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3 17:10:32

个人所得税论文

个人所得税论文篇1

收入差别和财富差别不是孤立存在的,收入的差别会导致财富的差别,而财富的差别会加速积累收入差别,二者的相互作用使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二)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

中国贫富差别不断扩大在很大程度上与经济体制改革紧密相关。正是经济体制改革导致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人们的收入来源发生变化,使人们不仅从公有经济中取得收入,还可从非公有制经济中取得收入;不仅取得劳动收入,还可取得非劳动收入(财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使收入来源多元化。正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导致各种经济成分的收入分配机制发生变革,以及人们在各种经济中的就业结构和每个人的就业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人们从每种收入来源得到的收入差别程度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使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一般来说,劳动收入差距主要来自三个方面:①个人素质差异,居民的劳动能力和身体状况差异;②行业差异,各部门的垄断程度存在差别;③地区差异,不同地区和区域由于自然的和政策的因素所导致的经济发展基础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资产收入差距主要来自居民拥有资产的数量和种类存在的差异。转移性收入主要来自居民所在单位和地区的收入水平、福利政策和社会伦理倾向。非法收入是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另一原因,主要有:①造假、贩假、卖假收入;②走私贩私收入;③传播假信息,扰乱证券市场,从中牟取暴利;④炒卖房地产收入;⑤贪污受贿,利用职权侵吞国有资产牟取暴利;⑥从事地下经济活动、逃税漏税。

在造成贫富差距的诸多因素中,只有个人素质差异带来的差距是市场化的结果,属分配不均,是合理的差距,是应该拉开的差距;而其他因素造成的差距是非市场化的结果,属分配不公,是不合理的差异,是应该消除的差异。目前,我国初次分配明显表现为不公平,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面对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人们反对的是分配不公,而不是分配不均。

从长期看,初次分配结果的不公正会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政府的适当干预是必要的。政府需要通过再分配手段调节贫富差距,税收正是政府用以调节贫富差距的主要手段之一,特别是个人所得税。

二、个人所得税机制对贫富差距的调节

许多国家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并没有起到由富人向穷人再分配的作用,有时正好起了反向的作用。其实,问题并不出在个人所得税制度本身,而是累进税率机制设计的错误。

税收与个人收入的一般关系如图1所示。累进税和累退税都具有再分配的作用。个人所得税一般为累进税,我们仅以累进税为分析对象。

(一)累进程度的调节手段

在相同数量税收的目标下,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合理设计,可以减少对“人们”工作热情的伤害。图1中,A为起征点,它由免征额ON和起征税率OM来决定。在设计个人所得税率时,根据该税种的目标是聚财或者再分配,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以及居民的收入水平,我们可以通过调整ON的长度和OM的高度来决定多少工作人数和多少工资不受税收的伤害或少受伤害。所以,决定税收收入的除个人收入和税率之外,还有起征点A和累进税线AB的斜率。当免税额从ON增大到ON1(如图2所示)时,累进税线由AB移动到A1B1;当起征税率从OM降到OM2(如图3所示)时,累进税线CD移动到C2D2。两者均加大了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程度,但多数人(收入低于OR者和收入高于OR者的低于OR的部分收入)受益,只有少数高收入者(收入高于OR的部分收入)的税赋加重。因此,加大个人所得税累进程度只对极少数人的高收入部分产生不利影响,不会挫伤多数人的工作积极性。

附图

图1税收与收入的关系

附图

图2免税额的调节

附图

图3起征税率的调节

个人收入结构如图4所示,低收入者为Ⅰ,中等收入者为Ⅱ,高收入者为Ⅲ,Ⅰ、Ⅱ类人所占比重较大,Ⅲ类人所占比重较小。因此,采用适当的个人所得税制(如图5所示)既可以缩小贫富差距,又不会挫伤大多数人的工作积极性。在图5所示的个人所得税制结构中,对三类收入者的低收入部分均免税,对Ⅰ类和Ⅱ、Ⅲ类收入者的较低收入部分采用低边际税率,对Ⅱ、Ⅲ类收入者的中等收入部分采用较高边际税率,对高收入者Ⅲ的高收入部分采用更高边际税率。

附图

图4个人收入结构

附图

图5个人所得税制结构

(二)税率对个人收入的影响

个人所得又分为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征收对象不同,税率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亦不同。假设个人收入仅来自劳动所得,随着个人所得税率的逐步增加,理性人将通过增加劳动时间来增加收入,直至工作极限;然后,增加闲暇时间,减少工作时间,个人收入也随之减少。可见,对劳动收入征税存在税率极限,超出税率极限,劳动收入会减少,则挫伤了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反之,若对非劳动收入征税,税率应超过税率极限,使个人非劳动收入减少,有助于鼓励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从上述理论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三个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结论:①个人所得税的累进幅度按照边际效用牺牲相等原则设计,对低收入者有利,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②增加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程度,不会损害绝大多数人的工作积极性;③对劳动收入轻征税、对非劳动收入重征税,有助于鼓励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三、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实践分析

个人所得税自1799年由英国首创,历经2个世纪的发展和完善,已成为政府调节分配不公、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并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主体税种,发展迅速。我国开征个人所得税较晚,1980年第一次颁布《个人所得税税法》,仅对在华外籍工作人员征收;1986年对国内公民开征个人收入调节税和对个体工商户征收所得税;1994年三税合一,实行新的《个人所得税税法》;1999年10月对居民储蓄利息开征利息所得税。至此,个人所得税走进千家万户,与每个公民的利益直接相关,引起理论界和老百姓的普遍关注。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制设计本身存在的问题

1.资本所得轻征税、劳动所得重征税。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对非独立劳动所得(工资、薪金)按5%~45%的9级超额累进税率征税;对独立劳动所得(劳务报酬)按20%的比例税率征税,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现加成征收;对经营所得(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按5%~35%的5级超额累进税率征税;对资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股息、利息、红利、财产转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按20%的比例税率征税。具有资本所得轻征税、劳动所得重征税的倾向。一般认为,资本所得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大于劳动所得,付出的代价小于劳动所得,与必要生活费用的相关程度低于劳动所得。因此,资本所得的负担能力大,劳动所得的负担能力小。对资本所得征重税,对劳动所得轻征税,可以实现能力大的多纳税,能力小的少纳税。

另外,我国将投资股票所得分为股息红利所得和股票转让所得两部分,对前一部分征20%的个人所得税,对后一部分则不征税。中奖税率太低,同为500万元,工薪收入征税税率为45%,而中奖只征收20%的税率;个人购买中大奖和靠积蓄利息养老适用相同的税率。这些均不能反映个人所得税的公平原则。可见,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明显歧视劳动、重视资本,应当按照资本所得征重税、劳动所得轻征税的要求进行相应调整。

2.免税额太低,扣除范围未能体现公平原则。1994年1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将我国居民个人所得税的免税额定为800元。从1994年至今,我国人均国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居民消费支出发生了变化,原来由政府包揽的福利支出(公有住房、公费医疗以及子女教育费用等)全部或部分转为个人负担;食品、水、电、燃气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也比1994年有较大增幅。这些客观因素的变化,决定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免税额应该向上提高,许多学者认为1500元较合宜,否则,是对较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费用征税。

扣除范围,国际上通常包括成本费用、生计费用和个人特许扣除三部分。我国只设计统一扣除额,法定扣除额设计与实际生活负担存在较大差距,不能体现量能负担原则,其纵向公平性也就无从体现。

同时,对居民与非居民适用不同的扣除额标准,对非居民附加扣除3200元,适用4000元的月扣除标准,而对本国居民的实际负担范围变化却没能及时调整扣除额标准,致使两者相差5倍,形成对本国居民的政策歧视,无法实现横向公平。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实施时,表现为征管无力

1.工薪阶层成为实际纳税主体。如图6所示,我国个人所得税主要来自劳动所得,尤其是工薪收入已成为个人所得税的主要收入来源,工资薪金项目占个人所得税收入的近50%[4]。1999年开征利息税后,比例有所下降。而且,工薪所得项目个人所得税增长远远高于职工工资总额增长(如图7所示),工薪阶层税收负担明显过重[5]。

附图

图6个人所得税各项目比重

附图

图7职工工资和工薪所得个税增长比例

另一方面,高收入阶层税收负担极轻。例如,广州市2000年84.69亿的个人所得税收入中,高收入者的税收仅占2.33%[6]。目前,我国工薪阶层成了个人所得税的实际纳税主体,使个人所得税存在逆向调节,未能体现再分配功能,深深地损害了劳动者的利益。

2.最高边际税率形同虚设。我国工薪所得按5%~45%的9级超额累进税率计征,工薪阶层的收入扣除800元后,只有极少部分人须缴纳个人所得税,而且这部分人中的绝大部分也只适用5%和10%的前两档税率,第5至9级税率基本上不发生作用,部分税率并无实用价值。特别是,我国最高税率45%在现实中极少运用,只起象征性作用,有其名而无其实,形同虚设。可见,我国个人所得税名义税率过高,实际税率很低,仍然存在进一步提高实际边际税率的空间。因此,可以加大个人所得税的实际累进程度,尤其是对资本所得。

