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专业技术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9 13:59:41

污水处理专业技术总结

污水处理专业技术总结篇1

技术背景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被污染的雨水以及其他形式的污水总称为污水。其中的污染物成分相当复杂,污水处理主要就是利用某种方法把污水中的污染物分离出来或者将其转化分解成无害的稳定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

污水处理技术按照原理可以大致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以及生物处理法。

物理处理法是利用物理作用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分离或回收。常见的方法有沉淀、浮选、离心、过滤、蒸发等。化学处理法是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转化,分离、分解。常见的方法有混凝、中和、电解、氧化还原、萃取、吸附、离子交换和电渗析等。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能够降解代谢有机物的原理,处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主要分为好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等。

专利总体布局

由于污水处理的相关专利均对应于国际专利分类中的CO2F小类,即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因此,对该小类中包含的专利数据的分析基本可以反映污水处理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图1是从2000年到2006年,国内涉及污水处理的专利数量变化图。经统计,从1985年起至今,中国专利文献中涉及污水处理的专利文献共23830篇,而其中从2000年到2006年,涉及污水处理的专利数量就占到了60%,共14290篇,可见,近年来污水处理技术的革新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从图中可以看出,污水处理相关专利逐年递增,增长趋势平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技术呈现良性的发展趋势。

图2是从2000年到2006年,按照涉及污水处理专利类别进行分别统计的数量变化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污水处理领域中,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总体上都是呈增长趋势,但发明专利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两种专利的特点来看,发明专利的稳定性和保护年限都高于实用新型专利;从企业角度来看,重要的技术往往倾向于用发明专利来获得更长久、更稳定的保护。因此,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科研院所对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及保护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体现在专利数量上就是发明专利的比重明显增加。

图3是从1985年起至今,中国专利文献中涉及污水处理的中外专利数量比较。从中可以看出,国内发明创造的数量明显高于国外,占专利总量的87%以上,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主要为国内对于污水处理的需求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该领域的技术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整个行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在国内,该领域专利分布比较分散,没有出现明显的某个企业或多个企业进行技术垄断的趋势,因此,对于各企业研究院校来说,目前的专利保护氛围有利于技术的发展革新,该行业发展前景光明。

图4是从1965年起至今,中国专利文献中涉及污水处理的外国专利国别分布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在该领域,美国和日本专利分布较为集中,两国专利总量占到所有外国专利的一半以上,考虑到国家科技水平,在国内进行科技研发技术革新时,应该对这两个国家的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参考和借鉴。

专利分类布局

根据国际分类号的统计,在污水处理领域中,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以及生物处理法所占比重大致如下图所示。

由于国家对工业污染的治理力度不断加大,而化学处理法常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因此,在图5中与工业废水的处理相关的化学处理法所占的比重较大。而生物处理法作为新兴的污水处理方式,也占有一定比重。

图6是针对污水处理中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以及生物处理法3种常见处理方法,分别对其涉及的专利数量,按年度进行统计。可以看出,污水处理中涉及这3种处理方式的专利,均保持每年递增的势头。

图7反映的是以2000年为分界,3种污水处理方式各自阶段专利数量所占的比例。从中可以看出,3种处理方式在2000年后均出现了大量专利,超过各自专利总量的60%以上。而且可以看出,生物处理法作为新兴处理方式,2000年后的专利竞占该类别全部专利的近80%,增长势头更加明显。

图8反映的是从2001年至2006年,每年3种污水处理方式涉及的专利数量较上年净增长的数据情况。从中可以看出,生物处理方式近年来保持了增量上升的态势,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在污水处理领域中,生物处理法的研究是一个重点热点,值得关注。

热点领域专利布局

生物处理法作为污水处理领域的一个热点,在技术内容上主要包括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单纯厌氧法,单纯好氧法以及厌氧好氧相结合的处理方法。根据技术内容的不同,结合专利数据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图9反映的是从2001年至2006年,每年各种生物处理方式涉及的专利数量较上年净增长的数据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活性污泥法和厌氧法是热点中的热点,其专利数量发展较快,在2006年甚至出现了专利数量激增的情况。而其他几种生物处理方式发展则相对平稳。技术发展重点区域由此可见一斑。

热点区域分析

生物处理法中技术发展最为活跃的是活性污泥法,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开始,污泥负荷率、曝气池进水点位置、曝气池池型等方面都得到很多改进,产生了一系列的改进型活性污泥法,例如,标准活性污泥法、厌氧一好氧活性污泥法(A/O,AA/O)、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改良型SBR法(MSBR)等。对于曝气方式也取得了很大成果,例如,纯氧曝气、深井曝气、射流曝气等,增大了氧转移率,使曝气池中氧气浓度增加。其中涉及的氧化沟工艺也衍生出很多种类,如卡鲁塞尔式氧化沟、奥贝尔式氧化沟、交替工作式氧化沟以及一体化氧化沟。活性污泥法主要发展方向是提高污泥沉降性和生化反应速率,提高供氧效率降低能耗以及解决对剩余污泥的处理成本问题等。

生物处理法中的生物膜法在污水处理中也得到了广泛运用,适合高浓度生活污水和有机工业废水的处理。该技术的主要发展热点在生物膜反应器的改进上,传统的生物膜反应器分为生物滤池,生物转盘以及淹没式生物滤池。目前,较为新型的生物膜反应器有生物流化床、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升流式厌氧污泥床一厌氧生物滤池(UASB―AF)、微孔膜生物反应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以及曝气生物滤池(BAF)。在发展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微生物于载体表面的固定机理,进一步提高各种膜反应器的净化功能以及使生物反应器达到节能和自动控制。

污水处理专业技术总结篇2

关键词:污泥处理处置 认识误区 控制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产量也急剧增加。未经恰当处理处置的污泥进入环境后,直接给水体和大气带来二次污染,不但降低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有效处理能力,而且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构成了严重威胁。

但是,受城市污水处理建设发展水平和认识程度的限制,我国对污泥的处理处置始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面对污泥处理处置实际工程需要的冲击和国际诸多技术产品片面促销的局面,管理体系及技术支撑等领域已经呈现出混乱的趋势。而且,管理体系的欠缺、系统研究的缺乏和技术体系的紊乱等,已经给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造成了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的普遍性误区以及技术路线的错误认识等阐述我们的观点。

一、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的背景与问题

据估算,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每年排放的污泥量(干重)大约为130万吨,而且年增长率大于10%,特别是在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几个城市与地区,污泥出路问题已经十分突出。如果城市污水全部得到处理,则将产生污泥量(干重)为840万吨,占我国总固体废弃物的3.2%。

目前,我国污泥处理处置主要方法中,污泥农用约占44.8%、陆地填埋约占31%、其它处置约10.5%、没有处置约13.7%,这些所谓的"处理"和"处置"基本上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估算的,严格来说以上数字将会有很大变化。据统计,我国用于污泥处理处置的投资约占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的20~50%,可以看出,污泥处理处置处于严重滞后状态。

污泥处理处置问题已经在大城市中显现出来。早期的污水处理厂,由于没有严格的污泥排放监管,普遍将污水和污泥处理单元剥离开来,为了追求简单的污水处理率,尽可能地简化、甚至忽略了污泥处理处置单元;有的还为了节省运行费用将已建成的污泥处理设施长期闲置,甚至将未做任何处理的湿污泥随意外运、简单填埋或堆放,致使许多大城市出现了污泥围城的现象并已开始向中小城市蔓延,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不安全的隐患。目前我国虽然对污泥问题开始关注,但仍然停留在技术层次,2003年开始,我国主要大城市,开始尝试进行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对其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论证,如:广州市近期采取生污泥填埋,远期将用于农肥;深圳市已完成专项规划,拟采取热干化加焚烧工艺;上海市则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处理分散化、处置集约化、技术多元化的方针;天津市计划建设3座污泥处理场,采用污泥消化发电工艺,但尚无污泥最终处置的方法;北京市污泥处理处置专项规划还未经审批,土地利用将是主要发展趋势。

由设计院为主导组织编制的污泥处理处置规划,主要内容为技术规划和技术方案,其系统性不够强,基本未涉及管理体制、责任划分、相关政策、公众参与等内容。但事实上却恰恰相反,污泥问题的解决极需管理体制、市场机制、标准体系、技术政策等方面的系统性支撑。

二、污泥处理处置的国际经验

污水和污泥是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同等重要又紧密关联的两个系统。污泥处理处置是污水处理得以最终实施的保障,在经济发达国家,污泥处理处置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其投资约占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的50~70%。

污泥处理处置方法主要有填埋、焚烧和多种形式的土地利用。由于各国具体情况不同,选择的方法各有侧重。在美国土地利用逐渐占据主角,80年代末以填埋为主约占42%,1998年土地利用急剧上升至59%,预计2005年土地利用的比例将上升至66%;日本由于国土面积较小,以焚烧为主约占63%,土地利用22%,填埋5%,其它约10%;欧盟各成员国的侧重不尽相同,目前卢森堡、丹麦和法国主要以污泥农用为主,爱尔兰、芬兰和葡萄牙等国污泥农用的比例还会逐步增加,而法国、卢森堡、德国和荷兰则计划加大焚烧的比例。即使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也有所侧重,如在英国北部大型工业城市,由于污泥中重金属含量较高且含有一些有毒成分,因此焚烧比例较大约占50%,而英国的其它城市则以污泥土地利用为主。

以上分析得到两点启发:一是各国都把污泥处理处置作为污水处理系统的非常重要的环节,给予巨大投入,使污染治理能划上一个完整的句号,这是成熟的污水处理思路;二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因地制宜地采取了适合各自国情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主要考虑因素为产业结构、土地资源、城市化程度等。

