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岗支教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9 08:08:10

顶岗支教工作总结

顶岗支教工作总结篇1

一、专业知识得以学以致用,讲课听课受益匪浅

由于我学的是师范类中文专业,在传统观点看来无非就是当一名语文老师,虽然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就业取向不再单一化,但是基本的教师素质是必须具备的。来到威县一中,我荣幸地分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此后,我就一直跟着我的这位指导老师听课,听课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跟那个高层次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认真揣摩领会老师的讲课技巧,授课能力,与学生互动等等。

讲课方面,我主要是负责学生的作文写作点评和试题的讲解处理,这一过程当中,我更是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得淋漓尽致:语法、句子、作文结构、个别字词的运用,无一不在激励着我努力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讲解过程中,我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与学生沟通,针对不同学生的写作特点和兴趣爱好提出不同的建议和要求,力求与学生进行互动,以期达到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第一次登上讲台讲课的时候,面对着一双双望穿秋水般求知的眼睛,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但是,一个月的实习经历告诉我,自己在这一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反响也比较好。

二、沟通协调能力得以提高,为人处事更加得心应手

由于处于实习阶段,很多事情需要协调,尤其是课程方面,包括与指导老师、各任课老师、主任等进行协调。在这一过程中,我尽量使自己变得更加灵活机动,时刻为别人着想,做好自我角色定位,有时在征求别的老师听课意见时,也会先站在老师的立场来考虑,如课程时间安排,有无空闲时间,包括讲课内容。

我的办公室大部分是年轻老师,一共有7个实习生,7个正式老师。在这里,我虽身在异乡,但我却能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因为,我们能够相互体谅,互相理解,亲似一家人。我们在业务知识上互相补充,共同进步,性格特点上各有千秋,兴趣爱好上各有特长。所以,我的办公室永远都不缺乏欢歌笑语,时时刻刻洋溢着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谐相处的浓郁气氛始终与我们为伴。

三、学会感恩老师,培育之恩伴我们一路前行

“桃李满天下,当思红烛恩”,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然而,当我们羽翼渐丰,为了梦想需要求学之时,是老师出现在了我们的人生之路上,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师将青春伴着汗水挥洒在了讲台上,任岁月无情地雕刻着自己的双鬓。终有一日,看着昔日的弟子如桃李般遍布天下时,那欣慰的笑容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所以,在实习过程中,我能够真真正正地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理解老师呕心沥血的艰辛,能够体会到老师的拳拳之心,自然会有更强大的学习动力。

总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竞争态势日趋惨烈的今天,只有牢记往昔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不断反思,顽强拼搏方能永驻时代潮头,冲上竞争洪流的风口浪尖;挖掘潜力,积极进取,把握良机方能绽放智慧之花,登上成功象牙塔的巅峰。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一定会更好地融入到威县一中这个大家庭当中来,从而为自己的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不断的学习让我更加自信,充分的锻炼让我更加成熟,深入的交流让我更加理智。回首走过的点点滴滴,我豪情万丈,展望未来的分分秒秒,我信心满怀。相信自己,不断鞭策自己力求上进,使自己的实习生活更加充实多彩。

查阅更多 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总结

顶岗支教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顶岗支教;师范实习生;工作

1.研究目的

“顶岗支教”作为一种教育实习模式和支教方式,目的是为了使相对落后地区的基础教育获得持续的、较高水准的师资补充,以解决对口地区师资问题并促进师范生培养模式和教育实习的改革。本研究通过对顶岗支教实习生工作状况的调查,为继续落实师范生顶岗支教计划,改进支教实习工作提供合理建议。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对2012年下半年在喀什地区进行教育顶岗支教的师范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师范类高校顶岗支教期工作情况调查问卷”150份,收回142份,回收率为94.7%,其中有效问卷131份,有效率为92.3%。

3.结果及分析

(1)顶岗支教师范生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的顶岗支教实习生是由乌鲁木齐职业大学选派到喀什地区中小幼学校,顶替该地区学校缺岗师资或由于培训等原因的离岗师资的在校大专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生具有双重角色,在大学对其管理的层面说,他们是大学实习生,在基层学校,他们是有区别于当地学校教师的全职教师。本次调查的顶岗支教学生中女生123人,男生8人,正常地反映出新疆小教师范专业的性别比例;其中语文教育44人,数学教育42人,英语教育27人,学前教育18人,除了一名维吾尔族学生,其他学生有87人进行过7到时简单维语口语学习。实习单位分布在喀什市和疏附、疏勒县所属市、县、乡、村的中、小、幼学校。

(2)顶岗支教工作状况。在新疆,顶岗支教教学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将师范生的教学实践与新疆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结合起来,与“两基”工作的基础教育服务结合起来。在调查的喀什地区顶岗支教中,中小幼学校接受师范学生实习,提供的大多数是民族学生双语基础教育工作。承担教学课程一门课的59人,两门课的37人,三门课26人,四门课6人,五门课3人。喀什的学校,尤其是小学的规模比较小,很多学校一个年级仅有1~3个班,多数又分双语班和普通班,总体上课的门数多,平行班、平行课少。对于实习支教师范生来说,熟悉教材也需要一个过程,承担1~2门课比较合理,承担三门及以上课程的同时,再要求教学质量就难度过高了。

调查显示,支教师范生每周规定课时量10节以下的46人,10~14节的61人,15~18节的17人,18节以上的7人。独立承担班主任工作的9人,副班主任79人,基本上是完成一个全职教师的工作。半年的实践活动,使师范生超前体验了当教师的滋味。经常与民族学生在一起组织和实施各种活动,师范生逐步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来了解和认识当地民族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心理特征,思考当地究竟需要怎样的“双语”教师。

在被调查的131名顶岗支教师范生中,在小学工作的有62人,中学53人,幼儿园15人,其他教育单位1人。访谈调查显示,在教育顶岗支教中,师范生始终以“教师”的身份与中小幼学生在一起。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使师范生时时提醒自己:必须以一个“好教师”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因此,顶岗实习的师范生努力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更加美好起来。

(3)支教管理和师范生对顶岗支教的接受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是我国最集中的维吾尔族聚居区,人们通用的生活语言是维语,尤其在乡村,不懂维语的人在当地生活和人际交流存在相当大的障碍,不懂维语的教师通常不愿意在民族学校教学。也因此,当地接受过“双语”培训的教师,回到当地后,汉语听、说能力迅速下降,这也是南疆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师资紧缺的因素之一。虽然目前教师补充也有特岗教师、青年志愿者、在职教师支教等多种形式,但顶岗支教依然是短期迅速解决当地“双语”教师数量短缺和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

