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企业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3 20:16:30

整合企业工作总结

整合企业工作总结篇1

    

   按照市委和局里的安排,从今年10月21日起,我被抽调参与镇“三合一”企业集中整治工作,在第五大组第二推进小组。在此期间,我自觉接受区、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指挥,严格遵守工作纪律,认真学习整改标准,扎实履行工作职责,经过40多天的工作,圆满完成了自己分担的各项工作任务,确保了整改工作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现简要小结如下:

   一、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严格遵守工作、组织纪律。

   接到市委的通知以后,我们行政执法局领导坚决服从市委的要求,在局里工作多任务重的情况下,坚决服从全市大局,从全局抽调精兵强将参与镇“三合一”企业整治。我11月22日到镇里报到后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在工作中,我严格遵守工作、组织纪律,按组长的分工和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工作量大又多,经常加班加点,一直到当天的工作完成才回去,从没有任何怨言。在工作中非常注重个人形象,从未参与过饮酒、打牌等活动。认真学习工作方法,重视说服工作,密切联系业主,受到了步行街上业主的好评。

   二、扎实履行工作职责,认真完成分担的工作任务,确保了整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1、重视学习,把学习贯穿到整改工作的全过程。

   一是虚心向不小组里的老同志老干部请教,学习农村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二是认真学习了有关的整改规定的内容,重点学习了市、区委书记的讲话、《消防法》、《国务院302号令》以及省市领导关于织里镇“三合一”企业专项整治工作的方针政策等。使自己在思想上、理论水平和工作方法有了较大提高。三是在抓好自己学习的同时还负责包抓20位业主及所属的400多名员工的消防知识培训,使他们顺利取得了上岗证,为这20家企业顺利通过预验收进行试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2、不怕吃苦,任劳任怨。

   在整改的第一阶段,我和另一同事负责20家企业,每天都来回跑上3、4趟,检查安全情况,指导业主进行整改,嗓子都干了,也没有喊一声苦,叫一声累。40多天来共发放了XX余份的宣传资料和《晚报专刊》。特别是在整改的第二阶段,负责了40多家企业的整改,无论是刮风下雨,每天都每家每户楼上楼下跑上好几趟。对部分不理解的业主进行教育说服,并耐心的讲解整改标准,直到业主明白了、理解了为止。为顺利按标准整改铺平了道路。

   3、严格整改标准,确保顺利验收和安全生产。在整治的过程中,我能严格要求自已,坚持“三合一”企业整改的标准,在人员与生产生活彻底分离的基础上要求业主严格按消防的要求配置消防设备,并每天检查逃生通道是否畅通无阻。保证了自已所负责的20多家企业安全生产并通过正式验收。

   三、心得体会。

   经过40多天的整改工作,我的体会和收获很多,主要有以下二点:

整合企业工作总结篇2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三项行动”要求和夏季施工高峰期特点,结合本监管区域、本企业、本工地的实际,深化建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加大建筑安全生产执法力度,有效控制和切实减少各类重大事件事故发生,确保本地区、本单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整体受控。

二、整治原则

(一)以查促管,以查促防原则。动员全行业力量,从工程项目部、施工企业到市区监管部门各负其责,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巡查整改、督促严查。以拉网式、滚动型的强势检查,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不留死角,全面覆盖,全面遏制安全事故发生。

(二)整治差劣,从严从快原则。聚焦安全生产管理差劣的工程、区域、企业、领域和重大危险源,开展集中整治。严格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及时通报,对顶风违规、屡整屡犯、重复事故、违章作业、建设程序违规等行为从严从快处理。

(三)整建结合,着眼长效原则。整治工作着手当前,着眼长远,把整治活动与制度建设紧密结合,做到整治一点,规范一片,整治一次,规范长远。通过整治,建立完善工程管理规章制度,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三、实施范围

全市所有在建建设工程及相关各方。

四、整治重点

(一)重点整治轨道交通等地下工程、模板支撑系统、大型施工机械、特殊部位脚手架、工地消防安全,房屋拆除作业、密闭空间作业等;

(二)重点加强对安全生产薄弱地区、事故多发企业、隐患多发环节和部位事故多发环节的监督检查;

(三)重点查处建设手续不全,发生事故隐瞒不报、迟报、漏报的,对安全隐患拒不整改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工地和人员。

五、时间节点安排

第一阶段排摸自查阶段:各地区、各企业、各工地要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和防台防汛、有毒有害作业中毒、卫生防疫等季节施工特点,宣传、动员、部署,提高责任意识。组织排摸管理范围内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确定查处治理内容和对象,开展自查自纠。

第二阶段检查整改阶段:企业加强对所属工地、外省市沪办加强对管理范围内的工地、监管部门加强对监督区域内工地全面检查,督促整改。重点检查工程项目是否按要求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是否按要求建立完善和落实参建各方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布置落实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防范措施,是否有效落实应急预案,是否落实文明施工各项措施。

六、工作要求

建设工地:总包单位牵头,结合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组织安全生产自查自纠。每月20日前分别向工地所在监督站和所属企业上报隐患排查治理宣传教育工作情况(或报表)。

施工企业:对所属工地的安全生产进行检查、汇总、指导,确定下一阶段监控指导重点。每月25日前向上级单位上报隐患排查治理、宣传教育工作情况(或报表)。

监理单位:根据上级布置的安全生产工作要求,配合做好对所在工地的安全生产检查,认真审核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并监督实施,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三定”原则进行整改。

外省市沪办建管处、企业大口:结合本系统施工企业的实际及发生事故特点,理出并摸清本系统范围内差的企业,协同开展治理指导工作,督促企业进行专项整治。**月**日前向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总站上报整治工作总结。

监督机构:区县(专业)监督站结合本区域的施工及事故特点,理出并摸清本区域范围内差的工地和差的企业,针对性地开展重点治理。每周进行一次抽巡查,每月进行一次整治讲评,通报和处理一批。每月25日前向总站上报整治查处情况,**月**日前向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总站上报整治工作总结。

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总站每月开展一次督查,每次组织10个检查组,重点督查事故多发的区域,列入重点监管范围的企业,受到较多社会投诉、引起关注的企业(工地)以及整治开展不力的区域、企业和工地。

