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6 19:27:13

变电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变电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1

1.1为加强供电分公司(以下简称“分公司”)技术监督工作,建立有效的技术监督机制,以保证本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并结合分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1.2技术监督工作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技术责任制,对电力建设和生产全过程实施技术监督。

1.3技术监督工作必须以科学事实为依据,以电力生产的有关规章、标准为准绳,遵循有错必纠,监督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1.4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和推广成熟、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技术监督的专业水平。

1.5供电分公司从事技术管理和监督的所有工作人员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二章技术监督的范畴

2.1技术监督的范围包括:高电压、变压器、开关、输电线路、继电保护、远动、电能质量及节能、直流、电能计量、热工仪表、通讯、变电运行、变电站土建、10kv配网、低压配网。

2.2技术监督主要内容包括:日常专业监督工作、事故分析、交流培训、大修技改指导、设计审查、方案审查、信息传递、新技术推广、设备选型、技术监督工作总结等。

第三章职责分工

3.1设立供电分公司技术监督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总工程师负责,归口管理分公司技术监督工作。

3.1.1供电分公司技术监督领导小组对分公司的技术监督工作负技术领导责任。

3.1.2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技术监督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程、制度等。

3.1.3组织制定分公司有关技术监督的规程、制度、标准、技术措施等。

3.1.4制定分公司技术监督规划与计划;定期听取汇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采取对策;对分公司的技术监督工作进行协调、督促、检查、指导和考核。

3.1.5对因技术监督不力而发生的重大事故组织调查分析与处理。

3.1.6定期组织召开技术监督会议,总结、交流和推广技术监督的工作经验和先进技术。

3.1.7组织有关单位搞好分公司新建、扩建、改建电力工程的设计审查、主要设备的监造验收以及安装、调试、试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监督和质量验收工作。

3.1.8组织落实分公司开展技术培训、交流、考核评比等活动所需的经费。

3.2生技部是分公司技术监督的主要职能部门,在技术监督领导小组领导下工作,其职责如下:

3.2.1根据专业技术文件和上级领导的指示,结合分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3.2.2掌握分公司主要运行设备的技术状况,建立、健全主要设备的技术档案,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和措施。

3.2.3参加分公司重大设备事故的调查,对有关技术问题提出反事故措施及处理意见。

3.2.4审核基层单位主要申购设备的选型方案,参加重大技术措施与技术改造方案的审查。

3.2.5对分公司技术监督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3.2.6定期提出各专业的技术监督工作总结和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与要求。

3.3根据专业归口管理的原则,各基层单位也应相应履行各自的技术监督职责。

3.3.1调度中心负责远动和继电保护技术监督日常工作。

3.3.2计量部负责热工仪表和电能计量技术监督日常工作。

3.3.3变电巡维部负责变电运行和变电站土建技术监督日常工作。

3.3.4修试公司负责高压试验、设备检修的技术监督工作。

3.3.5通信公司负责信息传输的技术监督。

3.3.6各基层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设备和运行存在重大问题时,应及时上报生技部。

3.4建立健全总工程师领导下的技术监督网和各级监督岗位责任制,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做好日常的技术监督工作,其职责如下:

3.4.1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公司有关技术监督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程、制度、条例等,并制定分公司或本单位的实施细则和有关技术措施。

3.4.2对本专业所辖设备按规定进行监测,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对所管辖的设备进行全过程质量监督(设计、设备选型、安装、调试、定检、维护与检修等各个环节),并建立健全本专业的技术档案。

3.4.2.1收集、积累设备运行数据和设备缺陷信息,掌握每种设备的故障率,对故障率较高的设备应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故障跟踪,并根据运行、试验得出的数据编写该类型设备的运行分析报告,如实上报。

3.4.2.2应提出设备故障的整改方案,内容应包括1)对现时带缺陷运行设备的处理方,案;2)分期分批对过时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方案。

3.4.2.3认真、严肃行使技术监督职权:对质量不合格产品、设备、材料进入电网有否决权;对制止违章操作及超标运行有建议权。及时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前景,结合分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其挂网运行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供选型报告。

3.4.3协助人力资源部做好本专业技术培训工作。

3.4.4对本专业的发展方向有清晰的思路,对本专业的技术改造应有3年规划。

3.4.5编写本专业年度技术总结,提交上级审核。总结应包括:本专业年度工作概况、本专业技术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设备和技术监督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情况、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情况、明年的工作计划等。

3.4.6各专责应定期组织召开本专业的技术讨论会,统计本专业技术监督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分析设备运行情况,了解缺陷处理情况等。会议纪要应提交生技部,生技部根据会议纪要向各专业提出相关要求,并定期各专业技术监督动态。

第四章技术监督管理

4.1技术监督工作实行监督报告、签字验收和责任处理制度。

4.1.1技术监督项目及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应按规定格式和时间如实上报,重要问题应进行专题报告。

4.1.2建立和健全设备质量全过程监督的验收签字制度。对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设备材料以及安装、检修、改造等工程,技术监督人员有权拒绝签字,并可越级上报。

4.1.3凡由于技术监督不当或自行减少监督项目、降低监督指标标准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当事者的责任。

4.2建立和健全电力生产建设全过程技术档案。

4.2.1设备制造、安装、调试、运行、检修、技术改造等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技术资料应完整和连续,并与实际相符。

4.2.2电力生产建设全过程技术监督的全部原始档案资料,设备主管单位应妥善保管。

4.2.3努力实现技术档案的规范化、微机化。

4.3建立技术监督工作考核及奖励制度。

4.3.1对技术监督的指标及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企业利益以及称号评定等活动挂钩。

4.3.2对在技术监督工作中做出贡献的部门或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五章技术监督年度会议

5.1每年由生技部组织召开供电分公司技术监督年度会议。

5.1.1与会人员:生产副总经理、副总工程师、各生产单位第一责任人、各专业技术负责人、班组技术骨干、特邀人员。

5.1.2会议主要内容包括:1)各专责介绍专业年度总结情况;2)对关键技术难题进行分组讨论,各专责汇总讨论意见;3)生产副总经理、副总工对技监工作提出要求和指示。

5.1.3会议资料:生技部汇总各专业年度技术总结制定技术监督工作会议资料。

5.1.4会议纪要:生技部根据会议内容制定会议纪要分派各生产班组学习。

第六章附则

变电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2

电力企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需要职工有良好的自身能力和心理素质,因此我不断学习各种技能,努力学习和掌握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及其特点,了解全地区的配电网运行情况,同时能根据各类电气设备的需要,掌握相关的电工基础、电工材料、高压工程技术专业知识,能根据现场电气设备运行情况选择最佳运行方式及经济运行方法,根据实际运行经验,正确处理电气系统的设备故障以及系统突发性事故,初步了解班组管理和生产技术管理的基本常识,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

