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工作意见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09:21:33

保险工作意见

保险工作意见范文篇1

一、进一步做好旅游保险工作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人数规模巨大,旅游各环节中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法律风险和违约责任等风险日益突出。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经营单位为消除安全隐患,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保险业充分发挥经济补偿和辅助管理职能,努力保障广大游客及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总体上保证了旅游业安全有序发展。但与旅游业需要相比,旅游保险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游客和旅游经营者的风险意识普遍不足,旅游保险投保率不高;旅游保险机制不健全,市场竞争不规范;旅游产品不丰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因此,深入做好旅游保险工作,是保险监管部门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二、旅游保险工作的指导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重点突破,积极推进“旅保合作”。旅游企业要转变观念,提高风险意识,充分利用保险等经济杠杆,化解旅游安全风险,处理旅游安全事务。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健全旅游保险体系,强化旅游保险功能,增强旅游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为旅游业和保险业健康发展创造安全环境,最大限度地保障游客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二)工作目标。“*”期间,要逐步建立起符合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的旅游保险制度,初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旅游保险发展机制。到2010年,力争实现旅游保险产品相对完备,旅游保险服务规范到位,“旅保合作”机制相对完善,旅游企业风险管理水平显著增强,游客和旅游经营者投保积极性普遍提高,旅游保险覆盖面明显扩大,各类投保率明显上升。

三、创新旅游保险工作机制

(一)建立“旅保合作”工作制度。保险监管部门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协调与合作,建立数据共享、信息互报和定期沟通的工作制度,共同推进旅游保险工作发展。“旅保合作”的重点内容:一是加强对旅游保险工作的领导,把发展旅游保险纳入各自的重要议事日程,有相应的机构和专门人员负责旅游保险工作。二是加强工作沟通交流,共同开展旅游保险重大问题调查研究,研究制定旅游保险政策,及时解决旅游保险发展中的问题。三是加大旅游保险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出游的保险意识,提高消费者对旅游保险的认同度。

(二)探索建立多元化旅游保险纠纷调解机制。探索建立由旅游、保险和法律三方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化旅游保险纠纷调节机构,逐步形成当事方协商、纠纷调解机构调解、仲裁和诉讼等不同层次的多元化旅游保险纠纷处理机制,快捷有效处理旅游保险中发生的各种纠纷。

(三)鼓励投保方式的创新。针对旅行社行业特点,在旅游部门指导下,鼓励行业协会等地方组织,通过整合旅游保险资源,创新投保方式,选择信誉良好、经营规范的保险公司统一投保旅行社责任险。

四、完善旅游保险产品体系

(一)着力完善旅行社责任保险。要通过试点,重点研究解决旅行社责任保险在责任范围、赔偿限额、纠纷调解、救援服务、理赔程序和无过错责任等方面的实际需要,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旅行社责任划分办法,切实增强责任险转嫁风险的能力。要努力建立与旅行社管理风险相匹配的保险费率体系,促进旅行社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有效化解旅行社经营风险。

(二)改进旅游意外伤害保险。要针对游客的实际需求,改进旅游意外保险产品,提高产品品质。要积极拓宽旅游意外伤害保险的销售渠道,允许和鼓励旅行社在征得游客同意的前提下,通过合法手续为游客办理人身意外伤害险。

(三)大力发展新兴旅游保险和特种旅游保险。及时跟踪旅游市场发展的新动向,对自驾车、自由行、自助游等新兴旅游业态,要在其开发推广过程中,加强旅游与保险的合作,提前做好新兴旅游市场的风险管控工作。要深入研究老年旅游、滑雪、探险、漂流等特种旅游类型的风险特点,积极开发相关的特种保险产品,为旅游业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

(四)积极推进旅游各环节保险。要依托各级政府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督促宾馆、餐馆、景点、车船、索道和游乐场所等旅游经营主体投保相关责任险,建立系统化的旅游保险链,分担旅游各环节中的风险;保险公司要有针对性地开发系列化的责任保险产品,供各旅游经营主体选择投保;旅行社要将是否投保责任险作为采购服务项目的条件之一。

五、提高旅游保险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切实加强事前风险管控。保险行业要积极为旅游企业、广大游客提供保险风险管理和咨询服务工作;要跟踪旅游市场发展的新动向做好市场的风险预测和管控工作;要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拓宽旅游保险销售渠道。旅游行业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游客和旅游企业的保险意识,主动配合保险公司做好事前风险管控服务,有效防范旅游风险的发生。旅行社要将旅游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前告知游客,要积极为游客介绍、推荐、办理旅游意外险。

(二)大力推广事中旅游保险紧急救援服务。旅游保险救援服务是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的有效补充。保险公司要将保险紧急救援服务逐步发展成为旅游保险服务的重要内容,通过公司自行建设、整合业内资源或与国际救援专业机构开展合作等多种形式,逐步建立境内外旅游保险救援服务体系。要优先建立对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商业应急救助机制。

(三)努力提高事后理赔服务质量和水平。要以保险和旅游市场诚信建设为切入点,加强行业自律,切实履行理赔服务承诺,规范旅游保险理赔秩序,提升旅游保险理赔质量。提高保险理赔专业化水平,为投保人创造人性化的理赔服务。

(四)大力推进旅游保险销售模式创新。要针对旅游流动性高、分散性大、时效性强等特点,创新旅游保险销售模式,不断开拓旅游保险销售新渠道。要积极研究利用电话、电子商务等现代化销售手段,与传统的保险直销和销售互为补充,相互促进,逐步形成渠道畅通、成本节约的多元化旅游保险销售格局。

