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演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05:29:47

扮演

扮演范文篇1

在本文中,我就自己七年中专学习,四年剧团实践,大学本科的深造,谈谈对京剧文丑表演的认识。文章提及京剧文丑基本功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大量传统戏的学习是角色创造的基础,塑造新创剧目的丑角形象等观点。

当今,戏曲并不是很景气,原因很多,但作为一名戏曲演员,当自强不息。在坚持民族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可广泛吸取其他艺术的可用之处,发挥创造性思维,开拓进取,创造出既有传统美学特征又符合时代主题的新戏曲艺术经品。

关键词:诗化的韵律感清晰自然爽朗幽默既要统一又要多面创造性思维

(引言)

京剧丑角大致可分为文丑和武丑两个行当。文丑以诙谐幽默、插科打诨的人物居多,武丑以武艺高强、性格刚烈的角色为主。因为从儿时就开始了文丑行当的学习,再加上剧团的实践,大学本科的深造,掐指算来已有十余载……

这些年来,我师从多位名家。他们精湛的艺术表演和高尚的人格令我深深折服,又受益匪浅。大量传统戏的学习为自己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使自己对各式各样人物的表演有了较强的驾驭能力。而在参加了多出新编京剧的创排中,又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在独立创造角色上有了新的领悟和理解。综合自己的所学所演,在这里浅谈一下自己对京剧文丑表演的认识……

一、区别于其他行当的四功五法

京剧的写意和程式表演来源于生活,遵循生活的内在逻辑,但程式表演并不是生活的再现,而是超脱客观生活,改变了生活的原貌,利用歌舞化的形式进行虚拟表演,我们也称之为二度生活。构成程式表演和虚拟化的核心是四功五法,它就好似大厦的地基,打得深、打得严,楼层就盖的高、盖的稳。没有过硬的基本功,是演不好戏的。

文丑大多属于配角,但红花还需绿叶配。要做一个好的配角演员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而对于文丑的四功五法,又有着它特殊的程式构成,其中尤以念白和身段与其他行当差别较大。

文丑的念白可分为:京白、韵白、苏白、川白、扬州白、山西白、胶东白等等,其中以京白占的比重最大。跟普通话一样,也是以北方话为基础,北京话为原型所构成,但它的处理是诗化的,富有极强的韵律感和节奏性,嗓音要求高亢、清脆、响亮、通透,字口要干净利落、清晰自然,随着人物情绪的变化,要富于抑扬顿挫、跌宕起伏之感。但讲究的念白,要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加以刻画,如《法门寺》中贾贵的世故油滑,《打渔杀家》中教师爷的装腔作势,《秋江》中老艄翁的爽朗幽默,《下山》中小和尚的天真活泼,《群英会》中蒋干的文酸迂腐等等。

文丑的身段约有三种。第一种是动作相同,尺寸不同。丑角动作总比其他行当的尺寸要小一些,行话叫“小开门”。第二种是丑角所独有的动作。第三种是较接近生活,写意淡些,写实较浓的动作,如《十五贯》中娄阿鼠所用的“打穷结”就是小开门,《游街》中武大郎所用的矮子步,就是丑角独有的脚步。《十五贯》中娄阿鼠用下巴频频蹭肩膀头就是“生活动作”,以表现那种游手好闲、心术不正的人的精神风貌,很有颊上添毫的效果。

艺术源于生活,但艺术不就是生活,对于生活原型的提炼是为了摆脱生活原型的束缚,而升华为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程式语汇,而最终目的是更好的反映生活,扎实的基本功,个性化的四功五法是成为一个好的丑角演员的前提条件。反之则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或者根本就不能成为一名舞台剧演员。

二、传统戏的学习是角色创造的基础

京剧文丑大致可分为方巾丑、茶衣丑、老丑、官衣丑、彩旦等等。除了根据性别、年龄、外形等生理上的特点以及性格、品质上的差别之外,还与人物的社会地位有关。不过,行当毕竟只是一种象征,它基本上代表了一个笼统的人物类型的概念,而不能包办具体的人物形象。就具体的人物来看,虽然同是一个行当,同是好人坏人,但他们之间还有具体不同的性格。若想创造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行当是无法包办代替的。归根到底,在于演员对行当怎样理解和怎样运用。

文丑的老丑主要特征是挂白髯口,说话走路都显出老态。他们各自的性格却有着较大的不同,如《秋江》中老艄翁的风趣幽默,《女起解》中崇公道的严肃而又善良;老艄翁以形体为重,而崇公道则以念白为主。

茶衣丑多以下层人物为代表,如《宋江题诗》中的酒保、《钓金龟》中的小张义、《游街》中的武大郎。酒保心直口快,张义善良可爱,而武大郎不仅要练好矮子步,还要抓住他的特征,他善良、安分,可是由于生理的残疾,长期遭人歧视,形成了他懦弱的性格,在听闻潘金莲与西门庆的丑事后,他捉奸不成,反被殴辱吐血。这样的底层人物命运的悲惨,令人深深同情,而又愤慨不已。

方巾丑在文丑中较为难演,如《乌龙院》中的张文远、《群英会》中的蒋干、《审头刺汤》中的汤勤。他们共同的特点是读书人,浑身上下透着一股书卷气。张文远是风月场上的高手,是享乐主义者;汤勤是个落魄书生,后经人提拔才有了发展,但他为了私欲,出卖了恩人,属于阴险一类;蒋干是个书呆子,自作聪明反被他人利用的酸腐文人。他们之间的差别很大,且身份地位特殊,基本功繁重,塑造起来有较大难度,是文丑中最具挑战性的一类。

众多不同个性、不同身份、不同形象的人物塑造丰富了丑角的表演,强化了演员的演技。在有了这些人物积累后,还要善于捕捉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在整体上掌握人物的气质,使之成为一个个闪亮多彩的人物形象。

三、塑造新创剧目的丑角形象

2006年我有幸在实验京剧《培尔?金特》中扮演了主演培尔?金特一角。在纪念易卜生大师逝世一百周年的日子里,此剧先后在上海、北京巡演,影响广泛,受到好评。演出是辛苦的,收获却是丰厚的。

易卜生笔下的培尔?金特是一个复杂、多面的人物,如何用戏曲手法把他鲜活地表现出来?如何深层次地开掘人物内心?如何把歌舞性、技艺性恰当地运用到对培尔?金特的塑造上呢?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我。

导演不断要求我运用综合的表演手法去创造角色,也就是在戏曲中大胆地融入话剧及其它姐妹艺术的创作手法,但同时又要保证这个戏的戏曲化本体特征。戏曲也可以这样演吗?我当时很质疑。戏曲和话剧是两个概念啊。话剧重“戏”、重“生活”,戏曲重“曲”、重“程式”;话剧重“写实”,戏曲重“写意”;话剧重“真”,戏曲重“美”。这两者有契合之处吗?