一、学习生产运行专业知识,提高岗位劳动技能

从XX年参加工作伊始,我发现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同生产实际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为此我努力学习生产运行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劳动技能,在短短的一年内,我主动吸收老师傅们的工作经验,虚心向他们请教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迅速掌握了变电运行的生产程序及各种一、二次设备的规范、参数。XX年在师傅的带领下,本人参加了群科变6s管理模式的推行,通过学习新的管理模式,使我的各项技能水平得到了新的提高。同时还参加了群科变qc的制作,系统的学习了设备点检的方式,明白了设备点检的重要性。XX年我被选派参加了省公司变电运行专业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使我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了质的提高。XX年我又参加了电力培训中心的仿真系统的培训,收获很大,系统的掌握了电力系统运行工作的全部内容。同年参加公司的员工技能大赛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同时代表公司参加省公司的技术比武大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我利用自己所掌握的cad知识绘制变电工区所有站点直流系统所用系统图纸,使我系统的掌握了变电站所用电直流系统的功能及运行维护方法。XX年我被任命为公伯峡变电站安全员,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又意识到了自己安全管理方面知识的欠缺,于是不断的学习安全管理方面的知识,使自己很快的进入了角色。同年参加公伯峡变电站综自改造工程从开工到验收全过程参与,使自己从中学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XX年12月省公司为了解放变电运行人员,设立操作队。我被任命为110kv循化操作队技安员,在新的运行模式下,我不断的探索安全管理方面的新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在安全管理方面没有出过一丝差错。XX年我被任命为循化操作队队长,在这个班组长的工作岗位上我感受到了压力,于是我更加孜孜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素质,先后编制了循化操作队运行规程、循化操作队事故预案、循化操作队典型两票。

二、努力学习新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不断学习新知识,努力丰富自己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从XX年起获得的奖项有

XX年获得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农村电工称号

XX年获得省电力公司青年网页设计大赛二等奖

XX年获得公司安全知识竞赛最佳选手

XX年获得供电公司变电运行技术比武第三名

XX年获得公司qc比赛优胜奖

XX年获得供电公司变电运行技术比武第五名

XX年获得供电公司变电运行工区操作能手

XX年获得供电公司变电运行工区先进个人

变电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专业体系;工作过程;人才培养方案

在专业建设工作中,专业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纲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组织教育教学、安排教学任务、检查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是保证人才培养工作按照基本规格达到培养目标,表现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文件。

1.专业体系建设指导思想和建设目的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高职教育应以服务企业和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学院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不断开拓创新,坚持专业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按照学院专业教学改革的总体安排,我们根据本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对专业的反馈意见和需求,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行动导向和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并按照该思路作为专业和课程建设重点,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构建供用电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基于这样的建设原则开展了此项课题研究。

2.专业建设思路

2.1学习高职教育理论,转变教育理念;理念转变是专业体系和课程改革成功的先决条件,为此,课题组在系部组织下,深入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及精品课程建设理论,转变教师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选派专业带头人、课程技术负责人参加教育部、省教育厅组织的各种旨在转变教师高职教育理念的培训,先后安排各个专业核心课程、精品课程等负责人参加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精品课程建设培训讲座,深化课程建设理论的认识;课程组老师还多次听取全国知名的职教专家来校举办的讲座,学习课程改革思路,先后听取了职教专家等有关精品课程建设讲座。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认识,并逐渐转变教学理念,并将所学教学理念积极投身到课改中。

2.2专业调研;坚持走产学结合的专业发展道路,结合供用电技术专业实际情况,供用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主动立足于电力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积极开展专业和社会需求调研,关注毕业生就业需求和新技术应用。为此,供用电技术专业调研组制定了系统的调研提纲,专门制作了用于和现场人员讨论的本专业覆盖岗位工种所应具备的目标能力,各项目标能力应包括的工作任务等调研资料。并采用到企业调研、利用网络沟通调研、利用电话沟通调研等方式,先后对学院专业面向的行业6家单位、地区4家单位进行了相关企业的企业调研,内容涉及变电运行与检修专业工种员工技能需求、变电检修、电气试验、用电及配电系统的员工岗位知识和技能需求、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核心技能,发放了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表和用人单位跟踪调查表20余份。通过调研工作,进一步明确了专业改革的具体方向和举措。

调研显示:本专业面向的行业公司及相关部门,以及社会用户单位,覆盖的职业岗位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电气设备安装与检修、变电运行与检修、变配电所值班员(值班电工)、用电技术维护与服务等岗位工种。这些岗位工种涵盖了行业和企业用户12大技术工种,对应12种职业资格证书,

3.专业体系建设思路和内容

通过调研,汇总整理有关资料,课题组以高职教育理论指导改革过程,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改革目标,分析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专业学习领域,界定并重构专业核心课程内容;根据核心课程内容,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设计原则确定课程学习情境,制定课程标准。

3.1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具体工作内容,根据调研信息,经过分析综合,总结出本专业学生应需要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31项,对着31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汇总,进一步归纳确定专业五大典型工作任务:变电运行技术、电气设备使用维护与检修、电机使用与维护技术、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和用电技术与管理等。

3.2课程体系和理实一体课程重构;以企业真实的和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按照理实一体、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完成项目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进行重构,形成本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

电子类课程:模电、数电、电子线路装配实训是供用电专业基础课,将原来单独开设的模电、数电两门理论课以及电子线路装配实训课整合为模拟电子、数字电子两门理实一体课,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方式组织教学。

电机类课程:将有关电机的理论实训课程整合为电机运行与检修一门课程,该课程包括变压器、同步机、异步机、直流电机和微特电机4个模块,每个模块的学时数在45-60之间,各模块的教学在相应的理实一体教室以及电机实验室、电机专门教室完成。

PLC课程将原来的理论课与实训课整合为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该课程分为电机控制、自动生产线控制及综合应用三个模块,每个模块由多个项目组成,各个模块的项目可依据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灵活进行选择。

3.3专业核心课程设定;课程整合后,重构了本专业电子电路基础与实践、电机运行与检修等七门理实一体课程作为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这些核心课程包含了本专业覆盖岗位的全部职业能力,实际授课时数达到31周868课时,占专业学习领域课时比例40.3%。理实一体课时比例得到极大提高。

核心课程全部进行了学习情境的设计,包括本学习情境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考核方式等内容。目的是通过多个项目或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达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之目标,解决专业课程进行中的讲练分离、不能充分利用课堂和教学资源的问题。

在专业方案中强化了顶岗实习,课时数达到18周540课时,与专业核心课程两项合计1408课时,占专业学习领域课时比例65%。

3.4课程标准的制定;核心课程学习内容重构,确定了课程的教学情境、教学内容。在系部的指导下,课题组制定了本专业全部40余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各个课程标准包括课程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目标、项目载体的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考核标准、学习情境设计等要素,特别突出了建立在专业典型工作任务中的学习情境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对制定的课程标准在教研室进行了研讨,保证课程标准能够准确指导课程教学。 转贴于

4.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论证与实施

课题组、院、系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论证。

在方案和课程标准制订阶段,课题组开展了专题教研活动讨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步定出了专业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初稿。学院和系部针对课题组制订的初步方案进行了多次反复论证,组织讨论专业方案,确定课程整合思路,并总结了专业改革阶段性工作。又组织讨论专业方案课程设置,在学院层面组织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论证会议,请企业专家对方案的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专业定位、专业覆盖岗位的完整性、典型工作任务的针对性、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学习情境等内容。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以后,在学院的支持下,选定本专业一个班进行了一轮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经过一轮教学应用,进一步优化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专业体系建设解决的问题

