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转正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0 03:33:05

农行转正工作总结

农行转正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民收入;差分广义矩估计法;长江经济带

现阶段,我国已经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正在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迈进。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必经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途径,也是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长江经济带人口和生产总值在全国的占比均超过了40%,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研究该经济带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对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对农业机械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关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小麦的机械化生产能够提高小麦60%的生产效率[1]。Audsley[2]对各国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他发现农业机械化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吕雍琪等[3]根据我国28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对种植业的贡献效率,发现农业机械化的贡献效率要高于化肥等因素。薛超等[4]运用OLS模型分析了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农业机械化能够显著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彭超等[5]根据我国2003—2016年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农业机械化有助于提高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二是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会改变农业生产模式,将大量劳动力释放出来,造成农村劳动力过剩,进而产生农业劳动力转移。彭超等[6]从县域的角度研究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发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存在时空变化特征。陈江华等[7]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周振等[8]根据我国1998—2012年面板数据,先对农业机械化率进行测算,接着用工具变量估计发测算了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吕炜等[9]研究发现,农机购置补贴能够促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卢秉福[10]对西方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综合黑龙江农业发展实际,指出了黑龙江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三是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Dis-ney等[11]以苏丹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北非地区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作用。Sogaard等[12]认为农业机械化能够实现农业集约化发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McCormack等[13]认为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具有普遍性,不受地域的限制。孙学涛[14]运用SARAR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机械化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梁天丽等[15]运用C-D生产函数分析了广西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较低。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已有的研究已较为丰富,但主要从全国和单个省份进行分析,缺乏对国家战略区域的研究,且对农民收入增加的时间惯性和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内生性问题考虑不足,对农民收入结构的研究也较少。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选取长江经济带各省(市)2005—2019年农业机械化和农民收入的面板数据,运用差分广义矩估计法实证分析该经济带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进行分区稳定性检验。

1模型选择及变量选取

1.1变量选取

借鉴高延雷等[16]、周振等[17]的研究成果,结合数据的可得性和必要性,选取长江经济带各省(市)2005—2019年农业机械化的相关面板数据,并构建指标体系(表1)。(1)被解释变量。分别选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代表农民收入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代表农民收入结构。(2)核心解释变量。选取农业机械总动力代表农业细节化水平,选取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作为农业劳动力的变量,用第一产业劳动力占地区总从业人员比重进行衡量。(3)控制变量。选取有效灌溉面积代表农村水利发展,选取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城镇化发展水平,选取农村用电量表示农村电力发展,选取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重表示农业生产受灾率。

1.2模型选择

考虑到农民收入可能具有时间惯性,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之间也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构建模型如下:incomeij=α0+βincomeij-1+β1mechij+β2labij+γcontrolij+δi+tj+εij(1)式中,incomeij、mechit和labij分别表示i个省(市)的第j年的农民收入、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controlit为控制变量,δi、tj、εij分别表示个体效应、时间效应和服从独立同分布的随机误差项,α0、β、β1、β2和γ为待估参数[18]。

1.3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选择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9省2市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研究该经济带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该研究数据均由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统计年鉴(2006—2020)、《中国住户调查统计年鉴(2006—2020)》《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2006—2020)》整理得来。

2实证结果分析

2.1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结构影响实证结果分析

由于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之间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采用OLS估计和FE估计会存在偏差,因此采用DIF-GMM模型进行估计。由表2可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滞后一项对当期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为正,且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具有时间惯性。农业机械总动力、劳动力转移对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为正,且均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这些变量的增加会对农民收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滞后一项对当期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为正,且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工资性收入增长具有时间惯性。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劳动力转移对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为正,且分别通过了0.01和0.05显著性检验,说明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劳动力转移会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主要原因是:农业机械化会将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生产活动中释放出来,进而促进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滞后一项对当期经营性收入的影响为正,且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工资性收入增长具有时间惯性。农业机械总动力对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影响为正,劳动力转移对家庭经营性收入影响为负,且分别通过了0.01和0.05显著性检验,主要原因是:农业机械总动力能够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进而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而劳动力转移则会降低农村劳动力规模,造成劳动力短缺,进而降低家庭经营性收入。

2.2分区稳健性检验

由表3可知,农业机械总动力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均为正,且分别通过了0.10、0.05和0.01显著性检验,其中对下游地区影响最大,上游次之,中游最低。原因可能是:下游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基础设施完善,且经济发达,因此农业机械对农业劳动力的替代效应较强,能够带来更大的产出,提高农民收入;上游地区多山地和丘陵且河网密布,机械化作业较为困难。从工资性收入来看,农业机械总动力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均为正,且分别通过了0.01、0.01和0.05显著性检验。其中,农业机械化对上游地区的效果最好,下游次之,中游最低。主要原因是:上游地区农业发展相对滞后,相对于中游和下游地区,上游农业机械化对劳动力的替代效应较强,因此上游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从而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从家庭经营性收入来看,农业机械总动力对长江经济带上游和中游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影响均为正,对下游的影响为负,且都分别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主要原因是:上游和中游地区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程度较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而下游地区机械化、规模化程度较深,因此下游地区并不能有效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研究发现

农业机械化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家庭经营性收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业机械化对下游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效果最好,上游次之,中游最低。对上游地区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效果最好,下游次之,中游最低。对上游和中游地区家庭经营性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下游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3.2对策建议

农行转正工作总结篇2

一、基本情况

(一)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况。我县自2006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证工作开展以来,严格按照上级精神,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到目前为此,全县已换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5.1万本,证书到户率达99%,证书的填写较为规范。尚有一小部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还未换发到户,其主要原因:一是土地即将被征用,所以暂停了权证的发放;二是有部分农户举家外出务工经商,导致权证滞留在村组干部手上。

2、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签订情况。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开展以来,我县共续签补签合同5.1万份,合同到户率达99%,合同内容的填写比较规范完整。

3、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情况。自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明确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后,我县“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的现象已大为减少,但仍有个别村小组存在这种做法。截至到目前,我县不存在乡村组织强行收回农户承包地的情况。

4、农村土地流转情况。我县各乡(镇)土地流转严格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截止到2009年第三季度,我县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50761户,承包土地面积187413.96亩,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6998亩,占承包土地总面积的19.7%;土地流出农户12306户,占承包总户数的24.2%;签订流转合同的农户1289户,其中规范签订流转合同的农户638户,分别占流转农户数的10.5%和5.2%;签订流转合同流转的土地5536.3亩,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15%;农户间自发流转土地面积35086亩,涉及农户11747户,分别占流转面积和流出农户数的94.8%和95.5%;乡村组织提供信息流转土地面积1912亩,涉及农户559户,分别占流转面积和流出农户数的5.2%和4.5%;土地流转形式主要以出租为主,占流转土地面积的78.6%,转包、互换、转让、入股和其他形式只分别占流转土地面积的6.5%、7.4%、3.9%、0.2%和3.4%。到目前为止,我县没有发现乡村组织包办、代替或截留土地流转收益的现象。

5、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情况。近年来,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呈上升趋势,引发案件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农村税费改革前由于农民承包土地需要缴纳的正常税费任务较高,种地利益少,部分农民不想要土地,就私下口头协商或者通过他人口头磋商,达成不收租金但划转税费任务的土地流转口头约定。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上级惠农政策的不断落实,农村征地补偿价格和范围的不断提高、扩大,农民的珍地、惜地意识大大增强,纷纷开始要求收回承包地。这样一来,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矛盾就加速激化,但因为只有口头协议没有书面协议,一方站得住理,一方依据于法,争执不断,矛盾升级。针对这些矛盾纠纷,我县高度重视,严格要求各乡(镇)做好解释调处工作,不得相互推诿,把矛盾处理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今年以来,我县各乡(镇)所接7件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已基本调处到位。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

1、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情况。截至到目前为止,我县经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6家,在去年的基础上新增了12家。具体情况如下:

(1)按注册时间分类:2007年注册登记10个,占总数的27.8%;2008年注册登记14个,占总数的38.9%;2009年注册登记12个,占总数的33.3%。

(2)按产业类别划分:种植业14个(其中白莲4个、烟草2个、果业5个、花生1个、红薯1个、油茶1个),占总数的38.9%;养殖业18个(其中生猪养殖11个、蜂业3个、肉牛养殖2个、水产养殖2个),占总数的50%;农机服务业4个,占总数的11.1%。

(3)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共计1001人,其中农民成员977人,占成员总数的97.6%。

(4)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共计1497.85万元,其中现金1435.06万元,实物折款62.79万元(主要为4个农机专业合作社)。

(5)在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目前经营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合作社有1个,为华丰畜禽专业合作社,其他大多数合作社经营收入都在30万元左右。

(6)在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实行了信息、培训、技术指导、农资供应、产品销售等综合服务的合作社有24个,占总数的66.7%;实行单一服务如加工或产品销售的合作社12个,占总数的33.3%。

(7)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合同制、合作制等方式带动7596户农户实现增产增效。

2、面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收费、罚款情况。到目前为止,我县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等部门以及各乡(镇)人民政府均未对我县经县工商局注册登记成立的3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收取过任何费用和罚款。

(三)农民负担管理工作

1、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五项制度”执行情况。我县继续坚持和完善涉农收费文件“审核制”、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农村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农民负担“监督卡制”、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农民负担已经得到明显减轻,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涉及农民负担问题的群众件几乎为零。

2、“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执行情况。近几年来,我县没有申报“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少数村修建村内道路时采取村民自愿捐资赞助的形式修建,不存在集资摊派或变相集资摊派的行为。

3、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我县粮食直补、粮食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发放给农民的各种财政性补贴资金全部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不存在抵扣、截留、挪用等现象。

4、涉农收费情况。一是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政策我县已经落实到位;二是我县国土局、建设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各村民委员会对农民建房收费、罚款总体说来比较规范,除个别收费标准缺乏执行力度、有的乡(镇)收费票据填写不规范、有的收费或罚款项目执收执法单位错位、少数乡(镇)、村出现扩大范围或自立项目收费苗头外,不存在其他乱收费、乱罚款行为;三是未发现有其他方面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

(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1、农村“三资”管理情况。我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已经建立健全了《××县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县村集体经济组织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县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票据使用管理办法》、《××县村级财务管理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印发了《××县村级集体财务“村账乡”操作指南》,各乡(镇)今年全面实施了村账乡工作,但签订合同还不够到位。

2、农村财务管理规范情况。我县各个乡(镇)根据各自管辖范围的大小分别设立了1-3个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试点示范村,在示范带动下,各个村基本上能做到每季度公开一次村级财务;同时,每个村都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但民主监督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

3、农村财务审计监督情况。我县各乡(镇)对农民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经常性开展专项审计,发现问题严肃处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县站则开展审计抽查,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实施重点审计,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领导重视。领导重视是抓好工作落实的关键。我县各级领导对农经工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县领导重视农经各项工作。一是大力支持农经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有力督促与农经各项工作相关的各职能部门搞好协作,推进农经工作;三是安排每年1.5万元的减负工作经费进入县级财政预算;四是每年能够根据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村财务管理等项工作的进展情况适当解决工作经费,保障我站的正常运作。

2、局领导支持农经各项工作。一是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民负担管理、农村财务管理等工作纳入了全局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二是不截留、挤占、挪用农经各项工作经费,确保专款专用;三是适度弥补农经工作经费的不足,确保我站的正常运转;四是全面支持农经各项工作的开展。

3、乡(镇)领导推进农经各项工作。我县大多数乡(镇)领导都非常重视、支持农经各项工作的开展,在日常工作中,能根据本乡(镇)的实际情况,对农经工作给予必要的政策、资金、人力、场地、环境等的支持与扶助,积极推进农经各项工作。

(二)职工同心。职工同心协作是做好工作的基础。我站现有职工4人,我们充分结合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将当前农村经营管理的四大重点工作以及其他各项工作逐一分工,明确各自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大力发扬协作精神,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全面提升了农经工作质量;各乡(镇)尽管农经工作人员紧缺,但大都能根据全县农经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安排,紧密结合本乡(镇)的实际情况,努力完成本职工作。

(三)编发简报。加强工作指导是提高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县减负办和我站从2008年1月起联合编发《××农经》工作简报,借助于工作简报,为全县广大农经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学习法律、宣传政策、增长业务、浏览信息、交流经验、激励先进、鞭策落后以及营造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工作平台,截止到今年11月,已编印简报35期次,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指导作用。

(四)办班培训。举办业务培训班是增强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我站每年至少举办一次二期农经工作业务培训班,借以促进和增强乡(镇)农经工作人员和村级财会人员的理论学习兴趣和业务操作能力,全面提升他们的工作实践能力。今年,我站已经举办了2次3期业务培训班,其中第1次2期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暨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培训班,培训乡(镇)农村财会辅导员、村(居)报账员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会计160余人;第2次1期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培训班,培训乡(镇)、试点村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室工作人员50余人。

(五)调查研究。开展各种调研活动是提升工作措施的针对性和成效性的校正仪。今年,我站围绕农经工作的重点:一是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流转面积、流转规模、流转期限、流转原因、流转手续、流转地用途、流转效果、流转纠纷情况、流转管理状况、流转潜力等的摸底调查,形成了《××县农业局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针对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进一步规范和加快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建议;二是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题调研活动,撰写了《××县生猪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启示》、《试验示范撑起一片蓝天》、《“九统”服务支撑合作社走过一个个春秋冬夏》、《找准合作点推动合作社健康稳定发展》等近10篇调研报告,有力地推进了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与发展;三是开展了财务公开“难点村”难点情况调研活动,认真剖解和分析“难点村”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工作措施,形成了《××县农业局关于财务公开“难点村”难点情况的调查报告》,为及时完成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的专项治理工作夯实了坚实基础。

(六)搭建平台。搭建服务平台是抓好工作落实的重心和基石。我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站、室),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土地流转秩序,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进程,消除了农村土地流转纠纷隐患。

(七)抓点示范。抓点示范是工作推开和规范运作的助推器。我县农经各项工作大都建立了试点示范村(点),并认真抓好各示范村(点)的规范化建设工作,积极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各示范点的设立情况如下: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示范村17个,分别是:高田镇的田心村、湖坑村,丰山乡的上坑村,木兰乡的新河村,小松镇的罗源村、罗溪村,琴江镇的古樟村、小别村、湖下村,屏山镇的长溪村、河东村,大由乡的河斜村,龙岗乡的水庙村,横江镇的姑溪村、洋地村、洋和村,珠坑乡的塘台村。

2、农民专业合作社县级示范点5个,分别是:××县华丰畜禽专业合作社、××县复兴蜂业专业合作社、××县蜂农专业合作社、××县珠坑乡富民红薯淀粉专业合作社、××县龙岗乡鲜莲产销专业合作社。

3、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县级示范村10个,分别是:高田镇的桂竹村、丰山乡的上坑村、木兰乡的木兰村、小松镇的小松村、琴江镇的旱坑村、屏山镇的亨田村、大由乡的大由村、龙岗乡的水庙村、横江镇的小姑村、珠坑乡的竹溪村。

(八)专项治理。实施专项治理是规范工作流程、方式、方法等的有力武器。我县今年重点抓了“农民建房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乱收费乱罚款问题”和“财务公开与民主监督‘难点村’难点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有效地推动了面向农民建房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收费与罚款的规范,促进了农村财务公开的及时、全面、真实、准确,发挥了民主监督的实效性。

(九)督促落实。监督检查是促进工作落实的有效方式。我站经常采取检查督促、现场督导、随机抽查、暗访核实、审计监督等方式督促各乡(镇)把农经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十)属地管理。属地管理责任的落实是及时、有效、妥善解决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农民负担问题、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等群众件的有力保障。我县严抓属地管理责任的落实,严格责任追究,有力地促进了涉及农经工作范畴的各类群众来信来访件的及时、有效解决,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保障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县涉及农经工作的农民越级上访案件呈明显下降趋势。