在导演和老师的帮助下,我渐渐地领悟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开始了从剧本、台词出发去开掘人物内心,从而组织出人物行动,并从形象、动作、表情、嗓音、气质等方面不断地找寻和培尔?金特这个人物的契合之处。而这种找寻又必须符合戏曲化的表演特征,也就必须是歌舞化的、美化的、高度提炼化的,这便完成了话剧和戏曲创作方法的融合。随着排演的深入,我在潜移默化中自然接受了这种创作方式,我的创作灵感也慢慢地被解放出来了,塑造的京剧“培尔?金特”也越来越有形了。

但是有形不等于有神,正确了不等于就准确了。我在一遍遍的排练中找寻自己的不足,并对剧本的思想内容、人物的深层情感和思维逻辑进行了一番琢磨,发现自己的表演还非常地表面化,且没有展现人物在不同阶段的变化。培尔?金特在不同的规定情境中应该具有不同的心境,从第一场到最后一场还需要体现出日渐成熟的人物气质,这些提高是很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和节奏都不能放过,因为这些都影响着表演的准确性。

我把重点放在人物深层次地挖掘上,发现该剧的剧情具有一定的跳跃性,人物的个性既要统一又要多面。培尔?金特那布满污垢的外表下还有着人性可贵的真情;他被众人看作是一个流氓,一个不知道德为何物的家伙;他充满私欲又富于幻想,充满了让人不齿的恶习;他面对亲情和爱情时,又难以掩饰内心的真情和向往,尽管他始终无法摆脱逃避现实、蝇营狗苟的恶性。每次排演最后一场培尔?金特送母亲去天堂时,我都会热泪盈眶,我被剧本打动了,被这个精彩的人物打动了,我明白了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真正感动观众。

在三十多场的实践演出中,我们与同龄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鲜花和掌声中,我感觉是那样的幸福。很难想象,这样的一出大戏,会由一名丑角演员来饰领衔主演。在得到肯定的同时,也证实了丑角塑造人物的多样性,在写实和写意表演领域的独特性,只有真正发挥出这门行当的优势所在,从而才能达到演人物而非行当。

当今,戏曲并不是很景气,原因很多,但作为一名戏曲人,当自强不息。在坚持民族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可广泛吸取其他艺术的可用之处,发挥创造性思维,开拓进取,创造出既有传统戏曲美学特征又符合时代主题的新戏曲艺术精品。舞台艺术的核心是演员,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丑角演员,我会不断去努力。

参考文献:

华传浩,《我演昆丑》,上海文艺出版社

钮镖,《萧长华艺术评论集》,中国戏剧出版社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的自我修养》,中剧出版社

苏国荣,《戏曲美学》,文化艺术出版社

朱文相,《中国戏曲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贾志刚,《戏曲体验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扮演范文篇2

思考艺术社会角色的扮演,既要追踪艺术起源与本质的问题,又要关注艺术与社会制度以及其他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关于艺术的起源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话题,不同时代的人们都有对艺术起源进行过相关思考。上古时期,人们习惯于将某种艺术形式的创造归功于某位英雄或神人,比如中国古代的“仓颉造字”“伏羲创画八卦”“女娲抟土造人”(远古制陶业的反应)等神话传说即是如此。后来,人们逐渐本能地认识到,艺术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某种情感表达或情绪释放的需要。中国古代对其最经典的一段叙述是汉代《毛诗序》里面的一段话:“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①古代中国的书画家也常讲:“写者,泻也”,“书者,抒也”,认为中国古代的书画是借以抒情达意的,尤其是写意画,明显带有画家的主观情感色彩。即使以今天的观点看来,艺术区分于其他学科门类的一个重要特点依然在于它对情感的依赖性,不管这种情感是社会性的还是个体性的,是宗教性的还是政治性的。中国古代关于艺术本质的思考,相对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因为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不太习惯过于形而上的思考。而西方在这方面却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模仿说。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最早提出了“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最初的和谐,而不是由联合同样的东西。艺术也是这样造成和谐的,显然是由于模仿自然。绘画在画面上混合着白色和黑色、黄色和红色的部分,从而造成和原物相似的形象。音乐混合着不同音调的高音和低音、长音和短音,从而造成一个和谐的曲调”的论点。②这种模仿说是从人们对动物行为的模仿上立论的,因而具有朴素色彩。紧接着,德谟克利特将社会的“人”加入了“自然”这一模仿对象中,他说:“在很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模仿禽兽,做禽兽的小学生的。我们从蜘蛛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③苏格拉底则认为艺术不仅要模仿人的外形,更要描绘出人的精神方面的特质。再后来,人们主要在人对事物形象的模拟上来立论,认为艺术源于人对“自然”(世界)的模仿。如柏拉图就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而“自然是对理式的模仿”。“理式”是第一性的,“自然”是第二性的,“艺术”由此就变成了“第三性”。它就像影子的影子,和理式的“真实世界”之间隔着三层,因此它只能模仿事物的“外形”和“影像”,而不能表现事物的“本质”。因此,柏拉图认为艺术是不真实的。他还试图用政治的标准来抹杀艺术的独立价值,主张将诗人逐出他的“理想国”。模仿说始终把艺术放在第二性甚至第三性的角色中,艺术的自足性始终没有建立起来。只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到一定程度之后,人的情感价值才逐渐得到重视,艺术才会慢慢获得独立的社会地位。在西方社会,艺术走向自足要等到神学笼罩的漫长中世纪结束之后。随着人文意识的觉醒,艺术的主体价值在文艺复兴时期才得到灿烂释放。中国文化由于具有早熟性,艺术的独立也要提前一些,如学界一般认为中国的绘画艺术(文学亦是如此)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走向独立。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④,即是将文学的语言美提到一个很高的层面上来,这与老子曾经讲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正好相反。中国书法艺术的成熟也是这一时期,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书法家为后世书法树立了高山仰止的艺术标杆。艺术从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似乎带有某种进化论的意义。但有的学者选择更为直观的方式来描述艺术的这一过程。如中国近代绘画史学家郑午昌在《中国画学全史》中将中国古代的绘画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即实用时期、礼教时期、宗教化时期,以及文学化时期,这一看似并列的四个阶段划分,其实勾勒出了中国古代绘画从不自由到自由的线性发展过程,其间绘画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在不同历史时期各有侧重,并在整体上呈现出越来越自由的发展趋势。

二、艺术的“觉他”

