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工作经验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6 13:41:27

棚户区工作经验总结

棚户区工作经验总结篇1

一、二00九年 3、积极参与城市道路建设拆迁工作。组织协调有关市直部门和区政府及单位对金雀山路西延与原临西八路拓宽改造等道路建设拆迁工作进行了调查摸底,制定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具体负责开展金雀山路西延和老临西八路拓宽工程拆迁工作,此项工作可望于年前完成。

4、组织开展陶然路西段道路拆迁建设结算工作。组织协调市财政局、国土局等部门和兰山、罗庄区政府及相关街道、村居对陶然路西段拆迁建设成本进行核算,此项工作可望于年前完成。

5、积极参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按照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关于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的要求,对市区城中村与棚户区改造进行认真总结,整理内业资料,安排检查路线,配合检查验收,得到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称赞,为创城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积极开展房地产业协会工作。

1、继续用心办好协会会刊《XX房地产》(双月刊),办好协会网站--XX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为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及社会各界提供准确、及时的政策法规、 (二)强力推进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工作

1、进一步完善工作程序。根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村居改造现状,编制市区城中村改造与棚户区改造规划及年度计划,将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任务分解落实到区、街道和村居;指导编制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总体策划方案;及时组织调查摸底,研究批复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总体策划方案;协助办理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拆迁、建设审批手续。

2、进一步加强统计宣传,搞好调查研究。严格执行市区城中村与棚户区改造工作季度统计、通报制度,努力营造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城中村与棚户区改造工作的社会氛围;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推广经验,查找问题,解决问题。

3、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措施。建议市政府组建XX市城中村与棚户区改造办公室,组建XX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办公室,两个办公室合署办公,加强对城中村与棚户区改造及房地产业的领导;继续制定完善鼓励支持城中村与棚户区改造的优惠政策,调动各级政府、村居和企业及单位的改造积极性。

(三)大力开展房地产业协会工作

1、提供信息服务。认真抓好协会会刊《XX房地产》编辑出版和XX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的网站建设,及时准确地向企业提供政策法规、市场动态、开发经营等方面的信息。

2、提供学习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通过举办培训班与高峰论坛、召开现场会、外出参观考察,对企业经理、经营负责人、项目经理等各类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帮助他们提高业务素质。

3、提供交流服务。根据工作实际需要,组织召开协会会长与副会长、常务理事会、理事会及各专业委员会不同层级的会议,针对各类热门话题,进行相互交流,达到互相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

棚户区工作经验总结篇2

【关键词】陕西省太白林业局;棚户区改造;调查与思考

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2008年针对重点国有林区职工住房困难而出台的一项保障性住房的民生工程。2009年国家将陕西省太白林业局纳入了棚户区改造建设地区。

陕西省太白林业局属国家138个重点森工采育企业之一,始建于1963年,现隶属于陕西省森林资源管理局,局机关设在太白县城南大街。局内现有在册职工981人,下设管护林场、实验苗圃、设计室、测设队、服务楼、宾馆、职工医院、14个基层单位。管护面积13.8万公顷,有林地面积13.6万公顷,活立木蓄积1880万立方米。现有注册资金4000万元。目前森林覆盖率达到96%以上。建局40多年来,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材170万立方米,实现工业总产值4.3亿元,上缴利税5000余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营造人工林24.6万亩。

林业局现有职工及家属6237人,其中:在职职工741人,退休职工1399人,一次性安置人员1142人,遗属185人;职工家属2770人。现有住户2530户,其中2106户居住在棚户区。在棚户区居住的人员中,在职职工649户,一次性安置人员350户,退休人员677户,拆迁后造成无房户361户,低保户8户,因病因伤致贫户2户,危房户55户,特困户 4户。棚户区房屋总面积57411m2,户均住房面积22.69m2,人均住房面积9.22m2。主要聚居于太白家属区、卧龙寺家属区和林区基层林场。太白和卧龙寺棚户区有1188户;基层林场有918户。这些棚户区均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多为土木、砖木结构,房屋低矮潮湿,面积狭小,基础设施差,建筑密度大,安全隐患多。

2009年国家确定棚户区改造项目后,太白林业局积极行动起来,按照“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完成了棚户区改造前期各项准备工作,进行了地质勘探拿、作了施工设计蓝图,完成了报建工作。通过精心组织、科学规划,稳步推进林业局棚户区改造各项工作。现已经圆满完成了第一期和第二期棚户区改造任务,第三期棚户区改造工程正在建设中。棚户区项目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林区职工生活和居住条件,也由居住困难型逐步向改善型和舒适性转变,职工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与日俱增。

1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建设

1.1 基本情况

按照国家棚户区改造的安排,总共下达林业局棚户区改造户为2083户,分三期建设实施,第一期(2009年度)在太白原棚户区原址上完成301户,建设面积2.235万m2,总投资3000万元;第二期完成423户,其中在卧龙寺地区完成旧房改造356户,在太白地区完成旧房改造67户,总投资1058万元。第三期在卧龙寺地区新建1359户。

1.2 工程进度

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建设面积2.235万m2,2009年12月公开招标,2010年3月开始建设,2012年6月工程已全部完成,7月进行竣工验收,8月300户住户搬入新居。

第二期棚户区改造工程于2010年8月开工建设,为卧龙寺和太白地区旧楼改造工程建设项目,改造424户,2.52万m2。建设的主要内容为上下水改造、暖气和天然气的安装、楼体外墙涂料和楼体防水的改造、室外管线的改造和绿化工程等,现已完成工程建设内容。

第三期棚户区改造工程计划在卧龙寺新建建设高层楼房8栋,建筑面积12.21万m2,涉及住户1359户,目前已经开工建设。

2 多方筹措资金、促进工程建设

棚户区改造采用国家补助一点,省上配套一点,企业挤出一点,项目争取一点,开发收益贴一点,职工自己交一点的资金筹措办法,有力地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棚户区改造第一期工程预算3003万元,初步决算3420万元,中央补助450万元,占13.16%,省级配套300万元,占8.77%,单位筹措178.21万元,占5.21%,通过基础设施项目申请179万元,占5.23%,门面房收益150万元,占4.39%,住户个人缴纳2162.79万元,占63.24%。住户个人平均每平方米承担1002元,户均缴纳7.2万元,其中77.36m2的户型,每个住户平均实际缴纳7.94万元,66.6m2的户型,每个住户平均实际缴纳6.49万元,59.54m2的户型,每个住户平均实际缴纳5.54万元,将中央和省级棚户区补助资金全部落到实处,确保住户住得起新房,交得起房款。

棚户区改造第二期工程为旧楼改造,工程预算1058万元,初步决算1310万元,中央补助636万元,占48.55%,省级配套424万元,占32.37%,单位筹措137万元,占10.45%,通过基础设施项目申请113万元,占8.63%,改造住户未承担费用。

3 按时拆迁安置、保证工程质量

3.1 扎实开展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机构,确保棚户区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

为搞好棚户区改造工程,林业局及时成立了棚户区改造工程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局领导班子其他六名同志任副组长,相关科室(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同时还成立了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项目指挥部,以加强对棚户区改造工程的组织领导。为了进一步落实责任,明确职责,把此项工作的实施落在实处,还成立了棚户区改造调查摸底组、工程实施组、资金筹集保障组、监督组、宣传报道组五个专业小组。

二是,克服困难,全面完成棚户区拆迁安置工作。太白棚户区和卧龙寺棚户区改造需拆除土木结构房屋152间,砖木结构63间,筒子楼两栋,柴火棚386间,累计拆除8560m2,涉及住户663户,2875人。这些人员中既有在岗职工、退休职工、一次性安置职工、遗属等,其中有61户低保户,因病因伤致贫12户。拆迁户人员结构复杂,拆迁难度极大,为了保证拆迁工作的正常进行,林业局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发放搬家费、租房费30余万元,有力地推进了拆迁工作顺利开展,拆迁工作于2010年3月初全面结束。

3.2 充实完善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和各项规章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按照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求和标准,林业局制定了《陕西省太白林业局棚户区改造工程实施方案》、《陕西省太白林业局棚户区改造工程拆迁方案》、《陕西省太白林业局棚户区改造工程购房方案》等各项规章制度,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和稳步推进。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的规范要求。2010年元月14日、2013年2月8日分别在陕西省招标办交易大厅公开进行了招投标,陕西省第六建筑工程公司、陕西关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其卓越的业绩、良好的信誉和雄厚的技术力量,在激烈的竞争中中标,成为林业局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的承建者。

原材料的采购和质量管理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监督体系。原材料进场以后,由局工程管理部门、监理单位对材料的出厂清单和检验合格证进行检查核对,并现场取样送地方质检部门进行检测检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设备进场以后按管理要求及时向安检部门报送有关资料,由安检部门按时定期进行检测检验,并不定期进行自检,确保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管理,在局工程管理部门、监理单位和项目部加强日常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按照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每一个分项工程完成以后,由地方质检部门召集五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地勘单位)责任主体进行分项检查验收,验收合格以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确保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为了加强对工程的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和安全管理,按照工程建设的要求,还聘请了有一定实力的监理公司进行专业监理,同时安排了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工程实施的管理和对项目实施单位的监督管理,项目实施单位制定详尽的实施计划和目标计划,配足配齐工程建设技术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实行目标责任制,并加强对民工队伍的“三级教育”。从制度和措施上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3.3 逐步完善基础设施

