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科长转正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6 08:09:48

副科长转正总结

副科长转正总结篇1

求是杂志社原社长高明光

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福龙

苏州市副市长、吴江市委书记徐明

亨通集团董事长崔根良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年,亦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无论政府、企业还是各种社会组织,都着眼“十二五”的发展目标,谋求调整、转型与改革之道。可以说,2011年,是转型正式启幕的一年,是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一年。正处于第二次改革与第二次转型十字路口当下的中国,此次的改革与转型,将决定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经济社会的走向。金秋十月,贺铿、郑新立、侯云春、等数十位经济学家、部委领导齐聚苏州吴江同里湖畔共言中国经济转型。

2011年10月29日,“2011中国转型发展高层峰会”在江苏苏州吴江市开幕,此次峰会也是我国首次以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为主题的高规格综合会议。

“中国转型发展高层峰会”由求是《小康》杂志社主办,亨通集团有限公司协办,得到了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领导的关注、支持,和海内外众多知名大企业的积极参与。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贺铿,求是杂志社原社长高明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全国工商联原常务副主席孙晓华,求是杂志社编委葛洪泽,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求是杂志社经济编辑部副主任刘玉辉等领导,《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舒富民,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福龙,苏州市副市长、吴江市委书记徐明,吴江市委副书记、吴江市政府代市长梁一波,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兵器工业第203所名誉所长王兴治,中国科学院院士、北方交通大学光波技术研究所所长、教授简水生等七位院士,亨通集团董事长崔根良,以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企业领导,共约800余人出席峰会,并围绕“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展开精彩的研讨。求是杂志社原社长高明光主持本次峰会的开幕式和主题演讲。

求是杂志社编委葛洪泽在致辞中讲到,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难以持续,产业结构不合理,投资和消费关系不平衡,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这些对正处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关键时期的中国将是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当前,发达国家经济继金融危机后又发生债务危机,国际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在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热点的情况下,中国要在建构和完善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上占领未来发展的国际战略制高点,就必须转变发展方式。

副科长转正总结篇2

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民当选常务副理事长。中远海运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汉波、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金永兴、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陆嘉明、中波轮船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上海、上海锦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培聪等当选副理事长。中海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李勇当选监事。在新一届理事会中,中远海运集团旗下各专业公司的领导占55%。

上海中远海运战发部总经理桑史良兼任秘书长,常务副秘书长朱莉勤连任,上海海事大学科技处处长朱大奇兼任副秘书长。

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金永兴主持会议。大会审议并通过了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长、中远海运(上海)公司董事总经理陈纪鸿所作的题为《集才汇智强筋骨,规行创新添后劲》的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了《上海市航海学会章程》修订案、学会财务工作报告、关于新一届专业委员会设置提案等文件。大会授予业内知名专家周海、陈正华等同志高级会员荣誉称号,表彰了2016年度优秀论文获奖作者。会员代表选举产生了由50名理事组成的第十届理事会和一名监事。

中远海运集团副总丁农在贺信中充分肯定上海市航海学会近四十年的发展成果,表示集团将为学会的良好运营与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建荣积极评价学会在规范化建设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显著成效,殷切希望航海学会在推动学术交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走在上海市级学会前列,学会应瞄准航海科技前沿,打造具有际影响力的学术平台;应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提升学术活动的孵化能力,全力服务“双创”;应为提高公众航海科学素养继续努力,真正成为科普主力军;应完善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提升专职人员职业化水平。

副科长转正总结篇3

论坛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张巨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廖明共同主持。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周道炯作了大会开幕式致辞。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作了题为“面对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的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谈到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关于总体经济形势估计;二是金融危机的教训;三是中国的经济;四是展望后危机时代。他认为,2009年经济还并没有发展到原来很多人预想的那么坏。此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有两点,一是金融衍生品的滥用和缺乏监督;二是金融界从业人员道德操守的低下和道德规范本身的缺陷。深层次原因有五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失衡;世界供需平衡严重失衡;国际贸易货币严重不适应当今世界的需要;全球格局已经发生变化,治理框架不能适应当前的实际;西方强行推行的民主观、人权观和西方制度,造成广泛的绝对冲突。展望后危机时代,蒋正华认为有四个方面的改革值得认真研究,分别是:科技革命、能源革命、增长模式的革命、生命科学的革命。未来应该从世界的高度和从历史的深度这两方面来认真研究世界的形势,研究中国的形势,来研究我们今后长期跟当前的这样一些政策的走向。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原建设部副部长、两院院士周干峙在演讲中指出,目前我们要以低碳经济引领城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其中包括三方面内容: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当前必须做好低碳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加强规划管理,引导城市科学合理的发展。他提出,目前城市管理现在有不少问题,管理方面的法制还不够,要鼓励利用新手段。低碳经济对我们经济结构方面提出了很多挑战,需要我们出现新的技术革新。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晓华认为,城市建设不仅仅是建楼房和基础设施等,还应该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问题。现代化的标志,不仅指我们的经济发展,物质文明水平提高,还应包括精神文明的进步,国民素质的提高等。现代城市的建设与管理,必须做到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以人为本。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指出,目前对于中国经济来说,一个根本性问题就是要优化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三产结构来说,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并且结构层次普遍较低。需求角度来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再者,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渐将依赖物质资源投入这种要素投入方式转为依赖提高创新能力,依赖技术进步,依赖劳动者素质提高上来。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孔泾源总结了我们国家的“五个转变”,即由过去的以基本生存为目标的发展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发展;由外向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转变为内需集约型的发展方式;从中国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变;从一穷二白的低收入国家逐渐到上中等国家的转变;由发展中国家转变为有责任心的大国。

与会专家对中国城市建设与管理问题进行了专题演讲和讨论。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杨重光就住房建设问题阐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即一个区别,两项政策,三对矛盾和四点对策。他提出的对策是:1.研究和制定完整的住房制度和政策,并上升到法律的地位或层面,制定“城市住房法”和相应的“住房土地法”。2.大力促进城市房地产二级市场的扩大和发展。城市住房建设应该包括两方面:一是不断建设新住房;二是充分利用已建住房,提高已建住房的使用效率,减少闲置房。3.在加速城市化过程中,实行城乡住房制度与政策的对接和协调。4.构建和完善城市住房和住宅用地的税收体系,逐步实施不动产税。

副科长转正总结篇4

此次研讨会,是在我国传媒业的集团化改革将近10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将近2年的改革背景下举办的。