七、结果处理

进一步加大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通过严厉处罚一批违法违规企业和个人。

(一)对在整治期间发现存在严重安全质量隐患严重的工程,一律责令停工整改并全部上网公示;

整合企业工作总结篇3

一、山东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创新实践的主要背景

(一)企校合作培养人才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1、企校合作培养人才现状

2006年以来,为贯彻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山东省经贸委、教育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若干意见》,省经贸委、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组建省级职业教育集团的意见》、《关于实施企业职业教育 “十、百、千工程”的意见》,极大地推动了我省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全面合作。企校双方以需求为导向,合作培养人才的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展,模式不断创新,探索形成了订单培养模式、职教集团模式、“N+X模式、“三元制”模式、“双向嵌入”模式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人才,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双赢和共同发展。目前,企校合作已成为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的一个根本方向,也促进了行业企业职业教育发展。

2、企校合作培养人才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关于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在认知上存在极大的误区或偏差。

一是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属于职业教育范畴。国家历来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都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决定了它必须同企业紧密结合才能完成自身的历史使命。因此,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往往被贴上职业教育的标签。其实,普通本科院校同样肩负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尤其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面临普通高等教育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现代产业和企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相适应,造成教育与产业的困惑与矛盾越来越大,企校合作培养人才不再是职业教育的专利,必须置于整个高等教育大教育观下开展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工作,才能适应区域经济和产业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是企校合作培养人才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社会上有种观念认为,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基本是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关系,而企业不是企校合作培养人才主导者,对开展企校合作不积极,主动寻求学校合作的企业也属凤毛麟角。这一观点单方面突出了院校的功能和地位,忽视了企业对培养人才的需求和作用。事实上更多的企业愿意开展企校合作,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和培养后备军。关键是能否创新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工作,走出一条更加符合企业需要的新路子。为消除理论认识与实践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强政府引导,推动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工作创新,寻找新途径,实现新突破。

(二)山东人才供需现状和产业发展要求创新企校合作培养人才机制

1、人才培养供需存在结构性矛盾

山东大学生供应数量和结构与企业、产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全省工科专业人才供给总量不足,企业需要工程技术类人才占人才需求总数的89.65%,而院校毕业生工程技术类仅占应届毕业生的49.68%,差距达40%。山东工科高校少、专业少、毕业生到外省就业多,造成全省工科人才缺乏。截至2010年,国家工科专业目录内专业207个,山东仅89个,相差118个(不含战略新增专业),专业设置和人才供给缺口很大,导致大学生培养出现“结构性过剩”,基础学科、传统专业人才相对过剩,面向新兴产业、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的学科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同时,大多数院校是培养理论型、研究型人才,而企业需要的是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加上许多院校重理论课、轻实践课,学用脱节,毕业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差,创新和就业能力不足,形成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聘人才难的“两难”问题。

2、山东产业发展对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十一五”以来,山东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鲁南经济带,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推动了产业调整振兴、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学科专业设置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不断加强工科专业建设;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强特色重点学科建设,支持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扶持优势传统学科创新发展,重点向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空白学科和应用学科倾斜。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是,人才培养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不断优化人才培养层次,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提高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山东企校合作培养人才的创新实践

整合企业工作总结篇4

一、工作目标

通过整顿工作,解决监理企业不履职尽责,不执行规范和标准,不按国家及省相关标准和规范配备施工现场监理人员、擅自更换中标的监理人员、人证分离、无证上岗、不在岗、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督促整改等问题;进一步规范监理企业安全生产、工程造价、进度、投资等监管工作。提升监理工作质量;进一步发挥监理作用,落实监理责任。

二、工作任务

1、把好入口关,人员不齐,不办理开工手续。严格监理人员的监管,严格审查监理人员的执业注册资格、从业资格,确保其真实性。监理人员不到位,坚决不开工。

2、开展暗访和不定期抽查制度。对全县监理单位进行不定期暗访和监督抽查,重点检查施工现场监理人员配备情况、人员持证上岗情况、人员在岗情况,同时对监理企业的市场行为,现场工作质量、履职行为进行检查。严格处罚一批市场行为不规范和现场不达标的监理企业。

3、建立建设工程监理动态监管机制。对检查中发现问题严重的监理企业,纳入动态监管名单,我局将每季度对动态监管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对检查不合格的监理企业进行处罚和整改,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企业进行全州通报,并清除出市场,三年内不得重新进入。

4、进一步规范施工现场监理资料。每次检查严格审查施工现场监理资料,严格处理监理企业资料不齐全、作虚假资料、资料签字不全或代签字的情况。

5、督促监理单位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组织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和技术、档案等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工程试验检测设备。

6、逐步开展工程监理企业信用评价工作。综合监理企业的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对监理企业确定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对不合格的监理企业,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记录不良行为记录。

三、工作计划

1、自查自纠阶段。6月8日??6月23日为全县所有新建在建项目监理企业自查自纠阶段。各监理企业要按照国家及省监理管理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细致检查各重要部位、关键环节,及时处理并上报。各监理企业6月23日前将自查总结交建管科。

2、检查监督阶段。6月26日??7月22日为检查监督阶段。对全县监理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重点对监理企业人员、资料、履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督促整改。

3、总结处理阶段。8月为总结处理阶段。对全县监理企业的检查工作进行全面的汇总。对市场行为不规范和现场不达标,存在问题严重的企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相应处理。

四、工作要求

整合企业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素质 学习 思考 总结 写作 创新 协调

政工师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工种,特别是在建筑工程行业,在当前一味追求效益的前提下,施工企业的政工干部的工作似乎可有可无,这一现象尤其在一些私人企业和小企业表现的尤为明显。其实不然,一个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因为它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具有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降低成本的功效。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把企业倡导的理念变成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而这些工作在企业大多是由政工干部来完成的,因此这就要求施工企业的政工干部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深厚的科学文化基础和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等基本素质。在工作实践中,要坚持学、思、总、写、创、协的“六种基本素质,从而尽快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一名合格的政工干部。