对棚户区改造的配套水、电、气、路、供暖工程,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进行了设计,考虑到林业局的资金现状和职工的实际困难,对这些项目进行了项目申报,争取棚户区项目基础设施配套资金1100万元,降级工程建设成本,减轻职工负担,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3.4 积极争取,主动协调,落实棚户区改造项目的优惠政策

在棚户区第一期工程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多次积极同太白县建设局、环保局、气象局等部门联系,按照《陕西省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细则》文件精神,及时传达棚户区改造相关政策,落实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各项优惠政策。目前,减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67.4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费用22.47万元,工程定额编制管理费1万元,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2.18万元,调减城市建设卫生费4.7万元,调减消防设施建设费3万元,共计减免各项费用100.75万元,大大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

4 坚持政策原则、公开公平分配

首先,进行入户调查、摸清现状,完成棚户区改造的一期售房方案和拆迁补偿办法。2009年4月中旬,调查摸底组抽调计财、劳资、行办、党办及卧龙寺管理处多名同志分为三个小组,通过入户调查、电话调查、跟踪调查分别对棚户区职工住房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形成了调查报告。经过调查摸底,掌握了棚户区职工住房面积、职工人数、家庭经济状况、支付能力、购房意愿等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棚户区改造的一期售房方案和拆迁补偿办法,并经职代会表决通过。

其次,严格政策,界定范围,公示了第一期棚户区改造购房人员名单。售房方案出台后,及时召开了情况通报会,向所有棚户区住户和广大职工说明了局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标准、步骤、程序和入住条件,通过发放购房申请登记表,按照公开、公正、公平、民主监督的原则,严格资格审查,已进行了三榜公示,确定了棚户区改造一期购房人员名单。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第三,采取切实措施保证困难职工的住房。在工程建设的初期,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制定了优先解决特困户、低保户、伤残户、基层林场困难户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工作方针和工作思路。一是,在制定实施方案和购房方案的过程中,明确了困难职工的加分办法,首先保证困难职工可以选上房,确保困难职工有房住。二是,计划在二期棚户区改造当中,参照廉租房的有关制度和规定,在改造后的旧房中安排5套以上的房屋,按照廉租房管理的模式,对特别困难的职工和买不起房的困难职工进行租住,保证他们居有定所。

5 工程建设的成效和经验

5.1 加快了国有林区城镇化建设步伐,助推了当地县域经济发展

通过棚户区改造,林区职工家属逐渐向宝鸡市区、太白县城和黄柏塬镇等城市和小城镇集中,在资源保护、旅游开发、医疗教育、社区管理、城建规划、科技合作等方面共享,初步达到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政策共享,互利互惠。同时带动了当地消费水平升级、消费结构优化,基本实现了林区广大职工由单一林区生活向现代城市文明过度的历史性转变。预计每户家具装修平均3万元,拉动当地1000多万元家具装饰消费市场。

5.2 带动了当地生态建设,保护了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

棚户区改造建设拆除了柴禾棚、筒子楼、土坯房,新建了住宅楼,使用了天然气、暖气,新增了1260m2绿地,消除了40多年林区职工燃木取暖的陈年痼疾,724户,2000多森工人彻底告别棚户区和烧木取火的传统生活习惯,大大降低了森林资源消耗,缓解了环境污染,保护了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了区域环境明显改善。

5.3 拓宽了职工就业渠道,促进了干群和谐关系,推动了林区剩余劳动力再就业

广大棚户区住户享受到发展的成果,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关爱,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增强了自主创业的决心。随着住房条件的改善,大多一头沉职工迁入新居,找到新的就业岗位。

5.4 林业职工住户融入当地社会

过去林业局的柴禾棚、筒子楼、土坯房,灰瓦破墙土巷子,成为当地县域环境卫生的难点,如今旧貌换新颜,乔迁新居,许多职工子女因房在当地联姻,喜结良缘。新建的棚户区改造楼房已成为当地保障住房的标志性建筑和示范样板。

5.5 增加了住户个人资产性收入,促进了社会和谐进步

棚户区住户居住条件大大改变,户均面积提高,由原来的22.69m2提高到71.9m2;人均住房面积增大,由原来的 9.22m2提高到29.2m2。住户个人资产也从平均7.2万元升值到12.9万元,增值79%,并且还在不断升值。职工终于拥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房屋,消除了多年来未能实现的心愿。

5.6 减轻了企业负担,促进了林区稳定

长期以来,林业局带资安置职工、退休职工和职工遗属等居住在基层林场、太白家属院和卧龙寺家属院,每年拖欠水电费、卫生费、房租房等20多万元,除此还要承担房屋维修费和家属院管理费。棚户区改造后,太白家属院和卧龙寺家属院实施了社会化物业管理,由当地信誉良好的物业公司经营管理棚户区小区,整合了管理资源,清算了拖欠费用,减轻了企业负担。

林业局有10余名带资安置职工、退休职工等人员因住房困难、生活困窘不断上访,通过棚户区改造,将他们安置在宝鸡市区、太白县城,住户心情舒畅,欢欣鼓舞,林区生活秩序稳定。

5.7 发扬继承了“森工精神”

35年来,林业局3000多名职工披荆斩棘为国家贡献了170多万立方木材,治危兴林又营造了24.6万亩人工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时,1142名职工牺牲自身利益自愿买断工龄进行一次性分流,几千名森工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坚守、自强和奉献,体现了森工人最可宝贵的宁可自己千辛万苦、不让国家利益丝毫受损的默默奉献“黄牛”精神。如今,在棚户区改造工程中,又一次发扬继承了这种“森工精神”,充满感情的负责精神,团结协作的友爱精神,扎实苦干的奉献精神,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完成了棚改任务。

6 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政策建议

6.1 进一步落实棚户区改造优惠政策,减免相关税费

办理棚户区改造住房产权登记时的不动产营业税,与社会其它商品房等同,平均每户平均增加成本4000余元。建议尽快明确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营业税的减免优惠政策,减轻职工和企业负担。

6.2 提高林业重点项目国家和省级配套投资比例

近年来,由于原材料价格及人工费近几年增幅较大,加之林区施工作业难度大,材料外购运输距离长,国家投资标准偏低,建设难度加大,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每户25000元,只占棚户区建设投资的不足22%,相当每平方米补助350元,建议国家加大林业重点项目国家和省级配套投资比例。

6.3 采取多种形式解决棚改工程企业自筹配套资金

棚改工程企业自筹资金各单位落实难度很大,在第一期、第二期棚户区建设中,不仅无偿拿出土地,而且从企业挤出棚户区建设投资的5%以上资金配套。建议上级采取申报基础设施项目、专项贷款、财政贴息等措施,协调落实棚改工程企业自筹资金,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6.4 林区职工收入低,部分高按揭贷款职工还款压力大

林区职工的收入水平一直维持在低水平运转,实施二期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后,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关心下,职工的收入水平有了一定的增加,现人均月工资增加到了2600元,虽然房屋的价格很低,但70%的职工在银行进行按揭贷款,职工平均每月承受500多元的按揭贷款,占职工平均收入的20%左右。建议通过财政贴息等形式减轻按揭贷款压力。

6.5 多元化、多层次建设棚户区,避免棚户区形成“平民窟”

目前林业局还有12户特殊困难住户问题突出,无力承担个人支付部分房款。们建议在棚户区改造与当地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廉租房等统筹规划、公平分配、有效运营,多元化、多层次建设,充分考虑妥善解决棚户区改造中的困难群体。提前预防棚户区改造形成“平民窟”。

棚户区改造工程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更是惠民工程。虽然棚户区改造工程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今后期工作中,把棚户区改造工作做为头等大事来抓,进一步严格政策,坚定信心,努力工作,完善措施,强化管理,狠抓质量,确保我局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按计划完成,让上级放心,使职工满意,为构建和谐林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王保安撰写的《走中国特色住房保障道路》[Z].

棚户区工作经验总结篇3

也应看到推进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一是对完成全年棚户区改造任务信心不足,消极畏难、等靠观望、松劲懈怠情绪存在二是一些县区、企业征地拆迁进展缓慢,从刚才交流汇报的情况看,县区之间、企业之间进展不一,有的开工项目完成了拆迁安置,有的没有完成,有的甚至还在原地踏步,直接影响到全年棚改任务的完成。三是资金短缺,等、靠、要,制约着棚户区改造工作的进展。四是棚户区改造中“乱垦荒”乱栽树”乱建房”现象严重,增加了拆迁难度,加大了拆迁成本。五是一些群众对棚户区改造期望值过高。

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对棚户区改造,搞好棚户区改造是一笔能赢得群众拥护的民心账”一笔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的经济账”一笔人民群众享受改革成果、促进社会稳定的政治账”强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市委、市政府总的要求是决心不变,力度不减,目标不降。各县区、各主体企业、各部门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关于强力推进棚户区改造的工作部署上来,以“等不起”紧迫感,慢不得”使命感,坐不住”责任感,进一步坚定信心,把棚户区改造作为一项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推进城市转型的重点工程,切实抓紧抓实抓好,不辜负中央、省上领导的重托,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突出工作重点。

