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方法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07:25:33

保护方法

保护方法范文篇1

1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威胁大体可分为两种:①对网络中信息的威胁;②对网络中设备的威胁。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可能是人为的,也可能是非人为的;可能是外来黑客对网络系统资源的非法使有,归结起来,针对网络安全的威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人为的无意失误

如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造成的安全漏洞,用户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口令选择不慎,用户将自己的账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对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1.2人为的恶意攻击

这是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敌手的攻击和计算机犯罪就属于这一类。此类攻击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主动攻击,它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另一类是被动攻击,它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截获、窃取、破译以获得重要机密信息。这两种攻击均可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并导致机密数据的泄漏。

1.3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

网络软件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无缺陷和无漏洞的,然而,这些漏洞和缺陷恰恰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曾经出现过的黑客攻入网络内部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大部分就是因为安全措施不完善所招致的苦果。另外,软件的“后门”都是软件公司的设计编程人员为了自便而设置的,一般不为外人所知,但一旦“后门”洞开,其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2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

导致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受到威胁的根本原因在于网络存在安全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2.1固有的安全漏洞

现在,新的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刚一上市,漏洞就已被找出。没有任何一个系统可以排除漏洞的存在,想要修补所有的漏洞很难。

2.1.1缓冲区溢出。这是攻击中最容易被利用的系统漏洞。很多系统在不检查程序与缓冲区间的变化的情况下,就接收任何长度的数据输入,把溢出部分放在堆栈内,系统还照常执行命令。这样破坏者便有机可乘。他只要发送超出缓冲区所能处理的长度的指令,系统便进入不稳定状态。假如破坏者特别配置一串他准备用于攻击的字符,他甚至可以访问系统根目录。

2.1.2拒绝服务。拒绝服务(DoS)攻击的原理是搅乱TCP/IP连接的次序。典型的DoS攻击会耗尽或是损坏一个或多个系统的资源(CPU周期、内存和磁盘空间),直至系统无法处理合法的程序。这类攻击的例子是Synflood攻击。发动Synflood攻击的破坏者发送大量的不合法请求要求连接,目的是使系统不胜负荷。其结果是系统拒绝所有合法的请求,直至等待回答的请求超时。

2.2合法工具的滥用

大部分系统都配备了用以改进系统管理及服务质量的工具软件,但遗憾的是,这些工具同时也会被破坏者利用去收集非法信息及加强攻击力度:

例如:NBTSTAT命令是用来给系统管理员提供远程节点的信息的。但是破坏者也用这一命令收集对系统有威胁性的信息,例如区域控制软件的身份信息、NetBIOS的名字、IIS名甚至是用户名。这些信息足以被黑客用来破译口令。

另一个最常被利用的工具是网包嗅探器(PacketSniffer)。系统管理员用此工具来监控及分发网包,以便找出网络的潜在问题。黑客如要攻击网络,则先把网卡变成功能混杂的设备,截取经过网络的包(包括所有未加密的口令和其他敏感信息),然后短时间运行网包嗅探器就可以有足够的信息去攻击网络。

2.3不正确的系统维护措施

系统固有的漏洞及一大堆随处可见的破坏工具大大方便了黑客的攻击,但无效的安全管理也是造成安全隐患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发现新的漏洞时,管理人员应仔细分析危险程度,并马上采取补救措施。

有时候,虽然我们已经对系统进行了维护,对软件进行了更新或升级,但由于路由器及防火墙的过滤规则过于复杂,系统又可能会出现新的漏洞。所以,及时、有效地改变管理可以大大降低系统所承受的风险。

2.4低效的系统设计和检测能力

在不重视信息保护的情况下设计

出来的安全系统会非常“不安全”,而且不能抵御复杂的攻击。建立安全的架构一定要从底层着手。这个架构应能提供实效性的安全服务,并且需要妥善的管理。

3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策略

尽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受到威胁,但是采取恰当的防护措施也能有效的保护网络信息的安全。文章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并加以说明以确保在策略上保护网络信息的安全:

3.1隐藏IP地址

黑客经常利用一些网络探测技术来查看我们的主机信息,主要目的就是得到网络中主机的IP地址。IP地址在网络安全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如果攻击者知道了你的IP地址,等于为他的攻击准备好了目标,他可以向这个IP发动各种进攻,如DoS(拒绝服务)攻击、Floop溢出攻击等。隐藏IP地址的主要方法是使用服务器。使用服务器后,其他用户只能探测到服务器的IP地址而不是用户的IP地址,这就实现了隐藏用户IP地址的目的,保障了用户上网安全。

3.2关闭不必要的端口

黑客在入侵时常常会扫描你的计算机端口,如果安装了端口监视程序(比如Netwatch),该监视程序则会有警告提示。如果遇到这种入侵,可用工具软件关闭用不到的端口,比如

“NortonInternetSecurity”关闭用来提供网页服务的80和443端口,其他一些不常用的端口也可关闭。

3.3更换管理员账户

Administrator账户试图获得Administrator账户的密码,所以要重新配置Administrator账号。首先是为Administrator账户设置一个强大复杂的密码,然后我们重命名Administrator账户,再创建一个没有管理员权限的Administrator账户欺骗入侵者。这样一来,入侵者就很难搞清哪个账户真正拥有管理员权限,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危险性。

3.4杜绝Guest账户的入侵

Guest账户即所谓的来宾账户,它可以访问计算机,但受到限制。不幸的是,Guest也为黑客入侵打开了方便之门!禁用或彻底删除Guest账户是最好的办法,但在某些必须使用到Guest账户的情况下,就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来做好防御工作了。首先要给Guest设一个强壮的密码,然后详细设置Guest账户对物理路径的访问权限。3.5封死黑客的“后门”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既然黑客能进入,那我们的系统一定存在为他们打开的“后门”,我们只要将此堵死,让黑客无处下手。

3.5.1删掉不必要的协议。

对于服务器和主机来说,一般只安装TCP/IP协议就够了。鼠标右击“网络邻居”,选择“属性”,再鼠标右击“本地连接”,选择“属性”,卸载不必要的协议。其中NetBIOS是很多安全缺陷的源泉,对于不需要提供文件和打印共享的主机,可以将绑定在TCP/IP协议的NetBIOS给关闭,避免针对NetBIOS的攻击。

3.5.2关闭“文件和打印共享”。

文件和打印共享应该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功能,但在不需要它的时候,它也是引发黑客入侵的安全漏洞。所以在没有必要“文件和打印共享”的情况下,可以将其关闭。即便确实需要共享,也应该为共享资源设置访问密码。

3.5.3禁止建立空连接。在默认的情况下,任何用户都可以通过空连接连上服务器,枚举账号并猜测密码。因此必须禁止建立空连接。

3.5.4关闭不必要的服务。服务开得多可以给管理带来方便,但也会给黑客留下可乘之机,因此对于一些确实用不到的服务,最好关掉。比如在不需要远程管理计算机时,就将有关远程网络登录的服务关掉。去掉不必要的服务停止之后,不仅能保证系统的安全,同时还可以提高系统运行速度。

3.6做好IE的安全设置

ActiveX控件和JavaApplets有较强的功能,但也存在被人利用的隐患,网页中的恶意代码往往就是利用这些控件编写的小程序,只要打开网页就会被运行。所以要避免恶意网页的攻击只有禁止这些恶意代码的运行。IE对此提供了多种选择,具体设置步骤是:“工具”→“Internet选项”→“安全”→“自定义级别”。另外,在IE的安全性设定中只能设定Internet、本地Intranet、受信任的站点、受限制的站点。

3.7安装必要的安全软件

应在电脑中安装并使用必要的防黑软件,杀毒软件和防火墙都是必备的。在上网时打开它们,这样即使有黑客进攻,安全也是有保证的。

3.8防范木马程序

木马程序会窃取所植入电脑中的有用信息,因此我们也要防止被黑客植入木马程序,常用的办法有:①在下载文件时先放到自己新建的文件夹里,再用杀毒软件来检测,起到提前预防的作用。②在“开始”→“程序”→“启动”或“开始”→“程序”→“Startup”选项里看是否有不明的运行项目,如果有,删除即可。③将注册表里

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下的所有以“Run”为前缀的可疑程序全部删除即可。

3.9不要回陌生人的邮件

有些黑客可能会冒充某些正规网站的名义,然后编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寄一封信给你要求你输入上网的用户名称与密码,如果按下“确定”,你的账号和密码就进了黑客的邮箱。所以不要随便回陌生人的邮件,即使他说得再动听再诱人也不上当。

3.10防范间谍软件

如果想彻底把Spyware拒之门外,请按照这几个步骤来做:①断开网络连接并备份注册表和重要用户数据。②下载反间谍工具。③扫描并清除。④安装防火墙。⑤安装反病毒软件。

