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类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8:30:57

建筑类论文

建筑类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智能管理;安全用电;公寓

1公寓类建筑安全用电智能管理系统

本系统分为标准通讯型和网络通讯型两种。主要区别在于售电PC机与管理机之间的传输介质不同,标准型配置中售电PC机与管理机通过CPU卡数据备份实现通讯,对每个用电单元实行用卡管理;而网络型配置中售电PC机与管理机之间则是通过485HUB实现通讯。标准通讯型系统由售电PC机、读卡器、IC卡、管理机、机柜等几部分组成。网络通讯型系统由售电PC机、485HUB、管理机、机柜等几部分组成。

2公寓类建筑安全用电智能管理系统功能

(1)常用功能:单元用电计量计费,单元预存电量低限提示,预购电量,无费关断;(2)管理功能:单元用电储值查询,定时控电,单元限电,免费基础电量设置,房间调换数据转换,退费管理;(3)保护功能:短路、漏电保护,故障自动报警,非法操作或误操作提示,账户操作日志的追踪审计,掉电数据保护、断电恢复,关断失效报警,通信线路诊断等。

3网络通讯型系统部件及功能

3.1机柜

机柜分为集中式和分层式两种。集中式机柜可控房间数为96,112,128,144,160个:分层式机扣可控房问数为8,16,24,32个。集中式机柜比较适合规模较小的单元式、通廊式公寓配电使用;分层式机柜的主要优点为布线方便、减少工程量、节约工程费用、减少电压损失等,特别适合于较大规模公寓配电使用。

机柜主要由柜体、单元计量板、数据传输板、空气开关、接线端子、电压表等部件组成。(1)电压表:三个电压表分别显示Ll、L2、L3三相的交流电压;(2)接线端子:包括机柜的用户线输出端子和单元计量板接线端子排;(3)空气开关:用于房间用电的短路、过载保护;(4)数据传输板:数据采集和传输及控制继电器;(5)单元计量板:计量和控制房间用电的单元模块。完成电能的模数转换,控制用户的送电、断电状态。

3.2管理机

管理机由显示屏、键盘、插卡口、通讯口、状态灯、电源灯等组成:

(1)功能:建立房间号与机柜行列号的对应关系,设置机柜的初始参数如初始电量、电流限流值等。

(2)卡的分类:分为用户卡、管理长和数据传输卡。用户卡:①插长冲值;②查询电量;③插卡恢复供电。管理卡:①查询房间信息;②查询开关时间;③查询断电房间;④设置开关时间;⑤设置系统时间;⑥手动房间送电;⑦手动房间断电;⑧取消开关时间;⑨购电提醒明细;⑩断电房间明细。数据传输卡:①对管理机的初始化;②数据传输:用于电脑控制中心与管理机之间的数据传递。将数据传输卡放入管理机中,管理机中数据将自动导入数据传输卡中: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导入卡中后,将数据传输卡插入管理机中,管理机将自动读取数据。

(3)管理机与机柜、机柜与机柜之间的连接见图1:

①管理机与机柜之间通过485通讯进行连接,管理机使用220V电源;②管理机与机柜之间的通讯线长度不应超过1200m;③机柜与机柜之间通过485通讯线进行连接。

3.3485通讯智能控电操作系统模块功能

(1)房间信息管理此模块是485用电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分为购电管理、换房管理、预约退房、退房管理、补电管理、断电/送电管理六个子功能模块:①购电管理:用户买电时使用。可以输入购电金额或购电度数,系统自动转换,操作完毕可将数据发送到管理机,并且可以打印单据;②换房管理:用户换房时使用。换房前,应将管理机中的电量导入数据,确保数据准确。换房管理分为单个换房和批量换房两种;③预约退房:将房间内的剩余电量结算到这时刻为止,为退房管理做准备;④补电管理:将管理机下所有房间按初始化时的月补电量进行补电操作;⑤断电/送电管理:可以选择特定或全部房间的断电/送电手动操作。(2)综合查询此模块的功能是为了方便用户查询所需的各种信息,分为历史查询、房间信息查询、用电统计查询、电量报警查询四个子功能模块。

(3)统计分析此模块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图形来显示某一公寓或某一管理机或某一房间在某一时间段的用电量情况,可以按月份或按日期统计显示出相应的数据分析图。

(4)通讯管理:通讯管理主要完成的功能是PC机与管理机进行数据传输。内容包括:向管理机写入房间初始化信息、向数据库内写入现存电量、向管理机写入换房信息、向管理机内写入退房信息、向管理机内写入增加月补电信息等。

(5)数据备份:数据备份主要完成的功能是将数据库数据备份到磁盘和从磁盘上恢复数据的操作。

(6)系统维护:系统维护主要完成的功能是在系统使用之前对房间、用户卡、设备、用户的初始化等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模块:数据维护、参数设置、用户管理。

4公寓类建筑安全用电智能管理系统应用前景

4.1各种计量设备的比较

(1)机械式电度表:机械式电度表仅可以完成电能计量功能,设计简单、成本低廉。如用于公寓,在管理使用上有以下不足:需要管理人员抄表、收取现金,当电度表数量很多时,工作量相当人。机械式电度表价格约为70~100元/台,安装时需要另加表箱、空气开关费用和安装费。

(2)电子式IC电度表:电子式IC卡电度表可以完成用电计量及预收费,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但用在公寓上同样有不足之处:如果IC卡表安装在寝室内,则电表容易被人为损坏;如果IC卡表集中安装,会造成插卡使用时非常不方便。电子式IC卡电度表价格约为300~400元/台,安装时同样需要增加表箱、空气开关等配件以及安装费用。

(3)智能控电管理系统智能控电管理系统是专为公寓设计的一种产品,与机械式电度表和电子式IC卡电度表相比,不仅可以完成用电计量,同时还具有以下优点:①可以实现预收费,特别适合于公寓的物业管理;②有强大的智能控电功能,例如完成定时关断功能、负荷控制功能;③具有用电数据统计分析功能,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④机柜内己包含了表箱、空气开关等配件,不增加额外费用;⑤安装简单,操作方便,设备集中管理,不易损坏;⑥系统配置数据管理机,有统一的插卡孔,使用方便;⑦本系统价格低于电子式IC卡电表,市场报价约为250~300元/户。

4.2应用前景

智能控电管理系统在许多集中应用场合开始显示出独到的优势,这使它开始引人瞩目并取得相应的发展空间。它将逐步改变和发展原有电度表应用领域的产品概念,在相关领域显示出更大的发展前途。智能控电管理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大大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公寓智能化管理水平,对需集中情理的公寓尤其适用工程实践中,由于不同业主对本系统的认知程度不一样,实际采购及应用洋细数据均有待进一步调查。

5电气设计与各专业间的协调

5.1与建筑专业的协调

电气设计时应向建筑专业提供智能化系统弱电机房和强电设备用房的布置要求。弱电机房主要用于综合布线系统、电话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广播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智能控电管理系统等,它可以和公寓底层的值班室合用,面积约为30~40m2。强电设备用房指变配电室或配电室,一般位于自行车库层或底层,设备用房面积大小应按建筑规模和具体工程的用电设备情况来确定。设计时还应向建筑专业提供强、弱电竖井的布置要求。规范规定强、弱电竖井宜分开设置,如受条件限制必须合用时,强、弱电电缆应布置在竖井两侧。电气竖井的位置应保证至平面上任何一点的计算机信息插座的线缆距离不大于90米,电气竖井除了敷设强电、弱电电缆桥架以外,还要考虑放置智能控电管理系统机柜、网络机柜及其它弱电配线箱。电气竖井的门应选用丙级防火门并向外开启。

5.2与结构专业的协调

电气设计时应向结构专业提供有关设备用房的荷载情况、进出建筑物管线穿地下室剪力墙孔洞大小、数量和位置,还要提供电气竖井内的楼板预留洞尺寸和准确定位。根据结构梁的最低标高确定水平干线桥架的安装高度以及部分电气设备的安装高度,根据框架柱(或构造柱)内钢筋分布情况确定作为防雷引下线的主筋直径及数量。

5.3与给排水专业的协调

根据给排水专业提供的消火栓位置做出消火栓按钮直接启泵线路图,并复核消火栓箱是否与配电箱位置冲突。确定公寓顶层是否有消防水箱及稳压泵(稳压泵属少消防负荷)。如果公寓为三级负荷,稳压泵的供电须从进线配电箱百供单回路电源外加EPS组成双回路电源供电。

5.4与暖通专业的协调

与暖通专业的协调主要是房间内暖气片的安装位置以及卫生间内通风器的配电。在布置房间内电气设备时,应避免与暖气片打架。同理,采暖进出户管道也应与MEB端子箱进行总等电位联结。

参考文献

[1]吴藏.智能集中式电能计晕系统在公寓中的应用[J].建筑电气,2006,(1).

