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技术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3-10-23 17:22:35

建筑技术培训

建筑技术培训范文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素质教育;安全管理;路径

我国城市化建设的繁荣使得建筑行业呈现出了新的发展势头,对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安全问题仍然是影响较为突出的现实问题,其威胁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对建筑工程的正常使用埋下了较大的隐患。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强化安全管理是维护企业声誉、保障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加强建筑安全案例教育

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对于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推动建筑行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如果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讲解,难免会使得安全教育缺乏活力,且不能有效地提升其对于现实生产的指导作用。因此应当强化建筑安全案例教育,以直观的案例形式向一线员工展现建筑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及违背安全生产原则的惨痛结果,以形成强烈的警示效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彻底的变革时期,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因此其中涌现出的大量优秀案例对于当前的建筑安全素质教育与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在发展中过程中由于施工观念的错误、攫取不法利益的追求等,也使得建筑行业的安全事故多发,其中的一些典型案例是建筑行业的惨痛教训,这也应当成为当前安全案例教育的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建筑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形成对于安全生产的认同,自觉落实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

2重点宣传安全生产典型人物,形成榜样效应

为了切实提升建筑安全素质教育的实效,应当重视榜样效应的推广,重点宣传在建筑安全生产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这既可以为安全生产提供明确的参考,又能够赢得一线施工人员的认同,并鼓励其自觉以安全生产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施工人员及项目管理人员对于安全生产的深刻认同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内生动力,也是建筑企业维持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典型人物作为安全生产的榜样,可以构建一个更加优质的学习氛围,在日常的工作中实现防患于未然的理想效果。新时期,榜样人物的宣传也应当体现出与时俱进的价值,才能真正发挥榜样效应的感染力首先,要认识到新媒体对于建筑企业员工的影响作用,以更加轻松的形式展现安全生产榜样的强大力量,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安全素质教育;其次,在确定安全生产榜样的过程中,要严格甄别与筛选,在保证其真实性的同时,也要考虑其事迹是否能经得起实践考研、能否赢得广大一线施工人员的认同;最后,要合理安排榜样人物的宣传节奏与时间点,时间安排的差异可能会直接导致截然不同的宣传效果,因此在实际宣传过程中要利用好工程起始阶段、主体工程攻坚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关键节点,实现更加优质的教育效果。

3提高安全技术培训水平

安全素质教育与安全管理需要强大的氛围依托,但如果脱离扎实的安全技术,那么安全管理也只会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对于日常施工的指导价值。因此,必须开展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强化员工的安全技术能力。受限于传统粗放式生产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建筑企业的施工人员存在专业素质普遍不高、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的情况,这也是由于曾经影响较大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造成的。但在新时期,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对于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质量标准与规范要求,如果继续采用粗放式的人员管理模式,忽略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则会埋下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建筑企业提供培训引导,为建筑企业开展安全技术培训创造更加直观的参考。在开展安全技术培训的过程中,建筑企业要摒弃“走过场”的落后思维,要确保培训重点符合施工人员的实际工作特点、符合技术规范、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同时,要关注施工人员的实际获得程度,避免过于深奥、空泛的理论讲解,确保培训工作的务实性,重点聚焦于安全施工规范、安全技术应用、安全隐患排除、安全事故处理,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开展细致讲解,让培训中的内容真正成为施工人员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的基础;最后,为了切实提高施工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在技术培训之外,也可以适当组织一些知识竞赛、技能比武等活动,对于表现突出的施工人员予以奖励。除此之外,要让员工理解安全生产同其自身发展的强大关系,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掌握安全生产技术作为其个人职业上升的必经之路,从而自觉形成强大的内在动力。

4结束语

综上,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对于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有效的安全素质教育、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已经成为新时期建筑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建筑工程施工中涉及了大量的人员、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等要素,任何要素中的安全疏漏均可能转化为破坏全局稳定性的威胁。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如果安全事故频发,不仅会造成额外的经济损失,还会严重破坏企业的社会形象与行业声誉;对于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来说,本区域内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是一项基本任务,安全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不利于本区域的整体稳定及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发挥好引导职责,建筑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工程特点,切实提高建筑安全素质教育与安全管理的实效,为建筑工程施工的有序推进提供扎实依托,也为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的维护构筑起坚实的屏障。

参考文献

[1]宋莉,张荣.建筑安全素质教育与建筑安全管理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7(41).

[2]李芸.谈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及建筑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2016(19).

建筑技术培训范文篇2

xx县农发局:

xx镇位于清原县城东南部,全镇农业人口14504人,主要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仍属于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山区。为加强农民科技培训的基础设施及阵地建设,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全面开展科技知识及实用技术培训,更好地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拓宽农民的增收途径,从而适应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为此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新建农民科技技术及实用技术培训中心一处(农科站),预计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包括科技培训室,文化活动室,及图书阅览室等,建筑装饰及相关图书、桌椅等办公用品预算资金为70万元,镇政府自筹资金50万元,恳请县农发局帮助解决农科站建设及农民科技实用技术培训资金20万元。

特此报告

xx镇人民政府

建筑技术培训范文篇3

xx县农发局:

xx镇位于清原县城东南部,全镇农业人口14504人,主要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仍属于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山区。为加强农民科技培训的基础设施及阵地建设,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全面开展科技知识及实用技术培训,更好地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拓宽农民的增收途径,从而适应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为此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新建农民科技技术及实用技术培训中心一处(农科站),预计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包括科技培训室,文化活动室,及图书阅览室等,建筑装饰及相关图书、桌椅等办公用品预算资金为70万元,镇政府自筹资金50万元,恳请县农发局帮助解决农科站建设及农民科技实用技术培训资金20万元。

