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医生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2 15:43:33

心电图医生工作总结

心电图医生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无线网络;心电系统;设计心电

网络管理系统是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将各科室的动态心电图系统、运动负荷系统、心电图机、手术全程监测过程中及监护病房的心电信息网络并入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2],是一项系统工程[3],对医院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为探讨心电网络管理系统在医院的应用效果,笔者对我院建立心电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心电网络管理系统建立的意义

心电网络管理系统是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对所有的心电检查资料进行集中的存储和管理,使心电图检查真正融入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方便医生及时、快速地为患者服务,并最终实现医疗信息共享的目标[4]。同时可以实现多方同时对心电图各种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分析、观看等,实现大数据的统一管理,使心电图检查真正融入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方便医生及时、快速地为患者服务,并最终实现医疗信息共享的目标。无论是医院医生还是院领导,随时可以查阅门诊心电图、远程心电图和病房床边心电图,同时还可以将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做一个动态的观察,实现大数据的资源共享,还有可以通过远程进行会诊,有利于提升医院形象,缩短诊疗时间,极大地方便了医务人员和患者。

使用心电网络系统的优势

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医生工作量:既往患者就诊过程中的信息需要多部门协作、手工等方式才能完成,而使用心电网络管理系统,医生要调取患者资料,特别是心电图方面的,直接点击,一目了然,而且也便于医生进行汇总,对患者资料进行比较,观察治疗的效果,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数据存储:过去资料的保存多数是报告单据等,都是纸质或是热敏打印的,时间久了会出现褪色,甚至被虫咬霉烂等,调阅资料也比较困难,还有就是需要与病案室联系等。由于心电网络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库服务器,所有资料都保存在数据库服务器上[5],不论何时均可以调阅,能够实现快速查询。另外,由于可复制,也方便患者提取相应资料到外院会诊等。我院心电网络系统的工作流程住院患者心电图检查:①医生为患者开具心电图检查申请单后,患者信息会自动传到心电网络管理系统中。②由临床护士推着无线心电图网络系统移动设备,为需要做检查的患者做心电图检查。③检查开始前,首先打开无线移动心电检查仪,将患者的住院号输入进去,点击医院信息化系统查找到该患者的检查信息。④选中相应的检查信息后,为患者接好导联,开始做常规心电检查。⑤检查结束后,利用无线网络把采集到的患者心电信息发送到心电图室,让心电图室的医生出具报告。⑥医生在心电图网络软件上打开做好的心电图检查,对报告进行分析、下结论。⑦临床医生在心电图网络软件上打开已诊断的心电报告保存至病历。门诊患者心电图检查:①医生开具心电图检查申请单。②患者到收费窗口缴费。③缴费后到心电图室候检区等待检查。④心电图室医生根据患者申请单号,在心电工作站中找到该患者的检查信息。⑤选中检查信息后,给患者接好导联,开始做常规心电检查。⑥检查完毕后,在候检区等候诊断报告。⑦医生在心电图工作站软件上打开做好的心电图检查,对报告进行分析、下结论。⑧打印审核完的诊断报告,交给患者。

应用心电图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给医院带来的效益

经济效益:应用心电图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后,由于方便快捷,医生开具的心电图单据增多,而且减少了漏诊的发生[6],医疗纠纷明显减少,同时,极大地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了诊断时间和治疗时间,节约了患者的医疗费用。降低了耗材,减少了浪费,保护了环境:应用心电图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后,减少了热敏心电图纸的使用,耗材明显减少,节约的纸张来自于树木,这样就减少了森林的砍伐,保护了环境。提升医院形象:应用心电图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后,社会反映强烈,一些患者感受到了这种快捷服务,深切体会到高科技给自己带来的极大方便[7],对医院的满意度大大提升,医院就医人数明显增加,这都是优质的服务带来的变化。总之,将来心电图网络信息系统会在普通心电图网络化的基础上,更加凸显其优势,使院内诊疗活动更加便捷,而且将在远程医疗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付礼霞,冯念伦,刘义庆,等.心电信息管理系统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2,7(11):44-47.

[2]卢喜烈.301临床心电图学原名现代心电图诊断大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3]陈广花,居益君.心电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与展望[J].现代医院,2011,11(11):142-143.

[4]刘晋兰,丁子承.心电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2,9(4):99-102.

[5]胡光阔,郑瑞风.心电图数字化诊断管理系统在医院的应用[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09,10(5):99-103.

[6]张兆国,张海澄.基于XML技术的数字心电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09,10(7):89-92.

心电图医生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数字资源;外文医学;数字资源宣传机制

1背景和基本情况

电子资源评价是对电子资源(数字资源)的内容质量、运行能力、服务效果等因素的综合考量,[1]图书馆通过访谈、调查问卷、利用率统计等方式对引进数字资源展开调查,了解数字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学校师生和医务工作者对图书馆数字资源引进工作的满意度,听取用户数字资源的需求和意见,为科学、合理优化图书馆数字资源提供依据,为学校师生和医务工作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评价的目的在于对电子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了解阅读群体对于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占有、配置情况的满意度。与此同时,对于依赖于信息技术的电子资源而言,较传统意义上的文本式馆藏资源,可以使用依赖于对计算机硬软件技术的应用实现。[2]2018年5月,牡丹江医学院图书馆开展了数字资源用户满意度调查工作,调查对象为学校的教师、学生和医务工作者,问卷调查方式为随机抽样,共发放800份调查问卷,回收、去除无效问卷后共657份有效问卷。参与调查人员中教师和学生比例大,医务工作者较少(图1),本科和硕士学历占多数,博士学历人数较少。经过对所有问卷的汇总、统计和处理,文章将从以下4个方面分析本次调查的结果:教师数字资源满意度分析、学生数字资源满意度分析、医务工作者数字资源满意度分析、横向对比分析。

2调查结果分析

数字资源用户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分为客观选择和主观意见填写两部分。客观选择7个题目,分成5个主要调查项目,分别是用户使用数字资源的主要目的和用途,用户对经常使用数字资源类型,现有数字资源使用频率,使用数字资源主要途径,以及对现有数字资源的信息满意度。主观意见为开放性问题,经过汇总和分析调查结果,用户对图书馆引进数字资源工作满意情况总结如下。

2.1教师数字资源满意度分析

2.1.1使用数字资源主要目的学生使用数字资源主要目的集中在专业学习、辅助考试、阅读和写论文四个方面(图2),信息需求主要围绕日常学习、考试复习、论文写作和休闲娱乐方面展开。

2.1.2数据库使用统计从问卷调查来看,教师目前集中使用的数字资源有三个阶梯(图3),第一阶梯为高频使用资源,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第二阶梯为中频使用资源,有Springer数据库、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数据库和超星电子书数据库,第三阶梯为低频使用资源,馆内引进其他数字资源。

2.2学生数字资源满意度分析

2.2.1使用数字资源主要目的学生使用数字资源主要目的集中在专业学习、辅助考试、阅读和写论文四个方面(图4),信息需求主要围绕日常学习、考试复习、论文写作和休闲娱乐方面展开。

2.2.2数据库使用统计从问卷调查来看,学生使用数字资源集中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字资源上,其他数字资源使用也较高。

2.3医务工作者数字资源满意度分析

2.3.1使用数字资源主要目的医务工作者使用数字资源主要目的集中在医疗、教学、科研、阅读和写论文方面,信息需求较为多元。

2.3.2数据库使用统计从问卷调查来看,医务工作者目前集中使用的数字资源为中文数字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其他数字资源使用较少(图5)。