建筑类论文范文篇2

1、调查目的。了解建筑行业企业对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配合课题研究,进行岗位胜任素质分析,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尽快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建筑企业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

2、调查对象。课题组采取问卷的方式,分别从本校建筑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应届毕业生各班选取了10人共30人进行调查,参加人员均为已经参加了2个月以上顶岗实习的学生,岗位情况为:专业对口19人,相关岗位为5人,非相关岗位为6人,并对此进行统计分析。

3、调查方法。调查主要为问卷调查,辅之以谈话的交流的方式进行。

4、调查方案设计。调查主要分以下方面: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岗位能力与学校学习差距情况、企业培训与学生适应情况

二、调查过程

1、学生顶岗实习情况。这部分调查主要调查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情况,主要包括性别、实习完成情况、学生实习期望与实际工作的差距、学生对本专业岗位能力的掌握情况、实习后对岗位工作的预期、学校开设实践课程对实习的帮助、学校学习与岗位能力的一致性、岗位实习时间安排问题等。通过调研,完成的实习岗位中,学生更偏重对口岗位实习,占到80%,性别偏向男性,学生中只有30%基本能完成实习:主要原因是学校的学习时间与顶岗实习时间冲突;大多数学生认为学生实习预期与实际达到效果相距较大,主要是企业对人员的培养主要从基础工作开始培养,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及对待工作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对学生的培养态度;30人中,有8人因为专业技能不到位,表现出对对口工作的担心,4人对本专业工作无兴趣,其余均表明对工程造价岗位工作的信心和个人能力的肯定。在课程方面,30个学生均表现出对目前专业课程的肯定,认为在加强实训的同时也不能丢掉基础理论学习;学生基本认为本次顶岗实习对个人学习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其中6名其他岗位实习学生的认为虽然为非专业岗位工作,但是在其适应能力对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企业岗位需求及安排情况在被调研学生中,27人回答可以自己选择实习岗位,否则表示不愿意继续实习;3人表示不可以选择,安排的岗位为出差、助理、文员;在安排的岗位中,普遍为工程造价控制岗位,包括:施工员、预算员、招投标岗位。可见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更多的是关注本人的职业生涯,对顶岗实习的认同感非常强烈;同时,认为顶岗实习对于今后的职业能力具有很大的锻炼作用。

3、岗位适应能力情况调研。在被调查学生中,大多数学生普遍认为顶岗实习过程中:

(1)岗位能力方面:可以很快的了解分配给自己工作内容,基本胜任可以胜任实习的工作,并且适应岗位工作;但企业管理层和项目人员对顶岗实习的学生态度还是一般。

(2)在沟通和适应能力方面绝对多数学生可以很顺畅地和其他同事进行沟通;在工作中,发现了以前未曾碰过的新问题或新情况,基本选择主动向老员工请教,但也有少数学生选择向其他实习的同学请教。

(3)通过顶岗实习找到能力欠缺部分后,基本希望能够回到学校由学校进行培养。

4、实习工作岗位满意度调研。我们可以基本得出结论:当学生获得本人满意的工作岗位以后,可以很快适应工作岗位,从而对岗位工作持以肯定态度,对工作环境基本认同,与工作环境相关联的生活条件、人际关系和管理机制等则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因人而异。

5、岗位指导教师调研。通过调研,可以看出顶岗实习企业对员工的成长比较重视,均配备导师;但企业指定导师对指导学生的态度则是一般,普遍反映这就要求学生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因此,导师对学生的作用则会因人而异,完全取决于导师对学生的认可程度和学生的沟通能力;对导师指导的内容上也以专业技术和工作方式的指导为主;调查显示,实习学生有问题大多会咨询指定导师。

6、企业再培训情况。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继续教育,培训和学习频率较高。但对于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所给的机会较少。被调研的学生普遍希望能够获得企业的培训并获得较好的工作经验。

7、岗位实习中的问题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反映普遍较多的是:实习时无法接触到要学习的技术技能;实习单位只给简单的杂事学生干,没有达到实习目的;在校期间所学内容不能满足实习要求。

三、高职建筑类专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

1.形成校企合作调研机制明确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健全完善专业建设风险预警机制,及时组织专业建设、改革发展的战略研究,根据市场变化,包括经济环境变化、生源变化等提出专业设置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等的建议、意见和发展规划,及时制订和修改专业教学计划,编制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课教学大纲,调整课程结构提供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2.以建筑行业企业岗位素养为标准形成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校企联合进行建筑文化教育,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更深入了解;另一方面,通过课程教学和实地参观,让学生了解建筑行业和岗位;实训设施建设中,参照真实的岗位环境进行仿真建设,;购买的预算软件、制图软件、施工设备、测量设备等实训设备均为企业用工具软件和设备,学生在校实训与企业人员实际工作高度一致;改革考核方式,开展技能型考核操作,如利用测量仪器进行现场操作,实地测量,完成测量任务,并将职业素养教育列入日常教学考核中,主要评价学生通过学习后的职业素养能力的提高程度。

3、优化课程体系。要通过调研,进行岗位能力分析,确定工程造价专业岗位胜任能力,以岗位胜任能力要求为核心确定课程体系。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决定了高职工程造价人才的实用性、技能性、一线性的特点,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公共课+专业课”的模式,必须从岗位需求出发,以工作任务为导向,通过课程教学,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把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贯串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相融合,学习内容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相融合,最终达到学习与工作的一致性,达到“零距离就业”。

建筑类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建筑设计经济倾向

1、民族形式的设计不是新生事物。它是历史上传统复兴思想的延续,由于建造的不经济性和施工的不合理性,以及新建筑规模的扩大,建筑体量的巨增等因素,“民族形式”的设计显现出不适应性。

2、改革开放,打开国门,“现代主义”设计像开闸的洪水,迅猛发展,遍地生根。许多建筑几乎都按“形式服从功能”的思想设计,这一实用经济的设计思想仍将作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大量建筑设计的基础。

3、受西方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以及建筑符号学、建筑类型学、建筑心理行为科学等交叉科学理论的影响。建筑设计表现一种“前卫设计”倾向。这一倾向的特点表现为形式构成模仿西方设计,追求奇特与动感,具有广告性及标志性,建筑类型集中于娱乐、商业及服务业建筑,具有商业化表现。

4、新西洋建筑开始出现,运用西洋古典建筑片段形式作为建筑的造型手段。这些局部西洋古典形式就像商品包装,或是一种商业标志,若去掉这些附着物,完全是一副现代建筑的面目,出现这一设计倾向的社会根源或许在于人们的崇洋心理。

5、“乡土设计”指在中国特定的地域文化圈中,运用自然生长的乡土建筑的形式、空间。建造满足现代生活功能的新建筑,这一倾向试图留住地域文化的根,但在追寻地方性的同时逐渐失去地方性。

6、智能化设计己有萌芽。随着高科技成果的不断出现,人们将完全进入全信息社会,高科技智能化设计将成为21世纪建筑的主流。

20世纪末的建筑界表现出浓重的怀旧情绪,被普遍认为影响美国设计领域的四大设计思潮,包括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过程设计及智能化设计,其中前三者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怀旧倾向。中国建筑尽管处在方兴未艾向成熟阶段发展时期,但20世纪末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建筑设计同样较大程度表现出对历史传统情有独钟。公务员之家

建筑类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建筑期刊;理论研究;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

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百废待兴的落后省份,发展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大省,建筑行业、建筑文化、建筑理论研究工作都取得了累累硕果。先进的技术与思想的不断传入,与西部地域特色的冲突、碰撞使得建筑理论工作者不断思考陕西省建筑的正确发展道路。进入新千年,陕西省的建筑创作与理论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一带一路”“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也给陕西省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在此多重机遇时刻,统计分析其学术成果,有利于理清其研究脉络[1]。文章以文献计量学为研究方法,梳理陕西省自改革开放后建筑理论研究相关论文的发表情况,可以对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研究的现状了解得更加全面,为今后的发展及研究提供借鉴[2]。