从整个建筑行业来看,政治思想工作好像可有可无,不产生任何效益,其实不然,从长远看思想政治工作是保障建筑施工企业健康发展、均衡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但就当前情况来看,施工企业中负责政工的青年干部不多、对口专业少、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即我们所谓的“三少”现象,甚至在一些项目让政工干部主抓征地拆迁、迎来送往等工作,而忽视了政工干部的本职工作、忽视了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造成本末倒置。如何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政工干部应该认识到,学习不仅是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态度,而且是自身的工作责任,全体政工干部应时刻保持求知若渴的精神以及持之以恒的态度,尽量在工作之余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学――学习是终身的事,活到老,学到老。政工干部也要自觉把好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保持求知若渴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态度,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尽可能多学些知识。同时企业也应该坚持在工作上给予支持,在学习上给予机会,为政工干部学习搭好平台。其次:坚持“经验来自实践,早压担子早成才”的观念,在工作中,给予他们充分的实践机会,给他们压担子,促使他们主动学习,让他们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和学习,促使他们早日成才。

另一方面必须加强政治理论修养,提高理论水平、提高政策水平并自觉运用到工作中,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工作,才能以端正自身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立场,以身作则,影响员工的行为表现;同时还应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拓宽视野,丰富自己的行业经验。在学习政工业务的同时,也要熟悉建筑行业的基本知识,将自己锻炼成一个政工、施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通过这种途径,才可以充分理解和透彻分析各岗位、各阶层干部员工的思想动态,从而有目的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思―――政工工作繁琐复杂,跨度大,时间性强,这就要求政工干部必须具有奉献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工作状态。政工干部应擅长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从全局着手来分析问题,这样工作就有生气。思考就是要学会观察事物,从社会形势和政治立场对企业发展的要求来看待事物,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分析企业发展的问题,同时也以企业发展为前提来安排各项工程项目的政工工作,多学多思,认真分析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情况,必要时可独辟蹊径地来解决问题,适时调整工作安排,突出重点,以确保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都有政工工作保教护航。此外,企业政工工作应与企业整体发展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合拍。

总――总结是政工干部提高水平、增长才干、减少失误、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环节。工程项目本就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这就决定着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政治思想工作也不会是简单的,如果不具备一套完整的操作规范正工工作也不可能正常开展。工作人员只能依照政策原则及精神力量自由裁量,然后凭借自己的学习和理解能力去不断总结最佳的工作方法。所以,工程项目部政工干部要养成勤于总结、善于总结经验的习惯。提高总结经验的能力,就要在日常工作中留意观察,善于分析、总结,肯定和坚持好的做法,不断总结提高。定时对项目部各项工作进行总结,不对之处吸取教训,进行改正,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方法;要坚持项目完工总结,对项目进行整体评价,给企业提出中肯的意见。

写――文字工作是政工干部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指导、宣传企业、项目的重要手段之一。工程项目部政工干部很重要的一个基本功就是要具备较强的文字功底,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因为作为一个政工干部要承担起草文件、撰写宣传材料,收集信息,做好宣传报道,树立先进,营造企业良好的施工舆论氛围等工作,起草文稿要讲究质量,要突出文稿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必须会写,有较高的文学功底,同时在内容上要行政、党务、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材料都能对付;在体裁上,通知、通报、事迹材料、领导讲话、经验总结、调查报告等,都能熟其要领,知其风格,要写得有新意,有价值,自己满意,领导满意。

创――实践证明,创新是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和不竭动力。思想政治工作是政工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在当前形势下,政工干部多数兼职,从而造成政工工作的弱化,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必须创新,创新是工程项目政治思想工作得以改进和加强的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创新能力是政工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政工干部应审时度势,紧跟时代潮流,及时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合理运用创新能力寻找工作中的突破口,通过新思路开拓新局面。同时要找出制约工作进展的瓶颈,并利用创新的思维模式处理这些问题。在施工生产实践中,注重调查研究,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整合企业工作总结篇6

下面我为大家总结下银行年终工作总结,内容如下:

一、调整信贷结构 促进商品流通

XX年是国务院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第一年,总行提出了“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保证重点、压缩一般、适时调节”的信贷总方针,如何把这一中心任务贯彻落实到我们的商业信贷工作中去,我们提出的口号是:调结构、保市场、促流通。其中调结构是基础,保市场是任务,促流通是目标。经过一年来的积极工作,商业信贷结构得到了有效调整。同时使我市市场出现了稳定、繁荣的喜人局面,完成购进总值20548万元,实现销售24178万元,创利税679万元,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调好两个结构,活化资金存量

今年,国家实行财政、信贷“双紧”的方针,其目的是减少货币投入,促进原有生产要素的调整及优化配置,从而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稳定发展经济的目的。商业部门担负着回笼货币、繁荣市场的任条,其经营如何,对于能否稳定市场,促进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我们认为,在货币紧缩、投入减少的情况下,支持商业企业、提高效益、保住市场唯一的出路是活化资金存量,调整好两个结构,提高原有资金的使用效能,缓解供求矛盾。

(一)调整好一、二、三类企业的贷款结构

(二)调整好商业企业资金占用结构

长期以来,由于我市商业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致使流动资金使用不当,沉淀资金较多,资金存量表现为三个不合理:一是有问题商品偏多,商品资金占用不合理;二是结算资金占用偏高,全部流动资金内在结构不合理;三是自有资金偏少,占全部流动资金的比重不合理。针对这三个不合理,我们花大气力、下苦功夫致力于现有存量结构的调整,从存量中活化资金,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大力推行内部银行,向管理要资金

2.着力开展清潜,向潜力挖资金

针对商业企业资金占用高、潜力大的问题,我们今年建议市政府召开了三次清潜工作动员大会,组成了各级挖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一系列奖罚政策,在全市掀起了一个人人重挖潜、个个来挖潜的高潮,变银行一家的“独角戏”为银企政府的大合唱,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商业企业挖潜工作的开展。为配合好企业清欠,我们还在三季度搞了个“清欠三部曲”,派出信贷员28人次,帮助企业分市内、市外、区外三个层次清欠,清回资金317笔,581万元,受到了企业的高度赞扬。

3.全力督促企业补资,向消费挤资金

为解决商业企业自有资金少、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我们除发放流动基金贷款利用利率杠杆督促企业补资外,还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引导企业学会过紧日子,变消费基金为经营资金。在我们的推动下,有7户企业把准备用于消费的285万元资金全部用于参加周转。如地区纺织品站推迟盖宿舍楼,把85万元企业留利,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今年,我们共督促商业企业补资158万元,为年计划的6倍。

