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定价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2:53:43

保险定价

保险定价范文篇1

[关键词]失能收入保险定价影响因素

失能收入保险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几百年以前,早在14世纪的德国就出现了失能收入保险的雏形,而失能收入保险的创立却在19世纪末。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失能收入保险在欧洲和北美发展的较为完善,保险公司提供的失能收入保险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不仅补偿了因病、因意外伤害而致残的不幸者的收入损失,保障了他们失能后的生活水平,同时,在保持人们生活稳定、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失能收入保险的定价方面,经过一百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失能保险的精算方法,如减量表方法、曼联方法、多状态方法等,为失能收入保险的费率的厘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通常,健康保险费用可以分解为发生次数及每次费用两个部分,它的基本构架是基于寻找疾病发生次数与每次给付金额的分布上。如果知道了疾病发生次数以及每次给付金额的具体分布形式,那么计算某段时期内的总给付额就成为可能,再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就可以进行健康保险定价。

失能收入保险定价这种健康保险与其他的健康保险有所不同,一是它的给付金额都是约定的,一般为正常收入的一定比例,因此没有必要寻求每次给付金额的分布;二是它采用的是转移概率(即从健康状态转移到死亡状态的概率),这个转移概率借助于历史数据以及实际经验,可以构造一些特殊的模型来进行估计,如减量表模型、Markov模型等。

基于上述特点,失能收入保险定价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转移概率

转移概率是指被保险人从一个状态转移到另一个状态的概率。在失能收入保险定价中,涉及到的转移概率有四个:健康到失能的转移概率、健康到死亡的转移概率、失能到健康的转移概率和失能到死亡的转移概率。失能收入保险定价主要用到的是健康到失能的转移概率。因此,转移概率的估计至关重要,毫不夸张地说,失能收入保险的定价的核心事实上就是转移概率的估计问题。

2.失能发生率和失能起始率

失能发生率是指当被保险人在患疾病或遭受意外伤害时表现出失能状态的概率,它的计算时间是在等待期初。这与失能起始率不同,失能起始率是指在等待期后被保险人仍处于失能状态的概率。显然,失能发生率大于或等于失能起始率。正如前面所言,失能收入保险纯保费的计算是基于转移概率基础上的,但是在很多情形下,转移概率不易求得,而是通过失能起始率或失能发生率来进行估计。

3.疾病发生率

在国外,有些国家(例如英国)的失能收入保险定价模型中采用疾病发生率代替失能发生率。在失能收入保险的基础数据缺乏或不全时,采用疾病发生率代替失能发生率来计算纯保费对失能收入保险的研发有重要意义。

4.康复率和死亡率

虽然康复率和死亡率在失能收入保险定价中没有被直接应用,但是它也对其定价产生影响,这在后面的讨论中将会看到。

5.利率

因为货币有时间价值,在长期健康保险产品定价时还要计算不同时点货币的现值或终值,即要进行折现或计算利息,所以在长期健康保险产品定价时还需要利率假定或规定预定利率。我国人身保险利率标准的规定,并未明定长期健康险是否参照寿险办理,实务上在设计长期健康险时还是以寿险方式处理,实际上长期健康险的设定利率通常比同期寿险保单保守,其用意除了降低利率风险外,也可弥补因疾病率假定所造成的损失。6.退保率

这里的“退保”是指除被保险人死亡以外的其他原因使健康保险合同失效的事件。退保率指上述事件发生的概率。退保对长期失能收入保险的经营有很大的影响,由于退保,保险公司可能会面临年龄准备金积累不足的风险,因此,在商业失能收入保险平准保费的计算过程中必需对各年龄的退保率及其变化趋势做一个比较准确的估计和假定。

7.等待期

保单生效后,有的保单规定,自保单生效日开始一段时间(例如180天)内所发生的保险责任内的事故,保险人不予赔偿,而只退还保费。这段时间称为等待期。一般而言,等待期的长度和保费的高低直接相关,等待期越长保费越低。

8.延期

延期(deferredperiod)是指在伤残(或疾病)发生之日起有一段时间没有给付,其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降低保险人的赔偿费用,从而保证较低的保费,增加公司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对于短期的失能,被保险人可以依靠自己的积蓄维持生活,以减少公司的理赔费用。个人失能保险的延期一般为30天到半年不等。延期越长,保费就越低。

9.失能持续时间

失能持续时间是指被保险人处于失能状态的时间。失能持续时间的长短对纯保费的影响很大,因为失能持续时间决定了失能保险金给付时间的长短,同时还能影响转移概率。

10.费用

就毛保费而言,费用占了很大一部分,主要是人佣金。人佣金一般都很高,新业务尤其如此。除了人佣金以外,计算毛保费时,还要考虑保险人的年行政管理费用和理赔费用等。

11.红利

在国外,例如德国和瑞士,失能收入保险要给给投保人支付红利,这使得保险公司在定价时很保守,故此毛保费较高。

保险定价范文篇2

[关键词]失能收入保险定价影响因素

失能收入保险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几百年以前,早在14世纪的德国就出现了失能收入保险的雏形,而失能收入保险的创立却在19世纪末。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失能收入保险在欧洲和北美发展的较为完善,保险公司提供的失能收入保险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不仅补偿了因病、因意外伤害而致残的不幸者的收入损失,保障了他们失能后的生活水平,同时,在保持人们生活稳定、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失能收入保险的定价方面,经过一百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失能保险的精算方法,如减量表方法、曼联方法、多状态方法等,为失能收入保险的费率的厘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通常,健康保险费用可以分解为发生次数及每次费用两个部分,它的基本构架是基于寻找疾病发生次数与每次给付金额的分布上。如果知道了疾病发生次数以及每次给付金额的具体分布形式,那么计算某段时期内的总给付额就成为可能,再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就可以进行健康保险定价。

失能收入保险定价这种健康保险与其他的健康保险有所不同,一是它的给付金额都是约定的,一般为正常收入的一定比例,因此没有必要寻求每次给付金额的分布;二是它采用的是转移概率(即从健康状态转移到死亡状态的概率),这个转移概率借助于历史数据以及实际经验,可以构造一些特殊的模型来进行估计,如减量表模型、Markov模型等。

基于上述特点,失能收入保险定价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转移概率

转移概率是指被保险人从一个状态转移到另一个状态的概率。在失能收入保险定价中,涉及到的转移概率有四个:健康到失能的转移概率、健康到死亡的转移概率、失能到健康的转移概率和失能到死亡的转移概率。失能收入保险定价主要用到的是健康到失能的转移概率。因此,转移概率的估计至关重要,毫不夸张地说,失能收入保险的定价的核心事实上就是转移概率的估计问题。

2.失能发生率和失能起始率

失能发生率是指当被保险人在患疾病或遭受意外伤害时表现出失能状态的概率,它的计算时间是在等待期初。这与失能起始率不同,失能起始率是指在等待期后被保险人仍处于失能状态的概率。显然,失能发生率大于或等于失能起始率。正如前面所言,失能收入保险纯保费的计算是基于转移概率基础上的,但是在很多情形下,转移概率不易求得,而是通过失能起始率或失能发生率来进行估计。

3.疾病发生率

在国外,有些国家(例如英国)的失能收入保险定价模型中采用疾病发生率代替失能发生率。在失能收入保险的基础数据缺乏或不全时,采用疾病发生率代替失能发生率来计算纯保费对失能收入保险的研发有重要意义。

4.康复率和死亡率

虽然康复率和死亡率在失能收入保险定价中没有被直接应用,但是它也对其定价产生影响,这在后面的讨论中将会看到。

5.利率

因为货币有时间价值,在长期健康保险产品定价时还要计算不同时点货币的现值或终值,即要进行折现或计算利息,所以在长期健康保险产品定价时还需要利率假定或规定预定利率。我国人身保险利率标准的规定,并未明定长期健康险是否参照寿险办理,实务上在设计长期健康险时还是以寿险方式处理,实际上长期健康险的设定利率通常比同期寿险保单保守,其用意除了降低利率风险外,也可弥补因疾病率假定所造成的损失。

6.退保率

这里的“退保”是指除被保险人死亡以外的其他原因使健康保险合同失效的事件。退保率指上述事件发生的概率。退保对长期失能收入保险的经营有很大的影响,由于退保,保险公司可能会面临年龄准备金积累不足的风险,因此,在商业失能收入保险平准保费的计算过程中必需对各年龄的退保率及其变化趋势做一个比较准确的估计和假定。

7.等待期

保单生效后,有的保单规定,自保单生效日开始一段时间(例如180天)内所发生的保险责任内的事故,保险人不予赔偿,而只退还保费。这段时间称为等待期。一般而言,等待期的长度和保费的高低直接相关,等待期越长保费越低。公务员之家

8.延期

延期(deferredperiod)是指在伤残(或疾病)发生之日起有一段时间没有给付,其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降低保险人的赔偿费用,从而保证较低的保费,增加公司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对于短期的失能,被保险人可以依靠自己的积蓄维持生活,以减少公司的理赔费用。个人失能保险的延期一般为30天到半年不等。延期越长,保费就越低。

9.失能持续时间

失能持续时间是指被保险人处于失能状态的时间。失能持续时间的长短对纯保费的影响很大,因为失能持续时间决定了失能保险金给付时间的长短,同时还能影响转移概率。

10.费用

就毛保费而言,费用占了很大一部分,主要是人佣金。人佣金一般都很高,新业务尤其如此。除了人佣金以外,计算毛保费时,还要考虑保险人的年行政管理费用和理赔费用等。

11.红利

在国外,例如德国和瑞士,失能收入保险要给给投保人支付红利,这使得保险公司在定价时很保守,故此毛保费较高。

保险定价范文篇3

[关键词]失能收入保险定价影响因素

失能收入保险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几百年以前,早在14世纪的德国就出现了失能收入保险的雏形,而失能收入保险的创立却在19世纪末。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失能收入保险在欧洲和北美发展的较为完善,保险公司提供的失能收入保险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不仅补偿了因病、因意外伤害而致残的不幸者的收入损失,保障了他们失能后的生活水平,同时,在保持人们生活稳定、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失能收入保险的定价方面,经过一百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失能保险的精算方法,如减量表方法、曼联方法、多状态方法等,为失能收入保险的费率的厘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通常,健康保险费用可以分解为发生次数及每次费用两个部分,它的基本构架是基于寻找疾病发生次数与每次给付金额的分布上。如果知道了疾病发生次数以及每次给付金额的具体分布形式,那么计算某段时期内的总给付额就成为可能,再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就可以进行健康保险定价。

失能收入保险定价这种健康保险与其他的健康保险有所不同,一是它的给付金额都是约定的,一般为正常收入的一定比例,因此没有必要寻求每次给付金额的分布;二是它采用的是转移概率(即从健康状态转移到死亡状态的概率),这个转移概率借助于历史数据以及实际经验,可以构造一些特殊的模型来进行估计,如减量表模型、Markov模型等。

基于上述特点,失能收入保险定价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转移概率

转移概率是指被保险人从一个状态转移到另一个状态的概率。在失能收入保险定价中,涉及到的转移概率有四个:健康到失能的转移概率、健康到死亡的转移概率、失能到健康的转移概率和失能到死亡的转移概率。失能收入保险定价主要用到的是健康到失能的转移概率。因此,转移概率的估计至关重要,毫不夸张地说,失能收入保险的定价的核心事实上就是转移概率的估计问题。

2.失能发生率和失能起始率

失能发生率是指当被保险人在患疾病或遭受意外伤害时表现出失能状态的概率,它的计算时间是在等待期初。这与失能起始率不同,失能起始率是指在等待期后被保险人仍处于失能状态的概率。显然,失能发生率大于或等于失能起始率。正如前面所言,失能收入保险纯保费的计算是基于转移概率基础上的,但是在很多情形下,转移概率不易求得,而是通过失能起始率或失能发生率来进行估计。

3.疾病发生率

在国外,有些国家(例如英国)的失能收入保险定价模型中采用疾病发生率代替失能发生率。在失能收入保险的基础数据缺乏或不全时,采用疾病发生率代替失能发生率来计算纯保费对失能收入保险的研发有重要意义。