三、污泥处理处置术语

讨论污泥问题,应先澄清污泥处理处置的术语。我国目前对污泥处理和污泥处置还没有准确的解释,造成概念不清。目前,有两个主导性观点:一是以污泥稳定化为界限,稳定化前为污泥处理,稳定化后为污泥处置;另一观点则认为以污水处理厂厂界为准,厂内为污泥处理,厂外为污泥处置。

处理、处置概念的混乱,导致污泥处理、污泥处置目标不明,进而影响到管理定位、技术路线选取和技术标准的制定。为了便于研讨,我们提出明确的定义,作为本文讨论的基础和业内同行的参考。

污泥处理(sludge handling or sludge treatment):污泥经单元工艺组合处理,达到"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目的的全过程。

污泥处置(sludge disposal):处理后的污泥,弃置于自然环境中(地面、地下、水中)或再利用,能够达到长期稳定并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的最终消纳方式。

四、污泥处理处置的责任主体

污泥处理处置问题首先源于管理体制上的混乱,而管理体制的混乱首先是责任主体的缺位。

污泥处理处置责任主体不明确,是制约污泥处理处置管理体制得以理顺的关键因素。责任主体不明确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传统的污水处理厂并非一个民事法人主体,而是事业单位,是为政府义务服务的附属实施机构,无法独立承担有关责任;二是污泥处理没有专门的经济支撑体系,一般城市污水收费尚不足以维系运行,污泥处理运行费更无着落,使得责任被旁置;三是过份强调"资源化"技术路线,误导了企业和政府把污泥处理处置作为有价值的资源,而非一种责任。

随着污水领域政企分离逐步到位、污水收费逐渐实施及技术路线逐步明确,应在政策上明确污泥处理处置的直接承担主体是污水处理企业,污水处理企业负有对本企业所产生污泥合理处理并最终达标处置的责任。污水处理企业可以选取不同处理和处置方式,也可以采用委托等方式和其他单位建立合同关系、并有义务告知委托单位污泥处理处置所需达到的要求,同时还应保留全部污泥及其出路的完整记录。如果污泥处理处置不当,污水处理企业将承担首要责任。当然其前提是污水收费必须包含污泥处理所需的费用。

目前大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属事业单位性质,城市政府仍是污泥处理处置的责任主体。如果忽略了污泥问题,我们认为是注重短期利益的体现。

五、污泥监管严重缺位

政府高效监管是有效解决污泥处理处置问题的关键。但是对污泥的长期忽视以及污泥排放的间歇性造成了监控的难度,与污水处理的监管相比,政府对污泥处理处置的监管更为困难。

政府有关部门须高度重视污泥处理处置的重要性和对环境影响的安全性,加强污泥处理处置的管理、监控,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公众认知。将污泥科学纳入政府监管的序列;同时还应公开污泥的处理处置方式,将舆论监督作为政府监管的辅助手段。

污泥处理处置的管理缺位还表现在缺少系统规划。国内各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尚未涉及到污泥处理处置内容,更无专项规划。目前仅深圳、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初步尝试了污泥处理处置专项规划的编制,但仅限于技术性规划,应在系统性方面进一步提高完善,而其他绝大部分城市尚未开展污泥处理处置的规划工作。专项规划是污泥处理处置的指导性方针,它的缺乏必然使污泥的处理处置处于无序状态,给监控、管理带来混乱。各地区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尽快编制专项规划,并注意近远期相结合,同时尽可能与污水处理规划同时编制以便于协调和统一。

六、相关标准缺乏系统性、科学性

系统的、科学的污泥处理处置标准是监控污泥处理处置、选取合理技术路线和采取有效技术政策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与污泥处理处置相关的标准仅有《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3025-93)三项。《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为 1984年制订颁布,距今已有20年,从未进行过修订。其中重金属指标需要重新研究,有机污染物指标明显不足,病原菌指标更是空白,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更起不到控制污染的作用。《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3025-93),是控制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排放的标准。其中多是原则性的文字,仅对脱水后污泥含水率有明确的要求(小于80%),而对有机污染物、病原菌并没有准确、完整的指标,对重金属更是没有任何的限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是最新的比较综合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污泥脱水、污泥稳定提出了控制指标,对农用污泥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提出了限值。但是,对于污泥稳定化指标缺乏测试手段相配合,从而实际上无法检验。对上游污染源的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缺乏有效的管理。因此,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排放仍然无法实行有效的管理,将导致污泥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此外,我国标准的制订、评价、修改缺乏规范化和完整性的体系,致使标准修订不及时,各标准间缺乏协调和统一性。

国外现行的标准值得我们借鉴。美国1993年2月颁布的《有机固体废弃物(污泥部分)处置规定》(EPA503标准),以及欧盟于2000年修订的86/278/EEC标准,都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管理和处置提出了综合性要求,对重金属、病原菌和有机污染物等指标均有严格的限制。

在污泥相关标准的修改与制定上,须重视污泥处理处置的安全问题,特别要注意对生态环境长期影响的监控。污泥填埋和焚烧,可以参考已有的垃圾填埋和焚烧的标准;污泥的再利用,应该分别符合相应行业的现行标准、规定,并结合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特性补充现行标准、规定中缺少的指标;污泥土地利用中涉及农用的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必须重新修订,并增加污泥施用管理规定,包括施用地点、施用周期、最大施用量等内容,同时制订污泥质量和土壤质量监测的有关规定。

七、污泥技术路线的若干误区

1、对污泥资源化的认识

误认为污泥就是资源,强调污泥处理处置的资源化和经济效益,并以资源化为首要目的。个别企业利用这一误区强调个别单元工艺可以实现能量回收和物质回用,割裂其他处理处置过程需要投入的能量和费用,误导了技术的选取和对污泥资源化的认识。

我们认为,污泥的处理处置必须总体考虑,不能分割整个处理处置过程而强调某一局部单元工艺的效果。污泥处理处置不是以经济效益和赢利为主,而是以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为目的,因此污泥处理处置是社会公益事业,需要政府投入和建立收费体系来支撑。污泥处理处置应该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为目的,"资源化"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应尽可能利用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的能量和物质,以实现经济效益和节约能源的效果,实现其资源价值。

例如:污泥堆肥和污泥焚烧都是污泥处理的手段,而不能以生产产品、获得能量以谋取经济利益为最终目的。总体来说,污泥堆肥、污泥焚烧等投入的能量和资金必然大于能量回收和物质再利用的收益。

2、技术路线的选择

污泥处理技术主要有污泥浓缩脱水、好氧消化、厌氧消化、干化、堆肥和焚烧等。污泥处置技术主要有填埋(包括地面、地下和水中)和土地利用。

有些人错误的认为污泥干化焚烧是当前最先进的污泥处理技术,代表污泥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因而不加分析的加以推广。个别企业以

我们认为,不同国家的技术路线是不尽相同的,同一国家不同地区也存在差异,因地制宜应该是技术路线选择的基本思路和原则。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都不同,各地区应从自身特点出发,采取适宜的技术路线。同时,国外技术必须和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切不可生搬硬套。

针对我国国情,污泥干化焚烧工艺虽然成熟稳定、减量效果明显,且占地少,但其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相对较高,且各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泥质和热值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进行经济比较,而不能不加分析的无限制的推广应用,在大城市、大型城镇群以及用地紧张地区比较适用;污泥堆肥必须结合用户的需求,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可以考虑推广应用;污泥厌氧消化与污泥好氧消化相比,能耗小、能源可回收利用、经济性较好,可以实现污泥的稳定化、无害化,应该大力推广应用;我国土地资源比较多,多种形式的土地利用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泥处置技术,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加以推广应用。

八、技术政策基本空白

技术政策是技术路线的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政策现在仍属空白,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建立污泥处理处置的评估体系。立即开展我国污泥产量、污泥质量、污泥处理处置及再利用现状的调研与评价工作;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政策的编制工作;抓紧建立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评价体系和方法。

鉴于目前用于污泥处理处置的资金不足,须制定有关建设和运行的保障性鼓励措施,污泥处理处置应与污水处理同等重视。根据当地实际状况,制定合理的污水收费政策和体系(应包括污泥处理处置运行费用)。

需要财税政策的倾斜。国家应对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的资源化工程给以政策性引导。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经济杠杆来引导企业积极采用能量回收和物质回用的工艺技术。

污水处理专业技术总结篇3

首先感谢各位朋友对中国城乡污水处理与安全供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向各位朋友简要介绍一下建设部落实节能减排任务,推进城乡污水处理与安全供水、开展“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及筹备“第六届亚太地区基础设施发展部长级论坛及第二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的有关情况。

一、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推进城乡污水处理的情况

今年7月份,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工作目标、总体要求和九方面的工作任务。我部对方案中要求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建设部关于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的实施方案》,我们将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为重点,科学编制城乡规划,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推进建筑节能,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创新污水处理工作机制,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以健全法规制度为基础,以经济激励政策为引导,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落实技术标准为保证,以加强考核评价为手段,扎实做好建设领域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推动城镇发展模式转变,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

其中,建设部关于减排工作的目标是:到“*”期末,全国设市城市和县城所在的建制镇均应规划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国设市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4500万吨。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新增城市中水回用量35亿立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60%。

为了确保完成减排工作任务,实现减排规划目标,我们将从如下领域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

(一)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一是指导各地在城市规划编制中体现符合当地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资源指标、环境指标,并作为强制性内容。二是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部门联动机制,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把好新上项目准入关。