从历史来看,自在、自足、自由、自律的精神和意志,应该是艺术生命中最为核心最为基础的部分,虽然它得到社会全面承认的时间相对较晚,但一些先知先觉的古人,还是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如孔子曾经说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⑤,间接地道出艺术的主要价值在于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艺术活动应该表现为一种“游”的状态,也就是不受种种外在的约束,自由自在、活泼生动的理想状态。南朝画家王微在《叙画》中所说的“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⑥亦是如此,后人称之为“畅神论”,即它特别突出艺术给人精神上带来畅快感与自由感。西方也有类似的理解,正如黑格尔所说:“审美带有某种令人解放的性质”⑦,这里的解放即可以理解为一种精神上的自由。艺术越往后发展,它的这种主体性价值就会越加凸显出来。20世纪初,中国近代教育家、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在北京神州学会演讲时,曾经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观点,他说:“宗教是靠着自然美而维持着它们的实力存在。现在要以纯粹的美来唤醒人心,就是以艺术来代宗教”,“使以后的人都转移其迷信的心为爱美的心,借以真正完成人们的生活”⑧。简单来讲,蔡元培就是提倡以艺术教育(美育)来破除对宗教的迷信。他认为宗教起源于人的三种精神性需要,即知识的需要、意志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知识和意志逐渐与宗教脱离走向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只有宗教与艺术还是自始至终地紧密结合在一起(表现为宗教建筑、宗教绘画、宗教雕塑、宗教音乐、宗教舞蹈等各种具体形态),并通过感性手段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他还说:“在宗教的仪式中,就丢掉了智、德、体三育,剩下的只有美育,成为宗教的唯一元素。”⑨宗教之所以“不忍心”丢掉艺术,因为艺术是最为直接有效的宗教阐释和传播手段。不过,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宗教在利用艺术为自己开路的同时,艺术也借由宗教的力量不断完善自我的发展。当艺术足够成熟之后,就不再必须依附于宗教而存在。当艺术获得独立自足之后,它的社会角色扮演也就变得非常主动了。所以,由纯粹的艺术教育(美育)所达成的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建设作用,就要比宗教对人精神世界的约束与统治积极得多也健康得多。所以,蔡元培说:“应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⑩通过艺术和审美教育活动建构人的感性生命和情感世界,这一思想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指导意义。

三、当下的“艺术”问题

当代中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政策的多年导向下,市场经济的很多商业规则在各种社会意识形态领域进行全面渗透,可谓“无所不入”,“遍地开花”。本来位居人类意识形态上层的艺术也开始走下神坛、跳出象牙塔,纷纷加入市场经济的各种游戏规则中来。由此,当前的中国艺术领域中便出现了种种看似非常热闹却非常堪忧的局面。严重点讲,其实是一种违背艺术发展一般规律的不良局面。虽然艺术史意义上的“艺术的自觉”早已完成,不过在当下社会环境中,艺术似乎并没有很好地继续完成“美育代宗教”的历史任务,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沦为私人沽名钓誉或企业偷税漏税的工具,甚至成为政界、商界、学界中进行“雅贿”的牺牲品。对于今日中国艺术所应该扮演的社会角色,我们应该从专业和大众两个角度来加以审视。其一,对于一般的国民大众来说,艺术的主要使命与社会责任依然体现在它的某种类似“美育代宗教”的“灵魂救赎”功能上。通俗来讲,就是培养大众人群的审美能力,提升其审美境界,陶冶其灵魂和性情。这些尤其对于未成年人心智模式的完善与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然而,受“为人生而艺术”的功利主义的近现代思潮影响,尤其是在中国现行高考制度的影响下,艺术对于提升国民审美水平的作用在现实语境中一直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蔡元培在20世纪初所提出的“美育代宗教”的理想在现实中也出现了严重偏差:宗教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是退隐了,然而取而代之的并不是美育,而是种种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如在当今中国很多中小学的课程体系中,艺术课程依然是被忽视的,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艺术课程甚至被完全取消。相反,中国高校的艺术教育反而持续出现热潮。尤其是在1999—2012年间持续14年的中国高考扩招大潮的冲击下,艺术教育构成了高等教育系统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一风景中有好看的一面,但更多恐怕是不好看的一面。众所周知,高校艺考为很多文化课成绩不好的学生实现大学梦提供了相对容易的旁门。虽然我们不能否认一部分学生选择艺术专业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但事实上有大半学生是被动选择艺术专业的,这样就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就业乃至人生规划埋下了不良的伏笔。其背后的功利主义动机和对艺术的偏见,一方面损害了艺术在国民心中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也造成国民审美教育的普遍错位,使得艺术发挥不了应有的社会作用。因此,我们急切需要转变对艺术的偏见和功利主义的态度,将艺术与现实人生联系起来,发掘艺术对人生和社会积极的价值和意义,以实现国民的艺术化生存作为终极目标。其二,对于少数专业艺术人群来说,艺术在当今中国依然呈现出严重的功利化趋势。许多画家将主要精力花在如何炒作画价、提高知名度等方面,忽视对自身文化底蕴的修养,致使画作的艺术水准和格调不高,难登大雅之堂,这几乎成为当前中国画坛的普遍现象。更有甚者不惜使用各种手段弄虚作假,哄抬画价,雇托儿购买以掩人耳目,实在是对艺术的莫大玷污。中国古代画家常说:“功夫在画外”,!又云:“人品高于画品”,“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即说,真正决定了艺术作品格调高下的,往往并不是艺术技法层面的东西,而是艺术家的人格、修为,以及人生经验等综合性素质。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深刻的自我反省,才能创作出真正有水平的艺术作品来。反观人类历史上那些最优秀的艺术作品,无不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此,对以艺术为人生职业的人群来说,艺术不能成为发财牟利、沽名钓誉的工具,而应成为人生信念的支撑和终身奋斗的目标。在某种程度上说,“艺术”应该成为“艺术家们”的“宗教”,是需要他们为之奋斗终生的崇高事业,这在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等中国老一辈的艺术家那里都得到了很好的实践,至今仍是艺术家们应该效仿的榜样。

扮演范文篇3

【关键词】中职院校;德育教学;角色扮演;价值分析

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情景模拟活动,是实现教学内容剧情化、脚本化的主要方式,是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模仿戏剧中任务,演绎角色,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中职院校中,德育课堂教学是基础课程,很多学生认为这一门课程较为枯燥,有一定抵触情绪,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而角色扮演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一、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角色扮演的价值