六、加大旅游保险市场的监管力度

(一)加强对旅游保险经营企业的监管。各地保险监管部门要加大旅游保险经营企业市场行为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查处销售误导、虚假宣传行为;对以各种不正当手段进行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要加强旅游保险经营企业内部控制监管,强化对直接责任人和上一级责任人的追究力度,堵塞各种“跑、冒、滴、漏”现象。

(二)加强对旅行社责任险的监督和检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利用旅行社业务年检,集中对旅行社投保责任险的情况进行检查,对不投保的旅行社,要暂缓通过业务年检,责成其整改;要加大对旅行社投保责任险的情况日常抽查力度,严禁拒不参加投保。对旅行社不投保、未按责任范围投保和不足额投保等行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三)合力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各级保险监管部门和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合作,共同采取措施,打击旅游保险市场的不法行为,特别是要严厉打击商业贿赂行为,旅行社和保险公司勾结坑害游客的行为,重点治理违规支付手续费等不正当交易行为,维护旅游保险市场的正常秩序。要加强对旅行社兼业旅游保险业务资格管理,确保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七、优化旅游保险工作的环境

(一)积极培养旅游保险专门人才。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人才兴国”的战略方针,针对旅游保险市场的发展需要,通过多种渠道,统筹规划,积极指导,尽快培养一批既懂保险专业,又了解旅游业务,熟悉旅游保险市场的经营管理、市场开发和专业技术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保险工作意见范文篇2

一、加强社会宣传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协调进行专项宣传。一是编印简明宣传资料,进行免费发送;二是进行高密度媒体宣传。利用市报专版、电视台和电台进行专项宣传;三是各镇人民政府、港区、新区管委会、社区居委、企业单位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安全生产和工伤保险的政策法规宣传。积极推行实施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和“安康杯”竞赛活动。通过宣传形成社会共识,使职工充分了解安全生产和参加工伤保险维护自身权益的知识。

二、加强培训教育工作。针对我市一些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导致工伤事故频发的情况,开展全市范围的培训教育工作。一是劳动保障局和安监局协调开展专项培训教育工作,主要培训对象是企业法人、劳动人事干部、安全员,侧重培训发生重特大工伤事故、多发工伤事故和劳资纠纷突出的企业法人;二是涉及安全生产的各主管部门和各镇人民政府、港区、新区管委会负责督促企业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的系列教育,进行抽查考核;三是要求企业招用职工必须经培训后才能够上岗,安监局将进行抽查考核。

三、加强工伤保险扩覆工作。劳动保障部门和各级工会组织要从根本上强化社会保障并维护职工权益,必须督促企业与工人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对高危行业必须按照劳社部[20*]8号文件精神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落实对职工的劳动保护。一是规划建设局、经贸委、劳动保障局将把化工、建筑、机械制造等高风险和事故多发企业的农民工作为此项工作的重点,抓出成效;二是“两区”各镇积极配合,做好属地工伤保险的宣传、检查、参保组织工作;三是劳动保障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建立工伤保险的参保结算、认定鉴定、及时支付的运作机制;四是企业要根据劳动保障相关政策法规,积极组织工人参加工伤保险。

四、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具体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各企业单位要建立职工健康档案,按规定定期给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切实加强职业病的预防工作。

五、加强协调管理工作。把参加工伤保险作为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必备条件之一。一是要求企业将参保情况及时在本单位内公示;二是企业参保登记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时办理结算业务,如实地为企业出具《工伤保险参保证明》;三是安监局在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或办理许可证延期手续前,负责审查申请单位提供的《工伤保险参保证明》,对不能提供社保经办机构出具的“工伤保险参保证明”的企业,不予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四是建立责任联络员机制。在全市安全事故及工伤发生较为集中的机械加工业、化学危险品行业、纺织行业和木材加工业,由安监局和劳动保障局负责牵头,各主管部门参与,各企业落实人员,建立责任机制。

保险工作意见范文篇3

一、进一步加强医保基金征缴和监管。要加大征缴扩面力度,增强基金自求平衡能力。加强对私营企业、个体经营者的征缴扩面,切实扩大参保范围。对不按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要坚决依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予以处罚。要完善基金运行管理,提高基金使用的社会效益。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进一步降低统筹基金起付标准和自付比例,减轻医保病人医疗负担。根据统筹基金的支付能力,扩大特殊门诊医保支付范围,逐步将需较高或高额门诊治疗费的特殊病种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要加强医保基金监督,确保基金安全。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医保病人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骗取医保基金行为。强化对医保经办部门的监察和审计监督,确保基金运行安全。

二、进一步改革完善医疗卫生和药品体制。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起医、药、患、保相互制约、相互激励的利益机制和医疗服务机构的竞争机制。努力完善医疗机构监管机制,弘扬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操守,禁止过度用药、过度检查、不合理出入院、乱收费等不规范医疗行为。建立专家会审制度,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行为的合规性、合理性进行抽样检查。建立完善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退出机制,敦促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严格执行医疗保险政策、法规和服务协议。建立完善医疗机构收费信息公示制度,引导病人理性消费。坚持和完善住院患者费用一日一清单制度,保障患者对用药和检查的知情权。探索建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双向转诊制度,引导医保病人“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康复在社区”。改革完善药品招标采购体制,切实降低药品价格。

三、进一步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适当提高社区卫生补助经费标准,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优势医疗资源分配和优惠政策要向中小医院倾斜,提高中小医院的竞争力。要加大医疗救助的财政投入。对医疗保险报销之后,个人仍然难以负担的费用,通过医疗救助来解决大病负担问题;对医院通过“120”收治“三无”病人给予适当补助。要继续支持特困企业职工、军转干部等特殊群体的医疗保险。