3.税收流失严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个人所得日趋多元化、隐蔽化、分散化,征管工作难度加大。实物分配和权益所得未纳入征收范围,影响了税收的调节力度。个人所得税收人中,巨额灰色、黑色收入(偷税逃税、走私贩私、贪污受贿等腐败和违法所得收入)游离于个人所得税调节之外,靠权力、地位取得的实物性分配或服务也没有纳入征税范围,存在“权益逃避纳税,劣币优于良币”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大对9类高收入行业、单位和9类高收入个人的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防止个人所得税流失。

总之,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设计和实施对公平原则体现不够,没有按照边际效用相等原则分配税负,极大地挫伤了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收入分配的理想结构应该是“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这既有利于促进效率的提高,也符合“共同富裕”的原则。今后,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应充分体现再分配原则,加快高收入者收入向低收入者的转移,缩小贫富差距。目前可作的选择是增大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程度,尤其是增大高收入者税负,使高收入者做出更多贡献,减轻较低收入者税收税负。同时,完善所得税制必须与严格执法、加强征管相结合,以防止税收流失,削弱再分配的力度。

(三)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顾海兵教授曾在《中国企业报》(2001年10月29日)撰文《“十五”期间税制改革其他的若干思考》指出:“十五”期间可以考虑①将个人所得税列为共享税,②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税率、减少级数,③取消800元起征点,实行全民征税。顾海兵教授关于提高起征点的观点引起一场“是否全民征税”的争论,降低累进税率的观点似乎得到理论界和老百姓的认同。

1.是否全民征税?实际上,这涉及税收的目的是聚财还是再分配的问题。目标模式的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其选择标准与各国的经济发展快慢、人民生活水平高低、贫富差距大小、社会稳定程度以及传统文化背景有关。有学者从该税种发展的世界史出发,认为应该先以聚财为目的,尔后再以再分配为目的。在早期,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总是与战争筹款相连的,然后各国才将个人所得税与再分配相联系。如果以聚财为目的,则应对所有的收入征税,并降低边际税率;如果以再分配为目的,则应提高免征额,提高或维持现有边际税率。目前,我国突出的问题表现在贫富差距过大,人民要求缩小贫富差距的呼声越来越大,况且一部分人的富裕是市场机制不完善的结果,或者说是竞争起点优势的结果,甚至是非法行为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应该以再分配为目的。这不仅有利于维护公平,也有利于增进社会经济福利。

2.是否减税?国际上,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总体趋势是减税,上面理论分析的结论似乎与之相矛盾。原因何在?我国个人所得税应如何改革呢?从公平的角度出发,从有效需求不足的现状出发,有人主张提高个人所得税率;反对者从世界各国减税趋势出发,从效率出发,主张减税。至于说到世界各国的减税趋势,我们应该注意几点:第一,应该把对企业的减税和对个人收入的减税区别开来,对企业的减税比对个人收入的减税更普遍。第二,除美国外,其他工业国贫富差别问题并不是很突出。同时工业国,尤其是高福利国家,劳动力成本过高已成为就业及国际竞争力的障碍,所以降低过高的边际税率是有空间的。中国贫富差别较大的问题更需要用个人所得税来调节。第三,美国是世界范围内减税的领头羊,其中包括降低个人所得税的边际税率。但代价是美国财政已形成额额赤字和贫富差别加剧,富人从减税中获得巨大好处,而与2300多万穷人无关。现在评价布什的减税政策还为时尚早。中国应根据自己的国情来决定是否减税、减何种税、减多少税等等,而不是简单照搬他国的政策。

总之,适当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机制,一方面是既要得到最多的税收又要保证最少的人受伤害;另一方面是要通过负所得税使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实现经济福利最大化。这种目标是可以通过免征额、起点税率、边际税率以及负所得税率等等的科学组合而达成或接近达成的。至少可以肯定地说,通过个人所得税率机制的科学设计,我们可以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做一个接近合理的选择,而不是简单地将两者对立。

【参考文献】

[1][2][6]董树奎.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的分析[J].研究,2002.

[3]吕江林.论我国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着力点[J].财经,2002.

个人所得税论文篇2

1.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立法的模糊性。

该方面主要表现在:

1.1针对计税依据合理性规定的模糊性(计税依据,也称计税标准,或者简称税基,是指根据税法规定所确定的用以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亦即据以计算应纳税额的基数。计税依据是征税对象在量的方面的具体化。参见张守文:税法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8)。在转让股权的情形认定中,有一种是“明显偏低”的情形,法律并没有对何谓“明显”做出确切的规定。

1.2对法条中“正当理由”的模糊性。国税函〔2009〕285号第四条第二款提出了“正当理由”这一概念,但哪些情况属于“正当理由”相关机关并没有做出更加细致的解释,这就造成各地税务机关对该涵义的理解不一样,各地在实际的处理当中也不一样。

2.难以核实计税依据。

在股权转让的程序中,股权变更登记为最后一道环节,自然人股权转让往往事前不主动告知税务部门,税务部门在收到工商部门的股权变更资料办理税务登记时才知晓,因此,个人股权转让具有隐蔽性和价格随意性的特点,如果转让双方签订虚假合同来避税的话,税务部门往往无从查证,执行起来也比较困难。

3.代扣代缴制度存在执行困难。

相关制度虽然规定了股权转让受让方有代扣代缴的义务,当转让方、受让方所在地、被投资公司所在地不一致时,三方税务机关管辖权有待进一步明确,如何具体操作也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另一方面,扣缴义务人也很难了解到纳税人股权转让部分的计税成本和合理税费。

4.股权转让税收前置条件立法缺位。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股权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管理的通知》(国税函〔2009〕285号)规定,股权交易各方在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并完成股权转让交易以后至企业变更股权登记之前,负有纳税义务或代扣代缴义务的转让方或受让方,应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扣缴)申报,并持税务机关开具的股权转让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或免税、不征税证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股权变更登记手续。尽管如此,实务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办理股权变更登记手续时并不以办理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完税、免税或不征税手续为前置条件,不办理一闪各手续同样可以变更股权登记。

二、完善我国个人股权转让所得税征收的建议

1.加强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配合。

企业因股权结构变化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股东股权变更手续,涉及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的,应当先到企业主管地税机关办理涉税事项企业主管地税机关按规定办理征税(或不征税)手续,涉及征税的开具税收完税凭证,出具意见并加盖公章,企业持该证明到工商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把取得税务部门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的证明作为办理股东股权变更的前置条件。税务机关密切关注企业的变动情况,及时与工商部门联系,督促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自然人股权变更情况表,依法纳税,办理变更税务登记。通过这个途径,税务机关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自然人股权转让信息。

2.提升立法层次,完善立法信息。

目前我国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法规停留在规范性文件层面,在总结各地征管实践的基础上,国家税务总局应着手制定具体的征管方法并将其上升为部门规章。在现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中可以增加要求提供股权转让协议的规定,以方便基层部门的征收执行。

3.制定合理的计税依据。

主管税务机关可以比照相同或类似条件下同类刚也的企业股权转让价格核定股权转让收入;或者可以参考相同或类似条件下同一企业同一股东或其他股东股权转让价格核定股权转让收入;可以参照每股净资产或纳税人享有的股权比例所对应的净资产份额核定股权转让收入。如果纳税人不认可主管税务机关采取的上述核定方法,应当将相关证据提交给主管税务机关,带认定属实后,再采取另外的合理核定方法。

三、结语

个人所得税论文篇3

1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及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方式

(1)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所谓个人所得税,指的就是国家对于公民在实际的社会经济生活过程之中,对于居住在国家内部的,具有一定的收入水平的居民进行的一种税收活动,与此同时,对于在该国家境内取得的收益的外国人也应当缴纳相应的个人所得税。在这个过程之中,国家的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部门和进行个人所得税缴纳的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就是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关系。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过程之中,是众人平等的,只要是在我国的国家境内,只要是你的收入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限度,与此同时,这个人在国家之中的生活年限超过了一年,那么这个人在国家境内所获得的合法收入,都要进行对个人所得税的缴纳。(2)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方式截至目前为止,我国所进行征收的个人所得税的来源有着很多的形式。但是,这些所进行征收的个人所得税的形式根据其性质又可以大概的分为两类,具体的来说,就是指的个人所得税的境内所得的个人所得税部分和境外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的部分。根据这两个大类的个人所得税划分为十一个个人所得税的子类的类型分析,进行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方式,具体的来说,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方式指的是负有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或个人,在进行个人所得税的缴纳的过程之中,这些负有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或个人,应当主动地将自己的收入的具体情况和自己的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情况进行汇总。与此同时,进行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管理单位应当及时的进行个人所得税的缴纳过程;第二种方式是自行申报的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方式,具体的来说,自行申报的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方式指的是负有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或个人,在进行个人所得税的缴纳的过程之中,要主动的向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单位进行相关的数据报表的缴纳,一般情况下,年薪十二万以上的人民群众,有着多种收入形势的人民群众应当采取自行申报的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方式。