(二)实施水资源节约项目,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一是贯彻落实《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到2010年基本完成对运行超过50年以及老城区严重漏损的供水管网的改造,全国设市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不超过15%。二是在城镇全面推广生活节水器具。三是力争北方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污水处理量的20%,南方沿海缺水城市达到5~10%。四是会同有关部门尽快编制完成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等,并按职责分工抓好相关工作的落实。五是进一步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相关标准,研究制定《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政策》,强化污泥处置的管理,防止二次污染。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再生利用技术政策、标准规范的贯彻实施,推进污水的再生利用,加强城镇水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建立良好的水循环体系。六是研究制定《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设计指南》、《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经济政策》,开展农村污水处理试点项目,建立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中心。

(三)依靠科技,加快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一是启动一批部级的重点项目,以推进减排技术的研发。二是广泛开展减排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更有效地组织实施好中荷“中国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经济适用技术及示范”等国际合作项目。三是构建科技交流平台。

(四)强化责任,加强节能减排管理。一是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二是加大实施节能节水产品认证管理力度。三是加强节能减排管理能力建设

(五)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一是积极做好城市排水和污水管理等方面行政法规的制定及修订工作;积极研究开展节约用水等方面的立法准备工作。二是强化城市污水处理厂设施运行管理和监督。三是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严格节能减排执法检查。

(六)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是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二是完善和实施有利于减排的财政税收政策。配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研究制定鼓励节能减排设备、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等方面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

(七)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将节能减排宣传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广泛深入持久开展节能减排宣传。一是每年制定节能减排宣传方案,主要新闻媒体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进行系列报道,广泛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二是做好每年一度的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开展创建节水型城市1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

二、应对挑战,加强保障供水安全工作的情况

当前,我国饮用水安全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一方面,地面水环境质量没有根本好转。根据*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的数据,全国七大水系地表水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占41%,Ⅳ~Ⅴ类占32%,劣Ⅴ类水质为27%,除珠江、长江干流水质较好外,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污染严重。在47个重点城市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80%以下的有14个。特别是近几年,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频发,严重影响饮用水安全。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苯胺车间发生爆炸及有机物泄漏事件,致使松花江吉林市以下江段的苯和硝基苯严重超标,造成松原市、哈尔滨市等城市饮用水水源污染;2005年12月中旬,韶关冶炼厂设备检修期间超标排放含镉废水,导致广东省北江韶关段发现镉超标,沿江的重要城市英德、清远、佛山、广州北江饮用水水源地受到威胁;*年5月28日下午,在太湖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暴发的环境背景下,由于污水形成的污染团进入太湖,并顺水流推移至水厂取水口,造成水源水体污染,水质恶臭,严重影响无锡市近百万群众的正常生活;*年7月1日,江苏宿迁上游客水污染团进入沭阳县自来水厂取水口,造成饮用水源严重污染,水厂停水;*年7月中旬,作为吉林省长春市重要水源水库之一的新立城水库出现大量蓝藻,导致长春市第三水厂临时停产,紧急切换水源。

另一方面,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但新执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已经与国外发达国家水质标准接轨。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质指标增加到106项,其中常规性指标43项,非常规性指标63项。总体上看,我国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已经与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准则》、《欧盟饮用水水质指令》、《美国饮用水水质标准》等国际发达国家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全面接轨,对水源保护和供水设施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期间,建设部将加强如下工作以确实解决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

(一)加强供水安全管理。针对我国供水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构建供水安全规划与管理的技术方法体系,制定供水安全保障的技术经济政策体系。

(二)建立供水水质监控网络及预警体系。针对我国供水水质监测技术落后、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构建和完善供水安全监测、预警、督察技术体系。

(三)强化城市供水安全技术保障。针对不同水源的水质特征,建立“从源头到龙头”全过程的监测、预警、处理的供水安全保障综合技术体系。

(四)构建城镇供水应急系统。针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频发、城市应急供水预案不规范、应急处理设施不健全等问题,构建应急处理技术体系,形成与水厂现有工艺和设施相匹配、便于实施、快速响应、经济有效的城市供水应急处理设施,制定应急预案和实施细则,并组织不同类型的应急供水演练。

三、关于“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介绍

“*”期间,建设部将会同相关部委共同实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以下简称“水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确定的16个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专项之一,该专项实施关系到主要污染物减排和水污染治理目标的完成,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责任重大,任务紧迫。水专项目标定位于为水环境改善、水体污染物减排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将水专项实施任务与国家重点污染治理工程和流域水污染治理规划有机衔接,与地方治污工作密切结合,紧扣《纲要》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合力推进,积极推动专项的启动,目前专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水专项实施方案》紧紧围绕《纲要》要求,以水环境质量改善和水体污染物减排国家目标为导向,在河流水环境整治、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饮用水安全保障、水环境综合管理与监控预警等五个主题开展研究,分三个阶段(*-2020年,共15年)予以实施。

目前,水专项在围绕《纲要》要求的基础上,与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相结合,充分考虑了近期我国水体污染的总体形势和发展趋势,在专项重点任务设置上,注重了污染源控制与治理共性技术的创新和集成,从而为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和储备;在水专项项目示范地的选择上,注重与近期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安排和地方重大污染控制计划相衔接,重点考虑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滇池、巢湖)、“一江”(松花江)、“一库”(三峡水库)在内的国家水污染重点控制区域,以及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城镇发展密集地区。

四、第六届亚太地区基础设施发展部长级论坛及第二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

污水处理专业技术总结篇4

构建校外环境专业工程设计模拟实战平台,加强专业实践环节的组织和团队指导,与校外环保类公司合作,建立指导团队。几年来,学院已签订的校外实训基地包括阳江市第一净水厂、阳江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固体废物垃圾处理场、阳江高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阳江市新环水务有限公司、开平广和腐乳有限公司、东莞市茶山横江华骏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等,并不断签订新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践实训、实习、技能训练等提供保障。并且,教学课堂将企业工程师不定期请上讲台,讲解实际案例,并让学生亲自去到校外实战平台,参与到合作单位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在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承担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和环境评价,让学生接触工程项目的技术核心,使学生通过实战锻炼掌握工程实施和工艺创新的技能。

2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理论是以米德的角色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是情景模拟活动应用得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具有学生主动参与性、灵活性、自主性、群体性及实践性等优点。在环境工程教学中,教师需设计好角色扮演方案。

2.1准备阶段专任教师与企业工程师设计好特定的角色扮演场景,涵盖学生前期所学的课堂理论知识及校内平台实践内容,方便学生理解并应用于工程实践。并准备好完成场景任务所需的工具、设备及材料,规划好场景各种角色,并限定工作任务及流程。期间注意与学生沟通,使学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2.2实施阶段根据所规划的角色及对应的工作任务,参与人员配合执行设定的整个流程,并在操作过程中,说明自己的处理方式及依据。环境工程设计过程中,角色需求量并不算大,但角色间沟通交流意识强烈,因此,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发挥总体控制的作用,控制整个过程的节凑和时间,适时点评和提问,组织现场,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及相互沟通和协调。

2.3考核阶段角色扮演完成后,指导教师(包括专任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考核评价,点评整个流程各个环节各个角色的职责是否如期完成及其效果,并进行打分。指导教师可进行进一步的归纳总结,让学生对各角色的认识更为深入,解答更为专业的问题。

3教学实践案例

下面以水处理工艺为例说明一个完整的基于校企“双平台”的角色扮演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3.1校内平台准备阶段

由水污染控制工程方面的专任教师给学生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针对各种水质特点介绍水处理工艺,奠定扎实的理论储备。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校内平台的资源,如在环境监测与分析实训室、环境污染防治实训室(1)及检测实训室(2)指导学生完成水质分析检测实训(如COD/BOD5/氨氮/总磷/SS/pH/DO等指标)及环境工艺模拟设计实训(如传统活性污泥法/生物转盘/A/O等),使学生具备一定水处理工艺设计的工程理念和经历。

3.2校外平台角色扮演方案的设计

3.2.1应用场景设计此次校外实战平台选择阳江高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该厂水处理工艺为微曝氧化沟),校内专任教师与该污水处理厂工程师经过一定的沟通准备,设计好实践场景。学生到达该厂后,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首先对污水处理工艺作整体了解,然后由该厂的工程师详细介绍各个处理环节及构筑物,包括进水口、格栅、沉砂池、生物池、沉淀池、消毒池、出水口等等,并回答学生的疑问。提问结束后,给每个学生分发污水厂近一个月的水质报表数据。

3.2.2角色设计水处理化验员2组4人,污水处理技术岗人员3组18人(包括格栅间3人,沉砂池3人,初沉池3人,生物池3人,二沉池3人,消毒间3人),中控室2组4人,机修车间1组3人,污泥处理技术岗人员3组6人,总工1人(由污水处理厂工程师承担),环境监测站检查人员1组5人(由专任教师承担此次检查任务的负责人)。

3.2.3任务设计要求各组人员各司其职:化验员负责进出水口的水质监测;技术员按照分配好的岗位负责构筑物及其设备的运行,如格栅间工作和备用格栅的轮工转换,沉砂池、初沉池和二沉池沉淀物及浮泥的排空,生物池的曝气量及污泥工作情况的控制,消毒间的紫外灯及投药控制,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及最终处理等;中控室人员负责监控整个水处理流程及运行参数;机修人员负责设备的调试及维修工作;总工负责指挥及协调全局;监测站工作人员负责检查各组人员的工作情况及构筑物运行概况和水质数据,所有工作人员均有义务回答检查组人员的任何疑问。