4.康复率和死亡率

虽然康复率和死亡率在失能收入保险定价中没有被直接应用,但是它也对其定价产生影响,这在后面的讨论中将会看到。

5.利率

因为货币有时间价值,在长期健康保险产品定价时还要计算不同时点货币的现值或终值,即要进行折现或计算利息,所以在长期健康保险产品定价时还需要利率假定或规定预定利率。我国人身保险利率标准的规定,并未明定长期健康险是否参照寿险办理,实务上在设计长期健康险时还是以寿险方式处理,实际上长期健康险的设定利率通常比同期寿险保单保守,其用意除了降低利率风险外,也可弥补因疾病率假定所造成的损失。

6.退保率

这里的“退保”是指除被保险人死亡以外的其他原因使健康保险合同失效的事件。退保率指上述事件发生的概率。退保对长期失能收入保险的经营有很大的影响,由于退保,保险公司可能会面临年龄准备金积累不足的风险,因此,在商业失能收入保险平准保费的计算过程中必需对各年龄的退保率及其变化趋势做一个比较准确的估计和假定。

7.等待期

保单生效后,有的保单规定,自保单生效日开始一段时间(例如180天)内所发生的保险责任内的事故,保险人不予赔偿,而只退还保费。这段时间称为等待期。一般而言,等待期的长度和保费的高低直接相关,等待期越长保费越低。

8.延期

延期(deferredperiod)是指在伤残(或疾病)发生之日起有一段时间没有给付,其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降低保险人的赔偿费用,从而保证较低的保费,增加公司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对于短期的失能,被保险人可以依靠自己的积蓄维持生活,以减少公司的理赔费用。个人失能保险的延期一般为30天到半年不等。延期越长,保费就越低。

9.失能持续时间

失能持续时间是指被保险人处于失能状态的时间。失能持续时间的长短对纯保费的影响很大,因为失能持续时间决定了失能保险金给付时间的长短,同时还能影响转移概率。

10.费用

就毛保费而言,费用占了很大一部分,主要是人佣金。人佣金一般都很高,新业务尤其如此。除了人佣金以外,计算毛保费时,还要考虑保险人的年行政管理费用和理赔费用等。

11.红利

在国外,例如德国和瑞士,失能收入保险要给给投保人支付红利,这使得保险公司在定价时很保守,故此毛保费较高。

保险定价范文篇4

转移概率是指被保险人从一个状态转移到另一个状态的概率。在失能收入保险定价中,涉及到的转移概率有四个:健康到失能的转移概率、健康到死亡的转移概率、失能到健康的转移概率和失能到死亡的转移概率。失能收入保险定价主要用到的是健康到失能的转移概率。因此,转移概率的估计至关重要,毫不夸张地说,失能收入保险的定价的核心事实上就是转移概率的估计问题。

2.失能发生率和失能起始率

失能发生率是指当被保险人在患疾病或遭受意外伤害时表现出失能状态的概率,它的计算时间是在等待期初。这与失能起始率不同,失能起始率是指在等待期后被保险人仍处于失能状态的概率。显然,失能发生率大于或等于失能起始率。正如前面所言,失能收入保险纯保费的计算是基于转移概率基础上的,但是在很多情形下,转移概率不易求得,而是通过失能起始率或失能发生率来进行估计。

3.疾病发生率

在国外,有些国家(例如英国)的失能收入保险定价模型中采用疾病发生率代替失能发生率。在失能收入保险的基础数据缺乏或不全时,采用疾病发生率代替失能发生率来计算纯保费对失能收入保险的研发有重要意义。

4.康复率和死亡率

虽然康复率和死亡率在失能收入保险定价中没有被直接应用,但是它也对其定价产生影响,这在后面的讨论中将会看到。

5.利率

因为货币有时间价值,在长期健康保险产品定价时还要计算不同时点货币的现值或终值,即要进行折现或计算利息,所以在长期健康保险产品定价时还需要利率假定或规定预定利率。我国人身保险利率标准的规定,并未明定长期健康险是否参照寿险办理,实务上在设计长期健康险时还是以寿险方式处理,实际上长期健康险的设定利率通常比同期寿险保单保守,其用意除了降低利率风险外,也可弥补因疾病率假定所造成的损失。

6.退保率

这里的“退保”是指除被保险人死亡以外的其他原因使健康保险合同失效的事件。退保率指上述事件发生的概率。退保对长期失能收入保险的经营有很大的影响,由于退保,保险公司可能会面临年龄准备金积累不足的风险,因此,在商业失能收入保险平准保费的计算过程中必需对各年龄的退保率及其变化趋势做一个比较准确的估计和假定。

7.等待期

保单生效后,有的保单规定,自保单生效日开始一段时间(例如180天)内所发生的保险责任内的事故,保险人不予赔偿,而只退还保费。这段时间称为等待期。一般而言,等待期的长度和保费的高低直接相关,等待期越长保费越低。

8.延期

延期(deferredperiod)是指在伤残(或疾病)发生之日起有一段时间没有给付,其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降低保险人的赔偿费用,从而保证较低的保费,增加公司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对于短期的失能,被保险人可以依靠自己的积蓄维持生活,以减少公司的理赔费用。个人失能保险的延期一般为30天到半年不等。延期越长,保费就越低。

9.失能持续时间

失能持续时间是指被保险人处于失能状态的时间。失能持续时间的长短对纯保费的影响很大,因为失能持续时间决定了失能保险金给付时间的长短,同时还能影响转移概率。

10.费用

就毛保费而言,费用占了很大一部分,主要是人佣金。人佣金一般都很高,新业务尤其如此。除了人佣金以外,计算毛保费时,还要考虑保险人的年行政管理费用和理赔费用等。

11.红利

在国外,例如德国和瑞士,失能收入保险要给给投保人支付红利,这使得保险公司在定价时很保守,故此毛保费较高。

12.统计数据

计算失能发生率或失能起始率的统计数据对保险定价有影响。若是本国的统计数据完全,计算就基于本国数据;若是本国的统计数据缺乏,可以采用与本国情形相近的国家或地区的统计数据。

保险定价范文篇5

[关键词]巨灾风险;巨灾模型;重现周期;超越概率

一、引言

巨灾风险是每个财产保险公司在经营管理中都非常重视和重点关注的风险之一。在全球财产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破产的案例中,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导致公司破产的案例不占少数,尤其是在近几年来全球气候极端变化和国际恐怖主义愈加复杂的环境下,巨灾风险更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风险因素。然而,由于巨灾风险的数据积累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导致有关巨灾风险的经验数据较难积累,因此巨灾风险定价问题一直是困扰财产保险业的难题之一。尽管如此,国际保险与再保险业在不断发展中还是逐渐探索出一系列适合在实务中应用的巨灾风险定价方法,本文将对这些巨灾风险定价方法进行解释与分析,供我国保险业在巨灾风险定价的问题上参考与借鉴。

二、国际保险业常见的巨灾风险定价方法

针对巨灾风险定价这一传统问题,国际保险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种分析与评估方法,下面主要就常见的几种巨灾风险定价方法进行阐述与分析。

(一)巨灾模型方法

从科学的角度讲,使用巨灾模型是对巨灾风险进行定价的最佳方式。巨灾模型出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起源于美国保险市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国际著名的三大巨灾模型公司AIRWorldwide、RMS和EQECAT相继在美国成立。在当前的国际巨灾模型领域,这三大公司几乎主导了整个行业。巨灾模型主要是通过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金融保险条款有效结合起来对巨灾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与评估的。巨灾模型通过计算机系统产生一系列模拟巨灾事件集(EventSet),用来估计巨灾事件的强度和发生地点等信息,并结合建筑物的具体工程特征来确定巨灾事件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害,最后结合保险合同的具体条款计算保险损失。巨灾模型通常被分为灾害模块(HazardModule)、易损性模拟(VulnerabilityModule)和金融模块(Fi-nancialModule),三个模块就是按照前面提到的流程在整个巨灾模型中发挥作用的。巨灾模型在构建过程中需要很多的数据和信息,灾害模块需要很多刻画巨灾事件物理特征的信息,比如地震模型需要震中位置、地震强度、地震烈度等;易损性模块也称工程模块还需要巨灾的受灾体自身的一些特征信息,比如受灾建筑的建筑材料、建造结构、距震中的位置、受灾建筑的总价值、受灾价值等。保险公司在使用巨灾模型时,需要将承保的巨灾风险保单的相关信息输入到巨灾模型之中,这些信息通常包括保险标的的地理位置、保险金额、使用性质、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这样,巨灾模型将保险公司输入的保单信息与灾害模块和易损性模块相结合,产生相关的巨灾风险评估结果,主要包括纯保费(PurePremium)、标准差、超越概率曲线(ExceedanceProbabilityCurve)和重现周期损失(ReturnPeriodLoss)等,相关计算原理如下:PurePremium=∑i(AnnualRatei*Eventlossi)ReturnPeriod=1/ExceedanceProbability

(二)燃烧成本法

相对于复杂的巨灾模型方法而言,燃烧成本法(BurningCostMethod)是巨灾风险定价的最朴素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基于巨灾事件的历史经验数据对巨灾风险进行定价分析。“燃烧成本”一词来源于火灾保险,该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使用历史经验损失数据对火灾保险进行定价的情形。使用燃烧成本法对巨灾风险进行定价分析,一般需要有足够长的巨灾历史损失数据积累周期,该周期的长短与巨灾事件的性质有关。比如对每年发生频率较高的台风损失,可能十年的积累周期就可以接受;但对发生频率很低的地震损失,就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数据积累周期。当巨灾历史经验数据得到后,通常在开始数据分析之前,需要对历史数据进行一些调整处理。比如,如果得到的是几十年之前的巨灾事件历史数据,那么就需要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将数据维度全部调整为当前经济水平才能进行有效的分析;同时,还需要对风险暴露数进行调整,这是因为几十年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可能相差很大,如果巨灾事件在当前再次发生,很可能其影响的风险暴露范围要比几十年前大得多,这些因素都需要进行调整。在对巨灾历史经验数据进行调整处理后,就可以使用燃烧成本法对巨灾风险进行定价分析了,得到纯保费(PurePremium)、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等指标,其相关计算原理如下:PurePremium=∑nAnnualLossnStandardDeviation=1n×∑n(AnnualLoss-PurePremium)槡2

(三)损失拟合法

损失拟合法是一种对燃烧成本法的改进和扩展,这种方法是基于巨灾的历史经验损失数据进行概率分布模型拟合,然后基于拟合得到的损失概率分布模型而不再是原始的历史经验损失数据来对巨灾风险进行定价分析。采用损失拟合法对巨灾风险进行定价分析,首先是通过对巨灾历史经验损失数据的分析,得到巨灾事件的年均发生频率λ,对巨灾事件的频率拟合主要采用泊松概率分布模型,这主要是因为泊松概率分布模型通常能够较好地刻画出小概率事件的发生次数。然后,需要对巨灾事件的损失强度进行拟合,由于帕累托概率分布的厚尾性,因此通常采用帕累托概率分布模型对巨灾事件的损失强度进行拟合。通过概率分布拟合,可以利用有限的巨灾历史经验损失数据借助概率分布模型推衍出极端事件的损失金额。在对巨灾事件的损失强度进行拟合时,需要确定帕累托分布的两个参数α和β。在参数β的确定上,一般选择巨灾历史经验损失数据中的最小值作为参数β。如果要使帕累托概率分布模型得到更小的巨灾事件损失值,有时候也会选择更低的数值比如巨灾历史平均损失值的十分之一作为参数β。在确定参数β后,另一个参数ɑ就可以根据巨灾历史经验损失数据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法求解出来,它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α^=n∑ni=1lnLossi()β通过得到的泊松-帕累托复合概率分布模型,就可以对巨灾风险进行定价分析了,计算出纯保费和标准差等指标,其相关计算原理如下:PurePremium=λαβα-1StandardDeviation=λαβ2+λα2β2(α-2)(α-1)2(α-2)(四)重现周期曲线拟合法重现周期(ReturnPeriod)是巨灾模型里的常用指标之一,它在数值上等于超越概率(Ex-ceedanceProbability)的倒数。重现周期曲线拟合法,主要是通过重现周期损失与超越概率曲线的关系,拟合出重现周期曲线,然后通过拟合出的重现周期曲线来对巨灾风险进行定价分析。在使用重现周期曲线拟合法对巨灾风险进行定价分析时,首先需要确定两个重现周期的巨灾损失初始校准值,然后通过这两个初始的重现周期损失值,通过帕累托概率分布拟合出整条重现周期曲线,最后利用拟合出的重现周期曲线对巨灾风险进行定价分析。重现周期曲线拟合法的计算过程是,首先确定两个重现周期的巨灾损失初始校准值,其中一个是短重现周期比如十年一遇的巨灾损失值,记为r;另一个是较长重现周期比如250年一遇的巨灾损失值,记为s。这样,通过如下的帕累托概率分布函数F(x)=1-(rx)α就可以推算出帕累托概率分布曲线的参数α值如下:α=ln250ln(s)-ln(r)当参数得到后,拟合的重现周期曲线就可以确定了,然后利用该重现周期曲线对巨灾风险进行定价分析,计算出纯保费和标准差等指标,其相关计算原理如下:PurePremium=αβα-1StandardDeviation=αβ2(α-1)2(α-2)