(十一)总结提高。善于总结,才能不断提高。我站经常性开展工作小结、工作对比、工作研讨、意见征询等活动,以便及时总结经验予以推广,发现问题加以整改,不断更新工作观念、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质量、扩大工作成效。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镇)农经工作机构与其他农业事业机构一同合并为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条块管理不顺。一是农经工作部门具有行政管理、行政监督、行政执法职能,作为事业性质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难以履行上述行政职能;二是已经合并的乡(镇)农经工作机构人、财、物归乡(镇)管理,并全部兼职乡(镇)其他中心工作,且由于福利待遇的联结造成工作上的本末倒置,本职工作能够认真应付就算很不错了,同时加重了我站条条管理与协调的难度,工作推进阻力较大;三是乡(镇)农经工作人员非常紧缺。截止到目前,我县10个乡(镇)农经工作人员不足20人,90%的乡(镇)只有2名以下农经工作人员,其中只有1名农经工作人员的乡(镇)4个,有2名农经工作人员的乡(镇)5个。而由于条条管理的不顺,我站又无法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严重阻碍了我县农经各项工作的全面铺开和推进。

(二)农经工作经费严重不足。我站的工作经费只能确保正常运转,难以组织工作创新,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工作效能的发挥;各乡(镇)没有安排农经专项工作经费,好的乡(镇)基本上能够做到实报实销,差的乡(镇)则有报销次数和金额的限制,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农经各项工作的推开。

(三)有的乡(镇)领导对农经工作重视不够,认为只要不出问题就行,不太支持各项基础性工作的铺开。

(四)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问题。

1、农村税费改革前土地流转手续的不规范(只有口头协议),埋下了一些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隐患,且调解起来难度较大。

2、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县农民工大量回流,加上人多地少的现实矛盾,农村土地在一定时期内难以形成集中、规模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效益较难显现。

3、有的乡、村干部对贯彻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及其相关政策存有抵触情绪,认为法律、政策规定与现实情况不太相符,要予以修订。

(五)各乡(镇)和各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统计监测数据上报不够及时、真实、完整的现象。每当每季度规定的上报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数据时间前,都要通过县站的三催四促才能勉强收齐相关资料,透过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看出:一是有关统计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二是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平衡、不规范,统计数据难以及时、完整收集和真实反映。

(六)少数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开始放松对减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已经出现麻痹松懈思想。这些思想的存在,不利于减负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很有可能因工作上的松弛出现农民负担反弹的苗头。

(七)农村财务管理问题。

1、村级报刊征订存在隐形压力,大多数村都突破了限额。

2、村级招待费用较难控制。去年我县村级平均招待费用达到0.5万元以上,部分村已突破万元大关,个别村甚至超出了2万元。

3、村级白条列支现象严重,占支出票据的90%以上,不利于实施有效的财务监督。

四、建议

(一)加快农经机构改革进程。一是单独设立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将乡(镇)农经部门从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中分离出来,确保农经干部的专职专用;二是提高农经部门行政级别,乡(镇)农经部门应由“正股级”提升为“副科级”单位;三是把县、乡(镇)农经部门列入依照公务员管理范畴;四是赋予农经部门行政管理、行政监督、行政执法职能;五是乡(镇)农经部门人、财、物实行垂直管理。

(二)适当增加乡(镇)农经工作人员编制,根据乡镇管辖范围大小按3-5个名额配齐乡(镇)农经工作人员,确保农经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将开展农经工作必要的业务工作经费、人员培训经费等足额列入每年各级财政预算,确保农经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农经干部培训的经常化、制度化。

五、明年工作打算

(一)针对农经各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工作调研,积极探索出解决相关问题的有效方式、方法,规范工作流程,落实目标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促进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二)本着“走出去、引进来”的基本原则,积极学习兄弟县(市)的好经验、好办法、好做法,并切合本县实际加以改进创新,推动我县农经各项工作更进一步。

(三)加大农经工作的宣传引导作用,转变部分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使他们由不关心、不支持、不重视农经工作逐步变为关心、支持、重视农经工作,加速推进我县农经各项工作的发展;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和行使民主监督权力,自愿、主动加入或创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创造出更多的个人财富和社会财富,加快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以规范、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重心,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监督机制,积极消除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隐患,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土地承包权益。

(五)以引导、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质量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与扶持,努力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自我发展、自我壮大能力,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增产增效。

农行转正工作总结篇3

(一)工作重点。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要在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换证补证、检查农村土地承包情况、征占地情况的基础上进行。重点是:

1、认真搞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发补发工作,依法纠正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不到户、土地承包合同未签订到户的问题;

2、认真纠正在承包期内违法收回和调整农民承包土地的问题;

3、指导农民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防止强迫承包方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截留扣缴承包方土地流转收益的问题;

4、搞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方案、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农村机动地和“四荒”地发包的公开和民主管理情况,依法纠正侵害农民权益的问题;

5、规范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情况,依法纠正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混乱的问题;

6、认真做好农民土地问题工作,坚决纠正干部工作作风简单粗暴的问题;

7、检查农村土地征占情况,依法纠正违规用地、变相征占农民土地问题。

(二)总体目标。通过专项治理,要切实解决普遍存在的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主要达到以下目标:

1、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得到切实落实。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换证补证工作,实现承包地块、面积、合同和证书“四到户”。

2、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得到切实维护。纠正违法收回和调整农民承包地、超标准预留机动地、违法发包“四荒”地、强迫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干部作风简单粗暴和违法行政等突出问题,有效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矛盾和问题。

3、土地纠纷调处能力得到切实提高。普遍建立、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多渠道解决土地纠纷的调处机制,强化土地属地管理责任,努力做到把纠纷解决在当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4、土地承包规范管理得到切实加强。土地承包档案、机动地和“四荒”地发包、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等工作得到明显加强,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

5、违法违规征占农村土地的突出问题得到较好处理。进一步增强依法依规用地意识,实施严格的征地审批和用途管制,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6、基层干部工作扎实有效。进一步强化维护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意识,增强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土地政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做到执政为民、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二、时间安排

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分宣传动员、结合换证补证落实政策、自查检查、验收总结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动员阶段。各村明确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的时间安排和目标要求,把开展专项治理的目的、任务和要求传达到广大干部群众。加强法律政策的宣传普及,组织广大干部学习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深刻领会和掌握各项规定,引导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和配合专项治理工作。

(二)换证、补证落实政策阶段。根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发、补发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发、补发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换证、补证工作。

(三)自查检查阶段。按照验收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验收,纠正存在的问题,健全机制,制定制度。

(四)验收总结阶段。检查验收工作基本完成后,要对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认真进行总结,并逐级上报。

三、组织实施

农行转正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感知风险;土地流转;农户意愿;

中图分类号:F30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土地流转的实施。政府制定了大量的土地流转政策,为村民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但同时,依然存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农户在面临土地流转后失去土地这一行为所感知到的担心与风险常常被忽视。因此,了解掌握农户对土地流转政策实施的意愿和感知风险,探究风险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对农村土地流转顺利实施、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研究设计

1.1 调研设计与样本选择

本研究旨在从感知风险视角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进行识别,调研的是农户对土地流转的感知结果。调研对象从土地流转农户总体中进行抽样,从抽样样本中进行资料收集。

1.2 正式调研与样本回收情况

实地问卷调研时间在2012年9月11日至2012年9月15日。调研地点选择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在实际调研过程中,调研人员首先与农户进行沟通,表明来意,并保证在不影响农户利益的前提下完成问卷,所有问项皆清晰、明确、回答简便。因而,获得了较多农户的支持。

本研究调研共发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3份。问卷回收率为96.5%。经一致性检验,所回收问卷中剔除6份填写随意或不完整的问卷。最终,保留有效问卷18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5%。问卷回收率处于60%至80%之间最为合理。因而,本研究问卷的回收结果是较为理想的。187名农户代表中,支持土地流转的79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2.24%;不支持土地流转的5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1.02%;没有意见的5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6.74%。为了更好的识别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程度,进一步将支持者分为稍微支持、支持、非常支持三个级别,分别占总人数的26.74%,11.76%,3.74%。将不支持者分为稍微不支持、不支持、非常不支持三个级别,分别占总人数的12.30%,13.37%,5.35%。