2研究对象的确定

2.1文献作者的确定文章所说的文献作者即陕西省建筑理论工作者,包括陕西省各大设计机构以实践为主的执业建筑师、陕西省高校建筑学科以研究为主的教师及学生、相关政府机关单位的研究人员以及社会建筑团体等。文章对论文的收集以研究机构为单位,这些研究机构包括(1)高校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2)设计院类: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3)政府机关单位:西安市规划局。2.2主流建筑期刊的确定陕西省建筑理论工作者发表在建筑学主流期刊上的论文往往代表着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对主流建筑期刊的选择,可以从三方面来考虑:一是考虑学术上的代表性,即建筑学术界所认定的学术期刊,结合核心期刊的评定原则及老八校所认定的A类建筑期刊;二是考虑时间上的代表性,即所选期刊尽量能涵盖所研究的时间段,期刊发文载文量有保障;三是兼顾陕西省省情,考虑陕西省创办的主要建筑期刊。最终文章选定《建筑学报》《世界建筑》《建筑师》《新建筑》《华中建筑》《时代建筑》《建筑创作》《城市环境设计》《城市建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合计共11种建筑期刊,其中有些杂志几经改名,其不同命名阶段也在统计项期刊中,统计结果则算在现在的期刊名称中[3,4]。文章对学术论文的收集以论文作者的机构为单位,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这些研究机构在1978—2018年期间所发表在主流建筑期刊上的与建筑理论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其中有些机构经历几次改名,单位名称也存在不规范情况,甚至有些作者没有附加单位机构,在收集过程中尽可能对其进行查漏补缺。

3期刊论文的总产量与年度变化

文章以机构为单位收集相关论文,因为部分机构存在合作关系,对其去重后共计得到1231篇论文。可以看出,高校类研究机构的发文量明显大于设计院类。在高校类研究机构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又占据绝对性的优势地位。在设计院类研究机构中,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的发文量明显大于其他设计院,以其为代表的建筑创作研究在陕西省建筑理论研究工作中占据一席之地。刊上的发文数量,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发文最多,这与该杂志创刊早以及在陕西省建筑期刊中的地位密不可分。《华中建筑》次之,这与《华中建筑》发文量大、办刊早、办刊风格兼容并蓄有关系,也与陕西省的建筑理论研究方向与《华中建筑》的办刊主旨契合有关。再则是《建筑学报》,其作为中国建设部主管的官方期刊,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官方创办的第一种建筑类期刊,发文时序性最好。在《城市建筑》杂志上发文也较多,《城市建筑》虽创刊于2000年后,但其对城市和建筑的解读一直紧跟时代,不断推出新栏目,其每年举办的UA创作奖概念设计国际竞赛很受高校师生重视。数量的变化趋势一直处于曲线的变化中,有增有减,但整体处于增长趋势。在2000年前,增长趋势较慢,其中在1990—1993年间有所突破,后处于波折增长中;2000年后,论文数量增长趋势加大,波折也更大,论文数量也在2005年和2013年出现了峰值。2005年,欧亚国际论坛在西安召开,促进了陕西省建筑创作在这一年的繁荣,国际古遗址理事会第十五届大会在西安召开并《西安宣言》,促进了西安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工作。2013年,西安建筑遗产保护国际会议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召开,西安有关遗产保护研究的学术成果较多。从整体趋势与各期刊的变化趋势来看,整体趋势受到各期刊的影响较大,如2005年的峰值是在《建筑创作》杂志上的发文,2013年的峰值是在《城市建筑》杂志上的发文[5]。

4核心作者群及合作关系

对陕西省建筑理论研究工作者核心作者群及其合作关系的分析,可以客观地呈现出较有贡献的作者群及研究团队。在本次分析中,利用陈超美教授开发的citespace数据分析软件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将前文收集到的相关论文导入软件,将网络节点确定为作者(Author),在可视化界面将节点显示调整为发文在5篇以上的作者,得到论文作者及其发文量关系图(见图4)。图中圆圈代表了作者的发文数量,圆圈直径越大表明作者发文数量越多;圆圈之间的连线代表了合作发文或者作者之间的相关程度。由图4可看出,发文较多的论文作者有:刘加平、王军、杨豪中、李志民、张锦秋等,以他们为中心围绕着合作密切的论文作者,形成研究上的核心团队或中坚力量。其中围绕刘加平、李志民、张锦秋、王军有较多的高质量论文作者,可以看出其研究团队的力量。其中,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及其单位机构如表1所示[6]。

5研究热点和趋势

对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研究热点的研究,将通过对样本论文的关键词进行数据分析。关键词是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可以表达文献的主题概念,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将收集到的论文导入citespace软件中,时间节点为1978年到2018年,网络节点确定为主题词(Term)和关键词(Keyword),得到主题词和关键词生成的关系图(见图5)。词的字体大小和圆圈代表了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数量,圆圈半径越大则出现的频率越高;圆圈之间的连线,则表示相互关联的程度,连线越多则表明与其研究方向也越紧密。从图5可看出,可持续发展、传统民居、绿色建筑、建筑创作、历史街区、人居环境、节能、工业遗产等是陕西省建筑研究的几个核心方向。对这些关键词进行整合,可以看出几个研究方向:(1)围绕可持续发展,有“改造”“有机更新”“传统建筑”等词,代表了对原有建筑更新改造,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向;(2)围绕传统民居,有“地域文化”“保护规划”“窑洞”等词,体现了对传统民居的保护性研究;(3)围绕建筑设计和建筑创作,有“生态设计”“建筑遗产”“现代建筑”等讨论,其他出现在5次以上关键词则较少,由此可见这方面讨论的多元化[7];(4)围绕历史街区,有“历史文化名城”“文脉”“传统”“建筑文化”“环境”等词,代表着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文化传承的关注;(5)围绕文化遗产,有“物质文化”“保护更新”等研究。其余周边零散着一些有关“生土建筑”“中小学校”“农村住宅”“传统聚落”“地域特色”等关键词,这些词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陕西省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研究领域。利用软件中膨胀词搜索(BurstDetection)功能,把较有爆发性的词语及其爆发的时间区间挖掘出来,依靠词频的时间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陕西省建筑理论研究在不同时间的关注点。除去一些较中性的关键词,得到图6,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时间段研究的侧重点。从内容上看,在1996年以前,陕西省建筑研究的方向是分散的,没有代表性关键词的出现。从1996年开始,尤其是1997—2007年,研究的重点是围绕“绿色住区”“可持续发展”“黄土高原”“窑洞”等西部乡土建筑及其可持续性发展研究。2008年出现灾后重建、农村住宅的爆发性关键词,这一时期汶川大地震对农村住宅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作为邻省的陕西省义不容辞地加入了相关的建设和研究中。自2009—2013年,文化传承成为主要研究方向,一是对文化遗产的相关保护研究,二是以文化传统为导向的建筑设计研究。对工业遗产的相关研究爆发在2013年,陕西省在建国初作为西部工业重省,建立了一批大型工业建筑,随着经济转型,对这些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成为一大研究方向。

6结语

从以上陕西省建筑理论工作者发表在主流建筑期刊上的论文的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陕西省的建筑理论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数量来看,一直处于波动的增长中,且受到社会背景的影响;从作者群体来看,陕西省建筑理论工作者数量较多,以高校为主,尤其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该校形成了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团队,各个作者直接合作较多。从研究热点来看,不同时期关注热点不尽相同:1997年前研究点较为分散;1997年开始对西北乡土建筑与地域文化、绿色建筑、建筑节能较为关注;2009年开始,对文化遗产、遗址环境保护、工业遗产的关注增多,对建筑设计的研究则一直贯穿于整个时期。从对西安历史传统的继承到与城市风貌的协调,从地域文化的传承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立足于陕西省独特的文化地域条件并紧跟时展[8,9]。

参考文献

[1]李萍.近20年来西安地区建筑创作中多元化探索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3.

[2]杨宇振.1994—2006年中国建筑类院校学术论文生产、空间分布与格局演变———基于主要院校建筑学一级学科与主流期刊[J].时代建筑,2007(03):20-29.

[3]李凌燕.从当代中国建筑期刊看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D].同济大学,2007.

[4]曾巧巧,李翔宁.中国20世纪80年代建筑观念演变——基于建筑专业期刊文献话语的文本分析[J].时代建筑,2014(06):35-39+34.

[5]支文军,张兴国,刘克成.建筑西部:西部城市与建筑的当代图景•理论篇[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6]孙玄烨.基于文献统计方法的我国当代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7.

