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规范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15:13:55

建筑规范论文

建筑规范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规范住宅消防设计

1前言

《住宅建筑规范》于2005年11月30日,于2006年3月1日实施。《住宅建筑规范》(以下简称住规)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都是国家现行技术标准,但对于住宅的防火设计内容有着不尽相同的规定,特别是关于住宅的安全疏散和消防设施的具体规定差异较大,给建筑设计和消防设计审核工作带来了分歧,甚至造成了混乱的局面。

2《住宅建筑规范》与现行消防规范规定的不同之处

2.1住宅建筑的概念

《住规》2.0.1条规定明确了住宅建筑的定义为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包含与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中的住宅部分。《高规》没有规定住宅的具体概念,只有明确商住楼和综合楼的概念,根据《高规》3.0.1条规定,商住楼为公共建筑,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的消防设计有着迥然不同的要求。

2.2建筑层数

《住规》9.1.6条规定,当住宅和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物内时,应将住宅部分的层数与其他功能空间的层数叠加计算建筑层数,当建筑中有一层或若干层的层高超过3m时,应对这些层按其高度总和除以3m进行层数计算,余数不足1.5m时,多出部分不计入建筑层数,余数大于或等于1.5m时,多出部分按一层计算。《高规》没有明确建筑层数的确定方法,建筑层数是一个自然层的概念。建筑层数是建筑物消防设计的重要参数,建筑层数的不同可能决定建筑物的分类差别,从而决定建筑物的消防设计要求也不同。

2.3消防车道

《住规》9.8.1条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或至少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高规》4.3.1条规定,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消防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住规》规定的可沿高层住宅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和《高规》规定的应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的要求明显冲突。

2.4消防电梯

《住规》9.8.3规定:12层及12层以上的住宅应设置消防电梯。《高规》6.3.1规定:塔式住宅、12层及12层以上的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住规》规定建筑物设置消防电梯的决定参数只是建筑层数,而《高规》规定建筑物消防电梯的设置条件,不仅考虑建筑物的层数,而且考虑了建筑物的形式。

2.5疏散宽度

《住规》5.2.1规定:走廊和公共部位通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2m;5.2.3规定: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m。《建规》5.3.13规定:疏散走道和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m,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其最小宽度可不小于1m。《高规》6.1.9规定:居住建筑走道净宽单面布房不小于1.2m,双面布房不小于1.3m;6.2.9规定:居住建筑疏散楼梯的最小宽度为1.1m。《住规》对走道和楼梯疏散宽度的规定比较统一、简单明了,而《建规》、《高规》规定了不同情况下的具体要求。

2.6安全疏散

《住规》9.5.1规定:10层以下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m2,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5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10层及10层以上但不超过18层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m2,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0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19层及19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高规》6.1.1规定:18层及18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可设一个安全出口;18层及18层以下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符合条件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超过18层,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18层以上部分每层相邻单元通过阳台或廊连通,符合条件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住规》关于安全疏散的规定只是考虑了疏散距离(或建筑面积)和建筑层数两个因素,而《高规》的具体规定比较复杂。

2.7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

《住规》9.6.2规定:35层及35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高规》7.6.1规定: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除不设集中空调且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的住宅的户内用房外均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住规》规定住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依据参数是建筑层数,《高规》规定住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依据参数是建筑高度,两者规定在具体工程要求上容易产生分歧。例如住宅建筑为34层,层高为3m,建筑高度为102m,按《住规》规定不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按《高规》则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又如一住宅,35层,层高2.8m,高度98m,按《住规》规定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按《高规》规定不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住规》9.7.2规定:35层及35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高规》9.4.1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均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根据两个技术标准的不同规定,住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要求的差异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的分歧一样出现。

2.9消防供电

《住规》9.7.1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的消防供电不应低于二级负荷要求。《高规》9.1.1规定:一类高层建筑应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二类高层建筑应按二级负荷要求供电。显而易见,《高规》对住宅建筑消防用电的要求高于《住规》的相应规定。

3建议

3.1明确住宅建筑的概念

住宅建筑与公共建筑相比,具有单元面积小、人员少、火灾荷载小、火灾危险性小、火灾损失小、火灾社会影响不大的特点,住宅建筑的消防设计要求明显低于公共建筑,不管住宅建筑是否和其他功能空间的处于同一建筑物内,都有必要把住宅建筑和其他功能建筑区分开来,以体现建筑防火设计的“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原则。

《建规》和《高规》也应明确住宅建筑的概念,保持概念的统一。由于住宅建筑和其他功能建筑的火灾危险性不同,当住宅与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内时,不论是高层还是多层建筑,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之间都应采用不开门窗洞口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5h的不燃烧体楼板和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与住宅部分完全封堵,且住宅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

3.2确定建筑层数

建筑高度是直接影响到火灾时建筑内人员疏散的难易程度、外部救援的难易程度以及火灾可能导致财产损失的大小的直接参数。但住宅建筑每个防火分区面积都不大,而且有较好的防火分隔,火灾蔓延扩大受到一定限制,危害性较小,从解决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矛盾出发,住宅建筑以层数作为衡量高度的指标。《住规》关于住宅建筑层数的规定,很好地结合了建筑高度和建筑层数两个参数,在住宅消防设计上,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其他防火设计规范可参照执行。

3.3按具体情况设置消防车道

消防车道的设置应以有利于消防车容易靠近建筑物、顺利开展外部消防扑救和人员搭救为基准要求。住宅建筑一般建筑宽度不大,火灾危险性较小,消防车道的设置要求可以低于公共建筑。但在建筑物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有困难的条件下,要求沿建筑物一个长边或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而定。如住宅建筑沿宽度方向只布置一户住宅或布置的多户住宅之间有通道连通,则可沿建筑物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如住宅建筑沿宽度方向布置的多户住宅之间没有通道连通,则至少应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或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3.4消防电梯的设置

消防电梯是火灾情况下供消防队员扑救火灾之用。建筑物设置消防电梯主要考虑消防队员的体能条件和徒步登高能力,确保消防队员能适应高层建筑的火灾扑灭工作,因此建筑高度是建筑物设置消防电梯的主要依据。住宅火灾,不论是塔式住宅还是其他形式的住宅,特点大致相同,都具有可燃物少、难于蔓延的特点,住宅建筑消防电梯的设置可以不考虑建筑的形式。建筑层数是衡量住宅建筑高度的参数,消防电梯的设置可以建筑层数作为依据参数。

3.5疏散宽度的确定

疏散宽度与疏散人数和百人宽度指标成正比。从现行的国家消防技术标准来看,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百人宽度指标是一致的,在特定的建筑物中,疏散人数是一定的,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疏散宽度也应一致。可能考虑火灾时疏散楼梯的安全性比疏散楼梯的高,现行消防规范规定疏散走道的最小疏散宽度比疏散楼梯的最小疏散宽度一般要大一些。住宅建筑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宽度应经实际计算确定,疏散宽度的决定因素是疏散人数,与房间的布置形式没有直接关系。针对住宅建筑一般具有人员少、人员对疏散线路熟悉和疏散走道不长的特点,建议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最小疏散宽度都为1.1m。

3.6安全出口的数量

安全出口的数量,取决于疏散人数、疏散距离和建筑高度。住宅建筑的人数一般不多,按标准设置的安全出口一般能满足疏散宽度的要求。也就是说,住宅建筑的安全出口数量取决于疏散距离和建筑高度。《高规》规定的单元之间通过屋顶连通和相邻单元通过阳台或廊连通的方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屋顶空间的利用和管理问题,往往无法实现连通功能。

《住规》根据建筑层数和疏散距离(或建筑面积)的不同,硬性规定了住宅建筑的安全出口数量,作者认为是可取的。

3.7消防设施的设置

建筑火灾扑救的难易程度与建筑高度有直接关系,《高规》和《住规》关于消防设施设置的有关规定充分体现另了这一点。不同的是,《高规》在住宅建筑的有关规定中,把建筑层数作为衡量建筑高度的参数。建筑高度和建筑层数两个参数在一般情况下大致相对应,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有所差异。考虑高层住宅建筑与多层住宅建筑的划分以建筑层数为依据,高层住宅建筑的分类也以建筑层数为依据,为统一起见,建议在消防设施的设置规定中引入衡量建筑高度的建筑层数这一参数,以避免分歧。

3.8消防供电的要求

一类高层住宅建筑和一类高层公共建筑的火灾危险性不同,住宅火灾一般具有火灾荷载小、蔓延难、损失少的特点,一类高层住宅建筑的消防供电要求可以适当降低,高层住宅建筑的消防供电不应低于二级负荷要求即可。

4结束语

对于《建规》、《高规》和《住规》关于住宅建筑消防设计的有关规定,相关规范管理组应尽快沟通协调,以一定的形式予以统一明确,以消除住宅建筑消防设计的分歧和争执。

参考文献:

[1]《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建筑规范论文范文篇2

摘要: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深化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规范建筑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措施。《计价建筑规范》的实施,有利于建立由市场形成工程造价的机制,有利于促进政府转变职能、业主控制投资、建筑业加强管理,有利于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

1概述

2003年7月1日,我国建设工程造价改革中出台的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开始施行。它改变了以“量、价、费”定额为主的静态工程造价管理方式,推出了“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动态管理方式,规范工程量清单计价行为,调整建设工程出资人、发包人和承包人各种关系的依据。财政投资评审要积极适应这一变化,努力创新工程方式。

2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特点

长期以来,工程预算定额是衡量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的法定依据和基础,是为完成单位建筑产品所需消耗的数量标准。定额计价法就是根据有关部门颁发的预算定额、费率、指标等,通过编制建设概算或施工图预算来计算、确定建安工程造价,并以此作为国家财政控制基建投资和监督基本建设拨款的主要手段。传统的定额计价是对建筑产品价格的国家定价,具有统一性、指令性和强制性,对于加强计划管理,减少投资浪费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种量价合一的计价方式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定额不能体现个别成本,约束了企业的自主报价;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达到合理低价中标;竣工决算则是工程价款结算加签证审核,往往造成“四算”分离,“三超”现象严重。近年来,投资多元化、多渠道的出现客观上要求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状况和市场供求来决定建筑产品价格,定额计价方式已不能适应建设市场的变化。因此,引入竞争机制,按照国家宏观调控,企业自主报价,市场形成价格的原则,实行量价分离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势在必行。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由招标方根据国家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提供工程数量,由投标方根据工程量清单和市场价格信息自主报价,经评审合理低价中标的计价方式。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程总造价包括完成招标文件规定的工程量清单项目所需的全部费用,由工程清单项目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和税金组成。其中工程清单项目费是指为完成施工设计要求的各分项工程量所需的费用,采用综合单价计价,包括完成该工程清单项目所发生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利润等;措施项目费是指按照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规范、规程要求必须配套完成的工程内容所需的费用;其他项目费是预留金、总承包服务费等经有关方面批准列入工程造价的费用;税金是指按照税法的规定列入工程造价的费用。

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主要特点:一是统一计价规则。即工程量清单的项目划分、计量规则、计量单位以及清单项目编码都要统一,以规范计价行为。二是控制消耗量。统一的社会平均消耗量指导标准,避免企业盲目或随意大幅度减少或扩大消耗量,保证工程质量。三是放开价格。将工程消耗量定额中的工、料、机价格和利润、管理费全面放开,由市场供求关系自行确定价格。四是企业自主报价。投标企业根据自身的技术专长、材料采购渠道和管理水平等,制定企业自己的报价定额,自主报价。五是竞争形成价格。有效引入竞争机制,淡化标底的作用,在保证质量、工期的前提下,以不低于成本的合理低价中标。

3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要向纵深发展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是运用专业技术优势,通过对建设项目的概算、施工图预算和竣工(结)决算进行评估和审查,实施财政投资的监督、管理和控制,为部门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策的科学化提供基础性服务。面对建设工程造价改革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实施,财政投资评审要积极适应这种变化,采取切实步骤,实现评审工作由初始阶段向纵深发展的转换。