3.11及时给系统打补丁

最后,建议大家到微软的站点下载自己的操作系统对应的补丁程序,微软不断推出的补丁尽管让人厌烦,但却是我们网络安全的基础。

保护方法范文篇2

关键词:配电网;继电保护;配电自动化;供电质量;运行故障;故障处理

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对电力资源的依赖性不断提高,这使得电网建设迎来了发展机遇。尤其是科技的发展,大量新型技术和设备与电力生产各个环节相融合,其中配电自动化和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智能化电网建设提供了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个供电系统运行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但是,在配电网运行过程中,往往会由于一些突发因素而出现故障问题,导致电网系统处于瘫痪状态,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因此,加强配电网故障分析与处理,确保配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正常的用电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1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的基本内容

近年来,我国电网自动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得益于我国电力科技事业的发展和大力支持。其中,通信网络技术的融合使用,可以实现配电网实际运行状况的实时反馈,便于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电力系统各电子元件的运行状态,并辅以相关软件实现了故障预处理,确保电网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在此过程中,配电网自动化水平也随之提高,可以在故障发生后的短时间内自动判断故障类型,并根据实际情况自动化处理故障,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1]。但是,在制订配电系统自动化运行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当地实际条件,确保自动化运行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而在监控配套设施的支持下,提升电网运行效果,并可以实时地完整采集配电设备、用电负荷等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化管理优化所拟定的配电方案,尽可能地规避影响系统安全运行的因素,确保配电网供电质量。另外,配电网系统的运行效果往往会直接影响电力系统供电的质量和安全,这要求电力技术人员在实践中,落实相应的举措,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通过报警信号方式提示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如落实有效的继电保护措施,可在预防和处理供电故障的基础上,自动化隔离故障点,避免故障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最大限度地保证供电质量[2]。

2配电网故障处理应遵循的原则

在配电网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故障问题,将会使配电网难以保持安全可靠的运行状态,从而影响供电质量。因此,加强配电网的故障处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配电网故障处理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有助于增强配电网的安全可靠性,继而提高其供电质量。

2.1稳定性原则

稳定性原则是配电网故障处理过程中首先需要遵循的原则,即在处理故障后,应整体提高配电网系统的稳定性,这为具体的配电网故障处理提供了思路。因此,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在处理配电网故障时,应对配电网电路整体情况有一个全面且深刻地认知,并且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故障应急处理能力,避免配电网运行中出现电路短路故障。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考虑适当地增加配电网故障巡检次数,以及时发现配电网潜在安全隐患,提前采取预防性措施进行配电网电路保护,从而有效提高配电网整体的稳定性。另外,针对线路较长的配电网维护,也要遵循稳定性原则,在全面提升配电网稳定性的基础上,确保配电网正常运行,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供电服务,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

2.2可靠性原则

从配电网故障处理目标角度而言,故障处理既要确保配电网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又要保障其运行的可靠性,才能保证供电质量。因此,在配电网设置时,相关技术人员应熟悉全部线路的布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配电网中线路之间连接的质量,以此确保配电网设置质量。另外,相关技术人员应对配电网系统加强日常检查,及时排查出配电网潜在故障,以便提前制订预防性措施,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3基于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配合的配电网故障处理方法分析

3.1两级级差自动化配合保护方法

在配电网故障处理中,两级级差自动化配合保护方法具有突出的应用优势,无论是主干、分支,还是终端用户处发生故障,断路器都可以及时做出跳闸反应来保护配电黄华颖,饶苏敏,叶锦坤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配合的配电网故障处理网,避免配电网覆盖区域内全面停电问题的发生,这是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配电网故障处理的原因。在实践中,配电管理人员需对线路开关选择引起重视,并综合考虑实际条件,如主干线上应优先考虑负荷开关;而考虑支线开关保护动作执行时间几乎不计,则可以不考虑此类因素。但是,无论是用户开关,还是出线开关、支线开关,都要合理选择与使用短路装置[3]。在配电网故障处理中,两级级差自动化配合保护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优点。(1)在配电网系统运行过程中,无论是用户端,还是分支线路,在故障发生后,断路器开关会及时响应并进行跳闸处理,使配电网故障发生后仅对故障点产生不良影响,不会影响其他部位,解决了使用负荷开关造成全网停电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供电质量。(2)在配电网中应用两级级差保护装置,可以避免开关越级跳闸或者多级跳闸现象的出现,并且可以准确地判断故障发生位置,为配电网故障处理提供了便利,从而有利于提高故障处理效率和质量,弥补了全断路器开关的缺陷。(3)全负荷开关与全断路器开关相比,造价更低,如果在主干线全线使用全负荷开关,可以降低配电网的整体建设成本。

3.2多级级差自动化配合保护方法

多级级差自动化配合保护方法在配电网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按照配电工作需求,针对10kV馈线开关和出线开关进行延时时间的合理设置,以提高保护动作执行的有效性,继而确保整个配电网系统处于保护状态中,为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支持[4]。考虑到短路会影响配电网系统,变电站往往会在低压侧开关采取过流保护措施,确保配电网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同时,由于上级保护定值会影响配电系统,在延时保护响应时间设置方面,应尽可能地缩短保护响应时间,以此完成多级级差保护延时配合。如今,在变电站建设过程中,馈线断路装置开关的选用使机械动作时间设定在30~40ms,并将延时保护响应时间设定在约30ms,才能充分发挥出其断流作用,进而可以在故障发生后,及时地切断故障电流,避免进一步扩大故障危害范围。如果开关已经安装熔断器或者断路器,在磁涌流较少的条件下,应适当地加大电流值,从而缩短配电网故障发生的持续时间,有效提高配电网运行的效果。另外,在配电网系统运行时,一旦出现线路瞬时性故障,多级级差自动化配合保护方法缺乏适用性,应考虑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故障处理。

3.3不同故障类型的集中处理方法

由于客观因素的存在,使配电网故障发生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性。但是,为了确保配电网的供电质量,应将故障发生时间尽可能地缩短。这种情况下,应提高故障处理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提高故障类型与处理方法的匹配度,这要求相关技术人员根据不同故障类型采取集中处理方法。如主干线类型为架空馈线时,应考虑使用集中式故障处理方法,从而确保处理质量和效率,具体按照如下程序进行规范作业。首先,明确故障发生位置,若在馈线内部则考虑故障电流的及时隔断。其次,在0.5s延时后,在断路装置支持下,借助于重合动作明确故障类型,具体包括瞬时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前者往往会表现出重合动作成功执行,而后者则表现为重合动作无法成功执行。此外,在配电网线路故障发生后,配电网终端可以自动化收集完整的故障信息,相关维修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所收集的故障信息,判定故障发生的具体位置与类型。在断路装置确定故障为瞬时性故障后,主站会录入故障相关数据,为后续配电网系统运行中出现类似故障提供有效数据来支撑快速处理故障,以此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反之,在故障确定为永久性故障后,维修人员则要在控制故障点区域内的开关,避免故障线路影响周围正常线路的运行。另外,在配电网故障处理完成后,应对故障处理过程进行信息汇总,包括处理方法、故障危害程度等,以便今后在处理类似的配电网故障时,可以为维修人员及时提供有效维修信息,以便及时有效地完成故障维修,进而确保配电网供电质量。

4结束语

在电力系统中,配电网运行效果既影响系统运行效果,还直接影响供电质量。因此,在配电网运行中,相关电力技术人员应注重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配合措施的落实,确保配电网可以处于稳定运行的状态,继而为电力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小伟,陶毅刚,张俊成,等.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配合的配电网故障处理分析[J].电力设备管理,2021(2):34-35,44.

[2]卓梦飞.基于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的配电网故障自愈技术[D].淄博:山东理工大学,2019.

[3]刘健,张志华,芮骏,等.基于限流级差配合的城市配电网高选择性继电保护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9,43(5):101-106.