特此报告

xx镇人民政府

二00六年x月xx日

建筑技术培训范文篇4

xx县农发局:

xx镇位于清原县城东南部,全镇农业人口14504人,主要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仍属于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山区。为加强农民科技培训的基础设施及阵地建设,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全面开展科技知识及实用技术培训,更好地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拓宽农民的增收途径,从而适应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为此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新建农民科技技术及实用技术培训中心一处(农科站),预计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包括科技培训室,文化活动室,及图书阅览室等,建筑装饰及相关图书、桌椅等办公用品预算资金为70万元,镇政府自筹资金50万元,恳请县农发局帮助解决农科站建设及农民科技实用技术培训资金20万元。

特此报告

xx镇人民政府

建筑技术培训范文篇5

高层建筑的消防管理,与一般建筑的消防管理相比,大致有以下特点。

1、高层民用建筑内部的陈设和装修材料大多是可燃或易燃物品;高层工业建筑使用和储存的易燃、可燃物更多火灾负荷很大建筑内的

楼梯间、管道井、电缆井、排气道、垃圾道等各种竖向管井,就象一座座高耸的煤囱,加上高楼受气压和风速的影响,一旦发生火灾,火势猛烈、蔓延迅速。而且建筑物高、楼层、垂直疏散题离远,需要疏散的时间长、人员集中,疏散设施又少、人员疏散困难,容易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加之楼层高、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对扑救造成很大的困难。因此,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比一般建筑大得多。搞好高层建筑的消防管理,应是建筑消防管理的重点。

2.高层建筑消防功能与其建筑结构和使用功能是截然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进行建筑设计的同时,必须搞好其防火设计,并做到同步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如果在建筑设计、施工阶段,各项消防技术措施得不到贯彻和落实,等到工程竣工后,才发现存在有不安全因素,不符合防火要求,为时晚矣。即使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则已影响工程的投产和使用,而且在资金、材料等方面都将造成巨大浪费,有的甚至无可挽回,将会贻患无穷。因此,对高层的建筑消防管理,必须严格控制这几个环节,才会有管理的主动权。

2、高层建筑消防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层建筑的兴起,我们还看到,在高层建筑消防管理方面,各地已经走出了路子、提供了经验、也提出了许多尚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目前主要有:

1、建筑设计消防管理方法落后、控制能力不强,致使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消防责任不明。一些设计人员凭经验设计,依*消份;部门把关的依赖思想,发现了不少不合格的施工图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难以落实。

2、消防安全意识薄弱,一些建设单位对消防设备、设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往往为增加使用面积,压缩投资而擅自降抵消防安全标准,裁减消防建设项目。

3、一些施工单位不具备施工能力,只是为了赚钱而从事消防工程的施工不能正确领会设计意图,对现代消防设备的性能缺乏足够了解,缺乏实际施工、安装的经验,无法保证工程的质量。

4、消防设备、设施维护管理工作簿弱,有的不设专业岗位人员,由兼职人员管理,甚至不经过岗位技术培训的人员也顶岗,未建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度,有的虽建立了制度也不能严格执行,对消防系统技术功能不熟悉,更不能正确处理运行中出现的故障和维修,甚至不懂技术而误操作。

5、随意改变高层建筑使用性质和功能,采用大量可燃、易燃材料进行室内装修,在施工中破坏建筑内部的防火、防烟分隔、安全疏散和原有消防设施、设备的现象屡见不鲜。

6、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层建筑一家所有多家使用的现象比比皆是,大多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消防管理机制,消防设施、设备的维护无人问津,消防安全管理成了死角或流于形式。

7、高层建筑消防管理法规、消防工程技术法规目前尚不健全、不配套。

3、高层建筑消防管理问题的对策

1、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严把“三关”。

高层建筑存在的隐患,是设计不合理、不完善,施工不符合要求,验收不严格带来的。把好三关,是消除隐患,预防火灾最基础的工作。

(1)设计的防火审核关。在实施审核中以法律为后盾,贯彻技术规范。一是加强消防技术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建设;二是积极、灵活地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设计院、室成立防火审核机构,明确防火负责人。

(2)施工检查关。施工单位是否有消防安装许可证,是否有安装经验及专业技术人员,是否按图施工,消防隐蔽工程是否能满足要求等情况,只有在施工期间进行检查,才不致于完工后因既成事实或隐蔽无法看到而造成隐患。

(3)施工验收关。消防验收的好坏不仅直接反映出消防监督力量和依法监督的水平,而且关系到消防工程的质量的高层建筑的安全度。为此一是把握技术关,消防验收必须有工程设计的技术负责人参加,由他们对各项专业的消防设备、设施技术负责、共同参与质量评价;二是应制定一系列的验收标准,进行定性、定量地评价高层建筑消防工程的质量。

2、实行技术培训,强化高层建筑消防工程管理。

高层建筑消防工程的通过验收并交付用户投人运行后,重点是要加强管理,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选派的岗位值班人员要经过技术培训,经消防监督部门考核,发给岗位工作证以后,方可值班顶岗,培训工作可以由消防监督部门组织生产厂家或安装调试进行,并对系统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3、进一步落实逐级防火责任制。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每个人都有的义务,要层层落实责任制度,尤其是多家经营、使用的高层建筑,要成立有出租单位牵头,租用单位参加的防火安全领导小组,各租用单位要有一名领导分管消防安全,集中管理大楼内的消防安全工作,定期召开会议,按时进行防火检查,制定严格地消防管理制度,楼内各处、科、室要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做到层层有人管,处处有人抓。

4、普及高层建筑消防常识,组织消防演练。提高全民对高层建筑的消防意识,是一个社会问题。只有全社会都来重视加强对高层建筑的消防工作,人人自觉遵守消防规定,关心和支持消防工作,才能把高层建筑的消防工作做好。

研究高层建筑消防管理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探索如何实施和加强高层建筑消防管理,我们已迈出一大步。在不少方面、不少环节上有待进一步总结、完善和提高。

五、参考文献

[1]陈方正.高层建筑如何营造平安[J].浙江消防,2000,(12).

