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工作经验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6 13:22:31

群众工作经验总结

群众工作经验总结篇1

我们党历来重视总结经验。同志曾经说过,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同志反复强调,推进改革也好,促进发展也好,维护稳定也好,都需要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深入总结实践经验,发展新的思想理论观念,找到新的方式方法,掌握新的领导本领。

十六大报告通篇贯穿了一个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推动了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广大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新做法、新经验,生动地展示了科学的理论一旦为群众掌握所产生的巨大创造力,这是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结出的丰硕成果。我们必须认真及时地把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新举措新气象,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事迹新典型,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实践中的新创造新经验总结好。

总结新经验,是推动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热潮不断深入的重要途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群众创造的经验是引导群众前进的有效方法。只有及时、认真地总结干部群众在学习贯彻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和获得的新认识,才能使广大干部群众更深刻地把握十六大精神的实质,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思想理论的新成果;才能推动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前进,把十六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转化为新的具体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否总结出新经验,决定着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能否深入,总结新经验的程度,决定着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深度。

总结新经验,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最丰富的、最鲜活的经验来自基层,来自人民群众。群众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是我们发现、总结新经验的源头活水。不能拘泥于已有的现成经验,不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闭门造车,要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贴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贴近基层干部群众的工作和思想实际,贴近人民群众火热的现实生活,从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不断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客观实际问题的生动实践中,获得新的发现,受到新的启发,找到新的办法。

群众工作经验总结篇2

到群众中去

1940年初,为了反击在关中地区制造的摩擦活动,时任中共关中地委书记的多次有效地组织了反摩擦运动。在这些运动中,他把“动员群众”作为关中区的中心工作来抓,要求党政军各方面在巩固和扩大自身的基础上做好群众工作,要求各级干部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在全体老百姓中,进行极广泛、极深入的政治动员,把老百姓都动员起来,成为坚持斗争中坚强的力量。”其他工作则要围绕“动员群众”这一中心工作,“明确地确定自己的工作内容,以深入乡村的精神,把群众组织活跃起来与巩固起来。”

很重视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群众路线结合起来,在群众路线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调查研究的作风,坚持把群众所想和所需作为群众工作的出发点,争取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1946年,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上所作报告中分析边区合作社问题的时候,根据自己的调查和边区政府建设厅的调查材料分析得出了结论:边区的合作社应以小型合作社为主,应以群众需要办起来的合作社为主。他充分肯定了当时存在的小型合作社,称它们是“基础的、小型的,和群众的生活结合得非常密切的”。基于此,他进一步分析指出:“从群众自己的需要办起的,资本也不大,他们没有多少脱离生产的人办合作社,或者是半脱离生产的人员去照顾合作社。”

1948年6月,在解放后的黄龙分区干部会议上,进一步强调了根据形势深入群众、了解情况、转变工作方式的重要性,他说:我们今天是处于新的环境,过去的工作经验与工作方式,已不适用于目前的具体情况,必须深入群众,……走出机关,走出城市,深入下层,发动群众。只有一心一意地为人民服务,才会有力量,才会有办法。

向群众学习

主张向群众学习,尤其强调要向技术人员、先进分子和群众能手学习。他在1951年郑州铁路管理局西安分局扩大干部会议上做了“依靠和团结职工,办好人民铁路”的讲话,讲话中多次强调依靠和团结职工的重要性,要求管理干部要向他们学习,他说:“技术人员在今天更为重要,技术就是本钱,没有技术,就不能很好地去建设。那些有技术的职工,就是今天工人阶级中的优秀分子,我们对他们,不仅要尊重和爱护,而且要向他们学习。”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缺乏经验,西北地区的绿化和林业管理问题非常严重,一度出现了“机械封死”“明封暗不封”的错误。鉴于此,果断地要求在林业管理中同样要严格执行群众路线,充分发挥群众的能动性、群众的力量和群众的智慧,“要做到发动群众负责管理山林,严禁滥伐,防止山火,广泛建立护林组织,明确权利义务,增强群众护林的信心……我们也可以做到,发动群众调查研究,由群众出主意,弄清哪些山林宜封或不宜封,哪些山林先封或后封……我们还应该做到,从群众中找能手,从西北的群众中找西北的米丘林,把科学知识和劳动人民的宝贵经验结合起来,研究各种土壤和不同的气候,研究各种栽培方法加以总结推广。”

无论是在具体实践中还是在指导工作中,都坚持“实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方法。路线、政策、策略,是从群众中来的,是总结了过去的群众斗争的经验,用以指导今天的群众斗争”。他十分注意分析形势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主动向群众学习,他总结说:“今天的群众斗争不是完全重复过去的群众斗争,必定有许多新的经验,新的创造。领导机关要善于发现它、总结它、推广它,用以更好地指导今天的群众斗争。”他强调“我们是群众的先生,又是群众的学生,要善于当群众的学生,才能更好地给群众当先生。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必须重视这一条,否则就会落在群众运动的后面。”

集中群众智慧

为了防止党员干部骄傲自满,脱离群众,时常给他们敲警钟:“不要以为自己比老百姓高明,其实不然,新的创造要在老百姓中找寻。”他一直坚持认为,群众运动“必须是也必然是通过群众亲身的经验,通过群众自己去展开”。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如此一来,就面临着两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是城市接管问题,一个是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关于城市接管问题,多次在讲话、报告中做了明确的指示:“我们要依靠工人、职员、学生和各种劳动人民的组织,作为城市革命政权的可靠群众基础,还要从工人、职员和其他劳动群众中选拔一大批优秀分子来做管理城市、工厂、企业等等的干部。”遵照这个指示,西北局所辖地区的城市接管工作相对快速、平稳、顺利地完成了。关于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他仍然坚持要走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观点,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不是学旧衙门作风,发下一纸命令,叫群众照此行事,而是要和群众商量”。他进一步解释说:“就是将集中起来的群众的意见,又向群众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群众中有无限的智慧和无穷的力量,只要我们把群众动员起来了,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办成功的。这就是教导我们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正确领导方法。只有真正学会这种方法,才能有保证地做好我们的工作,才能不断地教育和提高群众,使之觉悟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自己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

