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臭氧层国际日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23:42:04

保护臭氧层国际日

保护臭氧层国际日范文篇1

保护臭氧层国际日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说具有历史意义的这一年,回顾国际合作方面一个毋庸置疑的成功故事是值得的。二十年前,各国政府签署了《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公约》--臭氧层是一层薄薄的气体,起到保护地球上所有生命免受外空紫外线辐射伤害的作用。该公约的签署启动了一个全球合作进程,这个进程在解决全人类及环境健康面临的一项重大威胁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这个《维也纳公约》及其《蒙特利尔议定书》体现了文秘写作网在调动和协调多边行动解决全球性问题方面的价值。只有通过这样的行动,我们才有希望应对目前面临的众多挑战。确保《蒙特利尔议定书》有效地发挥作用的关键要素之一是15年前设立的多边基金。该基金依据各方负有共同的然而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为所涉金额超过15亿美元的活动提供了支助,从而帮助了130多个发展中国家严格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所规定的义务,即减少那些损耗臭氧层的物质的生产及消费。另外,该基金还雄辩地表明,只要得到适当的支助,所有国家都能够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我向《蒙特利尔议定书》的所有189个缔约国表示祝贺,祝贺他们坚定地实现环境的可持续性而努力。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永久性地消除了年产量超过150万吨的破坏臭氧层的化学品生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也不意味着臭氧层损耗造成的后果已经完全消除。发展中国家在履行其许多义务的道路上才走到一半,在发达国家,一些化学品仍需逐步淘汰。

另外,由于长期使用损耗臭氧的化合物,导致上大部分地区臭氧层变薄。我们务必对这种危害始终保持警惕,以免皮肤癌、白内障病例增加以及其他对健康的威胁进一步加剧。为此,将今年国际日的主题定为“善待臭氧,安享阳光”。如果所有公民都能按照这些简单明了的话去做,我们就可以保护公众健康,早日恢复臭氧层。

保护臭氧层国际日范文篇2

保护臭氧层国际日

说具有历史意义的这一年,回顾国际合作方面一个毋庸置疑的成功故事是值得的。二十年前,各国政府签署了《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公约》--臭氧层是一层薄薄的气体,起到保护地球上所有生命免受外空紫外线辐射伤害的作用。该公约的签署启动了一个全球合作进程,这个进程在解决全人类及环境健康面临的一项重大威胁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这个《维也纳公约》及其《蒙特利尔议定书》体现了文秘写作网在调动和协调多边行动解决全球性问题方面的价值。只有通过这样的行动,我们才有希望应对目前面临的众多挑战。确保《蒙特利尔议定书》有效地发挥作用的关键要素之一是15年前设立的多边基金。该基金依据各方负有共同的然而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为所涉金额超过15亿美元的活动提供了支助,从而帮助了130多个发展中国家严格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所规定的义务,即减少那些损耗臭氧层的物质的生产及消费。另外,该基金还雄辩地表明,只要得到适当的支助,所有国家都能够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我向《蒙特利尔议定书》的所有189个缔约国表示祝贺,祝贺他们坚定地实现环境的可持续性而努力。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永久性地消除了年产量超过150万吨的破坏臭氧层的化学品生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也不意味着臭氧层损耗造成的后果已经完全消除。发展中国家在履行其许多义务的道路上才走到一半,在发达国家,一些化学品仍需逐步淘汰。

另外,由于长期使用损耗臭氧的化合物,导致上大部分地区臭氧层变薄。我们务必对这种危害始终保持警惕,以免皮肤癌、白内障病例增加以及其他对健康的威胁进一步加剧。为此,将今年国际日的主题定为“善待臭氧,安享阳光”。如果所有公民都能按照这些简单明了的话去做,我们就可以保护公众健康,早日恢复臭氧层。

保护臭氧层国际日范文篇3

保护臭氧层国际日

保护臭氧层就是保护蓝天,保护地球生命。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要求所有缔约国按照《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修正案的目标,采取具体行动纪念这个日子。

值得庆幸的是臭氧层损耗是可以停止甚至进行自身恢复的。为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自1976年起陆续召开各种国际会议,通过了一系列保护臭氧层的决议,在全球范围内限制并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的化学物质。

保护臭氧层国际日范文篇4

1994年,联合国大会宣布从1995年起每年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要求所有成员国在国家水平上,按《议定书》及其修正案的目标,采取具体行动,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保护臭氧层工作,积极支持并组织有关9.16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纪念活动。

1995年,中国政府在北京召开了9.16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纪念大会。国家环保局解振华局长主持会议,国务委员宋健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务院有关部门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部分企业、各新闻单位的代表共100多人参加了会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执行机构均派代表出席了会议。