3.3实施角色扮演方案

此次方案可按以下流程推进:(1)工作人员各就各位,开始角色工作;(2)总工向环境监测站检查组人员介绍工厂概况,包括地理位置、交通状况、人员组成及组织机构、规模等;(3)各岗位工作人员陈述工作任务和职责,如化验室人员需说明进水来源及水质特点、出水水质特点等,污水处理技术岗人员需按照岗位逐一介绍工艺操作控制条件、取样点、给药点、加药量、曝气量、曝气周期、活性污泥循环量及循环点、污泥产生量及污泥去处等;(4)检查组组长(指导教师)询问各工段操作人员的配备及工作制度等,并指定组内检查人员根据上述工作人员及总工的介绍,现场绘制水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按照所绘示意图逐一检查各岗位配备的主要设备的规格、型号、装机容量及台数等,并现场提问水分析的基本项目、分析检测方法及工艺检测规律、水处理的经济指标、能耗、设备备件消耗量、污水成本等;(5)现场走访完毕,各组人员到达中控室,检查组人员继续核实中控室的运行参数及出水指标,要求各岗位工作人员针对各个参数及个别异常数据给出合理解释;(6)检查组组长(专任教师)总结此次检查任务,明确提问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和内容,指出各角色人员的不当或不足之处,并和总工(污水处理厂工程师)探讨该处理工艺(微曝氧化沟)和其他多种污水处理工艺的特点及优缺点,要求各角色参与人员就所担当的岗位角色,思索进一步优化的操作模式和方法。

4结语

污水处理专业技术总结篇5

一、关于油田地面工艺技术的发展的相关分析

1.原油脱水工艺技术的发展

从石油产业发展的情况分析,国内外对于原油的处理工艺仍停留在三种工艺的发展层面,分别是:一、原油预脱气、多级大罐沉降脱水以及电脱水工艺;二、热化学沉降、电化学脱水或者大罐沉降工艺;三、热化学脱水工艺。在我国石油开采的后期,大多数是采用热化学沉降、电化学脱水等技术进行石油地面的处理工作的。综合原油脱水工艺的发展状况,我们会发现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因为技术选择的不正确而导致无法有效的处理相关问题。因此,在油田地面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原油脱水工艺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我们只有在发生具体的问题时,必须经过一定的专业讨论,才能最终确定应用何种技术方案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2.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的发展

从现阶段石油地面问题的存在情况可以发现,油田污水的处理工作效率相对较低。由于污水处理量的急剧增加,油田污水处理系统一时间难以达到有效处理的效果,而传统的管理方法又无法满足实际的发展需要,因此陈旧的工作流程以及污水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严重阻碍石油企业处理污水排放量工作的发展水平。这种状况如果一直持续的发展下去,最终不但无法达到污水处理的效果,还会导致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成为制约石油地面工艺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石油地面工艺技术的发展中,注重细节性问题的处理效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处理工艺技术方面存在的不足。

3.注水工艺技术的发展

在石油地面工艺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注水工艺技术的发展对其产生影响相对较大。随着石油开采量的增加,注水量随之增加。着在一定程度就造成电力负荷的增加,从而需要工作人员多次进行清洗注水井的工作以减轻电力系统的负荷。不断增加的清洗注水井的污水的排放,又再次对污水处理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目前我国的注水流程中仍存在着注水系统效率相对较低、固定洗井工艺、设备陈旧等严重问题,对于急剧增加的污水处理,无法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的解决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用新的处理工艺,减轻注水系统用电负荷的同时,并尝试采用阶梯式的注水方式进行工作,观察和记录使用不同技术处理相关问题时达到的效果。

二、关于油田地面工艺技术的改进的相关分析

1.原油脱水工艺技术的改进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油田地面工艺技术的发展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专业的实践研究中,更多的是倾向于开展新型重力式油气水三相分离技术发展的研究。在此项研究中,主要涉及了流动特性、分离特性、介质特质三方面的内容。通常情况下是通过反映连续相介质在专有设备流场分布的流动特性作为研究的依据,同时研究分离特性以及介质特性在反映中分离的作用、分离本身的技术难度。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性能良好的分离设备,需要综合考虑后在适当的情况下使用,否则难以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只有有效的借助分离相关理论,逐步朝着专业分离器的方向发展,才能达到不同的地理条件以及气象条件下,都可以进行介质、流动性的相关测试。

另外,开发高效的聚结填料、研制低温破乳剂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从理论研究的层面考虑,应用高效的聚结填料对不同类型原油的测试实验,探知其结构的特性,进一步提升高效的聚结填料的优势,使其可以更好的为分离设备的改造服务,因此此项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的改进

随着石油开采实践的不断发展,业内的专家对于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提出一定的改进方向以及改进措施。在污水处理工艺方面加入压力除油技术以及高效絮凝剂。在实际的应用中,按照相关的标准在辅助脱水工艺技术的实施时,利用专业分离器设备的剩余压能,实现污水处理的密闭化提供技术前提。确保经过密闭化处理后污水系统,再开始进行除油的工序。在油水分离时间较短的时间之内,应用高效的絮凝剂代替传统的辅助剂,提高絮凝能力。另外,在污水进入污水系统时,充分发挥过滤系统的压能,提高处理污水的效率。

3.注水工艺技术的改进

在经过不断的理论探讨后,我们对于注水工艺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期望。在注水工艺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发展大功率成套变频调速的技术,改善油田开采后期电力系统负荷过大的情况。同时,强化活动洗井技术与相关配套技术的应用,实现洗井自动化、高效化的运转状态,以节约高额的洗净费用。并且还需注意注水网合理布局的优化工作,在节省投资成本的基础之上,降低注水的压能消耗,实现洗井费用逐步减少。在此工作环节中,我们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相关的注水工艺改进的技术,强化注水管网的优化设计工作,进一步实现注水系统的节能措施。

三、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于石油的需求量只会与日俱增。因此,我们必须做好油田开采中的一切工作,尤其是对石油开采后期工作极为重要的地面工艺技术的发展与改造。为了更好的促进石油开采的发展,我们必须在结合石油后期开采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之上,针对具体的问题,对石油开采后期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处理。油田开采后期地面工艺技术的改造是一项相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我们需要在考虑一切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运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深入的探究活动。最终达到完善油田地面工艺技术的工作目标,为油田企业实现油田开采的经济目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俊超.浅谈油田工程的施工控制与管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08).

污水处理专业技术总结篇6

形势严峻,呼吁规范管理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3月底,全国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622座,污水处理能力约1.53亿立方米/日。伴随污水处理所产生的污泥也以每年10~15%递增,“预计到2015年,全国污泥年产生量约3500万吨。”广东省污泥产业协会会长周顺桂表示,污泥含有重金属、病原体、恶臭,如果处理不当,将带来巨大的环境风险。与污水处理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相反,我国污泥处理处置问题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与重视,导致近年来污泥污染事件频频上演。

周顺桂指出,“国际上,污泥处理投资应占污水总投资额的30~40%。”而我国“十一五”期间,全国污水处理规划总投资额3320亿元,其中的污泥投资仅为323亿元。“十二五”期间,污水规划总投资4271亿元,污泥只有347亿元,均不到10%。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胡勇有也提到,“目前,我国污泥处理处置责任主体缺位、措施不落实,法律法规不健全,无法实施对污泥的有效管理。”再加上污泥处理处置缺乏技术支撑,处于无序发展状态,各种技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污泥安全处置率不到20%。

“广东是污泥大省,早在2012年的时候,污泥年产生量已经达到350万吨,位居全国第一。”胡勇有介绍,广东同样面临相关标准、规范不明确,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处理处置行业处于无序混乱的自由发展状态,行业发展亟待规范。

政府重视,利好政策频出台

不断上演的污泥事件以及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暴露出来的短板,不仅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2010年开始,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环保部等部门开始密集出台污泥处理处置工作意见、污泥处理技术指南以及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规范等政策标准,开始规范污泥处理处置行业的相关工作。

在广东省,据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广东的政策目标,到2015年,全省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将达到100%。“地方政府是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规划和建设的责任主体,而污水处理厂应对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泥承担处理处置责任,其法定代表人或其主要责任人是污泥污染防治第一责任人。”

目前,广东是全国唯一一个将生活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列入严控废物进行管理的,对污泥严格实行污泥转移联单制度,通过视频监控、车辆GPS定位跟踪、污泥处置企业监督检查等手段,对污泥管理实现污泥产生、转移、处理处置全过程的环境监管,确保污泥得到有效处置。

该负责人透露,广东将把污泥处理处置工程列入省环保补助资金的重点支持项目,省财政的各项专项资金包括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珠江水质保护专项资金、污染减排专项资金和省级排污费等都将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支持污泥处理设施建设。政府对污泥处理处置项目和符合条件的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产品,按规定实行税收优惠。

此外,相关部门将把污泥处理处置的运营费用纳入污水排污收费范围,单独核算,切实保障处理经费的及时支付。对于近期已经调整污水收费标准的或已无上调空间的城市,可从污水收费中调剂部分或财政安排专款解决污泥处理经费问题。