专业体系的确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为课程教材建设制定了依据,明确了思路,各门课程负责人正在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制定教材编写计划,组织编写教材。计划在课程实施之际推出课程改革后的配套教材。并解决了以下问题。

5.1专业教学模式;供用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突出了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设计;以就业为导向,按照“工学结合、职业导向、能力本位”的理念,以学生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充分利用真实的或仿真工作环境,确立核心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情境,强化了专业毕业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5.2课程体系特色;①强调通过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拓展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劳动观教育,同时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②专业知识强调实用性、专业性,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习,做到知识够用、专长突出、技能娴熟。③课程设置突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注重实用性、开放性、科学性,专业拓展领域课程的设置充分考虑到社会的需求及知识的实用性,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拓展能力。

5.3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采用引导文教学法(六步法),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在实施教学的六个步骤中,根据实际需要可辅以其它教学手段,如演示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法等。

6.研束语

本文提出了专业体系建设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意义,并对专业体系中关键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思路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阐述了专业体系的优化意义,对专业体系中的专业建设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所提出的建设思路在实践中已经体现出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意义,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企业技术的不断更新,专业体系建设仍需后续的研究和开发。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变电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电工技师论文论文撰写要求

一、电工技师论文的作用及分类

电工技师(高级技师)论文是其在总结研究本职业(工种)领域中的有关技术或业务问题时,表达其工作或研究过程及其成果的综合实用性文章,是维修电工技师从事本职业(工种)的学识、技术能力的基本反映,是科学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总结的文字体现,也是个人劳动成果、经验和智慧的升华。技师专业论文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是撰写者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不断追求和探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文字存在形式,撰写技师专业论文是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和保证人才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按电类技师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一般电类技师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按电类技师论文具体涉及内容的主要有:维修电气经验总结类、技术革新类、新产品开发类和四新技术推广类。

二、电工技师论文撰写的要求

撰写电工技师专业论文,既是一个艰苦的思考、探究和再学习的过程,又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需要对工作实践、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等做出客观的评价。

1.注意论文的科学性。科学性是指电工技师专业论文的基本观点和内容能够反映事物内在的基本规律。电工技师专业论文的科学性来自对客观事物周密而详实的调查研究,掌握大量丰富而切合实际的材料,使之成为研究论述的基础。

2.注意论文的翔实性。电工技师专业论文要求作者所提出的观点、见解确实是属于自己的。那么,要使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普遍的承认,就一定要拿出有说服力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这样,就应该在已掌握的大量材料中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关键证据来证明。

3.内容正确、语言简明。撰写技师专业论文应当力求言简意赅,无多余的字句。对论文的内容不要进行艺术性渲染和夸张;切忌不适当地夸大个人在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中的贡献;更不能将技术问题的争论引入政治观点。同时,在撰写技师论文时,要注意按照撰写格式进行撰写,并熟练应用。

三、电工技师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论文的选题必须立足于总结工作成果与实践紧密联系上。在对已获得的大量素材进行分析、归纳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确定写作的基本方向。

1.论文的选题原则:准确恰当、提高创新和可行实用。

(1)准确恰当。论文的选题要提得准确恰当,面向实际,着眼于社会的需要,确实是生产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选题一定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与自己的工作领域相结合。

(2)提高创新。创新性原则是指选题要有新颖性、先进性,有所发明,有所发现,以推动本职业(工种)的发展。遵循这一原则,选题时必须注意选择位居本职业(工种)较前沿的并具有普遍意义的课题;选择填补空白的课题;选择补充前人学说的课题;选择突破禁区的课题;选择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课题,即借用其他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从新的角度进行研究、验证或论证来解决本职业(工种)中的老问题或疑难问题的课题。

(3)可行实用。可行实用性原则是指要选择有利于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有完成的把握,同时也符合自己的志趣、适合个人能力的论题。

2.论文的选题方法

(1)选择能发挥本人特长的论题。申报电工技师(高级技师)的人员,都具有相当长的本职业(工种)专业工作的经历,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和技术特长;而预备技师在学校学习4~5年,理论知识特别是新技术的知识非常充实,但实践经验欠缺。

(2)选择具有突破性的论题。申报电工技师(高级技师)的人员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对于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最有发言权。如果敏锐地抓住问题的关键处,加以研究,就能形成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论文。

(3)选择具有普遍性的论题。所谓具有普遍性的论题是指在生产实践中有广泛的用武之地的课题。例如,用现代电气技术改造机床的电气控制问题、变频技术在中央空调系统的应用问题及电梯的技术改造和维修技术问题等。有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总结的内容,这些都属于具有普遍意义的论题。

3.论文的推荐选题

(1)典型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机械手的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组合机床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立体车库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材料分拣装置的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2)典型低压电气柜的设计。两台三相异步电动机动力控制电气柜的设计、安装与调试;变频调速控制柜的设计、安装与调试;总计量配电箱设计、安装与调试。(3)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某通用机械厂供配电系统的电气设计、安装与调试;某学校生活区配电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4)电子技术应用设计。三相正弦波变频电源的设计、安装与调试;晶闸管串级调速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5)典型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基于单片机和LCD的电子钟的设计;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等。(6)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改造。Z3050型摇臂钻床PLC改造;M1432A型万能外圆磨床PLC改造;T68型卧式镗床PLC改造;B2012A型龙门刨床PLC、变频器改造等。(7)楼宇自动化技术及维修。电梯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无塔供水系统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等。

总之,加强对电工技师毕业论文的指导,可使他们通过论文的写作,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发挥技术带头人的作用,为高层次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取证问答[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 

[2]机械工业技师考评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M].维修电工技师培训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3. 

变电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变电设备;技改项目;标准化管理

引言

金华电业局送变电第一分公司担负着金华全地区共9个县(市、区)变电站的技术改造升级,部分扩建及运行检修重任,是构筑坚强金华电网的中坚力量。

过去我公司的技改项目管理仍然采取传统的生技科专业管理的模式进行各种技改工程管理,即由生技科专职负责某个项目实施,对此技改工程进行全过程管理,全面介入项目的规划设计、车辆安排、人员分配、设备处置,独自进行工程的系统性与完整性验证。面对庞大的变电改造任务及新型安全管理规定要求,矛盾日显突出,已无法满足电网发展的需要

1.传统的技改生产管理模式的弊端

1.1 生技管理人员无量的不匹配

目前,金华电网将有大量的电网技术改造及建设任务,与我公司生技科人员进行数量匹配,每人每年的工作量颇为巨大,同时,作为现场工程总负责的生技专职,通常较为注意本专业班组的施工作业,在缺乏总工程师、质安员等现行项目部人员的支撑,极易出现现场安全管理的失控。并且由于生技人员长期超时、超负荷工作,导致生技人员健康受损,相关专业技能培训无法正常开展,安全隐患随时间不断增加。

1.2 管理职责模糊

技改现场管理缺少统一的标准,相应的管理职责较为模糊,极易造成不同的不同部门出现了工程信息的不对称,对工程设计、质量、进度、安全环节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形成某些问题无法及时闭环处理。