纪念活动期间,在北京西单商场门前设立纪念9.16国际臭氧层日宣传站,发放有关保护臭氧层的宣传材料,展示ODS替代品。国家环保局解振华局长、王扬祖副局长,化工部成思危副部长等领导莅临现场,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山地先生(Mr.Shende)等一道参加了宣传活动。同时,化工部、机械工业部、公安部、电子部、国内贸易部、轻工总会等单位都发放了刊物、纪念品,对第一个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进行了广泛宣传。轻工总会家电办还组织了13家冰箱制造厂在北京市百货大楼及长安商场进行了ODS替代冰箱的展销。

1996年,国家保护臭氧层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首届“中国保护臭氧层大会”,国务委员宋健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国家环保局王扬祖副局长作中国保护臭氧层工作的总结报告,轻工总会潘蓓蕾会长、公安部孙伦局长、上海市环保局吕淑萍局长等都在大会上发言交流经验。新飞冰箱集团刘炳银总裁代表企业界发言,支持并积极参与中国政府的ODS物质淘汰活动。

公约秘书处秘书长萨尔玛先生、多边基金执委会主席Nr.H.F.ProtSan

Kongri先生、执委会秘书处执行主任阿瑞尼先生,UNDP驻华总代表贺尔康先生、UNDP总部品托先生、UNEP工业与环境办公室拉德瑞尔女士,UNDIO工业环境部切克诺瑞尔女士,世界银行环境部纽肯先生等外方代表也在会上发了言。来自双边国家、外国驻华使馆、国务院各部门、企业、科教及新闻界的中外人士共400多人参加会议,盛况空前。本次大会还表彰了保护臭氧层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了荣获“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证书的企业。纪念活动期间,各有关行业还举行了行业ODS淘汰战略研讨会,保护臭氧层多边基金项目管理办公室(PMO)举办了中国保护臭氧层成就展览。

1997年,组织了“新飞杯”保护臭氧层有奖知识竞赛,参赛者达16万人,极大的提高了公众的保护臭氧层意识。

1998年,为响应联合国“保护臭氧层儿童画竞赛”的倡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与全国少年先锋队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了“金珠杯”少年儿童保护臭氧层绘画竞赛。此次活动评出特等奖2名,其中曲楠(8岁)在联合国环境署组织的国际绘画竞赛中,获“评委奖”。

纪念活动期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联合召开“纪念9.16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大会暨《国家方案》修订及国际政策研讨会”。国家环保总局汪纪戎副局长、联合国系统驻华总代表Ms.Kerstin

Leitner女士、蒙特利尔议定书多边基金执委会主席Mr.Antonio

Gonzalez先生、多边基金执委会副秘书长郎胜烁先生出席会议并讲了话。国际执行机构代表,美国、加拿大、欧盟、瑞典、德国、日本、印度等国臭氧层保护方面的官员和专家,国务院有关部门官员及环境科研教学机构、工业界的代表们也参加了大会。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儿童画竞赛获奖作品颁奖仪式;放飞了探空气球;举行了化工行业CFCs生产整体淘汰计划及清洗行业ODS淘汰战略国际研讨会。通过本次活动,大大加强了社会各阶层及少年儿童对保护臭氧层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1999年,我国正在积极筹备第十一次《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大会。纪念9.16国际臭氧层日期间,在北京举行了保护臭氧层的记者培训班,发放了各种宣传材料,动员并组织新闻界人士参加9.16国际臭氧层日及第十一次《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大会的宣传活动。同时还召开了国家保护臭氧层领导小组会议,审定了《国家方案》修订稿;研讨了ODS进出口政策、CFCs替代品发展战略,及甲基溴替代战略框架等。国家环保总局汪纪戎副局长,国家保护臭氧层领导小组成员及PMO人员共40多人出席会议。

纪念活动期间,国家环保总局与中国儿童活动中心还共同举办了“拯救我们的蓝天,保护臭氧层”赠书仪式。国家环保总局王玉庆副局长主持赠书仪式并讲了话。会上将我国第一部以卡通形式宣传保护臭氧层的科普书籍“补天——人类共同的责任”一书赠送给少年儿童。

2000年,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倡议下,中国保护臭氧层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以下两项活动:(1)工业界保护臭氧层自愿宣誓签字仪式,以进一步鼓励和促进工业界支持《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实施,自愿采取行动开展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活动。8家已完成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工作的企业在《工业界保护臭氧层自愿宣誓书》上签字;10家正积极开展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工作的企业在《履行国际公约保护臭氧层倡议书》上签字。国家环保总局祝光耀副局长、联合国环境署杰弗瑞先生(Mr.Geoffgey