2.4横向对比分析

2.4.1经常使用图书馆数字资源类型对比(1)不同职业经常使用中文学术论文数字资源横向对比。由表1可以看出,教师组、学生组和医务工作者组对图书馆中文学术论文数据库数字资源使用情况有差别。经过卡方分割得出:教师使用中文学术论文数据库数字资源情况明显高于学生;医务工作者使用中文学术论文数据库数字资源情况与教师、学生没有明显差异(相同)。(2)不同职业经常使用图书馆外文学术论文数字资源横向对比。由表2可以看出,教师组、学生组和医务工作者组在使用图书馆外文学术论文数据库数字资源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即三种职业使用外文学术论文数据库情况基本相似。(3)由表3可以看出,教师组、学生组和医务工作者组对图书馆电子图书数据库数字资源使用情况有差别。经过卡方分割得出:学生组使用图书馆电子图书数据库数字资源情况与教师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即学生使用图书馆电子图书数据库数字资源情况要高于教师组。医务工作者使用图书馆电子图书数据库数字资源情况与教师组、学生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即医务工作者组使用电子图书数据库数字资源情况分别与学生组、教师组相似。

2.4.2满意度对比由表4可以得出,三种职业利用手机使用数字资源情况有统计学差别。经过卡方分割得出:学生利用手机使用数字资源明显高于教师和医务工作者;教师利用手机使用数字资源与医务工作者无明显差异(相同)。

3图书馆引进数字资源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3.1存在的问题

3.1.1数字资源数量不足随着数字出版技术和信息资源加工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在图书馆应用的深入,研究数据、原生资源、开放获取等新型资源逐步增多,图书馆所收集、加工的电子资源种类不断丰富。同时,图书馆联盟或个体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建设模式也发生变革,促使数据管理的任务逐渐细化,个体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日趋自主化。[3]本校现有数字资源围绕医学专业核心建设,然而随着学校科研实力逐渐增强,科研团队逐渐形成,外聘专家、院士来校工作,教师的科研文献需求日益迫切;研究生招生工作逐年顺利开展,高层次教学的文献需求逐渐上升;学校有计划增设新学科,新学科文献保障需求紧迫;学校向综合型大学发展,多门类数字资源需求增加。本校数字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学校的快速发展。

3.1.2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尽管图书馆通过多种途径对图书馆数字资源进行宣传,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依然存在着用户对新引进的数字资源知之甚少的尴尬局面,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需要多层次、多场次广泛进行宣传。

3.2改进措施

3.2.1增加数字资源数量和种类为适应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紧紧围绕学校高水平教学科研建设的工作重心,坚持以用户信息需求为中心,切实优化文献信息资源配置与整合,为学校的发展建设提供文献资源保障支持,增加数字资源数量和种类,增加非医类中文数字资源、医学类外文数字资源、外语学习资源,以及引进远程访问系统,实现数字资源的丰度和泛在化使用。

3.2.2建立新增数字资源宣传机制建议相关部门形成新增数字资源宣传机制,用以约束数据服务商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建立覆盖全校的宣传机制,不仅限于馆内网页、微信平台的宣传;注重新增数字资源宣传效果,实现全校师生、医务工作者了解并熟悉数字资源的使用技巧。

心电图医生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心电图;危急值;急诊科

"危急值"通常是指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的检验或检查值,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并迅速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或可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可能出现严重的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故危急值也称为紧急值或警告值[2]。我院于2007年11月制定了《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检验检查项目"危急值"报告制度》并于2013年5月进行修定。

1 心电图室危急值

根据实际情况,心电图室危急值主要有:新发现的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缺血,严重及复杂的心律失常(显著心动过缓2.5s,二度Ⅱ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Ront型室性早搏、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室速、室扑、室颤),起搏器故障,严重高钾血症心电图改变。当出现这些危急值时应立即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并妥善安置患者。我院对于急诊内科诊室,急诊抢救室,门诊的患者均第一时间打电话通知急诊抢救室。

2 急诊抢救室护士接到心电图室"危急值"报告后的处理流程

2.1护士接到电话后向报告者复述一遍,并将"危急值"记录于《危急值接收登记本》上。

2.2"危急值"的规范记录。记录内容有:报告日期,时间,报告科室,报告人,患者姓名,性别,科室,床号,住院号或门诊病历号,报告检测项目和结果,报告接收人,报告医生时间,医生签名。作好"危急值"记录也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举证中的重要部分[3]。医生必须在病历上详细记录处理经过,护士在护理记录单上重点记录。

2.3立即通知医生。急诊护理人员需有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医护工作者不可缺少的职业素养[4]。对于在抢救室内的患者,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遵医嘱用药,及时发现恶性心律失常,准备好除颤仪,呼吸机等急救设备,同时安慰患者。对于在门诊就诊的患者,我科护士接到电话后,立即安排年资较高的护士,带好急救箱,氧气袋和医工一起推平车到心电图室接患者,抢救室做好准备,开通绿色通道[5]

3 总结

本科2012年12月~2013年6月共接报急性心肌梗死17例,由于抢救措施及时有效,无1例死亡。心电图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在急诊科的有效应用,使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使患者转危为安,保障了患者的医疗安全。急诊科护士在"危急值"报告中正确有效地传递信息,并督促医生进行及时处理,从而起着纽带和桥梁的作用。

4 体会

4.1加强了功能检查科室与急诊科的互动 "危急值"报告制度使医院内部形成了一个快速联动的反应机制,不仅及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医院的医疗质量。心电图室与急诊科等科室加强沟通合作,使"危急值"报告在医院内部传导通畅无阻,有效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

4.2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我科接报心电图室"危急值"报告后,能迅速建立绿色通道,使患者治疗和护理工作有序进行,从而增强了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提高了满意度。

4.3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综合水平,缓和医患关系,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6] 由于心电图室与急诊科及时有效的沟通使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保障了患者的医疗安全,从而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

4.4急诊科护士在"危急值"报告制度中起着纽带和桥梁的作用 急诊科护士要具有危机意识,接到"危急值"要第一时间汇报主管医生并督促医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置,避免因信息不畅造成患者病情处置的延误。

4.5要加强对临床医护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 急诊科是"危急值"报告制度运用的重点科室,加强急诊科护士教育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杨冬梅.急诊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的体会[J].护理与康复,2008,6(7):452-453.

[2]邱骏 顾国浩.生命"危急值"报告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临床检查杂志,2008,26(6):412.

[3]李贵芳.临床检验危急值的建立与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3(8):380.

[4]王文英.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疗,2013,6.

心电图医生工作总结篇4

区域协同医疗示范工程是对国家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创新的重大举措。作为创新国家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重大实践,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保障模式——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心电检查和监护服务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远程医学模式和新式远程心电设备和网络技术,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的应用在示范工程中将直接服务于广大百姓。

远程心电监测服务将是首先走入家庭的新型医疗服务项目。在“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的整体架构中,远程心电监测服务作为家庭患者管理功能板块中的服务项目之一,目前已在社区医疗系统中首先实现。

示范工程中的远程心电监测服务网络采用了德国威达丰公司的便携、移动式心电记录系统,使用者在家中自行记录心电图信号, 通过普通电讯网络(电话机、手机)将心电图信号首先传输到相关的社区诊所,如需要会诊可上传协同医疗的上级医院,进而得到相应的快速的医疗服务。远程心电监测服务实现了患者在家中足不出户即能得到医生的心电监测服务,及亚健康人群的心电监测评估。

在北京示范区内,目前的远程心电监测服务网络已将海淀区的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季青社区服务中心等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到网络管理之中。并已让患者受益。

1 远程心电监护服务系统总体结构

远程心电监护服务系统由远程心电图信息数据接收转发系统、心电监测终端仪器、网络诊断管理系统、协同医疗诊断单位、客户服务呼叫中心等部分组成。先进的设备加之优质的医疗监护诊断服务是远程监测服务的保证。

1.1 远程心电图信息数据接收转发系统概述 远程心电监测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ecg信号记录器,由使用者自行掌握使用;第二部分为ecg信号接收处理器。 ecg信号整个传输过程如图1。