1.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当前,教育改革体现在创新能力培养上。创新能力培养不仅是社会竞争的核心,同时也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因此对于中职院校德育教学工作来说,需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可以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有力指导。德育教学可以改变学生的传统思维模式,在遇到问题时,学生可以转变自己的思想,从全新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找到合理的解决方式。如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招聘会现场,让学生感受求职情景,教师挑选几名学生作为招聘人员,其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岗位,利用模拟演练的方式,学生则会发现自己对未来职业的定位和选择比较迷茫,当然也有部分学生清楚了解自己的选择。通过此种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求职水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2.学生社会责任感得到强化。在角色扮演教学中,学生通过演绎人物的方式,对社会生活不同人物特点有一定了解,而不同人物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有一定差异,同时在社会发展中,不同人物发挥着不同作用,因此在角色扮演中,可以将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会发展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到大家为社会发展所做的努力。如在《恪守职业道德是从业之本》教学中,这一节内容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乐于奉献的良好职业道德。由于学生受到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内心深处对不同职业的看法不同,并且逐渐形成尊卑贵贱的观念。对于此,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课堂上让学生体验不同人物的生活和工作,如清洁工、售货员、服务员等,让学生感受不同行业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在角色扮演中,可以让一名学生作为售货员;另一名学生则作为顾客,并对售货员进行投诉。对此创设两种情景,一是售货员在耐心了解顾客投诉情况之后,有效解决问题,反映出良好职业素质和道德,同时也是服务精神的充分体现;二是顾客投诉时,售货员不听从投诉意见,并且还击,造成无法解决问题,导致不良影响。通过此种方式可以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到作为售货员的特殊性,同时也了解到售货员特点、顾客特点,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有效培养,进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3.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在角色扮演教学中,学生有效参与了课堂,此种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和活泼,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感。在教学期间,学生可以利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等方式解决问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让整个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在《交往礼仪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教学中,学生了解了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处理的重要性,但多数学生存在这一方面的困扰,教师讲再多的理论知识,学生也很难消化和理解,且容易产生反感情绪。对此,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授课,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参与教学。比如,让两名同学演绎以下情景:中午食堂比较拥挤,一名学生意外踩到另一名学生的脚,这时学生立即道歉,被踩学生也会笑着原谅,而如果学生未及时道歉,被踩学生很可能会产生不良情绪,甚至紧追不放,进而引发两人之间的矛盾。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不同场景中感受不同情绪,同时其他学生可以作为旁观者进行感受和评述,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礼貌待人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尊重和体谅。4.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在中职教学活动中,角色扮演可以使学生的想象空间更加广阔,同时在实际角色扮演时,学生可以从自身角色出发,发现并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同时也使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步和发展,使学生实践水平得到提升。在《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到未来求职中如何正确签订劳动合同,通过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教师可以设置求职情景,让学生分别扮演招聘者以及求职者两种不同的角色。扮演求职者的学生不了解劳动法相关知识,同时对劳动者权利认识不全面,进入某公司进行求职之后,听信扮演招聘者的学生的谎言,认为该公司会为自己提供优厚的福利待遇,因此自己提前缴纳定金、押金等,最终发现上当受骗。对于这一情景,学生可以从“求职被骗”这一学生角度分析自己的认识,阐述被骗的原因,并对求职期间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对避免被骗的方式和方式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求职技巧以及相关信息。利用此次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情景中发现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不仅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同时也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使学生的实践水平得到提升。

二、中职德育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方面,应注意选择适合的案例,并建立教学资料库。此种教学方式需要教师从生活中收集信息以及案例,作为教学资料,这样才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对于此,教师应以德育教学需要为依据,通过查阅资料、网络等多种形式选择适合的教学案例,并合理地改变和编写收集案例,设置符合教学内容的情景,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最后再明确指出案例演示的意义。另一方面,教师应注重角色分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角色分配上,教师应以学生参与情况为依据安排角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引导和鼓励,给予其一定表演自由,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热烈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德育知识。

三、结语

在中职教学工作中,德育教学是重要内容,强化学生德育教学不仅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细致的工作,这就要求中职院校应立足实际,实事求是,避免形式化内容。在中职德育教学中,教师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提升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在当前教学中,角色扮演教学使很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均得到明显提升。同时,角色扮演方式与德育教学之间的有效结合,需要教师的努力和学生的配合。对于此,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为学生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卫.“角色扮演”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分析[J].科教文汇,2016,(15).

[2]杨燕.“角色扮演”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的价值[J].科学咨询,2017,(03).

[3]李雯劼.“角色扮演”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的价值[J].中国校外教育,2016,(02).

扮演范文篇4

一、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

教师如何能扮演好桥的角色呢?首先,提起学生对

教材的兴趣,否则就是桥搭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学时不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

二、在阅读上教师应做打开学生阅读视野的大门的钥匙。

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的无限的,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学生光学会教材是不行的,也是不够的,在语文教学上就是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发展课外阅读,开拓阅读视野。

语文教师要做好打开学生阅读视野大门的钥匙就要求我们不能整天围着课本转,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向课外学习。

怎样才能做好开拓学生阅读视野的钥匙呢?一、培养阅读兴趣,要给学生阅读自由,比如阅读内容,除不健康之外不管历史、科技、社会等都可以读。二、做好阅读指导,如怎样选书,怎样看书等都要做认真指导。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每天定时阅读的习惯,记读书笔记习惯,阅读中提问题的习惯等。

语文教师做好学生课外阅读工作,不仅对课堂教学有帮助,而且对学生自身发展也是个促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师的这项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三、在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上教师要做艺术感染的天使

人文精神不能靠强行说教传给学生,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人文精神传输重在熏陶,感染。

我们语文教师不能只懂一些汉语知识或修辞等到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修养,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这们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

教师要做好艺术感染的天使,要在这几方面加强修养。首先是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在言行上要有风度。言的风度即指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这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要有艺术性。行有风度主要一点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做学生作为的表帅。最后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感受,创造这些美。

四、在创新精神上做学生的开路先锋

现代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传统教育上教师处于学生之上,其思想统治束缚着学生的思想。如:要听老师的话,要按老师要求的去做,似乎老师是真理之神,一切都是正确的,不容许学生对自己去怀疑甚至批判,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勇于担负起打破这种传统教育思想束缚的开路先锋。

扮演范文篇5

一、角色扮演法在教导幼儿舞蹈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幼儿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生命历程,传统的教育方式总是导致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教学中也感到疲惫,甚至因为舞蹈学习的困难而放弃,小朋友年龄小、贪玩、没耐心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的集中,教师就必须在这种情况下,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其次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其想象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逐渐地培养学生去自主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单独的学习时间里,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舞蹈教学一样,学生有了自己的角色,就能够在自己的时间里,不断地揣摩自身角色扮演的舞蹈方式,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使幼儿将思绪、动作、神情和语言等整个都融入到角色中来,提升其自主能力;其三就是丰富学生的感情,幼儿在还没有接触这个社会的情况下,自身对于感情的理解还是比较薄弱的,所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感受到舞蹈和人生的魅力,认识到生活的精彩,陶冶幼儿的情操,让幼儿始终以丰富多样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始终保持着新奇,角色扮演在幼儿舞蹈教学,甚至是幼儿教学中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幼儿的身心来说很有益处。

