第一,被保险人要按银行贷款有关规定对投保人进行资格审核。

第二,被保险人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做好欠款的及时催收工作和催收记录。被保险人如发现投保人有潜在的不还款风险,或有任何可能导致保险合同风险增加的情况,应在合理期限内(通常为10个工作日)通知保险人,并协助保险人共同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风险。

第三,当发生保险事故时,被保险人应立即通知保险人。如属刑事案件的,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第四,根据保险人的要求提供申请代偿的所有证明文件、资料和单据。

第五,被保险人在获得保险赔偿后,应立即将其有关追偿权益书面转让给保险人,并协助保险人向投保人追偿欠款。

5.赔偿处理

收到被保险人的赔偿请求后,保险人应及时调查核实,对属于保险责任的,应履行赔付责任。

保险人履行赔付责任后,有权向投保人追偿代付的欠款及其利息,直至依法处置抵押物。保险人以公平、合理及合法方式处置抵押物后所得的价款分配顺序如下:首先支付处置抵押物时保险人垫付的税金、手续费及相关费用,其次清偿保险人所代偿的款额和投保人欠贷款银行的欠款,剩余款全部归投保人。

(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

1.正确认定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法律性质的意义。

由于目前在理论上对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缺少深入的研究,从而夸大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的相似之处。例如有人将保证保险看作是保险公司经营的担保业务。(3)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是否属于保证合同?是否具有从属性?这是一个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颇有争议的问题。正确认定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不仅仅是一个民商法领域中的理论之争,而且是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法律问题。

首先,就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性质而言,如果认为其具有从属性质,则意味着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是依附于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从合同,具备担保合同的性质。反之,如果认为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不具有从属性质,得出的结论则为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是与相关消费贷款合同并存的独立的保障性合同,彼此之间不存在从属关系。

其次,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从属性的认定直接关系着此类保险合同的地位。基于从属性肯定说的观点,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应处于从合同的地位,因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而必须依附于被担保的消费贷款合同。因此,消费贷款合同的存在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存在的前提,后者的成立、生效、变更和消灭均决定于前者。反之,按照从属性否定说的观点,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其它各种财产保险合同一样,处于完全独立的法律地位。

第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有无从属性,亦涉及到对其所应适用的法律。如果认为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具有从属性,属于担保方法,当然要以《担保法》作为适用的法律依据;而如果否认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具有从属性,则必然将其列入保险法律范畴,适用保险法处理有关的法律问题。

2.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之间的相似之处仅仅是形似。

客观地讲,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确实存在着相似之处:

表现之一,是二者均冠以“保证”之名。保证是我国《担保法》明文规定的一种担保方法,即“保证是第三人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由第三人履行债务的担保方式。该第三人即为保证人。”(4)而保证合同则是该担保方法的法律表现形式,故它以“保证”作为法定名称是名正言顺的。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名称中之所以使用“保证”一词,则源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所包含的确保相关消费贷款合同履行的保险功能。

表现之二,是二者都具有保障功能。具体来讲,保证合同作为保证担保的法律表现形式,其适用的唯一目的,就是担保主债的履行。如果主债务人没有如约履行所负债务,保证人便应按照保证合同的约定向主债权人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连带保证责任。由此可见,保证责任的目的和作用在于通过保证人承担的保证责任来补充和加强主债务人的履约能力和资信能力,从而保障主债权人之债权的实现。与此相似,我国保险业目前开办的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也具有保障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债权人之债权得以实现的功能,即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债务人未能履行消费贷款合同约定的还款义务,给作为被保险人的债权人造成损失的,保险人向被保险人履行保险赔付责任。

表现之三,是二者在履行上都具有或然性。也就是说,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所涉及的消费贷款合同的债务人或者保证合同所担保的主债的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险人或者保证人才需向被保险人或者被担保的主债的债权人承担保险责任或者保证责任。反之,相关消费贷款合同或者被担保的主债一经履行完毕,保险人或者保证人便无须承担保险责任或者保证责任而导致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或者保证合同的消灭。当然,这种或然性均始自于这两类合同生效之时。

3.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的区别之处是其本质属性之所在。

虽然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之间存在着上述相似之处,但是二者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1)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的适用目的不尽相同。如前所述,保证合同作为保证担保的法律表现形式,其被适用的唯一目的就是担保主债权的实现,进而维护信用和交易秩序,此目的的实现只能依赖于保证人在主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被动地承担保证责任。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作为一种保险手段,则以降低违约风险为目的。至于实现该目的的途径可以归纳为两个:一是保险人在承保之时,通过各种途径调查和掌握投保人的资信情况从而确认其所具有的履约能力,并借助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中所具有的制约机制督促投保人向被保险人履行还款义务;二是在投保人不向被保险人履行还款义务而构成违约,并给被保险人造成损失时,经审查具备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规定的承担保险责任的条件时,由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予以保险赔付。可见,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保障范围和保障力度均大于保证合同,而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则只是其中的一种功能。特别是保险人在实现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目的时具有极大的主动性,因此,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不能等同于保证合同。

(2)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的内容截然不同。其中,保证合同是典型的单务无偿性合同,其内容是由主债权人的担保权和保证人的保证义务所构成,“保证人只承担保证义务,而无权要求债权人给付,债权人不对保证人承担义务。”(5)值得注意的是保证合同的无偿性不影响保证人有偿担保,保证人可以向主债务人收取一定数量的保证费。但是,“保证人提供有偿保证也并不影响保证合同的无偿性,因为保证费是债务人支付的,债务人不是保证合同的当事人。”(6)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则是双务有偿性合同,其内容主要是由投保人交纳保险费的义务、被保险人的保险赔付请求权和保险人的保险责任所构成。在该双务的权利义务关系中,被保险人行使保险赔付请求权和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均受到相应的对价条件的制约。其焦点就是,保险人是否承担保险责任,不仅要以被保险人在出现保险事故-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依法行使保险赔付请求权为前提,而且要以投保人履行交纳保险费的义务为条件,尤其是保险人还要审查投保人、被保险人是否履行了法律规定或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规定的其它各项义务。

(3)保证合同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保险人的保险责任的法律性质不同。在保证合同中,保证人承担着保证责任,也就是其作为保证合同的当事人所负有的基本义务,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标志着保证目的的实现。同时,基于保证合同的单务性,保证责任成为保证合同的核心内容,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时除在一般保证中享有先诉抗辩权或检索抗辩权外,一般没有实体法上的免责事由。相比之下,保险人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承担的核心义务则是保险责任。不过,保险合同的双务性决定了保险责任是构成全部合同内容的一部分。因此,保险人在承担保险责任之时,有权依据法律规定或保险合同的约定行使抗辩权。例如,保险人可以被保险人未履行出险时的通知义务作为抗辩理由,减少或者免除保险责任。同时,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保险责任是一种定额责任,即保险人仅以保险合同规定的保险金额为限度向被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而该保险金额既可以等于债务人应当履行的债务,也可以小于债务,具体数额取决于双方当事人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的约定。这表明保险责任是基于保险合同而产生的独立的合同义务。虽然,保险人与投保人所约定的保险金额与相关的消费贷款合同涉及的债务额度有关联,但是,保险责任一经确定之后便独立存在。保险人是否承担保险责任取决于是否具备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规定的承担保险责任的条件。所以,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债务人未履行债务的,保险人并非必然向被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例如,因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免责条款规定的战争、军事行动等导致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险人依据保险合同的规定免除保险责任。

(4)保证合同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运作机制完全不同。不可否认,保证合同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都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被用于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手段,但是,二者的运作机制却因各自适用目的的不同而相互区别。保证合同唯以担保主债的履行为目的,故其内容体现的是依附于被担保之主债的、以单务无偿为特性的担保关系。保证人仅仅是为了担保主债的实现而承担保证责任,并不为此获得实体法上的对价利益。因此,保证合同本身并无直接的商品交换内容,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与此相适应,保证合同的运作方向决定于被担保的主债的履行情况。只要主债务人不履行债务,保证人就应按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责任方式和范围向主债权人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连带保证责任。借助保证人的保证行为补充和加强主债务人的履约能力,可以保证主债权的实现,维持正常的民事流转秩序。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是财产保险的一种具体类型,它所确认的是保险商品交换关系。投保人通过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获得保险人提供的保险保障;保险人出卖保险商品的目的则在于借助收取的保险费来实现相应的保险交换价值。因此,保险人按照经济法则设计了双务有偿的保证保险合同关系。诸如,按照平等和公平原则构建彼此的权利和义务;根据社会公众购买消费信贷保证保险的需求情况和降低自身经营风险的需要以及经营消费信贷保证保险的成本,计算所应收取的保险费。至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履行当然是以双方当事人约定的保险合同条款为依据,而与相应的消费贷款合同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的上述本质区别最终决定了二者的法理构建不同。具体而言,保证合同是在被担保的主债之外基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而在主债权人和保证人之间建立的保证合同关系。从其构成要素来看,保证合同的主体是主债权人和保证人,其中,对于保证人的资格,除了法律禁止作保证人的情况以外,《担保法》并未予以过多的限制,而仅仅是一般性地规定了应当具有代偿能力。而保证合同的内容则是由单务无偿的权利和义务所构成,即主债权人享有的保证请求权和保证人负有的保证责任,因此,保证人履行保证责任并无对价条件。至于保证合同的客体,则是保证人向主债权人实施的保证行为-承担保证责任的行为,它是保证合同之担保目的的直接体现。应当注意的是,保证合同的上述构成要素是建立在被担保的主债基础之上的,“主债权债务关系为保证的基础关系,保证合同关系则具有从属性质。”(7)保证合同的设立、变更和消灭均以主债为前提。没有主债保证合同也就无从谈起。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构成要素不同于保证合同。其主体包括投保人、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其中,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同时也就是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债务人和债权人,而保险人一方则必须是依据《保险法》的规定取得经营保证保险业务资格的商业保险公司。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内容则表现为双务有偿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具体包括保险人对于投保人享有的保险费请求权,而其向被保险人承担的保险责任成为对价条件;被保险人为实现其享有的保险赔付请求权,必须以履行相应的义务作为对价条件,如遵守国家法律和消费贷款合同的义务、保险事故发生时的通知义务等。而依据《保险法》的规定,保险合同的客体是保险利益,即“要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于标的所存有之一种利害关系,要保人或被保险人因标的之存在而获益,因标的之毁损而蒙受损失。”(8)具体表现为被保险人作为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贷款人,借助作为相关消费贷款合同借款人的投保人向其履行还款义务而实现的债权利益。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追求的正是这种债权利益的实现,不论是通过投保人的履约行为,还是基于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同时,这种债权利益恰恰又是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债权债务内容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相关消费贷款合同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之保险客体的载体从而与其有着密切联系。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贷款合同之间的这种密切联系,不同于保证合同与被担保主债之间的主从关系。它不是一种主从关系,而是由于二者之间的关联性而形成的并存关系。

经过上述法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相关的消费贷款合同并存于经济生活之中。虽然,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权利义务是保险人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确定承保条件和保险标的的依据,但是,这并不改变二者之间的独立关系和关联性。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具有的保障功能,有利于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切实履行,而前者对于后者并没有从属性。所以,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区别于保证合同,并非担保方法。

(四)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主要特征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其它保险合同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其它保险合同的业务范围不同。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所承担的是投保人方面的风险,其它保险合同所承担的是投保人自己无法控制的偶然性、意外性的风险,投保人的故意行为属于除外责任。所以,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通常由债务人投保,并支付一定的保险费来保障他人(债权人)的利益;而其它保险合同是由权利人申请,并支付一定的保险费来保障自己的利益。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是对于被保证人的社会行为提供的信用担保,由于个人社会行为复杂和多变的特点,使得保险人必须准备承担被保证人对于被保险人制造的道德风险或投机风险所形成的责任。而其它保险合同是保险人对于投保人的可保标的提供的转嫁风险的服务,这种可以转嫁的风险范围被严格限制,对于投保人的道德风险、投机风险或故意行为均在保险合同条款中列入责任免除项目。

2.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其它保险合同的赔偿要求不同。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证人对于保险人为其支付给被保险人的任何赔偿都必须承担偿还的义务,换言之,保险人在赔偿后有权向被保证人追偿。即保险人并不因为被保证人支付了保险费而放弃向被保证人追偿的权利。保险人为了保障其对被保险人支付的任何赔偿日后能从被保证人处得到返还,通常要求被保证人提供抵押或者反担保,以便保险人万一因进行赔偿而遭受经济损失时,可以从被保证人处得到补偿。其它保险合同规定的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承担经济赔偿责任后,除了可以对造成保险事故的第三者进行追偿外,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要求投保人偿还保险人所付出的任何经济赔偿。

3.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其它保险合同的客户动机不同。

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保险公司实际上是在利用自己的社会声誉和经济实力为被保证人提供保障。假如一个没有良好社会声誉和一定经济实力的经济组织或个人为他人提供保障,权利人会因为缺乏对于保证人的信任而放弃和被保证人的合作。因此,被保证人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的动机是期望通过保险公司的社会影响和经济实力提高自己的资信度,从而取得和权利人合作的机会。而在其它保险合同中,投保人是通过转嫁风险的形式获得保险保障,其动机是通过商品交换过程,将可能面临的风险转嫁给保险人。“所以,保险公司在承保一般保险业务时,都必须做好赔偿准备,一种风险能不能保险,归根到底是看承担这种风险所收取的保险费是否足以抵补这种风险发生的赔款。”(9)

二、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基本问题研究

(一)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基本内涵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是指由债权人投保,以被保险人(贷款人或债权人)在消费贷款过程中因被保证人(借款人或债务人)未能如约清偿债务而遭受的损失作为保险标的,由保险人为其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保险合同。如果由于被保证人的作为或不作为导致被保险人遭受经济损失时,保险人必须按照保险合同的规定赔偿被保险人的损失,然后获得向被保证人代位追偿的权利。所以,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投保人(债权人)由于被保证人(债务人)的违约行为而遭受的经济损失,除非投保人主动放弃对于被保证人的追偿,保险人不论对于被保证人行使代位追偿权的结果如何,都必须首先承担对于被保险人经济损失的赔偿责任。根据我国《财产保险合同条例》第2条的规定,信用保险关系受此条例的调整,因此,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属于财产保险合同的一种。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作为财产保险合同的一种,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主体具有特殊性。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是以债权人作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而由保险人来担保被保证人(债务人)的信用,以便使债权人的权利得到保障。于是,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其实是同一人,即债权人。

其次,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所承保危险的不规律性。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规定的保险期限内所发生的保险事故或危险,没有什么规律可循。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危险的发生,既可能因被保证人主观因素所致,也可能因战争、叛乱等难以预料的政治风险因素而发生。因危险发生的原因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此类保险合同所承保的危险具有不规律性。

(二)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即主要条款包括:

1.责任范围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保险人负赔偿责任的损失是由于不可抗力或其它原因造成的,保险人所承担的保险责任可以从商业信用责任和政治风险责任两方面来理解:

(1)商业信用责任。“商业信用责任是指被保险人由于债务人主观或者客观原因导致了财产或利益的损失,而该损失是因债务人的信用不良所致,保险人应当依法或依保险合同之规定对被保险人的损失负赔偿责任。”(10)就债务人而言,他所实施的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行为既可能出于故意,也可能出于过失,但不管是故意也好,过失也罢,只要是因债务人信用不良造成被保险人财产或者利益的损失,都应属于保险责任范围。

商业信用风险主要有:第一,债务人因丧失民事行为能力而无力偿付债务;第二,债务人超过付款期限未偿付债务。凡因这些商业信用风险引起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由保险人负责赔偿。

(2)政治风险责任。“政治风险责任是指保险人对于因为政治运动或者是政府政治法律制度的改变而引发的被保险人财产及其利益的损失负赔偿责任。”(11)政治风险责任之所以被列为保险责任范围,是因为政治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也就是说政治运动或政府政治法律制度的变更是不以投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就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当事人而论,他们既很少有能力去诱发政治运动或政治事件,又不可能去阻止其发生和发展,因此政治风险责任是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保险责任范围。

政治风险主要有:第一,战争、类似战争的行为、军事行动、叛乱、罢工及暴动;第二,国家征收。被保险人凡因以上原因遭受损失时,由保险人对其负赔偿责任。

2.除外责任

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如果是由于被保险人自己的故意或过失行为而造成了损失,那么保险人免责,对该损失应由被保险人自负其责。

3.责任限额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责任限额就是保险人承担风险的限额。责任限额一般来说有两种:一种是对债务人的信用限额,也就是每一风险引起的损失,保险人对该损失所承担的赔偿责任的最高限额;另一种是对每一个保险单本身的责任限额,也就是指在一定期限内,保险人累计所承担赔偿的最高限额。

4.保险费

“保险契约为有偿契约,要保人对于保险人承担危险之承诺应付一定的对价(Consideration)。此处所谓对价,系指要保人之交付保费或同意交付保费。保险契约须于保费之交付或要保人同意交付保费后,始告成立。”(12)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与其它的保险合同一样,都规定被保险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交纳保险费,如果逾期不交纳,那么必将会影响到保险合同的效力。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保险费的高低,通常是根据对债务人信用风险的评估来决定的。

5.索赔和理赔

(1)索赔。“当发生了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被保险人应当一方面积极采取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另一方面应当立即通知保险公司,同时向保险公司申请索赔。”(13)被保险人在向保险人提出索赔申请的同时,要提交必要的单证,主要是保险单,被保险人只有依照保险单进行索赔时,才能够得到保险人的确认。因为在保险单上,不但记载了当事人的姓名、商号及订约时间,而且还有保险标的、保险费、保险期限特约条款等的详细记录。此外,由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涉及到对债务人的追偿权问题,因此如果对于提供单证有特殊要求,而被保险人在提供单证方面没有给以积极配合,那么保险人有权提出拒赔的抗辩事由。

(2)理赔。保险人在收到索赔申请之后,首先要对被保险人所提供的单证及其它有关的证明文件逐一进行审核,以便确定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对于属于保险责任范围之内的损失部分,保险人应当对具体损失比例和损失数额进行评定,并以此决定赔偿数额。保险人在审核赔偿数额的同时,还应该核定保险合同中所规定的保险人的承保比例。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要同时依赖债权人和债务人两方面的信用,其中依赖债权人的信用方面体现在不采用足额保险办法,而是用不足额保险的办法使债权人在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部分不是得到足额补偿,而是由其自己承担部分损失,约定其自留份额,比例一般是5%—25%不等。保险人在确定赔偿数额之时,还应当扣除被保险人的自留份额。同时还要审核保险责任限额,包括每一保险单的责任限额和债务人信用限额。

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赔偿问题上需要注意的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代位追偿权问题。“对于那些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保险人应被保险人索赔之请求给以赔付之后,如果被保险人又从债务人那里追回了一些欠款,那么被保险人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因为被保险人不是足额保险,而是由自己承担部分损失,所以对于这些追回的欠款,不是完全转移归保险人,而是由保险人与被保险人按照保险单明细表所规定的比例在两者之间进行合理分配。”(14)

(三)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主要特征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与其它保险合同的区别以及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关系两个方面。

1.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与其它保险合同相比,有以下不同之处:

第一,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保险标的具有特殊性。一般来说,财产保险合同中的保险标的是保险保障的客体,或者是保障被保险人的财产,或者是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而这种财产或利益的损失或者是被保险人财产或利益的直接损失,或者是被保险人的行为所造成的利益损失。”(15)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保险标的则是保障第三者的行为对于被保险人造成的经济利益的破坏。被保险人作为权利人,通过支付保险费的方式,将被保证人的信用作为保险标的要求保险人予以保障,由于被保证人的信用风险造成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时,保险人予以赔偿。所以,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承保的是一种信用危险,保险人在接受承保前要对被保证人的资信进行审查。一般财产保险合同确定保险费率是以大数法则为基础、通过搜集历年统计资料计算损失概率,在此基础上制订出商业上可行的保险费率,而消费信贷信用风险则不能以大数法则为基础,必须搜集和研究有关的信息,逐笔地做出是否接受承保的判断或以何种条件承保。

第二,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以代位追偿原则为赔偿的基础。代位追偿是财产保险合同的一项重要原则,这项原则的前提是保险标的的损失必须是由第三者所造成的。如果保险标的的损失与第三者无关,保险人不能获得代位追偿权。但是,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被保险人的任何损失都与指定的第三者(被保证人)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只要是被保险人(债权人)提出索赔要求,保险人必须以获得向被保证人代位追偿的权利作为履行赔偿义务的先决条件。如果保险人不能获得代位追偿权,保险人对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索赔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三,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的第三者及其行为必须事先列明。普通财产保险合同所发生的代位追偿事件,第三者及其行为往往不能事先确定。如果在损失事件发生前就可以确定第三者及其行为,那么该保险合同蕴含着很大的道德风险,保险人可以有理由判断被保险人与第三者存在勾结诈骗的可能。但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保险人必须在保险单上列明第三者,限定保险人承担的第三者可能造成被保险人利益损失的行为。“如果被保险人由于信用风险所导致的损失向保险人提出索赔时,造成损失的第三者不是保险合同所列明的,或者第三者对于被保险人所造成的损失不是保险合同所列明的行为,保险人有权拒绝被保险人的索赔。”(16)

2.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关系。

(1)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联系。

首先,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标的具有一致性。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承保的标的都是信用风险,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承保的是被保险人交易对方的信用风险,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承保的是投保人本身的信用风险。

其次,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经营基础具有一致性。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都必须依靠信息奠定其经营基础。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保险人是否受理保险申请,完全取决于对于投保人的资信、财力及以往履约状况等信用资料的获得与核实;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决定保险费率的不是以往的损失概率和大数法则,而是有关被保险人交易对方的信用资料。

(2)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区别。

第一,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当事人及关系人的不同。

------------------------------------------------------------------------------------

|合同类型|投保人|保险人|被保险人|被保证人|

------------------------------------------------------------------------------------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债务人|保险公司|债权人|债务人|

------------------------------------------------------------------------------------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债权人|保险公司|债权人|债务人|

------------------------------------------------------------------------------------

第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前提条件的不同。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的前提条件是被保证人不能正常赔偿债权人遭受合同规定的损失;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的前提条件是债权人遭受合同规定的实际损失。

第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追偿方式的不同。

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一旦发生保险人对于被保险人的赔偿,保险人可以直接向被保证人或其提供的反担保人进行追偿;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保险人赔偿被保险人的损失后,只能获得代位向被保证人追偿的权利。

第四,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风险程度的不同。

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保险人承担的风险来自被保证人自身的信用风险,但由于被保证人要提供抵押或者反担保,保险人实际上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保险人承担的风险来自保险人和被保险人都不能控制的交易对方的信用风险,保险人实际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大。”(17)

第五,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业务职能的不同。

在消费贷款合同中,债务人应债权人的要求向保险人投保自己不履行消费贷款合同的风险,获得保险人同意承保的合同文件-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反之,如果债权人向保险公司投保万一债务人不偿还债务的风险,从而获得保险人同意承保风险的合同文件-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所以,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是不能相互代替的。

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风险及防范

关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我国保险立法尚未有专门立法进行规范,有关法规、条例等也未就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问题作出专章或者专条规定。但是,有关“保证保险”的用词,散见于我国各种法规、条例及保险公司的章程之中。我国1995年10月1日施行的《保险法》第91条第1款以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章程》第3条和《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章程》第7条,只规定了信用保险,没有提出“保证保险”的概念。(18)1985年4月1日施行的《保险业务管理暂行条例》第21条第2款规定,人身保险以外的各种保险业务包括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这里将“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作为两个独立的险种提出来。

虽然我国保险立法尚未就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专门立法,有关法规、条例等也未就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问题作出专章或者专条规定。但是,从我国保险实践来看,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制度还是取得了较大发展。1997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平安保险公司试办汽车分期付款销售保证保险,平安保险公司首次设置了专门的分期付款购车保证保险合同的保险条款,拉开了中国保险企业提供消费信贷保证保险的序幕。继平安保险公司之后,太平洋保险公司推出了《分期付款购车合同履约保险条款》,天安保险公司推出《天安汽车消费贷款履约保证保险条款》,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推出《个人购置住房抵押贷款保证保险条款》。1998年随着我国银行按揭业务的恢复和发展,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也随之兴旺起来。1999年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全国开办《机动车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正式启动了中国保险企业为消费信贷提供保证保险的划时代新业务。

从理论上讲,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是风险较小且易于控制的。因为在消费信贷运行过程中,借款人在获得消费信贷之前必须履行严格的申请程序,办理相应的抵押、反担保、公证、保险手续,且必须交付一定比例的自有资金,再加上相关费用和借款人个人出资逐年递增的情况,所以通常情况下,借款人没有必要承担因拖延还款而失去消费标的物的风险。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非理论上讲的如此简单。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特殊消费信贷环境,导致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的风险系数远远超出理论上的测算。总结我国开展消费信贷保证保险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风险及防范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抵押权问题