保护方法范文篇3

1、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辖区内建设项目管理

3、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4、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5、实现污染事故零目标

6、调处污染信访纠纷

7、建设环保基础设施

8、建立环境保护工作档案

二、评分标准

详见附表(《年度环境保护考评评分表》)

三、考评办法

1、年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采取半年督查年终考核的办法,以得分高低作为兑现依据。

2、6月底以前由县环保局对各单位环境保护目标落实情况进行督查。12月底以前各部门对责任书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县环保局对考核目标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3、年度考核评分情况以书面形式予以通报。

保护方法范文篇4

关键词:国际私法弱者权利保护正义

国际私法以国际民商事关系为调整对象,当事人处于平等的民事法律地位,但一部分当事人相对于他方当事人而言,因市场地位、信息技术知识的不平衡或自然生理原因而处于劣势是个不争的事实。国际私法的弱者权利保护与正义有着天然的联系。正义是国际私法弱者权利保护方法的逻辑前提,国际私法的弱者权利保护是正义的客观要求。国际私法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公正合理地解决每个案件来凸现其正义内核。[1]国际私法弱者保护方法的原则和制度基础也凸现出以人为本的根本特点——体现人的本质,满足人的需要,关怀人的未来。国际私法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保护着涉外民商事交往中弱者群体的正当权益。这里所说的“弱者”主要包括涉外合同领域消费合同中的消费者、雇佣合同中的被雇佣者、技术转让合同中的技术受让方;涉外侵权中的受害人,尤其是涉外产品责任的受害人,以及涉外婚姻家庭领域中需要确认是否有婚生地位的子女;被监护人、被收养人、被扶养人等。具体来说,国际私法弱者权利保护方法的正义内核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涉外因素的消费者的保护

法律的作用在于形成相关主体间权利与义务的制衡关系,从而为当事人之间实现实质上的平等创造条件。就保护以具有涉外因素的消费者为典型代表的弱者而言,国际私法是以一种特殊的标准来衡量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及利益的。这些特殊的标准源于社会对“弱者”身份的认定,是以特殊身份来决定利益的保护,从而使这种保护有利于“弱势身份”的一方当事人。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私法保护弱者利益原则是以消费关系当事人之间的不平等性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制度上的设计,其目的在于对消费者的弱势地位予以补救,从而达成新的平衡关系,以保障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不受损害。

我们只要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在消费关系中,消费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难以主张其利益。而处于强势地位的主体则会充分利用其优势地位,尽最大可能维护其自身利益,从而难免在一定程度上侵害或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因为:“利益就其本性来说是盲目的、无止境的、片面的,换言之,它具有不法的本能。”[2]消费关系中处于强制地位的主体个人利益的过分张扬,往往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破坏。而通过倾斜的方式,给予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以特殊的保护,可以起到平衡各方利益的作用,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二、合同关系中“对自由选择法律的限制”

一些立法中对当事人自主选择法律的方式做出了限制,即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进行限制。海牙公约草案第6条第2款规定,根据“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选择法律的形式应是明示的,从而排除了默示选择。因为默示选择的方式被认为不符合消费者保护的目标。随着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干预的加强,民事权利的社会化迫使立法者进一步限制和削弱“当事人意思自治”。[3]

对此,有学者通过法理研究,主张“当事人意思自治”作为一项原则应当包括当事人选择法律的自由和对这种自由的适当限制两个方面,其主旨是把“对自由的适当限制”作为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中的一个内容,而不是原则之外的东西。这样来理解和运用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将有助于兼顾各方的正当权益,有助于建立正常的经济秩序,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4]

因顾及弱者的权益而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进行限制或禁止(或者说是“对自由的适当限制”)主要表现为特殊合同领域。这里所指的特殊合同是指在合同中有一方当事人处于相对弱势的合同,主要是消费、雇佣以及保险等合同。在国际合同领域,允许当事人自主选择合同的准据法是一般做法。但是,在特殊合同中,消费者、受雇人、投保人相对于商家、雇佣人、保险人来说,无疑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晚近的国际私法为了保护弱者的地位,对此类合同中当事人自主选择法律的权利进行限制。限制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强制性规则进行。具体采用的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方式是在总则中规定强制性规则。

如1989瑞士《关于国际私法的联邦法》第18条:不论本法所指定的法律为何,因其特殊目的应予适用的瑞士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应予以保留。在总则中规定强制性规则,虽然不是专门针对弱者权利进行保护,但实际上可以达到保护弱者权利的效果。因为消费者、劳动者权益保护的规则是一国强制性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种方式是仅在具体的法律关系中规定强制性规则。

如《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关于国际私法与诉讼法的法律》虽在总则部分未规定强制性规则,但在第21、22条均规定:当事人不得通过法律选择协议排除国家强制性的、不许当事人选择的保护雇员权利的法律规定以及消费者住所地国法中有关保护消费者权利的强制性规定。

第三种是前两种方式的融合,即既在总则中也在具体的法律适用中规定强制性规则。

如韩国2001年修正国际私法,其不仅在第1章总则中规定了强制性规则,而且在第27条消费者合同、第28条劳务合同的法律适用中也进行了规定。此外,有些国家立法甚至排除了意思自治在特殊合同中的适用。如瑞士《关于国际私法的联邦法》第120条第2款明确规定,消费者合同的法律适用中“当事人的法律选择应予排除”。而其关于一般合同的法律适用中,当事人意思自治是其首要原则。

国际私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从一般意义上而言,是指当事人双方可以选择国际民商事关系的准据法。享有选择权的主体是当事人双方。但是,由于弱者权益保护原则的冲击,在一些领域,出现了意思自治原则的变异。这种变异后的意思自治原则,虽然有当事人的自主意思蕴含在里面,但是意思自治的主体不再是当事人双方,而是在法律关系中处于弱势一方的当事人。这在侵权法律关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正义的法律应该保持当事人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均衡,不会厚此薄彼。国际私法也不例外。从侵权法律关系来看,受害人无疑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应该强调对受害人的保护。但是,这种价值倾斜应有一定限度。如果过分强调受害人的利益,超出了侵权人正常合理的预期,对侵权人的利益也将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因此,许多国家国际私法立法虽然允许受害人进行法律选择,但受害人的选择权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随意选择。而且,所选择的法律应该是与案件及当事人有关的国家的法律,比如当事人的国籍国法、住所地法、惯常居所地法、居所地法、物之所在地法、侵权行为地法等。有些国家还在立法中采用了最密切联系原则,依据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案件的准据法。考察国际私法中意思自治原则的发展,可以发现这一原则虽然在杜摩兰时代就被提出,但是其真正确立则是近代的事情。这一原则的广为传播是与19世纪契约自由、私法自治的观念分不开的。在当时条件下,国家奉行的是自由经济,亚当•斯密的自由经济思想在法律领域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建立在“平等性”和“互换性”基础上的私法认为:当事人是平等的,偶尔的不平等可以通过角色的互换达到平衡。因此,在私法领域要遵从私法自治,契约自由。以涉外私法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的国际私法也受其影响,意思自治原则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在涉外合同法律适用领域。但随着资本主义走向了垄断,私法自治的两个前提“平等性”和“互换性”的缺失以及30年代经济危机时“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生活的干涉,国家的公权力逐渐向私法领域进行了渗透,并且不断加强。意思自治原则也由此受到了限制,特别是在当事人明显处于实质上不平等地位的领域。从国内立法来看,各个国家都相继出现了专门保护弱者权益的法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者权益保护法等。在当事人明显处于劣势的领域,意思自治原则受到限制的情况分述如下:

1.消费合同关系中“对自由选择法律的限制”

在消费关系中,由于经济力量不对称、信息的不对称等原因,导致消费关系当事人之间的地位在实质上是不平等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处于强势地位。国际私法如果让消费关系当事人完全自主地确定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可以由当事人随意选择准据法,但这样做就很可能出现不公平的结果。因此,国家作为第三方,通过立法对当事人意思自治作出适当的限制,是为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从世界各国国际私法的立法规定来看,普遍的趋势是在国际消费合同中,对当事人法律选择的自由加以必要的限制,甚至排除。各国基于消费者保护的需要,大都对消费合同规定了有别于一般合同的特别的准据法选择规则,如德国1986年国际私法立法第29条规定:当事人选择法律,不得剥夺消费者依其惯常居所地国的强行规定应有的保护。为体现对消费者的保护,一些国家的国际私法立法还倾向于适用消费者习惯居所地法。

2.雇佣合同关系中“对自由选择法律的限制”

法律规定抽象人格,对一切法律关系主体作抽象的对待,于是在企业主与劳动者的法律关系中,造成了经济地位上的强者对经济上的弱者在实质上的支配。劳动者(雇员)受聘往往通过劳动合同来实现,雇主往往会在格式化的劳动合同中约定,劳动合同适用某一国的有利于雇主的法律,从而使得雇主的某些责任得到预先排除或者减轻。为了纠正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体现法律对弱者的人文关怀,有关保护劳动者(雇员)的立法,往往采取倾斜保护政策。就保护弱者而言,有关保护劳动者(雇员)的立法以一种特殊的标准衡量当事人的地位,这种特殊的标准源于对社会弱者的身份认定。[5]为体现对劳动者的保护,在雇佣关系中,有些国家原则上适用劳动履行地法律作为确定雇佣双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准据法。

另外,在保险合同纠纷中,有些国家为了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利益,保险法规定,如果保险公司的格式合同条款中,若某一合同条款可以有两种以上的解释,则法院应选择对投保人、被保险人有利(或者说是对保险人不利)的那种解释。