Tcrneg)在会上发言,各国际执行机构代表对中国工业界的积极行动表示赞赏。(2)召开《中国保护臭氧层政策地方培训战略》国际研讨会,审议我局与联合国环境署共同制订的《地方培训战略》,以加强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在保护臭氧层政策法规落实方面的工作。

2001年,组织了“国际保护臭氧层录像带比赛”参赛活动;开展了保护臭氧层宣传用语和宣传图标有奖征集活动;在中国环境报上设专栏宣传中国保护臭氧层十年履约成就;制作“中国保护臭氧层履约十年”系列专题报道;举办首次中国部分地区海关官员消耗臭氧层物质进出口管理培训班等。

2002年,围绕“9.16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在中央电视台“走向科学”栏目和中国环境报、北京晚报及国际广播电台进行了宣传;以“中国ODS淘汰行动”为主题的展团参加了2002年中国国际环境保护博览会;旨在宣传保护臭氧层的电视专题片《补天:中国在行动》拍摄完成;《中国保护臭氧层行动》一书出版,解振华局长为该书撰写了前言。

保护臭氧层国际日范文篇5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各有关部门、企业界、新闻界的朋友们和XX市中小学的师生代表在这里集会,共同纪念“9.16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在此,我谨代表国家保护臭氧层领导小组和国家环保总局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臭氧层是地球的天然屏障,臭氧层的破坏将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为了保护臭氧层,全球都在积极行动。我国政府重视环境保护,倡导在公平、公正、合理的基础上共同解决全球环境问题。1989年,中国政府加入了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维也纳公约》;1991年,中国政府加入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伦敦修正案),成为按《议定书》第5条款行事的国家。十多年来,在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中国政府致力于推进臭氧层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认真履行应承担的国际义务,如期完成了《议定书》对发展中国家规定的1999年全氯氟烃的冻结目标。

在我国保护臭氧层工作取得进展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我们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要实现下一阶段的任务,即到2005年1月1日,将CFC物质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在1999年的冻结水平上削减50%,其任务依然很艰巨。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技术合作与交流,积极争取资金,努力工作,加大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的研发和生产力度,确保不同阶段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消费控制目标的实现。同时,另一方面也希望每位公民和社会各界能够克服由于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而给我们造成的暂时困难,继续支持国家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战略的实施。

今年国际保护臭氧日的主题是:“拯救我们的天空:保护我们自己,保护臭氧层。”这一主题提醒我们,保护臭氧层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地球及整个人类的命运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每位公民都能为实现我国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目标作出努力,我希望这一主题能够借助这次活动更广泛地传播。

今天播放的录象节目——《中国保护臭氧层行动》,将向大家全面介绍臭氧层的作用、臭氧层破坏的危害,以及中国正在从事着的保护臭氧层活动。我们希望通过类似的宣传和纪念活动,对我国履行保护臭氧层国际公约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保护臭氧层国际日范文篇6

各位来宾:

上午好!今天我们召开的总结大会,是中国粮食仓储行业开展甲基溴淘汰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标志着中国粮食仓储行业甲基溴淘汰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中国粮食仓储行业已于20*年起在全国实现了全面停止使用甲基溴的目标,这项成绩的取得是粮食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环境保护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支持与指导分不开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国家粮食局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向出席今天会议的环境保护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有关省(区、市)粮食局和公司、科研单位和企业的代表表示崇高的敬意!

刚才环保部祝光耀副部长介绍了中国淘汰甲基溴进展有关情况,对我国粮食仓储行业甲基溴淘汰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我国如何进一步做好的臭氧层保护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表示完全赞同。

中国的粮食仓储行业甲基溴淘汰项目历时四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群策群力,圆满完成了预定的任务。这次会议我们将总结粮食仓储行业甲基溴淘汰工作的经验,表彰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单位,力争继续为保护臭氧层做出新的贡献。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保护臭氧层,淘汰甲基溴是粮食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甲基溴的使用对大气臭氧层具有破坏作用,已被联合国环境署列为大气臭氧层枯竭物质,正式列入受控范围。我国政府正式签署了《蒙特利尔议定书》,并做出将逐步淘汰甲基溴的承诺。国家粮食局作为“国家保护臭氧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一,对淘汰甲基溴工作十分重视。甲基溴作为在粮食仓储领域曾大量使用的熏蒸剂,多年来被广泛使用。我们意识到这项工作有利于保护臭氧层,保护我们的家园,造福子孙后代,从而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具有重大意义。这项工作也关系中国粮食行业的国际形象、行业信誉和社会责任。

为履行我国政府对《蒙特利尔议定书》所做出的承诺,在环境保护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大力支持下,《蒙特利尔议定书》多边基金执委会提供了国际援助资金146万美元,于*年7月,正式启动了“粮食仓储行业甲基溴淘汰国际援助项目”,国家粮食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司与环保部外经办成立了粮食仓储行业甲基溴淘汰项目联合工作组,负责甲基溴淘汰项目的具体工作,同时,国家粮食局还成立了甲基溴淘汰项目专家组,负责该项目的技术评估。