保险工作意见范文篇4

一、种植业保险

(一)巩固水稻保险。水稻保险是农业保险的主要险种。今年仍要重点抓好水稻保险业务的巩固,努力提高水稻的承保率,投保面积应保持在30万亩左右。水稻保险以每亩800斤产量计,每斤单价以上年市场主渠道中准价计。水稻保险仍以各镇为投保单位,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共保组织单位,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并按每亩10.8元标准收取保险费。其中,市财政补贴每亩2.27元,区财政补贴每亩1.51元,镇财政每亩补贴1元,农民每亩自负6.02元。到收获期止未出险的,以镇为单位,全额返还农民所缴的6.02元保险费。投保单位享受保险费5%的手续费。

(二)扩大蔬菜大棚保险。我区蔬菜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蔬菜保险逐渐成为优化种植业险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支持、扶持蔬菜生产出发,年加大了财政补贴的力度。区内的市级园艺场及制种场、出口蔬菜基地场均可享受蔬菜大棚保险的财政补贴标准。普通蔬菜大棚保险的收费标准每亩为157.5元,其中,每亩市财政补贴28.35元,区财政补贴48.9元,镇财政补贴20.25元,户主自负60元。连栋蔬菜大棚保险每亩保险费960元,市财政补贴172.8元,区财政287.2元,户主每亩自负500元。出口蔬菜每亩市财政补贴保险费的18%,区财政补贴保险费的42%,户主每亩自负保险费的40%。为进一步保障蔬菜大棚的保险,各镇应积极配合支持,做好该保险的投保工作。

(三)积极开发新险种。随着我区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种植业正逐步从传统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全区目前已形成较大规模的西甜瓜、林木、果林、水果收获保险等种植业和林业建设均发展迅速。西甜瓜市、区二级财政每亩补贴保险费的50%,户主自负50%;林木、果林市、区二级财政每亩补贴保险费的48%,户主自负52%;水果收获保险市、区二级财政每亩补贴保险费的30%,户主自负70%;农田农机具保险市、区二级财政每辆补贴保险费的30%,户主自负70%。综上所述,今年要积极探索开办园林绿化、食用菌、名、特、优,种、养产品保险等,使我区农业保险工作有新的突破。

二、养殖业保险

(一)提高生猪保险的承保率。结合市对各区、县牲畜防疫工作的考核,进一步提高生猪保险承保率。生猪保险重点对象为规模场、基地场和种猪场。每头生猪保险费由市、区二级财政补贴35%保险费。要继续进行生猪“W”病法定保险。

扩大生猪“W”病屠宰保险。生猪屠宰保险,对保证城镇居民吃上“放心肉”,有效保障城镇居民人身安全有着重要意义。要再接再厉,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动员投保,充分发挥生猪屠宰保险的社会效益。

(二)稳步发展淡水养殖业保险。淡水养殖的抗自然风险能力较弱,因此淡水养殖保险在养殖业险中风险最大、经营也最不稳定。本着服务农业生产的宗旨,今年要继续稳定发展淡水养殖保险,通过保险转移生产风险。淡水养殖保险投保亩数要达到淡水养鱼总面积的50%。淡水养鱼保险享受市、区二级财政补贴每亩30%保险费的优惠政策。

(三)积极实施奶牛特定疫病的法定保险。奶牛养殖过程中,往往会突发疫病,给生产经营者带来巨大损失。因此,要积极采用统一组织投保或依法实行强制保险的方法,力争使奶牛承保率达到100%。光明乳业牛奶公司分场由光明牛奶公司统一投保。各镇牛奶场按头数计算保费,每头收取70元保险费(不含财政补贴)。

(四)积极开展家禽D病基本保险补充保险。为建立和完善本市农业风险保障体系,根据农委〔2004〕125号文件精神,我们开办家禽D病基本保险、补充保险。对准入条件的农户参加基本保险以后,市、区二级财政负责保险费,农户即参加基本保险又投保补充保险并交足保险费的,保险责任增加特约疾病责任。今后凡发生疫情,依法进行扑杀,政府一般不再另出台相关补偿政策,由保险公司按条款规定负责赔偿。

三、农村建房保险

农村建房保险是扩大农村种、养两业保险规模的有力支撑。今年要继续贯彻执行市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农村建房保险工作,充分发挥以险养险,互为补充,互为支持的作用,加快农业风险基金的积累。

各企业凡在我区境内经批准统一建造的房屋,均应参加集体建房综合保险,该保险由区规划局,区建设交通委、区房地局等单位要密切配合。各基建工程在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应先办妥保险手续。个人建房综合保险由各镇房屋土地管理所,要努力做到建设项目办证数和投保数相一致。

四、其他保险

保险工作意见范文篇5

一、种植业保险

(一)巩固水稻保险。水稻保险是农业保险的主要险种。今年仍要重点抓好水稻保险业务的巩固,努力提高水稻的承保率,投保面积应保持在30万亩左右。水稻保险以每亩800斤产量计,每斤单价以上年市场主渠道中准价计。到收获期止未出险的,以镇为单位,全额返还农民所缴的4元保险费。投保单位享受保险费5%的手续费。水稻保险仍以各镇为投保单位,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共保组织单位,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并按每亩8元标准收取保险费,其中,市财政补贴每亩1.8元,区财政补贴每亩1.2元,镇财政每亩补贴1元,农民每亩自负4元。