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对抵押物的处置适用《民法通则》及《担保法》等法律法规。现今在我国有关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往往是贷款人银行(被保险人)和借款人(投保人)在签订消费贷款合同时,设置了相应抵押条款或已把相应抵押合同作为消费贷款合同的从合同。其本质是,既要求借款人作借款所购消费品抵押担保,又要求借款人选择消费信贷保证保险,造成借款人双重担保负担,而贷款人银行作为受益人便获得了“双重保险”。“这一做法,完全是银行利用自身地位优势,在大量呆帐和不良资产的重压下,为了自身贷款安全,重复防范消费信贷中的道德及行为等风险。”(19)而保险人未获得投保人(借款人)的任何抵押担保,从而使保险人在承担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保险责任时,缺乏对其权利的应有保障,使得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操作实务中,人为地增加了抵押权在被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转移环节,甚至是障碍,因为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抵押权是不能自动转移的,除非投保人与保险人重新办理抵押登记,而这在理赔过程中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抵押合同附属于银行与借款人的消费贷款合同,其抵押权归银行所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履行就必须有一个抵押权转移的操作环节,而这一转移环节相应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因此增加了保险人抵押权转移风险。所以,这一转移环节必须清除。科学的做法是,应根据《保险法》及《担保法》有关立法精神及相关规定,采取如下两种方法解决:方法一:变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为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合同中,银行作为投保人,为借款人不履行还款义务的信用风险投保,保险费应由银行支付,仍可保留原相应抵押合同作为消费贷款合同的从合同或必要条款。方法二:还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以其本来面目,由保险人与投保人直接签订借款所购消费品抵押协议,或把它作为相应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必要条款。这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科学、规范运作的必要条件,同时,也符合担保法的有关规定。

(二)个人信用制度问题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基于信用经济,它以稳定、成熟的经济机制乃至社会文化为保证,得来非一日之功。个人信用制度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制度中最关键的部分。但在我国目前,个人信用制度又是最缺乏的部分。

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备、严密、透明的社会信用网络。每个人都有一个社会安全号码,它类似我们的身份证号码,终生不变而且伴随一生。个人的每一笔收入、纳税、借贷、还款的情况都记录在案。个人任何不良记录,资料会全部显示,在其它银行也一样可以查到。而在我们国家,即使对企业的信用评估也才刚刚起步,个人信用制度更是一片空白。从银行的角度来看,由于个人信用制度是一片空白,觉得对个人的真实收入状况及信用水准难以掌握。事实上,最让银行放心不下的,就是向个人贷款心里没底,担心发生新的信贷风险。为了防范这种把钱贷出去收不回来的风险,银行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把消费信贷的门槛加高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签订程序也随之繁琐。

“一般说来,个人信用制度,是指能证明、解释和查验自然人资信而建立的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和行事规则。个人信用制度的内容大体包括个人信用记录、个人信用评估,个人信用风险管理等。其基本内涵大体包括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预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个人信用风险规避制度等。个人信用登记是开展个人信用业务活动的基础,银行由此可以通过对个人历年信用状况的审查,决定是否发放贷款;个人信用评估是对个人信用风险进行评定,这将为银行决策提供依据;而个人信用风险预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个人信用风险规避等制度则可以使银行加强风险的防范。”(20)总之,个人信用制度的实行,是要形成一种外部的约束力量,使违约所带来的损失大大超过其由于违约所得到的收益,从而迫使信用行为的当事人不敢失信违约。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与发展最终要使得个人信用成为全社会恪守的准则。

我国个人信用制度还基本是处于空白状态,这从我国居民在签订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时所能提供的信用文件就能看出。在现实中,我国绝大多数的居民所能提供的信用文件,一是身份证和户籍证明;二是所在单位的人事档案;三是个人存单凭证和实物资产。第一项可以解释持有者的自然状况,第二项可以说明个人的职业、职务、政治面貌等情况,显然这两项都不具备经济担保性质。只有第三项与经济有关,但它却只能提供个人的存款余额,这些数字一不能证明个人收入的多少、来源及可靠性,二不能提供个人以往的信用记录,三不能据此计算个人及家庭的总资产。显而易见,这三份文件相对于十几万的汽车款,甚至几十万的住房款来说,其力量是不够的。或者说,在贷款和信用的天平上,信用的砝码过轻了。

“目前我国既没有信用度的认定机制,也没有对失信者进行全社会惩罚的机制。这就存在着信用等级不高,甚至是信用危机的问题。”(21)由于个人信用制度隐患的存在,保险人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承担的风险随之增加。因此,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已是刻不容缓,可以从建立个人信用记录、建立个人信用计算机联网查询系统、建立对个人信用调查与评价的专业性中介机构等方面尝试建立我国个人信用制度。

(三)资信审查问题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保险人承保的是借款人还款的信用,因此,要求保险人必须严格审查投保人的资信。但在实际运作中,这一环节往往由银行代为审查。银行在代为审查过程中,往往根据其对借款人所作的信用评估,只是对其认为信用风险大的借款人,强制要求其购买消费信贷保证保险,而对其认为信用风险不大的借款人,则并不努力推荐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因而造成投保人数减少,保险人业务风险选择被动,从而使保险人自身风险增加。加上银行及其相关机构没有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相配套的信用信息系统工程也尚未建立,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必须要求保险人与投保人是一种长久密切合作的关系,以便在过程中跟踪服务、控制风险,这一矛盾使得保险人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难以控制风险。所以必须还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以其本来面目,使资信审查义务回归保险人。

(四)风险评估问题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是一种特殊的保险,风险因素复杂。在一定保险责任范围内,其保险费率的计算,要有一个严密的风险评估及成本核算作为基础,且要求科学可行。目前我国消费信贷保证保险风险评估系统尚未建立,其承保的属信用风险,必须收集和研究相关信息,逐一地作出是否接受的判断以及以何种条件承保,要制定出商业上可行的保险费率。而目前我国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保险费率的厘定缺乏科学测算,交费水平较高,过多地增加了借款人的借款成本。

另外,目前我国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承保范围过窄,风险覆盖率低,致使银行对办理保险的热情不高。各财产保险公司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条款的保险责任基本是投保人死亡、疾病、伤残或个人收入状况恶化而无力还款等风险,但对银行较为关心的借款人因市场变化而主动放弃消费品的风险,并不提供保障。所以必须完善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条款及费率。第一,在保险责任方面,要体现兼顾投保人、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三者利益的原则。保险风险可以由借款人死亡、失业等,扩大到由于市场变化带来的借款人放弃消费品的风险。将这种市场风险纳入承保范围是因其具备了可保风险的特征:首先,该风险是意外的、偶然的;其次,市场风险是可以通过国内外损失资料进行估计、测量的。由此看出,市场风险是可保风险。第二,要科学合理地制订费率标准。

另外,对于银行来说,即使已经由保险公司承保,但还存在两个方面的风险。一是保险公司免除保险责任的风险,二是保险公司免赔一定比例的风险。“对于免赔问题,保险公司一般没有明确免赔的基数是保险金额还是损失金额,而保险金额和损失金额在一般情况下的差别是很大的。”(22)对此,银行一方面要切实履行保险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防止因自身原因致使保险公司免责;另一方面,应在保险合同中尽可能对保险公司免除责任的情况作出限制,降低保险公司免赔的比例,并明确免赔的计算基数。

四、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的完善

“尽管信用保险产生的历史并不悠久,但在财产保险领域中,几乎没有一种业务的发展比信用保险的发展更加坎坷,更加艰难。1850年法国的一些保险公司开始经营商业信用保险但不久便接连遭到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信用保险得到了迅速发展,欧美各国出现了商业信用保险公司,后经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而遭到致命性的打击,大批公司都倒闭或破产。然而经过这次冲击,信用保险制度更加完善了。”(23)此后,又屡受经济动荡的冲击,但都逐步稳定地发展起来,一些国家开始成立专门的保险公司开展信用保险业务,承办各类信用保险,包括消费信贷信用保险,用来支持国内贸易的发展。因此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得到了迅猛发展,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条款也更加完善。

我国信用保险是1989年1月1日从政策性业务(出口信用保险)起步的。这类政策性保险包括短期出口信用综合保险和中长期信用保险。后一种保险包括两项业务,即中长期收汇保险和中长期出口信贷保险,分别承保一年以上的收汇风险和银行贷款保险。(24)从1990年起,我国信用保险逐步从政策性业务延伸到经营性业务,试办了国内消费信贷信用保险,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随之产生。但是,事实表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并没有促进消费信贷的欣欣向荣,反而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使得保险人面临巨大的风险,保险公司纷纷退出消费信贷信用保险领域。

(一)目前处于尴尬境地之原因

保险公司退出消费信贷信用保险不禁让人感到困惑。保险公司为什么要退出消费信贷信用保险?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这就要从分析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入手。

1.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保险合同。

一般商业保险合同所承保的是各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其发生通常不受人为因素控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保险人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数据测算出其较稳定的损失概率。而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所承保的信用风险多受社会经济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风险较难确定和控制,保险人想通过精算得出其确切的损失概率是很困难的。因此,保险人签订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比签订一般商业保险合同风险更大,不稳定因素更多。

2.与银行相比,保险公司有关债务人的资信信息的不对称性更为严重。

“信息不对称是指合约的不同当事人不能拥有一致对等的信息,其中的某一方对另一方并非充分了解。”(25)信息的不对称性极易导致道德风险。进入80年代以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得到快速发展,其盈利的重点正在向中间业务转移,其中,银行开办了多种形式的信用担保业务。虽然该类业务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经营上的风险,但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便利条件将信用风险控制到最低限度,其面临的信用风险是有限的,实践也证明,银行从开办的信用担保业务中获得的收益是很可观的。但是,与商业银行相比,保险公司所承保的信用风险却难控制得多。一方面,商业银行担保的对象主要是组织单位,其财务能力及资信状况较易掌握;而在保险公司的消费信贷信用保险中,信用风险的主体往往是个人,其资信状况很难象组织单位那样通过正式财务报表等掌握。另一方面,银行往往限定其被担保人须是在银行开立帐户的老客户,这样,其资信状况就更容易获得和控制,而保险公司却难有这种优势。此外,信用担保合同中一般均规定被保证人对担保人为其向债权人支付的任何补偿均有返还给担保人的义务。在银行担保业务中,由于被担保人在该行开有帐户,所以其资金来源被银行尽收眼底,银行可以有效追偿。“相比之下,保险公司除了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外,还要面临较多的追偿方面的道德风险。实际上,保险人在赔偿债权人损失之后,一般很难对债务人实施有效追偿。”(26)

3.我国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限制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的发展。

在西方保险业发达的国家,保险投资已成为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成为保险公司以盈补亏、持续发展和增强自身经营能力的重要保障。可以说,保险公司保险业务的重要性在于其为保险公司形成保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保险投资才是主导性业务。在我国,由于保险投资业务起步较晚,加之我国金融市场发育不充分,金融工具较少,金融市场上投机气氛过于浓厚,因此我国1995年《保险法》严格限制了保险资金的投向:“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在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它资金运用的形式”,2002年修正的《保险法》在这方面并没有突破。这极大地影响着保险公司的收益,其盈利主要还依赖承保利润,因此,对于风险较难以控制和把握的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保险公司始终持谨慎态度。

(二)完善之对策思考

1.信用危险防范的必要性及手段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所承保的风险,往往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因此,风险较大,尤其是政治风险保险针对叛乱、战争、罢工等行为,所以必须注意对危险的防范。具体来说,危险的防范措施主要有:

(1)保险公司要充分作好被保证人的信用风险调查,有选择的承保。保险公司在承保前,必须详细调查、充分了解被保证人的资信情况。由于消费贷款合同的债务人为个人消费者,其收入来源、已有储蓄及其它金融资产情况应是保险公司了解的重点,保险公司可以要求被保证人提供有关单证以获取信息。对于被保证人的道德风险情况,保险公司是较难了解的,当前只能采取有关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加以防范,比如可以要求银行规定消费贷款合同的借款人必须有本地户口,有固定的居所以及稳定的工作等等,以避免其借款后逃匿而无从追查。随着消费信贷的普遍开展以及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保险公司可以了解到其自身通常难以获取的信息,尤其有助于加强对被保证人道德风险的防范。

(2)“为了防止滥于放款,被保险人必须自行承担一部分风险。”(27)自行承担风险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共保,即双方在约定共保的比例后,被保险人不得将自保部分再向其它保险行业另行投保,而使自己避免承担责任;另一种方式是规定绝对免赔额,每项损失在免赔额以下的,由被保险人自行负责,超过部分才由保险人负责,以此来加重被保险人的责任,以督促其选好贷款对象,尽量减少信用风险。

(3)被保险人在投保时,必须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如果有隐瞒、遗漏,保险人可以解除保险合同。

(4)保险合同订立后,如果危险增加,被保险人应及时通知保险人。被保险人不仅在订立合同时须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在合同有效期内,如果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还负有及时通知保险人的义务。“因为保险人是根据承保的保险标的的危险程度决定保险费率的高低的,一旦危险程度增加,保险人承担的责任也必然加重。”(28)如果被保险人不将此情况及时通知保险人,就会造成保险人收取较低的保险费,而要承担较大的风险责任。我国2002年修正的《保险法》第37条第1款规定:“在合同有效期内,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的,被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保险人有权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解除合同。”第2款规定:“被保险人未履行前款规定的通知义务的,因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5)要求被保险人应尽注意义务。被保险人应以信用卓著或具有较强清偿能力的个人为放款对象,如果被保险人在选择放款对象时,有明显的不注意的行为,由此而产生的损失,由被保险人承担。

2.赔偿处理

(1)当被保险人发觉信用危险发生时,应立即通知保险人,对所遭受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在合理期限内提出赔偿要求,并应根据保险人的要求,提供必要的帐册和材料,以供查证。

2002年修正的《保险法》第22条第1款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知道保险事故发生后,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这样便于保险人及时调查保险事故发生的原因、损失范围,尽快妥善处理,准备必要的赔偿资金,不致因拖延时日而影响对损失的查核及责任的确定。《日本商法典》第658条也规定“因保险人负担的危险发生,在发生损害的情形下,保险合同人或被保险人已经知道损害发生时,要及时通知保险人。”

(2)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除了立即通知保险人外,还应主动采取措施,深入追查,在各方面给予保险人有效地配合,因追查而支出的费用,由保险人负担。

“各国的保险法都规定了关于被保险人防止和减少损失的义务,当信用危险发生后,被保险人应尽力施救,将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29)2002年修正的《保险法》第42条第1款规定:“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有责任尽力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或者减少损失。”因为被保险人对被保证人了解得更具体更有专业知识,如果及时、主动地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可以减少损失。对于怠于施救,听任事故发展的,保险人有权拒赔,这样既保障了保险人的合法权益,又不助长道德危险的发生。

(3)保险人在进行赔偿后,有权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被保证人请求赔偿的权利,被保险人应积极协助。

“代位求偿权实质上是一种债权转移,是被保险人对第三人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转移。”(30)2002年修正的《保险法》第45条第1款规定:“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可以要求银行在被保证人一旦违约,保险人对银行赔付后,银行要尽力协助保险人进行追偿。保险人在支付赔款后,受自身条件限制,一般很难对被保证人实施有效追偿,因为被保证人通常会采取隐瞒收入情况以及转移资产等手段来逃避追偿。银行可以利用被保证人是其客户、在本银行开户等有利条件掌握其资金来源情况,为保险人提供追偿上的帮助,使保险人尽可能地挽回损失。

(4)如被保险人和有关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应取得保险人同意,否则保险人不受协议约束。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消费信贷日渐增多。因为消费信贷是一项高风险的银行业务,消费信贷保险便应运而生,投保人与保险人通过签订保险合同规定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消费信贷保险合同相关问题遂成为新的研究课题,有关消费信贷保险合同和相关问题的探讨散见于各种法学期刊之中,但尚未有对这一课题进行系统而完整的研究。笔者也正是认识到这一论题的理论价值、现实意义和作用以及现今研究上的不足,才选取了“消费信贷保险合同研究”作为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题目,以合同法基本原理为基点,分析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风险,考察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发展艰难的原因,思考完善之对策。但是,由于本人学识水平和论文篇幅所限以及缺乏实践经验等,文中研究、探讨、论证的内容尚需进一步深入、明确和缜密,有些相关内容也未能涉及,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加以探讨和提高。

注释

(1)梁顺成:《什么是消费信贷》,《时事》1998年第6期,第20页。

(2)郝演苏:《财产保险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242页。

(3)郝演苏:《财产保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266页。

(4)张广兴:《债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18页。

(5)魏君涛:《论保证保险与保证担保的关系》,《保险研究》2000年第6期,第35页。

(6)魏君涛:《论保证保险与保证担保的关系》,《保险研究》2000年第6期,第35页。

(7)张广兴:《债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19页。

(8)[台]施文森:《保险法总论》,三民书局1994年增订本,第43页。

(9)郝演苏:《财产保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264页。

(10)曹守晔、孔祥俊、李明良:《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丛书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保险合同卷》,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335页。

(11)曹守晔、孔祥俊、李明良:《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丛书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保险合同卷》,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335-336页。

(12)[台]施文森:《保险法总论》,三民书局1994年增订本,第68页。

(13)曹守晔、孔祥俊、李明良:《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丛书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保险合同卷》,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337页。

(14)曹守晔、孔祥俊、李明良:《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丛书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保险合同卷》,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339页。

(15)郝演苏:《财产保险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247页。

(16)郝演苏:《财产保险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248页。

(17)郝演苏:《财产保险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245页。

(18)郭青红:《分期付款购车合同保险-一种特殊的合同履约保证保险》,《汽车与社会》1998年第11期,第20页。

(19)陈剖建:《住房消费信贷相关保险之法律研究》,《保险研究》1999年第6期,第22-23页。

(20)常兴华:《跨越消费门槛-聚焦消费信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8-99页。

(21)华山:《没有信用何以保证对当前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的思考》,《中国保险》2001年第7期,第48页。

(22)郭青红:《分期付款购车合同保险-一种特殊的合同履约保证保险》,《汽车与社会》1998年第11期,第20页。

(23)朱世昌:《新编财产保险》,气象出版社1997年版,第412-413页。

(24)常德仁、王凤玲:《关于信用保险的考察论证》,《中国城市金融》1994年第10期,第14页。

(25)冯玉梅:《对我国开办消费信贷信用保险业务的思考》,《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第44页。

(26)冯玉梅:《对我国开办消费信贷信用保险业务的思考》,《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第44页。

(27)徐卫东:《保险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29页。

(28)徐卫东:《保险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29页。

(29)徐卫东:《保险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30页。

(30)徐卫东:《保险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31页。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徐卫东、杨勤活、王剑钊:《保险法》,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孙积禄:《保险法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

(3)魏华林:《保险法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

(4)陈晓兴主编:《保险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樊启荣主编:《保险法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6)邹海林:《保险法教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覃有土主编:《保险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2年修订本。

(8)周玉华:《保险合同法总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

(9)周玉华:《保险合同与保险索赔理赔:最新保险合同法律适用与合同解说》,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10)郑功成、孙蓉主编:《财产保险》,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11)杜鹃主编:《保险学基础》,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黄华明:《风险与保险》,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13)于璐、詹蕾主编:《消费信贷运作指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粟勤:《消费信贷》,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年版。

(15)[台]江朝国:《保险法论文集》,瑞兴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

(16)[英]C.E霍尔:《财产保险-风险的估计与控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版。

(17)DickBriggsandBurtEdwards:CreditInsurance-HowtoReduce-theRisksofTradeCredit,PublishedbyWoodhead-FaulknerLimited,Firstpublished1988.

(18)JohnF.Dobbyn:InsuranceLawinaNutshell,Beijing:PublishingHouseofLaw,2001.3rd[Reprinteded.].

论文类:

(1)刘亚:《信用保险与保证担保》,《保险研究》1997年第4期。

(2)韩军、邱长溶、王军:《住房消费信贷风险与保险问题研究》,《保险研究》1999年第4期。

(3)刘志文、陈少林:《消费贷款合同保证保险法律问题探析》,《人民司法》1999年第11期。

(4)徐广哲:《论发展消费信贷保险相关问题》,《保险研究》2000年第9期。

(5)周颖:《新世纪保险业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住房消费信贷保险》,《中国房地产金融》2000年第11期。

保险学期刊范文篇5

本文是一篇比较系统地研究、考察、探讨消费信贷保险合同有关问题的论文。全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概说;第二部分是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基本问题;第三部分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风险及防范;第四部分是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的完善。

论文第一部分从基本内涵、主要内容、法律性质以及主要特征四个方面对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作了概括论述。在基本内涵方面,着重说明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是由债务人投保,以被保险人在消费贷款过程中因被保证人未能如约履行债务清偿而遭受的损失作为保险标的,由保险人为其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保险合同。首先,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涉及三个方面的当事人和保险关系人,即保险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其次,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承保的是信用,保险人必须严格审查被保证人的财力、资信、声誉的好坏以及以往履约历史等,才能承保。最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产生的赔偿必须由被保证人予以偿还。在主要内容方面,阐述了保险责任、责任免除、保险期限、保险费、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义务、赔偿处理等主要条款。在法律性质方面,首先阐释了正确认定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法律性质的意义,即正确认定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不仅仅是一个民商法领域的理论之争,而且是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法律问题。其次论述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之间虽然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如二者均冠以“保证”之名,二者都具有保障功能,二者在履行上都具有或然性等,但是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仅仅是形似。最后分析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在适用目的、内容、责任的法律性质、运作机制以及法理构建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得出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的区别之处是其本质属性、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并非担保方法的结论。在主要特征方面,通过与其它保险合同的比较,说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在业务范围、赔偿要求、客户动机三个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特点。

第二部分对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基本问题作了分析介绍。首先论述了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基本内涵,即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是由债权人投保,以被保险人在消费贷款过程中因被保证人未能如约履行债务清偿而遭受的损失作为保险标的,由保险人为其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保险合同。在概括论述了基本内涵后,对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责任范围、除外责任、责任限额、保险费、索赔和理赔等主要合同条款作了介绍和论说。在与其它保险合同的比较中,阐述了其保险标的具有特殊性、以代位追偿原则作为赔偿的基础、第三者及其行为必须事先列明三个特征。最后总结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联系与区别,即二者标的具有一致性、经营基础具有一致性;同时二者在当事人及关系人、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的条件、性质、追偿方式、风险程度、业务职能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异。

第三部分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风险成因考察及防范措施的提出,主要着力于抵押权问题、个人信用制度问题、资信审查问题以及风险评估问题四个方面。首先,关于抵押权问题,主张采取如下两种方法清除抵押权转移环节,方法一:变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为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方法二:还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以其本来面目,由保险人与投保人直接签订借款所购消费品抵押协议,或把它作为相应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必要条款。其次,关于个人信用制度问题,在阐释了个人信用制度的空白是目前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发展的瓶颈后,提出从建立个人信用记录、建立个人信用计算机联网查询系统、建立对个人信用进行调查与评估的专业性中介机构等方面尝试建立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再其次,关于资信审查问题,主张改变目前由银行承担审查义务的做法,使资信审查义务回归保险人。最后,关于风险评估问题,面对目前我国风险评估系统欠缺的现实,提出从完善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条款和费率两个方面解决这一问题。

文章最后一部分首先从分析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本身入手,阐述了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目前之所以处于尴尬境地的原因主要有三:第一,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保险合同;第二,与银行相比,保险公司有关债务人的资信信息的不对称性更为严重;第三,我国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限制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的发展。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信用危险的措施主要包括:第一,保险公司要充分作好被保证人的信用风险调查,有选择的承保;第二,被保险人必须自行承担一部分风险;第三,被保险人在投保时,必须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如果有隐瞒、遗漏,保险人可以解除保险合同;第四,保险合同签订后,如果危险增加,被保险人应及时通知保险人;第五,要求被保险人应尽注意义务。另外,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应立即通知保险人,同时还应主动采取措施在各方面有效地配合保险人。保险人在进行赔偿后,有权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被保证人请求赔偿的权利。

提要

本文以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和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为基点,分四大部分对消费信贷保险合同相关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首先,概括论述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基本内涵及主要内容,并侧重在与保证合同的比较中分析其法律性质,在与其它保险合同的对比中阐述其主要特征;其次,对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主要特征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和介绍,进一步阐明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关系;再次,着力从抵押权问题、个人信用制度问题、资信审查问题、风险评估问题四个方面,对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风险成因进行了详实的考察,并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最后,分析了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目前之所以处于尴尬境地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之对策。

前言

消费信贷也称信用消费,是对个人消费者提供的信用贷款。消费信贷是个人金融服务的一种形式,是由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支持消费者购买商品(尤其是购买耐用消费品)、进行消费活动,如为购买汽车、住房等所提供的贷款。消费信贷的基础是用明天挣到的钱来安排今天的生活,如果消费者预期明天挣不到钱,就无法提前消费。所以,消费信贷本质上还是量入为出的消费形式。“信用消费在许多国家是很普遍的经济行为。在法国1/2家庭有债务,1/4家庭靠贷款买房子。美国每年有6000多万户家庭用信用卡消费,累计债务4000多亿元。美国70%、日本50%、德国60%的汽车销售是通过分期付款的信贷方式进行的。”(1)

1998年3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后,“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新观念开始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费信贷日渐增多。但是,我国消费信贷在发展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与消费信贷相配套的保险体系还未形成。消费信贷离不开保险的保障和支持,有效的保险体系能减少风险,免除贷款人和借款人的后顾之忧,因此我国急需建立有效的与消费信贷相配套的保险体系。

消费信贷保险主要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和消费信贷信用保险两种,本文以消费信贷保险合同为切入点,在研究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风险成因,考察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目前之所以处于尴尬境地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和对策,以期为我国消费信贷保险合同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略尽绵薄之力。

一、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概说

(一)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基本内涵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是指由债务人投保,以被保险人(贷款人或债权人)在消费贷款过程中因被保证人(借款人或债务人)未能如约清偿债务而遭受的损失作为保险标的,由保险人为其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保险合同。“如果由于被保证人的行为导致权利人遭受经济损失时,在被保证人不能补偿权利人经济损失的情况下,由保险人代替被保证人赔偿权利人的经济损失,并拥有向被保证人进行追偿的权利。”(2)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涉及三个方面的当事人和保险关系人,即保险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保险人一般是保险公司;投保人是债务人,同时也是被保证人;被保险人是债权人,是受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保障的一方,也是享受其与被保证人所签订合同利益的一方。当被保证人违约而使债权人遭受经济损失时,债权人有权向保险人取得赔偿。