二、角色扮演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1.角色扮演法在舞蹈演出中的运用

在幼儿进行舞蹈学习时,通常会有一个完整的舞蹈演出来进行一段时间的舞蹈学习的成果展示,当教师让学生展示成果时,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办法,在练习的时候就编排好一段完整有趣的故事,将学生们引入情景当中,逐渐地理解到自己所扮演的节目,并且让学生对故事发展的情节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日常的学习中,教师要观察幼儿的练习情况,分析出小朋友们每一个人适合的角色,让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思维,当安排给他这个角色的时候,应该用新学的什么样的舞蹈形式来表现,或者教师可以更开放地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自己去为自己设定故事的情节和内容找到其他的小朋友一起来分组完成一舞蹈演出,而教师就可以为他们的表演进行一个个分析,哪一个小朋友适合什么样的角色,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一些建议,小朋友在表演的过程中,相对来说就会产生一个比较,更加促进学生学习之间的热情,并且通过教师在日常中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色并扮演角色,完成一个完美的舞蹈演出。

2.角色扮演法在舞蹈基础训练中的运用

舞蹈基础的训练对于幼儿舞蹈的教学来说非常的重要,是针对幼儿舞蹈的基本技能,并且如果小朋友有继续学习舞蹈的想法,那么拥有扎实的舞蹈基础必不可少,所以利用角色扮演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来进行训练,是提升幼儿舞蹈基础的有效办法之一,舞蹈的基础练习起来十分的困难和乏味,很容易就让学生产生放弃的念头,有趣的角色扮演能让幼儿提高兴趣和增强他的舞蹈信心,比如说在很多的舞蹈练习中,经常会出现模仿动物的形态,用舞蹈的形式去展现出一种动物的形体特征,这不仅是在幼儿的舞蹈教学中会出现,在成人的舞蹈练习中也是很常见的,这也属于是角色扮演的一类,有趣的教学方法总是能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利用这样的办法去吸引学生主动地进行基本功的练习,从扮演中找到乐趣的同时,提升舞蹈的基础训练,帮助幼儿快速进入到训练的氛围中,快速理解体会到训练的重要精神要领。总之,扮演法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能够通过一些小小的转换,就达到舞蹈的训练和教学,单一的舞蹈训练让幼儿觉得无聊难懂,所以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学时要从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出发,找出最符合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自主性和积极参与的热情,使得幼儿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高,得到情感与表演的双丰收,促进自我素养的提升。

作者:张景媛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天津路小学幼儿园

参考文献:

[1]马琼.浅谈“角色互换”在幼师舞蹈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01)

[2]张洋.舞动童趣灵动童心———幼儿园舞蹈教学活动初探[J].生活教育2014年14期

扮演范文篇6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校护理系2005~2006年04、05级2个护士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年龄17~21岁,平均年龄18.5±0.5岁,均为女生,为高中毕业后高考入学的学生,学制3年。

1.2方法

1.2.1分组方法将每班60名学生,随机分为10组,每组5~6人,并选出1名小组长。

1.2.2角色扮演教师演示护理操作具体步骤后,给每组学生构思剧情的时间,做充分的角色扮演准备,然后进行角色体验:在模拟一个肌内注射的情境中,拟定了一名学生扮演护士对一位7岁的患儿进行肌内注射,三位学生分别扮演患儿的家长和其他医护人员。在角色扮演中,要求学生不仅要注意患儿的具体病情,还要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指导、解释和护理,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每组学生的想法不同,演出的效果也不同,有的是态度恶劣的护士,有的是温柔体贴的护士;患儿家属有的通情达理,有的挑三拣四;患儿有的又哭又闹,有的十分配合。

1.2.3教师点评角色扮演完毕,所有学生讲述自己扮演角色的感受,教师对每组学生的表现给予详细的点评,最后总结整理,提出存在的问题与进一步改进的方法,并应用到下一环节角色扮演中。

1.2.4评价方法课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角色扮演法的教学效果。共发出问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2结果角色扮演法的教学效果评价,见表1。

3讨论

3.1角色扮演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传统的实践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由教师讲授、示范,学生练习、回示,教师总结来完成教学过程[2]。整个过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枯燥乏味,缺乏新意。采用角色扮演法做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真正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角色扮演法就是一种对角色进行模仿与观察学习的方法,在角色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进入各自的角色境界,与角色情感融为一体,从而产生相应的角色行为[4]。本调查结果显示,在《护理学基础》的教学中开展角色扮演体现了以下的优点:①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④增强学生人际沟通能力;⑤学生增强了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的意识;⑥角色扮演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角色扮演把讲解、讨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综合的学习训练,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学习,变被迫学习为自愿学习。通过这种“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学习过程,学生学会了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思考,自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5]。采取角色扮演、组间比赛等方法,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使之从中学会如何与他人打交道、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解决矛盾等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角色扮演突破了原有枯燥的讲授式教学,设立情景,促使她们积极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最佳方案。使学生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习的创造性、灵活性、自觉性与主动性。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使扮演护士和扮演患儿的学生进入各自的角色境界,与角色情感融为一体,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缩短了课堂与临床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医院及临床护理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所学得经验和技巧迁移到类似临床情景中,为将来的实习做好准备。

3.2存在问题及改正方法

3.2.1因角色扮演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所以容易出现一些活跃分子控制讨论局面,而有一些学生很少发言或不发言,参与性较低。这时,教师应适当提问并给予此类学生更多的鼓励与支持,使其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教师应多鼓励、引导学生,进行正面强化,而不要过多的批评、指责学生,以免挫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扮演范文篇7

关键词:会计角色;发展趋势;网络会计

一、导言

会计是伴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管理的需求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可见会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角色的重要性也不断提高。此处我们引用王开田教授的观点,将“会计角色”界定为:会计行为主体在特定的会计主体内所处的社会地位,应享有的权力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的行为模式。地位,权力,义务这三者构成会计的整体功能。

由于会计角色及其扮演状况往往受到一个国家经济,政治以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会计可能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本文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回顾了我国会计角色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指出未来会计发展的基本角色是扮演“国际商业语言”,并从会计的方法技术角度考虑,探讨新时代我国会计角色的发展方向。

二、会计角色演变的历史回顾

我国较早研究会计角色问题的学者是王开田教授,随后,马骏,龙小海,石本仁,饶水林等学者分别从制度变迁,公司治理和会计政策等方面对会计角色的演变,形成,定位和内容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此处笔者仅从会计发展史和会计政策变迁的角度,对会计角色的演变做一简单回顾。

(一)首先从会计发展史的角度来回顾会计角色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会计作为人类的一种管理活动与其他生产管理活动一样,是由生产活动的需要而诞生,有随着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会计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或者说在不同的环境场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计功能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内容。会计角色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是社会生产力,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发展变化而对会计产生综合影响的结果。

(二)其次,从会计政策变迁的角度来回顾会计角色的产生与发展。会计政策作为会计工作的指导方针和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的行为准则,对会计角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般说来,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会计政策,就会出现出什么样的会计角色。我国会计政策表现出一个历史的发展的过程,相应地,会计角色也表现出一个历史的变化的过程。