(二)扩大蔬菜、“家家富工程”保险。我区蔬菜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蔬菜保险逐渐成为优化种植业险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的市级园艺场及制种场,包括300亩以上规模的出口蔬菜基地场均可享受“家家富工程”保险的财政补贴标准。“家家富工程”保险的收费标准仍为50元,其中,每个标准棚由区财政补贴20元,镇财政补贴10元,农民自负20元。为进一步保障“家家富工程”,各镇应积极配合支持,做好该保险的投保工作。

(三)积极开发新险种。随着我区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种植业正逐步从传统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全区目前已形成较大规模的西甜瓜、食用菌、果林等种植业和林业建设均发展迅速。综上所述,今年要积极探索开办园林绿化、农田农机具、家禽D病补充保险、名、特、优,种、养产品保险等,使我区农业保险工作有新的突破。

二、养殖业保险

(一)提高生猪保险的承保率。结合市对各区、县牲畜防疫工作的考核,进一步提高生猪保险承保率。生猪保险重点对象为规模场、基地场和种猪场。每头生猪保险费由市、区两级财政补贴35%保险费。要继续进行生猪“W”病法定保险。

扩大生猪“W”病屠宰保险。生猪屠宰保险,对保证城镇居民吃上“放心肉”,有效保障城镇居民人身安全有着重要意义。要再接再厉,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动员投保,充分发挥生猪屠宰保险的社会效益。

(二)稳步发展淡水养殖业保险。淡水养殖的抗自然风险能力较弱,因此淡水养殖保险在养殖业险中风险最大、经营也最不稳定。本着服务农业生产的宗旨,今年要继续稳定发展淡水养殖保险,通过保险转移生产风险。淡水养殖保险投保亩数要达到淡水养鱼总面积的50%。淡水养鱼保险享受市、区两级财政补贴每亩30%保险费的优惠政策。

(三)积极实施奶牛特定疫病的法定保险。奶牛养殖过程中,往往会突发疫病,给生产经营者带来巨大损失。因此,要积极采用统一组织投保或依法实行强制保险的方法,力争使奶牛承保率达到100%。光明乳业牛奶公司分场有光明牛奶公司统一投保。各镇牛奶场按头数计算保费,每头收取70元保险费(不含财政补贴)。

(四)积极开展家禽D病基本保险补充保险。为建立和完善本市农业风险保障体系,根据农委[2004]125号文件精神,我们开办家禽D病基本保险、补充保险。对准入条件的农户参加基本保险以后,市、区两级财政负责保险费,农户即参加基本保险又投保补充保险并交足保险费的,保险责任增加特约病疾责任。今后凡发生疫情,依法进行扑杀,政府一般不再另出台相关补偿政策,由保险公司按条款规定负责赔偿。

三、农村建房保险

农村建房保险是扩大农村种、养两业保险规模的有力支撑。今年要继续贯彻执行市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农村建房保险工作,充分发挥以险养险,互为补充,互为支持的作用,加快农业风险基金的积累。

各企业凡在我境内经批准统一建造的房屋,均应参加集体建房综合保险,该保险由区规划局,区建委、区房地局等单位要密切配合。各基建工程在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应先办妥保险手续。个人建房综合保险由各镇房屋土地管理所,要努力做到建设项目办证数和投保数相一致。

四、其他保险

保险工作意见范文篇6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工作,关心征地人员的就业和生活,就本镇年10月20日以前征地农转非人员中委托村安置及闲散(含自谋职业)人员提出如下管理意见:

一、对房地产开发(沪莘房地产、宝北一村)等项目征地后委托各村安置的农转非人员的城镇社会保险费中的个人部分由镇政府予以补贴,并对每位委托安置人员发放就业补助费。

二、对征地后因各种原因自行离开原工作单位的闲散人员发放城镇社会保险补贴费,并对闲散人员中男性年满50周岁、女性年满40周岁以上的发放就业补助费。

三、征地委托安置人员和闲散人员的各项补贴由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委托村安置的社会保险费补贴和就业补助费由所在村负责发放;闲散人员的社会保险费补贴和就业补助费由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负责发放。

四、对在镇、村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及由政府扶持的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万人项目)人员不予享受就业补助费。

五、对委托村安置人员和闲散人员的补贴、补助费发至其本人法定退休之日止。

保险工作意见范文篇7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实现“三个率先”、构建和谐奋进新宝鸡的目标,按照社会保障工作“省内领先、西部一流、全国有位、人民满意”的总体要求,紧紧抓住“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城市”机遇,下决心解决农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养老问题,努力实现农民老有所养的目标。

(二)总体目标:在全市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三)工作要求:根据农民认识接受程度和各方面工作承载能力,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制度覆盖一步到位、参保率循序渐进、逐年提高的原则,通过广泛宣传政策,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参保。

二、调整完善政策

(四)调整参保缴费标准。将原按2006年度本县(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0%至30%缴纳的年缴费标准,从2009年起调整为:按本县(区)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至30%缴纳,适当降低缴费门槛。

(五)调整政府财政缴费补贴标准。在原财政缴费补贴(进口补)每人每年30元的前提下,对按参保缴费基数20%缴纳者财政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0元,按参保缴费基数30%缴纳者财政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0元。其中县(区)财政承担15元,其余由市级财政承担,鼓励经济状况较好的农民多缴费。

(六)调整政府财政养老补贴分级负担标准。从2009年起将政府财政养老补贴(基础养老金,即出口补)每人每月60元由市、县(区)各承担30元,调整为县(区)级财政承担15元,其余45元由市级以上财政统筹解决,以减轻县(区)财政压力。

(七)建立参保缴费激励机制。将政府财政养老补贴(基础养老金,即出口补)与缴费年限挂钩,对45周岁以下农民,在其参保缴费达到规定15年缴费年限的前提下,每多缴费一年,到领取养老金时,政府财政养老补贴(基础养老金,即出口补)每月增加2元,提高年轻参保人员老年后的养老待遇水平,鼓励18至44周岁人员早参保,调动其参保积极性。