2.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承保的是信用,保险人必须严格审查被保证人的财力、资信、声誉的好坏及以往履约历史等,才能承保。

3.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产生的赔偿必须由被保证人予以偿还。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被保证人对于保险人发生的任何向被保险人支付的赔偿,具有不可推卸的偿还义务。保险人为了保障其对被保险人支付的任何赔偿能够获得被保证人的偿还,通常要求被保证人提供抵押或者反担保,使保险人因赔付而遭受的经济损失得到补偿。所以,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被保证人对保险人为其向被保险人支付的任何赔款,有返还给保险人的义务,保险人有权向被保证人追偿。

(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即主要条款包括:

1.保险责任

投保人未能按消费贷款合同规定的还款期限偿还欠款的,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事故发生后一定期限(通常为3个月),投保人仍未履行约定的还款义务,保险人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规定负责偿还投保人所欠款项,但以不超过保险金额为限。

2.责任免除

由于下列原因导致投保人未履行消费贷款合同约定的还款义务,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1)战争、类似战争的行为、军事行动、暴动、武装冲突、民众骚乱及罢工。

(2)核反应、核爆炸、核辐射或放射性污染。

(3)投保人的犯罪行为或自杀、自残、吸毒、斗殴。

(4)被保险人的故意或过失行为。

(5)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共同的故意或过失行为。

(6)由于被保险人过错或投保人与被保险人的共同过错导致订立的消费贷款合同被依法认定为无效或被撤销。

(7)被保险人未按规定对投保人进行资信调查或未按规定程序进行贷款审批,导致贷款不能如期收回。

(8)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事先未征得保险人书面同意即对所签订的消费贷款合同及其附件进行修改。

(9)由于投保人不履行消费贷款合同约定的还款义务所造成的逾期利息、罚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处置抵押物费用等,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3.保险期限和保险费

保险期限与消费贷款合同规定的贷款期限一致。

保险费为保险金额乘以保险费率。

4.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义务

(1)投保人义务

第一,投保人应如实填写投保单及附件的内容。投保时,投保人应对

保险标的或有关情况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第二,投保人必须在保险合同生效前一次性缴清全部保险费。

第三,投保人应与保险人签订抵押合同,并依法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2)被保险人义务

第一,被保险人要按银行贷款有关规定对投保人进行资格审核。

第二,被保险人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做好欠款的及时催收工作和催收记录。被保险人如发现投保人有潜在的不还款风险,或有任何可能导致保险合同风险增加的情况,应在合理期限内(通常为10个工作日)通知保险人,并协助保险人共同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风险。

第三,当发生保险事故时,被保险人应立即通知保险人。如属刑事案件的,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第四,根据保险人的要求提供申请代偿的所有证明文件、资料和单据。

第五,被保险人在获得保险赔偿后,应立即将其有关追偿权益书面转让给保险人,并协助保险人向投保人追偿欠款。

5.赔偿处理

收到被保险人的赔偿请求后,保险人应及时调查核实,对属于保险责任的,应履行赔付责任。

保险人履行赔付责任后,有权向投保人追偿代付的欠款及其利息,直至依法处置抵押物。保险人以公平、合理及合法方式处置抵押物后所得的价款分配顺序如下:首先支付处置抵押物时保险人垫付的税金、手续费及相关费用,其次清偿保险人所代偿的款额和投保人欠贷款银行的欠款,剩余款全部归投保人。

(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

1.正确认定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法律性质的意义。

由于目前在理论上对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缺少深入的研究,从而夸大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的相似之处。例如有人将保证保险看作是保险公司经营的担保业务。(3)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是否属于保证合同?是否具有从属性?这是一个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颇有争议的问题。正确认定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不仅仅是一个民商法领域中的理论之争,而且是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法律问题。

首先,就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性质而言,如果认为其具有从属性质,则意味着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是依附于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从合同,具备担保合同的性质。反之,如果认为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不具有从属性质,得出的结论则为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是与相关消费贷款合同并存的独立的保障性合同,彼此之间不存在从属关系。

其次,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从属性的认定直接关系着此类保险合同的地位。基于从属性肯定说的观点,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应处于从合同的地位,因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而必须依附于被担保的消费贷款合同。因此,消费贷款合同的存在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存在的前提,后者的成立、生效、变更和消灭均决定于前者。反之,按照从属性否定说的观点,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其它各种财产保险合同一样,处于完全独立的法律地位。

第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有无从属性,亦涉及到对其所应适用的法律。如果认为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具有从属性,属于担保方法,当然要以《担保法》作为适用的法律依据;而如果否认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具有从属性,则必然将其列入保险法律范畴,适用保险法处理有关的法律问题。

2.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之间的相似之处仅仅是形似。

客观地讲,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确实存在着相似之处:

表现之一,是二者均冠以“保证”之名。保证是我国《担保法》明文规定的一种担保方法,即“保证是第三人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由第三人履行债务的担保方式。该第三人即为保证人。”(4)而保证合同则是该担保方法的法律表现形式,故它以“保证”作为法定名称是名正言顺的。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名称中之所以使用“保证”一词,则源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所包含的确保相关消费贷款合同履行的保险功能。

表现之二,是二者都具有保障功能。具体来讲,保证合同作为保证担保的法律表现形式,其适用的唯一目的,就是担保主债的履行。如果主债务人没有如约履行所负债务,保证人便应按照保证合同的约定向主债权人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连带保证责任。由此可见,保证责任的目的和作用在于通过保证人承担的保证责任来补充和加强主债务人的履约能力和资信能力,从而保障主债权人之债权的实现。与此相似,我国保险业目前开办的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也具有保障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债权人之债权得以实现的功能,即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债务人未能履行消费贷款合同约定的还款义务,给作为被保险人的债权人造成损失的,保险人向被保险人履行保险赔付责任。

表现之三,是二者在履行上都具有或然性。也就是说,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所涉及的消费贷款合同的债务人或者保证合同所担保的主债的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险人或者保证人才需向被保险人或者被担保的主债的债权人承担保险责任或者保证责任。反之,相关消费贷款合同或者被担保的主债一经履行完毕,保险人或者保证人便无须承担保险责任或者保证责任而导致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或者保证合同的消灭。当然,这种或然性均始自于这两类合同生效之时。

3.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的区别之处是其本质属性之所在。

虽然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之间存在着上述相似之处,但是二者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1)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的适用目的不尽相同。如前所述,保证合同作为保证担保的法律表现形式,其被适用的唯一目的就是担保主债权的实现,进而维护信用和交易秩序,此目的的实现只能依赖于保证人在主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被动地承担保证责任。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作为一种保险手段,则以降低违约风险为目的。至于实现该目的的途径可以归纳为两个:一是保险人在承保之时,通过各种途径调查和掌握投保人的资信情况从而确认其所具有的履约能力,并借助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中所具有的制约机制督促投保人向被保险人履行还款义务;二是在投保人不向被保险人履行还款义务而构成违约,并给被保险人造成损失时,经审查具备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规定的承担保险责任的条件时,由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予以保险赔付。可见,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保障范围和保障力度均大于保证合同,而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则只是其中的一种功能。特别是保险人在实现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目的时具有极大的主动性,因此,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不能等同于保证合同。

(2)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的内容截然不同。其中,保证合同是典型的单务无偿性合同,其内容是由主债权人的担保权和保证人的保证义务所构成,“保证人只承担保证义务,而无权要求债权人给付,债权人不对保证人承担义务。”(5)值得注意的是保证合同的无偿性不影响保证人有偿担保,保证人可以向主债务人收取一定数量的保证费。但是,“保证人提供有偿保证也并不影响保证合同的无偿性,因为保证费是债务人支付的,债务人不是保证合同的当事人。”(6)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则是双务有偿性合同,其内容主要是由投保人交纳保险费的义务、被保险人的保险赔付请求权和保险人的保险责任所构成。在该双务的权利义务关系中,被保险人行使保险赔付请求权和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均受到相应的对价条件的制约。其焦点就是,保险人是否承担保险责任,不仅要以被保险人在出现保险事故-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依法行使保险赔付请求权为前提,而且要以投保人履行交纳保险费的义务为条件,尤其是保险人还要审查投保人、被保险人是否履行了法律规定或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规定的其它各项义务。

(3)保证合同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保险人的保险责任的法律性质不同。在保证合同中,保证人承担着保证责任,也就是其作为保证合同的当事人所负有的基本义务,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标志着保证目的的实现。同时,基于保证合同的单务性,保证责任成为保证合同的核心内容,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时除在一般保证中享有先诉抗辩权或检索抗辩权外,一般没有实体法上的免责事由。相比之下,保险人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承担的核心义务则是保险责任。不过,保险合同的双务性决定了保险责任是构成全部合同内容的一部分。因此,保险人在承担保险责任之时,有权依据法律规定或保险合同的约定行使抗辩权。例如,保险人可以被保险人未履行出险时的通知义务作为抗辩理由,减少或者免除保险责任。同时,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保险责任是一种定额责任,即保险人仅以保险合同规定的保险金额为限度向被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而该保险金额既可以等于债务人应当履行的债务,也可以小于债务,具体数额取决于双方当事人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的约定。这表明保险责任是基于保险合同而产生的独立的合同义务。虽然,保险人与投保人所约定的保险金额与相关的消费贷款合同涉及的债务额度有关联,但是,保险责任一经确定之后便独立存在。保险人是否承担保险责任取决于是否具备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规定的承担保险责任的条件。所以,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债务人未履行债务的,保险人并非必然向被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例如,因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免责条款规定的战争、军事行动等导致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险人依据保险合同的规定免除保险责任。

(4)保证合同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运作机制完全不同。不可否认,保证合同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都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被用于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手段,但是,二者的运作机制却因各自适用目的的不同而相互区别。保证合同唯以担保主债的履行为目的,故其内容体现的是依附于被担保之主债的、以单务无偿为特性的担保关系。保证人仅仅是为了担保主债的实现而承担保证责任,并不为此获得实体法上的对价利益。因此,保证合同本身并无直接的商品交换内容,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与此相适应,保证合同的运作方向决定于被担保的主债的履行情况。只要主债务人不履行债务,保证人就应按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责任方式和范围向主债权人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连带保证责任。借助保证人的保证行为补充和加强主债务人的履约能力,可以保证主债权的实现,维持正常的民事流转秩序。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是财产保险的一种具体类型,它所确认的是保险商品交换关系。投保人通过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获得保险人提供的保险保障;保险人出卖保险商品的目的则在于借助收取的保险费来实现相应的保险交换价值。因此,保险人按照经济法则设计了双务有偿的保证保险合同关系。诸如,按照平等和公平原则构建彼此的权利和义务;根据社会公众购买消费信贷保证保险的需求情况和降低自身经营风险的需要以及经营消费信贷保证保险的成本,计算所应收取的保险费。至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履行当然是以双方当事人约定的保险合同条款为依据,而与相应的消费贷款合同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的上述本质区别最终决定了二者的法理构建不同。具体而言,保证合同是在被担保的主债之外基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而在主债权人和保证人之间建立的保证合同关系。从其构成要素来看,保证合同的主体是主债权人和保证人,其中,对于保证人的资格,除了法律禁止作保证人的情况以外,《担保法》并未予以过多的限制,而仅仅是一般性地规定了应当具有代偿能力。而保证合同的内容则是由单务无偿的权利和义务所构成,即主债权人享有的保证请求权和保证人负有的保证责任,因此,保证人履行保证责任并无对价条件。至于保证合同的客体,则是保证人向主债权人实施的保证行为-承担保证责任的行为,它是保证合同之担保目的的直接体现。应当注意的是,保证合同的上述构成要素是建立在被担保的主债基础之上的,“主债权债务关系为保证的基础关系,保证合同关系则具有从属性质。”(7)保证合同的设立、变更和消灭均以主债为前提。没有主债保证合同也就无从谈起。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构成要素不同于保证合同。其主体包括投保人、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其中,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同时也就是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债务人和债权人,而保险人一方则必须是依据《保险法》的规定取得经营保证保险业务资格的商业保险公司。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内容则表现为双务有偿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具体包括保险人对于投保人享有的保险费请求权,而其向被保险人承担的保险责任成为对价条件;被保险人为实现其享有的保险赔付请求权,必须以履行相应的义务作为对价条件,如遵守国家法律和消费贷款合同的义务、保险事故发生时的通知义务等。而依据《保险法》的规定,保险合同的客体是保险利益,即“要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于标的所存有之一种利害关系,要保人或被保险人因标的之存在而获益,因标的之毁损而蒙受损失。”(8)具体表现为被保险人作为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贷款人,借助作为相关消费贷款合同借款人的投保人向其履行还款义务而实现的债权利益。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追求的正是这种债权利益的实现,不论是通过投保人的履约行为,还是基于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同时,这种债权利益恰恰又是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债权债务内容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相关消费贷款合同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之保险客体的载体从而与其有着密切联系。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贷款合同之间的这种密切联系,不同于保证合同与被担保主债之间的主从关系。它不是一种主从关系,而是由于二者之间的关联性而形成的并存关系。

经过上述法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相关的消费贷款合同并存于经济生活之中。虽然,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权利义务是保险人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确定承保条件和保险标的的依据,但是,这并不改变二者之间的独立关系和关联性。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具有的保障功能,有利于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切实履行,而前者对于后者并没有从属性。所以,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区别于保证合同,并非担保方法。

(四)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主要特征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其它保险合同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其它保险合同的业务范围不同。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所承担的是投保人方面的风险,其它保险合同所承担的是投保人自己无法控制的偶然性、意外性的风险,投保人的故意行为属于除外责任。所以,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通常由债务人投保,并支付一定的保险费来保障他人(债权人)的利益;而其它保险合同是由权利人申请,并支付一定的保险费来保障自己的利益。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是对于被保证人的社会行为提供的信用担保,由于个人社会行为复杂和多变的特点,使得保险人必须准备承担被保证人对于被保险人制造的道德风险或投机风险所形成的责任。而其它保险合同是保险人对于投保人的可保标的提供的转嫁风险的服务,这种可以转嫁的风险范围被严格限制,对于投保人的道德风险、投机风险或故意行为均在保险合同条款中列入责任免除项目。

2.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其它保险合同的赔偿要求不同。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证人对于保险人为其支付给被保险人的任何赔偿都必须承担偿还的义务,换言之,保险人在赔偿后有权向被保证人追偿。即保险人并不因为被保证人支付了保险费而放弃向被保证人追偿的权利。保险人为了保障其对被保险人支付的任何赔偿日后能从被保证人处得到返还,通常要求被保证人提供抵押或者反担保,以便保险人万一因进行赔偿而遭受经济损失时,可以从被保证人处得到补偿。其它保险合同规定的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承担经济赔偿责任后,除了可以对造成保险事故的第三者进行追偿外,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要求投保人偿还保险人所付出的任何经济赔偿。

3.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其它保险合同的客户动机不同。

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保险公司实际上是在利用自己的社会声誉和经济实力为被保证人提供保障。假如一个没有良好社会声誉和一定经济实力的经济组织或个人为他人提供保障,权利人会因为缺乏对于保证人的信任而放弃和被保证人的合作。因此,被保证人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的动机是期望通过保险公司的社会影响和经济实力提高自己的资信度,从而取得和权利人合作的机会。而在其它保险合同中,投保人是通过转嫁风险的形式获得保险保障,其动机是通过商品交换过程,将可能面临的风险转嫁给保险人。“所以,保险公司在承保一般保险业务时,都必须做好赔偿准备,一种风险能不能保险,归根到底是看承担这种风险所收取的保险费是否足以抵补这种风险发生的赔款。”(9)

二、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基本问题研究

(一)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基本内涵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是指由债权人投保,以被保险人(贷款人或债权人)在消费贷款过程中因被保证人(借款人或债务人)未能如约清偿债务而遭受的损失作为保险标的,由保险人为其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保险合同。如果由于被保证人的作为或不作为导致被保险人遭受经济损失时,保险人必须按照保险合同的规定赔偿被保险人的损失,然后获得向被保证人代位追偿的权利。所以,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投保人(债权人)由于被保证人(债务人)的违约行为而遭受的经济损失,除非投保人主动放弃对于被保证人的追偿,保险人不论对于被保证人行使代位追偿权的结果如何,都必须首先承担对于被保险人经济损失的赔偿责任。根据我国《财产保险合同条例》第2条的规定,信用保险关系受此条例的调整,因此,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属于财产保险合同的一种。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作为财产保险合同的一种,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主体具有特殊性。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是以债权人作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而由保险人来担保被保证人(债务人)的信用,以便使债权人的权利得到保障。于是,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其实是同一人,即债权人。

其次,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所承保危险的不规律性。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规定的保险期限内所发生的保险事故或危险,没有什么规律可循。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危险的发生,既可能因被保证人主观因素所致,也可能因战争、叛乱等难以预料的政治风险因素而发生。因危险发生的原因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此类保险合同所承保的危险具有不规律性。

(二)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即主要条款包括:

1.责任范围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保险人负赔偿责任的损失是由于不可抗力或其它原因造成的,保险人所承担的保险责任可以从商业信用责任和政治风险责任两方面来理解:

(1)商业信用责任。“商业信用责任是指被保险人由于债务人主观或者客观原因导致了财产或利益的损失,而该损失是因债务人的信用不良所致,保险人应当依法或依保险合同之规定对被保险人的损失负赔偿责任。”(10)就债务人而言,他所实施的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行为既可能出于故意,也可能出于过失,但不管是故意也好,过失也罢,只要是因债务人信用不良造成被保险人财产或者利益的损失,都应属于保险责任范围。

商业信用风险主要有:第一,债务人因丧失民事行为能力而无力偿付债务;第二,债务人超过付款期限未偿付债务。凡因这些商业信用风险引起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由保险人负责赔偿。

(2)政治风险责任。“政治风险责任是指保险人对于因为政治运动或者是政府政治法律制度的改变而引发的被保险人财产及其利益的损失负赔偿责任。”(11)政治风险责任之所以被列为保险责任范围,是因为政治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也就是说政治运动或政府政治法律制度的变更是不以投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就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当事人而论,他们既很少有能力去诱发政治运动或政治事件,又不可能去阻止其发生和发展,因此政治风险责任是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保险责任范围。

政治风险主要有:第一,战争、类似战争的行为、军事行动、叛乱、罢工及暴动;第二,国家征收。被保险人凡因以上原因遭受损失时,由保险人对其负赔偿责任。

2.除外责任

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如果是由于被保险人自己的故意或过失行为而造成了损失,那么保险人免责,对该损失应由被保险人自负其责。

3.责任限额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责任限额就是保险人承担风险的限额。责任限额一般来说有两种:一种是对债务人的信用限额,也就是每一风险引起的损失,保险人对该损失所承担的赔偿责任的最高限额;另一种是对每一个保险单本身的责任限额,也就是指在一定期限内,保险人累计所承担赔偿的最高限额。

4.保险费

“保险契约为有偿契约,要保人对于保险人承担危险之承诺应付一定的对价(Consideration)。此处所谓对价,系指要保人之交付保费或同意交付保费。保险契约须于保费之交付或要保人同意交付保费后,始告成立。”(12)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与其它的保险合同一样,都规定被保险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交纳保险费,如果逾期不交纳,那么必将会影响到保险合同的效力。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保险费的高低,通常是根据对债务人信用风险的评估来决定的。

5.索赔和理赔

(1)索赔。“当发生了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被保险人应当一方面积极采取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另一方面应当立即通知保险公司,同时向保险公司申请索赔。”(13)被保险人在向保险人提出索赔申请的同时,要提交必要的单证,主要是保险单,被保险人只有依照保险单进行索赔时,才能够得到保险人的确认。因为在保险单上,不但记载了当事人的姓名、商号及订约时间,而且还有保险标的、保险费、保险期限特约条款等的详细记录。此外,由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涉及到对债务人的追偿权问题,因此如果对于提供单证有特殊要求,而被保险人在提供单证方面没有给以积极配合,那么保险人有权提出拒赔的抗辩事由。

(2)理赔。保险人在收到索赔申请之后,首先要对被保险人所提供的单证及其它有关的证明文件逐一进行审核,以便确定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对于属于保险责任范围之内的损失部分,保险人应当对具体损失比例和损失数额进行评定,并以此决定赔偿数额。保险人在审核赔偿数额的同时,还应该核定保险合同中所规定的保险人的承保比例。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要同时依赖债权人和债务人两方面的信用,其中依赖债权人的信用方面体现在不采用足额保险办法,而是用不足额保险的办法使债权人在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部分不是得到足额补偿,而是由其自己承担部分损失,约定其自留份额,比例一般是5%—25%不等。保险人在确定赔偿数额之时,还应当扣除被保险人的自留份额。同时还要审核保险责任限额,包括每一保险单的责任限额和债务人信用限额。

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赔偿问题上需要注意的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代位追偿权问题。“对于那些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保险人应被保险人索赔之请求给以赔付之后,如果被保险人又从债务人那里追回了一些欠款,那么被保险人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因为被保险人不是足额保险,而是由自己承担部分损失,所以对于这些追回的欠款,不是完全转移归保险人,而是由保险人与被保险人按照保险单明细表所规定的比例在两者之间进行合理分配。”(14)

(三)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主要特征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与其它保险合同的区别以及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关系两个方面。

1.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与其它保险合同相比,有以下不同之处:

第一,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保险标的具有特殊性。一般来说,财产保险合同中的保险标的是保险保障的客体,或者是保障被保险人的财产,或者是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而这种财产或利益的损失或者是被保险人财产或利益的直接损失,或者是被保险人的行为所造成的利益损失。”(15)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保险标的则是保障第三者的行为对于被保险人造成的经济利益的破坏。被保险人作为权利人,通过支付保险费的方式,将被保证人的信用作为保险标的要求保险人予以保障,由于被保证人的信用风险造成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时,保险人予以赔偿。所以,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承保的是一种信用危险,保险人在接受承保前要对被保证人的资信进行审查。一般财产保险合同确定保险费率是以大数法则为基础、通过搜集历年统计资料计算损失概率,在此基础上制订出商业上可行的保险费率,而消费信贷信用风险则不能以大数法则为基础,必须搜集和研究有关的信息,逐笔地做出是否接受承保的判断或以何种条件承保。

第二,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以代位追偿原则为赔偿的基础。代位追偿是财产保险合同的一项重要原则,这项原则的前提是保险标的的损失必须是由第三者所造成的。如果保险标的的损失与第三者无关,保险人不能获得代位追偿权。但是,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被保险人的任何损失都与指定的第三者(被保证人)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只要是被保险人(债权人)提出索赔要求,保险人必须以获得向被保证人代位追偿的权利作为履行赔偿义务的先决条件。如果保险人不能获得代位追偿权,保险人对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索赔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三,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的第三者及其行为必须事先列明。普通财产保险合同所发生的代位追偿事件,第三者及其行为往往不能事先确定。如果在损失事件发生前就可以确定第三者及其行为,那么该保险合同蕴含着很大的道德风险,保险人可以有理由判断被保险人与第三者存在勾结诈骗的可能。但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保险人必须在保险单上列明第三者,限定保险人承担的第三者可能造成被保险人利益损失的行为。“如果被保险人由于信用风险所导致的损失向保险人提出索赔时,造成损失的第三者不是保险合同所列明的,或者第三者对于被保险人所造成的损失不是保险合同所列明的行为,保险人有权拒绝被保险人的索赔。”(16)

2.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关系。

(1)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联系。

首先,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标的具有一致性。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承保的标的都是信用风险,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承保的是被保险人交易对方的信用风险,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承保的是投保人本身的信用风险。

其次,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经营基础具有一致性。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都必须依靠信息奠定其经营基础。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保险人是否受理保险申请,完全取决于对于投保人的资信、财力及以往履约状况等信用资料的获得与核实;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决定保险费率的不是以往的损失概率和大数法则,而是有关被保险人交易对方的信用资料。

(2)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区别。

第一,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当事人及关系人的不同。

------------------------------------------------------------------------------------

|合同类型|投保人|保险人|被保险人|被保证人|

------------------------------------------------------------------------------------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债务人|保险公司|债权人|债务人|

------------------------------------------------------------------------------------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债权人|保险公司|债权人|债务人|

------------------------------------------------------------------------------------

第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前提条件的不同。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的前提条件是被保证人不能正常赔偿债权人遭受合同规定的损失;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的前提条件是债权人遭受合同规定的实际损失。

第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追偿方式的不同。

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一旦发生保险人对于被保险人的赔偿,保险人可以直接向被保证人或其提供的反担保人进行追偿;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保险人赔偿被保险人的损失后,只能获得代位向被保证人追偿的权利。

第四,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风险程度的不同。

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保险人承担的风险来自被保证人自身的信用风险,但由于被保证人要提供抵押或者反担保,保险人实际上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保险人承担的风险来自保险人和被保险人都不能控制的交易对方的信用风险,保险人实际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大。”(17)

第五,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业务职能的不同。

在消费贷款合同中,债务人应债权人的要求向保险人投保自己不履行消费贷款合同的风险,获得保险人同意承保的合同文件-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反之,如果债权人向保险公司投保万一债务人不偿还债务的风险,从而获得保险人同意承保风险的合同文件-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所以,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是不能相互代替的。