行业抱团,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在政府强化治理的同时,污泥行业开始抱团取暖,行业组织不断涌现。2013年10月,同济大学发起成立国家污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4年1月,中科博联等32家机构发起成立全国污泥处理处置促进会;2014年7月,国联环境等14家污泥企业倡导成立了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据胡勇有介绍,广东目前具有污泥处理资质的企业17家,已建成的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资质总规模236.5万吨/年,与广东省每年的污泥产量(350万吨/年)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处理缺口。但是在污泥处理工艺繁多、行业规范相对薄弱、企业缺乏自觉动力的现状下,要推动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需要政府部门通过规范监管、推出优惠政策等方式进行引导,同时也需要一个专业性、技术性的行业协会,通过集结行业力量、社会精英共同构筑污泥行业的行业规范、行业自律、行业共生共赢以及行业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产业从污染的阴霾走向无害化利用的“春天”。

污水处理专业技术总结篇7

一、进一步明确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一)主要目标。到2010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由**年的0.86吨标准煤下降到0.69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年均降幅为4.36%。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由**年的92.6下降到58.8以下,降低36.5%,年均降幅为8.68%。**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明显减少,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年的17.7万吨减少到8.5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由11.6万吨减少到10万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7%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超过95%。

(二)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落实责任分工,突出重点难点,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工作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实现**期间我市节能减排目标,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控制增量,推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一)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程序,严把项目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标准、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环评、土地、节能、信贷、安全和城市规划等关口,新上项目技术水平和能耗水平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抓紧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实行新开工项目报告和公开制度,对企业搬迁改造实行严格的节能减排准入管理,建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我市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的机制。全面落实国家和省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加大差别电价政策实施力度,对限制类、淘汰类企业用电适当提高电价。组织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专项检查,清理和纠正在电价、地价、税费等方面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优惠政策。

(二)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建立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对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我省相关产品目录的淘汰类产品的产能,综合运用价格、环保、土地、市场准入制度、安全生产等多种手段,促使其加快退出;同时加快制订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大我市电力等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期间通过“上大压小”的方式关停34.97万千瓦小火电机组。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市人民政府要依法予以关停,有关部门依法吊销其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并予以公布,电力供应企业依法停止供电。市有关部门每年要向社会公告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和执行情况。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各镇街和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落实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决定的通知》(粤府〔**〕27号)、《关于印发**省工业九大产业发展规划(**-2010年)的通知》(粤府〔**〕15号)、《关于印发**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修订版)的通知》(粤府办〔**〕15号)和《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3〕44号)等文件精神,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先进生产能力。根据不同行业情况,按照国家规定提高建设项目在土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鼓励外商投资节能环保领域,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资金密集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外资项目。鼓励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我市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优化吸收外资统计指标体系,强化土地集约利用、环保、节能等绩效指标。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沿产业链上下游拓展业务,从事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创立自主品牌。

(四)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抓紧制订出台我市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和LED节能照明产业,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和应用,推进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的科研、开发和建设。加强资源调查评价。稳步发展替代能源,制订发展替代能源中长期规划。统筹规划电源电网建设,优化发展火电,大力发展IGCC(整体煤气化)和天然气(LNG)等清洁能源发电。积极推动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IGCC)示范工程,推进新型工业锅炉代油节能技术及装备研发和制造。推广应用清洁煤燃烧技术。

(五)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认真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服务业发展和改革的意见》(粤府〔**〕1号)和《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和改革的意见》(东府〔**〕195号)等文件精神,大力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会展、旅游、文化、传播媒体、信息服务等市场潜力大、能耗低、污染少的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生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工业协调发展。着力做大做强高技术产业,落实我市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及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实施科技东莞工程,用好用活市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10亿元,连续五年投入50亿元的科技专项资金,加快我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在我市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

三、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一)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着力抓好我市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期间形成15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主要是:实施造纸、纺织、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在电力、造纸、化工、纺织、食品、建材等行业实施电机系统节能工程;在造纸、化工、医药、建材等行业组织实施能量系统优化工程;建设和改造热电联产机组;开展水煤浆、乳化焦浆/油(EGC)代油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试点;建设东莞市天然气利用管网,配套建设一批液化天然气(LNG)电厂;建设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IGCC)示范工程,配套建设一批IGCC(整体煤气化)电厂;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组织实施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开展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与改造示范,启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示范推广项目;发展LED节能照明产业,积极推进我市高功率LED路灯的研发;推广使用高效照明产品,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率先更换节能灯。

(二)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是实现COD总量控制目标的重要措施。继续推进全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07年到2010年,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42.5万吨以上。加快污水处理配套管网的建设和改造,2010年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7%,其中市区污水处理率达100%,石马河流域达85%,寒溪河流域达85%,南畬朗排污渠达90%,挂影洲中心涌达90%。加强污水处理厂监管,确保正常运转、达标排放。加大工业废水处理力度,确保污染源达标排放。强化水功能区管理,加大力度关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积极开展我市主要供水水库富营养化防治和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区及重点流域水域水生态修复工作。

(三)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新建燃煤电厂严格执行脱硫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产“三同时”的规定。加快实施已建成(在役)火电机组脱硫治理工程建设,确保在2008年前完成全市所有单机12.5万千瓦以上现役火电机组脱硫治理工程建设。到**期末,市内所有火电机组全部完成脱硫治理工程建设。全市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比**年减排7万吨以上。

(四)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重点节能工程所需资金主要靠企业自筹、金融机构贷款和社会资金投入,部分项目市财政将安排必要的引导资金予以支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市政府,对重点建设项目市财政将给予适当的支持。充分发挥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作用,支持开展建筑节能的各项工作。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市政府将进一步落实企业污染治理责任,并对重点流域内的工业废水治理项目给予必要的支持。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

(一)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编制出台我市发展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出台各个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或中长期规划。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开展,督促试点单位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推进试点工作深入开展。组织专家指导我市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进一步修改完善实施方案。积极探索促进废旧电子电器回收利用的规范化发展。研究建立市循环经济评价考核体系,适时启动我市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稳步推进重点行业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二)加大节水力度。尽快完成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积极组织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修订《东莞市节约用水实施细则》和《东莞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抓好公共设施和用水大户的节水工作,实施一批重点行业节水改造重点项目。**期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节水运行机制和节水产业,全民节水意识普遍得到增强。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达到《节水灌溉技术规范》要求,农田用水效率有较大提高;工业主要用水行业按节水型企业进行改造,达到节水目标;城镇生活用水和服务业用水基本使用节水器具和设备,生态用水得到保证;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节水管理体制。

(三)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深入开展。组织编制我市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专项规划。规范我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全面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促进粉煤灰、煤矸石、大宗工业废弃物、农林废弃物、建筑废弃物等综合利用。切实执行国家新型墙体材料目录和专项基金管理办法。鼓励研究开发建筑节能的新型墙体材料。禁止使用不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材料、产品和用能系统,禁止或者限制落后的施工工艺和技术。

(四)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各镇(街)要建立健全垃圾收集系统,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要学习广州、深圳市垃圾分类收集的经验,最大限度实现废旧资源的再利用、资源化。对垃圾焚烧发电和供热、填埋气体发电并符合相关条件的电厂,积极向省和国家推荐认定为资源综合利用电厂,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五)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尽快制订加快推进我市清洁生产工作的意见。采取强制审核和自愿申报相结合的方法,加大在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的力度。**期间,有重点地选择一些对东莞发展有重大影响和产业特色明显的行业实施清洁生产,逐渐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实施、市场运作的清洁生产机制。扩大清洁生产的推行范围,推动我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以及列入市“双千节能行动”的重点耗能企业积极开展自愿清洁生产审核。合理科学使用农药、肥料,减少农村面源污染。

五、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

(一)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的自主研发。研究编制节能减排技术**期间和年度科技开发计划,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等科技专项计划。支持科研单位和企业积极研发制造节能、节水、节材、低耗、环保型装备,研发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的技术工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

(二)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将节能减排领域的共性、关键性技术纳入产业发展计划,实施一批节能减排重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项目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节能减排重大科技专项。落实节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在重点行业积极推广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设备、工艺和节能材料。组织实施能源系统优化、冷热电三联供、炉窑改造、建筑节能、太阳能应用、LED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改造专项工程;鼓励推广节能自愿协议、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新机制。加强节能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及农业节水、节肥、节药技术推广应用。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

(三)加快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加快节能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培育社会节能服务中介力量。在现有的法定检测技术机构基础上,建立与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源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和能源平衡测试、水量平衡测试公共检测平台。逐步完善节能服务网络,规范节能技术服务市场。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自愿协议、电力需求侧管理、能效电厂等节能新机制、新方法。积极支持节能设备和技术研发供应商、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通过节能效益分成等多种方式为企业以及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

(四)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基础设施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全面推行节能减排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制度。市有关部门要支持节能减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利用国内银行、国外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对产业化项目可适当给予补助。认真落实国家有关优惠政策,促进我市环保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环境服务产业发展,研究提出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的政策措施,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设施运营,推动环保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国际节能减排合作,及时掌握国际节能减排技术发展的动态和信息,与有关国际组织建立节能环保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导我市重点耗能企业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利用清洁发展机制(CDM),推动我市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环保产业发展。

六、实行问责制,强化节能减排管理

(一)建立健全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市政府成立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由李毓全市长任组长,冷晓明常务副市长、梁国英副市长、邓志广副市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局,其中节能工作由市经贸局负责,污染减排工作由市环保局负责。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市有关部门要抓紧制订具体的评价考核实施办法,认真组织实施。

(二)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对全部耗能单位和污染源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健全涵盖全社会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区域间流入流出及利用效率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体系,建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季度核算制度。建立和完善重点耗能企业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系统。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及能源消耗统计制度,建立我市能源消耗基础数据库,及时编写和公布全市能源利用状况。对化工、建材、造纸等高耗能行业制订强制性的能耗限额标准,建立和完善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标准和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减少入海污染物排放量,逐步建立和实施我市重要海域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加强能源统计巡查,对能源统计数据进行监测。制订并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统计和监测办法,改进统计方法,完善统计和监测制度。建立和完善污染物排放数据网上直报系统和减排措施调度制度,对市监控重点污染源实施联网在线自动监控,构建污染物排放三级立体监测体系,向社会公告重点监控企业年度污染物排放数据。按照国家和省规定完善我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公报制度。