为大力推进传媒业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有关部门着手研究和部署传媒业的改革,以1996年1月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成立为标志,我国传媒业的集团化改革正式启动。在1996年到2003年的8午内,我国先后组建了85家传媒集团,分为5类,其中报业集团39家,出版集团14家,发行集团8家,广电集团18家,电影集团6家。在将近10年的发展实践中,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果,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可以说,我国传媒业的集团化改革,已经到了该进行阶段性总结、研究下一步发展方向的时候了。

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从2003年6月正式启动,确定了9个试点地区和35家试点单位,包括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领域,既有文化事业单位,也有国有文化企业。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通过这次试点转变为企业。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到现在也将近 2年了,一方面,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需要总结推广,逐步扩大;另一方面,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需要调研并提出相应政策。

在以上这两大传媒业改革背景下,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和《传媒》杂志社组织的这次“传媒业改革与发展走势研讨会”,可以说足恰当其时。

会议得到业界充分重视。改革办事业发展处处长高书生、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专项改革一处处长张东强参加会议,并分别就文化体制改革的进展情况和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方面的重大问题做了专题发言;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副司长王国庆介绍了报刊司今年推进报刊业改革的思路和想法;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张伯海、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尹韵公、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教授,也在会上就我国传媒业改革的热点问题,发表了演讲。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持工作副所长、党委书记、《传媒》杂志社社长余敏代表会议的主办单位,向到场嘉宾致欢迎辞,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传媒》杂志主编郝振省主持了会议。

应邀参加会议的还有,出版局期刊处处长张贤明、国家广电总局发展改革研究中心产业所所长陈共德、中国产业报协会会长曹恒武、欢乐传媒总裁董朝晖、星美传媒副总裁郝彬、今晚传媒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康卫华博士、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张英军、《电脑爱好者》杂志社社长孙晓旭、《中国医药报》社社长王温正、郑州日报社社长张晓圻、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张秉礼、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副院长宋培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滑明达、人民网传媒频道主编詹新惠、北京世纪华文国际传媒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田珂、北京泛华东方传媒公司总裁助理陈胜春、北京开元策略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研究总监陈愈超,以及其他传媒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和代表。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同志在现场听取了部分代表的发言后,同与会代表就目前传媒业,特别是报刊业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了十分深入的探讨。很多代表看到石峰副署长非常认真地听取代表们的意见,纷纷主动要求发言。石峰副署长也针对代表们的提问一一作答。会场上供代表们发言的话筒传来传去,气氛十分活跃。会后,很多代表反映,这才是名副其实的研讨会。

石峰同志在回答与会代表的提问时指出,党报集团事业单位性质的规定不会改变,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把党报作为主要媒体做大做强,这一点是坚定不移的。虽然国家政策已经给予科技类期刊一定的改革空间,但一定要经过批准才能进行跨地区、股份制等改革举措,不得违规操作利用社会资本,新闻出版业在利用社会资本方面一定要慎重。有关行业报如何转制的问题,石峰同志认为,目前行业报改革要先走好“管办分离”这一步,行业报改革的方向是明确的,但具体的改革步骤还是一个渐进式的发展过程。对试点单位的政策落实以及下一步试点范围扩大的问题,石峰同志表示,有关部门正在抓紧时间积极研究;改革试点肯定要扩大,计划今年6月要对整个试点单位的经验进行总结、宣传,然后再进一步部署下一步的改革试点工作。

在与代表交流结束之后,石峰同志就如何看待当前报刊业的改革问题,作了重要讲话。石峰同志谈了自己的三点看法:一是对整个报刊业发展走势的判断,提出今年及以后一段时期,在自主创新方面是改革的一个重点;二是要进一步明确改革的目标,那就是在报刊业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经营的管理体制;建立有利于调动从业人员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运行机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媒体的生产力,也就是要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三是要用新观念、新办法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注重管理变革,着力制度创新。新闻出版总署为适应发展形式的需要,将在管理上向四个方向努力:要在依法行政上下功夫,要在转变职能上下功夫,要在宏观调控上下功夫,要在理顺政府与报刊出版单位的关系上下功夫。

针对一些人在改革中出现的浮躁情绪,石峰同志指出:愿望要从实际出发,需要要和可能结合起来,解决问题要以条件为基础,目标要通过过程来实现。有一个思想必须明确,作为报刊业,导向足第一位的,离开正确的导向,促进发展就失去了意义,这也是我们行业的一个特殊性。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我们报刊业,乃至整个传媒业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放开是不可能的。

副科长转正总结篇5

2011年9-10月,李国华任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张亚非任党组书记,金壮龙暂时主持中国商飞公司全面工作,茆庆国任中国盐业总公司党委书记。在中共党政官员代际替换时,127家中央企业负责人仍然在按部就班走着自己的人事任免时间表。

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独立于党政任免体制之外,虽然央企负责人的名片上印着“董事长”或者“总经理”的字样,但更为关键的角色是他们在中共党管干部序列中的副部或者正厅级别。

到任一年有余的国资委主任王勇在今夏组织了最大规模的调研,由200多位各界人士组成的8个调研组在央企密集调研,最主要的成果之一是确立“董事会有权聘任和解聘企业掌门人”改革思路。这意味着原本由中组部和国资委说了算的央企负责人任免,更多加入企业自主意志。当然,没有摆上盘面的一个关键限制是,董事会推荐人选必须提前报备且被同意。

虽然任免程序或有改变,但核心内容依然如故。截止到11月为止的央企负责人任免依然在不紧不慢地走着传统路线。

国资委权重

国资委所辖127家央企大多脱胎于原国务院专业部委下属企业,他们的最高领导甚至直接由原来的专业部委部长或者副部长转任,央企负责人的行政级别也由此而来。

央企依级别分为副部级和正厅局级。中石油、中移动、国家电网等44家企业属副省级,其总经理、董事长、党委书记属中组部管理的副省部级干部,其任免直接受控于中组部,国资委担当参与者的角色。其余83家企业属正厅局级,相应负责人任免受控于国资委,具体由其下属机构中“一局”和“二局”管理,当然形式上仍需中组部批准。

事实上,央企的人事任免权―直不断地从中组部向国资委转移。国资委第一代当家人李荣融曾说:“即使是大型央企的总经理,也只是伙计。伙计必须听老板的,谁是老板,央企的老板就是国家,而国务院国资委就是代表国家来管理这些企业的。换言之,就是在大的问题上,各大央企负责人必须听国资委的。”李荣融有句名言:“不换状态就换人。”