[7]罗智慧.传统聚落环境研究文献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8]和红星.西安於我:一个规划师眼中的西安城市变迁•3,建筑创作[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建筑类论文范文篇5

一、必须正视现状,增强调整的紧迫感布局趋同分散。县级建筑业起步于70年代初,当时主要依靠手工操作,小打小敲,粗浅简陋。进入90年代以来,状况虽有好转,但尚未根本改变,低层次重复现象仍较严重。行业层次比较单一,自我配套,自成体系;地区层次,不仅乡镇公司和县属建筑企业布局结构相似,而且各乡镇之间也存在着严重的组织结构、产业内部结构趋同的现象,建筑生产布局分散,综合费用较高,难以形成行业特色,既削弱了建筑经济的互补性,又导致了过度的盲目竞争。规模发展滞后。目前,县级建筑业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且大多属于集体特别是乡镇集体企业,龙头、骨干企业发展不理想:“盘子”小,辐射带动能力有限;数量少,实力弱,缺少再发展的后劲。这种结构特点,在建筑业发展的初始阶段,也曾发挥了“灵活、便捷”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便明显暴露出来。县级亟缺能够起优化资源配置、带动中小企业和行业发展作用的龙头企业群。专业水平偏低。县级建筑行业小企业居多、专业水平低下,其主要症结就在于人才匮乏,企业资质等级低,生产技术和设备落后,专业化水平差,“小而全、小而低、小而散”的现象普遍。现在建筑企业正朝着“以土建工程为龙头,安装与装璜为羽翼”的方向发展,而我们有许多企业仍在沿袭“一把瓦刀打天下”的格局,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效益提高不快。县级工业与民用建筑产品数量较大,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相对较少;一般性工程项目较低,高、大、难、新项目较少,同时,由于行业结构单一,多元化经营发展不快,也影响到经济效益的提高。上述情况表明,产业内部结构失衡,已成为直接掣肘县级建筑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大力调优结构,加速提高县级建筑经济的运行质量,是县级建筑企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应当切实抓好。二、必须科学决策,明确需调整的内容1.调整组织结构。根据建筑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县级建筑业较理想的组织结构,应当是少量的大型企业和众多的中、小企业的有机结合,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以总包为龙头,以分包为纽带,专业分包和劳务承包为依托,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城乡一体的新型产业组织结构。应按照“抓大放小”的精神,切实抓好两头,即一头抓大,抓“关键的少数”、围绕规模化,花大力气,下硬功夫,培育大企业,发展大集团,使之具有资金和技术密集、管理现代化水平高,以及有总承包能力和跨国经营能力,多产业综合发展,业绩和信誉卓著等特点,成为全县建筑业的“龙头”。另一头是放小,放活小企业,主要是抓专业化,向适应性强,小而专、小而精和小而特企业组织形态的发展,努力提高专业化、协作化水平。组织结构调整的核心是资产重组,但资产重组不是一味地组“大”,中小企业的专业化过程也是个资产重组的过程。组织和引导中小企业主动投靠大集团,为大企业配套,分包劳务,促其成为“小型巨人”。通过专业化,提高建筑经济的集中度。2.调整门类结构。应当按照我国国民经济行业的新分类标准,界定建筑业,调整建筑业的内部结构。现代建筑业应由勘察设计(包括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建筑安装业(包括土木建筑业,线路、管道基础和设备安装业,建筑物和装修装饰业)和建筑工程管理、监督及咨询业等三大类别组成。我们必须从县级建筑业的实际出发,积极壮大勘察设计业;稳建筑、拓安装;加快发展建筑工程管理、监督和咨询业,做到三业并举,协调前进,努力形成专业配套、门类齐全、综合实力较强的建筑业发展新格局。3.调整体制结构。通过深化改革,努力在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方面有新的突破,从战略上调整建筑企业布局。首先大力支持、鼓励和帮助城乡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建筑经济。应着眼于整体上搞活集体资产,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调整和完善乡镇集体所有制结构,大胆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建筑经济。其次积极探索公有制建筑业的多种实现形式。一切反映社会生产规模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对公有制来说,什么形式更有利、更有效,就可以运用什么形式。如企业公司制、承包、租赁、托管、托管经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等都可以采用;作为资本流动的方式,联合、收购、兼并、出售、破产等也可以采用。第三,继续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建筑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建筑经济包括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和外资经济等。放手发展个体、私营建筑经济,具体应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可以将部分国有和集体小建筑企业,通过出售、拍卖转为个体、私营企业;二是应大力支持群众新办的集体和私营建筑企业,政府部门要主动为之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其脱颖而出。第四,理顺管理体制。县级建筑业由于多年的历史原因,目前仍是多头管理的状况。这种欠顺的管理体制亦应结合结构调整而妥善加以解决。为了帮助工程监督、检测从业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中国工程检测网()提供了免费的检测论文和检测标准栏目:检测论文/lwlist.php栏目包括有无损检测论文/jclw_list.php?id=8室内环境检测论文/jclw_list.php?id=9工程质量检测论文/jclw_list.php?id=10桥梁道路检测论文/jclw_list.php?id=17钢筋结构检测论文/jclw_list.php?id=23混凝土检测论文/jclw_list.php?id=24桩基检测论文/jclw_list.php?id=25超声波射线检测论文/jclw_list.php?id=31建筑工程论文/jclw_list.php?id=32建筑设计论文/jclw_list.php?id=33工程管理论文/jclw_list.php?id=34其它建筑工程检测论文/jclw_list.php?id=4检测标准/bzlist.php栏目有无损检测标准规范/jcbz_list.php?id=26室内环境检测标准/jcbz_list.php?id=20钢筋结构检测标准/jcbz_list.php?id=19桥梁道路检测标准/jcbz_list.php?id=21混凝土检测标准规范/jcbz_list.php?id=22桩基检测标准规范/jcbz_list.php?id=27建筑施工标准规范/jcbz_list.php?id=29建筑制图标准规范/jcbz_list.php?id=35建筑材料标准规范/jcbz_list.php?id=36其它建筑工程检测标准规范/jcbz_list.php?id=3三、必须审时度势,落实调整的举措第一,抢抓市场,搞好调整扩份额。必须十分重视抓好和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围绕市场这个中心来调整建筑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和方法,把资源配置到效益好的门类和企业中去,实现优胜劣汰。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国内外市场的联系亦日益密切,建筑业的结构调整不能再满足于低层次、粗放型,而应提档次、上台阶;树立敏锐的市场观念,坚持始终瞄准市场调结构,优素质,强后劲,倾力扩大建筑业的市场份额。第二,分类促进,加快调整壮规模。继续走“培育规模企业,承包规模工程,建立规模基地,创造规模效益”的路子,坚持扶优、扶强、扶大不动摇。对有市场潜力和特色产品的优势企业,对生产集中度和专业化程度高的大企业,以及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继续给予积极的扶持,尽可能促使资产存量向这些企业流动,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深化企业改革,对重复布点,特别是经营不善,扭亏无望的小企业,应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经营、出售和破产等多种形式,促使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搞好资产重组,以利实现企业规模大型化,生产经营集约化,内涵拓展专业化,对外延伸协作化。通过优胜劣汰,产权重组,开发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最大化,使建筑规模效益和结构效益同步发展。第三,依托科技,提高调整含“技”量。加强技术创新,扩大科技含量是推进建筑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必须把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加快科技兴建步伐。强化舆论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做到思想上重视,政策上扶持,投入上倾斜,舆论上倡导,形成技术开发、创新的优良环境。强化队伍建设。制定科技兴建、人才兴建的长远规划和阶段实施计划,培养一支跨世纪建筑大军。强化装备投入。立足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机械设备,改造传统产品和门类,武装新兴产品和门类,促进技术进步。通过这几方面的工作,加速改变企业技术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技术结构不尽如人意的现状。第四,盘活存量,力创调整高效益。我们应把增量投入作为存量调整的“启动器”,而把资产存量的调整重组作为更好地发挥增量效益的“扩大器”,以此促进建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立足于企业的改制、改组和改造,以骨干企业为基础,以名牌工程为龙头,以明晰产权关系为重点,抓紧培育一批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大力推进企业间的兼并和联合,鼓励将经营不善的企业交由同行中的优势企业托管经营;支持企业间以名牌工程、名牌企业和名人为“龙头”进行资产重组,把“三名”无形资产同有形资产的调整结合起来,盘活存量,扩大资本,优化结构,从而达到调整的目的;鼓励企业从产品经营转向资本经营,优势企业可将盈利投向新的领域,也可持有其他企业的股权,可以兼并企业,也可购买其他企业股权,还可以争取上市和发行股票等等,扩大企业的资本金。

建筑类论文范文篇6

随着人们对装饰标准与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必然要求住宅建设不断增加科技含量,实现住宅产业的现代化,进而要求其内部设计要打破以往的盒子式设计,使功能空间更加明晰,住宅部件设计向系列化、集约化、智能化、配套化方向发展。中国室内设计发展到现在也已具有一定规模,虽然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但它的发展在当下也呈观察思考23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1.多元性。进入21世纪以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际交流的增加,世界已联成一体。室内设计也不例外,各国带有民族性、地域性的优秀设计涌入中国,各种流派、各种不同风格的设计影响着中国的室内设计,每种设计不尽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彰显出个性。而中国的设计师在相互交流中汲取营养,相互渗透,有利于在国内形成一个蓬勃发展的多元化格局。

2.复合性。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新材料的不断出现,新的设计理念的提出,传统设计观念不断受到挑战和突破。技术与艺术,传统与现代,外来文明与本土文化,不同地域的各种设计,形成了不同组合方式的复合性设计。它不是各种形式的任意的拼凑,也不是任何无次序的权宜变通,它是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的设计观念的融合,是多样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的设计语言的体现。