为群众服务

认为,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不仅要体现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上,而且要体现在党的干部和普通党员的行动中,体现在干部、党员关心群众切身利益、具体生活中。要着力解决好群众最迫切需要的问题,解决好群众切身的生活问题。在边区过程中,他要求各级干部在做好中心工作的同时,要注意“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办事……每一乡村、每一时期群众当前迫切要求的问题都不一样,绝不能拿一个计划到处去套,必须从解决当地群众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同时按照群众运动的发展随时修改已定的计划,把群众充分发动起来,去完成所有工作。”

群众工作经验总结篇3

一、企业践行群众路线的思政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的群众路线运用到现代企业的思政工作中,对企业发展、企业职工、企业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下,企业更是要坚持群众路线的思政工作策略,紧紧将企业的管理、发展与全体职工的发展、利益结合起来,实现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

第一,企业践行群众路线的思政工作,是有效解决企业员工思想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很多企业对思政工作的重视不够,员工对思政工作的认识也不足,从上到下采取的态度都是走走形式,导致企业内部风气问题比较严重,例如盲目攀比、享乐主义、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等等,严重影响了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管理。开展群众路线的思政工作,首先在思想上就要对广大职工进行相应的教育及引导。企业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首先就要在广大职工的思想活动上给予一定的教育和引导,使广大职工成为有责任感、有进取心,逐步将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增强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企业更加团结、和谐,有活力。

第二,企业践行群众路线的思政工作,是提高企业思政工作效率的必然选择。企业的思政工作的对象是广大的企业职工,然而,不同年龄、文化层次的职工对同一问题的理解难免会有相当的差距。企业想要做好思政工作,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坚持走入基层,并站到员工的角度切身考虑问题,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并广泛听取员工们的意见及建议,将符合工作要求和实际的意见引入到思政工作中去,提高思政工作的效率。企?I是以赚取经济利益为发展目标的,同时兼顾实现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职工的个人追求近年来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列入了发展的大目标中。企业的思政工作坚持践行群众路线,也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维护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包括薪资报酬、福利待遇、个人发展需要等等,只要是合理合法的,企业都应认真研究并解决。例如一些带薪休假、岗位培训等等机会,企业都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只有这般坚持群众路线,才能实现企业思政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提高践行思想路线的企业思政工作效率的有效对策

做好企业的思政工作,就是要在坚持群众路线的原则之下,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保证企业与员工始终站在同一战线,将企业各项工作与广大职工的思想、需求进行联结,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重视全体职工群众的思想教育,鼓励职工积极参与企业思政工作。有效调动企业全体员工参与到群众路线为出发点的思政工作中来,是企业顺利开展思政工作的前提条件。在社会变化日趋复杂的新形势下,企业要树立群众路线的工作总之,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将广大职工群众纳入到工作内容中来,特别是要完善职工工作制度,维护职工的基本权益。要重视对全体职工的思想教育,创造条件鼓励全体员工参与到思政工作中来,例如树立先进典型人物,让榜样带头,影响广大职工。还可请相关专家进入企业举办讲座等,还可以采取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学习先进思想等方式,有效引导和鼓励职工积极融入企业的各项工作中来。只有真正动员企业的全体职工参与到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来,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以及思政工作才可能取得应有的成效。

第二,关注群体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企业在坚持群众路线的思政工作进行中,切忌让“以人为本”成为一句空话、套话,而是要真正站在广大职工群众的立场去看问题,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根本权益。关注和满足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权益,离不开对全心全意为群众办事的工作机制和具体措施,例如,通过走基层等形式开展一定的调查研究,解决员工们关注的问题,对员工们的需求有相当的了解,并研究出解决对策。对职工在待遇问题、休假问题、员工福利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企业要联系实际进行研究、解决。同时,对于企业的高级人才,要为他们的个人发展创造可能的平台,使其能有效施展自己的才华,留住人才,就是保住了企业的生产力。同时,要注意为员工提供带薪岗位培训的机会,职工进步了,企业才能跟着一起进步。同时,对一些工作、生活上遇到困难的员工,企业也要给予相应的工作策略倾斜,帮助其渡过难关,同时,要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团结互助、支持理解,使企业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集体。

第三,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转变和改进思政工作方式。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适时进行经验总结,对工作中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企业的思政工作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联系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工作开展的。企业践行群众路线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就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转变和改进工作方式,才能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事半功倍。曾多次强调,要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从而真正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因此,企业要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促进接下来工作的展开。例如,要树立职工群众先进典型来作为模范,要注重员工的思想教育,要为全体职工提供发展自我的机会,要在员工的合法权益上给予充分的重视,要将思想教育和生产实践进行结合等等,这些,都是提高企业践行群众路线的思政工作的宝贵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坚持。

三、结语

群众工作经验总结篇4

[关键词] 党的群众路线 安源工人运动 胜利之本

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在上世纪初我国第一次工运高潮中,安源党组织始终坚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工人群众谋利益,得到了广大安源工人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创造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未伤一人,未败一事,而得到完全胜利的突出成就,成为全国“绝无而仅有的”成功范例。在随后历时十年的运动中,安源经历了外部“二七惨案”和“四一二事变”,内部“九月惨案”和“八月失败”对安源工人运动的挫折,但是安源工人运动越挫越勇。他们义无反顾,不畏,不怕牺牲,勇于奉献,创造出安源工人独有的辉煌,被人誉为无产阶级的大本营。事实证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安源工人运动胜利的根本。

一、深入群众了解工人利益诉求,以便更好地为工人群众服务

中国共产党在安源工人中的工作,是从深入群众,在群众中宣传社会主义开始的。安源工运初期主要领导人李立三曾经告诉工人,他和工人俱乐部的办事人“都是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并指出“社会主义就是工人的主义”,工人应当相信社会主义。安源工运初期另一位领导人刘少奇向工人明白表示,他和他的同志们是“抱定社会主义的思想”,奉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国共产党领导工运的机关)的命令,到安源来帮助路矿工友办事,同大家一道“干这种改造社会的事业”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向安源工人说明,安源的工运的指导者“都是诚实帮助工人的社会主义者”,而书记部本身“是为工人阶级利益而奋斗的总司令部,是中国社会主义者的总营垒”。在1921年11月为纪念湖南劳工会成立一周年而写的文章中指出,“劳动组合的目的,不仅在团结劳动者以罢工的手段取得优益的工资和缩短工作时间,尤在养成阶级的自觉,以全阶级的大同团结,谋全阶级的根本利益。这是宗旨所在,希望劳工会诸君特别注意的”。