顶岗支教学生大都是第一次以工作者的身份接触社会,部分学生对实习过程中的困难预见不足,虽然有每月预先发放的400元生活补贴,但还是因为不熟悉当地情况,可能半个月就花完了。而由于支教管理环节多,指导教师管理范围大,实习生个体在生活上遇到的问题难以迅速解决,所以,部分学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反映上课学生听不懂,当地教学条件落后,缺少教辅材料,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据喀什地区教育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乌鲁木齐职业大学2011年在喀什地区经过“教育顶岗实习”的学生,2012年回喀什地区,在教育单位就业的就有27人。这也说明顶岗支教有利于高师学生理解国家发展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举措是行之有效的。

(4)顶岗支教对实习学校教学的帮助。在此次调查中遇到这样一个可以解决而没有引起重视的问题――顶岗支教师范生的数量和专业的安排与实习学校现实需要没有很好的对接。高校要与实习学校或当地教育部门进行沟通 ,安排实习之前,首先应收集当地学校所缺教师数量、学校教师学科结构的信息。从内地院校顶岗支教经验总结中了解到,有些高师院校在这方面已做了较成功的尝试,比如四川师范大学安排顶岗实习之前,向实习基地提供了本校的专业信息,方便当地教育局统计各中小学的顶岗实习教师需求计划。

民族地区中小幼学校的教师不乏教学水平较高、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师,但是总体看来,教师水平普遍不高。对顶岗支教生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65.7%和77.1%的被调查师范生认为实习单位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的现象“有点严重、比较严重”和“非常严重”。分析原因:首先,当地教师大多是本地人毕业于当地院校,学缘接近,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学习渠道受局限;其次,维文教育科研文献数量少,汉语以及外语阅读和理解能力较弱,在职培训效果受局限;最后,缺乏优秀教师评比奖励机制,不利于优秀教师的成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第八小学、喀什市第十五小学、喀什市第十九小学等学校的顶岗教师在学校的公开课不仅有本校教师、领导听课,还有其他学校教师以及当地教研室的老师听课、评课,实习师范生在家长开放日的教学公开课也得到本校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一致赞誉。关于顶岗支教师范生对当地教师的影响途径所做的调查显示,顶岗支教学生与实习学校教师的交流途径是多样的,有了这样一个自主自由的交流平台,可想而知,师范生对当地教师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5)顶岗支教对实习学校学生的影响。顶岗支教师范生对当地学校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中、小、幼学生个体来说,实习老师和学生的年龄更接近,没有代沟,即使存在一定的语言沟通困难,实习教师的笑容和耐心讲解态度也使学生对实习教师喜爱有加。

考虑到支教对当地学生的影响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对学生学习成绩情况和顶岗支教给学生学习成绩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86.26%(113人)的师范顶岗实习生认为当地学生学习成绩差的现象“有点严重”“比较严重”和“非常严重”。当问及顶岗支教对学生成绩的正面影响程度时,顶岗实习师范生中选择“中等程度及以上”的人数达到了55.73%(73人)。

从推进“双语”教学的角度,顶岗支教对当地学生的影响是尤其深刻的。由于语言问题,民族地区、尤其是乡村的少数民族孩子,长期处在相对闭塞的环境里,高校顶岗支教老师的到来打破了孩子们学习汉语的“哑巴”学习状况。

4.结论

(1)顶岗支教对师范生到农村、民族地区任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师范生在校期间有了为农村和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服务的体验,为毕业后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从事义务教育工作或者以志愿者的方式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顶岗支教对当地教师工作有帮助。顶岗支教师范生为民族学校创设教师汉语交流环境,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推动教师采用信息教育手段具有积极引导作用。

(3)顶岗支教对落实民族地区“双语”教学计划,提高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对于实习地区的中、小、幼学生来说,对每学期换一名教师有着新鲜好奇的一面,但是每学期都要适应新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这对于他们的学习会有不小的影响。

(4)高校与实习地区之间沟通不畅,关于高校的职责、各教育局的职责、实习学校的职责、实习生的职责等方面并没有做出具体规定,且未出相应的规章制度,致使有些责任无法落实到个人。

5.建议

(1)赴民族地区顶岗支教前集中进行短期语言(维语)培训,高校尽力配备“双语”指导教师,缩短顶岗支教师范生的工作适应期。在传统短期实习模式占主导的情况下,与南疆民族地区教育顶岗支教相适应的师范生培养计划并不成熟,学生支教需要尽快适应教师角色和环境的转变,在支教前应提前到达实习地,通过集中培训(不少于一个月)掌握基本的生活语言和适合当地的优秀教学方法,随队指导教师应配备懂当地民族语言的教师,保持与当地教育机构人员的无障碍协作和沟通,尽可能缩短顶岗支教师范生适应期,提高顶岗支教效果。

(2)高师院校应建立与实习基地的长期联系,根据需要控制顶岗实习学校接受实习学生的数量和专业,保证对口地区基础教育质量。顶岗实习学校的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实习支教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人员流动频繁可能会引发教学质量的不稳定,增加必要的“岗前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培训”很有必要。与其他实习模式不同,顶岗支教实习的“全职”性质决定了实习师范生必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负责。因此,建立制度,调动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很有必要。比如建立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档案管理制度,奖励优秀指导教师等。

(3)高师教学应重视教学理论和教改思想传授,并开设专门的班主任工作课程。一般高师都将教育实习时间安排在实习前的一学期,实习内容则重于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两个方面。这就产生了错觉:因为要实习,所以学科教学论应该教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忽略了对准教师进行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改革的思想教育和培养,缺少“教学相长”的原则,更少涉及教学过程中学习、研究能力的培养,使得教育实习仅停留在指导师范生上课,锻炼备课、上课的技能或充当教学助手等少量“规定动作”上。“理论伴随实践、实践证明理论”,课堂中一味的理论学习,使高校师范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难以深入,这与实习学校希望能够从高校带来关于教育教学的新理念,给学校带来关于学科课程改革的新知识、新方法还有一定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陈秀玲,王 涛.新课改与高师教育实习的矛盾兼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9):32―34.