[2]严娟.多业态高层建筑消防管理初探[J].消防月刊,2000,(09).

[3]马庆涛.高层建筑的消防管理之我见[J].山东消防,1999,(03).

[4]胡晓文.我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现状与发展趋势[J].时代消防,1995,(11).

[5]赵基兴.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经验介绍二则[J].中国给水排水,1994,(03).

[6]谭连生.高层建筑火灾特点与灭火对策[J].时代消防,1997,(04).

建筑技术培训范文篇6

1“.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在整合现有实验实训设备基础上构建6个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实训中心。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满足校内日常实训教学需求、满足区域内辐射院校的实训教学需求、满足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以及专业技能鉴定的需求。在本实训基地内开展的各项教学工作采取边做边学的教学方式展开。根据工作岗位要求设置循序渐进的工作任务,促进学生动手完成任务,在过程中去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各种问题,并致力于解决问题,在这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反复过程中提升职业技能。

2.生产性“校中厂”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由4个专业工作室和4个研究所构成:项目管理工作室、装饰工作室、隧道与地下空间技术工作室、平面色彩工作室。本实训基地由校企共建,通过专业工作室承接企业生产任务,由各个课程混合团队教师带领学生完成生产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升自身职业能力,保持与市场的紧密衔接,同时,学生真实经历完成生产任务的过程,培养其职业技能。建成后主要为满足研究教学、科研、生产等方面的需要,主要研究方向或研究领域如下:绿色建筑的评估、改造,绿色施工技术研究与开发,有关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

3“.厂中校”实训基地。本实训中心以校企共建为核心,在合作企业内建立实训基地,根据企业项目实际开展情况,结合学生认岗、跟岗与定岗实习,在不同阶段,将学生派驻工程现场,由现场工程师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创造学生在校期间现场参与真实项目的机会。

二、实训基地在建筑工程专业群建设中的成效

1.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检验实训基地运行效益的重要指标。目前专业体现出来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主要是因为实训师资队伍人才的缺乏。各院校普遍重视课堂教学,忽略实训师资的培养。我们按照专业群建设的“加强校企合作、引聘企业技术专家、培养学校实训教师”的原则,通过“内部培养,下企业锻炼,校企交流”等方式,搭设实训基地教师成长平台,配合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同步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为了使实训教师更加有积极性,制定出相应的实训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在职称晋升和职务待遇上消除顾虑和隐患,让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老师到企业相关项目中去担任具体职务,从事于教学相关的工作,实现实训课堂与工程项目岗位的无缝对接,提升实践教学的目的性。

2.突出实训基地的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功能。充分利用校企一体化实训基地的教学资源,本着学为之用,教为之用的原则,使专业群中的各实训基地为社会服务,为企业服务,将社会、企业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引进来,提高实训基地运作和利用效率,促进学院与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建设四个基地、一个工程中心完善建筑工程的教学功能、技术服务功能、研发功能:

①以实训基地为依托,搭建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平台。

(1)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充分提高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实训基地运行效益,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平台,如建筑工程、楼宇装备、建筑装饰等技能鉴定。

(2)职业岗位培训服务:实训基地与社会发展、企业需求同步建设。利用学院实践知识系统性强这一优势,主要开展工程测量、钢筋工、泥瓦工、楼宇智能安装、报警设别、木工、房屋装饰设计、展板设计等专业技术培训。

②开展社会专项技能培训服务,服务地方经济,通过与常州市建设局、建筑类行业协会等合作,利用实训基地资源条件,积极组织开展建筑类特殊工种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为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

③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打造服务地方产业的技术平台。

(1)根据学院双师型教学队伍的特点,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将企业具体实施的项目人才培养使用方式引进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来,进一步强化项目化教学的特点,巩固现有的教学成果;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利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支持本院老师获得职业技能鉴定资格;为学院毕业生提供就业前的认证考核,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的人力资源保障。

(2)巩固已有成果,结合学院的专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员工继续教育培训,特别是在建筑工程、楼宇装备、建筑装饰三大产业群的广大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与常州市建设局共建建筑类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建筑技术培训范文篇7

关键词: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高技能人才;培养

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国内人才的培养有着直接的联系。建设企业中的主要劳动力所缺少的是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员工,没有专业培训不能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这不但制约了普通员工朝着高技能型人才方向的发展,也严重地阻碍了企业前进的步伐。加大建设行业建立的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和认定鉴别的力度,为解决高技能人才匮乏问题提供了可靠保障。

1国内建设行业培训模式现状

1.1传统学徒培训模式

建设行业所需要从事的岗位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岗位不用对其进行任何专业的技术培训,普通员工就能够做好相关的工作;另一类专业技术岗位指的是专门进行技术类岗位,这类专业技术岗位的员工需要在经过严格专业技能训练后才能够胜任。有些职位在刚入行的时候需要由一个较有知识和经验的人来带,或者帮助一个较缺乏知识和经验的人去做一些辅助型职位,以学徒制为主的形式加以培训[1]。

1.2政府引导性的培训模式

政府部门作为专业技能培训优惠政策的制定者,由当地政府部门组织相关职业培训机构的实施,并为相关职业培训机构提供专业技能训练和融资等各个方面的帮助。当地政府委托一定的培训组织,选定适当的训练设施和软硬件,并引入一批从事技能和培训各个方面相关的师资和力量。在培训内容落实完成后,由地方政府负责人对其技能和培训的实际情况做出全面的评价,针对参加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人员,考核合格后可以通过地方政府推荐就业。