三年来(20*-20*年),在有关省级粮食局等单位的配合下,经过各方面的努力,稳步推进了粮食仓储行业甲基溴淘汰削减任务。我们将甲基溴淘汰项目分解成了若干子项目,分步实施,从项目调研、培训教材编制、标准制订、人员培训、设备援助、监督检查、后期技术保障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实施淘汰任务。实行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宏观与微观的结合,扎扎实实的开展了各项工作。摸清了粮食仓储行业甲基溴使用情况,明确了主要替代技术为“磷化氢膜下环流熏蒸技术”和“磷化氢与二氧化碳混合熏蒸技术”,培训了380多名技术骨干,建立了34个甲基溴替代技术设备援助库,部分粮库通过自筹资金也进行了替代技术改造。通过国内多种粮食行业杂志和互联网,进行了广泛宣传,制订了技术标准,提高了公众意识。*年9月26日,国家粮食局会同环保部联合了《关于粮食仓储行业全面停止使用甲基溴的公告》(第4号),20*年起粮食仓储行业全面停止使用甲基溴。20*年12月25日“粮食仓储行业示范库甲基溴淘汰项目”通过了环保部和国家粮食局联合组织的项目验收。目前我们已全面完成了粮食仓储行业淘汰工作目标任务,成效显著,为我国履行国际公约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巩固淘汰甲基溴取得的成果

通过四年来的努力,我们圆满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我们也应该清楚意识到:中国粮食仓储量大,储藏周期长,粮库点多面广,监管难度大;熏蒸剂单一、储粮害虫抗性逐渐增加,个别虫种不能有效快速治理;目前许多基层粮库的替代技术科学应用还很薄弱;简便易行的绿色储粮技术急待开发,保管人员的专业素质还要进一步提高。

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全面完成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为巩固甲基溴淘汰成果,还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应该继续加大替代技术推广应用和宣传力度。通过今年要召开的全国粮食仓储工作会议、第二届粮食储藏管理技术论坛、第八届国际气调与薰蒸大会等多渠道宣传甲基溴淘汰在行业内示范效应,增强保护臭氧层的意识,让保护臭氧层成为自觉行动。二是国家粮食局将进一步完善相关仓储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项目后期的监督检查和管理,从制度上采取相应措施,加快甲基溴库存封存、处理和回收的实施,在长效监督管理方面多下功夫。三是加强新型熏蒸剂的开发和应用试验。要加大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科研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替代品、替代技术、副产品再利用和废物处置等技术研发工作。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健全储粮害虫抗性监测服务网,继续加强基层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继续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

保护臭氧层国际日范文篇7

21世纪,全世界政治家和学者讨论得最多的热点话题之一便是地球温暖化与气候变迁。近一万年中,地球大气平均温度仅升高不到2℃,但最近的两百年中,全球的平均温度却上升了1.6℃。照此速度发展下去,到2030年或205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5至4.5℃,是过去的5至10倍。据统计,建筑能耗占各类总能耗的30以上,因此,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节约自然资源,减缓全球变暖方面,建筑节能职责重大。

2004年末,我国各地区城市实有住宅建筑面积共96.2亿m2,2004年全国城镇又新建住宅竣工面积5.7亿m2,此外,全国农村还新建住宅面积6.8亿m2,规模十分巨大。而建设部部长指出,我国建筑能耗是相同气候条件发达国家的2至3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建设系统资源节约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节能便成为我国实现与自然和谐发展、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以暖通空调为主的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建筑节能就具有保护地球环境更深层次的意义。据估算,我国一栋20000m2的使用热泵空调的办公楼,其温室气体排放量达700t/a,而日本仅为390t/a,我国的建筑用能水平不高(例如上海的人均用电量仅为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室内环境的标准也不高(例如办公楼内照明标准仅100-200xl,而日本则在500xl以上),在这样的前提下,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却几乎是日本的一倍。则只能说明我国的能源转换效率低下,建筑节能技术落后,这些都急需改进。