通过调整两个结构,促进了资金存量向好企业投入,加快了资金周转,盘活了大量资金,使一方面资金需求量大、一方面资金占用严重不合理的矛盾得以缓解。

三、实行商品监测,搞好商品供应

商品是否丰富、价格是否平稳,是判断市场优劣的标准。商业信贷的任务就在于及时、

足量地把资金输到穴位上,支持商业部门及时组织商品供应市场,避免市场紊乱,我们采取的措施是:

(一)进行商品排队和监测

为保证市场供应,了解消费者对哪些商品最为敏感、最为需要,年初,我们抽出近两个月时间对300种日用消费品进行了商品排队,排出了97种畅销商品、134种平销商品和69种滞销商品,通过排队,摸清了市场状况,找到了工作着力点。为使商业部门的采购既能充足供应市场,又能防止积压,减少资金占用,我们集中对火柴、肥皂、奶粉、搪瓷用品等50种商品进行监测,设置了监测卡,每旬统一对这些商品的进、销、存、价格等方面进行监测分析,然后及时指导商业企业调整采购重点。如今年4、5月份,我们发现有不少商业部门火柴库存薄弱,市场价格混乱,及时提供资金支持百货站重点采购。仅7天,就使市场火柴充裕起来,价格回落到正常水平。

(二)压集体、保国营,重点支持国营零售企业

重视决算审查,搞好综合反映

四、抓政治思想工作,促廉政建设

今年,我们始终把政治思想工作做为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地、坚决地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侵蚀。为惩治腐败、重振党威,我们还狠抓了廉政建设,制定了实施方案,坚决做到不吃请、不受礼、不以贷谋私,清正廉洁,把我们建成一个团结的集体、战斗的集体、朝气蓬勃的集体。1989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我们决心坚定地贯彻治理整顿的总方计,着力调整信贷结构,再创新成绩,再上新台阶,大力促进我市的商品流通,为发展经济,振兴聊城做出贡献。

下面我为大家总结下银行年终工作总结,内容如下:

一、调整信贷结构 促进商品流通

XX年是国务院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第一年,总行提出了“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保证重点、压缩一般、适时调节”的信贷总方针,如何把这一中心任务贯彻落实到我们的商业信贷工作中去,我们提出的口号是:调结构、保市场、促流通。其中调结构是基础,保市场是任务,促流通是目标。经过一年来的积极工作,商业信贷结构得到了有效调整。同时使我市市场出现了稳定、繁荣的喜人局面,完成购进总值20548万元,实现销售24178万元,创利税679万元,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调好两个结构,活化资金存量

今年,国家实行财政、信贷“双紧”的方针,其目的是减少货币投入,促进原有生产要素的调整及优化配置,从而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稳定发展经济的目的。商业部门担负着回笼货币、繁荣市场的任条,其经营如何,对于能否稳定市场,促进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我们认为,在货币紧缩、投入减少的情况下,支持商业企业、提高效益、保住市场唯一的出路是活化资金存量,调整好两个结构,提高原有资金的使用效能,缓解供求矛盾。

(一)调整好一、二、三类企业的贷款结构

(二)调整好商业企业资金占用结构

长期以来,由于我市商业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致使流动资金使用不当,沉淀资金较多,资金存量表现为三个不合理:一是有问题商品偏多,商品资金占用不合理;二是结算资金占用偏高,全部流动资金内在结构不合理;三是自有资金偏少,占全部流动资金的比重不合理。针对这三个不合理,我们花大气力、下苦功夫致力于现有存量结构的调整,从存量中活化资金,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大力推行内部银行,向管理要资金

2.着力开展清潜,向潜力挖资金

针对商业企业资金占用高、潜力大的问题,我们今年建议市政府召开了三次清潜工作动员大会,组成了各级挖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一系列奖罚政策,在全市掀起了一个人人重挖潜、个个来挖潜的高潮,变银行一家的“独角戏”为银企政府的大合唱,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商业企业挖潜工作的开展。为配合好企业清欠,我们还在三季度搞了个“清欠三部曲”,派出信贷员28人次,帮助企业分市内、市外、区外三个层次清欠,清回资金317笔,581万元,受到了企业的高度赞扬。

3.全力督促企业补资,向消费挤资金

为解决商业企业自有资金少、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我们除发放流动基金贷款利用利率杠杆督促企业补资外,还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引导企业学会过紧日子,变消费基金为经营资金。在我们的推动下,有7户企业把准备用于消费的285万元资金全部用于参加周转。如地区纺织品站推迟盖宿舍楼,把85万元企业留利,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今年,我们共督促商业企业补资158万元,为年计划的6倍。

通过调整两个结构,促进了资金存量向好企业投入,加快了资金周转,盘活了大量资金,使一方面资金需求量大、一方面资金占用严重不合理的矛盾得以缓解。

三、实行商品监测,搞好商品供应

商品是否丰富、价格是否平稳,是判断市场优劣的标准。商业信贷的任务就在于及时、

足量地把资金输到穴位上,支持商业部门及时组织商品供应市场,避免市场紊乱,我们采取的措施是:

(一)进行商品排队和监测

为保证市场供应,了解消费者对哪些商品最为敏感、最为需要,年初,我们抽出近两个月时间对300种日用消费品进行了商品排队,排出了97种畅销商品、134种平销商品和69种滞销商品,通过排队,摸清了市场状况,找到了工作着力点。为使商业部门的采购既能充足供应市场,又能防止积压,减少资金占用,我们集中对火柴、肥皂、奶粉、搪瓷用品等50种商品进行监测,设置了监测卡,每旬统一对这些商品的进、销、存、价格等方面进行监测分析,然后及时指导商业企业调整采购重点。如今年4、5月份,我们发现有不少商业部门火柴库存薄弱,市场价格混乱,及时提供资金支持百货站重点采购。仅7天,就使市场火柴充裕起来,价格回落到正常水平。

(二)压集体、保国营,重点支持国营零售企业

重视决算审查,搞好综合反映

整合企业工作总结篇7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中纪委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目前国家经济形势下发展经济与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总体要求,切实解决当前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环境权益,结合我市实际,现制订20**年**市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以下简称环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以保护饮用水源安全、遏制“两高一资”行业污染反弹为重点,促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维护社会稳定,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环境执法保障。