31转变观念,严格监管,学会运用市场手段。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推出一方面是放开价格,鼓励竞争,在工程造价管理上更多地采取市场手段,以达到节约投资,提高效益的目的;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建设单位面对不断加剧的竞争,对于如何建立公平合理的游戏规则,如何发挥政府的支持、帮助和仲裁作用会有更多的要求。应该说,放开价格,企业自主报价的同时就意味着严格的监管,不能因建筑产品价格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动就忽略了评审的作用。评审工作要从驾轻就熟的政府指令性方式中解脱出来,学习运用市场知识和手段,积极地从制度和方法上研究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前提下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入政府投资项目公众参与和专家评审机制,加大决策咨询力度,以适应政府投资管理的需要。

32严格界定适用范围,加大评审力度。《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明确规定“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设工程应执行本规范”。国有资金包括了财政预算内(外)资金,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自有资金、借贷资金以及发行政府债券和举借主权外债所筹集的资金。国有资金投资为主是指国有资金占工程总投资50%以上,或虽不足50%但事实上拥有控股权的工程。据此,凡是实行招投标的建设工程,不论招标主体是什么性质,只要资金来源符合上述国有资金的界定,其工程量清单、招标标底、投标报价的编制、合同价款的确定与调整、工程(结)决算都应按照新的要求进行严格评审。尤其要通过介入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和审查来确定工程造价,掌握合同中对工程量变更的约定及其执行中的增减变,为竣工决算打好基础;要对最低投标价进行评审,以保证建设工期、质量和成本支出,防止欺诈行为;要在审查环节杜绝缺项、漏项、少报工程量,避免中标后再结算中补报工程差额的“钓鱼”现象。

33突出重点,加强工程前期投资控制。目前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主要是对施工图预算、承包合同价、工程(结)决算的控制,侧重于事后核算。考虑到相当一段时间,消耗量定额仍然是工程造价确定的前提,工程量清单计价与现行的定额计价还要共存于评审活动中,评审工作要不失时机的在基本建设的不同阶段拓宽投资控制目标,重点前移。在项目决策设计阶段,要参与审查拟建项目的设计方案,设备选型和投资估算;审查初步设计概算,进行项目经济评价,从经济技术角度协助设计优化。有资料显示,这一阶段影响工程投资的可能性占30%—75%,而施工阶段的可能性只占5%—25%.设计图纸一旦完成,项目的结构形式、装饰标准、材料设备选型等就确定了,投资额也就基本确定了,所以事前控制是关键。在工程承发包阶段,要参与编制招标文件、制定合同条款、审定标底;在项目实施阶段应跟踪审查设备、材料订货,工程预算,工程进度款拨付,审查变更和付款签证,审核相关索赔等;在竣工验收阶段,重点审查工程价款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项目的余款额只有在评审后才能确认。

建筑规范论文范文篇3

随着人们对装饰标准与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必然要求住宅建设不断增加科技含量,实现住宅产业的现代化,进而要求其内部设计要打破以往的盒子式设计,使功能空间更加明晰,住宅部件设计向系列化、集约化、智能化、配套化方向发展。中国室内设计发展到现在也已具有一定规模,虽然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但它的发展在当下也呈观察思考23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1.多元性。进入21世纪以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际交流的增加,世界已联成一体。室内设计也不例外,各国带有民族性、地域性的优秀设计涌入中国,各种流派、各种不同风格的设计影响着中国的室内设计,每种设计不尽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彰显出个性。而中国的设计师在相互交流中汲取营养,相互渗透,有利于在国内形成一个蓬勃发展的多元化格局。

2.复合性。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新材料的不断出现,新的设计理念的提出,传统设计观念不断受到挑战和突破。技术与艺术,传统与现代,外来文明与本土文化,不同地域的各种设计,形成了不同组合方式的复合性设计。它不是各种形式的任意的拼凑,也不是任何无次序的权宜变通,它是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的设计观念的融合,是多样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的设计语言的体现。

3.时效性。新设计替代旧设计,新材料替代旧材料,新理念替代旧理念,中国的室内设计也慢慢跟上时展的步伐,由八九十年代流行的盲目模仿欧式的设计到现在影响深刻的亚设计流派;由最初的“生存意识”进展到现在的“环保意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识”,中国的室内设计在其中寻找契机,寻找突破,紧跟着时展的需要。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的现代化设计与建筑设计已率先打开国门,无形中也将推动室内设计迈向更高的水平。

但是我国的室内设计要走向世界,较国际水平还相差一定的距离。同发达国家的装饰行业相比,我国室内设计行业还不规范,室内设计师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带有中华民族特性的室内设计,其个性还不鲜明,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形态等等。

导致这些问题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装饰行业不规范我国现阶段对固定资产的投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每年的产值都在2000亿人民币左右。

在如此巨大的消费刺激下,装饰公司也多如牛毛。在装饰行业的众多公司中,其专业水平良莠不齐,优秀企业不多,行业管理不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够规范,全国各地发展不平衡,无序从业多于规范从业,设计人员“鱼目混珠”,这些直接导致行业的恶性竞争。而马路边拿锯拿斧的“装修游击队”也声称“我们是搞装修的,我们也可以设计”。

有的室内设计公司为了竞争常常推出免费设计等等。要知道,室内设计也是一种劳动,也具有价值,如果让这种价值为零,就等于在破坏市场竞争秩序。室内设计是一门涉及到建筑设计原理、施工构造和艺术审美各方面学问的行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业。不了解设计的专业知识、设计规律、设计美感,就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因此,我们必须规范行业运作,加强行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业监管,并严格按照市场规律来操作,才能促进室内设计的发展。

(二)室内装饰与其他项目设计分散在欧美发达国家,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一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同时也是一名家具及饰物设计师;

而一名家具设计师很有可能是一名能工巧匠,其专业领域的联系性非常强。而中国相关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却是分离的,院校的专业设置是将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分门别类,这种人才培养机制造成了割裂几个联系非常强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专业领域连贯性。建筑师完成土建结构设计后就将建筑毛胚甩给室内设计师,而室内设计师在室内设计家具时多半只能选购市场成品,这种关系结构不利于内外一体化的优秀室内建筑作品的问世。这就是我国室内设计现在为什么普遍还是“湿作业”的原因了。

欧美国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实现了住宅产业一体化、集约化、工业化,实现了省时、省力、省消耗,高品质、高质量这样“三省二高”的标准,提高了建筑的综合质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缩短了从建设到入住的工期,降低了成本。他们的做法还避免了那种设计师拿到建筑毛胚房,首先要对空间进行功能布局,对其空间结构进行修改,而拆墙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凿洞造成材料浪费的现象。从协调性的问题来考虑,这种建筑各个环节相互剥离的设计模式也制约了设计师对全局的把握。在这种情况下要出一个优秀的室内设计作品,无疑也提高了建筑成本。

(三)室内设计创新精神缺乏任何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创作活动,都离不开思想这个内在的发动机。而其创作的思想并非源于创作者本人一时心血来潮或异想天开,而必定是受到他所在的时代的精神和以往历史思想沉淀的影响。室内设计理念的发展应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同的文化特色产生不同的艺术形式。说到底没有对人类文化的深刻理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解,是根本不可能奢谈创作的,室内设计当然也不例外。室内设计这一概念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了多元性、复合性的特点。但是,当你真正站在这么多的风格、流派面前时,却发现其中没有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只能从一个建筑设计、装饰设计中,或多或少看到国外这类或那类风格特点的影子。

一般而言,现今室内设计的风格特点是建立在以往民族传统风格特点的基础上来进行创作。但是,我们大部分设计者却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抄袭,对风格、流派的表面接受替代了自我创新,“拿来主义”成了设计的主旋律。室内设计固然可以借鉴国内外传统和当今已有设计成果,但不应是简单的“抄袭”或不顾环境和建筑类型的“套用”。我们应该扭转那种很多设计师仅看中设计的表层的形成,而忽略其深层次精神的局面,而是要民族元素的融入、大胆的探索和积极的创新。

(四)设计师队伍膨胀,素质普遍偏低市场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使得室内设计变得炙手可热。国内许多没有相应师资的大专院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校都开设了这门专业,甚24观察思考至在社会上的室内设计培训班、电脑培训班也都加入了“制造设计师”的行列,在短短十年里设计师队伍急剧膨胀。可以想象这样“制造出来的设计师”如何设计出好的作品。这样打着“设计师”旗号的人加入专业设计师的行列,使整个设计市场形成恶性竞争,产生了许多粗制滥造的室内设计作品。这些设计师基础知识缺乏,艺术语言表达不清,设计技术偏低,缺少设计的逻辑思考,浮浅媚俗的追逐时尚,依赖材料、仿造风格,而忽视实际情况;恶性竞争的后果还使许多优秀的设计师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而降低了创新的积极性。要知道真正的设计师除了是专业的能手,还应该是自己思想的忠实执行者,不被外在的意志所左右,将自己的文化品位、艺术素养,经过科学论证后付诸实施的人。

二、中国室内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人性化室内设计的理念即以人为本,这是室内设计永远的主题,未来室内设计的发展也将延续与深化这一主题。住宅的核心是人、环境和建筑,它的目标是全面提高人居环境品质,满足居住环境的健康性、自然性、环保性、亲和性和行动性,以保障人民健康,实现人文、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它的目的是一切从居住者出发,从人性出发,方便人的行为,满足人的需求。要从强化人与外界事物的联系,甚至从人的生活环境、人类社会、人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历史及未来着眼来研究,抓住设计的真正意义,满足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层次的需求,使居住者生活在舒适、卫生、安全和文明的居住环境中。

(二)生态、绿色及环保化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工业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也改变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森林、生物、水、空气以及耕地。这些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保障或消失,或减少,或恶化。地球已不是人类的乐园,自然环境问题已摆在人们的面前而迫使人类思考。随着人类对环境认识的深化,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中自然景观的重要,优美的风景、清新的空气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改善人的精神生活状态。不论是建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由整理提供

com/">论文网整理提供筑内部,还是建筑外部的绿化和绿化空间;不论是私人住宅,还是公共环境,生态、绿色、环保成为主题。因此,人们在满足了对环境的基本需求后,回归自然成了我们现代人新的追求方向。

(三)科技智能化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居住条件的要求日益提高,科技智能将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科技智能化设计将成为未来住宅发展的方向。科技智能化提倡“四新”(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技术的应用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全面提升住宅的居住环境、住宅功能、工程质量、物业管理水平,使科技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进住宅的产业现代化。它要求达到安全防范、信息管理、信息网络化,从而实现住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地进行家庭遥控管理或与外界进行联系。

(四)装饰部件的产业化邻国日本用了二十年来推行其住宅部品,现在住宅的各个部分都有通用部品,而其设计师的工作更多的是对建筑装饰部品的选择,工作效率非常高。而我国,传统的施工工艺仍主导着我们的施工过程,依然是切、割、锯、钻刷等工艺。各装饰部件也都是各大装饰公司自行设计。这是一套落后的施工工艺,不利于室内设计的发展,而装饰部件的产业化,应该是室内设计的必然趋势。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住宅部件是保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证住宅功能与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它对于室内设计标准的控制,装饰成本的降低,施工工艺的便捷,以及建筑装饰产业的现代化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西方发达国家都推行住宅部品,对无特殊要求的住宅,只要将装饰部品组合起来就可以了。因此,室内设计变得更简单,更便捷,普通大众都可以自行设计。

(五)高度的民族化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国家,它留给了我们丰富的历史遗产,中国幅员辽阔,有着56个优秀民族,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有着本民族丰富多样的文化。因此,如何传承文明,如何将有中华民族特性的设计呈现于世界,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创作归宿。我国的室内装饰设计发展初期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室内装饰设计到处盛行欧陆建筑风格。但一味仿造的“拿来主义”盛行,丢失了我们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优秀的传统,丢失了我们文化的“根”。随着国家的富强,我们逐渐认识到,未来中国的室内设计所走的道路,一定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表现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的设计。因为只有地域的才是民族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进入21世纪,时代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审美情趣,而中国的室内设计也从早期的以材料的档次来评价装修水准的误区中走了出来,不断地走向完善,向国际靠拢。