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风险及防范

关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我国保险立法尚未有专门立法进行规范,有关法规、条例等也未就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问题作出专章或者专条规定。但是,有关“保证保险”的用词,散见于我国各种法规、条例及保险公司的章程之中。我国1995年10月1日施行的《保险法》第91条第1款以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章程》第3条和《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章程》第7条,只规定了信用保险,没有提出“保证保险”的概念。(18)1985年4月1日施行的《保险业务管理暂行条例》第21条第2款规定,人身保险以外的各种保险业务包括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这里将“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作为两个独立的险种提出来。

虽然我国保险立法尚未就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专门立法,有关法规、条例等也未就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问题作出专章或者专条规定。但是,从我国保险实践来看,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制度还是取得了较大发展。1997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平安保险公司试办汽车分期付款销售保证保险,平安保险公司首次设置了专门的分期付款购车保证保险合同的保险条款,拉开了中国保险企业提供消费信贷保证保险的序幕。继平安保险公司之后,太平洋保险公司推出了《分期付款购车合同履约保险条款》,天安保险公司推出《天安汽车消费贷款履约保证保险条款》,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推出《个人购置住房抵押贷款保证保险条款》。1998年随着我国银行按揭业务的恢复和发展,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也随之兴旺起来。1999年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全国开办《机动车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正式启动了中国保险企业为消费信贷提供保证保险的划时代新业务。

从理论上讲,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是风险较小且易于控制的。因为在消费信贷运行过程中,借款人在获得消费信贷之前必须履行严格的申请程序,办理相应的抵押、反担保、公证、保险手续,且必须交付一定比例的自有资金,再加上相关费用和借款人个人出资逐年递增的情况,所以通常情况下,借款人没有必要承担因拖延还款而失去消费标的物的风险。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非理论上讲的如此简单。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特殊消费信贷环境,导致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的风险系数远远超出理论上的测算。总结我国开展消费信贷保证保险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风险及防范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抵押权问题

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对抵押物的处置适用《民法通则》及《担保法》等法律法规。现今在我国有关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往往是贷款人银行(被保险人)和借款人(投保人)在签订消费贷款合同时,设置了相应抵押条款或已把相应抵押合同作为消费贷款合同的从合同。其本质是,既要求借款人作借款所购消费品抵押担保,又要求借款人选择消费信贷保证保险,造成借款人双重担保负担,而贷款人银行作为受益人便获得了“双重保险”。“这一做法,完全是银行利用自身地位优势,在大量呆帐和不良资产的重压下,为了自身贷款安全,重复防范消费信贷中的道德及行为等风险。”(19)而保险人未获得投保人(借款人)的任何抵押担保,从而使保险人在承担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保险责任时,缺乏对其权利的应有保障,使得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操作实务中,人为地增加了抵押权在被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转移环节,甚至是障碍,因为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抵押权是不能自动转移的,除非投保人与保险人重新办理抵押登记,而这在理赔过程中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抵押合同附属于银行与借款人的消费贷款合同,其抵押权归银行所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履行就必须有一个抵押权转移的操作环节,而这一转移环节相应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因此增加了保险人抵押权转移风险。所以,这一转移环节必须清除。科学的做法是,应根据《保险法》及《担保法》有关立法精神及相关规定,采取如下两种方法解决:方法一:变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为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合同中,银行作为投保人,为借款人不履行还款义务的信用风险投保,保险费应由银行支付,仍可保留原相应抵押合同作为消费贷款合同的从合同或必要条款。方法二:还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以其本来面目,由保险人与投保人直接签订借款所购消费品抵押协议,或把它作为相应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必要条款。这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科学、规范运作的必要条件,同时,也符合担保法的有关规定。

(二)个人信用制度问题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基于信用经济,它以稳定、成熟的经济机制乃至社会文化为保证,得来非一日之功。个人信用制度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制度中最关键的部分。但在我国目前,个人信用制度又是最缺乏的部分。

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备、严密、透明的社会信用网络。每个人都有一个社会安全号码,它类似我们的身份证号码,终生不变而且伴随一生。个人的每一笔收入、纳税、借贷、还款的情况都记录在案。个人任何不良记录,资料会全部显示,在其它银行也一样可以查到。而在我们国家,即使对企业的信用评估也才刚刚起步,个人信用制度更是一片空白。从银行的角度来看,由于个人信用制度是一片空白,觉得对个人的真实收入状况及信用水准难以掌握。事实上,最让银行放心不下的,就是向个人贷款心里没底,担心发生新的信贷风险。为了防范这种把钱贷出去收不回来的风险,银行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把消费信贷的门槛加高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签订程序也随之繁琐。

“一般说来,个人信用制度,是指能证明、解释和查验自然人资信而建立的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和行事规则。个人信用制度的内容大体包括个人信用记录、个人信用评估,个人信用风险管理等。其基本内涵大体包括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预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个人信用风险规避制度等。个人信用登记是开展个人信用业务活动的基础,银行由此可以通过对个人历年信用状况的审查,决定是否发放贷款;个人信用评估是对个人信用风险进行评定,这将为银行决策提供依据;而个人信用风险预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个人信用风险规避等制度则可以使银行加强风险的防范。”(20)总之,个人信用制度的实行,是要形成一种外部的约束力量,使违约所带来的损失大大超过其由于违约所得到的收益,从而迫使信用行为的当事人不敢失信违约。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与发展最终要使得个人信用成为全社会恪守的准则。

我国个人信用制度还基本是处于空白状态,这从我国居民在签订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时所能提供的信用文件就能看出。在现实中,我国绝大多数的居民所能提供的信用文件,一是身份证和户籍证明;二是所在单位的人事档案;三是个人存单凭证和实物资产。第一项可以解释持有者的自然状况,第二项可以说明个人的职业、职务、政治面貌等情况,显然这两项都不具备经济担保性质。只有第三项与经济有关,但它却只能提供个人的存款余额,这些数字一不能证明个人收入的多少、来源及可靠性,二不能提供个人以往的信用记录,三不能据此计算个人及家庭的总资产。显而易见,这三份文件相对于十几万的汽车款,甚至几十万的住房款来说,其力量是不够的。或者说,在贷款和信用的天平上,信用的砝码过轻了。

“目前我国既没有信用度的认定机制,也没有对失信者进行全社会惩罚的机制。这就存在着信用等级不高,甚至是信用危机的问题。”(21)由于个人信用制度隐患的存在,保险人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承担的风险随之增加。因此,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已是刻不容缓,可以从建立个人信用记录、建立个人信用计算机联网查询系统、建立对个人信用调查与评价的专业性中介机构等方面尝试建立我国个人信用制度。

(三)资信审查问题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保险人承保的是借款人还款的信用,因此,要求保险人必须严格审查投保人的资信。但在实际运作中,这一环节往往由银行代为审查。银行在代为审查过程中,往往根据其对借款人所作的信用评估,只是对其认为信用风险大的借款人,强制要求其购买消费信贷保证保险,而对其认为信用风险不大的借款人,则并不努力推荐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因而造成投保人数减少,保险人业务风险选择被动,从而使保险人自身风险增加。加上银行及其相关机构没有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相配套的信用信息系统工程也尚未建立,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必须要求保险人与投保人是一种长久密切合作的关系,以便在过程中跟踪服务、控制风险,这一矛盾使得保险人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难以控制风险。所以必须还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以其本来面目,使资信审查义务回归保险人。

(四)风险评估问题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是一种特殊的保险,风险因素复杂。在一定保险责任范围内,其保险费率的计算,要有一个严密的风险评估及成本核算作为基础,且要求科学可行。目前我国消费信贷保证保险风险评估系统尚未建立,其承保的属信用风险,必须收集和研究相关信息,逐一地作出是否接受的判断以及以何种条件承保,要制定出商业上可行的保险费率。而目前我国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保险费率的厘定缺乏科学测算,交费水平较高,过多地增加了借款人的借款成本。

另外,目前我国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承保范围过窄,风险覆盖率低,致使银行对办理保险的热情不高。各财产保险公司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条款的保险责任基本是投保人死亡、疾病、伤残或个人收入状况恶化而无力还款等风险,但对银行较为关心的借款人因市场变化而主动放弃消费品的风险,并不提供保障。所以必须完善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条款及费率。第一,在保险责任方面,要体现兼顾投保人、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三者利益的原则。保险风险可以由借款人死亡、失业等,扩大到由于市场变化带来的借款人放弃消费品的风险。将这种市场风险纳入承保范围是因其具备了可保风险的特征:首先,该风险是意外的、偶然的;其次,市场风险是可以通过国内外损失资料进行估计、测量的。由此看出,市场风险是可保风险。第二,要科学合理地制订费率标准。

另外,对于银行来说,即使已经由保险公司承保,但还存在两个方面的风险。一是保险公司免除保险责任的风险,二是保险公司免赔一定比例的风险。“对于免赔问题,保险公司一般没有明确免赔的基数是保险金额还是损失金额,而保险金额和损失金额在一般情况下的差别是很大的。”(22)对此,银行一方面要切实履行保险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防止因自身原因致使保险公司免责;另一方面,应在保险合同中尽可能对保险公司免除责任的情况作出限制,降低保险公司免赔的比例,并明确免赔的计算基数。

四、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的完善

“尽管信用保险产生的历史并不悠久,但在财产保险领域中,几乎没有一种业务的发展比信用保险的发展更加坎坷,更加艰难。1850年法国的一些保险公司开始经营商业信用保险但不久便接连遭到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信用保险得到了迅速发展,欧美各国出现了商业信用保险公司,后经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而遭到致命性的打击,大批公司都倒闭或破产。然而经过这次冲击,信用保险制度更加完善了。”(23)此后,又屡受经济动荡的冲击,但都逐步稳定地发展起来,一些国家开始成立专门的保险公司开展信用保险业务,承办各类信用保险,包括消费信贷信用保险,用来支持国内贸易的发展。因此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得到了迅猛发展,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条款也更加完善。

我国信用保险是1989年1月1日从政策性业务(出口信用保险)起步的。这类政策性保险包括短期出口信用综合保险和中长期信用保险。后一种保险包括两项业务,即中长期收汇保险和中长期出口信贷保险,分别承保一年以上的收汇风险和银行贷款保险。(24)从1990年起,我国信用保险逐步从政策性业务延伸到经营性业务,试办了国内消费信贷信用保险,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随之产生。但是,事实表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并没有促进消费信贷的欣欣向荣,反而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使得保险人面临巨大的风险,保险公司纷纷退出消费信贷信用保险领域。

(一)目前处于尴尬境地之原因

保险公司退出消费信贷信用保险不禁让人感到困惑。保险公司为什么要退出消费信贷信用保险?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这就要从分析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入手。

1.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保险合同。

一般商业保险合同所承保的是各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其发生通常不受人为因素控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保险人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数据测算出其较稳定的损失概率。而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所承保的信用风险多受社会经济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风险较难确定和控制,保险人想通过精算得出其确切的损失概率是很困难的。因此,保险人签订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比签订一般商业保险合同风险更大,不稳定因素更多。

2.与银行相比,保险公司有关债务人的资信信息的不对称性更为严重。

“信息不对称是指合约的不同当事人不能拥有一致对等的信息,其中的某一方对另一方并非充分了解。”(25)信息的不对称性极易导致道德风险。进入80年代以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得到快速发展,其盈利的重点正在向中间业务转移,其中,银行开办了多种形式的信用担保业务。虽然该类业务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经营上的风险,但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便利条件将信用风险控制到最低限度,其面临的信用风险是有限的,实践也证明,银行从开办的信用担保业务中获得的收益是很可观的。但是,与商业银行相比,保险公司所承保的信用风险却难控制得多。一方面,商业银行担保的对象主要是组织单位,其财务能力及资信状况较易掌握;而在保险公司的消费信贷信用保险中,信用风险的主体往往是个人,其资信状况很难象组织单位那样通过正式财务报表等掌握。另一方面,银行往往限定其被担保人须是在银行开立帐户的老客户,这样,其资信状况就更容易获得和控制,而保险公司却难有这种优势。此外,信用担保合同中一般均规定被保证人对担保人为其向债权人支付的任何补偿均有返还给担保人的义务。在银行担保业务中,由于被担保人在该行开有帐户,所以其资金来源被银行尽收眼底,银行可以有效追偿。“相比之下,保险公司除了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外,还要面临较多的追偿方面的道德风险。实际上,保险人在赔偿债权人损失之后,一般很难对债务人实施有效追偿。”(26)

3.我国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限制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的发展。

在西方保险业发达的国家,保险投资已成为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成为保险公司以盈补亏、持续发展和增强自身经营能力的重要保障。可以说,保险公司保险业务的重要性在于其为保险公司形成保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保险投资才是主导性业务。在我国,由于保险投资业务起步较晚,加之我国金融市场发育不充分,金融工具较少,金融市场上投机气氛过于浓厚,因此我国1995年《保险法》严格限制了保险资金的投向:“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在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它资金运用的形式”,2002年修正的《保险法》在这方面并没有突破。这极大地影响着保险公司的收益,其盈利主要还依赖承保利润,因此,对于风险较难以控制和把握的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保险公司始终持谨慎态度。

(二)完善之对策思考

1.信用危险防范的必要性及手段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所承保的风险,往往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因此,风险较大,尤其是政治风险保险针对叛乱、战争、罢工等行为,所以必须注意对危险的防范。具体来说,危险的防范措施主要有:

(1)保险公司要充分作好被保证人的信用风险调查,有选择的承保。保险公司在承保前,必须详细调查、充分了解被保证人的资信情况。由于消费贷款合同的债务人为个人消费者,其收入来源、已有储蓄及其它金融资产情况应是保险公司了解的重点,保险公司可以要求被保证人提供有关单证以获取信息。对于被保证人的道德风险情况,保险公司是较难了解的,当前只能采取有关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加以防范,比如可以要求银行规定消费贷款合同的借款人必须有本地户口,有固定的居所以及稳定的工作等等,以避免其借款后逃匿而无从追查。随着消费信贷的普遍开展以及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保险公司可以了解到其自身通常难以获取的信息,尤其有助于加强对被保证人道德风险的防范。

(2)“为了防止滥于放款,被保险人必须自行承担一部分风险。”(27)自行承担风险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共保,即双方在约定共保的比例后,被保险人不得将自保部分再向其它保险行业另行投保,而使自己避免承担责任;另一种方式是规定绝对免赔额,每项损失在免赔额以下的,由被保险人自行负责,超过部分才由保险人负责,以此来加重被保险人的责任,以督促其选好贷款对象,尽量减少信用风险。

(3)被保险人在投保时,必须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如果有隐瞒、遗漏,保险人可以解除保险合同。

(4)保险合同订立后,如果危险增加,被保险人应及时通知保险人。被保险人不仅在订立合同时须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在合同有效期内,如果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还负有及时通知保险人的义务。“因为保险人是根据承保的保险标的的危险程度决定保险费率的高低的,一旦危险程度增加,保险人承担的责任也必然加重。”(28)如果被保险人不将此情况及时通知保险人,就会造成保险人收取较低的保险费,而要承担较大的风险责任。我国2002年修正的《保险法》第37条第1款规定:“在合同有效期内,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的,被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保险人有权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解除合同。”第2款规定:“被保险人未履行前款规定的通知义务的,因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5)要求被保险人应尽注意义务。被保险人应以信用卓著或具有较强清偿能力的个人为放款对象,如果被保险人在选择放款对象时,有明显的不注意的行为,由此而产生的损失,由被保险人承担。

2.赔偿处理

(1)当被保险人发觉信用危险发生时,应立即通知保险人,对所遭受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在合理期限内提出赔偿要求,并应根据保险人的要求,提供必要的帐册和材料,以供查证。

2002年修正的《保险法》第22条第1款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知道保险事故发生后,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这样便于保险人及时调查保险事故发生的原因、损失范围,尽快妥善处理,准备必要的赔偿资金,不致因拖延时日而影响对损失的查核及责任的确定。《日本商法典》第658条也规定“因保险人负担的危险发生,在发生损害的情形下,保险合同人或被保险人已经知道损害发生时,要及时通知保险人。”

(2)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除了立即通知保险人外,还应主动采取措施,深入追查,在各方面给予保险人有效地配合,因追查而支出的费用,由保险人负担。

“各国的保险法都规定了关于被保险人防止和减少损失的义务,当信用危险发生后,被保险人应尽力施救,将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29)2002年修正的《保险法》第42条第1款规定:“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有责任尽力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或者减少损失。”因为被保险人对被保证人了解得更具体更有专业知识,如果及时、主动地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可以减少损失。对于怠于施救,听任事故发展的,保险人有权拒赔,这样既保障了保险人的合法权益,又不助长道德危险的发生。

(3)保险人在进行赔偿后,有权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被保证人请求赔偿的权利,被保险人应积极协助。

“代位求偿权实质上是一种债权转移,是被保险人对第三人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转移。”(30)2002年修正的《保险法》第45条第1款规定:“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可以要求银行在被保证人一旦违约,保险人对银行赔付后,银行要尽力协助保险人进行追偿。保险人在支付赔款后,受自身条件限制,一般很难对被保证人实施有效追偿,因为被保证人通常会采取隐瞒收入情况以及转移资产等手段来逃避追偿。银行可以利用被保证人是其客户、在本银行开户等有利条件掌握其资金来源情况,为保险人提供追偿上的帮助,使保险人尽可能地挽回损失。

(4)如被保险人和有关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应取得保险人同意,否则保险人不受协议约束。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消费信贷日渐增多。因为消费信贷是一项高风险的银行业务,消费信贷保险便应运而生,投保人与保险人通过签订保险合同规定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消费信贷保险合同相关问题遂成为新的研究课题,有关消费信贷保险合同和相关问题的探讨散见于各种法学期刊之中,但尚未有对这一课题进行系统而完整的研究。笔者也正是认识到这一论题的理论价值、现实意义和作用以及现今研究上的不足,才选取了“消费信贷保险合同研究”作为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题目,以合同法基本原理为基点,分析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风险,考察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发展艰难的原因,思考完善之对策。但是,由于本人学识水平和论文篇幅所限以及缺乏实践经验等,文中研究、探讨、论证的内容尚需进一步深入、明确和缜密,有些相关内容也未能涉及,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加以探讨和提高。

注释

(1)梁顺成:《什么是消费信贷》,《时事》1998年第6期,第20页。

(2)郝演苏:《财产保险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242页。

(3)郝演苏:《财产保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266页。

(4)张广兴:《债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18页。

(5)魏君涛:《论保证保险与保证担保的关系》,《保险研究》2000年第6期,第35页。

(6)魏君涛:《论保证保险与保证担保的关系》,《保险研究》2000年第6期,第35页。

(7)张广兴:《债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19页。

(8)[台]施文森:《保险法总论》,三民书局1994年增订本,第43页。

(9)郝演苏:《财产保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264页。

(10)曹守晔、孔祥俊、李明良:《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丛书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保险合同卷》,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335页。

(11)曹守晔、孔祥俊、李明良:《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丛书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保险合同卷》,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335-336页。

(12)[台]施文森:《保险法总论》,三民书局1994年增订本,第68页。

(13)曹守晔、孔祥俊、李明良:《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丛书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保险合同卷》,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337页。

(14)曹守晔、孔祥俊、李明良:《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丛书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保险合同卷》,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339页。

(15)郝演苏:《财产保险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247页。

(16)郝演苏:《财产保险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248页。

(17)郝演苏:《财产保险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245页。

(18)郭青红:《分期付款购车合同保险-一种特殊的合同履约保证保险》,《汽车与社会》1998年第11期,第20页。

(19)陈剖建:《住房消费信贷相关保险之法律研究》,《保险研究》1999年第6期,第22-23页。

(20)常兴华:《跨越消费门槛-聚焦消费信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8-99页。

(21)华山:《没有信用何以保证对当前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的思考》,《中国保险》2001年第7期,第48页。

(22)郭青红:《分期付款购车合同保险-一种特殊的合同履约保证保险》,《汽车与社会》1998年第11期,第20页。

(23)朱世昌:《新编财产保险》,气象出版社1997年版,第412-413页。

(24)常德仁、王凤玲:《关于信用保险的考察论证》,《中国城市金融》1994年第10期,第14页。

(25)冯玉梅:《对我国开办消费信贷信用保险业务的思考》,《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第44页。

(26)冯玉梅:《对我国开办消费信贷信用保险业务的思考》,《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第44页。

(27)徐卫东:《保险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29页。

(28)徐卫东:《保险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29页。

(29)徐卫东:《保险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30页。

(30)徐卫东:《保险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31页。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徐卫东、杨勤活、王剑钊:《保险法》,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孙积禄:《保险法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

(3)魏华林:《保险法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

(4)陈晓兴主编:《保险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樊启荣主编:《保险法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6)邹海林:《保险法教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覃有土主编:《保险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2年修订本。

(8)周玉华:《保险合同法总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

(9)周玉华:《保险合同与保险索赔理赔:最新保险合同法律适用与合同解说》,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10)郑功成、孙蓉主编:《财产保险》,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11)杜鹃主编:《保险学基础》,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黄华明:《风险与保险》,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13)于璐、詹蕾主编:《消费信贷运作指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粟勤:《消费信贷》,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年版。

(15)[台]江朝国:《保险法论文集》,瑞兴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

(16)[英]C.E霍尔:《财产保险-风险的估计与控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版。

(17)DickBriggsandBurtEdwards:CreditInsurance-HowtoReduce-theRisksofTradeCredit,PublishedbyWoodhead-FaulknerLimited,Firstpublished1988.

(18)JohnF.Dobbyn:InsuranceLawinaNutshell,Beijing:PublishingHouseofLaw,2001.3rd[Reprinteded.].

论文类:

(1)刘亚:《信用保险与保证担保》,《保险研究》1997年第4期。

(2)韩军、邱长溶、王军:《住房消费信贷风险与保险问题研究》,《保险研究》1999年第4期。

(3)刘志文、陈少林:《消费贷款合同保证保险法律问题探析》,《人民司法》1999年第11期。

(4)徐广哲:《论发展消费信贷保险相关问题》,《保险研究》2000年第9期。

(5)周颖:《新世纪保险业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住房消费信贷保险》,《中国房地产金融》2000年第11期。

保险学期刊范文篇6

本文是一篇比较系统地研究、考察、探讨消费信贷保险合同有关问题的论文。全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概说;第二部分是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基本问题;第三部分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风险及防范;第四部分是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的完善。

论文第一部分从基本内涵、主要内容、法律性质以及主要特征四个方面对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作了概括论述。在基本内涵方面,着重说明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是由债务人投保,以被保险人在消费贷款过程中因被保证人未能如约履行债务清偿而遭受的损失作为保险标的,由保险人为其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保险合同。首先,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涉及三个方面的当事人和保险关系人,即保险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其次,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承保的是信用,保险人必须严格审查被保证人的财力、资信、声誉的好坏以及以往履约历史等,才能承保。最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产生的赔偿必须由被保证人予以偿还。在主要内容方面,阐述了保险责任、责任免除、保险期限、保险费、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义务、赔偿处理等主要条款。在法律性质方面,首先阐释了正确认定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法律性质的意义,即正确认定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不仅仅是一个民商法领域的理论之争,而且是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法律问题。其次论述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之间虽然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如二者均冠以“保证”之名,二者都具有保障功能,二者在履行上都具有或然性等,但是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仅仅是形似。最后分析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在适用目的、内容、责任的法律性质、运作机制以及法理构建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得出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的区别之处是其本质属性、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并非担保方法的结论。在主要特征方面,通过与其它保险合同的比较,说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在业务范围、赔偿要求、客户动机三个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特点。

第二部分对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基本问题作了分析介绍。首先论述了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基本内涵,即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是由债权人投保,以被保险人在消费贷款过程中因被保证人未能如约履行债务清偿而遭受的损失作为保险标的,由保险人为其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保险合同。在概括论述了基本内涵后,对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责任范围、除外责任、责任限额、保险费、索赔和理赔等主要合同条款作了介绍和论说。在与其它保险合同的比较中,阐述了其保险标的具有特殊性、以代位追偿原则作为赔偿的基础、第三者及其行为必须事先列明三个特征。最后总结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联系与区别,即二者标的具有一致性、经营基础具有一致性;同时二者在当事人及关系人、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的条件、性质、追偿方式、风险程度、业务职能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异。

第三部分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风险成因考察及防范措施的提出,主要着力于抵押权问题、个人信用制度问题、资信审查问题以及风险评估问题四个方面。首先,关于抵押权问题,主张采取如下两种方法清除抵押权转移环节,方法一:变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为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方法二:还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以其本来面目,由保险人与投保人直接签订借款所购消费品抵押协议,或把它作为相应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必要条款。其次,关于个人信用制度问题,在阐释了个人信用制度的空白是目前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发展的瓶颈后,提出从建立个人信用记录、建立个人信用计算机联网查询系统、建立对个人信用进行调查与评估的专业性中介机构等方面尝试建立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再其次,关于资信审查问题,主张改变目前由银行承担审查义务的做法,使资信审查义务回归保险人。最后,关于风险评估问题,面对目前我国风险评估系统欠缺的现实,提出从完善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条款和费率两个方面解决这一问题。

文章最后一部分首先从分析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本身入手,阐述了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目前之所以处于尴尬境地的原因主要有三:第一,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保险合同;第二,与银行相比,保险公司有关债务人的资信信息的不对称性更为严重;第三,我国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限制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的发展。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信用危险的措施主要包括:第一,保险公司要充分作好被保证人的信用风险调查,有选择的承保;第二,被保险人必须自行承担一部分风险;第三,被保险人在投保时,必须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如果有隐瞒、遗漏,保险人可以解除保险合同;第四,保险合同签订后,如果危险增加,被保险人应及时通知保险人;第五,要求被保险人应尽注意义务。另外,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应立即通知保险人,同时还应主动采取措施在各方面有效地配合保险人。保险人在进行赔偿后,有权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被保证人请求赔偿的权利。