(三)建立健全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尽快出台我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尽快把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落到实处,加强对开展节能评估与审查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各有关部门在组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及区域、流域、海域建设、开发利用规划时,要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把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未取得总量控制指标的项目,一律不予批准建设。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未经批准,投资主管部门不予审批或核准,国土资源部门不得批准用地,银行不得给予贷款。强化环评审批向上级备案制度和向社会公布制度。加强“三同时”管理,严把项目验收关。未达到总量控制目标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得投入生产;对建设项目未经验收擅自投运、久拖不验、超期试生产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严格依法予以处罚。

(四)加强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期间全市列入“双千节能行动”的企业实现节能150万吨以上标准煤。加强对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检查和指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完善节能减排计量和统计,组织开展节能减排设备检测,编制节能减排规划。重点耗能企业要建立能源管理师制度,重点耗能企业要加强能源计量工作,提高能源计量管理和检测水平。开展能源审计,并定期报告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未完成节能任务的企业,要强制实行能源审计。

(五)实施节能环保发电调度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制订并尽快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发电调度办法,优先安排清洁、高效机组和资源综合利用机组发电,限制能耗高、污染重的低效机组发电,实现电力节能、环保和经济调度。研究制订蓄冷电价政策,促进电能合理利用,降低整体能耗。切实贯彻落实《关于印发**省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粤经贸电力能源〔**〕809号),充分发挥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综合优势,推进能效电厂试点工作,提高电能使用效率。

(六)严格建筑节能管理。大力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强化新建建筑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全过程监督管理,逐步开展建筑能效专项测评。对达不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不得办理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不准销售使用;从2008年起,所有新建商品房销售时在买卖合同等文件中要载明耗能量、节能措施等信息。**期间,全市新建民用建筑必须严格实施现行建筑节能标准。建立并完善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体系。2007年要着力抓好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能耗限额标准的监管工作,逐步建立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能耗定额制度。

(七)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管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合理进行城市功能区和快速公交设施(包括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加快城市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建设。严格实施乘用车、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限制使用高耗油、高污染汽车,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汽车发展,加快淘汰老旧汽车和船舶,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加快推广CNG(压缩天然气)清洁燃料汽车。严格实施国家第三阶段机动车污染排放标准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对达不到排放和能耗标准的车辆不得进入道路运输市场。推广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先进科技和信息手段进行道路运输组织管理,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和有效衔接。

(八)积极实施能效标识和节能节水产品认证管理制度。加快实施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扩大能效标识应用范围,推行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推动节能、节水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规范认证行为,扩展认证范围,在家用电器、照明等产品领域建立有效的国际协调互认制度。扩大能效标识应用范围,推行能效标识在终端用能设备和建筑上的应用。加强对能效标识的监督管理,强化社会监督、举报和投诉处理机制,开展对电(燃)气热水器、家用电器及照明灯具等产品能效标识和节能指标的专项市场监督检查和抽查,严格查处虚假标注、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能效质量欺诈行为。

(九)加强节能环保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节能监管监察体制,整合现有资源,加快成立市节能监察中心。建立健全污染减排监管体制。积极研究完善环保管理体制机制问题。加快各级环境监测和监察机构标准化、信息化体系建设。建立重污染行业、重点污染源环境监督员制度。加强节能监察、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及环保监测机构、环保监察机构、汽车尾气检测机构、城市排水监测站的条件建设,适时更新监测设备和仪器,开展人员培训。加强节能减排统计能力建设,充实统计力量,适当加大投入。充分发挥中介组织作用,依托协会、学会等开展节能减排专业服务和政策研究等工作。

七、加快相关制度建设,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

(一)健全规章制度。加快我市节能减排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工作。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抓紧建立健全节能监察管理、建筑节能管理、排污许可证、二氧化硫排污交易管理、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等制度。

(二)建立节能环保标准。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节能环保标准,按国家和省有关要求指导和规范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工作。组织制订主要耗能产品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耗能行业计量器具配备及节能评价、监测等标准。

(三)实行烟气脱硫设施在线监管。燃煤电厂必须安装在线自动监控装置,建立脱硫设施运行台账,加强设施日常运行监管。2007年底前,所有燃煤脱硫机组要与电网公司完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联网。严格执行燃煤发电机组脱硫电价政策,加大监管和执罚力度,对无故停运脱硫设备或脱硫效果不达标的电厂,要按规定扣减脱硫电价,并向社会公布。完善烟气脱硫技术规范,开展烟气脱硫工程后评估。组织开展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

(四)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的监管。实行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评估制度,污水处理费的支付应在具有相关资质的监测机构出具污水处理量和出水水质报告,并经建设部门和环保部门审核后,财政部门方予核定拨款。对列入国家和省市重点环境监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及污染物排放信息,实行向环保、建设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季报制度;同时,要在2008年前安装在线自动监控系统,并与环保和建设部门联网。

(五)加大节能减排监督检查力度。市有关部门每年要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和监察行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和污染源的日常监督检查,对违反节能环保法律法规的单位要公开曝光,依法查处;对重点案件要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开设节能环保违法行为和事件举报电话和网站,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监督作用。建立节能环保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存在执法不力、、徇私枉法、权钱交易等行为的,要依法查处,并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负责人的责任。

八、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

(一)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引导作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相关价格政策,鼓励垃圾焚烧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利用余热余压、煤矸石和城市垃圾发电。全面征收水资源费,适度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加快推进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已经基本实现抄表到户的镇(街),要在水价调整时同步实行阶梯式水价;其他镇(街)力争在2008年底前实施。对国家产业政策明确的限制类、淘汰类高耗水企业实施惩罚性水价。落实扶持再生水、海水淡化水生产的价费政策,降低再生水、海水淡化水生产成本和价格。逐步提高主要污染物的排污费征收标准,加强排污费征收管理,严格核定排污当量和排污费征收额,严禁随意减免排污收费,进一步提高排污费征收率。加大污水处理费政策实施力度,到**期末,要将污水处理费标准调整到合理盈利水平。全面推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并逐步将收费标准提高到补偿成本合理盈利水平。

(二)加大财政对节能减排的投入力度。要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采用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及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建设等。进一步加大财政基本建设投资对节能环保项目的倾斜力度。调整优化现有技术改造等相关财政专项资金的扶持方向和结构,重点向节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节能示范项目及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倾斜,促进企业节能技术、产品、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研究建立相对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扶持节水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继续加强和改进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管理。研究建立高能耗农业机械和渔船更新报废经济补偿制度。支持重点用能单位采用先进的能源计量器具和能源测试技术,支持检测技术机构对能源计量器具在线检定和校准的方法研究、先进的能源计量检测技术研究。

(三)全面落实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积极落实省和国家关于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收力度,确保足额征收,利用税收等经济手段促进土地高效利用。

(四)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通过定期编制节能环保产品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目录等政策性调节手段,引导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流向,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项目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加大对节能减排项目、循环经济项目的直接融资支持力度,优先做好符合节能环保条件的企业和节能环保领域企业的上市资源培育工作,为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提供指导和服务。鼓励支持利用产业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等新型融资方式,筹措大型节能减排工程建设资金。研究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探索保险企业参与高污染风险行业风险抵押金管理的方式,逐步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建立完善金融监督管理部门与环保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从企业环境违法信息起步,逐步将企业环保审批、环保认证、清洁生产审核、环保先进奖励等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管理系统。引导金融机构在为企业或项目提供授信等其他金融服务时,把审查企业信用报告中的环保信息、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依据,限制向污染严重企业贷款。

九、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

(一)将节能减排宣传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主要新闻媒体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进行系列报道,刊播节能减排公益性广告,广泛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省和市采取的政策措施,宣传节能减排取得的成果,大力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的节约环保意识。

(二)广泛深入持久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教育。组织好每年一度的节能宣传周、城市节水宣传周以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宣传活动。各镇(街)要广泛动员和组织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社区开展以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的全民节约共同行动,组织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学校、社区等活动,建立崇尚节约的社会风尚和生活方式。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节约环保宣传,广泛开展节能环保科普宣传活动,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观念渗透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中,从小培养儿童的节约和环保意识。选择若干节能先进企业、机关、商厦、社区等,作为节能环保宣传教育基地,面向全社会开放。

(三)对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在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组织媒体宣传节能先进典型,揭露和曝光浪费能源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反面典型。

十、政府带头,发挥表率作用

(一)政府机构率先垂范。各级机关要自觉主动做好节约资源能源工作,建设崇尚节约、厉行节约、合理消费的机关文化,做全社会节能环保的表率。建立科学的政府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制订并实施政府机构能耗定额标准,积极推进能源计量和监测,实施能耗公布制度,实行节奖超罚。市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部门要制订适应本系统特点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工作方案及实施进展情况要及时报市经贸局备案。

污水处理专业技术总结篇8

关键词:污水处理;自动化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U6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巨大提升,对于洁净优质的水源的需求也不断急剧释放。为此,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迫在眉睫,不容忽视。可是放眼看目前我国的行业形势,污水处理运行的成本非常之高,这直接导致了现行的污水处理厂的效益普遍呈差强人意之态。自动控制是相对人工控制概念而言的,指在没人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预定规律运行。 采用先进可行的自动化系统控制技术,一方面既可以优化设备,节约能耗,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又能够保证安全的操作,节约人力,改善人们的工作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污水处理行业中引进自动化系统控制技术,从各方面考察,都不失为有效改善污水处理厂惨淡的运营现状的可行之策。