三、保护妇女、子女和被扶养人等的立法中对弱者的保护

婚姻家庭亲属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民事关系,与市民社会的价值或利益法则不同,它渊源于人伦秩序这一本质的、自然的社会共同体结构,其自身的存在和功能带有鲜明的公法秩序和社会保障、福利属性,各国法律均将妇女、儿童和老人视为弱者,予以特别保护。因为在家庭关系中,妇女相对丈夫在许多情况下在体能上、经济上是弱者,子女相对于父母在体能上、经济上、经验上是弱者。而被扶养人更是在经济上、生活上依赖于扶养人。他们之间发生跨国法律纠纷,迫切需要进行法律上的利益平衡。各国国际私法大都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保护妻、子女、被扶养人的亲属法体系。

为体现对弱者的保护(主要是指对儿童的保护),在亲子关系、监护、收养等关系中有多个国家的法律规定,法院适用对儿童最为有利的法律。瑞士、奥地利、匈牙利等国的国际私法均有体现这一立法特点的明文规定。

四、跨国侵权关系中对受害人的保护

相对于加害人,跨国侵权中受害人是弱者。受害人往往由于不熟悉侵权行为地法和加害人属人法,加之路途遥远、取证困难、语言障碍等诸多因素,致使跨国侵权诉讼往往很难成功。这就为许多恶意侵权者逃避法律制裁大开方便之门,使大量的无辜受害者投诉无门。侵权法一直是理论研究的热点,有关的理论和学说层出不穷。近年来颁布的一些国际私法立法,如1992年罗马尼亚国际私法第112—118条、1995年意大利国际私法第62—63条、1998年突尼斯国际私法第71—74条都先后规定了保护受害者的条款。

从晚近的国际私法立法来看,就一般侵权行为而言,已有一些国家规定受害人享有一定的法律适用的选择权,如1995年《意大利国际私法改革法》第62条、1998年《委内瑞拉国际私法》第32条、199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关于非合同债权和物权的国际私法立法》以及《立陶宛共和国国际私法》等。这些法律一般均规定:侵权行为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受害人也可以要求适用侵权事由的发生地法。在特殊侵权,如产品侵权案件中,则有更多的国家允许原告(即受害人)享有在一定范围内法律适用的选择权。国际私法立法对跨国侵权中处于弱者地位的受害人所予以的呵护和人文关系,体现了现代国际私法实质正义的价值取向。[6]

从法律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保护弱者是私法适应现实生活需要而出现的制度安排。随着社会生活的深化,必然在现实中涌现出各种各样的需要法律予以保护的具有某种特定身份的弱者。如果说21世纪是人类更为进步的时代,那么这其中必然包括着基于社会实质公平和正义对弱者的倾斜性保护。这种保护不仅意味着应尽可能全面地为现实中的弱者提供畅通无阻的法律救济途径,而且意味着通过法律救济途径,弱者能及时地获得无论在保护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足以弥补其劣势的救济,[7]从而进一步全方位彰显国际私法弱者保护方法的正义内核。

注释:

[1]肖永平:《论冲突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21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79页。

[3]尹田:《契约自由与社会公正的冲突与平衡》,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第251页。

[4]参见吕岩峰:《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内涵探析》,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1期。

[5]董保华:《关于建立“现代劳动法学”的一些思考—兼论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机制》,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术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33页。

保护方法范文篇5

内容提要:法律的正义价值高于其他价值。国际私法中的弱者权利保护方法与正义有天然联系。晚近的国际私法倡导对弱者的保护。国际私法弱者权利保护方法的正义内核体现在涉外消费者的保护、合同关系中“自由选择法律的限制”、保护妇女、子女等的立法,以及跨国侵权关系中对受害人的保护。保护弱者是国际私法适应现实生活需要而出现的制度安排,彰显了国际私法弱者权利保护方法的正义内核。

国际私法以国际民商事关系为调整对象,当事人处于平等的民事法律地位,但一部分当事人相对于他方当事人而言,因市场地位、信息技术知识的不平衡或自然生理原因而处于劣势是个不争的事实。国际私法的弱者权利保护与正义有着天然的联系。正义是国际私法弱者权利保护方法的逻辑前提,国际私法的弱者权利保护是正义的客观要求。国际私法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公正合理地解决每个案件来凸现其正义内核。[1]国际私法弱者保护方法的原则和制度基础也凸现出以人为本的根本特点——体现人的本质,满足人的需要,关怀人的未来。国际私法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保护着涉外民商事交往中弱者群体的正当权益。这里所说的“弱者”主要包括涉外合同领域消费合同中的消费者、雇佣合同中的被雇佣者、技术转让合同中的技术受让方;涉外侵权中的受害人,尤其是涉外产品责任的受害人,以及涉外婚姻家庭领域中需要确认是否有婚生地位的子女;被监护人、被收养人、被扶养人等。具体来说,国际私法弱者权利保护方法的正义内核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涉外因素的消费者的保护

法律的作用在于形成相关主体间权利与义务的制衡关系,从而为当事人之间实现实质上的平等创造条件。就保护以具有涉外因素的消费者为典型代表的弱者而言,国际私法是以一种特殊的标准来衡量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及利益的。这些特殊的标准源于社会对“弱者”身份的认定,是以特殊身份来决定利益的保护,从而使这种保护有利于“弱势身份”的一方当事人。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私法保护弱者利益原则是以消费关系当事人之间的不平等性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制度上的设计,其目的在于对消费者的弱势地位予以补救,从而达成新的平衡关系,以保障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不受损害。

我们只要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在消费关系中,消费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难以主张其利益。而处于强势地位的主体则会充分利用其优势地位,尽最大可能维护其自身利益,从而难免在一定程度上侵害或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因为:“利益就其本性来说是盲目的、无止境的、片面的,换言之,它具有不法的本能。”[2]消费关系中处于强制地位的主体个人利益的过分张扬,往往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破坏。而通过倾斜的方式,给予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以特殊的保护,可以起到平衡各方利益的作用,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二、合同关系中“对自由选择法律的限制”

一些立法中对当事人自主选择法律的方式做出了限制,即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进行限制。海牙公约草案第6条第2款规定,根据“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选择法律的形式应是明示的,从而排除了默示选择。因为默示选择的方式被认为不符合消费者保护的目标。随着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干预的加强,民事权利的社会化迫使立法者进一步限制和削弱“当事人意思自治”。[3]

对此,有学者通过法理研究,主张“当事人意思自治”作为一项原则应当包括当事人选择法律的自由和对这种自由的适当限制两个方面,其主旨是把“对自由的适当限制”作为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中的一个内容,而不是原则之外的东西。这样来理解和运用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将有助于兼顾各方的正当权益,有助于建立正常的经济秩序,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4]

因顾及弱者的权益而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进行限制或禁止(或者说是“对自由的适当限制”)主要表现为特殊合同领域。这里所指的特殊合同是指在合同中有一方当事人处于相对弱势的合同,主要是消费、雇佣以及保险等合同。在国际合同领域,允许当事人自主选择合同的准据法是一般做法。但是,在特殊合同中,消费者、受雇人、投保人相对于商家、雇佣人、保险人来说,无疑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晚近的国际私法为了保护弱者的地位,对此类合同中当事人自主选择法律的权利进行限制。限制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强制性规则进行。具体采用的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方式是在总则中规定强制性规则。

如1989瑞士《关于国际私法的联邦法》第18条:不论本法所指定的法律为何,因其特殊目的应予适用的瑞士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应予以保留。在总则中规定强制性规则,虽然不是专门针对弱者权利进行保护,但实际上可以达到保护弱者权利的效果。因为消费者、劳动者权益保护的规则是一国强制性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种方式是仅在具体的法律关系中规定强制性规则。

如《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关于国际私法与诉讼法的法律》虽在总则部分未规定强制性规则,但在第21、22条均规定:当事人不得通过法律选择协议排除国家强制性的、不许当事人选择的保护雇员权利的法律规定以及消费者住所地国法中有关保护消费者权利的强制性规定。

第三种是前两种方式的融合,即既在总则中也在具体的法律适用中规定强制性规则。

如韩国2001年修正国际私法,其不仅在第1章总则中规定了强制性规则,而且在第27条消费者合同、第28条劳务合同的法律适用中也进行了规定。此外,有些国家立法甚至排除了意思自治在特殊合同中的适用。如瑞士《关于国际私法的联邦法》第120条第2款明确规定,消费者合同的法律适用中“当事人的法律选择应予排除”。而其关于一般合同的法律适用中,当事人意思自治是其首要原则。

国际私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从一般意义上而言,是指当事人双方可以选择国际民商事关系的准据法。享有选择权的主体是当事人双方。但是,由于弱者权益保护原则的冲击,在一些领域,出现了意思自治原则的变异。这种变异后的意思自治原则,虽然有当事人的自主意思蕴含在里面,但是意思自治的主体不再是当事人双方,而是在法律关系中处于弱势一方的当事人。这在侵权法律关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正义的法律应该保持当事人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均衡,不会厚此薄彼。国际私法也不例外。从侵权法律关系来看,受害人无疑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应该强调对受害人的保护。但是,这种价值倾斜应有一定限度。如果过分强调受害人的利益,超出了侵权人正常合理的预期,对侵权人的利益也将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因此,许多国家国际私法立法虽然允许受害人进行法律选择,但受害人的选择权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随意选择。而且,所选择的法律应该是与案件及当事人有关的国家的法律,比如当事人的国籍国法、住所地法、惯常居所地法、居所地法、物之所在地法、侵权行为地法等。有些国家还在立法中采用了最密切联系原则,依据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案件的准据法。

