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13:37:03

保险管理

保险管理范文篇1

医疗保险管理的现状还是堪忧的,如何加强医疗保险管理迫在眉睫"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现如今医疗体系包括药品生产、医疗卫生、医疗保险等多个体制,而由于医疗卫生体制深层的问题使得药品生产的成本和医疗卫生成本都居高不下,这对于医疗保险改革的顺利运行产生了极大的阻碍,这就导致了医疗保险机构的保险基金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医疗保险机构常常收不抵支,加剧了医疗保险机构同定点医疗机构之间的矛盾,最终受害者仍会是参保人员,团因而要加快医疗保险改革的进程,使医疗保险管理能够正常进行,维护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医疗保险人力资源管理,增加医疗保险机构人员数量,提高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人才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使其更好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去,对工作更加认真负责,更好地进行医疗保险的管理"建立一支强大的医疗保险监管队伍是迫在眉睫的举措,这需要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这些人员直接决定着监管的成果的好坏"加快医疗保险部门的信息化水平,运用互联网对医疗保险的进程进行管理,包括网上申报、审核、费用缴纳和医疗服务流程等内容,对医疗保险的进程进行监督的同时,也可以让决策者更一目了然地发现和了解到医疗保险管理的内容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也需要多多寻求有关部门的支持,包括经费、政策支持,医疗保险部门可以多向政府反映自身发展情况、遇到的困难和寻求的解决途径和办法,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水平"针对定点医疗机构因为缺乏监督机制而产生的不规范行为,要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通过印发有医疗保险知识的小册子,宣传医疗保险的基本知识,使每个医务人员都能全面掌握国家有关医疗保险的政策,要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树立他们的责任心,并狠抓医德、医风建设,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防止医疗腐败事件的发生,净化医疗环境和氛围,为参保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

同时国家应当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增强医疗保险部门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对诊疗项目、药品种类、药品数量、服务质量具体到指标,通过网络对数值实施实时监控,凡是出现偏高的数值都要向有关管理部门反映,并向定点医疗机构下货警告书,及时查找出现异常情况的原因,要求其进行整改"冈对于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也可以发动社会大众的力量,大众和媒体可以通过新闻、微博、向有关部门投诉等方式进行监督,有关部门定期可以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药品费用、住院费用、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群众满意度进行调查"促使定点医疗机构努力提高其服务水平"要加强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让大众可以随时查询药品的价格、诊疗的成本,防止定点诊疗机构肆意提高药品的价格"参保人员之所以大量的盲目就医就是因为一些参保人员还没有透彻地了解医疗保险的政策和措施,对其一知半解,并且有着治病一定要用好药的传统落后的错误观念,因而要加大对参保人员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明确自身具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需要履行的义务"对于参保人员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所实施的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大对这方面的查处力度,并从严处理"。

加强医疗保险管理需要从医疗保险改革、医疗保险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参保人员等多方面加以管理和改革,现行的医疗保险管理政策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革和完善,只有多方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内部整顿、内部完善才能使多方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监督管理体系,才能带动整个医疗保险事业更好地向前发展,才能不断加强医疗保险管理水平,防止医疗保险基金的浪费和流失,从而为国家的社会保险事业做出贡献,进而为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作者:郝永刚工作单位:中国平煤神马建工集团建井三处

保险管理范文篇2

一、目前我国医疗保险管理的现状

(一)不完善的医疗保险部门管理。参保的人随着医疗保险政策的出台也在增加,但是医疗保险基金并不是无限度的,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政策的优惠。与此同时,定点医疗机构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使得医疗服务行为更加不规范。在医疗保险工作的人也很少,导致管理联网的信息系统不完善,这些信息都不能及时的更新,于是很多参加了医疗保险的人不能通过网络获取诊疗信息。参保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其他机构人员若有违法违规的行为,都不能及时获知,同时也不便给出好的对策,这些使得医疗保险管理有了不小的难度。(二)不规范的定点医疗机构服务。盲目的追求经济利益时,有些定点医疗机构利欲熏心做出了一些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行为。就像以下这些行为,很多定点医疗机构指使他们的工作人员做一些违规的事,当病人来看病时,他们会多收病人的钱,这种以药养医的行为违背了国家以医养药的原则。除此之外,还有甚者,有的机构居然让不需要住院的病人住院,不需要吃药的病人吃药,甚至让病人做很多不必要的身体检查,提高药的价格,这些行为让定点医疗机构背上了骂名。(三)不合理的参保人员消费行为。很多的参保人员其实并不没有很多专业的医学知识,他们一直认为一分钱一分货,药越贵越好,花钱多就能检查出身体中潜在的疾病。这些都让参保人员在盲目的消费,造成了医疗资源浪费。还有的参保人员的行为更加恶劣,他们“走后门”骗取医疗保险金,使用自己朋友和亲人的身份证在医院挂名,其实他们并没有生病,只是假装住院,获得非法的金钱。