1.3施工企业主导性的培训模式

技能培训的技术要求相对较高,需要组织专业的培训,而建设行业的施工企业作为学员的用工地,能够准确掌握相关专业的技术知识和要求,根据学员的需求给予专业技术培训。企业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培训方式和内容。企业的主导性培训模式就是直接通过与政府进行合作,开展与学员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此类的培训方法经费一般都是由学员或者企业自己来支付,在校学员们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模式。

1.4商业盈利性的培训模式

商业盈利培训机构作为一种比较高效的培训机构,也是一个多方协作共赢的培养模式,培训组织通过培训学生的专业技能,可以从公司中取得一定的利润,作为建设行业的公司就会需要一个相对专业的培训组织。商业培训机构的发展是由于市场需求所决定的,商业培训机构为了实现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往往会不断地根据建设行业的特点和需要为学员们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培训。

2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

2.1建设行业的企业只追求自身的利益

企业作为一个盈利型的机构,不得不充分地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而且建设行业的企业所需要投入的人力和培训经费,通常都是不愿意自己承担过多的,毕竟它所追求的还是利益。在一些建设企业所参与的培训过程中,由于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运行条件和其经营体系所具有的不稳定性,建设行业内部的一些企业往往都会担心在培训结束后,培训人员无法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出现如跳槽或者放弃职位就业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培训资源的浪费,企业会大大减少对技能培训的投入。

2.2缺乏完善的机制和体制

在建设行业中有专业的高技能人员管理与培养部门,由于部门的管理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师资能力的欠缺、工程软硬件设备不全等,培训出的技术人员也未能达到建设行业所需要的水准。通过对当前建设行业内的实际状况分析,具有专业技能人员一是待遇没有保证,哪怕是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其工资也达不到最低管理层面人员的水准;二是地位没有保证,在公司改制阶段,在公司改制阶段,公司在决定员工的去向问题上,也没有注意具备专业技能人员的问题,造成部分具有专业技能人员下岗,造成人员的流失[2]。

2.3职业技能培训面临资金压力

建设行业里企业在组织专门的职业培训时,高技能人才的选拔和培训往往都会存在一些问题,问题主要是集中在相关资金的支持、相关政策性支持等方面,其中主要还是在相关资金的使用和相关经费支持上,高技能专业人才在相关学习和培训上没有提供专门的经费,正是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最终通过培训而达到要求的高技术人才不多,致使后备人才不足。

2.4行业企业的培训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具有特殊性,要实现其职业技能持续成长、发展和积累,需要在工作岗位中不断接受技能培训。而随着建设行业企业逐渐成为广大生产技术劳动者的重点用工主体,对生产职业能力要求的掌握也越来越高,企业全面掌握技术职工的基本能力与情况,是建设企业提高生产技能劳动者职业素质、职业能力水平的重要前提条件。发挥基础建设大行业企业的技术主体作用,是我国企业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高行动能力的必然需要。目前由于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职工与公司之间的劳务合同不固定、合同年限过短等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公司对技能型人员培养的预期利益无法获得保证。行业协会也未能充分发挥诸如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校企合作对接、教育教学辅导、职业技能鉴定等社会服务,也未能承担建立技术标准、促进产业技术创新的社会责任[3]。

3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对策

3.1鼓励个人和建设行业的企业设置专项培训资金

职业技能培训受益最大的还是个人,个人承担部分培训费用也是出于自身的规划,正是因为自身承担部分的技能培训费用,个人会更加珍惜技能培训的机会,从而充分发挥培训的价值。建设行业内部的企业通过专项培训经费来吸引那些渴望发展成为技术专家,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岗位和就业技巧培训,通过培养一支技术娴熟人才和队伍,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技术培训和资金投入也是对提高自身实力的投入,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行业影响力,对于企业的品牌效应也是一种提升,也为建设行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3.2树立改革意识,确定先进工作模式

要紧密联系形势的发展,结合当前市场实际情况,对高技能专业人才的培训和职业技术资格认证模式进行改革。一是根据市场需要,使高技能专业人才的培训和职业技术资格认证工作相适应、符合专业学员的自身特点和要求、贴近市场的需要,梳理出更多关于高技能专业人才培训和就业的途径;二是要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利用培训基地和专门从事建设行业技术认证的机构,大力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培训。要想加快对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的步伐,就要加强对技师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升,制定培养、考核、待遇紧密结合的制度,为技能培训的高质高效提供可靠保障。

3.3大力开展培训工作

组织建设行业技能类培训机构积极参加国家技能培训基地的认定,引导技能培训机构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充分依托建设行业的技术企业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降低技能性培训成本。做好对在岗技能的培训和鉴定,积极参与国家对技能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评估培训计划,改进其培训手段和方法,开展对在岗技能的培训。把专业技术培训和认证鉴定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组织人员开展较为广泛的专业技术认证,并核发职业资格证书,实行持证上岗[4]。

3.4充分利用现代培训技术实现职业技能培训的改变

现代网络教学有了现代技术的支撑,使课堂教学获得了很大的延伸与扩展,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束缚。现代网络教育连接着全人类的头脑,学习资源更加丰富,能够让学习者利用互联网获得大量学习资源,一改以往学习资源不足的弊端,更可以达到学习者的自主性与个性化。实践证明,建立劳动者的终生职业技能培训系统,需要高度重视并广泛运用现代培训科学技术,以扩大职业培训的空间优势和时效优势,使劳动力终生培训从可能走向必然。