1921年秋,来到安源,他走访了餐宿处、火车站、制造厂,并下到总平巷,在矿井搞社会调查,了解工人群众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正是通过近一个星期的调查访问,才使中共湖南湘区支部最终决定把安源列为湖南湘区支部工人运动工作的重要区域。

在回忆中就谈到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当时接受了马列主义教育之后,总认为自己是个革命者了。哪知道一去煤矿和工人打交道,由于自己还是一副学生腔,先生样,工人不买帐”,“后来想了很长时间才明白过来,思想立场还没有转变过来嘛。一个人的思想总是发展的,立场是可以转变的。立场转变了,才会认为我们要自觉放下架子拜工人为师。也真灵哩,后来我们和工人一起聊天,谈心,工人同志才慢慢地和我们接近起来,心里的话才愿意和我们讲”。

1921年冬,李立在安源进行调查研究,并常驻安源指导一切。他以办平民教育名义,由湖南平民教育促进会介绍到安源,办起了职工子弟学校和工人补习夜校。没有课本,李立三就自己编写。他曾经回忆说,“补习学校的课本有两种,公开用的是平民教育课本,实际用的是我们自己编写的,每次上课都宣传一点马列主义基本知识,主要讲世界上的财富是我们工人阶级创造的”。因而受到了安源工人的热烈欢迎,仅仅半年的时间,党组织就在安源站稳了脚,并先后成立了安源党支部和属于工人自己的团体――路矿工人俱乐部。从此,组织起来了的安源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走上革命舞台。

二、依托俱乐部建设服务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开展革命活动的战斗堡垒

安源路矿俱乐部成立后,又于1922年7月成立了工人消费合作社。以“创办消费合作社可买便宜货”为口号向工人群众宣传,吸引工人加入俱乐部。合作社直接从长沙等地采购货物,便宜卖给会员,大受工人欢迎。从而增强了俱乐部的吸引力。虽然当时俱乐部力量还弱小,但是由于俱乐部处处为工人群众的利益着想,逐步得到了工人的拥护。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始之前,俱乐部只有700多会员。但是就是这700多会员,却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把13000多人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不管敌人采取什么样的手段破坏罢工,或者威胁,或者利诱,都无法达到破坏罢工的目的。大罢工期间,当军队闯入俱乐部企图武力封闭时,即有数千名工人闻讯赶到,一面冒死冲进来保护俱乐部,一面劝导兵士,将军队挤出俱乐部。当司令李鸿程以所谓的“商量解决办法”为名,将刘少奇带到矿局办公大楼,意图用武力胁迫俱乐部领导人下令复工的时候,闻讯赶来的数千工人把司令部所在的路矿办公大楼围得水泄不通,愤怒地高呼,谁敢动我们代表半根毫毛,我们就要把路矿两局打得片甲不留。刘少奇回忆安源罢工经过时就说过:“当时安源罢工取得胜利,没有失败,主要的依靠了工人群众的力量……”大罢工胜利后,安源矿区一万多工人几乎全部加入了俱乐部。

三、始终坚持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实实在在地为工人群众服务

罢工胜利后,安源党组织并没有沉浸在胜利当中,满足于罢工所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是不断采取各种措施督促当局落实罢工成果,切实帮助工人改善生存条件,使所有工友都能享受到罢工的胜利成果。永和煤矿和株洲转运处同属路矿工人俱乐部会员,但是这两处根本不落实路矿工人大罢工的协议。俱乐部立即派出蒋先云、谢怀德等同志前去进行工作,通过罢工等手段为这两处工人争取享受到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胜利成果。

为了更好地维护工人的利益,工人俱乐部举办了相应的经济事业,主要有消费合作社、劳动介绍所和故工抚恤会。创办消费合作社,是为了使工人能买到便宜一些的生活必需品,以“减轻工友生活负担”。消费合作社成立后,当年11月又扩大了消费合作社的规模。为着“预防工人失业”,成立了劳动介绍所,尽可能为失业工友寻找生活出路。成立了故工抚恤会,“专为抚恤身故工友及家属而设”。扩大了职工子弟学校,提高了职工子女的识字率。这些措施从不同角度减轻了工人的痛苦,改善了工人的物质生活,增强了俱乐部的凝聚力。

罢工胜利后,安源路矿俱乐部获得快速发展,也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俱乐部主任刘少奇还是坚持每月拿15元的生活费。工人们以矿长每月450元工资作比较,纷纷建议俱乐部领导人每月拿200元生活费。刘少奇引用党内相关的标准说:“我们的地位变了,革命的目的没变,生活费不得超越。”遵照他的建议,俱乐部还作出规定,从总主任到各股长、夜校教员一律15元。

安源党组织始终坚持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经常和群众打成一片,了解群众的思想状况。1923年7月,俱乐部发现消费合作社内因事权和经济权不统一而不利于经营和管理,立即对消费合作社进行了一次清理。为了促进工人运动的健康发展,做到能忠实地为人民利益服务,防止个人谋取私利,又制定了《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办事细则》《消费合作社办事公约》,从而使社务进一步条理化和制度化。年底,又对合作社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查,查出服物股经理挪用公款的腐败现象,并对涉事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赢得工人群众的拥护,成为中国共产党反腐第一案。

1926年国民革命军经过安源后,安源党组织恢复了路矿工会,并改名为萍矿总工会。当时,总工会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是解决工人的经济生活问题。在安源的工人生活非常困难,一方面,在业的路矿两局工人2000多人,已经将近一年没有领到全薪,他们迫切要求工会帮助向当局索要欠薪。另一方面,九月惨案后失业的万余工人,许多人一直留在矿山艰难度日,流落到外地工人则纷纷回到矿山,他们要求工会帮助复业。但当时,萍矿处于停顿,只有恢复生产,才能维护工人权益。萍矿总工会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促进萍矿开工,并与萍矿同人协会制定了开工计划,成立了维持萍矿开工委员会,使萍矿生产由日产100多吨上升到700多吨,对于改善工人的经济生活,团结工人进行革命斗争,缓解武汉国民政府面临的煤荒和财政困难,支援革命战争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安源路矿工人这次的参与管理矿山的生产和运销,成为了中国工人阶级管理企业的最初尝试。