二、加强医疗保险管理的策略

由上可知,我国的医疗保险管理的目前的情况不容乐观,所以有必要加强医疗保险的管理。笔者给出了如下的方法建议。(一)加快医疗保险改革。药品的生产、医疗保险、医疗卫生等都囊括在医疗体系之中,这样一个深层次的系统也造成了一些问题。高的药品生产和医疗卫生成本,是医疗保险改革路上的绊脚石。医疗费用在与日俱增,医疗保险机构的保险金跟不上其步伐,所以导致了入不敷出,使得医疗保险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之间的矛盾更加不可协调,“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参保人员还是受害者。为了能够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更快地改革医疗保险的过程,让医疗保险管理不仅能够顺利进行,还能够让参保人的利益得到最大的保障。(二)加强医疗保险机构的医保管理。管理需要监督,医疗保险监管队伍需要迅速建立起来。监管的力度如何是由其人员决定的,所以需要一批专业的技术人员。因此,需要让医疗保险部门的信息更加畅通,使用互联网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让申报、审核、缴费、流程等服务都能在网上进行,形成一条龙服务。这样不仅能够监督医疗保险的进程,还能够让决策者很快知道医疗保险的内容和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潜在的问题,让这些问题能够迅速暴露出来,并尽快解决它们。所以,医疗保险部门可以向政府寻求资金、政策上的支持,遇到问题时及时和政府沟通,和政府一起让医疗保险管理的水平得到提高。(三)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有效的监督机制能够让医疗保险的管理更加有序。所以需要让医疗保险部门更有效监督定点医疗机构。监督其诊疗项目、药品种类、药品数量、服务的质量,让这些都达到要求,并且有效使用网络,让监督的力度更强。假如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数值,需要反映给相关的部门,并对这些高数值的定点医疗机构采取一些措施,让其找出自身出现问题的原因。除了国家的监督之外,监督的群体还可以扩大到群众、大众传媒。相关的部门要定期检查定点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药品和住院的费用、医务人员的业务和思想道德水平,以及群众是否满意,满意的程度。并且让医疗机构的信息透明公开,免得其任意提高价格,使得大众随时随地了解到这些药品的价格,治疗的费用等。(四)加强对参保人员的就医管理很多人都没能了解医疗保险的政策和措施,所以很多参保人员就医的行为并不是很明确。并且他们还有一些很传统的观点,如很贵的药就能治好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大力宣传医疗保险政策,让人们直到医疗保险政策的内容,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且也让他们知道哪些行为是违规的行为,一旦自己做了违规违法的事就不能随便处理。

三、结束语

医疗保险的管理需要从医疗改革保险改革、医疗保险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参保人员几个方面入手。我国的医疗保险管理政策还有一些弊端,亟待改革。需要内外一起整顿、监督才能够让整个医疗保险事业蒸蒸日上、减少资金浪费,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琳;袁波;杨国斌;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中的精益管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年09期

[2]易利华;赵阳;胡敏敏;邢明;构建精益管理链提升我院管理品质和服务的探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4年03期

保险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巨灾保险,风险管理,巨灾债券,再保险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巨灾破坏性加剧,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害越来越大,近10年来,全球巨灾损失呈增长趋势。台风、洪水、地震等巨灾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巨灾对从事风险承担的保险业影响尤其巨大,巨灾损失已成为国际保险和再保险公司破产清偿的一个重要原因。台风、地震等巨灾的频繁发生呼唤巨灾保险市场的完善和发展。

一、我国巨灾保险管理现状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据联合国统计:20世纪以来,全世界54个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事件中就有8个发生在中国。近10年来,我国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年均达2000多亿元,占GDP的3%,占新增GDP的42%。2005年我国沿海地区遭受的7次台风中,国内保险业共支付赔款13.3亿元,在经济补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国家灾害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巨灾损失相比,保险业目前所能够提供的经济补偿还是杯水车薪。由于目前还没有建立巨灾支持保护体系,缺乏有效的巨灾基金积累机制,巨灾损失基本上完全由商业保险经营主体承担,妨碍了保险补偿功能的发挥。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由国家财政支持的中央政府主导型巨灾风险管理模式,民政部救灾救济司主要负责应对巨灾风险和紧急事件。目前,巨灾保险业务仍只占了较小的比重,而且多数自然灾害都属于保单特约承保项目,属于商业保险范围。设立政策性的巨灾保险产品或者由政府设立专门的巨灾风险基金补偿各商业保险公司,无疑可以增加社会承受巨灾风险的能力,扩大投保范围,同时确保财政支出的平衡和稳健。因此,大力开展巨灾保险制度成为一项紧迫和重要的工作。瑞土再保险公司调查表明,由于中国遭受自然巨灾的风险较高,潜在的受灾损失金额也在不断上升,如果不提高保险的参保率,这种状况将会危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由于我国保险深度较低(2005年保费与GDP之比,寿险领域为2%、财产和意外险估计只有0.7%),巨灾可能造成的巨大损失中只有一小部分能得到保险保障。因此,必须提高国民的巨灾保险意识,加强巨灾保险管理水平。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成熟的、完备的巨灾保险支持保障体系。由于受到经营管理、产品技术设计开发以及偿付能力限制等因素制约,并且由于行业自身对巨灾风险认识不足,我国巨灾保险呈现出产品少、保障面窄、保障程度低、发展尚不充分等特点,使本来应该成为灾害“减震器”的保险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金融体系发达的国家,遇到巨灾时,除了依靠国家救助外,各种金融手段如保险、巨灾风险基金、巨灾期货、巨灾证券等会同时发挥风险转移的作用,以缓解巨灾带来的经济损失。而在我国,由于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还相对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无法承担上述功能。

今后,应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公司在重大灾难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起由国家财政、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投保人共同参与和负担的体制,开展地震、洪水、海啸等巨灾保险。在各项巨灾保险机制的建立过程中,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制保障。我国当前需尽快制定灾难保险法,与防洪法、防震减灾法配套实施,以保证我国巨灾保险顺利开展。

目前我国应对巨灾风险的职能机构分散,相互间的沟通协调存在很大障碍。有必要成立对巨灾风险管理进行统筹协调的政府机构——巨灾风险管理协调委员会,对地震、洪水、台风等巨灾风险管理所涉及部门的工作进行统筹协调,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应该尽快建立中国的巨灾保险计划,特别是地震和洪水保险计划。

二、国外巨灾保险管理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

包括欧美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巨灾管理模式主要是政府和保险公司合作进行风险管理。其中以挪威为代表的保险体系主要是商业化运作和商业化管理,政府参与程度比较低;以日本为代表的巨灾保险由政府主导和政府财政支持;土耳其则是由保险公司、政府以及国际组织(世界银行)共同合作。

英国、德国对巨灾保险没有强制性规定,由私人保险公司提供巨灾保险保障。国家不规定巨灾保险的标准费率或免赔额,但要求保险公司必须运用统计数据和管理费率进行精算,对各个风险逐一进行评估。政府没有给承担巨灾保险风险的原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保障,保险公司运用商业运作方式在市场上寻找分保人。通常保险费率比较高,业务规模小,保险人和投保人的积极性不高。