1 污水处理行业的基本概述

1.1 污水处理行业的基本流程

按照产业链划分,污水处理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有工程承包商、产品提供商和设施运营商。城市污水处理的流程如图 1所示。

图1 城市污水处理流程

1.2 现行的主流污水处理方法

目前污水生物处理的主流方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物处理法、生物塘法等,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活性污泥法。该法利用曝气的作用,使废水与活性污泥混合并充分接触而形成的混合狡,得到充足的溶解氧,再经由其中微生物的分解过程,使得废水得以净化。

1.3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水资源的需求缺口也日益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污水处理行业成为新兴产业,目前与自来水生产、供水、排水、废水回收利用行业处于同等重要地位。

虽然由于国家和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行业正在快速增长,污水处理总量逐年增加,城镇污水处理率不断提高。但目前我国污水处理行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一方面,目前的污水处理能力尚跟不上用水规模的迅速扩张,管网、污泥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另一方面,我国污水处理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且处理设施的负荷率低。因此我国应完善污水处理的政策法规,建立监管体制,创建合理的污水处理收费体系,扶植国内环保产业发展,推进污水处理行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污水处理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 污水处理厂自控技术概况

我国污水处理厂直到 90 年代以后才开始引进自动控制系统,但多是直接引进国外成套自控设备,国产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还比较少。先后设置 PID调节、比值、前馈、后馈、FCS,DCS 和最初的以太网技术,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变革,自动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目前我国污水处理厂最为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用工业以太网配合 FCS 作为系统网络,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系统,该系统配以高性能、高可靠的 PLC 控制站,并具有服务器的最新一代的控制系统。

3 污水处理厂自控技术应用

3.1 PLC

PLC 即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Controller),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PLC 是针对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而发展起来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开关量的逻辑控制。PLC 作为一种面向现场的控制装置,它的特点是高可靠性和抗扰能力,可适应恶劣的现场环境。PLC 作为一种局部的控制器,随着应用规模的扩大以及工业以太网的出现,多台 PLC 互连起来能够形成较大控制系统。

对污水厂来说,污水处理工艺不同,自控系统应用 PLC 的要求应有所不同。一般来讲,整个污水处理厂都有总控室和多个现场控制站,站与站之间通过控制器层网络或信息层网络相连,然后全部连接到总控室,总控室的多台计算机、工作站和图形站都用信息层网络连接,这样和现场控制站就构成了集中管理、分散控制、高速数据交换的工厂级自动化网络。 PLC 自控系统是污水处理厂的控制核心部分,合理的选型和设计,对污水处理厂能否高效、自动化的运行非常重要。

3.2 DCS

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又称为集中分散型控制系统,简称分散控制系统。DCS 是一个融合了自动控制技术(Control)、计算机技术(Computer)、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CRT 显示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控制装置,是用于生产管理、数据采集和各种过程控制的处于新技术前沿的新型控制系统,是针对生产过程实施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 4C技术的结合。传统的 DCS 是针对流程工业的仪表控制系统发展起来的,主要功能是实现连续物理量的监视与调节,由厂级中央监控工作站和现场分散控制站组成全厂工业控制网。目前,以 PLC 为基础采用工业以太网搭建的 DCS 控制系已经成熟的在污水处理厂中广泛应用。

3.3 FCS

FCS 即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Fieldbus ControlSystem),是目前世界上最新型的控制系统,自上世纪90 年代走向实用化以来,以迅猛的势头快速发展起来,成为自动化技术中的一个热点。 FCS 是将构成自动化系统的各种传感器、执行器及控制器通过现场控制网络联系起来,通过网络上的信息传输完成传统控制系统中需要硬件连接才能传递的信号,并完成各种设备的协调,实现自动化控制。目前国内外自动化控制系统所应用的现场总线,主要有 PROFIBUS,MODBUS,LONWORKS,FF,HART,CAN 等。FCS 可以说是第 5 代过程控制系统, 是由 PLC或 DCS 发展而来的。FCS 是在传统的仪表控制系统和集散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利用现场总线技术逐步发展形成的,目前仍然使用着大量的模拟仪表、PLC 和DCS 系统。 未来的自动化控制将是以 FCS 为控制系统的中心,兼有 DCS、PLC 系统的一种新型标准化、智能化、开放性、网络化和信息化控制系统。FCS 系统在污水处理厂的应用, 给污水处理领域带来又一次革命,开创了污水处理厂自动化系统的新纪元。

3.4 SCADA 系统

SCADA 系统,即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Supervision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该系统包含 3 部分,即上位监视层、控制设备层和执行设备层。它可以实时采集数据,对生产现场进行本地或远程的自动控制,对工艺流程进行全面实时的监控,并进一步为管理层提供报表等必要的数据。污水处理SCADA 系统是通过仪表、控制装置和计算机等设备对污水收集处理工程进行自动检测、控制和管理以保证污水处理系统安全、经济、有效地运行。同时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自动化监测和实时控制,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降低处理能耗。 SCADA 利用远程通信构成分级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了污水处理的本地控制和远程控制中心的集中监控与调度,对信号及时传输,对无人值守的远程站实现在线遥控。

4 污水处理厂自控技术功能介绍

该自动化控制方案采用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以标准的、开放的现场总线基础,以全厂集成自动化为概念的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它是用工业以太网、标准的现场总线Puofibus总线为系统网络,配以高性能、高可靠的西门子S7-400系列PLC控制站,并具有服务器的最新一代的控制系统。其标准的、开放的网络系统既能完美的解决不同制造商的过程控制仪表,也能方便的连接工业过程自动化的电气设备、电动执行机构、现场控制箱等信号。该自动化系统是由传感器执行器级、车间现场级、中央监控管理级组成的三级计算机分散控制系统。

传感器执行器级:采用带有Puofibus接口或RS-485接口的设备,现场使Turck BL20远程分散式I/O来连接现场设备,通讯速率1.5Mbps。全厂在线测量仪表385块,远程控制阀门143台,DI点数2164点,DO点数748点,AI134点。

车间现场级:全厂共设5个PLC分站,并以100Mbps光纤以太网连接。分控站负责通讯、采集、处理现场数据,并根据工艺控制要求对现场的设备进行控制,主要有:粗/细格栅系统控制、进水污水提升泵的自控控制及运行优化的调节、A/O生物池曝气量的自动调节、电动闸门的控制等。

中央监控管理级:采用光纤电缆将各个现场控制站、服务器环形连接,组成光纤环网。通过集线器将服务器、操作员站、网络打印机等构成新型拓扑结构。在中控室设置两台服务器计算机,其作用是一用一备,当其中一台出现故障后,另一台能够完全独立地运行,据此可保证控制和数据采集的高可靠性,以满足全厂生产运行的需要。另外系统中每台计算机能随时独立完成图像管理控制、数据保存、系统再生、数据处理等不同任务。

在中控室还建有大型马赛克模拟屏,显示污水处理厂污水及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及主要设备运行工况。

在厂区还设有闭路电视系统,监控生产过程。本系统采用的一体化的彩色摄像机,20倍变焦镜头,以能够看清设备或装置的细节。工作台上的主监视器和安装在中控室模拟屏上的回路监视器的图像切换、显示模式、以及摄像机的方位和视角控制可以由管理人员在中控室TV控制器上完成。

中央控制系统配置组态和管理软件,操作平台基于Windows-NT,其软件采用西门子PCS7系列成熟的开放型应用软件,支持现场总线、Ethernet、TCP/IP协议,能够中文显示。

5 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自控系统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对于减轻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状况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污水处理行业的特殊性、污水环境的复杂性,自控系统在污水处理厂的应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综合部分污水厂现场运行情况,从系统控制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污水处理厂监控存在着只监不控,或监强控弱的现象,各种控制信息没有得到很好利用。因此,应加强监、控结合,实现信息及时采集、及时反馈。

(2)从自动化系统的结构来看,当前我国普遍采用三级污水处理厂管理和分布式现场总线控制方式,事实上,主从式结构的现场总线如 PROFIBUS,由于系统的可靠性受主控制器的制约,并不适用于全分布式现场总线控制。因此,我们应该根据我国污水处理厂的现场实际情况开发出合适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3)水处理生化反应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且时间较长的过程,处理环节的作用参数多,在线稳定性较差,缺乏有效的控制软件,为实现自动控制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目前,生化系统的自控技术研发还是一个长期工程,因此现场监控有必要借助大量人力操控,定时观察、分析,及时调整。

(4)在线的仪表探头长期浸没在污水中,污水中的一些缠绕性的杂质极易裹在探头上,造成在线数据的不准确性,严重的可能会造成探头损坏,使在线仪表的定期保养和维护工作难度增大。新型在线仪表探头的研发有望解决该难题,不久的将来会应用到现场。

(5)大部分污水厂引进自控设备后,并不配备专业自控方面的专业人员,通常是污水厂人员经过简单培训就上岗操作,由于自控系统涉及的专业面广,应对电器控制知识、计算机控制知识及在线仪表的检测知识等有所了解,特别是大部分现场检测设备是进口产品,还需要有相应的英语水平,但许多污水厂并不重视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因此,会出现盲目操作、误操作等问题。引进自控技术方面人才或加强人员的培训,并开展现场实战演练等都有望解决该问题。