3.5加大政策扶持

将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与输出前景良好地区认定为建设行业中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与鉴定的重点地区,规范建设行业中对于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与鉴定的市场,使高技能专业人才的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按照市场供求规律进行。建立健全高技能专业人才培训和职业技能认证鉴定工作监督管理体系,将对于高技能专业人才培训和职业技能认证鉴定的一些经费纳入建设行业的工程造价中,通过加大优惠政策的支持力度,促进建设行业对高技能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认证鉴定的工作良性发展。

3.6组织开展技能大赛

建筑行业不但需要大量的科技人员、工程师和运营人员以外,还需要很高施工技术和数以亿的高级劳动者。但现在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差,专业技能人才匮乏是非常突出的问题,直接影响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技能员工的培训力度,我们要积极开展国内建筑行业的职业技能比赛活动,以促进各地从建筑系统中选拔大批的专业技能人员。建筑企业也要和劳动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共青团中央部门共同合作举办此类活动,在国内各地选拔赛的基础上,开展全国性比赛,对国内比赛优胜者加以荣誉奖励,在整个国内建筑行业中逐渐形成重视技能,尊重技术人才的良好风尚[5]。

3.7企业应积极参与标准及技能认证体系的构建

建设行业的重点在于开发行业各类标准体系,企业重点工作在于探索企业与组织技能认证。首先,行业内企业应更积极地和地方政府部门互动交流,并配合当地国家政府的统筹规划政策,同时主动协调各企业与培训组织之间的协作。其次,建设行业与部门、企业与培训组织必须按照各职业工作规范,共同建立为社会和行业一致接受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保证企业职工学徒经过培训后获得合格证书制度的有效性。企业和培训组织要以培育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员为核心,以有效促进社会市场经济发展和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为目标,并根据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综合调整企业员工培养模式,保证企业员工培养质量的高效性[6]。

4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技能的培训目前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原有的培训模型也不是很好地适应当前对职业技能的培训需要。该文通过对当前建设行业实际情况的分析,技能培训是需要进行多元化的执行,应该依靠政府、企业和个人这三方的共同努力,从改变自己的认知,积极地将资金投入当中,其次是企业承担起一定的经济和社会责任,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研究制订出相应的政策,从务实角度出发,提出切实有效的合理对策,提高专业技能培训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桑雷.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0.

[2]贺艳芳.我国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动力问题研究——基于中德企业的对比[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

[3]王伟,潘飞.建筑行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江苏建设类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改革的对策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11):126-127.

[4]申永亮.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动行业转型发展[J].冶金管理,2017(3):47-51.

[5]黄彬,章兴荣.竞赛引领的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与实践——以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印刷杂志,2021(4):22-25.

建筑技术培训范文篇8

一、2008年抗震防灾工作总结

(一)完成抗震救灾应急救援任务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我厅先后派出两批房屋建筑地震应急评估专家组赶赴灾区,帮助四川省绵竹市对房屋震损情况进行应急安全评估,为当地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技术支持。随后,我厅又专门组织工程震害调查组赴四川重灾区进行建筑工程震害调查,深入实地了解工程震灾情况,取得房屋建筑破坏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总结震害经验和教训,提出加强我省抗震防灾工作的对策建议。为省政府代拟《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建设和工程建设抗震防灾工作意见》,并已印发。进入恢复重建阶段,继续派出设计人员和鉴定专家,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抗震设计指导导则,承担对口支援绵竹市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永久住房建设,得到绵竹市政府和灾区群众的高度评价,获得了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全国总工会抗震防灾先进集体奖。

(二)组织开展各类学校建筑抗震隐患排查

为汲取汶川地震的经验教训,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省政府的要求,研究制定了《江苏省学校校舍、医院建筑抗震安全隐患排查技术导则》,在组织省、市技术培训,统一排查方法、程序和标准,以及各市开展自查工作、建立学校校舍建筑抗震性能数据库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全省学校建筑抗震安全隐患拉网式排查。组织有关大专院校和科研设计单位专家及各市县抗震办工作人员,利用8—9月份学校暑假时间,分5个专家队、32个小组,统一对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建筑抗震安全隐患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共排查约1.3万所学校,建筑面积共9800万平方米。为下一步开展未达标学校建筑抗震加固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继续修编城市抗震防灾规划

按照年初制定的2008年全省抗震工作要点,部分市结合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及时做好抗震防灾规划的修编工作。严格按照《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4-2007),根据城市规模和所处地区地震烈度、地质情况,确定抗震防灾规划编制模式和编制深度,把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质量关。其中,南通市、徐州市和苏州市在2008年先后完成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修编工作并通过专家评审。

(四)落实农村抗震设防试点工程建设计划

为贯彻落实省农村防震安全工作会议精神,省财政资金安排抗震加固经费60万元用于支持农村抗震设防试点工程建设。首批安排了徐州、南通、连云港和宿迁等市的6个行政村进行试点,制定实施具体计划。组织有关市抗震办和专家对试点村民居进行调研,如对南通市试点村空斗墙情况进行摸底普查,会同省财政厅赴苏北抗震设防高烈度区农村民居防震安全示范村进行调研指导。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加强技术指导,组织有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针对农村特点,帮助农民设计经济、适用,符合抗震要求的农村民居施工图纸。各地注重加强对试点村庄和农户的技术指导,协助落实建设资金和管理措施。

(五)组织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审查

继续加强对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严格审查程序,规范审查行为,确保审查质量。2008年全省审查超限高层建筑工程40项,建筑面积241.6万平方米。其中,一次审查通过的24项,占60%,经修改或复审后通过的16项,占40%;按乙类建筑进行抗震设防的5项,占12.5%,其余均为丙类建筑;建筑高度100米以上超限高层17项,最高为无锡茂业城二期工程,建筑高度为277米。2003年以来,审查各类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共153项,建筑面积1133万平方米。