提要

本文以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和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为基点,分四大部分对消费信贷保险合同相关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首先,概括论述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基本内涵及主要内容,并侧重在与保证合同的比较中分析其法律性质,在与其它保险合同的对比中阐述其主要特征;其次,对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主要特征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和介绍,进一步阐明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关系;再次,着力从抵押权问题、个人信用制度问题、资信审查问题、风险评估问题四个方面,对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风险成因进行了详实的考察,并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最后,分析了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目前之所以处于尴尬境地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之对策。

前言

消费信贷也称信用消费,是对个人消费者提供的信用贷款。消费信贷是个人金融服务的一种形式,是由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支持消费者购买商品(尤其是购买耐用消费品)、进行消费活动,如为购买汽车、住房等所提供的贷款。消费信贷的基础是用明天挣到的钱来安排今天的生活,如果消费者预期明天挣不到钱,就无法提前消费。所以,消费信贷本质上还是量入为出的消费形式。“信用消费在许多国家是很普遍的经济行为。在法国1/2家庭有债务,1/4家庭靠贷款买房子。美国每年有6000多万户家庭用信用卡消费,累计债务4000多亿元。美国70%、日本50%、德国60%的汽车销售是通过分期付款的信贷方式进行的。”(1)

1998年3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后,“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新观念开始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费信贷日渐增多。但是,我国消费信贷在发展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与消费信贷相配套的保险体系还未形成。消费信贷离不开保险的保障和支持,有效的保险体系能减少风险,免除贷款人和借款人的后顾之忧,因此我国急需建立有效的与消费信贷相配套的保险体系。

消费信贷保险主要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和消费信贷信用保险两种,本文以消费信贷保险合同为切入点,在研究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风险成因,考察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目前之所以处于尴尬境地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和对策,以期为我国消费信贷保险合同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略尽绵薄之力。

一、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概说

(一)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基本内涵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是指由债务人投保,以被保险人(贷款人或债权人)在消费贷款过程中因被保证人(借款人或债务人)未能如约清偿债务而遭受的损失作为保险标的,由保险人为其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保险合同。“如果由于被保证人的行为导致权利人遭受经济损失时,在被保证人不能补偿权利人经济损失的情况下,由保险人代替被保证人赔偿权利人的经济损失,并拥有向被保证人进行追偿的权利。”(2)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涉及三个方面的当事人和保险关系人,即保险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保险人一般是保险公司;投保人是债务人,同时也是被保证人;被保险人是债权人,是受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保障的一方,也是享受其与被保证人所签订合同利益的一方。当被保证人违约而使债权人遭受经济损失时,债权人有权向保险人取得赔偿。

2.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承保的是信用,保险人必须严格审查被保证人的财力、资信、声誉的好坏及以往履约历史等,才能承保。

3.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产生的赔偿必须由被保证人予以偿还。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被保证人对于保险人发生的任何向被保险人支付的赔偿,具有不可推卸的偿还义务。保险人为了保障其对被保险人支付的任何赔偿能够获得被保证人的偿还,通常要求被保证人提供抵押或者反担保,使保险人因赔付而遭受的经济损失得到补偿。所以,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被保证人对保险人为其向被保险人支付的任何赔款,有返还给保险人的义务,保险人有权向被保证人追偿。

(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即主要条款包括:

1.保险责任

投保人未能按消费贷款合同规定的还款期限偿还欠款的,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事故发生后一定期限(通常为3个月),投保人仍未履行约定的还款义务,保险人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规定负责偿还投保人所欠款项,但以不超过保险金额为限。

2.责任免除

由于下列原因导致投保人未履行消费贷款合同约定的还款义务,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1)战争、类似战争的行为、军事行动、暴动、武装冲突、民众骚乱及罢工。

(2)核反应、核爆炸、核辐射或放射性污染。

(3)投保人的犯罪行为或自杀、自残、吸毒、斗殴。

(4)被保险人的故意或过失行为。

(5)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共同的故意或过失行为。

(6)由于被保险人过错或投保人与被保险人的共同过错导致订立的消费贷款合同被依法认定为无效或被撤销。

(7)被保险人未按规定对投保人进行资信调查或未按规定程序进行贷款审批,导致贷款不能如期收回。

(8)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事先未征得保险人书面同意即对所签订的消费贷款合同及其附件进行修改。

(9)由于投保人不履行消费贷款合同约定的还款义务所造成的逾期利息、罚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处置抵押物费用等,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3.保险期限和保险费

保险期限与消费贷款合同规定的贷款期限一致。

保险费为保险金额乘以保险费率。

4.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义务

(1)投保人义务

第一,投保人应如实填写投保单及附件的内容。投保时,投保人应对

保险标的或有关情况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第二,投保人必须在保险合同生效前一次性缴清全部保险费。

第三,投保人应与保险人签订抵押合同,并依法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2)被保险人义务

第一,被保险人要按银行贷款有关规定对投保人进行资格审核。

第二,被保险人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做好欠款的及时催收工作和催收记录。被保险人如发现投保人有潜在的不还款风险,或有任何可能导致保险合同风险增加的情况,应在合理期限内(通常为10个工作日)通知保险人,并协助保险人共同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风险。

第三,当发生保险事故时,被保险人应立即通知保险人。如属刑事案件的,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第四,根据保险人的要求提供申请代偿的所有证明文件、资料和单据。

第五,被保险人在获得保险赔偿后,应立即将其有关追偿权益书面转让给保险人,并协助保险人向投保人追偿欠款。

5.赔偿处理

收到被保险人的赔偿请求后,保险人应及时调查核实,对属于保险责任的,应履行赔付责任。

保险人履行赔付责任后,有权向投保人追偿代付的欠款及其利息,直至依法处置抵押物。保险人以公平、合理及合法方式处置抵押物后所得的价款分配顺序如下:首先支付处置抵押物时保险人垫付的税金、手续费及相关费用,其次清偿保险人所代偿的款额和投保人欠贷款银行的欠款,剩余款全部归投保人。

(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

1.正确认定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法律性质的意义。

由于目前在理论上对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缺少深入的研究,从而夸大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的相似之处。例如有人将保证保险看作是保险公司经营的担保业务。(3)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是否属于保证合同?是否具有从属性?这是一个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颇有争议的问题。正确认定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不仅仅是一个民商法领域中的理论之争,而且是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法律问题。

首先,就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性质而言,如果认为其具有从属性质,则意味着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是依附于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从合同,具备担保合同的性质。反之,如果认为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不具有从属性质,得出的结论则为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是与相关消费贷款合同并存的独立的保障性合同,彼此之间不存在从属关系。

其次,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从属性的认定直接关系着此类保险合同的地位。基于从属性肯定说的观点,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应处于从合同的地位,因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而必须依附于被担保的消费贷款合同。因此,消费贷款合同的存在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存在的前提,后者的成立、生效、变更和消灭均决定于前者。反之,按照从属性否定说的观点,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其它各种财产保险合同一样,处于完全独立的法律地位。

第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有无从属性,亦涉及到对其所应适用的法律。如果认为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具有从属性,属于担保方法,当然要以《担保法》作为适用的法律依据;而如果否认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具有从属性,则必然将其列入保险法律范畴,适用保险法处理有关的法律问题。

2.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之间的相似之处仅仅是形似。

客观地讲,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确实存在着相似之处:

表现之一,是二者均冠以“保证”之名。保证是我国《担保法》明文规定的一种担保方法,即“保证是第三人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由第三人履行债务的担保方式。该第三人即为保证人。”(4)而保证合同则是该担保方法的法律表现形式,故它以“保证”作为法定名称是名正言顺的。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名称中之所以使用“保证”一词,则源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所包含的确保相关消费贷款合同履行的保险功能。

表现之二,是二者都具有保障功能。具体来讲,保证合同作为保证担保的法律表现形式,其适用的唯一目的,就是担保主债的履行。如果主债务人没有如约履行所负债务,保证人便应按照保证合同的约定向主债权人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连带保证责任。由此可见,保证责任的目的和作用在于通过保证人承担的保证责任来补充和加强主债务人的履约能力和资信能力,从而保障主债权人之债权的实现。与此相似,我国保险业目前开办的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也具有保障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债权人之债权得以实现的功能,即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债务人未能履行消费贷款合同约定的还款义务,给作为被保险人的债权人造成损失的,保险人向被保险人履行保险赔付责任。

表现之三,是二者在履行上都具有或然性。也就是说,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所涉及的消费贷款合同的债务人或者保证合同所担保的主债的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险人或者保证人才需向被保险人或者被担保的主债的债权人承担保险责任或者保证责任。反之,相关消费贷款合同或者被担保的主债一经履行完毕,保险人或者保证人便无须承担保险责任或者保证责任而导致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或者保证合同的消灭。当然,这种或然性均始自于这两类合同生效之时。

3.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的区别之处是其本质属性之所在。

虽然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之间存在着上述相似之处,但是二者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1)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的适用目的不尽相同。如前所述,保证合同作为保证担保的法律表现形式,其被适用的唯一目的就是担保主债权的实现,进而维护信用和交易秩序,此目的的实现只能依赖于保证人在主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被动地承担保证责任。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作为一种保险手段,则以降低违约风险为目的。至于实现该目的的途径可以归纳为两个:一是保险人在承保之时,通过各种途径调查和掌握投保人的资信情况从而确认其所具有的履约能力,并借助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中所具有的制约机制督促投保人向被保险人履行还款义务;二是在投保人不向被保险人履行还款义务而构成违约,并给被保险人造成损失时,经审查具备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规定的承担保险责任的条件时,由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予以保险赔付。可见,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保障范围和保障力度均大于保证合同,而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则只是其中的一种功能。特别是保险人在实现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目的时具有极大的主动性,因此,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不能等同于保证合同。

(2)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的内容截然不同。其中,保证合同是典型的单务无偿性合同,其内容是由主债权人的担保权和保证人的保证义务所构成,“保证人只承担保证义务,而无权要求债权人给付,债权人不对保证人承担义务。”(5)值得注意的是保证合同的无偿性不影响保证人有偿担保,保证人可以向主债务人收取一定数量的保证费。但是,“保证人提供有偿保证也并不影响保证合同的无偿性,因为保证费是债务人支付的,债务人不是保证合同的当事人。”(6)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则是双务有偿性合同,其内容主要是由投保人交纳保险费的义务、被保险人的保险赔付请求权和保险人的保险责任所构成。在该双务的权利义务关系中,被保险人行使保险赔付请求权和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均受到相应的对价条件的制约。其焦点就是,保险人是否承担保险责任,不仅要以被保险人在出现保险事故-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依法行使保险赔付请求权为前提,而且要以投保人履行交纳保险费的义务为条件,尤其是保险人还要审查投保人、被保险人是否履行了法律规定或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规定的其它各项义务。

(3)保证合同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保险人的保险责任的法律性质不同。在保证合同中,保证人承担着保证责任,也就是其作为保证合同的当事人所负有的基本义务,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标志着保证目的的实现。同时,基于保证合同的单务性,保证责任成为保证合同的核心内容,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时除在一般保证中享有先诉抗辩权或检索抗辩权外,一般没有实体法上的免责事由。相比之下,保险人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承担的核心义务则是保险责任。不过,保险合同的双务性决定了保险责任是构成全部合同内容的一部分。因此,保险人在承担保险责任之时,有权依据法律规定或保险合同的约定行使抗辩权。例如,保险人可以被保险人未履行出险时的通知义务作为抗辩理由,减少或者免除保险责任。同时,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保险责任是一种定额责任,即保险人仅以保险合同规定的保险金额为限度向被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而该保险金额既可以等于债务人应当履行的债务,也可以小于债务,具体数额取决于双方当事人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的约定。这表明保险责任是基于保险合同而产生的独立的合同义务。虽然,保险人与投保人所约定的保险金额与相关的消费贷款合同涉及的债务额度有关联,但是,保险责任一经确定之后便独立存在。保险人是否承担保险责任取决于是否具备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规定的承担保险责任的条件。所以,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债务人未履行债务的,保险人并非必然向被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例如,因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免责条款规定的战争、军事行动等导致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险人依据保险合同的规定免除保险责任。

(4)保证合同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运作机制完全不同。不可否认,保证合同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都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被用于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手段,但是,二者的运作机制却因各自适用目的的不同而相互区别。保证合同唯以担保主债的履行为目的,故其内容体现的是依附于被担保之主债的、以单务无偿为特性的担保关系。保证人仅仅是为了担保主债的实现而承担保证责任,并不为此获得实体法上的对价利益。因此,保证合同本身并无直接的商品交换内容,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与此相适应,保证合同的运作方向决定于被担保的主债的履行情况。只要主债务人不履行债务,保证人就应按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责任方式和范围向主债权人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连带保证责任。借助保证人的保证行为补充和加强主债务人的履约能力,可以保证主债权的实现,维持正常的民事流转秩序。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是财产保险的一种具体类型,它所确认的是保险商品交换关系。投保人通过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获得保险人提供的保险保障;保险人出卖保险商品的目的则在于借助收取的保险费来实现相应的保险交换价值。因此,保险人按照经济法则设计了双务有偿的保证保险合同关系。诸如,按照平等和公平原则构建彼此的权利和义务;根据社会公众购买消费信贷保证保险的需求情况和降低自身经营风险的需要以及经营消费信贷保证保险的成本,计算所应收取的保险费。至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履行当然是以双方当事人约定的保险合同条款为依据,而与相应的消费贷款合同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的上述本质区别最终决定了二者的法理构建不同。具体而言,保证合同是在被担保的主债之外基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而在主债权人和保证人之间建立的保证合同关系。从其构成要素来看,保证合同的主体是主债权人和保证人,其中,对于保证人的资格,除了法律禁止作保证人的情况以外,《担保法》并未予以过多的限制,而仅仅是一般性地规定了应当具有代偿能力。而保证合同的内容则是由单务无偿的权利和义务所构成,即主债权人享有的保证请求权和保证人负有的保证责任,因此,保证人履行保证责任并无对价条件。至于保证合同的客体,则是保证人向主债权人实施的保证行为-承担保证责任的行为,它是保证合同之担保目的的直接体现。应当注意的是,保证合同的上述构成要素是建立在被担保的主债基础之上的,“主债权债务关系为保证的基础关系,保证合同关系则具有从属性质。”(7)保证合同的设立、变更和消灭均以主债为前提。没有主债保证合同也就无从谈起。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构成要素不同于保证合同。其主体包括投保人、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其中,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同时也就是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债务人和债权人,而保险人一方则必须是依据《保险法》的规定取得经营保证保险业务资格的商业保险公司。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内容则表现为双务有偿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具体包括保险人对于投保人享有的保险费请求权,而其向被保险人承担的保险责任成为对价条件;被保险人为实现其享有的保险赔付请求权,必须以履行相应的义务作为对价条件,如遵守国家法律和消费贷款合同的义务、保险事故发生时的通知义务等。而依据《保险法》的规定,保险合同的客体是保险利益,即“要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于标的所存有之一种利害关系,要保人或被保险人因标的之存在而获益,因标的之毁损而蒙受损失。”(8)具体表现为被保险人作为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贷款人,借助作为相关消费贷款合同借款人的投保人向其履行还款义务而实现的债权利益。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追求的正是这种债权利益的实现,不论是通过投保人的履约行为,还是基于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同时,这种债权利益恰恰又是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债权债务内容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相关消费贷款合同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之保险客体的载体从而与其有着密切联系。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贷款合同之间的这种密切联系,不同于保证合同与被担保主债之间的主从关系。它不是一种主从关系,而是由于二者之间的关联性而形成的并存关系。

经过上述法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相关的消费贷款合同并存于经济生活之中。虽然,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权利义务是保险人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确定承保条件和保险标的的依据,但是,这并不改变二者之间的独立关系和关联性。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具有的保障功能,有利于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切实履行,而前者对于后者并没有从属性。所以,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区别于保证合同,并非担保方法。

(四)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主要特征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其它保险合同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其它保险合同的业务范围不同。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所承担的是投保人方面的风险,其它保险合同所承担的是投保人自己无法控制的偶然性、意外性的风险,投保人的故意行为属于除外责任。所以,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通常由债务人投保,并支付一定的保险费来保障他人(债权人)的利益;而其它保险合同是由权利人申请,并支付一定的保险费来保障自己的利益。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是对于被保证人的社会行为提供的信用担保,由于个人社会行为复杂和多变的特点,使得保险人必须准备承担被保证人对于被保险人制造的道德风险或投机风险所形成的责任。而其它保险合同是保险人对于投保人的可保标的提供的转嫁风险的服务,这种可以转嫁的风险范围被严格限制,对于投保人的道德风险、投机风险或故意行为均在保险合同条款中列入责任免除项目。

2.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其它保险合同的赔偿要求不同。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证人对于保险人为其支付给被保险人的任何赔偿都必须承担偿还的义务,换言之,保险人在赔偿后有权向被保证人追偿。即保险人并不因为被保证人支付了保险费而放弃向被保证人追偿的权利。保险人为了保障其对被保险人支付的任何赔偿日后能从被保证人处得到返还,通常要求被保证人提供抵押或者反担保,以便保险人万一因进行赔偿而遭受经济损失时,可以从被保证人处得到补偿。其它保险合同规定的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承担经济赔偿责任后,除了可以对造成保险事故的第三者进行追偿外,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要求投保人偿还保险人所付出的任何经济赔偿。

3.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其它保险合同的客户动机不同。

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保险公司实际上是在利用自己的社会声誉和经济实力为被保证人提供保障。假如一个没有良好社会声誉和一定经济实力的经济组织或个人为他人提供保障,权利人会因为缺乏对于保证人的信任而放弃和被保证人的合作。因此,被保证人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的动机是期望通过保险公司的社会影响和经济实力提高自己的资信度,从而取得和权利人合作的机会。而在其它保险合同中,投保人是通过转嫁风险的形式获得保险保障,其动机是通过商品交换过程,将可能面临的风险转嫁给保险人。“所以,保险公司在承保一般保险业务时,都必须做好赔偿准备,一种风险能不能保险,归根到底是看承担这种风险所收取的保险费是否足以抵补这种风险发生的赔款。”(9)

二、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基本问题研究

(一)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基本内涵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是指由债权人投保,以被保险人(贷款人或债权人)在消费贷款过程中因被保证人(借款人或债务人)未能如约清偿债务而遭受的损失作为保险标的,由保险人为其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保险合同。如果由于被保证人的作为或不作为导致被保险人遭受经济损失时,保险人必须按照保险合同的规定赔偿被保险人的损失,然后获得向被保证人代位追偿的权利。所以,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投保人(债权人)由于被保证人(债务人)的违约行为而遭受的经济损失,除非投保人主动放弃对于被保证人的追偿,保险人不论对于被保证人行使代位追偿权的结果如何,都必须首先承担对于被保险人经济损失的赔偿责任。根据我国《财产保险合同条例》第2条的规定,信用保险关系受此条例的调整,因此,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属于财产保险合同的一种。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作为财产保险合同的一种,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主体具有特殊性。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是以债权人作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而由保险人来担保被保证人(债务人)的信用,以便使债权人的权利得到保障。于是,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其实是同一人,即债权人。

其次,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所承保危险的不规律性。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规定的保险期限内所发生的保险事故或危险,没有什么规律可循。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危险的发生,既可能因被保证人主观因素所致,也可能因战争、叛乱等难以预料的政治风险因素而发生。因危险发生的原因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此类保险合同所承保的危险具有不规律性。

(二)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即主要条款包括:

1.责任范围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保险人负赔偿责任的损失是由于不可抗力或其它原因造成的,保险人所承担的保险责任可以从商业信用责任和政治风险责任两方面来理解:

(1)商业信用责任。“商业信用责任是指被保险人由于债务人主观或者客观原因导致了财产或利益的损失,而该损失是因债务人的信用不良所致,保险人应当依法或依保险合同之规定对被保险人的损失负赔偿责任。”(10)就债务人而言,他所实施的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行为既可能出于故意,也可能出于过失,但不管是故意也好,过失也罢,只要是因债务人信用不良造成被保险人财产或者利益的损失,都应属于保险责任范围。

商业信用风险主要有:第一,债务人因丧失民事行为能力而无力偿付债务;第二,债务人超过付款期限未偿付债务。凡因这些商业信用风险引起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由保险人负责赔偿。

(2)政治风险责任。“政治风险责任是指保险人对于因为政治运动或者是政府政治法律制度的改变而引发的被保险人财产及其利益的损失负赔偿责任。”(11)政治风险责任之所以被列为保险责任范围,是因为政治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也就是说政治运动或政府政治法律制度的变更是不以投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就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当事人而论,他们既很少有能力去诱发政治运动或政治事件,又不可能去阻止其发生和发展,因此政治风险责任是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保险责任范围。

政治风险主要有:第一,战争、类似战争的行为、军事行动、叛乱、罢工及暴动;第二,国家征收。被保险人凡因以上原因遭受损失时,由保险人对其负赔偿责任。

2.除外责任

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如果是由于被保险人自己的故意或过失行为而造成了损失,那么保险人免责,对该损失应由被保险人自负其责。

3.责任限额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责任限额就是保险人承担风险的限额。责任限额一般来说有两种:一种是对债务人的信用限额,也就是每一风险引起的损失,保险人对该损失所承担的赔偿责任的最高限额;另一种是对每一个保险单本身的责任限额,也就是指在一定期限内,保险人累计所承担赔偿的最高限额。

4.保险费

“保险契约为有偿契约,要保人对于保险人承担危险之承诺应付一定的对价(Consideration)。此处所谓对价,系指要保人之交付保费或同意交付保费。保险契约须于保费之交付或要保人同意交付保费后,始告成立。”(12)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与其它的保险合同一样,都规定被保险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交纳保险费,如果逾期不交纳,那么必将会影响到保险合同的效力。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保险费的高低,通常是根据对债务人信用风险的评估来决定的。

5.索赔和理赔

(1)索赔。“当发生了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被保险人应当一方面积极采取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另一方面应当立即通知保险公司,同时向保险公司申请索赔。”(13)被保险人在向保险人提出索赔申请的同时,要提交必要的单证,主要是保险单,被保险人只有依照保险单进行索赔时,才能够得到保险人的确认。因为在保险单上,不但记载了当事人的姓名、商号及订约时间,而且还有保险标的、保险费、保险期限特约条款等的详细记录。此外,由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涉及到对债务人的追偿权问题,因此如果对于提供单证有特殊要求,而被保险人在提供单证方面没有给以积极配合,那么保险人有权提出拒赔的抗辩事由。

(2)理赔。保险人在收到索赔申请之后,首先要对被保险人所提供的单证及其它有关的证明文件逐一进行审核,以便确定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对于属于保险责任范围之内的损失部分,保险人应当对具体损失比例和损失数额进行评定,并以此决定赔偿数额。保险人在审核赔偿数额的同时,还应该核定保险合同中所规定的保险人的承保比例。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要同时依赖债权人和债务人两方面的信用,其中依赖债权人的信用方面体现在不采用足额保险办法,而是用不足额保险的办法使债权人在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部分不是得到足额补偿,而是由其自己承担部分损失,约定其自留份额,比例一般是5%—25%不等。保险人在确定赔偿数额之时,还应当扣除被保险人的自留份额。同时还要审核保险责任限额,包括每一保险单的责任限额和债务人信用限额。

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赔偿问题上需要注意的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代位追偿权问题。“对于那些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保险人应被保险人索赔之请求给以赔付之后,如果被保险人又从债务人那里追回了一些欠款,那么被保险人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因为被保险人不是足额保险,而是由自己承担部分损失,所以对于这些追回的欠款,不是完全转移归保险人,而是由保险人与被保险人按照保险单明细表所规定的比例在两者之间进行合理分配。”(14)

(三)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主要特征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与其它保险合同的区别以及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关系两个方面。

1.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与其它保险合同相比,有以下不同之处:

第一,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保险标的具有特殊性。一般来说,财产保险合同中的保险标的是保险保障的客体,或者是保障被保险人的财产,或者是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而这种财产或利益的损失或者是被保险人财产或利益的直接损失,或者是被保险人的行为所造成的利益损失。”(15)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保险标的则是保障第三者的行为对于被保险人造成的经济利益的破坏。被保险人作为权利人,通过支付保险费的方式,将被保证人的信用作为保险标的要求保险人予以保障,由于被保证人的信用风险造成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时,保险人予以赔偿。所以,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承保的是一种信用危险,保险人在接受承保前要对被保证人的资信进行审查。一般财产保险合同确定保险费率是以大数法则为基础、通过搜集历年统计资料计算损失概率,在此基础上制订出商业上可行的保险费率,而消费信贷信用风险则不能以大数法则为基础,必须搜集和研究有关的信息,逐笔地做出是否接受承保的判断或以何种条件承保。

第二,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以代位追偿原则为赔偿的基础。代位追偿是财产保险合同的一项重要原则,这项原则的前提是保险标的的损失必须是由第三者所造成的。如果保险标的的损失与第三者无关,保险人不能获得代位追偿权。但是,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被保险人的任何损失都与指定的第三者(被保证人)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只要是被保险人(债权人)提出索赔要求,保险人必须以获得向被保证人代位追偿的权利作为履行赔偿义务的先决条件。如果保险人不能获得代位追偿权,保险人对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索赔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三,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的第三者及其行为必须事先列明。普通财产保险合同所发生的代位追偿事件,第三者及其行为往往不能事先确定。如果在损失事件发生前就可以确定第三者及其行为,那么该保险合同蕴含着很大的道德风险,保险人可以有理由判断被保险人与第三者存在勾结诈骗的可能。但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保险人必须在保险单上列明第三者,限定保险人承担的第三者可能造成被保险人利益损失的行为。“如果被保险人由于信用风险所导致的损失向保险人提出索赔时,造成损失的第三者不是保险合同所列明的,或者第三者对于被保险人所造成的损失不是保险合同所列明的行为,保险人有权拒绝被保险人的索赔。”(16)