三、对各种巨灾风险定价方法的评析

巨灾风险一直是国际保险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尽管在国际保险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多种巨灾风险定价方法,但是由于巨灾风险的复杂性以及巨灾数据的难获取性,很难说某一种方法一定优于其它方法,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各种定价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巨灾模型从方法论上讲是最为科学的巨灾风险定价方法。当与巨灾事件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科学已经发展得很成熟时,为巨灾风险建立相应的巨灾模型用来评估巨灾风险,是一种最理想的情况。然而在现实中,全球各个地区的各种灾因的巨灾风险错综复杂,很难保证每个地区的每个灾因都能够达到建立巨灾模型的要求。比如2011年给泰国造成重大损失的洪水灾害,由于该地区此前没有关于如此严重的洪水灾害的历史数据,国际上各大巨灾模型公司都没有开发针对泰国地区的洪水模型,由于巨灾模型的缺失,2011年泰国洪水给国际保险业造成了重大冲击。使用燃烧成本法对巨灾风险进行定价分析,其优点是由于该方法完全基于巨灾的历史经验数据,因此在方法使用和结果解释上都易于理解和接受。但燃烧成本法也有其弊端,该方法对巨灾历史经验数据的要求较高,需要较完备的数据基础,而且数据的经验期要求一定要长于巨灾事件的损失周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燃烧成本法才能相对合理地对巨灾风险进行评估。如果历史数据的经验期短于巨灾事件的损失周期,一旦经验期不幸发生过巨灾事件,那么燃烧成本法得到的结果将高估巨灾风险;相反,如果经验期没有发生巨灾事件,则燃烧成本法得到的结果很可能会低估巨灾风险。

使用损失拟合法对巨灾风险进行定价分析,其优点是这种方法可以基于有限的巨灾历史经验数据,通过概率分布模型外推出发生概率很小的极端巨灾事件情景,从而可以较为全面地对巨灾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损失拟合法的缺点是,由于拟合的概率分布模型是基于历史经验数据进行参数估计的,因此概率分布模型有一定的参数风险,参数可能会由于历史经验数据中包含极端巨灾事件而变得敏感性很强,此时会对巨灾风险评估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重现周期拟合法是一种实务中最容易操作的巨灾风险评估方法,其优点是几乎不需要历史经验数据,而是通过巨灾风险的两个重现周期损失值拟合出整个重现周期曲线,承保人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而这种方法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它要求这两个初始的重现周期巨灾损失值必须相对合理,如果这两个初始值与真实值相差很大,那么该方法拟合出来的重现周期曲线将无法代表真实的重现周期,而使用有偏差的重现周期曲线会对巨灾风险定价产生错误的分析结果。

四、对我国保险业的借鉴意义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每年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平均接近十笔,内陆地区的地震灾害也屡有发生。因此,巨灾风险一直是我国保险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尽管国际著名的巨灾模型公司已经针对我国开发了关于地震风险和台风风险的巨灾模型,但是像洪水、冰雪灾害等其它灾因的巨灾模型在市场上还不存在。因此,我国的保险公司很有必要学习和借鉴国际市场目前常用的巨灾风险定价方法,充分理解各种定价方法的使用条件和优缺点,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不同的巨灾风险定价方法,以便能够对巨灾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估。总而言之,对巨灾风险的合理评估和有效管理,是我国保险公司实现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对推动我国保险业科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傅宝丽 单位: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晓翾.谈巨灾模型对巨灾保险风险管理的影响[J].上海保险,2007(7):28-29.

[2]张琳,卓强.基于DFA方法的中国洪水保险定价研究[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9(1):98-101.

[3]Dong,W.,Shah,H.,Wong,F.,ARationalAp-proachtoPricingofCatastropheinsurance[J],JournalofRiskandUncertainty,1996(12):201-218.

[4]Froot,K.A.,TheFinancingofCatastropheRisk[M].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99.

保险定价范文篇6

关键词:利率风险;利差损风险;风险价值

改革开发30多年来,中国的寿险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保费年收人不断增加,保费年收入从1980年的4.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927.3亿元,与此同时,寿险公司的数量也明显增加。从一家综合性保险公司增加到2005年底的93家(其中保险集团和控股公司6家,财产保险公司35家,人身保险公司42家,资产管理公司5家,再保险公司5家;中资保险公司42家,外资保险公司40家)。寿险业已经成为当今中国金融行业的一大亮点。但由于外部经营环境的改变,特别是金融市场与经济因素的连动反应使寿险公司、消费者的行为发生了改变,使我国寿险业存在巨大的潜在风险。寿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寿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风险,包括实际死亡率超过期望死亡率,投资资产的质量可能恶化使实际收益率低于期望收益率。实际费用率超过期望费用率,其他公司可能发明出更为有效的经营方法,市场利率的变化导致的损失,等等。按北美精算师学会(SOA)的分类,寿险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资产风险(指因寿险公司的债务人不能按期偿债或保险公司投资资产市价的下降而引起的资产贬值带来的风险)、定价风险(指定价不足以弥补死亡率或伤残率恶化等带来的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变化的不确定性导致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公司经营的稳定性,最终影响偿付能力)和经营风险(指公司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一般商业性风险,包括社会、法律、政治、技术等方面)。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利率风险,传统的精算定价理论假设:利率是确定的,即精算师在定价过程中采用确定的保单预定利率,但事实上利率具有随机性,从而会引发寿险定价利率风险。而利率风险中寿险定价利率风险更是长期困扰我国寿险公司的问题。

寿险定价利率风险是指寿险资金实际收益率与保单预定利率之不利偏差引起的亏损的可能性。寿险定价利率风险是威胁着寿险公司盈利能力和寿险经营稳定性的一大风险,其发生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利差损.即通常所说的保单利差损风险。利差损是指寿险公司实际投资收益率低于人寿保险产品的定价利率而产生的亏损。由于人寿保险业务一般都是长期性的,因此,寿险公司从在保单中承诺了保证最低投资收益率的那一刻起,利率风险就如影相随了。寿险产品是应付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本质上属于金融类产品,利率始终是其定价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之一。设计保单时的精算考虑,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已经极大地量化了,比如,生命表中的不确定因素,通货膨胀率,以及根据大数法则得到的各种保险风险的出险率。只有预期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这一项由于未来市场利率风险千变万化。精算假设所采用的利率,不管是监管部门统一确定的定价利率,还是根据银行存款利率、通货膨胀率、投资收益率的历史情况,兼顾未来经济发展水平确定的利率,都只是一种假设性的利率。由于寿险产品的长期性,这种假设性利率就不可避免地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受到市场利率上下波动的影响(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这一现象将是明显的)。寿险公司未来现金流量自然极大地受利率变化的影响,因而利率风险在寿险公司未来经营中的影响绝不可等闲视之,需大力加强管理寿险产品的定价机制。

保险的实质是依据大数法则集合风险、分摊损失。通过订立合同的形式,保险人一方面从多数投保人处收缴保险费,作为未来给付保险金的准备金而留存在保险公司内;保险费率是保险人向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收取的每单位保险金额的保险费,也就是保险的价格。一般人寿保险单的毛保费(也叫总营业保费)由纯保费和附加保费两部分构成。纯保费用于保险合同规定的特定责任损失的补偿和给付,按我国的方法,还包含保险公司承担风险责任的一定报酬(即为保险公司的利润)。纯保费依据预定利率和源于生命表的预定死亡率来计算。附加保费用作弥补保险公司经营服务所耗费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佣金手续费等)以及风险安全加成。其中,安全加成用以补偿死亡率及市场等的风险。保险精算原则是保证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任意时点上,保险公司的所有收入与其所有支出的价值的期望值相等(因为所有收入与所有支出均是随机变量)。计算贴现过程中所使用的贴现率就是预定利率。可见,预定利率是决定保单价格的重要因素,可以说,预定利率是寿险公司对在签单时一次收取或分次收取的保费负有的保障的最低收益率。如果其他因素不变,预定利率越高,保费越低,保险成本越高;反之,预定利率越低,保费越高,保险成本越低。按精算等价原则(在合同成立时):

纯保费的计算公式:纯保费精算现值:保额精算现值

毛保费的计算公式:毛保费精算现值=(1+附加费率)x纯保费精算现值=保额精算现值+附加费用精算现值

可见,单位保额有效保单的毛保费称为保险费率/不同的投保年龄的保险费率一般不同,单位保额一般定为l(xx)元,并且是随预定利率而定的,而预定利率大小是由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决定的,而投资收益率又是随市场利率而定的。并与寿险公司投资的范围及投资结构有关(对非传统保单,例如,投资连结产品,没有限定预定利率,所以其保险费率是不定的)。因为人寿保险契约的长期性,从安全性出发,有必要将预定的长期投资收益率定得比较保守。避免中途因资金运用收益下降而对已生效保单提高保险费。一般选择在长期内即使一般利率标准下降也经受得住的标准线作为预定收益率,即保单的预定利率或称保单信用利率。长期寿险产品的保险期限太长,要对未来这么长时间内资金运用收益进行准确预测几乎不可能,一旦利率发生较大波动时,则固定预定利率保单的预定利率的“不恰当”可能给寿险公司带来预定利率风险。“预定利率风险”是指由于预定利率设定不当。致使寿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可能低于保单预定利率,而使寿险公司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在分红保单和万能保单等投资类保险产品中因规定有最低保证利率,如果最低保证利率设定过高也会存在预定利率风险。人寿保险责任准备金是保险人为将来发生的债务而提存的金额,是保险公司的负债。作为责任准备金保存起来的储蓄保险费在进行资产投资使用时,会产生利息分红等收入。其中,大部分作为以预定利率为基础的利息转入责任准备金,从其金额中减去进一步进行资产运用所需的费用,剩余部分就是利差益(若不足,则产生利差损)。公务员之家

利差益(损):(资金实际收益率一预定利率)×责任准备金总额=实际利息收入和红利一按预定利率应收的预定利息

资金实际收益率-2×利息及分红收入/(期初资产+期末资产-利息及分红收入)

保险公司会计核算利差的计算公式是:

利差益(损)=本年度利息收入-[预定利率×(年初责任准备金+纯保费-满期给付-死残给付)/2]-本年度提存的差益返还金

由上述公式可见,利差是由于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和预订利率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利差一定时,在保单有效期内,随着责任准备金(寿险公司的负债)提取的积累,利差也同时增加。当寿险公司业务达到一定规模,较大的利差损可能会严重影响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甚至导致其破产。寿险实务中,寿险公司要通过运用保险基金投资来保证公司的偿付能力。在费率精算厘定中,精算等价原则本来就考虑到了准备金的积累增值,且保险市场激烈竞争导致的费率降低(预定利率升高),因此,承保业务亏损更要求保险投资来弥补。对利差准确的把握应为寿险资金实际收益率或寿险公司内部收益率与保单预定利率(保单信用利率)之差。这是因为:

1直接决定寿险经营利润大小的是资金实际收益率而非市场利率。

2从数值上说,虽然寿险资金实际收益率与市场利率有很大的关联性,但二者却不尽相等。寿险资金实际收益率不仅受市场利率高低的影响,对寿险公司而言,实际收益率的大小还受本公司资金运用方式、投资组合方式以及宏观法律调控对寿险资金运用的限制等各因素的影响。如果寿险公司对其资金通过了良好的运作,其投资回报率会高于市场利率。

3市场利率是保险人确定保单预定利率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目前我国寿险市场来说,由于寿险资金运用渠道和中国利率市场化的限制,我国寿险保单预定利率与银行存贷款利率的相关性很强。本文中提及的利率风险并非通常所说的市场利率风险,是指寿险公司实际投资收益率风险。寿险定价中的利率也是指寿险公司的实际投资收益率。