顶岗支教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顶岗实习党建 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030-03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工学结合,产学一体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学生顶岗实习实践教学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实践一个必经的重要环节。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流动性大,脱离学校的管理时间长,这给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和困难,如何切实做好顶岗实习期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工作,建立和完善学生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学生党建工作的机制创新,已是摆在当前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党员党组织意识比较淡薄

随着高职的扩招,一些高职院校片面强调发展党员数量,而忽视党员质量。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到第三年或者最后半年就到企业顶岗实习,一个学生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真正成为正式党员至少需要2年多时间,这样一来刚刚入党就面临顶岗实习状态,几乎没有参加过组织生活,而学生党员往往只有在党组织生活中才会意识到自己党性意识和宗旨信念。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由于长时间流动在外,或疲于岗位实习,或单位区域受异地的限制,无法请假回校参加党组织生活,相对于实习单位而言,有党组织的“无权管”,没有党组织的“无法管”,高职院校党组织则鞭长莫及,因此这一部分学生党员长期缺乏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导致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主动与党组织联系,不主动汇报思想,久而久之,他们的党性意识和宗旨观念淡化。

(二)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管理和教育缺乏实效性

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有的学校认为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已走出校门外出实习,是实习单位的事,可以不用管了,学校关注较多的是实习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和用人需要,工作重点转移到关注学生的顶岗率、就业率,很少关注学生党员的表现情况,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忽略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而且实习单位区域分布相对分散,单位性质不一,党组织建设情况不同,甚至有些单位是民营企业,没有建立党组织,使得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游离于学校党组织的工作视野和联系之外。部分学生由于受到就业压力、人才竞争和工资待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频繁换岗,基层党组织对其教育和管理就变得间接、被动、松懈、缺乏实效性,这给学校党建常态和动态化的管理和教育带来了困难。

(三)党建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

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问题是随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而产生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党员的整个培养过程经过多年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积淀,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完整的培养考察体系。而“工学结合、产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党员的教育环境已从学校扩展到社会,呈现复杂化;教育主体也已由原来单一的学校教师担任,变成了教师和企业实习指导教师交替担任,呈现多元化。这些变化使得“团组织推优、党支部考核发展、党总支把关”的“三级递进体系”无法适应,党组织对学生的考察与了解会失真。有些高职院校与实习期学生党建有关的制度不健全、不规范,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学生党员流出以后,学校党组织、实习单位党组织、流入地社区党组织等各自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应该如何管理等,这些到目前为止都还不明确。

(四)顶岗实习期党建培养、考察工作难以跟进

从学校角度来看,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流动在外,实习单位分布广且散,流动性强,不便管理,党建工作人员少,学校党组织无法在每个实习点安排实习带队老师全面开展党建工作,以致对学生党员的跟踪培养、教育考核工作出现断档。从实习企业角度来看,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党组织,更无从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考察。从学生自身角度来说,学生实习期间基本脱离学校,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对学校的党建培养考察工作不重视。或顶岗实习期预备党员人数多,实习单位分布广,同一个支部的不在同一单位实习,在预备转正考察期,学校党组织无法对其进行民主评议,加之有些预备党员与学校党组织联系不够密切,学校党组织无法及时掌握他们的实习表现情况和思想动态,导致培养考察难以落实,转正程序难以进行,影响转正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党务工作者人员配备和工作经验不足

有些高职院校党务干部配备不足,系部一级没有专门的配备专职的党务干部,加之学生党员顶岗实习单位分布广,无法逐点安排实习带队老师开展党组织工作,学生入党前和入党后的再教育工作责任常落在辅导员身上,而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大多数较为年轻,工作年限不长,工作经验缺乏,主要承担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时间和精力难以保证。大部分党务干部由行政干部和专职教师兼任,由于这些党务干部日常工作繁忙,无法估计学生党务工作,责任难以落实到位,甚至有些党务干部对业务不熟悉,工作缺乏规范化,使得这部分学生流动党员管理工作难以管理到位。

二、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途径与方法

(一)创新思想教育机制,纠正学生入党认识上的偏差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切实端正学生入党动机的重要途径。入党动机的端正与否直接影响到党员的质量和党员的形象。

一是做到三早,即“早发动,早发现,早育苗”。高职院校安排的思想政治道德修养、思想概论等课程应与入党积极分子的党课教育相结合,加强和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做到“早动员,早发现,早育苗”。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党性修养,从而端正学生的入党动机和态度,促使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二是创建三级培训平台机制,即学院党校、系部分党校、班级政治理论小组。学院党校要重点对党务工作者进行培训,党务干部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党建工作的成效。系部分党校要重点对本系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抓好对预备党员、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各班级可以辅导员牵头,以解决学生思想上的模糊认识为目的,组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使理论武装工作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的自觉行动。

三是消除思想“盲点”和“空白点”。加强责任意识和组织观念教育,加强对联系人的教育与管理,对于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各党支部要指定两位联系人,经常找其谈心,了解其思想动态和生活作风等,做好考察登记,并及时指出其不足,鼓励和帮助其纠正入党认识上的偏差,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积极进取,不断端正入党动机,及时消除思想“盲点”和“空白点”。

(二)创新工作思路机制,延伸和拓宽学生党建工作平台

一是党建工作向创先争优岗位延伸。随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党建模式已不适应“校企合作,产学合作一体化”互利共赢的教学管理模式,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应不断创新思路,深化校企合作力度,拓宽学生党建工作平台,将党建激励机制延伸到实习岗位中,加强与学生实习单位共建学生党员先锋示范岗、党员模范标兵岗等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党员顶岗实习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扩大党建工作的辐射面、渗透力,将“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创先创优”等活动带入企业,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党建工作向实习基地延伸。按照《中国共产程》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在顶岗实习正式学生党员超过3人的同一企业或距离相近企业,可以跨班级、年级甚至系部成立党支部,选派能力强、素质高的青年教师或学生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其主要任务是加强对本支部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按程序发展党员等,这样既方便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就近开展组织生活,又保证了学生党建工作的连续性和实效性,使学生党员“离校不离党”。

三是党建工作向入学和毕业就业教育环节延伸。高职院校可以将新生入学教育作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抓早抓实。如在新生报到时,学校可在发给新生《新生入学指南》或进行入学教育的同时,就将入党申请书的写法、入党程序等内容纳入其中;在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注重引入党建教育思想理念、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在顶岗实习时,对学生党员过程管理和监控等工作加强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再教育,也可与企业共同组织优秀毕业生党员与在校党员交流,提升党员的社会认识力和竞争力;在毕业生党员毕业离校前,安排一次交流座谈会或组织生活会,交流和学习党的知识,并提出切实有效的要求,从而提高毕业生党员的党性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创新工作载体机制,创建党建网络平台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化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高等学校作为知识的生产者、传播者和利用者,既是科技文化的信息源,又是信息的重要传播者。因此,高职院校党组织要依托网络新载体,很好地实现传统党建工作功能,如通过建立专门的网站,构建党建发展和党建管理的网站系统建设,实行网络化信息、网络化发展党员工作流程指导、网络化发展对象公示、网络化党校、网络化汇报思想等,在企业的共同管理下,建立完善的学建工作信息库,完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管理信息系统,努力构建全程化、开放式的学生党建模式。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QQ群、微博、E-mail、MSN、飞信、网络群组、网络会议等网络信息手段进行教育管理,从而缩短党员与党支部之间的距离。同时,支部也能及时了解党员最新信息,如党员更换工作单位、个人电话、在单位的表现情况等,这将极大地简化日常党建流程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时效性,突破传统党建发展培养对象单一、功能单一的局限,扩展网站功能和服务群体。