心电信号通过isdn电话连接方式传入数据服务器,经一系列运行后心电图最终传送到医疗服务单位。医疗服务单位接收的方式可选用电子邮件和/或传真接收,接收后医疗服务单位可根据与使用者达成的服务契约提供相应医疗监测会诊服务。

远程心电监测的心电图信号处理器的功能及运行操作是全系统主要的技术部分。德国vitaphone公司生产的远程ecg数据处理器中的关键是一套运行软件,名称为remos软件系统。它在debian linux操作系统下运行。该系统自接收心电图至转发心电图全过程为自动化运行,无需配置专门人员进行日常操作。此系统内数据库为双备份,一般性维护可采用远程操作。 数据服务器工作模式如图2。

1.2 终端远程心电监测仪 为适应不同患者、不同临床诊断的需求,终端仪器目前配备了3种不同用途的远程监测仪器。

1.2.1 远程心电监测仪 单导联便携移动式心电监测仪。仪器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患者无需粘贴电极,心电信息可随时通过电话传送医院监测中心的特点使此款仪器可长周期使用。特别适用于有一过性、偶发性症状的患者及亚健康人群的心电监测。

sm100/100ir:仪器重量37克,可连续工作5年,比信用卡稍大,可随时随地由患者自行记录、传送心电图信息,从而得到诊治。把过去认为需专业人员操作使用的心电图检查方法让患者“像小孩玩玩具那么简单”的使用起来,就可产生意想不到的独特作用。通过大量临床数据证实,使用sm100/100ir,85%的心律失常可在一周内确诊,大大提高了心律失常和急性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而只有50%的心律失常被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出)。

1.2.2 远程心电事件记录仪 单导及3导远程心电事件记录仪可预先设定心律失常的参数,仪器可自动识别记录心律失常心电图。事件一旦记录,心电信息将自动通过蓝牙传送方式发送到医院供医生诊断。此款仪器适用于有症状或无症状患者及术后和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电监测。

1.2.3 网络诊断管理系统 医院心电监测中心的远程心电诊断管理系统的远程监护平台软件可实现心电图接收、患者自述症状语音接收与回放、心电图网上诊断、未诊断心电图自动提示、诊断统计及短信自动回馈等方便医生工作的模式。医生在网上根据患者的心电图和患者的自述症状,进行远程咨询、诊断服务。

远程心电监护平台软件提供完整的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包括用户设备管理、计费和结算系统,方便项目的具体实施。

诊断管理系统的网上会诊功能可建立多个医院间的合作,形成多级会诊,建立社区医院与中心医院的协作医疗模式。

2 远程心电监测系统在协同医疗的应用

远程心电监测服务网络由一个一级监测中心,多个二、三级社区服务中心及诊所组成。患者及亚健康人群的日常监护由社区诊所直接进行,监测中心采取中央监控的形式对社区诊所提出会诊的病例提供医疗支持, 并将会诊结果传回社区,由社区诊所将心电监测诊断结果及医生建议打印报告交予患者。 患者如需到上一级医院进行治疗,患者的相关监测信息可以在各终端监测站之间实现信息交流。社区医疗卫生站作为中心医院的触角,贴近群众,为百姓服务。中心医院优良的医疗资源作为后盾支持社区卫生站的医疗诊断。广泛覆盖的远程心电监测医疗服务网络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协同医疗的医疗资源、患者资源的共享。

2.1 适用人群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的可危及生命出现猝死。远程心电监测系统的应用可有效地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与监测提供帮助。

2.1.1 对协助医院心律失常临床诊断有积极的意义 ①对阵发性心律失常有较高的检出率,是院内常规心电图检查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有效补充手段;②为心脏病患者提供院外心电监测服务,减少住院的次数降低医疗费用。

2.1.2 对亚健康人群及治疗期间的心脏病患者提供日常的心脏保健和病情监测 ①为亚健康人群提供日常心脏保健服务,减少亚健康人群盲目就医;②实时、互动地对用户进行心电监测,对预防和减少恶性心律失常事件有重要意义。

突发的致死性恶性心律失常是常见的猝死原因,心性猝死患者全球每年1200万。大约5%的中年人(45-55岁)有心律失常发生,但这些心律失常发生时往往得不到心电图的及时确诊。十分重要的是在患者发生突发性猝死前常有心律失常出现,部分患者伴有心慌、心悸、胸闷等症状。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性猝死大多发生在下列人群中:①以办公室工作为主;②超负荷状态下的人群;③因职业关系缺乏活动;④经常处于紧张状态;⑤经常出差工作(变换生活地点);⑥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糖尿病;⑦严重心律失常人群;⑧各种病因所致的高危人群。

常规心电检查仪有时难以对这类心律失常做出明确诊断,常常待患者就诊时心电图检查已错过了最好诊断机会。许多患者因患心律失常需从一个医院到另一个医院重复进行普通心电图检查、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运动试验等,都不可能马上捕捉到严重的和急性心肌缺血。对恶性心律失常来讲,争取及时诊断与治疗就更显得重要。

远程心电监护仪可由患者方便地在发生症状时记录心电信号,非常适用于极易发生心律失常、高危险因素的患者及易出现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如运动员、公司职员、行政管理人员等。恶性心律失常可在很短时间内引起患者猝死,诊断也常有困难。使用远程心电监测仪后患者自行操作,不必到医院就可记录下心电图,极大的方便了患者的诊断。

2.2 目前的实施方案与数据分析

现在北京总医院心电图室建立了远程心电监测中心, 此中心与海淀区的部分社区医院利用网络诊断管理系统建立了分级诊断,集中会诊的远程心电监测服务网络。社区居民选择本地社区诊所接受远程心电监测服务,初级监测由社区医生进行,疑难心电图上传会诊中心进行会诊。

远程心电监测服务网络的诊断管理系统上为用户建立了完善的个人数据管理系统,真正实现协同医疗单位间跨地区、实时、可靠的信息共享。社区医生负责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监测信息数据随时写入档案, 协同医疗单位可通过不同的授权范围,调阅用户信息。 个人用户可随时登陆协同医疗公共信息网站查询心电图及个人资料等信息。

社区医生负责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在心电监测项下,预先为患者贮存进以往的12导心电图一份,以便于医生在对居民提供心电监测服务时进行心电图的比较,患者可在任何时间传送心电图,专业医生将患者现在的心电图与以往的心电图进行比较、分析患者的情况,在患者有紧急情况时与急诊医生联系或与专业的心内科医生联系并与急救中心联系、尽快给予治疗。

在开展远程心电监测服务的5个月中,我们对2008年10月份的259例近800个发送的信号进行了追踪,了解到2/3的患者传送的信号是在8:00~18:00期间,1/3的患者传送信号在18:00~8:00期间。74%的患者是在有临床不适症状时(如胸痛、气短、心慌时)记录下心电图并传送到远程心电监测站点,26%的患者传送信号是无症状时传送心电图信号,有43%的患者发现有心律失常的出现,其中有36%的患者有临床症状,如胸痛、心慌。25%的患者通过第一次有临床症状时的心电图而明确诊断,这样可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心电图的关系。

远程心电监测中心的资料显示,80%的心律失常的患者的问题可得到解决,如需休息,找社区医生或再次监测(传送几次心电图信号),或者服用药物进行治疗。还有20%的患者需要立即到急诊室就诊,这其中有35%需要住院治疗。这样通过远程传送的心电图,医生可了解患者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远程心电监测项目组还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其资料显示,没有远程心电监测仪时,即使患者有临床症状,也只有11%的患者去医院, 而89%的患者是等待。有了仪器时,有3%的患者在15min内与医生联系,85%的患者在1h内与医生联系,12%的患者在1h后与医生联系。这样通过远程心电监测系统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就医方式。它可及时的传送心电图,医生可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心电图医生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 心可舒 冠心病 临床疗效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4年8月~2006年8月随机选择“胸痹”患者67例,其中男性38例,女29例,年龄45~77岁,平均(65.97±7.98)岁。冠心病心绞痛病程最长72个月,最短3个月,平均(30.14±20.05)个月。