(六)开展抗震防灾宣传和技术培训

在认真总结汶川地震经验教训,对全省抗震工作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今后进一步加强抗震工作的建议,及时向省政府报告。省政府领导多次听取相关情况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对进一步做好全省抗震防灾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使汶川地震工程震害的经验教训让更多人、特别是广大工程设计人员了解和重视,省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与省勘察设计协会、省审图中心等部门在南京联合举办了两期汶川地震工程震害暨抗震防灾技术研讨会、报告会。各有关市、有关院校、科研设计单位也开展了类似活动,对促进今后抗震教学、科研、设计起到积极作用。

(七)落实抗震加固计划和管理工作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省财政厅多次协调,拟定了《2008年全省抗震加固计划和补助经费指标》,重点加固城市生命线系统工程和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需要加层改造和抗震加固工程进行抗震性能检测和鉴定,并邀请省内外有关专家对检测结果和鉴定报告进行论证,提供技术服务。同时,安排经费用于农村民居抗震示范试点。

2008年全省抗震防灾工作取得了良好进展,全省共有18个单位和33名个人被评为2006-2008年度抗震防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并受到表彰。

二、2009年抗震工作要点

汶川地震发生后,抗震防灾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进一步作好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和良好的舆论氛围。目前,我省抗震防灾工作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还有大量工作要做。2009年,要进一步总结和汲取汶川地震经验教训,依靠法制健全和科技进步,推进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修编和实施,加强新建工程抗震设防检查监督,强化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监督管理,加强抗震加固和加层改造管理,大力推进农村民居防震安全工程建设,建立健全抗震工作管理机构,落实省防震减灾联席会议目标责任制,积极开展抗震防灾研究,加强抗震防灾宣传和技术培训,推动全省抗震防灾工作深入开展。

(一)科学编制和实施抗震防灾规划

各地要按照国家《城乡规划法》、《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的要求,加强城市和县城总体规划中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工作。深化抗震防灾规划内容,合理安排抗震救灾疏散通道、避震疏散场地(如绿地、广场等)和避难中心,明确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通讯、给排水、燃气、电力、热力等生命线系统,消防、供油网络、医疗等重要设施,以及重要建筑、高层建筑和教育、文化、体育等人员密集公共建筑的布局要求。各市、县(市)要结合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按照《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抓紧修编抗震防灾规划。省厅将分别确定一个省辖市和一个县作为试点,开展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技术标准修订工作。

(二)不断加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质量监管力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8号)、《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号)和《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切实把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质量关。加大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工作力度,2009年审查覆盖率要达到100%,力争审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经过修改复审后,合格率达到100%,不留隐患。各市要严格执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所辖市内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必须要求业主向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报送率要达到100%,不得越级审查。

不断研究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和设防审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举办一期《江苏省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细则》学习研讨班,促进抗震设防审查工作走向规范化轨道。要按原计划编印完成《江苏省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审查工程指导实例选编》,辅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引导审查和设计人员全面准确把握和贯彻执行国家规范标准。

加强各地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管理,开展城乡规划中防灾专项规划和市政公用设施工程初步设计阶段抗震专项论证工作。今年拟安排南京市、南通市作为全省贯彻实施《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管理规定》的试点城市。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做好抗震设防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政府规章,进一步加大城乡建设和工程建设抗震防灾工作管理力度,确保工程建设抗震设防质量安全。省建设厅拟在上半年组织全省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质量执法大检查。

(三)认真开展既有建筑抗震性能普查和抗震加固工作

各地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建立城乡抗震防灾数据库,为编制抗震防灾规划和旧城区改造计划、分析震灾可能造成的损失、制定抢险救灾应急预案等提供基础资料。位于郯庐断裂带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城市要尽快开展现有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试点工作。对城市生命线工程,易燃、易爆、剧毒等易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物和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要优先安排抗震鉴定和加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产权单位要根据不同的保护等级,采取相应措施,认真做好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的抗震鉴定和加固工作。各地要开展市政公用设施工程(桥隧、市政公用管网、上下水和燃气工程等)的抗震性能普查工作。今年安排一个省辖市和县(市)作为全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设施工程抗震性能普查试点。

医疗卫生系统是抗震救灾工作关键环节,必须确保房屋建筑抗震安全。2009年在全省开展医疗卫生系统建筑抗震安全隐患排查。在总结2008年中小学校建筑抗震隐患排查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的排查方案和鉴定技术标准,培训技术人员,为排查作好充分准备。重点排查各级医疗和卫生防疫机构房屋建筑抗震设防情况,关键要害建筑抗震性能,急需加固和改造房屋情况,摸清底细,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计划,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

(四)进一步推动农村民居防震安全示范工程建设

深入贯彻国务院、省政府防震保安工作会议文件,在搞好第一批6个农村民居防震安全工程试点村(新沂市窑湾镇曹窑村、邳州市港上镇前湖村、启东市汇龙镇东郊村、如东市长沙镇滨海村、东海县青湖镇青新村、宿豫区蔡集镇张油坊村)的基础上,2009年再确定一批农村示范工程。徐州、南通、连云港和宿迁市要保质保量完成第一批试点工作任务。我厅将对建设农村民居防震安全试点工程提供经费补助和技术支持,组织科研和设计单位,研究设计多种类型的农村民居抗震样板房,探索抗震样板房的建造方法和技术,年底组织经验总结交流,进一步推进农村民居防震安全工程建设。