考察国际私法中意思自治原则的发展,可以发现这一原则虽然在杜摩兰时代就被提出,但是其真正确立则是近代的事情。这一原则的广为传播是与19世纪契约自由、私法自治的观念分不开的。在当时条件下,国家奉行的是自由经济,亚当•斯密的自由经济思想在法律领域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建立在“平等性”和“互换性”基础上的私法认为:当事人是平等的,偶尔的不平等可以通过角色的互换达到平衡。因此,在私法领域要遵从私法自治,契约自由。以涉外私法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的国际私法也受其影响,意思自治原则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在涉外合同法律适用领域。但随着资本主义走向了垄断,私法自治的两个前提“平等性”和“互换性”的缺失以及30年代经济危机时“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生活的干涉,国家的公权力逐渐向私法领域进行了渗透,并且不断加强。意思自治原则也由此受到了限制,特别是在当事人明显处于实质上不平等地位的领域。从国内立法来看,各个国家都相继出现了专门保护弱者权益的法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者权益保护法等。在当事人明显处于劣势的领域,意思自治原则受到限制的情况分述如下:

1.消费合同关系中“对自由选择法律的限制”

在消费关系中,由于经济力量不对称、信息的不对称等原因,导致消费关系当事人之间的地位在实质上是不平等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处于强势地位。国际私法如果让消费关系当事人完全自主地确定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可以由当事人随意选择准据法,但这样做就很可能出现不公平的结果。因此,国家作为第三方,通过立法对当事人意思自治作出适当的限制,是为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从世界各国国际私法的立法规定来看,普遍的趋势是在国际消费合同中,对当事人法律选择的自由加以必要的限制,甚至排除。各国基于消费者保护的需要,大都对消费合同规定了有别于一般合同的特别的准据法选择规则,如德国1986年国际私法立法第29条规定:当事人选择法律,不得剥夺消费者依其惯常居所地国的强行规定应有的保护。为体现对消费者的保护,一些国家的国际私法立法还倾向于适用消费者习惯居所地法。

2.雇佣合同关系中“对自由选择法律的限制”

法律规定抽象人格,对一切法律关系主体作抽象的对待,于是在企业主与劳动者的法律关系中,造成了经济地位上的强者对经济上的弱者在实质上的支配。劳动者(雇员)受聘往往通过劳动合同来实现,雇主往往会在格式化的劳动合同中约定,劳动合同适用某一国的有利于雇主的法律,从而使得雇主的某些责任得到预先排除或者减轻。为了纠正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体现法律对弱者的人文关怀,有关保护劳动者(雇员)的立法,往往采取倾斜保护政策。就保护弱者而言,有关保护劳动者(雇员)的立法以一种特殊的标准衡量当事人的地位,这种特殊的标准源于对社会弱者的身份认定。[5]为体现对劳动者的保护,在雇佣关系中,有些国家原则上适用劳动履行地法律作为确定雇佣双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准据法。

另外,在保险合同纠纷中,有些国家为了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利益,保险法规定,如果保险公司的格式合同条款中,若某一合同条款可以有两种以上的解释,则法院应选择对投保人、被保险人有利(或者说是对保险人不利)的那种解释。

三、保护妇女、子女和被扶养人等的立法中对弱者的保护

婚姻家庭亲属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民事关系,与市民社会的价值或利益法则不同,它渊源于人伦秩序这一本质的、自然的社会共同体结构,其自身的存在和功能带有鲜明的公法秩序和社会保障、福利属性,各国法律均将妇女、儿童和老人视为弱者,予以特别保护。因为在家庭关系中,妇女相对丈夫在许多情况下在体能上、经济上是弱者,子女相对于父母在体能上、经济上、经验上是弱者。而被扶养人更是在经济上、生活上依赖于扶养人。他们之间发生跨国法律纠纷,迫切需要进行法律上的利益平衡。各国国际私法大都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保护妻、子女、被扶养人的亲属法体系。

为体现对弱者的保护(主要是指对儿童的保护),在亲子关系、监护、收养等关系中有多个国家的法律规定,法院适用对儿童最为有利的法律。瑞士、奥地利、匈牙利等国的国际私法均有体现这一立法特点的明文规定。

四、跨国侵权关系中对受害人的保护

相对于加害人,跨国侵权中受害人是弱者。受害人往往由于不熟悉侵权行为地法和加害人属人法,加之路途遥远、取证困难、语言障碍等诸多因素,致使跨国侵权诉讼往往很难成功。这就为许多恶意侵权者逃避法律制裁大开方便之门,使大量的无辜受害者投诉无门。侵权法一直是理论研究的热点,有关的理论和学说层出不穷。近年来颁布的一些国际私法立法,如1992年罗马尼亚国际私法第112—118条、1995年意大利国际私法第62—63条、1998年突尼斯国际私法第71—74条都先后规定了保护受害者的条款。

从晚近的国际私法立法来看,就一般侵权行为而言,已有一些国家规定受害人享有一定的法律适用的选择权,如1995年《意大利国际私法改革法》第62条、1998年《委内瑞拉国际私法》第32条、199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关于非合同债权和物权的国际私法立法》以及《立陶宛共和国国际私法》等。这些法律一般均规定:侵权行为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受害人也可以要求适用侵权事由的发生地法。在特殊侵权,如产品侵权案件中,则有更多的国家允许原告(即受害人)享有在一定范围内法律适用的选择权。国际私法立法对跨国侵权中处于弱者地位的受害人所予以的呵护和人文关系,体现了现代国际私法实质正义的价值取向。[6]

从法律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保护弱者是私法适应现实生活需要而出现的制度安排。随着社会生活的深化,必然在现实中涌现出各种各样的需要法律予以保护的具有某种特定身份的弱者。如果说21世纪是人类更为进步的时代,那么这其中必然包括着基于社会实质公平和正义对弱者的倾斜性保护。这种保护不仅意味着应尽可能全面地为现实中的弱者提供畅通无阻的法律救济途径,而且意味着通过法律救济途径,弱者能及时地获得无论在保护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足以弥补其劣势的救济,[7]从而进一步全方位彰显国际私法弱者保护方法的正义内核。

注释:

[1]肖永平:《论冲突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21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79页。

[3]尹田:《契约自由与社会公正的冲突与平衡》,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第251页。

[4]参见吕岩峰:《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内涵探析》,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1期。

[5]董保华:《关于建立“现代劳动法学”的一些思考—兼论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机制》,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术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33页。

保护方法范文篇6

关键词:环境保护;新形势;清水混凝土

这些年来,我国社会在经济方面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是环境问题也在大大加深,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我国的生态破坏十分严重,随之而来的就是生态环境也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所以现在形势下面,环境保护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问题。在环境污染方面有着很多因素,但是建筑施工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混凝土作为建筑施工中最为常用的材料[1],需要对其的施工方法进行创新,清水混凝土是一种高质量的混凝土,在经过模型处理之后,使得混凝土表面具有需要求的造型,并且还保持着混凝土的本质,其对于现在环境保护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其施工的难度巨大,在制备、加工以及养护方面,对于工艺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下面就对于环境保护下的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方法进行研究。

1清水混凝土施工论述

现在清水混凝的配制要求很高,需要颜色一致,所用的材料也需要一致,水泥厂要选取品种相同、标号一样且稳定性和强度都过关的水泥,砂石方面也要严格的按照所要求的规格进行使用,外部添加剂不仅仅要满足混凝土的施工要求,还要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质量与外观。所选用的混凝土应该要取样使用,按照像配比的比例进行,防止强度不够。当搅拌后的混凝土被采用之后,相关的实验人员需要测量其颜色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湖出现漏水与坍塌的情况,当承受强度较大的时候,粘性与防水性是否能够过关,这些都是对于清水混凝土的基本要求。混凝土在进行浇捣之前,需要对其内部模板进行相关的处理,只有干净的水才能够进行浇灌,浇灌的时候需要先把混凝土内部的砂浆成本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比,从顶部进行灌入,尽量选取一些较为干净的砂石,这样会保证其混凝土浇灌之后的强度,也可以让其材料一致。在混凝土振捣的过程之中,控制其间距与时间是必须要做到的,让气泡能够慢慢的消散,在必要的时候需要对其进行气孔开放,保证混凝土的饱满程度,对于一些墙体和体积较大的混凝土,要让其进行自然的流淌,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保证其能够达到标准。为了能让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效果达到一定的要求,对于其模板的施工管理显得尤为的重要,安装模板到时候就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组装要求进行,定点使用。在模板成像之后,让专业人员对于其进行技术上的检验,保证其没有问题之后才可以进行建模。模板的安装要根据其标志的位置进行,并且对于位置也要进行限制,确保其尺寸的准确无误,安装是需要现状其底部与侧部,连接板的时候需要进行严格的密封,内部的缝隙需要用油膏进行镶嵌,外部也需要利用硅胶进行固定,这都是为了防止其内部发生侧漏。墙柱的模板在拼装之前需要对于其根部进行严格的清理,按照其泡沫贴条进行,防止其墙柱的下部出现一些腐烂的现象,将墙柱的模板安装就位之后,就用螺栓进行拼接,所有的接缝之处都需要用泡沫塑封条进行固定,保证其模板的强度,以防其出现胀模与漏浆的现象,四面的支撑也必须要牢靠,清理模板表面的时候,需要进行均匀的涂刷,不能遗漏。

