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学术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5:57:17

化工学术论文

化工学术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束星北;李政道;王淦昌;相对论;统一场论

Abstract:Fromthe''''macroscopic''''pointofview,ShunXing-bei''''sacademicpositionisdiscussed.Fromfouraspects,namelyfromtheappraisementsonShubytheveryfamousscholars,fromtheacademicleveloftheperiodicalsonwhichShupublishedhismajorpapers,fromhismajorprofessors,andfromtheanalysisoftheunsuitableappraisementsonShu,itisshownthatShuwasoneofthefirstrankphysicistsinChina,andhemadethecreativeandimportantcontributionstothetheoryofrelativityandunitedfieldtheory.

Keywords:ShuXing-bei;LiZheng-dao;WangGan-chang;Relativity;Unitedfield

2005年1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刘海军的《束星北的档案——一个天才物理学家的命运》[1]一书,作者用特殊的文学体裁,写出了束星北悲壮的一生,在读者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至今,对束星北在物理教学中的优异成绩,几乎没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但对束星北的学术成就,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看法,如在[2]中,关洪认为束星北‘够不够得上“一位二流的物理学家”还是个问题’,他又认为:‘按照乐观的估计,在我国物理学界和科学史界同行的心目中,束星北在物理学研究和教学上的贡献,在1930年前出生的物理学家当中,适宜于归于第50位至第100位的档次。’人们要问:关洪如此的评价是否符合束在学术上的客观实际?

除了体育的多数比赛是靠仪表测出比赛的名次而无甚争议外,所有其他的评价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评价者的主观成分,那种自以为可以代表‘我国物理学界和科学史界同行’讲话者大概也不会例外。

对学者学术成就的评价,大体上有‘宏观’和‘微观’两种方式。所谓‘宏观’方式是把有相当高学术水平的学者对被评价者的看法归纳起来,供读者作出自己的分析与判断;把被评价者发表学术论文的刊物告诉读者,以期从刊物学术水平的高低看看被评价者的学术水平;看看被评价者的导师的学术地位;以及通过对已有评价不当或不妥内容的分析与再评价,促使评价更为合理和客观。所谓‘微观’方式是非常专业化的评价,评价者指出被评价者学术论文中,他的创新点究竟在哪里;这种评价方式,显然仅适用非常专业化的专家读者。本文采取‘宏观’的评价方式,因为作者选定的读者并非专业化的专家们,而是具有一定知识基础和素养的读者们。

1李政道谈束星北

在中国,李政道是家喻户晓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和世界级的物理大师,全面地了解与分析李政道的论述是十分重要的.

(1)李政道向推荐束星北

李政道在[1]序言的开头,就写下了如下一段重要的事实:“1972年10月17日,是我1946年去美国后第一次回国,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我。总理希望我能为解决教育人才‘断层’的问题做些工作,如介绍一些海外有才学的人到中国来讲学。我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我说中国不乏解决‘断层’问题的人才和教师,只是他们没有得到使用。比如我的老师束星北先生。”

请读者注意,以上引文中所涉及的是作为国家领导人的和作为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的李政道在谈论‘有才学的人’来华讲学。这‘有才学的人’会是二流科学家吗?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由于双方崇高的政治地位或学术地位,这种‘有才学的人’无疑应该是一流的科学家。

其次,李政道以其敏捷而又严谨的思维方式,没有直接回答是否请‘有才学的人’来华讲学,而是针对当时中国的现实情况,说中国就有这样的人,而且推荐了束星北。我想,毫无疑问:李政道是把束星北作为一流的科学家向推荐的。

(2)束星北是李政道普通的启蒙老师吗?

1943年夏,李政道考上了浙江大学化工系,但‘慢慢地和束星北、王淦昌二位物理教授触多了,使我逐渐了解了物理学科的意义和重要,对我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从而‘决定由化工学转为物理学’[1],这说明束星北对李政道选择物理为人生奋斗的大方向,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李政道又说:‘束老师帮助我建立了对整体物理的认识、了解和自信,使我一生受益。’又说:‘束星北老师的启蒙,吴大猷老师的教育及栽培和费米老师的正规专业训练都直接地影响和造成我以后的工作和成果。’

大家知道:费米是世界级的物理大师,吴大猷是中国一流的物理学家。我想,在李政道心目中:束星北也应是中国一流的物理学家。

(3)李政道对束星北学术成就总体的评价

李政道曾多次对束星北的学术成就有相当高的评价,在1983年10月30日束星北病逝后,李在11月2日致束星北夫人的唁电写道:“束老师是中国物理界的老前辈,国际闻名,桃李天下,他的去世是世界物理界及全国教育界极重大的损失。”[1]

以上引文的‘世界物理界及全国教育界极重大的损失’,说明李认为束的去世造成的损失,不但是‘重大的’,而且是‘极重大的’,‘重大’之前再加上‘极’字,可见李视束学术地位之高!

2王淦昌谈束星北

在与束星北同辈的物理学家中,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平而且深知束的人,非王淦昌莫属。他们之间可以为学术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但过后又亲如兄弟,这种情谊是难能可贵的。

王淦昌(1907-1998)曾为中科院院士、二机部副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曾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从1931年至1950年长期与束在浙大物理学共事,彼此了解甚深。王在[6]与[7]中,对束的学术成就均有很高的评价。

王说:‘我很敬佩他的物理基础的坚实,思维的敏捷,对问题的看法很有独到之处。因此我常请教他,得益匪浅。’‘束星北是一位十分严谨的科学家’‘《狭义相对论》’就是他几十年教授这门课程结晶。书中有些内容属于他自己的独创,是一般同名的教科书所见不到的’[7]。

3程开甲谈束星北

程开甲为中科院院士,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曾在束星北直接指导下从事科研的为数不多的学生之一。

程在[8]中写道:‘束星北老师的物理学思想十分敏捷深入,很多见解在今天实践过程中被证明是正确的’。认为束‘具有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地科学态度’,‘对于物理学基本原理,理解十分深透,因而非常坚定,一丝不苟地按原理来考虑问题。’[8]

程曾写了一本英文专著《超导机理》[9],专门用了整页的版面写上了对束的献词:“献给束星北教授,学生们从其启发性的物理洞察力和哲理中,获益良多。”显然,这样的献词不会是一位二流学者所能承受得了的。

4束星北部分学术活动和成就的简介

以下部分地介绍束的一些学术成就,供读者参考。

(1)束19岁时完成的第一篇论文

1924年9月束从镇江润州中学毕业后,在之江大学和齐鲁大学读了不长时间,即到美Baker大学读了不到一年,又在1927年到旧金山办报和读书,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名为‘行星距离和轨道速度新规律,’[10]文本写明是他在Baker大学时所写,即他在19岁写的。一个在校三年级的大学生即在学术刊物上,这在中国留学生中实属罕见,这恰恰说明了他的‘聪慧异常’,‘有奋斗精神’的特点。

(2)束在《自然》刊物发表的一篇论文

束一生中,正式约共22篇,其中属天文学的1篇;属物理学的11篇;属气象学的10篇;属海洋动力学的2篇;在1955年前发表的共20篇,后因受严重政治打击而论著锐减。在《物理评论》、《数学物理学报》、《哲学杂志》、《自然》和《国立浙江大学科学报告(ScienceReports,UniversityofChekiang)》上。这些刊物中的《自然》,现通常被认为是当今世界学术水平最高的两种刊物之一。束于於1946年6月,在《自然》上发表的论文为“二任意加速系的相对性转换关系”[11]王淦昌认为该文“至少是一个很重要的创举,在理论界应该有所反应”;他又说:“我出于好奇,也将这个公式用一般的相对原理试加推导,也得出了同样的结果。”李寿楠先生(曾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和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也曾对此式加以验证,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6]。由做过同一题目的学人来评价他人的学术成就通常是最为恰当和可信的。

(3)束改搞气象学和海洋动力学的学术成就

1952年10月束由浙大调到山东大学后,由理论物理改搞气象学,在三年不到的时间内,即在《物理学报》,《气象学报》和《山东大学学报》发表有关气象学的论文10篇。王淦昌对此评价为:‘发表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论文,成为这一领域的行家’。[6]

束于1974年68岁时,始获平反,摘掉‘极右分子’和‘历史反革命分子’两顶帽子后,1978在获曾荣的信用,开始转搞海洋动力学,不幸于1983年因病去逝。其所写海洋动力学论文,于1985年发表[12-13]。王淦昌对此感慨地说:“他的理论基础非常之好,搞什么都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很快能抓住问题的实质,潜入其奥秘,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6]

5束星北的导师

(1)E.T.Whittaker(1873-1956)

1928年10月至1930年1月其间,束为英国爱丁堡大学硕士研究生,并获硕士学位。他的导师是E.T.Whittaker和C.G.Darwin,二人均为一流的数学家或物理学家。在此值得一提是E.T.Whittaker在1953年出版了一本专著[14],他以一章的标题为“彭加勒和洛伦兹的相对论”,实际上否定爱因斯坦作为相对论创立者的地位,令人惊讶!

(2)A.S.Eddington(1882-1944)

1930年2月至1930年8月期间,束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师从世界一流的学术大师爱丁顿,不知何故,束不久即离去。束到剑桥时,爱丁顿刚任英国物理学学会会长,由于他在1920年和1923年先后有重要的相对论专著问世[15、16]和他在1919年率领日食观测队验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而美誉全球科学界。

(3)D.Struik(1894-2000)

1930年9月至1931年8月,束在麻省理工学院(MIT)师从斯特洛伊克,他是一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数学家,他首先在西方发表过有关马克思数学手稿的论文[17],他所写的《数学简史》一书[18],曾被翻译成18种文字出版,声誉全球。束为什么会师从于他呢?

原来,斯特洛伊克和控制论的创建者N.维纳,同为MIT教授,私交甚好,曾共同研究并发表过有关量子相对论的论文[19,20],可能正是这一研究背景,促使束拜他为师。

6中国两位重要物理学家谈束星北

(1)周培源隐谈束星北

在[21]中,周写到:“真正做相对论的工作的到1929年才有。做研究的人很少,论文也不多并且其中有一部分流入玄想岐途”。

以上引文所指的‘流入玄想岐途’的人,大概是指束星北。因为在1930年到1950年的中国,谈到相对论研究,首先提到的就是周与束[22]。由本文以上所述内容可知,束是不宜戴上这顶帽子的。

(2)吴大猷谈束星北

吴大猷是中国一流的物理学家,论著甚丰,是一位深受国人爱戴的学者。在1984年和2001年,分别在我国大陆和台湾出版了同一内容的两本书[23,24],他在[23]中写到:“有一位先生叫束星北。……这位先生在欧洲和美国这两边跑来跑去,所以,也没有真正认真的待在哪个地方做个研究、得个学位。据我所知他写了一、两篇文章,把地心引力跟电磁场联合起来,这个东西是爱因斯坦做了一辈子还没有完成的东西,这个东西可以说是没有什么重要结果。”

由于[24]上写明该书是吴大猷讲述、黄伟彦等整理的,而不是作者执笔时深思熟虑的专著。吴大猷对束星北发表了多少篇论文也讲错了,甚至可能吴还不知道束在《自然》上发表过的两篇论文。

7结论

由于束星北天赋甚高和治学勤奋,虽自1955年至1978年长达23年期间,他被无情地剥夺了科研的条件和时间,但从他已有论著看,他仍是当时我国一流的物理学家,在相对论和统一场论方面做出过创造性的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海军.束星北档案——一个天才物理学家的命运。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

[2]关洪.一部浮夸的科学家传记—评刘海军《束星北档案》.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2月17日

[3]李政道.序言.载[1]的1-2

[4]李政道.发给束星北夫人的唁电。载[1]的368

[5]政协江苏省邗江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物理学家束星北——纪念束星北先生逝世十周年,1993

[6]王淦昌.深切怀念好友束星北先生。载于[5]1-3

[7]王淦昌.《狭义相对论》序言。载于束星北:《狭义相对论》,青岛:青岛出版社,1995

[8]程开甲.束星北先生的学术思想,载于[5]:7-11

[9]ChengKaijia.Studyonmechanismofsuper-conductivity.Beijing:NewTimes,1992

[10]HsinP.Soh.Anewlawofplanetarydistancesandorbitalvelocities.PopularAstronomy,1027,38:327-329

[11]HsinPeiSoh.Relativitytransformationsconnectingtwosystemsinarbitrayacceleration.Nature,1946,58:99-100

[12]束星北.耿世江等.利用海流观测资料检验近海内波.海洋学报,1986,7(5):533-538

[13]束星北.赵俊生等.用单站测量确定近海内潮波的方向和速度.海洋学报,1985,7(6):665-673

[14]WittakerET.Historyofthetheoriesofaetherandelectricity,vol.2.NewYork:NeleonandSons,1953

[15]EddingtonAS.Space,time,andgravitation:anoutlineofthegeneralrelativitytheory.NewYork:CambridgeUnivercityPress,1987

[16]EddingtonAS.Themathematicaltheoryofrelativity.Canbridge:CambridgeUnivercityPress,1923

[17]StruikDJ.Marxandmathematics.ScienceandSociety,1948,12:181-196

[18]斯特洛伊克,关娴译.数学简史.北京:科学家出版社,1956

[19]WienerN,StruikD.ARelativistictheoryofquanta.JMathematicsandPhysics,1927,7:1-23,

[20]WienerN.,StruikD.Quantumtheoryandgravitativerelativity.Nature,1927,118:852-854