企业从属市场规律,而管理者却依政令配备,正是央企尴尬之处。国资委也曾意图推行董事制度,李荣融曾说:“我的工作就是把董事选好,董事会负责挑选经营管理人员。我可以做我的本业――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我相信,调整的效果肯定好得很。”实际上,董事制度的推行却难坐实,即使是在更具市场化色彩的上市央企中推行也几近完败,央企负责人任免还是镶嵌在党政官员任免体制上。

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企业司司长管维立撰文认为:“国资监管系统脱胎于一般政府管理部门,虽然是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特设机构,行为方式却留有丰富的政府印记。国企、央企亦长期接受多重政府管理,官场氛围浓厚,官场规则盛行。”

同业央企高层轮换

央企负责人也像行政官员一样,到了一定年龄,就要退休。只不过,退休年龄较之稍有推迟,副省级到65岁左右,正厅局级到63岁左右。央企负责人岗位的继任者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本企业或相同企业副职升任,二是由其他企业交流任职,三是由中央部委及地方党政官员转任。

对44家主要央企的主要管理者(董事长、总经理或总裁)资历进行统计发现,属于本企业和本行业出身的占到95%以上。 在央企的人事任免权上,中组部一直与国资委共掌。

他们中一部分是直接从本企业或本行业的下级部门中脱颖而出,如国电集团公司总经理朱永苋、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朱福寿、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谭作钧等;另有一部分,虽然是从机关和部委调来,但是之前曾经从事过该行业,如中石油老总蒋洁敏在担任青海省领导职务前,曾在青海石油管理局工作,是个老石油人;今年6月调任中移动总经理的奚国华最初也是在通信行业工作。

但并非没有特例,现任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总经理云公民,曾任山西省委副书记、太原市委书记,后调任中国神华副总,2008年调任华电集团;现任国电集团副总经理、党组书记乔保平,是学生干部出身,长期在共青团系统工作。他们此任前都没有任何相关业务的从政履历。

同行轮换是央企负责人任免的重要现象。比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之间,中航、东航、南航之间,中国电信,中移动、中联通之间,五大发电集团之间,这些相同行业不同企业的高层交流,尤其近几年甚为常见。

今年4月,中国石油行业三大巨头掀起有史以来最大一轮的“高层换班”潮。在中石化董事长苏树林调任福建省委副书记后,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接替了苏树林到任中石化,而中石油副总经理王宜林则接替傅成玉,出任中海油党组书记兼董事长。连锁效应非常明显。

对此,国资委内部人士受访表示,三大石油巨头各擅长石油领域不同的业务方向,高管之间相互交叉、腾挪进行企业管理,对石油企业的机制改革会有一定促进。同时重要经济领域的企业高管空降到地方政治领域担任高官,也是目前中国政界人士任命的一种趋势。

“商而优则仕”

国资委所属中智公司的一位熟悉央企干部培训领域人士表示,央企负责人多数希望能转换为实权在握的党政大员,原因皆在即使做到央企一把手,也不过是副部级,在一个党政高干的成长过程中,副部级只是一个中期靠前的阶段。

像张庆伟由国防科工委主任(正部级一把手)转任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的事例并不多,今年又随着他履职河北省长,成功将央企履历变成中转阶段。今年上半年由政界到商界“逆向”流动者有两例:上海市副市长唐登杰调任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信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奚国华调任中移动党组副书记、副董事长。前者为“60后”,未来仕途空间广阔,后者被认为是中国最有钱公司老总,之前多次有讯息报道其将转赴地方任职。

既有事实显示,尽管政企干部跨界交流已甚为普遍然而基本是从国企到党政的单项流动。近有中石化苏树林转任福建省长,电子科技集团王志刚调任科技部党组副书记,较早的更有郭声琨、卫留成、苗圩等典型实例。

本刊稍早曾作报道,这种从国企到党政机关的流动,改革开放至今经历过三次高潮。第一次在改革开放初期,一大批工业企业干才被选拔、充实至党政部门。如今中央高层不少均在此列。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贾庆林曾任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曾任中石油总经理。

第二次高潮出现在2000年后,包括中国铝业总经理调任广西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的郭声琨等。

第三次浪潮,掀起于2007年底。央企负责人实现在年龄更轻的时候“跳槽”,转任党政副职。现任山西常务副省长李小鹏(曾任中国华能董事长)、吉林常务副省长竺延风(曾任中国一汽董事长)、湖南省委常委陈肇雄(曾任中国电子总经理)、安徽省委组织部长王炯(曾任武钢党委书记)、国务院副秘书长肖亚庆(曾任中国铝业董事长)、工信部副部长尚冰(曾任中国电信党组书记)等这些人,成为了央企负责人仕途转换的理想样板。

副科长转正总结篇6

为鼓励广大印刷及相关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有效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发展战略,推动印刷产业转型升级,为打造我国“绿色、创意、和谐”印刷产业作出贡献,组织进行“第二届全国印刷行业科技创新成果评选活动”评选工作。通过评选、表彰和推介全国印刷行业及相关领域科技创新最新成果。

曲德森副理事长表示,继第一届创新成果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在全行业获得了极大的反响,得到了行业的广泛支持。于永湛理事长也认为评选活动的开展鼓励了印刷企业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促进产学研用的开展,推动了印刷企业的转型升级,调动了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了行业的创新精神。他指出,印刷企业要想实现健康的发展,希望在于创新,机遇在于创新,动力在于创新。

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凤娜表示,通过举办活动,对探索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落实创新驱动和品牌建设战略,提高行业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北京印刷学院科技处王宇表示,作为印刷类院校也将发挥高校职能,引领印刷行业科技创新。

本次启动仪式在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理事长于永湛、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张双儒、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凤娜和北京中科纳新印刷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梁青的共同启动下正式开启。

副科长转正总结篇7

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基本状况

声明本稿件为文秘站网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作者和文秘站网共有。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1、党政机关人才情况

至20__年底为止,全市党政机关(包括纳入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中,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为1315人,工勤人员326人,公务员中本科学历层次的有432人,专科学历层次的有686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总公务员数的85.01;党政机关中,副科以上干部314人,本科学历的138人,专科学历的157人,各占43.9和50。工勤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40人,占工勤人数的42.9。虽然其中有一部份是党校和再教育取得的学历,但是总体上,通过陆续吸收和录用高校毕业生,不断加强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党政机关中人员的综合素质、文化层次和水平正在稳步提高,特别是副科以上干部学历层次提高很快,为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事业单位人才情况