3.时效性。新设计替代旧设计,新材料替代旧材料,新理念替代旧理念,中国的室内设计也慢慢跟上时展的步伐,由八九十年代流行的盲目模仿欧式的设计到现在影响深刻的亚设计流派;由最初的“生存意识”进展到现在的“环保意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识”,中国的室内设计在其中寻找契机,寻找突破,紧跟着时展的需要。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的现代化设计与建筑设计已率先打开国门,无形中也将推动室内设计迈向更高的水平。

但是我国的室内设计要走向世界,较国际水平还相差一定的距离。同发达国家的装饰行业相比,我国室内设计行业还不规范,室内设计师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带有中华民族特性的室内设计,其个性还不鲜明,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形态等等。

导致这些问题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装饰行业不规范我国现阶段对固定资产的投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每年的产值都在2000亿人民币左右。

在如此巨大的消费刺激下,装饰公司也多如牛毛。在装饰行业的众多公司中,其专业水平良莠不齐,优秀企业不多,行业管理不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够规范,全国各地发展不平衡,无序从业多于规范从业,设计人员“鱼目混珠”,这些直接导致行业的恶性竞争。而马路边拿锯拿斧的“装修游击队”也声称“我们是搞装修的,我们也可以设计”。

有的室内设计公司为了竞争常常推出免费设计等等。要知道,室内设计也是一种劳动,也具有价值,如果让这种价值为零,就等于在破坏市场竞争秩序。室内设计是一门涉及到建筑设计原理、施工构造和艺术审美各方面学问的行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业。不了解设计的专业知识、设计规律、设计美感,就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因此,我们必须规范行业运作,加强行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业监管,并严格按照市场规律来操作,才能促进室内设计的发展。

(二)室内装饰与其他项目设计分散在欧美发达国家,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一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同时也是一名家具及饰物设计师;

而一名家具设计师很有可能是一名能工巧匠,其专业领域的联系性非常强。而中国相关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却是分离的,院校的专业设置是将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分门别类,这种人才培养机制造成了割裂几个联系非常强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专业领域连贯性。建筑师完成土建结构设计后就将建筑毛胚甩给室内设计师,而室内设计师在室内设计家具时多半只能选购市场成品,这种关系结构不利于内外一体化的优秀室内建筑作品的问世。这就是我国室内设计现在为什么普遍还是“湿作业”的原因了。

欧美国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实现了住宅产业一体化、集约化、工业化,实现了省时、省力、省消耗,高品质、高质量这样“三省二高”的标准,提高了建筑的综合质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缩短了从建设到入住的工期,降低了成本。他们的做法还避免了那种设计师拿到建筑毛胚房,首先要对空间进行功能布局,对其空间结构进行修改,而拆墙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凿洞造成材料浪费的现象。从协调性的问题来考虑,这种建筑各个环节相互剥离的设计模式也制约了设计师对全局的把握。在这种情况下要出一个优秀的室内设计作品,无疑也提高了建筑成本。

(三)室内设计创新精神缺乏任何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创作活动,都离不开思想这个内在的发动机。而其创作的思想并非源于创作者本人一时心血来潮或异想天开,而必定是受到他所在的时代的精神和以往历史思想沉淀的影响。室内设计理念的发展应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同的文化特色产生不同的艺术形式。说到底没有对人类文化的深刻理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解,是根本不可能奢谈创作的,室内设计当然也不例外。室内设计这一概念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了多元性、复合性的特点。但是,当你真正站在这么多的风格、流派面前时,却发现其中没有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只能从一个建筑设计、装饰设计中,或多或少看到国外这类或那类风格特点的影子。

一般而言,现今室内设计的风格特点是建立在以往民族传统风格特点的基础上来进行创作。但是,我们大部分设计者却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抄袭,对风格、流派的表面接受替代了自我创新,“拿来主义”成了设计的主旋律。室内设计固然可以借鉴国内外传统和当今已有设计成果,但不应是简单的“抄袭”或不顾环境和建筑类型的“套用”。我们应该扭转那种很多设计师仅看中设计的表层的形成,而忽略其深层次精神的局面,而是要民族元素的融入、大胆的探索和积极的创新。

(四)设计师队伍膨胀,素质普遍偏低市场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使得室内设计变得炙手可热。国内许多没有相应师资的大专院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校都开设了这门专业,甚24观察思考至在社会上的室内设计培训班、电脑培训班也都加入了“制造设计师”的行列,在短短十年里设计师队伍急剧膨胀。可以想象这样“制造出来的设计师”如何设计出好的作品。这样打着“设计师”旗号的人加入专业设计师的行列,使整个设计市场形成恶性竞争,产生了许多粗制滥造的室内设计作品。这些设计师基础知识缺乏,艺术语言表达不清,设计技术偏低,缺少设计的逻辑思考,浮浅媚俗的追逐时尚,依赖材料、仿造风格,而忽视实际情况;恶性竞争的后果还使许多优秀的设计师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而降低了创新的积极性。要知道真正的设计师除了是专业的能手,还应该是自己思想的忠实执行者,不被外在的意志所左右,将自己的文化品位、艺术素养,经过科学论证后付诸实施的人。

二、中国室内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人性化室内设计的理念即以人为本,这是室内设计永远的主题,未来室内设计的发展也将延续与深化这一主题。住宅的核心是人、环境和建筑,它的目标是全面提高人居环境品质,满足居住环境的健康性、自然性、环保性、亲和性和行动性,以保障人民健康,实现人文、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它的目的是一切从居住者出发,从人性出发,方便人的行为,满足人的需求。要从强化人与外界事物的联系,甚至从人的生活环境、人类社会、人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历史及未来着眼来研究,抓住设计的真正意义,满足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层次的需求,使居住者生活在舒适、卫生、安全和文明的居住环境中。

(二)生态、绿色及环保化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工业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也改变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森林、生物、水、空气以及耕地。这些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保障或消失,或减少,或恶化。地球已不是人类的乐园,自然环境问题已摆在人们的面前而迫使人类思考。随着人类对环境认识的深化,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中自然景观的重要,优美的风景、清新的空气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改善人的精神生活状态。不论是建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由整理提供

com/">论文网整理提供筑内部,还是建筑外部的绿化和绿化空间;不论是私人住宅,还是公共环境,生态、绿色、环保成为主题。因此,人们在满足了对环境的基本需求后,回归自然成了我们现代人新的追求方向。

(三)科技智能化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居住条件的要求日益提高,科技智能将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科技智能化设计将成为未来住宅发展的方向。科技智能化提倡“四新”(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技术的应用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全面提升住宅的居住环境、住宅功能、工程质量、物业管理水平,使科技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进住宅的产业现代化。它要求达到安全防范、信息管理、信息网络化,从而实现住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地进行家庭遥控管理或与外界进行联系。

(四)装饰部件的产业化邻国日本用了二十年来推行其住宅部品,现在住宅的各个部分都有通用部品,而其设计师的工作更多的是对建筑装饰部品的选择,工作效率非常高。而我国,传统的施工工艺仍主导着我们的施工过程,依然是切、割、锯、钻刷等工艺。各装饰部件也都是各大装饰公司自行设计。这是一套落后的施工工艺,不利于室内设计的发展,而装饰部件的产业化,应该是室内设计的必然趋势。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住宅部件是保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证住宅功能与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它对于室内设计标准的控制,装饰成本的降低,施工工艺的便捷,以及建筑装饰产业的现代化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西方发达国家都推行住宅部品,对无特殊要求的住宅,只要将装饰部品组合起来就可以了。因此,室内设计变得更简单,更便捷,普通大众都可以自行设计。

(五)高度的民族化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国家,它留给了我们丰富的历史遗产,中国幅员辽阔,有着56个优秀民族,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有着本民族丰富多样的文化。因此,如何传承文明,如何将有中华民族特性的设计呈现于世界,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创作归宿。我国的室内装饰设计发展初期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室内装饰设计到处盛行欧陆建筑风格。但一味仿造的“拿来主义”盛行,丢失了我们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优秀的传统,丢失了我们文化的“根”。随着国家的富强,我们逐渐认识到,未来中国的室内设计所走的道路,一定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表现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的设计。因为只有地域的才是民族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进入21世纪,时代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审美情趣,而中国的室内设计也从早期的以材料的档次来评价装修水准的误区中走了出来,不断地走向完善,向国际靠拢。

当然,目前室内设计的各种规范还未健全,而室内设计从不规范到比较规范、再到相对规范,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我们相信,这个过程不会需要太多的时间了,室内设计行业一定会走向规范,最终必定会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规范.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06