我国定价利率风险的形成既有宏观经济形势变动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寿险企业内部经营方面的问题。寿险定价利率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指的是引发其形成的社会经济环境方面的原因。宏观经济形势起伏不定,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寿险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宏观经济的大环境,我国寿险产品定时,对于保单预定利率的假定,主要以银行存款利率为参考对象。银行存款利率的下调成为引起我国寿险定价利率风险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寿险定价利率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指的是寿险公司内部经营及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1)根本原因:盲目追求业务规模;

(2)直接原因:寿险产品定价利率设定不当;

(3)间接原因:经营体制存在弊端;

(4)政策原因:监管滞后;

保险定价范文篇7

关键词:核电站;财产损失险;定价模式

一、研究核保险定价的意义

核电站财产损失险是核保险中的主要险种之一,定价是核保险的核心问题,定价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核保险的健康发展。由于核保险定价存在许多特殊性,导致核保险定价与一般保险定价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研究核保险的定价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研究核保险定价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大数法则在核保险定价中无法采用

保险定价的一般原理是依据数学概率论中的“大数法则”,通过长期的保险事故统计,确定某类保险标的的出险概率,损失规模,进而确定此类保险标的的费率。根据“大数法则”定律,承保的危险单位越多,损失概率的偏差越小;反之,承保的危险单位越少,损失概率的偏差越大。因此,保险人运用“大数法则”就可以比较精确地预测危险,合理地厘定保险费率。保险人为了保持其财务稳定性,必须扩大承保保险标的的数量,从而使自己的业务规模符合大数法则的要求。

核电站定价的方法并不能完全使用一般的保险定价原理,其主要原因在于核电站数量太少,很难满足大数法则对保险标的数量要求的最小值。核电站保险只有50多年的历史,全世界现在运行的核反应堆只有435个,即便包括已退役的核反应堆,也只有600多个,WANO组织统计的反应堆运行时间累计只有12000堆年左右。在这种状况下,大数法则失效,导致核电站的定价不同于一般的保险定价方法。

(二)核保险属于高风险业务,有可能酿成巨灾风险

核巨灾风险发生,会导致大量费用发生:核泄漏会造成严重的污染,涉及到非常高的清污费用;由核巨灾风险而触发的核责任险还具有保险责任长期性的特点。核保险的这些特殊性,是核保险定价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三)吸收与借鉴国外核保险定价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导我国核保险的科学定价

虽然有关保险定价的文献比较多,如李冰清、田存志(2002)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研究巨灾保险产品的定价,以便更合理地解释巨灾保险产品的定价问题;毛宏、罗守成、唐国春(2003)介绍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期权定价模型及其在保险定价中的应用;张勇(2004)阐释了保险产品定价的效用理论;曾娟、王文(2006)通过对我国现行财产保险领域费率计算方法的研究,认为财产保险领域费率厘定技术的改进非常关键,并探讨财产保险领域费率计算方法的新途径。但是有关核保险的研究文献非常少,关于核保险如何定价的文献目前是一项空白,核电站如何定价一直是核保险中的一大技术难题。

从核保险的实践来看,我国核保险业务开始于1994年,至今只有13年的发展历史。虽然我们已经掌握了核保险定价的基本技术与方法,考虑到核保险在国外已有50多年发展历史的现状,国外关于核保险定价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许多可以吸取与借鉴的成果。随着核保险业务的不断发展,国外核保险定价的方法也在不断发展,继续吸收与借鉴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有利于丰富与充实我国核保险定价的理论,并且能够指导我国核保险科学的定价。

二、核电站财产损失险定价原理

(一)核电站危险单位的划分

在对核电站进行定价时,事先要明确危险单位的划分。核风险保险事故下的核电站的危险单位是指,一次核风险保险事故对一个保险标的造成的最大的可能损失范围。根据核电站的设计特点,一次核风险保险事故最小可限于核反应堆内,最大可导致包括核电站现场以外的方圆几百公里范围。在确定核电站核风险保险事故危险单位时,实践中有三种划分法:第一,把整个核电站视作一个危险单位,而不论该核电站拥有1座或2座以上反应堆;第二,以一张保单作为一个危险单位,该保险单可以覆盖地点不同的数十个反应堆,并且这些反应堆共享一个保险单限额,如英国、法国、韩国;第三,同一保险标的由多张保单保障,如财产损失险、核第三者责任险、核物质运输责任险、核恐怖责任险、利损险等,不论这些险种是单独出单还是作为附加险出单,所有险种的保险责任应累加在同一保险标的下,即承保能力不能重复使用。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采用的是第一种划分方法,因此本文在对核电站财产损失险定价时,以整个核电站视作一个危险单位。

(二)核电站财产损失险理论费率的确定

1.纯费率的确定

保险费率可以分成两部分:纯费率与附加费率两部分。纯费率主要是根据保险标的风险的高低来确定,它是保险费率的基础与主要构成部分。保险费率的厘定,关键在于纯费率的确定。

保险是对风险的保险,因此风险的高低以及风险的不确定性是保险在厘定价格时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在核电站定价中,准确地划分以及估计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是厘定核电站费率的基本工作。

核电站可能遭受的风险是制定纯费率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识别与估计出核电站的关键风险及其发生概率,就为制定合理的保险费率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根据40多年来全世界核电站的运行记录,核电站事故发生的概率有明显的规律性。从1962年至2004年,全世界核电站共发生了800多次保险事故,其中只有10%的损失是由核事故引起的,其它大部分的损失是由火灾、机器损坏和电器设备损坏造成的。也就是说,核电站发生特大事故的概率是极小的,大部分事故是几百万至几千万美元的损失。核电站所面临的关键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机器损坏。机械故障是核电站保险业务中引起保险损失的最主要因素,发生频率约为25%,损失金额一般占总损失的34%。损失区域主要集中在汽轮机、发电机、变电站、装卸料机、备用柴油发电机,以及各类型泵等。

(2)火灾。火灾是引起核电站保险损失的关键风险因素之一,发生频率约占损失事故的22%,损失金额一般占总损失的19%。

(3)电气事故。电气事故是核电站保险损失的常见因素,这类损失的发生频率为23%,损失金额约占总损失的30%。

(4)核事故。指发生与核泄漏有关的核损害事故,其损失还包括人员疏散、除污、核电站彻底关闭、余热排除等系列后果损失。这类损失的发生频率为10%,损失金额占总损失的13%。目前核事故损失的概率为a×l0-5~10-7,a≤3,其含义是安全性最好的核电站每运行100万年,才可能出现不高于3次堆芯熔化事故,而安全性最差的核电站每运行1万年,就可能出现不高于3次的堆芯熔化事故,可见不同的核电站核事故发生的概率差异较大。世界上迄今只发生了两次重大核事故,一次是美国的三厘岛核电站事故,一次是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5)其他风险。主要指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引发的物质损失赔偿,发生频率约为20%,累积损失程度占比约为4%。

此外,在实际确定纯费率时,为了安全起见,还要在预期损失率基础上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纯费率=预期损失率×(1安全系数)。

2.附加费率的确定

附加费率主要包括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以及保险公司期望的合理利润率,它由费用率、营业税率和利润率构成。一般来讲,保险公司的成本费用率为30%左右,但是考虑到核电站保险是一类特殊的保险,它不同于常规保险,核电站保险涉及到许多常规保险所没有的风险检验、风险测定环节,因此核电站保险的成本费用一般要高于常规保险的成本费用,核电站保险所需的成本费用在35%左右。

假设用r表示纯费率,用k表示附加费率,用R表示理论保险费率,则三者的关系可以表示为:R=r/1-k

(三)核电站财产损失险实际费率的确定

以上计算出来的保险费率仅仅是理论费率,由于影响核电站财产保险定价的因素非常多,在实际定价时还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复杂因素,合理地选择不同的实际费率确定方法才能制定出比较符合实际的实际费率,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1.核保险市场供求状况。核保险的供给方包括国际核共体、美国核自保组织(NEIL)、欧洲核自保组织(EMANI)三家。随着国际核自保组织的发展,境外核保险市场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国际核保险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以及世界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核保险市场费率呈缓慢下降的趋势。

2.保险单的保障范围,包括责任限额、免赔额、除外责任、特殊条款、附加险等都会对保险费率产生影响。如含有营业中断险的财产损失险保单,必须单独确定营业中断险的费率。最新的保单条款内容体现了对核电站安全运行水平的重视,世界核电营运者协会(WANO)的强制损失率(ForcedLossRate)指标被首次引入英国的核物质损失险保单中,强调了安全运行好的核电站可以享受更加优惠的费率水平。纯益手续费、无赔款退费、停堆退费等条款广泛使用,使得保费水平更加接近核电站的实际风险水平。

3.被保险人的损失记录。被保险人以往的损失情况不但反映了核电站的风险状况,而且也反映了核电站的风险管理水平,这些会影响到对核电站的风险评估,进而对费率的确定产生影响。

4.核保险责任准备金。由于核保险有可能产生巨灾风险,巨灾风险一旦产生,其赔偿额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国外的核共体一般都要从保费当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巨灾保险准备金,比例高的占到保费的75%,低的占到保费的50%左右,这也会影响到保险费率的水平。

5.出单核共体。出单核共体的实力、地位、经验及其它与再保险接受人的合作关系及谈判技巧等,决定了出单核共体在定价方面是否拥有足够的话语权,也是影响保险费率的重要因素。

6.常规保险市场对核保险市场的影响。核保险市场虽然相对独立于常规保险市场,但是仍然会受到常规保险市场的影响。当常规保险市场竞争过度激烈时,保险利润减少,部分保险人就会进入核保险市场,提高核保险的总体承保能力,从而引起核保险市场费率的下降;反之,当核保险市场利润下降时,部分保险人就会离开核保险市场,也会引起核保险市场费率的上升。

7.核电站保险费率在核电站不同运行阶段具有不同的费率水平。一个核电站的生命周期一般设计为40年,运行的前5—10年与最后5—10年是风险高发期,相应的保险费率也较高;中间20多年属于运行的稳定期,风险较低,相应的保险费率也较低。从核电站的生命周期来看,一个核电站的保险费率大致呈U形,处于不同生命周期核电站的保险费率显然就存在差异。

可见,核电站的定价非常复杂,以上仅是核电站定价的一般原理。不同核电站的风险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所处的市场状况不同,即使风险因素完全相同的两个核电站,其保险定价也是相差很大的。

三、核电站财产损失险定价模式

根据纯费率确定方法的不同,核电站财产损失险定价的方法可以划分为三类模式。

(一)关键风险因素定价模式

关键风险因素定价模式的原理是依据分类法中纯保费法计算保险费率的方法。纯保费是以每一危险单位的平均损失概率乘以最大损失可能(或被保险标的的重置价格),计算公式为:P=S×F

其中,S为最大损失可能(或被保险标的的重置价格),F为每一保险标的的平均损失概率,P为纯保费。

关键风险因素定价模式是指将核电站所面临的风险首先分为几个大类,在每个大类之下再具体考虑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的发生概率,在此基础上测算出各具体风险的保险费率,通过汇总各个具体风险的保费从而得到每一大类风险保费,再汇总各大类的保费从而得到纯保费的定价方法。假设核电站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划分为五大类:机器损坏风险、火灾风险、电气事故风险、核风险、其它风险。具体方法为:

假设可能引发机器损坏的因素表示为m1,m2,…mn,每个因素的最大可能损失表示为Lm1,Lm2,…Lmn,每个因素发生损失的年度频率为fm1,fm2,…fmn,则每年因机器损坏这一关键因素而收缴的纯保费为:

假设可能引发火灾的因素表示为f1,f2,…fn,每个因素的最大可能损失表示为Lf1,Lf2,…Lfn,每个因素发生损失的年度频率为ff1,ff2,…ffn,则每年因火灾这一关键因素而收缴的纯保费为:

假设可能引发电气事故的因素表示为e1,e2,…en,每个因素的最大可能损失表示为Le1,Le2,…Len,每个因素发生损失的年度频率为fe1,fe2,…fen,则每年因火灾这一关键因素而收缴的纯保费为:

假设可能引发核事故的因素表示为n1,n2,…nn,每个因素的最大可能损失表示为Ln1,Ln2,…Lnn,每个因素发生损失的年度频率为fn1,fn2,…fnn,则每年因核事故这一关键因素而收缴的纯保费为:

假设可能引发保险损失的其他因素表示为o1,o2,…on,每个因素的最大可能损失表示为Lo1,Lo2,…Lon,每个因素发生损失的年度频率为fo1,fo2,…fon,则每年因其他因素而收缴的纯保费为:

则核电站财产损失险的纯保费为:

(二)区位划分定价模式

国际上流行的核电站财产损失险保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列明风险的保单,另一种是一切险保单。当所使用的保单不同时,核电站的定价方法也不同,关键风险因素定价模式主要适用于列明责任的保单,而核电站区位划分定价法主要适用于一切险保单。

当核电站保单采用一切险保单时,保单的责任范围扩大,风险因素增加,虽然在理论上我们仍然可以使用关键风险因素定价模式对核电站进行定价,但是由于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的风险因素,使用关键风险因素定价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这样所计算出来的价格有可能不能真实地反映核电站所潜在的各种关键风险因素。在这种条件下,核电站定价的方法应该使用第二种模式:即区位划分定价模式。所谓区位划分定价模式,其基本的原理是按照核电站不同区域存在的放射性高低差异,将核电站分成高放区(highradioactivityzone)、低放区(lowradioactivityzone)、零放区(zeroradioactivityzone)三部分。

高放区主要是指核岛中的部分财产,指核燃料装入反应堆后的反应堆压力容器、核燃料、反应堆内部构件和控制棒(但不包括控制机械),此外还包括核燃料处理厂房的部分区域等;低放区依据不同类型的核电站而有所不同,以压水堆核电站为例,主要是指热交换器、稳压器、控制棒的控制机械、循环系统泵、通风系统、装卸料机、核物质传输机械、核物质运输起重机、控制室、乏燃料水池等;零放区主要指常规岛和办公区域,包括汽轮机厂房、应急柴油发电机厂房、变电站、开关站、消防站、重要厂用水系统、一般材料仓库、油库、车库、厂区办公楼、餐厅、道路、围墙等。

核电站保险与一般电站保险的最大不同在于:核电站存在一定的放射性风险,一旦发生核泄漏,处理核污染所花费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清污费用构成了核电站保险定价当中所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显然,发生核泄漏,核电站三个不同区域所遭受的污染程度会有很大不同。清污费用是涉及到整个核电站甚至核电站方圆几百公里范围的,发生的清污费用也会有很大差异。因此不同放射性区域的风险状况是不同的,可以通过风险检验确定不同区域的风险概率,从而确定出纯费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其它可扣除因素,从而确定核电站保险价格。

(三)分段定价模式

以上两种定价模式适用于正常运营的核电站的财产损失险定价,但是在建安工险向核保险交接过程中的核电站,由于尚未进入正常的运营阶段,其定价不能使用正常运营的核电站的定价方法。在从建筑安装完成到正常运营之前,要经历几个关键阶段:第一阶段,装料前阶段;第二阶段,装料阶段;第三阶段,临界点阶段;第四阶段,并网发电阶段;第五阶段,满功率运行阶段。在不同阶段,风险状况不同,保险费率也不同:在第一阶段,由于还没有加装核燃料,核保险尚未开始,这时核保险的费率为0;在第二个阶段,核保险正式开始,由于仅仅开始加装核燃料,尚未进入自动裂变反应阶段,风险因素比较小,因此这一阶段的保费率仅占到正常运营阶段保费率的25%左右;在第三个阶段,加装的核燃料达到了维持链式反应的临界阶段,风险因素开始增加,因此核保险费率也相应地提高到占正常运营费率的50%;在第四个阶段,核电站已经进入了并网发电阶段,风险因素进一步增加,保费率提高到占正常运营的90%;在第五阶段,核电站已经达到满功率运营,与正常运营的核电站一样了,所收取的保费率达到最高,为正常运营核电站的100%。每一阶段的保费按该阶段的实际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例收取,核电站的总保费是各阶段保费的总和。

四、对我国的启示

核电站财产损失险定价是非常复杂的问题,核电站所处的地理位置、核电站建造所使用的技术、核电站运行的时间、反应堆的类型等因素,都会对定价有影响。在对国外大量文献归纳整理的基础上,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我们归纳出核电站财产损失险定价的三种基本模式。通过对这三种定价模式的理论分析,我们认识到准确、科学地对核电站财产损失险进行定价,必须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必须要有健全、完善的核保险风险数据库

核电站财产损失险定价需要大量样本的长期统计数据,国外核共体拥有比较完备的各国核电站风险损失以及赔偿的数据,这些数据成为他们进行定价的原始依据。我国应继续充实与完善核保险风险数据库,以拥有比较完善的核保险风险数据,作为核保险定价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建立符合我国核风险特征的定价模型,进而制定出较为科学的核电站财产损失险费率。

(二)必须要有较强的风险检验能力

在核电站定价时,核电站的风险水平是由核能检验工程师所出具的风险检验报告为依据的,核电站风险检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核电站保险定价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通过对外交流,在国内外培训的方式与方法,提高风险检验的理论水平;通过积极参加国际核能检验工程师风险检验实践的方式,在“干中学”里进一步提高我国对核电站风险检验的现场能力。

保险定价范文篇8

核电站财产损失险是核保险中的主要险种之一,定价是核保险的核心问题,定价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核保险的健康发展。由于核保险定价存在许多特殊性,导致核保险定价与一般保险定价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研究核保险的定价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研究核保险定价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大数法则在核保险定价中无法采用

保险定价的一般原理是依据数学概率论中的“大数法则”,通过长期的保险事故统计,确定某类保险标的的出险概率,损失规模,进而确定此类保险标的的费率。根据“大数法则”定律,承保的危险单位越多,损失概率的偏差越小;反之,承保的危险单位越少,损失概率的偏差越大。因此,保险人运用“大数法则”就可以比较精确地预测危险,合理地厘定保险费率。保险人为了保持其财务稳定性,必须扩大承保保险标的的数量,从而使自己的业务规模符合大数法则的要求。

核电站定价的方法并不能完全使用一般的保险定价原理,其主要原因在于核电站数量太少,很难满足大数法则对保险标的数量要求的最小值。核电站保险只有50多年的历史,全世界现在运行的核反应堆只有435个,即便包括已退役的核反应堆,也只有600多个,WANO组织统计的反应堆运行时间累计只有12000堆年左右。在这种状况下,大数法则失效,导致核电站的定价不同于一般的保险定价方法。

(二)核保险属于高风险业务,有可能酿成巨灾风险

核巨灾风险发生,会导致大量费用发生:核泄漏会造成严重的污染,涉及到非常高的清污费用;由核巨灾风险而触发的核责任险还具有保险责任长期性的特点。核保险的这些特殊性,是核保险定价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三)吸收与借鉴国外核保险定价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导我国核保险的科学定价

虽然有关保险定价的文献比较多,如李冰清、田存志(2002)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研究巨灾保险产品的定价,以便更合理地解释巨灾保险产品的定价问题;毛宏、罗守成、唐国春(2003)介绍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期权定价模型及其在保险定价中的应用;张勇(2004)阐释了保险产品定价的效用理论;曾娟、王文(2006)通过对我国现行财产保险领域费率计算方法的研究,认为财产保险领域费率厘定技术的改进非常关键,并探讨财产保险领域费率计算方法的新途径。但是有关核保险的研究文献非常少,关于核保险如何定价的文献目前是一项空白,核电站如何定价一直是核保险中的一大技术难题。

从核保险的实践来看,我国核保险业务开始于1994年,至今只有13年的发展历史。虽然我们已经掌握了核保险定价的基本技术与方法,考虑到核保险在国外已有50多年发展历史的现状,国外关于核保险定价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许多可以吸取与借鉴的成果。随着核保险业务的不断发展,国外核保险定价的方法也在不断发展,继续吸收与借鉴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有利于丰富与充实我国核保险定价的理论,并且能够指导我国核保险科学的定价。

二、核电站财产损失险定价原理

(一)核电站危险单位的划分

在对核电站进行定价时,事先要明确危险单位的划分。核风险保险事故下的核电站的危险单位是指,一次核风险保险事故对一个保险标的造成的最大的可能损失范围。根据核电站的设计特点,一次核风险保险事故最小可限于核反应堆内,最大可导致包括核电站现场以外的方圆几百公里范围。在确定核电站核风险保险事故危险单位时,实践中有三种划分法:第一,把整个核电站视作一个危险单位,而不论该核电站拥有1座或2座以上反应堆;第二,以一张保单作为一个危险单位,该保险单可以覆盖地点不同的数十个反应堆,并且这些反应堆共享一个保险单限额,如英国、法国、韩国;第三,同一保险标的由多张保单保障,如财产损失险、核第三者责任险、核物质运输责任险、核恐怖责任险、利损险等,不论这些险种是单独出单还是作为附加险出单,所有险种的保险责任应累加在同一保险标的下,即承保能力不能重复使用。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采用的是第一种划分方法,因此本文在对核电站财产损失险定价时,以整个核电站视作一个危险单位。

(二)核电站财产损失险理论费率的确定

1.纯费率的确定

保险费率可以分成两部分:纯费率与附加费率两部分。纯费率主要是根据保险标的风险的高低来确定,它是保险费率的基础与主要构成部分。保险费率的厘定,关键在于纯费率的确定。

保险是对风险的保险,因此风险的高低以及风险的不确定性是保险在厘定价格时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在核电站定价中,准确地划分以及估计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是厘定核电站费率的基本工作。

核电站可能遭受的风险是制定纯费率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识别与估计出核电站的关键风险及其发生概率,就为制定合理的保险费率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根据40多年来全世界核电站的运行记录,核电站事故发生的概率有明显的规律性。从1962年至2004年,全世界核电站共发生了800多次保险事故,其中只有10%的损失是由核事故引起的,其它大部分的损失是由火灾、机器损坏和电器设备损坏造成的。也就是说,核电站发生特大事故的概率是极小的,大部分事故是几百万至几千万美元的损失。核电站所面临的关键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机器损坏。机械故障是核电站保险业务中引起保险损失的最主要因素,发生频率约为25%,损失金额一般占总损失的34%。损失区域主要集中在汽轮机、发电机、变电站、装卸料机、备用柴油发电机,以及各类型泵等。

(2)火灾。火灾是引起核电站保险损失的关键风险因素之一,发生频率约占损失事故的22%,损失金额一般占总损失的19%。

(3)电气事故。电气事故是核电站保险损失的常见因素,这类损失的发生频率为23%,损失金额约占总损失的30%。

(4)核事故。指发生与核泄漏有关的核损害事故,其损失还包括人员疏散、除污、核电站彻底关闭、余热排除等系列后果损失。这类损失的发生频率为10%,损失金额占总损失的13%。目前核事故损失的概率为a×l0-5~10-7,a≤3,其含义是安全性最好的核电站每运行100万年,才可能出现不高于3次堆芯熔化事故,而安全性最差的核电站每运行1万年,就可能出现不高于3次的堆芯熔化事故,可见不同的核电站核事故发生的概率差异较大。世界上迄今只发生了两次重大核事故,一次是美国的三厘岛核电站事故,一次是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5)其他风险。主要指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引发的物质损失赔偿,发生频率约为20%,累积损失程度占比约为4%。

此外,在实际确定纯费率时,为了安全起见,还要在预期损失率基础上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纯费率=预期损失率×(1安全系数)。

2.附加费率的确定

附加费率主要包括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以及保险公司期望的合理利润率,它由费用率、营业税率和利润率构成。一般来讲,保险公司的成本费用率为30%左右,但是考虑到核电站保险是一类特殊的保险,它不同于常规保险,核电站保险涉及到许多常规保险所没有的风险检验、风险测定环节,因此核电站保险的成本费用一般要高于常规保险的成本费用,核电站保险所需的成本费用在35%左右。

假设用r表示纯费率,用k表示附加费率,用R表示理论保险费率,则三者的关系可以表示为:R=r/1-k

(三)核电站财产损失险实际费率的确定

以上计算出来的保险费率仅仅是理论费率,由于影响核电站财产保险定价的因素非常多,在实际定价时还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复杂因素,合理地选择不同的实际费率确定方法才能制定出比较符合实际的实际费率,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1.核保险市场供求状况。核保险的供给方包括国际核共体、美国核自保组织(NEIL)、欧洲核自保组织(EMANI)三家。随着国际核自保组织的发展,境外核保险市场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国际核保险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以及世界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核保险市场费率呈缓慢下降的趋势。

2.保险单的保障范围,包括责任限额、免赔额、除外责任、特殊条款、附加险等都会对保险费率产生影响。如含有营业中断险的财产损失险保单,必须单独确定营业中断险的费率。最新的保单条款内容体现了对核电站安全运行水平的重视,世界核电营运者协会(WANO)的强制损失率(ForcedLossRate)指标被首次引入英国的核物质损失险保单中,强调了安全运行好的核电站可以享受更加优惠的费率水平。纯益手续费、无赔款退费、停堆退费等条款广泛使用,使得保费水平更加接近核电站的实际风险水平。