1.3 软件选择与统计分析

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本研究运用SPSS18.0对调研获得的有效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对其构成唯独、量表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运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t检验、探索性因素分析、信度与效度检验。

2.分析结果摘要表

从表中可以发现:因素一包含FS1、FS2、FS3、FS4、FS5、FS6、FS7、FS8、FS9FS10、FS11、FS12、FS13、FS14十四题,命名为满意程度;因素二包含PKR1、PKR2、PKR3、OPR1、OPR2、OPR3 、OPR4七题,命名为感知政策风险;因素三包含PTR1、PTR2、PTR3、PFR1、PFR2五题,命名为感知经济损失风险;因素四包含PPR1、PPR2、PPR3三题,命名为感知心里风险;因素五包含TI1、TI2、TI3三题,命名为流转意愿。

分析结果摘要表

3. 结论

通过前期的实证调研,对调研收集的187份有效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及信度检验,最终可知感知风险的驱动因素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感知政策风险,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61,信度指标值甚佳;第二,感知经济损失风险,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21,信度指标值甚佳;第三,感知心理风险,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08,信度指标值甚佳。

土地流转补偿政策对土地流转起着关键性作用,它的好坏是农户决定进行土地流转的主要原因,因而对于补偿政策的完善至关重要。

经济损失包含农户金钱的损失和时间损失,它是决定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直接原因,因而相关部门应通过不同的合法手段尽可能的减少农户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经济损失。

心理风险是农户自身的一种行为,之所以会产生心理风险,主要是因为农户从来没有接触过土地流转相关知识,不了解国家现行土地政策,不确定土地流转对自己今后生活的影响。

4.对策建议

4.1 充分做好土地流转宣传工作

广大干部群众要充分了解稳定的土地流转工作对农村社会秩序和经济的重要作用,尊重农户选择土地流转的自愿和有偿原则。通过政策和法律宣传教育,提高镇、村干部提高对土地流转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主动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正确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做好农业结构调整,稳定农村经济和社会秩序。

4.2 制定地方土地流转的实施办法和补偿

按照土地契约和其他政策法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性的地方土地流转政策,使镇、村两级干部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遵循的原则和流转方式有章可循,根据当地情况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土地流转制度和政策精神。

农行转正工作总结篇5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按照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要求,扎实组织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促进政风行风建设。通过把评议活动与巩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相结合,与评创“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工作相结合,与创建“五型机关”相结合,切实提高评议效果,促进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得到落实,农民群众合法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干部职工服务“三农”能力素质进一步增强,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二、评议对象和内容

(一)评议对象。局机关各科室及局属各事业单位、各镇畜牧兽医站。

(二)评议内容。围绕“服务农业发展、服务农业企业、服务农民群众,使农民群众满意”的“三服务一满意”主题,重点评议三方面内容。

1.提高为农服务质量

(1)各项工作是否按照精品农业发展的要求落实;

(2)强农惠农政策是否落实;

(3)涉农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集资摊派是否有效遏制;

(4)为农服务态度和水平有否提高。

2.规范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

(1)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是否按要求开展;

(2)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是否积极推进;

(3)村级会计委托、会计电算化、民主理财、财务公开、监管网络是否落实。

3.完善土地流转行为,维护农民土地承包和流转权益

(1)土地承包权证是否发放到位,管理是否指导到位,制度建设是否健全;

(2)土地承包和流转政策是否落实,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是否构建;

(3)土地承包和流转过程中是否维护好农民利益,承包纠纷仲裁机构是否健全,是否及时调处。

三、评议方法和步骤

评议活动采取“上下联动、内外结合,面向社会、群众参与、条块结合”的方式展开。通过宣传发动、自查自评、征求意见、整改落实、组织评议、完善机制等步骤进行,评议内容、时间、步骤与省、市农业系统保持一致。评议活动从5月下旬开始至9月下旬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5月下旬)

结合实际制定评议活动工作方案,召开由局属科站、事业单位、基层站所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进行宣传发动,使干部职工认清评议的目的和意义,端正思想态度,主动接受评议,推动评议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过中国三农网站、农民信箱等方式向社会公开评议内容、重点和投诉渠道,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二)检查整改阶段(5月下旬至8月下旬)

根据评议活动的目标要求,在自查自纠、广泛听取服务对象意见的基础上,针对农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落实整改措施,建立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1.组织自查自纠。围绕评议内容,着力开展“六查六纠”。即:一查政风行风建设情况,纠正思想认识不够到位问题;二查作风和效能建设情况,纠正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不够高问题;三查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纠正依法行政、科学执政不够规范问题;四查工作措施落实情况,纠正监管不力、指导不强、手段不足问题;五查农民权益保护情况,纠正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六查廉洁自律情况,纠正监督机制不够健全问题。同时,对规范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完善土地流转行为,维护农民土地承包和流转权益涉及的法规政策执行、工作措施落实等进行重点自查,完善薄弱环节,纠正突出问题。要坚持查纠并举、边查边纠,做到检查有深度,纠正有力度,为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奠定基础。

2.广泛征求意见。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诚心诚意征求意见,一是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基层和生产一线开展调查研究,走访专业大户、镇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服务对象,听取意见建议;二是组织召开服务对象参加的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了解意见建议;三是征求行风监督员、农民负担监督员的意见建议。

3.切实整改提高。对自查自纠和征求意见环节发现的问题和征询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梳理,实事求是地进行剖析,深入查找原因,并制定整改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和解决办法,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时间进度要求,促进整改到位。尤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惠农政策落实、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等“热点”和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务必切实加以整改。对一时难以解决的,提出逐步解决的方案和措施;对群众举报投诉的案件进行认真查处,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同时,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大胆推进改革创新,改善管理手段和方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达到纠建并举的目的。

(三)评议总结阶段(8月下旬至9月下旬)。

局机关各科室及局属各事业单位、各镇畜牧兽医站要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撰写自评报告,报局活动办公室。8月底前召开民主评议行风会议,邀请行风监督员、农民负担监督员等进行面对面评议。

调查和征求到的意见建议于8月20日前报局民主评议行风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是农经系统转变作风和提升服务的重要契机,是推进行风建设、行业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政策落实和工作深化的重要方法。局属各单位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评议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责任人,形成上下统一、协调有力的工作机制,确保评议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局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局民主评议行风活动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二)创新方法,搞好结合。把评议的重点内容与全局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有机衔接。结合评议,进一步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措施,积极开展“联百村、结千户”活动、“群众满意基层站所”评创活动、“五型机关”创建活动、“绿剑”系列执法活动等,使民主评议活动打到满意的效果。

(三)加强配合,协同推进。此次评议活动由省、市、县纠风办和农负办联合组织开展。我局作为被评议单位,应当积极配合,主动接受指导,按步骤有序推进各环节工作,并做好各个阶段活动情况的汇报。要坚持开门评议,广开言路,支持行风监督员、农民负担监督员开展工作,虚心听取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监督。

农行转正工作总结篇6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治理”的原则,强化农村牧区集体土地流转管理,规范农村牧区集体土地流转行为,建立健全农村牧区集体土地流转监管长效机制,切实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全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治理内容

对全旗农村牧区集体土地流转行为进行集中清查治理,具体包括农村牧区耕地、林地、草原、滩涂、荒沙、荒地、水面、未利用地及宅基地流转等。重点清查内容如下:

㈠未按照农村牧区集体土地流转程序流转土地的;

1.未经村民委员会同意,私自流转集体土地的。

2.未经集体土地承包方同意或委托,擅自流转集体土地的。

3.未经所在村民委员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同时未经所在村民委员会、镇人民政府、旗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或备案,擅自向本外单位或个人流转土地的。

4.流转期内,未经原承包方和发包方同意,擅自对流转土地进行再流转的。

㈡流转期内,未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

㈢土地流转后,受让方未按照合同约定向承包方履行流转收益的;

㈣未经所在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同意、镇人民政府审核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擅自转让宅基地的;

㈤强迫或阻碍承包方依法流转土地的;

㈥侵占、截留、扣缴流转收益的;

㈦流转合同不规范的;

㈧将土地流转给干部职工的;