1927年6月,湖南反动军队窜入萍乡并进犯安源,萍乡的一些土豪劣绅气焰嚣张,啸聚一班土匪及族众制造了“六五”反革命事变。“一时萍乡竟成土匪世界”。接着,他们组织反革命武装,又利用封建的地方观念和宗族关系,欺骗、煽动和胁迫上万农民武力围攻安源,断绝交通,阻止运送粮食菜蔬进矿区,企图用饿困办法迫使工人投降。在危机面前,以程昌仁为首的共产党员挺身而出,领导工人奋起反抗,依靠安源人民群众,男女老少齐上阵,经过10多天的奋战,取得了安源保卫战的胜利。

1927年9月上旬,在安源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布置秋收起义武装斗争工作。安源工人率先举起中国工农革命军的旗帜。秋收起义爆发后,安源第二团攻萍乡,打老关,占醴陵,克浏阳一往直前。湖南省委在向中共中央汇报时,高度评价了安源工人团结守纪,特别能战斗的精神,称赞参加秋收起义的工人参加这次暴动非常热心,并极勇敢,“攻打萍乡、醴陵、浏阳、血战几百里的领导者和先锋,就是素有训练的安源工人”,“可以说,秋暴颇具特色,还是安源工人的作用”。

秋收起义失败后,在浏阳失守被打散的安源工人没有被敌人的血腥屠杀所吓倒,他们或是在湖南乡下,或是转移到湘东赣西乡村开展游击战争。如陈桂林在上栗成立了萍北独立团,刘型在东桥搞农民运动,刘先胜等同志到湘东南特委的游击营参加战斗等等。留在安源的工人也在湖南省委的领导下,举行罢工和暴动等活动,支援井冈山斗争,从而形成了不惧风险,为理想和信念义无反顾的革命精神。

秋收起义后,尽管安源已经处在白色恐怖下,工人运动已经转入地下活动,但是安源工人仍然一如既往,义无反顾地支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开辟湖南省委到井冈山的交通线,组织工人上井冈山参加红军,跟着毛委员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从1927年到1930年三年间先后有近5000多安源工人参加了红军。

四、依靠群众,开拓进取,安源工人运动创下一片辉煌的事业,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安源工人以开拓进取的精神争创一流,在中国共产党史上创造了许多个第一,比如中国产业工人中最早的共青团组织。1922年2月成立了中共产业工人第一个党支部――安源路矿党支部。安源大罢工中成立的安源路矿工人纠察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民兵组织。安源劳动童子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的少先队。安源地委党校(团校)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地方党校(团校)。安源的党组织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和产业工人成分最多的地方党部,安源团组织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地方团和“独一无二之无产阶级组织”。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大厦是中国工人第一座工会大厦。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是中国工人第一个经济组织。安源旬刊是中国工人自办的第一份刊物。

安源工人创造了许多的工作经验。如从办平民教育入手向工人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经验,运用哀而动人的进攻策略领导罢工斗争的经验。通过斗争实际提高工人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的经验。在全国工运低潮中运用“弯弓待发”的防守策略领导工人坚持斗争、保存和发展实力的经验。组织工人和举行罢工斗争中利用一切合法活动的可能、争取广泛的社会同情和支持的经验。在团结工人阶级自己的同时向其他人民群众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宣传的经验。派出大批工人深入农村发动和组织农民、建立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的经验。以工人运动为依托、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的经验。

群众工作经验总结篇5

一、当好大学生村干部必须知晓大局,把握区情。

区辖48个乡镇,801个社,总人口129.4万人,农业人口109.4万人,根据区委要求,做好乡村建设。首先明确村官的使命感和职责,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把深入农村具体情况,把联系帮扶困难户、困难群众、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给予关怀和帮助。其次要认清农村工作的新形式,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穿。

二、当好大学生村干部必须转变角色,明确职责。

村官要准确定位,做好村情民意的调查员,当好富民强村的促进员,当好群众事务代办员,当好弱势群体的救助员,当好远程教育的操作员。时刻深入困难农户,了解群众的疾苦,帮助群众正常生活,并通过对他们的深入交流,及时确保角色转变,消化农村各种尖锐矛盾。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棘手或吃不准的问题,坚持向乡党委和村两委早请示、早通气,遇事敢于碰硬,不推诿扯皮,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办事能力。

三、要当好大学生村干部必须注重实践总结经验。

做好大学生村官,始终向身边的有经验的同志请教学习,学习他们严谨的工作态度,果断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好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不断提高工作能力,要当好村委会主任助理的角色,加强密切联系群众,适应农村工作,加强知识和技能学习,对待工作要踏实诚恳,遇事要理性对待,及时向村两委商量,处理事务要说有事实依据的话,表达上要思路清晰有条理,做一个廉洁型村官。

群众工作经验总结篇6

xx县委党校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指导方针。如何在实践中真正做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当前,尤其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发展

能力。

实践是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发展能力的基本途径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个人的能力素质来源于实践中的学习、锻炼和提高,实践是提高科学发展能力的基本途径。

有的同志认为,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学习理论,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提高科学发展观能力。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一些同志一味追求单纯的理论“升级”,把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同理论考试的水平等同起来,忽视与实际工作的结合。这就进入了认识上的误区。理论学习是提高科学发展观能力的途径,但不能代替实践;理论知识作为提高科学发展观能力的一个来源,归根到底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要理论联系实际,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强化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习,提高科学发展观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开创性,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研究、摸索,只有以老老实实、扎扎实实、踏踏实实的作风,在实践中求真、求深,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

还有的同志认为,我们每天都在参加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科学发展的能力自然就会提高。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践的情形有种种,有的整天忙忙碌碌,陷入事务主义;有的理论联系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二者的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实践活动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领导干部应该把实践锻炼与钻研理论紧密结合起来,把从理论上得来的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科学发展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在实践中进一步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从政治高度、战略高度、全局高度认识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和客观必然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中提升工作水平,在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中探索新思路。进一步确立与科学发展相适应的领导方法,按客观规律办事,增强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确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工作作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发展、推动发展、评价发展,做到思路上求实、作风上务实、工作上落实。