2.传统管理模式改进的必要性

2.1 金华电业局规范化管理要求

为了有效贯彻国家电网公司构建“大基建”体系的发展思路,金华电业局开始基建管理模式与机构设置的探索,调整相关部门机构设置,将技改、配网工程纳入基建全口径管理,以基建信息一体化为平台,以基建标准化建设为统领,以“科学规划、优质设计、精细管理、安全施工和完美质量”为目标,强化职能、优化流程,实现技改、农网、配网和电网工程项目的横向统一,实现工程在初设、建设、投运等各业务环节纵向贯通的基建管理体制,实现工程项目各环节的规范化管理

2.2 现场安全管理的需要

变电站技改项目的实施,受涉及部门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作业环境及施工进度等诸多因素影响,远比纯新的基建工程项目复杂和危险许多,具体为:

2.2.1 同期整个电网的运行方式处于相对薄弱,较难满足N-1的要求,变电站倒闸操作、工作票执行较为集中,是工作最繁忙的时刻,技改工程施工过程中任何一点细小的不到位或失误都可能给运行设备或整个电网带来重大损失。

2.2.2 技改工程中危险性最高的就是人的管理,而难点正是在于外协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外协人员这个群体普遍存在着文化底子薄、综合素质较低、安全意识较差、安全操作技能缺乏以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缺点,极大地增加现场安全把控的风险。

3.实行技改项目标准化管理主要做法

公司在浙江省电力公司各类管理办法、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基本建设性质,以专业化管理为抓手,结合公司实际现状,主动适应当前新管理模式。通过开展变电站技改项目标准化管理,构建权责清晰、管理顺畅、规范可行的管理模式,实现技改工程“工作流程化、作业标准化、行为规范化、环境优良化”,提高管理工作质量,确保项目安全、质量、效益目标的全面实现,促进公司健康、科学、可持续的发展,具体改进管理措施如下。

3.1 成立项目经理部为主的项目管理网络

2009年,公司在吸收、总结金华电网基建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紧密结合《国家电网公司业主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手册》推广应用编制,实施技改工程的项目管理。

为保证本工程优质、高效、顺利地完成,公司组建优秀的管理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具有施工经验丰富、专业技术过硬的生技人员担任该工程的施工项目经理,并按照项目法施工的管理模式及原则,深入贯彻项目经理负责制。

项目经理部下设项目工程师、质安员、造价员、一次总负责、二次总负责、高试总负责人等成员。各管理岗位主要成员均有工区正式任命文件上岗,施工中严格过程控制,层层落实岗位职责,协助项目经理按计划完成本项目的各项施工管理目标。

各人员具体职责如下:1)项目经理部实施信息沟通协调;2)各专业技术专职进行目标管理;3)管理科室服务现场班组。

3.2 构建技改工程评估、预控、交底体系

公司构建技改工程评估、预控、交底体系,实施工程的前期准备。具体包含下列几项工作。

(1)工程项目的审核、摸底及量化

为了使施工的进度、质量、成本能有更好的控制,公司实行了工程项目图纸班组自审和项目部会审的两级审核模式。并通过对工程摸底报告的建立,公司细化了工程摸底的过程,对施工现场的勘察记录,用文字、照片的形式进行了层次性分解,充分评估实施此工程所带来的各方面的实际影响,并依据现场实际做出两个以上技改工程可行性方案,可在考虑工程周期、电网架构、天气状况等因素改变的潜在风险下,进行灵活性选择。

在总结以往变电检修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相关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公司根据电网技改中涉及的变电一次、二次、通讯、土建等专业的相关工序、施工环节及施工岗位,制定相应标准,并对技改工程进行了量化,明确了一个技改工程需要多少部门配合,使用什么工种,多少人参加,用什么设备、工器具和材料,多少时间完成项目。通过工程的量化,提高工程项目部对生产经营效益的把控水平。

(2)危险点的采集、分析及预控

各专业班组通过工程的现场实际摸底,以作业环境和设备系统方面存在的静态危险点和作业行为方面的动态危险点两根主线为抓手,进行危险点辨析,并用数码及纸质做记录,上报至项目部危险源库。

工程项目部根据源库,进行危险性分析,明确必须控制的真正危险点,划分危险等级,排列出先后重点,再调查危险点存在于哪个工程系统或环节中,根据不同的工程进度,针对不同的工作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的分析的同时,结合专业人员在长期安全施工实践中的丰富经验,比较相同的作业进行静态分析,制定全面的防范措施。

为了使作业人员对各类危险点及安全措施有较为直观的了解,项目部将各类危险点和安全措施以不同的颜色标注在同一张图上,并将现场危险点及安全措施布置图做成版面,摆放在变电(下转第43页)(上接第40页)站显著位置。

(3)工程方案编审、交底及相关技术培训

项目部各专业组有针对性地对重要及危险性大的项目分别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根据现场工作需要,反复推敲、模拟,并经层层审核、批准后严格执行。

为确保施工方案在现场能宣贯到每一位施工人员,特制定了施工方案交底签名制度。各专业班组及时组织班组员工及外协人员对施工方案进行学习宣贯,学习后进行确认签名。以达到人人熟悉工程概况和要求,对具体工作中的危险点及预控措施做到心中有数的目的和效果,为更好地把控施工现场的安全、进度与质量打好基础。

对工程实施中的技术难点,项目各技术专职组织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做好相应人员的技术储备,领会相应技术工作实施的要点,明确技术标准,规范作业行为,提高技术动作的连贯。

3.3 结合国网基建管理办法,落实工程的施工管理

大型技改工程,工作点多面广,且同一现场同时存在多专业交叉作业,运行和改造设备交错重叠,运行方式变化频繁,施工人员众多,安全、建设管理任务艰巨。工程项目部根据技改工程施工的特点,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结合国网基建新型管理办法,从人、机、料、法等几个环节做细化分析,实施施工的过程管理。

大型技改工程,工作点多面广,且同一现场同时存在多专业交叉作业,运行和改造设备交错重叠,运行方式变化频繁,施工人员众多,安全、建设管理任务艰巨。具体措施如下:1)工程项目部根据技改工程施工的特点,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结合国网基建新型管理办法,从人、机、料、法等几个环节做细化分析,实施施工的过程管理。2)设置安全温馨提示语,唤起安全潜意识。3)实施安全轮值员制度,增添安全把控手段。4)拓展数码照片使用范围,进行工程质量监控。5)倡导现场交叉互查,提高通病防治效果。6)无差别管理外协队伍,夯实现场安全基础。

3.4 开展标准化文化体系建设,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技改现场标准化文化是员工对待技改标准体系建设的集体意识,这种意识的特征就表现为一种群体行为习惯。任何单位能不能实现安全标准生产,在于这个企业的员工能不能将标准化理念注入到行为习惯中,把先进的理念自觉转化为行动,努力追求行为与理念的水融。具体措施为:1)实施精细化规程拍摄、录音,规范员工的岗位操作。2)规范员工日常行为。3)进行生产岗位技术比武。4)实行现场可视化管理。5)完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提高员工综合素质。6)开展公司安全文化建设。