2、CFC对环境的影响

所谓CFC(chloroflurocarbons),即氯氟烃类物质,也就是人们常提及的氟里昂。由于其化学性能的稳定,近百年来被广泛的应用于空调、制冷行业的保温与传热。当随着人们知识的日益丰富,人们也逐渐开始意识到CFC的大量使用与排放,对自然造成力极大的伤害。1974年,美国加州大学的Molina和Rouland教授首先提出,CFC的排放会造成臭氧层的破坏(所谓臭氧层是指在大气平流层距地20km处,地球上80的臭氧集中于此,形成一低浓度的臭氧层,它吸收了太阳光中99的高强度紫外线,使地球成为适宜人类生存的空间),而此前后的一系列研究也表明了上述观点:1969年,美国宇航局首次发现大气臭氧呈下降趋势;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发现南极上空臭氧空洞面积几乎相当于美国国土总面积,臭氧浓度约下降40;1987年北极联合考察队也发现CFC浓度高于预计50倍,并发现臭氧空洞;同时,我国的研究表明,华南和东北臭氧浓度下降约3,西北出现臭氧空洞。这一切都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研究同时表明,臭氧浓度每下降1,紫外线强度将增加2.紫外线强度的增加,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使人体免疫力下降,体内蛋白质及DNA受破坏,是皮肤癌及白内障增加。同时它还影响海洋生物、植物的生长生存:紫外线的过量照射引起海洋生物死亡将破坏自然界的食物链。此外,CFC在生产使用过程中造成的能量消耗及CO2引起温室效应,紫外线的增加还会加剧高分子化合物的产生。

3、观点与对策

当前世界面临的巨大环境挑战亟待解决,暖通空调制冷行业也不例外。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为了拯救人类的家园,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3次大会通过艰苦的谈判,终于在日本京都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议定书规定了各缔约方到2010年所承担的包括CO2在内的6种温室气体的减排量。尽管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义务,但作为占地球村居民总数1/5的大国,保护人类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它同样关系到我们将留给子孙后代一片怎样的天空。作为暖通空调行业,我们当前应做的就是制定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建筑节能标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国政府也正是这样做的,2001年,我国出台了自己的建筑节能标准,各省建筑节能标准也陆续出台。

在CFC问题上,国际上有识之士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1985年9月,维也纳会议首次就CFC问题发表了维也纳公约;1987年9月,联合国外长会议达成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1989年9月,发表了保护臭氧层的赫尔辛基宣言,并提出发展中国家问题;1991年6月,中国首次参加了内罗毕会议,修正了蒙特利尔协定;1992年12月,在哥本哈根会议上,HCFC列入了受控范围。从目前情况来看,在发达国家,1995年底发达国家CFC已被禁用,发展中国家也将在2005禁用。就近期来说,暖通空调行业主要以CFC的回收和再利用为主,在其基础上尽量减少CFC的排放;就长远而言,则应积极寻找替代工质。

4、结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应看到,与成两位数增长的经济相伴随的是对环境的毁灭性破坏。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工业污染、水污染及以土地荒漠化都是与市场的慷慨赠与相伴而来的一些主要危害。每年,我国大城市由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患病人数大幅增加。“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有专家认为,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201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将比2005年增加10~20,因此,在各行各业中,环境保护,与自然界协调发展已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于暖通空调制冷行业,必须树立起一种跨时空的全新道德观以约束我们的行动,在考虑到我们需求的同时,决不能对子孙后代满足他们需要的可能性构成危害。从一定意义上说,协调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从目前来说,应当本着事实就是的态度,努力解决好建筑能耗及CFC方面的问题,为自己和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张功耀,曹志平。科学技术哲学教程。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

[2]沈维道,郑佩芝,蒋淡安。工程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龙惟定。试论建筑节能的新观念。暖通空调,1999,29(1)。

[4]孙明芳,钟史明。综合环境规划(IRP)和需求方管理(DSM)技术简介。能源研究与利用,1997,(2)。

[5]张祉佑。制冷原理与设备。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6]汪训昌。从全球气候变暖角度评替代工质HCFC12.暖通空调,1998,28(6)。

保护臭氧层国际日范文篇8

21世纪,全世界政治家和学者讨论得最多的热点话题之一便是地球温暖化与气候变迁。近一万年中,地球大气平均温度仅升高不到2℃,但最近的两百年中,全球的平均温度却上升了1.6℃。照此速度发展下去,到2030年或205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5至4.5℃,是过去的5至10倍。据统计,建筑能耗占各类总能耗的30以上,因此,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节约自然资源,减缓全球变暖方面,建筑节能职责重大。

2004年末,我国各地区城市实有住宅建筑面积共96.2亿m2,2004年全国城镇又新建住宅竣工面积5.7亿m2,此外,全国农村还新建住宅面积6.8亿m2,规模十分巨大。而建设部部长指出,我国建筑能耗是相同气候条件发达国家的2至3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建设系统资源节约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节能便成为我国实现与自然和谐发展、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以暖通空调为主的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建筑节能就具有保护地球环境更深层次的意义。据估算,我国一栋20000m2的使用热泵空调的办公楼,其温室气体排放量达700t/a,而日本仅为390t/a,我国的建筑用能水平不高(例如上海的人均用电量仅为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室内环境的标准也不高(例如办公楼内照明标准仅100-200xl,而日本则在500xl以上),在这样的前提下,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却几乎是日本的一倍。则只能说明我国的能源转换效率低下,建筑节能技术落后,这些都急需改进。