3.被保险人的损失记录。被保险人以往的损失情况不但反映了核电站的风险状况,而且也反映了核电站的风险管理水平,这些会影响到对核电站的风险评估,进而对费率的确定产生影响。

4.核保险责任准备金。由于核保险有可能产生巨灾风险,巨灾风险一旦产生,其赔偿额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国外的核共体一般都要从保费当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巨灾保险准备金,比例高的占到保费的75%,低的占到保费的50%左右,这也会影响到保险费率的水平。

5.出单核共体。出单核共体的实力、地位、经验及其它与再保险接受人的合作关系及谈判技巧等,决定了出单核共体在定价方面是否拥有足够的话语权,也是影响保险费率的重要因素。

6.常规保险市场对核保险市场的影响。核保险市场虽然相对独立于常规保险市场,但是仍然会受到常规保险市场的影响。当常规保险市场竞争过度激烈时,保险利润减少,部分保险人就会进入核保险市场,提高核保险的总体承保能力,从而引起核保险市场费率的下降;反之,当核保险市场利润下降时,部分保险人就会离开核保险市场,也会引起核保险市场费率的上升。

7.核电站保险费率在核电站不同运行阶段具有不同的费率水平。一个核电站的生命周期一般设计为40年,运行的前5—10年与最后5—10年是风险高发期,相应的保险费率也较高;中间20多年属于运行的稳定期,风险较低,相应的保险费率也较低。从核电站的生命周期来看,一个核电站的保险费率大致呈U形,处于不同生命周期核电站的保险费率显然就存在差异。

可见,核电站的定价非常复杂,以上仅是核电站定价的一般原理。不同核电站的风险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所处的市场状况不同,即使风险因素完全相同的两个核电站,其保险定价也是相差很大的。

三、核电站财产损失险定价模式

根据纯费率确定方法的不同,核电站财产损失险定价的方法可以划分为三类模式。

(一)关键风险因素定价模式

关键风险因素定价模式的原理是依据分类法中纯保费法计算保险费率的方法。纯保费是以每一危险单位的平均损失概率乘以最大损失可能(或被保险标的的重置价格),计算公式为:P=S×F

其中,S为最大损失可能(或被保险标的的重置价格),F为每一保险标的的平均损失概率,P为纯保费。

关键风险因素定价模式是指将核电站所面临的风险首先分为几个大类,在每个大类之下再具体考虑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的发生概率,在此基础上测算出各具体风险的保险费率,通过汇总各个具体风险的保费从而得到每一大类风险保费,再汇总各大类的保费从而得到纯保费的定价方法。假设核电站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划分为五大类:机器损坏风险、火灾风险、电气事故风险、核风险、其它风险。具体方法为:

假设可能引发机器损坏的因素表示为m1,m2,…mn,每个因素的最大可能损失表示为Lm1,Lm2,…Lmn,每个因素发生损失的年度频率为fm1,fm2,…fmn,则每年因机器损坏这一关键因素而收缴的纯保费为:

假设可能引发火灾的因素表示为f1,f2,…fn,每个因素的最大可能损失表示为Lf1,Lf2,…Lfn,每个因素发生损失的年度频率为ff1,ff2,…ffn,则每年因火灾这一关键因素而收缴的纯保费为:

假设可能引发电气事故的因素表示为e1,e2,…en,每个因素的最大可能损失表示为Le1,Le2,…Len,每个因素发生损失的年度频率为fe1,fe2,…fen,则每年因火灾这一关键因素而收缴的纯保费为:

假设可能引发核事故的因素表示为n1,n2,…nn,每个因素的最大可能损失表示为Ln1,Ln2,…Lnn,每个因素发生损失的年度频率为fn1,fn2,…fnn,则每年因核事故这一关键因素而收缴的纯保费为:

假设可能引发保险损失的其他因素表示为o1,o2,…on,每个因素的最大可能损失表示为Lo1,Lo2,…Lon,每个因素发生损失的年度频率为fo1,fo2,…fon,则每年因其他因素而收缴的纯保费为:

则核电站财产损失险的纯保费为:

(二)区位划分定价模式

国际上流行的核电站财产损失险保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列明风险的保单,另一种是一切险保单。当所使用的保单不同时,核电站的定价方法也不同,关键风险因素定价模式主要适用于列明责任的保单,而核电站区位划分定价法主要适用于一切险保单。

当核电站保单采用一切险保单时,保单的责任范围扩大,风险因素增加,虽然在理论上我们仍然可以使用关键风险因素定价模式对核电站进行定价,但是由于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的风险因素,使用关键风险因素定价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这样所计算出来的价格有可能不能真实地反映核电站所潜在的各种关键风险因素。在这种条件下,核电站定价的方法应该使用第二种模式:即区位划分定价模式。所谓区位划分定价模式,其基本的原理是按照核电站不同区域存在的放射性高低差异,将核电站分成高放区(highradioactivityzone)、低放区(lowradioactivityzone)、零放区(zeroradioactivityzone)三部分。

高放区主要是指核岛中的部分财产,指核燃料装入反应堆后的反应堆压力容器、核燃料、反应堆内部构件和控制棒(但不包括控制机械),此外还包括核燃料处理厂房的部分区域等;低放区依据不同类型的核电站而有所不同,以压水堆核电站为例,主要是指热交换器、稳压器、控制棒的控制机械、循环系统泵、通风系统、装卸料机、核物质传输机械、核物质运输起重机、控制室、乏燃料水池等;零放区主要指常规岛和办公区域,包括汽轮机厂房、应急柴油发电机厂房、变电站、开关站、消防站、重要厂用水系统、一般材料仓库、油库、车库、厂区办公楼、餐厅、道路、围墙等。

核电站保险与一般电站保险的最大不同在于:核电站存在一定的放射性风险,一旦发生核泄漏,处理核污染所花费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清污费用构成了核电站保险定价当中所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显然,发生核泄漏,核电站三个不同区域所遭受的污染程度会有很大不同。清污费用是涉及到整个核电站甚至核电站方圆几百公里范围的,发生的清污费用也会有很大差异。因此不同放射性区域的风险状况是不同的,可以通过风险检验确定不同区域的风险概率,从而确定出纯费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其它可扣除因素,从而确定核电站保险价格。

(三)分段定价模式

以上两种定价模式适用于正常运营的核电站的财产损失险定价,但是在建安工险向核保险交接过程中的核电站,由于尚未进入正常的运营阶段,其定价不能使用正常运营的核电站的定价方法。在从建筑安装完成到正常运营之前,要经历几个关键阶段:第一阶段,装料前阶段;第二阶段,装料阶段;第三阶段,临界点阶段;第四阶段,并网发电阶段;第五阶段,满功率运行阶段。在不同阶段,风险状况不同,保险费率也不同:在第一阶段,由于还没有加装核燃料,核保险尚未开始,这时核保险的费率为0;在第二个阶段,核保险正式开始,由于仅仅开始加装核燃料,尚未进入自动裂变反应阶段,风险因素比较小,因此这一阶段的保费率仅占到正常运营阶段保费率的25%左右;在第三个阶段,加装的核燃料达到了维持链式反应的临界阶段,风险因素开始增加,因此核保险费率也相应地提高到占正常运营费率的50%;在第四个阶段,核电站已经进入了并网发电阶段,风险因素进一步增加,保费率提高到占正常运营的90%;在第五阶段,核电站已经达到满功率运营,与正常运营的核电站一样了,所收取的保费率达到最高,为正常运营核电站的100%。每一阶段的保费按该阶段的实际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例收取,核电站的总保费是各阶段保费的总和。

四、对我国的启示

核电站财产损失险定价是非常复杂的问题,核电站所处的地理位置、核电站建造所使用的技术、核电站运行的时间、反应堆的类型等因素,都会对定价有影响。在对国外大量文献归纳整理的基础上,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我们归纳出核电站财产损失险定价的三种基本模式。通过对这三种定价模式的理论分析,我们认识到准确、科学地对核电站财产损失险进行定价,必须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必须要有健全、完善的核保险风险数据库

核电站财产损失险定价需要大量样本的长期统计数据,国外核共体拥有比较完备的各国核电站风险损失以及赔偿的数据,这些数据成为他们进行定价的原始依据。我国应继续充实与完善核保险风险数据库,以拥有比较完善的核保险风险数据,作为核保险定价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建立符合我国核风险特征的定价模型,进而制定出较为科学的核电站财产损失险费率。

(二)必须要有较强的风险检验能力

在核电站定价时,核电站的风险水平是由核能检验工程师所出具的风险检验报告为依据的,核电站风险检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核电站保险定价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通过对外交流,在国内外培训的方式与方法,提高风险检验的理论水平;通过积极参加国际核能检验工程师风险检验实践的方式,在“干中学”里进一步提高我国对核电站风险检验的现场能力。

(三)必须灵活运用核保险定价的方法与综合考虑定价的因素

本文仅仅归纳了核电站财产损失险定价的三个基本模式。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不同核电站,风险状况不同,保单条款设计不同,定价的方法可能相差很大。核电站的定价虽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是在确定各个因素对费率影响时,方法的选择、保险人自身的风险分析能力、定价经验等都会对定价产生重要的影响。要针对不同的电站,灵活运用准确的定价方法;在对电站进行定价时,要考虑不同的因素在不同电站定价中的重要性。而不能机械地照搬照套现成的定价模型,这样才能够制定出符合电站实际情况的费率。

保险定价范文篇9

关键词:核电站;财产损失险;定价模式

一、研究核保险定价的意义

核电站财产损失险是核保险中的主要险种之一,定价是核保险的核心问题,定价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核保险的健康发展。由于核保险定价存在许多特殊性,导致核保险定价与一般保险定价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研究核保险的定价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研究核保险定价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大数法则在核保险定价中无法采用

保险定价的一般原理是依据数学概率论中的“大数法则”,通过长期的保险事故统计,确定某类保险标的的出险概率,损失规模,进而确定此类保险标的的费率。根据“大数法则”定律,承保的危险单位越多,损失概率的偏差越小;反之,承保的危险单位越少,损失概率的偏差越大。因此,保险人运用“大数法则”就可以比较精确地预测危险,合理地厘定保险费率。保险人为了保持其财务稳定性,必须扩大承保保险标的的数量,从而使自己的业务规模符合大数法则的要求。

核电站定价的方法并不能完全使用一般的保险定价原理,其主要原因在于核电站数量太少,很难满足大数法则对保险标的数量要求的最小值。核电站保险只有50多年的历史,全世界现在运行的核反应堆只有435个,即便包括已退役的核反应堆,也只有600多个,WANO组织统计的反应堆运行时间累计只有12000堆年左右。在这种状况下,大数法则失效,导致核电站的定价不同于一般的保险定价方法。

(二)核保险属于高风险业务,有可能酿成巨灾风险

核巨灾风险发生,会导致大量费用发生:核泄漏会造成严重的污染,涉及到非常高的清污费用;由核巨灾风险而触发的核责任险还具有保险责任长期性的特点。核保险的这些特殊性,是核保险定价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三)吸收与借鉴国外核保险定价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导我国核保险的科学定价

虽然有关保险定价的文献比较多,如李冰清、田存志(2002)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研究巨灾保险产品的定价,以便更合理地解释巨灾保险产品的定价问题;毛宏、罗守成、唐国春(2003)介绍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期权定价模型及其在保险定价中的应用;张勇(2004)阐释了保险产品定价的效用理论;曾娟、王文(2006)通过对我国现行财产保险领域费率计算方法的研究,认为财产保险领域费率厘定技术的改进非常关键,并探讨财产保险领域费率计算方法的新途径。但是有关核保险的研究文献非常少,关于核保险如何定价的文献目前是一项空白,核电站如何定价一直是核保险中的一大技术难题。

从核保险的实践来看,我国核保险业务开始于1994年,至今只有13年的发展历史。虽然我们已经掌握了核保险定价的基本技术与方法,考虑到核保险在国外已有50多年发展历史的现状,国外关于核保险定价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许多可以吸取与借鉴的成果。随着核保险业务的不断发展,国外核保险定价的方法也在不断发展,继续吸收与借鉴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有利于丰富与充实我国核保险定价的理论,并且能够指导我国核保险科学的定价。