当然,目前室内设计的各种规范还未健全,而室内设计从不规范到比较规范、再到相对规范,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我们相信,这个过程不会需要太多的时间了,室内设计行业一定会走向规范,最终必定会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规范.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06

建筑规范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建筑施工;深基坑支护;技术;管理

1深基坑支护的基本类型

1.1桩锚结构支护类型。现阶段,在我国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普遍运用桩锚深基坑支护技术手段,其根本原因是此项施工技术操作较为简便,技术难度较小,可以使灌注桩与锚充分结合起来,在实际的施工建设中,发挥挡土作用[1]。因此,针对地质条件恶劣、施工环境复杂的地区,通常情况下都会应用此项技术手段。1.2连续墙式支护类型。连续墙式支护类型,顾名思义,在实际施工建设中,是连续的[2]。连续墙式支护类型在建筑工程通常应用钢混型墙体,此种施工技术相比于其他技术,存在较大的差异,连续墙式深基坑技术手段的施工侧重于构筑前要做好泥浆护壁工作。

2建筑基础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存在的问题

2.1实地地质勘察不详细。在建筑基础工程深基坑施工期间,人作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大多数施工人员或者有关企业没有实现对实际施工区域进行勘察,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没有进行反馈核实,从而对后续的建设施工进度造成不良影响。施工人员没有根据相关施工勘察解决为其制订施工建设方案,以至于施工方案与实地情况存在差异,对工程建设造成不利影响。2.2降水问题处理不及时。在施工控制期间,对施工质量影响最核心的要素就是降水问题,如若施工人员没有将降水问题有效解决,一旦降雨,就会对深基坑支护结构造成不良影响,使地基出现变形等问题,甚至可诱发安全事故,威胁工作者的生命安全。

3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基础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3.1工程概述。某校综合实训楼、裙房以及地下车库场地工程项目,综合实训楼地下2层,地上26层,建筑高度99.75m,基础埋深9.8m;裙房地下2层,地上4层,基础埋深9.8m;地下车库2层,建筑高度8.8m,基础埋深9.8m。结合GB50025—2018《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划分标准,建设综合实训楼属于甲类建筑,裙房与地下车库属于丙类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基坑位于学校之内,在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周围构造物的稳定安全,以避免造成不可逆的不良后果。3.2深基坑支护施工重点。3.2.1土方开挖施工。施工期间,要确保围护桩28d桩身强度参数要超过1.5MPa,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由于此次施工基坑面积较大,并且深度较深,因此,采用分段区施工方法。水平支撑梁以下部位的开挖施工,需要确保混凝土强度满足标准后进行。应用挖掘机,要在支撑梁以上进行施工。支撑梁上部填土的厚度要大于30cm。与此同时,满铺厚度要超过2.0m的钢板再实施挖掘。在施工期间,要注重对测量放样的控制,明确工程桩与降水井等实际部分与标高,并在此地做出相应标志,在此范围内应用小型挖土机与人工作业方法,实施挖掘施工。3.2.2内支撑施工技术。1)钢筋加工支撑技术钢筋加工支撑施工作为支撑支护施工的重要环节,钢筋加工支撑之前,要对钢筋加以处理。而封膜绝缘工作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封膜工作需要利用绝缘胶带,对钢筋的表层进行缠绕处理,以此保证胶带与钢筋间没有缝隙,达到钢筋与混凝土隔绝的目的。封膜工作完成后,要对其进行查看,查看是否预先留出焊接部位,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把焊接好的钢筋放置于深基坑之中,使其与支护桩同高。钢筋计要与深基坑边缘呈直角状,同时确保钢筋计相关数据与钢筋数据相一致。利用高密度焊接的方法,使连接杆和钢筋密度相结合。焊接期间,可以应用毛巾等辅助材料,把钢筋计包裹起来,并在焊接期间向毛巾上浇凉水,避免由于焊接导致温度升高对有关仪器设备带来不良影响。另外,还要注重深基坑附近电缆的保护,应用毛巾等材料将其覆盖,因焊接会生成大量的电火花,容易对附近电缆带来损害影响,而毛巾可以将电火花阻隔,确保电缆安全。各个部门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后,实施混凝土调配。2)混凝土支撑在深基坑支撑工作中,合理运用混凝土,可以确保深基坑支撑工作有序完成。借助泵送方式进行浇筑,坍落度维持为约160mm。首先,展开搅拌桩施工,立柱环节要把支护柱打孔,将混凝土填入孔中,使支撑成形环节在相同水平面之上。施工期间,垂直缝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预留,缝隙处保持干燥整洁,后续进行清理、打浆等工作内容,以此确保缝隙接口紧密效果佳。支护柱与支护柱的距离控制在100mm,要对垂直度加以重视,避免出现扩孔问题,期间混凝土填充要一直进行,合理把控操作时间差,才能避免受混凝土填充打孔振动影响。3.3降水作业。在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运用深基坑支护技术手段,需要利用有效的降水方法,提升降水作业水平。在实际施工建设中,可以利用建设截水沟、集水井等方式,将地面水排放至其他管道之中,避免因深基坑顶部附近的水流入基坑内,影响施工效果。针对基坑内部水,应该合理设置排水沟与集水井。在降水工作期间,要对其展开全面监护,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用有效的应急措施,以此提升深基坑支护施工的整体性效果。

4深基坑支护施工的管理策略

4.1加强注重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目前,建筑基础施工普遍存在施工复杂的特征,尤其在各项指标方面要求更加严格,需要对各项深基坑支护技术加以重视。深基坑支护作为建筑施工的临时性支护结构,可以确保基坑开挖施工有序进行,根据自身在功能作业方面的差异性,深基坑支护施工中主要以支撑系统、挡土系统为主,从而要对深基坑挖开深度加以管控,根据有关要求标准进行施工建设。4.2提升施工现场的监管力度。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时常会出现因框架结构大于自身称重能力导致框架结构发生变形,进而使地下管线与边坡受其影响,如若结构变形状况十分恶劣,势必会影响施工进度,降低深基坑支护施工效率。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现场工作者应该加强施工现场监管力度,还要做好实际数据分析与测量工作,制订完善的设计方案,针对施工中存在的变形问题提出有效的优化方案,以此确保施工质量。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中,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效果,要合理利用深基坑施工技术手段,立足于实际施工状况,对深基坑支护技术展开深入研究,制订完善的施工建设方案,才能确保建筑基础施工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宁,王国文.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与管理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12):171.

建筑规范论文范文篇5

[论文摘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能源的节约问题,接连出台关于节约能源的系列政策、文件,节约能源已成为每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笔者仅对建筑电气设计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问题,谈谈电气设计的节能一些措施。

目前全世界都存在能源短缺,而我国又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每年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等,我国人均资源和能源相对贫乏,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而我国能源利用率又低,大约为30%(日本的能源利用率可达到57%)。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3倍,由此可见节能工作潜力很大。节能工作又关系到技术进步和缓解能需矛盾,是支持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一环。

一、建筑设计常见的问题

1.TT系统配电线路接地故障保护问题

众所周知,室外照明灯具安装在室外,需要承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如风吹、日晒、雨淋等,很容易使灯具受机械损伤和绝缘下降而导致事故发生,它暴露于公共场所,又无等电位联结,增大了电击死亡的危险性。当采用一系统供电时,由于所有灯具的金属外壳都是通过线互相连通的,当某个灯具发生接地故障时,其故障电压沿线传至其它灯具上,在户外无等电位联结而导致电击危险。故室外照明常采用竹接地系统,为户外灯具专门设置接地极,引出单独的线接灯具的金属外壳,以避免由线引来别处的故障电压。许多设计者在设计时往往不进行灵敏度校验,低压断路器在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拒绝动作时有发生,为了提高低压断路器的灵敏度系数,所以室外照明线路在采用TT配电系统的基础上,尚应为电源线路装设漏电保护器作接地故障保护。

2.负荷计算问题

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民规》)3.4.2.3条规定用电设备台数较少,各台设备容量相差悬殊时,宜采用二项式法进行负荷计算,一般用于支干线和配电屏箱的负荷计算。

3.用电设备接地问题

《民规》14.1.3条:用电设备的接地一般可区分为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保护性接地又可分为接地和接零两种型式。许多设计者在作功能性接地设计时,往往忽略接地线截面问题。例如成列配电柜PE母排接地线截面不应小于其PE母排截面。

4.漏电开关极数选择问题

漏电开关极数选定应遵循下列原则:第一、单相220V电源供电的电气设备应选用二极二线式或单极二线式漏电保护器;第二、三相三线式380V电源供电的电气设备,应选用三极式漏电保护器;第三、三相四线式380V电源供电的电气设备,或单相设备与三相设备共用的电路,应选用三极四线式、四级四线式漏电保护器。

5.住宅插座选择问题

GB50368-2005《住宅建筑规范》第8.5.5条:住宅套内的电源插座与照明,应分路配电。安装在1.8m及以下的插座均应采用安全型插座。许多设计者在居室设计时都采用了安全型插座,但设在厨房的插座当高度为108m及以下时却采用了普通防溅型插座,此现象应引起注意。

二、电气节能的方法

1.充分利用天然光源

照明节能工程中的一个较为主要的内容是如何充分利用天然光源。随着人们对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建筑物中如何充分利用天然光源来节约照明用电已引起广泛重视。天然光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在照明节能的实施工程中,应当充分加以利用,制定建筑物的采光标准,确定采光方式,将采光和照明有机地结合起来。白天尽可能地利用天然光源,使建筑物内获得稳定的光照条件。同时,室内引入阳光,既能大大节约照明能耗,亦有助于提高室内温度,对于降低建筑能耗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目前应用的方法主要有:(1)导光管法。(2)采光搁板。(3)反射高窗。(4)棱镜窗。2.高效的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照明控制是照明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照明设计基础理论的一部分,与灯具、光源一样是照明节能实施中不可缺少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能营造良好的光环境。通过控制光环境来划分空间,同一空间中可创造出不同的环境氛围,体现了照明环境的舒适性。(2)可节能。使用者需要时才开启照明,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开灯时间、数量和过高的照度,以有利于照明的节能。虽然我国现有的照明设计标准几乎没有照明控制的具体内容,对照明控制也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但工程设计人员应当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3.科学合理地利用太阳能照明技术与产品

其一、太阳能是无处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太阳能照明技术的开发利用,可节省资源,减少废气排放,减少对地球资源的使用和破坏,保护地球环境。科学合理地利用太阳能照明在节能、环保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其二、太阳能照明技术通常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将入射的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提供给照明负荷.

4.建筑电气设备的节能

(1)空调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冷冻水与冷却水系统的优化控制;②冰蓄冷系统的优化控制,现行的冰蓄冷控制技术还很不成熟,冰蓄冷控制策略仍需作深入研究,尤其是在蓄冰装置优先方式下的融冰策略的研究,对于提高冰蓄冷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冰蓄冷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③热交换系统温差与流量的优化控制;④变风量系统等控制技术。(2)给排水系统的优化控制。(3)电动机。包括电动机的正确选型、调速方法、基于负载检测的台数控制。(4)电梯。包括电梯的合理选型(如速度、载重量、调速方式等)、停层计划及群控策略。(5)电动门窗。包括门窗的节能控制、遮阳系统的自动控制等。

5.能源的综合利用

(1)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措施》规定了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的适用环境、系统设计方法、电池技术要求、逆变器的技术指标、控制系统技术要求等技术原则。(2)冰蓄冷系统。提出了冰蓄冷系统的常用控制策略及系统配置。

另外,一些其他节能方法还可以利用:(1)、减少变压器的功率损耗,合理选择变压器的负载率。(2)、减少线路能量损耗。在一个工程中,线路纵横交错,使用的导线及电缆不计其数,所以在线路上消耗的有功功率相当大,必须减少线路能耗。(3)、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一是变压器无功功率损耗很多,应考虑在一次侧装设静电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二是目前的建筑设计绝大部分采用二次集中补偿。(4)、减少照明系统光能损失。其一,要电气设计要与建筑设计配合。其二,要合理选择照明器具。最后是合理选择照明的配光曲线以提高照明利用系数。

三、结语

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领域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因为国外的设计公司在设计过程中十分重视环保和节能,如果我们在设计过程中不重视节能,就有可能被淘汰出局。而节电节能工作牵涉的面又十分广泛,从发电厂开始到线路末端的用户都应该高效地使用电能以减少损失。对于设计者而言,就是要合理的选用设备(变压器,电动机,电缆,照明光源等),合理确定供电电压等级以及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等。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潜力很大,应精心考虑设计方案,选择高效节能设备,应用先进的设计技术,按照节能标准合理设计。在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生活空间的同时,又能行之有效地节约能源,这是每一个设计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众励,赵济安,等.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综述[J].楼宇自动化,2007.4.