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棚户区改造攻坚年”也是全市棚户区改造的起步年。三年看头年,今年。今年是关键,完成今年棚户区改造任务,对实现三年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住房38232套,今年全市棚户区改造的目标任务是完成棚户区改造建筑面积276.09万平方米。其中廉租住房15474套,经济适用住房14174套。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各县区、各主体企业、各有关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突出工作重点,扎实开展“棚户区改造攻坚年”活动,全力打好棚户区改造攻坚战,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抓好征地拆迁。

各县区和主体企业要在3月15日之前完成征地拆迁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指导意见》和全市棚改动员大会的要求。及早开工建设。圆满完成全年棚改目标任务,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检阅和考验。各县区和主体企业要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群策群力、攻坚克难,不管拆迁困难有多大,都必须不折不扣完成,真正做到目标不变、缺口不留、标准不降,3月底前完成动迁征地,4月上旬开工建设。已经完成征地拆迁的县区和企业,要立足于“建”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快马加鞭,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早日建成。任务完成缓慢的要立足于“赶”细排目标,紧扣节点,三步并作两步走,两天并作一天干,确保目标完成。任务完成差的要立足于“补”发扬一往无前、不甘人后的雄心壮志,算清时间帐、任务帐、差距帐,研究补救措施,全力攻坚冲刺,力争后来居上,不拖全市后腿。要在全市上下进一步形成只为目标想办法、不为困难找借口,多为赶超求突破、不为落后找理由的导向,以时间倒逼拆迁建设进度,以目标倒逼拆迁建设任务落实,做到拆迁建设两不误、两促进,为完成全年棚改目标任务打好基础。

二)着力抓好资金筹措。

完成今年全市棚改计划,据测算。总投资需要55.19亿元,其中仅基础设施投资一项就需要资金14.27亿元,资金缺口确实很大。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多渠道筹集资金,为推进棚户区改造提供资金支撑。

及时了解政策,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始终保持对国家和省上出台政策的高度敏感性。深入研究政策,用足用活政策,最大限度争取中央和省上对我市基础性、公益性投资项目的支持。去年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五部委《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保〔〕295号)指出,要“采取以奖代补、财政补助、银行贷款、企业支持、群众自筹、市场开发等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这些政策含金量非常高,要认真研读,抓好落实,争取国家和省上补贴一块、通过银行贷一块、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免一块、社会各界支持一块、居民个人出一块、腾空土地商业化运作收入投入一块的六个一块”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棚户区改造资金问题。

廉租住房建设资金可以与棚户区改造资金打捆使用,要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最近国家已经明确。但必须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需要。市建设局、发改委、财政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积极争取中央对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补助资金和省上以奖代补政策。市财政今年安排1500万元棚改专项资金。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对市上有权决定涉及棚改的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给予减免,努力降低建设成本,最大限度让利于民。各级政府也要根据财力情况,安排一定数额棚改专项资金,落实减免政策,并统筹安排城建资金支持棚户区改造工作。凡涉及棚改的主体企业也要积极筹资融资。

放宽社会资本准入门槛,要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大力激活民间投资。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原则,进行社会化、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建设。要扩大信贷融资规模,全面加强银政、银企合作,获取更多棚改信贷资金。各级政府和各主体企业要组织引导棚户区群众积极参与改造建设,积极推进棚改建设资金投入多元化、产权多元化。

三)着力抓好建章立制。

着力抓好建章立制,政策和策略是棚户区改造的生命和工作成败的关键。要把制定完善棚户区改造政策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棚户区改造提供政策保障。前一阶段,市棚改办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梳理、归类了涉及棚户区改造的土地、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方面16项意见、制度,对这些政策,该提交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的要尽快提交讨论,已经征求完意见的要尽快下发,使棚户区改造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四)着力抓好工程监理。

质量为本,棚户区改造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百年大计。整个棚户区改造建设的全过程,必须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把建设质量放在首位,决不能出现“楼歪歪”楼脆脆”豆腐渣”工程。

加强审批管理,要确保工程质量。建设监理部门要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质量监督、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建设程序。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住房建设的强制性标准,确保廉租住房和棚户区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要强化棚户区改造项目全过程监管,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程序,做好施工图审查、招投标、建设监理、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等工作。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必须做到百分之百公开招标,百分之百不转包,百分之百工程监理到位,百分之百不留重大质量隐患,百分之百不出重大安全事故,百分之百行政监察到位,百分之百工程预决算审计到位,百分之百查处腐败工程。

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有关住房质量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要求,要确保使用功能。按照发展省地节能环保型、低碳型住宅的要求。应在建设合同中予以明确。同时,要兼顾棚户区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可改造性。统筹考虑安置小区物业管理、公共部位维修等问题。

又要干净。把事关棚户区改造投资的人和事,要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棚户区改造中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干事。作为执行问责制度的重点,严肃查处乱作为、不作为和慢作为。健全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建立质量跟踪反馈评价体系,从制度上规范建设监理行为,减少浪费和低效、无效投资。对发生在棚改中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必须严厉查处,绝不姑息迁就。

五)着力抓好综合执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突出依法行政。棚户区拆迁安置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公开、公正、公平,依法拆迁、阳光操作,严格执行相关法律和政策,特别是安置房分配必须公开透明,切实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为确保拆迁补偿和回迁安置公平合理,对居民房屋、土地和地上附着物,要在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进行公示;对货币补偿、产权调换和各种补助,要在认真测算复核的基础上公示结果。总之,要把情况搞准、把问题想透、把工作做细,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自觉自愿参与棚户区改造。做到建一片拆一片,面貌改善一片。市政府各部门要积极为企业做好服务,协助做好征地拆迁工作,做到和谐拆迁、帮助搬迁、快乐回迁。

坚决打击违章建筑、土地违法占用行为,要强力拆“违”对在棚户区改造中出现的乱垦荒”乱栽树”乱建房”拒绝搬迁、越级上访的钉子户”要依法打击。要组织强有力的综合执法队伍。强力拆“违”并在新闻媒体曝光,为棚户区改造创造良好环境。

六)着力抓好宣传引导。;

舆论宣传正确,实践证明。棚改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棚改之祸。现在棚改工作已经进入市场运作和建设阶段,新闻宣传部门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把握好宣传的内容、口径和步骤,为棚户区改造鼓劲加油,呐喊助威,正确引导群众心理预期,真正让群众理解和支持棚户区改造工作。

三、强化目标责任。

第一。以严格考核抓落实。棚户区改造是一把手”工程,各级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到一线具体抓、抓具体,做到认识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领导到位,为加快棚户区改造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特别是涉及资金筹措、房屋拆迁、建筑施工、回迁安置等重大问题,主要领导要主动协调,抓好落实。要切实增强目标意识和责任意识,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和压力传递机制,层层落实责任,积极传递压力,切实做到目标、任务、要求、措施、进度、人员“六明确”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棚改工作推进网络和严格的考核体系,建立起责任到人、进度到天的责任体系,能紧则紧,能快则快,确保棚改工作早部署早落实,每个建设项目快推进快突破。

棚户区工作经验总结篇4

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____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下达的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任务,始终坚持把县城老城区改造作为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城镇住房保障事业的重要举措。通过实施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拆迁维修改造为主的城镇棚户区改造,充分整合闲置土地资源,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切实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城市形象,把棚户区改造成为房屋质量优良、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新型社区,让城市发展成果更大、更多、更广地惠及人民群众,不断推进美丽幸福新____建设。

(一)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协调。严格按照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划,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确定棚户区改造范围,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地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

(二)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按照计划突出重点、分步推进。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筹资为辅,动员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棚户区改造,多元化筹集资金。

(三)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实施。坚持改造与整治相结合、改造与保护相结合,注重维护县城传统风貌,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棚户区改造程序,科学制定补偿安置方案,依法维护群众利益,确保群众得实惠。

____年____县县城棚户区改造项目概算投资3963.83万元,其中:老县城片区综合整治项目概算投资2563.83万元,棚户区改造项目概算投资1400万元。项目位于县城老城区,北至县城文康路,南至青昌街,西至后山公路,东至县城河滨路。项目区涉及玉湖社区一街、二街、三街、青昌街等受益户数近1000户。

(一)老县城片区综合整治项目

项目概算投资2563.83万元。主要实施县城老城区凤凰南街改造工程、河滨路改造工程,以及县城老城区道路硬化、亮化、绿化、公厕改造、活动场所、凤凰南街门牌坊、雨污管网建设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

1.县城老城区凤凰南街改造工程。工程概算总投资174.79万元,主要实施凤凰南街雨污分流工程,及总长192.012米的路面恢复工程,同步建设文化宣传栏及休憩座椅等便民设施。

2.河滨路改造工程。工程设计概算总投资1589.04万元,主要实施县城河滨路雨污分流及路面恢复(步行街建设)工程建设项目,包括:681米的路面恢复(步行街建设)工程、建设及完善排水管网工程(河滨路雨污分流)、消水河改造工程、同步建设电力、电信、煤气、自来水等配套综合管网、交通和照明工程。其中,改造路面为青石板路面,道路功能为商业景观步行街。

3.县城老城区公共基础设施工程。工程概算投资800万元,

主要实施老城区的道路硬化、亮化、绿化、公厕改造、活动场所建设、凤凰南街门牌坊修缮、雨污管网建设等公共基础设施。

(二)县城老城区棚户区改造项目

项目总投资1400万元,其中棚户区改造投资600万元,群众自筹800万元。主要实施800户的棚户区改造,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和环境综合整治。包括:房屋加固维修、拆除重建,巷道硬化、路灯亮化、墙体美化、植树绿化等项目建设。