(四)创新育人机制,发挥企业、行业的育人功能和作用

随着“工学结合,产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院校要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必须走引企业入校园,融专业入行业,携企业育人才的道路,因此,高职学生的党员发展培养也应在此平台上建立和完善,对于已建立党组织的企业,要主动与开展顶岗实习学生的企业党组织联系,提供学生党员名单,请求他们协助做好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对于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学校党组织要与学生党员参加顶岗实习单位所在的社区党组织联系,让学生参加社区的党组织活动。这样一来既保证顶岗实习学生始终保持与党组织联系,不脱离党组织,也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社区党组织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育人功能和作用,让学生党员在基层党组织中锻炼增长才干,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又能让他们了解社会,增强同人民的感情,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

(五)创新管理机制,严把发展转正关,明确责任制

新时期,加强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是关键。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教育机制是高职院校加强党建工作的需要。

一是构建完善管理体系和教育机制。制定《顶岗实习期学生党建工作管理办法》、《顶岗实习期学生党员考核办法》,等等,建立顶岗实习期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信息登记制度;预备党员转正制度;党组织的设置和管理制度;党员(或发展对象)联系人制度等,使顶岗实习学生党建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顶岗支教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顶岗实习 学生党员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002-02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是一种职业型、技术型、应用型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特殊的教育类型和特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实验、实训、实习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三个关键环节,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积极推行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的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职院校必须认真落实好顶岗实习工作,并在实践中探索顶岗实习的有效管理模式。

“所谓顶岗实习就是学生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参加与一般职业人一样的工作。”顶岗实习是实践证明了高职院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是高职学生学习与工作结合的主要形式,是高职生就业的过渡期和准备期,是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是高职院校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管理的现状

高职院校实习生党员与在校期间的学生党员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如分散性强、流动性大等,因受实习、毕业等因素制约,实习生党员来到新的社会工作和学习环境,还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为适应全新的实习环境,由于主观条件的限制,实习生党员往往会与党组织失去经常性的联系,出现种种对党组织的疏离现象,很多实习生党员还是预备党员,因为实习等原因离开原有的党组织,预备党员的考察工作就不能正常进行,党支部正常的组织生活和学习教育活动难以参加,这不仅不利于实习生党员的成长,也不利于发挥党组织对新党员的教育引领作用。由于顶岗实习单位数量多,学生党员分布广,组织活动难以像在校期间那样统一组织,支部会议、民主评议等活动都难以开展,党员义务难以履行,权利难享受。如规定的按时缴纳党费的义务,定期参加组织生活等,这些权利义务更多体现的是一个党员是否具有组织观念的标志。

由于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管理出现一系列这样的问题,那么作为与实习党员管理息息相关的一些一线老师如基层学生党支部教师、思政教育工作的辅导员,以及实习指导教师就要动脑筋想办法发挥作用,思考如何解决成为当务之急,我作为这些基层工作接触者做了一些思考,这三类教师分别从以下方面建立制度采取措施。

二、学生党支部教师要建立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组织学习制度

首先,各个系(院)学生党支部要建立一本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登记册,在大三学生党员离校开始实习之前,将他们集中起来进行一次加强党员组织观念的教育,同时明确告知他们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管理的办法和要求,提醒他们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

其次,关于缴纳党费制度。按照规定,党员必须按期缴纳党费。鉴于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特殊性,学生党支部教师可以采取现代较快的灵活的线上支付方式,如微信支付、支付宝等方式缴纳党费,原则上要求每月缴纳一次,最迟不能超过三个月缴纳一次。

再次,参加组织活动制度,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参加组织活动会觉得有各种不方便,针对这种情况,鉴于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在外不便参加学校党组织活动,基层党支部老师可以利用节假日和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回校参加论文答辩等机会,组织他们学习时政要闻,传达上级党组织的有关精神,通报近期学生党支部的工作情况,收集他们对支部的工作意见或者建议。

最后,学生党支部教师定期与实习学生党员交流,掌握思想动态,定期和同学们谈心,争取在第一时间了解每一位实习生党员的思想动态,让实习学生认识和体会到自己虽然在学校外实习,但仍是学校的一份子,以主人翁的姿态接受学校的教育和管理。

三、强化辅导员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职责,建立网络平台管理模式

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在顶岗实习期间,辅导员作用尤为突出,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变知识为技能的必经过程。同时,这也是很特殊的一个时期,学生第一次走出校门和社会接轨。这一阶段,学生党员必然面临各种前所未有的问题,比如,心理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虽然实习单位在学生实习时配备有带教老师,但辅导员在这一阶段的作用仍必不可少。辅导员与学生相处两年多,是学生特别信任的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困惑并给予帮助,做好实习学生党员的心理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工作职责所在。

辅导员通过定期走访顶岗实习单位,与实习生、党员座谈交流,通过布置给他们一些学生管理上任务,引导他们发挥党员带头模范作用,从而可以了解其它一些同学的实习情况及思想心理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辅导工作,有效缓解他们的思想心理压力。辅导员要经常与对方实习企业党建老师进行沟通,获取学生在单位的各项行为表现和思想心理状况的信息,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力争及早解决问题,从而防止问题的扩大化。

辅导员要建立网络平台创新教育管理方式,传统的集中教育与新形势不相匹配,因此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党小组的形式化整为零,以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网络载体形式多样,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有利于资源共享,便于动态管理。例如:建立学生党员微信群,通过群空间、群公告的形式信息,理论学习材料;通过微信、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进行季度的思想汇报;定期根据时政,制定学习专题让学生党员参与讨论,有力的推动了实习生党员间的互动,增强了凝聚力。这些为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提供了新平台,充分利用现代社会网络资源可以使实习生党员教育管理范围和深度得到延伸。