美国的洪水保险计划和加利福尼亚地震局以及法国的自然灾害赔偿制度都是政府或者准政府机构直接举办的保险,商业保险不涉及。由于政府往往要求强制投保,保险的普及率比较高。但是由于保险是一个技术性极强的行业,政府部门可能因为缺乏专业经验导致低效率或者由于巨灾保险的险种不一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社会,台风、洪水、地震等巨灾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巨灾已经成为国际保险和再保险公司破产清偿的一个重要原因。2006年5月19日,在“巨灾风险管理研讨会”上,与会人士呼吁,保险业应共同努力,尽快推动中国巨灾保护体系的建立。建立完善的巨灾保险制度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调动政府、保险人和投保人三方面的积极性;对我国灾害作系统研究,分析灾害的历史从而使得预测成为可能,划分灾害区域,建立灾害信息系统,让保险人和投保人对我国灾害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采取多种方式有效分散巨灾保险风险,使该业务能够持续健康发展,挖掘巨灾保险的巨大潜力。

(一)建立专业巨灾保险基金

设立一个由政府支持、专业机构管理的国家巨灾保险基金。所有国内巨灾保险业务承保之后,100%分保给国家巨灾保险基金,然后由该基金对巨灾业务进行处理,将其中一部分业务回分给直接保险公司,另一部分业务转分保给其他再保险公司,其余自留。巨灾保险业务的销售、承保、理赔和保单服务等由直接保险公司承担完成。巨灾保险既可以单独承保,也可以附加承保,其中单独承保的费率较高。

(二)开发包括农业保险、地震保险在内的保险产品

比如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利用强大的空间操作功能,采用数据库、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等最新技术,对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修改、更新、处理和分析,使它在辅助巨灾保险的风险管理的空间和辨识巨灾风险的视野方面,提供了科学方法。AIR是全球最早提供巨灾风险模型分析、巨灾量化和巨灾风险控制计划的公司之一。它研究开发的全球自然灾害模型已应用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地震灾害模型分析最为出色。2005年12月,AIR及其母公司美国保险服务公司(1SO)在北京成立了代表处。可引入美国AIR环球公司的技术,对其在国内的地震风险做了定量分析评估,以地震研究为起点,继续深入研究台风、洪水等更为复杂的风险,加深对巨灾规律的认识,谋求行业共识。

(三)发行巨灾债券,在金融市场上分散风险

巨灾债券是一种场外交易的债权衍生物,是保险公司或者再保险公司通过直接发行公司债券,利用债券市场来分散风险的风险证券化形式。通过巨灾债券将巨灾风险转移给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社会的危机处理能力得到增强,保险人也可以借此扩大承保能力”

巨灾债券可以针对各种巨灾风险提供多年的保障,而且由于资本是一次性筹集,不存在购买再保险可能会出现的信用风险。巨灾债券的收益率比同级别债券的利率要高3到4个百分点且发生违约的概率比较低,可以提供较好的投资回报。同时,由于投资者对于巨灾债券市场针对风险建立精确模型的能力越来越有信心和投资者对巨灾债券需求的不断上升,巨灾债券的成本——包括债券收益率和发行费用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四)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巨灾保险的再保险体系

单一保险标的价值不断增加,使得任何单个保险公司都不敢单独承担巨额标的的风险。发达国家保险实务中巨灾风险传统解决方案是巨灾再保险。应进一步开放保险市场,引进资金实力雄厚、业务技术精湛、经营经验丰富的国际知名再保险公司和组织,例如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瑞士再保险公司、英国劳合社等公司和组织,增强国内保险市场的风险承担能力。通过开放再保险市场,引进国外再保险人,一方面可以扩大承保能力、减轻资本压力、增加就业机会、增强抗风险能力、引进先进理念、促进产品创新,另一方面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培养保险人才、减轻外汇压力、增加税收收入、加速国际接轨。在引进国外再保险公司和组织的同时,还要积极培育发展国内再保险公司;借鉴发达国家再保险发展的经验,大力培育专业再保险经纪公司等再保险市场中介,活跃再保险市场,便利再保险交易。

保险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巨灾保险,风险管理,巨灾债券,再保险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巨灾破坏性加剧,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害越来越大,近10年来,全球巨灾损失呈增长趋势。台风、洪水、地震等巨灾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巨灾对从事风险承担的保险业影响尤其巨大,巨灾损失已成为国际保险和再保险公司破产清偿的一个重要原因。台风、地震等巨灾的频繁发生呼唤巨灾保险市场的完善和发展。

一、我国巨灾保险管理现状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据联合国统计:20世纪以来,全世界54个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事件中就有8个发生在中国。近10年来,我国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年均达2000多亿元,占GDP的3%,占新增GDP的42%。2005年我国沿海地区遭受的7次台风中,国内保险业共支付赔款13.3亿元,在经济补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国家灾害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巨灾损失相比,保险业目前所能够提供的经济补偿还是杯水车薪。由于目前还没有建立巨灾支持保护体系,缺乏有效的巨灾基金积累机制,巨灾损失基本上完全由商业保险经营主体承担,妨碍了保险补偿功能的发挥。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由国家财政支持的中央政府主导型巨灾风险管理模式,民政部救灾救济司主要负责应对巨灾风险和紧急事件。目前,巨灾保险业务仍只占了较小的比重,而且多数自然灾害都属于保单特约承保项目,属于商业保险范围。设立政策性的巨灾保险产品或者由政府设立专门的巨灾风险基金补偿各商业保险公司,无疑可以增加社会承受巨灾风险的能力,扩大投保范围,同时确保财政支出的平衡和稳健。因此,大力开展巨灾保险制度成为一项紧迫和重要的工作。瑞土再保险公司调查表明,由于中国遭受自然巨灾的风险较高,潜在的受灾损失金额也在不断上升,如果不提高保险的参保率,这种状况将会危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由于我国保险深度较低(2005年保费与GDP之比,寿险领域为2%、财产和意外险估计只有0.7%),巨灾可能造成的巨大损失中只有一小部分能得到保险保障。因此,必须提高国民的巨灾保险意识,加强巨灾保险管理水平。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成熟的、完备的巨灾保险支持保障体系。由于受到经营管理、产品技术设计开发以及偿付能力限制等因素制约,并且由于行业自身对巨灾风险认识不足,我国巨灾保险呈现出产品少、保障面窄、保障程度低、发展尚不充分等特点,使本来应该成为灾害“减震器”的保险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金融体系发达的国家,遇到巨灾时,除了依靠国家救助外,各种金融手段如保险、巨灾风险基金、巨灾期货、巨灾证券等会同时发挥风险转移的作用,以缓解巨灾带来的经济损失。而在我国,由于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还相对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无法承担上述功能。