在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中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发展能力

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是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实践。要搞好调查研究。领导干部不论对情况熟悉程度如何,都要十分重视调查研究。调查的深度决定研究的深度,研究的深度决定解决问题的深度。不认真调查研究,就发现不了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工作的把握就难以深入。经济社会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不断出现,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追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实效。

直辖十年来,我市在科学发展上迈出了新步伐,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一些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仍在制约着我们前进的步伐。这些问题既表现在认识上,也凸显在实践中。在发展理念上,部分干部群众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还没有真正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思想认识还没有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要求上来,对科学发展观缺乏全面准确的理解;在发展模式上,有的地方和部门机械套用发达国家、发达地区成功的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没有很好地从实际出发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发展的价值追求上,有的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往往重gdp轻环境、重经济轻社会、重现阶段发展轻可持续发展;在发展成果分配上,有的同志不能正确认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不能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没有做到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就是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努力推动科学发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必须更新观念,大胆创新,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时,只有正确把握规律,紧紧抓住其特点,才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才能取得实效。只有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才能增加知识积累,提高自己的科学发展观能力。

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发展能力

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群众表现出巨大的热情和创造力,展现出无穷的智慧。领导干部亲身参加的实践毕竟是有限的,眼界也是有限的。只有深入到群众之中,虚心向群众学习,不断汲取群众的智慧,才能开阔视野和胸襟,增长知识和才干,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

一些同志虽然嘴上说向群众学习,却没有付诸行动 ,原因是这些同志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有的同志认为,群众是被领导者,不会有什么创造;有的同志认为,群众的观念落后,视野不宽,不可能有“闪光”的思想;有的同志认为,群众是具体实践者,但缺乏总结经验的能力。实践证明,群众最易于接受新事物,最具创造力,凡是合乎群众意愿的东西,都有很强的生命力,而违背群众意愿的东西,在实践中总是行不通的。因此

群众工作经验总结篇7

在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上做表率

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是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中央国家机关处在决策中心、权力中心,实行首长负责制,而不是直接对群众负责,“三门”干部多,与书本和文件打交道多,离基层远、与群众接触少,干部容易习惯“唯上”,容易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尤其需要始终绷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根弦。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牢记群众路线是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坚定理想信念,补共产党人精神之“钙”。

增强群众观点。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要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学习教育,强化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的观点,强化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观点,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点,强化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观点,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宗旨意识。

增进群众感情。从当前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看,一些机关干部缺乏对群众的真挚感情,是一个重要原因。要与群众做朋友,多体验普通群众疾苦,同他们谈心交心,同群众在感情上共鸣、在思想上认同、在行动上合拍。解决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才有可能做到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站稳群众立场。机关干部在参与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往往考虑政策法规多、领导意图多、严格程序多、技术方法多,容易忽视人民群众这一根本的服务对象。要注意避免眼睛向上不向下、见物不见人,切实站在群众立场去谋划、部署和推动工作。

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上做表率

服务和保障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是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强调,作风建设是为党的工作大局服务的,应该使改进作风的过程成为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成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过程。中央国家机关党建服务中心,当前最大的中心就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要充分发挥机关党建在凝聚改革共识、汇集改革正能量、提供政治保证方面的重要作用,推进简政放权,破解改革难题。

深入宣传中央改革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通过报告会、学习交流等形式深入宣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把党员干部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判断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抓好重大改革决策的落实上来,把改革全面推向纵深,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作贡献。党报党刊和党建网站,要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的宣传阐释,正确引导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着力强化责任和担当精神。总书记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改革是政府的自我革命,要涉险滩、啃硬骨头,党员干部必须有担当精神,尤其要坚决克服“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为官不为和“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敷衍了事,推动政策落实取得更大进展。要建立健全机关党员干部思想动态收集反映制度,及时了解党员干部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增强大局意识,正确对待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正确对待部门职能调整,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自觉做到部门和个人利益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敢于担当、敢于作为。

积极推动党员干部岗位建功。深入开展“百乡万户调查”、“百村调研”、“国情调研”等活动,通过公示、听证等形式,认真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对改革和简政放权的诉求,准确掌握群众所思、所忧、所盼,反映群众意愿。总结推广群众创造的鲜活经验,总结提炼破解难题、推动改革发展的新思路,形成规律性认识。组织党员干部通过课题研究、集体攻关、专家咨询等方式,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努力提高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并跟踪问效、改进政策。

在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上做表率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中央已下发《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要结合机关实际抓好落实。要紧紧围绕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健全完善服务机制,创造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

突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点。要把握主要任务,着力强化服务功能、健全组织体系、建设骨干队伍、创新服务载体、构建服务格局,使每一项服务举措都落到实处。要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重点做好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及物价等工作,真正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总结践行群众路线的支部工作法。中央国家机关有15000多个党支部、30多万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基础在党支部。要善于把中央关于改进作风、服务群众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党支部的“战术”任务,分解到党支部的每个党员干部,依靠并督促党支部履职尽责。要抓好典型示范,进一步总结、提炼、推广和运用机关党支部工作法,更好地服务群众。

发挥群众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党建带群建,加强党组织对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领导,支持群众组织依照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深入开展岗位建功、“根在基层”调研实践活动、“巾帼建功”活动,实施党员、职工帮扶工程和干部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工程,加强“职工之家”建设,多做温暖人心的工作。

以人民是否满意为尺度检验各项工作。坚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依据,把合乎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人民群众所拥护作为各项工作的最高标准。工作过程中,让群众参与和监督。工作完成后,要倾听群众意见,虚心接受群众批评,用群众标准检验责任态度、评价工作成效,使各项工作更加符合群众意愿、体现群众需求。

在落实“三严三实”、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上做表率

落实“三严三实”、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是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突破口和制度保障。总书记强调,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要落实“三严三实”的要求,坚决反对“”,加强日常监督和开展专项整治,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这是机关党的工作和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八项规定和“约法三章”是一条“高压线”,要确保通上“高压电”,谁碰都要坚决处理。尤其是要进一步严格落实“约法三章”,腾出更多资金改善民生、发展公共事业。继续严控“三公”经费和会议费,做到只减不增。