[21]周培源,王竹溪.中国近三十年来之理论物理.科学,1950,3-7

[22]申先甲.中国现代物理学史略.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化工学术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化学类;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培养目标

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除了需要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还需要具备发现、分析和综合性的解决复杂化学和化学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职业素养、家国情怀和国际化视野,能在化学、化工、制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领军人才的能力并敢于担当。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对本科四年学生学习实践创新能力的检验[1]。本科毕业设计能够有序、高质量的进行,需要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然而,在近五年的毕业设计管理过程中发现,在学校教学改革过程中,对毕业设计(论文)虽然一直在持续改进,但在化学类毕业设计(论文)情况并不乐观,学生和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管理效果不理想,设计和论文质量不高[2]。化学类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与其他专业不同,需要学生大量阅读文献、跟导师讨论后确定实验方案,并长时间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数据分析并撰写论文。整个过程需要学生、教师和管理者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全程参与[3]。学生需要积极思考,根据教师任务书设计实验方案,阅读文献,翻译文献,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并分析数据,撰写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和毕业论文撰写并答辩。教师需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展,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并未学生提供实验平台,为学生购买仪器、试剂,付测试费,为学生下达任务书,对学生的论文翻译、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评阅、修改,并评阅其他教师指导的毕业设计(论文)1~2篇。毕业设计管理人员需要及时通知教师上报课题、对课题进行审核、组织学生和教师双选,设定开题报告、论文翻译、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的截止时间,并在截止日期之前督促教师和学生完成相应工作,最后整理归档毕业设计(论文)所有资料。以上环节,若果有一方不配合,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进程将会被限制[4]。根据近五年化学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借鉴其他院校和专业在毕业设计(论文)上的新举措,提出一些改进本科毕业设计的建议措施。

1现阶段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首先是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不够重视。毕业设计安排在四年制学习第四年的最后一个学期,区别于以往的集中教学和课堂教学,毕业设计是一学生一导师。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每天监督指导学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所以部分学生思想松散,认为毕业设计没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的进入实验室,甚至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就是走形式。再加上部分学籍有异动的学生本身就经常拖沓,其他学生也效仿拖延,浪费了做毕业设计(论文)大量宝贵的时间。其次是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研究生复试和学籍异动生的重修补考冲突。本科学习的最后一学期也是毕业择业的高峰期,有些用人单位要求已签约的学生提前上岗实习[5];考研复试也在三月底四月初进行,近几年复试的权重也越来越大,学生非常重视,也就忽略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进程。再有就是毕业设计(论文)中表现出的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较差,外文阅读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不强,直接用研究生的部分数据,避难就易,只求通过等问题。(2)教师方面目前,高校的多数教师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繁重,部分教师还承担产业研发工作,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时间偏少,精力投入不够。也有部分教师觉得知道本科毕业设计有困难,一是觉得本科毕业设计耗时耗力,工作量却很少;另外,本科生进实验室时间较短,很难出成果,科研实验室本身就比较拥挤,还要为学生提供实验平台、试剂、仪器,花费精力为本科生修改论文。也有部分教师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指导、评审等程序不够严格,对于平时表现不积极如很少进实验室的学生也予以通过并在导师评分时打出高分,影响了其他导师所指导学生积极性。也有部分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中后期才发现学生学习、毕业设计存在困难,到了毕业设计(论文)截止日期学生的相关工作迟迟无法完成,教师只能请研究生帮忙,争取让学生顺利毕业,但是其实内心多有不满,在下一年毕业设计课题申报时不肯再指导本科生。(3)管理方面学院对于教师指导学生缺乏有力的奖惩措施,对教师是否填报毕业设计课题,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业务明确说法,根据教师意愿自愿填报。学校对于教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量认定为仅仅相当于一片科研论文通讯作者的1/5,学院层面也缺乏鼓励措施。另外,对学生也没有提出明确具体要求,缺乏对毕业设计提出全面的质量要求和合理的成绩评定办法。指导教师多数情况对学生没有要求,缺少过程性监督检查。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过于宽松,分析2015年之前三年的毕业设计(论文)情况可知,共有200多名学生做本科毕业设计,除一位同学自愿放弃外,其他同学的毕业设计全部通过。由于学院不够重视,毕业设计线上管理操作基本由毕业设计秘书一个人完成,包括需要进行质量把关的开题报告的审核评价和毕业设计答辩的意见录入等重要环节。由于毕业设计秘书工作量大,对单个学生的情况无法全面掌控,评价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另外,目前毕业设计由导师打分(40%),评阅教师打分(20%),答辩小组打分(40%),大部分分数权限在教师手里,教师给自己学生分数都在35分以上,答辩小组打分也比较中庸,拉不开成绩看,所以学生总成绩缺乏一定的客观性。

2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和成效

从2015年期起,鉴于化学类毕业设计(论文)(论文)的现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1)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人数较少,生师比小于1∶1,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本科生导师,为本科生定制并发放实验记录本,实现学生从大一开始接受导师一对一指导,接触科研前沿信息,培养专业兴趣,通过导师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创新训练计划等实现大学四年科研连贯性。学生经过前三年的积累,完成了对所学专业和所做的科研项目的深入了解,并积累了一定的科研素材,对毕业设计(论文)消除了恐惧感,对于毕业设计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构思,能够更好地开展毕业论文。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了解学科前沿信息,拓展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通过不断地构思和践行研究方向的实验方案,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近几年,学校和学院对本科生教学和本科生培养越来越重视,学校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于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毕业设计等环节,学院每年为本科生导师单独划分工作量,学生在本科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或者获得优秀毕业论文导师有相应的工作量奖励。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积极性。(2)实施本科毕业东南大学从2015年开始全面实施本科生毕业,并提供知网和维普系统供学生使用。达不到院系要求的比例要求不得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学生为了能够顺利参加答辩,提前开始毕业论文的撰写,文献综述部分也更加仔细的阅读、分析、总结。通过实施,让学生认识到学术不端的严重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毕业论文的质量。(3)学校和学院层面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东南大学2017年出台了《东南大学全日制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从选题、成果形式、指导教师的职责与作用、对学生的要求、答辩、成绩评定等方面具体规范了毕业设计(论文),并且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导师的工作量,对于获得院级、校级和省级毕业设计(论文)的导师额外奖励工作量,对学生和导师提出了更加明确的任务和要求,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学院安排专门的老师负责管理毕业设计相关事宜,根据工作计划及时提醒学生、指导教师和系主任完成相关流程,加强过程性考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以上政策的实施,学生的创新精神、职业素养和国际化视野都得到了提升。以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为例,近三年共有225名学生参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获得省级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两项,省级优秀毕业设计团队一项,校级优秀毕业论文6项,院级优秀毕业论文45篇。基于本科毕业论文以第一作者在JACS、AM等国际期刊10篇,以第一完成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取得突出成果。毕业生毕业后,50%以上到国内一流高校或科研院所继续深造,到国外一流大学出国深造率超10%,其他学生进入到中国石化、金陵石化、南京朗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工作,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3结语

提高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需要学校、学院从各方面为导师和学生提供制度保障,提高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渗透到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去,持续不断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设计和研究,从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有获得荣誉感和满足感,提升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的能力和水平,为大学四年交一份满意的答卷!通过化学类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性训练,使学生能够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勇于创新,引领未来,具有成为领军人才的潜力,实现化学类人才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华南,李芬,曹小华,等.化工类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就业一体化模式探索[J].广州化工,2020,48(16):203-212.

[2]陈旭升,刘中美,周丽,等.依托科研课题探索和实践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8,9(38):140-142.

[3]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7):89-90.

[4]华宇鹏,孟根其其格.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现状与对策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5(10):143-144.

化工学术论文范文篇3

以下是本年度的工作计划:

一.完善讲座预报制度,打造资源共享平台.

上学期,学术讲座预报制度已初步建立,校学术部统一汇总由各学院学术部搜集来的讲座简要情况(讲座时间、讲座地点、主讲人等),并将信息到翔网上,以便于大家及时获取有效的讲座信息,根据自身专业及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讲座,感受学术的魅力。

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讲座信息的更新问题:浏览翔网学术部一栏,我们发现最新的讲座信息还停留在2007年3月份,显然还有很多学院并没有及时上报。针对这个问题,校学术部在本年度将通过召开例会等形式多与分团委学术部进行交流,要求其及时上报,我们也将及时整理,争取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大家,以供选择。

本学期,我们还将于10月到11月,组织“学术之光”系列学生科技讲座,每院至少两场,我们会通过最具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前沿性的讲座带给您耳目一新的感受。

二.做好挑战杯的宣传、组织工作,帮助学子实现自我价值.

众所周知,对于一所高校学术水平的判断,很大程度上源自于挑战杯的获奖率和毕业论文的优秀率。历届以来,挑战杯都是学术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本年度,我校学术部也将努力加大挑战杯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挑战杯,参与挑战杯,营造学术关注的良好氛围,创建科技创新的外部环境。

具体计划如下:

(一)加大“挑战杯”宣传力度,针对不同的年级,分层次进行宣传。

对于低年级的同学,宣传重点在于让他们了解挑战杯的整体情况,加强对于挑战杯的认识,早做准备,为以后参加挑战杯打好坚实的基础。我们将计划于在11月上旬大学生社会调查优秀成果总结交流会,届时将会邀请挑战杯获奖同学与06、07级同学进行现场交流,以激发新生的创作热情。

对于高年级的同学,学术部将联系有关专家老师在课题选择和立项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指引。

(二)学术部牵头,在团委各部门协助下,将于10月至11月举办第8次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选择优秀作平参加挑战杯。

(三)搜集整理学术成果,为大家提供榜样作用.

校团委学术部将于10月至12月期间,配合团委其他部门举办2007年学生学术科技成果征集,将一些优秀学术论文、调研报告、科技作平成果作成集子,展示师大学子风采.

三.开展学生科协试点工作,加强科协的建设管理.

我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协会(简称学生科协)作为学术部的一个下属机构,通过开展各项科技实践活动和进行科技创新项目的研究和学术理论研究,为热心于科研的同学提供有利的实践场所和科技创新机会。但是还不成规模,目前只有化学化工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已初步建立了科协,其他学院都还停留在雏形阶段。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本年度,校学术部将在文科和理科院系中各设一个试点,组建科协的学生干部班子,以被选中学院为实验基地,试行科协的一些工作,然后通过调研等形式搜集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对科协最开始的一些工作计划进行调整,争取在本年度内在每个学院都成立科技兴趣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广泛的学生交流和讨论,为挑战杯比赛培养坚实有力的后备军。

(二)校学术部和各学院学术部将加强对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领导,为学生科技活动配备一定的指导教师,尽可能地为科协开展科学研究创造有利条件,如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同时加强对于学生科研成果的设计和材料整理。

化工学术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嵌入式专业;毕业设计;独立学院;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作为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和创新,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2]。2020年5月教育部研究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末,各独立学院全部制定转设工作方案,同时推动一批独立学院实现转设”。独立学院在科学研究方面相比于公办院校较弱,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既是国家对独立学院的要求,也是其发展的必然之路。毕业设计作为本科院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6]。2021年1月教育部制定并印发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的通知,提出加强对本科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和质量要求,保证本科人才培养基本质量,足以体现毕业设计在本科教育中的重要性。嵌入式是一门实践、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计算机专业。嵌入式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更是学生能否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专业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最直观的体现。嵌入式专业毕业设计作为学生在校学习的成果,是评定授予工学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7-10]。因此,对独立学院嵌入式专业毕业设计现状问题的剖析,对如何提升毕业设计质量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将结合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嵌入式专业自身的特点,分析独立学院嵌入式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些建议。

一、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

(一)学校方面

第一,大多数独立学院初期主要由公办母体高校提供师资力量及品牌,在公立高校的帮助下,拥有较高的教学与管理水平,可以保证办学质量。但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审视和反思,照搬母体高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与评价体系。不结合独立学院自身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对毕业设计进行管理,存在毕业论文模板标准老旧、规则模糊等问题,使得毕业设计过程流于形式,学生撰写毕业设计质量呈现下滑趋势。第二,部分独立学院办学硬件接手于母体,存在实验室、实验设备老旧,数字资源匮乏等问题。以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为例,虽然近几年学校的硬件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如针对嵌入式专业建设了电路、单片机、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相关的实验室,但由于近年来的扩招,依旧不能满足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环境要求。

(二)专业方面

近二十年中,随着物联网领域的不断发展,智能穿戴、智能家居、工业物联网等概念已走进现实。作为物联网重要组成的嵌入式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作为以计算机为基础,融合电子、自动控制等专业的交叉学科,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这也使得完成嵌入式专业毕业设计需要学生拥有较完备的相关专业知识。以传统题目“基于STM32多功能智能小车设计”为例,需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STM32编程、图像处理、PID控制理论、电路、PCB绘制等相关知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相关课程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具备多学科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教师方面

在独立学院发展初期,其教师队伍由母体高校提供支持,部分外聘教师在没有有效的监管情况下,缺乏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对待指导的学生漠不关心,有的学生到答辩前未曾见过其指导教师,更得不到足够的毕业设计方面的指导。近年来随着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自己的师资队伍初具规模,但是依旧面临着诸多问题。许多教师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独立学院任教,他们可能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但是没有任何实际项目的开发经验,使得布置的毕业设计内容理论知识较多,偏离工程实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很多教师承担的课程教学任务过于繁重,不能抽出足够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指导;部分教师知识储备有限,布置的毕业设计题目过于简单,仅仅相当于一门课的课程设计或是几节课时实验的任务量,部分题目连续多年重复出现,同一小组中毕业设计出现题目相同、毕业设计题目陈旧、缺乏创新性等现象屡见不鲜。