建筑类论文范文篇7

这一点是属于人类对于自然物的视觉感受。而在造型上来讲,自然物的层面又会是有它的符号特性。在符号边界性与自然造物的关系上,笔者认为,自然造物本身就具有真实可见性,它从雏形的抽象到造型的具体成象无不表达了自然物在点、线、面的边界上寻求一种符号的隐喻与造诣。总言之,自然物首先是时空在变动中的一种客观成象,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载体。同时它也是人类在物质需求的满足之后对于其精神追求的中介以及拉近生活在方盒子的人类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对纯粹美的向往。

那么在室内设计中,当我们再次将自然物定位于实际的生活场面中,我们会悄然发现自然物的万众风情终将这室内空间的信息传达得清晰明了。作为室内设计师,他们根据不同的空间类型来运用不同的自然元素--材料来营造不同的空间气氛,室内环境中各种自然的符号表达以及空间造型的各种信息,也通过材料传达给我

2.自然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

2.1材料与室内空间的关系材料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性,它自身就具有具象的功能表达,同时它又是以自然属性出现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之中。自远古以来,远古人类就懂得运用大自然赋予他们的材料来建造房屋,并充实室内的功能性以来生存下来,如御寒、遮风避雨等等。对于空间的认识,他们逐渐学会了用草、木和石头来营造一个可以居住的场所。

这或许是远古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人类对建筑的雏形的理解了。

而在运用这些材料来营造恰恰是来自人类对于自然的观察和尔后的主观能动性的表达。一直到现在,与人类息息相生的自然在扮演造物的角色。在室内空间中,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材料属性来做变化处理,前提是要在满足建筑内部使用功能外。对于材料的附体它本身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需要通过多种表达手段来实现的,以此来达到创造室内的某种氛围。

而光和色彩这两大主要材料对于和空间的一次、二次界定有着融合作用,而就笔者的观点,光与空间这两大主题是营造室内外及建筑的永恒性元素。首先,光能对人产生某种视觉刺激,这种刺激必须和空间环境所需要的气氛相适应。同样,不同的光色使室内气氛产生变化,光本身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即光源可以隐藏,也可以暴露一些室内(餐厅、商店)用密集的灯具烘托室内热烈的气氛,某些公共建筑会把照明和室内界面形状的设计结合起来。而对于那些曾采用天然采光来营造室内氛围的设计则显得更为高明一些。

在古罗马的建筑中,作为礼拜堂的万神庙,其内部是一个巨大的圆厅,有拱状屋顶,顶部有一个圆形开口,从开口可以看到天空。此外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没有别的窗户,但是整个大厅从上面接受充足而均匀的光线。我所知道的建筑中,几乎没有一个能像它这样,给人这么沉静的和谐感。里面完全没有沉闷的感觉。

巨大的屋顶穹隆仿佛自由地在你头顶盘旋,好象第二个天穹。而现代人在选择户型时,往往趋于选择客厅或主卧室采光(双向采光)良好的类型,而且以高大的落地窗来牵引室内与室外景观的灰空间。当然这里不排除打破传统的场所流线的交通组织方式(以建筑的角度来表达对空间的理解,在空间上取胜)。所以,光与空间的结合,使空间变化万端。

贝聿铭曾说过:“让光线来做设计。”这也是贝氏的名言。

那么在看待色彩对空间的把握,则显得更加得心应手了。色彩是一种情感语言,它所表达的是一种人类内在生命中某些极为复杂的感受。梵高说:“没有不好的颜色,只有不好的搭配。”而在最能体现人敏感,多情的特性并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室内设计中,色彩几乎可被称作是其“灵魂”。

色彩的设计在室内设计中起着改变或者创造某种格调的作用,会给人带来某种视觉上的差异和艺术上的享受。在室内空间里,我们需要提倡的是将自然色彩融入进来。我想这是一个新的理念。在我们日益追求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恩惠的同时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大自然给了人类一个绚丽多彩的自然空间,人类也喜爱向往大自然,自然界的色彩,必然能与人的审美情趣产生共鸣。自然界的草地、树木、花草、水池、石头等是装饰点缀室内装饰色彩的一个重要内容,室内设计师运用这些回归原点的自然状态的造型来营造空间。而后来我们从防火板系列来看,就有用仿大理石、仿花岗岩、仿原木等自然物来再现,能给人一种自然、亲切、和谐之感。这就表达了人们在追求精神层面之上的回归自然本体的主题。在我后来提到的诸多材料中,或许有些还存在有着人类痕迹的属性。但有一点可以明证,它们都是与空间的造诣有着一样的作用。如木材,这个看起来极为普通的元素往往却有着延续的功能。&n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bsp;

从远古至今,它的影响力一直都还存在着。在远古时代的人类,他们把木材的很多自然属性融入当时的社会文明中。如对木雕图腾的顶礼膜拜,木材因这种强烈的亲和力和归属感而成为最亲近人类生活起居的材料。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它们被用来作为地板、墙面以及家具的主要材料。

而石材因其庄严、古典与耐用的特性成为过去时代中最重要的建筑材料。同样,石材在室内空间的界定上明确了虚实的关系。用石材做大堂的柱子,柱距与不同的功能划分就表明了空间的层面符号特性与具体意义的场所。此外,诸如金属、玻璃、砖石、混凝土等等,它们在表达自身的伸展性,耐用性上也有着塑造室内空间的用途。往往只是因为它们存在人类痕迹成分比较多而已,所以在这里我不需要用太多的笔触去描述。综上所述,自然元素的材料通常是以自然属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性的面貌呈现在人类面前,作为室内设计师,他们在运用它们的这种属性去创造空间与它们的关系。

在以光和色彩这两大主题调子的渲染下,空间的表达显得更有现实意义。

2.2别墅(为例)设计中的自然元素人们购置别墅往往是看中它所处的周边自然环境资源,而环境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明显。房地产商把别墅作为他们开发的分级产物最高表现空间。那么作为别墅自身的空间营造,其室内的功能空间的材料构成必须围绕自然风格而给予合理的分配和规划。比如室内的主色调可以崇尚自然色调,可以用青灰色、青蓝色或灰蓝色做墙面。

一个家特别是一个有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点文脉历史的家是不可以割断历史而像移民那样将家做的那么崭新。毕竟有文脉的历史不仅会承载一个华夏文明历史的过去,还会承载一个拥有现在文明的将来。因此优秀的自然元素里是不能缺少历史与现代的对话,也不能缺少纯自然的元素与纯技术层面设计语言的和谐对接关系。从中国的室内设计的风格的发展的大范畴来看,别墅作为其中的一分子也在扮演着风格的演替。无论是梁志天的简约,还是所谓的新古典、北欧及地中海风格,这些在设计上除了在风格上的探究,还包括对生活的体味及对不同的自然元素的运用。如荷兰的木屋别墅。

它一方面是应用木材作为建筑围合,另一方面是适应当地的气候需要。对于室内空间的表达与时装流行会今冬明春的时装风格走势的比较,室内往往不具有前瞻研发导向的趋势,而且室内的风格也不及时装多。从中我的体会是,在室内要趋向象时装那样的发展,那么室内设计的最高境界是设计无痕迹,设计无风格。这也是师崇自然的最高理想。

2.建筑与景观融合自然的空间对室内的影响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理念,我个人理解是,一是在建筑外观上采用仿生态的元素来做立面关系。以古希腊的科林斯风格为例,它在爱奥尼亚式的涡旋花饰上增加了叶饰来美化柱头,而且一般都有更多更华丽的花饰遍布建筑物各处。二是在建筑内部的空间界定上采用自然物的做法。在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中,我们可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以发现他在对自然光的利用上拥有独到的见解,也恰恰将这种基督信仰的真谛在以十字光源的流露出来,在心理上以一种共鸣将观众的需求得以表达。由此,在关注建筑的自然元素时我们需要做的是将这种理念推向室内中。这个设计特点在贝聿铭的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上海美术馆是贝氏的毕业设计,严谨的平面间错安排了数个内庭,使之观感为各个不同艺廊的背景,将自然引入室内是他的设计特点。到晚期,内庭依然是贝氏作品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

有了建筑与自然空间的和谐,那么关于室内与室外的关系也颇显重要。大凡比较良好的别墅设计都采用了将室外的景观引入室内,并将此作为一个过渡空间的手法来处理。这当然也是中国园林的借景,障景等的手法的运用。在处理别墅和周边关系上能传承自然环境的当数围合式和园林式别墅。围合式就是根据自然地理的位子和环境将当中最精彩的自然景观或景色作一围合设计,并将此作为空间设计的主线而投入符合自然景观设计的元素。并借此给予空间合理的规则。

尤其是天井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式的景观设计更是将中国的园林艺术恰到好处地给予展示。人们可以透过任何一个方向都可以用最好的角度来观察这个类似天井式的自然景观。也就是说别墅的设计必须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别墅和自然环保形成“天人合一”的境界才是最美的。这些元素的表达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起着不小的作用,如将餐饮区与室外景观对置,也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人们在进餐的同时会有欣赏绿色植物的视角,这样可以加强人们进餐的速度和愉悦的心情。

此外,将室外的山石,植物及水体等这些自然元素引入室内,这种趋势就是反复要强调的,也就是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的追求一种本我的主题思想。明末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计成在《园冶》中云:“多方胜境,咫尺山林”指的就是自然山水的缩影,是将室外引入室内,将自然融入建筑的景观。4.结束语看来,无论是对室内设计自身在运用不同自然造物的手法来界定它的空间体量,还是借助于.