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角色。奥斯卡。兰格在上个世纪50年代曾经深刻地指出社会主义企业的公有制性质决定利润最大化不再是最终目标,而成为从属于计划体制的“一般社会目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会计事实上被纳入了一个覆盖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计划管理框架中。会计核算是国民经济统一核算体系中的组成部分,核算目的是反映企业完成国民经济计划的情况。而监督则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社会产品的价值及其创造过程;其二是计划执行者,工作负责人和财产负责人的活动。

2.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会计角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实现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也开始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会计。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条件下,企业逐渐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的法人,会计角色也逐渐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国1985年和1993年制订和修改的《会计法》基本上承袭了传统监督观,规定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的责任,对本单位的会计违法行为负有责任。然而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对会计监督的权、责作了较大的改变,规定对企业会计违法行为承担最终责任的是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虽然也对此承担责任,但已退居第二位。”可见,以1999年《会计法》等会计政策的相关规定为标志,我国会计角色开始逐步向现代企业会计角色趋近;但要真正实现现代会计角色的要求,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公务员之家

三、会计角色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经济的全面对外开放,为进一步改善我国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商资金,加快我国参与国际的步伐,促使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会计作为“国际商业语言”的角色越来越必要,越来越迫切。因此,世界各国都在不遗余力的推进会计和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为全球贸易往来和资本流动减少或者消除“语言”上的障碍和成本。随着我国其他具体会计准则的陆续出台,会计法律,法规,准则,制度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我国会计必将全面与国际惯例接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依靠互联网络平台进行商务贸易和集团控制管理已成为发展趋势,会计是经济发展的产物,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对会计工作而言是机遇和挑战。所谓网络会计,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对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网络会计既是对传统会计的继承,又是对传统会计的发展。网络会计不仅包括处理传统会计经营业务,还包括电子单据处理和电子货币结算等网络经营业务。网络会计从根本上改变了财务与业务互不对称的滞后现状,可以实现企业的资源配置与业务运作协调同步,有利于企业资源配置最优化。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会计核算从客观上使广大会计人员从繁杂的、重复的日常会计事务中解脱出来,将其工作重点转移到参与预测、决策和经营分析等方面,使会计工作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在经济管理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会计核算职能呈现出向管理职能方向的发展趋势。

四、综述

在全球化和信息冲撞的大背景下,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需求,我国会计应在继承前人优秀研究成果的前提下,紧跟时代步伐,继续进行创新和变革。用科学的方法,务实的态度,通过“学习,借鉴,趋同,等效,创新”等途径促使会计角色的转型。

参考文献:

扮演范文篇8

近几年,我带着中职校的学生去企业实习,但经常会遇到学生在这个公司还没干一两周,公司负责人就提出将学生退回学校。而且企业方给我们的答复都是:这个学生不适合这项工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无法与客户沟通,答非所问。比如,学生给客户修理打印机时,客户问他:“昨天机器用得还好好的,怎么今天就不能用了?还要更换零件?有没有坑我呀!”学生完全不知道怎么回答,公司就觉得学生没有在维修机器时做好与客户的沟通工作,会让公司的客源流失。我们的大部分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后,就直接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而且还要面临企业的挑选。如何在面试、试用期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对我们中职学生来说是一个很重大的考验。如今的社会是开放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但现在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平时都是沉浸在网络世界中,成天都是与电子产品打交道,缺乏与人交流,也不善交际。因此,很多用人单位觉得我们的学生听说能力较差,不善与人沟通、辞不达意,难以适应社会需要。一个“社会人”如果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想法,即使你具备再强的实践技能,给用人单位的印象———这个人的能力不佳!这就失去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就业之路就变得曲折。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专业课堂上除了教会学生实践技能外,还要让他们亲身体验与专业相关的岗位角色,提早进入状态,帮助他们尽早适应社会需要。行动导向计算机教学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除了专业能力以外,还包含了社会综合能力。社会综合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等。这些能力是我们学生走上社会,参加工作所必备的能力,也是我们传统计算机教学中不能兼顾到的。行动导向计算机教学法中设置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情境,让学生在“行动”过程中学习。行动导向计算机教学法在实际计算机教学中常采用案例计算机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计算机教学法、引导文计算机教学法、模拟计算机教学法、头脑风暴计算机教学法和张贴板计算机教学法等这几种计算机教学方法。我主要想谈谈,如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法。

二、角色扮演法的理论依据

20世纪五十年代,受到西方心理学的影响,角色扮演最初是一种心理辅导的方法。此后的十年间,这种方法又引入到课堂计算机教学中来。1967年由FanninShafiel和GeorgeShaftel建立了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游戏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想象的(游戏)场景里及在一定的(游戏)时间内,通过一位演员(角色扮演者)来实验性地、游戏性地表现角色的行为、语言和思考方式及其决策和行动模式(Ziems,2010)。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行动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形成,在德国实践推广并产生巨大影响,还将角色扮演法做为一种基本的计算机教学方法纳入到该计算机教学模式中去。设计一个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情境,让学生模拟相关角色,可以使他们提早接触这个行业,熟悉职业特点和工作要求。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能促进学生接受学科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且,还能让学生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就能更加自信,处理问题也能更得心应手。

三、角色扮演法的意义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下老师喜欢“一言谈”,也习惯于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整堂课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自编自导自演。这种模式下,学生是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他们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低。采用了角色扮演法后,课堂就是一个舞台,而学生就是这个舞台上的表演者,他们还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各自的角色。整个过程中,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干,更多地参与到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来,也更有利于他们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一)角色扮演法充分体现了计算机教学的自由度。课堂变成为舞台,教师变成为导演,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演员,他们还能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对角色的认知和体验选择不同的角色。在扮演角色的同时,还作为观察者给其他“演员”提出意见,在讨论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达到我们预定的计算机教学目的。

(二)角色扮演法充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整个课堂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不再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而是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在参与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体会并分析自己的角色,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角色,成功地体验角色,并掌握本堂课的知识与技能。

(三)角色扮演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社会综合能力。学生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为了成功地扮演各自角色,就必须与小组的成员进行讨论、在表演过程中还要与其他角色进行协作。学生不仅要具备与人合作能力,还要拥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克服与人交往的心理障碍,拉近老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距离。

四、角色扮演法的具体实施过程(重点以《硬件组装与维护》为例)

角色扮演法在实施过程中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准备阶段、指导阶段、扮演阶段、评价阶段、领会阶段。

(一)准备阶段:准备阶段主要完成两方面的准备:剧本的准备和角色的准备。剧本的准备:主要是由老师来完成。老师预先准备好与本堂课内容相关的、与本专业相关行业的剧本,剧本中要设置多个不同的角色,角色之间要有较强的矛盾冲突。我们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将来都是从事电脑组装、维修和销售的工作。因此,在行业情境设置时,就定位在电脑城的电脑营销员如何向顾客推销电脑。角色的准备:主要是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人物、了解行业特点、解决矛盾冲突。在这个案例中,我设计了四个角色———顾客、推销员、技术员和销售主管。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扮演一个角色。每个小组还推选一个组长,根据我设计的几个问题,组织本组成员讨论、研究剧情,以及对话。