病例选择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并符合以下条件:①活动性胸闷、气短、心绞痛发作;②静息时心电图有明显的ST段压低,T波不同程度倒置;③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呼吸、消化等系统疾病及出血性疾病。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急症心痛协作组1989年6月修订标准。“胸痹”轻重分级标准参照1997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方法:67例患者均采用心可舒片治疗,每次4片,每日3次,3个月结束疗程。服药期间停用其他抗心绞痛、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药物,心绞痛发作临时含服消心痛片。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SPSS 10.0做统计分析。

疗效评定标准:“胸痹”症状疗效标准、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参照1997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中医证候总疗效判定按积分法分显效、有效、无效。疗效指数=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显效:疗效指数

结 果

心绞痛疗效:经心可舒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6%,轻度心绞痛有效率为95.3%;中度心绞痛有效率为75.0%(见表1)。

心电图疗效:心电图显效5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1.4%。治疗后ST和NST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血液流变学比较:治疗后全血黏度与血浆黏度均有明显下降(见表3)。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心可舒治疗后,中医主要证候胸闷痛、心悸和气短有明显改善(见表4)。

心电图医生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 医用电子仪器;课程标准;项目导向

[基金项目]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研项目(项目编号:2012JYXM15)。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294-1

一、引言

伴随医疗器械行业的迅猛发展,医用电子仪器设备在医学诊断、治疗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疗诊断、治疗的服务水平。但同时也出现了设备维护、维修人才紧缺的现状。针对这一现状,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开办了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群。我院于2005年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也设立了本专业,几年来向社会输送将近200多名本行业的紧缺人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鉴于《医用电子仪器》一课对本专业学生核心技能的培养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课程组在专业建设中以《医用电子仪器》课程改革为起点,在课程改革建设的过程中,以用人单位对其员工的素质、技能要求为题,通过如下两种途径展开企业调研。①走访企业、行业技术能手,围绕其工作中所需的素质、技能要求进行访谈归纳;②对毕业生进行回访,询问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上述两类人员的调研结果进行充分的归纳总结,结果显示主要存在如下三方面的问题:①教学案例设备陈旧;②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比例分配不当;③教学模式不适应,主要体现实践教学技能培养的力度不够,只起到辅助理论理解的作用。课程组针对上述三个较为典型的问题,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引入到课程的改革之中,在明确课程定位的基础上,先后完成了课程目标的修订,典型项目案例的收集与筛选,教学过程的设计工作。在新一轮的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不效果,充分证实了改革的有效性。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医用电子仪器》是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医用电子仪器维修能力、较强的独立学习和工作的方法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合作的社会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医用电子仪器的基本原理、技术指标、性能检测、仪器结构和电子线路,并掌握典型医用电子仪器的基本故障判断与维修方法,为将来从事该领域的应用性技术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达到如下三方面的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①了解常规医用电子仪器组成结构;②了解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相关临床应用知识;③掌握医用电子仪器的性能评价指标;④了解医用电子仪器的安全用电规范。

(二)能力目标:①能够根据说明书正确对仪器进行安全操作,规范地屏蔽静电,采取措施防止电器安全事故;②能够读懂常见医用电子仪器的一般复杂程度的电器原理图及接线图、装配图,完成对其典型电路结构的分析;③能够规范地拆卸仪器的面板或机壳,对仪器进行故障检查和维修;④能够使用工具、仪表对修复的仪器进行调试,使之满足产品的技术指标要求;⑤能够撰写检修总结报告,并指导客户验收和正确操作仪器,解答客户提出的技术疑问。

(三)素质目标:①具有较强的电气安全观念,培养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②规范地执行“5S”操作规定,养成细致、整洁、守时、遵章的工作习惯;③能够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够进行交流,并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

心电图机与脑电图机是医用电子仪器的典型代表,经企业技术能手推荐将心、脑电图机作为项目教学载体重组教学内容。江苏锦源公司研发的JY21B型心电示教仪,将心电图机的内部电路结构进行单元分解,通过跳线联接便可实现心电图机的整机功能。给本课程项目导向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实训平台。

五、考核与评价体系

以用人单位员工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评价中采用“分阶段过程性”的评价体系,即每一个教学子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对本任务中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职业态态进行阶段性评。知识方面侧重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情况;技能方面侧重于学生的操作规范性、仪器仪表使用的熟练程度;态度方面侧重于学生遵守职业纪律、职业道德的情况。其分值分配百分比为:知识30%,技能50%,态度20%。

参考文献:

[1]金浩宇,刘虔铖,胡亚荣.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一)[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5): 551-553.

[2]金浩宇,刘虔铖,胡亚荣,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二)[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6): 669-670.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心电图医生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医院管理;应用作用;实施方法

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在医院中展开主要基于3大方面内容,它们按照内容及性质被划分为文本、生物以及医学图像信息。以传统患者病历文本来说,它已经被当前的电子病历(Coumputer-basedPatientRecord,CPR)所取代,令医院综合管理逐渐向信息化管理转型,实现了医院服务与管理内容的不断优化,也让医院的全方位立体化管理成为可能。

1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作用

1.1电子信息工程系统概述

所谓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它所构建的就是一套基于电子信息控制与处理的全方位技术功能体系,它能够促进医院管理模式的大胆创新与快速发展,也能提升医院的电子信息管理水平,例如在临床医学研究、科研教学发展、人才培养、绩效考核、审计监察等等方面都有促进作用。电子信息工程系统所设计的技术类型及内容偏多,随着近几年新医改进程背景下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像HIS、PACS、LIS系统等等也纷纷为医疗电子信息数据统计、医疗临床服务、医院绩效考核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1.2电子信息工程系统的应用作用

医院管理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这其中就涵盖和贯穿了三大体系:由医务人员、医疗保障人员以及病患所组成的人员体系;由药品、医疗器械包括各种消耗品所组成的物质体系;以医疗、教学、科研、后勤、人才培养活动与周边环境变化所组成的信息体系。这其中的前两种体系为医院运行的主体体系,它们可以被称之为有效流动体系,有效流动体系必须畅通,医院的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应用过程才能更加顺畅,而信息流必须在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调配下才能实现畅通有序展开,保证信息的有序流动,最终推动信息的有形流动过程。为了确保医院中各项工作都能顺利开展,实现最优配置,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在医院管理中所要体现的作用应该包括以下3方面[1]。第一,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在医院管理中能起到基础功能作用,它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并配合现代化管理理论,实现了对医院内部各项工作的科学计划、组织、实施、控制与决策,为医院所有管理活动争取最大利益,并同时阐明管理活动的本质与规律。第二,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在医院管理中能起到有效控制工作的作用,辅助医院来完成各方面规定与任务目标,确保院内医疗、科研、教学等等环节都能完全按照标准规章制度来实施,成为医院信息运转与控制过程的主要载体工具,帮助医院实现信息的反馈与调节控制。第三,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在医院管理中能起到推动医院医疗、科研教学、管理工作有效性的特征,例如当前的HIS、物联网、电子病历管理、医疗保险、PACS影像存储与传输等等分支系统都是针对医院所开展的科研管理工作,它们发展快速,体现出了一定的医疗服务普适性,对医院快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2]。

2某医院电子信息工程系统管理的应用方法探析

某医院是地区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该院近年来最新提出了全数字化医院建设要求,希望集中力量,为医院大力推广信息化建设体系,完成医院电子信息工程系统管理目标,初步建成数字化医院,并获得更多经济与社会效益。