加大整治力度,坚决防止“”反弹。纠风之难,难在防止反弹。现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在反“”力度加大的情况下,使歪招、打折扣、搞变通。要从具体问题抓起,一个时间点一个时间点地抓,严格执纪监督,加强惩戒问责。抓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制度的贯彻落实,严肃查处用公款互相宴请、赠送节礼、高档消费等行为。加强督促检查和违纪情况通报工作。

建立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克服制度缺位、滥建制度、执行不力等问题。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体现改革精神和法治思维,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以刚性的规定和严格的执行,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在营造良好从政环境上做表率

良好从政环境,是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良好土壤。总书记强调,解决党内存在的种种难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要充分认识总书记反复强调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意义所在,进一步形成共识;认识不好的从政环境对于党的形象、党的事业伤害极大;认识从政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多年形成的,解决这个问题,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认识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要从多方面着力、综合施策;认识各级领导干部从自身做起,对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中央国家机关是高层机关,应当带头营造良好从政环境。

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加强机关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抓好《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的学习,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组织学习好关于机关党建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机关党建的思路和重点,不断开创机关党建新局面。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贯彻《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深化“创建文明机关、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加强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引导党员干部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

群众工作经验总结篇8

《中国共产程》指出:“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个表述是我们党对党的群众路线最规范、最准确、最权威、最完整的表述。

党的群众路线提出和形成的标志性节点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提出和形成有如下标志性节点。

第一节点,重视群众工作的开始。党的一大上,地方早期党组织的报告提出重视群众、发动群众的主张,一大党纲要求“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党的二大文件正式提出了重视群众工作的问题。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明确提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要到群众中去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

第二个节点,“群众路线”概念的出现。1929年9月,在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李立三多次谈话要点,由起草并经审定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党的历史上称之为“九月来信”)中,多处提到了“群众路线”。这是在党的正式文件里第一次出现“群众路线”这个概念。

第三个节点,党的领袖对“群众路线”的首次阐发。1943年6月,同志在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时,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阐述。他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这就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初步的阐发。

第四个节点,对群众路线的首次表述。1945年6月,党的七大通过的首次有了总纲部分。当时的总纲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并经常注意巩固与扩大这种联系。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理解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用心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了解他们的迫切需要,并帮助他们组织起来,为实现他们的需要而斗争。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决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同时以革命精神不疲倦地去教育人民群众,启发与提高人民群众的觉悟。中国共产党必须经常警戒自己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性,必须经常注意防止和清洗自己内部的尾巴主义、命令主义、关门主义、与军阀主义等脱离群众的错误倾向。”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中深入地阐述群众路线问题。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正是因为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这才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正是由于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了这条革命道路,形成并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党才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幼稚到成熟的伟大转变,最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同志在群众路线问题上有很多好的思想,大大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比如:关于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的思想;关于兼顾各方面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关于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实施,提倡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领导方法的思想;关于党要接受监督,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的思想;关于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干部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扫除“摆架子、摆资格、不平等待人、看不起人”这种低级趣味的“官气”的思想;等等。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这种身份的转变,使党面临着完全不同于革命时期的新的考验。脱离群众就是最大的考验和最大的危险。关于这一点,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预见到了。他严肃告诫全党,由于胜利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骄傲自满、不思进取和贪图享乐。他提出对付的办法是牢记“两个务必”,反骄破满,保持艰苦奋斗作风。

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反对贪图享乐,这是同志特别强调的问题。在我们党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的三反运动中,他对浪费问题看得很重,认为浪费和贪污一样,“都是极大的犯罪”。他解释说:浪费和贪污在性质上虽不同,“但浪费的损失大于贪污,浪费的范围极广,项目极多,又是一个普遍的严重现象,故须着重地进行斗争,并须定出惩治办法。”“严惩浪费必须与严惩贪污同时进行。”

党的群众路线的系统总结和概括

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过三次系统的总结和概括,这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次是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

党的七大召开前所作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系统总结了我们党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六大以来与第三次“左”倾错误路线斗争的历史,总结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党的七大上,同志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和《愚公移山》的闭幕式讲话,都着重讲了群众路线问题。这些关于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集中反映在党的七大通过的中。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中系统地阐述群众路线问题,概括了建党以来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关于群众路线的理论和实践。

刘少奇同志在党的七大作的关于修改的报告中,用专门一个部分论述同志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他首先明确了群众路线在思想中的重要位置,指出:“我们党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这是我们党与思想根本的东西。”我们党之所以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在于坚持地实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他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根本的组织路线。”把群众路线放在这样的高度上予以定位,这还是第一次。他重点阐述了什么是党的群众观点的问题,把同志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观点作了四个方面的系统概括,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他说:“有了坚固的明确的这些群众观点,才能有明确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才能实行正确的领导。”这里,他把群众观点的重要性,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关系,讲得非常清楚。

第二次是在1956年党的上。

这集中体现在和邓小平同志作的关于修改的报告中。邓小平同志说:“从第七次大会到现在的十一年间,党的实际斗争的经验,给了这一路线以更深刻更丰富的内容,因而在草案中,这一路线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反映。”根据执政后党的状况发生的变化,要求全党继续坚持群众路线,“特别应当注意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生活的现象进行斗争。”第一次写入了“群众路线”的概念,要求“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

邓小平同志根据同志的论述,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作了进一步阐发,提出要通过建立制度和加强监督来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使党不脱离群众。他所作的一个重要理论工作,就是概括了群众路线的内涵。这如同刘少奇同志在党的七大上对群众观点内涵所作的概括一样重要,反映了我们党对这一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化。他说,党的群众路线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从党的性质、宗旨上讲的,强调“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是从做群众工作方法上讲的,重申和强调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这样表述,就用群众路线这个总的概念,把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方法都统了起来,使群众路线的内涵明确了、完整了。

第三次是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大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群众路线的理论总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群众路线的内涵在的基础上作了更为明确、简洁的概括,指出:“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后来,党的十二大中又加了一句“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党的十四大中形成了关于群众路线的完整表述。一直到现在,我们使用的就是这个表述。