二、核电站财产损失险定价原理

(一)核电站危险单位的划分

在对核电站进行定价时,事先要明确危险单位的划分。核风险保险事故下的核电站的危险单位是指,一次核风险保险事故对一个保险标的造成的最大的可能损失范围。根据核电站的设计特点,一次核风险保险事故最小可限于核反应堆内,最大可导致包括核电站现场以外的方圆几百公里范围。在确定核电站核风险保险事故危险单位时,实践中有三种划分法:第一,把整个核电站视作一个危险单位,而不论该核电站拥有1座或2座以上反应堆;第二,以一张保单作为一个危险单位,该保险单可以覆盖地点不同的数十个反应堆,并且这些反应堆共享一个保险单限额,如英国、法国、韩国;第三,同一保险标的由多张保单保障,如财产损失险、核第三者责任险、核物质运输责任险、核恐怖责任险、利损险等,不论这些险种是单独出单还是作为附加险出单,所有险种的保险责任应累加在同一保险标的下,即承保能力不能重复使用。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采用的是第一种划分方法,因此本文在对核电站财产损失险定价时,以整个核电站视作一个危险单位。

(二)核电站财产损失险理论费率的确定

1.纯费率的确定

保险费率可以分成两部分:纯费率与附加费率两部分。纯费率主要是根据保险标的风险的高低来确定,它是保险费率的基础与主要构成部分。保险费率的厘定,关键在于纯费率的确定。

保险是对风险的保险,因此风险的高低以及风险的不确定性是保险在厘定价格时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在核电站定价中,准确地划分以及估计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是厘定核电站费率的基本工作。

核电站可能遭受的风险是制定纯费率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识别与估计出核电站的关键风险及其发生概率,就为制定合理的保险费率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根据40多年来全世界核电站的运行记录,核电站事故发生的概率有明显的规律性。从1962年至2004年,全世界核电站共发生了800多次保险事故,其中只有10%的损失是由核事故引起的,其它大部分的损失是由火灾、机器损坏和电器设备损坏造成的。也就是说,核电站发生特大事故的概率是极小的,大部分事故是几百万至几千万美元的损失。核电站所面临的关键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机器损坏。机械故障是核电站保险业务中引起保险损失的最主要因素,发生频率约为25%,损失金额一般占总损失的34%。损失区域主要集中在汽轮机、发电机、变电站、装卸料机、备用柴油发电机,以及各类型泵等。

(2)火灾。火灾是引起核电站保险损失的关键风险因素之一,发生频率约占损失事故的22%,损失金额一般占总损失的19%。

(3)电气事故。电气事故是核电站保险损失的常见因素,这类损失的发生频率为23%,损失金额约占总损失的30%。

(4)核事故。指发生与核泄漏有关的核损害事故,其损失还包括人员疏散、除污、核电站彻底关闭、余热排除等系列后果损失。这类损失的发生频率为10%,损失金额占总损失的13%。目前核事故损失的概率为a×l0-5~10-7,a≤3,其含义是安全性最好的核电站每运行100万年,才可能出现不高于3次堆芯熔化事故,而安全性最差的核电站每运行1万年,就可能出现不高于3次的堆芯熔化事故,可见不同的核电站核事故发生的概率差异较大。世界上迄今只发生了两次重大核事故,一次是美国的三厘岛核电站事故,一次是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5)其他风险。主要指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引发的物质损失赔偿,发生频率约为20%,累积损失程度占比约为4%。

此外,在实际确定纯费率时,为了安全起见,还要在预期损失率基础上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纯费率=预期损失率×(1安全系数)。

2.附加费率的确定

附加费率主要包括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以及保险公司期望的合理利润率,它由费用率、营业税率和利润率构成。一般来讲,保险公司的成本费用率为30%左右,但是考虑到核电站保险是一类特殊的保险,它不同于常规保险,核电站保险涉及到许多常规保险所没有的风险检验、风险测定环节,因此核电站保险的成本费用一般要高于常规保险的成本费用,核电站保险所需的成本费用在35%左右。

假设用r表示纯费率,用k表示附加费率,用R表示理论保险费率,则三者的关系可以表示为:R=r/1-k

(三)核电站财产损失险实际费率的确定

以上计算出来的保险费率仅仅是理论费率,由于影响核电站财产保险定价的因素非常多,在实际定价时还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复杂因素,合理地选择不同的实际费率确定方法才能制定出比较符合实际的实际费率,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1.核保险市场供求状况。核保险的供给方包括国际核共体、美国核自保组织(NEIL)、欧洲核自保组织(EMANI)三家。随着国际核自保组织的发展,境外核保险市场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国际核保险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以及世界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核保险市场费率呈缓慢下降的趋势。

2.保险单的保障范围,包括责任限额、免赔额、除外责任、特殊条款、附加险等都会对保险费率产生影响。如含有营业中断险的财产损失险保单,必须单独确定营业中断险的费率。最新的保单条款内容体现了对核电站安全运行水平的重视,世界核电营运者协会(WANO)的强制损失率(ForcedLossRate)指标被首次引入英国的核物质损失险保单中,强调了安全运行好的核电站可以享受更加优惠的费率水平。纯益手续费、无赔款退费、停堆退费等条款广泛使用,使得保费水平更加接近核电站的实际风险水平。

3.被保险人的损失记录。被保险人以往的损失情况不但反映了核电站的风险状况,而且也反映了核电站的风险管理水平,这些会影响到对核电站的风险评估,进而对费率的确定产生影响。

4.核保险责任准备金。由于核保险有可能产生巨灾风险,巨灾风险一旦产生,其赔偿额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国外的核共体一般都要从保费当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巨灾保险准备金,比例高的占到保费的75%,低的占到保费的50%左右,这也会影响到保险费率的水平。

5.出单核共体。出单核共体的实力、地位、经验及其它与再保险接受人的合作关系及谈判技巧等,决定了出单核共体在定价方面是否拥有足够的话语权,也是影响保险费率的重要因素。

6.常规保险市场对核保险市场的影响。核保险市场虽然相对独立于常规保险市场,但是仍然会受到常规保险市场的影响。当常规保险市场竞争过度激烈时,保险利润减少,部分保险人就会进入核保险市场,提高核保险的总体承保能力,从而引起核保险市场费率的下降;反之,当核保险市场利润下降时,部分保险人就会离开核保险市场,也会引起核保险市场费率的上升。

7.核电站保险费率在核电站不同运行阶段具有不同的费率水平。一个核电站的生命周期一般设计为40年,运行的前5—10年与最后5—10年是风险高发期,相应的保险费率也较高;中间20多年属于运行的稳定期,风险较低,相应的保险费率也较低。从核电站的生命周期来看,一个核电站的保险费率大致呈U形,处于不同生命周期核电站的保险费率显然就存在差异。

可见,核电站的定价非常复杂,以上仅是核电站定价的一般原理。不同核电站的风险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所处的市场状况不同,即使风险因素完全相同的两个核电站,其保险定价也是相差很大的。

三、核电站财产损失险定价模式

根据纯费率确定方法的不同,核电站财产损失险定价的方法可以划分为三类模式。

(一)关键风险因素定价模式

关键风险因素定价模式的原理是依据分类法中纯保费法计算保险费率的方法。纯保费是以每一危险单位的平均损失概率乘以最大损失可能(或被保险标的的重置价格),计算公式为:P=S×F

其中,S为最大损失可能(或被保险标的的重置价格),F为每一保险标的的平均损失概率,P为纯保费。

关键风险因素定价模式是指将核电站所面临的风险首先分为几个大类,在每个大类之下再具体考虑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的发生概率,在此基础上测算出各具体风险的保险费率,通过汇总各个具体风险的保费从而得到每一大类风险保费,再汇总各大类的保费从而得到纯保费的定价方法。假设核电站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划分为五大类:机器损坏风险、火灾风险、电气事故风险、核风险、其它风险。具体方法为:

假设可能引发机器损坏的因素表示为m1,m2,…mn,每个因素的最大可能损失表示为Lm1,Lm2,…Lmn,每个因素发生损失的年度频率为fm1,fm2,…fmn,则每年因机器损坏这一关键因素而收缴的纯保费为:

假设可能引发火灾的因素表示为f1,f2,…fn,每个因素的最大可能损失表示为Lf1,Lf2,…Lfn,每个因素发生损失的年度频率为ff1,ff2,…ffn,则每年因火灾这一关键因素而收缴的纯保费为:

假设可能引发电气事故的因素表示为e1,e2,…en,每个因素的最大可能损失表示为Le1,Le2,…Len,每个因素发生损失的年度频率为fe1,fe2,…fen,则每年因火灾这一关键因素而收缴的纯保费为:

假设可能引发核事故的因素表示为n1,n2,…nn,每个因素的最大可能损失表示为Ln1,Ln2,…Lnn,每个因素发生损失的年度频率为fn1,fn2,…fnn,则每年因核事故这一关键因素而收缴的纯保费为:

假设可能引发保险损失的其他因素表示为o1,o2,…on,每个因素的最大可能损失表示为Lo1,Lo2,…Lon,每个因素发生损失的年度频率为fo1,fo2,…fon,则每年因其他因素而收缴的纯保费为:

则核电站财产损失险的纯保费为:

(二)区位划分定价模式

国际上流行的核电站财产损失险保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列明风险的保单,另一种是一切险保单。当所使用的保单不同时,核电站的定价方法也不同,关键风险因素定价模式主要适用于列明责任的保单,而核电站区位划分定价法主要适用于一切险保单。

当核电站保单采用一切险保单时,保单的责任范围扩大,风险因素增加,虽然在理论上我们仍然可以使用关键风险因素定价模式对核电站进行定价,但是由于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的风险因素,使用关键风险因素定价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这样所计算出来的价格有可能不能真实地反映核电站所潜在的各种关键风险因素。在这种条件下,核电站定价的方法应该使用第二种模式:即区位划分定价模式。所谓区位划分定价模式,其基本的原理是按照核电站不同区域存在的放射性高低差异,将核电站分成高放区(highradioactivityzone)、低放区(lowradioactivityzone)、零放区(zeroradioactivityzone)三部分。

高放区主要是指核岛中的部分财产,指核燃料装入反应堆后的反应堆压力容器、核燃料、反应堆内部构件和控制棒(但不包括控制机械),此外还包括核燃料处理厂房的部分区域等;低放区依据不同类型的核电站而有所不同,以压水堆核电站为例,主要是指热交换器、稳压器、控制棒的控制机械、循环系统泵、通风系统、装卸料机、核物质传输机械、核物质运输起重机、控制室、乏燃料水池等;零放区主要指常规岛和办公区域,包括汽轮机厂房、应急柴油发电机厂房、变电站、开关站、消防站、重要厂用水系统、一般材料仓库、油库、车库、厂区办公楼、餐厅、道路、围墙等。

核电站保险与一般电站保险的最大不同在于:核电站存在一定的放射性风险,一旦发生核泄漏,处理核污染所花费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清污费用构成了核电站保险定价当中所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显然,发生核泄漏,核电站三个不同区域所遭受的污染程度会有很大不同。清污费用是涉及到整个核电站甚至核电站方圆几百公里范围的,发生的清污费用也会有很大差异。因此不同放射性区域的风险状况是不同的,可以通过风险检验确定不同区域的风险概率,从而确定出纯费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其它可扣除因素,从而确定核电站保险价格。

(三)分段定价模式

以上两种定价模式适用于正常运营的核电站的财产损失险定价,但是在建安工险向核保险交接过程中的核电站,由于尚未进入正常的运营阶段,其定价不能使用正常运营的核电站的定价方法。在从建筑安装完成到正常运营之前,要经历几个关键阶段:第一阶段,装料前阶段;第二阶段,装料阶段;第三阶段,临界点阶段;第四阶段,并网发电阶段;第五阶段,满功率运行阶段。在不同阶段,风险状况不同,保险费率也不同:在第一阶段,由于还没有加装核燃料,核保险尚未开始,这时核保险的费率为0;在第二个阶段,核保险正式开始,由于仅仅开始加装核燃料,尚未进入自动裂变反应阶段,风险因素比较小,因此这一阶段的保费率仅占到正常运营阶段保费率的25%左右;在第三个阶段,加装的核燃料达到了维持链式反应的临界阶段,风险因素开始增加,因此核保险费率也相应地提高到占正常运营费率的50%;在第四个阶段,核电站已经进入了并网发电阶段,风险因素进一步增加,保费率提高到占正常运营的90%;在第五阶段,核电站已经达到满功率运营,与正常运营的核电站一样了,所收取的保费率达到最高,为正常运营核电站的100%。每一阶段的保费按该阶段的实际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例收取,核电站的总保费是各阶段保费的总和。