2环境保护下清水混凝土的养护以及后期处理

这些年来人们最为直观的环境污染问题就是温室效应了,其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最为直接,这主要就是气候的污染,因为气温的持续上升,使得生态变得越来越不平衡,另外因为温室效应也让现在的冰川在不断的融化,海平面上升直接导致了人们生活的资源被不断的侵蚀。同时水污染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我国现在很多的城市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并且水污染也是越来越严重,导致水资源污染主要是有机物的排放,工业废水的排放等等,尽管我国政府已经加大了对于水资源污染的保护,但是仍然有一些水污染现象无法被根治,尤其是一些湖泊收到的污染,加剧了我国的生态环境恶化。我国现在面临着很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所以环境保护工作还需要在进一步的进行下去,其仍然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治理,不仅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人们进行积极的配合,还需要发挥相关环保组织的影响力,以及媒体的配合,针对我国的环境问题现状,提出一些具有有效性的保护工作,比如在现在的环境下面,环保问题已经是一个具有全球性的问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也进入了关键时期,未来的环境保护不仅仅只是一个目标,而是已经切实来到人们身边,需要每一个人切实的进行参与,身体力行的进行环境保护,加强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合作,并且对于环境保护的技术进行不断的研究,从而推动者环境保护能够完善的发展[2-3]。而现在的环境中最为严重的水污染与大气污染,都跟混凝土有着一定的关系,尤其是在清水混凝土出现以后,对于其的养护与使用需要更加的得当,及时的注意每一个地区的天气变化,从而防止模具被过早的拆除,如果出现了养护不恰当的情况,那么清水混凝土表明很容易因为失水而出现裂缝,这对于其质量以及耐久度来讲都有破坏性,对于清水混凝土进行拆模之后,就应该将其缺陷进行恢复,裸露在混凝土表面的地方,应该使用粘性的薄膜进行覆盖,进行保湿养护。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在国外已经较为纯熟,而其使用的次数也较多,在我国清水混凝土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被更多人所接受,其结构与施工已经在慢慢的完善,在现在的环境保护的趋势下面,我国的清水混凝土标准化程度不高,很多还是依赖人工,但是其所拥有的技术与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其必将成为我国建筑的主角,在我国是具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前景,所以在现在的环境之下,对于清水混凝土的技术研究需要更加大胆,随着国际贸易越来越多,绿色建筑也越来越被重视,国家对于环保的要求就越来越高,所以其以后必然会有广阔的市场[4-5]。

参考文献

[1]李胜兰,艾兴.新形势下大气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7,29(03):100+104.

[2]伍杰,贾艳,王洪敏.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建筑知识,2016,(05):1-2.

[3]杜丽,周闽锐.新形势下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6,(07):282.

[4]周苋东,张少兵,王军琪.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及治理措施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10(04):50-54.

保护方法范文篇7

关键词:体操教学;保护与帮助;方法与策略;意义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不再单单注重于物质了,更加看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人们对于体育活动越来越感兴趣,体操更是成为了很多年轻人喜欢的活动,而现代体操的发展也逐渐规范起来。体操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也可以为学好其他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说体操就是所有体育运动的源头,而且它的训练方式也非常多样化,它所要学习的知识和内容也是非常全面的。但是这项运动还是充满了危险与挑战,所以体操运动对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较高。因此,保护与帮助就成了体操运动的特色板块,且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该对保护措施非常了解并且可以熟练地掌握它,因为安全对于人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任何一项活动都应该把安全因素考虑进去,安全是所有动作开始的前提。

1体操保护与帮助的概念

对于体操这项体育活动来说,保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常常会选择依靠自身、周边的人,亦或者是一些体育器械来保护自己,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而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就是自我保护,自我保护就是自己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凭借一定的动作技巧来避免受伤,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动作技术不正确或意外等原因而可能出现的危险。他人保护,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他人的力量来保护自己,因为在训练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自己的技术原因而出现意外情况,这时就可以依靠周边人来保护自己。除了保护以外,帮助也是很重要的,帮助就是可以迅速且有效地给予练习者相关的危险信号,提醒练习者动作是否规范,有效的帮助可以让训练者提高练习的质量和效率,更加熟练的掌握动作要领,提高动作的技术。同时,帮助与保护也是相辅相成的,而且无论对于自己还是他人都是有好处的,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醒自己的队友不受伤害,也可以让自己更加熟练地掌握动作要领,规避一定的动作风险。综上所述,保护与帮助对于整个体操运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正常体育锻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体操教学中保护与帮助的具体方法

2.1体操教学中的保护方法

2.1.1自我保护自我保护是训练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保护方法,保护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练习者可以通过自己对于动作的掌握程度而采用一定技巧来帮助自己避开危险。但这对练习者的专业技能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锻炼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动作的规范程度,还要不断地去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快速地反应并且迅速地做出决策。除此之外,老师也应该在课前给学生们讲述自我保护的方法,这样当遇到危险的时候,训练者也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由于每个人训练的内容是不同的,因此也有不同的保护方法。2.1.2他人保护他人保护也很好理解,就是当训练者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周围人的力量来保护训练者,防止训练者在练习的过程中由于动作的失误而带来训练危险。通常保护他人的方法一般都是接、抱,但是最有效的还是在训练的开始,要对训练者时刻做出提醒,帮助其规范动作。针对不同的训练,保护者也可以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比如当训练者在进行前滚翻训练的时候,保护者可以站在训练者的前方来进行保护,当看到训练者有危险时,可以用手托住训练者的腰,避免其受伤害。如果动作的难度较大且比较复杂,这时保护者就应该提前做出判断,针对不同的动作做出不同的保护措施,紧跟训练者的节奏。

2.2体操教学中的帮助方法

2.2.1直接帮助直接帮助最主要的借力点还是根据自己的力量来支撑的,当在训练过程中遇到危险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以及相应的技巧来帮助自己减少伤害,而直接帮助根据不同的手法可以分为托、挡、推、扶等各种动作,可以根据不同的训练项目及时调整帮助的手法。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体操教学中的帮助必须传授得非常专业,不仅仅是要传授自我保护的方法,还应该对训练者的专业做出针对性的帮助手法。而在运动的过程中,合理的帮助方法会对训练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如果帮助方法不恰当则会适得其反。而根据动作可以分为完整性帮助和局部帮助。因为有的动作难度较大也比较复杂,所以需要全程提醒自己做好帮助保护措施,而有的动作只是在局部的某些地方会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只需要局部帮助。2.2.2间接帮助间接帮助就是指不利用训练者自身的力量,而是通过周围其他人以及相关的一些信号来寻求帮助。帮助者可以通过训练者发出的提醒信号以及相应的标签来及时地提供帮助,并且要在合理的时机范围内对训练者提供帮助,可以借助一定的方位角度,或者是巧劲来帮助训练者很好地完成训练任务。但是我们要在实际的锻炼中明白,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以及对于动作的熟练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在实际的帮助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使用策略。通常需要的帮助信号有3种,分别是信号法、限制法和标志物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使帮助者很快地接收到训练者的信号并且及时地做出反应。当然这里最常用的就是标志物法了,因为这种方法不仅醒目,还更有利于帮助训练者及时地做出保护措施。就比如在训练的时候,老师通常会给学生一个参照物作为标准,这样会让训练者在训练的时候更有目标,训练内容以及训练方向更加清晰。

3在体操教学中保护与帮助的要求

3.1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教师对于不同的学生,要进行因材施教,因为教师的教学主体是学生,所以要更加看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还有学生的个性表现以及可以接受的训练强度。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对于动作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全掌握老师所教授的动作要领,只要进行稍微的监督与纠正就可以;对于身体素质不太好的学生来说,就要在他们身上多花心思,需要加强监督与管理,给予较大的帮助与支持,而且这类学生相对来说也是不自信的,所以要对于他(她)们多加鼓励与心理的疏导。当然对于怎样保护与帮助,还需要根据不同的人群练习者对于动作的熟练程度来确定。所以对于不同对象来说,要制定不同的保护与帮助措施。