2.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关系。

(1)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联系。

首先,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标的具有一致性。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承保的标的都是信用风险,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承保的是被保险人交易对方的信用风险,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承保的是投保人本身的信用风险。

其次,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经营基础具有一致性。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都必须依靠信息奠定其经营基础。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保险人是否受理保险申请,完全取决于对于投保人的资信、财力及以往履约状况等信用资料的获得与核实;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决定保险费率的不是以往的损失概率和大数法则,而是有关被保险人交易对方的信用资料。

(2)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区别。

第一,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当事人及关系人的不同。

------------------------------------------------------------------------------------

|合同类型|投保人|保险人|被保险人|被保证人|

------------------------------------------------------------------------------------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债务人|保险公司|债权人|债务人|

------------------------------------------------------------------------------------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债权人|保险公司|债权人|债务人|

------------------------------------------------------------------------------------

第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前提条件的不同。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的前提条件是被保证人不能正常赔偿债权人遭受合同规定的损失;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的前提条件是债权人遭受合同规定的实际损失。

第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追偿方式的不同。

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一旦发生保险人对于被保险人的赔偿,保险人可以直接向被保证人或其提供的反担保人进行追偿;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保险人赔偿被保险人的损失后,只能获得代位向被保证人追偿的权利。

第四,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风险程度的不同。

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保险人承担的风险来自被保证人自身的信用风险,但由于被保证人要提供抵押或者反担保,保险人实际上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保险人承担的风险来自保险人和被保险人都不能控制的交易对方的信用风险,保险人实际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大。”(17)

第五,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业务职能的不同。

在消费贷款合同中,债务人应债权人的要求向保险人投保自己不履行消费贷款合同的风险,获得保险人同意承保的合同文件-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反之,如果债权人向保险公司投保万一债务人不偿还债务的风险,从而获得保险人同意承保风险的合同文件-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所以,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是不能相互代替的。

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风险及防范

关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我国保险立法尚未有专门立法进行规范,有关法规、条例等也未就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问题作出专章或者专条规定。但是,有关“保证保险”的用词,散见于我国各种法规、条例及保险公司的章程之中。我国1995年10月1日施行的《保险法》第91条第1款以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章程》第3条和《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章程》第7条,只规定了信用保险,没有提出“保证保险”的概念。(18)1985年4月1日施行的《保险业务管理暂行条例》第21条第2款规定,人身保险以外的各种保险业务包括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这里将“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作为两个独立的险种提出来。

虽然我国保险立法尚未就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专门立法,有关法规、条例等也未就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问题作出专章或者专条规定。但是,从我国保险实践来看,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制度还是取得了较大发展。1997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平安保险公司试办汽车分期付款销售保证保险,平安保险公司首次设置了专门的分期付款购车保证保险合同的保险条款,拉开了中国保险企业提供消费信贷保证保险的序幕。继平安保险公司之后,太平洋保险公司推出了《分期付款购车合同履约保险条款》,天安保险公司推出《天安汽车消费贷款履约保证保险条款》,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推出《个人购置住房抵押贷款保证保险条款》。1998年随着我国银行按揭业务的恢复和发展,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也随之兴旺起来。1999年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全国开办《机动车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正式启动了中国保险企业为消费信贷提供保证保险的划时代新业务。

从理论上讲,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是风险较小且易于控制的。因为在消费信贷运行过程中,借款人在获得消费信贷之前必须履行严格的申请程序,办理相应的抵押、反担保、公证、保险手续,且必须交付一定比例的自有资金,再加上相关费用和借款人个人出资逐年递增的情况,所以通常情况下,借款人没有必要承担因拖延还款而失去消费标的物的风险。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非理论上讲的如此简单。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特殊消费信贷环境,导致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的风险系数远远超出理论上的测算。总结我国开展消费信贷保证保险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风险及防范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抵押权问题

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对抵押物的处置适用《民法通则》及《担保法》等法律法规。现今在我国有关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往往是贷款人银行(被保险人)和借款人(投保人)在签订消费贷款合同时,设置了相应抵押条款或已把相应抵押合同作为消费贷款合同的从合同。其本质是,既要求借款人作借款所购消费品抵押担保,又要求借款人选择消费信贷保证保险,造成借款人双重担保负担,而贷款人银行作为受益人便获得了“双重保险”。“这一做法,完全是银行利用自身地位优势,在大量呆帐和不良资产的重压下,为了自身贷款安全,重复防范消费信贷中的道德及行为等风险。”(19)而保险人未获得投保人(借款人)的任何抵押担保,从而使保险人在承担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保险责任时,缺乏对其权利的应有保障,使得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操作实务中,人为地增加了抵押权在被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转移环节,甚至是障碍,因为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抵押权是不能自动转移的,除非投保人与保险人重新办理抵押登记,而这在理赔过程中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抵押合同附属于银行与借款人的消费贷款合同,其抵押权归银行所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履行就必须有一个抵押权转移的操作环节,而这一转移环节相应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因此增加了保险人抵押权转移风险。所以,这一转移环节必须清除。科学的做法是,应根据《保险法》及《担保法》有关立法精神及相关规定,采取如下两种方法解决:方法一:变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为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合同中,银行作为投保人,为借款人不履行还款义务的信用风险投保,保险费应由银行支付,仍可保留原相应抵押合同作为消费贷款合同的从合同或必要条款。方法二:还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以其本来面目,由保险人与投保人直接签订借款所购消费品抵押协议,或把它作为相应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必要条款。这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科学、规范运作的必要条件,同时,也符合担保法的有关规定。

(二)个人信用制度问题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基于信用经济,它以稳定、成熟的经济机制乃至社会文化为保证,得来非一日之功。个人信用制度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制度中最关键的部分。但在我国目前,个人信用制度又是最缺乏的部分。

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备、严密、透明的社会信用网络。每个人都有一个社会安全号码,它类似我们的身份证号码,终生不变而且伴随一生。个人的每一笔收入、纳税、借贷、还款的情况都记录在案。个人任何不良记录,资料会全部显示,在其它银行也一样可以查到。而在我们国家,即使对企业的信用评估也才刚刚起步,个人信用制度更是一片空白。从银行的角度来看,由于个人信用制度是一片空白,觉得对个人的真实收入状况及信用水准难以掌握。事实上,最让银行放心不下的,就是向个人贷款心里没底,担心发生新的信贷风险。为了防范这种把钱贷出去收不回来的风险,银行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把消费信贷的门槛加高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签订程序也随之繁琐。

“一般说来,个人信用制度,是指能证明、解释和查验自然人资信而建立的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和行事规则。个人信用制度的内容大体包括个人信用记录、个人信用评估,个人信用风险管理等。其基本内涵大体包括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预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个人信用风险规避制度等。个人信用登记是开展个人信用业务活动的基础,银行由此可以通过对个人历年信用状况的审查,决定是否发放贷款;个人信用评估是对个人信用风险进行评定,这将为银行决策提供依据;而个人信用风险预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个人信用风险规避等制度则可以使银行加强风险的防范。”(20)总之,个人信用制度的实行,是要形成一种外部的约束力量,使违约所带来的损失大大超过其由于违约所得到的收益,从而迫使信用行为的当事人不敢失信违约。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与发展最终要使得个人信用成为全社会恪守的准则。

我国个人信用制度还基本是处于空白状态,这从我国居民在签订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时所能提供的信用文件就能看出。在现实中,我国绝大多数的居民所能提供的信用文件,一是身份证和户籍证明;二是所在单位的人事档案;三是个人存单凭证和实物资产。第一项可以解释持有者的自然状况,第二项可以说明个人的职业、职务、政治面貌等情况,显然这两项都不具备经济担保性质。只有第三项与经济有关,但它却只能提供个人的存款余额,这些数字一不能证明个人收入的多少、来源及可靠性,二不能提供个人以往的信用记录,三不能据此计算个人及家庭的总资产。显而易见,这三份文件相对于十几万的汽车款,甚至几十万的住房款来说,其力量是不够的。或者说,在贷款和信用的天平上,信用的砝码过轻了。

“目前我国既没有信用度的认定机制,也没有对失信者进行全社会惩罚的机制。这就存在着信用等级不高,甚至是信用危机的问题。”(21)由于个人信用制度隐患的存在,保险人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承担的风险随之增加。因此,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已是刻不容缓,可以从建立个人信用记录、建立个人信用计算机联网查询系统、建立对个人信用调查与评价的专业性中介机构等方面尝试建立我国个人信用制度。

(三)资信审查问题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保险人承保的是借款人还款的信用,因此,要求保险人必须严格审查投保人的资信。但在实际运作中,这一环节往往由银行代为审查。银行在代为审查过程中,往往根据其对借款人所作的信用评估,只是对其认为信用风险大的借款人,强制要求其购买消费信贷保证保险,而对其认为信用风险不大的借款人,则并不努力推荐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因而造成投保人数减少,保险人业务风险选择被动,从而使保险人自身风险增加。加上银行及其相关机构没有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相配套的信用信息系统工程也尚未建立,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必须要求保险人与投保人是一种长久密切合作的关系,以便在过程中跟踪服务、控制风险,这一矛盾使得保险人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难以控制风险。所以必须还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以其本来面目,使资信审查义务回归保险人。

(四)风险评估问题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是一种特殊的保险,风险因素复杂。在一定保险责任范围内,其保险费率的计算,要有一个严密的风险评估及成本核算作为基础,且要求科学可行。目前我国消费信贷保证保险风险评估系统尚未建立,其承保的属信用风险,必须收集和研究相关信息,逐一地作出是否接受的判断以及以何种条件承保,要制定出商业上可行的保险费率。而目前我国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保险费率的厘定缺乏科学测算,交费水平较高,过多地增加了借款人的借款成本。

另外,目前我国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承保范围过窄,风险覆盖率低,致使银行对办理保险的热情不高。各财产保险公司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条款的保险责任基本是投保人死亡、疾病、伤残或个人收入状况恶化而无力还款等风险,但对银行较为关心的借款人因市场变化而主动放弃消费品的风险,并不提供保障。所以必须完善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条款及费率。第一,在保险责任方面,要体现兼顾投保人、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三者利益的原则。保险风险可以由借款人死亡、失业等,扩大到由于市场变化带来的借款人放弃消费品的风险。将这种市场风险纳入承保范围是因其具备了可保风险的特征:首先,该风险是意外的、偶然的;其次,市场风险是可以通过国内外损失资料进行估计、测量的。由此看出,市场风险是可保风险。第二,要科学合理地制订费率标准。

另外,对于银行来说,即使已经由保险公司承保,但还存在两个方面的风险。一是保险公司免除保险责任的风险,二是保险公司免赔一定比例的风险。“对于免赔问题,保险公司一般没有明确免赔的基数是保险金额还是损失金额,而保险金额和损失金额在一般情况下的差别是很大的。”(22)对此,银行一方面要切实履行保险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防止因自身原因致使保险公司免责;另一方面,应在保险合同中尽可能对保险公司免除责任的情况作出限制,降低保险公司免赔的比例,并明确免赔的计算基数。

四、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的完善

“尽管信用保险产生的历史并不悠久,但在财产保险领域中,几乎没有一种业务的发展比信用保险的发展更加坎坷,更加艰难。1850年法国的一些保险公司开始经营商业信用保险但不久便接连遭到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信用保险得到了迅速发展,欧美各国出现了商业信用保险公司,后经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而遭到致命性的打击,大批公司都倒闭或破产。然而经过这次冲击,信用保险制度更加完善了。”(23)此后,又屡受经济动荡的冲击,但都逐步稳定地发展起来,一些国家开始成立专门的保险公司开展信用保险业务,承办各类信用保险,包括消费信贷信用保险,用来支持国内贸易的发展。因此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得到了迅猛发展,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条款也更加完善。

我国信用保险是1989年1月1日从政策性业务(出口信用保险)起步的。这类政策性保险包括短期出口信用综合保险和中长期信用保险。后一种保险包括两项业务,即中长期收汇保险和中长期出口信贷保险,分别承保一年以上的收汇风险和银行贷款保险。(24)从1990年起,我国信用保险逐步从政策性业务延伸到经营性业务,试办了国内消费信贷信用保险,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随之产生。但是,事实表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并没有促进消费信贷的欣欣向荣,反而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使得保险人面临巨大的风险,保险公司纷纷退出消费信贷信用保险领域。

(一)目前处于尴尬境地之原因

保险公司退出消费信贷信用保险不禁让人感到困惑。保险公司为什么要退出消费信贷信用保险?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这就要从分析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入手。

1.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保险合同。

一般商业保险合同所承保的是各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其发生通常不受人为因素控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保险人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数据测算出其较稳定的损失概率。而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所承保的信用风险多受社会经济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风险较难确定和控制,保险人想通过精算得出其确切的损失概率是很困难的。因此,保险人签订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比签订一般商业保险合同风险更大,不稳定因素更多。

2.与银行相比,保险公司有关债务人的资信信息的不对称性更为严重。

“信息不对称是指合约的不同当事人不能拥有一致对等的信息,其中的某一方对另一方并非充分了解。”(25)信息的不对称性极易导致道德风险。进入80年代以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得到快速发展,其盈利的重点正在向中间业务转移,其中,银行开办了多种形式的信用担保业务。虽然该类业务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经营上的风险,但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便利条件将信用风险控制到最低限度,其面临的信用风险是有限的,实践也证明,银行从开办的信用担保业务中获得的收益是很可观的。但是,与商业银行相比,保险公司所承保的信用风险却难控制得多。一方面,商业银行担保的对象主要是组织单位,其财务能力及资信状况较易掌握;而在保险公司的消费信贷信用保险中,信用风险的主体往往是个人,其资信状况很难象组织单位那样通过正式财务报表等掌握。另一方面,银行往往限定其被担保人须是在银行开立帐户的老客户,这样,其资信状况就更容易获得和控制,而保险公司却难有这种优势。此外,信用担保合同中一般均规定被保证人对担保人为其向债权人支付的任何补偿均有返还给担保人的义务。在银行担保业务中,由于被担保人在该行开有帐户,所以其资金来源被银行尽收眼底,银行可以有效追偿。“相比之下,保险公司除了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外,还要面临较多的追偿方面的道德风险。实际上,保险人在赔偿债权人损失之后,一般很难对债务人实施有效追偿。”(26)

3.我国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限制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的发展。

在西方保险业发达的国家,保险投资已成为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成为保险公司以盈补亏、持续发展和增强自身经营能力的重要保障。可以说,保险公司保险业务的重要性在于其为保险公司形成保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保险投资才是主导性业务。在我国,由于保险投资业务起步较晚,加之我国金融市场发育不充分,金融工具较少,金融市场上投机气氛过于浓厚,因此我国1995年《保险法》严格限制了保险资金的投向:“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在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它资金运用的形式”,2002年修正的《保险法》在这方面并没有突破。这极大地影响着保险公司的收益,其盈利主要还依赖承保利润,因此,对于风险较难以控制和把握的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保险公司始终持谨慎态度。

(二)完善之对策思考

1.信用危险防范的必要性及手段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所承保的风险,往往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因此,风险较大,尤其是政治风险保险针对叛乱、战争、罢工等行为,所以必须注意对危险的防范。具体来说,危险的防范措施主要有:

(1)保险公司要充分作好被保证人的信用风险调查,有选择的承保。保险公司在承保前,必须详细调查、充分了解被保证人的资信情况。由于消费贷款合同的债务人为个人消费者,其收入来源、已有储蓄及其它金融资产情况应是保险公司了解的重点,保险公司可以要求被保证人提供有关单证以获取信息。对于被保证人的道德风险情况,保险公司是较难了解的,当前只能采取有关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加以防范,比如可以要求银行规定消费贷款合同的借款人必须有本地户口,有固定的居所以及稳定的工作等等,以避免其借款后逃匿而无从追查。随着消费信贷的普遍开展以及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保险公司可以了解到其自身通常难以获取的信息,尤其有助于加强对被保证人道德风险的防范。

(2)“为了防止滥于放款,被保险人必须自行承担一部分风险。”(27)自行承担风险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共保,即双方在约定共保的比例后,被保险人不得将自保部分再向其它保险行业另行投保,而使自己避免承担责任;另一种方式是规定绝对免赔额,每项损失在免赔额以下的,由被保险人自行负责,超过部分才由保险人负责,以此来加重被保险人的责任,以督促其选好贷款对象,尽量减少信用风险。

(3)被保险人在投保时,必须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如果有隐瞒、遗漏,保险人可以解除保险合同。

(4)保险合同订立后,如果危险增加,被保险人应及时通知保险人。被保险人不仅在订立合同时须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在合同有效期内,如果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还负有及时通知保险人的义务。“因为保险人是根据承保的保险标的的危险程度决定保险费率的高低的,一旦危险程度增加,保险人承担的责任也必然加重。”(28)如果被保险人不将此情况及时通知保险人,就会造成保险人收取较低的保险费,而要承担较大的风险责任。我国2002年修正的《保险法》第37条第1款规定:“在合同有效期内,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的,被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保险人有权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解除合同。”第2款规定:“被保险人未履行前款规定的通知义务的,因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5)要求被保险人应尽注意义务。被保险人应以信用卓著或具有较强清偿能力的个人为放款对象,如果被保险人在选择放款对象时,有明显的不注意的行为,由此而产生的损失,由被保险人承担。

2.赔偿处理

(1)当被保险人发觉信用危险发生时,应立即通知保险人,对所遭受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在合理期限内提出赔偿要求,并应根据保险人的要求,提供必要的帐册和材料,以供查证。

2002年修正的《保险法》第22条第1款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知道保险事故发生后,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这样便于保险人及时调查保险事故发生的原因、损失范围,尽快妥善处理,准备必要的赔偿资金,不致因拖延时日而影响对损失的查核及责任的确定。《日本商法典》第658条也规定“因保险人负担的危险发生,在发生损害的情形下,保险合同人或被保险人已经知道损害发生时,要及时通知保险人。”

(2)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除了立即通知保险人外,还应主动采取措施,深入追查,在各方面给予保险人有效地配合,因追查而支出的费用,由保险人负担。

“各国的保险法都规定了关于被保险人防止和减少损失的义务,当信用危险发生后,被保险人应尽力施救,将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29)2002年修正的《保险法》第42条第1款规定:“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有责任尽力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或者减少损失。”因为被保险人对被保证人了解得更具体更有专业知识,如果及时、主动地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可以减少损失。对于怠于施救,听任事故发展的,保险人有权拒赔,这样既保障了保险人的合法权益,又不助长道德危险的发生。

(3)保险人在进行赔偿后,有权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被保证人请求赔偿的权利,被保险人应积极协助。

“代位求偿权实质上是一种债权转移,是被保险人对第三人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转移。”(30)2002年修正的《保险法》第45条第1款规定:“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可以要求银行在被保证人一旦违约,保险人对银行赔付后,银行要尽力协助保险人进行追偿。保险人在支付赔款后,受自身条件限制,一般很难对被保证人实施有效追偿,因为被保证人通常会采取隐瞒收入情况以及转移资产等手段来逃避追偿。银行可以利用被保证人是其客户、在本银行开户等有利条件掌握其资金来源情况,为保险人提供追偿上的帮助,使保险人尽可能地挽回损失。

(4)如被保险人和有关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应取得保险人同意,否则保险人不受协议约束。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消费信贷日渐增多。因为消费信贷是一项高风险的银行业务,消费信贷保险便应运而生,投保人与保险人通过签订保险合同规定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消费信贷保险合同相关问题遂成为新的研究课题,有关消费信贷保险合同和相关问题的探讨散见于各种法学期刊之中,但尚未有对这一课题进行系统而完整的研究。笔者也正是认识到这一论题的理论价值、现实意义和作用以及现今研究上的不足,才选取了“消费信贷保险合同研究”作为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题目,以合同法基本原理为基点,分析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风险,考察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发展艰难的原因,思考完善之对策。但是,由于本人学识水平和论文篇幅所限以及缺乏实践经验等,文中研究、探讨、论证的内容尚需进一步深入、明确和缜密,有些相关内容也未能涉及,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加以探讨和提高。

注释

(1)梁顺成:《什么是消费信贷》,《时事》1998年第6期,第20页。

(2)郝演苏:《财产保险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242页。

(3)郝演苏:《财产保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266页。

(4)张广兴:《债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18页。

(5)魏君涛:《论保证保险与保证担保的关系》,《保险研究》2000年第6期,第35页。

(6)魏君涛:《论保证保险与保证担保的关系》,《保险研究》2000年第6期,第35页。

(7)张广兴:《债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19页。

(8)[台]施文森:《保险法总论》,三民书局1994年增订本,第43页。

(9)郝演苏:《财产保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264页。

(10)曹守晔、孔祥俊、李明良:《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丛书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保险合同卷》,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335页。

(11)曹守晔、孔祥俊、李明良:《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丛书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保险合同卷》,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335-336页。

(12)[台]施文森:《保险法总论》,三民书局1994年增订本,第68页。

(13)曹守晔、孔祥俊、李明良:《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丛书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保险合同卷》,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337页。

(14)曹守晔、孔祥俊、李明良:《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丛书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保险合同卷》,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339页。

(15)郝演苏:《财产保险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247页。

(16)郝演苏:《财产保险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248页。

(17)郝演苏:《财产保险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245页。

(18)郭青红:《分期付款购车合同保险-一种特殊的合同履约保证保险》,《汽车与社会》1998年第11期,第20页。

(19)陈剖建:《住房消费信贷相关保险之法律研究》,《保险研究》1999年第6期,第22-23页。

(20)常兴华:《跨越消费门槛-聚焦消费信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8-99页。

(21)华山:《没有信用何以保证对当前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的思考》,《中国保险》2001年第7期,第48页。

(22)郭青红:《分期付款购车合同保险-一种特殊的合同履约保证保险》,《汽车与社会》1998年第11期,第20页。

(23)朱世昌:《新编财产保险》,气象出版社1997年版,第412-413页。

(24)常德仁、王凤玲:《关于信用保险的考察论证》,《中国城市金融》1994年第10期,第14页。

(25)冯玉梅:《对我国开办消费信贷信用保险业务的思考》,《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第44页。

(26)冯玉梅:《对我国开办消费信贷信用保险业务的思考》,《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第44页。

(27)徐卫东:《保险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29页。

(28)徐卫东:《保险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29页。

(29)徐卫东:《保险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30页。

(30)徐卫东:《保险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31页。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徐卫东、杨勤活、王剑钊:《保险法》,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孙积禄:《保险法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

(3)魏华林:《保险法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

(4)陈晓兴主编:《保险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樊启荣主编:《保险法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6)邹海林:《保险法教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覃有土主编:《保险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2年修订本。

(8)周玉华:《保险合同法总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

(9)周玉华:《保险合同与保险索赔理赔:最新保险合同法律适用与合同解说》,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10)郑功成、孙蓉主编:《财产保险》,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11)杜鹃主编:《保险学基础》,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黄华明:《风险与保险》,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13)于璐、詹蕾主编:《消费信贷运作指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粟勤:《消费信贷》,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年版。

(15)[台]江朝国:《保险法论文集》,瑞兴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

(16)[英]C.E霍尔:《财产保险-风险的估计与控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版。

(17)DickBriggsandBurtEdwards:CreditInsurance-HowtoReduce-theRisksofTradeCredit,PublishedbyWoodhead-FaulknerLimited,Firstpublished1988.

(18)JohnF.Dobbyn:InsuranceLawinaNutshell,Beijing:PublishingHouseofLaw,2001.3rd[Reprinteded.].