(五)开展抗震防灾科研、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

“5.12”汶川特大地震产生了大量值得认真总结的工程震害经验教训,这是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全面、深入地认真总结汶川地震经验教训,以此来教育和警示今人和后人,决不能让唐山地震、汶川地震惨痛的历史悲剧重演。要加强抗震防灾科学技术和城乡抗震防灾适用技术研究。要针对我省沿江沿海、苏南苏北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的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地质背景,研究适合城市和农村的不同抗震设防标准及抗震技术措施。要总结汶川地震中经受地震考验的抗震性能好的结构体系和建筑材料,加以推广应用。要总结四川地震灾区工程建设和抗震防灾监督管理经验教训,修订、完善我省抗震防灾法规体系,加强法规建设。要继续开展技术培训,扩大汶川地震工程震害经验教训受教育范围,将其作为结构工程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要举办培训班、研讨会、座谈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广泛交流抗震防灾技术和经验,不断提高抗震防灾技术水平。我厅拟在今年组织一次赴地震灾区考察学习活动。

建筑技术培训范文篇9

一、建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活跃在我国建筑工地上的施工人员超过50%都是农民他们大多没有经历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和职业i)l业的技术标准有经历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和职业训练不懂得使用先进的建筑科技和管理技追求建筑成本最低化。建筑技术的落后以及建筑人员的不专业自然满足不了大型建筑对品质的要求,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另一方面,由于管理的松散导致一些落后的建筑设备混入施工现场,偷工减料现象时有发生,层层分包、转包现象层出不穷,缺乏法律效应合同,一旦出问题就互相推脱钻法律的空子。

二、建筑管理的有效策略

1.津筑成本管理策略正如上文所说,要想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就要控制好建筑成本,而建筑成本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便是建筑预算管理。首先要完善预算审核制度,相关审核人员不仅要对书面材料进行详细、全面的审核,还要进行实地考察审核,避免出现多报、少报现象,保证资金预算和实物相吻合。其次,要高度重视建筑情况执行预算分析并及时对执行中的偏差进行调整解决,将此作为预算管理工作的重点环节进行狠抓落实。对于预算执行差异较小的情况,及时调整,对于差异较大的情况要在第一时间商讨出最佳补救方案,力争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2.建筑人员管理策略人员管理是任何工作的基础,在建筑企业的人员管理中包括内部关系协调、远外层管理协调、近外层管理协调等几个方面。内部关系协调主要包括项目经理部门同作业层之间、项目经理部门内部以及同企业之间的协调工作。远外层管理协一调主要指与政府、交通、环卫等相关部门的关系协调。近外层管理协调主要指同监理单位、物资单位建设单位、银行、设计单位等的关系协调。建筑企业要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对于施工工程队的选择要层层把关,只有专业的施工工程队才能获得进场资格。对于每一位建筑工人的从业资格进行严格考核,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强化他们的职业技能,为安全施工、高质量施工做好保障。3.建筑工程进度管理策略要想保证施工进度就要有一支高效科学的工程管理队伍,从项目经理到相关领导到个别人员都要认真选拔,力保团结协作,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在项目开始之后,要将权利和责任细分到个人,从经理到员工,每个人都了解自己的职责权限,做好个人工作的同时通力合作,跟踪管理项目工程的进度。采用科学的奖惩机制来保证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质量。最后,要实施全程进度的精细化管理,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以及管理计划。工程开始之前,承包方要根据业主的要求、自身的资金人员状况、建设能力、气候环境条件综合考虑拟定一份工程进度计划,确保后期工作的顺利展开。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再制定详细的材料计划、资金管理计划、劳动力安排计划等,确保工程进度按计划进行。4.建筑质量管理策略建筑质量是建筑工程的关键,质量不合格的工程对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首先,国家应该加强建筑企业的注册管理制度,杜绝不合标准的建筑企业存在。只有那些信誉良好、建筑施工实力雄厚又有相关资质的建筑企业才能进入建筑行业。其次,对于施工过程要进行全程监管,建筑企业应该将工程质量作为企业的立足点,施工过程中与监理单位、质量管理部门协同合作,严格管理,防止误工、返工等不良现象出现。最后,各建筑单位要积极改良旧的技术与设备,引进先进的建筑工艺、设备与建筑管理经验。如可以引进虚拟仿真技术,为企业寻找出最高效、最节约、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施工方案。还可以通过材料的更新,如用非粘土制品代替粘土制品,来提高建筑的质量标准。最后,企业要建立全程质量责任追究机制,通过对出现质量问题的负责人进行大力度处罚来降低工程的质量问题。总之,建筑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文中的一些问题,还涉及到建筑安全、职责分工等众多问题,随着行业的发展,新的问题还会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反思、发现现存的问题,创新建筑管理方法,适应时展的要求。

作者:陈泽亮单位:东源华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技术培训范文篇10

关键词:建筑质量;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数量不断增加,建筑规模不断扩大,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逐渐提升。在此背景下,施工单位想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就需要在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将施工安全作为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内容,保证生产安全,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前,很多施工单位仍然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对于施工中的各种安全隐患缺乏重视,从而造成施工安全事故频发。基于此,施工单位需要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从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的角度出发,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

1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施工安全意识有待增强

作为施工建设的基本前提,安全生产能够提高施工建设产品质量,有利于保障施工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但从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情况来看,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往往注重施工进度,缺乏安全生产意识,他们往往没有将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与施工安全生产中的监督管理内容相融合。在这种情况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质量往往不理想。

1.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施工单位应该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并且对安全管理中的一些失败经验进行反思,以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尽管部分施工单位的各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已经十分完善,但实际很少有单位能够在工程施工中将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另外,管理制度中的一些规章条例也不具备实用性,无法应用于实际施工现场管理中。安全性管理制度缺乏实用性,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往往会导致安全隐患排查处理不及时、不全面,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这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1.3安全管理人员配置不满足要求