四、对我国的启示

核电站财产损失险定价是非常复杂的问题,核电站所处的地理位置、核电站建造所使用的技术、核电站运行的时间、反应堆的类型等因素,都会对定价有影响。在对国外大量文献归纳整理的基础上,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我们归纳出核电站财产损失险定价的三种基本模式。通过对这三种定价模式的理论分析,我们认识到准确、科学地对核电站财产损失险进行定价,必须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必须要有健全、完善的核保险风险数据库

核电站财产损失险定价需要大量样本的长期统计数据,国外核共体拥有比较完备的各国核电站风险损失以及赔偿的数据,这些数据成为他们进行定价的原始依据。我国应继续充实与完善核保险风险数据库,以拥有比较完善的核保险风险数据,作为核保险定价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建立符合我国核风险特征的定价模型,进而制定出较为科学的核电站财产损失险费率。

(二)必须要有较强的风险检验能力

在核电站定价时,核电站的风险水平是由核能检验工程师所出具的风险检验报告为依据的,核电站风险检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核电站保险定价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通过对外交流,在国内外培训的方式与方法,提高风险检验的理论水平;通过积极参加国际核能检验工程师风险检验实践的方式,在“干中学”里进一步提高我国对核电站风险检验的现场能力。

保险定价范文篇10

关键词:巨灾再保险;供求分析;体系构建;定价方法

一、引言

自然灾害的发生会影响农业生产,随着气候变化,巨灾发生频率增加,给区域内农业带来巨大威胁,传统的农业保险无法有效的分散巨灾风险,高昂的赔付金额给保险公司带来破产隐患,再保险作为一种能在全国乃至全球有效分散风险的方法,在巨灾和农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

二、农业巨灾再保险的供求失衡研究

(一)农业巨灾风险的特殊性提出再保险需求。张祖荣(2013)认为农业保险风险具有特殊性,表现在风险单位与保险单位具有非一致性;风险发生具有广泛的伴生性;风险具有弱可保性。康晗彬,邢天才(2014)认为巨灾具有发生频率低、损失程度大、风险个体之间不独立等典型特征,其给保险公司带来极大风险,可能会超过私营公司的承受能力。Miranda和Glauber(1997)、袁祥州,朱满德(2015)认为农业风险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和内生性,巨灾风险易带来潜在的大规模损失,这使得单纯依靠商业保险机制来分散农业风险难以成功。(二)传统农业风险分散方式失灵推动农业巨灾再保险供给。依赖政府灾后救援的方式给财政带来巨大压力和不确定性。康晗彬,邢天才(2014)指出,我国对巨灾风险的损失补偿主要由国家财政承担,巨灾损失可能会超出政府的救济和支持能力,影响财政收支平衡,带来巨大负担,不适应巨灾防御的需求。田玲,姚鹏(2013)认为扩大巨灾再保险规模,能够有效的减轻重财政对特大自然灾害的灾后救助负担。陆勤(2014)认为灾前融资比灾后融资更为有效,从传统的灾后筹集有限资金的赈灾方法转向灾前积累资金和渠道的方法具有重大价值。当前农业保险体系无法有效分散风险。赵山(2007)认为保险条件不充足,保费结构不合理的情况,是造成巨灾和农业风险成为不可保风险的主要原因。杨汭华,孙婧(2014)认为农业保险公司承保能力弱,原保险经营主体的风险责任高度聚集,而风险分散的主渠道建设没有实现同步发展,农业保险存在“业务量的扩张与赔付能力不相匹配”的问题。何小伟,王克(2013)认为我国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不完善,风险分散的工具应用不合理,农业巨灾风险准备金成为主要工具,农业巨灾再保险运用较少。Masonetal(2003)通过对美国的联邦风险管理局向玉米、小麦、大豆等三种农作物提供农业再保险之后的净收益概率密度函数进行了估测和模拟后,指出虽然美国标准再保险协议能有效地降低农业保险公司的风险,但保险公司自留部分的风险依然很大。

三、农业巨灾再保险体系构建研究

(一)农业巨灾再保险体系构建具备积极意义。王新槐,顾孟迪(2018)认为随着投保标的价值的不断提升,保险公司收取更多的保费的同时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再保险能够帮助保险公司分散风险。Duncan(2000)将巨灾风险和再保险结合,分析农业再保险供给的必要性,运用代数模型测证明在巨灾风险存在的情况下,提供农业再保险会促进农业保险市场的均衡,以及提供财政补贴能够提高农业再保险效率。李有祥,张国威(2004)、彭春凝,杨玲(2013)认为建立中国农业再保险体系能够改善我国农业保险窘况,探讨了实施农业再保险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二)农业巨灾再保险体系构建方式研究。龙文军,万开亮,李向敏(2007)、丁爱华(2008)、周桦(2008)站在农业再保险人供给角度,具体分析了政府给与农业再保险的补贴,能减少稳定粮食价格波动的补贴支出,取代农业救灾的灾后支出,应由国家指定专门再保险机构承担农业再保险,并进行长期的政策支持,建立自上而下的、以政策性再保险补贴体系为中心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模式。何小伟,王克(2013)通过比较三种分散方式,认为政策性农业再保险比商业再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可行性高。在体系运行中,吕晓英,李先德(2010)认为原保险公司直接与农业再保险公司开展业务,既能实现原保险公司持续经营,又有利于提高政府资金效率。康26时代金融晗彬,邢天才(2014)认为我国政府应设立巨灾保险基金、发行巨灾债券等证券化手段,对再保险公司承担的这类巨灾风险提供最终保障。Trottier等(2015)通过建立模型将巨灾再保险和巨灾债券组合优化,得出了分散保险公司巨灾风险的优化模式。

四、农业巨灾再保险定价研究

(一)影响农业巨灾再保险定价水平的因素研究。康晗彬,邢天才(2014)认为由于巨灾风险的难以预测以及巨灾保险产品的流动性较差,巨灾风险产品存在触发点、保费确定困难等的定价问题。何小伟,王克(2013)认为由于单产数据空间加总误差的存在,在应用省级数据计算保险公司赔付时,必须对保险条款中免赔率30%的要求进行调整。王克,张峭(2013)利用不同方法对东北三省主要作物风险进行评估后,认为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低估比例不同,省级数据低估风险一般都在3~4倍以上。康晗彬,邢天才(2014)认为考虑巨灾再保险合同时,必须考虑违约风险,违约风险将减少原保险公司的预期现金流入和降低巨灾再保险合同的价值,减小违约风险能够提高再保险人的偿付能力。(二)农业巨灾再保险定价方法研究。采用决策论方法进行巨灾再保险定价,是最早用于巨灾再保险定价的方法。Simon(1972)建立了简单实用的巨灾再保险定价数学模型,模型原理是期望损失额等于期望纯保费,假设索赔发生次数服从参数为m的泊松分布。Pressacco(1979)将或有赔付的内生变量设置为地区内的自然灾害概率,运用Borch模型来检验再保险市场在修正整体市场均衡价格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基于现金流法的再保险定价的代表学者是Herfiirth。基于损失风险的再保险定价由Dmitry(1997)提出,通过采用损失分布拟合并运用连续损失离散化处理方法给出不同赔付层的再保险定价。Anderson和Dong(1998)首次考虑恢复原状规定给再保险定价带来的影响,使用巨灾模型与恢复原状规定进行巨灾再保险定价。Major(2004)提出了在线形加权组合和非线形参数(例如自留额和限额)条件下的实用推导方法,对现有的巨灾模拟模型理论公式做出有益的补充。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及其延伸的动态财务分析法(DFA)进行巨灾再保险定价。Clark(1986)在对巨灾风险暴露的研究模型进行分析归纳时发现,期望损失和最大可能损失估计风险暴露程度效果差,并首次运用蒙特卡罗模拟估计巨灾损失的概率分布并将其用于管理的决策与计划。康晗彬,邢天才(2014)从再保险人角度引入资产-负债-利率动态模型,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中国巨灾再保险偿付规模与公平定价费率的敏感度进行了研究。Schwartz和Esboldt(1998)将巨灾模型与财务决策相联系,运用动态财务分析法进行巨灾模拟,为再保险购买者选择再保险及购买额度提供建议。Burkett等(2001)分析了运用DFA模型和随机过程能提高再保险及资产分配决策效率,同时能够给保险行业、保单持有人和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农业巨灾损失特征应用于巨灾再保险的定价研究。Philippe(2000)指出,金融领域最关心极端风险,不能简单的去掉这些极端事件的影响。Mandelbort(1963)指出,高额的金融资产收益率是非正态的,是“厚尾”的。欧阳资生,龚曙明(2005)在Mandelbort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传统的方差—协方差方法、历史模拟方法、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在估计金融资产收益率的VaR值时的低效。Beirlant,Joossens和Segers(2004)经论证和模拟,表明可以使用广义Pareto分布模拟大宗理赔案。解强(2010)认为因为巨灾风险具有明显的厚尾特征,所以利用极值理论对尾部进行拟合更为合理。Ekheden和Hssjer(2014)为了估计每一次巨灾费用的分布情况,使用了极值理论中的POT模型进行拟合,对巨灾再保险合同中的超损失保费进行定价和敏感度分析。Leppisaari(2016)在Ekheden和Hssjer的研究基础上,使用极值理论和更一般性的泊松点过程对芬兰的巨灾死亡人数进行建模,并运用模拟方法计算了巨灾再保险的价格。巢文,邹辉文(2017)表示有学者利用极值理论给出了解决非寿险精算中巨额损失保费厘定问题的新方法,在复合泊松分布的框架下讨论了险位超额再保险的纯保费计算问题;有学者运用极值理论对极端值建模并基于分层定价的思想,在不同的起赔点下对再保险超额损失部分的定价进行了探讨。杨汭华,孙婧(2018)认为近年来,极值统计技术(EVT)在气象、水文、地震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步运用于金融、保险等领域的研究,在评估极端事件分布、处理背离分布均值的统计数据方面显示了明显的优势。(三)不同灾害类型的巨灾再保险定价研究。Bellenbaum(1995)从环境风险角度对的再保险进行定价研究并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估。Christensen(2000)提供了一种解决地震保险产品定价过分依赖于地震保险索赔报告的方法,拓展了此类保险产品的定价模型。邬亲敏等(2004)结合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和我国地震危险性,提出了地震损失风险评估概率模型,并给出了建筑物地震保险金额和保险费率的计算方法。刘如山等(2006)引入了美国单体结构损失相关系数,解释地震保险中风险的高聚合性质,为我国地震保险业中的赔付和费率厘定提供依据。刘晶菁(2008)对我国洪水再保险进行定价研究,采用风险厘定法划分洪水灾害风险,结合DFA方法对超赔层和责任限额进行分析。黄英君等(2016)运用非寿险精算原理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对中国洪水巨灾风险进行了定价研究。由于单一保险标的巨灾再保险难以满足交易需求,Woo(2004)、Reshetar(2008)、李永(2013)开始研究多保险标的的巨灾再保险定价。

五、研究评述

通过以上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可以看出农业风险管理长久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学者关注,在保险业务中,由于再保险在规避和分散风险方面的有效性,在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方面的探索成为研究热点。农业保险风险不同于传统保险风险,需要农业巨灾再保险进行分散,只依赖政府财政兜底和直接保险保障的传统风险分散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农业巨灾保险当前处于供求失衡的状态,农业巨灾再保险风险分散体系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多种农业再保险的构建方式被提出,多数研究者认为以政策性再保险补贴体系为核心,辅助以商业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多层风险转移分散机制比较适合我国当前国情,政府应将重点从灾后筹资转向灾前融资预防。进行农业巨灾再保险定价时,存在各类影响因素,如可保性的条件设定,灾害数据的适用性,被低估风险的影响,违约风险的存在等,都会影响定价的准确性。巨灾再保险的定价方法不断在发展,从决策论、现金流法、损失风险法到蒙特卡罗方法及其延伸的动态财务分析法(DFA),再保险定价模型在不断改进,并结合农业巨灾风险的损失特征,提出适用于高额资产和极端风险的极值理论,对尾部拟合更合理,提高了农业巨灾再保险的拟合准确性,实现方法创新,扩充了定价理论,并从环境风险角度入手,对地震、洪水等多种灾害类型的巨灾再保险进行定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