(四)学生方面

第一,独立学院的录取分数线一般低于普通高校录取线,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大学学习期间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没有掌握足够的知识。部分学生拿到毕业设计题目后十分茫然,无从下手,进而进展缓慢。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毕业设计只是一个任务,答辩只是走个过场,大家都能顺利通过。第二,独立学院和绝大多数本科院校毕业设计时间安排一致,均开始于大四第一学期的后半学期,终止于大四第二学期的五月份左右,这一段时间往往是部分学生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的时间。撰写毕业论文与就业、升学等活动更是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冲突,部分学生采取消极态度对待毕业设计,只求蒙混过关,进而导致无法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毕业设计的相关工作。论文存在拼凑、抄袭问题,更有甚者直接网上购买或找人代做毕业设计。第三,学生上课期间未接受过正规的科学文献的查找、阅读、管理,学术论文书写等方面的培训与训练。部分学生临近毕业需要文献查找才知道有知网、维普、万方这些学术数字资源。学生不仅缺少文献搜索、阅读和论文的写作能力。更有甚者毕业论文格式的调整都会成为阻碍自己论文撰写的一大难题。部分学生在以往学习过程中,只为应付考试,缺乏应有的动手实践能力,综合应用嵌入式相关专业知识更无从谈起。

二、提升独立学院嵌入式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

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进。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端正工作态度

毕业设计作为本科教育课程的一部分,其质量优劣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决定于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品德与工作态度。作为学生的指导教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高校教师抄袭他人学术论文,剽窃他人科研成果,论文数据造假、的现象屡见不鲜。学校应该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综合素养。进一步提升教师对毕业论文指导的重要性认识,提高论文指导老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激励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加强毕业生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意识到毕业设计不是简单的应付答辩,而是对自身能力的检验,踏入社会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次锻炼。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能力

第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于兼职教师,独立学院应根据自身发展情况,自行制定兼职教师的任职条件、聘用程序和管理考核办法。对于本校教师,独立学院一方面需要引进如具有博士学位、副教授职称、教授职称等高质量优秀人才来提高教师质量;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原有教师的培养培育力度,分批次选送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进修培训、在职学历提升,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第二,部分指导教师缺少社会实践机会,在指导毕业论文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弱。独立学院应根据指导教师的现状,拓宽教师实践锻炼渠道。一方面鼓励教师多参加校内外举办的各类相关教学竞赛来以赛促教,以教促学;另一方面鼓励教师与当地企业合作,加大横向课题研究,来弥补教师社会实践能力的不足,提高教师毕业论文指导水平。定期选派相关专业老师利用课后空闲时间或者寒暑假到企业挂职学习锻炼,了解相关行业动态,拓展行业背景知识,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三)完善管理制度

第一,面对毕业设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管理者结合实际自行制定适宜的办法,以此作为独立学院改革的突破口,建立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对所有毕业生的课题信息、开题报告、指导记录、中期检查、答辩记录、论文终稿、论文重复率等全部文档进行全程、全方位的实时监管,在每个环节均安排检查,并进行书面或网络备案。建立完善的毕业论文评价体系,避免教师指导的随意性,答辩评价的主观性。建立完整的院系督导机制,严格把控毕业设计各环节的质量监管,并配有相应奖惩机制,以保证最终质量。第二,在知网的基础上,建设学校自己的毕业设计及题目管理系统,避免出现论文题目过于老旧,隔年论文题目不断出现,“祖传”论文等现象。并效仿硕士论文盲审机制,对部分毕业设计送至外校进行匿名评审,严格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进行处理,真正让毕业设计作为一项检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考核标准。第三,把优秀的毕业设计和优秀毕业生数量,作为高校教师考核的重要参考,促使教师能够真正认真对待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建立反馈机制,通过正规完善的评价体系,对于毕业设计质量效果较差的教师取消其指导资格或限制其指导毕业设计的数量。第四,针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动向,提高创新、应用型毕业设计题目的占比。针对毕业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问题,鼓励团队毕业设计建设,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教师团队、学生团队建设,给团队成员分配具有共同目标、相互交叉联系的设计任务。教师团队建设能够弥补指导教师个人的知识盲点,学生团队建设使得学生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能够相互讨论,共同进步,共同完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毕业设计课题。培养学生个人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第五,建立健全完善的反馈评估机制,对毕业设计管理制度建设的同时,及时分析毕业设计的质量,总结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的优缺点,找到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症结,对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偏差进行及时纠正。

(四)课程设置改革

第一,结合独立学院嵌入式专业发展特点,打造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以嵌入式处理器及FPGA为代表的课程体系,通过建设“金课”,消除“水课”,围绕用人单位的需求,形成一套适应独立学院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真正让学生能够将在课堂上学习的FPGA、STM32、Linux操作系统、ARM驱动程序设计与开发、DSP技术及其应用等知识学以致用。第二,开设论文检索课程。参考文献对于毕业设计的完成效果与质量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部分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知识搜索能力,但缺乏相应的技巧,论文阅读也存在一定的误区。部分学生在参考文献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认识上也缺乏足够的经验。因此开设论文检索课程让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掌握计算机信息检索的方法与技巧,熟悉国内外数据库如知网、维普、万方、EI、SCI等数据库的特点与检索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开设学术论文写作的相关课程,围绕毕业设计题目材料整理、论文可行性分析、研究计划制定、开题报告撰写、论文写作格式规范等问题进行展开,精心设计与之对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及环节。增加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能力,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坚实基础。第四,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现在的实验课多是前期抄写预习报告,然后依照教师所讲的实验流程做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的“无脑”操作。课程设计则沦为教师做一步学生跟着学一步,手把手的指导学生操作的“手工课”。实验和课程设计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得到正确的结果,更应该侧重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课的实验与课程设计的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强实践课程建设,让学生从各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真正能够提高自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增设嵌入式专业知识的综合训练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嵌入式专业知识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体系的宏观把握与专业知识架构的建立,为毕业设计的选题与开展打下基础。第六,针对传统毕业设计与考研、工作时间相冲突的问题,可以进一步加大毕业设计周期,在大三下学期末即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让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对大学所学课程知识进行梳理、贯通,了解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而对毕业论文的开题、选题做准备。

(五)融入科研与竞赛

一方面鼓励学生参加相关学科竞赛如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另一方面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专业课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者主动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培养学生的科研探索精神。在对嵌入式专业学生技能提高的同时,毕业设计的选题可以与相关科研项目和竞赛的题目相结合,从而保证毕业设计题目的新颖性和工程性。结合笔者近年来的学科竞赛与毕业设计指导经验,参加相关学科竞赛的学生无论获奖与否毕业设计的完成进度与质量均优于没有参加过任何比赛的学生。

(六)加强校企合作

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工程实践基地,将企业教育资源引入到嵌入式专业的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引入企事业单位具有嵌入式开发经历的教师、从事嵌入式相关专业的毕业校友参与课程建设,将项目开发经验传输给学生,实行校企“双导师”联合指导模式,发挥校内外导师各自的优势共同指导毕业设计,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三、结语

本文总结了独立学院嵌入式专业毕业设计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相关建议。毕业设计作为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独立学院必须正确对待自身问题,参照各个学校的自身情况,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系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使毕业设计流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促进学校及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杰,周红志.“双创”背景下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构建[J].高教学刊,2019(04):40-42.

〔2〕焦冰,朱海霞,张燕.独立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20):80,84.

〔3〕张蕤,徐鹏,方明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2,40(05):157-159.

〔4〕肖元化,杨美玲.浅谈理工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现状及改进方法[J].河南化工,2020(37):68-70.

〔5〕吕红庆,张小彬,张德伟.新时期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08):256-257.

〔6〕王东平,路执,张晓芳,宋钰.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管理创新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9,11(88):229-230.

〔7〕李海颖.嵌入式方向毕业设计的产学研互动探索[J].邢台学院学报,2017,32(03):172-174.

〔8〕宋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3):322-325.

〔9〕袁光辉,刘兆春.依托学科竞赛独立学院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9,21(03):42-44.

化工学术论文范文篇5

科技进步的关键在于开发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育。化学学会要充分调动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传播和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培养高素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会不仅人才荟萃,而且有老一辈教育工作者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学会组织的作用,通过学会组织调动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为改革和发展出谋划策,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同时通过理论研讨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对于改革和推进化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我会工作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有过一段稳步健康发展的历史,不仅学会组织发展较快,在学术理论研讨方面也取得过一系列的成果,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近年来,学会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面临很多困难,一方面由于理事会新老交替,一部分理事对于学会工作的性质认识不清,服务意识不强。另一方面有些行政部门对学会工作不认可,如学会的评奖在考评和竞升职称时不算。其次,由于活动经费困难,学术活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召开会议讨论学会工作的发展方向,对学会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通过讨论,端正了对学会工作的认识,增强了改革和发展的信心,重新确立了学会工作的地位。学会是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教育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科技文化传播、服务和转化的载体,是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同时,学会是一个松散的民间组织,但承担有一定的社会职能。学会工作要树立“三种意识”,即学术意识、服务意识、群众意识。服务和促进中学化学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是学会的宗旨,贯彻“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思想,开展学术交流是我们的中心任务,也是学会树立权威性、增加凝聚力和提高影响力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进程中,学会只有为政府、为社会、为学校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赢得认可,获得支持,才有可能生存和发展。研究需求,提供好的服务,应该成为我们学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离开了群众性,学会的科研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会要充分发挥学会人才和智力优势,担当起教学改革主力军重任。同时,要适应市场经济、科技创新和政府机构改革的需要,改革学会活动内容和方式,认真研究符合时代要求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不断增强学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加强学会的自身建设

学会既然是一个群众性的学术组织,那么要加强学会的组织领导,促进学会工作的正常运转,建立健全学会的组织机构,加强学会的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市科协的安排部署,学会于2003年9月召开会员代表大会进行改选,新一届理事会理事长由特级教师、兰州四中校长杨昌文担任,副理事长由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徐大仁、兰州十中校长张德友、兰州二中副校长卢世平担任,理事会由11人组成,他们从高等院校、示范性高中、普通中学、厂矿中学中产生,老中青相结合,并根据学会工作的性质将理事会的理事分为科普组和教学组,使学会工作得以正常运转。近年来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很多青年教师对学会的认识和了解不够,把学会看得很神秘,我们通过学术活动和教学活动增加他们对学会的了解,从而对青年教师产生吸引力。近两年来,加入兰州化学会的青年教师近百人。青年教育工作者朝气蓬勃、思想敏锐,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人才,利用人才,引导和组织青年教师开展研究活动,写作活动,调动了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荣誉感。三年来,有的青年教师被充实到学会理事会中,有的进入兰州市教育局化学中心教研组,有的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有的成为学会热心志愿者。

每年的年底召开理事会,总结前一年的工作,反思工作中的不足,并对新一年的工作计划进行了讨论,酝酿产生新的研究方案。凡是学会的大事,都有理事会集体决定。在学会的不懈努力下,学会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两次被市科协评为先进集体,有11人次被评为市科协先进个人。

三、学术活动是学会的立会之本、生命之源

“活动是学会的生命”。学会工作“动则兴,静则衰”。要体现学会工作存在的意义、保持学会工作的活力,就必须积极开展学会的各项活动。我会的任务是团结广大会员,为广大会员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提高广大化学教师的学术造诣和教育教学水平。学会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其主要成员一般又是各单位的工作骨干,有的甚至还是学校的主要领导,因此在工作中,我们注重把学会的活动同单位的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理论同实践紧密挂钩,理论直接服务于实践。

(一)开展学术会议

我会每年组织一次学术年会,通过交流提高认识,提高水平。2002年我会在兰州三十三中主办的“3+X高考研讨会”,使广大中学化学教师对理科综合考试的命题形式、难度、内容、题型、内容比例、复习方法等有了一定的了解,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有80余人参加了会议。2003年我会在兰州五中组织了“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会议以专题报告与课堂教学观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使广大中学化学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使广大化学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有了一定的感受。2004年7月,由我会和甘肃省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04年化学学科创新教育学术年会”在兰州举行,会议正式代表100名,列席代表300名。会议由兰州市教育局、兰州铁路局教育集团、兰州铁路局第四中学协办,采用学术报告与课堂教学观摩相结合的形式,内容丰富、成效显著,反映强烈,受到了全体与会者的支持和赞许。

(二)开展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与交流

在进行课堂教学实施研究的同时,不断总结新课程实施的经验与成绩,我会每年组织一次学术论文评选。通过评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我们先后组织了“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资源整合”、“中学化学教学与研究性学习”为主体的学术论文评选活动,三年来共提交论文102篇,提交的论文从素质教育的内容和结构、素质教育实施的途径和办法,教材、教法、学法、课程标准、考试、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化学实验中的素质教育、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性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课堂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诠释了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展示了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取得的成绩。经过我会秘书处组织专家评审,共评出一等奖18名,二等奖40名,三等奖44名,其中有6篇论文推荐参加“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10届年会”的论文交流及论文评选,获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有27篇推荐参加市科协论文评选,有3篇获得一等奖,有11篇获得二等奖,有13篇获得三等奖。