二、工作重点

(一)继续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后督察和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集中整治行动

1.对20**年和20**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整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督办。进一步划分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取缔位于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所有排污口,设立保护区边界地理界和警示标志。

2.督促市污水处理厂提高运行负荷和出水达标率。市污水处理厂应确保处理负荷达到设计能力的75%以上,保证正常稳定达标排放;按照有关规定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置。同时,对排入市政管网超标、影响污水处理厂运行的工业企业实施集中整治。

3.全面整治垃圾填埋场环境违法问题。对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未经处理直排的,要求其收集处理。

(二)着力打击“两高一资”行业重污染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切实抓好化工行业综合整治

1.监督检查“两高一资”行业重污染企业。重点查处不符合准入条件、未经审批擅自开工或建成投产的企业,超标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以及拒不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使用落后淘汰工艺和设备的企业;严厉打击已被取缔关闭后死灰复燃的企业。

2.取缔以煤为直接燃料的耐火材料生产企业及倒焰窑。重点抓好耐火材料生产企业深度治理工作,取缔以煤为直接燃料的耐火材料生产企业及倒焰窑。通过深度治理,全市所有以煤为直接燃料以及使用倒焰窑生产的耐火材料企业一律改用清洁能源(煤气、液化气、天然气等),拆除倒焰窑,改造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线,达到国家规定的有关排放标准。

3.切实抓好化工行业综合整治。对存在“跑、冒、滴、漏”现象和工艺废气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限期整改;对污染防治设施不能正常使用、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限期治理。

(三)取缔、关闭“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对已关闭企业开展后督察

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拉网式排查,对排查出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按照“清除原料、拆除设备、断水断电、注销执照”的标准。对已关闭企业持续开展后督察,严厉打击反弹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

三、工作措施

(一)落实政府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区)要继续把深入开展专项行动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强化政府牵头、各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广泛动员、周密部署,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开展。要在组织开展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对发现的问题制定全面的整改计划,明确整改重点、目标、时限、责任人,限期完成。同时,从组织领导、信息报送、阶段情况和工作总结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对环保专项行动的考核,切实保障环保专项行动工作取得实效。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责,坚持定期协商、联合办案制度和环境违法案件移交、移送、移办制度,共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二)采取综合措施,强化全面整治。要实施部门行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加强挂牌督办,开展后督察,开展环保综合整治,市环保部门要分阶段对照工作重点进行拉网式检查,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市发改、中小企业、工业发展等部门要切实发挥在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中的职能作用,查处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为,定期向相关部门通报淘汰落后企业名单。市监察部门要强化行政监管职能作用,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市司法部门要有序推进环境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市公用事业部门要加强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的监管。市建设部门要加强对垃圾处理运营的监管。市工商部门要严肃查处“两高一资”行业企业违反注册登记法规的行为。市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严肃查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违反安全生产法规的行为,防范生产事故引发环境污染事件。市供电部门要依法对违法行业采取有效措施。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管理部门的配合,在金融信贷、进出口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强化环境执法效果。

(三)加强分类指导,严格环境执法。市环保部门要强化分类指导的执法意识,对于存在主观恶意的屡查屡犯、明知故犯、偷排偷放等环境违法行为,从重处罚,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对其他环境违法行为,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企业切实解决问题。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有效发挥企业监督员监督企业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等方面的作用,促进企业提高守法意识。

(四)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公众监督。要以环保专项行动促进建立健全日常环境执法的长效机制,将环保专项行动检查过的重点行业企业纳入日常重点监管范围。建立后督察制度,将定期检查和不定期巡查相结合,巩固整治成果,防止环境违法企业死灰复燃。规范和完善挂牌督办制度,对专项行动中发现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实行挂牌督办,做到处理到位、整改到位、责任追究到位。要积极组织新闻媒体跟踪报道,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畅通“*****”投诉渠道,营造群众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

四、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6月1日—6月10日)。各乡(镇、区)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本辖区整治重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全面完成环保专项行动的动员部署工作。

(二)摸底和集中整治阶段(6月—10月)。组织各乡(镇、区)和有关部门,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耐火材料行业、化工行业和其它行业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准入条件,污染严重的环境违法企业,依法予以取缔和关闭。

整合企业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施工企业 新建造合同准则 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2-292-02

我国建造合同准则于1998年6月25日,1999年1月1日开始在上市公司实施,2006年2月财政部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建造合同准则进行了修订,新的建造合同准则对施工企业建造合同的确认、计量及相关信息的披露等进行了规范,同时对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与职业判断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准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规范了施工企业的会计行为,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施工企业仍面临许多难题,必须正确地理解和判断这些问题,才能保证新建造合同准则顺利实施。

一、施工企业在执行建造合同准则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合同总收入与合同预计总成本的确认,有一定的难度。准确地确认合同总收入与预计合同总成本是正确核算建造合同的前提,而施工企业当前面临以下两种情况严重影响建造合同收入与成本的确认。收入确认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建筑市场不够规范,有的工程项目合同总价不能确定;二是有的工程项目经常会发生设计变更,合同总价变化较大;甚至还有的工程项目是边设计、边施工,根本没有合同总价。在成本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的工程成本受市价影响较大,难以准确预计合同总成本等。这些实际问题给施工企业执行建造合同带来了一定难度,如果处理不好,将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另外施工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合同总收入与合同预计总成本的确认与计量。新的建造合同准则,要求施工企业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与职业判断能力,但是目前施工企业管理水平普遍偏低,管理手段相对落后,有关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职业判断能力较低,导致合同总收入的确认与合同预计总成本的预测的准确性有所降低。