今后,应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公司在重大灾难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起由国家财政、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投保人共同参与和负担的体制,开展地震、洪水、海啸等巨灾保险。在各项巨灾保险机制的建立过程中,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制保障。我国当前需尽快制定灾难保险法,与防洪法、防震减灾法配套实施,以保证我国巨灾保险顺利开展。

目前我国应对巨灾风险的职能机构分散,相互间的沟通协调存在很大障碍。有必要成立对巨灾风险管理进行统筹协调的政府机构——巨灾风险管理协调委员会,对地震、洪水、台风等巨灾风险管理所涉及部门的工作进行统筹协调,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应该尽快建立中国的巨灾保险计划,特别是地震和洪水保险计划。

二、国外巨灾保险管理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

包括欧美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巨灾管理模式主要是政府和保险公司合作进行风险管理。其中以挪威为代表的保险体系主要是商业化运作和商业化管理,政府参与程度比较低;以日本为代表的巨灾保险由政府主导和政府财政支持;土耳其则是由保险公司、政府以及国际组织(世界银行)共同合作。

英国、德国对巨灾保险没有强制性规定,由私人保险公司提供巨灾保险保障。国家不规定巨灾保险的标准费率或免赔额,但要求保险公司必须运用统计数据和管理费率进行精算,对各个风险逐一进行评估。政府没有给承担巨灾保险风险的原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保障,保险公司运用商业运作方式在市场上寻找分保人。通常保险费率比较高,业务规模小,保险人和投保人的积极性不高。

美国的洪水保险计划和加利福尼亚地震局以及法国的自然灾害赔偿制度都是政府或者准政府机构直接举办的保险,商业保险不涉及。由于政府往往要求强制投保,保险的普及率比较高。但是由于保险是一个技术性极强的行业,政府部门可能因为缺乏专业经验导致低效率或者由于巨灾保险的险种不一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社会,台风、洪水、地震等巨灾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巨灾已经成为国际保险和再保险公司破产清偿的一个重要原因。2006年5月19日,在“巨灾风险管理研讨会”上,与会人士呼吁,保险业应共同努力,尽快推动中国巨灾保护体系的建立。建立完善的巨灾保险制度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调动政府、保险人和投保人三方面的积极性;对我国灾害作系统研究,分析灾害的历史从而使得预测成为可能,划分灾害区域,建立灾害信息系统,让保险人和投保人对我国灾害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采取多种方式有效分散巨灾保险风险,使该业务能够持续健康发展,挖掘巨灾保险的巨大潜力。

(一)建立专业巨灾保险基金

设立一个由政府支持、专业机构管理的国家巨灾保险基金。所有国内巨灾保险业务承保之后,100%分保给国家巨灾保险基金,然后由该基金对巨灾业务进行处理,将其中一部分业务回分给直接保险公司,另一部分业务转分保给其他再保险公司,其余自留。巨灾保险业务的销售、承保、理赔和保单服务等由直接保险公司承担完成。巨灾保险既可以单独承保,也可以附加承保,其中单独承保的费率较高。

(二)开发包括农业保险、地震保险在内的保险产品

比如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利用强大的空间操作功能,采用数据库、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等最新技术,对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修改、更新、处理和分析,使它在辅助巨灾保险的风险管理的空间和辨识巨灾风险的视野方面,提供了科学方法。AIR是全球最早提供巨灾风险模型分析、巨灾量化和巨灾风险控制计划的公司之一。它研究开发的全球自然灾害模型已应用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地震灾害模型分析最为出色。2005年12月,AIR及其母公司美国保险服务公司(1SO)在北京成立了代表处。可引入美国AIR环球公司的技术,对其在国内的地震风险做了定量分析评估,以地震研究为起点,继续深入研究台风、洪水等更为复杂的风险,加深对巨灾规律的认识,谋求行业共识。

(三)发行巨灾债券,在金融市场上分散风险

巨灾债券是一种场外交易的债权衍生物,是保险公司或者再保险公司通过直接发行公司债券,利用债券市场来分散风险的风险证券化形式。通过巨灾债券将巨灾风险转移给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社会的危机处理能力得到增强,保险人也可以借此扩大承保能力”

巨灾债券可以针对各种巨灾风险提供多年的保障,而且由于资本是一次性筹集,不存在购买再保险可能会出现的信用风险。巨灾债券的收益率比同级别债券的利率要高3到4个百分点且发生违约的概率比较低,可以提供较好的投资回报。同时,由于投资者对于巨灾债券市场针对风险建立精确模型的能力越来越有信心和投资者对巨灾债券需求的不断上升,巨灾债券的成本——包括债券收益率和发行费用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四)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巨灾保险的再保险体系

单一保险标的价值不断增加,使得任何单个保险公司都不敢单独承担巨额标的的风险。发达国家保险实务中巨灾风险传统解决方案是巨灾再保险。应进一步开放保险市场,引进资金实力雄厚、业务技术精湛、经营经验丰富的国际知名再保险公司和组织,例如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瑞士再保险公司、英国劳合社等公司和组织,增强国内保险市场的风险承担能力。通过开放再保险市场,引进国外再保险人,一方面可以扩大承保能力、减轻资本压力、增加就业机会、增强抗风险能力、引进先进理念、促进产品创新,另一方面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培养保险人才、减轻外汇压力、增加税收收入、加速国际接轨。在引进国外再保险公司和组织的同时,还要积极培育发展国内再保险公司;借鉴发达国家再保险发展的经验,大力培育专业再保险经纪公司等再保险市场中介,活跃再保险市场,便利再保险交易。