(三)开展青少年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是科学教育的一部分,对于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创新能力、发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分为全国高中竞赛和初中竞赛两部分,高中竞赛由中国化学会主管,初中竞赛由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主管,这两项赛制经过多年的运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高度的评价。兰州赛区的竞赛组织工作由兰州化学会承担,化学竞赛影响面大、考试纪律要求严格、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高,学会工作人员精心组织、缜密安排,从发通知、报名、制卷、安排考场、阅卷、成绩统计、交报表、组织协调等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连年出色的完成了各项任务,多次受到甘肃省化学会、甘肃省省教育学会的表彰。竞赛成绩如下:

2004年——2006年初中竞赛成绩

时间

报名人数

省级一等奖

省级二等奖

省级三等奖

全国一等奖

2004年

3912

107

195

288

15

2005年

3895

80

155

231

12

2006年

3576

72

150

208

12

2004年——2005年高中竞赛成绩

时间

报名人数

省级一等奖

省级二等奖

省级三等奖

全国一等奖

2004年

1921

14

21

29

14

2005年

1677

12

26

27

12

2006年

1819

37

65

118

25

(四)开展教学观摩和优质课评比

青年教师是化学教研的未来,化学教师队伍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青年教师的健康发展与专业成长将成为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兰州市化学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为了进一步发掘、完善和推广成功课堂教学的典型经验,我会充分发挥学会的资源优势,以新课程实施研究为载体,以教学观摩与教学评比为手段,以校际青年教师联合活动为主要形式,给青年教师分任务、压担子,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切实加强对青年化学教师培养。2003年我们在兰州第十四中学组织了初中“优质课”评选活动,2004年我们在兰州第五中学组织了初中、高中“优质课”评选活动,通过教学实践相互切磋与自我反思,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教学评比活动,培训了一批教师,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

(五)开展课题研究

2003年新教材在我市开始实施,2005年秋季我市初三学生全面启用鲁教版化学新教材。新教材新在哪里?教师能否用好新教材?怎样用好新教材?很多化学教师有“为难、抵触、担忧”情绪,为了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兰州市化学会选择了“鲁教版化学新教材实施研究”课题。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倡学生积极思维,自主学习,参与实践。为此,兰州市化学会根据课改精神,由我会牵头,联合兰州市化学中心教研组全体成员,在全市开展“鲁教版化学新教材实施研究”活动,其目的是帮助全市化学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提高全市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一支既能教学又能研究的化学骨干教师队伍,从而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通过专家报告、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教学反思、教学总结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得到发展。研究重点在于变革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评价方法,以及课堂探究活动的方法与效果等四个方面。研究的内容有: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的叙写、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方法、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整合等。

我们安排下列学校作为新课程新教材研究试验点:十中、十六中、铁一中、铁四中、五中、四中等,发挥化学试验基地的窗口与示范作用,提升基地化学教研组的教研教学水平。然后组织全市初中化学教师听课、研讨,交流。实验学校要从“教材分析、说课、讲课、经验体会”等方面交流新课程试验的体会,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2005年10月,在兰铁四中召开初三年级第一学期新课程试验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教师约150人;2006年4月,在兰州十中召开初三年级第二学期新课程试验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教师约80人;2006年5月,组织部分初三骨干教师“送教”赴永靖一中,受到永靖一中师生的欢迎。初中新课程在我省实施已有一年,高中新课程即将实施广大中学教师更加关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高中教学中新课程理念还不能深入人心,在升学率的重压下,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教学中仍占据统治地位.为此,2006年10月19日-25日举办"兰州市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我们采用会常流动的形式,分别在兰州一中、兰化一中、兰州四中、兰州十中、师大附中召开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

研讨会采取优秀课改教师做课、说课、专家点评,与会教师共同讨论的模式举办,研讨会期间,全市化学教师踊跃参与,有不少外地州市的化学教师也赶来积极献言。东风基地中学的化学教师听到消息,连夜赶来,参加了会议。每天都有七八十位化学教师积极研讨,气氛十分热烈。通过研讨,使大家充分领悟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明确了教学改革方向。另外评委们挑选出4节优秀课11月21日在兰州四中面向全市化学教师进行观摩教学,有150多人到场参加了此次活动。

(六)搭建交流学习平台

通过教师继续教育促进教师发展,我会充分发挥学会优势,积极与全国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甘肃省化学会保持联系,为广大中学化学教师牵线搭桥,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对于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动态、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2003年9月,由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吉林省教育学院承办的《全国教育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研讨会》在长春东北师大附中召开。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8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有12位代表展示了各自制作的化学教学课件、积件以及化学网络课程等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成果,并和与会的国内同行进行了经验交流。兰州四中金燕老师代表甘肃省参加了会议。

2.2004年11月,由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北省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承办,海南省教育厅教研室协办的“中南地区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研讨会”在海口市举行。中南地区各省推出的代表做了课堂教学示范,其他各省各有1至2名代表参加观摩研讨。西北师大附中郭大同老师参加了会议。

3.2005年3月,选派兰州七中郭彩霞老师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江苏无锡主办的《人教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经验交流暨研讨会》。

4.2001年,在甘肃省化学学会的协调下,我会与浙江省化学学会进行了互访。兰州化学会组织从事化学教育、中学化学教学与研究的专家、一线教师共7人对杭州二中、诸暨中学、绍兴鲁迅中学、新昌中学、宁波效实中学等5所中学进行了交流和考察,同年11月,浙江省化学会在浙江省化学会常务理事、浙江大学化学系主任王彦广的带领下,组织杭州二中、诸暨中学、宁波效实中学专家、教师一行5人,分别在我市进行了交流和考察,考察的学校分别是:兰州一中、西北师大附中、兰州三十三中、兰州四中、兰州九中等五所学校。在兰期间,针对高考理科综合考试的命题形式、复习方法、课堂教学方法等做了两场专题报告,2节观摩教学课。

5.2003年,在甘肃省化学学会的协调下,我会与山东省化学会进行了互访交流活动。兰州化学会组织西北师大附中、兰州四中、兰州十二中、兰铁一中、兰炼一中、兰炼二中、酒钢三中等学校的骨干教师共7人对山东实验中学、莱阳一中等学校进行了访问。同年10月,山东实验中学、寿光一中、寿光二中、寿光现代中学、莱阳市教研室、山东师大附中等学校组成的访问团一行8人在山东省化学会秘书长陈志的带领下来我市参观访问。在兰期间,访问团的老师就新课程的实施在兰州五中作了专题报告,并进行课堂教学示范。

学会工作成绩的取得,必须争取各级行政部门的支持,必须依靠全体会员,必须有一批热心学会工作的骨干分子。我会所举办的丰富多采、成绩骄人的教研活动分别得到了市教育局(处)的大力支持,西北师大化学化工学院、省教科所、省化学会、市科协等以及全市众多优秀中学都给予了资助和其他帮助。同时,与各位会员及广大中学化学教师和教研员等同志对学会工作精益求精的追求和不辞辛劳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摸索出了一条成功的办会经验,即联办、承办和协办相结合的模式,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会日常工作和各项学术活动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同时提升活动和会议的档次,扩大影响,增强学会的知名度。

学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建立在一定经济做后盾的基础之上,学会的生存和发展也不例外。但我们都清楚的明白,行政部门早已不在向学会继续拨款,集资也有困难。所以,我们只能自己想办法,来解决自己的问题,维系生计,并让我们的学会不断的壮大、健壮的成长。十多年来,通过参加全国化学竞赛,收取少量报名费,采取以赛养赛的办法,尽最大可能地满足学会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费十分紧张和尴尬的局面。

经验和体会实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但学会工作也有不少困难,主要体现在:

1.教学研究相对滞后,研究水平依然较低,多数课题的探讨仍处在对某个具体问题,甚至是对一道练习题如何解决等较低层面上,显然,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将教学研究逐步提升到中间层次,如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材内容处理、教学过程设计等,进而向高层次的目标迈进,如教材的重新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发展、奥赛选手的培训等。

2.我们学会辉煌成绩的取得与各级行政部门的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的配合、每位会员的积极努力和团结协作是分不开的,但有些教育行政部门对学会工作的认识比较片面、支持不够,,沟通不够,对学会评的奖不认账,竞职、考评不算数,挫伤了大多数会员的积极性,使会员对学会的活动没有了热情。有些学校的校长从局部利益出发,担心学生参加竞赛造成生源流失,不让学生参加竞赛。有些学校的校长担心教师参加学会的活动会造成人才外流,不让教师参加诸如“评优课”等活动。导致学会工作在有些学校不能顺畅的开展,使有些教师失去了外出学习和观摩的机会,使一部分优秀学生失去了参加竞赛的机会,失去了挑战和锻炼的机会。

化工学术论文范文篇6

科技进步的关键在于开发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育。化学学会要充分调动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传播和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培养高素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会不仅人才荟萃,而且有老一辈教育工作者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学会组织的作用,通过学会组织调动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为改革和发展出谋划策,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同时通过理论研讨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对于改革和推进化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我会工作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有过一段稳步健康发展的历史,不仅学会组织发展较快,在学术理论研讨方面也取得过一系列的成果,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近年来,学会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面临很多困难,一方面由于理事会新老交替,一部分理事对于学会工作的性质认识不清,服务意识不强。另一方面有些行政部门对学会工作不认可,如学会的评奖在考评和竞升职称时不算。其次,由于活动经费困难,学术活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召开会议讨论学会工作的发展方向,对学会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通过讨论,端正了对学会工作的认识,增强了改革和发展的信心,重新确立了学会工作的地位。学会是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教育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科技文化传播、服务和转化的载体,是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同时,学会是一个松散的民间组织,但承担有一定的社会职能。学会工作要树立“三种意识”,即学术意识、服务意识、群众意识。服务和促进中学化学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是学会的宗旨,贯彻“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思想,开展学术交流是我们的中心任务,也是学会树立权威性、增加凝聚力和提高影响力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进程中,学会只有为政府、为社会、为学校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赢得认可,获得支持,才有可能生存和发展。研究需求,提供好的服务,应该成为我们学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离开了群众性,学会的科研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会要充分发挥学会人才和智力优势,担当起教学改革主力军重任。同时,要适应市场经济、科技创新和政府机构改革的需要,改革学会活动内容和方式,认真研究符合时代要求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不断增强学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加强学会的自身建设

学会既然是一个群众性的学术组织,那么要加强学会的组织领导,促进学会工作的正常运转,建立健全学会的组织机构,加强学会的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市科协的安排部署,学会于2003年9月召开会员代表大会进行改选,新一届理事会理事长由特级教师、兰州四中校长杨昌文担任,副理事长由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徐大仁、兰州十中校长张德友、兰州二中副校长卢世平担任,理事会由11人组成,他们从高等院校、示范性高中、普通中学、厂矿中学中产生,老中青相结合,并根据学会工作的性质将理事会的理事分为科普组和教学组,使学会工作得以正常运转。近年来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很多青年教师对学会的认识和了解不够,把学会看得很神秘,我们通过学术活动和教学活动增加他们对学会的了解,从而对青年教师产生吸引力。近两年来,加入兰州化学会的青年教师近百人。青年教育工作者朝气蓬勃、思想敏锐,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人才,利用人才,引导和组织青年教师开展研究活动,写作活动,调动了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荣誉感。三年来,有的青年教师被充实到学会理事会中,有的进入兰州市教育局化学中心教研组,有的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有的成为学会热心志愿者。

每年的年底召开理事会,总结前一年的工作,反思工作中的不足,并对新一年的工作计划进行了讨论,酝酿产生新的研究方案。凡是学会的大事,都有理事会集体决定。在学会的不懈努力下,学会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两次被市科协评为先进集体,有11人次被评为市科协先进个人。

三、学术活动是学会的立会之本、生命之源

“活动是学会的生命”。学会工作“动则兴,静则衰”。要体现学会工作存在的意义、保持学会工作的活力,就必须积极开展学会的各项活动。我会的任务是团结广大会员,为广大会员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提高广大化学教师的学术造诣和教育教学水平。学会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其主要成员一般又是各单位的工作骨干,有的甚至还是学校的主要领导,因此在工作中,我们注重把学会的活动同单位的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理论同实践紧密挂钩,理论直接服务于实践。

(一)开展学术会议

我会每年组织一次学术年会,通过交流提高认识,提高水平。2002年我会在兰州三十三中主办的“3+X高考研讨会”,使广大中学化学教师对理科综合考试的命题形式、难度、内容、题型、内容比例、复习方法等有了一定的了解,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有80余人参加了会议。2003年我会在兰州五中组织了“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会议以专题报告与课堂教学观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使广大中学化学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使广大化学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有了一定的感受。2004年7月,由我会和甘肃省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04年化学学科创新教育学术年会”在兰州举行,会议正式代表100名,列席代表300名。会议由兰州市教育局、兰州铁路局教育集团、兰州铁路局第四中学协办,采用学术报告与课堂教学观摩相结合的形式,内容丰富、成效显著,反映强烈,受到了全体与会者的支持和赞许。

(二)开展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与交流

在进行课堂教学实施研究的同时,不断总结新课程实施的经验与成绩,我会每年组织一次学术论文评选。通过评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我们先后组织了“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资源整合”、“中学化学教学与研究性学习”为主体的学术论文评选活动,三年来共提交论文102篇,提交的论文从素质教育的内容和结构、素质教育实施的途径和办法,教材、教法、学法、课程标准、考试、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化学实验中的素质教育、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性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课堂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诠释了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展示了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取得的成绩。经过我会秘书处组织专家评审,共评出一等奖18名,二等奖40名,三等奖44名,其中有6篇论文推荐参加“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10届年会”的论文交流及论文评选,获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有27篇推荐参加市科协论文评选,有3篇获得一等奖,有11篇获得二等奖,有13篇获得三等奖。