3.2消除顾虑,男女有别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性别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采取不同的保护与帮助措施。对于相同的教学内容来说,也要根据不同的性别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因此对于保护与帮助措施也应该因人而异,根据不同性别的学生及时调整帮助与保护的方法。就比如说在做空中翻腾的时候,如果是男生在做这套动作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远离一些器械,但如果是女孩的时候,就一定要站在她的正前方,避免因为身体的不稳定而发生前倾现象,如果保护不到位,就会容易发生危险。所以在保护女孩的时候,一定要站的近一点,最好是站在她的侧面与斜前方,而且对于女孩来说,力量比较弱,所以在比较困难的动作里,需要提供更多的帮助就才可以让她们很好地完成动作。另外,男女生在保护的时候,难免会有肢体接触,所以在训练中要培养学生对于同性的保护意识,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保护与帮助在体操教学中的意义

在体操教学中,不仅仅是学生要掌握体操动作的要领,教师也应该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掌握保护与帮助的方式方法和动作要领,并且可以熟练地运用到实践当中。在现代体操中,学生只学会体操动作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班级骨干应当在学会动作后尽快地掌握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再将保护与帮助的方法运用到实际课堂中,保护与帮助其他练习者。这样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又能掌握一项技能。因此,学生将保护与帮助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

5结语

在体操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遵循体操教学的一般原则,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熟练的保护与帮助的技术。根据练习者的各自特点而采用适合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通过正确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身体素质,体会正确的动作要领,同时教师也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避免意外的发生。既然保护与帮助是体操项目独有的特色版块,那么我们就要充分地运用好保护与帮助,最大效益地发挥保护与帮助的作用,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操运动中,使体操项目发展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李嘉凌.保护与帮助在体操课教学中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10,213.

[2]董利,门传胜.体操教学中运用保护与帮助的方法研究[J].武术研究,2019(9):116-117,121.

[3]李敏.谈保护与帮助在体操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世界,2013(8):102-103.

[4]李柏林.在体操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保护与帮助的能力[J].学周刊,2012(31):18.

[5]郑成功.浅析体操训练中的保护与帮助[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11):33-34,53.

[6]苏强.体操教学中保护与帮助的重要性探究[J].成才之路,2015(7):85.

[7]于菲.浅析高师体操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保护与帮助的必要性[J].当代体育科技,2015(4):138-140.

[8]朱金平.简析体操教学中如何保护与帮助学生[J].青少年体育,2015(1):59-60.

保护方法范文篇8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可持续利用;方法分析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与土地资源并不协调,许多地区存在地下水位下降和河流干涸现象,可能进一步导致国家水资源短缺,对社会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水资源浪费和污染问题,加强水资源保护,但我国水资源保护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本文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进行详细介绍,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

1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1.1水资源有限且可再生

水蒸气与空气中的尘埃或微粒结合,在光合作用下,当水不能承受重力时就会产生降雨。地表水体在地下水中循环一段时间,有利于地下水的净化和再生。

1.2水是不可替换的

水既是地球上生命的维系,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源泉。一旦水资源遭到破坏,就很难在短期内对其进行清洁和再生。如果水资源不能满足国民经济的需要,就会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1.3水资源分布不均匀

中国国土面积大,气候带差异大,降雨的时间、空间不同。随着时间推移,我国降水分布有明显变化:6-9月降水量明显增加,其余月份降水量较小。中国北方的季风比较温和湿润,夏季的雨量比冬季大。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1],年降水量相对分散,我国水资源大多分布在南方地区。

2水资源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水资源通常是指人类社会的淡水资源。根据相关统计,陆地淡水资源量只占地球总水量的2.5%,而真正可用淡水资源只占水资源总量的0.26%[2]。所以,水资源对于人类来说是稀缺的,需要加以保护。水资源的问题常常是污染和浪费。当前,污染是对水资源的最大威胁,一般来说,水源受到污染时,不能直接进行过滤,而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往往超出了水本身的成本。所以,保护水资源是每个人都必须认识到的安全问题。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之一,这跟空气一样重要。从宏观角度来看,目前,世界淡水危机是一个令人不安的信号,这是与水资源管理相关的威胁。就全国而言,我国人口数量庞大,水资源相对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这一阶段,有必要提高用水效率来推进水资源保护,缓解城市缺水问题,而城市生活污水的利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污水处理成为一项值得研究的工作。

3我国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3.1我国水资源保护法律机制不健全

我国对于水资源的保护立法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但是,目前,水资源的分配与管理不力、缺乏保护与监督、滥用行政权等问题十分严重。

3.2水资源管理模式亟待完善

虽然水污染控制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但我国水污染监测系统仍存在许多漏洞,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目前,水利部门、自然资源部门、生态环境部门等都有各自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彼此缺乏有效的协调与合作,部门间的矛盾和政策冲突频繁,将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导致水资源监测不能顺利进行,不利于扩大水资源监测范围,进一步完善控制方法。

3.3部分地区水资源破坏或浪费严重

传统的水资源开发方式十分粗放,江河湖泊水资源开发不合理[3]。水资源过度开发造成了严重后果,尤其是江河湖泊水资源长期无限制开发,严重破坏了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从表1可以看出,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灌溉水利用系数低,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万元产值取水量高,居民人均用水量大,水资源浪费严重。经分析,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造成水资源严重污染和环境恶化;有些居民节水意识不强,造成水资源浪费;农业用水措施不完善,造成农田灌溉水用不足。

4水资源保护的有效方法

4.1加大水资源保护投资

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必须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为此,国家必须从国内水资源保护现状出发,建立健全长效保护体系,加强水利设施的保护与建设,实施水资源合理建设政策,扩大基金的适用范围,完善水资源利用市场,建立多元化的水资源开发体系。

4.2不断创新水资源保护思路

当前,要积极推广和改进水资源管理方法,进行水资源综合治理和有效利用,加快防洪体系建设,避免水资源短缺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严格执行用水规划,普及水资源保护理念,加强水资源保护。科学技术在促进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水资源管理更要依靠科技进步。因此,必须加强对雨水资源利用的研究[4]。一是完善雨水过滤和截流方式,有效截流,收集雨水,进行综合利用。二是改进屋顶雨水收集与利用方式,提高用水效率。

4.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国家要规范工业用水管理,实行定额制度,避免不合理地使用水资源。用水量大的行业要推广和应用节水措施,尽量提高用水效率。就农业而言,要采用管灌、滴灌等高效的灌溉方法。城乡居民要树立节水意识,转变观念,使用节水装置。各功能区要合理定位功能,明确水质标准,严格监管达标情况,改变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的现状。在节约用水的同时,要科学规划,加强水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建设,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5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法

5.1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为对水资源的分配、获取和转让进行有效管理,国家必须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只有制定适当的法律和政策,才能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利用。水资源管理部门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用户的水资源使用权。水资源交易需要立法保障[4]。只有科学地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才能促进水资源交易顺利进行,保护水资源交易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5.2优化水资源定价机制

水资源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合理运用经济手段完善水资源定价机制,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受水资源需求影响,水价波动不可避免,固定价格不符合市场规律。阶梯式水价的参考收费标准如表2所示。当前,我国要加快水价改革的步伐,综合利用经济杠杆,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和利用率,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3加强居民的节水意识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形势严峻,要想缓解水危机,需要制定长远的战略目标和综合对策。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宣传和贯彻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念,提高全社会的水资源保护意识,促进水资源管理。可对水资源进行标准化管理,鼓励节约用水。农业方面,应逐步完善灌溉制度,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节约用水。工业方面,要用现代技术取代老旧技术,鼓励清洁生产,推广先进的水污染控制设备,提高工业用水的回用率,创新工业生产节水技术[5]。

6结语

水资源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要切实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减少水污染,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另外,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水资源保护,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问题,以实现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生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肖走良.基于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智能城市,2020(7):163-164.

2周桂林.水资源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分析[J].南方农机,2019(9):292.

3曹智超.水资源保护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刍议[J].科技风,2017(24):110.

4邓海肄.水资源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2):4270.