㈨其他违反农村牧区集体土地流转管理的行为。

三、实施步骤

此次专项治理工作从2011年11月20日起至2012年6月30日止,具体分为动员部署、摸底排查、集中治理、总结提高4个阶段。

㈠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11月20日至2011年11月30日)。

制定下发实施方案,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专项治理行动。强化宣传动员,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㈡摸底排查阶段(2011年12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

由各镇牵头,旗农牧业、国土、林业、房管、监察、法制等部门联动,组成工作力量,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流转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登记造册,建立台账,排查率要达到100%,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

㈢集中治理阶段(2012年3月1日至2012年6月20日)。

针对摸底排查出的违法违规问题,按照“区别对待”的原则,由各镇牵头,旗直各有关部门配合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规范、纠正、清理和查处。对于符合流转条件的,相关手续不完备的,责成流转相关当事人予以完善和规范;非法流转土地的,对流转行为予以纠正或清理,并依法依规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进行处理;土地流转后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责成有关单位或当事人予以恢复原貌,并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责任。

㈣总结提高阶段(2012年6月21日至2012年6月30日)。

各镇作为专项治理行动的责任主体,要对专项治理行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形成总结材料于2012年6月30日前报旗专项治理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汇总后报旗人民政府。

四、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专项治理行动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开展,旗人民政府决定成立旗农村牧区集体土地流转专项治理行动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全旗农村牧区集体土地流转专项治理行动的组织、协调、领导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旗农牧业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王永清兼任。领导小组派出6个工作组,具体开展相关工作。

第一组镇工作组

组长:(镇长)

副组长:(旗农牧业局副局长)

工作人员从、农牧业局、国土资源局、林业局抽调。

第二组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工作人员从、农牧业局、国土资源局、林业局抽调。

第三组镇工作组

组长:赛音朝格图(镇镇长)

副组长:王生杰(旗林业局副局长)

工作人员从镇、农牧业局、国土资源局、林业局抽调。

第四组镇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五、工作要求

㈠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专项治理行动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抽调专门工作人员,认真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切实做到领导、人员、经费、措施“四到位”,确保此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㈡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此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形成合力,确保专项治理行动深入有序开展。

㈢依法行政,追究责任。各镇、各有关部门要依法依规对违法违规流转土地行为进行严厉查处;涉及公职人员的,移送监察机关予以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农行转正工作总结篇7

一、全县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的情况

(一)基本情况

从数量来看,全县共有农村劳动力53.72万人,常年外出务工的劳动力15.06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8%,其中:在乡外县内的5.35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0%,县外省内的7.81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4.5%,省外的1.9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3.5%。除常年外出劳动力外还有4万多农村劳动力从事县内企业、工厂的钟点工(或计件工),他们农闲进厂务工,农忙在家务农,所以,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外出打工人员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例达36%。从经济收入情况来看,以每个农民工平均月收入1200元计算,那么2011年全县农民外出务工收入超过15亿元,占全县农民纯收入总额的四分之一,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我县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农村劳动力转移也成为我县增加农民收入的核心问题。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

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主要有如下五种:

1.通过政府部门组织转移。如县劳动人事部门、乡镇的各种服务站等部门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本系统、本部门结成“帮扶对子”,形成“就业服务网络”,广泛搜集就业信息,根据信息组织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后,再输出到需求地区就业,2011年通过这种途径转移的劳动力有2.3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的15.3%。

2.通过中介组织介绍转移。2010年通过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服务中心等职业服务中介组织转移的劳动力有0.86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的5.7%。

3.通过亲友介绍转移。2010年通过这种途径转移的劳动力达8.48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的56.3%。

4.用人企业招聘。2011年通过这种途径转移的劳动力有1.02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的6.8%。

5.自己外出转移,主要是农村的能工巧匠,农村能力外出经商,从事农产品流通等,2011年这类劳动力转移有2.4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的15.9%。

二、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

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来看,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转移就业中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既缓解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压力,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又加速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的增加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对农民劳动力转移前的培训力度不够,培训资金投入不足。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对农民培训资金的投入力度,但由于外出劳动力数量大,分布广,所投入的资金还不能满足培训的需要,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培训不能完全开展起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出务工人员素质的提高。

2.认识不够充分,宣传力度不大。在认识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不够重视,指导和宣传力度不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地区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3.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渠道不正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大部分通过亲友介绍,大部分没有签订用人合同或签订的合同不够规范,同时,工资待遇也不能保障,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三、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和培训力度,加快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

1.提高认识,加大宣传的力度,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将这项工作纳入工作议事日程上来抓,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深入到那些经济不太发达、剩余劳动力多的村,进行细致的宣传、发动,使之人人皆知,为农民增收做好服务工作。

2.明确任务,齐抓共管。在搞好宣传发动的同时把农民工的培训计划任务分配到各乡镇及有关单位,使整个社会都来参与此项工作,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共同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作。

3.要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投入,特别是宣传、培训资料等启动经费要尽快落实。地方财政及有关部门要把农民工转移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以便开展好此项工作。

4.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进行就业前的技术培训,职业道德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诚实守信,进城后能够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增加收入。

(二)进行制度改革,为外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优越的条件

1.制定农民工外出务工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加强劳动监察力度,保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调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积极性。

2.培育专业劳务输出中介组织,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为外出务工人员解决各种问题,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大中城市有序流动。

(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提供条件

1.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走 “科技兴农”道路,推动农村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产业链条的延伸,扩展农村生产的空间,拓展劳动就业岗位,让农村富余劳动力尽可能在当地转移就业和消化。

农行转正工作总结篇8

一、基本情况

(一)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况。县自2006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证工作开展以来。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目前为此,全县已换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5.1万本,证书到户率达99%,证书的填写较为规范。尚有一小局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还未换发到户,其主要原因:一是土地即将被征用,所以暂停了权证的发放;二是有局部农户举家外出务工经商,导致权证滞留在村组干部手上。

2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签订情况。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开展以来。合同到户率达99%,合同内容的填写比较规范完整。

3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情况。自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明确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后。但仍有个别村小组存在这种做法。截至到目前,县不存在乡村组织强行收回农户承包地的情况。

4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县各乡(镇)土地流转严格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县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50761户,承包土地面积187413.96亩,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6998亩,占承包土地总面积的19.7%;土地流出农户12306户,占承包总户数的24.2%;签订流转合同的农户1289户,其中规范签订流转合同的农户638户,分别占流转农户数的10.5%和5.2%;签订流转合同流转的土地5536.3亩,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15%;农户间自发流转土地面积35086亩,涉及农户11747户,分别占流转面积和流出农户数的94.8%和95.5%;乡村组织提供信息流转土地面积1912亩,涉及农户559户,分别占流转面积和流出农户数的5.2%和4.5%;土地流转形式主要以出租为主,占流转土地面积的78.6%,转包、互换、转让、入股和其他形式只分别占流转土地面积的6.5%、7.4%、3.9%、0.2%和3.4%。目前为止,县没有发现乡村组织代替、代替或截留土地流转收益的现象。

5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情况。近年来。引发案件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农村税费改革前由于农民承包土地需要缴纳的正常税费任务较高,种地利益少,局部农民不想要土地,就私下口头协商或者通过他人口头磋商,达成不收租金但划转税费任务的土地流转口头约定。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时深入,上级惠农政策的不时落实,农村征地弥补价格和范围的不时提高、扩大,农民的珍地、惜地意识大大增强,纷纷开始要求收回承包地。这样一来,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矛盾就加速激化,但因为只有口头协议没有书面协议,一方站得住理,一方依据于法,争执不时,矛盾升级。针对这些矛盾纠纷,县高度重视,严格要求各乡(镇)做好解释调处工作,不得相互推诿,把矛盾处理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今年以来,县各乡(镇)所接7件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已基本调处到位。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

1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情况。截至到目前为止。去年的基础上新增了12家。具体情况如下:

1按注册时间分类:2007年注册登记10个。占总数的38.9%;年注册登记12个,占总数的33.3%。

2按产业类别划分:种植业14个(其中白莲4个、烟草2个、果业5个、花生1个、红薯1个、油茶1个)占总数的38.9%;养殖业18个(其中生猪养殖11个、蜂业3个、肉牛养殖2个、水产养殖2个)占总数的50%;农机服务业4个。