全市截至20__年底,共有包括乡镇下设机构在内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176个,3561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38个,706人,企业管理事业单位7个,113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25个,143人。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有3238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7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96人;中级职称1311人(其中:事业单位1276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35人)初级职称1961人。有中级、正高、副高级职称的人员大部分集中在教育和卫生系统。其中:教育系统副高级职称人数占总数的69.07;卫生系统占24.74;农业系统占4.12。教育系统占中级资格总数的77.27;卫生系统占8.29;农业系统占2.54。我市各类人才主要集中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物质生产部门表现出人才匮乏,高层次的人才较为紧缺。

二、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做好人才引进工作

我市在贯彻落实昆明市《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中,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我们平时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加大以本科学历以上高校毕业生和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为主的人才引进力度,以满足人才成长的物资、文化、精神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以保障人才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为根本,通过公务员考试录用、事业单位招考、单位自主引进等多种形式,引进了大量的人才。特别是20__年,通过事业单位招考等方式,补充了一批本科以上层次的人才。

20__年中,从昆明市以外地区进入安宁的人员共有87人,进入党政机关5人,进入事业单位82人。进入安宁的人员中,大专学历的有23人,本科学历的58人,其中吸收外地生源的高校毕业生53人。引进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4人,其中,为进入昆钢一中、昆钢四中、安一中的6名高中教师重新建立了人事档案,接续人事关系,并由市政府牵头,人事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和教育部门协调,解决了引进人才的住房、医疗等后顾之忧。

三、我市人才资源和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

我市专业技术人员3455人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96人,只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8,比例相对较小。高层次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严重缺乏,林业系统、水电系统、城市规

划、建筑工程、经济及经营管理等行业没有副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很有限,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分布与结构层次有待完善。

从行业分布看,我市各类人才主要集中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物质生产部门人才匮乏,高层次人才更为紧缺。市属企业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39人,只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02。其中:副高级职称2人占全市正副高级职称的2.06%;中级职称27人,占全市中级职称总数的2.01;初级职称109人,占全市初级职称总数的5.55。行业分布和结构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3、人才断层问题突出。

从统计上看,正副高级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年龄老化,人才断层问题比较突出。我市97名正副高职人员中,35岁以下的有2人,35——45岁的有26人,46——55岁的有30人,56——60岁的有39人。在今后的工作中,如果不能及时补充,不注意中青年高级人才的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将出现严重的短缺和断层问题。

4、人才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不高。

多年来,由于人才的培养、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机制,规范的人才市场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致使人才流动难等问题较为突出。另一方面,传统观念和旧体制仍然在阻碍着人才的合理使用和流动,人才被压抑、闲置或学非所用、用非所长的现象也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四、引进和培养人才的方向和思路

在围绕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进程,建设环滇经济圈绿色工业城市的大前提下,我市坚持以工业强市,科教兴市的总体思路,建设现代新型工业化城市为主题,加快人才引进的步伐,引进和培养人才的方向和思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落实昆明市人才引进各项措施的力度,大胆引进高层次、复合型、关键性、创新型人才。创造良好的人才培训机制和环境,加大各类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人才总量中的比例含量。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重点应放在物质产业部门和基础设施建设部门,即放在医药卫生、水电、交通、农业、城市规划、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及经营管理等方面。

2、以重点人才、高新人才、紧缺人才为主要对象,以引进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项目和智力资源为主要内容,从本质上实现引才的目标。注重项目引才、课题引才,搭建人才的创业平台。实行招商与引才相结合,在招商引资、扩大合作、对外交流过程中学会招才引智。实施“零门槛”的人才准入制度,坚持行政调动与柔性流动、招商引资与招贤引才相结合等措施,建立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

3、营造科学、规范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宽松的环境。根据人才资本的特性,制定与我市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培养人才、引进人才、选拔人才、评价人才的机制,并协调好相关部门的关系,做到相互衔接,形成体系。尤其要在人才的引进、配置和激励政策上同我市的经济发展相适应,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引进和配置人才。

总之,针对我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在不断调整的基础上,使现有人才分布更加合理、年龄结构不断优化,在解决人才断层问题的同时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用良好的环境留住人才,用科学的手段培养人才,用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创造符合我市发展方向的,能够“引得来、留得住、讲奉献、能发展”的人才循环交流体系。

五、对人事、编制部门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1、继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不断完善科学的用人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积极出台与社会发展相配套的优惠政策。

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已是大势所趋。在过去的机构改革中,人事、编制部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机关、事业单位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今后的机构改革中,建议上级部门要多调查研究,及时出台与社会发展相配套的人事人才政策,不断完善科学的用人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通过改革,建立政事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管的用人体制,为人才创造一个自由选择、获得相应报酬、人身和精神有安全感的环境,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积极性。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第一,由固定的用人制度向合同制、聘任制转变。打破原来“一职定终身”制,实现受聘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签订聘用合同,并大力推行评聘分开,推行社会化的职称考试制度,使职称的评定解除受单位职数的束缚,创造一个凭本事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灵活环境。第二,彻底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破除干部身份终身制,打破干部工人身份界限,实行岗位管理,无论过去是什么身份,现在竞聘到什么岗位,就拿什么岗位的工资。第三,由单纯的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改变政府人事管理中单纯的行政调配手段,主要运用法制手段,辅之以行政手段进行管理。第四,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改变过去单位对职工的支配地位和职工对单位的被支配地位,将二者的人事主体地位“搬平”。第五,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把用人自还给单位。第六,由单位用人向社会用人的转变。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社会性,允许“人才共享”,允许事业单位采取固定(在编人员)与流动、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办法聘用人员,允许特别优秀的人才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兼职,建立两个或两个以上档案副本,领取两份或两份以上的报酬。

2、指导调节人员编制,减员增效,增员增效并行

当然,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绝对不仅仅是裁人,过去事业单位的机制主要是养人的机制,上级人事、编制部门,如果要推进改革,则不能照搬国有企业那样的改法,有的地方要减员增效,有的地方要增员增效,特别是对教育、科研领域的人事改革应慎之又慎,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和进步是离不开高素质的教育和科研人才队伍。例如,一个合格的教师聘任期结束不再聘任或在聘任期内校方中止教师工作的话,这个教师也只能是离岗,现在教师的福利待遇就不高,如果将来连工作的稳定都没有保障,以后还会有多少人想去从事教师这项工作?教育业中还有什么条件可以吸引到高素质的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副科长转正总结篇8