4.实施项目标准化管理成效

开展变电设备技改项目标准化管理的取得了下列成效:1)文明生产呈现新面貌,推动公司基础管理。2)生产过程更加规范,安全可控能力增强。3)技改工程标准化管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4)解放思想,全面推进班组建设,培育专家型人才。

参考文献:

变电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032-02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加快推进“两个转变”、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实施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实行主多分开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而繁重,迫切需要一大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职工群众信得过”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和“理论精、操作行”的技能人才作为支撑。然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供电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还需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强人才培养体系结构建设的研究与开发,为供电行业新的腾飞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力资源结构性失衡,人才资源规划有待进一步提高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谐社会的构建、党和政府的重视,供电企业越来越被赋予更多的社会责任,社会和客户对电网企业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势必需要一些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一线服务生产人员。然而,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加上原有电力行业本身的垄断地位、市场化程度低、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导致人力资源整体结构性供需失衡、人才资源规划不足。

2.一线生产人员储备培养不足,结构性缺员问题凸显

近年来,供电企业新进员工数量较少且多为高校毕业生,实习一段时间后大部分流向管理层,同时由于女性员工不能登高作业、年龄超过45岁的员工不能爬杆作业等电力行业生产特性及用工特点,导致生产岗位断层明显,人员结构老龄化,缺乏懂技术、有经验的青年员工,部分岗位结构性缺员较为严重。

3.人才队伍没有形成规模,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完善

(1)培训实效性不强。为了提高职工素质,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供电企业投入不少培训资金,主要通过技能鉴定、专业培训、后续学历学习等形式来提高广大职工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但是部分职工更多地关注理论灌输及考试结果,业务水平却没有提高,造成培训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目标。

(2)复合型人才缺  第一论文 网乏。供电企业内部市场化程度较低,人员流动较少,缺少多样化实践锻炼的机会,员工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强,缺少综合素质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过硬的复合型人才,这不仅降低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人员配置效率,也阻碍了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

4.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总体规划和长远观念

一些企业在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上普遍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缺乏总体规划和长远开发人才资源的意识,人为地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

二、具体举措与实施过程

怀柔供电公司隶属于北京市电力公司,成立于1958年,公司现有职工263人,其中全民员工233人,集体员工30人,劳务派遣员工395人;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197人,专业技术人员128人,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的职工181人。

近年来,怀柔供电公司为不断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关注一线员工职业发展,搭建员工岗位成长平台,引导员工在职业发展中实现技术成才、岗位成才,提出了以强化职工学习意识、提高应用能力、开拓创新思维为主旨,围绕“学习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全面实施“人才培育工程”的工作思路,在职工队伍中广泛开展“树发展理念,强自身素质”主题教育活动,使人才培养工作具有总结经验、创新思路、承上启下的特殊意义。

1.培养目标

基于不同类型人才的结构及特征,以专业培训为基础,构建职工广泛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理论能力,为职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职工应用知识和技术解决生产、服务、管理等方面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创新引导为方向,构建职工创造事物、改造事物及对新思想、新设备、新技术的研究与发明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职业素质提升为关键,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尚的精神追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明的行为举止。通过对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培养最终达到职工队伍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2.实施内容与过程

(1)创新培训工作模式,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全面培育“学习型”人才。“学习型”人才是指面对工作中出现的新环境、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变化,能够与时俱进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以适应工作需要的人才。

近年来,怀柔供电公司不断加大内部培训的密度和力度,积极探索培训创新模式,结合基层实际,围绕如何在员工队伍中培养造就人才、实现人才综合开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提出了立足本职岗位、以实际工作需求为导向的“四式”培训法,即:集中式、班组式、交叉式、互助式。集中式:按照各专业课题、项目,集中统一组织专业培训班;班组式:以班组为单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实时、实地进行培训;交叉式:有针对性地组织生产部门人员进行岗位交叉培训;互助式:成立学习小组,通过“交流、研讨、互学”模式,组织员工进行互助学习。

除了以班组形式开展的自主培训外,公司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组织了大量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如:开展站队级干部管理学系列培训课程;开展新员工野外体验式拓展训练;举办优质服务、企业文化、心理健康、法律知识等内容丰富的培训班;同时不断拓展外培渠道,与华北电力大学联合举办了在职本科班、研究生班,鼓励员工后续学历教  第一论文 网育,为强化员工学习意识、全面培育“学习型”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加强岗位技术应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重点培育“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准确、熟练地将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日常工作中、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岗位人才。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强调与一线生产实际工作的结合。为全面促进公司一线员工对专业技术技能的实际应用,公司先后对实操培训基地 、多功能教室进行了重新装修和改造,并组织了为期半个月的技能比武大练兵活动。训练内容包括12m电杆安装抱担、配电变压器绝缘电阻测量、变压器停送电操作、装表接电等项目。来自公司输变电、配电、营销、供电所等相关专业的213名一线职工参与其中,和本专业技术骨干同场竞技比武,有效提高了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充分利用党政工团培育青年的途径,积极拓宽青年人才培养的渠道,针对青年员工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的问题,公司采取“压担子,促成长”的培养方式,借助重大工程项目和重要技术岗位对青年员工进行了实践锻炼,给他们压担子、交重任,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注重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使青年员工快速成长、成才。

(3)基层创新,促进职工创新思维,精心培育“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是指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丰富及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公司乃至社会发展有创造性贡献的人才。

怀柔供电公司采用经验交流、合理化建议等方式积极开展互动式、开放式的技术改造,结合QC创新创效活动、技术攻关和“五小”发明创造等活动加强理论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培养职工用创新思维的方式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地开展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员工创新能力、促进技术革新及科技创新项目成型的目的。

2011年,怀柔供电公司成立了以输变电技术专家——陈保华命名的创新工作室,集合了公司生产一线包括输变电工区、配电工区、调度所、计量中心、电费结算中心等部门的多名技术骨干,积极开展技术攻关。一线职工在日常工作中偶然萌发的小革新、小发明、小建议都可以通过创新工作小组对其进行实践验证、修正完善,并最终形成创新成果。

三、实施成效

1.储备了持续发展的人才力量

通过有计划、有目标、分层次地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培养各类人才,以达到各类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目前怀柔供电公司共有294人获得了高级工职业证书,76人获得了中级工职业证书,以高级技术人员为代表的人才队伍已成为保持公司发展的一支重要骨干力量,为增强企业竞争力注入了强大动力。

2.促进了员工职业素质提升

公司已先后培训各类管理和技术人才达420余人,15%的基层员工实现了职业晋升,33%的基层员工实现了技术技能晋  第一论文 网级,50%的基层员工实现了职业培训晋级,基层员工职业素质得到了大幅提升。员工在北京市及上级单位组织的职工技能大赛和专业调考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

3.开拓了职工集体创新思路

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为广大基层职工提供了建设思路,因地制宜,结合专业特点和班组建设情况,在共同解决生产难题的同时不断总结、归纳,提升了创新能力,产生了巨大的群体效应。据统计,创新工作室围绕企业生产、安全、经营、管理上的重点和难点,共完成了科技论文9篇、科技项目1个、群众创新成果2项,在为职工解决了工作中的难题的同时,也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缓解了公司结构性缺员问题