(三)开展青少年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是科学教育的一部分,对于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创新能力、发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分为全国高中竞赛和初中竞赛两部分,高中竞赛由中国化学会主管,初中竞赛由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主管,这两项赛制经过多年的运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高度的评价。兰州赛区的竞赛组织工作由兰州化学会承担,化学竞赛影响面大、考试纪律要求严格、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高,学会工作人员精心组织、缜密安排,从发通知、报名、制卷、安排考场、阅卷、成绩统计、交报表、组织协调等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连年出色的完成了各项任务,多次受到甘肃省化学会、甘肃省省教育学会的表彰。竞赛成绩如下:

2004年——2006年初中竞赛成绩

时间

报名人数

省级一等奖

省级二等奖

省级三等奖

全国一等奖

2004年

3912

107

195

288

15

2005年

3895

80

155

231

12

2006年

3576

72

150

208

12

2004年——2005年高中竞赛成绩

时间

报名人数

省级一等奖

省级二等奖

省级三等奖

全国一等奖

2004年

1921

14

21

29

14

2005年

1677

12

26

27

12

2006年

1819

37

65

118

25

(四)开展教学观摩和优质课评比

青年教师是化学教研的未来,化学教师队伍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青年教师的健康发展与专业成长将成为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兰州市化学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为了进一步发掘、完善和推广成功课堂教学的典型经验,我会充分发挥学会的资源优势,以新课程实施研究为载体,以教学观摩与教学评比为手段,以校际青年教师联合活动为主要形式,给青年教师分任务、压担子,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切实加强对青年化学教师培养。2003年我们在兰州第十四中学组织了初中“优质课”评选活动,2004年我们在兰州第五中学组织了初中、高中“优质课”评选活动,通过教学实践相互切磋与自我反思,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教学评比活动,培训了一批教师,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

(五)开展课题研究

2003年新教材在我市开始实施,2005年秋季我市初三学生全面启用鲁教版化学新教材。新教材新在哪里?教师能否用好新教材?怎样用好新教材?很多化学教师有“为难、抵触、担忧”情绪,为了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兰州市化学会选择了“鲁教版化学新教材实施研究”课题。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倡学生积极思维,自主学习,参与实践。为此,兰州市化学会根据课改精神,由我会牵头,联合兰州市化学中心教研组全体成员,在全市开展“鲁教版化学新教材实施研究”活动,其目的是帮助全市化学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提高全市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一支既能教学又能研究的化学骨干教师队伍,从而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通过专家报告、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教学反思、教学总结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得到发展。研究重点在于变革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评价方法,以及课堂探究活动的方法与效果等四个方面。研究的内容有: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的叙写、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方法、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整合等。

我们安排下列学校作为新课程新教材研究试验点:十中、十六中、铁一中、铁四中、五中、四中等,发挥化学试验基地的窗口与示范作用,提升基地化学教研组的教研教学水平。然后组织全市初中化学教师听课、研讨,交流。实验学校要从“教材分析、说课、讲课、经验体会”等方面交流新课程试验的体会,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2005年10月,在兰铁四中召开初三年级第一学期新课程试验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教师约150人;2006年4月,在兰州十中召开初三年级第二学期新课程试验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教师约80人;2006年5月,组织部分初三骨干教师“送教”赴永靖一中,受到永靖一中师生的欢迎。初中新课程在我省实施已有一年,高中新课程即将实施广大中学教师更加关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高中教学中新课程理念还不能深入人心,在升学率的重压下,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教学中仍占据统治地位.为此,2006年10月19日-25日举办"兰州市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我们采用会常流动的形式,分别在兰州一中、兰化一中、兰州四中、兰州十中、师大附中召开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

研讨会采取优秀课改教师做课、说课、专家点评,与会教师共同讨论的模式举办,研讨会期间,全市化学教师踊跃参与,有不少外地州市的化学教师也赶来积极献言。东风基地中学的化学教师听到消息,连夜赶来,参加了会议。每天都有七八十位化学教师积极研讨,气氛十分热烈。通过研讨,使大家充分领悟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明确了教学改革方向。另外评委们挑选出4节优秀课11月21日在兰州四中面向全市化学教师进行观摩教学,有150多人到场参加了此次活动。

(六)搭建交流学习平台

通过教师继续教育促进教师发展,我会充分发挥学会优势,积极与全国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甘肃省化学会保持联系,为广大中学化学教师牵线搭桥,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对于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动态、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2003年9月,由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吉林省教育学院承办的《全国教育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研讨会》在长春东北师大附中召开。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8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有12位代表展示了各自制作的化学教学课件、积件以及化学网络课程等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成果,并和与会的国内同行进行了经验交流。兰州四中金燕老师代表甘肃省参加了会议。

2.2004年11月,由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北省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承办,海南省教育厅教研室协办的“中南地区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研讨会”在海口市举行。中南地区各省推出的代表做了课堂教学示范,其他各省各有1至2名代表参加观摩研讨。西北师大附中郭大同老师参加了会议。

3.2005年3月,选派兰州七中郭彩霞老师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江苏无锡主办的《人教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经验交流暨研讨会》。

4.2001年,在甘肃省化学学会的协调下,我会与浙江省化学学会进行了互访。兰州化学会组织从事化学教育、中学化学教学与研究的专家、一线教师共7人对杭州二中、诸暨中学、绍兴鲁迅中学、新昌中学、宁波效实中学等5所中学进行了交流和考察,同年11月,浙江省化学会在浙江省化学会常务理事、浙江大学化学系主任王彦广的带领下,组织杭州二中、诸暨中学、宁波效实中学专家、教师一行5人,分别在我市进行了交流和考察,考察的学校分别是:兰州一中、西北师大附中、兰州三十三中、兰州四中、兰州九中等五所学校。在兰期间,针对高考理科综合考试的命题形式、复习方法、课堂教学方法等做了两场专题报告,2节观摩教学课。

5.2003年,在甘肃省化学学会的协调下,我会与山东省化学会进行了互访交流活动。兰州化学会组织西北师大附中、兰州四中、兰州十二中、兰铁一中、兰炼一中、兰炼二中、酒钢三中等学校的骨干教师共7人对山东实验中学、莱阳一中等学校进行了访问。同年10月,山东实验中学、寿光一中、寿光二中、寿光现代中学、莱阳市教研室、山东师大附中等学校组成的访问团一行8人在山东省化学会秘书长陈志的带领下来我市参观访问。在兰期间,访问团的老师就新课程的实施在兰州五中作了专题报告,并进行课堂教学示范。

学会工作成绩的取得,必须争取各级行政部门的支持,必须依靠全体会员,必须有一批热心学会工作的骨干分子。我会所举办的丰富多采、成绩骄人的教研活动分别得到了市教育局(处)的大力支持,西北师大化学化工学院、省教科所、省化学会、市科协等以及全市众多优秀中学都给予了资助和其他帮助。同时,与各位会员及广大中学化学教师和教研员等同志对学会工作精益求精的追求和不辞辛劳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摸索出了一条成功的办会经验,即联办、承办和协办相结合的模式,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会日常工作和各项学术活动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同时提升活动和会议的档次,扩大影响,增强学会的知名度。

学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建立在一定经济做后盾的基础之上,学会的生存和发展也不例外。但我们都清楚的明白,行政部门早已不在向学会继续拨款,集资也有困难。所以,我们只能自己想办法,来解决自己的问题,维系生计,并让我们的学会不断的壮大、健壮的成长。十多年来,通过参加全国化学竞赛,收取少量报名费,采取以赛养赛的办法,尽最大可能地满足学会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费十分紧张和尴尬的局面。

经验和体会实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但学会工作也有不少困难,主要体现在:

1.教学研究相对滞后,研究水平依然较低,多数课题的探讨仍处在对某个具体问题,甚至是对一道练习题如何解决等较低层面上,显然,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将教学研究逐步提升到中间层次,如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材内容处理、教学过程设计等,进而向高层次的目标迈进,如教材的重新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发展、奥赛选手的培训等。

2.我们学会辉煌成绩的取得与各级行政部门的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的配合、每位会员的积极努力和团结协作是分不开的,但有些教育行政部门对学会工作的认识比较片面、支持不够,,沟通不够,对学会评的奖不认账,竞职、考评不算数,挫伤了大多数会员的积极性,使会员对学会的活动没有了热情。有些学校的校长从局部利益出发,担心学生参加竞赛造成生源流失,不让学生参加竞赛。有些学校的校长担心教师参加学会的活动会造成人才外流,不让教师参加诸如“评优课”等活动。导致学会工作在有些学校不能顺畅的开展,使有些教师失去了外出学习和观摩的机会,使一部分优秀学生失去了参加竞赛的机会,失去了挑战和锻炼的机会。

化工学术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本科生;论文;质量;思考

本科毕业生学位论文是对大学课程学习、实习、实践的阶段性总结,也是学生科研能力的体现,是衡量学校教学工作水平和进行教学评估检查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进一步深造和就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由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要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对本科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综合文化素养都较以往要求更严、更高。因此,高校应该加强本科毕业生学位论文的写作和指导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培养专业化高素质人才。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本科毕业生的学位论文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生缺少充足的时间进行论文调研和写作。一般院校毕业设计(实习)在第七个学期(大四上半年),同时还安排一部分专业课,毕业论文写作在第八学期,表面看起来时间是一年比较充裕,但是如果第七学期不能做开题报告,寒假期间学生仍没有确定论文题目,具体的资料搜集工作就难以进行,事实上就变成只有一个学期进行开题答辩和论文写作,而这个时间恰好是毕业学期,常常是考研的同学复试、面试,不考研的同学找工作,甚至部分同学已经实习就业,很少和指导教师联系,也没有充分的时间保证认真查资料、做实验、搞调研,集中精力写作毕业论文。因此,学生为了毕业往往会七拼八凑“组合”一篇论文,或者把别人的论文拿过来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因而论文质量普遍存在一定问题,缺少创新性,并且形成不好的学术风气。(二)缺少必要的方法论和写作基础知识。相当多的高校没有在本科生中开设自然科学方法论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课程。学生做毕业论文实际上是一次科研活动,但他们绝大多数不知道怎样进行科研,用什么方法把获得的经验和数据通过逻辑加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有些学校文科专业开应用文写作选修课,学生对选修课普遍不太重视,还有的指导教师在论文写作前专门召集学生讲论文写作知识。但即使如此,学生写的论文初稿也难以让人读懂,文法不通,结构混乱,错字连篇的并不少见,指导教师不得不亲自“操刀动斧”,在学生论文初稿上留下一片片红色的修改痕迹,甚至为了不影响自己指导老师的声誉而亲自改写。这样指导论文既不能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也无法提升学生的论文写作水平,甚至还给指导教师带来繁重的工作负担。(三)学生实习、实践活动和毕业论文的联系不够紧密。课程设置一般把实习、实践安排在论文写作前完成,目的是使学生结合实习、实践的内容去做论文,尽量理论联系实际,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但是,由于有些实习、实践本身内容与专业联系不够密切,有待改进,另外,学生实习过程中缺少问题意识,没有为毕业论文写作找到切入点、选好题,而是等着老师给命题作文,这就有些被动。有些学生的实习,和专业结合度不够高,每天做简单的事务性工作,接接电话、做做表格、准备点会议资料等,对专业问题缺乏实际接触和深度思考,从实践的角度研究专业问题不够,因此对论文写作很难有更多的帮助。(四)个别指导教师学术水平低、责任心不强。个别老师在科研上投入不够,自己很少撰写学术论文,甚至几年都写不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发表。由于缺少专业的高职称、高水平教师,不得不用非专业的甚至行政管理干部、助教带学生毕业论文。俗话说“隔行如隔山”,那些对专业并不熟悉的管理人员指导论文,对于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学术思想缺乏足够的了解,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论文的质量。还有些老师由于教学工作和科研任务较重,在指导学生论文上花的时间少,指导得不认真,不能帮助学生提升论文质量。另外,也有论文题目专业技术性很强,但指导教师该方面的专业知识欠缺,懂专业的老师由于指导学生人数受到规定数量的限制无法多带,使学生论文在专业深度上难以提高。论文指导不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研究兴趣找对应专业或有某些方面研究特长的老师指导,而是随机分配给每一个老师几个学生,这样有些师生可以在共同关注的研究问题上相互帮助的机会就少了,也不利于学生的论文写作。针对以上问题,应该从课程体系设置,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践整体优化,提高教师指导水平和论文写作过程管理水平入手,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规范性、创新性,使之成为学生进一步深造从事科学研究和提升就业素质的良好基础。