建筑规范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OBE理念;建筑设计环节;教学设计

OBE是以预期学习产出为中心来组织、实施和评价的教育结构模式。一般教育者首先根据社会的需求来确定教学目标,即根据社会要求去确定学生会取得怎样的学习成果[1][2],然后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再确定如何让学生获取这样的教学成果,最后确定考核方式、教与学效果的评价和不断改进。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土木工程专业一般分为建筑工程方向、地下工程方向、交通土建方向等等,本文探讨的是建筑工程方向的毕业设计。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设计前期一般都包括了4周左右的建筑设计环节,建筑设计结束以后就是结构设计。在目前的情况下,社会需求比以前已有较大的变化。为使建筑设计环节的教学成果更符合社会需求,本文在具体微观的层面分情况对建筑设计环节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指标、评价体系方面进行了探讨。

1将建筑方案、施工图设计嵌入

建筑设计环节目前情况下,一部分学生将来会进入建筑设计院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可能是先上研究生再进入设计院)。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要求掌握一定的建筑设计知识和拥有一定的建筑设计能力和相应的工程素养,从而能够很好的配合建筑工种满足甲方的需求。此类情况下的教学目标很清晰。1.1原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中一直有建筑设计环节。通常情况下,建筑设计环节的做法:要求学生从设计任务书开始,完成建筑平面、立面、剖面设计以及少量的节点详图,同时建筑图的深度要满足后续能够进行结构设计的要求。这种做法中存在三个限制:第一是时间短,建筑设计环节时间只有3到4周;第二是学生拥有的建筑学方面的知识仅仅来源于大二的房屋建筑学课程,因此学生自身的建筑学方面知识薄弱;第三是教学资源限制,许多高校建筑学教师人数有限,而且很多建筑学教师本身工程设计水平也不足。由于存在这三个限制,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完成建筑施工图设计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往往完成得不好,从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时间投入、知识储备、教师资源不变的情况下,消除限制带来的影响,是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成教学目标的首要任务。1.2将建筑方案设计嵌入建筑设计环节。一种做法是将建筑方案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环节内容。首先是教师先收集一个实际工程的建筑施工图,然后教师对照该建筑施工图完成设计任务书,将设计任务书发给学生,学生依据该设计任务书完成建筑方案设计,而不是完成建筑施工图设计。后续的结构设计所需要的建筑施工图采用原先收集的建筑施工图,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及学生有限的知识能力储备下,学生是可以较好地完成建筑方案设计的,从而可以达到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建筑设计知识和锻炼相应建筑方案设计能力的教学目标。1.3将建筑施工图设计嵌入建筑设计环节。消除这几个限制的影响的另外一种做法是将建筑施工图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环节内容。此时教学方法上可有二种做法:第一种做法是教师发给学生的是建筑方案图纸,学生在此基础上深化,最终完成建筑施工图;另一种做法是教师发给学生的是实际工程的建筑施工图,但教师对原建筑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更改(相应于设计院中的情况,就是甲方对建筑功能进行修改,要求设计院改图),要求学生根据修改后的功能对建筑施工图进行修改。在施工图训练中,特别要重视常用建筑规范条文的知识积累。这样,通过施工图设计训练,可以较好地达到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建筑设计知识和锻炼相应建筑设计能力的教学目标。1.4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在考核指标方面,无论设计内容是建筑方案设计还是施工图设计,基于教学目标,考核重点应该是功能方面的内容。相对而言可以弱化技术、美观层面的考核权重。在评价体系方面,学生做完毕业设计即离校,目前的做法中学生参与度较低。需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因此具体可以在学生毕业后1年、5年、10年后邀请毕业生进行回顾性评价,时间越长,评估越完整。因为有些教学效果要比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2将建筑构造设计嵌入建筑设计环节

另外,在目前情况下,有相当大部分的学生毕业后进入施工单位、监理公司等。对于此部分学生来说,毕业设计的内容可能会放弃结构设计而改成施工组织设计等[3]。此时,让这部分学生更好地从满足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还需要在建筑设计环节中,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指标得以保留。2.1建筑构造设计教学目标。首先讨论教学目标,通过教学目标来确定是否还需要建筑设计部分。从社会需求来看,在施工单位一线担任土建部分施工员的,一般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建筑施工图中,有一项重要内容是建筑构造设计,设计节点详图。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接触建筑构造设计(节点详图)内容主要是在大二的房屋建筑学课程。另外,建筑施工课程中也会有一些接触。但总体来说,学生对建筑构造部分内容的掌握一般比较薄弱。目前,设计院出建筑施工图的时候,节点详图的设计深度参差不齐。有技术力量雄厚、设计质量高的大院,也有技术力量相对薄弱、设计投入不大从而造成节点详图设计深度不足的小院。如果碰到节点详图设计深度不足的施工图时,为了领会建筑构造设计意图,保证节点的施工质量,就对施工员的建筑构造知识和建筑构造设计能力提出一定的要求。而这种情况应该是不少的。另外,还有一些其他情况也会对施工员的建筑构造知识和建筑构造设计能力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例如:涉及一些新材料、新工艺等没有现成的施工工艺的节点部位的施工。又例如:因为采购不到节点详图中所需要的材料时,需要和设计院沟通便捷的修改节点详图。因此对于进入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这部分土木工程毕业生,根据OBE理念,可以设置3~4周建筑构造设计环节。其教学目标是掌握一定的建筑构造知识和培养一定的构造设计能力,从而领会设计意图、保证施工质量[4]。2.2建筑构造设计教学内容。确定了教学目标后,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建筑构造涉及的内容很多、很繁琐。在毕业设计的建筑设计环节进行房屋所有部位的建筑构造设计没有必要。原因:①有的部位的建筑构造比较简单或者施工难度比较低;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建筑构造设计环节能投入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建筑构造设计的内容应该是那些重要的和典型的建筑构造内容。如,±0.000以下部位的构造设计内容的重点应该是地下室的防水。因为一旦地下室防水失败是很麻烦的,而且实际工程中又经常出现地下室漏水的问题。另外,土木工程的学生往往重视荷载方面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往往重视不足。而负责这些节点部位的施工员往往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因此,确定这样重要的和典型的内容应作为建筑构造设计的内容。2.3建筑构造设计教学方法。确定了内容后,然后确定教学方法。此时可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先收集一套建筑施工图,然后将施工图中所有的节点详图删除,同时删除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中的对应的节点详图的编号,再将此图纸提供给学生。这样,学生进行构造设计时,第一个步骤是确定哪些部位需要进行构造设计,此步骤可以增强学生对建筑构造功能的认识,然后是各个重要部分的构造设计,此步骤中要注重构造设计原理的掌握。当学生完成构造设计后,再将原始的节点详图发给学生,让学生分析自己的节点详图和施工图原有的节点详图的优劣等等。另外,如果施工进度允许,可以结合毕业设计实习,让学生去工地现场观摩该图纸对应工程的节点详图的施工,从而增强实际感性认识和增加动手能力[5]。另外一种教学方法是,把整套建筑施工图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采用和施工图中原节点详图不同的材料来完成相应部位的节点详图设计。即学生设计节点详图去替代施工图中原有的节点详图(要求采用和原节点详图不同的材料)。2.4建筑构造设计考核指标。在建筑构造设计的考核方面,要求学生的节点详图画到怎样一个深度,这个问题影响比较大。因为不同深度的节点详图的工作量是相差很大的。根据OBE理念,应该是社会需求来决定教学内容。也就是学生设计的深度应该达到建筑施工图中常见的节点详图的设计深度。但由于目前设计市场上施工图中的节点详图的深度参差不齐,所以没法简单的确定一个应该达到的设计深度。应该说不需要盲目的去追求尽可能细的设计深度,而应该根据具体的学生素质和当地建筑施工图的平均设计深度来确定节点详图的考核设计深度。也可以参照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出的一系列图集中的节点详图设计深度来确定考核设计深度。

3结语

本文以教学成果为导向对毕业设计的建筑设计环节进行了逆向教学设计,以让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能力,能满足社会需求为教学目标进行了建筑设计环节教学改革探讨。在此环节引入OBE理念,关注社会需求,强化与之相匹配的工程能力、工程知识,对于培养优秀的建设技术人才和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7-37.

[2]隋凤利,黄贞益.基于OBE理念的工程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5):297-299.

[3]柴,李文利.土木工程专业施工组织设计类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探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9(03):40-44.

[4]罗涛,潘继勇,高洪江,等.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施工管理能力提升路径与方法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23):221-222.

建筑规范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风貌美化;历史文化重现;老旧建筑屋面改造;装配式概念

1概述

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的以“提升建筑外观形象、城市街区环境品质”为主的风貌改造设计过程中,建筑屋面的改造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其不仅有基本功能的需求,更有风貌性美化的历史文化意义。建筑的屋面改造,首先要做的是恢复其防水、隔热等基本功能。但这一功能实施到老旧建筑中,问题就显得相当棘手。老旧建筑建成于不同的年代,甚至同一栋楼分不同时期建设,建筑结构形式不一致,防水的做法区别也很大,建筑的常年损坏情况更不一样。具体改造设计过程中,需针对具体情况一一调查清楚,形成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很多情况下需要在一个项目中设计出多个施工做法和解决措施。最后,更需要在施工阶段落实每种设计方案的具体点位,才能保证屋面改造达到基本功能恢复的可靠性。但这样“点到点”的设计和施工方式无疑是与全国提倡的装配式概念相违背,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可以形成“装配式”的解决方案。在坡屋面的改造中,解决好基本功能后,利用其坡度风貌,很快就可形成其原有风貌。但在平屋面的改造中,情况就复杂很多,需要设计师研究更多的设计策略。

2前期策略

被誉为“明星御用设计师”的关天颀说过,脱离系统创新,而空谈形式创新,只能是过渡时期的表演[1]。建筑最重要的还是结合其基本功能进行创新,这才是建筑设计的正确方向。在老旧建筑改造中,如何结合屋面基本功能的改造,形成屋面的统一风貌,为不同时代、不同结构、不同损伤的屋面改造提供另一种解决思路,一直是设计师们需要解决的问题。长久以来,老旧建筑屋面可谓是五花八门、千姿百态、多种多样。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种:1)预制板结构屋面。预制板楼房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产物,因为预制板有利于大规模建造标准房,1998年以后的商品房根据新建筑规范都要求现浇板。预制板施工速度加快,a项目设计图b工程考察参观图图1工程项目设计及施工示意图造价低,但整体抗震性和抗渗性较差,屋面容易从楼板缝里漏水。2)现浇结构屋面。现浇结构屋面比预制板结构屋面的整体抗震性和抗渗性好很多,但因建筑建设年代的久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更有露筋的情况,急需开展改造工作。3)“菜园”形式屋面。此种屋面结构形式不一,但大多的情况是屋面存在较多的杂物、垃圾、小屋、菜地等,这些均是居民私自堆放和搭建的,这些情况严重破坏了屋面防水构造。4)彩钢瓦防水屋面。彩钢瓦均是各栋楼宇自行搭盖,显得格外凌乱不堪,且不满足防水的规范做法要求,存在大量锈蚀和渗漏情况。5)“设备”屋面。很多的建筑设备选择放置在屋面,极大地影响了屋面防水,在屋面改造过程中更是一大难题。以上是当前建筑屋面的几种形式,改造设计过程中首先应现场调查清楚,一一归类,并进行针对性的恢复设计,如清除屋面违章杂物,现有屋檐更新涂刷。但只是对建筑屋面的基本功能进行恢复还不够,需要重视建筑屋面风貌性的美化设计。如前文所说,这种施工方式与全国提倡的装配式概念相违背。因此,需要在对所有屋面形式进行调查、归类的基础上,研究出一个整体的改造手法,并将这种手法向屋面风貌性美化方向延伸,从而更好地表达风貌性美化的历史文化意义,让全国各地区历史文化真正得以重现。