三、强化管理服务

(八)加大市级管理服务力度。增加工作人员编制,充实加强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管理处工作力量,强化其在政策制定、业务指导及培训、参保组织实施及宣传发动、财政补贴预算及落实拨付、财务与基金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经办业务“三化”(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各项业务的检查监督考核、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职能。

(九)重视基层管理经办能力建设。市、县(区)人事编制部门要采取调整整合编制等方式,落实县(区)、乡(镇)农保管理经办机构、编制和人员,切实加强经办能力建设。县区农保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应按农业人口规模配备,人口在20万人以下的应配备10人左右,人口在20万人以上的应配备15人左右;每个乡镇要在现有编制内为劳动保障事务所至少调整配备1至2名专职工作人员,市、县(区)劳动保障部门要为每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增配1至3名新型农保协管员;村级劳动保障服务站要保证至少有1名村干部具体负责办理新型农保业务,并为其落实相应报酬待遇,切实解决基层管理经办机构工作力量严重不足的实际困难。

(十)强化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全市新型农保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由市上安排专项资金,统一开发新型农保信息管理系统业务应用软件、财务管理软件,统一为县(区)、乡(镇)配备新型农保经办业务专用电脑、打印机等软、硬件设施,实现市、县(区)、乡(镇)三级联网,为农民提供便捷、快速、优质、高效服务。

(十一)认真落实工作经费。全面推行新型农保不能向农民收取任何费用,工作业务所需资金全部由财政负担。各县区财政要按照参保人数每年为农保管理经办机构足额安排所需工作业务经费,在此基础上,市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市、县(区)两级财政都要合理核定农保管理经办机构工作经费,分别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工作正常运转需要。

四、精心组织实施

(十二)要积极做好有关准备工作。全市统一确定2009年7月1日为全面推行新型农保参保缴费起始日。各县(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搞好农村人口状况调查摸底,做足做好财政补贴资金预算,周密制定全面推行工作实施方案和细则,并上报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备案;要切实做好工作力量的组织调配及工作条件的提供,做到县(区)、乡(镇)、村工作机构、工作人员、办公设施、工作经费四到位,为全面推行提供组织、物质保障。

(十三)要广泛宣传动员。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新型农保政策宣传,把意义讲透、政策讲清、实惠讲明,努力提高政策入户率,群众知晓率,使广大农民认识、认知、认同,增强参保自觉性和积极性,努力提高参保率和覆盖面。

(十四)要精心组织参保。各县(区)要认真总结前两年成功试点经验,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本县(区)实际的保费收缴机制,确定适当时段,集中领导、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组织参保登记和收缴保费,确保年度目标任务按时完成。同时,要认真搞好待遇审核审批和养老金发放工作。

(十五)要重视规范化建设。要加强政策法规、财务基金管理、档案资料规范、信息系统应用技术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各级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要认真落实财政缴费补贴和养老补贴资金,确保财政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确保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确保60周岁以上符合条件农民按时足额领到养老金,切实维护广大参保农民切身利益;要高度重视参保与待遇审批及财务、基金、档案、个人账户管理等方面业务经办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确保各项管理服务工作优质、高效、便捷。

(十六)要加强基金管理。财政、劳动保障部门要充分认识农保基金管理及保值增值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切实加强对政府财政养老补贴和个人账户基金全过程的监管。个人账户基金实行完全积累、实账管理。财政专户中积累的基金应按国家规定在国有商业银行转存定期存款。农保管理经办机构要建立基金内审稽核制度,社会保障基金监督部门要将新型农保基金纳入日常监管业务范围,实行实时监控和定期检查,确保基金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五、切实加强领导

(十七)健全领导机构。为切实加强对全面推行新型农保工作的领导,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充分发挥作用,认真履行组织协调、指导检查、考核评比、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等工作职能。各县区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新型农保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全面推行新型农保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保险工作意见范文篇8

一、组织保证

村(社区)干部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工作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和区劳动保障局四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区和各镇(街道)组织部门及民政部门负责参保对象及其所任职务、任职年限的确定和监督;财政部门负责保费资金的落实;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参保手续的办理和有关参保事宜的协调。

二、参保对象和条件

凡男未满60周岁、女未满55周岁,在任的各镇(街道)管村(社区)干部均为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参保对象。交叉任职的按一人投保,不得重复参保。各镇(街道)管村(社区)干部应以各镇(街道)劳动保障所成立的人力资源公司为单位办理社会保险。

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人员要坚决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勤奋工作,积极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社会稳定,胜任现职,愿意并有能力支付需由个人承担的社会保险费。

三、参保险种和费用征收标准

(一)参保险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含大病医疗救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二)缴费比例: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单位按缴费工资总额的16%缴纳,个人按缴费工资总额的8%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单位按缴费工资总额的9%缴纳,个人按缴费工资总额的2%缴纳,大病统筹费由个人缴纳,标准为120元/年;失业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单位按缴费工资总额的2%缴纳,个人按缴费工资的1%缴纳;工伤保险费由单位按缴费工资总额的0.5%缴纳;生育保险费由单位按缴费工资总额的1%缴纳。

村(社区)干部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缴费比例随着我区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缴费比例调整而调整。

(三)月缴费工资标准:村(社区)干部的月缴费工资标准按照每年度(每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为一个年度)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月最低缴费工资基数的一定比例确定,其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的比例为120%;村(社区)党组织副书记、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副主任的比例为110%;其他村(社区)干部的比例为100%。