2.1医院电子信息工程系统管理建设总体规划

该医院电子信息工程系统管理建设总体规划即面向全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数字化医院,它的整体规划主要包含以下4步骤。首先,要实现以临床信息系统建设为主的临床医生职能工作站、检查系统,包括检验联机、手术、血库、膳食等分系统管理站,并通过HIS技术系统来确立病人信息管理中心在医院中的核心地位。其次,在医院内部实现医学影像网络,基于医院医疗信息中的80%影像信息记录来实现对院内的无片化管理,这也为数字化医院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再次,医院主要利用了电子信息工程系统中的PACS医院信息资源管理与卫星通信带宽,通过这两项来提高医院整体的远程会诊质量[3]。最后,基于医院外科手术过程与临床监护信息管理来实现数据远程传输与共享,该技术能够对病患进行远程监护,包括针对实习人才及新入院医生的远程指导教学,体现医院本身的附属教学特性。心电监护系统就是这样一套能够实现手术过程监督与研究的先进化电子信息工程系统。除此之外,该医院的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分支项目还有许多,它们主要围绕医院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与实施进行有机规划,明确医院在信息化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内容,例如经费预算、软硬件规划与人才建设等等,希望从电子科技技术与制度双重层面上保证医院未来现代化建设管理进程[4]。

2.2某医院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关键技术应用方法

PACS(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s)就是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技术,它是当前该医院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主要应用于该院的CT、MR等医学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帮助医疗管理人员解决对医学图像的显示、获取、传送与管理问题,做到全程无胶片化管理。可以说,PACS系统与HIS系统是当前医院最重要的信息共享接口,它还能帮助该院与其他医院形成信息系统联系,优化远程医疗功能[5]。具体来讲,该医院通过PACS发展模式来构建小规模mini-PACS以及PartialPACS,配合DICOM3.0标准设备接口来将所记录的数字化影像成像传输到网络上,实现基于该院影像部信息资源共享。另外,该院也通过B/S与WWW技术来制作示教式PACS系统,辅助各个科室进行非医学影像诊断浏览操作,满足院内诸如CT、超声、X光线和MRI的医学影像,这也是该院内部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图像分配IHIDS系统的基本雏形。再一方面,PACS模式也与不同传输速率相互组合,为医院构建了基于不同类型的远程放射学信息系统RIS,该系统按照功能主要被划分为4个服务类型[6]:第一类为低速、窄带远程放射学信息系统,它主要以PSTN公共电话网络为基础,配合路由器与多媒体PC平台相连,为医院医疗服务提供CT、静态超声波、MR等中低分辨率医学影像的远程会诊服务。第二类为中速远程放射学信息系统,它主要以DSLAM及ISDN为骨干,基于高分辨率监视器图形工作站,配备高传输速率进行图像信息传输,为患者提供X线片与动态超声心动图与CT心血管图像远程会诊服务内容[7]。第三类是以高频宽带为主的高速远程放射信息系统,它主要采用卫星线路、E1电信专用线以及ATM来实现1Mbps以上的平均传输速度,为动态医学影像会诊与远程医学领域提供有机远程信息服务内容。再一方面,PACS也与该医院电信信息工程系统中的HIS及RIS联动,组建个人健康档案卡,面向医院外界提供远程医学信息服务,实现各种系统分支技术有效交叉,保证相互之间没有绝对界限。它基本实现了结合实际,基于模块化结构与高新技术来满足当前高标准的医疗服务要求,实现了对医务人才的合理分配与利用,不浪费一点资源[8]。第四类为智能化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在医院中,电子信息工程通过医院HIS系统整合来管理财务系统与人事系统,形成管理一体化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全方位有效共享机制,强化对日常数据的基础维护工作。在该过程中,还支持医院日常管理数据的有效收集与分析,对各个病区进行小组收支项目调查,最终细化为最小核算单元,基于智能化、人性化功能来生成工作人员每月绩效工资。详细来说,医院管理中电子信息工程的实现方法有两个,核算医院管理进程中的各项成本,主要以医院出院病历中所涉及的各种费用作为数据参考,再结合医院实际状况来得出整体管理成本;另外一项就是授权控制技术,它也是医院电子信息工程中的主要管理技术,它通过医院管理运行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报表数据来进行医院内部工作总量及发展趋势的多元化分析,最终提升管理数据准确性,以此来促进绩效考核的公平性。

3总结

就当前现有技术来看,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作用越来越大,它基本满足了医院医疗服务与其它各项管理工作的高效、规范化流程操作需求,强化了对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发挥与人才能力的有机培养,使得当前医院走上了智能化、自动化、人性化与高水平化的电子信息化发展道路。

作者:超 曹文燕 单位:第371医院信息科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树明.试析医院信息工程的总体规划与系统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5(4):247-247.

[2]陈武.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究[J].科技与创新,2015(13):145-146.

[3]李响.医院信息工程的维护管理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6):1412.

[4]陈武.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究[J].科技与创新,2015(13):145-146.

[5]共话智慧医院新航路--记“2014年温州市医学会医院信息工程学分会学术年会暨计算机工程师培训会议”[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4(9):29-29.

[6]郑树军.电子信息工程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9):47-47.

心电图医生工作总结篇8

【关健词】医疗建筑 电气设计 要点 探讨

中图分类号:TM421文献标识码: A

1.医院的分级

医疗按建筑分为二类:一是医院建筑、二是医疗机构。医院建筑按等级分为三级: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医疗场所电气防护的要求分为三类:0类、1类、2类。

2.变配电系统

2.1负荷分级

医院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应按《医疗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312-2013 4.2.1及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要求。该规范按负荷的供电可靠性及中断供电对生命安全、人身安全、经济损失这一根本问题进行划分,同国际IEC将恢复供电时间作为供电要求相一致。该规定二、三级医院的急诊抢救室、血液病房的净化室、产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室、血液透析室、手术室、术前准备室、术后复苏室、麻醉室、心血管造影检查室、大型生化仪器、重症呼吸道感染区的通风系统按一级负荷别重要负荷供电。二、三级医院除一级负荷别重要负荷外的其他用电设备、急诊诊室、急诊观察室及处置室、婴儿室、内镜检查室、影像科、放射治疗室、核医学的设备及照明用电、高压氧仓、血库、培养箱、恒温室、病理科的取材室、制片室、镜检室的用电设备、计算机网络、门诊部、医技部及住院部30%的走道照明、配电室照明用电为一级负荷。电子显微镜、影像科诊断用电设备、肢体伤残康复病房照明用电、中心供室、空气净化机组、贵重药品冷库、太平库、客梯、生活水泵、采暖锅炉及换热站、一级医院的急诊室等用电负荷为二级负荷、其它为三级负荷。

2.2配电系统

二、三级医院有一级负荷别重要级负荷,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应采用双路电源供电方式,并应设置应急柴油发电机,为保证一级负荷特别重要级负荷的供电时间小于0.5S应集中或分散设置UPS、EPS装置。高压供电方式可根据当地供电部门要求采用一用一备(一常用一常备)或是两路同时工作互为备用的方式。根据医院一般治疗过程及疏散所需时间为3h~24h柴油发电机的应急时间,三级医院应大于24小时,二级医院宜大于12小时,二级以下的医院宜大于3小时。变压器应根据负荷性质、供电要求,对季节性负荷、及医疗设备宜设置专用变压器。变电器低压侧采取单母线分段,电气加机械联锁,平时分列运行, 当一路电源失电时,另一路电源应带全部的一、二级以上负荷。

2.3负荷估算

根据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部分中指出医院的用电负荷指标:40~70W/m2,可根据该用电指估算医院的总用电量。影响用电负荷主要因素有照明、空调、水泵、电梯、医疗设备的配置等。只有熟悉医疗装备的配置、医疗设备的电气容量和合理选择计算系数,才能满足具体场所的用电负荷要求。医院的规模标准、医疗设备配置不同,能源(如空调能源)不同,电负荷相差较大。建议综合用电负荷指标:

无中央空调时40~60 W/M2有中央空调时:电制冷方式70~90 W/M2直燃机或溴化锂方式50~70 W/M2。如:某市第一人民医院总建筑面积为10.9万M2电制冷,变压器总安装容量为9610kVA,用电指标为88VA/M2;某市心脑血管医院建筑面积12.634万M2电制冷, 变压器总安装容量为10200KVA 负荷密度为80.7VAM2。

3、低压配电

3.1医院用电负荷一般分为照明系统、应急照明系统、通风空调动力、消防动力、医疗动力,各配电箱分设普通照明配电箱、应急照明配电箱、普通动力配电箱、应急动力配电箱。

3.2大容量及重要的用电设备如MRI磁共振、CT、DSA、电子直线加速器、ECT的设备及空调电源,X光机、数字造影、冷水机组、电梯、水泵、消防风机、烧伤病房、血透中心等科室的配电采用放射式供电。一级及以上负荷均为双电源未端切换。

3.2三级负荷采用树干式供电,先楼层总箱再到各分配电箱。

3.3为了便于各科室独立核算,低压主进线、所有出线以及放射科、核医学、功能检查、检验科、体检中心、儿科、影像中心、中心实验区、药房、功能检查等均设置带有功、无功、电流、电压显示具有远传功能的多功能数显表。

4.照明系统

医院照明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医疗设备照明有其特殊之处,合理的选择灯具及安装方式能有效的为医疗服务、满足医疗技术要求、创造合谐的就医环境。

4.1急诊部、手术部、护理病区、诊疗区诊室、口腔科诊室及治疗室应采用反光灯具, 避免患者仰躺面向顶棚灯具给患者带来的不适。

4.2公共区域灯具应选用暖色,与墙面材料的色调相协调,营造出一个舒缓的有利于就医的医疗环境。

4.3诊疗室灯具为了保证医护人员的正常诊疗工作,对患者的体征做出正确的判断,灯具的显色指数选80以上,照度不低于300lx。

4.4耳科的测听室,为了避免灯具发出噪音,影响测听的效果可采用白炽灯。

4.5 眼科的暗室为了避免灯熄灯后有残余光存在影响测试可采用白炽灯。

4.6牙椅上的局部照明灯具采用专用的半弧面灯具避免出现眩光,而病患口腔内的照明可利用牙椅上的局部照明灯具实现,防止眩光及在口腔内出现阴影。

4.7 手术室内照明,采用普通照明与局部照明结合的方式,普通照明与无影灯分回路设置,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4.8病房内照明采用普通照明与病床床头多功能医护面板(设备带)设置局部照明相结合的方式。病床床头多功能医护面板上设置的局部照明灯具应一床一灯,且单独设置控制开关,供医护人员检查或患者使用。护理单元走道内设置夜间照明,采用开启走道内的部分灯具的方式实现。病房套内卫生间侧墙距地0.3m设置夜间照明,防止夜间对卧床病人产生影响。

4.9候诊室、传染病院的诊室和厕所、呼吸器科、血库、穿刺、妇科冲洗、病房、洗消间、处置室、消毒供应、太平间、垃圾处理站、等场所应设置紫外线杀菌灯。手术室、ICU、CCU 、等有净化要求的房间不再设置。紫外线杀菌灯安装功率密度按照1~3W/m2取值,紫外线杀菌灯开关应设置应有明显的区别标志,距地1.5m处安装,与普通开关1.3m上下错开,避免误操作。

4.10洗衣房、开水间、卫浴室、消毒室、病理解剖室、冷冻机房、水泵房及其他潮湿场所采用防潮型荧光灯具。车库照明为了达到较好的照度及节约能源采用LED线槽灯。

4.11门诊部、诊室、病房门厅、走道、楼梯、公共场场所的照明开关,设在值班室、侯诊服务台等处集中控制,并接合使用情况分组分区控制这就要求我们设计时对公共区域的灯具根据需要分回路设计,以利于工作模式的切换以及节能的实施。

5、线路选型

医院人群特殊,因此医院建筑应高度重视医院的防火安全,火灾有毒气体对人的生命产生的威胁。二、三级医院,消防负荷应采用低烟无卤阻燃耐火WDZBN铜芯电线、电缆,其它负荷干线采用低烟无卤阻燃电缆WDZB铜芯电线、电缆。线缆除MRI、CT有非铁磁要求外,其它均采用钢管作为保护,线路暗敷时,其不燃烧体结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穿导管的绝缘电线,其总截面积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的40%,电缆桥架的填充率电力电缆不应大于40%,控制电缆不应大于50%。

6、接地及安全

6.1医院电气安全是医院电气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医院接地安全涉及人身安全、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医疗建筑保护性接地及功能性接地宜采用共用接地极。按规范要求医疗场所严禁采用TN-C系统接地系统,目前均采用TN-S系统及局部IT系统。

6.2为降低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电气装置外露部分的接触电压,降低或消除从建筑物外部窜入电气装置外露部分上的危险电压,防止电击事故的发生,等电位是电击防护的一个重要手段。医院除设置总等电位联接联结外,在1类、2类医疗场所的患者区域内治疗室、手术室、DSA、CCU、ICU带浴盆或淋浴的卫生间、水泵房、消防控制室、弱电机房、电梯机房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凡电气设备正常时不带电的金属外壳,穿线金属管、金属接线盒、桥架、支架等应做好电气连接并接地 。插座的PE端子及所有灯具的金属底座均应与专用的PE导线相连接,不间断电源输出端的中性线(N线)与接地装置做好重复接地。变压器中性在变电所与接地装置直接连接。

6.3雷电对敏感电子设备的影响,通过设置SPD加以保护,除高压装置设避雷器外,在变电所低压受电屏上装设 I 级试验电涌保护器。在消防控制室、弱电机房、电脑房和向电脑供电的配电箱内装设 II 级试验电涌保护器。建筑物顶上的电梯机房配电箱及广告照明和彩灯配电箱及其他用电配电箱内装设 II 级试验电涌保护器。

6.4为了保证人身安全,2类医疗场所除手术台驱动机构,X射线设备,额定容量超过5KVA的设备,非生命支持系统的电气设备外,用于维持生命,外科手术,重症患者的实时监控和其他位于患者区域的医疗电气设备及系统的回路,均应采用医疗场所局部IT系统供电。局部IT系统隔离变压器的一次侧与二次侧应设置短路保护,不应设置动作于切断电源的过负荷保护,二次侧开关为二极。2类医疗场所的同一患者区域医疗场所局部IT系统的插座箱,插座组,应至少由专用的两回路供电,每回路应设置独立的短路保护,且宜设置独立的过负荷报警。医疗场所局部IT系统插座应有固定的明显标志。

7、设计配合

设计前期因资料不齐、相关专业设计单位尚未介入及后期专业设计单位的进场,设备的订购、院方各部门科室的要求不同,以及实施工程中各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都将引起大量的设计变更,因此配合业主做好设计服务工作对完善设计、提高工程质量有重要作用。

7.对装饰、智能化、手术室、ICU、 CCU、 NICU、 检验科、病理科、解剖室、中心供应室、物流系统等专业设计单位提出专业要求并配合专业设计单位更改完善设计。

7.2配合院方对主要的设备招标参数提出指导性意见。

7.3对已订购的直线加速器、高压氧仓、磁共振MRI、CT 、DSA、造影光机等医疗设备、同厂家充分沟通,并结合装饰要求进行设计。

7.4对已定购的制冷主机、电梯、通风空调风机、电动阀、水泵、风机盘管的相关参数、容量、控制方式、接口进行复核配合调整设计并出具相应的基础图。

7.5对综合天花图的风口、喷头、烟感、温感、广播、照明、信号敷盖等设备终端精确定位提出指导性意见并及时确认。

7.6对管线综合图、深化的图纸及其他各方的合理化建议进行及时确认

总结:

医院电气设计前期应与医院充分的沟通、对医院的要求充分的了解,在设计过程中对后期的不完善及时调整。好的医院设计是项复杂、细致的工作,是由多单位通力合作、持续跟进、完善的过程。医院电气设应面向使用功能以人为本、认真负责的态度,施工、监理及有关部门充分的交流和沟通,综合归纳各方意见, 切实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功能与效果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JGJ312-2013医疗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心电图医生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 医学 临床带教 心内科实习生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的科学,对医学生而言,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是其成长为合格医生的关键。因此,临床实习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如何将临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开展得更好,使学生在实习阶段受益更多,则是广大医学临床教师需认真思考及研究的问题。心内科是内科教学中的重点科室,诊疗新技术较多,危重患者多,疾病具有突发性、易变性等特点,再加上心电图的掌握困难,实习时间短,以及就医现状等因素,使得医学生在心内科实习期间很难较快进入角色,获益平平。如何做好心内科实习生的带教工作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近年来在带教工作中的摸索,我对心内专科实习生的带教工作有如下体会。

一、了解实习生面临的困境,是对症下药,做好带教的前提。

1.实环境的恶化,多项政策法规(如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的相继颁布实施,对医院行医诊疗程序及资质等都作了十分明确的规定。但是,对于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没有明确的法律保障和保护。特别是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医院、医生、病人三方面的过度自我保护,限制医学生的实践机会。医学生实习期间的教育逐渐处于真空化、边缘化的境地[1]。

2.医院在教学激励机制和管理等方面落后,不能与现阶段的医疗环境相适应。造成部分临床医师产生“医疗是效益,教学是奉献”的重临床、轻教学思想。教学意识淡薄,为人师表的自豪感、责任感降低;另外,临床医师的双重身份性,决定了该群体任务的繁重性、管理的复杂性。只带不教,敷衍了事是有些带教者内心的真实想法。

3.学生自身的因素。医生的荣誉感下降,危机感上升,就业难,考研热等因素时常困扰着实习同学的情绪。

4.心内科实习内容的复杂。诊疗新技术较多、危重患者多、疾病具有突发性、易变性等特点,再加上心电图的掌握困难,使许多学生产生了畏难退缩的心理。

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激发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及责任感是做好带教的保障。

带教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全方位地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带教老师良好的人文修养作用可以通过医疗行为、医患关系等具体地体现出来,让学生得以直观地感知和学习。在传授医学知识的同时,传承良好的医德医风,尤其培养学生仁者的爱心和智者的慧心[2]。在带教过程中,老师可以针对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实例,加以引导、探讨反思,不仅要帮助他们直面当前的医疗现状,更应该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进取心,树立以解除患者疾苦为己任的人道主义的职业理想,从而产生持久、自觉学习医疗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动力,同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全面系统的临床实习可能是一生中仅有的机会,是人生难得的一段阅历,任何其他形式的学习都替代不了,更应珍惜。

三、全程跟踪的目标化教育是心内科专科教育的有效方式。

专人负责,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从入科开始到出科采取全程跟踪,分次达标取得较好的效果。具体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阶段(2―3天),熟悉科内布局、诊疗流程、常用药物、心电图操作、心肺复苏,以及除颤仪的使用;第二阶段,熟悉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掌握心内科急症的救治原则、常见的心电图的诊断,了解疑难、少见病的诊断;第三阶段,总结、模拟、考核。在3个阶段中围绕实习生的实习要求,目标明确。

四、注重实践,定期考核和讨论。

原则上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注重沟通和实践技能培养。沟通是一门艺术,沟通能力培养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医学院校所重视[3]。让学生在更多的实践中,学会与患者沟通,和同事沟通是快速获得疾病信息,提高专业水平,增加实习生实习机会的前提。其中,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关注、真诚、尊重、同情、爱心是有效沟通的基础。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体会、交流。对一些创伤性的技能操作要采取模拟情景进行实践。

实习生最初接触心电图的时候感到过多的迷惑和困难。在大致理解原理的基础上,先易后难,结合实际患者,进一步扩展心电图知识,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对于怎样看一份心电图有比较直观的理解,突出了由理论到实践的转换,再进行理论的复习、总结。

定期围绕某一专题或病例进行讨论学习。首先,教师可以从实际临床病例中引出疾病的概念,然后结合病理生理或相关解剖知识进一步展开、深化。如冠心病,教学与解剖学相结合,复习冠状动脉结构及其相应的血供范围,随即引学时间,供学生讨论问题。问题逐渐深入,从鉴别心绞痛与心肌梗死,两者治疗方法的异同,拓展到胸痛的鉴别及处理原则,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思维,使学习在解惑中进行,激发和支持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强调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反思,重视辩论、交流与合作的作用,注重支持和引导,鼓励争论和自主探索。实践证明,这样做是合理的、有成效的。

五、重视专科病历的书写过程[4]。

带教教师要培养医学生询问病史的技巧和规范体格检查的手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进行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对医学生书写的病历,带教教师要及时进行详细的指导修改,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医学生临床分析的能力,培养他们形成较为完整的临床横向和纵向思维。带教教师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医疗文书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书写病历要及时、客观、准确、真实和完整,了解病历是医疗行为的唯一有效法律载体。因此,病历书写必须规范、系统、真实、全面。实习生重视病历质量的同时,更应通过病历书写过程,加强综合能力的提高。

总体而言,临床带教是帮扶教学的过程。带教教师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从临床实习前的充分准备、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病历书写质量、培养职业道德、培养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着手,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医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陈勇,季晓辉.对提高临床医学实习质量的思考和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2):100-105.

[2]陈军,倪静.临床带教实践中的医学人文教育探析[J].西南军医,2009,11,(3):529-523.

[3]王劲,戴肖黎.美国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及启迪[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5,3,(3):166-167.

心电图医生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GPRS;SPCE061A;无线传感网络;医疗监护

中图分类号:TP36,TP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4)08-0015-03

0 引 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生态环境与疾病谱的改变,居民健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服务的内容也从疾病的治疗到疾病预防和保健。而医院及监护中心数量有限,是必导致医患矛盾加剧,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远距离的疾病诊断、治疗和健康护理等多种医学功能的远程医疗监护模式[1-2],势必将成为一种必然。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当前在国际上备受关注的、涉及多学科高度交叉、知识高度集成,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等技术的前沿研究领域。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的大量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各类微型传感器节点对目标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形成的一个自组织的网络系统,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将信息传送至远程监控终端[3-4]。目前将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Internet技术相结合,已成为无线远程医疗监护研究的热点[5-6]。国内已经有很多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无线医疗监护网络产品的设计和研发,重庆大学杨永明设计了基于Internet的远程医疗监护即时通信系统,用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远程在线监控[7];北京生命在线研发的基于蓝牙的远程家庭健康管理监护网络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居家慢性病管理医疗服务;珠海中立电子集团开发的心脏病集群监护系统,清华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研制的多参数监护网络系统已经投入各大医院使用[8-10]。为了实现对患者的实时监护,系统设计将ZigBee和GPRS技术相结合,以SPCE061A微控制器、CC2520射频芯片为核心器件,构建了一个能实现生理参数的采集和无线传输的远程医疗监护终端,为监护用户和医生提供各种重要的生理参数变化,有利于对监护者健康的实时监护和疾病的预警、诊断及治疗。

1 无线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的总体设计

系统设计由智能监护终端、ZigBee收发模块、GPRS通信模块(GPRS网络)、Internet 、医院局域网及医院监护中心等部分组成,其总体设计框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将ZigBee和GPRS技术相结合,利用Internet网络实现从家庭监护、院内监护到急救现场、社区医院乃至整个城市和全国的医疗监护网络的互联互通。医院监护中心服务器端随时处于监听状态,实时响应用户发出的连接请求与读取请求,以实现对监护用户全方位、全天候的实时监护。