2、CFC对环境的影响

所谓CFC(chloroflurocarbons),即氯氟烃类物质,也就是人们常提及的氟里昂。由于其化学性能的稳定,近百年来被广泛的应用于空调、制冷行业的保温与传热。当随着人们知识的日益丰富,人们也逐渐开始意识到CFC的大量使用与排放,对自然造成力极大的伤害。1974年,美国加州大学的Molina和Rouland教授首先提出,CFC的排放会造成臭氧层的破坏(所谓臭氧层是指在大气平流层距地20km处,地球上80的臭氧集中于此,形成一低浓度的臭氧层,它吸收了太阳光中99的高强度紫外线,使地球成为适宜人类生存的空间),而此前后的一系列研究也表明了上述观点:1969年,美国宇航局首次发现大气臭氧呈下降趋势;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发现南极上空臭氧空洞面积几乎相当于美国国土总面积,臭氧浓度约下降40;1987年北极联合考察队也发现CFC浓度高于预计50倍,并发现臭氧空洞;同时,我国的研究表明,华南和东北臭氧浓度下降约3,西北出现臭氧空洞。这一切都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研究同时表明,臭氧浓度每下降1,紫外线强度将增加2.紫外线强度的增加,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使人体免疫力下降,体内蛋白质及DNA受破坏,是皮肤癌及白内障增加。同时它还影响海洋生物、植物的生长生存:紫外线的过量照射引起海洋生物死亡将破坏自然界的食物链。此外,CFC在生产使用过程中造成的能量消耗及CO2引起温室效应,紫外线的增加还会加剧高分子化合物的产生。

3、观点与对策

当前世界面临的巨大环境挑战亟待解决,暖通空调制冷行业也不例外。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为了拯救人类的家园,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3次大会通过艰苦的谈判,终于在日本京都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议定书规定了各缔约方到2010年所承担的包括CO2在内的6种温室气体的减排量。尽管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义务,但作为占地球村居民总数1/5的大国,保护人类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它同样关系到我们将留给子孙后代一片怎样的天空。作为暖通空调行业,我们当前应做的就是制定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建筑节能标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国政府也正是这样做的,2001年,我国出台了自己的建筑节能标准,各省建筑节能标准也陆续出台。

在CFC问题上,国际上有识之士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1985年9月,维也纳会议首次就CFC问题发表了维也纳公约;1987年9月,联合国外长会议达成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1989年9月,发表了保护臭氧层的赫尔辛基宣言,并提出发展中国家问题;1991年6月,中国首次参加了内罗毕会议,修正了蒙特利尔协定;1992年12月,在哥本哈根会议上,HCFC列入了受控范围。从目前情况来看,在发达国家,1995年底发达国家CFC已被禁用,发展中国家也将在2005禁用。就近期来说,暖通空调行业主要以CFC的回收和再利用为主,在其基础上尽量减少CFC的排放;就长远而言,则应积极寻找替代工质。

3、结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应看到,与成两位数增长的经济相伴随的是对环境的毁灭性破坏。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工业污染、水污染及以土地荒漠化都是与市场的慷慨赠与相伴而来的一些主要危害。每年,我国大城市由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患病人数大幅增加。“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有专家认为,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201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将比2005年增加10~20,因此,在各行各业中,环境保护,与自然界协调发展已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于暖通空调制冷行业,必须树立起一种跨时空的全新道德观以约束我们的行动,在考虑到我们需求的同时,决不能对子孙后代满足他们需要的可能性构成危害。从一定意义上说,协调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从目前来说,应当本着事实就是的态度,努力解决好建筑能耗及CFC方面的问题,为自己和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张功耀,曹志平。科学技术哲学教程。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

[2]沈维道,郑佩芝,蒋淡安。工程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龙惟定。试论建筑节能的新观念。暖通空调,1999,29(1)。

[4]孙明芳,钟史明。综合环境规划(IRP)和需求方管理(DSM)技术简介。能源研究与利用,1997,(2)。

[5]张祉佑。制冷原理与设备。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6]汪训昌。从全球气候变暖角度评替代工质HCFC12.暖通空调,1998,28(6)。

[7]JohnTierney.Abetonplanetearth.PostgraduateEnglishIntensiveReading(II)。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保护臭氧层国际日范文篇9