2个人所得税制度与征管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1)个人所得税制度与征管存在的问题首先,在个人所得税制度与征管的过程之中,存在着个人所得税征收的税制模式不合理的问题。截至目前为止,个人所得税制度以及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第一,是进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税率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对象的选择问题,造成了个人所得税的缴纳的不公平;第二,是工资源代缴扣,在这个过程之中,就会有的企业和个人寻找出拆分工资结构的方法,造成了个人所得税的少缴纳问题;其次,是在个人所得税制度与征管的过程之中,存在着税率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具体的来说,截至目前为止,我国的税率结构仍然相对比较复杂,在进行个人所得税的收集缴纳过程之中,往往会涉及到很复杂的缴纳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会给人民群众进行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带来很多的不方便。分开来说,主要是体现在工资类型分类多,边际税率高,支付条件苛刻的方面,难以有效的发挥出个人所得税的优势。(2)针对个人所得税制度与征管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针对个人所得税制度与征管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在制定策略的过程之中,充分的考虑到对于个人所得税公平的体现,在进行个人所得税制度制定的过程与个人所得税的征管过程中,都要充分的考虑到我国的工资结构的实际情况,并对工资的分类进行严格的审核,防止出工资分散所带来的个人所得税少缴纳问题,保证人民群众的合法经济权益,提升国家的财政收入,保证我国的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结论

个人所得税论文篇4

关键词:公共财政论文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归宿公平性

1.介绍

公共财政学是研究在政府影响下资源分配和收入分配模型是如何运作的。税收作为政府的收入以及常用的宏观调控工具,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税收的一个的调控作用是缩小贫富差距,增加社会的公平性,在这一方面,占有税收总额不足7%的个人所得税成为税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税种。在经济发达国家的税制体系中,个人所得税大都为税制体系中的主体税种,在整个税收收入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除此之外,它同时又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发挥了财政收入和收入分配调控并重的双重职能。对于我国来说,长年以来,政府一直在努力使得个人所得税能够较好的起到调节功能。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个人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所得税对于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调节收入分配和维护国家利益等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个人所得税是我国最重要的税种之一,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每一位百姓的切身利益。那么,作为一名或即将成为一名合法的纳税人,我们所缴纳的税收的征收原理是什么?其归宿又是什么?个人所得税的承担者到底是谁呢?是我们印象中的每一位以劳动力为商品换取薪金的普通劳动者?还是雇用劳动力以营利方式谋取最大利润的各个企业单位?还是两者兼有呢?随着经济发展,人均收入的提高,我们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再次见到第四次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呢?又或者随着收入分配的调节,贫富差距的加大,个人所得税能否起到预期的“劫富济贫”作用呢?如果能,其公平性又是怎样体现的呢?带着许多疑问,我们将以个人所得税的税收归宿和公平性研究为课题,结合课上所学的知识,进行研究。

当然,我国个人所得税无论在课税模式、费用扣除标准还是税率方面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我们在本文的最后章节,也根据我们所分析的理论框架,给出了一些给予个人观点的具体建议。本文后续的组织为:第二部分是对于研究的背景性介绍,包括中国、美国、英国和俄罗斯的个人所得税税率结构;第三部分是对于个人所得税最终归宿的分析;第四部分是利用各国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性的对比,对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公平性进行分析;第五部分总结了目前中国个人所得税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第六部分是对于本文的总结和未来工作的介绍。

2.研究背景

2.1中国税制政策

现代信息技术在个人所得税征管中的综合运用,具有强有力的税收征管能力是现在每个所得税制度有效实施的保证。2006年年初,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原来的800元提高至1600元,年末又了年所得12万以上的纳税人须向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的办法,这是我国个人所得税自1980年9月开征以来的第三次改革。

具体政策如下:

征收对象:1)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2)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

征税范围:

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四十五(税率表见后)。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见后)。

三、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并按应纳税额减征百分之三十。

四、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五、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根据05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工资、薪金所得应根据国家税法统一规定,严格按照“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的政策口径掌握执行。除国家统一规定减免税项目外,工资、薪金所得范围内的全部收入,应一律照章征税。这一条款进一步明确了征税范围,避免了因为名称模糊造成的偷税漏税现象。

税率计算:

对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为:

表1是对于工资、薪金进行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计算方式,单位为元(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1600元后的余额或者减除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对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税率表为:

表2是对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税率计算方式,单位为元(注: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2.2国外的税制政策

在经济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涉及每一户家庭和每一个有正常收入的居民,以综合收入为税基,以家庭为基本纳税单位,实行自行申报为特征的综合所得税制是现在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一个基本税制模式。

发达国家关于个人所得税税率结构问题的研究较多也都较为透彻。综合现今国外个人所得税税率结构的情况,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

(1)普遍采用累进税率:个人所得税税率有两种形式,一是比例税率,二是累进税率。

据资料显示,除巴哈马、百慕大、特克斯和凯科斯岛、开曼、阿联酋、瓦努阿图等国家或地区没有开征个人所得税外,只有玻利维亚、根西岛、曼岛、牙买加及冰岛等极少数国家采用单一比例税率,其余各国都实行累进税率,其中主要是超额累进税率。

(2)累进税率的级次趋向减少

(3)对一些不固定的收入采用不同的税率

(4)申报形式不同,与之对应的收入级距也不同(梁芬,2003)

表3至表4分别列举了当前美国、英国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结构。而俄罗斯则采用单一税率,统一为13%(这是整个欧洲最低的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水平)(Worldwide-tax,2006)。表格如下:

3.税收的最终归宿比例税

当政府对劳动者按税率为t征税时,此时劳动供给者放弃一小时的闲暇的机会成本就相应减少了(1-t)ω。这就导致劳动者的预算约束曲线的斜率由原来的ω,降低为(1-t)ω,由此而导致劳动者只能在变得平缓的预算约束线上,选择较低的无差异曲线。从最终结果来看,由于征收比例税,导致消费者的劳动激励下降,从而减少了劳动供给。不过因为每个人的偏好不同,所以,在有些情况下,原来的劳动提供者有可能在征收比例税时提高自己的劳动供给量。(如图1)

假定闲暇是正常品,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任何工作时数而言,所得减少都会引起闲暇消费的减少,但是闲暇的减少又意味着工作的增加,因此,收入效应导致劳动者多提供工作量。在另一方面,税收减少了劳动的实际所得,所以,闲暇的机会成本降低,又产生了替代效应,引起劳动供给的减少。而在实际中,究竟是收入效应更大还是替代效应更大,在具体情况下很难说清。

累进税累进税的征收导致高收入的劳动者的预算曲线在各个征税点产生弯折,并且由于累进税在较高的阶段的税率也更大,所以累进税所导致的预算曲线在各个拐点处向更趋于平坦的斜率弯折。尽管我们已经知道了预算约束弯折情况的变化趋势,由于个人偏好的差异,使我们依然难以从图形中得出准确的结论。(如图2)图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众所周知,税收相当于政府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之间加入了一个楔子。对于税收所造成的社会财富的损失姑且不论,单就税收本身而言,无论税收的征收对象是谁,最终的税收归宿都是一样的,因为税收承担的多少从图形上看是由供给和需求曲线本身率所致:弹性较大的曲线由于在同样自变量情况下,截距变量要小,所以在有税收抑制消费和供给时,所承担的税收部分要小(见图3),因此得出结论,可以通过改变曲线弹性将税收转嫁给弹性相对低的一方。

对于劳动力供给的弹性问题,西方一些文章如(Goerke,2005)(Lo,2005)认为个人所得税对劳动供给有扭曲是不正确的,因为至今仍不存在一个合理的度量标准来严格证明个人所得税对家庭提供劳动有抑制作用,而且由于国外(例如美国,中国的城市劳动者也是这样)的社会保障金主要来源于个人所得税,而且个人社会保障金与养老金与其所交纳的所得税有某种关联,因此不能说高的个人所得税率对劳动供给是有抑制作用的,因为这还要涉及到个人的跨时期选择。而且也有文献指出“长期内厂商的曲线弹性较大”——这意味着厂商在长期内对劳动的需求曲线弹性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劳动者虽然在长期内有进入和退出,但可以认为保持不变”,即劳动供给曲线弹性较差(范里安,2006)。(平新乔,1992)也指出“所得税对劳动努力程度的不利影响是轻微的,甚至有提高劳动努力程度的倾向”。郝春虹(2005)则在劳动所得的收入效应往往大于替代效应和劳动力市场化程度低,劳动供给弹性几乎为零的基础上认为我国闲暇接近吉芬商品的性质。

因此可以认为,劳动力的供给是缺乏弹性的,所以个人所得税几乎都由劳动的供给者来承担,即个人所得税的最终归宿是劳动的供给者,而企业主则承担极少的部分(当然他们也需要交自己的所得税)。

4.个人所得税的公平性

劳动力供给者是个人所得税的最终归宿为我们公平性研究带来了方便。由于所有人——包括企业主都是劳动的供给者,因此劳动的需求方即企业主无需被计算两次——首先计算他们在雇工时的税负,再计算自己提供劳动时的税负。对公平性没有定量的计量基准和度量元,主要分为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两种。横向公平:所有人偏好相同,如果个人可以自由选择,任何税制都符合横向公平;所有人偏好相同,预先存在的税制不会造成横向不公平(Rosen,2003)。纵向公平:使用累进性作为纵向公平性的度量依据。目前并没有明显的证据证明两者之间有着必然联系,但是(Chu,1999)一文指出累进性高的收税国不公平程度显著降低,下面将就累进性进行讨论,以确定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公平性。

4.1累进性的计算

对税收体制的累进性研究很多,结论也不尽相同。但是,多数研究表明,大部分国家的所得税具有累进性。

(Rosen,2003)给出了两种计算累进性的方法,公式(1)(2)如下:

这两个公式分别计算了一种税制的累进性大小。其中,T0、T1分别是收入水平I0和I1时的真实纳税额度(I0<I1)。对于第一个公式,它按照平均税率对收入的改变来衡量累进性的大小;对于第二个公式,它用税收弹性变化与收入弹性变化的比来衡量累进性的大小。以上两个公式都能计算得到一个累进性的值,但是,对于第一个公式,它是有单位的。对于不同的货币表示的收入,它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如果美元的汇率是8的话,那么,用美元表示得到的结果将是用人民币表示得到的结果的8倍。所以,公式(1)在国际横向比较上存在局限性。而公式(2)则用两个没有单位的值(弹性值没有单位)的变化比来衡量则可避免这种问题。当然,如果对于一个国家税收的纵向比较,则两种公式都适合。

我们对上述的四个国家的个人所得税税率结构分别用公式(1)(2)计算得到以下结果:

表5-8是利用两个累进性计算公式计算得到的中国、美国、英国和俄罗斯的个人所得税累进性的结果,其中V1为利用公式1计算得到的,V2为利用公式2计算得到的结果,对于中国的累进性计算,我们只采用了对于工资、薪金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结构来进行计算。

4.2中国个人所得税公平性分析

由上一节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美国英国的个人所得税累进性计算结果递减,而中国在41600元收入以上区间内计算的结果为递增的,所以,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中国税制的累进性比较高。在美国,我们看到随着收入的增加,v2的值减少,也就是说,收入多的人对于税后的相对贡献减少;在英国,采用简单的三级税率制度,但是,从v2的计算我们看到他们的累进性跟美国相似。对于俄罗斯这种采用单一税制的国家就更不用说了,无论收入高低,所征的税是完全按照一样的比率13%,根本没体现出多得多征、少得少征的原则,所以,毫无累进性可言。对于中国来说,就很好地掌握了这一重要原则,以减少贫富差距。当然,对于41600元以下的区间,我们看到计算的v2值变化很大,这只是一个例外的现象。

可以看出,中国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性较美国和英国的累进性更强,单从累进性来分析,中国个人所得税更具公平性,从图6中也可以看出这样的结论税收轨道,同时充分考虑个人的各种生计费用

税率选择

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9/5级两套税率,过于繁杂,不利于操作,同时促使许多人隐瞒所得以降低边际税率档次,为避税提供了激励,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工薪所得最大边际税率过高,不利于于吸引人才和资本。另外,勤劳所得的边际税率高于非勤劳所得的边际税率,不利于鼓励勤劳致富。

为此,可以考虑合并两套税率,并参考国际上比较成功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减少级次到3-5级;适当降低最大边际税率,保证在吸引人才和资本方面的国际竞争优势;对各种勤劳所得、非勤劳所得一视同仁。

征收管理

我国目前没有一个健全、统一而有效的个人收入监控体系,这为偷税、漏税提供了便利,极大地阻碍了个人所得税征管;征管手段落后,过分依赖于人工,准确性不高,精力不够;对偷税、漏税惩处力度不大。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下措施:

逐步完善对个人收入的监控,将个人收入的流动纳入一个统一的记录体系;

拓宽自行报税的纳税人范围以及申报面;

提高税收征管工作的信息化程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提供的优势;

加大对偷税、漏税行为的惩罚力度,形成威慑力。

公民教育培养公民对纳税的认同感、光荣感是税收征管当中极为行之有效的措施。政府和学校应该增加对税收知识的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的纳税义务,增加偷税、漏税行为在道德上的机会成本。

5.总结与未来工作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的税收制度。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青睐,在税收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个人所得税大都为税收体系的主体,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发挥着财政收入和收入分配的双重职能。我国政府也一直在努力使得个人所得税能够较好地起到收入调节的功能。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个人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所得税在促进经济发展、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起了本文的框架。研究税收对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后,我们发现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弹性很小,个人所得税的最终归宿是劳动力供给者。所以,本文不考虑个人所得税对企业主的影响。个人所得税的公平性也就体现在对个人收入的调控和平衡上。

公平性的一个度量依据是累进性。多数研究表明,大部分国家的所得税具有累进性,而税后收入比税前收入更不平等的现象并不多见。在累进性较强的国家,税收制度可以显著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在不存在避税现象的情况下,累进性能较好地度量公平性。因此,我们通过分析累进性来衡量个人所得税的公平性。

和美国、英国、俄罗斯等个人所得税征管比较成功的国家进行横向比较后,我们发现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税率设计存在诸多问题,如累进级次过多、边际税率过高、涵盖面太窄、费用扣除标准不够人性化等,影响了累进税率在调节收入中的实际效用,有失公平性。

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些建议。

最后,我们的研究还存在一些盲点,如避税、灰色收入等。税法模糊的界定为避税提供了可能,“合理避税”问题普遍存在,这导致税基减少。

个人所得税论文篇5

摘要:根据目前国内实施的个人所得税政策,通过对个人(家庭)工资、薪金等所得以及支出的调查,分析研究符合我国民情、比较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缴纳方案,进一步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

一、国外个人(家庭)所得税实施办法的利弊得失

个人所得税起源于英国,经历了多年不断的的修改和调整之后,现今世界各国以综合税制、混合税制、综合税制和分类税制等方法作为个人所得税的运行机制。各国根据自己的现状选择适合国情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从全球各国的实践来看,发达国家的个人所得税负担普遍要高于发展中国家,最为突出的是当今的美国在个人所得税方面的制度和运行机制比较完善且具有代表性,它们采用综合税制进行个人所得税的申报缴纳,也就是说一个人在本年度内,各种渠道所得的收入(包括劳动所得和资本利得),均汇总为当年的收入总额,经过个人(家庭)成本费用、个人免税及家庭生计等必须支出项目扣除之后的净额,再根据净额划分的不同档次,分别按超额累进税率方式进行所得税的征收。美国对于家庭生计等扣除项目还制定了具体实施细则,即按照不同年龄层次作出了明确的限额规定,还对个人(家庭)申报方式作出了详细的扣除标准,也对每个纳税人抚养的家属给予个人宽免额。这种制度的运行和实施,即有利于国民生活待遇的平等及安居养老,又利于国家税收制度的稳步提升及经济发展,对全球个人(家庭)所得税的有效征收起到了积极的带头和表率作用。但由于美国个人(家庭)所得税计算过程比较复杂,一般的国民不能独立完成所得税的计算交纳,要通过政府部门或者说专业人员的协助才能完成每个人(家庭)所得税的计算缴纳程序,这无形中就增加了相关税收人员的工作量,为了更好的保障个人(家庭)所得税的计算收缴工作,美国要配备相当数量的税收工作人员,这样不仅加大了国家政府部门的支出额度,相应也减少了国家的税收净额。尽管如此,美国目前仍然采用这种方式,因为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仍然没有出台更好的个人(家庭)所得税的收缴办法。

二、国内个人(家庭)所得税实施办法存在的问题

我国实行的是分类税制,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了11个征税项目,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稿酬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等等,并根据收入层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超额累进税率方式进行征收,减除适当的限额和基本保障费用的扣除。2008年新颁布实施的对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界定和限额的扣除尽管提高了标准但仍然不是比较符合国情的征缴办法,为此社会各界众说纷纭,国内专家、学者也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这个关键的社会问题,到目前为此仍然没有一套比较理想的、符合国家民众心愿的、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状态且能与国际接轨的新的个人(家庭)所得税的征缴方案,为此我们对个人(家庭)所得税征缴办法进行探索和研究。

根据现行政策,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扣除限额采用扣除基本养老保险、大病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公积金等六项之后的2000元,税额的征收采用5%--45%不等的超额累进税率,这种方式本身就存在着很多不足,因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编制等六项费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别,这就意味着不仅现在不同的人收入待遇不同,而且将来的居家养老等就更加不同,这不仅不能彻底改善或者说缩小国民的生活差别,反而更加大了国民间的贫富差距。其主要差别体现在:

1.工资薪金的差别:对于工资薪金很高的人群,他们的真实所得不仅仅是现在的高出低收入所得人群的部分,他们可以根据收入所得的结余去购置房地产、家用电器等高档财产,还可以进行投资以获取高额的利润,在保障富裕生活的同时还能够得到额外的收入。那么对于低收入的人群,尽管可以扣除,但他们的真实所得根本就达不到交税的水平,而他们的收入所得连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都难以保障,不仅生活质量较差,又谈何购置其他资产或者说投资?!相对而言,工资薪金高、低的人群又怎么能够缩小差别呢?!目前实施的方法事实上根本没有起到任何帮扶的作用,而且会导致贫富差别越来越大。这就是造成个人所得税不符合国情的主要因素之一。

2.退休待遇的差别:对于工资、薪金收入高的人群,其所上缴的六项费用也高,那么就意味着将来退休后的生活福利待遇也高。而低收入的人群未来的退休工资所得和生活福利待遇都很低,有的甚至低于社会保障年平均数,那么高收入人群的退休所得要远远高于低收入人群的几倍甚至于是几十倍……这样的薪金扣除限额能够体现公平合理吗?能够全面实现老有所乐吗?这也是造成个人所得税不符合国情的主要因素之一。

3.家庭人口的差别:对于相同工资、薪金所得的人群,其家庭赡养的人口

不同其实际生活水平也不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收入所得都是2000元的话,一个人生活就过的很好,而二个人生活就比一个人差的很多,如果是三个人以上生活的话那么他们的生活水平就是差之千里了。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还没有考虑家庭赡养人口的问题,这也是造成个人所得税不符合国情的主要因素。