3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共计1001人。占成员总数的97.6%。

4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共计1497.85万元。实物折款62.79万元(主要为4个农机专业合作社)

5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为华丰畜禽专业合作社,其他大多数合作社经营收入都在30万元左右。

6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占总数的66.7%;实行单一服务如加工或产品销售的合作社12个,占总数的33.3%。

7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合同制、合作制等方式带动7596户农户实现增产增效。

2面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收费、罚款情况。目前为止。

(三)农民负担管理工作

1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五项制度”执行情况。县继续坚持和完善涉农收费文件“审核制”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农村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农民负担“监督卡制”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农民负担已经得到明显减轻。涉及农民负担问题的群众件几乎为零。

2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执行情况。近几年来。少数村修建村内道路时采取村民自愿捐资赞助的形式修建,不存在集资摊派或变相集资摊派的行为。

3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县粮食直补、粮食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发放给农民的各种财政性补贴资金全部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4涉农收费情况。一是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政策我县已经落实到位;二是县国土局、建设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各村民委员会对农民建房收费、罚款总体说来比较规范。不存在其他乱收费、乱罚款行为;三是未发现有其他方面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

(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1农村“三资”管理情况。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已经建立健全了县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县村集体经济组织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县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票据使用管理方法》县村级财务管理责任追究方法》等制度;印发了县村级集体财务“村账乡”操作指南》各乡(镇)今年全面实施了村账乡工作。

2农村财务管理规范情况。县各个乡(镇)根据各自管辖范围的大小分别设立了13个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试点示范村。各个村基本上能做到每季度公开一次村级财务;同时,每个村都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但民主监督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

3农村财务审计监督情况。县各乡(镇)对农民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经常性开展专项审计。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县站则开展审计抽查,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实施重点审计,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领导重视。领导重视是抓好工作落实的关键。县各级领导对农经工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1县领导重视农经各项工作。一是大力支持农经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有力督促与农经各项工作相关的各职能部门搞好协作。保证我站的正常运作。

2局领导支持农经各项工作。一是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民负担管理、农村财务管理等工作纳入了全局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二是不截留、挤占、挪用农经各项工作经费。确保我站的正常运转;四是全面支持农经各项工作的开展。

3乡(镇)领导推进农经各项工作。县大多数乡(镇)领导都非常重视、支持农经各项工作的开展。能根据本乡(镇)实际情况,对农经工作给予必要的政策、资金、人力、场地、环境等的支持与扶助,积极推进农经各项工作。

(二)职工同心。职工同心协作是做好工作的基础。站现有职工4人。将当前农村经营管理的四大重点工作以及其他各项工作逐一分工,明确各自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大力发扬协作精神,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全面提升了农经工作质量;各乡(镇)尽管农经工作人员紧缺,但大都能根据全县农经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安排,紧密结合外乡(镇)实际情况,努力完成本职工作。

(三)编发简报。加强工作指导是提高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县减负办和我站从2008年1月起联合编发《农经》工作简报。为全县广大农经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学习法律、宣传政策、增长业务、浏览信息、交流经验、激励先进、鞭笞落后以及营造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工作平台,截止到今年11月,已编印简报35期次,起到很好的宣传指导作用。

(四)办班培训。举办业务培训班是增强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站每年至少举办一次二期农经工作业务培训班。全面提升他工作实践能力。今年,站已经举办了2次3期业务培训班,其中第1次2期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暨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培训班,培训乡(镇)农村财会辅导员、村(居)报账员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会计160余人;第2次1期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培训班,培训乡(镇)试点村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室工作人员50余人。

站围绕农经工作的重点:一是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流转面积、流转规模、流转期限、流转原因、流转手续、流转地用途、流转效果、流转纠纷情况、流转管理状况、流转潜力等的摸底调查,五)调查研究。开展各种调研活动是提升工作措施的针对性和成效性的校正仪。今年。形成了县农业局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演讲》针对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主要问题,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进一步规范和加快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建议;二是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题调研活动,撰写了县生猪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启示》试验示范撑起一片蓝天》九统”服务支撑合作社走过一个个春秋冬夏》找准合作点推动合作社健康稳定发展》等近10篇调研报告,有力地推进了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与发展;三是开展了财务公开“难点村”难点情况调研活动,认真剖解和分析“难点村”当前存在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工作措施,形成了县农业局关于财务公开“难点村”难点情况的调查演讲》为及时完成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专项治理工作夯实了坚实基础。

(六)搭建平台。搭建服务平台是抓好工作落实的重心和基石。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站、室)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土地流转秩序。消除了农村土地流转纠纷隐患。

(七)抓点示范。抓点示范是工作推开和规范运作的助推器。县农经各项工作大都建立了试点示范村(点)并认真抓好各示范村(点)规范化建设工作。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示范村17个。丰山乡的上坑村,木兰乡的新河村,小松镇的罗源村、罗溪村,琴江镇的古樟村、小别村、湖下村,屏山镇的长溪村、河东村,大由乡的河斜村,龙岗乡的水庙村,横江镇的姑溪村、洋地村、洋和村,珠坑乡的塘台村。

2农民专业合作社县级示范点5个。

3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县级示范村10个。

(八)专项治理。实施专项治理是规范工作流程、方式、方法等的有力武器。县今年重点抓了农民建房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乱收费乱罚款问题”和“财务公开与民主监督‘难点村’难点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促进了农村财务公开的及时、全面、真实、准确,发挥了民主监督的实效性。

(九)督促落实。监督检查是促进工作落实的有效方式。站经常采取检查督促、现场督导、随机抽查、暗访核实、审计监督等方式督促各乡(镇)把农经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十)属地管理。属地管理责任的落实是及时、有效、妥善解决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农民负担问题、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等群众件的有力保证。县严抓属地管理责任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涉及农经工作范畴的各类群众来信来访件的及时、有效解决,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保证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县涉及农经工作的农民越级上访案件呈明显下降趋势。

(十一)总结提高。善于总结。以便及时总结经验予以推广,发现问题加以整改,不时更新工作观念、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质量、扩大工作效果。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乡(镇)农经工作机构与其他农业事业机构一同合并为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作为事业性质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难以履行上述行政职能;二是已经合并的乡(镇)农经工作机构人、财、物归乡(镇)管理,并全部兼职乡(镇)其他中心工作,且由于福利待遇的联结造成工作上的本末倒置,本职工作能够认真应付就算很不错了同时加重了站条条管理与协调的难度,工作推进阻力较大;三是乡(镇)农经工作人员非常紧缺。截止到目前,县10个乡(镇)农经工作人员缺乏20人,90%的乡(镇)只有2名以下农经工作人员,其中只有1名农经工作人员的乡(镇)4个,有2名农经工作人员的乡(镇)5个。而由于条条管理的不顺,站又无法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严重阻碍了县农经各项工作的全面铺开和推进。

(二)农经工作经费严重缺乏。站的工作经费只能确保正常运转。一定水平上束缚了工作效能的发挥;各乡(镇)没有安排农经专项工作经费,好的乡(镇)基本上能够做到实报实销,差的乡(镇)则有报销次数和金额的限制,这在很大水平上束缚了农经各项工作的推开。

(三)有的乡(镇)领导对农经工作重视不够。不太支持各项基础性工作的铺开。

(四)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问题。

1农村税费改革前土地流转手续的不规范(只有口头协议)埋下了一些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隐患。

2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人多地少的现实矛盾,农村土地在一定时期内难以形成集中、规模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效益较难显现。

3有的乡、村干部对贯彻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及其相关政策存有抵触情绪。要予以修订。

(五)各乡(镇)和各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都不同水平地存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统计监测数据上报不够及时、真实、完整的现象。每当每季度规定的上报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数据时间前。透过这种现象我可以看出:一是有关统计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二是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平衡、不规范,统计数据难以及时、完整收集和真实反映。

(六)少数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开始放松对减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很有可能因工作上的松弛出现农民负担反弹的苗头。