(一)茈碧湖镇。负责实施县城老城区棚户区改造、绿化、亮化、彩化、公厕改造、活动场所的建设。主要职责:

1.对照本实施方案,组织入户调查,全面摸清辖区内棚户区个数、位置、四至范围、户数、面积、产权状况等,在本棚户区内公示,并登记建档,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2.按照总体目标的要求,编制棚户区改造年度计划;按照项目申报要求,整理完善当年棚户区改造项目公告、改造花名册、补偿安置方案、改造安置协议,以及就地改造项目建设手续等文件资料。

3.负责拟订改造补偿安置方案,组织征询居民意见。

4.组织实施房屋补偿安置、棚户区房屋拆除及查处拆除违法建筑等工作。

5.负责将棚户区改造相关信息上报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廉租办)。

6.负责社会协调工作。

(责任单位:茈碧湖镇人民政府,责任人:吴德椿,完成时限:____6年1月31日前。)

(二)住建部门。负责实

施县城老城区凤凰南街改造工程、河滨路改造工程。并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实施。(责任单位:县住建局,责任人:李健,完成时限:____6年1月31日前。)

(三)交通运输部门。负责老城区路面硬化。并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实施。

(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责任人:李士元,完成时限:____5年12月31日前。)

(四)文广部门。负责凤凰南街门牌坊的改造。并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实施。

(责任单位:县文广局,责任人:杨武,完成时限:____年12月31日前。)

建设资金主要由中央、省州专项补助、县财政配套、居民自筹、项目资金整合等组成。其中,棚户区改造投资主要为中央专项补助资金,不足部分由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公用事业附加、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税收中提取相应比例的资金和其它渠道筹资投入。

(一)政策公开宣传(____年7月20日前完成)。

茈碧湖镇根据棚户区实际情况,拟订具体改造补偿安置方案并公示,同时将方案和公示结果报县住建局备案。

(二)摸底及征询意见(____年7月31日前完成)。

由茈碧湖镇人民政府牵头,县住建局配合,全面启动老城区棚户区改造摸底及居民意愿征询工作。按照棚户区四至范围,就棚户区居民是否愿意按照棚户区改造补偿安置方案改造,分片逐户征求居民意见,由棚户区公有房屋产权单位及承租人、私有房屋产权人,或其委托人签字确认。获得本棚户区90%以上居民同意后进行公示,启动项目改造建设程序。

(三)开展评估核算(____年8月20日前完成)。

棚户区原房屋以及虚拟安置房价格等均由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确定。评估机构的选择采取评估机构自愿报名、镇人民政府组织棚户区居民投票方式产生;若有效投票数未达到棚户区居民户数50%的,由茈碧湖镇人民政府组织棚户区居民现场抽签或摇号确定,公证机关全程公证。评估过程应邀请棚户区居民代表参与,评估结果由茈碧湖镇人民政府组织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对评估报告有异议的,可按照规定申请评估机构复核、州房地产评估专家委员会评估鉴定。根据改造补偿安置方案和评估结果核算补偿安置款。茈碧湖镇人民政府负责将棚户区改造原房屋面积测量、产权认定以及补偿安置结果全部向社会公开。

(四)签订双方协议(____年8月31日前完成)。

根据核算结果,由镇人民政府制定出具体改造建设资金补偿标准方案,并与棚户区居民签订改造补偿安置协议。

(五)启动棚户区改造(____年1月31日前完成)。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和诚实守信的原则,依据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计划,依法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招投标工作。严格执行建设程序,确保棚户区改造工程规范、优质、按期进行建设。

(六)组织验收及项目审计。(____年2月28日前完成)。

棚户区改造完成后,由县住建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同时,整理完善各种建设资料,做好项目结算审计。

(一)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为加强____年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杨泽亮任组长,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何家伟任副组长,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监察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住建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交通局、县安监局、县文广局、县民政局、县局、县公安局、县城管局、县供电公司、县供排水公司、县移动公司、县电信公司,茈碧湖镇

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组。领导组负责统筹协调项目建设工作,领导组在县住建局下设办公室,由县住建局李健、吴德椿同志任办公室主任,李高建、杨琴刚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成员根据工作需要从成员单位中抽调,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二)强化职责,认真履职。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能职责,强化协调服务,积极支持配合,齐心协力抓好项目建设。县发改局要做好项目建设审批、立项等工作。县住建局要做好业务指导及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的监管工作。县国土资源局要根据规划预留棚户区改造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整合项目区土地资源,提供异地安置建设地块,确保土地供给。县财政局要做好项目建设资金筹集、调度等工作,落实配套资金,确保资金到位。县民政局负责对棚户区内低保户核查认定工作。县监察局、县审计局要做好项目审计、资金管理监督等工作。县供排水公司、县供电公司、县电信公司、县移动公司要做好涉及管线迁改工作。县公安局、县局、县城管局等有关部门要做好综合协调服务工作。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要加强项目建设督促检查,加快建设进度。茈碧湖镇党委、政府要扎实开展好前期摸底调查、宣传动员、征地拆迁安置、棚户区改造具体实施方案等工作,认真做好群众思想工作。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让人民群众充分认识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了解有关政策措施,使项目建设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要及时召开户长会议,公布实施方案、补偿标准、安置土地、安置办法等政策措施,提高透明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和环境。

棚户区工作经验总结篇5

一、三年来“家家富工程”实施内容及进程。

1、组建一套镇村二级领导班子

在镇党委、镇政府对“家家富工程”实施的高度重视下,我们首先做到切实加强领导,镇村二级先后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参加的“家家富工程”领导小组,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挂村联络指导工作,镇政府先后还制订了20*年和20*年度*镇“家家富工程”实施意见发到各村,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规范操作原则和办法。三年来,镇党委、镇政府坚持每年召开“家家富工程”年度工作动员暨先进表彰大会,不断总结交流经验,加强宣传发动力度,从而使全镇“家家富工程”这项工作健康顺利地推进。

2、制订了一套优惠政策

在我镇“家家富工程”实施进程中,为了让广大农户得到实惠,及早踏上勤劳致富之路,根据区委、区府“家家富工程”实施要求,我镇始终坚持按市补贴三分之一、区、镇补贴三分之一、农户自负三分之一的政策扶持,对确困难需要资金贷款户,规定了农户在找好担保人情况下,可以到信用社贷款解决。自20*年开始,对各村新增加30亩以上的连片管棚区,又专设“规模开发奖”。对此,受到了全镇广大农户的积极响应,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基层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3、抽调一支技术指导队伍

根据我镇“家家富工程”实施要求和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需要,镇农技部门专门抽调科技人员,成立了与“家家富工程”相配套的种养业技术指导服务推广组。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以“家家富工程”技术服务工作为己任,树典型、抓示范、技术培训、田头指导,围绕“家家富工程”去服务,根据不同农时季节,每年不定期召开各种大棚生产技术现场会,举办大棚蔬菜、西甜瓜等技术培训班,并充分利用媒体,开通每周一次的广播“农科热线”,发放季节性的种子、技术、植保信息资料。平时,农技人员定村定户挂钩指导联系,经常性地下村到棚,为农户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

4、开辟一批大棚种养示范点

各村在贯彻落实枫府[20*]第10号文件的精神期间,做到目标明确、积极行动、措施有力、成效显著。普遍结合土地有偿流转、加快土地规模集中,以干部带头种养培育示范种养和招商引进示范户等办法,发展村级“家家富工程”规模点。经统计:三年来,全镇共配置“家家富工程”管棚7367套,折合3000亩面积,连栋大棚5.6亩面积,其中30%集中在规模点生产经营,至目前,新发展的以管棚为主的30亩以上的规模点40个,在它们中,已被列入区级“家家富工程”示范点二个,被列为区级“家家富工程”示范户有六个,镇级示范户十个。通过推广示范,同时也带动了一批大棚种养业农户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全镇农业产业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了农田的产出,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5、建立一个农产品信息网络服务体系

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根据镇党委、镇政府关于“转变职能,加强农技配套服务”的要求,紧紧围绕“家家富工程”实施计划做好工作。于20*年8月后,相继成立了农副产品营销公司、农业招商部、农资农技配送服务中心。营销公司经常组织全镇种养大户开展营销活动;招商部面向全国,积极培育主导产业,选择引进有档次的农商客户前来投资落户发展;配送服务中心在各村设立了十九个配送点,一方面方便农户购买和咨询,另一方面结合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为农户提供新颖、优质、低价、高效、安全的农资产品,包括:农药、肥料、农膜、种子等,并确保服务到位。

另外,我镇还开通了电脑信息网络,不定期全镇农产品供求信息,为广大的营销大户、“家家富工程”生产出来的产品提供无偿的对外信息交流的平台。

20*年和20*年春夏之交,我镇“家家富工程”农产品还参加了二次区“家家富工程”农副产品展示会,展示品种有黄瓜、鲜花、优质西甜瓜等六个品种,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三年来,我镇种养业大户和农产品营销大户,在“家家富工程”的实践中,已初步形成了一支队伍,“家家富工程”所产出的农产品销路越来越畅通,年内没有出现积压滞销现象。

6、健全一套“家家富工程”管棚的监管机制

在严禁“家家富工程”管棚用于非种、养业生产和*转让的原则下,我镇管棚来源纳入了区统一采购渠道,农户配套资金由镇财政统一列账收付,转账到区财政,管棚发放下去专职专人,和村委会、农户实行分级办理签收、验收、公证处公证等手续。