保险管理范文篇5

1.1精算现值与精算等价原理

保险实务中,纯保费与理赔额的发生通常不会在同一个时间点上,应该将两者放在同一个时间点上进行比较。一般将纯保费与理赔额折现到保单(policy)生效这个点上。这样,对纯保费和理赔额的比较就不能单纯的看其数额的大小,还要看资金的时间价值,保险标的物的死亡时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们引入精算现值。精算现值与通常的资金现值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考虑了标的物死亡概率。收入(纯保费)与支出(理赔额)在保单生效时的精算现值相等就是所谓的“精算等价原理”,纯保费就是运用精算等价原理来计算的。

1.2布朗运动与随机利率模型

传统的精算理论都是假定利率是固定的。这往往与事实不符,因为利率是具有随机性的。在保险实践中,由于利率的随机变动产生的风险,对保险公司而言是相当大的。

根据概率论中的大数定律,由于标的物“死亡”的随机性产生的风险可以通过出售大量的保单来分散,但由于利率的随机性产生的风险则不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分散,且利率风险只存在于保险公司一方。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保险公司破产。

2、随机利率下的比例赔付保险模型

2.1模型描述

本文所述的保险和约主要应用于财产保险。模型如下:投保人对一种标的物进行投保,若标的物在一个指定的时间内“死亡”,保险公司会在死亡时刻提供一个与标的物价值成比例的赔付。而投保人在这个指定时期内以连续年金的方式支付其保费。

2.2纯保费的计算

在上述的精算模型中,设标的物(轿车)在t时刻(0≤t≤5)报废,在t时刻的赔付额的现值为Z1,投保人所缴纳的保费的现值为POZ2。

2.3纯保费责任准备金

由于死亡率随着标的物“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如果各年支付各年的死亡给付成本,则死亡给付成本将逐年增加,使保险公司到保险末期难以承受高额赔付。

因此在时务中通常采用均衡纯保费将给付成本在整个缴费期上平摊。在均衡纯保费方式下,保险前期各年度的纯保费支付死亡成本有余,而到了保险末期则不足以支付。

前期的保费的剩余不是保险公司的利润,而是其对投保人的一种负债,将会在保险末期给付。

3、实例计算与分析

考虑标的物价值P=10(单位:万元),则P0=2,假设α=0.05,β=0.4,则a0=0.03,a1=0.22,a2=0.19,b0=e,b1=0.22,代入公式(8)(14),通过计算机编程计算可得计算结果。

从计算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责任准备金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大的,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保险公司赔付的概率不断增大,则需要的准备金就越多。同样,随着赔偿越来越确定,公司的损失风险就会不断减小。

4、结论

(1)本文在传统精算学的基础上,对随机利率下的财产险中的比例赔付额(赔付额与时间相关)进行了分析,计算了随机利率下的比例赔付保险的纯保费和责任准备金,以及相关公司的风险。

(2)根据精算等价原理,将随机利率引入比例赔付保险,建立的随机利率下的比例赔付保险模型。传统的精算理论都是假定利率是固定的,这往往与事实不符。在保险实践中,由于利率的随机变动产生的风险,对保险公司而言是相当大的。应用本模型进行保险决策,则使计算的纯保费等各项数据更加贴近实际。

(3)模型建立了“责任准备金”的概念和计算公式,使保险公司将前期的剩余提纯以备末期使用。解决了由于死亡率随着标的物“年龄”的增长而增大,死亡给付成本将逐年增加,使保险公司到保险末期难以承受高额赔付的问题。

(4)责任准备金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大的,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保险公司赔付的概率不断增大,则需要的准备金就越多。同样,随着赔偿越来越确定,公司的损失风险就会不断减小。

(5)本模型中的赔付额与时间相关,这样险种更加灵活,具有吸引力。本文对于保险公司的财产险实务具有参考价值。.

保险管理范文篇6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商业保险公司快速崛起,使得商业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服务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上升,商业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的模式也日趋多样化,“太仓模式”、“湛江模式”等各种新的模式相继涌现。从整体的政保合作现状来看,这些模式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委托管理模式。该模式主要指的是由政府主办,由商业保险公司承办具体业务,盈亏风险仍由政府承担的一种新农合运作模式。政府通过与保险公司签订委托管理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险公司按照合同履行方案测算、筹资咨询、理赔调查、理算等义务,并收取相应的劳务费用。该种模式最早是由太平洋人寿无锡分公司江阴支公司创办的,因此,又被称为“江阴模式”。“江阴模式”的成功创办为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提供了典范,使得由政府机构引导、职能部门监管、保险公司承办的这种“委托管理模式”迅速在全国各地发展起来。(二)保险合同模式。该种模式下,政府主要是通过与商业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来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一方面,政府要承担筹集新农合的医疗参保资金,以投保人的身份帮助农民购买医疗保险,另一方面,保险公司需按照与政府达成的协议,承担保险责任、依据协议当中约定的保险额与赔付比例履行理赔义务。此种情况下,新农合的基金透支风险将由保险公司承担,这就是典型的“湛江模式”,最早是由湛江政府与当地保险公司共同创办的。该模式的主要特征为“政府监管指导、政企合作办公”,如此既能够降低政府的行政负担,又能够整合社保机构与商业公司的医疗资源,利于实现二者间的互惠共赢。(三)共保联办模式。该种模式主要是保险公司在收取政府一定管理费用的前提下,与其建立的一种“共保联办”的运行模式。二者需要共同承担医保赔付责任,相应的基金盈余也需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担,具体的管理及服务业务也需要由二者共同开展。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平衡政府的保险成本控制与保险公司的承保风险。该种模式又被称为“平谷模式”,是典型的由政府与保险公司“共保”的合作模式,政府与保险公司在相应的保险责任内自负盈亏,二者联合办公,提供完善的社会医疗经办服务。