3建筑设计策略

在“提升建筑外观形象、城市街区环境品质”的风貌改造设计过程中,屋面改造的要求尤为重要,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这个“建筑第五面”的观感效果,其是设计师们形成设计统一风格的首选项。在当前改造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有关“建筑第五面”的观感效果的解决措施。1)预制板结构屋面。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建筑多为多层建筑,解决其基本功能后,在其屋面铺设假绿植,形成屋面绿化的美化景观。2)现浇结构屋面。这种屋面做上防水保护层后,基本改造为上人屋面,可形成多种用途。3)“菜园”形式屋面。违章乱搭乱盖全部拆除,为避免再有类似情况发生,需管控上屋面的出入口,并定期检查,屋面也多采用铺设假绿植来进行美化。4)彩钢瓦防水屋面。彩钢瓦屋面的拆除难度较大,且局部会有被占用的情况,改造过程中先进行局部漏雨点的修补,再针对屋面彩钢瓦挑檐进行美化处理。5)“设备”屋面。设备均为建筑的必要设施,先对屋面防水、隔热等基本功能进行恢复,然后在建筑的女儿墙上做装饰百叶对设备进行遮挡,使在街面上仅能看到百叶的美化效果。这些改造策略在解决屋面风貌性美化改造过程中,都无法在不同屋面形式中形成统一的风格,改造活动受拘束较大,难言展示老旧建筑的历史文化。在“装配式”解决方案形成前,应对不同屋面进行统一标准的处理,这才符合整体、通用的简单标准。然而,在屋面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屋面防水、隔热的基本功能,然后才是屋面风貌性美化的体现。综合二者情况,原屋面可以采用统一的形式处理,为其他功能做铺垫,屋面轮廓简单情况下可形成坡屋面效果,与周围其他建筑形成一致风格;屋面轮廓复杂情况下可与时俱进,往实现各种科技方向延伸。3.1屋面轮廓简单改造策略。在屋面轮廓简单改造策略中,可采用合成树脂瓦对平屋面进行满铺,达到Ⅱ级屋面防水的要求。利用钢制作三角屋架,形成坡屋面。屋架上固定合成树脂瓦,瓦与平屋面间形成隔热空间。在此种策略下,原平屋面只用简单清扫,处理好屋面露钢筋等情况。改造过程中,应注意新增屋面的耐火等级,如有些地区开展“装配式”屋面进行建筑平屋面的改造,采用了大量木材替代三角屋架,并外挑至建筑轮廓外(见图1)。一般现有平屋面建筑均为二级耐火建筑,但采用木屋架后,建筑成为三级耐火建筑(甚至四级耐火建筑),此时,需重新定义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等是否满足要求。3.2屋面轮廓复杂改造策略。屋面轮廓复杂改造是针对重要性建筑、区域景观节点建筑和复杂形式建筑等要求,进行的一种大尺度的改造设计策略。具体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改造后坡屋面尺度高,内部空间大。此大空间在两端开设防雨百叶通风窗后,空间内可容纳空调、风机等设备。该改造方式可为很多屋面有较多设备的公共建筑提供改造方向。2)改造后坡屋面形式复杂,屋面风貌特征性强。针对国内外既有建筑改造的严峻形势,利用坡屋面这一“第五面”形象,考虑不同建筑风格的变换策略,如仿古、现代、欧式、新中式等,且还可以根据不同需求,提供不同造价形式,本着经济、安全、使用、可靠的原则,因地制宜,到达最佳效果。3)改造后坡屋面运用新科技,使建筑适应新时展。坡屋面设计中结合光伏节能板,在向阳侧面上加设。节能板与坡屋面同时调节坡度,以最有效的太阳光采集方式放大支架的角度[2]。坡屋面设计过程中,通过采用收集屋面雨水再利用技术、光导管技术等,使建筑满足既有建筑改造三星标准、健康建筑三星标准,让老旧建筑焕发“第二春”。4)改造后坡屋面实现装配式概念,形成扩大化生产。可考虑活动式坡屋面,其能适应各种形式屋面。同时,根据屋面功能形成雨伞状、凉棚状、伸缩门状等各种需求形式,形成定制化的装配式屋面改造模式。

4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的肌理是由地域形成的,而地域的肌理则是由特定的历史文化活动所产生的,旧改建设最重要的一点是尽量挖掘遗承的历史文化美学,根据现状需要选择或新或旧的适宜材料,根据既有材料肌理、色彩等条件进行设计。经历了城市大发展时期,我国的既有建筑存量数字惊人。国家领导层面已经多次强调要关注旧城的更新工作,并已做出了大量的政策部署。设计师应当肩负起这一责任,从基础文化做起,从点滴入手,切身实际地把握旧城建筑的文化脉搏。

【参考文献】

【1】关天颀.关天颀作品[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9(1):125.

建筑规范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

1.1对无粘结预应力筋腐蚀问题的调查和研究。

由荷兰和美国工程师组成小组对一座建于80年代的二十八层使用无粘结筋楼盖进行了调查。在预应力筋曲线底部位置凿小洞并刮去塑料油脂,对预应力筋的腐蚀程度进行了调查,发现预应力筋从完全没有腐蚀到产生严重腐蚀的状态均存在。其结论为:

(1)无粘结筋存在油脂干枯受腐蚀严重问题,主要原因是浇注砼时,端部密封不严使水渗入造成预应力筋腐蚀。

(2)对这栋楼普遍调查表明,腐蚀最严重的状态以最不利估计,不会超过预应力筋总数的10%。

(3)由于楼盖计算安全度普遍很高,用三维空间结构分析的楼盖体系比按规范设计的预应力筋强度超过45%,还没有对结构安全性造成直接的急迫的危害。

(4)无粘结筋的腐蚀问题依然是一个必需引起注意的普遍问题。

1.2预应力的探伤问题

(1)利用声纳技术检查预应力筋(无粘结和有粘结筋)的损伤情况。加拿大、英国、美国均已着手进行这项工作并取得重要成果。

(2)灌浆饱和性的检查。

德国SUSPA公司使用专门的“内窥镜”简易仪器进行探测,只要在检查部位打一个小洞用“内窥镜”可看到灌浆保满性。

1.3有粘结预应力砼灌浆技术的改进。水灰比降到0.27-0.3,有很高的流动性和很低的泌水率,并且不需要压力就能达到远比普通灌浆好的效果。该工作由荷兰水泥工业协会(VNC)研究完成。灌浆材料除水泥外另加入某些超塑性添加剂等材料

1.4预应力技术新工艺——介于先张拉法和后张拉法之间的工艺

新的预应力工艺是在浇捣砼尚未凝固的时候施加预应力,砼在压力的情况下固结。这种施加预应力需要用特殊的可滑动的模板及能把压力传给砼的装置,该方法由乌克兰的工程师发明。该种方法可使同样配筋率情况下提高梁的承载力25-34%、柱的承载力75%。抗裂度不变。该方法已在重达30吨的桥梁构件中使用。

1.5预应力砼路面技术应用

越来越多的高等级路面使用砼,以其取代沥青路面,其重要特点是维修费用低。现在每年建造约有2500KM的普通钢筋砼路面的主要问题是由于接缝多使得车辆行驶不舒服。预应力砼可解决这个问题。使用预应力砼路面几百米才设置接缝(甚至不需要接缝)。同时预应力砼路面不开裂。使用对角线和曲线形预应力筋、锚固在预制的边梁上,使得连续浇砼得以进行。预制边梁可作为滑模,预应力筋可代替(甚至全部代替)普通钢筋。预应力砼路面有广阔发展前景。印度以每年10%的增长速度使用预应力砼路面。

1.6预应力砼结构在建筑工程中进一步使用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预应力砼结构在桥梁建筑中取得更大成就和进展。相比之下,建筑领域应用的不够广泛。预应力砼结构能够体现建筑技术最主要的二个特征即使用灵活和经济合理性。但在很多国家由于技术、建筑、规范和教育诸多原因,使得很多用预应力技术为更优方案的工程设计,没有采用预应力技术。这是很可惜的。专家呼吁,在建筑领域应在更多国家、地区、在更多工程使用预应力技术。

1.7预应力砼技术在深基坑开挖、边坡稳定、大面积重荷载基础底板、高层建筑转换梁和转换板、加固工程、大型结构吊装就位等领域应用也很普遍,会议在这些方面展示了不少工程实例。

2预应力砼结构抗震问题

当前国际砼结构工程界对预应力砼结构抗震问题给予很大的重视。日本方面,在1995年神户——大坂地震之后,结合砼结构(包括预应力砼结构)在地震中的实际表现进行了调查并作了大量研究工作。其它国家也作了不少研究工作,现就本次会议这方面的有关内容简介如下:

(一)日本经验:预应力砼结构在日本大坂——神户地震中的表现良好,题为《预应力砼结构的动力性能》对该地震区域100栋预应力砼结构进行调查和研究。文中指出,这100栋房子其中10栋是预制预应力砼结构,90栋是现浇预应力砼结构。100栋中,仅有一栋受到严重损坏,其余99栋状态非常好。作者将这100栋房子分为五类以现场的记录的地震波对这五种类型房子进行线性动力分析和非线性动力计算分析。计算分析结果和现场结构的地震反映表现类似,其结论是按照1981年日本建筑规范按强柱弱梁强度型的设计的预应力砼建筑抗震机理和性能良好。

日本大坂——神户地震表明,预应力结构在地震区是能够应用的,和普通钢筋砼结构一样,需要的是合适的设计和施工。

(二)采用竖向预应力加固普通钢筋砼柱提高砼结构抗震性能。

在1995年日本神户——大坂地震中,地震水平加速度达到重力加速度的量值,相当多的普通钢筋砼柱被破坏。采用竖向预应力砼柱,可以提高柱的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同时在地震之后又能很快的复原。——实际地震破坏多发生大震之后的结构变形带来非结构部分的破坏,采用预应力结构,在地震卸荷之后能迅速复原,避免结构及非结构的破坏。

(三)新西兰经验——预制预应力砼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在新西兰得到广泛应用。

新西兰是地震高发区,对于结构抗震要求相当严格。采用预制预应力砼结构,最大优点是能在构件选择的部位在地震作用时发生屈服,产生塑性铰,提高整个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而避免损坏。因而具有良好抗震性能。采用能量设计方法和预制构件合适的安装方法建造的预制预应力砼结构在新西兰得到普遍使用,具有工程质量高、节约现场劳动力及模板以及缩短工程工期各方面效益。

总之,预应力砼结构(预制的和现浇的)不仅是楼盖结构,还是抗侧力的框架结构都可以在地震区使用,其设计主要要求是“强柱弱梁”,在地震时,使塑性铰主要发生在楼盖部位。

3预应力砼技术在一些典型建筑工程使用的实例。

(一)日本阿沙加市政中心体育馆。直径110m的拱型层顶,复盖土重50-60KN/m2。采用预制预应力拱梁——板结构,组装时用30根环形预应力大束,每束张拉力为8070KN。根据荷载进行三次张拉。工程进行了动力分析,并有数百个应力和应变试点,检测结果和计算吻合。该工程是日本最大的地下拱型运动场建筑。该工程获得国际预应力协会1998年大奖。

(二)法国斯特拉斯堡欧洲议会中心。

法国斯特拉斯堡欧洲议会中心建筑是一座应用现代砼和预应力结构技术实现新型的建筑艺术的优秀建筑例子。

该议会中心21层高为72m,直径为94m,从地震要求,该工程必须是一座无伸缩缝的环形建筑。而只有建造对楼板施加环向预应力才能满足结构在地震作用时应力和变形要求,从而实现建筑美学对该建筑物造型的要求。同时该建筑物的高度不能超过附近的教堂,采用预应力楼板减少结构高度。