20*年上半年,我镇对已到户的“家家富工程”管棚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核查,从核查的情况看,全镇管棚使用正常。

20*年下半年,我镇为了对“家家富工程”管棚严加管理的要求,经“家家富工程”领导小组研究后,又作出规定,发放管棚前,采取收每套500元押金措施,管棚到户后,需经镇村验收合格后退还农户,实现了专户专用、权责分明、上下一致的监管目标。

二、三年来“家家富工程”的作用和效果

(一)“家家富工程”推动了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了农业资源配置。使经济作物面积进一步扩大,农业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种植业粮经作物播种面积比,由1997年80:20调整至20*年40:60;蔬菜、西甜瓜、葡萄、水产、养猪业的生产优势凸现,通过自愿、规范、有偿的土地流转,使土地不断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各村规模点普遍经济效益较好。

(二)“家家富工程”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1、20*年全镇“家家富工程”大棚760套,面积341亩,平均亩产值6242元,亩成本2393元,亩净收入3849元,全镇213户中,除10户持平和少量亏损外,均有不同程度的经济效益。

2、20*年全镇“家家富工程”大棚3703套,面积1111亩,平均亩产值4795元,亩成本1978元,亩净收入2817元,387户全部实现盈利。

3、20*年上半年,全镇“家家富工程”大棚6417套,面积2139亩,平均亩产值5524元,成本2975元,亩净收入2548元,684户全部盈利。

三年累计全镇“家家富工程”大棚1*80套,面积4300亩,累计产值1927万元,总成本987万元,总净收入940万元,平均亩产值4481元,亩成本2295元,亩净收入2186元。管棚种养项目比常规一季油菜一季水稻1430元,每亩净增收入756元,三年全镇净增收入计325万元。

(三)实现了农产品优质、高产和部分品种的周期性生产上市。目前,我镇“家家富工程”生产的农产品产量,对比常规露地作物产量平均增加30%以上,其中茄子、夜开花、辣椒等品种基本上已实现周年性生产上市,比常规露地作物平均提前和延后采收期三个多月时间。

(四)形成了一批“家家富工程”特色农产品。种植业项目主要有蔬菜、西甜瓜、葡萄、草莓、花卉。养殖业项目主要有*瘦肉型猪、当归童子鸡、养鸭、养甲鱼等。

经过三年来的实践,一些“家家富工程”农产品上档次,经济效益好。长征村长安规模点西甜瓜产品全部贴标装箱,每年从4月上中旬起就上市,销路畅通价格高。新春农场吴吉飞黄瓜产量高,肉质厚,价格低,深受消费者欢迎。还有菖梧村葡萄、农兴村甲鱼、众望分司当归童子鸡等,各有特色,均打出了品牌,在市场上赢得了信誉,产品远销上海、浙江、江苏等地。

(五)起到了广泛的示范作用和社会效益。广大农户通过“家家富工程”技术培训和指导,在实践中又不断努力去摸索经验,生产技能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他们不少从学习户进入了示范户,在生产上一年一个进步,实现勤劳致富的同时,发挥出示范带动作用。

长征二组花卉示范户杨叶峰、新新村明星九组居志龙等农户在本地区堪称“土专家”。他们在“家家富工程”中身教加言教,把自己学到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周围农户,使广大农户自发地跟着学、跟着做、跟着销,真正起到了示范作用。

随着“家家富工程”的进一步培训、示范、推广,广大劳动力的技术素质也进一步提高,种养业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棚户区工作经验总结篇6

[关键词]棚户区改造;档案建立;惠民政策

引言

城市的棚户区改造是我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而有关棚户区改造方面的档案是对这项工程的一个历史记录,它保存了国家的历史记忆,棚户区改造档案的建立,对于提高棚户区改造的工作效率、维护住房的公平分配、对促进社会和谐、传承文明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棚户区改造档案的建立

棚户区改造档案的建立,涉及到党和政府政策的落实,涉及到住房分配的公平透明,因此,棚户区改造档案的建立是一项政策很强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

(一)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

在棚户区改造中,动迁、安置等建设单位是负责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的主体,也是履行档案管理法律义务的主体。有关单位应指定分管负责人,统一领导档案工作,指定专职、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档案的集中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建立责任体系,形成约束机制。将档案工作纳入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之中,做到“三个同时”,即:下达项目计划时同时提出档案工作要求,检查项目工作时同时检查档案资料,验收项目时同时验收档案工作。加强必要的投入,配备工作需要的装具、保管和办公设备,满足基本的工作条件。另外,鉴于棚户区档案的特殊性,工作人员还应事先进行摸底调查,随时跟踪指导,上门服务,特别是关于动迁户的房照原件,因为涉及政府补偿金,更要慎而重之。

(二)规范收集的档案内容

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档案分为文书档案、项目档案、动迁户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会计档案六大类。其归档范围按照《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档案归档范围》执行,档案的整理工作应按有关业务标准规范进行。文书档案按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规定执行;项目档案按照《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的规定执行;动迁户档案按照货币安置、产权调换、比照合法房和违建房等类别,以户为单位进行收集整理;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的整理,按国家相关法规或地方出台的暂行条例进行;会计档案的整理,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一般来说,棚户区改造住户拆迁档案包括下列内容:棚户区改造项目入户调查表、棚户区改造项目征求意见表、棚户区改造项目协商记录表、评估结果报告、土地和房屋权属证明材料、解决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等住房保障和优抚、低保、社保等社会保障的相关材料、补偿安置协议、行政裁决、强制拆迁资料以及其他资料。其中,动迁户档案尤为重要,房屋拆迁协议书、验收单,煤、水、电、暖气、房费收据,土地使用证、产权证等要件,是棚户区改造档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相关平房档案的销毁措施

棚户区改造完成后,相关的平房档案已退出历史舞台,丧失了原有的作用,所以,对它们进行销毁,对于节约库房空间、降低保管成本,都是必要的。

(一)平房档案要认真对照甄别

在相关平房档案销毁时,要认真甄别平房档案的名单,是选择要保存的、还是选择要销毁的,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正常情况下甄别时应该以要销毁的档案为主,这样即使有漏下的,也不至于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反之,若是选择要保存的档案,余下来的档案全部销毁,那么万一有漏掉的,则会给工作带来巨大的损失。在这个环节的工作中,大致有这么三种方法:一是每个人负责几个居民委,所有人依次把全部档案都审核一遍;二是大家全线出击,每人分一部分档案,将所要销毁的房户从所在的委中剔出;三是用汉王软件,将原有的档案卷内目录输入微机,再运用检索功能,按委索户进行查找即可。总体来说,第一、第二种方法各有利弊,第三种方法效率最高,所以对于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的城建档案馆而言,本人推荐第三种方法。

(二)平房档案要认真复核抽取

在复核档案时,为了防止出现失误,最好的办法是按人名和档号进行交叉复核。一个人负责几个委,最后进行名单汇总,但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同名同姓的档案,因为这种情况是最容易引起分歧的;所有人负责所有委的,则要把相同委的房户名单集中到一起,接下来用excel制成表格,把人名和档案号录入,最后打印出来。在此基础上,最好再进行一次复核,这一次则要采用按档号复核的方式,以区别于上次采用人名复核的方式,这样交叉复核之后,最大限度地保证所要销毁的平房档案的准确性。复核之后是抽取工作,抽取的时候也有两种方法,一是按人名抽取,一是按档号抽取,鉴于前面最初复核时是按人名复核的,所以这次抽取最好也是采用按人名抽取的方式。

(三)平房档案要认真集中销毁案

要派专人专车把要销毁的档案运到造纸厂,在档案工作人员监督下实行即时即地销毁。鉴于销毁平房档案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和繁琐性,本人有以下两点建议:第一,对于尚未销毁的平房档案,我们是不是可以用现代化的手段对卷内目录进行一下处理,使之规范化、数字化,为将来的销毁工作奠定基础。第二,在平房动迁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主动先到现场去进行摸底工作,更好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待新楼落成时再进行跟踪调研,这样就更加有利于将来的销毁工作。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我认为平房档案销毁名册是要永久保存的,不仅以备将来的查考之需,而且它还是城市发展轨迹的最好见证。

三、结语

以上是依据有关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在棚户区改造档案工作中,对进一步加强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的档案管理提出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霍然.浅谈棚户区改造工程档案管理[J].黑龙江史志.2013-09-08

棚户区工作经验总结篇7

一、辽宁省棚户区改造的深刻内涵

自去年以来,辽宁省开展的5万平方米以上连片棚户区改造,最终为居住在这些棚户区里面的27.5万户困难居民解决了住房难问题。然而,仅把这项工作看作是为困难群体解决生活困难的措施,那是十分肤浅的。它应该蕴含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涵。