论文类:

(1)刘亚:《信用保险与保证担保》,《保险研究》1997年第4期。

(2)韩军、邱长溶、王军:《住房消费信贷风险与保险问题研究》,《保险研究》1999年第4期。

(3)刘志文、陈少林:《消费贷款合同保证保险法律问题探析》,《人民司法》1999年第11期。

(4)徐广哲:《论发展消费信贷保险相关问题》,《保险研究》2000年第9期。

(5)周颖:《新世纪保险业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住房消费信贷保险》,《中国房地产金融》2000年第11期。

保险学期刊范文篇7

第二部分对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基本问题作了分析介绍。首先论述了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基本内涵,即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是由债权人投保,以被保险人在消费贷款过程中因被保证人未能如约履行债务清偿而遭受的损失作为保险标的,由保险人为其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保险合同。在概括论述了基本内涵后,对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责任范围、除外责任、责任限额、保险费、索赔和理赔等主要合同条款作了介绍和论说。在与其它保险合同的比较中,阐述了其保险标的具有特殊性、以代位追偿原则作为赔偿的基础、第三者及其行为必须事先列明三个特征。最后总结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联系与区别,即二者标的具有一致性、经营基础具有一致性;同时二者在当事人及关系人、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的条件、性质、追偿方式、风险程度、业务职能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异。

第三部分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风险成因考察及防范措施的提出,主要着力于抵押权问题、个人信用制度问题、资信审查问题以及风险评估问题四个方面。首先,关于抵押权问题,主张采取如下两种方法清除抵押权转移环节,方法一:变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为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方法二:还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以其本来面目,由保险人与投保人直接签订借款所购消费品抵押协议,或把它作为相应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必要条款。其次,关于个人信用制度问题,在阐释了个人信用制度的空白是目前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发展的瓶颈后,提出从建立个人信用记录、建立个人信用计算机联网查询系统、建立对个人信用进行调查与评估的专业性中介机构等方面尝试建立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再其次,关于资信审查问题,主张改变目前由银行承担审查义务的做法,使资信审查义务回归保险人。最后,关于风险评估问题,面对目前我国风险评估系统欠缺的现实,提出从完善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条款和费率两个方面解决这一问题。

文章最后一部分首先从分析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本身入手,阐述了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目前之所以处于尴尬境地的原因主要有三:第一,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保险合同;第二,与银行相比,保险公司有关债务人的资信信息的不对称性更为严重;第三,我国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限制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的发展。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信用危险的措施主要包括:第一,保险公司要充分作好被保证人的信用风险调查,有选择的承保;第二,被保险人必须自行承担一部分风险;第三,被保险人在投保时,必须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如果有隐瞒、遗漏,保险人可以解除保险合同;第四,保险合同签订后,如果危险增加,被保险人应及时通知保险人;第五,要求被保险人应尽注意义务。另外,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应立即通知保险人,同时还应主动采取措施在各方面有效地配合保险人。保险人在进行赔偿后,有权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被保证人请求赔偿的权利。

提要

本文以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和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为基点,分四大部分对消费信贷保险合同相关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首先,概括论述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基本内涵及主要内容,并侧重在与保证合同的比较中分析其法律性质,在与其它保险合同的对比中阐述其主要特征;其次,对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主要特征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和介绍,进一步阐明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关系;再次,着力从抵押权问题、个人信用制度问题、资信审查问题、风险评估问题四个方面,对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风险成因进行了详实的考察,并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最后,分析了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目前之所以处于尴尬境地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之对策。

前言

消费信贷也称信用消费,是对个人消费者提供的信用贷款。消费信贷是个人金融服务的一种形式,是由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支持消费者购买商品(尤其是购买耐用消费品)、进行消费活动,如为购买汽车、住房等所提供的贷款。消费信贷的基础是用明天挣到的钱来安排今天的生活,如果消费者预期明天挣不到钱,就无法提前消费。所以,消费信贷本质上还是量入为出的消费形式。“信用消费在许多国家是很普遍的经济行为。在法国1/2家庭有债务,1/4家庭靠贷款买房子。美国每年有6000多万户家庭用信用卡消费,累计债务4000多亿元。美国70%、日本50%、德国60%的汽车销售是通过分期付款的信贷方式进行的。”(1)

1998年3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后,“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新观念开始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费信贷日渐增多。但是,我国消费信贷在发展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与消费信贷相配套的保险体系还未形成。消费信贷离不开保险的保障和支持,有效的保险体系能减少风险,免除贷款人和借款人的后顾之忧,因此我国急需建立有效的与消费信贷相配套的保险体系。

消费信贷保险主要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和消费信贷信用保险两种,本文以消费信贷保险合同为切入点,在研究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风险成因,考察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目前之所以处于尴尬境地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和对策,以期为我国消费信贷保险合同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略尽绵薄之力。

一、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概说

(一)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基本内涵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是指由债务人投保,以被保险人(贷款人或债权人)在消费贷款过程中因被保证人(借款人或债务人)未能如约清偿债务而遭受的损失作为保险标的,由保险人为其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保险合同。“如果由于被保证人的行为导致权利人遭受经济损失时,在被保证人不能补偿权利人经济损失的情况下,由保险人代替被保证人赔偿权利人的经济损失,并拥有向被保证人进行追偿的权利。”(2)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涉及三个方面的当事人和保险关系人,即保险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保险人一般是保险公司;投保人是债务人,同时也是被保证人;被保险人是债权人,是受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保障的一方,也是享受其与被保证人所签订合同利益的一方。当被保证人违约而使债权人遭受经济损失时,债权人有权向保险人取得赔偿。

2.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承保的是信用,保险人必须严格审查被保证人的财力、资信、声誉的好坏及以往履约历史等,才能承保。

3.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产生的赔偿必须由被保证人予以偿还。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被保证人对于保险人发生的任何向被保险人支付的赔偿,具有不可推卸的偿还义务。保险人为了保障其对被保险人支付的任何赔偿能够获得被保证人的偿还,通常要求被保证人提供抵押或者反担保,使保险人因赔付而遭受的经济损失得到补偿。所以,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被保证人对保险人为其向被保险人支付的任何赔款,有返还给保险人的义务,保险人有权向被保证人追偿。

(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即主要条款包括:

1.保险责任

投保人未能按消费贷款合同规定的还款期限偿还欠款的,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事故发生后一定期限(通常为3个月),投保人仍未履行约定的还款义务,保险人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规定负责偿还投保人所欠款项,但以不超过保险金额为限。

2.责任免除

由于下列原因导致投保人未履行消费贷款合同约定的还款义务,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1)战争、类似战争的行为、军事行动、暴动、武装冲突、民众骚乱及罢工。

(2)核反应、核爆炸、核辐射或放射性污染。

(3)投保人的犯罪行为或自杀、自残、吸毒、斗殴。

(4)被保险人的故意或过失行为。

(5)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共同的故意或过失行为。

(6)由于被保险人过错或投保人与被保险人的共同过错导致订立的消费贷款合同被依法认定为无效或被撤销。

(7)被保险人未按规定对投保人进行资信调查或未按规定程序进行贷款审批,导致贷款不能如期收回。

(8)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事先未征得保险人书面同意即对所签订的消费贷款合同及其附件进行修改。

(9)由于投保人不履行消费贷款合同约定的还款义务所造成的逾期利息、罚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处置抵押物费用等,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3.保险期限和保险费

保险期限与消费贷款合同规定的贷款期限一致。

保险费为保险金额乘以保险费率。

4.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义务

(1)投保人义务

第一,投保人应如实填写投保单及附件的内容。投保时,投保人应对

保险标的或有关情况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第二,投保人必须在保险合同生效前一次性缴清全部保险费。

第三,投保人应与保险人签订抵押合同,并依法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2)被保险人义务

第一,被保险人要按银行贷款有关规定对投保人进行资格审核。

第二,被保险人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做好欠款的及时催收工作和催收记录。被保险人如发现投保人有潜在的不还款风险,或有任何可能导致保险合同风险增加的情况,应在合理期限内(通常为10个工作日)通知保险人,并协助保险人共同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风险。

第三,当发生保险事故时,被保险人应立即通知保险人。如属刑事案件的,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第四,根据保险人的要求提供申请代偿的所有证明文件、资料和单据。

第五,被保险人在获得保险赔偿后,应立即将其有关追偿权益书面转让给保险人,并协助保险人向投保人追偿欠款。

5.赔偿处理

收到被保险人的赔偿请求后,保险人应及时调查核实,对属于保险责任的,应履行赔付责任。

保险人履行赔付责任后,有权向投保人追偿代付的欠款及其利息,直至依法处置抵押物。保险人以公平、合理及合法方式处置抵押物后所得的价款分配顺序如下:首先支付处置抵押物时保险人垫付的税金、手续费及相关费用,其次清偿保险人所代偿的款额和投保人欠贷款银行的欠款,剩余款全部归投保人。

(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

1.正确认定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法律性质的意义。

由于目前在理论上对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缺少深入的研究,从而夸大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的相似之处。例如有人将保证保险看作是保险公司经营的担保业务。(3)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是否属于保证合同?是否具有从属性?这是一个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颇有争议的问题。正确认定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不仅仅是一个民商法领域中的理论之争,而且是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法律问题。

首先,就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性质而言,如果认为其具有从属性质,则意味着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是依附于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从合同,具备担保合同的性质。反之,如果认为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不具有从属性质,得出的结论则为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是与相关消费贷款合同并存的独立的保障性合同,彼此之间不存在从属关系。

其次,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从属性的认定直接关系着此类保险合同的地位。基于从属性肯定说的观点,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应处于从合同的地位,因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而必须依附于被担保的消费贷款合同。因此,消费贷款合同的存在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存在的前提,后者的成立、生效、变更和消灭均决定于前者。反之,按照从属性否定说的观点,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其它各种财产保险合同一样,处于完全独立的法律地位。

第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有无从属性,亦涉及到对其所应适用的法律。如果认为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具有从属性,属于担保方法,当然要以《担保法》作为适用的法律依据;而如果否认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具有从属性,则必然将其列入保险法律范畴,适用保险法处理有关的法律问题。

2.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之间的相似之处仅仅是形似。

客观地讲,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确实存在着相似之处:

表现之一,是二者均冠以“保证”之名。保证是我国《担保法》明文规定的一种担保方法,即“保证是第三人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由第三人履行债务的担保方式。该第三人即为保证人。”(4)而保证合同则是该担保方法的法律表现形式,故它以“保证”作为法定名称是名正言顺的。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名称中之所以使用“保证”一词,则源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所包含的确保相关消费贷款合同履行的保险功能。

表现之二,是二者都具有保障功能。具体来讲,保证合同作为保证担保的法律表现形式,其适用的唯一目的,就是担保主债的履行。如果主债务人没有如约履行所负债务,保证人便应按照保证合同的约定向主债权人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连带保证责任。由此可见,保证责任的目的和作用在于通过保证人承担的保证责任来补充和加强主债务人的履约能力和资信能力,从而保障主债权人之债权的实现。与此相似,我国保险业目前开办的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也具有保障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债权人之债权得以实现的功能,即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债务人未能履行消费贷款合同约定的还款义务,给作为被保险人的债权人造成损失的,保险人向被保险人履行保险赔付责任。

表现之三,是二者在履行上都具有或然性。也就是说,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所涉及的消费贷款合同的债务人或者保证合同所担保的主债的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险人或者保证人才需向被保险人或者被担保的主债的债权人承担保险责任或者保证责任。反之,相关消费贷款合同或者被担保的主债一经履行完毕,保险人或者保证人便无须承担保险责任或者保证责任而导致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或者保证合同的消灭。当然,这种或然性均始自于这两类合同生效之时。

3.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的区别之处是其本质属性之所在。

虽然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之间存在着上述相似之处,但是二者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1)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的适用目的不尽相同。如前所述,保证合同作为保证担保的法律表现形式,其被适用的唯一目的就是担保主债权的实现,进而维护信用和交易秩序,此目的的实现只能依赖于保证人在主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被动地承担保证责任。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作为一种保险手段,则以降低违约风险为目的。至于实现该目的的途径可以归纳为两个:一是保险人在承保之时,通过各种途径调查和掌握投保人的资信情况从而确认其所具有的履约能力,并借助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中所具有的制约机制督促投保人向被保险人履行还款义务;二是在投保人不向被保险人履行还款义务而构成违约,并给被保险人造成损失时,经审查具备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规定的承担保险责任的条件时,由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予以保险赔付。可见,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保障范围和保障力度均大于保证合同,而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则只是其中的一种功能。特别是保险人在实现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目的时具有极大的主动性,因此,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不能等同于保证合同。

(2)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的内容截然不同。其中,保证合同是典型的单务无偿性合同,其内容是由主债权人的担保权和保证人的保证义务所构成,“保证人只承担保证义务,而无权要求债权人给付,债权人不对保证人承担义务。”(5)值得注意的是保证合同的无偿性不影响保证人有偿担保,保证人可以向主债务人收取一定数量的保证费。但是,“保证人提供有偿保证也并不影响保证合同的无偿性,因为保证费是债务人支付的,债务人不是保证合同的当事人。”(6)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则是双务有偿性合同,其内容主要是由投保人交纳保险费的义务、被保险人的保险赔付请求权和保险人的保险责任所构成。在该双务的权利义务关系中,被保险人行使保险赔付请求权和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均受到相应的对价条件的制约。其焦点就是,保险人是否承担保险责任,不仅要以被保险人在出现保险事故-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依法行使保险赔付请求权为前提,而且要以投保人履行交纳保险费的义务为条件,尤其是保险人还要审查投保人、被保险人是否履行了法律规定或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规定的其它各项义务。

(3)保证合同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保险人的保险责任的法律性质不同。在保证合同中,保证人承担着保证责任,也就是其作为保证合同的当事人所负有的基本义务,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标志着保证目的的实现。同时,基于保证合同的单务性,保证责任成为保证合同的核心内容,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时除在一般保证中享有先诉抗辩权或检索抗辩权外,一般没有实体法上的免责事由。相比之下,保险人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承担的核心义务则是保险责任。不过,保险合同的双务性决定了保险责任是构成全部合同内容的一部分。因此,保险人在承担保险责任之时,有权依据法律规定或保险合同的约定行使抗辩权。例如,保险人可以被保险人未履行出险时的通知义务作为抗辩理由,减少或者免除保险责任。同时,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保险责任是一种定额责任,即保险人仅以保险合同规定的保险金额为限度向被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而该保险金额既可以等于债务人应当履行的债务,也可以小于债务,具体数额取决于双方当事人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的约定。这表明保险责任是基于保险合同而产生的独立的合同义务。虽然,保险人与投保人所约定的保险金额与相关的消费贷款合同涉及的债务额度有关联,但是,保险责任一经确定之后便独立存在。保险人是否承担保险责任取决于是否具备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规定的承担保险责任的条件。所以,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债务人未履行债务的,保险人并非必然向被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例如,因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免责条款规定的战争、军事行动等导致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险人依据保险合同的规定免除保险责任。

(4)保证合同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运作机制完全不同。不可否认,保证合同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都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被用于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手段,但是,二者的运作机制却因各自适用目的的不同而相互区别。保证合同唯以担保主债的履行为目的,故其内容体现的是依附于被担保之主债的、以单务无偿为特性的担保关系。保证人仅仅是为了担保主债的实现而承担保证责任,并不为此获得实体法上的对价利益。因此,保证合同本身并无直接的商品交换内容,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与此相适应,保证合同的运作方向决定于被担保的主债的履行情况。只要主债务人不履行债务,保证人就应按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责任方式和范围向主债权人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连带保证责任。借助保证人的保证行为补充和加强主债务人的履约能力,可以保证主债权的实现,维持正常的民事流转秩序。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是财产保险的一种具体类型,它所确认的是保险商品交换关系。投保人通过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获得保险人提供的保险保障;保险人出卖保险商品的目的则在于借助收取的保险费来实现相应的保险交换价值。因此,保险人按照经济法则设计了双务有偿的保证保险合同关系。诸如,按照平等和公平原则构建彼此的权利和义务;根据社会公众购买消费信贷保证保险的需求情况和降低自身经营风险的需要以及经营消费信贷保证保险的成本,计算所应收取的保险费。至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履行当然是以双方当事人约定的保险合同条款为依据,而与相应的消费贷款合同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合同的上述本质区别最终决定了二者的法理构建不同。具体而言,保证合同是在被担保的主债之外基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而在主债权人和保证人之间建立的保证合同关系。从其构成要素来看,保证合同的主体是主债权人和保证人,其中,对于保证人的资格,除了法律禁止作保证人的情况以外,《担保法》并未予以过多的限制,而仅仅是一般性地规定了应当具有代偿能力。而保证合同的内容则是由单务无偿的权利和义务所构成,即主债权人享有的保证请求权和保证人负有的保证责任,因此,保证人履行保证责任并无对价条件。至于保证合同的客体,则是保证人向主债权人实施的保证行为-承担保证责任的行为,它是保证合同之担保目的的直接体现。应当注意的是,保证合同的上述构成要素是建立在被担保的主债基础之上的,“主债权债务关系为保证的基础关系,保证合同关系则具有从属性质。”(7)保证合同的设立、变更和消灭均以主债为前提。没有主债保证合同也就无从谈起。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构成要素不同于保证合同。其主体包括投保人、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其中,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同时也就是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债务人和债权人,而保险人一方则必须是依据《保险法》的规定取得经营保证保险业务资格的商业保险公司。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内容则表现为双务有偿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具体包括保险人对于投保人享有的保险费请求权,而其向被保险人承担的保险责任成为对价条件;被保险人为实现其享有的保险赔付请求权,必须以履行相应的义务作为对价条件,如遵守国家法律和消费贷款合同的义务、保险事故发生时的通知义务等。而依据《保险法》的规定,保险合同的客体是保险利益,即“要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于标的所存有之一种利害关系,要保人或被保险人因标的之存在而获益,因标的之毁损而蒙受损失。”(8)具体表现为被保险人作为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贷款人,借助作为相关消费贷款合同借款人的投保人向其履行还款义务而实现的债权利益。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追求的正是这种债权利益的实现,不论是通过投保人的履约行为,还是基于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同时,这种债权利益恰恰又是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债权债务内容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相关消费贷款合同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之保险客体的载体从而与其有着密切联系。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贷款合同之间的这种密切联系,不同于保证合同与被担保主债之间的主从关系。它不是一种主从关系,而是由于二者之间的关联性而形成的并存关系。

经过上述法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相关的消费贷款合同并存于经济生活之中。虽然,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权利义务是保险人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确定承保条件和保险标的的依据,但是,这并不改变二者之间的独立关系和关联性。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具有的保障功能,有利于相关消费贷款合同的切实履行,而前者对于后者并没有从属性。所以,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区别于保证合同,并非担保方法。

(四)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主要特征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其它保险合同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其它保险合同的业务范围不同。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所承担的是投保人方面的风险,其它保险合同所承担的是投保人自己无法控制的偶然性、意外性的风险,投保人的故意行为属于除外责任。所以,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通常由债务人投保,并支付一定的保险费来保障他人(债权人)的利益;而其它保险合同是由权利人申请,并支付一定的保险费来保障自己的利益。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是对于被保证人的社会行为提供的信用担保,由于个人社会行为复杂和多变的特点,使得保险人必须准备承担被保证人对于被保险人制造的道德风险或投机风险所形成的责任。而其它保险合同是保险人对于投保人的可保标的提供的转嫁风险的服务,这种可以转嫁的风险范围被严格限制,对于投保人的道德风险、投机风险或故意行为均在保险合同条款中列入责任免除项目。

2.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其它保险合同的赔偿要求不同。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证人对于保险人为其支付给被保险人的任何赔偿都必须承担偿还的义务,换言之,保险人在赔偿后有权向被保证人追偿。即保险人并不因为被保证人支付了保险费而放弃向被保证人追偿的权利。保险人为了保障其对被保险人支付的任何赔偿日后能从被保证人处得到返还,通常要求被保证人提供抵押或者反担保,以便保险人万一因进行赔偿而遭受经济损失时,可以从被保证人处得到补偿。其它保险合同规定的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承担经济赔偿责任后,除了可以对造成保险事故的第三者进行追偿外,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要求投保人偿还保险人所付出的任何经济赔偿。

3.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其它保险合同的客户动机不同。

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保险公司实际上是在利用自己的社会声誉和经济实力为被保证人提供保障。假如一个没有良好社会声誉和一定经济实力的经济组织或个人为他人提供保障,权利人会因为缺乏对于保证人的信任而放弃和被保证人的合作。因此,被保证人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的动机是期望通过保险公司的社会影响和经济实力提高自己的资信度,从而取得和权利人合作的机会。而在其它保险合同中,投保人是通过转嫁风险的形式获得保险保障,其动机是通过商品交换过程,将可能面临的风险转嫁给保险人。“所以,保险公司在承保一般保险业务时,都必须做好赔偿准备,一种风险能不能保险,归根到底是看承担这种风险所收取的保险费是否足以抵补这种风险发生的赔款。”(9)

二、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基本问题研究

(一)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基本内涵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是指由债权人投保,以被保险人(贷款人或债权人)在消费贷款过程中因被保证人(借款人或债务人)未能如约清偿债务而遭受的损失作为保险标的,由保险人为其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保险合同。如果由于被保证人的作为或不作为导致被保险人遭受经济损失时,保险人必须按照保险合同的规定赔偿被保险人的损失,然后获得向被保证人代位追偿的权利。所以,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投保人(债权人)由于被保证人(债务人)的违约行为而遭受的经济损失,除非投保人主动放弃对于被保证人的追偿,保险人不论对于被保证人行使代位追偿权的结果如何,都必须首先承担对于被保险人经济损失的赔偿责任。根据我国《财产保险合同条例》第2条的规定,信用保险关系受此条例的调整,因此,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属于财产保险合同的一种。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作为财产保险合同的一种,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主体具有特殊性。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是以债权人作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而由保险人来担保被保证人(债务人)的信用,以便使债权人的权利得到保障。于是,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其实是同一人,即债权人。

其次,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所承保危险的不规律性。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规定的保险期限内所发生的保险事故或危险,没有什么规律可循。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危险的发生,既可能因被保证人主观因素所致,也可能因战争、叛乱等难以预料的政治风险因素而发生。因危险发生的原因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此类保险合同所承保的危险具有不规律性。

(二)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即主要条款包括:

1.责任范围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保险人负赔偿责任的损失是由于不可抗力或其它原因造成的,保险人所承担的保险责任可以从商业信用责任和政治风险责任两方面来理解:

(1)商业信用责任。“商业信用责任是指被保险人由于债务人主观或者客观原因导致了财产或利益的损失,而该损失是因债务人的信用不良所致,保险人应当依法或依保险合同之规定对被保险人的损失负赔偿责任。”(10)就债务人而言,他所实施的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行为既可能出于故意,也可能出于过失,但不管是故意也好,过失也罢,只要是因债务人信用不良造成被保险人财产或者利益的损失,都应属于保险责任范围。

商业信用风险主要有:第一,债务人因丧失民事行为能力而无力偿付债务;第二,债务人超过付款期限未偿付债务。凡因这些商业信用风险引起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由保险人负责赔偿。

(2)政治风险责任。“政治风险责任是指保险人对于因为政治运动或者是政府政治法律制度的改变而引发的被保险人财产及其利益的损失负赔偿责任。”(11)政治风险责任之所以被列为保险责任范围,是因为政治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也就是说政治运动或政府政治法律制度的变更是不以投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就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当事人而论,他们既很少有能力去诱发政治运动或政治事件,又不可能去阻止其发生和发展,因此政治风险责任是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保险责任范围。

政治风险主要有:第一,战争、类似战争的行为、军事行动、叛乱、罢工及暴动;第二,国家征收。被保险人凡因以上原因遭受损失时,由保险人对其负赔偿责任。

2.除外责任

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如果是由于被保险人自己的故意或过失行为而造成了损失,那么保险人免责,对该损失应由被保险人自负其责。

3.责任限额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责任限额就是保险人承担风险的限额。责任限额一般来说有两种:一种是对债务人的信用限额,也就是每一风险引起的损失,保险人对该损失所承担的赔偿责任的最高限额;另一种是对每一个保险单本身的责任限额,也就是指在一定期限内,保险人累计所承担赔偿的最高限额。

4.保险费

“保险契约为有偿契约,要保人对于保险人承担危险之承诺应付一定的对价(Consideration)。此处所谓对价,系指要保人之交付保费或同意交付保费。保险契约须于保费之交付或要保人同意交付保费后,始告成立。”(12)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与其它的保险合同一样,都规定被保险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交纳保险费,如果逾期不交纳,那么必将会影响到保险合同的效力。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保险费的高低,通常是根据对债务人信用风险的评估来决定的。

5.索赔和理赔

(1)索赔。“当发生了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被保险人应当一方面积极采取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另一方面应当立即通知保险公司,同时向保险公司申请索赔。”(13)被保险人在向保险人提出索赔申请的同时,要提交必要的单证,主要是保险单,被保险人只有依照保险单进行索赔时,才能够得到保险人的确认。因为在保险单上,不但记载了当事人的姓名、商号及订约时间,而且还有保险标的、保险费、保险期限特约条款等的详细记录。此外,由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涉及到对债务人的追偿权问题,因此如果对于提供单证有特殊要求,而被保险人在提供单证方面没有给以积极配合,那么保险人有权提出拒赔的抗辩事由。

(2)理赔。保险人在收到索赔申请之后,首先要对被保险人所提供的单证及其它有关的证明文件逐一进行审核,以便确定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对于属于保险责任范围之内的损失部分,保险人应当对具体损失比例和损失数额进行评定,并以此决定赔偿数额。保险人在审核赔偿数额的同时,还应该核定保险合同中所规定的保险人的承保比例。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要同时依赖债权人和债务人两方面的信用,其中依赖债权人的信用方面体现在不采用足额保险办法,而是用不足额保险的办法使债权人在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部分不是得到足额补偿,而是由其自己承担部分损失,约定其自留份额,比例一般是5%—25%不等。保险人在确定赔偿数额之时,还应当扣除被保险人的自留份额。同时还要审核保险责任限额,包括每一保险单的责任限额和债务人信用限额。

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赔偿问题上需要注意的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代位追偿权问题。“对于那些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保险人应被保险人索赔之请求给以赔付之后,如果被保险人又从债务人那里追回了一些欠款,那么被保险人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因为被保险人不是足额保险,而是由自己承担部分损失,所以对于这些追回的欠款,不是完全转移归保险人,而是由保险人与被保险人按照保险单明细表所规定的比例在两者之间进行合理分配。”(14)

(三)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主要特征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与其它保险合同的区别以及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关系两个方面。

1.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与其它保险合同相比,有以下不同之处:

第一,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保险标的具有特殊性。一般来说,财产保险合同中的保险标的是保险保障的客体,或者是保障被保险人的财产,或者是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而这种财产或利益的损失或者是被保险人财产或利益的直接损失,或者是被保险人的行为所造成的利益损失。”(15)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保险标的则是保障第三者的行为对于被保险人造成的经济利益的破坏。被保险人作为权利人,通过支付保险费的方式,将被保证人的信用作为保险标的要求保险人予以保障,由于被保证人的信用风险造成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时,保险人予以赔偿。所以,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承保的是一种信用危险,保险人在接受承保前要对被保证人的资信进行审查。一般财产保险合同确定保险费率是以大数法则为基础、通过搜集历年统计资料计算损失概率,在此基础上制订出商业上可行的保险费率,而消费信贷信用风险则不能以大数法则为基础,必须搜集和研究有关的信息,逐笔地做出是否接受承保的判断或以何种条件承保。