2.完工百分比方法的选择存在一定困难。大部分建造合同的开工日期与完工日期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将合同收入和合同成本进行配比,准确地分配计入实施工程的各个会计年度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建造合同准则规定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定完工百分比有多种方法,比如实际成本比例法、完成工作量法与实际测定进度法,概括起来分为投入测算法和产出测算法两大类。一是投入测算法,即按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完工百分比,这种方法较为简单、直观。但在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有时这种对应关系是不成比例的。如在实际工作中发生了无效的成本投入,成本发生了变化,但完工进度并没有发生变化,以成本投入多少反映完工进度往往会出现偏差。二是产出测算法,即按已完成的工作量占合同预计总工作量的比例或通过实际测定确定完工百分比,这种方法在工程内容一致,施工难度均衡且合同造价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简便易行且准确性较高,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另外,受勘察技术影响,实际施工环境与设计图纸经常存在偏差,工程变更时常发生,施工企业在完成合同外工程后,如果采用产出测算法,在变更工程未得到批复的情况下就确认收入,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

3.内部交易事项的核算不十分规范。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部交易收入与成本确认不对等。目前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基本上都是采取集团总承包,所属分公司具体施工的二级项目管理模式。期末,根据建造合同准则,集团公司、分公司都要按照建造合同准则确认已完成的合同收入与合同成本。对于整个企业来说,这属于内部交易事项,如果集团公司与分公司认定的完工进度或合同总金额不一致时,会造成分公司确认的收入与集团公司对分包工程确认的成本不相等,不仅给报表合并时内部交易事项的抵销带来一定的难度,还会影响整个企业集团收益的准确性。二是内部计价结算不及时造成企业的资产负债同时虚增。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集团公司对分公司的计价结算工作不能及时完成,期末,会形成集团公司的已结算未完工款(在预收账款项下反映)和内部分公司的已完工未结算款(在存货的未完施工中反映)的双边挂账,而对于整个集团而言,分公司在存货中挂账的未完工程实际上在集团公司已经实现(在预收账款中反映),如此以来,报表合并后,会形成资产与负债的同时虚增,影响整个企业的资产质量。

4.对企业纳税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建造合同准则规定的收入确认时间与确认金额与按现行税法规定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及计税依据不同,不仅造成应纳税金额的争议,而且形成纳税时间上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对营业税与所得税的影响上。一是对营业税的影响。按照税法规定,营业税的计税依据是业主签认的工程结算单。而建造合同准则规定的收入是施工单位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定的合同收入,不一定取得有关的收入凭证,二者存在时间上和金额上的差异,后者按照配比原则计提的“应交税金”金额,不能反映纳税的现实义务,造成实际工作上的不方便与误解。二是对所得税的影响。首先,企业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是作为一项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对营业税的影响也必定影响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其次,由于按完工百分比确认的收入与工程结算单的计价金额不一致,形成年度计算的利润也不一致,造成应交所得税的时间性差异。第三,由于变更工程的普遍存在,在变更工程得不到业主的批复时,施工企业已按完工百分比确认的变更工程收入不能收回,会计总收入要小于纳税总收入,多交的所得税无法退回,给企业造成一定损失。第四,对建造合同损失,建造合同准则要求计提合同预计损失计入当期管理费用,而税法只允许于实际发生亏损时才能进入当期损益,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而不允许预提的合同预计损失在税前扣除。

5.容易产生人为调节利润现象。建造合同准则的实施,不仅对施工企业的管理与职业判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企业经营者带来了很大的人为操纵利润空间。合同结果的估计与完工百分比法的选择由于缺少科学的操作规则,更多的是由企业自主决定,因而企业可以以此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如完工百分比采用投入测算法,企业收入不够时,可加大成本投入,但工程实际进度可能变化不大;如账面利润过多或不够时,企业可通过调整目标利润的方法,进行人为调节,导致收入与利润失真,而施工项目跨年度、工程量大的特点,使得此类人为操作行为很难被辨认。

二、对上述问题的解决途径

1.合同总收入与合同预计总成本的确认问题。需要从两个层面解决:一是国家应加大力度规范建筑市场,建设项目的审批要严格,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解决建筑市场中长久存在的工程变更问题与工程款拖欠问题,保护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二是施工企业应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财务预算和报告制度,对合同收入和合同成本的预测进行动态管理与调整,为工程项目合同收入、合同成本的合理预计提供准确信息。

2.完工百分比方法的选择问题。根据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在能够完善各项成本测算的基础上,采用投入测算法比较适宜,因为:一是这更加符合施工企业的管理目标,由于投入测算法将投入与产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累计发生的实际成本与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完工百分比,有利于对整个项目的成本进行核算与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减少项目风险,并对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考核,更加符合目前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二是更加符合国际惯例,虽然国际会计准则及许多国家规定可用投入测算法和产出测算法两种方法计算完工百分比,但由于投入测算法更为先进可行,所以被广泛采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下转第294页)(上接第292页)化,我国会计改革的目标就是将我国的会计体系完全融入世界的发展轨道,从而实现与国际会计的信息可比。三是对于无效的成本投入(如因管理原因造成的返工成本)在计算完工百分比时可以从合同成本中剔除,以消除对完工进度的影响。

3.内部交易事项核算的规范问题。一是对于集团公司与内部分包单位收入成本确认不一致的问题,应从制度上加以规范,首先保证双方会计核算方法、建造合同成本管理体系的一致性,同时严格内部单位收入确认签认制度,要规定内部分包单位的收入确认一定要经过发包方的签认,保持上下一致,确保企业集团正确抵消内部交易事项。二是对于内部结算不及时,形成分包单位成本挂账的情况,除了要规范内部施工计价结算制度,确保内部结算及时外,因单价不明确、工程量不确定或其他原因确实无法进行内部计价结算的,企业在编制合并报表时,要将分包单位“存货”中反映的已完工未结算款(存货中的未完施工)与发包单位“预收账款”中反映的已结算未完工款(预收账款的已结算未完工款)进行对抵,避免虚增资产与负债,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4.影响税金的问题。执行新的建造合同后,企业存在的营业税及所得税时间及金额上的差异,是由于收入确认与工程结算分开所带来的问题。一是对于纳税时间性差异,会随着工程进度的完成,差异逐渐消失,只是由于纳税时间的前后不一致,会形成一定的资金成本,对此,在确认收入时要进行合理的筹划,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成本。二是对纳税金额差异,我们应慎重对待,应加强变更工程预计的谨慎度,防止将不能实现的变更工程确认为收入交纳营业税及企业所得税。对于建造合同的执行与税务上的差异,施工企业的主动权很少,只能是尽量避免,更多是寻求国家有关部门的协调,减少会计与税务方面的差异,降低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