1.棚户区改造是为百姓搬走住房难“大山”、构建和谐辽宁的需要。改革开放的28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也出现一些不和谐不稳定因素,特别是由于社会事业的发展远远滞后于经济建设的发展,住房难与就医难、就学难已经成为新时期压在群众头上的新的“三座大山”,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党中央高瞻远瞩,及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搬走“三座大山”奠定了思想、理论、政策基础。辽宁省的棚户区改造为解决全国普遍存在的住房难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性启示,也为辽宁在全国率先解决住房难问题创造了可能。住房难,首先难在房价高。辽宁省大连市房价均价为5000元/平方米,沈阳住房均价3500元/平方米,其他城市也在2000元/平方米以上。而且,在中央政府一再出台住房价格调控政策的情况下,房价仍在逐步攀升,今年二季度,大连市房价上涨11.9%。住房难,其次难在百姓的收入低。2005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收入9107元,大大低于东部沿海省份,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493元)。在职人员的工资水平和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更低。若一家三口人购买一户每平米3000元的90平方米的住房,则需要近10年的全部收入。即使遇到开发商成片开发居民的居住地,由于按现行拆迁安置补偿政策,应以市场评估价将旧房卖给开发商,再以市场价从开发商那里买入新房。多数居民由于新房旧房间的巨大价格差,买不起新房,而不得不离开自己居住多年的地方到城市边缘地带居住。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引发大量被拆迁人的上访,拆迁争议问题已成为辽宁省的重要热点,2005年,辽宁省拆迁问题集体上访达3549批次,92723人次。而本次棚户区改造,辽宁省多数地区采取“拆一还一”,不找结构差价,在人均标准面积范围内,可以增加新房面积,增加部分面积的住房实行优惠价格,每平方米仅600-800元。从而有效解决了住房价格高、居民买不起的矛盾。

2.棚户区改造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公共政府的需要。棚户区改造的实质是政府部分投资并提供优惠政策,使困难居民得以解决住房问题。这就充分说明,向特困群体和中低收入者提供价廉质优的住房,仍然是政府的责任。换句话说,特困群体和中低收入的住房保障仍然是公共产品,需要政府通过公共政策和公共财政来实现。事实上,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可以完全推托掉这方面的职责。就是高度市场化的美国,政府也保留着约占住房资产总量的11.5%的廉租公屋,以解决困难居民最基本的住房消费问题,而香港政府仍向2/3的居民提供公共房屋。更何况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更应为居民提供基本住房保障。但是,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2005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高达5500亿元,但用于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资金只有62亿元,仅占2%。这一问题的出现,其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多数仍是“经济增长型”的,尚未实现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许多地方政府的领导热衷于GDP的增长,亲自抓招商引资、政府投资、土地出让收益、商业性房地产开发,财政收入虽然呈两位数增长,但用于住房、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的支出却增长缓慢,这是当前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辽宁省率先以政府大规模投入为特征的棚户区改造,为全国各地解决这一问题发挥了示范效应。辽宁省这次棚户区改造,除了提供优惠政策外,政府的大规模直接投资是无可比拟的,省财政补助各市13.35亿元,各市政府从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54.4亿元,为广大棚户区居民住上价廉质优的新房创造了条件。可以说,这是辽宁省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一项公共服务工程。

3.棚户区改造是启动消费需求、带动经济良性发展的需要。辽宁省目前经济的高速发展,同全国一样,主要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和对外贸易净出口需求拉动。今年上半年,辽宁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9.5%,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0.1%,外贸顺差增幅达27%。但是从长远而言,只有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经常性、主导性作用,经济发展才能是稳定的良性的发展。辽宁省消费需求占GDP比例偏小,仅为45%左右,低于全国的55%的水平。这种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对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甚至会出现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化和金融风险。辽宁省高档商品房的高空置率就是明证。目前,中央政府加大了对本轮经济过热的调控力度,紧缩“土地闸门”和“信贷闸门”。在这种情况下,引导消费需求的增长对辽宁经济发展更具现实意义。长期以来,辽宁消费需求这个“轮子”转动不快,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住房难、就医难、上学难“三座大山”的沉重压力,使得普通百姓不敢消费,将有限的收入很大一部分进入储蓄,致使我国的储蓄率高达40%以上,从辽宁消费需求就可见一斑。棚户区改造使困难居民消除了最大一宗消费“大山”。如果将这一做法推而广之,使广大中低收入者都能享受到棚户区改造大致相同的政策,一方面,他们会积极将存款拿出来用于满足自己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住房需求;另一方面,由于解除住房这一大宗消费的压力,他们会把更多的收入用于当期消费,从而大大改善辽宁省消费需求的状态。

二、努力将棚户区改造的做法转化为住房保障的长效机制

为了使辽宁省棚户区改造的深刻内涵发扬光大,让更多的普通百姓在安居上受益,必须将棚户区改造的经验做法进行全面总结,并上升到立法高度,形成住房保障的长效机制。很多人认为,棚户区改造作为一次集中统一行动,投入许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可行的,而要作为长效机制,巨量的政府投资是难以为继的,这种想法有一定道理。但是,从长效机制而言,在政府财力可承受范围内,政府针对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提供优惠政策,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并相应实行组织领导机制、安置补偿机制、筹资机制、计划机制等,把这些实质内容提炼出来,固定下来,成为辽宁省解决住房难问题经常性做法是极为必要而紧迫的。

1.组织领导机制。根据棚户区改造的做法,实行一定规模的住房保障方面的建设,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充分体现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全省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中规定,“各市政府是棚户区改造方案制定、审批、资金筹措、工程组织的实施主体、投资主体和责任主体。由各市市长全权负责各自管辖区域的棚户区改造,实施严格的“市长责任制”。按照这一要求,各市党委、政府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了责任,坚持了政府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资金管理、统一拆迁安置、统一配套建设,实现了政府补贴到位、费用减免到位、回迁安置到位、实施监管到位。这一组织领导机制,对于辽宁省今后住房保障性质的住宅建设,包括连片5万平方米以下的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改造、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限价房的建设以及廉租房的建设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应当长期坚持下去。

2.筹资机制。作为政府向困难群体提供公共房屋,政府出面筹资是一个基本前提,也是一个难点。本次棚户区改造形成“6个一点”筹资机制,即政府投一点、政策减一点、个人拿一点、市场挣一点、银行贷一点、企业筹一点,从而有效地解决资金来源。这一筹资机制在今后的安居工程建设中应予固定。但是,6个方面的筹资比例,则应根据各方承受力灵活安排。其中政府投资要达到本次棚户区改造的规模,在目前地方财政事权大于财权的情况下是不现实的。但随着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以及公共政府的逐步确立,地方财政这方面的支出肯定应逐步提高,并纳入预算安排。就目前而言,安居工程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资,则主要应由地方财政予以保证。至于银行贷款问题,由于进行安居工程建设符合中央关于融资的政策性倾斜要求,地方政府应加大力度予以争取。

3.计划机制。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住房保障性建设规模偏小,而亟待解决住房困难的特困群体和中低收入者众多,这方面的供给明显小于需求。即使本次棚户区改造规模达900万平方米以上,仍不到当期住宅开工建设的20%。这里面既有资金问题,也有计划问题。从计划指导的角度上,应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制定总体规划。本次棚户区改造完成后,应马上制定连片5万平方米以下的棚户区改造计划,接下来,要重点制定和实施经济适用住房、限价房、廉租房建设计划。在总体规划中,要把保障对象从棚户区这样的区域对象逐步转变为困难群体对象,使得住房保障的对象更加清晰。对享受低保待遇的特困群体,其住房较为困难的,主要采取廉租房方式解决。对低收入群体,主要采取经济适用住房来解决。对中等收入群体主要通过限价房的方式解决。省政府应抓紧制定各类保障对象的收入标准和认定程序。二是制订好各类住房保障建设计划。各地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编制城市棚户区改造方案、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限价房建设计划和廉租房建设计划,并要保证住房保障性建设规模逐步扩大,有条件的地区,最好使其占住宅开工建设规模的50%以上。三是制定住房保障性建设的投资计划和信贷指导计划。根据量入为出和逐步扩大的原则,精心编制。

4.优惠政策机制。政府提供优惠政策,这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基本条件,也是地方政府能够做到和应该采取的基本措施。本次棚户区改造提供的优惠政策源于国家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政策,又高于这一政策。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对棚户区改造的建设用地全部实行行政划拨,免收土地出让金,并由国土资源部门优先审批。即使对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棚户区区域,收取土地出让金等土地收益,也全部按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规定全部用于棚户区改造建设。在当前土地出让金约占商品房价格1/3的情况下,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新建住宅的价格。另一方面,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与房屋建设有关的15项行政事业收费,并对棚户区建设有关的经营性收费项目予以减收,充分体现了让利于民的思想。这两种作法,应该作为辽宁省今后住房保障建设的基本点。

5.监管机制。按照本次棚户区改造建设监管的成功经验,应将其作为一种制度规范下来:一是对资金使用实行监管。审计、监察、财政部门都应根据各自职能,跟踪监督管理资金的全程使用,保证专款专用,防止发生腐败。二是对优惠政策的实施坚持阳光操作。对诸如棚户区改造补偿安置标准、低保户的确认、无照房和偏厦补偿的确认、拆迁安置顺序、安置用房情况等全部张榜公布,并录入微机备查。三是对工程建设实行严格监管。严格按要求搞好建设的招投标工作,并由政府主管部门和群众代表对施工质量跟踪监理。

6.安置补偿机制。安置补偿是保障对象最为关心的问题。但到目前为止,国家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安置补偿尚没有具体法规政策。现有的国家安置补偿法规仅是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商业开发的政策。因此,辽宁省将此次棚户区改造安置补偿的成功做法上升为地方法规,是十分必要的。在立法中,除了对困难群体取得新(下转第5页)(上接第39页)房的价格作出明确规定外,还应规定一般情况下要坚持原地回迁原则,防止将困难群体全部安排到城市边缘,产生新的不满情绪。