保护方法范文篇9

自然因素侵蚀归根结底是全球气候变暖加快了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的必然结果。海平面的上升会使海水潮位抬高造成沿海低地和海岸湿地被淹没,入海泥沙大量减少,波浪作用增强,潮流作用和风暴潮增强则会导致海岸侵蚀的加剧。人为因素导致的海岸侵蚀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改变所至,在入海河流上游修建水库,在港口建设大型丁坝码头,过度的人工取沙导致海岸带泥沙供应下降和海洋动力状况失衡等均是海岸侵蚀加剧的重要原因。

2现有保护对策

现有保护对策包括海堤、丁坝、人工海滩补沙(填沙护滩)和生物护岸措施。海堤是在河口海岸地区为了防止潮、浪侵袭,而在沿岸地面上修建的一种垄状挡水建筑物,通常筑于平原岸段的高潮线附近。丁坝不仅能拦流截沙、挑离主流线,而且能消耗正面入射波的能量。丁坝通常成群出现,构成丁坝群。人工海滩补沙是从海中或陆上采集合适的沙补充到被侵蚀的岸滩上。由于人工填筑到海滩上的沙在海浪的作用下仍将被冲刷,因此,补给周期要和侵蚀引起的泥沙自然耗损的速率一致。生物护岸措施包括在潮滩或水下栽种或培育某种植物,以达到消能并防止侵蚀的目的;利用开发水产养殖珍珠、贝类、鱼类等,有利于泥沙的淤积,降低波浪作用力;实施珊瑚礁保护政策,重建海岸自然屏障。

3植被选取的数学建模

3.1提出问题和假设

海岸线的侵蚀情况日益加重,保护海岸线的工作迫在眉睫。采取何种方式来保护海岸线既符合世界环保潮流,又具有保护的长久性和一定的中国特色。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以植被栽植为主其他护岸措施并行的生态型护岸,相信是最适合不过了。但究竟该栽植哪种植被就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植被的选取需符合当地的自然生长条件和具备抗风抗盐碱性、易成活等必要条件,还要考虑到经济合理性等一些客观因素,最好选择本土植被。(1)我们以海南岛为例,在这里做如下假设:给出的资料具有权威性,值得相信,具有使用价值。资料的数字化过程科学合理,有使用价值。(2)数字化具体过程。评分标准如下:①分布地区及气候条件等级评定方法:分布地区广泛程度,0—5分;对气候条件的要求,0—4分。该项等级为两部分相加所得。②抗盐碱性抗风性等级评定方法:抗风性0—3分,抗盐碱性0—3分,其他抗性0—3分,总得分累加。③成活率评定方法:生命力强弱,0—3分,生长土质要求0—3分,生长温度要求0—3分,总得分累加。(3)具体评分:①匍匐苦荬菜:分布于温带沿海沙滩,海南岛是亚热带与热带相交地区,分布地区不相符,得0分;气候条件为温度适宜但多雨,海南属于高温多雨,有一点相符,得1分,总分1分。滨海植物,抗风性3分,是好盐性的沙生牧草,但盐性不能过高,2分,共5分。生命力3分,要求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2分,生长温度2分,共7分。②其他植物评分同上。将资料数字化后的新表见表2。(4)变量p———生长因素;c———植物名称;P1———分布地区及气候条件等级;P2———成活率;P3———抗性等级;C1———匍匐苦荬菜;C2———草海桐;C3———单叶蔓荆;C4———白水木。

3.2数学建模

(1)确定分析系统中各层次应考虑的因素,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1)最高层T:选取最合适的植物;2)中间层M:影响植物的生长因素;3)最低层B:四种滨海植物。(2)M—T构成的两两成对比较的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为:λmax=∑ni=1(AW)inwi=13(0.31850.1047+1.90010.6370+0.78150.2583)≈3.0169(1)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3.0169-33-1=0.00845(2)随即一致性指标R的值,薛春汀用了大小500个字样,对不同的n得到如下所示的结果[5]:M———T矩阵为三阶矩阵,故RI=0.58CR=CIRI=0.0146,CR<0.1因为CR<0.1,所以此排序有满意的一致性,这就是说W可以真正反映P:{P1,P2,P3}在目标T中所占的比重。(3)根据已知的四种植物各项评分,利用成对比较法得到关于各项因素的正互反矩阵。P1—C(四种植物关于分布地区及气候条件等级的矩阵)计算方法同上:λmax=4,RI=0.90P1的一致性指标为:CI=0,P1的一致性比率为:CR=0λmax=4,RI=0.90P2的一致性指标为:CI=0,P2的一致性比率为:CR=0P3—C(四种植物关于成活率的矩阵)λmax=4,RI=0.90P3的一致性指标为:CI=0,P3的一致性比率为:CR=0(4)B层对T层的总排序表:方法是将P———C所得到的三个经过单位化的特征向量作为列向量构成4×3矩阵,和由P对目标Z的权量构成的3×1矩阵做乘法,结果即是四种植物的权重向量,那么数值较大的所对应的植物就比较合适种植。

3.3结果分析

对四种植被排序的结果分析(软件程序分析在这里不再赘述):(1)从总排序中我们看出C2所代表的草海桐的权重值最高。说明草海桐是在权衡了地理分布、各种抗性和成活率三方面因素后,选出的最适合海南岛护岸的植被。草海桐还具有耐寒、抗污染、抗病虫危害能力强和全年可移植等其他特点,有着极强的环境适应和抵抗能力,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可以直接选取种植在全岛范围内。(2)表中所显示出的C3、C4数值与C2相比,差距不是太大,也可选种。但要根据针对各项生长因素计算出的权重值和总排序值,在不同地区采取单种或混种护岸植被的方法,做到因地制宜地护岸。(3)C1不适合在海南岛栽种。

4结论

保护方法范文篇10

关键词:防沙治沙;林业生态环境;措施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我国土地沙化现象严重,沙化面积与我国一中等县的面积相当。现阶段,我国的沙化土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8%,涉及到两万多个乡镇村庄,造成上百亿的经济损失。而我国土地沙化日益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造成,一是自然原因,一是人为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数量日益增多,导致滥砍、滥伐、滥牧、滥挖、滥垦等现象日益严重,最终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防沙治沙工作需要从根源做起,总结借鉴以往的防沙治沙经验和教训,以人为本,综合治理,同时以防为主,分类进行,遏制土地的沙化。荒漠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同时土地的生产能力比较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较差。因此,本课题对防沙治沙进行研究,对改善生态环境、降低风沙危害,并且保护林业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人们的生活。特别是人们的滥砍、滥伐等行为,导致土地沙化现象严重,加之荒漠地区的森林资源少、覆盖率低,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因此必须重视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加大树木的培育种植,从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本课题是以防沙治沙与林业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对当前我国沙化现象进行论述,然后针对沙化问题提出防沙治沙与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办法,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为更好地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查阅图书馆书籍资料、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维普资讯、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查阅防沙治沙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资料,从而为本课题的写作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并且提供了理论依据。2调查法深入到林某沙区对其沙化的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正确了解我国防沙治沙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情况,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实例。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

下文将对如何防沙治沙与林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论述。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依法防沙治沙意识

防沙治沙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加大其宣传力度,从而提高社会各界的防沙治沙意识。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要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学习好、宣传好防沙治沙工作的重要性。对于沙化严重的地区,当地各级政府要组织有关单位部门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加大防沙治沙的宣传,提高人们群众的防沙治沙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防沙治沙的重要性及其紧迫感,除此之外还要严格执行防沙治沙目标,并且建立奖惩制度,通过考核结果对其给予奖励或是惩罚。除此之外,政府有关部门还要加强与当地农牧民群众的交流沟通,使其正确认识到防沙治沙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希望调动其防沙治沙的积极性。

2.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工程的建设力度

人们对防沙的目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其对天然林的认识不准确,认为天然林是自然生产的树木,所以可以不用计算其价钱,最终导致各级政府部门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对天然林进行建设,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有些地区树木全部为天然灌木林,这导致人工种植树木难以形成树林,加之土地沙化、降雨少,所以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重点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另外,需要各级单位部门的密切配合,制定行之有效的计划,加强对天然林的保护。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实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生态比较脆弱且相对集中,并且正在遭受破坏的地区,要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重点保护区域。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重点做好林业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从而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另外。林业管理者还要各尽其责,为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工作。

3.提高防沙治沙的科学性

防沙治沙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加大其科学技术的利用率,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关于科技,沙化地区可以聘请技术专家来此进行技术指导,加强相关技术的推广利用。同时可以借鉴防沙治沙成功地区的经验,从而提高防沙治沙工作的有效性。防沙治沙工作的有序发展需要植被覆盖率的增加为保障,因此必须加大当地树木植被的栽种。与此同时,对于树木植被的建设,需要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并且遵循当地的自然生态规律,适合发展什么就种植什么,如适合农业就发展农业,适合林业就栽种树木,并且最好是乔木、灌木和草的共同发展,严禁滥伐、滥砍等行为,一旦发现该类行为必须采取严厉地处罚。

4.强化社会成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影响。可以说保护生态环境是保证人们良好生活的前提条件,所以必须提高社会各界人士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林业生态环境具有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作用,因此必须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天然林,其有着很快的生长速度、结构稳定、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对人们的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所以,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其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课题的结论

防沙治沙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公益性事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实现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协调发展,只能这样才能改善我国荒漠化状况,形成良好的生态防护体系。

作者:张国栋 单位: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林业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