建筑工程涵盖的内容广泛,其施工安全的影响因素也比较多,例如技术、设备、材料等,这就要求施工单位配置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笔者调查当前我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现状发现,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往往会忽视安全管理岗位的设置,导致安全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数量不符合实际施工要求。更严重的是,部分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自身的管理理念较为落后,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施工安全问题,导致施工现场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1.4安全培训流于形式

部分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所欠缺,且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因此,施工人员在正式进入施工现场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即使考核通过之后,也要接受入场安全教学和日常的安全训练。但是,很多施工单位在项目管理工作中,对施工人员培训不够重视。尤其是安全意识方面的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培训的内容不够具体且缺乏针对性,培训方式死板。培训的目的也只是应付上级的检查,而不是让施工人员真正树立起安全施工的意识。更为严重的是,有的施工单位为降低成本而不开展安全培训工作,导致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这也是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1.5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风险系数较高的特种作业,主要涉及配电、电焊和电切割等工作。特种作业事故,会对施工人员、建筑以及设备等产生难以估量的伤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但是,从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特种作业的情况来看,特种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一般都不高,不具备足够的安全知识,他们大多未经过专门的培训,无证上岗的情况比较常见。

1.6对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能力不足

建筑施工现场情况较为复杂,其中不乏重大危险源。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单位及相关人员不能准确识别重大危险源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就非常容易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目前,在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部分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有所欠缺,没有及时发现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和安全问题,导致许多建筑施工现场都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

1.7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和安全经费使用不当

无数的施工安全事故已经证实,施工单位的安全投入和事故的发生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部分施工单位不重视安全投资,对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抱有侥幸心理,为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而减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费用,甚至采用低档次投资、不按规定投资等策略。例如,施工单位没有为施工人员购置质量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防护面具、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选择质量低劣、不符合要求的安全网等。总之,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和安全经费使用不当,都会给现场施工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2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策略

2.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秉承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宗旨

建筑工程施工具有复杂性,涵盖的方面相当广泛。如果建筑工程施工缺乏规范性,将很难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为了减少建筑施工的安全隐患,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同时还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宗旨,在施工现场营造安全生产的工作氛围。另外,安全管理人员还要加强责任追究,将责任落实到人,一旦出现违背安全生产的行为,要找到责任人并对其进行严厉处罚。这样才能逐渐建立和完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使其具备实用性,能有效指导现场施工,从而在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同时,提高项目的整体质量。

2.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主体,施工人员的思想、行为与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密切相关。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施工技术欠缺等均有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其施工水平。另外,施工单位还需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安全教育内容。例如,南方夏季天气较湿热,施工单位需要关注施工人员的防暑情况;北方冬季冰雪天气多,施工单位要重点关注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的防滑措施。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的方式如下。首先,施工单位可以采用宣传教育的方式对人员进行培训。施工单位可以整理近些年常见的重大安全事故资料,并做成安全宣传片,定期组织基层施工人员进行观看,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地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即使发生安全事故,施工人员也能利用从宣传片里学到的知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将事故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其次,不同的工种有不同的施工技术需求,在施工人员上岗前,施工单位都要根据岗位需求对其进行专业的岗位技能培训,同时将相关的安全技能培训纳入其中,保证其在接受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可以掌握安全培训的内容。施工人员只有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并充分了解安全守则,才能够在施工过程中保障自身的生命安全。再次,施工单位还需要定期邀请专业的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安全培训,有计划地向施工人员传达相关法律,更好地提高施工人员对土木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的认知水平。最后,工程管理者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以及各施工阶段的特点,对当前施工现场面临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梳理与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2.3加强特种作业安全管理

在建筑施工现场,特种作业具有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的特点,因此施工单位应加强特种作业安全管理。施工单位应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学和技术培训,保证特种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达标后方可让其进行实际的现场操作。除此之外,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特种作业的安全监理,例如到施工现场不定期地抽查特种作业人员的证件,并检查施工现场是否设置了有效的安全保护装置,如灭火器、安全带、安全网等。一旦发现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以及相关保护装置不完善的问题,有关部门要立即责令施工单位暂停作业或对其进行适当的经济处罚,以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性。

2.4加强重大危险源的识别与预控

施工单位要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创新管理手段,加强重大危险源的识别与预控,这有助于控制潜在的危险源,防止危险源进一步扩大,从而保障施工安全。

2.5加大必要的安全投入

充足的安全生产资金是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因此,施工单位必须主动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加大必要的安全投入。施工单位必须明白安全投入的重要意义,积极推进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施工单位要严格落实安全投入监督制度,一旦发现安全生产资金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就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及时整改。

2.6加强智能化安全管理系统的应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效果,施工单位要加强智能化安全管理系统的应用,这也是现代建筑企业常用的施工现场管理方式之一。(1)人脸识别登记管理系统。施工单位只需要将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人脸信息录入该系统中,就可以限制无关人员的进出,从而实现对施工现场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封闭式管理。(2)智能安全帽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对施工人员进行定位,还可以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控。在智能安全帽系统的支持下,远程监控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从而避免施工现场发生更为严重的安全事故。(3)塔机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该系统能够让潜在的风险变得可视化,使风险更容易被人们发现。相关人员利用该系统处理事故时,可以留下一些操作痕迹,从而有利于追责。另外,该系统能够监控到重大物体的不安全状态,例如塔式起重机在操作中出现的超重、碰撞、倾覆等情况。

3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整个建筑行业都应该加以重视。施工单位以及相关部门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高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从管理机制、安全培训、安全设备等方面入手,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施工现场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系数,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宁方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水泥,2022(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