为做好****(参公)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通过转任或调任方式进入地方行政公务员编制,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务员乡科级正、副职调任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参照****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公务员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的通知(****〔2019〕2号)规定,结合住建局《三定方案》和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如下:

一、基本原则

坚决党管干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人职匹配;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原则。

二、资格条件

(一)调动资格条件:通过考录、军转安置及机关公务员(50周岁以下)调入参照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已进行登记备案且在编在岗,根据工作需要,符合拟任职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可按转任方式交流进公务员机关,由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调动程序和相关定办理。(大组发〔2019〕2号第二条规定)

(二)调任资格条件:

1.具有与拟调任职位要求相当的工作经历和任职资历。国有企业人员调入地直机关任职的,原则上应是国有企业中比照科级管理人员;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人员调入机关任职的,原则上应是事业单位科级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调入机关任职的,原则上应是国有企事业单位中担任副高职专业技术职务两年以上人员。

2.具备公务员法及配套法法规规定的累计所需的最低工作年限,即:调任副科级领导职务的,最低工作年限累计满5年;调任正科级领导职务的,最低工作年限累计满7年,不含试用期。

3.具备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4.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因工作特殊需要,对调任资格条件适当调整的,应报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同意。

三、编制情况

(一)机关行政编制改革后情况:根据****编办批复的《三定方案》规定:我局机关行政编制22名,其中设领导职数4名(1正3副),正科级领导职数5名,副科级领导职数4名。

(二)在岗在编情况:我局现有机关行政编制人数12人(正在办理副处级机关行政编制1人),其中:领导职数4名,副处级非领导职数2名(其中1名正在办理),正科级领导职数2名,正科级非领导职数1名,副科级领导职数2名,科员2名,空编3名。现有正科级领导职数3名,副科级领导职数2名。

(三)转(调)任人员范围:按照公务员调动(任)必须在规定的编制和职数限额内进行的要求,调动(任)人员可在符合条件的3名正科级、2名副科级及3名参公科员范围内组合。

三、工作监督实施步骤

(一)对拟转(调)任人选实行公示制度。

(二)必须在规定的编制和职数限额内进行。

(三)有****〔2011〕159号文件规定的7种情形之一的,不得转(调)任。

五、符合条件人员

我局涉及公务员转任或调任人员有林业行政人员(参公)、事业编制人员(包括地方和林业编制),具体情况见工作人员名册。

1.考录林业机关人员有*人()

2.转入或过渡林业机关人员有*人(不包括副处级调研员1名)

五、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为确保重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富有成效,各地要切实加强对重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领导下组,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措施,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如期完成。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副科长转正总结篇9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为指针,以服务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科学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整体与局部、长远与当前的关系,全面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修编原则

1、坚持严格保护耕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的原则。正确处理农用地保护与建设用地供应的关系,进一步强化对基本农田的保护与管理,推进耕地保护由重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保护转变,切实保证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落实。

2、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以节约为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原则。各业用地走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展相结合、以内涵挖潜为主的发展道路,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效益。进一步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

3、坚持集约用地、环境优先的原则。大力推进农村居住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实现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建设用地指标的合理分配和城市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

4、体现特色原则。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中,最大限度地体现*市社会经济和土地资源特征,提出全市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战略目标、方向、重点、政策和措施。

5、坚持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的原则。按照社会经济发展、国土管理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与上级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综合平衡各行业用地需求;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合理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有效引导和确定各行业用地布局和规模。

6、协调衔接原则。做好三个方面的协调衔接工作,一是与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的协调衔接工作;二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城乡规划、城市规划、交通规划、水利规划、林业规划和各类保护区规划的协调衔接工作;三是与省、县(区)、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衔接工作。

7、公众参与原则。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吸纳专家建议,使规划修编工作成为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

8、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用途管制,使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得到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取得明显进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

(一)规划期限

本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以20*年为规划基期年,以2010为近期规划年,以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

(二)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修编采取市、县(区)、乡(镇)三级规划同时开展、分步进行的方式,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为市行政辖区10196平方公里,县级规划范围为13个县市区,乡级规划全市177个。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四)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五)*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六)《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七)《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

(八)《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

(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十)*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十一)20*年*市土地变更调查图件及数据

四、规划修编的主要任务

(一)总结和评价上一轮规划。认真总结和评价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经验,全面评价规划实施情况,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二)调查分析土地资源背景及现状态势。土地资源背景调查包括土地自然条件分析、土地资源适宜性分析和土地开发的历史演替分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析包括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土地利用空间构成、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分析,以及土地开发利用的优势与制约因素评价。

(三)确定土地利用战略。在土地利用条件和供求评价分析的基础上,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和要求,立足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土地利用问题,根据省级规划要求和我市实际,提出规划期间的土地利用战略,确定土地利用的目标、方针和重点。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自然资源环境禀赋条件,准确把握未来面临的主要机遇与挑战,并体现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体现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要求,同时反映土地参与宏观经济调控的原则和要求。

(四)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围绕土地利用战略的落实,按照统筹用地安排的要求,通过综合平衡和充分协调,提出各类、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确定农用地保护、建设用地、土地生态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规模、范围和重点项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向与幅度,尤其是建设用地中城、镇、村用地(含产业用地)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规模与结构的调整,应客观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并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全面体现转变土地利用模式的目标要求,使之符合区域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

(五)制定规划控制指标。根据省厅下达我市的规划控制指标,科学合理的提出规划期间各个县区的建设用地总规模、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建设占用耕地规模、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面积等控制指标,同时提出中心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和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各项指标应符合上级规划调控要求,充分反映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合理需求,符合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并客观反映当地资源与环境条件约束。

(六)制定空间管制方案。按照空间差别化管理的要求,提出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及分区管制政策建议,提出中心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的方向和范围。土地利用空间管制方案应符合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要求,并有利于土地利用控制指标的落实,同时反映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

(七)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针对规划方案,进行土地利用宏观结构和布局调整,以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土地利用活动对区域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包括划定环境敏感区或生态脆弱带,以及对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土壤生态环境变化进行评定等。