四、专业实习指导老师顶岗锻炼深入企业搭建校、企党建深度合作平台

在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中专业实习指导老师掌握学生这项重要课程成绩的生杀大权,因此实习指导教师在学生党员管理中也应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在挑选实习指导老师时候可以优先考虑年轻的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带队青年党员老师,如果这样的话可以达到双重顶岗实习的目的,教师顶岗实践锻炼、顶岗实习指导,双重作用。在学生党员进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年轻教师或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在带队的同时,也应该顶岗锻炼。这种安排有利于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党员的全程跟踪指导,近距离观察学生的实习状况,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其次,考虑该学生党员的入党介绍老师,大多数顶岗实习党员都是预备党员,这类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预备党员的优缺点和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做双方面的指导,一方面指导顶岗实习工作;另一方面有效指导思想上、组织上需要改进的地方,加强现场指导。还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实习学生党员顶岗实习中出现的问题,第一时间与企业沟通。

力图搭建校、企党建深度合作平台,把党建工作延伸到企业,并与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校企文化对接有机融合,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新平台。利用这个平台,校企共同对学生党员继续进行培养教育考核,同时参考企业优秀员工的业务和技能等标准,制定培养教育考核要求及办法,完善培养教育考核过程,确保学生党员的质量,提升党组织在企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增强企业党组织的活力。

在顶岗实习结束后,上述三方面基层老师需要联合起来认真做好实结表彰工作。在大会上做好实习工作总结报告,挑选优秀党员典型代表、实习党小组组长优秀代表等组成的事迹报告团在总结表彰大会上做报告,将顶岗实习中宝贵的工作经验传递分享,组织在低年级班级中做巡回报告,将先进感人事迹与精神广泛宣传、弘扬。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管理工作是高职生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面对顶岗实习模式给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带来的新的挑战,学生党支部教师要与辅导员、实习指导教师建立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组织管理的共享平台,多角度、多层次管理模式,教师作用发挥的结果直接影响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管理的好坏。当然这种三方教师共搭模式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总结和完善。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三类教师在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助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顶岗支教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管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014-02

“国培计划”是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全国尤其是中西部实施的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其根本宗旨是为贵州省农村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乡(镇)中小学学科带头人,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水平、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探索和建立高等院校、教研机构和城市优质中小学的联动机制,推动高师院校与城市优质中小学和乡(镇)中小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促进师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提高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国培计划”农村置换脱产研究项目在贵州省启动以来,每年都有上千名学子参加顶岗实习,以2012年贵州师范大学为例,参加顶岗实习学生共计1183人,其中正式党员493人,预备党员272人,也就是说,每年有70%的学生党员在为期三个月的顶岗实习期中是游离于党组织工作视野之外的。因此,加强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教育管理水平,建立适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育管理方法是高校党组织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度可以使得党务工作者和实习学生党员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保证顶岗实习临时党组织和学生党员作用的有效发挥。一是制定《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管理办法》,该办法对各学院党委和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教育和管理作总体要求和部署。二是建立《顶岗实习临时党支部、党小组工作细则》在各项目县按照《》要求建立临时党支部和党小组。三是建立联系人制度。联系人由党务工作者和党员教师担任,联系人要经常保持与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联系,并做好情况记录。四是建立信息汇报制度。要求顶岗实习学生党员通过QQ、电子邮件、短信、电话或者信函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向联系人汇报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五是建立参加实践活动制度。要求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在各服务项目县,相邻党支部或党小组就近就便开展理论学习、宣传教育、对口帮扶等党建实践活动。六是建立检查督促制度。学校党委应把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列为各学院党委年度党建工作评优评奖的考察内容,各学院党委要把学生党员完成顶岗支教工作情况作为当年党员民主评议的重要内容。七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通过广播、电视、校报、网络等媒体对顶岗实习临时党组织和党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宣传,对措施有力、业绩突出的临时党组织和表现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及时进行宣传表彰。通过建立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完善考核机制,健全评价标准,逐步形成适合顶岗实习要求、适应学校人才培养需要的新型党建模式。

二、充分利用服务平台,创新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方式

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采取形式多样、不受时空限制的动态管理方式,创新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方法。一是构建管理平台,在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离校前做好基层支部党建政策规定教育,告知学生党员实习期间必须要重视和注意的事项,为党员教育管理提供保证;学生党员回校后,及时整理学生信息和档案,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党员进行思想教育,做好各临时党支部和党小组情况汇报,及时总结经验,提炼特色。二是构建网络教育平台,加强党建网站建设,开设学生最关心的时事专栏,及时更新网站内容,方便学生随时了解党的政策及学校党建工作;通过QQ群、飞信、微博等网络工具,将分散实习的学生党员组织起来,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进行动态管理。依托网络开展思想动态汇报、交流座谈会和工作汇报会等,加强学生党员的沟通和联系,强化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网站,开设网上心理咨询,为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排忧解难。

三、创新组织管理模式,加强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基层组织建设

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管理面临着党员人数众多,所在地点分散;学生党员党组织观念淡薄;教育管理难以开展等问题,因此,创新组织管理模式,是加强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保证。一是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增强组织流动性。根据外出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分布区域、数量,以项目县服务学校为单位,学校中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组建临时党支部;若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学校,可以在该校设立党小组并与相邻学校共同组建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党小组主要负责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考察工作,同时,定期向分管学院汇报教育管理情况,使临时党支部、党小组成为联系学校党组织与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纽带。二是加强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管理干部队伍建设。选派党务工作者或者教师党员参与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管理工作。在顶岗实习之前,加强业务培训,建设一支思想政治过硬、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党务管理队伍。

四、做好党建实践活动,发挥顶岗实习党支部和党员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教育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强化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同时要牢记党员身份,结合顶岗实习服务学校和项目县现状,根据顶岗实习学生专业特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服务、宣传教育、心理咨询、走访调研和贫困帮扶等主题实践活动。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既提高了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综合素质,奉献爱心,融入社会,又为项目县的教育、科技、行政管理等建言献策,提供服务,推动项目县科学发展,从而发挥顶岗实习临时党支部和学生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总而言之,加强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新时期师范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学校党建工作的落实程度、党员先进性的体现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因此,高校党组织必须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不断积极探索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和党组织教育管理可操作性的新方法、新措施,创新管理方式,及时总结经验,多管齐下,更好地做好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覃金昌,孙惠玲.工学模式下实习党员的教育管理初探[J].高教高职研究,2012,(64).

[2]张斌.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对策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2012,35,5.

[3]杨明刚.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精细化管理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2,9.

[4]杨丽贞.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新途径初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6).

[5]周璇璇,王志阳,沈秀莉.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管理方式研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4.