由于该建筑在环向和径向都有剪力墙,为使楼板建立有效的预应力,环形楼板分为四组,分别浇注和张拉,砼采用C30,仅4-5天达到C21-C23MPa即可张拉。

该工程环形预应力工艺采用了游动型锚具等新型工艺,保证预应力施工的质量和速度。

(三)泰国曼谷AmanAtrium大厦。

该大厦为28层(包括3层地下室)商业综合建筑,建筑面积为6万m2。建筑长度为80m,开间为8.2m,横断面中间跨为9.7m,向二边各挑出4.9m的平台。建筑的内部布置和外部造型要求使用预应力平板。采用直径为12.7mm无粘结预应力束,在横向集中在柱上扁梁布束,纵向均匀布置。板厚20cm,以长度方向平均计算纵、横向各为2.9束/m.80m方向没有伸缩缝,仅设置后浇带。

(四)马来西亚一座高310m计76层,建筑面积为230000m2的建筑,用预应力扁梁(跨度17m)和预应力板结构,板跨度为6m、板厚14cm,为有粘结预应力4j15@1500。

(五)日本Ohgishima储汽罐拱型屋面的设计和施工。

该油灌直径为45m,高度为37.8m。从技术经济指标上,采用预应力园拱屋面为优,截面高度为600mm(支座处为1250mm)。从施工角度屋顶如采用原位浇捣,高达37.5m,模板支撑工程量大、耗费很多。该工程采用地面浇注、整体提升的方法。设计要计算拱型屋顶自重作用、提升过程和安装就位的应力以及预应力筋产生的应力(特别是环形应力)。工程采用在半径为20.0m-21.5m处设置5*26j15.2预应力筋。设计还进行了动力计算(水平动力系数0.15,地震加速度150gal)。整体提升使用16台VSL公司的千斤顶,拱顶总重为40500KN。

(六)西班牙巴塞诺拿贸易中心

跨度为70m的预应力T型屋架。

贸易中心主体为二个大型大跨度建筑,其跨度均为70m,其长度一跨为70m,另一跨为23m,加上辅助建筑,总面积为47672m2。70m跨度的T型屋架,沿屋架方向是变高度和变宽度,最大高度为4m。中间主助宽度为0.35m,到二端支座宽度为0.4-0.8。中间主助配有10*15j15的预应力筋。屋架的支座和二侧宽度各为10m和20m的砼框架相连。屋架地面预制,然后提升。

4会议给我们的启示

(一)积极参加国际砼技术交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发展速度和发达国家建筑市场几乎饱和相比,我国土木工程投资方面、建设规模方面在世界上可排入前列。在砼工程技术、预应力技术应用方面近年有巨大进步,完成大量杰出的土木工程设计和施工。但在该次会议中我们仅有十多位代表参加会议,文章也寥寥无几,没有一个工程入选1998年预应力砼协会大奖(大奖工程共有27项),这和我们这个土木建设大国不相称。日本有2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上发表大量论文。建议我国砼工程界要积极总结经验,参加国际交流,要赶上世界经济技术一体化的潮流。2002年国际砼工程大会在日本召开,到时我国应有强大阵容的代表和丰富的著述参加会议。争取2006年国际砼大会在我国召开也是有可能的。

(二)统一砼学术团体组织,加强砼技术和预应力技术研究、发展全国性的技术交流和组织工作。国际预应力协会和欧洲砼协会已合并为国际砼协会,以更有利于技术交流和发展。我国这方面组织单位多、力量分散。建议应成立统一的组织,其工作不能局限于每年(或每二年)开一、二次交流会议。应组织在关键技术问题攻关,提出设计施工建议,组织推广技术工作等等。

建筑规范论文范文篇9

论文摘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课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推陈出新,就必须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标新立异,文章结合成功的党员志愿者活动典型案例,阐述了在结合专业特色基础上,依托党员志愿者服务“三农”的模式,是一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必须要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同时指出:“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为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贴近现实、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要适应新要求,就必须在求真务实、锐意创新上下功夫,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

一.依托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三农”的模式,成功走出一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经过长期精心探索,结合专业特色,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系党总支成立了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成功走出了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三农”的新模式,创建了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在服务社会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又一新篇章。

二.依靠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三农”典型案例,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以来,结合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的专业优势,积极主动开展服务“三农”的活动。

屋漏偏逢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中江县永太镇县主村村民郭万海一家就经历了这样的不幸,原本家徒四壁,偏偏上高中的大儿子突患白血病几经医治无效死亡,让这个不幸的家庭雪上加霜,债台高筑;其妻因“小儿麻痹症”而天生残疾,生活生产能力低下:正上小学的幼女过多过早地承担了同龄人不该承担的事务。一家三口仅凭郭万海打零工补贴家用,靠务农维持生计,蜗居在年久失修且早已破敝不堪的土坯房里,墙壁到处都是裂缝,真正是名副其实的危房。就郭万海一家的具体情况而言,靠务农兼职打工来摆脱贫困走上致富道路实现小康生活有相当大的难度。为了切实帮助郭万海一家摆脱贫困现状,逐渐走上致富道路,同时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充分利用教育教学和技术资源,开展了捐资援建住房活动。

1、2007年6月志愿者服务队组织了有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职业资格的老师和30名大学生党员志愿者,多次深入进行实地调研,详细考察并认真讨论了房屋地质的情况,进行了房屋地基测绘,应郭万海一家对房屋功用的要求,初步商讨拟定了建筑设计草案。通过深入贫困农村实地调研,党员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我国目前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进一步体会了贫困地区人民勤俭自强、艰苦奋斗的纯朴民风,充分激发了党员学生服务“三农”的良好愿望。“我一定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自己绵薄的贡献”,一位参加调研的党员大学生发自肺腑地感叹。

2、根据测绘及调研结果,有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职业资格的老师指导10名专业技能扎实的党员学生进行房屋建筑设计,为适宜农村住房的实际功用且符合建筑规范,党员学生团结协作挤出课余时间精心搞好设计,其间主动送图纸下乡供农户参考,虚心听取意见,三易其稿完成并编写了施工组织和预算。党员学生参加了一次有意义的教学实践,合理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开阔了实践视野,拓展了专业技能,提高了团队精神,光大了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3、2007年10月10日志愿者服务队在学院倡导了“扶贫济困,捐资援建住房”的募捐活动。全体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广大师生争先恐后慷慨解囊,很快就筹集了一万余元的资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美德体现得淋漓尽致,广大青年学生深刻体会到其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举手投足间,就有一种良好的品德正从我们身上逐渐显现和升华着。“不行不为真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知行统一,让大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做中学”,边获知边践行,在践行中进一步加深对“知”的理解和认识,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从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达到完善自身的目的。

4、2007年11月12日,志愿者服务队精心挑选了10名专业技能过硬、理论知识扎实的学生党员志愿者,以及结构设计、工程监理、建筑施工等方面的教师党员志愿者,赴中江县永太镇县主村,进行扶贫济困捐资援建住房活动。10名学生党员志愿者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克服了重重困难,不怕苦不怕累,以高昂的热情进行施工。农村没有旅馆,志愿者们就地安置在村上闲置的小学教室里,没有床,大家就在附近找来稻草,七手八脚地平铺在阴湿的水泥地板上,再垫上从学校带去的简单的床单被褥,劳累之余躺在“床”上小憩一会儿就成了大家最好的享受。时值深秋,天寒地冷,窗户破烂不堪,为防夜晚不被冷着,大家就拥挤在一起睡,带队老师主动放弃到镇上旅馆住宿的机会,不讲条件,不计报酬,以身作则,与党员学生同甘共苦,毫无怨言。大学生党员志愿者们耳濡目染,深受感动,潜移默化中升华着思想道德素质。

其实党员志愿者们面对的困难远不止住宿的简陋,饮水、用水都是困难。没有开水,大家就喝冷水;没有热水,大家就用凉水洗漱。甚至有两天,一滴水也没有,大家连漱口、洗脸、洗脚这些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都无法满足。夜晚,满屋子臭烘烘,无法忍受,大家却没有一句抱怨,实在因为白天的劳累,大家还是很快进入了梦乡。

在那些日子里,吃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收工了还必须到几里外的镇上才能就餐。特别是有一次,由于联系的饭馆临时有变,每人只吃了一袋方便面充饥,晚上饥肠辘辘难以忍受,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的,怎么办呢?大家就分头行事,一些人拾柴火,一些人到附近的地里刨了几个红薯,然后点燃篝火,乐呵呵地烤红薯。黑乎乎、脏兮兮,但大家就像见了山珍海味,争着吃、抢着吃。一边吃一边谈心,谈过去、谈未来、谈见闻、谈理想、谈家事、谈国事,言语间的酸甜苦辣、豪情壮志,催人泪下,发人深省,促人奋进。其中一位志愿者讲述了他自己的真实故事,年幼时家庭殷实富足,父母在当地是首屈一指的致富能手,可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其父母相续因病医治无效,留下两个年幼的儿子和年迈的父母撒手西去。从此家道衰落,负债累累,念中学的小儿子只好辍学,独自耕种30余亩的土地,养牛羊,一方面维持家计,一方面供给哥哥读书。为了搭建牛棚,没钱买木材,兄弟俩就夜半三更驾驶拖拉机到几十公里外的地方砍树,部分牛羊还是冻死了,一家老少无助地相拥而泣。弟弟年幼,刚开始驾驶拖拉机时脚还够不着刹车,体力也赶不上成年人,以至于大量农田荒废了……点点滴滴感人肺腑,“有父母在的感觉真好”让在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平时在大家眼里他性格开朗,他心地善良,他擅于帮助同学消除和家长之间的误会与隔阂,可谁知道他坚强背后不幸的遭遇?谁知道他自立背后的种种辛酸?只知道他经常劝慰同学,“有父母在的感觉真好,珍惜父子情缘”。命运如此的坎坷,可他从来没向别人要求什么,反而用实际行动来帮助他人,参加此次志愿者服务时,竟没有丝毫的犹豫而欣然应允。如果不是他自己的讲述,我们很难把他与一个饱受命运波折的人联系在一起。在回校后的座谈会上,指导老师把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了全体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会场一片肃静,只有那簌簌泪落的声音却异样清晰。尽管志愿者们面对了如此多的困难,但在施工现场,大家都铆足了干劲,一丝不苟地进行施工。在学校里大家已经多次参加了砌筑实训,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难免有些失误,对不符合规范的砌体,砌了拆、拆了砌,直到合格。党员志愿者们文明得当的举止、敢于吃苦的精神、认真踏实的态度以及熟练全面的技能,深得当地村镇干部和村民的一致好评。系领导视察施工现场情况时,高度赞扬了志愿者们出色的表现,对施工质量、进度非常满意。经过紧张的施工,圆满完成了房屋主体施工任务。在竣工仪式上,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通过系列活动,大学生党员志愿者们更好地理解了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成功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给全院广大青年大学生上了一堂实实在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这次活动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16号文件提出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学生党员志愿者高举“奉献、爱心、互助、进步”的旗帜,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爱心活动中,奏响了一曲曲关爱之歌、奉献之歌,不断推进传统美德深入人心,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结束语

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三农”是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我们将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树好一面旗帜,唱响一种声音,带好一帮学生”。大学生党员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在学生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桥梁,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党员就是一个榜样、一面旗帜,对周围的同学起着不可替代的号召和感染作用。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在政治上的核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实践上的标兵作用,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依靠党员大学生积极开拓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三农”,带动大学生从被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转变到积极主动的实践活动上来,真正让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思想政治素质得到升华,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的内在需求,成为大学生自觉行为、自主行动。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三农”的示范活动是有限的,但其示范效应是无法估量的。总之,教育有法,无定法,但要创出好法。