(八)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制定促进实现各项土地利用控制目标的配套措施,并提出完善土地规划管理的机制和政策建议,包括调控机制、管理制度、科技手段等,保障规划的实施。有关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建议,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符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转变的改革方向,并有利于规划管理效率的提高。

五、工作方式

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科学系统地安排规划修编各项工作。

(一)政府协调组织。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市国土资源局做好具体工作。主要是及时提出和协调解决规划修编中的重大问题,在全省范围内邀请有关科研机构,参与各类调查、专题研究、规划大纲及规划成果的编制;按照信息技术与业务需求结合的原则,积极建立相应的信息技术系统;有效加强与专家、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及时向外界规划修编进展的有关情况。

(二)专家领衔。成立在一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规划专家组,承担规划涉及方面的咨询、论证、评估和评价工作。主要邀请省厅规划处、耕保处、地籍处、西北大学、*区域地质研究院及省内在土地规划、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专家。

(三)部门合作。市直有关部门从各自发展实际出发,密切分工配合,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相衔接,相关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四)公众参与。征求各部门对修编规划的意见,并对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专题内容,如基本农田的调整划定、村镇规划与发展、城市发展方向和产业聚集区的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区规划等进行公示,征求公众意见。

(五)科学决策。在规划编制研究的不同阶段及时召开专家咨询会,不断对规划方案进行调整完善。对初步成形的规划方案,经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报市政府审定,并按程序上报审批。

六、规划成果

(一)市规划成果

1.*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2.*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

3.*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现状图。

4.*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图。

5.*市土地利用分区规划图。

6.*市中心市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7.*市中心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图。

8.规划附件:主要包括土地规划编制工作报告和综合报告及其他专题研究报告、相关文件等。

(二)县(市、区)规划成果

1.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2.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

3.中心城镇建设规模控制图。

4.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现状图。

5.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图。

6.县(市、区)基本农田保护划定图。

7.规划附件:包括专题研究、相关文件等。

(三)乡(镇)规划成果

1.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及编制说明。

2.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现状图。

3.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图。

4.村、乡(镇)基本农田保护图。

七、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省厅正式下达我市规划修编控制性指标后,全面启动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一)准备阶段

成立规划修编领导小组,落实经费和人员,组建规划修编办公室,确定技术协作单位,成立技术指导小组;组织全市13个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及市局相关人员进行一次动员部署和座谈,初步下达各县市区的规划修编控制性指标(影子数据)。督促各个县区成立各自的规划修编领导小组。

(二)大纲编制阶段

依据省级下达的指标,进一步修改完善我市的规划修编大纲,确定中心市区用地规模及布局,争取在春节前通过省厅的评审。

(三)规划成果编制阶段

开展自然、经济、社会等状况基础资料调查,收集并分析相关规划资料,研究规划修编思路,明确规划任务和重点内容,确定土地利用战略和结构布局,同时作好与各相关专业规划的协调。根据规划目标和土地供需状况,对规划期间各类用地数量和布局进行综合平衡,初步拟订规划供选方案,形成初步成果。市级规划在2009年6月30日前提交编制成果,县、乡级规划在2009年12月31日前提交编制成果。

(四)规划成果论证和完善阶段

1、市级规划:市级规划修编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及相关部门对市级规划成果进行论证,并根据论证意见修改、完善规划成果。

2、县(市、区)和乡(镇)规划:县级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县(市、区)和乡(镇)规划审查和论证,并完善规划成果。

(五)规划成果上报阶段

1、市级规划:2009年10月底前上报省政府审批。

2、县级和乡(镇)规划:2010年4月1日—5月31日市级组织评审验收,6月30日前上报省、市政府审批。

(六)规划审批和公布实施阶段

市级规划和县级规划成果编写完成后,报省政府审批。

乡(镇)规划成果编写完成后,报市政府审批。

上述规划经批准后,最后公布实施。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市政府成立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县市区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国土部门负责人担任。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组成人员。

组长:*市长

副组长:*副市长

*市政府副秘书长

办公室主任:*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办公室副主任:*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成员:*市发改委副主任

*市财政局调研员

*市规划局总规划师

*市农业局副局长

*市交通局副局长

*市环保局副局长

*市乡企局副局长

*市煤炭局副局长

*市统计局副局长

*市水利局副局长

*市广电局副局长

(二)建立健全逐级控制、分工明确、重点突出、衔接统一的规划体系。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严格执行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服从总体规划的规定,防止和纠正用地指标与空间安排不衔接,各级规划变相扩大上级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以及基本农田保护、整治复垦耕地不落实等问题。

(三)经费保障。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经费应有各级政府列支,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基础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切实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协调到位,确保规划修编工作顺利进行。

副科长转正总结篇10

徐翔入主大恒科技,要从因、挪用公款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青海省委原常委、西宁市委原书记毛小兵说起。经审理查明:毛小兵曾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在股权收购等事项上谋取利益。

知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他人”指的就是曾担任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中国新纪元有限公司(下称“新纪元”)董事长的江彪。而新纪元是徐翔入主前大恒科技的控股股东。据媒体报道称,毛小兵案司法文件显示,江彪被另案处理。

2014年4月24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对外公布,毛小兵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组织调查。知情人士称,江彪此后开始运作股份转让事宜。

据多位大恒科技内部人士说,在大恒科技一位高管的介绍下,两个宁波人江彪与徐翔走到了一起。2014年11月24日,新纪元与徐翔的母亲郑素贞签署“股份转让协h书”,将其所持有的大恒科技约1.29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9.52%)转让给郑素贞,转让价总计12.02亿元。在不触及30%要约收购线的情况下,郑素贞成为大恒科技第一大股东,新纪元只保留1.14%股份。

对徐翔和其控制的几个资本运作平台所组成的泽熙系而言,大恒科技在当时成为合适标的,绝非偶然。

从纸面实力看,大恒科技市值40多亿元,在A股中体量并不庞大, 拥有大恒图像、大恒光电、中科大洋等专业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此外,大恒科技在金融板块也有布局,参股诺安基金20%股份,旗下子公司中国大恒持有大陆期货股份。

从泽熙系的发展路径来看,2014年3月20日举行的工大首创股东大会上,属于泽熙系的资本运作平台上海泽添推举的徐峻当选工大首创董事长,至此泽熙系首次掌控一家上市公司,随后公司名称被改回宁波中百(600857.SH)。这标志着徐翔用20年时间,完成了从一个散户到私募、再到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转身。