幼儿具有感情丰富的特点,他们容易被一些具有感情的事物感染,幼儿教师可以把多媒体的技术引进到日常活动中,将多媒体的效果与幼儿的多情善感结合起来,用多媒体技术向幼儿宣传环保理念。比如幼儿教师可以给幼儿观看动物世界,幼儿对那些憨态可掬的小动物特别有兴趣,可是《动物世界》上说,那些动物可以居住的森林越来越少,动物因为没有生存的空间所以濒临死亡,有一些动物甚至已经绝种,人们再也看不到。幼儿的感情被多媒体技术激发,他们喜欢那些小动物,同情小动物的遭遇,他们流着热泪说那些小动物实在太可怜,教师此时可以向幼儿说明环保的道理。幼儿为了那些可爱的小动物,内心开始树立环保的理念。

二、让幼儿过关于环保的节日

随着环保理念被人重视,国外已经确立环保节日,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过环保节让幼儿树立环保的概念。比如国际上9月16日为保护臭氧层国际日,教师可以在这个日子给幼儿讲保护臭氧层的原因。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太阳如果直接照射在人体上会对人体有害,臭氧层是给地球穿的一层“保护衣”,然而因为人类不注意环保,我们的臭氧层已经越来越薄。比如现在气温年年升高,就是因为臭氧层已经越来越薄,如果再不注意环保,未来我们就挡不住毒辣太阳的照射啦。幼儿通过过环保节日不仅能学到环保方面的知识,还可以树立环保的理念。

三、教授幼儿初步的环保知识

幼儿虽然年龄小,比较复杂的环保原理他们不懂,然而教师可以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环保知识让幼儿内心树立环保理念。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塑料袋一般在土地中埋很久也不会腐烂,而且塑料袋中的化学产品会给土地带来污染。我们如果没有可以种田的土地未来就会饿肚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办,幼儿通过教师的引导,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多用布袋。幼儿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了解环保饭盒与泡沫饭盒的区别,让幼儿具有白色污染的常识。幼儿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废旧电池会带来污染,让幼儿了解到将垃圾分类的科学原理。

四、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生活

幼儿如果仅仅只是听教师说、看多媒体中的故事,可能会对环保现状感觉不够真切,他们未必能真正树立环保的理念,然而如果幼儿了解到环保的危机就在自己身边,它将影响自己的生活时,幼儿内心就会真正树立环保的理念。幼儿教师要让幼儿观察自己身边的生活,让幼儿了解到环保现状。比如幼儿教师要让幼儿自己去看从学校到家里这条路上,到底能看到多少绿色植物,幼儿会发现与高楼大厦相比,他们一路上看到的绿色植物少得可怜,幼儿内心就会理解目前环保的危机。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每天有多少汽车排出尾气?那些黑烟造成什么后果,幼儿了解到环保就是自己切切实实需要重视的事情,他们就会萌生环保的理念。

五、带领幼儿加强环保实践

实践是给幼儿教育的重要环节。幼儿通过各种实践不仅能学到大量的知识,而且劳动能力会得到培养。同时,实践会给幼儿内心强烈的满足感,幼儿教师在给予幼儿环保理念时不能忽视实践教学环节。比如植树节那天,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幼儿园附近植树,让幼儿理解虽然目前只是种下一棵树,如果每人种下一棵,那么未来我们就能种出一片茂密的树林。幼儿在进行植树的过程中,能理解到种下一棵树多么不容易、要让一棵树成活更加不容易,然而一棵树死掉却非常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就会更加重视用一点一滴的实践保护环保成果。实践活动能让幼儿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因为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完成一件环保的事情,他们就能感觉到自己的劳动能真正带来环保的结果,心中就会种下环保的意识。

六、结语

保护臭氧层国际日范文篇10

2007年世界气象日

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

WMO秘书长M.雅罗先生

每年的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及其187个成员国和全球气象界一道庆祝世界气象日。设立世界气象日旨在纪念WMO公约在1950年同一天生效从而使世界气象组织诞生。随后在1951年,WMO被确认成为联合国体系的专门机构。

早在2005年WMO的第57次执委会上,就确定了2007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国际气象界以这种方式体现了对WMO和国际科联(ICSU)共同发起的2007-2008年国际极地年(IPY)的重视并融入其中。为了确保研究人员在夏季和冬季能够在两极地区工作,极地年实际上将从2007年3月持续到2009年3月。IPY的基本概念,就是一大批国际协调的,多学科和着眼于地球极区及其深远的全球影响的研究和观测活动。

近年来,历史上很多前辈重视的极地气候和环境又引起人们的兴趣,因为这些区域传统上承载着WMO,以及其前身国际气象组织(IMO)很多重要的活动。1879年,国际极地年的概念在第二次世界气象大会上得到确认,并于1882-1883年实施。第二次国际极地年,也是由IMO发起,于1932-1933年执行。第一和第二次IPY的成功带来了更为广泛的国际地球物理年的酝酿,活动范围也扩展到较低纬度而不仅仅是另一个国际极地年。国际地球物理年(IGY)因此诞生,从1957年7月1日持续进行到1958年12月31日,有67个国家的80000名科学家加入其中,开展了广泛的科学研究。