(一)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在本科学生中,分别开设自然科学方法论(包括自然辩证法)和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加强每个学科发展史的教育。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曾在大学校长论坛上说:“大学教师很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教学思想,不仅仅只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启发学生思维的能量。”“智慧就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因此,培养学生智慧的思维离不开方法,方法论越来越被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重视。国外学术界对新的研究成果首先提出的问题是:用的什么研究方法?我们的课程体系设置缺少方法论的课,使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先天具有某种缺憾。所以,应该在学生开始大学生活的初期,教会他们一系列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方法。此外,目前高等学校课程设置中对学科发展史的重视不够。例如,一些理工科院校学科专业的课程设置缺少“自然科学史”“化学史”“物理学史”“地理学史”“天文学史”等的课程。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专业的学生,有的直到大学毕业都不知道学管理的还有“管理思想史”课程应该学习,社会发展史、人类思想史等都是文科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基础。因为读史使人明智,从学科发展历史可以找到本学科发展的规律性、本学科的研究发现问题的方法等。学生学懂了学科发展史,掌握了科学研究方法论,既能帮助他们学好大学各门专业知识,又能指导他们完成学业、写好毕业论文,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进一步进行科学研究或就业。(二)增强实习、实践课的效果。实习、实践课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实习、实践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并尽可能具体化为可操作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实践,并学会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实习、实践中解决问题有所收获。例如:在组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认识实习时,结合专业特点和北京市“挑战杯”社会实践大赛的选题,选择了政府部门、企业、公共组织、农村等单位,把学生分成几组,布置若干个问题,每组带着问题到相应的单位去实习,由于他们开设“社会调查方法论”课,要求运用一定的方法完成选题。实习结束时提交调查报告或论文。优秀的报告和论文公开发表,为转型时期社会公共管理实践提供一定参考。同时,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的资料和切身感受为他们写作毕业论文奠定了良好基础。特别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身就是面向社会、面向实践的社会科学,没有走向生活调查研究的精神,不可能产生好的工作效果。(三)提高指导教师责任意识和学术水平。首先选拔高职称、高学历、教学效果好、科研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作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关注问题自主选择具有指导资格的相关教师,教师根据自己专业特长和科研方向与学生共同研究论文选题。选题确定后,学生做开题报告,教师了解学生对题目的把握程度、资料的准备、写作的思路、研究方法等问题。对学生来说,开题往往比较难,也是论文能否做下去的前提,需要老师做细心的指导。目前影响老师指导积极性的是对指导工作的考核缺少质的标准和量的精确性,指导时间多和时间少没有区别,指导好和坏看不出差异。尽管我们对学生优秀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加大了奖励力度,但教师自己也承认,优秀毕业论文更多是因为学生本人一直是勤奋学习成绩优异的,并非完全取决于指导教师的工作。因此,加强对论文指导工作的科学考核,促使指导教师增强责任意识,无疑会提高整个工作的质量。除教师工作态度影响论文指导质量外,更为关键的因素是教师的学术水平。提高教师学术水平是一个需主客观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过程。一方面,教师要勤奋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打好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保证多出成果,出高水平成果;另一方面,学校和基层组织要给教师提供科学研究的宽松条件,保证科研时间充足,科研设备齐全,有广泛的学术交流机会,形成良好的科学研究氛围,建立良好的科研激励机制。目前,我校已经在科研设备支持、奖励机制方面加大力度,但仍需在教师论文指导和学生论文水平提高方面增加投入,形成良性循环。最后,要快速提升教师学术水平,还要多和名校、大校、企业和政府机关及社会组织加强联系,实行开放式办学。“智者借智而行”,通过和外界的资源互补建立起产、学、研合作平台,开拓我们的视野,增加合作共赢,增强科研实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四)转变学生观念、强化论文训练。论文工作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还应主要从学生入手。尽管学生知道毕业论文是大学四年最后的“绝唱”,但因以往很少有毕业论文不通过不能毕业的先例,很多学生觉得只要拿出一篇论文来,无论质量如何都可以通过,差别只是60分和80分不同而已。加之,做论文期间和考研、面试、复试、求职等相冲突,所以,有的学生对毕业论文采取马马虎虎的态度,质量不高也就难以避免。还有些学生对论文的基本规范不了解,引用文献不做任何标注,有的写作知识欠缺,语句不通、结构混乱,甚至还有错别字。还有的学生不能准确理解指导教师的指导意见,修改不到位,把修改论文推给指导教师去做。凡此种种,都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毕业论文质量提高。写作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的基本能力之一。教育发达的国家都很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从小学开始,就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去查资料,自己写体会和小论文。我们的教育受应试教育影响,重记忆轻思维能力培养,使得学生自己写东西不知该说什么、怎样论述自己的观点。所以,一些课程的作业,可以锻炼学生写论文,同时,专业论文训练要认真给学生讲清论文写作知识和技巧,通过开展学生论文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重视论文写作和训练,切实提高毕业论文水平。(五)对论文工作实行专人负责科学管理。负责论文指导工作涉及系内外多个教师,工作周期长、责任大、影响面广、困难多,遇到工作不配合的老师还生气,许多老师不愿承担这项工作。因此,采取指导教师轮流负责制,让每一个人都体会一下这项工作的程序和不易,凡是做过这项工作的老师都能积极配合他人做好这项工作。但是,由于频繁换人工作不稳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灵活性,刚开始熟悉就交给下一个人,无法形成严格的制度规范,不利于总结经验形成优势,每一个新接手的人都处在学习和适应阶段,对学生论文指导存在一定影响。为了避免以上不利因素,建议选择工作认真、责任心强、有一定沟通协调能力、综合素质较好的老师专人负责论文工作。同时,制订了包括论文写作讲座、选题、开题答辩、论文指导等重要环节的详细工作计划,通过指导教师发给学生任务书,使老师和学生了解工作进度,自觉按进度提交资料。对学生论文的指导,首先从提纲入手,严格把关。题目确定后,提纲是关键,提纲是论文的框架,架子搭好了,基本形式就确定了下来,然后对内容精雕细琢。对论文工作的科学管理,就是既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同时又不给老师和学生带来额外负担。比如,开学初学生学业任务不重,所以,论文讲座和选题、选择指导教师一般安排在开学初,和专业论文训练结合在一起。把具有指导资格的教师名单交给学生,由学生选择教师,然后,师生共同商讨论文题目,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主动权,做他(她)感兴趣、擅长的符合学习专业特长和科研方向的题目。题目确定后,学生查阅资料、做开题报告,学生经过10周到13周的调研、实践,在秋季学期15—17周期间做开题答辩。答辩通过后,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寒假时间进一步查资料、调研,甚至开始论文初稿的写作。对于个别考研同学可以适当放宽到春季学期开学前3周内完成开题答辩。这样大部分同学用春季学期1—15周时间进行论文写作和修改。16—17周内毕业论文答辩,个别毕业生的补考课程基本不受影响,找工作的同学面试也比较从容,毕业生办离校手续更是一身轻松,都不会因论文答辩冲突、紧张而影响效果。对指导教师而言,17周论文答辩结束,期末考试、判卷等工作丝毫不受影响,工作负担不至于太重。而且,整个论文的检查、签字、上交档案等一系列后续归档工作,我们都在20周前后完成,使本学期工作本学期了结,减少了办公室人员的加班加点工作,新的学期老师没有包袱开始新的工作。

化工学术论文范文篇8

一、注重提高素质,强化作风建设

从事女工工作两年以来,我始终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作为挑战自我的目标,自我加压,坚持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要求上进,遵守院规院纪;政治上,认真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质,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及时掌握国际国内时事动态。在女职工工作方面,我没有因为工会、计划生育和对外医疗等方面的工作量大,而对女职工工作敷衍了事,我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宗旨,在热情、认真、负责地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的同时,加强对《工会法》、《婚姻法》和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为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打好基础。工作中能够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处理好各项工作,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工作之余,注重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积极撰写学术论文,去年成功晋升副主任护师(副高职称),有3篇学术论文在省级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在医院文化交流会上荣获三等奖。

二、不断健全和完善女职工组织和制度建设

我院于2004年7月28日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成功实施第五届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换届选举,其中有兼职主任1名和4名女工委员,女职工大组7个,女职工小组49个。全院职工1202人(含退休),其中女职工722人,占60.1%。院女职工委员会自改选以来,不断健全和完善了相关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围绕医院党政中心工作,团结带领全院广大女职工为深入实施医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我院女职工委员会2005年被××区总工会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实施女职工“素质工程”、“建功立业工程”,为医院“十一五”发展建功立业

一是注重提升女职工的政治素质。各女职工大组、小组制定了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女职工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条例、《工会法》、《婚姻法》、《卫生消防安全知识》、学习贯彻实施“两纲”“两规划”、“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职业服务礼仪、管理知识、预防控制艾滋病及禁毒等等知识,并作好学习笔记;并在医院oa系统、院讯上开辟了“学习园地”,将好的文章供全院职工学习,使广大女职工树立了良好的服务理念、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是注重提升女职工的专业素质。围绕医院开展的“医院管理年”、“基础质量建设年”活动,组织了各种专业知识讲座,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技能比赛活动,定期通过开展业务知识讲座、读书报告会、学术活动、晨间交接班提问、三级医师(护理)查访、理论考试、操作训练考试等形式加强医护人员的“三基”培训。以提高青年护士技术操作水平为目的,连续十四年“5.12”护士节举办了护理操作技能比赛,去年“5.12”护士节,以“护理服务年”为契机,组织了心肺复苏、卧床病人更换床单、输液、无菌技术操作比赛和以“职业、信念、理想”为主题的演讲赛,还组织护士参加区卫生局举办的卫生系统“长龙杯”护理职业技能大赛,获得集体一等奖。5月份,组织了2名女职工参加区总工会、区劳动局共同举办的全区职工计算机技能大赛活动中,取得了较好成绩,使医院广大年青女职工得到了很好的学习和锻炼。

三是注重提升“争先创优”意识。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创建“女职工建功立业示范岗”、“巾帼文明岗”活动,并定期组织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成员按照考核标准对已评为市级、区级“巾帼文明岗”科室和申请创建院级“巾帼文明岗”、“女职工建功立业示范岗”科室进行检查评分,以了解岗组创建实际情况,督促各组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医院现有市级“巾帼文明岗”2个,区级“巾帼文明示范岗”2个,院级“巾帼文明岗”5个,院级“女职工建功立业示范岗”4个,2名女职工荣获××市“建功立业标兵”称号,10名女职工荣获院级“女职工建功立业示范标兵”称号。

四、切实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为女职工办事实、办好事,深受女职工拥护和信赖

积极开展“送温暖、五必访”活动,发扬了女工委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服务职工,为职工排忧解难,做职工贴心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深入临床一线,深入女职工家庭,了解女职工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反映女职工的建议及要求。教育女职工明确只有医院发展了,才能改善职工生活福利水平的道理,引导广大女职工支持医院改革,积极投身医院建设。此外,还组织职工体检和女职工妇科检查工作(每年组织全院女职工和流动人口已婚妇女进行妇科检查);在“三八”节为女职工发放慰问品,盛夏时节为女职工发放防暑降温药品及饮料;亲自上门关心慰问患病、住院、丧葬和生活有困难的女职工等方式,从各个方面让女职工感受到医院大家庭的温暖。今年1月份某天中午下班后,我已经走到自家楼下,突然接到电话说有急事需要马上赶回医院,结果是我院中心icu(重症监护室)一名护士在家发生猝死,这名护士是陕西人,到我院仅仅一年时间,其配偶又不是我院职工,情况本不熟悉,但我还是主动承担起治丧的担子,会同家属一面将死者送到殡仪馆,一面通知死者父母并安排好吃住等接待工作,一连忙了好几天,非常体面地处理好了这件事情,死者亲属很感激,执意要感谢医院和我本人,被婉言谢绝。主动关心医院女青年的婚姻、职工子女读书等生活问题,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解决问题,比如主动与城内学校联系洽谈解决职工子女读书问题;组织青年女职工与××师范学院、水电设计院、××化工集团等单位举行“青年联谊会”,拓宽青年人与外界交流的圈子,为他们的交友牵线搭桥。

为进一步拓宽与职工交流的渠道,加强职工与院领导的交流与对话。我充分利用医院oa系统之“医院论坛”来倾听、了解来自广大女职工的心声,定期收集了解女职工意见和建议,耐心细致地接待女职工的来信来访,对于产生了家庭矛盾的职工以及职工之间出现纠纷,及时有效地做好调解工作,在帮助职工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使广大女职工主人翁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活动,参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积极促进构建和谐社会

每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健康、文明、向上的文体活动,提高了员工的文化素养,密切了干群关系,增强了医院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如开展迎新年、“三八”节、“5.12”护士节、“5.1”劳动节等一系列庆祝活动。还积极组织女职工参加区总工会、区妇联、敦仁街道办事处举办的各种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2009年“重阳节”,我院评选出7名“孝敬之花”和6名“敬老之星”。不断继续深化“五好家庭”“文明楼院”活动,2009年年底在全院开展“五好家庭”“文明楼院”评选活动,引导广大妇女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平安保家、节约持家、和谐兴家,形成独具特色的家庭品牌。还积极组织女职工进行各种义诊活动30余次,仅去年一年在义诊活动中共接待咨询者约15000人,免费检测血糖400人次,免费测血压16000人,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积极组织全院女职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几年来,医院集体和个人为灾区、敬老院、贫困学生共捐款5.2万余元,捐衣物600余件。

化工学术论文范文篇9

从事女工工作两年以来,我始终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作为挑战自我的目标,自我加压,坚持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要求上进,遵守院规院纪;政治上,认真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质,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及时掌握国际国内时事动态。在女职工工作方面,我没有因为工会、计划生育和对外医疗等方面的工作量大,而对女职工工作敷衍了事,我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宗旨,在热情、认真、负责地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的同时,加强对《工会法》、《婚姻法》和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为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打好基础。工作中能够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处理好各项工作,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工作之余,注重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积极撰写学术论文,去年成功晋升副主任护师(副高职称),有3篇学术论文在省级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在医院文化交流会上荣获三等奖。