参考文献:

>

[1][英]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2]任文东,孙超.室内设计的最后深化--室内建筑摄影[J].Id+c室内设计与装修,2006,(4).

建筑类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生态建筑;知识图谱;研究热点;研究趋势

1数据选取与整理

1.1数据来源

本文所选数据来源于CNKI数据库中期刊收录的文献,数据获取时间为2019年12月13日。检索策略为CNKI数据库中主题词设定为“建筑”并含“生态”,时间段为2010—2019年,共检索到13914篇,其中核心期刊1521篇。逐条对文献进行检验,人工剔除征稿信息、新闻类信息、会议类信息、学者访谈及重复文献等无效信息后,共在CNKI得到有效核心期刊1362篇,以此作为本文的主要数据。

1.2分析工具

CiteSpace是美国雷德赛尔大学陈超美博士与大连理工大学的WISE实验室联合开发的科学文献分析工具,是一种能实现数据可视化的引文分析软件,用于探寻文献间存在的潜在关系[1]。因通过可视化的方法来呈现文献的结构、规律和分布状态,故将此类方法统计得到的图形称为“科学知识图谱”[2-4]。它能呈现科学知识领域的信息全景,并识别特定学科研究领域中的关键文献、热点研究和前沿方向。

2统计结果及分析

2.1时间和数量分析

统计论文的总体发表量(见图1)可知,2010—2012年生态建筑领域的量呈小幅下降,每年约1100篇;2013至2015年发文量呈缓慢增长趋势,这可能与2013年实施的房地产调控市场化改革有关,市场的“寒冬”导致研究降温;2016年生态建筑的研究开始“回暖”,2016—2019年发文量呈稳步增长态势,这是对我国新发展理念的积极回应。

2.2热点作者分析

通过对核心期刊发表作者和发表机构的分析,可以找出在生态建筑领域起到中坚力量的专家学者。通过绘制主要作者网络聚类图谱发现发文量前三的是刘加平(合作11篇),仇保兴(5篇),何镜堂等5人(合作4篇),发文量前十的作者都列于下表中(见表1)。其中,最大的研究团体是刘加平、王芳等7人,他们均隶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其次是何镜堂和冒亚龙,他们同就职于华南理工大学。仇保兴论文被引量大但在生态建筑研究方面并未与他人进行合作发文。分析可知合作发文的研究者常隶属于同一所机构,这表明生态建筑领域的研究合作有一定的封闭性,跨机构合作研究的能力有待提高。

2.3热点机构分析

通过对1362篇核心论文进行机构统计,可找出在生态建筑领域更有创新和研究能力的机构。节点处机构名字越大代表发文量越多(见图2),机构之间的连线代表有合作关系,排名前十的机构列于表2。研究机构的分布比较分散,这表明生态建筑的发展是一个全国性问题。其中,我国北方和中西部院校对生态建筑研究更为重视(见表2),投入多、发展快,这与当地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求相吻合。分析可知,在生态建筑的研究过程中,科研机构间存在一定的合作关系但联系仍不够紧密。

2.4热点论文分析

被引频次反映了论文的质量和学术影响力(见表3)。其中被引量最高的论文《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仇保兴,2015)从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对海绵城市的内涵、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低碳生态城规划指标及实施途径》(颜文涛等,2011)构建了低碳生态城的规划指标,指导各地低碳城市的建设。高被引论文对生态建筑领域进行了综合、全面、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突现词图谱及近期前沿分析

突现词是突然出现频率突增的关键词。目的是找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生态建筑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其中“年份”为突现词首次出现的年份,“强度”为突现词研究的热度,“开始”和“结束”表示在此时间段内突现词成为研究热点。和高频词相比,突现词更能体现学科发展的突然变化和研究的新趋势。对比前十名的突现词可以发现生态建筑的研究发展有着较为明显的由浅入深,跟随国家政策导向的特点(见图3)。2010—2012年,节能、低碳经济、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等突现词的出现符合生态建筑的早期研究理念,也是在生态建筑设计中较容易发现的问题。2012—2016年,生态城、可持续性、生态文明等相继成为研究热点,这是生态建筑进入成熟阶段的主要表现,也是对当时国家大力发展环保事业和去落后产能降低污染大战略的回应。2016—2019年,传统村落这一突现词的出现表示生态建筑新时期的研究热点,且其热度延续至今,这也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在建筑研究方向的体现。

4共现词知识图谱及热点主题分析

关键词共现也叫共现词,是指关键词之间两两以上共同出现,共现词相互之间自然地聚集成群,形成聚类,这是热点主题形成的标志,它比单纯的高频词统计更为合理科学。CiteSpace自动标注了11个聚类,标签中个别表征不够准确,本文选择其中6个标识词予以调整和归纳并做如下简要分析。

4.1风景园林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将其与生态的理念相结合,以“和谐、生态、自然”的理念指导风景园林的设计,能更好地实现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园林设计中园林的人文化、节能化、生态化、空间营造、景观生态、造景设计、排水设计、园艺设计等都应体现生态学的原理[5]。

4.2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理论已发展为包括城市自然生观、城市经济生态观、城市社会生态观和复合生态观等的综合城市生态理论,并从生态学角度提出了解决城市弊病的一系列对策[6]。生态城市理念蕴含着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对于中国的城乡规划有着显著的指导意义。

4.3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威廉(William)及其博士生瓦克纳戈尔(Wackernagel)提出的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方法,致力于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量度问题,广泛用于评价可持续发展状态、生态容量和生态承载力,可定量反映出其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影响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所要求的公平性、系统性和发展性[7]。为城乡规划和生态城市建设提供指导和理论依据。

4.4低碳

绿色低碳一直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策略之一。我国于2015年11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上,提出了“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等多个目标[8]。低碳建筑不强调某一技术的运用而注重技术产生的最终效果,以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作为唯一评价指标[9],可实现生态理念与低碳目标相结合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5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理论是为了应对我国当前面临的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下降、水污染等多种问题所提出的。“海绵城市”的建设有生态雨洪管理、地下水补充、城市微气候调节、绿地营造、优化城市对雨水的调蓄、净节能低碳经济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生态城可持续性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化生态文明传统村落在此时间段内突现词持续成为研究热点在此时间段内突现词未持续成为研究热点图3突现词图谱及近期前沿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化和排放等功效。

4.6生态智慧

生态智慧,是人类在与自然协同进化的漫长过程中领悟和积累的生存与生活智慧[10]。蕴含着基于地方生活经验的生态智慧和基于建筑营造经验的气候适应性。建筑的生态智慧不仅体现在对地形地貌、方位朝向的考量,而且体现在建筑与自然的理性包容、相互协作。研究聚落的生态智慧可以融合环境管理,有助于设计出富有活力的现代社区。

5结论

本文使用CiteSpace对CNKI中的生态建筑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历年发文量从2013年开始持续增加,各个科研机构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天津大学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刘加平、仇保兴、何镜堂等是国内发文量和影响力较大的专家学者。通过突现词分析,可以得出目前国内的生态建筑研究热点为生态文明、传统村落。最后,通过共现词分析,得出绿色建筑研究的几大热点领域是风景园林、生态城市、生态足迹、建筑设计、生态、理念、低碳、生态图书馆、海绵城市、生态智慧。生态建筑的发展呈现出跨学科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生态建筑的研究对促进建筑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美丽中国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桂智刚,吴海西,沈波,等.探求绿色建筑的研究概况和前沿热点:基于CNKI的统计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1(04):610-616.

[2]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2016.

[3]陈悦,陈超美,胡志刚,等.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Citespace实用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4]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02):242-253.

[5]汪云.风景园林设计中有关生态学原理的初步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6(41):54-55.

[6]黄肇义,杨东援.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J].城市规划,2001(01):59-66.

[7]郭秀锐,杨居荣,毛显强.城市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以广州为例[J].地理研究,2003(05):654-662.

[8]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N].人民日报,2015-07-01(022).

[9]刘剑.基于案例分析的低碳建筑特征及其实施策略研究[J].建筑节能,2020,48(02):39-42,57.