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月缴费工资基数标准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于每年的6月份公布。20*年7月1日至20*年6月30日最低缴费工资标准为1*8元/月。即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缴费标准为5*.80元/月,其中个人缴纳148.30元/月;村(社区)党组织副书记、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副主任缴费标准为465.40元/月,其中个人缴纳136.80元/月;其他村(社区)干部缴费标准为424元/月,其中个人缴纳125.30元/月。

(四)社会保险费筹集:各项社会保险费中个人承担的部分由村(社区)干部个人承担;单位承担的部分,由区、镇两级补助,其中区财政承担40%,镇(街道)承担60%。

四、参保缴费管理

(一)参保:各镇(街道)组织人事和民政部门确定参保人员名单,经各镇(街道)党(工)委审核并报区委组织部批准后,以镇(街道)为单位,由各镇(街道)劳动保障所负责办理参保登记手续,落实缴费具体事宜。区社会劳动保险所自办理参保登记手续次月起开始征收各项保险费,须补缴的,只补缴养老和失业保险费,补缴超过6个月的,除补缴养老和失业保险费之本金外,还须全额征收补缴期间的滞纳金和利息。滞纳金按日加收应收本金的千分之二,利息的利率标准按照同期居民1年期的利率计算。

村(社区)干部离任后,各镇(街道)劳动保障所应于离任10日内持离任批准文书向区社会劳动保险所申请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区社会劳动保险所将自办理之次月起停止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

(二)缴费:各镇(街道)管村(社区)干部的社会保险费应按月以货币形式按时全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村(社区)干部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各镇(街道)劳动保障所,各镇(街道)财政部门应在每月15日前将区财政和镇(街道)财政承担的社会保险费划拨到镇(街道)劳动保障所。各镇(街道)劳动保障所于每月20日前到区社会劳动保险所全额缴纳社会保险费。逾期不缴的,除补缴本金外,还将按照规定征收应收保险费利息,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2‰滞纳金,滞纳金并入社会保险基金。

村(社区)干部应于每半年的第一个月15日前一次性将个人半年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缴至各镇(街道)劳动保障所。逾期不缴纳的,各镇(街道)劳动保障所有权将其社会保险作暂时中止,直至其本人缴纳之次月起按规定恢复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由此造成的损失和按规定征收的滞纳金及利息由村(社区)干部本人承担。

各镇(街道)管村(社区)干部应缴的社会保险费中由区财政补助的部分,区财政于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5日前将上一季度应补助部分划拨到各镇(街道)财政所。

五、社会保险待遇

村(社区)干部参加我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含大病医疗救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后,其待遇享受条件、支付项目和标准,申报管理规定、违规处理和基金管理等均分别按我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含大病医疗救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有关规定办理,享受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待遇。

六、原农村养老保险关系的处理

本意见实施后,原《关于批转〈关于完善村(社区)干部养老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委发〔20*〕53号)终止执行,镇(街道)管村(社区)干部过去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按下列方法衔接养老保险关系:

(一)折算。在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后,须将原农保的个人帐户积累额转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自衔接之日起,按对应的城保缴费标准向前折算,折算形成的1996年前的缴费年限不记载个人帐户。折算的缴费年限起始时间早于当地农保实施时点的,超出部分的农保帐户积累额不再折算。

(二)补差。按上述规定,计算参加农保之日起至参加城保之日的城保缴费额,以村(社区)干部农保个人帐户积累额抵冲城保缴费额并补足差额后,其参加农保的时间可以计算为城保缴费年限。

以上折算和补差的具体方法按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规定执行。

对采用上述办法处理后并继续缴费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可选择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也可选择继续参加农村养老保险。选择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其缴费标准按照同档次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和负担比例执行。

七、社会保险关系转移

(一)本意见实施后,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如被招聘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由当地组织人事部门通报所在地的劳动保障所为其办理停保、转移手续,并按照规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本意见实施前任村(社区)干部年限按人事部门有关规定认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本意见实施后招聘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前的工龄应按照实际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计算。

(二)本意见实施后,继续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如被招聘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由当地组织人事部门通报所在地的劳动保障所为其办理停保手续并按照规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其任村(社区)干部年限按人事部门有关规定认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享受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不得重复享受村(社区)干部养老保险待遇,原缴纳的农村养老保险费并入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三)本意见实施后,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如转入其他企业单位工作的,由转入单位为其办理续保手续,并继续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如从事自由职业的,由其本人办理续保手续,并按规定继续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

八、附则

(一)本意见实施后,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不得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也不得以集体资金参加其他商业保险。

(二)本意见实施前已离任或已退休的镇(街道)管村(社区)干部的有关待遇按照原有各镇(街道)政策执行。

(三)镇(街道)管村(社区)干部被开除、劳教、拘役、判刑的,不得以镇(街道)管村(社区)干部身份继续参加社会保险,不得享受镇(街道)管村(社区)干部的有关社会保险待遇。

保险工作意见范文篇9

为贯彻实施沪府发[]65号《市小城镇社会保险暂行办法》、沪府发[]66号《市被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农业人员就业和社会保障管理办法》、府发[]23号《关于本区新征地人员缴纳小城镇社会保险费实施意见的通知》和府发[]26号《市被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农业人员就业和社会保障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按照土地处置、户籍转性、落实保障三者联动原则,结合本镇的具体情况,对新征地人员参加市小城镇社会保险的有关事项提出如下意见:

一、新征地人员一次性缴纳小城镇社会保险的规定

(一)基本社会保险以本市社会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缴费率为22%,缴费年限为15年。

1、基本养老费用:缴费费率为17%;