随着生产设备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电网建设任务的加重,输变电工区出现了输电专业和变电检修专业在岗人数比定员人数少的结构性缺员问题。通过结合生产现场作业进行的检修带运行实地教学,使运行人员逐步掌握了检修技能,检修人员对设备运行也更为熟悉,改变了以往运行和检修分开的管理模式。以往变电设备一旦出现缺陷,就会出现运行人员不会处理而检修人员在各变电站之间疲于奔波的局面。

四、结束语

队伍建设是供电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员工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学习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结构建设是怀柔供电公司在实施“人才培育工程”过程中的有益探索。通过“学习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梯级开发和培育最大程度地培养了职工自主学习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和技术创新才能,提升了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提高了公司的生产效益和服务质量,推动了企业朝着更加长远的战略目标发展。

参考文献:

变电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变电站;变电技术;检修;管理

1、引言

由于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电网的规模也在随之扩大,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化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变电运行的检修与管理制度需要高度的重视。电力企业拥有了高水平的运行和高质量的检修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供电的稳定。下面我们就对变电技术与检修管理进行探究。

2、关于变电技术状态检修

2.1变电技术状态检修的概念

变电技术状态检修也可以称作变电技术预知检修,根据设备的性能状况和绝缘情况来实现变电设备的各项检修。我国的变电站设备检修都是以预防为基础的试验规程,被称作TBM的基础变电站设备计划检修制度。已在我国的变电技术状态检修领域沿用四十余年,依照现行试验标准来实施检测。而目前由于变电站的设备大幅增加,不能继续沿用传统的变电设备检修制度,电力设备维护的不好会对我国电网的安全稳定造成损失。

2.2变电技术状态的工作内容

变电技术状态检修工作不是工作人员简单地采用在线监测技术,变电站设备的管理模式得到了改革,要求电力企业必须推广系统工程,变电技术状态检修的重要内容包含:变电站应用检修技术、实施标准化体系、采用状态检修的指标评价体系、实施设备状态监控等。

2.3变电技术状态检修的现状

我国目前虽然在变电检修工作方面取得很大进步,供电稳定性也有所提高,但是在过去的体制下电力企业采取定期故障检修制度,造成好多设备检修明显不足,出现很多问题:①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达不到要求;②检修不够经济,成本太高;③检修的目的不明确;④变电设备数量增加,而传统的检修制度已经落后,有待进一步提高。

3、变电技术与维修管理措施

3.1变电技术与维修管理要应用状态检修技术

状态检修技术简称为CMB技术,其核心概念:由于计算机和监测技术不断发展,在变电设备性能方面出现明显劣势而实施的维修方法。变电状态检修技术要求对各个变电设备的各种参数进行测量,随时反映设备运行的实际状态,提前发出警报,使工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维修。工作人员要采取先进的方法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在故障的间隔期及时的采取措施,防止故障的发生。

当最终的数据表明对变电设备维修的必须性,工作人员才能对变电设备进行维修,同时,必须可预知变电设备的故障状态,进行严密的有计划的维修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变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效率。

3.2建立保障体系

为了给实施状态检修提供安全的保障,就要在变电技术与维修管理过程建立保障体系。我们目前电网表现出的特点为三个提高,一个降低,在管理方面将变电设备状态检修作为变电设备预防性维修的基本结构、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维修策略管理等方面作为理论研究,从而在管理上为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提供了基本保障,电网的输变电设备实施状态检修技术体系充分利用了科学技术,并且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和针对性的维修计划安排,提高电网的稳定水平,提高电网的输送能力,提高变电设备正常运行水平,降低设备的损耗,这就是前文提到的三个提高和一个降低,对实现电网稳定运行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3.3实施状态监视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即为变电站设备的状态检修对设备各种参数进行保存和测量现成的的在线数据和历史数据,其装置有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传感器技术。通过对在线数据和历史数据的分析处理,工作人员可以得到一种状态量,状态量能够很好地反应变电设备的实际状态,当运行状态出现异常时,工作人员要对得到的数据进行透彻的分析,对故障的发展势态进行预测,从而制定变电设备的维修措施。

4、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

4.1强化变电操作员的专业素质

为适应发展的要求,工作人员要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再结合单位的组织培训,结合实际情况分层次的进行培养。同时,工作人员要学会在实践当中积累经验,善于总结,提高个人的修养,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处理事故的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故障,确保变电设备安全运行。

4.2落实规章制度和安全责任意识

对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可以通过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安全形势讨论会、安全标语等方式来实施。同时建立和完善责任制与奖罚制,落实到位,管理人员应当起带头作用,以身作则的贯彻每一项规章制度,激励每个员工都能树立安全责任意识。

4.3完善的技术管理

电力企业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开展技术交流讲座,相互学习,交流经验,使工作人员熟练操作职责范围内的各项专业性操作,在检修设备时更有目的性,能够维护保养设备。同时培养故障预测,提高应变能力,在实际当中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以最短时间排除故障,防止事故发生。

4.4强化工具管理

企业需制定工具报废制,定期检查工具是否合格,损坏和到期的工具强制报废销毁,不可再次使用或转售到其他单位。另外,企业还要对外来施工队的工具进行审查,制定相关的工具检修管理制度,对施工队的使用工具提出规定标准,明确好双方各自的安全责任。

4.5学习和执行规程

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指令》、《电业安全工作规定》、《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等安全规定,切实按照规定执行,坚持举办安全活动,总结前阶段的安全情况,技术交流,进行探讨总结,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并进行事故演习,故障预测等活动,促进工作人员的学习兴趣。

5、总结

总之,在我们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电力行业面临的压力也愈加困难,电力企业应当提高自己的运行水平,改善管理制度,做到以人为本加强安全责任意识,更加科学化,与时俱进才能保证变电运行的稳定。

参考文献

变电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8

未来行业人力资源的特性未来新形势下,电力行业对人力资源总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人力资源具有:(1)可竞争性。未来社会充满竞争,电力行业也不例外。职工作为企业财富,能通过他们的智慧、技能和创造性的活动使电力行业各企业获得抵御外来风险的力量以及源源不断地获取利润的驱动力。(2)可挖掘性。人的潜力是无限的,电力行业的人力资源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潜能。现代企业要求领导者善于挖掘人才的潜能,通过建立激励和价值导向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和挖掘。(3)可学习性。要求未来人力资源具有可塑性、延展性,其知识和技能具有可拓展和延伸性,具有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获取新知识及新技能的能力。(4)可变革性。能觉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和组织内部的各种变化,并能根据环境变化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能够始终跟上时代和企业发展的步伐。(5)可凝聚性。能在共同的价值观念下形成一个统一的战斗的整体。具有顾全大局、服从组织、团结协作的素质,能支持配合企业的文化氛围,具有向心力、内聚力,具有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6)可延续性。企业竞争要求未来人力资源要处于不断地流动调整和再配置之中。人力资源适当合理的流动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岗位及时进行补缺,以保持工作的延续性和正常秩序,从而要求企业人员具备适时补位的素质,随时能适应新岗位的工作。对人力资源的个体素质提出要求未来新形势下,对人力资源的个体素质与群体素质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1)思想素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企业献身的精神,有服从大局实事求是的作风和正确贯彻、落实企业经营宗旨,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的能力。(2)道德品质。大公无私,克己奉公的精神,谦虚诚实,与人合作,胸襟坦荡,宽待他人。遵纪守法,服从组织。(3)文化素质。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一系列法律法令规定条例。既要熟悉国内有关情况,又要掌握国际上通用的法则。并懂得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尤其从事的工作涉及到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要精通。(4)实际能力。除本岗位及专业要求的专业能力外,还要具有技术创新能力,能够运用专业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善于与人交往沟通。(5)身体素质。适应快节奏、高负荷,具有轻松应付日常工作的良好的身体状况。国家及行业相关部门对未来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出要求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实现“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资源总量从现在的1.14亿人增加到1.8亿人,增长58%,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6%,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时,“人才素质大幅度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要达到2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要达到28%。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方面,要打造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到2020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7500万人,占从业人员的10%左右,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为10∶40∶50。国家电网公司2010年9月制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之人力资源规划》中提出全网队伍素质要大幅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供电单位电力专业教育背景人员达到50.31%;本科以上人员占职工总数38.2%,其中管理、专业技术岗位本科以上人员达到63.48%;技师、高级技师占生产技能人员比例达到14.03%,年均递增2.5%。