“资金规模越大就越难进行短期买卖,寻求一些定增项目的长期投资机会,这种想法是正确的。若再想做大,除非做成类公募的投资方式,寻找成长型机会,不然就是控股上市公司寻求自己操盘。”长期关注私募行业的上海紫越程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总监吴鹏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这样分析泽熙系控股上市公司的逻辑。

大恒科技并非江彪与徐翔“合作”的唯一标的。2015年5月,波导股份(600130.SH)大股东宁波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宁波电子信息”)分别与瞿××等6名自然人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转让其持有的公司股份1.67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1.71%,总价格14.44亿元。据媒体报道,瞿××等6人均与徐翔及泽熙系关系密切,而宁波电子信息的背后,则是江彪控制的新纪元。上述6位自然人很快便完成了抛售离场。

对大恒科技而言,滚烫的资本能否给这家老牌中关村上市公司更美好的未来?对于徐翔和泽熙系而言,从传统的二级市场投资者角色中跳脱出来,直接掌控上市公司,他们志在搞好实体企业还是以此为筹码圈取更多的钱?

“董事会成了泽熙内部会议”“他们觉得资本是万能的”

成为大股东后,泽熙系的人员开始全面接管大恒科技。

2014年12月29日,大恒科技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提名赵忆波、鲁勇志、王蓓担任大恒科技董事,随后鲁勇志当选董事长,三者都曾在泽熙投资任职。免去所有原董事会成员后,原监事黄玉峰成为新董事会唯一留任的“旧部”。

此后,大恒科技便陆续传出高管辞职的消息,包括公司原副总裁兼总工程师宋菲君和原副总裁何建国,而两人的离职经历均让外界感到“蹊跷”。

2015年1月9日,大恒科技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收到副总裁兼总工程师宋菲君的辞职邮件。宋菲君由于年事已高、健康欠佳,申请辞去公司副总裁兼总工程师的职务。而宋菲君“辞职”距他被聘为大恒科技副总裁,仅过去不到一周。“公告上说我身体不佳,其实我身体蛮好。”回忆起两年多前的“辞职”,宋菲君依然激动:“年龄?一周时间我能老多少!”

那么,宋菲君缘何离开效力了27年之久的大恒科技?

“只用自己的人,大恒开董事会更像是泽熙内部的会议。”宋菲君回忆泽熙入主大恒科技时的场景说,“他们在发展规划、用人、企业文化这三个方面,与中科院血统的大恒格格不入。”

“他们完全违背企业发展的规律,凭空臆想提出太高的指标,强求大恒在很短时间内要翻几番,让我想起‘’的时候。”宋菲君说,“他们满嘴都是资本,他们就觉得资本是万能的。”

“辞职报告打上去当天就批了,连一次话都没谈过,巴不得你赶紧走。”宋菲君对“被辞职”一事“心知肚明”,“他们既不需要了解公司运作的高管,更不需要科学家。”

如果说宋菲君是“被迫”离开大恒科技,那么何建国的离职显得颇为“主动”。

2015年3月6日,大恒科技宣布,副总裁何建国提出辞职,何建国将不在上市公司担任任何职务,但辞职不影响其在公司控股子公司的其他任职情况。公告披露何建国因需要集中精力负责智能检测设备产业化项目和多用途工业数字摄像机技术改造项目,同时开拓新业务,无法同时履行好上市公司副总裁的职责。

记者注意到,何建国在辞职前的一个“插曲”是违规短线交易大恒科技股票。何建国的股票账户于2015年1月28日买入大恒科技股票4000股,成交金额67824元;于2015年2月3日卖出1000股,成交金额17700元。上述交易构成短线交易、年报窗口期交易。此后,大恒科技还曾收回何建国此次违规买卖公司股票的744元收益。

对此有市场人士称,“一个上市公司副总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吗?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故意给自己找一个辞职的理由。”

离开大恒科技后,何建国继续担任中国大恒副总裁、大恒图像总经理。直到2016年5月,何建国又回归大恒科技兼任副总裁。

“各路诸侯不买账”的尴尬

泽熙系虽然改组了大恒科技的董事会,但面对大恒内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原董事会多年的经营积累,其也遇到了未曾想到的无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恒科技部分子公司高管并不配合董事长鲁勇志的工作。大恒某子公司高管私下放言,“反正我就这样,不要对我有业绩要求,要不你就换人,大不了我不干了。”

鲁勇志的处境可谓尴尬。对徐翔而言,他是不折不扣的执行者;面对大恒的老班底,他的很多想法难以贯彻。

据称鲁勇志几乎每天都要去徐翔当时在北京金融街英蓝大厦5层的办公室汇报工作。一位接近徐翔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鲁总虽然名义上是董事长,其实没有决策权,每一件事都需要徐翔单独授权,几乎所有的事都是执行。”

上任伊始鲁勇志曾想在大恒内部做一个资金池,把各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结果根本推不动;2016年初鲁勇志以50万年薪为大恒招聘了一位财务总监,结果各子公司抵触很大,许多工作很难推动,不到一年这位财务总监便辞职走人。

中科大洋和中国大恒是大恒科技两家最核心的子企业。2015年4月,鲁勇志改组中科大洋董事会后,亲自兼任中科大洋董事长,中科大洋原高管团队大批离职;而大恒科技原董事长张家林虽然卸去上市公司职务,但保留了中国大恒董事长的职务。

现年76岁的张家林掌控大恒多年,其履历显示,他在上世纪80年代从中科院系统“下海”,和柳传志、段永基等中关村IT大佬是同一批企业家。1989年出任中国大恒公司总裁,从2000年到2014年一直担任大恒科技董事长。

新老董事长之间形成了微妙的制衡关系。“很多大恒的老人只听张总的,都到快退休的岁数了,什么都不在乎。”大恒科技内部人士郑义说。一件小事似乎可以佐证,大恒科技某事业部负责人出国休假,人都已到了国外才向董事长兼总裁鲁勇志汇报。

记者还从大恒内部了解到,2015年3月,大恒科技董秘严洪深被“安排”去中科大洋做财务总监,“结果在大洋被架空,无所事事,只能又撤回上市公司。”

“徐翔想集权,各路诸侯不买账。” 曾担任大恒科技副董事长、总裁,以及旗下子公司中科大洋董事长兼总裁的姚威打了个比方称,“张总掌控和管理了这么多年,影响力很大。”

蹊跷的第一步棋:价值几个亿的地7000万卖了?