建筑规范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技术现代主义建筑思想本质

技术哲学研究的经验转向,意味着我们要从脱离具体技术、脱离现实、脱离历史的空洞而抽象的话语与境中走出来,把哲学之思投入到历史的、现实的、具体的事物上去。这样做并不是要把技术哲学变成一门实证学科,而是要在历史与现实的沃土之中,开出有根的技术哲学的思想花朵。本着这样的立场,我们把思维的目光投向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企图通过对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形成的历史概述,以及通过对建筑理论界多种观点的比较和分析,抽象出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内涵。进一步分析现代技术及其发展在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形成中所起的作用,试图揭示技术对现代建筑在其空间、结构、形式、功能中的全面渗透,由此澄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技术本质。

一.现代主义建筑思想概述

1、现代主义建筑产生历史简述

从时间上来说,现代主义建筑主要是在20世纪发展起来的,但如果从思想渊源来看,应该说早在19世纪就已经有这种思潮的孕育了。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及其建筑的形成与发展可以说经历了荫芽、发展、高潮三个历史阶段。

萌芽:在欧洲,探求新建筑的运动最早可追溯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德国著名建筑师辛克尔原来热心于希腊复兴式建筑,由于处于资本主义大工业急剧发展的年代,他为寻求新建筑的萌芽,曾多次出国考察。辛克尔认为一味模仿古典是不够的,新的时代需求新的建筑形式,古典的形势是属于古典时代的,因此,他认为建筑上和建筑思想上应该有一个本质的改革,以新的形式来达到新的时代需求。法国建筑家理论家科萨.达利和德国建筑家戈特弗里德.萨姆帕尔在19世纪中期也提出类似的看法,认为建筑形式和建筑思想应该出现改革,以新的形式和方法来体现新的时代特征。

发展:在欧美真正在创新运动中有较大影响的则是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芝加哥学派等。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工艺美术运动"遵循拉斯金的理论,主张在设计上回溯到中世纪的传统,主张设计的真实诚挚、形式与功能的统一,设计装饰上从自然形态吸取营养。代表人物莫里斯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奠基人,其探索重点恰恰是要取消工业化造成的恶果是要否定现代设计赖以依存的中心——工业化和机械化生产,目的是通过中世纪的、哥特的、自然主义的三个来源,来挽救在工业化咄咄逼人、过饰风格横行霸道的时刻的设计精神。

到了世纪之交,工艺美术运动变成一个主要的设计风格影响因素,促使欧洲的另外一场设计运动——"新艺术运动"的产生,直接影响了建筑形式的改变。其目的是想解决建筑和工艺品的艺术风格问题。反对历史的样式,想创造一种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其装饰主题是模仿自然界生长繁茂的草木形状的曲线,凡是墙面、家具、栏杆及窗棂等装饰莫不如此。由于铁便于制作各种曲线,因此装饰中大量运用铁构件。虽然仅流行一时,它仍是现代建筑简化与净化过程中的步骤之一。

在新艺术运动影响下,在奥地利形成以瓦格纳为首的维也纳学派,指出新结构、新材料必导致新形式的出现。另一位建筑师鲁斯提出"装饰就是罪恶",反对把建筑列入艺术范畴,主张建筑以实用为主,认为"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芝加哥学派以高层建筑得名,它在工程技术上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在建筑造型上趋向简洁与创造独特的风格,明确反映了为适应工业时代的形式。其代表之一沙利文是现代建筑的重要先驱,提出"形势追随功能"的口号,为功能主义的建筑设计思想开辟了道路。其功能的含义包括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本身的表现、建筑形式的象征性功能等。沙利文对于建筑与整个大环境的协调要求是走在时代前面的。

1907年成立的德意志制造联盟以贝伦斯为代表,支持建筑的新思潮,主张在建筑设计上创新,使功能、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并满足当时社会的要求;大力宣传和主张功能主义和承认现代工业。其作品——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被西方称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高潮:比较早提出现代主义设计和建筑基本思想的包括奥地利人阿道夫•路斯、亨利•凡德•费尔迪和彼得•贝伦斯等人,在以上这几位现代建筑先驱的思想影响下,年轻一代的建筑家开始成熟起来,出现了真正完成了现代主义建筑体系和思想体系的大师——其中最具有世界影响意义的德国设计家、教育家格罗庇乌斯、密斯、瑞士建筑家、理论家勒•柯布西耶和芬兰建筑大师阿尔托,加上美国的赖特,他们五位大师组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设计和设计教育力量,通过建筑实践和教育实践,冲破了禁锢人们思想数千年之久的传统建筑、传统设计和传统美术教育体系,建立了崭新的体系,新建筑思想、新建筑原则、新建筑教育体系终于得到确立。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现代主义成为国际建筑的标准风格,成为设计上的国际主义风格,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建筑面貌,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城市面貌,改变了都市天际线的形式,影响迄今依然非常有力。公务员之家

2、建筑界关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陈述

在现代主义建筑思想旗帜下的建筑师、建筑理论家多得几乎数不胜数,在此只选择那些富有影响的人物来了解他们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

提出现代建筑思想的重要人物之一是法国建筑师勒•杜克,论及对未来建筑的看法,他认为现代工业建筑材料将对建筑带来决定性的影响:钢铁、玻璃和混凝土已在19世纪广泛应用,在不远的未来将彻底改变建筑的面貌,因此必须从如何找到适宜新材料的使用和表现手法上着手,而不是泥古不化的抱着古典形式不放。他也提到新的建筑必须为新的社会和经济条件服务。但思想总是走在前面,他没有能够提出什么是未来的建筑形式。

沙利文是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先驱,他能够突破传统,采用新的建筑材料和方法,特别是采用钢结构取代传统的墙承力结构建造高层建筑。他提出"形势追随功能",其功能的含义包括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本身的表现、建筑形式的象征性功能等。沙利文主张在传统继承上的发展和变化,为新时代设计新建筑美国建筑家赖特是现代建筑重要奠基人之一,将沙利文的现代建筑方法和思想发扬光大,提出了自己的有机建筑理论(organicarchitecture)、提出现代建筑与自然形式应该具有内在的关联,在自己的设计中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形式和功能的协调性。他将沙利文的"形势追随功能"发展为"功能与形式是一回事"(formand

functionareone),表明了他的功能主义的立场:认为功能与形式在设计中根本无法分开。他认为建筑的结构、材料、建筑的方法融为一体,合成一个为人类服务的有机整体。因此,他反复强调的"有机设计"其实就是指这个综合性、功能主义的含义。

德意志制造联盟奠基人穆特休斯与费尔德关于现代设计之争影响深远。穆特休斯认为现代设计应是一个科学的、技术的、可量化的过程,因此必须采用标准化作为整个活动指导中心,而非一个自由发挥过程。大部分的新生代设计师、建筑师,如格罗庇乌斯、密斯等等都支持这一立场,德国,乃至欧洲的建筑设计因而得以走向理性发展之路。

格罗皮乌斯是现代主义建筑教育和设计最重要奠基人之一。他早期非常崇拜机械,坚信机器会改变我们的时代,甚至会改变人们对于生活问题的看法和传统立场。战后他认识到机器亦具有消极的一面,开始产生通过设计教育实现设计大同的社会乌托邦思想。他明确提出新的设计学院(包豪斯)的宗旨应该是:"创造一个能够使艺术家接受现代生产最有力的方法——机械(从最小的工具到最专门的机器)的环境。"包豪斯成为集当时西方现代设计、现代建筑、现代艺术思想大成的中心。

密斯是现代建筑主义建筑的设计大师,通过一生的实践奠立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提出了"少就是多"的立场和原则,他终生追求所谓的"单纯"建筑,达到甚至可以违反功能要求的地步。密斯受贝伦斯和辛克尔的影响,毕生追寻一种国际主义的风格,一种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化的、批量化的建筑风格,通过现代技术条件,他达到了这个无论是辛克尔还是贝伦斯都没有可能达到的理想。

勒•柯布西耶是现代建筑、现代设计、现代城市规划的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对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体系的形成,对于"机械美学"思想体系的形成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柯布西耶在他的第一本论文集《走向新建筑》的一开始写道:"一个伟大的时代开始了,这中间存在着一种新精神","工程师运用经济法则和数学计算及管理学把人们和宇宙的自然法则调和一致"。他宣称,设计和写作一样,应该建立在科学和所谓的"放之四海皆准"的法规中,相信"有统一意图的章法和设计精神"可以促成集权的现代主义。他主张设计上建筑上要向前看,否定传统的装饰,他认为最代表未来的是机械的美,未来的世界基本是机械的、机器的时代,房屋是"居住的机器"。

在上述建筑大师、建筑理论家们总说纷纭的陈述中,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共同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

二.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内涵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并不是上述建筑大师、建筑理论家们个人创造的结果,它的产生存在着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的背景。从文化的意义上讲,现代主义建筑思想是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主义从20世纪初开始直至六、七十年代后现代主义产生之前,几乎成为席卷全球的主流文化,它以其革命性、民主性、个人性、主观性、形式主义性、技术性、工具性、理性化等等鲜明的特征,几乎涉及文化意识形态的每一个角落。作为现代主义文化重要组成的现代主义建筑,尤其在二战后发展成为国际主义设计风格,以其不可阻挡之势遍及全球,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还没有哪一种设计风格能够产生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深深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乃至于生存方式。

尽管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不是建筑大师、建筑理论家们的个人创造,但是,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密斯、赖特等建筑设计大师、建筑理论家、教育家作为公认的现代主义建筑的领头人物,他们的建筑思想可以说包含着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基本内容。具体来说,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基本内涵可归结为如下几点。

1、反历史反传统:概略地说,从古希腊、古罗马直至19世纪,西方的石材结构、工匠技术、源于罗马的建筑规范和建筑理论的美学体系,构成了西方建筑的传统。两千多年中,建筑发展极为缓慢,建筑的更替一直包容在这个传统之中。所谓的变化也主要发生在建筑形式上、美学风格上,古典主义的形式美学成为传统建筑最核心的要素,建筑设计属于美术的范畴。早在19世纪,建筑界一些具有前卫意识的有识之士,在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急剧变化这一情形的感召下,就开始反对传统,渴望新建筑。发端于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首先以剧烈的反传统的姿态登上了建筑舞台。认为建筑必须是时代的代表和体现,时代在巨变,传统建筑风格的世代不变或断章取义的拼凑和折中都是矫饰的、虚伪的、病态的、不健康的、不诚实的,甚至认为附着于传统形式的"装饰即罪恶"。他们要割断历史,割断文脉,走向新建筑。可以说现代主义建筑思想是在同传统的抗争中形成的。

2、功能第一:工业革命、技术革命、市场经济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了多样化的发展,由此对建筑提出了多样化的功能需求。从拉斯金开始,强调建筑要为社会服务,建筑设计与美术是两个不同范畴,设计要以实用功能为核心,反对"为形式而形式";沙利文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功能第一的思想。在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中更是强调功能为设计的中心,注重设计的科学性、方便性、经济性和效率性,重功能轻形式。因此,现代主义建筑又被称为功能主义建筑。

3、技术至上:工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给建筑的营造提供了新的手段,现

代主义建筑们毅然采用工业建筑材料(如水泥、玻璃、钢材等等),改变建筑的基本结构(如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悬索结构等等)及建造方法(如采用大量预制件、现场组装等等)。这些做法使得建筑营造,从传统的以工匠技巧为基础的手工艺转变成以结构力学、工程理论为基础的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建造过程本身成为技术过程,成为工程科学管理的过程。

4、理性主义: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中理性主义表现在:

(1)在设计上强调现代设计应是一个科学的、技术的、可量化的过程,因此必须采用标准化作为整个活动指导中心,而非一个自由发挥过程。勒•柯布西耶甚至认为可以形成科学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设计理性法则;

(2)在施工上把建造过程视为在力学、工程学等理性原则指导下的技术过程、工程科学管理的理性化过程;

(3)在建筑的使用上,把使用者视为纯理性的人,按照人体工程学去构造他们的使用功能;

(4)在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追求筒单的、冷漠的、数学的理性美。密斯提出"少就是多"的口号,为了"极少"甚至不惜违反功能。

(5)使用工业材料,大规模的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可减少成本,增大产出,符合少投入多产出的经济理性原则。