(二)指导阶段: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讨论过程中,老师可以给他们提供适当的帮助,告诉他们相关行业的一些职业性质和工作的要求,并帮助他们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学科知识。其实老师的指导并不仅是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老师可以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全程进行干预的,协调角色扮演的每一阶段。

(三)扮演阶段:经过了小组讨论、研究和老师的适度指导后,每组就要将各自的成果展示出来,即每组派出代表分饰相应的角色。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老师应根据剧情的发展适当地出来调节学生活动,引导整个情节沿着预定的计算机教学方向发展,收到预期的计算机教学目的。

(四)评价阶段:老师可以在表演的一个阶段或全部结束后,让学生对每个角色的表演给予评价。这就要求每个同学认真地观察自己和他人的行动,以及自己的行动对他人产生的效果。这个环节是整个角色扮演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讨论评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的计算机教学效果。

(五)领会阶段:这个阶段其实是整个角色扮演的升华阶段,可以采用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与真实案例的处理过程进行对照,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明白自己与实现的差距是什么;还可以让学生吸取评价阶段的各种意见,将整个情景再进行一次重现,将大家的综合建议融入到表演中。在《硬件组装与维护》这堂课上,我设计了四个角色:顾客、推销员、技术员和销售主管;还设计了几个问题:顾客要求配置一套高性能的电脑,但又要求价格比较低,还要得到令他满意的售后服务,包括正版Windows7操作系统的安装等。整个表演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让我感到十分意外地惊喜,他们的表演才能和想象力远比我们想象中大得多。其实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挖掘!他们会将自己配置电脑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表演中展现出来,这就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很接近,与他们的认知水平相吻合。他们为了能向顾客提供一份配置清单,积极地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各种配件的性能和价格。为了能更真实地再现情景,他们甚至亲自动手布置场景,准备了不少的道具,这些都是出乎我的预料的。

五、角色扮演法的计算机教学反思

扮演范文篇9

1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正确理解———平等和谐的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提倡“严师出高徒”,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是主宰、是权威,学生更多是被动接受知识,师生关系体现着“师道尊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笔记,教师提出要求,学生按要求去做,教学过程枯燥单一,结果是台上讲得嗓子冒烟,台下听得昏昏沉沉。新形势对教师角色提出的新要求,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因此,教师要弄清自己的角色,准确定位,与学生建立一种友好合作的关系。当代的学生具有时代个性和开放的思维,当代大学生是一个需要引导发展的群体。大学生需要引导,要变灌输为引导。引导大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权利和责任,激发学生主体创造力,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他们作为学习的主体以及人格独立的人,是新生代未来的力量。教师必须跟上时代,具有敏感的前瞻性,才能更好地融入课程的教学中。

2课程设置上的导演

导演顾名思义是指电影艺术创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部影片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导演的素质与修养;一部影片的风格,也往往体现了导演的艺术风格。而老师对于课程的掌控就犹如导演对于影片的掌控,从对课程的理解,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框架的安排,教学内容的组织,每个环节的兴奋点及作业的布置和完成等等都好似电影的精心安排。要想拍摄一部好的影片,导演自身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修养和生活积累,同样,课程的成功与否,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专业的能力,这是上好课的基础,艺术设计是实用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身为专业老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加强社会实践,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老师的实践项目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也是课堂气氛最为活跃的部分,学生会问很多问题,也会学到很多知识,并且会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给自己一个自我成长、提高的机会,重视自己,做一个学术研究型的教师。以科研促教学,只有使自己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加大科研力度,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才能给予学生更全面的知识。另外,要做好课程的导演,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策略。

2.1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教学思路,我认为以下三个教学阶段相辅相成,循序渐进。

首先,激发激情,认清形势:使学生在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同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这一点至关重要。接着是理论讲授,:讲授、讨论、汇报、作图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保证每节课都有学生参与的部分,找到学生的兴奋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性,积极开发他们的设计潜能。最后一个环节是作业讲评,强调集体评图在设计主干课中的作用重视设计课的反馈环节,每一次草图及正图完成后都要组织评图,不断培养学生分析与判断能力。课程采用讲授、讨论、辅导、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2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

这主要指两方面的内容,首先课堂上要根据学生对于知识获取的反映采取变换上课方式、或详细或概括,或诙谐或严肃,或参与或理论,其次课下要多和学生交流,不要以为自己会的学生就明白,发现在专业学习时遇到的困惑,为其解惑,补其不足,一些共性问题课堂上集体解决,一些个性问题,针对根据个性特点,体现因材施教。包容多样性,正视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和学生的交流不仅是老师获得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的便捷渠道,而且通过交流会加法学生对于专业的热爱,会激励学习的斗志,我想引导发展大学生,要靠人文关怀、道德情感,靠人性化管理、人情味服务,要有平等的态度,和谐的关系,心灵的沟通和感情的交融。

2.3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世界上极具前卫地位的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你问该校的研究生花了这么多钱来这里到底学到了什么,他们会回答,我们学到了思维。在该校中没完没了的讨论会成为一大特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针对某一讲授内容让学生先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在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加强了交流,师生相互启迪,相互激励,相互修正,使创造性思维产生共鸣,并发生连锁反应,从而启发诱导出更多的新见解、新观点。并在教给学生知识点的同时,更注重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讲台上的演员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讲台上的演员,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演员———师德的诠释。所谓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无数的例子告诉我们,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课堂教学可以说是师德最直观的呈现。三尺讲台,两尺教鞭,一种信念,千千万万教师就是在这一方讲台上将书本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传授给学生。课堂,也就成了呈现“师德”的最直观的平台。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获得者、北京大学教授姜伯驹院士的课堂就让他的学生们终生难忘,57年来他以“学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的信念,一直坚持在本科讲坛上。一个“同调论”,他讲了20年,讲义也修改了20年,学生从中感受到的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科学家精神和道德力量,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学术道路和人生修养。作为教师紧紧具备了职业道德还不够,还需要教师在每一堂课的传授知识上应该像演员一样善于表演,综合运用各种方式将每一堂课表演的有声有色。

3.1语言表达上要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要做到语句精练、语言生动而流畅、语调有起有伏等。

我小学的王师上我们的语文,她上课生动形象,像是把我们带进了色彩斑斓的世界里,让我们展翅在知识的海洋离遨游。曾老师的声音甜美,在她有感情地朗读时,同学们都陶醉在她的声音里,融入到文章美妙的境界中,仿佛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去想,去细心体会。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呢?首先是普通话的训练,这一点特别重要。其次是充满自信,多练习,多看书,熟能生巧,多思考,思想只有经过沉思之后才能充分地表达。

3.2利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是新时代教学的一个手段,也是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

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耳目一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集声、形、色于一身,融感、知、意、形于一体,形象直观,其强烈的视觉、听觉、感觉的冲击给予了学生一个奇妙的艺术境界,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视野。教师应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互联网上大量的书画资讯,搜索大量的图片、技法视频等,把无声的教材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形象直观,能使学生更全面地感知中国艺术的魅力,为突破难点起到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是教师单纯的讲解无法相比的。这样的课程,克服了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通过画面生动的展示,加上教师的提示,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最基本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的能力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3多媒体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掀起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热潮,用多媒体上课,那板书还重要吗?