徐翔母亲郑素贞成为大恒科技大股东后,下出的第一步棋便令人费解。

2014年12月16日,经大恒科技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大恒科技与自然人吴建龙达成意向,吴建龙以6935.73万元受让公司体系内合计持有的宁波明昕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宁波明昕”)73%股权。

公告称,基于受让方(吴建龙)非电子行业企业,故大恒科技与吴建龙还达成了宁波明昕的重组方案,由大恒科技受让宁波明昕持有的泰州明昕微电子有限公司(下称“泰州明晰”) 99.3%股权、宁波华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宁波华龙”) 27.05%股权。其中泰州明晰作价1.2亿元,宁波华龙作价4950万元。

单从交易金额看,这意味着,大恒科技将控股子公司以近7000万元的价格转让他人,但同时以1.7亿元的价格收购控股子公司旗下的资产。

这一蹊跷的决定遭到了原管理层的反对,据说大恒科技时任董事长张家林起初没有签字,但是迫于新东家的压力,最后不得不“妥协”。

据介绍,事实上吴建龙与徐翔早有“交集”。吴建龙曾担任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日葵,300111.SZ)董事长,2013年9月5日、10日、13日、23日、26日5个交易日,吴建龙及其全资控股的香港优创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每次减持向日葵股份5599万股,合计减持2.8亿股共计12.6亿元,成为当时创业板“套现第一人”。

而吴建龙减持的股票几乎都由国泰君安上海打浦路营业部接盘,该营业部为泽熙系的“御用席位”。而徐翔操盘的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龙信基金通1号集合资金信托,在2013年二季度便成为向日葵第五大流通股东,持有324.79万股。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披露,2012年底,徐翔与X公司董事长吴某见面,建议吴某辞去董事长职务以多减持股票。吴某辞职后,2013年6月,徐翔使用泽熙产品买了X公司300多万股票,以展示实力并表达与吴某的合作诚意。双方多次商谈后,达成操纵X公司股票的合谋。

据了解,“吴某”即吴建龙,“X公司”即向日葵。

宁波明昕虽然连年亏损,但是其厂房土地价格却一直飞涨,这或许是这份资产的最大诱惑。“宁波明晰的地在宁波市中心,地价就值几个亿,却以7000万卖给一个个人。”大恒科技内部知情人士郑义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肯定是有点问题,感觉像是做局掠夺大恒的Y产,但是又说不出来。”

2015年5月,宁波明昕资产重组及股权转让交易完成,宁波明昕出售后设备迁至泰州,泰州明昕成为大恒科技全资子公司。2016年度泰州明昕营业收入5397万元,较上年度下降16.8%,亏损5275万元。郑义说,“宁波的包袱看上去没了,泰州的包袱又来了。”

事实上大恒科技后来本来有希望甩掉泰州明晰这个“包袱”,但是因为泽熙系2015年的“定增”,错过了最好的机会。“当时有人要买泰州的地,但是定增报告中有几个项目都落在泰州, 所以卖不了。”郑义说。

新董事会缘何入主后迫不及待地要进行定向增发?

“编出来”的定增

2015年1月15日,泽熙系祭出“大动作”。当日公告称,大恒科技拟实施30亿元的定向增发,郑素贞以每股9.71元价格认购本次发行的3.09亿股。此次发行完成后,大恒科技总股本为7.46亿股,郑素贞将合计持有4.38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58.72%。

事实上此次定增早有预案。参与定增的大恒内部人士陈实透露,“11月收购完成后,新董事会还未改选,定增的任务已经下达了。”

大恒科技对外给出的解释是:首先,郑素贞认为当前持有大恒科技股份29.52%的比例不高,所以有必要增持从而巩固对大恒科技的控制权。其次,郑素贞希望通过增持加快公司现有先进技术研发成果的转化,提升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根据公告,30亿元将投入5个项目,很多人都认为如此大规模定增脱离实际。陈实回忆当时的情景称,“我们都觉得30亿有些夸张,十几个亿比较靠谱。”一位大恒科技前高管则直言:“这种做法完全不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律,是典型的短期行为。”

在董事会的坚持之下,这一数字被多个业务部门分解。“有的业务单位原本可能只需要几个亿,无奈之下,最终编制了十几个亿的定增任务,放大了很多倍。”陈实说。

面对如此定增方案,管理者也分成了两派,拒绝和接受。

大恒科技旗下的中科大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科大洋”)属于前者,它没有参与定增,也拒绝配合大股东财务作假并拒绝提供任何材料。结果是董事会被改选,中科大洋原董事长姚威被迫“下课”。姚威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张总(时任大恒科技名誉董事长张家林)直接问我:你是自己辞还是公司辞你?

大恒科技内部依然有声音对“新老板”抱有期待,“定增虽然有些放大,但能感觉到还是为了企业更好。”陈实表示。在陈实看来,如果定增成功,大恒科技在研发投入和兼并重组上都会不一样。“有些公司可能该关就关了,该换人就换人,有的坏账就可以处理。”

而离去的管理者则对这种“定增”嗤之以鼻。姚威表示,如果定增成功,只有一小部分钱会用于公司自身业务发展,剩下的大头都会用作兼并重组。“他们直言不懂管理,不依赖大恒的产品和市场发展公司,而是靠资本运作来赚钱。”

一位大恒科技前高管则分析认为,“(这种做法)是用大恒科技这块高技术的牌子,通过所谓增发,构建虚假的指标,包装企业,过几年出手卖掉,为自己挣大钱。”

2015年9月28日,定增方案“缩水”:总额从不超过30亿元调整为23.93亿元。发行完成后,郑素贞持股比例将从29.75%增加至55.13%。

但方案审批过程并非坦途。针对发行方案,证监会曾就募集资金规模与公司现有资产、业务规模匹配性等问题进行问询。2015年10月30日,大恒科技公告显示,证监会审核通过了公司定增方案,彼时尚在等待证监会书面核准文件。

仅仅两天之后剧情便出现反转。2015年11月1日,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徐翔等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股市内幕信息,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交易价格,其行为涉嫌违法犯罪,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11月3日,大恒科技l布澄清公告称,虽然大恒科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郑素贞之子徐翔近日正接受相关部门调查,但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活动一切正常。公司强调,郑素贞未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此前,徐翔先生在公司不担任任何职务,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未受其影响,此后其对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及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也不会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