4.文化程度的差别:文化知识能够改善生活条件,能够提高社会层次和地位,那么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收入一定是很高的,他们还可能有一些关于知识产权等相关的额外收入,他们的科研成果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没有文化或者文化较低的人群的收入及社会地位相对来讲比较低,也不太可能有其他的收入,因为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在时间和精力上是一对一的付出,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做其他的工作,就是普通的劳动人群。相对而言两者的收入是无法比拟的,这也是造成个人所得税不符合国情的主要因素。

5.社会地位的差别:众所周知,社会地位的不同其价值的体现也有所不同,社会层次和地位越高其个人的价值就越能很好的体现,也意味着收入也相对更高。那么生活在社会低层的劳动人群呢?因其地位的悬殊其价值的体现自然也就有很大的差别。如果没有相关制度的制约,那么长期以往势必会造成两极更大的分化。也就是“贵族”永远是“贵族”,“贫民”永远是“贫民”。这种状态也是造成个人所得税不适合国情的主要因素。

6.区域经济的差别:我国目前尚处于发展中国家地位,为了更好的、快速的发展经济,所采取的方式是以点带面,即以少数的、发展较快的大中型企业带动全社会相对较弱的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就是先让少量的企业先发展起来,逐步带动和影响其他中小企业的发展,这就形成了区域经济的不同发展时期和状态,再加上区域物产资源的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气候环境的不同、交通条件的限制,区域经济差别更加显现。这就是区域经济造成的现实因素。

7.其他资产的差别:由于环境及家庭背景不同,部分国民能够拥有或者得到其他资产,包括:馈赠、遗产等等。这些资产的拥有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了贫富差距,这种差距不是简单的、可以通过努力得到的,是完全没有能力赶上和超过的。这种局面就更加剧了贫富之间的差别,也就更加体现出个人所得税不适合国情的状态。

以上是对于工资、薪金收入所得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分析,这些都是目前直接影响个人(家庭)所得税征缴的主要因素,不一定很全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三、国内个人(家庭)所得税实施办法建议及措施

目前我国居民个人所得税相关费用项目扣除及限额界定应进行全方位改革,制定一套符合我国现状的、体现公民平等的、减少社会压力的个人所得税的扣除制度,建立健全个人所得税申报程序,完善其管理机制和体系,使其具有真正贯彻实施的可行性。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制定周详的税收管理体系

1.制定符合国情的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是最为复杂的一项管理制度,它是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兴旺、社会的和谐分不开的。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才有利于保障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建立健全,是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安居乐业的主要因素,因此,制定符合国情的个人所得税税收制度利国利民,势在必行。

目前世界各国采用的征收方法有课源法、申报法、测定法和估计法等。而我国一直推行使用申报法,这种方法基于纳税人对自身收入的确切信息来纳税,一方面可以激发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为税务机关提供便利,当然它也对纳税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纳税人能够准确计算自己的收入及所得,还需要确定属于哪种申报,是合并申报还是独立申报?!这就需要国家加大对税收体制的宣传力度,广泛辅导正确纳税的计算方法,对于实在不能准确计算的公民,给予适当的义务帮助,促使全民都能够正确完全纳税义务。

2.建立细致周密的申报体系

制定符合我国现状的税收制度,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命脉的重要因素,但光有制度没有切实可行的申报体系,也是一句空话,为此,在建立完善的税收制度的同时,还要制订周密细致的税收申报体系,以便更好地进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申报工作。制订周密的纳税体系是完善个人所得税征收的最佳办法,要想彻底解决和完善个人所得税申报、征收、管理等,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网络控制,任何个人应税所得金额能够完全准确地显示在纳税征管体系中,避免造成漏税和逃税现象,也避免发生重复征收的现象,显现出对全体纳税人绝对的公平、公正。彻底维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公平的权利。

3.完善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

制定符合我国

现状的个人所得税申报制度和体系,是完善个人所得税征收工作的前期工作,其仍然存在很多不和谐与不切实际的因素,为了更好地实施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征收,必须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符合我国民情的配套管理机制,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保障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工作有序、顺利、完善和发展。

4.制定简单易行的征收方法

税收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是靠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如果制度制定的比较复杂,一般的国民不能理解也不能很好的运用,那么也是不符合目前国情的,因此,在制定相关税收实施方案时应考虑国民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让大家都能理解和更好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善税收的征收与管理。

5.制定公正严谨的奖惩制度

任何制度的贯彻实施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究其原因是具体实施宣传的力度不够,还有其实施过程的奖惩制度不完善所至,为了将不同程度的阻碍因素制止于萌芽状态,在新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建立健全之时,制定出更加严谨、更加完善的个人所得税奖惩制度,对于积极参加如实缴纳税款的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及适当的奖励,在媒体中广泛宣传,让全社会都了解、明白其中道理。对于偷税、逃税的个人应该采取果断的、严历的处罚措施,让人人都知道违法操作只能是咎由自取,是最可耻的行为。为保障个人所得税制度得以正常、贯彻实施。彻底解决国家税收的重大难题。

(二)确定细致的费用扣除项目

1.对于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的费用减除

①应该首先扣除家庭生活的基本支出,支出金额可确定为上年度的全省或者全国的平均生活水平,如果有需要赡养的直系亲属,应该按照实际人数乘以基本生活支出的金额扣除,当然不同年龄的赡养需要确定相关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基本保障低收入人群的正常生活,才能真正缩小贫富差别。

②对于养老保险等六项费用的扣除,应全额由所在单位缴纳。政府可根据单位性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征收方法。以彻底缓解低收入人群的费用支出压力,也能够彻底保障全民养老保险等六项费用的政党交纳,增强劳动合同的签定与贯彻实施。

③费用扣除中应考虑家庭住房等基础设施的购置,因为每个家庭都要保障基本生活,如果没有住房也就是居无定所那么如何能够保障正常的生活,因此如果家庭在购置生活所必须的房产时,应根据购置发票金额扣除,直至全额扣除之后的年限再开始缴纳个人(家庭)所得税,以缓解个人(家庭)的生活压力,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

④对于家庭成员中有受到意外伤害或者特殊疾病的,应该停止交纳个人(家庭)所得税,直至家庭没有任何负担(欠款)为止。这样可以适当减轻家庭的压力,降低医院的负担,减少工作单位的责任,也能够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让老百姓更有信心去面对新的生活。⑤目前收入高的家庭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支配,他们可以考虑外出旅游和取得更高的学历。旅游可以大开眼界,丰富生活;取得学历即能提高文化水平和修养,还能增长知识和阅历,更能够增加工资收入。但对于低收入的家庭,他们就不可能考虑这些问题,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保障生活才是最主要的。基于此,对于家庭的正常文化学习的支出,也应考虑在税前扣除,这样低收入的家庭也能够考虑安排适当的学习时间和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保障国民学习文化知识的欲望和要求,才能真正提升国民总体文化素质和修养。

⑥繁衍后代是每个家庭的社会责任,要想履行好这个职责就必须完成按照计划生育。但是生育子女是费用也是相当可关的,一些低收入家庭为了节约资金,不去医院进行体检,这样做经常会导致智障儿童出生,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灾难,更给国家带来重大的负担,还能够降低国民的整体素质。与其这样还不如从源头给予支持和控制,让每个家庭都能够支付正常的生育费用,保障及时检查,优生优育,彻底杜绝不健康人口的出生。保障和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水平。

⑦自然灾害是在所难免的,当个人(家庭)遇到这些特殊情况时,应该考虑暂时停止缴纳个人(家庭)所得税,直至灾害的损失已经全部缓解或者排除。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国家的关心和帮助,才能真正解决灾害对个人(家庭)造成的实际困难,才能让受灾人群早日脱离困境,从而相对减轻国家的负担。

⑧对于个人(家庭)所得税,它与企业的所得税不同,因此应区别对待。对于个人(家庭)向社会捐赠扶助失学儿童、支援灾区等有益于社会的行动应该给予大力支持。尤其是一些小额的、善意的捐赠无需通过红十字会,它能够及时、方便的送达受助人的手中,在有依据且情况属实的状态下应该给予全额在税前扣除,并且给予适当的精神鼓励和宣传,让这种有利的支持方式带动社会民众全体积极支持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群,让

全社会充满爱的关怀。

⑨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区域经济发展不是很均衡,各项制度的制定可能适应了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却不一定适应经济相对滞后的地区,因此个人所得税征缴制度的制定,应根据地区经济的差异制定相应的制度,以更好的协调由于区域不同所造成的差异,以便更加健全和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缴制度。

2.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征收税率及方式

①个人所得税征缴税率

由于个人(家庭)的工资、薪金所得在已经扣除了家庭基本生活费用之后,其征收的税率可不考虑超额累进税率,直接采用达到一定额度就按照其相应税率征收的办法。以达到简化计算程序便于全体国民的操作和运用,这样不仅有利于减少国家税收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财政支出,也有利于国家税收的收缴工作及时有效的进行和持续发展,更有利于国家税额的稳定和逐步增长。

②个人所得税征缴方式

可根据个人及家庭成员人数的不同制定出个人独立征缴方式和家庭综合征缴方式两种不同的征缴方式。家庭成员可根据本家庭的实际情况选择采用个人独立征缴方式或者家庭综合征缴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制定首先是方便国民对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及征缴,其次还能够均衡全民家庭的收支以全面提高正常的家庭生活水平,再次还能提升全民征缴所得税的观念意识及整体素质,更能促进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及国家财政利税的持续增长。

3.对于退休人员的工资发放及其生活福利待遇

对于退休工资的发放,现有制度是按照所缴养老保险的金额比例和年限、上年全省平均生活水平等进行发放的,相对而言,退休人员的收入差距特别大。因为以前年度国家没有全面实施上交养老保险等政策和措施,各类单位、种类部门等上交的养老保险等均不平衡,退休金差距比较大。有此退休人员得到的退休金根本不能保障现有的正常生活水平。政府应当根据退休人员的工作年限、工作性质、工作岗位的不同进行调整发放退休金,以保障退休人员的正常生活和福利待遇。对于以前从事重要工作岗位的领导及其他特殊人员,可适当进行调整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和人数应该有所控制,不能够大面积、多范围的调整增加。只要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全民均衡的小康水平。只要这样我们国家才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更好的完善国家体制、体系,更好地创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刘克崮委员关于个人所得税的提案,2009.3.19来源于人民网.