二、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的几种模式比较

基于运作方式及双方权责的不同,以上几种模式也都具有不同的优缺点,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其可以各自存在,并共同发展。下面就其各自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一)委托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对于政府而言,该种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业务工作量,转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政策制定与资金使用方面,从而发挥监督引导职能。对于参保居民及医疗机构而言,农民的医保待遇显著提高,参保积极性增强,医疗机构的业务收入也大大上升。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公司无须承担基金保值增值责任与透支风险,财务压力相对降低,还能够额外获得管理费用来开展其他业务。但由于该模式下,保险公司无须承担基金透支风险,相应的利润也较为微薄,且倘若政府资金投入产生不足,公司极有可能面临资金运转困难的问题。(二)保险合同模式优缺点。该种模式下,参保居民的医保报销额度大大提升,在政府不增加资金投入的情况下,超过住院统筹资金的费用,由商业保险公司承担理赔,因此,参保人员的保障水平能够提高。同时,保险年度后的基金结余一律转换为保险公司的营业利润,利于调动保险公司在风险管控方面的积极性。该模式的缺点在于,个人缴费的测算标准难以界定,若该部分费用在新农合医保基金中所占的比重过大,可能会增加政府的经济压力,而过小势必会降低居民的参保积极性,同时,保险公司还需承担国家政策变更的相关风险。(三)共保联办模式的优缺点。该模式在优势在于可以实现政府、医疗机构与商业保险公司的资源互补,利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同时,利于政府优化管理成本,提高基金运转效率。但由于该种模式下,政府与保险公司需共同承担基金风险与收益,这就意味着相对于以上两种模式而言,商业保险公司对于政府的依赖度会更高,地位较为被动。

三、结语

社会医疗保险直接关乎我国居民的切身利益,国家政府要加强完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充分发挥监督引导职责,与商业保险公司实现优势互补,建立全新的医保管理模式,为社会大众提高更加全面的医疗保障服务。

参考文献

[1]吴海波,何冲.商业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障的现实模式与发展方向[J].西部论坛,2014(5).

[2]苏昕,郭丹丹.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衔接——基于民营化理论视角[J].甘肃社会科学,2018(5).

保险管理范文篇7

1企业养老保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制度不健全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企业员工在缴纳一定年限的养老保险费用之后,只要到法定年龄就能够每月领取养老金[1]。然而,因养老保险的相关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存在某些方面的缺失,从而使一部分参保时间相对较晚的员工,集中一次性缴纳规定年限的养老保险,还有部分企业借助内部人事上的相关关系,对养老档案进行违法操作,存在造假行为,运用目前养老保险管理制度法规上出现的漏洞,违法骗取不应得到的养老保险金。基于此,我国政府必须要针对养老保险管理的相关制度实施科学化分析研究,对管理制度当中所缺失的制度进行补充弥补,大力完善养老制度,确保相关管理制度可以严谨且科学的得到真正落实。

1.2企业养老保险管理监督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一些非国有企业过于看重眼前的利益,其目光非常短浅,为缩减企业实际运行成本,做出拒绝支付退休企业员工保险金的不良行为,还有部分企业在上报养老保险信息数据的时候,故意少报参保人数或者是故意隐瞒征集缴费金额。借助以上方式对国家财务部门所执行的税务征收进行逃避。从某种程度上讲,出现上述不良行为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养老保险管理的相关监督机制或者是监督体系不完善,难以及时给予管理与惩罚[2]。因此,国家必须要针对该现象,专门组建监督机构,建立监督部门,促进监督体系的日益完善化,防止缴纳费用的流失。

2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对策

2.1加强企业养老保险管理的制度建设

在养老保险管理制度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进社会保险机构相关管理团队的大力建设,并从根本上提升其实际工作效率,做到社会养老保险的公平性、公正性以及公开性。第二,社会养老保险必须要改善以及保护离退休企业人员的生活,对企业员工队伍进行稳定,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强化养老保险基金安排以及管理,进一步缓解企业负担。就养老保险而言,可以通过下浮养老保险征缴费率、减免缴费费率以及额度等措施,有效减轻企业负担,实现企业良性发展[3]。第三,相关工作人员要积极探索科学化的养老保险新型模式,有效平衡社会资源,确保养老保险制度对每个个体的平等化,形成老有所养以及老有所依的和谐社会。

2.2建立健全养老保险管理监督体系

针对养老保险管理期间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企业内部养老缴纳费用递送以及结算中的询私舞弊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促进监督体系的不断建立健全,确保基金按时上缴,从根本上实现基金管理程序最优化。此外,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可以纳入企业财政管理范畴,避免税务过渡中因管理监督缺失问题出现较大差错[4]。企业必须要强化与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以及社会保障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增强监督检查效果,在较短时间内有效解决养老保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确保企业良性健康发展。

2.3提升企业养老保险管理的服务水平

为了加强养老保险管理,企业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实际运营情况,设立相关专门的管理机构与管理岗位,明确保险管理人在社会保障与内部管理中的职责。推进养老保险信息化系统建设,促进企业社会保障实际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企业养老保险的相关管理工作要透明化,可以借助多种媒介,定期向企业职工公布各项费用缴纳情况,能够真正接受企业工会组织以及全体企业职工的监督,从根本上保证企业养老保险管理的公正性以及透明度,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归属感,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5]。

3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养老保险属于我国企业基本社会保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而且在国家综合国力增强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企业养老保险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可以通过加强企业养老保险管理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养老保险管理监督体系以及提升企业养老保险管理的服务水平等措施,促进社会保障更好的发展。

作者:孙志强 单位:荣成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处

参考文献:

[1]武萍.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12(03):57-60.

[2]任燕落,朱世伟,吴勇,等.浅谈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平稳入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品牌(下半月),2015(10):282.