顶岗支教工作总结篇6

一中高职衔接“3+2”、“3+3”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阶段安排顶岗实习管理研究的必要性

中高职衔接“3+2”、“3+3”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三年,在高职院校学习两年(或三年),由中职与高职联合培养。我校在试点项目中,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企业的产业需求,展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现了“纵向一体、横向一贯”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中职阶段,按照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实行“2.5+0.5”的新学制。前2.5年主要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校内实训课程知识;后0.5年安排中职阶段的顶岗实习,重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加强职业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在于:(1)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将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产过程的实践工作有机结合,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又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2)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能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资源,在提高实训实习条件的同时,校企共同调研,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培养质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就业竞争力,促使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

二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下顶岗实习管理的具体安排和对策

1.明确责任,建立完备的顶岗实习管理组织机构

成立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实行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为副组长、企业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常务办公室,办公室设于招生就业处。领导小组负责顶岗实习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与指挥以及常规管理工作。坚持“一把手”原则。各系系主任是顶岗实习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系成立以系主任为组长、系教学主任为副组长、班主任为组员的顶岗实习工作小组。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做到实习前有计划、有组织,实习时有目的、有检查,实习后有总结、有反馈,全面推进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强管理,落实顶岗实习前、中、后的教育管理工作

顶岗实习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切实做好实习的各项工作。第一,顶岗实习前,要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由班主任安排全体学生制订《顶岗实习计划》,通过顶岗实习的政策宣传、企业推介、企业文化论坛、企业形象宣传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进行顶岗实习的意义、目的、内容、时间等。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良好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顾客至上的服务意识。最后,要做好学生安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要深入企业,加强对实习企业的考察,了解实习的真实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生活环境等情况,并将真实情况告知学生与家长,学校或实习企业还要为实习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关保障,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第二,顶岗实习过程中,要做好管理和帮助工作。顶岗实习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和帮助。根据实习的具体情况,应该主动出击,加强与学生、家长、企业的多方联系。各系顶岗实习领导小组要经常主动上门,掌握学生实习的动态,实行日报制度。学生遇到问题,要主动解决。利用网络平台、微信、飞信、QQ、手机、Facebook、家校路路通、短信、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与学生交流,做到管理到位、服务到位、跟踪到位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第三,顶岗实习结束后,做好总结和反思工作。顶岗实习后,要及时总结与反思。将实习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认真总结与反思,分析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取得的成效。

3.认真总结,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

第一,建立“两线、四部门”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以学校和实习企业两条主线,以招生就业处、教务处、系部、班主任组成的四部门——“两线、四部门”的质量监控体系。及时对顶岗实习基地、顶岗实习教学、顶岗实习过程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质量监控。第二,建立“三方评价”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校外指导教师评价、校内指导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的三方评价体系。校外指导教师应以岗位职业标准进行考核;校内指导教师应根据顶岗实习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顶岗实习每日登记表》、《顶岗实习周记》、《顶岗实结》和检查情况进行考核;学生以岗位工作能力、工作熟悉程度、工作业绩等进行自我评价。

4.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一支“高、精、专”的顶岗实习队伍

顶岗实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师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和指导。在顶岗实习前举办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班,对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可以包括顶岗实习的目的与要求、顶岗实习的基本流程、工作职责、常见问题解决办法等。另一方面要建立奖惩机制,通过评选顶岗实习优秀指导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校企融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顶岗支教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高职教育 邮轮人才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顶岗实习

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其中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要求。教高2006第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校企合作”是一种办学模式;“工学结合”是一种育人模式。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性实践教学环节。本文将从高职教育下培养邮轮人才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1、邮轮人才需求分析

2012年5月21日,据CLIA统计,3%的美国公民度假会选择邮轮产品,这表明邮轮旅游在北美地区仍有巨大增长空间,相信随着邮轮公司不断建造新邮船、开辟新航线,将给欧洲和亚洲市场带来更多的商机。中国旅游局副局长祝善忠表示,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和支持中国邮轮产业的发展,邮轮旅游正成为国民休闲度假的新选择。

2、当前高职教育下培养邮轮人才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学校和企业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办学理念认识不足

大多数院校对高职教育下培养邮轮人才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概念,未能全面、科学地认识其内涵, 简单地将学生只到企业实践便称之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尤其是,在培养邮轮人才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学校、企业都面临着一场变革,对学校管理、教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在与企业合作中,对于邮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的建设、课程的开发等不尽合理,而是简单地迎合了企业对邮轮人才的需求;然而,大多数企业则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利用学生顶岗实习来牟取利益,而不把顶岗实习看作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平台,所以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2.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中学校和企业的角色不同

学校培养人才,体现的都是教育性和公益性,而企业追求的是生产和经营利润的最大化,体现的是功利性,可见校企双方的追求目标不同。另外,学生只掌握了专业知识,距离企业有关顶岗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企业必须对新进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不行之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由于学校与企业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学校希望培养出综合性的人才,但是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可能实现轮岗,由于学校教学安排及学生个人的原因,有可能企业培训合格的学生毕业后不再选择原来的工作。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在高职教育下培养邮轮人才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校总是处于被动状态。

2.3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首先,国家对于高职教育下培养邮轮人才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和必要的监督。其次,虽然国家对高职教育投入了大量经历,但是对于邮轮乘务这一新型专业的发展重视不够,具体表现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学经费匮乏,如专业人才引进、实训设备购置、科研项目申报、职称评审等,这对推进高职教育下邮轮人才培养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十分不利。

3、高职教育下培养邮轮人才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全、顶岗实习”的对策

3.1 正确理解“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办学理念

高职教育下培养邮轮人才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必须加强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内涵的认识,转变政府部门、学校、企业的观念,树立与市场驱动和企业邮轮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思想。

3.2 积极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教学体系和运行机制

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学体系和运行机制,可以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良性循环。首先,政府要把高职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使校企合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学校要积极走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在内需求,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促使双方资源、技术、管理与文化的互动和渗透。第三,邀请企业参与到教育教学中,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建立教学管理运行体系,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邮轮人才培养机制。

3.3 不断深化高职教育下邮轮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邮轮人才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要及时跟进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教学,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切实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邮轮人才培养要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开发任何一门课程要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使得学生从入学——实习——就业形成一个闭环。

4、结语

综上所述,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为更好地培养社会急需具有创新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高职院校应及时总结经验,并与企业及时沟通、交通,根据前期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吸取教训,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