二、不断健全和完善女职工组织和制度建设

我院于2004年7月28日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成功实施第五届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换届选举,其中有兼职主任1名和4名女工委员,女职工大组7个,女职工小组49个。全院职工1202人(含退休),其中女职工722人,占60.1%。院女职工委员会自改选以来,不断健全和完善了相关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围绕医院党政中心工作,团结带领全院广大女职工为深入实施医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我院女职工委员会2005年被××区总工会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实施女职工“素质工程”、“建功立业工程”,为医院“十一五”发展建功立业

一是注重提升女职工的政治素质。各女职工大组、小组制定了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女职工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条例、《工会法》、《婚姻法》、《卫生消防安全知识》、学习贯彻实施“两纲”“两规划”、“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职业服务礼仪、管理知识、预防控制艾滋病及禁毒等等知识,并作好学习笔记;并在医院oa系统、院讯上开辟了“学习园地”,将好的文章供全院职工学习,使广大女职工树立了良好的服务理念、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是注重提升女职工的专业素质。围绕医院开展的“医院管理年”、“基础质量建设年”活动,组织了各种专业知识讲座,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技能比赛活动,定期通过开展业务知识讲座、读书报告会、学术活动、晨间交接班提问、三级医师(护理)查访、理论考试、操作训练考试等形式加强医护人员的“三基”培训。以提高青年护士技术操作水平为目的,连续十四年“5.12”护士节举办了护理操作技能比赛,去年“5.12”护士节,以“护理服务年”为契机,组织了心肺复苏、卧床病人更换床单、输液、无菌技术操作比赛和以“职业、信念、理想”为主题的演讲赛,还组织护士参加区卫生局举办的卫生系统“长龙杯”护理职业技能大赛,获得集体一等奖。5月份,组织了2名女职工参加区总工会、区劳动局共同举办的全区职工计算机技能大赛活动中,取得了较好成绩,使医院广大年青女职工得到了很好的学习和锻炼。

三是注重提升“争先创优”意识。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创建“女职工建功立业示范岗”、“巾帼文明岗”活动,并定期组织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成员按照考核标准对已评为市级、区级“巾帼文明岗”科室和申请创建院级“巾帼文明岗”、“女职工建功立业示范岗”科室进行检查评分,以了解岗组创建实际情况,督促各组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医院现有市级“巾帼文明岗”2个,区级“巾帼文明示范岗”2个,院级“巾帼文明岗”5个,院级“女职工建功立业示范岗”4个,2名女职工荣获××市“建功立业标兵”称号,10名女职工荣获院级“女职工建功立业示范标兵”称号。

四、切实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为女职工办事实、办好事,深受女职工拥护和信赖

积极开展“送温暖、五必访”活动,发扬了女工委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服务职工,为职工排忧解难,做职工贴心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深入临床一线,深入女职工家庭,了解女职工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反映女职工的建议及要求。教育女职工明确只有医院发展了,才能改善职工生活福利水平的道理,引导广大女职工支持医院改革,积极投身医院建设。此外,还组织职工体检和女职工妇科检查工作(每年组织全院女职工和流动人口已婚妇女进行妇科检查);在“三八”节为女职工发放慰问品,盛夏时节为女职工发放防暑降温药品及饮料;亲自上门关心慰问患病、住院、丧葬和生活有困难的女职工等方式,从各个方面让女职工感受到医院大家庭的温暖。今年1月份某天中午下班后,我已经走到自家楼下,突然接到电话说有急事需要马上赶回医院,结果是我院中心icu(重症监护室)一名护士在家发生猝死,这名护士是陕西人,到我院仅仅一年时间,其配偶又不是我院职工,情况本不熟悉,但我还是主动承担起治丧的担子,会同家属一面将死者送到殡仪馆,一面通知死者父母并安排好吃住等接待工作,一连忙了好几天,非常体面地处理好了这件事情,死者亲属很感激,执意要感谢医院和我本人,被婉言谢绝。主动关心医院女青年的婚姻、职工子女读书等生活问题,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解决问题,比如主动与城内学校联系洽谈解决职工子女读书问题;组织青年女职工与××师范学院、水电设计院、××化工集团等单位举行“青年联谊会”,拓宽青年人与外界交流的圈子,为他们的交友牵线搭桥。

为进一步拓宽与职工交流的渠道,加强职工与院领导的交流与对话。我充分利用医院oa系统之“医院论坛”来倾听、了解来自广大女职工的心声,定期收集了解女职工意见和建议,耐心细致地接待女职工的来信来访,对于产生了家庭矛盾的职工以及职工之间出现纠纷,及时有效地做好调解工作,在帮助职工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使广大女职工主人翁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活动,参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积极促进构建和谐社会

每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健康、文明、向上的文体活动,提高了员工的文化素养,密切了干群关系,增强了医院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如开展迎新年、“三八”节、“5.12”护士节、“5.1”劳动节等一系列庆祝活动。还积极组织女职工参加区总工会、区妇联、敦仁街道办事处举办的各种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2009年“重阳节”,我院评选出7名“孝敬之花”和6名“敬老之星”。不断继续深化“五好家庭”“文明楼院”活动,2009年年底在全院开展“五好家庭”“文明楼院”评选活动,引导广大妇女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平安保家、节约持家、和谐兴家,形成独具特色的家庭品牌。还积极组织女职工进行各种义诊活动30余次,仅去年一年在义诊活动中共接待咨询者约15000人,免费检测血糖400人次,免费测血压16000人,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积极组织全院女职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几年来,医院集体和个人为灾区、敬老院、贫困学生共捐款5.2万余元,捐衣物600余件。

化工学术论文范文篇10

由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社会变迁及知识、知识分子的结构转型可以大致分为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转型约当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期,主要表现为思想-观念层面的转型,官方名之为“拨乱反正”、“解放思想”,知识界则名之为“新启蒙运动”。当时中国的社会变革基本上还停留在观念转型与舆论准备阶段,尚未全面进入实践层次(除农村外),因而带有突出的思想革命、意识形态调整的性质。“思想解放”或“新启蒙”运动之于知识界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科学知识)和知识分子阶层(包括人文知识分子与科技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及阶级归属在整体上得到了重新评价,“知识越多越反动”这个毛式民粹主义口号被否定,知识分子被明确地定义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知识对于无知的优越性、知识分子对于大众的优越性得到了重新肯定。这种重新定位和重新认识在当时还没有触及知识分子的经济地位。在改革开放的最初几年,知识分子的经济地位并没有什么明显变化。

更值得指出的是,所有这些思想观念的转型,作为用以消解与颠覆原先意识形态(以政治为中心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新意识形态话语,主要仍然是由人文知识分子来阐释与建构的。活跃于当时思想界、理论界的几场主要讨论,如真理标准的讨论,人道主义的讨论,都是由人文知识分子在高层权力精英的支持下发起和主导的。这样,在社会转型之初,人文知识与人文知识分子仍然扮演着比科技知识以及科技知识分子更为重要的舆论领袖作用,发挥着更加重要的公共意义。文学、美学、历史学、哲学等人文科学一时成为显学,它们共同掀起了所谓“文化热”(其实是人文热),充当了思想解放的急先锋,除了真理标准和人道主义的讨论以外,当时文学、哲学和史学领域还有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主体性的讨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讨论等等,这些讨论的重要特点就是其夸学科的广泛影响力和参与度。它们无不紧扣思想解放、拨乱反正的时代主题,切入政治权力中心,成为普通大众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它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它强烈的政治关怀,来自于它承当的政治批判、社会批判、文化批判等多重使命。[1]这个时期没有打破而是继续延续了传统中国社会那种以人文知识与人文知识分子为中心的知识结构与知识精英结构。政治与文化、政治家和人文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进入了“蜜月期”:新政治需要文化改造运动相伴随,文化改造运动政治在思想层面上的反映,也在思想层面上赋予新政治以合法性。它也表明当时中国社会各界,从知识分子到一般大众,依然保持了极高的政治热情与意识形态热情,他们对于政治理想与人生价值的重建的热情依然超过了对于物质改善、经济发展的热情,务实的、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风气与社会尚未流行,他们对于一篇反映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小说或报告文学的兴趣要远远超过对于一项技术发明的兴趣。人文知识比之于科技知识更接近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大众生活中心,这就是人文知识及人文知识分子依然能够保持中心地位的社会文化氛围。

2、从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社会转型进入了第二阶段,就知识和知识分子的状况而言,这个阶段最值得关注的变化是人文知识和政治场域、人文知识分子和权力精英之间的“蜜月期”宣告结束,技术官僚的时代正式来临。

第二阶段的社会转型已经从思想观念层次进入了实践操作层次,并以经济领域为核心全方位波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此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再只是一种口号或意识形态话语,不再只是舆论准备,而是切实落实为全国上下实实在在的实践行为与生活方式。与经济建设关系直接而紧密的科技知识,不只是在口号上成为“第一生产力”,而且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中成为实际的第一生产力,社会发展的方向切实地而不只是观念地发生了变化。更加重要的是,1990年以降,政治权力的合法化基础不但不是革命时期具有乌托邦色彩的意识形态承诺,而且也不再是80年代初期的新意识形态话语,而是可以计量的国家经济增长与可以感受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90年代是一个量化的时代,一个指标的时代,一个米袋子和菜篮子的时代。

这是一场由人文知识分子肇始、推动,后来又为很多人文知识分子所诟病(特别参见90年代的“人文精神”讨论)的变革,它严重地威胁着人文知识与人文知识分子在80年代还仍然保持的中心地位。知识社会学告诉我们,在知识生产的自主性还没有充分获得的情况下,任何类型的知识和知识分子都只有通过其与政治权力、市场需求或大众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才能确保其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90年代人文知识和人文知识分子边缘化,根本上源于其和政治中心的原有“联盟”的解体,同时又没有能够及时建立其与市场及大众的新联盟(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文知识分子都是这样,其中一部分充分利用大众媒介进行了面向市场和消费的符号,成为新媒介知识分子或电视知识分子,详下)。

当一种政权不再以意识形态的承诺为其合法化的基础,不再将意识形态的论争作为其权力运作的主要途径与手段,而是把自己的合法性建立在量化的经济发展指标上时,它就很容易发现,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知识的关系是直接而紧密的,而与人文知识/人文知识分子的关系则是间接而松散的。能够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的与其说是笼统的“知识”,不如说是科技知识,尤其是技术知识。如上所述,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具有改革意向的政治精英需要同样具有改革意向的人文知识分子来为权力和政策的转移进行合法化、正当化论证。这使得他们之间的差异被他们之间共同诉求所暂时遮盖。这也是80年代人文知识分子“光荣与梦想”的最重要基础。到了80年代中后期,在政治精英看来,这种合法化工程已经基本完成,知识分子的进一步政治改革要求与政治精英的“稳定”需要发生了越来越明显的冲突。何况在人文知识高度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的中国,人文领域的论争总是直接与政治相关,它既可以为特定的政治服务(如80年代的思想解放),也可能“干扰”特定的政治(如90年代的政治精英所认为的)。政治精英们意识到,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中,掌握“思想解放”的“度”是极其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政权的稳定与改革的进行。在这个意义上说,非政治化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技巧。人文学科的非政治化的具体措施就是所谓“不争论”,亦即对意识形态以及重大人文学科领域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中国的语境中从来不可能是纯粹的“知识”问题)进行悬置与淡化。与此同时,科技知识取代人文知识确立了自己与政治权力场域的紧密联系,相应地,科技知识精英也一跃而成为知识分子精英结构的中心,并大规模地入主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岗位,成为新的政治精英或政治精英的技术顾问。对一个以经济建设与发展生产为中心的国家政府来说,它所需要的管理人才当然不再是高谈阔论的人文知识分子了。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与西方国家的政治精英多来自社会科学领域(特别是政治学、法学)不同,中国新技术时代的政治精英不但几乎和人文学科领域绝缘,而且也很少来自社会科学领域。[2]这一点很突出地显示出90年代社会转型的技术主义、经济主义、物质主义取向。仿佛国家只是一个经济体,一日三餐就是最大的政治。

当然,“胡、温新政”之后,这种情况似乎逐步发生了变化。一个很直观的迹象是,在新公布的十七大政治局常委中,出现了具有社会科学学历的新政治精英,从而打破了原先清一色技术专家的格局。[3]依据我的解读,增加最高政治精英结构中具有社会科学学历背景的人员比例,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出中共新政权改革理念的微妙转化:在继续坚持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强调社会发展和政治改革,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模式取来原先的单一经济发展模式,用“又好又快”的新发展观取代原先的GDP崇拜。

3、第二阶段的社会转型的特殊之处还深刻地表现在全社会普通大众的价值观念与生活理想的转变。知识分子及其所从事的知识生产活动从来不能脱离其所生存于其中的社会文化土壤,除了政治体制等制度性因素外,社会大众的价值取向与生活方式同样对知识的生产(比如何种知识得到大规模生产,何种知识只能小规模生产,何种知识几乎不能被生产出来等)以及知识分子的精英结构(何种知识分子得到社会的认同、认同的程度如何等)产生重大影响。如果说传统中国社会成员的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导致了老百姓重文人轻工匠、“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价值观念与人生理想,把进入士大夫阶层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而在解放后30年高度政治化的大一统社会(其特点是几乎所有的社会活动与社会生活都表现为政治活动与政治生活)中,大众当中所流行的是高度政治化的革命理想主义与革命英雄主义的价值观(积极参加政治运动、入党、当“劳模”),那么,80年代后期以来,上述两种价值观都逐渐地变得由盛而衰,由衰而绝,取而代之的是世俗主义、实用主义、物质改善主义、甚至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这是第二阶段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是意识形态导向的政治社会向市场导向的消费社会过渡的必然结果。90年代占主流地位的大众生活方式可以概括为:以欲望为杠杆,以金钱为动力,以理财为手段。实利原则、现实原则取代了原先的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与80年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90年代的大众变得更加现实,他们对于意识形态的关注程度已经大大下降,而在一个意识形态与人文科学一直相互牵连的中国,这种情况必然连带地导致对于精神、灵魂、意义等一切人文问题和人文价值的冷漠。[4]