2解决办法与途径

教育培训是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必由之路如何达到未来电力行业对企业职工的素质要求?一是要增加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要在新招聘员工时严把入口关,不唯亲、不唯关系,招聘真正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但单一的依靠增加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无法快速解决问题,第二个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对于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再教育再培训。作为电力行业的领导决策层已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来弥补人力资源素质上的差距。对电力行业职工进行教育培训,就是要舍得投资电力行业人力资源开发,提高电力行业人力资本的价值含量。据专家研究,在增加生产的诸要素中,教育培训所起的作用远超过增加固定资本和就业人员的作用。固定资产每增加1%,生产只增加0.76%,而增加1%经过教育训练的管理人员,生产就会增加1.8%。企业教育水平每提高1%,劳动生产率就可以提高1.4%。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部分有33%是由于教育投资而获得的。在这一理念影响下,电力行业企业如国家电网公司,已组成了三级培训中心:国家电网公司高级培训中心、各省公司培训中心、基层企业培训中心,对职工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并利用电力行业内部运行良好的教育培训机构,将职工教育培训与学历教育有机结合,使职工教育培训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之人力资源规划》中就培训开发机制建设也做了具体指导:通过推进培训标准化建设、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健全培训师资管理体系、强化培训过程管理等措施促进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电力行业人力资源素质的主要途径一是岗位培训。岗位培训是指在一定的政治、文化基础上,按岗位规范和企业的要求进行的提高职工本职工作能力的教育培训活动。岗位培训大致分为任职资格培训和适应性培训、工商管理培训,培养技术能手都可以说是适应性培训。开展岗位培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基于岗位进行工作分析,开发并完善各类人员的能力培训标准,研究制定各级各类人员能力素质标准,将岗位所需知识、能力作为培训主要内容,推行能力培训新模式,提升各类人员的岗位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发展什么就培什么。二是继续教育。

变电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9

陕西安康供电局运维部配电带电作业站副站长。多次参加专业技术培训,累计培训800学时。2007年获西北电业职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历。2005年获助理工程师资格,2009年获配电线路高级技师资格。

1997年,禹康从西安电力技校毕业踏上了工作岗位。16年来,从中专——大专——本科,从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他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由一名懵懂的青年工人迅速成长为一名配网领域的专业能手和业务骨干。近年来多次被陕西省电力公司和安康供电局评为“青年岗位能手”、“技术创新能手”、“优秀职工”、“自学成才明星”、“知识型员工”、“党员电网先锋岗”等称号,多项技术革新先后获得陕西省电力公司一、二等奖,并取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多篇论文在国家优秀期刊发表。

勤学苦练业务精

成功之路总是以汗水铺就,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禹康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与他自身的努力和勤奋是分不开的。从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他就秉持一个信念,那就是不管干什么,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为了使自己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电力工人,他从立杆放线学起,苦练配电设备架设及杆上作业的一招一式。为了熟记作业规程,他连上厕所都要翻看各类规程、规范;为了练好登杆技术,时常在下班时间和节假日,都能在供电局配网培训基地看到他的身影;为了把真功夫学到手,他抓住每一次锻炼机会大胆实践,工作中总是抢难度大、工艺复杂的活干,经过数次实战的考验,他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但他并没有因此满足,又把业务学习瞄向了更远、更高的目标;为了尽快掌握一流的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他自学了《供用电技术》和《发电厂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先后取得了专、本科学历,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由一名普通青工成长为该局配网专业能手和业务骨干。

在安康供电局汉滨供电分局“创一流”期间,他一人承担了分局22条10千伏配电线路的走径图、单线图和网络图的绘制工作,白天跑现场测档距、画草图,晚上熬夜描图、在计算机上录入资料,这是个精细活,特别费眼,累得看不清了,他就用浸了冷水的湿毛巾,敷上一会儿,接着再干,每天晚上坚持干4个多小时。用了近8个月的时间,他徒步近千公里,每条线的走径和接线方式他都熟记在心,被大伙称做“配网活地图”。技艺犹如他掌心厚厚的茧子日渐累积,由于业绩、能力、贡献突出,2006年,他被陕西省电力公司聘为B级技术能手,并担任陕西电力技能院“配电及电缆线路运行与检修专业组”组长,成为陕西省电力公司系统内最为年轻的技术能手。

刻苦钻研能力强

社会在飞速进步,电力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工作中,禹康认识到,在知识和技术都很密集的电力行业,只有努力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更好的适应岗位,才能更好的服务企业。他意识到一定要结合实际,在工作中摸索,在工作中实践,在工作中总结,在工作中创新。只有这种结合实际,从工作中总结提炼,优化流程,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配电运行、检修、抢修是一项“急、多、广”的工作。线路与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或事故,往往“火烧眉毛”,尤其天气越是恶劣,故障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故障排除问题,一直困扰着运行班站。工作之余,禹康对遇到的“疑难杂症”反复研究、反复实践,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探索出解决难题的方案,撰写了“中性线和保护接地线接错的危害”、“一起接地线连接点氧化导致设备外壳带电的处理”和“低压线路中段各种断线故障分析”等论文在《农村电气化》和《农村电工》等全国优秀期刊发表,他的数条合理化建议也得到了安康供电局的采纳和应用,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掌握了配网运检技术,禹康仍不满足,2007年,安康供电局开辟了配网带电检修业务,他任第一任带电班班长。他更是处处留心,深钻业务,注重这个全新工作领域的每一个细节,随着带电作业技术水平的逐渐成熟,他带领的带电班日益忙碌起来,最多的一天仅10千伏带电作业就达5次,这是过去不能想象的。2009年一年,带电班就完成10千伏配电作业186次,全年减少停电达到20100时户,多供电量245.87万千瓦时,大大提高了电网供电可靠性。他带领的带电作业班也成为该局一支敢打硬仗,特别能吃苦的优秀团队。