[3]高剑.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J].经贸实践,2016(05):64+66.

保险管理范文篇8

顺利地完成,积极为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和我市经济建设服务,取得较好的成绩,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我们的工作得力于领导重视和我们不懈的努力

、领导重视职责明确

为了切实加强对失业保险管理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做好我市的失业保险管理工作,就业局把失业保险管理科的工作进行了理顺,分工具体、职责明确,从而保障了我们失业保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⒉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为了完善失业保险管理工作。根据失业保险管理的有关条例,我们科不断完善充实、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对涉及失业保险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有错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⒊团结互助齐心合力

为了做好失业保险管理工作,我们全科齐心合力,负责失业职工保险金审核发放的董蕾同志,因休产假不能工作,我们科在工作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互助帮助,分工不分家,每人多出一分力,确保了失业保险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我们完成的主要业务工作

⒈失业人员的接收管理工作。××年我们接收审查失业职工档案人,其中并轨失业人员人;

⒉失业保险金发放工作。全年共为人发放失业保险金,发放金额万元,补发失业职工医疗补助金人,金额万元;

⒊全市停止发放失业金人,其中待遇期满人,重新就业人,享受退休金人,死亡人,异地转出人;

⒋发放失业职工退休证和退休存折人;

⒌办理退休人员、重新就业人员、死亡人员失业金退回人,退回失业金万元;

⒍发放享受失业金期间已亡失业人员的丧葬费人,金额万元;

⒎发放符合生育政策的女性失业人员的生育补助费人,万元;

⒏办理失业人员死亡后养老保险基金个人帐户退保人,金额万元。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⒈失业和就业界定难度大。失业人员动态就业是一个社会新问题,目前如何界定失业人员就业,操作难度大;

⒉基础网络工作不完善,主要表现辽宁一号软件问题,××年初辽宁一号安装后,失业保险金发放情况一直无法导入;

⒊有关政策法规,还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四、明年工作思路

⒈加强业务理论学习

⒉加强和完善领取失业金人员基本信息的微机化管理;

⒊加强失业人员失业金发放的管理,同时做好医疗补助金及抚恤金和一次性生育补助金的发放工作;

⒋加强失业人员失业金的申领、登记工作;

⒌继续做好退休证、退休折及失业证的发放工作;

保险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企业管理;养老保险;优化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各方面的制度也日益趋于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历来都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直接关于其切身利益,特别是养老保险。所以经营组织需安装我国有关规定制定相应的员工养老保险体系,定期为员工缴费。如今,如何推动养老保险管理的发展与改革,显然已变成社会改革中的重要问题。

1养老保险概述

养老保险(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为我国依照相关规定,基于为人民提供保障而制定的化解劳动者退休或者由于年龄大而失去劳动力的基本生活需求困扰的社保制度。其作为社保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构成因素,作为社保五大保险种类之一,能够全面为老年基础生活需要提供安全保障,并且提供安稳的生活来源。企业养老保险有强制、互惠、社会的特点,其属于国家规定务必执行,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全部应遵守规定。

2企业养老保险的重要性

根据中国公民组成情况,从20世纪开始社会则展开了计划生育规定,因此中国家庭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为独生儿女。如今中国社会人口老年人比例日益增多,而子女养老的问题也成为了棘手问题[1]。因此我国养老保险规定为子女分担了责任,由此使得企业养老保险的关键性凸显出来。重点体现为,其内部员工能够循环交替,超过规定年龄的员工则可以退休,而年轻刚入职的员工则能够在此工作。养老保险体制能够强化企业内部组织的科学化。同时健全的养老保险体制能够在对社会稳定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能够安稳人心,避免社会浮动动荡。与此同时,养老保险体制在公司企业中实施能够调动员工工作热情,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促进公司快速发展,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让员工在工作年限内能够踏实积极地共走[2]。整体上来说,企业开展养老保险能够避免退休造成的运作压力,并且对国家发展与安稳也有好的影响与作用。

3企业养老保险管理问题

3.1管理制度漏洞。当今政策指出,自缴纳养老保险金满15年,并且到规定下岗年限则可以每月得到生活保障金。部分缴纳保险时间起步晚的员工与某些公司领导的保险将规定缴费最低年数的金额全部交完,无所事事地等待退休年龄。同时,很多公司的员工会私通他人将个人资料和数据更改成与实际不符,但符合退休规定,以此保证其交纳保险年数非常多,以提高自身养老金等。这些出现的状况全部是由于管理制度漏洞而发生的,这样使得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效果不佳,打破了一定公平原则,也不利于企业管理[3]。3.2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高。很多公司为提高利润,降低成本,经常出现员工实际所需参保人数多于上报人数,将实际缴费全部金额造假,申请上报的上缴金额也比汇总得出的金额低,而汇总得出的金额也比现实工资少[4]。同时,因为企业交纳保险费比率是13/50,个人经营体是1/5,这两个方法记录个人账户是2/25。所以,企业更希望工作人员自己缴纳保险,自己承担2/25,这样公司将1/5的个人缴纳保险费用全部纳入成本,将缴税放置在抵扣后,不仅减少税金缴纳,同时还减少保险费用的缴纳。面对这么多问题,仍旧没有有关部门建立有关规定加以监管,使得偷税漏缴问题层出不穷。3.3社保管理部门不专业。根据调查的公司汇总的有关数据发现,这些公司中人事负责缴纳养老保险的超过1/2,然后为财务不到1/8,但是社保部门仅仅为不到1/10,剩余的则是行政进行管理。由此看出,有公司开展养老保险机制时会发生部门分工不科学的问题。而养老保险管理,需要公司里设有专门管理的小组加以控管,并非其他部门兼管。即使公司人事部具有管理职员保障制度、社保等权利,然而其核心职能是人资规划、职位设定、培训等。所以,大部分公司因为内部制度不成熟,抑或为降低支出,使得养老保险管理不专业、管理业务不熟练等状况频发出现。3.4企业没按时缴费,缴费情况隐晦。有些公司尤其是私营组织没有按照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只要达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则抓住“法律空子”及有些职工保险观念不足等问题想法设法逃避缴纳费用,能躲则躲。同时很多公司企业缴费情况及信息并不公开,非常隐晦,使得很多职工无法详细了解与明确自己的投保情况。这种信息保密的现象,催生了违法乱纪的漏缴保险费用的行为,为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与推行带来严重阻碍。