[2]关于个人所得税制的思考,2007.12来源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未知.

个人所得税论文篇6

[关键词]个税管理;改革;完善;个税法制

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法律既要适应中国的国情,又要与国际个人所得税法大趋势保持一致。我国作为WTO的成员国后,国际间人员往来频繁,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不适应国民待遇原则,不利于科技人才的引进。改革个人所得税应结合WTO的国民待遇原则、市场准入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加快与国际主流税制接轨。

一、当前个税征管中的问题及对策

(一)个人所得税法律体系不完善

税收执法受地方政府机关影响。税收法律是行政执法为主的法律,有的地方以发展地方经济和吸引人才为借口,擅自越权颁行一些违反国家统一税法精神的优惠政策,如私自提高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扣除额或擅自扩大免税项目;一些地方政府“默许”足球俱乐部按“自定”税率征税,使国家税收流失。现行个人所得税法采用分项计征亟待改革。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中表现为有的应征的税收不起来,只管住了工薪阶层,使之成为个人所得税纳税的主要群体(占个人所得税征收总额70%以上),这除工薪阶层和知识分子纳税意识较强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工薪收入较严格实行代扣代缴制,逃税可能性少。正如钱晟教授所言:“第一,新生贵族的分配渠道不规范,很多隐性收入、灰色收入不为人知,更谈不上纳税;第二,现金交易普遍,存款实名制提供了征税的前提条件,但是征税机关又无权查,这是银行法的规定;第三,权大于法的现象依然存在。”鉴于此,个税征收方式应综合与分类相结合,对工资以外的收入加强个人申报,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加大个人所得税的执法力度,加强对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的管理,完善代扣代缴制度。

个人所得税按月为计征不科学。有的人收入具有季节性,如有的本月收入较多但下月可能失业没有任何收入;有的上半年有收入但下半年收入少甚至没有收入。再如一本专著出版,可能耗费作者若干年甚至毕生精力,一旦出版则应在当月纳税。显然按取得收入月来计征个人所得税既不公平又不科学。加拿大国的做法可以借鉴:有固定收入的员工,从工薪支票中扣除个人所得税,年底向政府申报纳税并清算,多退少补;个体经营及经商的人士每年分四次向政府交纳个人所得税,年终清算多退少补。

税前扣除标准扣除项目不公平。一是国内外居民税前扣除适用不同标准:国内居民税前扣除额人民币800元;而中国境内的外籍人员,在国内居民扣除基础上再扣除人民币3200元。“入世”后的中国,税收也应当按WTO规则体系和国际惯例进行调整,促进税收公平、公正,消除现行国内外居民纳税的不平等性。二是国内居民税前固定扣除人民币800元。这是表面公平而事实上的不公平。首先,它没有考虑物价波动,如90年代初的物价与90年代未的物价显然不同,而税前扣除额却不变;其次,没有考虑地区经济及消费状况和纳税人的实际赡养人口与负担状况等。

(二)公民纳税意识淡薄。“纳税光荣”还仅停留在口头上。相当多的人,当自己的纯所得在免税范围内时高唱“纳税光荣”,一旦应缴纳税款时,心里总不高兴,于是就使出浑身解数逃税。越是高收入者逃税的越多。他们或利用权利自订纳税标准,或化整为零,以实物、债权、股权分配等方式逃税,或拉拢税官以吃小亏占大便宜等手段逃税。工薪收入者逃税几乎不可能(不是不想逃税),他们没有前述的权利和经济实力支付逃税费用,且工资薪金收入基本上是单位代扣代缴,逃税无门。

个人所得税法的原则性、概括性过强,可操作性不足,给逃税者可乘之机。个人所得税是普遍税,以大税基,低税负为基本特征。个人所得税是收益税,所有收益者都是应纳税人。要鼓励公民致富,使绝大多数的公民都具有实际纳税条件。破除个人所得税是少数高收入者专有税的观念,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纳税意识和爱国觉悟。个人所得税法要充分注意中国地域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实际情况,国家控制统一税收法律、法规的制定权,防止富的地方有税不征,穷的地方横征暴敛。严格执行个人所得税法,对高收入者实行加成征税,逐步开征赠与税、遗产税。公民的纳税意识培养既要讲自觉,又要讲处罚,二者结合才能奏效。税收征管中,税务征管人员应当树立人民公仆形象,增强为纳税人服务意识。应当相信纳税人的基本觉悟,相信纳税人自觉申报纳税、主动缴纳税款,充分尊重和保障纳税人国家主人身份;税务机关及其税务征管人员又是国家代表者,应当采取一定形式对纳税人进行抽查,接受群众举报,对那些偷逃税行为给予从重处罚,通过新闻媒体暴光,以教育广大公民依法纳税,保证国家税收不被流失。

公民法制观念不强是纳税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古时已有的“苛捐杂税”之说,是对税收的对抗情绪的反映。封建社会中,农民缴纳捐税是满足地主阶级的统治需要。长期封建社会的影响,是公民纳税意识薄弱的历史原因,只知服从官管,不知遵守法律是法制意识薄弱的表现。法律是关于权利与义务的规定,权利义务是对称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享受权利者必履行义务,履行义务者就有权享有权利。现实社会中权利义务不对等,履行纳税义务与否,并不影响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享有。既然能享受权利又不履行纳税义务,必然使“纳税光荣”只剩下空洞的口号,丧失了法律公平、正义之本。在税法宣传上更多的是宣扬纳税人的义务而淡漠纳税人的权利,弱化了纳税意识。可以相信,解决纳税义务者的权利后,其纳税积极性会大大增强。其佐证是,计划经济时国债发行量不大,但还得层层动员,分派任务,发动党团员干部带头才得以完成;而今国债发行量大增,然,仅按正常债券发行方式发行,即受到公民的积极认购。因此扩大纳税人的知情权,增加政府财政预算、财政开支的透明度,使纳税人真实感受到是国家的主人。纳税人不仅征税过程清楚,而且税款流向也明白,使纳税人的纳税抵触情绪消除。政府职能的正常运转与纳税人的纳税行为密切相关,政府部门使用纳税

人提供的资金,纳税人享有监督政府部门工作和接受政府部门服务的权利,纳税人的监督能有效防止诸多重复建设、浪费,也是遏制腐败的一剂良方。纳税,是作为国家主人的条件和应尽之责,只有国家主人才有资格对国家财政开支、预决算等国家事务进行有效监督。

(三)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不健全。个人所得税征管首要问题是明确纳税人的收入。当前什么是一个纳税人的真正全部收入是一件难事,至少有下列行为税务机关很难控制。一是收入渠道多元化。一个纳税人同一纳税期内取得哪些应税收入,在银行里没有一个统一的账号,银行方面不清楚,税务方面更不清楚。二是公民收入以现金取得较多(劳动法规定工资薪金按月以现金支付),与银行的个人账号不发生直接联系,收入难于控制。三是不合法收入往往不直接经银行发生。正因为有上述情况,工薪收入者就成了个人所得税的主要支撑。其次,个人所得税的税前扣除项目与扣除标准有待完善。这既是个人所得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其他相邻法律密切联系,如何使个人所得税更科学合理又不违背法律精神,是既难又重要的事。可以参考企业所得税征管法,确定税前扣除项目,纳税人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必需品消费项目可扣除,根据我国国情确定扣除标准,以年度为一个计算纳税期间,计划预缴,年终后结算,多退少补。

二、改革、完善个人所得税法律机制

(一)完善个人所得税立法,促进个人所得税法制化。国家控制个人所得税法的统一制定权,维护税法的统一性。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各地经济发展差别也大,因此应当允许地方政府在不违反国家统一税法前提下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调节的自,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征管办法,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征管的积极性。其次征税额度既要稳定又要适时调整。个人所得税的税前扣除项目,扣除标准、税率等应当法定,并随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适时调整。世界各国普遍趋势是降低税率,吸引资金和劳动力,以扩大税基,达到增加税收的目的。降低税负是刺激经济发展,为国聚财的有效之举。关于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主体经济,按劳分配是主渠道。鼓励诚实劳动,勤劳致富。我国工资薪金收入个人所得税率5%~45%,其边际税负高于半劳动型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税率5%~35%,而非劳动所得的利息税率仅20%,与国家分配原则相悖。