5、机器美学:以勒•柯布西耶为主的许多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们都非常崇拜机器,在他们的世界观中,未来的世界基本是机械的、机器的时代。导致他们在建筑设计上、城市规划上提倡对机器的模仿,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一书中说,新建筑创作的精神来源于汽车与飞机,而只有结构工程师才真正能够把这两者的精神,通过工厂技术引入到建筑之中来,甚至提出房屋是"居住的机器"。这里暗含着勒•柯布西耶把人视为"机器人"的主张。

6、精英主义与大众精神: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们多数是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他们主张不为少数权贵、精英服务,提倡为大众服务的精神,但他们自己是少数精英,却企图拯救众生。在勒•柯布西耶的言行中,这种精英主义与大众精神之间的矛盾,设计中个性化与强制化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更加突出:一方面,他强调个人感觉第一,强调民主化,为大众服务;另一方面,他又把其个人感觉强加于大众,强调国家要对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要强权领导、专制设计,希望国家领导与建筑师之间建立一种联合、对话关系,由专家来治国。认为公众见识短浅,只有他们这样的精英、专家才能给大众创造美好的社会。这是一种由精英领导,不为精英服务,而强制性地为大众服务的新精英主义。

7、普适主义:既然现代主义建筑是按照"放之四海而皆准"理性原则进行设计的,按照技术理性、规则、程序,使用工业材料和工程结构来实施的,其功能是为普遍化的理性人服务的,其形式是具有普适性的筒单几何形体,那么这样的建筑显然就排除了民族性、地方性、人文性和情感性,而具有普适主义的性质。二战后现代主义建筑发展成国际主义建筑,这种普适主义是重要的思想因素之一。

8、乌托邦理想:勒•柯布西耶的乌托邦理想主义,表现在他希望通过为大众服务的现代设计来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良好的社区,改变社会现状,以避免流血的社会革命。格罗皮乌斯早期的理想主义表现在对机器浪漫主义的热情上,战后他认识到机器亦具有消极的一面,开始产生通过设计教育实现设计大同的社会乌托邦理想。密斯则是形式上的柏拉图式的理想主义等等,总之,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们普遍怀有"建筑可以改造社会"的乌托邦理想。

三.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技术本质

我们把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基本内涵归结了上述八点,但思想还不能仅仅停留于此,我们须进一步从哲学的视野来追问这些思想的本质。从上述的八点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与技术之间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是否可以从技术来解释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本质呢?或者反过来,如果说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以技术作为其本质,我们又如何来加以解释呢?我们从如下方面来加以研讨。

1、技术与传统建筑的关系

长期以来,在被西方建筑界奉为经典的古罗马建筑理论著作《建筑十书》中,其作者维特鲁威提出了建筑的三大要素:美观、实用、坚固,也就是说建筑的本质是从这三大要素来规定的。这一思想在西方两千多年的建筑传统中一脉相承。美观涉及建筑造型比例是否给人带来愉悦的审美形式方面;实用涉及建筑的使用是否便利的功能方面;坚固涉及建筑的构造、结构、材料、制造等方面。古罗马全盘继承了古希腊哲学,维特鲁威也同样会受到古希腊哲学影响,我们不妨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来解释他的建筑思想,按照"四因说",解释事物的因果关系包括形式因、质料因、目的因和动力因,涉及审美形式的美观可以看成形式因;涉及使用目的的实用功能可以看成目的因;涉及构造、结构、材料的建造过程及结果可以看成质料因和动力因。只有"四因"联为一体才能构成事物显现、产生的原因也即事物的本质。建筑师或建筑工匠以实用功能为目的,以美观为形式,利用各种材料和工具、按照一定的结构、遵循一定的构造法则,也即把美观、实用、坚固三大要素结合为一体,才能把建筑房屋制作、生产出来。

在古希腊语中,"生产"一词叫做tikto,它与"技术"(techne)一词同义,对古希腊人来说,"技术"意思既不是艺术,也不是手工艺,而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让某物作为此物或彼物进入在场者中显现出来。也就是说,"生产"或"技术"的意思是"让显现"。这层意思自古罗马以来就遮蔽在建筑营造法式之中,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大量记载和论述了古罗马时代的建筑营造法式和利用工具、机械的制造技术。海德格尔认为:后世把techne译为技术,并仅从狭义的营造、制造方面去规定技术,遮蔽了技术本身具有的"让显现"的原意。于是,从制作、制造方面去规定的技术就成了营造建筑的手段,技术与建筑的关系也就演变成了手段-目的关系。按照"四因说",形式因是事物的本质,其它三因从属于、统一于形式因。建筑本应以实用功能为目的,但传统上把形式因作为事物本质的思想,以及在传统社会中,建筑是为统治者、权贵们等少数人服务的,形式对于显示他们的权势、地位和奢华的生活方式来说更加重要。

于是实用功能退居其次甚至被忘却,而形式风格转变为建筑的目的,构成了传统建筑的本质。在本应联为一体的建筑三大要素,处于彼此分离的状态,独有美观突显出来成为目的,实用退隐下去,而坚固仅仅作为实现目的的手段,并与目的相分离。建筑与技术的关系由此构成了手段-目的模式关系,形成了统治西方两千多年的建筑传统。可以说,传统建筑的本质是审美意义上的形式风格,而不作为手段的技术。

2、现代技术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全面渗透

在探讨建筑本质的思路上,20世纪的建筑师、建筑史学家、理论家除了因袭维特鲁威建筑三大要素的基本思想,并把它们转化成了"形式、功能、结构"这样的现代语言之外,最具革命性的变化是发现和形成了"建筑空间"的概念,格罗皮乌斯说,建筑意味着把握空间。把"空间"作为建筑的第一基本要素,作为建筑的主角,空间统摄着"形式、功能、结构"三大要素,并与它们一起构成了探讨现代建筑的四大要素。科学的发展以及工业革命,使技术从基于经验的简单工具、手工制作转变为应用科学理论、以机器为实体、以程序化知识为过程的现代技术。在现代的意义上来研讨技术与建筑的关系,意味着我们要从现代技术对现代建筑四大要素的作用、影响和渗透来加以说明。

(1)技术与空间:关于建筑空间,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家们的具体观点众说不一。吉迪翁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受到启发,提出"空间-时间"的新概念作为建筑的基本要素;有人甚至根据非欧几何来讨论建筑作为"第四度空间"、多维空间等等。诺伯格•舒尔兹在其《存在•空间•建筑》一书中总结了五种空间概念:肉体行为的实用空间;直接定位的知觉空间;环境方面为人形成稳定形象的存在空间;物理世界的认识空间;纯理论的抽象空间。建筑空间属于哪一种空间呢?总的来说,绝大多数建筑师主张从长、宽、高三维欧几里德几何来理解和设计建筑空间。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空间论也是从抽象的数学空间、客观的物理空间来理解和规定建筑空间的。勒•柯布西耶认为几何学是理性动物的语言,当人类精神同几何学规律相一致时,精神便找到了自己的家园。密斯的模数空间、中性流动空间;赖特内外结合的空间;勒•柯布西耶的柱支撑结构形成的开放空间等等,都把建筑空间看成是欧几里得几何空间的机械组合。这种基于科学的建筑空间论本质上是基于技术的,这不仅仅在于几何空间的机械组合上依赖于技术。更深刻的在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上,一般认为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海德格尔却认为,不是科学决定技术,而是技术决定科学。因为现代科学是依赖于实验技术的科学,技术不仅仅是实验手段,技术以它展现自然的方式规定着科学对自然的认识,当然这并不等于具体的技术不能应用科学。从历史发生上说,科学先于技术,但从本质起源上讲,科学认识事物时,是在先存的技术框架之中去展开的。想一想几何学的起源,它不正是在丈量土地的测量技术之中诞生的吗?在科学技术化的当代,科学基于技术不难理解,同样,基于科学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空间论,本质上基于现代技术也是合理的推论。

(2)技术与结构:在传统建筑中,技术作为手段仅通过"坚固"这一要素与建筑相关联。当现代技术以结构力学、工程理论替代经验,以水泥、玻璃、钢材等工业建筑材料替代石、木、砖瓦这些自然材料,以钢筋混凝土结构、钢铁结构、悬索结构等现代结构替代传统建筑的石材、砖木结构,以采用大量预制件、现场组装和采用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施工替代传统手工营造,水、暖、电各种技术设备的发明应用......,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都使得作为手段的技术显现出来,建造过程变成了技术过程,变成了工程科学管理的过程,结构变成了技术本身。在反对传统建筑"为形式而形式"、以形式为目的的现代主义建筑师中,有人甚至要把结构当作建筑的目的,也即要把传统上作为手段的技术当作目的,强调"忠实于结构来表现这些新材料",申明钢和混凝土完美的代表着建筑的强度,是建筑的骨骼。玻璃闪烁的面纱,是骨骼外面的表皮。建筑要以结构来创造前所未有的空间和形式,要书写钢筋混凝土的诗篇,要表现结构、表现材料,也即要表现现代技术。

(3)技术与功能:从人的物质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出发,在人与建筑相互作用的关系中来讨论功能,通过建筑功能的作用来展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需要可分为生理的、心理的、个人的、社会的、行为的、观念的等等诸多方面,建筑以其物质结构从自然空间中划分和创造出建筑空间来满足人的需要,从而使建筑功能构成人与建筑之间的效用关系。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建筑的基本功能是对环境进行控制,成为环境气候的"过滤器",制造出适于人生产、生活的"人工空间"。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建筑的基本功能是为人的生产、生活以及各种社会活动提供交往空间。人的需要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变化的,人类有历以来最大的变化是由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工业革命和商业革命带来的,它们使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封建社会转变为市民社会,因而要求传统建筑转变为现代建筑,要求现代建筑的功能产生满足现代生存方式多样化的效用。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对功能(尤其是物质功能)的注重与强调,使在传统建筑中被遗忘功能要素突显出来,回归到建筑首要目的的本位上,并提倡为大众服务等等,都是符合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的。在技术与功能的关系上,技术不仅在于带来人的生产、生活的多样化而提出新的功能要求,更重要的是渗透于功能之中,使功能发挥效用。彼得?柯林斯区分了建筑中的四种功能主义:比拟于生物;比拟于机械;比拟于烹调;比拟于语言。现代主义建

筑思想中的功能无疑是比拟于机械的功能主义,房屋是"居住的机器",勒?柯布西耶的这句话是技术功能主义最典型的宣言,他把从技术得到的教益归纳为三点:第一,一个明确规定的问题自然会找到它的解决办法;第二,因为所有的人全具有同样的生物组织,他们全具有同样的基本需要;第三,像机器一样,建筑必须成为一种适合于标准的通过竞争选拔出来的产品,而这种标准则必须由逻辑分析与实验来确定。既然人及其需要可以比拟于机器来规定,既然建筑就是住人的机器,那么建筑的功能必然是机器的功能,也即是技术的功能。

(4)技术与形式:在传统建筑中作为首要目的的形式,如今让位于基于技术的空间、结构、功能。形式风格不仅退出建筑的中心地位,而且以装饰为主的传统风格形式,从希腊式、罗马式、文艺复兴古典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罗可可式到各种各样的折中式,都不可能附着在现代主义的建筑之上,成为一种装饰,"装饰即罪恶",必须把它们彻底抛弃。新建筑呼唤着非装饰性的新形式。但是这种新的形式从何而来?19世纪探索现代主义建筑的先驱们正是为此而困扰。20世纪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们从新建筑本身的结构、功能中找到了新形式的源泉,并且认为唯有从新建筑本身的空间、结构、功能中产生的形式,才是真实的、健康的、必然的形式。新的形式必然以表现空间、结构、功能的简单几何形体及其机械组合、必然以表现工业建筑材料的质感和色彩,以单一、冷漠、精确的方式显现出来。既然现代主义建筑的空间、结构、功能三个要素本质上源于现代技术,那么从这三个要素而来并表现着它们的形式,在本质也同样源于技术。研究传统风格形式的建筑美学、艺术哲学转变成了机器美学、工程师美学也即技术美学、技术哲学。

3、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技术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