我觉得,板书是必须的,重点留在黑板上可以让学生常时间关注。可以体现出整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一目了然,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是主线,研究表明在课堂上老师的肢体语言对培养学生的隐性知识越来越重要,网络教育的严重弊端就是缺少老师鲜活真实情形。有了多媒体的教学,但板书还是不能省。我们要利用媒体教学的优势———能帮助学生更生动地学习,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还需注意教学方式方法,利用多媒体只是更好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不可盲目使用,该用传统教学的还是要回到课堂上,该动手的还是要动手,如果没有板书只用课件学生就像看电影一样,看完就完了。

扮演范文篇10

这样的提法,几乎近于玩笑,其实,是很值得玩味和认真琢磨的。其实质,无非就是说,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所谓“对待学生要像亲娘一样关心”

亲娘对待孩子是打心里疼爱,从骨子里喜欢。所谓“孩子是自己的好”就是很好的明证。亲娘对子女的这种“真”爱,不讲代价,不计得失,不图回报,含辛茹苦,辛苦一生,只求孩子成材,将来过得比自己更好。这种爱是天地之间至纯至美的爱,是最崇高和伟大的爱。一个老师,有了对待学生如同对待自己子女一样神圣的情感,就会平添一种责任,平添一份压力,就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学生教育成人,培养成材。学生进步了,他会发自内心的高兴,学生有缺点,他会温和的善意地指出。教师对待学生,不是为了贪图将来学生对自己的报答,这无私的情感会净化师生之间的关系,叫师生关系在平凡之中得到升华。可以说,我们每个老师在内心之中都存有这种美丽的高尚的情感,越是德高望重者,越是对学生宽容,越会在小事情上表现出仁爱的博大的光彩。我有一个老师,是我中学时期的语文老师。当时,我在报纸上看到有的学生自己办手抄报,觉得新鲜而充满诱惑。就和一个同学商量,自己也办了一个手抄报,取名《小溪报》,寓意清纯而具有生命力。老师知道了,非常的高兴,在讲课的时候,对我们办报的事情大加褒奖,他说:“《小溪报》的创办,在我们学校开了一个先河,放了一个卫星。我在我们学校工作了二十多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我真为我们这两位同学感到骄傲。”老师高亢激昂的话语,极大地鼓舞了我们。那一刻,我觉得他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他在肯定学生的同时,也把创造和进取的思想撒播进了学生的心田。春风化雨,这种慈母般的爱,是极力学生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当然,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学习上的关注,想必大家耳熟能详,在此不赘述。

关于“像后娘一样狠心”

后娘对待子女也有好的,尤其是新时代,提倡再婚,后娘增多,不能全盘否定后娘的群体形象。这里借用的是旧社会后娘对待子女心狠手辣的一面,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后娘对待子女,舍得打,舍得骂,敢于针对他们之中的那些毛病和不顺心不顺眼的地方,下死手。学生当中的一些人,他们有缺点,有毛病。老师也看见了,也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为什么会屡教不改呢?有些人是可以靠爱,靠理解,靠谈心来达到帮助学生纠正偏差和错误的目的的。有的就不行,教育不是万能的,有时就需要对那些一错再错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惩罚。这样的惩罚有时,是会得罪学生的,有时甚至会得到学生的强烈的反抗,做为老师其实谁愿意背着狠毒的骂名来对学生呢,但有时,不这样就不可以。我有一个学生,他属于没有人敢要没有人愿留,而通过别的老师的介绍进入我们班级的。三天的适应期一过,本性暴露无疑。打架,迟到,旷课,吸烟,谈恋爱,在学校里出了名,在班级里也成了为所欲为的刺头儿。我一个次次的教育,一回回的谈心,从理想到事业,到人生,到尊严,到孝敬父母,好话说了一火车,前面刚说完,后面就又犯错误了。学校说开除他,我说给他一次机会。为了挽救他,我让他自己做出保证,他说:”老师,我知道我自己的错误,就是自己控制不住自己。以后我再犯错误,你就惩罚我。”我依照他的说法,每次他犯错误,就叫他练习做俯卧撑,从一开始的做二十个就气喘吁吁,到后来地做八十个面不改色,期间间隔的时间越来越久,最后,基本上是改正了缺点。我的这种办法,也许是不足取,会受到大家的质疑,可在有些时候,对于有些学生,还是比较适用的。军队上有关禁闭之说,教师为什么就不可以对个别的学生适当加以惩戒呢。当然,当面训斥学生,也在后娘式工作方法之列的。

关于“像干娘一样热心”

干娘对待自己认的干儿子,干女儿,毕竟是不同于自己的亲生子女。即使是“干”的,既然沾了“娘”字,就要有娘味。有时,明明是不喜欢的,也要表现出大度,有时明明是很生气的,也要表现得很高兴。有时,看不惯的事情,也要善于挣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有时明明是恨铁不成钢,也要表现出赞赏和欣慰的样子。班主任老师有时的很矛盾的。这时,就要求你有做干娘的本领,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委屈自己的性格,暂时包装一下自己。举例说吧,你要求学生上课的时候不要说话,安静地上自习,但是,一个学生和另外一个学生讨论问题的时候,被学校检查出来了,领导批评你们班的课堂秩序不是很好,你当然不开心,甚至会很发火,但是,知道了学生说话的原因以后,你怎么办呢?批评他们吗?当然不可以,你还要表扬他们这种善于学习,互相帮助的好作风,鼓励大家团结奋进。最后,才可以轻描淡写地点到“要遵守课堂纪律”一类的主题,而且还要点到为止,不可深纠。这时的班主任老师,有点哑巴吃黄连,打碎牙往肚子里咽的悲壮,可也没有办法。再举一个例子,你对学生的期望值极高,非常希望他取得更大的进步。学生也很懂事,但就是没有什么起色。你为了表达对学生的理解和鼓励,就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失望情绪流露出来,还要对学生给予热情的鼓励,好让他感受到老师时刻的牵挂。有时,伪装自己,表现出另外一种大度,也是班主任老师工作方法的一种策略。

关于“像丈母娘一样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