智能监护终端由ZigBee生理参数采集传感器和ZigBee收发模块构成,若干个智能监护终端可以利用ZigBee灵活组网建立星型、树形和网状网络的技术特点,构成一个微型监护网络。利用SPCE061A控制器对所需要监测的生命指标进行采集,通过ZigBee收发模块将数据发送至ZigBee协调器,并利用RS232串口送至与其所连接的PC或由GPRS移动通信网络以无线的方式连接到Internet。通过Internet网络可以将数据传输至医院监护中心,由监护中心专家对数据进行统计观察与分析处理,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实现远程医疗。在救护车、自然灾害救灾或战争急救现场监护终端利用GPRS模块连接到Internet,实现将急救病人、伤病员情况的实时传送,以利于医院抢救室和远程指导工作。

2 监护终端的硬件设计

监护终端的主要功能为监护身份的识别、人体生理指标数据的采集,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数据传输至ZigBee协调器或利用GPRS网络发送到监护中心。设计主要包括生理参数采集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为了实现低成本、小型化和移动灵活的特点,以SPCE061A为主控芯片,它是一款具有语音处理功能的μ'nSPTM结构的微控制器,μ'nSPTM指令系统提供了具有较高运算速度的16位×16位的乘法运算指令和内积运算指令,为其应用增添了DSP功能[11],方便实现系统的语音和指纹身份识别功能的实现。

本系统将采集模块和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信模块、ZigBee模块相结合来实现生理参数的无线传输。首先由SPCE061A发出开始监测某项生理参数的指令,对人体生理信号(心电、血压、血氧、脉搏等)进行采集。该系统一方面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显示,另一方面将结果数据无线上传至个人健康数据库供检索和回放。图2所示是本监护终端的硬件结构图。

2.1 生理参数采集模块

生理参数采集模块由传感器、微控制器单元、电源构成。采集监护用户的血压、血氧、体温和心电信号。系统心电信号的采集,利用心电导联线的方式获取,由信号调理电路进行放大和滤波,才能满足系统要求。快速检测并提取清晰的心电信号是进行监护和分析诊断的基础,由于心电信号属低频的微弱信号,设计采用ADI公司的集成单电源仪表放大器AD623进行前级放大,再经过后续的多级放大和滤波后,送入单片机SPCE061A的ADC接口,完成心电信号的数字化,并由SPCE061A进行处理和显示。AD623是一个在无外接电阻时单增益(G=1),在1和8引脚间外接电阻后可编程设置增益,增益最高可达1~1 000 dB,且具有很好的线性度和可靠的温度稳定性[12]。其电路如图3示。

系统中使用的血氧模块和血压模块分别为北京迈创通元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的BTN602无创血压模块和BTN604血氧模块。BTN602模块通过示波法原理来实现收缩压、舒张压及脉搏的测量,收到SPCE061A的指令后,对测量袖带充气加压,直至肱动脉血流阻断,减压放气,这一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脉搏波,脉搏波的最大值对应平均压,舒展压和收缩压与脉搏波的最大值成一定的比例关系,就可以完成血压及脉搏的测量,返回系统状态和相应数据。两个模块均采用UART口与单片机通信,信号电平为TTL电平,与SPCE061 A单片机可以直接相连,利用单片机普通I/O口软件模拟串口与其通信[13]。

2.2 指纹识别模块

指纹识别模块用于监护用户身份的辨识,无需帐号和密码即可自助完成登录和测量过程,这对于老人、残疾人群具有重要意义。指纹是指手指末端正面皮肤上凸凹不平产生的纹路,不同的人各不相同,在信息处理中称作“特征”,依靠特征的唯一性,就可以验证用户的真实身份[14-15]。系统设计采用台湾富士通公司的划擦型指纹传感器MBF300和MBF300属于电容性传感器,传感器发出的电子信号可以穿过手指的表面和死性皮肤层,达到手指皮肤的真皮层,直接读取指纹图案,从而大大提高了该系统的安全性。MBF300支持三种接口形式,,即MCU 接口模式、SPI接口模式和USB 接口模式。系统采用USB接口模式与SPCE061A单片机直接相连。

2.3 ZigBee与GPRS无线通信模块

医疗设备对电磁辐射的要求很高,辐射的电磁波既不能够干扰其他设备正常工作,同时也应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不受其他设备辐射出的电磁波干扰。系统射频通信采用TI公司专门针对近距离高速数据传输的802.15.4/ZigBee标准的CC2520无线射频收发器,具有出色链路预算、高工作温度、低工作电压、远传输距离等出色特性和较高的数据纠错和抗干扰能力。SPCE061A可以通过软件模拟SPI接口来实现对CC2520的工作参数配置和发射/接收数据,模拟的关键在于SPI 的读写时序。GPRS通讯模块选取Simcom公司研制的内嵌TCP/IP协议的GPRS模块SIM300,该模块功能强大、操作简单、性价比高,具有标准的AT指令以及支持GPRS无线上网的AT指令。两模块与SPCE061A的硬件连接电路如图4所示。

3 健康监护终端软件设计

健康监护终端软件设计采用模块化的编程思想,使用单片机C语言完成底层程序的开发,主要包括心电、血氧、血压、脉搏等生理参数的采集、处理、存储、报警和显示以及各项数据的接收和发送。由数据采集程序、软串口程序、基于GPRS模块(GPRS模块初始化及GPRS内存读写等)、ZigBee模块的通信程序(模块入网、数据格式的定义、数据发送、数据接收等)以及数据显示与存储程序等模块组成。其中,ZigBee协调器负责建立网络,监护终端加入网络,然后周期性地采集各路信号发送给ZigBee协调器,协调器通过串口发送给PC机。监护终端的数据包使用的是结构体的形式,包含了数据包的头、尾、该监护终端的设备类型、网络地址、以及采集的传感器数据,当然还有检验信息等。同时,为了降低系统功耗,有效地完成多参数的采集,利用了多种中断方式来完成系统功能,包括键盘输入中断、串口中断、定时中断等。其程序流程框图如图5所示。

4 结 语

随着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社区、家庭为单元的远程医疗监护模式将得到逐步的兴起,基于ZigBee技术、GPRS技术、互联网技术及数据库管理等先进技术的远程医疗健康监护终端,将在家庭和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医院的健康管理与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系统经过多次调试,基本实现了各项功能,性能稳定、数据传输可靠。系统设计创新之处:

(1)采用低功耗ZigBee 无线传输技术,提高了节能效率;

(2)采用指纹识别模块用于监护用户身份的辨识,方便了老人、残疾人群的使用;

(3)应用无线传感网络与Interne结合,实现从家庭监护、院内监护到急救现场、社区医院乃至整个城市和全国的医疗监护网络的互联互通,让医疗资源的得以共享。

图5 监护终端程序流程图

参 考 文 献

[1]成转鹏,张跃.远程心电实时监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7,33(11):264-266.

[2]倪磊,李素琳.无线远程中央监护系统的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09,6(4):27-29.

[3]邓中亮,张红星,延明,等. 基于S3C6410 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手持终端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1,19 (2):1-4.

[4]李鸿强,苗长云,武志刚,等.医疗监护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J].电子器件,2007,30(4):1490-1493.

[5]黄布毅,张海霞,常亚军.CATV在远程医疗监护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元器件应用,2009,11(3):46-48.

[6]张迪,吴水才.心电远程监护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6):45-48.

[7]刘细亮,杨永明. 基于Internet的远程医疗监护即时通信系统[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6):11-13.

[8]曾启明,廖江海,纪震.基于TIOMAP3平台的多参数监护仪设计与实现[J].电子产品世界,2011(4):28-32.

[9]陈志江.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智能医疗监护数据传输络的设计[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2.

[10]姜倩.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家用心电监护仪的研制[D].扬州:扬州大学,2013.

[11]杜刚.16位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凌阳系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12] AD623 datasheet[Z/OL].http://.

[13]缪鹏程,孙凤飞.无线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的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3,21(6):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