5.人为调节利润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应主要从两个方面加强审计与监督:一是上级主管部门、财税部门、社会中介机构等在规范企业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加大对企业的监督检查与处罚力度,杜绝此类行为的发生。二是利用内部审计部门,监事会等企业内部监督机构加大监督力度,避免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因委托与关系,而产生的道德风险问题。三是企业通过设计激励性机制,把企业的经营业绩与经营者的收益结合起来,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总而言之,新的建造合同准则在我国应用的时间不长,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问题,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组织财务人员认真学习,把握准则的实质,为准则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人民出版社,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整合企业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内部结构优化;战略伙伴

关系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是企业进入21世纪以来非常重要的经营战略之一,企业越来越重视其内部结构的调整,以及与供应链上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大众公司为例,对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策略进行研究,并简要总结企业实施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方法。

一、研究背景分析

大众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的汽车制造公司,由世界著名的汽车设计大师波尔舍创立于1937年。大众集团拥有在德国本土的大众汽车公司和奥迪公司以及分布在其他国家的若干子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汽车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对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体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必须仔细研究汽车行业的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由于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供应链体系,这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大众公司的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策略,总结其方法和经验,并对于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集成化供应链水平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二、集成化供应链管理

(一)内部结构优化

企业进行内部结构优化有其必要性。许多企业内部实施的都是较为死板的上下层级关系结构,上级部门对下属部门的控制力较强且下级部门的反馈意见作用发挥有限,这种制度会极大地约束下级部门工作的自发性,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汽车市场的变化是迅速的,企业必须在短时间内抓住商机。通过企业内部结构的优化,给予下属部门一定的自,企业的内部纵向结构不再是完全的上下级关系,下属部门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使企业结构更加适应于变化着的市场环境。这一方面可以提高整个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也减轻了上级部门的总工作量,节约人力成本,使上级部门可以更加专注于制定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大众公司的内部结构实施的是典型的职能部门化。这种制度使企业内部的分工细化,每个职能部门都进行其相应的业务活动,上下层级关系较为明显。这样的制度可以使员工的工作内容较为清晰,部门各司其职,但是这也容易导致下级部门的自主性不高,公司内部供应链的僵化。为了实现内部结构的优化,公司高管可以适当给予部门一定的自由度,并通过内部供应链的管理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一般企业的内部供应链管理会根据外部需求的变化,及时地进行采购,计划,生产和销售之间的协调,使各个环节的工作可以连贯地进行。这些部门的数据会不断地反馈到企业的数据库中,使得企业可以通过数据实时地掌握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情况,形成企业纵向之间的联系,并起到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作用。这样的管理制度既保持了企业整体的秩序,同时也考虑到了部门的自由度。通过内部供应链的管理,各个部门不再是机械地执行上层的政策,而是凭借自己对市场变化的灵敏度来实现利润,这会强化企业中各个部门间的竞争,有利于充分地激发各个部门的潜力,最终提高企业整体的竞争能力。

一些企业内部仍然实施“推动式供应链”,根据商品的库存情况,将商品逐步推销给顾客,对于市场的响应速度不够快。通过内部结构优化,企业应该更多地采用“拉动式供应链”模式,仔细分析顾客的需求变化,把客户视为供应链中的源动力。企业充分地进行数据挖掘,基于大数据来估计未来顾客需求的变化方向,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的地位。企业建立起以订单为中心的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也是实现内部结构优化的重要方法之一。订单在从客户传递到供应商的过程中要经历多个程序,企业通过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将销售订单,采购订单,生产任务订单等联系在一起,形成订单中心,将企业内部的各个业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企业的管理部门通过订单的处理情况,可以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企业加强订单管理,将其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在一起,尽量缩短订单周期,以减少库存量。在整个过程中,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对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了整合。以订单为中心的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将企业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门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企业整体价值的最大化,使商品通过供应链实现增值。由于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企业也应该重视科学技术对于企业内部结构优化所具有的推动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给企业处理和储存大量的数据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也是企业进行市场预测的基础。用数据库等技术来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较为可靠,不过管理人员要时刻注意数据的安全,及时做好备份和加密工作。

(二)战略伙伴关系

现代企业大多已经抛弃封闭经营的思想,而是通过供应链与相关的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与专业化。一件完整产品的生产往往不会在一家企业中完成,而是将产品的各个零件分包到不同的企业生产,最后再进行组装。社会分工是人类出现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社会分工,也就没有交换,经济就很难发展。不同的企业往往具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社会分工能够促使企业完全发挥其生产效率,从而提高最终产品的生产质量与效率。在汽车行业中不同的零件商往往负责生产不同的零部件,然后通过总装生产出最终的汽车,再销售给分销商或顾客。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商品的生产。大众公司的零件商分布在全球各地,通过海运等交通方式,将各种零件最终整合,通过生产的全球化来减少自己的交易成本,实现更高的利润率。同时,企业应该致力于建立合适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企业在合作中,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其他企业的生产水平,从而决定与哪些企业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这样的合作模式可以减少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逆向选择问题,同时也会有效减少机会成本。例如,一些供应商为了争取到更多的合作往往会虚报数据,反而使优质企业无法进入到供应链中。企业间通过信息共享,建立信任机制,最终形成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可以减少供应链整体的风险。

在具体举措方面,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是整个供应链的枢纽,是信息交换的中心,也是物流集散中心。核心企业在收到上游企业发来的订单信息时,应该及时将信息进行模块化分析,再迅速地传递给指定的下游企业。当下游企业对于订单有疑问时,核心企业应该及时处理这些反馈信息,并提醒上游企业快速调整自己的生产计划,从而使上下游企业能够合作协调。核心企业往往是供应链中发展水平较高的企业,因此当上下游企业的物流供应链出现问题时,核心企业应该及时调整计划,对物流进行调节,降低总体的库存水平。最关键的是核心企业应该具有长远的眼光,以供应链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而不能够因为短期的利益而频繁更换合作伙伴。现在企业间的竞争不再是个体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核心企业可以以增值率和竞争力的不同,将企业分为有影响的合作伙伴,战略性的合作伙伴,普通合作伙伴以及竞争性/战略性合作伙伴,并通过直观判断,招标,协商选择等方式来选定最适合的合作伙伴。大众公司作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通过各种合作来推进总体供应链的发展。2016年5月24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向Gett投资3亿美元。Gett是一个叫车平台软件,一直以来被视作是Uber的竞争对手。大众立足于其汽车供应链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本次投资。