顶岗支教工作总结篇8

中职生参加顶岗实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顶岗实习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和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学校生存的问题。如何以开展顶岗实习为依托,实现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是中职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江苏省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主要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19.23%的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参加顶岗实习,73.59%的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开始参加顶岗实习,7.18%的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参加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的管理与规范方面,基本上以学生日常生活自主管理为主,企业业务管理和学校思想教育与事务管理为辅。进入企业之后,学生在工作之外的日常生活,学校和企业基本上是放任型的,由学生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自由支配,自己管理自己;在工作时间内,则主要由企业根据对员工的相关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员工式的管理。学校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管理和事务管理。

另外,通过调查发现,江苏省中职顶岗实习生的权益主要是以合同方式获得保障的。当前基本上存在着学校与企业签订的学生实习合同、学校与学生和学生家长签订的实习合同、学生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协议等三种合同类型。而在安全保障方面,则主要以学生自主购买的意外事故伤害保险为主,企业购买的雇主险、意外事故伤害保险为辅。

顶岗实习在现实中遭遇诸多问题

把顶岗实习等同于就业,忽视顶岗实习的教育性

顶岗实习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养成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但是,由于相关文件规定对顶岗实习的界定不明确,实践过程当中,学生和家长更多地把顶岗实习理解为就业,学校把学生顶岗实习理解为准就业,纳入学校就业工作来实施,企业则把顶岗实习理解为新员工的试用期,以此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这样的观念与认识导致了顶岗实习过程中其它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顶岗实习的教育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校企之间资源分散,缺乏有效整合

当前,在学生的顶岗实习安排方面,学校和企业之间关于学生之间的合作基本上是单个学校和单个企业之间的行为,资源相对比较分散。由于缺乏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资源整合和信息沟通平台,不但增加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成本,而且也不利于信息沟通,致使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一方面学校找不到企业接纳学生实习、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实习的企业又找不到学生的问题。为学校和企业搭建一个资源整合和信息沟通的平台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政府财税支持力度不够,影响企业参与积极性

由于我国企业没有形成一种主动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意识,企业对学生实习的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强,这就需要外部激励来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虽然从去年开始相继出台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和《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但是这样的税收支持力度仍然略显不足,而且存在程序繁琐等问题,对企业的激励作用并不明显。与此同时,财税对学校的支持力度也有待加强,学校受困于资金限制,无法按需要大量引进“双师型”人才、完善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这些对学生实习产生了很大影响。

学校实习管理制度不完善,实习管理相对混乱

虽然中等职业学校现在都已经开始建立校内实习管理制度,但是仍然不够完善。绝大多数学校的实习工作纳入就业部门管理,没有专门的实习管理部门,同时,多数学校的实习就业部门专职工作人员数量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实习管理的要求。这就使得大部分学校只能通过电话联系、事务管理的方式对实习学生进行管理,甚至有些学校对实习学生放任不管,管理水平还停留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层次。

课程设置相对滞后,职业指导不能适应要求

在实习课程设置方面,技能训练占有较大比重,而与学生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课程则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这就导致学生对自身认识不明确,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不高,自我权益保护意识不强等一系列的问题。增加职业指导课程在实习中课程的比重成为必需的选择。

完善法规、加强监管是根本

首先,相关部门必须从法律政策层面对定岗实习的原则目的等予以明确,同时应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以形成对顶岗实习正确的认识和观念,纠正实践过程中把顶岗实习完全等同于就业的错误认识和观念,正本清源,从观念认识层面保障顶岗实习科学、顺利地开展。

顶岗支教工作总结篇9

一、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接受教育管理的现状分析

目前,本校的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期间教育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党员思想状况难以掌握

本院学生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一般由专职思想政治辅导员担任,但是由于学生其他方面的事务占据了这些老师大部分的时间,导致了党建人员人手缺乏,对在外实习的学生党员的管理时间和精力上不是很充分,另一方面,学生党员在企业实习一般均在6个月左右,时间跨度很长,很难对学生党员思想动态进行跟踪,导致了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的弱化。

2、支部活动难开展,教育管理难

一方面,鉴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和特点,本院三年制大专生需要在企业顶岗实习六个月、五年制大专生需要一年左右的实习时间,由于专业不同,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实习单位大多比较分散。这就导致很难在固定的场合和固定的时间里,集中性地参加支部组织生活会、年度的民主评议党员等支部活动。另一方面,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以后,基本无法与老师见面和交流,而独自面对从学校到步入社会所引起的外部环境变化,社会上一些现实主义的诱惑以及自身思想发生的变化,导致了学校老师无法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行为动态以及理想信念动态,也就无法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虽然校企合作进行地如火如荼,但企业更多重视的是经济效益,而把顶岗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纳入到企业内部的管理范围之内几乎是空白的。此外,大都数外资企业、合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未建立党的基层组织,那么在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衔接上就必然存在着脱节现象。

3、考察和转正进行难

高职院校学制一般为三年,在校企合作以及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下,要求学生有相当长的时间在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最多为两年半。同时为了严把学生党员质量关,党员的发展程序至少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恰恰这时学生已经去企业顶岗实习了,所以在顶岗期间,绝大部分学生党员还是预备党员,而学院与学生实习所在企业的党组织几乎没有沟通和对接,导致这些预备党员在预备考察期内的考察活动无法真正落实,处于真空状态,甚至有的学生党员由于实习企业不批假等原因无法参加学校的转正大会,导致转正程序无法按期进行。

二、加强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方法和对策

针对以上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教育管理方面所面临的现状,我们因势利导,和校内党员区别对待,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使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岗位上得到最大的发挥。

1、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为了全面的了解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在实习单位的工作现实表现,尤其是思想状态,保证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企业能正常参加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接受基层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本院根据实际情况,从管理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与校内党员相区别,制定了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相关制度。比如《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学习制度》、《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管理教育制度》、《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组织活动制度》等规章制度,以相应的制度来规范、约束和监督学生党员在实习单位的表现。

2、强化顶岗实习期间党员的教育管理力量

学院选派一定数量的工作能力强、思想成熟的辅导员或有专业背景的专职党团秘书担任顶岗实习党员党支部书记,减轻他们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注重加强专兼职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3、创新顶岗实习期间党员教育管理模式