大众生活观念、价值观念的转变使得知识及知识分子与大众生活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并直接影响到大众对于知识与知识分子的评价标准的变化。知识社会学已表明,知识活动只有获得社会文化价值与大众生活理想的支撑,才能有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因此,人文知识与科技知识在知识系统内部的等级关系常常取决于它与一个时代流行的文化价值观念及大众需要的关系。今天的大众关心现实胜过关心理想,信奉物质胜过信奉精神。一点物质的享受、些许经济状况的改善、家庭收入的微弱提高,比各种理想与主义都更能使他们感到实实在在的满足。这就是盛行于当前中国大陆的“过日子”的哲学。[5]

生活观念与大众价值取向的这种变化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知识及知识分子的地位与作用的评价的改变。当人们用实用主义的观念与尺度来评价知识与知识分子的作用时,务虚的人文知识自然不敌务实的科技知识,尤其是技术知识。技术知识以其贴近日常生活、具有直接的实用功能倍受信奉实利原则的大众青睐。人们乐此不疲地从各种生活小常识、生活小巧门类的通俗普及读物中,或通过专家咨询热线,向技术知识分子请教生活之道、治家之术、理财之法,而不再热衷到哲学大师、文学巨匠的作品中寻找生活的意义、人生的真谛。在广播、电视以及其他大众传媒中,各种生活知识有奖问答吸引了大批的听众(结合巧妙的商品推销广告),却绝少有谁打电话向人文知识分子讨教“人生”问题。不要小看这一现象,它表明了大众生活“导师”的易位。如果说从前的大众导师一直是以阐释人生观价值观见长的“士”阶层或人文知识分子,那么今日的大众导师则是那些知道如何保养身体、调节心理、合理治家理财、正确处理夫妻关系,能够告诉你如何选择和维修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的各色技术专家,导师角色的这种易位,是两种知识分子地位变迁的又一重要信号。如今,“专家”的话就意味着科学,而科学则意味着幸福、合理以及权力。

这种实用主义与世俗主义的社会文化氛围必然对于知识阶层的择业观念产生重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青年知识者涌向技术专家的领域,高科技与经济管理是他们的首选职业。结果出现了以技术为基础的新的社会利益集团以及与之相关的新社会阶层。直接从事经济或技术活动的企业家阶层与中产阶级人员最为引人注目并受人艳羡。这一阶层基本上是一些企业精英与市场新贵。他们的出现应顺了中国社会市场化转型的历史趋势,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今后中国社会的一支不可忽视的新权力阶层。相对而言,从人文知识分子转化而来的新权力阶层要少得多。其中原因不难理解。人文知识分子的知识结构与个性特征决定了他们常常缺乏技术知识,并与具体社会实践活动相疏离。这决定了他们很难直接从事经济活动(包括生产活动与商业活动),也不太适应具体的管理工作(这方面的人才主要来自社会科学领域,如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等)。

4、90年代以来,知识界发生的另一个重要事件是人文知识分子阵营的内部分化。其中一部分仍然秉持批判立场和专业精神,在被政治权力疏远的同时,没有和市场或大众结成新的联盟,保持自己的学院知识分子身份;另一部分则适时调整了自己的价值立场和话语方式,放弃人文知识分子的批判传统和学院立场,面向市场为大众生产消费性符号,在权力和市场的同谋游戏中实现了政治和经济的“双赢”,成为所谓媒介知识分子或电视知识分子。

媒介知识分子的出现得力于大众传播、消费文化和文化市场在90年代的迅速繁荣,也得力于文化生产场域的分化。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在现代社会,文化生产场除了与政治场域、经济场域相对分离外,其内部还分化为“有限的文化生产场”和“批量化的文化生产场”。“有限的文化生产场”的特点是高度自治,场域游戏的参与者努力争取学者同行所组成的学术共同体的认可,他们争夺的是高度专门化的、相对独立于经济资本的文化资本、学术资本,标举“纯学术”或“为艺术而艺术”,抵制政治标准和经济标准的入侵;而“批量化的文化场域”则更多地指向直接的商业成功和大众认可等“外在”标准,它生产的是可以迅速或现成地转化为经济资本的文化商品。

从这个理论模型看,于丹、易中天等所谓“学术明星”既不同于那些供职于大众媒体的娱乐界、新闻界从业人员,也不同于在“有限文化生产场”获得承认的学者。他们的特点是:既和其他学者一样供职于大学这样的学术机构(有限的文化生产场),又像娱乐业从业人员一样遵从批量化文化生产场的逻辑——商业利益的最大化。他们名义上是学者、大学教授,却并没有被同行——学者共同体——所认可的创造性学术成果,而是通过与主流大众媒介的结盟,为大众生产快餐式的“知识”和文化产品——文化口红般的随笔散文(余秋雨)、心灵鸡汤式的人生哲理(于丹)和大话化的历史故事(易中天)。这些产品的商业性本质决定了它或许会商业化地消费与利用历史上的人文科学经典,却不会推进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学术积累。与大众文化的其他明星一样,媒介知识分子或电视知识分子是商业策略的产物。

5、不过,我虽然援用了布迪厄的分析模型,却并不认为90年代以降中国大陆学院化学术知识生产(大致相当于布迪厄说的“有限的文化生产场”)已经获得了自己充分的自主性。这个问题可以结合以量化考核为核心的学术体制建设来谈。

新时期伊始,随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新政策的出台,学术研究的自主和尊严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在80年代,学术界并没有出现官方推进的学术成果量化考核体系,没有我们在90年代所见到的表格大战、量化考核、数字化控制等现象,大学教师在从事科学研究的时候一般都还享受一份清闲和从容(虽然经济生活方面还比较清贫,以至于在八十年代后期出现了“穷不过教授”“研究原子弹的比不过买茶叶蛋的”之类说法)。

进入90年代后期高校体制改革阶段,中国的学术体制化进入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一方面是快速推进,另一方面是怪象丛生。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这次学术体制化特别凸现出政府的主导作用、浓重的利益驱动以及烦琐复杂的数量化管理诸特征。可以是说政府与市场,而不是知识界,才是这次体制化进程的真正推动者。本来,在一个学术体制很不健全、政府办高教、科研机构直属行政机关领导的国家,学术体制的建立需要借助国家政府的直接推动和参与具其必然性和合理性。这就像在一个没有市民社会或市民社会传统非常薄弱的国家,常常需要由政府直接出面培植、扶持市民社会。90年代中国学术体制化的速度和力度离开了政府的直接介入和大量资金投入是难以想象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借助政府力量推进学术体制化应该是也只能是在中国特殊语境中采用的暂时的过渡性手段,其最终目的仍然是培育学术场域的独立和自治。这是一种采用非自治的手段达到学术自治目的的特殊途径。也就是说,政府应该以组织者的角色推进学术体制化,而学术体制化所应该遵循的原则、学术体制内部的运行规则则应该让知识分子和专家群体来确立,这样才能保证学术体制化真正能够做到保护学术研究、使学术研究按照自己的自主原则进行的作用。说得更加明白一些:政府的扶持学术场域的目的最终目的恰恰是最后取消这种扶持――就像父母扶持孩子走路的目的是为了最终彻底摆脱这种扶持,而不是为了借此控制孩子使之彻底丧失自立的能力。

遗憾的是,现在进行的学术体制化好像不是向着这个方向发展,甚至是反其道而行之,把体制化作为操纵学术、控制知识分子的手段。这个学术体制化进程由于掺入了过多的非学术动机而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学术自主的方向。就高校而言,一方面,各个高校都制定了非常复杂、看似“科学”“客观”的量化学术评估、学术奖励、学术资助体制(以及与此相关的教师职称晋升制度、福利待遇制度等等),资金投入的力度也不可谓不大;但另一方面,这套评估、奖励和资助体制又严重违背了学术研究的自身规律,它体现的是高校领导通过学术、学术GDP来创造所谓“政绩”、跻身所谓“强校”“名校”行列的思路。结果是,尽管各个高校都制定了非常复杂烦琐的量化考核体制,论文和项目的数量上去了,学位点增加了,教师――特别是那些能够及时适应这个学术体制的教师――的待遇也的确是上去了,但是学术的质量却不但没有上升,反而出现下降趋势。学术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浮躁风。

问题恰恰在于,这样的学术“”运动完全违背了学术的自身原则,它只有体制化之名而无体制化之实,最多只能说是被权力和金钱严重扭曲的伪体制化:把量化的标准推进到了非常荒唐的程度,并完全根据刊物的行政级别来判定所谓学术论文质量;制定了非常繁复的表格让学者们(特别是那些正在学术研究黄金时期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一天到晚忙于表格大战;学术评估和科研考核的周期过短(长则三年短则一年一考核),使得研究人员无法潜心进行需要长时间积累的重大学术课题的研究,等等。更加荒唐的是:越是适应这个所谓学术体制的人就越是名利双受,成为“填表教授”(整天忙于填表)、“跑点教授”(整天忙于跑硕士博士学位点)、“项目教授”(一个人同时作几个甚至几十个项目,有人戏称为同时烧几壶水,结果一壶也烧不开)、“行走教授”(整天在全国各地飞来飞去“讲学”)。追求学术GDP还导致抄袭成风,其滋生的速度比媒体上曝光的速度还快(抄袭成风本身就与片面追求学术GDP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这些弊端已经被许多有识之士反复撰文批评,但效果却并不明显。现在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是:人文科学领域的学者被数字霸权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几乎完全没有时间从事人文科学研究所需要的沉思默想――我喜欢称之为“发呆”――的时间。我这里说的“发呆”并不是非生产性的白白浪费时间,而是一个真正的人文学者在孕育重大的创造性思想时必不可少的“冥思”状态,是最富于生产性的时刻。此时学者绝对不能为一些急功近利的杂念(比如一篇核心刊物的文章可以记几分、拿到多少奖金等等)所缠绕,以便面对一些真正永恒的问题。我们难以想像:如果海德格尔没有那个远离尘嚣的小木屋,如果康德整天想着发表多少文章以便完成考核,他们还能够成为一代哲学伟人!大家能够感同身受的一个最直观的印象是:九十年代以后学者开始追求的数量,他们的收入提高了,但是也不象八十年代那么清闲从容了,他们没有了为一篇论文、一个观点而长期积累、慢慢推敲、精打细磨的时间和心态。

就与文学关系特别紧密的人文研究领域而言,目前的学术体制化还存在自然科学、特别是实用性技术科学的霸权。现在各个高校的科研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是照搬自然科学的模式,不但追求量化,而且片面强调实用性(能否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是否能够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等等,片面强调应用性、强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但是人文科学的性质决定了它和自然科学的根本区别。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意义和价值问题,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非数字化甚至反数字化的。我们从来没有见过深刻的人生哲理是通过数字公式表达的。

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学术体制存在的弊端。为了克服这样的弊端,出路不是重新诉诸反体制的“暴力革命”(“造反”),而是建立真正科学的学术体制。真正科学的学术体制是以学术为本位、以学术自主为核心的体制。也就是说,我们的学术体制建设的目的和途径都应该是为了让学术摆脱非学术因素――不管它把自己装扮得多么“科学”、“客观”,多么具有可操作性——的干预,让学术更好地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

5、中国似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民粹主义时代,弗兰克•富里迪对英美发达国家的民粹主义倾向的描述似乎也是今天中国的写照:

如今,真理、知识和道德价值越来越不再被认为是绝对的,而是代表着持有者的立场;知识分子也自觉地不再充当普遍真理的代表,而是特定群体或特定身份的代言人,高压文化和通俗文化不分轩轾;博物馆和美术馆进入社区,展示早已被各种认可或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图书馆里增设咖啡厅,努力把自己变成休闲场所。学校越来越追求满足学生的需要,大学教师被要求去‘支持’而不是改变学生;教师降低姿态,自称也在学习,同时也降低要求,一味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观点和努力。不同观点的讨论被等同于人身攻击。;学术自由变成了对教学成果的量化检查;生活的经验被与学习而得的知识等量齐观。

[注释]

[1]这一点与90年代许多人文知识分子倡导的“学术独立”、“坚守(学术)岗位”形成了有趣的对照。

[2]笔者虽然没有进行过严格的统计,但是大家可以依据经验加以判断的一个事实是:九十年代以后,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精英绝大部分出身于科技知识分子,或具有相关的学习或研究经历,其中尤其以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技术专家引人注目。

[3]仔细比较十六大和十七大的政治局常委的学历构成,会发现社会科学专业毕业的人数有所增加。十七大常委的学历构成:,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吴邦国,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电真空器件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北京地质学院地质构造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程师;贾庆林,河北工学院电力系电机电器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李长春,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工程系工业企业自动化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贺国强,北京化工学院无机化工系无机物工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北京石油学院勘探系地球物理勘探专业毕业,大学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其中新增常委中、所学专业都属于社会科学。相比之下,十六大的曾庆红、吴官正、罗干全部是工科毕业(曾庆红,北京工业学院自动控制系毕业,工程师;黄菊,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电机制造专业毕业,工程师;吴官正,清华大学动力系热工测量及自动控制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程师;罗干,民主德国富莱堡矿冶学院机械铸造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