2、基本医疗费用:缴费费率为5%。

(二)补充社会保险

以本市社会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缴费费率为20%,缴费年限为15年。

1、补充养老费用:缴费费率为15%;

2、补充医疗费用:缴费费率为5%;

3、24个月生活补贴费:目前每月为423元。

因身体原因经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大部分及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增加30%的生活补贴费24个月。

(三)缴费基数的确定

与本市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挂钩,随社会平均工资调整作相应调整。

(四)医保费用用途

基本医疗费用用于大病、住院,补充医疗费用用于门、急诊。

(五)生活补贴费发放形式

24个月生活补贴费由区社保中心按月发放。

二、新征地人员社会保障和医疗的原则

l、按照落实保障、市场就业的原则,征用地单位承担的征用地费用应当首先用于落实社会保障,再办理土地处置、户籍转性的手续。

2、被征地人员由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负责为其办理《劳动手册》,并实行市场就业。

3、一次性缴纳原则。

(1)被征地人员必须参加小城镇社会保险,其安置补助费首先用于一次性缴纳15年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同时,根据区政府制定的具体办法—次性缴纳补充社会保险费。

(2)凡符合退养年龄并选择退养待遇的统一由区征地养老服务所养老并签订相关协议,由征用地单位一次性缴纳养老费用。

4、被征地人员可自愿参加现行镇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享受门、急诊待遇。(具体见七府办[]11号)

三、就业服务

新征地劳动力按照市场就业原则,纳入城镇就业服务范围。

1、征地劳动力可以在户籍所在地享受由本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就业服务,可以参加政府补贴的职业培训。

2、征地劳动力自主创业的,可以按规定享受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开业贷款担保或者贴息、非正规就业等扶持政策。

3、征地劳动力经区劳动保障部门认定为就业特困人员的,本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按规定实施就业援助,帮助其实现就业。

4、对新征地人员征地后继续留原单位工作期间,该单位不得因征地改变其相应待遇,以确保征地人员的权益。

四、被征地人员的分类和特殊对象的保障待遇

需落实就业和保障的被征地人员分为:

l、男性年满16周岁不满55周岁、女性年满16周岁不满45周岁具有从事正常生产劳动能力的劳动力(以下简称征地劳动力)。

2、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的养老人员(以下简称征地养老人员)。

特殊对象的保障待遇:

1、16周岁以上的在校学生,由征用地单位为其一次性缴纳15年的小城镇基本保险费和发放24个月的生活补贴费。

2、男性年满55周岁不满60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不满55周岁的征地养老人员自愿选择进入“镇保”,其保障待遇享受征地劳动力待遇。

3、征地养老人员中,已享受“城保”退休待遇的,由用地单位—次性以现金形式支付给个人15年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和24个月的生活补贴费。

4、户籍在原地的服刑或劳教人员,由征用地单位为其一次性缴纳15年的小城镇基本社会保险费和24个月的生活补贴费。

5、新征地镇保人员在领完24个月生活费后,因客观原因暂时无工作岗位的,由镇政府承担费用并由所在村负责每月发放就业补助费(镇、村事业单位及由政府扶持的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人员除外),就业补助费随政策调整而调整。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设立相关窗口,负责协调发放事宜。

6、新征地人员男性满55周岁、女性满50周岁,参照农民参加镇保的方法,可领取当年标准的养老生活费,该费用由镇政府承担并由所在村负责发放;对个别新征地人员男性满55周岁、女性满50周岁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由用人单位自行决定留用。待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再为其办理并领取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的养老金。

五、关于征地养老、可选择镇保和应提前养老的规定

l、征地养老人员的征地养老费的构成,包括生活费、医疗费、补助费等费用。

2、征地养老费的缴费年限为男性15年、女性20年,具体计算办法由市劳动保障局另行规定。

3、征地时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的征地养老人员,由征地部门发出征询表,根据本人意愿,可以选择进入小城镇社会保险,也可以选择参加征地养老。

征询表下达后七天内,作出书面选择。未作出书面选择的视作选择征地养老并享受相应待遇。

4、经区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被征地人员,经本人申请、征地单位同意,应当纳入征地养老人员范围,提前养老的征地养老费缴费年限还应加上提前养老年限。

保险工作意见范文篇10

为顺利实施和完善工伤保险制度,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现就工伤保险若干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意见:

一、各类用人单位自**年1月起(**年1月1日后成立用人单位自成立之日起)应当依法参加工伤保险,按时足额为全部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在工伤保险实施第一年,用人单位由于参保登记、缴费核实等原因出现未按时缴费或者间断缴费的,在此期间发生工伤的职工,可在用人单位补缴工伤保险费后,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相应待遇。

二、劳务派遣组织应当参照一类行业的缴费费率,按照其工资总额的0.5%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劳务派遣组织与派入单位应当在派遣协议中对派遣职工工伤保险事宜进行约定,派遣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工伤保险待遇的支付从其约定。

三、原用人单位在册不在岗的职工到现用人单位从事临时劳动,现用人单位应当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从事临时劳动的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后,由现单位负责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现用人单位没有为从事临时劳动的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的,从事临时劳动的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由现用人单位负担。

四、用人单位注册地不在本市的,原则上在注册地参加工伤保险。用人单位未在注册地参加工伤保险的,应当在本市参加工伤保险。凡是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用人单位必须及时为他们办理参加工伤保险的手续。对用人单位为农民工先行办理工伤保险的,各地经办机构应予办理。

五、职工因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或者职工因为工作原因遭受其他伤害事故涉及民事赔偿的,伤害赔偿总额低于工伤保险待遇的,参加工伤保险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补足差额部分。对于自行协商处理伤害赔偿事宜并且当事人明确放弃工伤赔偿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受理其工伤认定申请。