为了提高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本院要求各二级院(系)部党总支按照学院党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根据各院(系)部的条件和特点,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指导各党支部开展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1)严格实施跟踪调查制度。学院专门制定了《江苏牧院学生党员考察跟踪卡》,学生党员在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后,及时将《江苏牧院学生党员考察跟踪卡》交给实习单位所在的基层党组织,由各企业基层党组织根据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期间的个人思想、工作学习和参加组织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如实填写在该卡片上。另一方面,学院的基层党组织会定期派培养人深入实习单位进行走访,与实习生党员进行交流,了解其思想动态和工作期间的表现,从而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活动。(2)建立校企双向培养考察制度。在党组织相对薄弱的企业,可以构建一个由学校、企业或企业所在地街道居委会等组成的党支部。2015年学院与上海某宠物用品企业组建了校企双向培养党支部,同年参加实习的3名预备党员,在半年的实习期间,学校培养人和企业党支部书记共同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支部活动及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使这3名同学在毕业前夕顺利转为正式党员。(3)充分利用“网络载体”沟通平台。针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组织生活难以正常开展的现象,学院搭建了学生党员微信群、QQ群、支部书记微博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平台,定时上网过组织生活、开网络支部会议、交纳党费、及时提交思想汇报等,这样便于学院及时加强与党员的联系,掌握教育的主动权,让学生感受到了“离校不离党”的关怀。总之,高职院校是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方法上不断创新,在理念上不断升华,采取各种措施,提升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的质量,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既是适应高职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作者:胡辉 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永.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流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报,2012.5.224.

顶岗支教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高职教师 顶岗实训 双师素质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几年来,我国高职教育飞速发展。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成为高职教育建设的重中之重。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师有着特殊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能力,而目前中国高职教师技能欠缺的现状严重影响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随着高职教师技能培养方法的不断探索,目前各个高职院校主要采取顶岗实习的培养方法来快速提高教师技能。

一、顶岗实训的必要性

(一)我国高职教师建设现状的要求。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教师是从校门走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和企业一线实践经验。不了解社会和企业的新动态、新经验。而国外好的高职教育正是在教师实践技能上着有相当高的要求。例如德国的高职教师主要由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培养,学生毕业后不能直接任教,必须再经过第一次职业技术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者只能荻得实习教师身份。然后再度过两年的教学实习期,完成两年实习后再参加国家组织的第二次职业技术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者才能获得正式岗位资格证书,以聘去高职任教。这样培养出的人员既有相当熟练的专业技能,又有宽厚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具备了相当雄厚的职业功底和很高的业务素质。此外,德国政府还制定了继续教育法规,要求在职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进修。另外还有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成功经验也告诉我们高职教师的“技能”培养是高职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金钥匙。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践性特点的要求。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特征决定了其从业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没有企业工作经历或工作时间短,教学中还是以课本上的理论教学为主,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且教材编写总是落后于实践,实训设备也极其落后,使学生的实践教学与社会近乎脱轨,导致学生毕业后几乎不能将几年所学用于工作当中。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实操能力较差。教师实践性培养成为高职办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

高职教师参与顶岗实训的过程,就是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的过程。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顶岗熟悉工作流程和专业岗位知识和技能,了解行业发展最新动态,并且可以利用自身理论知识的优势,展开对实训单位人员进行理论培训、决策咨询等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合理建议,切实解决企业难题;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在顶岗实训中为学校物色、联系一批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将实训单位发展为院系的固定实训单位等。真正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校本教材的编写质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二、顶岗实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积极性不够。

教师职业被认为是高尚的、伟大的.教师也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人们心目是高大的,教师在历史舞台上始终扮演着清高、优雅的角色。所以有些教师放不下架子到车间或者一线去实习,无法跟一线的员工同甘共苦;另外教师顶岗实习需要学校的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但对于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恰恰这方面是一个欠缺。因此,教师顶岗实习的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调动,这些都影响着高职教师顶岗实习的实质性进展。

(二)企业充分配合难度高。

企业本身是以盈利为目的,教师的顶岗实习不能给其带来任何经济效益和技术指导。相反,企业还得派师傅或技术骨干无偿培养教师,一旦培养成功,教师又不可能长期为企业所用。或者认为教师不能给他们带来经济效益和技术指导,也不愿意专门对教师培训,还担心企业技术或客户泄密。其次教师由于得不到企业的支持,实习只能停留在实习单位、实习过程材料的搜集整理、实习汇报总结等表面文章上。走走、看看、转转,熟悉一下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了解一下关键性的工作步骤,以便汇报总结。教师没有实质性的进行岗位操作、体验,存在严重的走过程、搞形式。这些原因导致教师在顶岗实习单位没事可做,几乎学不到实质的内容。

(三)监督及反馈机制不完善。

在教师实践期间,学校应与企业不断交流,了解教师的实际锻炼情况及考勤情况。虽然教师在挂职锻炼前都做了详细的实践计划,但学校部门没有按照计划进行核对和监督,致使部分教师对实践工作抱有松散心理。顶岗期间,学校偶尔会电话联系企业监督一下教师在岗情况或者通过企业对教师的评价以及教师的顶岗实习报告来衡量教师的顶岗质量或作为考核方式,顶岗实训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方法与对策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中提高教师职业技能的不可缺少的环节,要想提高顶岗实训的真实效果,离不开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政府和学校的支持和完善的顶岗锻炼运行机制。

(一)教师自我意识的提高。

高职教育需要改革,教师观念也需要更新,要懂得不进则退。顶岗教师要扑下身子虚心向工人师傅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学习,了解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将所学到的企业一线的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到教学中;同时研究开发校企合作项目和课题。通过顶岗锻炼提升自身工作技能和科研能力,为高职教育贡献力量。

(二)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高职教育要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学校的努力。政府和学校应尽快建立高职教师培训政策和组织机构,负责教师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及培训实习过程和实习结果的监督与审核,以保证实习的真实性、有效性。除政策支持外,师资队伍建设还需要资金支持。政府应拨专用经费以支持教师的能力培养。另外高职院校应建立教师挂职激励机制,在保证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下,从政策上激励系部教师积极投入到挂职锻炼中来。增加应用型教

师培训经费,提高挂职教师津贴待遇,更好的提高高职教师技能水平,满足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求。

(三)建立和完善顶岗实训运行机制。

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是提高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重要途径。为确保效果,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对教师顶岗过程进行监督;协调教师在顶岗锻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对顶岗结果进行审核,以保证顶岗的真实性、有效性。实践过程中及实践结束后,企业有关部门应对教师的实践进行认真考核,并在教师赴企业锻炼情况反馈表中签署意见和建议交予学校。学校有关部门也可以在教师锻炼期间定期或不定期派出督查小组,对教师挂职锻炼的企业进行走访,了解教师的锻炼情况,与企业进行交流。加深学校与企业的相互了解,密切校企关系,促进校企联合办学,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参考文献:

[1]何小雄 高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2+1人才培养式的改革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9).

[2]何秀芬.高职院校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的思考.教育视角,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