(七)农村财务管理问题。

1村级报刊征订存在隐形压力。

2村级招待费用较难控制。去年我县村级平均招待费用达到0.5万元以上。个别村甚至超出了2万元。

3村级白条列支现象严重。有利于实施有效的财务监督。

四、建议

(一)加快农经机构改革进程。一是单独设立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确保农经干部的专职专用;二是提高农经部门行政级别,乡(镇)农经部门应由“正股级”提升为“副科级”单位;三是把县、乡(镇)农经部门列入依照公务员管理范畴;四是赋予农经部门行政管理、行政监督、行政执法职能;五是乡(镇)农经部门人、财、物实行垂直管理。

(二)适当增加乡(镇)农经工作人员编制。确保农经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将开展农经工作必要的业务工作经费、人员培训经费等足额列入每年各级财政预算。

五、明年工作打算

(一)针对农经各项工作中存在问题加强工作调研。规范工作流程,落实目标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促进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二)本着“走出去、引进来”基本原则。并切合本县实际加以改进创新,推动我县农经各项工作更进一步。

(三)加大农经工作的宣传引导作用。使他由不关心、不支持、不重视农经工作逐步变为关心、支持、重视农经工作,加速推进我县农经各项工作的发展;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和行使民主监督权力,自愿、主动加入或创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明出更多的个人财富和社会财富,加快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以规范、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重心。积极消除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隐患,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土地承包权益。

(五)以引导、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质量为目标。努力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自我发展、自我壮大能力,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增产增效。

农行转正工作总结篇9

关键字:剩余劳动力转移 县域经济小城镇建设

作者简介:王军,男,四川自贡人,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宏微观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编号:020099号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全面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就业不充分、劳动力过剩的现象,尤其是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日渐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大中城市转移,是目前县域经济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和基本趋势。它贯穿于县域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明显而重要。本文力图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及实践入手,对此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概述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界定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前提是由于隐蔽失业而导致的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根据经济学家拉格纳・纳克斯的解释,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那部分可以从农业部门抽走,而又不影响农业总产量的农业劳动人口。也就是说,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超过农村产业需求的那部分劳动力,将他们从农村中转移出去,并不会减少现有的产量,而且很可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分离出来,向非农业劳动力转化的劳动力资源再配置过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包括边际生产率等于零的显性剩余劳动力和边际生产率大于零而小于其消费额的隐性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两方面。转移形式一种是无序转移,另一种是有序转移。前者指农民在毫无职业能力准备、对城市劳动力市场需求缺乏了解的情况下,盲目流入城市。这种转移往往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不彻底性等特征。后者主要指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积极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农村转移人口的技术技能水平,提高其适应城市需要的就业能力和自我谋职能力从而稳定有序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的转移形式,有序转移减少了无序转移的盲目流动和由此造成的社会问题。

就我国操作而言,农村转移劳动力具体是指:到乡外就业6个月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或者虽然未发生地域性转移,但在本乡内到非农产业就业6个月以上的劳动力。就是说,只要地域或产业发生变化,即便是到外乡仍从事农业劳动,都视为转移。而由于婚姻关系引起的地域的变化,以及由于升学、参军等原因离开农村的,并不当作是劳动力转移。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大中城市转移,是目前县域经济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和基本趋势,它贯穿于县域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这是因为,作为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会提高要素生产率,带动经济的发展,从而拓宽了就业空间,扩大了经济活动总量。人力资源产业间流动的根本动因在于县域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总是从比较低级的经济部门流向比较高级的部门,而正是这种流动,使较多的人集中于劳动生产率较高、经济产出量较大的较高级产业部门,其结果是县域经济增长加速,同时县域经济的发展拉动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二、 困境: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在改革前后的发展情况是不一样的。改革前由于受城乡户籍制度的影响,在1949年-1979年的长达30年的时间里,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从89.4%降到81%,中国劳动力转移发展缓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户籍制度逐渐松动,大批的农村劳动力才从单纯的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

我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二元户籍制度与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滞后

由于我国长期实施城乡分治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使得农村居民在社会地位,物质待遇上都不能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权利,加上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几乎所有农产品都呈现出阶段性、结构性和区域性的供过于求情况,使得农产品价格连年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拉大,收入差距直接影响人们的职业流向。

而与此同时所产生的一个困境就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滞后。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小城镇发展滞后;二是城镇化进程慢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下降了25个百分点,而城镇人口比重只上升了20个百分点。农村城镇化发展滞后,造成农村第三产业不能随着农村工业化的推进而发展,使农村非农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延缓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

2、县域经济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能力减弱

近年来,县域经济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能力有所减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近年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以进城务工为主。如在2003年新增的转移劳动力中,靠进城务工实现转移的劳动力约340万,占新增转移劳动力的70%。二是从县域经济返回农业的劳动力逐年增多。从返回劳动力情况看,2003年,县域经济吸纳的劳动力返回农业的人数占全部返回农业劳动力的51.3%,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从县级市返回农业的劳动力占22.5%,从建制镇返回的劳动力占14.9%,从乡镇地域内非农企业返回的劳动力占13.9%。

县域经济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能力减弱,使长期以来农村劳动力“离土不离乡”的转移模式发生转变,“离土离乡”的农民逐年增多。这一转变不仅催生了我国每年春节波澜壮阔的人口大迁移浪潮,使得我国的运输系统不堪重负,而且也加大了农村劳动力自身的转移成本。

3、农村转移劳动力素质较低

据农业部信息中心2004年相关资料,从文化素质看,已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仅有20%左右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文盲劳动力占1.5%,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16.5%,初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61.7%,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3.6%,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7%。而且,这些劳动力中85%以上没有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由于文化素质低,又不具备专业技能,使得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空间狭小,只能选择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造成这些岗位就业竞争激烈,工资水平低下,而因找不到工作而返回农业的劳动力占返回农业劳动力的16%。

4、乡镇企业的发展受阻,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收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以“离土不离乡”的方式,每年吸收1000万左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条重要途径,使人们对农业自身解决剩余劳动力寄以厚望。但是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乡镇企业发展方向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转变,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大,企业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等因素使乡镇企业的资金、技术等方面处于劣势。加之乡镇企业是在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下、农民与集体投资发展起来的,产权关系模糊不清。乡镇企业的发展困境也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收。

5、非正规就业的劳动保障、社会保障问题

在我国的非正规就业,主要是指广泛存在于非正规部门和正规部门中的,有别于传统典型的就业形式。粗略估算,我国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大约为7.3亿,其中.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在内的非正规就业人口就超过5亿。其中,流入到城市中来的农民工大约1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属于非正规就业。面对巨大的剩余劳动力的压力,非正规就业无疑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非正规就业的工人享受不到一般正规就业者的社会福利,有时甚至连最基本的劳动保障也难以达到,比如工时、周薪、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等。

三、对策建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出路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规律。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看,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美国从和我们大致相同的城镇化水平到基本解决这一问题用了4O年时间,日本用了大约3O年时间。我们要彻底解决这一经济发展中的难题,更需要一段较长时期的努力。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途径不外乎农业部门本身、农村内部非农产业和城市集镇等三大渠道。此外,农村劳动力素质教育及转移的相关机构制度也需要着力加强和完善。

1、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

适时调整农村就业战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正在从依靠乡镇企业转向依靠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这是一个符合客观规律的大趋势。农村城镇化是指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实现农村小规模社会化服务体系向城镇的大规模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转化,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向第二产业,接着又向第三产业为主的城镇化人口转化,农村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城镇化。通过农村城镇化,发展小城镇来转化农业剩余劳动力,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一种极为有效的途径。城镇是农村工业、服务业发展的载体,对乡镇企业、文化、科学、教育、娱乐业等产业都有明显的集聚作用,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供优越的交通、通信、金融、信息服务及人才和技术支持。

小城镇建设应放到国民经济的全局中,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进行,要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研究和制定区域城乡体系规划;根据镇域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和工农业发展条件以及自然环境和民风民俗、历史情况等,研究制定小城镇的总体规划;并根据区域城乡体系规划和小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制定小城镇建设的各项详细规划,为小城镇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突出重点,优先发展县城镇和县(市)中心镇。我们应该选择若干有发展前途的小城镇予以重点发展,让其逐步发展成为小城市,少数有条件的争取发展成为中等城市。