(三)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

1、风险分担

由于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供需关系变化复杂,市场情况变化复杂,所以供应链中往往存在一定的风险。供应链风险可以分为自然环境风险和社会环境风险。前者主要指的是由自然环境的变化而造成的风险,如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导致的供应链的运转不正常。社会环境变化则包括合作伙伴风险,市场风险等。当企业对消费者的需求量的变化趋势估计有误时,会造成生产的过量或者不足,从而使得库存量增加,影响供应链整体的效率。由于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联系十分密切,一个环节中的企业发生了变化会影响到供应链中的其他企业。企业想要分担供应链风险,首先要学会如何估计风险。在长期的合作中,企业可以评价得出其他企业的可靠性,不同的企业对应不同的权重。根据结果来调整与不同企业的合作程度,从而降低风险。同时供应链的结构不能够太单一,这样很难根据时刻变化着的市场环境来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供应链的灵活性不够,从而风险也会上升。但是供应链也不能太过冗长,供应链过于复杂会使得整体的调整速度有所下降,很容易因此而错过商机。供应链中的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的提高,也会降低供应链整体的风险程度。这就需要企业间建立起稳定的信息集成系统,供应链中的企业都可以通过系统掌握信息,有效避免由于信息不充分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大众公司在全球分布自己的供应链时,就充分地考虑到了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比如将零件的生产地主要选择在发展中国家,而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则放在发达国家,供应链布局的合理化也可以降低供应链的风险。

2、利益共享

供应链中的企业共同承担着风险,也共同分享着利益。企业之间可以通过订立一定的契约来进行利益的共享。通过合同或契约,上下游企业会约定好各自需要提供的产品,成交的价格,交付的时间以及违约的惩罚。如果是一些合作时间较长的企业之间,则会采用固定分配法,即从总量中按照固定的百分比将利益分配给上下游企业,而具体的百分比需要企业间进行协商。同时为了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对于利润的分配不应该一刀切,对于在供应链中承担风险较大的企业应该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建立好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可以激发供应链中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使供应链更加稳定。

【参考文献】

[1]林勇.集成化供应链管理[J].工业工程与管理,1998(5)

[2]俞葵.以订单为中心的制造业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研究[J].技术经济,2006(8)

[3]邱云来.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系统设计[J].企业管理,2009(3)

[4]许淑君.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机制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0(6)

整合企业工作总结篇10

前言

对于国内目前大部分地区在营的电力企业而言,不断完善企业内部资产结构的创建模式,对推动企业实现经济收益长期稳定发展的终极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意义。为更好的保障电力企业内部各项经营活动,能够满足社会主义市场中消费者的实际需求,通过实验论证的研究方式深入探寻资产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已逐渐成为工作人员的研究重点。

一、实证问题的提出

电力作为国家三大基础性生产企业之一,一直是党中央领导人以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关注的焦点。电力上市企业股票基金的发行,也已经成为能够提升电力企业经济收益水准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国家对电力企业基础改革计划影响范围的不断拓宽,电力企业的资产构架模式逐渐从计划经济体制,转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层面之上。竞争机制逐渐成为各大中小型电力上市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工作研究课题[1]。

所谓电力企业当中的资产结构的构建,其实际上指的就是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开展所必需,各项基础经济资源储备对象的流转模式。通过工作人员设定更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对企业内部各项经营资产开展合理统筹,最终收获的社会经济收益,就是经营实践所得的基本绩效。在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背景下探究两者之间存在的内在关联,对推动电力企业进入现代化经营模式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二、实证研究的设计

1.实证模型的构建

为更好的提升相应实证探究所得结果的精准度,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应用电力企业整体资产的储备数额以及年度收益比例,作为整个实证研究的变量参数。通过观察资产收益比例的变动规律,工作人员能够更好的统计核算出相应电力企业在一定经营周期内,各项资产流转经营所获得的经济收益之和。在整个实证模型构建的环节内,工作人员可以将电力企业之中的资产负债比例作为基本模型构架,用于反映整个企业内部资本结构;可以统计总结企业经营规模的变动指数,用以反映整个企业综合绩效的发展规律;也可以结合统计电力企业内部各个股东之间的股份持有比例,用以总结资产结构对经营绩效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指数。

2.实证参数的来源

笔者通过查阅国家发改委上市企业资金周转数据的统计表,对国内各主要经济地区的上市电力企业的年度财务数据做出了总结。通过详细的核算可以得出指定数据,通常企业内部资产变动的实际变量,基本控制在0.05到0.70之间,也有个别特例企业的资产变量波动均值,可以达到0.9以上的参数标准。

3.实证描述信息的统计

通过以上电力上市企业描述信息统计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各大电力上市企业资产收益指数的均值较低,且不同经营规模之间的上市企业,相互之间资产收益比例相差较大。资产收益的最小值如果可以控制在五个百分点左右,则资产收益的最大数值,甚至可以达到四十个百分点以上的发展水平。在电力企业当下资产构成的平均数值之中,固定资产的储备数量最大,几乎可以占据企业内部总体资产的六十五个百分点以上。相比国外同期的电力上市企业,国内各大中小型经营规模的电力企业,其实际的变量数据差值较大。在市场经济环境竞争局势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电力企业资产构架的标准差,甚至可以达到十个百分点以上的经营标准。

4.实证结果的总结

通过上述实证论述的研究过程,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实证环节内各项变量信息的统计,总结出相应的论证回归结果。在电力企业实际经营生产的环节内,企业整体资产负债比例的分配指数,与企业实际经营绩效之间存在负面相关的函数关系。如果电力企业内部长期和短期负载比例过大,则会对企业的经济收益水准产生负面消极的阻碍影响。只有当电力企业内部资产周转的速率能够控制在一??百分点左右时,企业相应经营管理的实践能力,才能达到国家发改委提出的最低标准。由于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国有控股一直是电力企业内部资产构架之中,最大的上市股份持有者。宏观调控力度的强弱,甚至能够直接决定一个电力企业的亏损盈余状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