另一方面的贡献,是把群众路线同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放在一起,作为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认为这是贯穿于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在中国革命长期艰苦斗争中形成的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它表现在同志的全部科学著作中,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中。”这样高度的评价,突显了群众路线在我们党的指导理论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需要指出的是,这次总结是在经历了党的以来25年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着眼于开创改革开放新时期而进行的。我们对群众路线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生命线的极端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所以,邓小平同志在提出恢复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同时,提出要恢复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他说:“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我个人觉得,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他甚至把群众路线放在了前面。历史决议关于群众路线的这些认识,虽然吸收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新鲜经验,但主要还是总结概括了同志从战争年代特别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关于群路线的思想,是拨乱反正,完整、准确地理解思想,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成果。

群众工作经验总结篇9

新时期政工工作的要求

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国家发展稳定大局,所以 必须做好做实,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工工作着拥有以下的能力:

一、坚定的政治素质。作为党和国家的先遣兵,政工工作者必须做带头模范,严格要求自己,以提高自己在党和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成为党在各条战线上的战斗堡垒作用。只有政工工作者坚定自己的政治方向,明确自己的政治观念和立场,提高自身的政治鉴别能力和政治嗅觉。在大是大非面前拥护党的路线和方针,并在实践中贯彻到底。在工作中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以开拓政工工作的新局面。

二、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的技术知识。在各行各业都突飞猛进的新时代,要求政工工作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的技能知识,只有政工工作者拥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做好领导的“参谋员”。做好基层党员和人名群众的“教练”我们试想一个政工工作者自身能力都有问题,他何以当好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教练,只有政工工作者不断地从各种渠道学习,从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中总结,提高自己的政工实践水平和各方面能力。才能在党员和人民群众当中有威信,有影响力,有号召力。

三、高尚的思想境界。任何高尚的行为,先进的事迹后面都有一个高尚的思想在推动,最为政工工作者应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不与自私自利,贪得无厌的小人为伍,努力学习马克斯主义论,党的科学发展观,以净化自身的思想,解放自己的思想,扩大自己的视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书本中学到的知识都落实到自己的实践生活当中去,以加深对这些理论的理解。坚持不断突破自身思想的限制,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坚持深入群众,走群众路线,做到从群众来,到群众去。

四、过硬的业务能力。政工工作者主要任务就是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正确及时的宣传出去,将下级的工作经验总结上来,推出先进典型。做到上下级沟通顺达,人们思想纯正、健康。所以业务必须熟练。

提高政工综合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一、通过书本学习。党的很多重要和先进的理论都已书本的形式引发全党全军,只要我们将其拿过来认真学习,认真钻研,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关键是看你是否能够沉得下心去,能否将马克思的理论知识与我们的眼前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与工作中碰到的问题结合起来,将这些理论与党和国家颁发的政策规定结合起来。只有将他们结合起来,才能学有所思,思有所用。除了要学习党的各种理论和政策之外,作为政工工作者最好还可以看看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等书籍。以开阔自己的视野,从而增加自己在解决实际工作工问题的思路。同时也有利于我们发现研究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二、向专家学者学习。专家学者可能政工工作者不常见,但一旦见到就不要轻易放弃向他们学习的机会,可以说我国是一个专家治国的国家,很多的国家政策和法律规章制度,都是他们制定的。所以说,一般情况下,他们对一些理论和问题的看法要比我们深刻的多,市场是我们长久以来想不通的问题,经他们一点拨,就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三、向群众学习。时展出来的群众路线,对我们当代的各项工作仍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劳动群众的智慧是非常伟大的,他们最贴近问题,所以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法一般也是最靠谱的,最容易实现的。要注意的是,作为政工工作者,我们要放下自己的姿态,做到真正的谦虚,向人民群众学习,只有我们的工作姿态踢进人们群众的生活,就能真正的了解到人们的现状,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人们对政工工作的互动性。

四、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学习.实践是检验一切的真理,只要我们不断地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就能循序渐进的少犯错误,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要对自己的工作认真做好笔记,从中总结经验,做好反思。有过改之,无过加勉。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

群众工作经验总结篇10

一、指导思想

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和水利改革与发展的中心任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出发,与时俱进,总结基层创造的经验,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推动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机关建设。

二、组织领导

2、水利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由部调查研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总体组织和协调。

3、各司局、各单位要加强对调研工作的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调查研究,既要带头改进领导作风,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又要做好思想发动和统筹安排工作。同时要积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总结典型经验并做好内部交流和对外宣传。对调研中发现的与自身职能业务有关的问题,要及时研究,认真整改。

三、时间要求

4、根据调研内容和实际工作量,确定在基层的调研时间。

5、本年度确定的调研计划,原则上当年完成。如遇有特殊情况,当年不能完成的,应向部调查研究工作领导小组说明情况,并延续至下一年度继续进行。

6、领导干部每年都要保证一定的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研,原则上,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含处级)每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个月。

四、调研课题

7、调研课题,分为部重大调研课题和司局调研课题两类。每年年初,各司局、各单位根据本司局、本单位的改革和业务工作以及作风建设的实际,确定本年度调研的课题,于4月底前报部调查研究工作领导小组。部机关各司局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每年原则上至少向部调查研究工作领导小组提出1个调研课题。领导小组综合各司局报送的课题,研究确定若干个部重大调研课题,指定有关司局、单位组成专题调研组集中调研。未列入部重大调研课题的,由各司局、各单位作为本年度调研任务自行组织实施。

8、调研课题的选择,要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紧紧抓住水利工作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影响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全局问题;领导关心和交办的重大课题;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问题;实际工作中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等等。

五、调研方式方法

9、调查研究要根据业务工作和基层工作的实际,既可个人单独进行,也可几个人联合,或组成专题调研组进行;既可采取集中专题调研,也可采取分段、多次调研,或利用出差、开会到一线、基层等各种机会,开展各种形式的调查研究。

10、要在正确领会中央的指示精神和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可通过考察走访、专家座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多种调研方式,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对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要注重理论研究与典型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国情研究与国外对比分析相结合,历史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相结合,切实提高调研成果的质量。

11、选派调研人员时,既要考虑个人综合素质、整体结构,还要落实责任制,把任务分解到人。对涉及全局性的重大调研,要注意联合或吸收相关部门、单位的人员以及有关专家学者参加,联合作战,集体攻关。

六、调研报告

12、调查研究结束后应撰写调查报告。列入部重大调研课题的,在每个课题调研结束后,要向部调查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写出调研报告,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供部党组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各司局、各单位组织的调查研究,其调研报告可作为本部门、本单位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其中优秀的调研报告应向部调研工作领导小组推荐。