2、努力加快乡镇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

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减弱并不意味着乡镇企业已无发展空间。乡镇企业仍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载体。关键是要统筹城乡工业发展 ,重振乡镇企业雄风。要对城乡工业进行统筹安排 ,防止因城乡工业间的产业相同、产品雷同造成的恶性竞争。乡镇企业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积极发展以农业为原料的工业和直接为农业、农村提供生产投入品和生活消费品的工业 ,特别是应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同时积极承接大中城市或其他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和配套协作型产业的梯度转移 ,建设初级产品加工和辅助产品生产基地 ,延长产业协作链 ,与城市工业形成优势互补的“双赢“格局。

要努力加快农村民营经济的发展,增强其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特别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劳动力就业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同时引导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发展相结合。国家要在产业政策、投资政策、信贷政策、金融政策上让乡镇企业享受与城市工业同等待遇, 积极支持乡镇企业落户城镇, 连片开发, 给进城的乡镇企业一定的政策扶持。同时还要培育新的增长点, 引导乡镇企业改变现有的发展格局, 充分利用本地资源, 加大乡镇企业改制力度, 尽可能让乡镇企业的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 继续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3、加强知识技能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素质

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普遍文化层次较低,严重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较稳定的高层次、高报酬行业转移。这就要求我们在努力加强农村成年劳动力就职培训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农村基础教育,使农村的年轻一代掌握从事二、三产业的基本技能,并使其具备城市文明的基本素质,为转移提供高质量的劳动力,为自身创造有利就业条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收入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职业高中和中专应把招生重点放在农村,制定较低的收费标准,按照经济发展就业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为将来从事非农产业的毕业生施行实用性劳动技术培训,并纳入劳动力信息管理系统,实行推荐就业。农村教育工作应在做好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让年轻人都能掌握一门或几门实用技术,为今后的就业生存提供保障。

4、健全相关制度, 保障农村居民权益

要逐步推进包括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福利制度在内的各项改革, 取消阻碍劳动力转移的一些不利因素。

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覆盖全社会保障体系。要将转移到城市的农村劳动力纳入社会保险体系,给予社会保险方面的同等国民待遇,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无后顾之忧的良好环境,使农村居民在子女教育、劳动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享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待遇,真正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实质性转移。

就农村土地制度而言,一要改进和完善征地政策,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征地补偿必须保证农民土地被征用后,生活水平不降低,这是衡量补偿是否公正的起码标准。二是做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和安置工作。在征地的同时,就充分考虑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防止出现“要地不要人”一次性补偿这种“一脚蹬”的做法。

5、强化政府的财政金融服务支持力度

要实现农业的集约化经营 ,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 ,靠单个农民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还不够 ,必须有其他部门的支持,如政府补贴 ,金融部门在贷款方面的倾斜 ,农技部门对有关技术的培训推广等。同时 ,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结构 ,把基础设施建设引向市场 ,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 ,形成政府、企业和个人多元化投资机制。此外 ,还可以通过调整和优化农业内部结构 ,完善农产品的储存、加工、运输和销售体系。

四、结语

三农问题实质上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关键是农民的收入问题,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与农民收入密切相关,毫无疑问是当前乃至未来都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只有找准破解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途径,通过抓好县域的工业化、城镇化、特色化和劳务经济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使县域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而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农村的稳定与和谐,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发展司,《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04(2)?

[2]林毅夫,刘明兴,《经济发展战略与中国的工业化》[J],经济研究,2004(7)

[3]杨万里,《论农民增收―――兼析浙江农民收入变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4]李佐军,《中国的根本问题―――九亿农民何处去》[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

农行转正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轮式农业机械;自动转向;控制系统;研究

1 前言

自动化设备的应用改变了我国的经济模式,简化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步骤,尤其是对农业生产来讲,由于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应用,极大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改变了农民以往的生产生活状态。

2 轮式农业机械自动转向控制系统的结构及性能特点

农业机械自动转向控制系统的结构农业机械自动转向控制系统由方向盘总成、转向执行总成和主控制器(ECU)以及自动防故障系统、电源等辅助系统组成,方向盘总成包括方向盘、方向盘转角传感器、力矩传感器、方向盘回正力矩电机。方向盘总成的主要功能是将驾驶员的转向意图(通过测量方向盘转角)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传递给主控制器:同时接受主控制器送来的力矩信号,产生方向盘回正力矩,以提供给驾驶员相应的路感信息。转向执行总成包括前轮转角传感器、转向执行电机、转向电机控制器和前轮转向组件等组成。转向执行总成的功能是接受主控制器的命令,通过转向电机控制器控制转向车轮转动,实现驾驶员的转向意图。

主控制器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判别机械的运动状态,向方向盘回正力电机和转向电机发送指令,控制两个电机的工作,保证各种工况下都具有理想的车辆响应,以减少驾驶员对机械转向特性随车速变化的补偿任务,减轻驾驶员负担。同时控制器还可以对驾驶员的操作指令进行识别,判定在当前状态下驾驶员的转向操作是否合理。当机械处于非稳定状态或驾驶员发出错误指令时,农业机械自动转向控制系统会将驾驶员错误的转向操作屏蔽,而自动进行稳定控制,使机械尽快地恢复到稳定状态。自动防故障系统是线控转向系的重要模块,它包括一系列的监控和实施算法,针对不同的故障形式和故障等级做出相应的处理,以求最大限度地保持机械的正常行驶。故障的自动检测和自动处理是农业机械自动转向控制系统最重要的组成系统之一,采用严密的故障检测和处理逻辑,以更大地提高机械安全性能。电源系统承担着控制器、两个执行马达以及其它车用电器的供电任务,其中仅前轮转角执行马达的最大功率就有500--800W,加上机械上的其它电子设备,电源的负担已经相当沉重。所以要保证电网在大负荷下稳定工作,农业机械自动转向控制系统广泛采用了42V电源。

自动转向控制系统的结构。拖拉机的自动转向的控制系统有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液压部分,包括比例电控阀、改装油路组成;第二部分,控制单元部分,由MCU以及周围的电路、具备ARM9嵌入式系统的上位机、角度传感器组成。输入输出的控制量是帮助上机起决策作用,车轮目前位于的位置作为角度传感器的测量的反馈量。

3 推进农业机械自动化建议

3.1 推进农业机械自动化要实施自动化选择

想要推进农业机械自动化必须要根据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现实条件以及实际情况,以便能够提升农业作业精度以及农业作业的效率,节约生产能源和资源,提升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将其作为标准,对不同类型的自动化模式在这些方面效果进行公正和公平的评价,接着按照一定的顺序来选定一个自动化的模式,呈现阶段式的农业机械自动化进程。

3.2 推进农业机械自动化要实施开发控制系统

农业机械的自动化还要将农业生产高效率以及高精度作为目标,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进而节约农业生产的资源,实现安全生产,提升农产品品质,以便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自身农产品消费以及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需求。如果人们片面追求高度的自动化,并且过于追求高端和尖端的技术,进而研制以及开发那些不符合实际情况,价格昂贵自动化的设备以及技术,这是十分不可取的方法。农业机械自动化一直都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担任着主角,社会的不断发展已经对机械化农业的生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也就是农业机械自动化。在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开发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在农产品流通、农产品加工以及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缺少能够准确、迅速以及非破坏性对农产品以及农作物活动、生物学性状的一种传感器,因此,必须要对自然环境下研究以及开发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处理装置,特别是那些能够从培养液以及田间检测出发育、生长的一种传感器,这一农业机械自动化装置的开发对于作物生产设施化以及工厂化已经成为了一种必要和必须。除此之外,还要开发一个相应参数的控制装置,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必须和必要。

4 结束语

综上研究所述,我国的农业机械在近些年来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轮式农业机械自动化转向控制系统的应用,为我国的农民带来了很大的福利,因此,我们应该给予最大的支持,以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的生活状况。

参考文献:

[1] 吴晓鹏,赵祚喜,黄健,等.CRS10陀螺仪及其在角速率与转角测量中的应用[J].电子设计工程,2011,10(08):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