4企业养老保险管理措施

4.1改变职工退休年龄。原有的养老保险年龄相关制度,逐渐与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不符,严重影响当前企业和公司得发展。由于原来的要求是不公正的,给企业经济生产等方面造成很大的负担。因此实际管理过程中,应在无其他情况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延迟企业员工退休年龄,由此延长职工就业时长,以提升公司得经济效益,还能够加速公司生产生产节奏,减少公司由于养老保险导致的人民币负担。与世界平均退休年龄比较,中国公司退休职工比较年轻,此情况和目前社会人口老龄化无法适应,当然也无法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今员工能够任意挑选行业职位,因此就算特殊工种同样需要延长年龄。这样能够保证社会的安稳,避免出现混乱。4.2强化内部管理。企业应加强对内部职工的思想培训,将养老保险知识纳入课程中,让每个职工都知晓缴纳保险的重要性。同时公司应积极定时为员工缴费,根据实际规定和法规,遵守规定开展工作。如今企业假报、漏报等问题较为突出,若所有企业遵纪守法进行缴费,则基金能够提高1/10。公司的社交群或者信息平台中,应定时更新养老保险的最新政策与新闻,第一时间让员工了解,这样不仅保证资讯的透明,还能够让员工与规定的合作效果提升。与此同时,公司应构建管理养老保险的专业部门,招聘此方面经验丰富且比较专业的人加以管理[5]。4.3健全管理制度。若要健全管理制度,企业应做好以下几项措施:(1)扩大养老保险小组的人数,加强其建设力度,在实际中解决问题。定期研究并分析目前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利弊,查缺补漏;(2)此项保险制度应确保退休职工的经济来源,安稳内部职工,增添公司内部活动,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更大的效益,减轻缴费负担;(3)企业应根据自己特点,明确管理分工,建立社保信息化体系,提高社保服务质量。4.4构建养老保险管理监督制度。根据目前企业养老保险的弊端,特别为公司内有关部门对养老保险缴费数据、计算时出现造假、私通等问题,应构建有关监督制度,因此确保基金及时缴纳,以此完善管理[6]。政府相关部门健全养老保险制度,严格监督企业的缴纳和制度实施情况,对于违法违纪的企业予以严重批评与惩罚。与此同时,企业需要强化和财政、审计等部门的联系,让监管力度更大,第一时间将养老保险管理问题解决,使得企业管理更加公平公正化,以此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5结语

企业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构成之一,其和当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目前企业养老保险管理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使得制度实施效果不佳。只有通过强化员工养老保险意识,建立专业管理小组,延缓退休年龄、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力度等方式,才能化解这些隐患和问题,以此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也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斌.浅谈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在企业中的问题和对策[A].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

[2]王薇.提高铁路企业养老保险管理服务水平面临的问题与对策[A].改革发展新时期铁路社会保险管理研究交流论文集[C].2014.

[3]张晋梅.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4(9).

[4]汤永洪.浅谈我国企业在基本养老保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3(15).

[5]贾增聚.当前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山东审计,2011(3).

保险管理范文篇10

1.保险人群面窄,农民工医疗无保障。目前的媒体企业实行的保险制度包括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两个保险制度,除了覆盖煤炭产业的所有用人单位和职工,也包括灵活机动的就业人员。但是,煤炭企业中部分私营企业存在不缴纳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的现象,职工的基本权益的不到保障。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存在许多限制因素,直接导致许多煤炭企业的农民工处于无保障状态。2.医疗保险的资金结算管理不科学。煤炭企业的操作环境复杂而多变,在露天矿工作的员工生命安全经常受到各类伤害的威胁,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人员伤害甚至伤亡情况十分严重,医疗费用巨大。所以,部分医疗机构采用分次住院结算的办法解决医疗费用报销超额的问题。这一举动往往会延误工人病情的最佳治疗时期甚至是抢救机会。3.保险机制与职工的预防康复存在脱节现象。由于煤炭企业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工伤事故时有发生。工伤保险、工伤预防及工伤康复三者存在紧密相联的关系。目前,国内众多企业的医疗保险均朝事故预防、工伤赔偿及康复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风险性较高的煤炭企业。但是现行的工伤保险只是进行被动受理工伤认定、进行相关的工伤赔偿等工作,忽略了工伤预防和康复工作的开展。

二、煤炭企业医疗保险管理的必要性

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包含社会保险的强制性、社会性等基本特性。医疗保险制度是有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并建立的的制度,保险的费用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双方共同承担进行缴纳,事故发生后的医疗保险赔偿费用由相关的医疗保险负责机构支付,解决劳动者患病或受伤带来的医疗风险。相对于其他行业,煤炭企业属于事故多发性极高的行业之一,需要进行更加有效的医疗保险管理,主要是通过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解决了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不必担心受伤没钱治,使劳动者更加安心工作,从而提高了劳动质量,促进了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同时,也保障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及劳动力的再生产。医疗保险不仅给劳动者带来了经济上的帮助,也给劳动者的心理上带来了安慰,消除了不安定因素。笔者所在的神华准能公司社保处充分意识到医疗制度完善的必要性。公司社保处承担全部8385名职工的各种保险管理工作及1500余名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近年来,社保处在认真贯彻国家的社会保险政策,积极落实公司参保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各项社会保险待遇,以强化管理、竭诚服务、维护稳定为己任的同时,更不断深化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逐年提升参保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待遇,为广大参保职工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为保障职工社会保险权益、解除职工后顾之忧竭诚服务。

三、提高煤炭企业医疗保险管理水平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