三、必须将政府的政策优惠转化为居民住房实惠

政府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实行直接投资和优惠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使保障对象取得住房的实惠。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核心是住房的价格问题。辽宁省此次棚户区改造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但仍有较大工作空间。

1.确定“保本微利”原则,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在剔除政府投资和政策性优惠的基础上,保本微利原则是国家已经确定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原则,应扩展到所有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特别是在市场化运作中,选择开发商来进行这方面的建设,更应核算开发成本,确定合理利润(国家要求3%),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真正把政府的优惠政策落实到困难居民身上。而对开发商而言,成本核算是最不情愿的事。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对按国家规定的成本项目核算和价格制定必须实行严格监管,并实行阳光操作,向社会公开,以便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

2.开展取消开发商这一中间环节的试点。我国的房地产开发商不搞房屋建设却在经营房屋,他们已经成为我国推动房价暴涨、的暴富集团。如果在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将其作为建设主体,一旦监管失灵,他们必然克扣群众,抬高房价,侵蚀政府的优惠政策。而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实行市场化运作,并非即指开发商运作。本次棚户区改造将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棚户区实行商业性土地转让,对建成新区的经营性设施实行商业开发,这些都是一些很好的启示。既然向困难群体提供公共住房是公共政府的一种责任,那么,就可专门成立一个事业性机构,专门负责从规划设计到建设和安置的“一条龙”工作,这样必将大大降低开发成本,使政府的政策优惠变成居民的住房实惠。

棚户区工作经验总结篇8

20世纪50年代,在国家开发贺兰山煤炭资源的大背景下,石嘴山“因煤设市”,成为宁夏工业的先驱和摇篮。几十年来,石嘴山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兴建了一大批煤炭开采、加工和与煤炭相关的电力、钢铁、化工、碳素等工业企业,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一五计划”期间,国家把石嘴山列为全国新开发的10个煤炭矿区之一,这也是建国后国家在宁夏投资兴建的第―个煤炭工业基地。1956年,煤炭部批示:“贺兰山北段、黄河两岸以石嘴山为中心,建立西北煤炭生产基地,责成西北煤炭管理局派得力人员开始筹建”,拉开了石嘴山煤炭兴区的序幕。 来自陕西、山西、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河北等10多个省市的2万多名干部职工(不包括随迁家属)成建制调入石嘴山,离别了家乡,告别了亲情,奔赴石嘴山参加煤炭工业建设。到1966年,石嘴山煤炭工业已成为宁夏工业的支柱行业之一。与此同时,在当时“加快大三线建设”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国务院在调整全国工业建设布局中,在石嘴山安排了一批列入大三线建设范围的重点建设项目: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435室、436室、215室合并迁建于大武口的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辽宁瓦房店轴承厂迁入平罗大水沟成立西北轴承厂以及宁夏煤炭基本建设公司、西北煤矿机械总厂(包括煤机一厂、煤机二、煤机三厂)、大武口洗煤厂等一批大中型企业在石嘴山建成,这些骨干企业极大地改善了石嘴山乃至宁夏的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

惠农区作为老工业基地,因煤而兴,因煤而盛,为石嘴山市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来自全国各地支援西北建设的职工及子弟本着“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在工矿企业附近安营扎寨,就地取材搭起一间间狭窄的栖身之地。50多年来,产生了与城区环境反差很大的“棚户区”,居民生活条件非常艰苦,震情、汛情威胁较大。目前,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大多数是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下岗失业、退休职工、孤寡残人员比较集中,自我改善能力较弱。住房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安居乐业是人民群众的期盼。实施棚户区改造,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改善了工矿企业职工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对扩大城市规模、加快城市化进程也有着深远意义。惠农区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市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改善民生先行区”的目标,不断加大投入,重点解决事关民生的沉陷区搬迁整治、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生态建设、城市集中供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工作,始终把解决“安居”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把棚户区改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与推进城市转型、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结合起来,与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惠农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加快构建和谐惠农。

为妥善解决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自2005年以来,惠农区以国家开展采煤沉陷区环境综合治理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保障性住房建设政策,先后实施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搬迁安置、棚户区改造、廉租住房农民安居工程,劳务移民安置房工程等,共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256万平方米,实施各类保障性住房约3.2万套。其中: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面积60万平方米,煤矿棚户区改造项目面积89万平方米,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51万平方米,其他56万平方米。截至目前,竣工面积160万平方米1.8万套。

总体来看,惠农区保障性住房建设主要呈现以下5个特点:

一、行动早。以2005年涉及1.2万户的采煤沉陷区搬迁治理项目为起点,拉开了惠农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帷幕。

二、规模大。共实施保障性住房256万m2约3.2万套,全部建成后可安置居民9万人,占惠农区总人口的43%。目前完工160万m21.8万套,是全自治区最大的保障房实施县区。

三、标准高。项目严把质量关,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档次规划建设。小区配套高标准的会所、商业街、园路等辅助设施,形成了完善的小区服务功能。

四、配套全。坚持设施配套齐全、服务功能完善的原则,配套 “三纵三横”大路网,规划建设了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配套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同时还配套社区卫生服务场所、老年公寓、中心广场、会所、生活超市等社区服务管理设施。同步跟进城市集中供热、供排水、天燃气等公用设施。

五、投入大。各类保障性住房总投资44亿元,争取各级政府投资约10亿元,区政府无偿提供土地近4000亩合9亿元。

主要项目有河滨街煤矿棚户区改造(黄金水岸)项目和水城民生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

河滨街煤矿棚户区改造(黄金水岸)项目

该项目2009年9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实施,规划总用地面积144.5公顷,总建筑面积89.19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7.5亿元。其中:住宅建筑面积73.65万平方米,公建面积15.54万平方米。项目全部实施后,可建成住宅8180套,安置人口28630人。项目规划6个区,分期实施。目前一期屯园38栋楼共13万平方米1128套已交付使用;谦园33栋楼1172套共12万平方米已完成主体施工,其中:已交付使用750套,剩余422套正在进行外网铺设和装饰装修;二期二区恒园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2014套住宅,其中:7万平方米790套已进入装饰装修及配套设施建设,尚有11万平方米1224套正在进行主体施工。三期蒙园、四区豫园、五区咸园已完成选址和规划方案的审批,并开工建设。计划年底完成基础施工,2014年年底交付使用。

黄金水岸项目实施的同时,惠农区于2010年陆续启动实施了道路、幼儿园、标准化小学、中学、生活超市、老年公寓、社区卫生服务场所等配套工程。这些配套设施的建设,将为棚户区改造居民的安居乐业提供基本保障。

水城民生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

棚户区工作经验总结篇9

今年我镇实施“一村一品”工程的任务目标是:新发展示范村2个,推进村3个,养殖专业村2个,养殖小区6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个,早春蔬菜大棚50个,新发展枣粮间作面积10000亩,做好有机韭菜、有机圆铃枣、有机白莲藕、绿色西瓜的品牌认证工作,根据我镇农业生产的特点,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1、宣传发动。各责任区、村要认真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干部群众外出参观学习先进单位的经验,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让群众了解、认识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的特点和经济效益,把镇党委政府的意见变成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各责任区、村要层层召开会议,包村干部要在“三日活动”中进行动员,形成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工程的浓厚氛围。

2、各责任区、村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搞好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小区土地调整、供电、用水、道路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

3、党员干部带头,以点带面,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经济发展中的带头作用,每一名有条件的党员干部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展种植、养殖项目,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4、示范村、户重点发展。各责任区、村要分析吃透本区域情况,搞好调查摸底,分解任务,抓出一批示范村、推进村、专业村、示范户。

5、成方连片,形成规模,抓出特色。抓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必须要形成规模,抓出特色,提高产品档次,打造品牌效应。各村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计划,规划好地块,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群众搞好规模发展。

6、抓好农业产业化,切实提高经济效益。引导农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协会等组织,完善产业化经营利益的连接机制。完善政策,加强示范,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二、“一村一品”工程目标任务

1、示范村的目标任务。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户占农村总户数的50%以上,主导产业的人均纯收入占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0%以上,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以行政村为单位,选择发展较好的村,着重在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产业化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开拓市场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示范。

2、推进村的目标任务。选择与示范村在区域上相邻近,产业上相匹配的村为本辖区的推进村,推广示范村经验,重点在产业规模扩张、标准化生产、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指导、培育、扶持,镇年内确定3个推进村,力争通过一两年的努力,促其尽快达标。推进村从专业村、养殖小区(场)中选取。

三、专业村建设标准

1、养殖专业村:村年内新建标准畜牧养殖小区。户均1头以上奶牛或户均2头以上肉牛,肉鸡、蛋鸡、肉鸭养殖户占全村总户数的50%以上,猪、羊养殖户占全村总户数40%以上。

2、种植专业村:新建连片早春蔬菜大棚50个以上,早春大棚按现代建设标准,每个大棚使用面积不低于1亩。

3、新发展枣粮间作成方连片200亩以上,按照上级规划设计要求种植,每亩种植不少于25株,每亩成活率保持在85%以上。

4、肉、奶牛养殖小区(场)标准:新建肉、奶牛养殖小区(场),入区养殖农户达到10户以上,户均存栏奶牛4头以上,肉牛10头以上。养殖场奶牛存栏规模达到100头,肉牛存栏达到200头以上,设备齐全,服务组织健全。