通过各国气象和水文机构(NMHS)和成员国的其他机构,WMO将在新的IPY期间,为极地气象、海洋学、冰川和水文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观测作出实质性的贡献。IPY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与WMO的空间项目相关。最终,IPY的科学和业务结果,通过建立全面的数据库和权威的科学认知,从而确保环境监测和包括激烈天气预报的预报系统的进一步改进,使若干个WMO项目受益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而且,极地年还将对评估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尤其是如果在IPY期间建立或改进的观测网能够维持若干年时更是如此。

考虑到实地气象观测,极地是地球上最稀疏的区域。因此,极地气象更多地依靠极轨卫星。这些区域的早期气象卫星资料大多是可见和红外图像,但近年来主动和被动微波仪器可以得到品种更加多样化的产品,特别是即使在多云的大气环境下也能够获得温度和湿度廓线,以及风、海冰的范围和密度和其他参数。另外,实地观测的相对欠缺已经通过投放自动气象站,固定或悬浮于海冰上的浮标观测站得到了补偿。

虽然极区一般远离大部分人口稠密区,但这些地区也需要可靠的天气预报。在北极周边,保护本地生态群落和支持海上作业以及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和生产都需要预报。在南极,复杂的空中和海上后勤补给以及科研考察项目和不断扩大的旅游业需要可以信赖的天气预报。两极地区的天气预报与非极区相比,有一些独特的挑战。但近年来随着观测系统和数值天气预报的改进,包括极区的天气预报技巧都获得了显著的提高。

过去几十年,极地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例如永久海冰在减少,一些冰川和冻土在融化以及河流湖泊冰在减少等。这些变化,在北极比南极更加明显,已经成为大量研究的选题。2001年由WMO合作主办的气候变化政府间委员会(IPCC)发表的第三份评估报告指出,地球平均表面温度在20世纪大约升高了0.6°C。报告进一步估计在1990-2100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还要升高1.4到5.8oC。总之,IPCC估计在2100年以前,海平面将升高9到88cm,这将给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以及更多的全球低地地区带来严重问题。目前,IPCC正在准备第四份评估报告,该报告将在2007年发表。

海冰收缩可能导致严重的海洋生态变化,因此影响海洋哺乳动物,大量减少为无数海鸟、海豹和鲸鱼提供食物的磷虾。永久冻土也对大气长期变暖敏感,因此在北极可能会出现冰冻陆地不断融化,同时沼泽湿地不断扩大,可能对建筑物和其他设施造成严重的破坏。这种融化会通过释放永久冻土捕获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的甲烷对碳循环产生作用。

臭氧是一种重要的平流层气体,它吸收太阳紫外辐射从而保护了生物圈层。在1957-1958年IGY期间,首次在南极利用地基仪器对大气臭氧进行了观测。自1970年代中期以来,在南半球冬末探测到臭氧异常的情况,每年连续探测到不断走低的臭氧值一直持续到春季平流层回暖。因此,南极臭氧洞的发现是IGY的重要结果。后来确定了“洞”在南极大部分地区存在,是一些广泛使用的工业气体导致的结果。但是,在采取了应对措施之后,目前臭氧层保持稳定。如果1987年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蒙特利尔协议得以贯彻,估计在本世纪中期以前中纬度臭氧层将恢复到正常值,南极臭氧层复原则需要再加上15年的时间。

但是重要的极地气象研究可能更多是在局地意义上的,不能过分强调极区对全球气候系统总体上和根本上的影响。高纬度的变化能够,也确实对所有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重要影响而无论地理纬度如何。因此,极地气象的影响必须在最为宽广的背景下加以考虑。

有许多极地问题全球化的例子。比如,极冰构成了有效的热帽,在持续的全球海洋环流中起重要作用。而且极区是决定全球气候系统的原始因素,接收的太阳能量驱动主要在较低的纬度。总体上,赤道全年接收的能量是极区的5倍左右,巨大的温度梯度让大气和海洋向极地传输能量。因此,两极地区与地球气候系统的其他部分基于大气和海洋环流,以相当复杂的方式联系在一起。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的巨大波动,它与东太平洋海洋表面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联系在一起。实际上ENSO是一个大的气候循环,可以对远离太平洋的地区产生影响。统计证据表明,例如在非洲的某些地方,ENSO能造成年际降水变化甚至干旱,正像1991-1992年厄尔尼诺事件,毁灭性的干旱造成的饥荒威胁了1800万人。“遥相关”定义为相隔遥远的区域之间大气相互作用,研究人员目前正在探究极地天气和其他天气气候事件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