禹康是个有心人,工作中注重搜集资料,善于思考问题。他将平日里处理事故遇到的故障现象进行分类总结,把自己在工作中的感受总结提炼与同行们交流切磋,这种遇难就钻、好问好学的精神,成就了他在工作中取得一次次创新和突破。

创新增效成效大

这个生于80后的年青人,深受劳模父亲的影响,对知识如饥似渴,始终坚持专业知识学习,对未知领域孜孜探求。对工作中遇到的任何问题他都“斤斤计较”,解决问题是他最大的爱好,他把问题当成课题,创新的过程不断展现出高超的技能水平,创新的成果推动着他的团队不断提升和进步。

在优化变电站10千伏间隔调整及线路停电过渡方案时,他用图表形式标明每日工作任务、工作地点、设备变更情况,使所有工作人员都能随时了解现场状况,这一小小的 “创意”大大提高了工作组的效率和安全性。他把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施工手段运用到日常工作中,由他编写的“安康供电局江北变10千伏间隔调整”、“城区线路改造”、“大桥路、金州路、瀛湖路强电入地等30余项大中型工程实施方案”,在施工中得以应用。

2006年,他的研究成果“连接验电器和绝缘杆的连接装置”成功解决了验电必须登高的技术难题,获得国家专利(ZL200520079354.6),填补了安康供电局自主知识产权的空白,这项发明运用到实际带电作业中,作业人员站在杆下就能轻松验电,作业时间缩短了30%。2007年,针对在配网检修中,拉开跌落式熔断器,摘下(或挂上)下鸭嘴滑道,会发生熔断管摔跌,给线路安全运行和人身安全带来隐患这一现状,他设计制作了“跌落式熔断操作装置”,在局内推广运用,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提高了劳动效率,深受运行人员好评,次年这项技术创新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认证(ZL200720032497.7),同时获得陕西省电力公司“四小”发明一等奖;2008年,他再获两项国家专利(ZL200820221785.5、ZL200820221786.X)。为进一步完善“跌落式熔断操作装置”他又研制了新一代“ABB跌落式熔断器操作装置”。为解决带电T接支线时安全距离小的问题,他发明了“绝缘隔离装置”,此装置在工作时为带电作业人员撑起了一把保护伞,大大增强了安全性,减少了作业时间。

变电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电气工程;安装施工;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电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部工程,它直接影响使用功能和建筑物的安全,所有的建筑内的设备运转、照明、冷暖源的维持与供应等都与电气工程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建筑物作为运行整体,建筑项目内容都是相互作用,互为协调的关系。即使其中一个小小的运行部分发生异常都可能造成建筑整体性能发挥缺失协调性与完整性。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必须加强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的管理及监控工作。

一、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特点

1.1 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过程相对比较复杂,所涉及专业范围比较广,对于电气安装的管理工作中,要使各个专业之间的工作相互协调的进行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还需要与其他相关的工程部门、土建部门进行协调的工作。这是这样的一些问题,决定了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需要协调的部分很多的特点。

1.2 近几年,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已经引进了许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一些新兴的技术,另外,随着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机电安装工程也随之走向复杂化,再加上电气安装过程涉及专业广泛,所以,所有这些都决定了电气安装工程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比较高。

1.3 在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所经历的周期比较长,涉及到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等各方面的工作,直到满足相关的标准要求为止。

1.4 正如上面所述,电气安装工程所涉及的专业非常广泛,比如设计电子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等各专业的知识,这就决定了电气安装的施工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

二、电气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

2.1 电气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

电气施工人员对电气安装工程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是电气安装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这对电气安装工程安全管理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很多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普遍不强,不能意识危险的发生,电气事故时有发生。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就显得极为重要;二是电气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电气安装工程的有关规定,这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

电气作业人员来说,必须通过岗前培训,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同时还要做好岗后总结工作。通过岗前培训以及岗后总结,有助于电气作业人员加强对危险源的识别,便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保证工程的安全实施。

2.2 电气安装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将制度落实到位。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应以安全管理制度为依据,在施工过程中抓好安全管理工作,采用定期的形式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其二,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实施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安全设施的设置,同时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以防安全事故发生。

三、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

在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一些隐蔽工程要特别注意,一旦出现差错,不仅返工困难,还可能留下安全隐患,所以必须严格监控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预埋管的材质型号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管子排列是否整齐,弯曲半径是否符合规范要求。防止预埋管被堵塞,接地线及电缆在施工过程中被破坏。在施工中,监理要采用采取各种措施来确保施工质量。测量接地线的电阻,应小于等于图纸标注的欧姆值。消防泵的控制,因涉及降压起动、现场手动、消防控制室手动、自动起动、备用互投等控制,且往往涉及几家安装调试(供货)单位,很容易发生技术上、协调配合上的问题,加上个别设计存在一些小缺陷,影响调试和验收,电气工程师必须提前熟悉设计图纸及厂家提供的二次线路图、控制原理图,及早发现或预见可能发生的问题,并作出处理。

四、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成本管理

施工成本是以施工项目作为成本核算对象,也就是指在施工现场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之和。做好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电气安装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事前成本控制和过程成本控制。其中,事前成本控制就是指在工程施工之前,全面考虑、分析影响成本的各个因素,建立技术与经济方面的定额标准,建立岗位责任制,将施工现场的成本控制工作落实到位,以确保目标成本的实现。所谓的过程成本控制即在整个电气安装施工过程中,以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和成本计划为依据,并结合现场实际状况,严格控制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以及其他费用的支出,同时依据现场实际情况的变化实施动态调整。

五、加强技术管理

项目总工是技术管理的主要负责人,组织施工项目部施工图预审,参加设计交底和施工图会检,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并报监理项目部审批。重大施工技术方案还需报业主项目部审批。严格审查专业分包商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并备案。对专业分包商的培训工作进行监督,对劳务分包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在开工前和各分部工程开始前,项目总工组织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需进行工程变更时,填写工程变更单报监理项目部、业主项目部审批,工程变更单执行完毕后,填写工程变更执行报验单报监理项目部。组织检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技术方案的执行情况。负责施工技术资料的整理、审核工作。竣工后编制技术管理总结。

六、加强安装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工作

6.1 普通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

对在建的每栋住宅楼每层每户的电气安装情况进行仔细检查,对于任何一个不合格点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点都必须要求返工。并对重点工程和主要环节进行重点检查,把好主要环节的技术关;

6.2 分段检查和整体检查相结合

对各个上序阶段进行分段检查,着重检查预埋和穿线上序脱节的问题、土建和电气专业的配合问题,及时进行质量通报,对质量问题及时进行质量通报, 限期整改,并对完工的电气安装工程从各个方面进行整体检查, 保证电气安装工程的整体效应;

6.3 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

编制定期检查计划和并且同时进行不定期抽查相,不仅如此,还要认真做好记录,每月进行一次质量通报,另外,还要对对整改项进行不定期抽查,使管理工作贯穿在整个电气安装工程的始终。

七、小结

对于人们用电质量的提高,电气安装工程势必成为一个艰巨而浩大的工程。而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又是直接关系电气安装工程的完成情况。因此,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叶文.加强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的探讨[J].工程质量,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