六、一次性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工亡职工供养亲属,其领取的一次性供养亲属抚恤金年限按照工亡职工供养亲属的年龄依次划分为:年龄在65周岁以下的,领取待遇的年限为15年;年龄在65周岁至70周岁之间的,领取待遇的年限为10年;年龄在70周岁以上的领取待遇的年限为5年。

工亡职工亲属一次性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其工伤保险关系同时终止。

七、工伤职工再次发生工伤,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后,其伤残等级高于前次伤残等级的,其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等长期待遇标准按照新鉴定的伤残等级待遇标准支付,并发给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差额。

八、工伤职工的伤残津贴、护理费应当自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其做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次月起,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自工亡人员工亡的次月起,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九、企业破产,在资产清算时应当优先预留用于支付工伤职工工伤保险待遇的费用,交由经办机构统一管理和发放。预留费用以工伤人员15年内需要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费用为标准计算。

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受理非法用工单位拒不支付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的案件后,对调查核实的情况,应当协助申请人进行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据此做出处理决定。

十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伤残童工或者死亡童工的直系亲属与非法用工单位就赔偿数额问题发生争议的案件时,应当告知伤残人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后,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十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十三、本规定实施前由用人单位按比照工伤待遇照顾对待的伤残人员,仍由用人单位支付相关费用。

十四、退休人员返聘后,在工作中受伤,不适用工伤保险政策。

十五、关于因工负伤被鉴定为1-4级人员的有关待遇问题,应当按照市劳动保障局《关于对〈工伤保险与养老、医疗政策衔接问题的处理意见〉的通知》(津劳局[**]195号)执行,具体标准如下:

(一)**年9月30日以前发生工伤于**年12月31日前办理退休手续的,不同伤残等级的“补齐”标准为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90%-75%。

对于**年12月31日前未办理退休手续的,按照负伤前本人月平均工资的90%-75%,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伤残津贴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二)**年10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发生工伤尚未达到退休年龄的,按照《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266号)和《天津市企业职工工伤范围和保险待遇的暂行规定》(津劳险[1997]37号)以及《关于调整一九九六年度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待遇的通知》(津劳险[1997]188号)、《关于调整一九九八年度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待遇的通知》(津劳险[1998]114号)、《关于调整一九九九年度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待遇的通知》(津劳险[1999]111号)、《关于调整二○○○年度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待遇的通知》(津劳险[2000]155号)、《关于调整二○○一年度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待遇的通知》(津劳办[2001]137号)文件规定的标准核定伤残津贴。核定后的伤残津贴,应以**年度本市职工月平工资的75%即865.5元为基数,低于865.5元的,以865.5元为基数的90%-75%标准计发,不足部分,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十六、对于因工死亡和因工负伤被鉴定为1-4级后死亡的人员,其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下列标准执行:

(一)**年9月30日以前发生工伤的,供养亲属抚恤金计发基数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可以本市最低工资标准作为计发基数进行调整,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规定的比例支付。

(二)**年10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发生工伤的,供养亲属抚恤金以2003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计发基数,仍按照《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规定的比例支付。

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

关于实行企业职工听证会制度的意见

(试行)

**年11月25日

第一条为保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重大决策的科学、民主,加强对企业用权行为的民主监督,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和职工合法权益,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本意见在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的所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试行。企业可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三条本意见所称的职工听证会,是指企业在决定重大事项特别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前,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会议形式组织企业有关方面人员代表,对其必要性、合规性、可行性进行听证,以此作为职代会审议、通过企业重大决策的前提和必经程序。

第四条企业在召开职代会审议、通过如下事项前,应召开职工听证会:

(一)企业重组、改制、破产等重大事项;

(二)企业较大规模的职工下岗、分流、安置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

(三)涉及企业改革发展和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其他重要事项。

第五条职工听证会由企业有关负责人主持,工会会同听证事项所涉及的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纪检监察组织负责监督检查。

第六条参加职工听证会的人员经民主程序推荐产生,与会人员应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与会人数及人员结构比例,视听证事项而定,听证事项的直接利益人员代表应占一定的比例。

第七条职工听证会应当在召开职工代表大会7个工作日前召开,企业相关部门应当在听证会召开的7个工作日前,将召开听证会的时间、地点以及听证会上需要论证事项所涉及的有关资料通知并送达参加听证会人员。参加听证会人员收到有关资料后,应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充分做好会前的准备工作,力求所提出的意见、建议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群众基础。

第八条参加听证会的人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要求企业负责人或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解答有关问题,了解、掌握所听证事项的详细情况

(二)收集并反映企业各方面人员对听证事项的意见、建议;

(三)对听证的事项提出意见和修改建议;

(四)根据听证内容赋予与会人员的其他权利。

第九条参加听证会的人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会议纪律,维护会议秩序,保守企业商业秘密;

(二)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广大职工的意见、建议;

(三)对已经确定的事项,积极协助企业广泛宣传和阐释其目的意义,保证其顺利实施;

(四)根据听证内容,与会人员应履行的其他义务。

第十条听证会一般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主持人宣布听证会的内容和注意事项;

(二)企业负责人或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所听证事项的具体内容,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及理由;

(三)参加听证会的人员对所听证内容发表意见,进行论证;

(四)与会人员代表在听证会会议记录上签名。

第十一条企业负责人应指定有关部门做好会议记录。负责记录的人员应真实、客观地整理、归纳与会人员提出的各种意见建议,连同听证会会议记录一并报送企业决策层。

第十二条企业应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研究吸纳职工听证会提出的意见建议,对听证事项进行修订完善,并按规定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