5、肉鸡、蛋鸡、肉鸭养殖小区标准:新建肉鸡、蛋鸡、肉鸭养殖小区,入区养殖户达到20户以上,小区内养殖棚20个以上,年底存栏肉鸡8000只或蛋鸡5000只以上,肉鸭7000只以上。

6、养猪小区(场)标准:新建养猪小区(场),选址科学,布局合理,有封闭、半封闭式猪舍,入区养殖户达到10户以上,存栏500头以上,可繁育母猪40头以上。

7、桑蚕养殖小区标准:新建桑蚕养殖小区,入区养殖户20户以上,养蚕棚舍面积达到300平方米或新发展桑园面积100亩以上。

8、淡水养殖新开发藕塘300亩以上,鱼塘200亩以上,虾池100亩以上,每池水面在2亩以上。藕塘、鱼塘、虾池的开发必须按照上级规划设计要求连片开发。

9、年内取得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书,经上级部门验收合格的。

四、奖励政策

(一)奖励标准

1、对责任区的奖励:责任区每新建成一个示范村,奖励责任区1500元;每建成一个专业村奖励责任区1000元;每新建成一个标准养殖小区(场)奖励1000元;每新建连片早春蔬菜大棚奖励1000元;每新开发藕塘、鱼塘、虾池达到标准的奖励责任区1000元;年新发展枣粮间作400亩以上,符合规划要求,奖励责任区1000元。

2、对村的奖励:⑴新建成一个示范村,经上级部门验收合格,奖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每人2000元;⑵新发展一个专业村,经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奖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每人1500元;⑶新发展枣粮间作面积200亩以上,符合规划要求,奖励支部书记、村主任每人2000元;新建成连片早春蔬菜大棚符合标准的,奖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每人2000元;⑷新建成标准养殖小区(场)达到标准的,奖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每人1000元;⑸新开发藕塘、鱼塘、虾池达到标准,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奖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每人1000元;⑹年内取得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书,经上级部门验收合格的(认证费由村负担),奖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每人2000元。以上对村的奖励,支部书记、村主任一人兼职的,只享受1个职务的奖励。

3、对种植户的奖励:按照建设标准集中连片,每新建一个早春蔬菜大棚奖励种植户1000元。

4、对淡水养殖户的奖励:按照建设标准,集中连片开发,每新开发一个藕塘、鱼塘、虾池奖励1500元。不按规划设计要求开发的不予奖励。

5、对养殖小区(场)的奖励:按照建设标准,每建成一个小区(场)奖励小区(场)负责人1000元。

(二)检查验收方法:

1、以上实施项目在建设前各单位、村、户须提前将建设标准、规模、选址地点报农业办公室。农业办公室将组织专人实地查看,并登记造册。年底前由镇政府组织专人检查验收,合格后,由镇财政所兑现奖金。

2、对于不提前申报的单位、村、户,年底将不予验收和奖励。

五、组织领导

1、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镇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镇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宣传发动、参观学习、技术培训、检查验收等各项具体工作。各责任区、村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一村一品”工程做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2、各责任区、村及包村干部要切实负起责任,分析各村、各户的实际情况,加强宣传,广造声势,组织群众外出参观学习,拓宽视野,发动科技带头人带头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推动“一村一品”工程的发展。

棚户区工作经验总结篇10

洮北区青山镇黎明村第一书记 刘德武

 

为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吉林省结合全省脱贫攻坚任务,由包保单位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这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我是一名省投资集团干部,组织选派我到白城市洮北区青山镇黎明村任第一书记。面对党组织的信任,各级领导的关爱,以及贫困落后村的村民给予的莫大希望,我无条件地服从了组织安排,扎根贫困落后村的党建和扶贫脱贫工作中,在基层一线新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一、黎明村基本情况

黎明村位于吉林省白城市区东北部10公里处,是青山镇政府所在地,幅员面积12.3平方公里,东邻得胜村,南邻光荣村,西邻平台镇红塔村,北邻勤劳村。全村6个社,农户405户,人口1356人,劳动力500人。黎明村现有耕地389公顷,林地55公顷。农作物以种植玉米为主,种植面积300公顷,杂粮杂豆和蔬菜等种植面积49公顷。

二、履职情况

一是摸底数,明确发展思路。驻村任职后,虚心求教,了解黎明村实际情况,通过听、看和走访等形式,在较短时间内吃透村情,摸清底细。根据走访调查和分析,与村两委班子成员认真研究,按“先急后缓、科学发展”的原则,完善整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抓党建,筑牢组织基础。以扭转重工作,轻党建为着力点,重点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按照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关要求,规范基层组织制度建设。协助健全完善了党支部职责、“三会一课”、党员议事制度等制度,使村两委工作有章可循。加强村党务、村务公开制度落实管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结合实际,重新布置了文化活动室,为党员学习提供方便场所。

三、找准方式方法精准帮扶脱贫

一是反复排查,一个贫困人口都不能落下。首先是精心收集信息,2016期间,白城市政府组织“万名党员下千村”活动,区级包保单位区委宣传部、青山镇农经办和黎明村全体工作人员逐个敲门入户,对黎明村6个社的农户,分别进行了细致的反复摸排登记。经过入户调查,统计登记了全村每个农户的基本信息,为精准识别打下了良好基础;其次是确认贫困信息。在严格按照通过农户申请、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村委会初选公示、乡镇政府审核公示和扶贫办复审公告等法定工作流程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八不入”的原则,反复排查初定贫困户信息;第三是精准识别填卡入档。在填写贫困户信息材料中,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和实际详细情况等内容与脱贫项目相对应,做到入档数据“准、实、全、新”,做到一项内容都不落,不出现一个漏洞,经得起各方面的检验。

二是反复斟酌,一个致富项目也不能放过。为了实现全村贫困户脱贫的目标,黎明村结合实际情况,一共谋划了8个脱贫项目。最后,青山镇党委为黎明村定位棚膜经济和庭院经济两个项目。其中,以棚膜经济项目作为精准扶贫项目。首先,结合村情抓项目。黎明村依托本村特色产业种植资源,将发展基础好、带动能力强的雪寒韭菜棚膜种植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将其作为“兜底项目”带动精准扶贫,努力通过该特色农业种植项目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其次,不等不靠谈项目。黎明村村集体经济薄弱,在无法建设这个项目情况下。黎明村不等不靠,积极沟通吉林省投资集团,为促使项目尽快落地,尽早惠及贫困群众,洮北区委何书记、区政府张区长亲自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点问题,先后3次亲赴长春,与省投资集团领导面对面商谈项目建设事宜。省投资集团高层的重视,集团副总先后4次到黎明村实地调研走访。通过深入反复的商谈洽谈,最终在园区建设和投资等方面达成共识,在黎明村地处207省道与302国道交汇处,新建日光温室大棚。目前,共计建成经济大棚49栋,其中:果蔬大棚17栋;雪寒韭菜大棚32栋,项目投资金额700万元已落实到位。棚膜园区项目建成后,不仅解决贫困户的脱贫问题,而且还将解决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带动黎明村农业特色种植产业的发展。

三是反复指导,一个发展的步骤都不能跃过。按照省委、省政府“扶贫项目要做到点上、根上”的要求,黎明村将棚膜经济作为兜底项目精准脱贫,将庭院经济作为扶持项目实施脱贫,将新型农业种植项目带动脱贫,每个项目都确立了详细的项目规划和实施步骤,努力做到脚踏实地,发展一个项目,成功一个项目。首先,在发展庭院经济项目上,利用每家每户的院内外、房前、屋后、住宅附近土地、空间,开展种植、养殖的家庭生产经营活动。给予能养殖的贫困户每户100只鸡雏发展庭院养殖;给予有种植条件的贫困户葱苗发展庭院种植,并且按照种植面积补助2元/平方米。成立畜牧、防疫、科技、销售四个服务队,为贫困户提供技术保障。在青山镇扶贫工作站的指导下,黎明村村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大力推广庭院养殖项目,认真讲解庭院经济脱贫模式,先让其自愿填写庭院经济申请表,确定了精准扶贫措施。然后由贫困户自选幼禽幼畜,选定后由村拍照标记入档。现已统计鸡养殖4900只;葱种植面积1100平方米。预计到2017年末,养殖业将带动49户贫困户脱贫。目前,黎明村在青山镇党委的指导下,庭院养殖脱贫项目正在分步骤、有计划的实施中,力求为贫困户脱贫奔小康开辟新道路。在发展新型农业种植项目上,开发特色蔬菜棚膜蓝莓种植为中心。蓝莓种植是属于一次性投资,终身收益的项目,近年来,不少果农开始种植蓝莓,并走向了致富的道路。黎明村大胆尝试这个新的种植项目带动脱贫,努力通过蓝莓的种植,打造蓝莓采摘季、蓝莓文化节等,形成种植、销售、衍生产业化链。确立了2.7公顷7个大棚,通过争取扶贫10万元资金,由有技术经验的村民承包种植,确保蓝莓棚膜种植形成产业;然后成立合作社,无能力经营的贫困户将各类补贴资金入股,参与新型农业种植项目,由合作社共同管理经营。目前,通过与果农宣讲政策和各种扶贫优惠政策,吸引了种植户承包此项目,并努力达到实现带动贫困户脱贫的目标。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