6 结语

污水自动化处理系统具备管理功能完善、运行效果优良、兼具科学管理和过程控制于一体的特点,可靠性高、控制性强,在污水处理中起着广泛和重要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潘智国.污水处理厂中的自动化控制[J].建厂科技交流,2005,32(3)

[2] 袁丽英,乔玉晶.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模糊控制研究[J].黑龙江工程学院报:自然科学版,2005,19(2)

[3] 张建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自控系统的建设[J].山西建筑,2006,32(12)

[4] 张远,吴国防.基于 PLC 的 DCS 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12(2)

污水处理专业技术总结篇9

200*年上半年科技处紧紧围绕局中心工作,结合自身职能,在加强服务、提供技术支撑上下功夫,各项工作都有所突破。上半年共接待来电来访,答复百姓产品及家装等各类环保咨询问题200余人次,推出先进实用的环保技术产品3批18种,帮助15家企业开展并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围绕局重点工作,召开2种产品推介与现场观摩会,组织供需双方技术洽谈会1次,召开污水处理厂新技术介绍会1次。

现将上半年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环境科研工作

(1)积极组织推进局重点科研课题,按局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了重点科研课题的确项、立项与计划下达,共确定科研课题10项。

(2)开展了优秀环保科技论文的征集与评选工作。

(3)开展了环保专家网上申报等工作,建立了环保专家库与产品库雏形。

(4)按科技活动周的总体安排,组织了环境宣传展示等活动。

(5)组织国内环保企业参加哈尔滨环保与供热设备展览会与友好型社会成果展。

二、环境标准工作

1、为了满足管理工作的需要,规范洁净配煤与助燃剂产品市场,我们多次与省环保与技术监督部门沟通与汇报,《燃煤助燃剂污染控制标准》与《洁净配煤质量标准》都被列入省地方标准编制计划。在标准的编制上,我们与省科技学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召开专家意见征求1次、企业及地市意见征求1次,专家论证2次,对现有企业产品进行了送样检测并与标准进行了相应比对,正是有了扎实细致的工作,所以两个标准3月28日一次性通过省技术监督局与省环保局联合组织的专家论证会,5月25日省环保局以公告形式宣布这两个标准正式纳入地方标准体系,从6月1日起实施。

2、环境标准培训。为了及时对新标准进行宣贯,为管理与污染防治工作服务,我们先后召开三个新标准的宣贯会。一是结合医疗单位限期治理会,对医疗机构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了宣贯与讲解;二是对燃煤助燃剂污染控制标准与洁净配煤标准进行宣贯,并对生产企业提出明确要求;三是随时跟踪新标准的发展态势,及时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单发文通知相关部门与单位。

开始准备办班,后来我们决定以试代训,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要搞培训涉及的人员比较多,路途比较远,不便;二是根据以往经验,这种形式效果也不太好。因此我们将有关重要的标准,应知应会的知识出了一套考卷上网,供大家在答卷的时候进行学习。

三、环保技术产品与示范工程

紧紧围绕局重点工作与限期治理工作,开展环保技术产品的筛选、评定与示范工程工作。一是对半煤气锅炉、蜂窝煤锅炉、除尘器、油烟净化器、油水分离器、燃煤助燃剂等产品进行了重新评定,淘汰了不合格产品,补充了3种5个产品;二是针对医疗机构限期治理工作,我们对水污染企业及技术进行了认真审查与评定,及时推出13个厂家并把名单发给用户;三是结合餐饮企业限期治理工作,与污控一处联合召开油烟净化器与油水分离器产品介绍会并组织企业进行了现场观摩;四是针对污水处理厂建设问题,我们与管理部门一起到外县进行了宣传与讲解,适时组织市县相关管理部门到沈阳参观考察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并召开由有关部门参加的一级强化处理与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介绍会;五是组织哈工大对一级强化处理助凝剂进行了科研研究;六是多渠道收集新产品、新技术,对18个项目进行筛选,建立了新型脱硫除尘器、电石尾气综合利用、动物粪肥沼气制备、城市污水热泵技术等示范工程;七是对俄罗斯风力发电及韩国洗车行业务水处理暨中水回用等技术跟踪并组织建立示范工程;

同时针对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的要求,我们一方面对运营单位及运营人员的情况进行了摸底,并组织企业进行申报,另一方面积极与省局进行沟通,为下一步联合办班培训做好准备。

污水处理专业技术总结篇10

我国工业企业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工作和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特别在印刷工业,金属重工业,造纸业等,由于自身的治理技术,保护意识和资金的问题,依然处在粗放式的排污处理,导致了严重的生态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1污水治理缺乏管理技术人才和专业技术设备

企业污水处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性系统工程,需要专业的管理技术人员进行跟踪管理,保证设备的整体管理和调试工作,保障污水处理的科学性,合理性。相对于国外来说,我国对于污水处理的专业设备研发和使用差距明显。许多企业不能购买先进的设备仪器进行污水处理,造成排污不达标和严重的环境问题。

1.2企业自身缺乏对污水治理的意识和态度

在企业发展战略中,往往缺乏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认为只要自身的企业发展好了,经济数据上去了,企业发展就是健康的,企业就能壮大做强。这种缺乏对污水处理的意识、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严重的制约着企业在污水治理方面的工作开展,这中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观念是影响我国企业排污治理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之一。

1.3中小企业缺乏污水处理的资金

由于高科技的污水处理设备需要高昂费用和运行成本,导致中小企业无力承担这方面的资金,对污水处理也只能望而却步。许多小企业在自身发展中,本身属于一种粗放的经营模式,就是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的增长。在整个污水处理问题中,影响和制约因素最大的是污水处理技术工艺的进步。下面就通过某有色金属公司在加强污水处理技术工艺时具体措施,来体现如何更科学治理污水问题。

2案例:某有色金属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技术工艺的改造措施

企业概况:该公司属于集采集、选矿、冶金、化工等为一体的大型企业,主要生产以镍、钴、铜等有色金属。在企业发展方式转变中,企业越来越重视对对污水的治理,而自身的污水处理设备处于严重的超负荷在运转状态,所以企业在制定污水处理战略时,一方面强调严格控制污水的排放,第二方面,重视对污水以及污水内的重金属回收再利用。

2.1加强工业废水预处理工艺

2.1.1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

企业在进行调研中得出,排出的废水中含有高浓度的氨氮,如果不进行脱氮处理的话,与其他高浓度Ni、Cd重金属废水混合会形成形态稳定的金属络离子,这会大大影响污水的处理和分解工作,所以必须加强废水的脱氮预处理。在具体实践中采用的是三级氨氮蒸汽法进行废水的脱氮预处理,并通过清水的冲洗吸收已经预脱出来的氨气。

2.1.2高浓度含砷废水处理

有色金属废弃物中砷以及砷化合物是毒性极大的污染物,在对废水回收再利用中,对除砷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高浓度的含砷废水中加强预处理是非常关键的。本项目采用的是石灰盐法的方法,结合自身废水含铁量高的特点,采用三段中和—铁盐混凝法进行脱砷处理。

2.2石灰分级沉淀的处理方法

对已经进行废水预处理的废水进行石灰法分级沉淀,这个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回收镍并有效的去处重金属离子。主要原理是利用金属氢氧化合物在不同ph值下析出的特征不同的性质,通过不同的ph环境进行回收各种氢氧化和物。这个方法简单操作,成本低廉是最重要的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方法之一。

2.3加强工业废水的深度工艺

2.3.1臭氧氧化去除有机物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和工业废水中大量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进行反应。主要的作用是去处污水的浑浊的颜色,讲解其中的有机物,达到杀菌消毒的功效。主要根据的原理是臭氧在高ph值溶液中,分离解析的氢氧化物离子,该离子和臭氧发生反应形成多态自由基,诱发后面的连锁反应。

2.3.2活性炭吸附处理和膜过滤除盐处理

活性炭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在污水中可以非常有效的吸附臭氧反应遗留下来的悬浮物,有机物等污染物质,通过活性炭的吸附,再进行微滤设备的过滤处理达到污水的再清洁,达到可使用水质。通过活性炭吸附作用的水,在经过反渗透膜进行过滤处理,除去水中含有的钠离子和四氧化硫离子,使得水的电导率回归到日常用水的水质要求,达到处理污水的目的。

3工业企业在污水处理中的措施

3.1工业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

工业污水在处理时,有工作环境复杂、污水处理难度大、成本高昂等缺点,所以在进行时需要不断的引进新技术、新系统,保证污水处理效果。其中PC+PLC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在工业污水处理中是比较成熟的深度处理污水系统。主要通过PLC构建污水控制网络系统,PLC作为下位机,其主要的工作是控制整个设备的运行管理。利用总线通信的技术建立上下位设备的链接,采用西门子的操作系统,进行全程的自动控制,大大减少了整个污水处理环节的效率,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3.2工业污水处理水再生处理技术的应用

在工业污水处理中,最重要的目标是对工业废水的回收再利用,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最主要的是色度依旧达不到再生用水的标准,所以现在提出一种聚合氯化铝絮凝处理技术,这项技术在对再生水的色度还原和COD去处上有非常好的效果。在工业污水实践中需要加大推广和使用。

3.3工业污水处理的处理工艺的改进

在污水处理工艺改进中要利用他人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的排污特点进行工艺改造。例如,反渗透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和推广,反渗透技术最初利用在海水的淡化实验中,随着技术的成熟已经开始利用到污水的净化上,利用膜分离技术可以进行水分离净化,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具有渗透效果好,功耗小,工艺简单等特点,是一种新的污水处理工艺。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