13、部管干部每年都要自己动手,至少撰写1-2篇有份量的调研报告,报送分管部领导和部调查研究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决策建议。

14、部调查研究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底进行调研成果汇总。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帮助基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成效显著的个人和质量较高的调研报告,部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将予以表彰和奖励。

七、基本要求

15、结合实际,推进业务工作。要紧紧围绕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注重对治水新思路、新举措的总结和探讨;注重对本部门、本单位业务工作的指导;注重密切联系群众,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调研,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部党组的治水新思路,推进水利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

16、贴近群众,从群众最要紧的事情抓起。摸清基层和群众对水利工作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关系水利改革与发展全局的工作抓起,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办起,从群众最盼望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使群众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效益,体现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7、求真务实,改进工作作风。领导干部要善于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的工作方法,力戒和形式主义作风,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进村入户、进站入所,直接听取他们的心声,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并尽可能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18、注重实效,勇于创新。要坚持边调研,边总结归纳,边转化应用的原则,切实抓好调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对于基层职工和群众在实践中首创、且行之有效的新鲜经验和做法,要及时加以总结、归纳和推广。对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要及时形成具体的政策性文件或管理办法,形成指导工作的思路,提供决策参考。

19、立足长远,培养锻炼干部。要注意把组织干部深入基层与干部的培养锻炼相结合。通过调研,使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到环境艰苦、矛盾集中、困难突出的地方经风雨、见世面,增强对基层工作和生活的体验,增长知识和才干,不断提高思想和业务素质。

20、勤政为民,廉洁自律。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一定要深入到生产和工作的第一线,与群众同甘共苦,不能搞特殊化。要认真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严格要求,严格约束,一律轻车简从,严禁迎来送往、层层陪同,大吃大喝,更不能给基层增添麻烦。各级党组织和行政领导要做好下基层调研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好工作、学习、生活和家庭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解除后顾之忧。

21、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转变作风的完成情况和取得的成效,要做为年终述职的重点内容,做为考核、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是领导干部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指出:"各级党政领导机关要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制定和落实调研计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决定》要求,进一步做好我部的调查研究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和水利改革与发展的中心任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出发,与时俱进,总结基层创造的经验,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推动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机关建设。

二、组织领导

2、水利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由部调查研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总体组织和协调。

3、各司局、各单位要加强对调研工作的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调查研究,既要带头改进领导作风,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又要做好思想发动和统筹安排工作。同时要积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总结典型经验并做好内部交流和对外宣传。对调研中发现的与自身职能业务有关的问题,要及时研究,认真整改。

三、时间要求

4、根据调研内容和实际工作量,确定在基层的调研时间。

5、本年度确定的调研计划,原则上当年完成。如遇有特殊情况,当年不能完成的,应向部调查研究工作领导小组说明情况,并延续至下一年度继续进行。

6、领导干部每年都要保证一定的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研,原则上,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含处级)每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个月。

四、调研课题

7、调研课题,分为部重大调研课题和司局调研课题两类。每年年初,各司局、各单位根据本司局、本单位的改革和业务工作以及作风建设的实际,确定本年度调研的课题,于4月底前报部调查研究工作领导小组。部机关各司局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每年原则上至少向部调查研究工作领导小组提出1个调研课题。领导小组综合各司局报送的课题,研究确定若干个部重大调研课题,指定有关司局、单位组成专题调研组集中调研。未列入部重大调研课题的,由各司局、各单位作为本年度调研任务自行组织实施。

8、调研课题的选择,要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紧紧抓住水利工作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影响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全局问题;领导关心和交办的重大课题;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问题;实际工作中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等等。

五、调研方式方法

9、调查研究要根据业务工作和基层工作的实际,既可个人单独进行,也可几个人联合,或组成专题调研组进行;既可采取集中专题调研,也可采取分段、多次调研,或利用出差、开会到一线、基层等各种机会,开展各种形式的调查研究。

10、要在正确领会中央的指示精神和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可通过考察走访、专家座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多种调研方式,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对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要注重理论研究与典型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国情研究与国外对比分析相结合,历史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相结合,切实提高调研成果的质量。

11、选派调研人员时,既要考虑个人综合素质、整体结构,还要落实责任制,把任务分解到人。对涉及全局性的重大调研,要注意联合或吸收相关部门、单位的人员以及有关专家学者参加,联合作战,集体攻关。

六、调研报告

12、调查研究结束后应撰写调查报告。列入部重大调研课题的,在每个课题调研结束后,要向部调查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写出调研报告,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供部党组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各司局、各单位组织的调查研究,其调研报告可作为本部门、本单位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其中优秀的调研报告应向部调研工作领导小组推荐。

13、部管干部每年都要自己动手,至少撰写1-2篇有份量的调研报告,报送分管部领导和部调查研究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决策建议。

14、部调查研究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底进行调研成果汇总。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帮助基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成效显著的个人和质量较高的调研报告,部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将予以表彰和奖励。

七、基本要求

15、结合实际,推进业务工作。要紧紧围绕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注重对治水新思路、新举措的总结和探讨;注重对本部门、本单位业务工作的指导;注重密切联系群众,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调研,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部党组的治水新思路,推进水利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

16、贴近群众,从群众最要紧的事情抓起。摸清基层和群众对水利工作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关系水利改革与发展全局的工作抓起,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办起,从群众最盼望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使群众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效益,体现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7、求真务实,改进工作作风。领导干部要善于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的工作方法,力戒和形式主义作风,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进村入户、进站入所,直接听取他们的心声,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并尽可能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18、注重实效,勇于创新。要坚持边调研,边总结归纳,边转化应用的原则,切实抓好调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对于基层职工和群众在实践中首创、且行之有效的新鲜经验和做法,要及时加以总结、归纳和推广。对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要及时形成具体的政策性文件或管理办法,形成指导工作的思路,提供决策参考。

19、立足长远,培养锻炼干部。要注意把组织干部深入基层与干部的培养锻炼相结合。通过调研,使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到环境艰苦、矛盾集中、困难突出的地方经风雨、见世面,增强对基层工作和生活的体验,增长知识和才干,不断提高思想和业务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