目前我国公民纳税意识薄弱、税法不够完善的今天,人们在利益驱动下,极易设法逃税。加之提供劳务者与接受劳务的单位之间有着特殊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代扣代缴也难于如实实现。笔者认为,应将这两类所得纳入统一的工资薪金所得纳税。对月收入4万元以上者甚少,即个人所得税率第五级至第九级税率设置实际意义不大,

可参考国际通行做法规定一个统一的比例税率。应当看到,“降低税率,扩大税基”是世界各国所得税法改革的共同趋势。1981年起,美国的个人所得税率从11%~50%的15级改为15%和28%两级。加拿大《1987年税制改革白皮书》对各种税及其税率、税基等进行合理的全面的改革,不但拓宽税基,而且降低了税率,其目的在于税制的公平性,竞争性,简明性,协调性,可靠性。1987年9月,日本议会通过了税制改革立法案,个人所得税率由10.5%~70%的15级累进制降到1988年度的10%~50%的6级累进制,此次税制改革以公平、公正、简化为原则。个人所得税税负沉重,不利于私人储蓄和提高私人的购买力,从而不利于国内的资金积累和扩大国内市场。各国实践证明,高税率不一定有高收入,反而可能诱使纳税人逃避税收,阻碍经济增长。

(二)政府应加强对个人所得税的调控。对高收入者如何纳入个人所得税监管,无疑是个人所得税法修改中必须注意的。建立个人终身税务号码(与身份证编号类似),加强银行功能,减少经济生活中的现金流量,发展信用卡业务,个人消费原则上采用信用卡结算。加强税务机关的监督机制。监督既包含对纳税人的监督,也包含对税务执法监督。既要使税务人员有职有权,又要职权法定,在职权范围内履行职责,不越权,不失职,不自行设置权利或免除义务。

税务机关应当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税收征管方面,第一是完善纳税申报制度,建立以纳税人身份证号为据的纳税编码,以法律形式规定当期收入或个人存量财产实名制,以便全面掌握个人收入及财产状。第二,改革金融体制,严格控制现金流通,将个人收入纳入通过银行结算,控制个人所得税的偷税行为。第三,规定纳税人、支付单位和银行三方税务申报制度,凡达到纳税标准的必须申报纳税。第四,建立用人单位对个人支付的明细表制度并定期向税务机关申报,以便对纳税监督。第五,加强税务稽查和对违反税法的处罚,要在全社会公民中逐步形成遵守税法与遵守刑法等法律同等重要、同等约束力的思想。

个人所得税法自1980年颁布起,就明确规定中国公民每月所得额的扣除基数为人民币800元。1999年8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正时仍维持这一扣除基数。然而,我国公民的收入水平却有显著提高,我国物价指数也显著提高。法律条文仍坚持这一扣除基数,对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也有影响。不能很好反映和规范社会经济现象。有些地区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扣除基数,使税法的严肃性受到损害。为此建议根据当前经济状况,国家提高扣除基数,防止各地各行其是,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参考文献]

[1]财政与税务[J].2001,(1).(2).

个人所得税论文篇7

在中国税制建设的发展过程中,个人所得税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的过程,外籍人员在中国取得工资收入较高,1980年9月10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以工资、薪金所得每月800元的起征点。为调节本国居民高收入者的个人收入,1986年9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个人所得税制度形成分别适用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与个人所得税法的两套不同的制度,这一阶段,主要也是对外国来华的工作人员和外商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同时公布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自1994年1月1日起实施,1994年税制改革开始,将个人收入调节税废除,合并税种,将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和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个人所得税。扩大征税范围,调整税率结构,这阶段主要是对国内高收入行业族群,征收个人收入调节税。1994年以来,个人所得税征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000年9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从2000年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必须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由此,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更加宽广。随着中国大陆成功加入WTO,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合作交流将更加密切,对税制建设国际化的要求也更加迫切,有关税制改革的项目,例如:确定合理费用的标准、扩大税基、加强征管等将加快进行,以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国外个税管理方法

在西方的许多经济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都是实行综合税制,每个公民都有一个“报税号”,“报税号”就是纳税人的一个收入与支出信息系统。代扣代缴征税的范围包括工资、奖金和意外所得,预缴和年底统算也就成为了一种基本模式。成熟的税制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使得个人所得税收入的90%都在代扣代缴这个环节中解决了。美国税收采用“自报自缴”方式,即纳税人自行申报,并按申报数目自行缴款,不需要税务机关核定后再付。申报表的发放采用税务局向纳税人邮寄或纳税人随时到各地邮局、银行和小区税务局领取的形式,同时还发放纳税指南。美国国内收入局的计算机系统采用统一的纳税代码对纳税人进行登记。税务登记代码与社会保险代码一致,没有纳税代码就不能在银行开户,就无法享受社会保险,交易合同没有纳税代码也无效。瑞典个人所得税又由国家税和地方税两部分组成。全国地方税的税率在29%%至37%之间。实行3级累进税率,低收入者无需缴纳国家税,中等收入者的税率为20%,高收入者的税率为25%。瑞典税收监管制度严格,对个人所得税,瑞典实行雇主代扣与个人年度申报相结合,同时,税务机关与金融机构、警察局和社会保障机构等部门间还建立了资源共享的电子信息系统。纳税记录与享受的社会福利挂钩,一旦偷税,其个人的社会福利也会受到影响。德国交纳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原则是“多收入者多纳税,少收入者少纳税”,个人纳税承担的是法律义务,而法律对此做出了一系列详细的规定,并在执法过程中严格实施。德国法律规定个人工资税率分6级,政府充分利用税收杠杆,缩小贫富差距。除了工资税之外,个人原则上每年一次向当地税务部门申报年收入,最后确定交纳多少个人所得税。根据家庭的具体情况,如单身、已婚无子女、已婚有子女等,采取不同的个税起征点,收入越高,征税率越高,从最低的15%到最高的45%。有孩子的家庭可得到一定的补助和免税额度。澳大利亚是一个高税收高福利的国家。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较低,税率较高,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被划进纳税范围,普遍征收,澳大利亚税号制度是澳大利亚个税征收有保证的最基本环节。纳税人在投资或受雇的时候,必须要向银行或雇主提供自己的税号。澳大利亚的征税年度从每年7月7日开始,至下一年的6月30日止。税收由联邦政府税务局管理,该局在各州市设有分局,代表联邦政府收税。

三、企业代扣代缴个税概况

1.企业代扣代缴个税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第六十九条规定,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2.企业代扣代缴个税形式

企业向员工发放工资时,有两种情况:一是税前工资,一是税后工资。税前工资指的是含有由员工支付的个人所得税的工资,税后工资指的是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是扣缴了个人所得税后的净所得。根据现行税收政策,目前,企业为税务部门代扣代缴职工的个人所得税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企业职工自己承担的个人所得税,企业只负有扣缴的义务;另一种就是企业既负有扣缴的义务,又承担职工的个人所得税;后者又可分为定额负担税款、全额负担税款和按一定比例负担税款三种情况。

3.企业个税申报的流程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月费用减除标准为800元,即以每月工资、薪金收入额减除费用800元后的余额,为职工当月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和个人按照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提取并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不计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免于征收个人所得税。作为职工支付劳动报酬的发薪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企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通过制定公平规范、合理合法的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扣缴职工个人所得税,是有利于明确企业与职工的税负责任,进一步强化职工自觉纳税的意识。能明确企业个人所得税纳税主体,有效的规范纳税行为,更好地维护企业和职工个人的利益,运行得当也有利于控制税源、防止漏税和逃税。但部分企业在职工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工作中,因为种种因素,产生了不少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不利于个人所得税征缴的透明化和法制化

税收征收本来就是税务机关的职责,税收应是个人和国家税务部门之间的事,企业在代扣代缴的过程中,往往是重行为,轻理由,没有大力宣传税法知识和税收政策,使职工正确了解税收对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充分认识到身为纳税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明确纳税人应享受的权力和应履行的义务,所以职工不能把照章纳税变为他们的自觉行动。企业之间的扣缴方式的差别、企业在扣缴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不能确保企业“个税”扣缴的运行质量,使得个税的缴纳人为的增加了阻力,增加了程序。征缴行动在大的社会背景下不能变的透明和公正,对于个人所得税法的正确实施增加了阴影,能贯彻税法实施的单位可能在企业内部工资、薪金水平不同的职工之间税负不公平,使得较低收入职工因未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而增加税负,在为职工瞒报、隐藏真实收入而偷税逃税避税的企业,更不能有效的促进个税交纳意识的形成,使得最终税务机关工作不彻底,企业的工作负担变重,通过由税务机关来管理个人收入所得税,能达到增强个人纳税意识的目的,个人在准确计算出自己需缴纳的税款的基础上,通过在税务机关的缴纳、或者个人纳税网上自行申报,能有效的避免上述的矛盾,而且如果纳税主体不明确,纳税行为不规范,将使企业“不堪税负”,成本费用攀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化。