第二,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以代位追偿原则为赔偿的基础。代位追偿是财产保险合同的一项重要原则,这项原则的前提是保险标的的损失必须是由第三者所造成的。如果保险标的的损失与第三者无关,保险人不能获得代位追偿权。但是,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被保险人的任何损失都与指定的第三者(被保证人)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只要是被保险人(债权人)提出索赔要求,保险人必须以获得向被保证人代位追偿的权利作为履行赔偿义务的先决条件。如果保险人不能获得代位追偿权,保险人对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索赔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三,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的第三者及其行为必须事先列明。普通财产保险合同所发生的代位追偿事件,第三者及其行为往往不能事先确定。如果在损失事件发生前就可以确定第三者及其行为,那么该保险合同蕴含着很大的道德风险,保险人可以有理由判断被保险人与第三者存在勾结诈骗的可能。但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保险人必须在保险单上列明第三者,限定保险人承担的第三者可能造成被保险人利益损失的行为。“如果被保险人由于信用风险所导致的损失向保险人提出索赔时,造成损失的第三者不是保险合同所列明的,或者第三者对于被保险人所造成的损失不是保险合同所列明的行为,保险人有权拒绝被保险人的索赔。”(16)

2.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关系。

(1)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联系。

首先,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标的具有一致性。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承保的标的都是信用风险,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承保的是被保险人交易对方的信用风险,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承保的是投保人本身的信用风险。

其次,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经营基础具有一致性。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都必须依靠信息奠定其经营基础。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保险人是否受理保险申请,完全取决于对于投保人的资信、财力及以往履约状况等信用资料的获得与核实;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决定保险费率的不是以往的损失概率和大数法则,而是有关被保险人交易对方的信用资料。

(2)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区别。

第一,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当事人及关系人的不同。

------------------------------------------------------------------------------------

|合同类型|投保人|保险人|被保险人|被保证人|

------------------------------------------------------------------------------------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债务人|保险公司|债权人|债务人|

------------------------------------------------------------------------------------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债权人|保险公司|债权人|债务人|

------------------------------------------------------------------------------------

第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前提条件的不同。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的前提条件是被保证人不能正常赔偿债权人遭受合同规定的损失;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的前提条件是债权人遭受合同规定的实际损失。

第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的追偿方式的不同。

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一旦发生保险人对于被保险人的赔偿,保险人可以直接向被保证人或其提供的反担保人进行追偿;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保险人赔偿被保险人的损失后,只能获得代位向被保证人追偿的权利。

第四,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风险程度的不同。

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保险人承担的风险来自被保证人自身的信用风险,但由于被保证人要提供抵押或者反担保,保险人实际上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保险人承担的风险来自保险人和被保险人都不能控制的交易对方的信用风险,保险人实际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大。”(17)

第五,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业务职能的不同。

在消费贷款合同中,债务人应债权人的要求向保险人投保自己不履行消费贷款合同的风险,获得保险人同意承保的合同文件-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反之,如果债权人向保险公司投保万一债务人不偿还债务的风险,从而获得保险人同意承保风险的合同文件-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所以,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是不能相互代替的。

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风险及防范

关于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我国保险立法尚未有专门立法进行规范,有关法规、条例等也未就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问题作出专章或者专条规定。但是,有关“保证保险”的用词,散见于我国各种法规、条例及保险公司的章程之中。我国1995年10月1日施行的《保险法》第91条第1款以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章程》第3条和《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章程》第7条,只规定了信用保险,没有提出“保证保险”的概念。(18)1985年4月1日施行的《保险业务管理暂行条例》第21条第2款规定,人身保险以外的各种保险业务包括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这里将“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作为两个独立的险种提出来。

虽然我国保险立法尚未就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专门立法,有关法规、条例等也未就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问题作出专章或者专条规定。但是,从我国保险实践来看,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制度还是取得了较大发展。1997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平安保险公司试办汽车分期付款销售保证保险,平安保险公司首次设置了专门的分期付款购车保证保险合同的保险条款,拉开了中国保险企业提供消费信贷保证保险的序幕。继平安保险公司之后,太平洋保险公司推出了《分期付款购车合同履约保险条款》,天安保险公司推出《天安汽车消费贷款履约保证保险条款》,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推出《个人购置住房抵押贷款保证保险条款》。1998年随着我国银行按揭业务的恢复和发展,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也随之兴旺起来。1999年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全国开办《机动车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正式启动了中国保险企业为消费信贷提供保证保险的划时代新业务。

从理论上讲,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是风险较小且易于控制的。因为在消费信贷运行过程中,借款人在获得消费信贷之前必须履行严格的申请程序,办理相应的抵押、反担保、公证、保险手续,且必须交付一定比例的自有资金,再加上相关费用和借款人个人出资逐年递增的情况,所以通常情况下,借款人没有必要承担因拖延还款而失去消费标的物的风险。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非理论上讲的如此简单。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特殊消费信贷环境,导致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的风险系数远远超出理论上的测算。总结我国开展消费信贷保证保险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风险及防范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抵押权问题

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对抵押物的处置适用《民法通则》及《担保法》等法律法规。现今在我国有关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往往是贷款人银行(被保险人)和借款人(投保人)在签订消费贷款合同时,设置了相应抵押条款或已把相应抵押合同作为消费贷款合同的从合同。其本质是,既要求借款人作借款所购消费品抵押担保,又要求借款人选择消费信贷保证保险,造成借款人双重担保负担,而贷款人银行作为受益人便获得了“双重保险”。“这一做法,完全是银行利用自身地位优势,在大量呆帐和不良资产的重压下,为了自身贷款安全,重复防范消费信贷中的道德及行为等风险。”(19)而保险人未获得投保人(借款人)的任何抵押担保,从而使保险人在承担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保险责任时,缺乏对其权利的应有保障,使得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操作实务中,人为地增加了抵押权在被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转移环节,甚至是障碍,因为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抵押权是不能自动转移的,除非投保人与保险人重新办理抵押登记,而这在理赔过程中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抵押合同附属于银行与借款人的消费贷款合同,其抵押权归银行所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履行就必须有一个抵押权转移的操作环节,而这一转移环节相应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因此增加了保险人抵押权转移风险。所以,这一转移环节必须清除。科学的做法是,应根据《保险法》及《担保法》有关立法精神及相关规定,采取如下两种方法解决:方法一:变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为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合同中,银行作为投保人,为借款人不履行还款义务的信用风险投保,保险费应由银行支付,仍可保留原相应抵押合同作为消费贷款合同的从合同或必要条款。方法二:还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以其本来面目,由保险人与投保人直接签订借款所购消费品抵押协议,或把它作为相应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必要条款。这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科学、规范运作的必要条件,同时,也符合担保法的有关规定。

(二)个人信用制度问题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基于信用经济,它以稳定、成熟的经济机制乃至社会文化为保证,得来非一日之功。个人信用制度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制度中最关键的部分。但在我国目前,个人信用制度又是最缺乏的部分。

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备、严密、透明的社会信用网络。每个人都有一个社会安全号码,它类似我们的身份证号码,终生不变而且伴随一生。个人的每一笔收入、纳税、借贷、还款的情况都记录在案。个人任何不良记录,资料会全部显示,在其它银行也一样可以查到。而在我们国家,即使对企业的信用评估也才刚刚起步,个人信用制度更是一片空白。从银行的角度来看,由于个人信用制度是一片空白,觉得对个人的真实收入状况及信用水准难以掌握。事实上,最让银行放心不下的,就是向个人贷款心里没底,担心发生新的信贷风险。为了防范这种把钱贷出去收不回来的风险,银行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把消费信贷的门槛加高了,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签订程序也随之繁琐。

“一般说来,个人信用制度,是指能证明、解释和查验自然人资信而建立的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和行事规则。个人信用制度的内容大体包括个人信用记录、个人信用评估,个人信用风险管理等。其基本内涵大体包括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预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个人信用风险规避制度等。个人信用登记是开展个人信用业务活动的基础,银行由此可以通过对个人历年信用状况的审查,决定是否发放贷款;个人信用评估是对个人信用风险进行评定,这将为银行决策提供依据;而个人信用风险预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个人信用风险规避等制度则可以使银行加强风险的防范。”(20)总之,个人信用制度的实行,是要形成一种外部的约束力量,使违约所带来的损失大大超过其由于违约所得到的收益,从而迫使信用行为的当事人不敢失信违约。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与发展最终要使得个人信用成为全社会恪守的准则。

我国个人信用制度还基本是处于空白状态,这从我国居民在签订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时所能提供的信用文件就能看出。在现实中,我国绝大多数的居民所能提供的信用文件,一是身份证和户籍证明;二是所在单位的人事档案;三是个人存单凭证和实物资产。第一项可以解释持有者的自然状况,第二项可以说明个人的职业、职务、政治面貌等情况,显然这两项都不具备经济担保性质。只有第三项与经济有关,但它却只能提供个人的存款余额,这些数字一不能证明个人收入的多少、来源及可靠性,二不能提供个人以往的信用记录,三不能据此计算个人及家庭的总资产。显而易见,这三份文件相对于十几万的汽车款,甚至几十万的住房款来说,其力量是不够的。或者说,在贷款和信用的天平上,信用的砝码过轻了。

“目前我国既没有信用度的认定机制,也没有对失信者进行全社会惩罚的机制。这就存在着信用等级不高,甚至是信用危机的问题。”(21)由于个人信用制度隐患的存在,保险人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承担的风险随之增加。因此,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已是刻不容缓,可以从建立个人信用记录、建立个人信用计算机联网查询系统、建立对个人信用调查与评价的专业性中介机构等方面尝试建立我国个人信用制度。

(三)资信审查问题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保险人承保的是借款人还款的信用,因此,要求保险人必须严格审查投保人的资信。但在实际运作中,这一环节往往由银行代为审查。银行在代为审查过程中,往往根据其对借款人所作的信用评估,只是对其认为信用风险大的借款人,强制要求其购买消费信贷保证保险,而对其认为信用风险不大的借款人,则并不努力推荐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因而造成投保人数减少,保险人业务风险选择被动,从而使保险人自身风险增加。加上银行及其相关机构没有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相配套的信用信息系统工程也尚未建立,而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必须要求保险人与投保人是一种长久密切合作的关系,以便在过程中跟踪服务、控制风险,这一矛盾使得保险人在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中难以控制风险。所以必须还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以其本来面目,使资信审查义务回归保险人。

(四)风险评估问题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是一种特殊的保险,风险因素复杂。在一定保险责任范围内,其保险费率的计算,要有一个严密的风险评估及成本核算作为基础,且要求科学可行。目前我国消费信贷保证保险风险评估系统尚未建立,其承保的属信用风险,必须收集和研究相关信息,逐一地作出是否接受的判断以及以何种条件承保,要制定出商业上可行的保险费率。而目前我国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保险费率的厘定缺乏科学测算,交费水平较高,过多地增加了借款人的借款成本。

另外,目前我国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承保范围过窄,风险覆盖率低,致使银行对办理保险的热情不高。各财产保险公司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条款的保险责任基本是投保人死亡、疾病、伤残或个人收入状况恶化而无力还款等风险,但对银行较为关心的借款人因市场变化而主动放弃消费品的风险,并不提供保障。所以必须完善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条款及费率。第一,在保险责任方面,要体现兼顾投保人、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三者利益的原则。保险风险可以由借款人死亡、失业等,扩大到由于市场变化带来的借款人放弃消费品的风险。将这种市场风险纳入承保范围是因其具备了可保风险的特征:首先,该风险是意外的、偶然的;其次,市场风险是可以通过国内外损失资料进行估计、测量的。由此看出,市场风险是可保风险。第二,要科学合理地制订费率标准。

另外,对于银行来说,即使已经由保险公司承保,但还存在两个方面的风险。一是保险公司免除保险责任的风险,二是保险公司免赔一定比例的风险。“对于免赔问题,保险公司一般没有明确免赔的基数是保险金额还是损失金额,而保险金额和损失金额在一般情况下的差别是很大的。”(22)对此,银行一方面要切实履行保险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防止因自身原因致使保险公司免责;另一方面,应在保险合同中尽可能对保险公司免除责任的情况作出限制,降低保险公司免赔的比例,并明确免赔的计算基数。

四、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的完善

“尽管信用保险产生的历史并不悠久,但在财产保险领域中,几乎没有一种业务的发展比信用保险的发展更加坎坷,更加艰难。1850年法国的一些保险公司开始经营商业信用保险但不久便接连遭到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信用保险得到了迅速发展,欧美各国出现了商业信用保险公司,后经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而遭到致命性的打击,大批公司都倒闭或破产。然而经过这次冲击,信用保险制度更加完善了。”(23)此后,又屡受经济动荡的冲击,但都逐步稳定地发展起来,一些国家开始成立专门的保险公司开展信用保险业务,承办各类信用保险,包括消费信贷信用保险,用来支持国内贸易的发展。因此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得到了迅猛发展,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条款也更加完善。

我国信用保险是1989年1月1日从政策性业务(出口信用保险)起步的。这类政策性保险包括短期出口信用综合保险和中长期信用保险。后一种保险包括两项业务,即中长期收汇保险和中长期出口信贷保险,分别承保一年以上的收汇风险和银行贷款保险。(24)从1990年起,我国信用保险逐步从政策性业务延伸到经营性业务,试办了国内消费信贷信用保险,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随之产生。但是,事实表明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并没有促进消费信贷的欣欣向荣,反而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使得保险人面临巨大的风险,保险公司纷纷退出消费信贷信用保险领域。

(一)目前处于尴尬境地之原因

保险公司退出消费信贷信用保险不禁让人感到困惑。保险公司为什么要退出消费信贷信用保险?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这就要从分析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入手。

1.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保险合同。

一般商业保险合同所承保的是各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其发生通常不受人为因素控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保险人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数据测算出其较稳定的损失概率。而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所承保的信用风险多受社会经济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风险较难确定和控制,保险人想通过精算得出其确切的损失概率是很困难的。因此,保险人签订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比签订一般商业保险合同风险更大,不稳定因素更多。

2.与银行相比,保险公司有关债务人的资信信息的不对称性更为严重。

“信息不对称是指合约的不同当事人不能拥有一致对等的信息,其中的某一方对另一方并非充分了解。”(25)信息的不对称性极易导致道德风险。进入80年代以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得到快速发展,其盈利的重点正在向中间业务转移,其中,银行开办了多种形式的信用担保业务。虽然该类业务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经营上的风险,但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便利条件将信用风险控制到最低限度,其面临的信用风险是有限的,实践也证明,银行从开办的信用担保业务中获得的收益是很可观的。但是,与商业银行相比,保险公司所承保的信用风险却难控制得多。一方面,商业银行担保的对象主要是组织单位,其财务能力及资信状况较易掌握;而在保险公司的消费信贷信用保险中,信用风险的主体往往是个人,其资信状况很难象组织单位那样通过正式财务报表等掌握。另一方面,银行往往限定其被担保人须是在银行开立帐户的老客户,这样,其资信状况就更容易获得和控制,而保险公司却难有这种优势。此外,信用担保合同中一般均规定被保证人对担保人为其向债权人支付的任何补偿均有返还给担保人的义务。在银行担保业务中,由于被担保人在该行开有帐户,所以其资金来源被银行尽收眼底,银行可以有效追偿。“相比之下,保险公司除了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外,还要面临较多的追偿方面的道德风险。实际上,保险人在赔偿债权人损失之后,一般很难对债务人实施有效追偿。”(26)

3.我国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限制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的发展。

在西方保险业发达的国家,保险投资已成为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成为保险公司以盈补亏、持续发展和增强自身经营能力的重要保障。可以说,保险公司保险业务的重要性在于其为保险公司形成保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保险投资才是主导性业务。在我国,由于保险投资业务起步较晚,加之我国金融市场发育不充分,金融工具较少,金融市场上投机气氛过于浓厚,因此我国1995年《保险法》严格限制了保险资金的投向:“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在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它资金运用的形式”,2002年修正的《保险法》在这方面并没有突破。这极大地影响着保险公司的收益,其盈利主要还依赖承保利润,因此,对于风险较难以控制和把握的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保险公司始终持谨慎态度。

(二)完善之对策思考

1.信用危险防范的必要性及手段

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所承保的风险,往往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因此,风险较大,尤其是政治风险保险针对叛乱、战争、罢工等行为,所以必须注意对危险的防范。具体来说,危险的防范措施主要有:

(1)保险公司要充分作好被保证人的信用风险调查,有选择的承保。保险公司在承保前,必须详细调查、充分了解被保证人的资信情况。由于消费贷款合同的债务人为个人消费者,其收入来源、已有储蓄及其它金融资产情况应是保险公司了解的重点,保险公司可以要求被保证人提供有关单证以获取信息。对于被保证人的道德风险情况,保险公司是较难了解的,当前只能采取有关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加以防范,比如可以要求银行规定消费贷款合同的借款人必须有本地户口,有固定的居所以及稳定的工作等等,以避免其借款后逃匿而无从追查。随着消费信贷的普遍开展以及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保险公司可以了解到其自身通常难以获取的信息,尤其有助于加强对被保证人道德风险的防范。

(2)“为了防止滥于放款,被保险人必须自行承担一部分风险。”(27)自行承担风险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共保,即双方在约定共保的比例后,被保险人不得将自保部分再向其它保险行业另行投保,而使自己避免承担责任;另一种方式是规定绝对免赔额,每项损失在免赔额以下的,由被保险人自行负责,超过部分才由保险人负责,以此来加重被保险人的责任,以督促其选好贷款对象,尽量减少信用风险。

(3)被保险人在投保时,必须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如果有隐瞒、遗漏,保险人可以解除保险合同。

(4)保险合同订立后,如果危险增加,被保险人应及时通知保险人。被保险人不仅在订立合同时须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在合同有效期内,如果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还负有及时通知保险人的义务。“因为保险人是根据承保的保险标的的危险程度决定保险费率的高低的,一旦危险程度增加,保险人承担的责任也必然加重。”(28)如果被保险人不将此情况及时通知保险人,就会造成保险人收取较低的保险费,而要承担较大的风险责任。我国2002年修正的《保险法》第37条第1款规定:“在合同有效期内,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的,被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保险人有权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解除合同。”第2款规定:“被保险人未履行前款规定的通知义务的,因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5)要求被保险人应尽注意义务。被保险人应以信用卓著或具有较强清偿能力的个人为放款对象,如果被保险人在选择放款对象时,有明显的不注意的行为,由此而产生的损失,由被保险人承担。

2.赔偿处理

(1)当被保险人发觉信用危险发生时,应立即通知保险人,对所遭受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在合理期限内提出赔偿要求,并应根据保险人的要求,提供必要的帐册和材料,以供查证。

2002年修正的《保险法》第22条第1款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知道保险事故发生后,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这样便于保险人及时调查保险事故发生的原因、损失范围,尽快妥善处理,准备必要的赔偿资金,不致因拖延时日而影响对损失的查核及责任的确定。《日本商法典》第658条也规定“因保险人负担的危险发生,在发生损害的情形下,保险合同人或被保险人已经知道损害发生时,要及时通知保险人。”

(2)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除了立即通知保险人外,还应主动采取措施,深入追查,在各方面给予保险人有效地配合,因追查而支出的费用,由保险人负担。

“各国的保险法都规定了关于被保险人防止和减少损失的义务,当信用危险发生后,被保险人应尽力施救,将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29)2002年修正的《保险法》第42条第1款规定:“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有责任尽力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或者减少损失。”因为被保险人对被保证人了解得更具体更有专业知识,如果及时、主动地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可以减少损失。对于怠于施救,听任事故发展的,保险人有权拒赔,这样既保障了保险人的合法权益,又不助长道德危险的发生。

(3)保险人在进行赔偿后,有权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被保证人请求赔偿的权利,被保险人应积极协助。

“代位求偿权实质上是一种债权转移,是被保险人对第三人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转移。”(30)2002年修正的《保险法》第45条第1款规定:“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在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中,可以要求银行在被保证人一旦违约,保险人对银行赔付后,银行要尽力协助保险人进行追偿。保险人在支付赔款后,受自身条件限制,一般很难对被保证人实施有效追偿,因为被保证人通常会采取隐瞒收入情况以及转移资产等手段来逃避追偿。银行可以利用被保证人是其客户、在本银行开户等有利条件掌握其资金来源情况,为保险人提供追偿上的帮助,使保险人尽可能地挽回损失。

(4)如被保险人和有关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应取得保险人同意,否则保险人不受协议约束。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消费信贷日渐增多。因为消费信贷是一项高风险的银行业务,消费信贷保险便应运而生,投保人与保险人通过签订保险合同规定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消费信贷保险合同相关问题遂成为新的研究课题,有关消费信贷保险合同和相关问题的探讨散见于各种法学期刊之中,但尚未有对这一课题进行系统而完整的研究。笔者也正是认识到这一论题的理论价值、现实意义和作用以及现今研究上的不足,才选取了“消费信贷保险合同研究”作为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题目,以合同法基本原理为基点,分析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合同的风险,考察消费信贷信用保险合同制度发展艰难的原因,思考完善之对策。但是,由于本人学识水平和论文篇幅所限以及缺乏实践经验等,文中研究、探讨、论证的内容尚需进一步深入、明确和缜密,有些相关内容也未能涉及,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加以探讨和提高。

注释

(1)梁顺成:《什么是消费信贷》,《时事》1998年第6期,第20页。

(2)郝演苏:《财产保险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242页。

(3)郝演苏:《财产保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266页。

(4)张广兴:《债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18页。

(5)魏君涛:《论保证保险与保证担保的关系》,《保险研究》2000年第6期,第35页。

(6)魏君涛:《论保证保险与保证担保的关系》,《保险研究》2000年第6期,第35页。

(7)张广兴:《债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19页。

(8)[台]施文森:《保险法总论》,三民书局1994年增订本,第43页。

(9)郝演苏:《财产保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264页。

(10)曹守晔、孔祥俊、李明良:《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丛书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保险合同卷》,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335页。

(11)曹守晔、孔祥俊、李明良:《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丛书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保险合同卷》,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335-336页。

(12)[台]施文森:《保险法总论》,三民书局1994年增订本,第68页。

(13)曹守晔、孔祥俊、李明良:《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丛书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保险合同卷》,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337页。

(14)曹守晔、孔祥俊、李明良:《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丛书金融合同理论与实务保险合同卷》,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339页。

(15)郝演苏:《财产保险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247页。

(16)郝演苏:《财产保险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248页。

(17)郝演苏:《财产保险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245页。

(18)郭青红:《分期付款购车合同保险-一种特殊的合同履约保证保险》,《汽车与社会》1998年第11期,第20页。

(19)陈剖建:《住房消费信贷相关保险之法律研究》,《保险研究》1999年第6期,第22-23页。

(20)常兴华:《跨越消费门槛-聚焦消费信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8-99页。

(21)华山:《没有信用何以保证对当前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的思考》,《中国保险》2001年第7期,第48页。

(22)郭青红:《分期付款购车合同保险-一种特殊的合同履约保证保险》,《汽车与社会》1998年第11期,第20页。

(23)朱世昌:《新编财产保险》,气象出版社1997年版,第412-413页。

(24)常德仁、王凤玲:《关于信用保险的考察论证》,《中国城市金融》1994年第10期,第14页。

(25)冯玉梅:《对我国开办消费信贷信用保险业务的思考》,《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第44页。

(26)冯玉梅:《对我国开办消费信贷信用保险业务的思考》,《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第44页。

(27)徐卫东:《保险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29页。

(28)徐卫东:《保险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29页。

(29)徐卫东:《保险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30页。

(30)徐卫东:《保险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31页。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徐卫东、杨勤活、王剑钊:《保险法》,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孙积禄:《保险法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

(3)魏华林:《保险法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

(4)陈晓兴主编:《保险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樊启荣主编:《保险法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6)邹海林:《保险法教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覃有土主编:《保险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2年修订本。

(8)周玉华:《保险合同法总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

(9)周玉华:《保险合同与保险索赔理赔:最新保险合同法律适用与合同解说》,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10)郑功成、孙蓉主编:《财产保险》,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11)杜鹃主编:《保险学基础》,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黄华明:《风险与保险》,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13)于璐、詹蕾主编:《消费信贷运作指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粟勤:《消费信贷》,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年版。

(15)[台]江朝国:《保险法论文集》,瑞兴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

(16)[英]C.E霍尔:《财产保险-风险的估计与控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版。

(17)DickBriggsandBurtEdwards:CreditInsurance-HowtoReduce-theRisksofTradeCredit,PublishedbyWoodhead-FaulknerLimited,Firstpublished1988.

(18)JohnF.Dobbyn:InsuranceLawinaNutshell,Beijing:PublishingHouseofLaw,2001.3rd[Reprinteded.].

论文类:

(1)刘亚:《信用保险与保证担保》,《保险研究》1997年第4期。

(2)韩军、邱长溶、王军:《住房消费信贷风险与保险问题研究》,《保险研究》1999年第4期。

(3)刘志文、陈少林:《消费贷款合同保证保险法律问题探析》,《人民司法》1999年第11期。

(4)徐广哲:《论发展消费信贷保险相关问题》,《保险研究》2000年第9期。

(5)周颖:《新世纪保险业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住房消费信贷保险》,《中国房地产金融》200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