建筑类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川康殖业银行;四川商业银行;风格

关于重庆民国时期建筑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细化,从原先较为简单的介绍到比较有针对性的装饰研究,关于川康殖银行和四川商业银行的讨论也逐渐随之深化。但现行研究在对于这两座建筑建筑风格的探讨上还是不够深入。本文将依据沃尔夫林形式分析中的五对概念,对这两座银行建筑的建筑风格进行更为明确的区分。

一、川康殖业银行

川康殖业银行的建筑正立面虽有装饰但装饰简洁,多采用几何纹样,少突出于建筑结构基本形式的立体性装饰物,对于建筑基本结构形式没有形成遮挡,显示了限制的、规则性的、固定的形式,属于沃尔夫林所讲的“封闭的形式”。这种简洁的装饰同时也突出了建筑物清晰的轮廓线条,给建筑物带来了“线描的”特征。可把握的外轮廓线,满足了诉诸触觉的视觉要求,让整个建筑拥有了“清晰的”面貌。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建筑正立面,没有强调建筑的深度关系,体现了“平面”的特点。银行一、二两层爱奥尼亚柱头的双柱独立于其他部件且与三、四两层仿壁柱的装饰物上下对应,将建筑从纵向上分成了势均力敌的两个部分。窗户周围的装饰物虽然统一却没有强烈的主次之分。处处彰显着“多样统一”的关系。

二、四川商业银行

四川商业银行正立面的装饰比川康殖业银行更为富丽。银行一楼仿制的粗毛石墙面、大门横梁上勋章式的装饰物、各层窗户周边等等装饰细节在遮蔽基本建筑形式的同时为观者提供了丰富的视觉画面。这些装饰纹样在排布时体现出的疏密关系以及涡旋、勋章、花束三种纹饰的反复出现,强化了建筑外观的运动感,满足着视觉的观看,却给阻碍了我们用眼睛去把握这栋建筑的外轮廓线。装饰物使得建筑轮廓线更为复杂多变,建筑外观也带有了“模糊性”。银行正立面选择了马蹄形的布局形式。同一水平面上,建筑凸部的窗户装饰相同,样式对称,与凹部的窗户迥然有别却两相对照,彰显建筑“深度”的同时明确了建筑的主次关系。银行虽有两种类型的柱子但都极具统一性。窗户四周装饰用的柱子与其他装饰是衔接在一起的整体。四根贯穿2到4层的爱奥尼亚巨柱看似独立却连接了纵向上关系相对松散的窗户。各种细节都明确了“同一统一”的关系。银行“一层有采光天井,上有一钢架支持的镶嵌彩色玻璃的穹顶(现已被封)”1,但从建筑外观上无法看到这个穹顶,掩盖了建筑固有的形式,形成了“开放的形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川康殖业银行装饰简洁,基本的结构样式是流露出来的,具有“线描的”“平面的”“封闭的形式”“多样的统一”“清晰性”几个特征,倾向于欧洲古典主义风格。四川商业银行大量的装饰物遮盖了建筑的基本结构形式,更倾向于“图绘”“深度”“开放的形式”“同一的统一”“模糊性”几个特征。其正立面体现出的欧洲元素更倾向于巴洛克。

参考文献:

[1][瑞士]海因里希•沃尔夫林:《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后期艺术风格发展的问题》[M].洪天福、范景中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5年6月版.

[2]李睿.《重庆市近代金融建筑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3]方芳.《巴蜀建筑史—-近代》[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4]屈仰.《重庆抗战时期建筑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论,2011年.

[5]郭小兰.《重庆陪都时期建筑发展史纲》[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

建筑类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是教学任务中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既是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训练,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考察,更是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了重要保障[1]。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能够适应国家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电工电子、计算机和网络通信、建筑电气控制、建筑供配电和照明、建筑智能化工程等知识和技术,并且能够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能从事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有关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一线高层次专门人才。因此,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毕业设计应给学生提供一个接触工程技术的实践机会。

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毕业设计的目标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毕业设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阶段。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独立分析及解决本专业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学会正确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方法,掌握其工程应用中的规范和步骤,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文献检索方法,并具备一定的查阅和使用技术资料、标准手册等工具书的能力;提高学生绘制图纸、工程计算的能力;促进学生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毕业设计的过程

(一)选题的多样性和专业特色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由于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因此其毕业设计的选题要体现多样性的同时更要注重体现与建筑有关的专业特色,尽量避免沿用与其他相关电类专业的相似选题。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一方面要侧重于强电的建筑电气技术,另一方面还应适应于当前智能化方向的弱电技术在建筑领域当中的应用。以西安思源学院工学院(以下简称“我院”)2018届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为例,选题不仅包括了传统的建筑供配电设计、建筑照明设计及建筑中的防雷接电等强电设计内容,还包括了基于可编程控制器(PLC)和单片机等弱电技术的建筑智能化控制系统开发的相关选题,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建筑智能安防系统设计、小区停车场系统设计、室内智能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智能家居窗帘控制系统设计等。这些选题尽量做到设计的内容充实,开发的系统能根据不同的难度实现几个具体实用的功能,且避免题目范围太大、学生无精力完成等问题。

(二)毕业设计的过程监控为了在多方面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整个完成过程不能流于形式,因此要在各个环节有效监控[3-4]。我院2018届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在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就向学生下达了毕业设计初步选题,以便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调研和查找有关资料。在第二学期开学,组织学生学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有关文件和指导手册,让学生了解各自设计的任务要求,同时给学生介绍查阅文献的方法和途径、讲清开题报告的流程和内容,并给学生2~3周时间着手开题报告的撰写,从而保证了开题的顺利进行。在毕业设计的进行过程当中,学校还要不断加强学生的日程管理,一般要求学生不得随意请假,保证1~2周和指导教师见面一次,汇报毕业设计的进行情况,包括设计方案的完成情况、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完成情况、毕业论文的撰写情况等,提出遇到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填写指导记录。在毕业设计中期学校还组织了中期检查,从毕业论文的初稿内容、图表格式、文献资料引用、到设计的仿真和实物制作的进展情况和完成质量等多方面进行检查,存在问题立即整改。在毕业设计后期,给学生的论文提供3次免费机会,只有低于30%的重复率且完成了设计任务书全部要求的学生方可同意参加答辩。这样就杜绝了指导教师宽容迁就、学生蒙混过关等问题。

(三)毕业设计的成绩评价论文答辩是对学生毕业设计水平、论文内容的论述水平、现场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综合考察,也是评定最后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重要依据之一。我院2018届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要求,在毕业论文答辩现场,学生不仅要介绍毕业设计的系统设计思路和内容,还要现场携带相关原始资料并展示设计的成果。例如,做系统实物设计的学生要当场展示和运行,做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学生要携带完整清晰的设计图纸现场说明。答辩教师根据设计的现实应用价值、可靠性,以及学生的表现,并参考规定的量化标准现场打分,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

(四)优化指导教师队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工程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为了达成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毕业设计的目标任务,不仅要求指导教师具有一定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求指导教师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我院2018届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组由8个专业教师组成,大部分教师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强电、弱电系统设计方面有一定经验,但缺乏相应系统的工程施工经验。因此教研组要聘请一两位具有相应系统的工程施工经验的专业人员加入指导教师组,或者采取跨学校、多专业联合的方式,优化指导教师队伍的结构,多位教师一起参与毕业设计指导。

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毕业设计的调查

笔者对我院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2018届44名学生的毕业设计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返回的问卷39份,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选题要求、教师指导情况、毕业设计投入精力等。69%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的题目难度适中,90%的本专业学生更喜欢做建筑电气、建筑智能化控制系统等相关的设计和工程应用类题目,而只有10%的学生喜欢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相关理论和算法研究类题目,大约97%的学生在毕业设计上投入精力较多,对毕业设计满意和有兴趣的学生达到了总人数的92%。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在毕业设计中投入了大部分精力,做毕业设计的态度较认真和积极,但还是有个别学生的专业基础不够扎实,态度不认真,又忙于毕业实习和找工作,毕业设计时间没安排协调好,毕业设计完成的比较仓促,导致论文内容不充实,还需指导教师及时纠正和加强指导。

四、结语

毕业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全面检验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效果。各学校、各专业在规划毕业设计培养时要遵照教育部本科教育要求的大方向,合理地提出适合自身情况的改革和实践,多从就业岗位和学生角度考虑选题,突出工程性和地方性,强化创新性和实践性,进一步完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进一步提高“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提高教师毕业设计的指导水平,从各个方面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董金波,任思璟,李春华,等.以就业为导向的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经济师,2012(10):95-96.

[2]冯增喜,任庆昌,于军琪,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毕业设计实践与研究[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2,29(6):61-63.

[3]刘军.提高工科院校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7(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