(2)扩大财政开支,增加国家财政负担

企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虽然给税务机关减轻了负担,也便于本单位的缴税情况的实际操作,有效的控制偷税漏税的情况出现,在科学合理的安排下能够做到准确的纳税,而且企业代管有手续费可以返还,增加企业的财务的收入,但是这笔手续费来至于国家的财政,用的的政府的钱,税款征缴本来就是税务机关的职责,没有必要再发放这样一笔手续费,税务机关直接征缴个人所得税有利于节约国家开支,西方发达国家在个人征税上的高度的信息化能有效的解决这一矛盾,完善的征管体制和征缴流程,能够很好的解决税务部门和企业在个人所得税征收方面的负担。企业代缴代扣存在许多隐性的显性的问题,不同企业的操作也存在不同的方法,不利于个人所带税征缴的健康发展,而且企业在回收这笔代缴代扣的手续费时,该如何管理、如何发放也是存在一定的异议的,款项发放涉及的范围、对象、数额都不是很好界定。对于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职工来说,这笔收益又是与他们的利益相连,在管理的过程中也会对手续费的发放存在一定的意见和分歧,影响个税缴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个人所得税论文篇8

1.家庭申报制的必要性第一,家庭申报制的实施有利于维护传统的家庭观念。我国是家庭观念很重的国家,赡养老人和抚养子女是几千年来的传统,个人收入最终还是会回到家庭收入的问题,若以家庭为单位缴纳个人所得税,则可以尽量避免横向失衡的问题。第二,家庭申报制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供保障。根据《2012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报告》,2012年老年人口基本信息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883亿,老年抚养比为11.9%,较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由此看来,我国已经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国家需要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赡养老人,但是,目前仍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需要将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入到公共产品和公共设施方面,因此,如果采用家庭申报制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考虑纳税人的家庭总体收入和负担情况,量能纳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纳税人的纳税压力,这样,一个家庭的子女就能更好的担负起赡养老人的重任,国家也能适当减轻这方面的压力。第三,以起征点为基础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已经过时。现行个税的起征点的实施,确实对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起征点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我国的税法制度只有商品税和所得税,如果起征点一直往上调,那么个人所得税在税收收入中的比重就会降低,但是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建设时期,用于社会各方面的建设资金只能增多不能减少,那么税收收入的增加就只能靠增加商品税来实现,由于商品税的特性,增加商品税有可能又会造成低收入者或者工薪阶层的税收负担。由此看来,如果只针对起征点的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可能会事与愿违。

2.家庭申报制的可行性第一,家庭收入的不断增长为家庭申报制奠定了经济基础。目前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税基包括工资薪金、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所得,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经营所得费所得等11项,现行税基对于我国当今的收入来源来说是不够广泛的,以家庭为单位征税的课税制度,税基广泛,家庭的一切收入均纳入应纳税所得额,更有利于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税率制度发挥其调节收入的作用。第二,电子计算机的高速发展为家庭申报制提供了技术保障。近几年,由于电子计算机在税收领域的发展和我国对税收征管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风险管理、信息管理和纳税服务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税源监控和掌握纳税人信息相当对于过去都有很大的提升。这为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朝着家庭申报制改革创造了条件和技术保障。第三、国外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家庭申报制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纵观个人所得税税制为综合课税制的西方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税制的发展都是由由分类课税制历经改革转变成为综合课税制的,拓宽税基,简化税率级次,降低边际税率等。我们有借鉴的对象,实行起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建立家庭申报制个人所得税的思路

1.规范纳税申报制度规范纳税申报制度:一是建立以家庭为申报单位的申报制。以家庭在某一段时间内取得的总收入,扣除全部家庭成员的免征额或扣除标准,以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征个人所得税的一种方式。美国的个人所得税申报单位兼顾“个人”与“家庭”,且以“家庭”为主要申报方式,根据不同家庭状态征税,较好地解决了同等税收群体不同税收负担问题。二是进一步完善自行申报制度。为了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对未实行源泉扣缴或没有足额源泉扣缴的税款,应建立纳税者“自核、自填、自缴”的自行纳税申报制度,并与年度综合申报相结合在一起,确保所缴纳税款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三是要制定科学便捷的申报程序、规定统一的纳税表格与多渠道的申报方式、选取合理且集中的申报场所、健全高效的申报服务体系,使纳税者消除疑虑,主动、顺畅地完成纳税申报。

2.完善信息监控机制一是建立纳税人涉税信息数据库,包括纳税人的总体收入状况,婚姻情况,家庭成员情况,家庭成员的收入情况等信息全国联网。二是建立税务网络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工商、房管、证券、海关、公安等网络的对接,这将有利于解决个人收入来源不透明的问题。三是建立纳税人税号制度,可以以纳税人的身份证号为所有公民创立一个个人税号,并与纳税人的所有银行账号联网。四是不定期的查实纳税人工资薪金之外的其他收入,防止纳税人逃税,避税。

3.合理设计免征额应当根据纳税人的综合情况细化免征额的具体项目。从国际上来看,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一般分为两类:一是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生计费,二是为了取得收入所支付的费用。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可以先根据各项应税项目进行相应的分类扣除,然后在根据纳税人的具体家庭情况进行生计费的扣除,主要通过考虑赡养人口数量、年龄和健康状况等因素加以确定,并可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实行物价指数调整,使其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

4.科学确定税负水平科学确定税负水平:一是对现行的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进行适当调整,简化累进税率级次,对个人经常性收入、主要收入如工资薪金等应纳税所得,设计统一的按年征收的超额累进税率表。二是要区分不同情况确定应纳税额,如未婚的和已婚的所承担的应纳税额应当不同,有孩子和没有孩子的情况也应不同,需要赡养老人和无需赡养老人的情况也不同,等等。三是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多的扣除项目。

个人所得税论文篇9

普通的方法就是指运用Excel中的If函数直接嵌套生成个人所得税结果。例如在工资表中M列是税前工资,自第3行开始是员工的工资信息,也就是说M3单元格开始是第一个员工的税前工资数据。我们需要在其右侧的N列的N3单元格开始使用If函数构造出个人所得税的应缴税额公式。以N3单元格内的公式为例,具体公式如公式2-1所示。不难看出,在这个公式中灵活运用了If函数的参数特性,将税前工资看作是一条直线坐标轴,子层函数值域均包含在其父层函数的[value_if_false]参数值域中,这样就省略了很多代码。但是这种省略对于初学函数者来说,很容易使他们陷入逻辑迷宫。而且长达120多字符的公式长度以及7层嵌套逻辑关系,会使他们在某一个单元格内一次性完成公式书写的难度剧增,甚至因为多次报错最终放弃此法。

2伪代码分层代入法

如果牺牲部分代码长度将公式按照表1-1同样的层次逐层展开后再代入,就可以解决逻辑混乱和书写不清等问题。另外为方便初学者理解,我们在公式中使用了伪代码或一些表示值来说明一些关系。我们将需缴纳的部分记作(M3-3500),对其的值域进行判断,在判断过程中对2-7层的条件使用And函数严格限制值域范围,虽然牺牲了代码长度但是更易于理解。对于1-6层的代码,都只对If函数中的[value_if_true]参数返回数值,而对[value_if_false]参数返回“需缴费”。依据以上解决方案的思路,我们将公式分成七个,每个公式代表表1-1中的一层,具体就如表2-1中所示。最终利用子层的代码替换父层的“需缴费”信息,就能得到形如公式2-1的长公式,只是每层If的逻辑关系都是相对独立且完整的。

3伪代码分层代入法优势

利用伪代码分层代入法解决问题,其代码长度并不是最优的,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伪代码分层公式对应表能够更清晰的体现出解题思路。在逐层代入的过程中,只要用子层的公式替换父层伪代码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结果,不用担心在书写多层嵌套时格式错误。因为在每一层书写后参数都相对简单,很容易检查出错误并及时修改。

个人所得税论文篇10

自1989年研究生毕业后,计教授一起从事财税理论和政策、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出版了个人学术专著数部,主要有《个人所得税政策和改革》、《生态税收论》。百余篇,主持参与财政部、教育部、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与中国政府合作研究课题多项。曾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特别资助,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奖、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税务总局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和青年骨干教师等奖励和荣誉称号。

计金标教授在税收理论和政策研究方面最主要的成就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环境税收理论和政策的研究。他从1995年起开始发表关于环境税收方面的论文,并将之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题目,后将成果以专著《生态税收论》形式出版。专著中对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对生态税收的基本要领和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我国需要研究的问题等进行了系统的研充提出了一个理论研究框架。他认为二十一世纪是生态世纪建立生态税制是新世纪对我国税制建设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之一。计教授的论文及专著出版后成为该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被广为引用成为我国在此学术领域的带头人。

对个人所得税理论和政策的研究。1996年他出版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和改革》是我国在个人所得税领域的第一本理论专著。该书系统研究了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原理,探讨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模式问题,提出我国应向综合与分项相结合的模式转换,研究了我国当时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揽子改革方案。其中关于个人所得税目标定位的观点、个人所得税管理权限的观点都得到了税收理论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认同。

关于遗产税问题。他是国内建国以后第一个系统研究遗产税的学者。早在研究生时期就以遗产税作为硕士论文,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在1989年时他就认为到20世纪末我国有条件和有必要引进遗产税。尽管由于种种原因该税至今仍未开征,但在1994年的税制改革中遗产税已被列入到14个税种之中。

对税务筹划的研究方面,他是国内较早呼吁从战略角度重视企业税务筹划的专家。在对企业是否有权进行税务筹划还未成定论时,他就提出MBA课程以及高校尤其是财经高校财务、会计、税务等专业必须开设“税务筹划”课的意见。他出版了国内第一批《税收筹划》教材,并列入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该教材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