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措施十篇

时间:2023-03-25 23:49:56

经济管理措施

经济管理措施篇1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能源企业作为资源指向型企业类型,普遍存在着布局分散、固定资产数量庞大,以及企业内部层级较多等特征。从这一角度来看,极易产生企业内部管理上低效率现象。为此,如何通过优化企业经济管理措施来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便成为企业管理层需要直面的问题。

从现有文献的记载中可得,诸多作者往往将问题的解决措施集中在内控领域,期望通过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信息化平台建设来实现企业效益的提升。诚然,这种内控措施具有普遍的适用意义。但却难以在事业部制结构下的企业中,充分发挥出应有的绩效。道理很简单,即企业的特征使然。为此,还应在财务管理的配合下,建立起财务管理与企业内控相契合的态势。从而,这也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在要求

如何优化企业的经济管理,还应首先对其内在要求展开考察。为了便于分析问题,这里需要将其内在要求收敛于组织资源范围内来考察。因此,内在要求可概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在要求

从组织资源的角度来看,人的要素是最为关键的,惟有提升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企业生产的顺利实施。包括当前所倡导的全面质量管理,也需要在全员参与下来实现。为此,这里的内在要求就体现在提升员工的岗位意识方面,而在岗位技能上其实已是应有之义了。另外,在定岗定员上也应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物力资源管理的内在要求

物力资源主要以生产设备的形式而存在,其体现为企业的固定资产。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涉及到资产采购、使用、维护等多个方面。其中,面对企业特有的组织结构特征,在固定资产使用上普遍存在着粗放的现象。这种现象又可能导致企业在未能充分发挥其功效的同时,增大资产采购意愿。因此,针对这一点需要引起重视。

(三)财力资源管理的内在要求

从企业作为经济性组织来看,需要建立起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人力和物力资源为两翼的企业管理模式。然而在长期的生产导向惯性思维下,似乎并没有完全遵循资金管理的效益性原则。从而,新时期它应成为企业经济管理的内在要求。

二、要求驱动下的措施分析

根据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在要求,如何建立起有效的经济管理模式,则成为这里需要回答的问题。具体而言,这里主要针对分公司内部经济管理进行考察。

(一)企业财务管理应发挥约束作用

企业财务管理所发挥的约束作用,主要从资金监管上发挥出来。分公司财务部门通过对各二级帐户进行资金监管,将有效把握资金的流量和流向。对于有效把握资金而言,则需要严格把控各原始凭证背后经济事件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同时,针对固定资产采购之需的资金预算环节,也能有效的增强资产采购的合理性,并能通过资金审批程序规制业务部门可能实施的机会主义行为。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应该建立财务人员全程参与资产采购活动。

(二)企业内部控制应承担组织功能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主要通过组织、制度、信息平台等三个要件来进行。其中,组织管理和制度管理成为了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传统行为,将信息平台纳入其中则加强了跨部门之间的联动效果。从上述模式来看,可统一理解为内部控制承担着组织功能。然而,这种基于权威式管理的效果,在缺乏财务管理配合的情况下将难以做到精细化。因此,在进行内控组织设计时可考虑建立以财务部门为核心,其它部门为圆周的同心圆结构,并伴以各部门之间的人员交流机制来实现组织功能的正常实现。

(三)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形成融合

如上图:三者融合的示意图

以对物力资源进行管理为例。随着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必然时常面临着生产设备升级换代问题。从而,公司财务管理在资金配置方面则可以建立起有效的约束和监管机制。实践表明,固定资产重置因其生产设备的专用性因素,将导致财务部门与生产部门、总公司与分公司间形成信息不对称现象。为此,强化资金控制则成为解决信息不对称的较好办法。当然,建立这种融合机制的物理平台则是ERP系统,这样一来便能在资金约束的基础上增强岗位人员配置的合理性和效益性。

三、措施分析下的措施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措施分析下,企业经济管理措施可构建如下。以下,仍侧重于对分公司环境进行考察。

(一)会计人员岗位意识的提升

已知企业经济管理的专业性越来越强,从而首先应提升会计人员的岗位意识。这里的岗位意识,更加突出他们的学习意识和团队意识。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文化,营造会计人员自主学习和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因此,应通过制度安排推动团队人员间的业务交流。同样,业务交流应突出个体的工作心得体会,以及对团队发展的愿景。前者能形成直接的知识外溢现象,从而提升组织的知识存量;后者则能在团队成员间形成心理暗示,有助于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这样一来,便能为资金预算提供专业知识支撑。当然,岗位意识的提升还表现在推动会计人员与各职能部门人员进行交流,从而获得各部门经济运行中的第一手资料。

(二)建立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价机制

正如上文提出的,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体现为企业的成本中心。这一地位就要求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对成本的控制程度进行评估。从资金使用上来看,则体现为应对其的使用效益展开评价。因此,建立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价机制,便成为必然。这里须注意一点:应着重考察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

(三)建立与企业各职能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

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核心环节,应建立与企业各职能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这不仅是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作为成本中心的地位使然,还是企业财务目标管理的内在要求。并且,企业还应建立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通过对各部门管理者正式与非正式协商渠道的建立,强化企业资金监管意识和力度。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笔者无意穷尽涉及主题的所有措施,但仍在独特的视角下对问题进行了探讨。

四、小结

本文认为,企业传统的经济管理措施尽管具有普遍的适用意义。但却难以在事业部制结构下的企业中,充分发挥出应有的绩效。因此,应通过建立财务管理与企业内控相结合的模式基础上,完成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最后,本文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董轩龙.搞好煤矿安全培训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J].中国培训,2011(10).

[2]郝光华.实施“人本管理”增强企业活力[J]. 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8).

[3]李丰军.基于目标规划的企业目标管理研究[J]. 技术,2010(7).

经济管理措施篇2

21世纪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能否得到稳定的发展与诸多因素有直接的关系,其中企业的经济管理是最为关键的一环。良好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利于企业及时解决问题,这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基于这一点,对于企业而言,企业要制定并完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才能让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具有竞争的优势。笔者深入分析我国当前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关于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方法。

1、经济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由于经济发展、社会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处的环境也会存在差异性,所以其经济管理在不同的企业中就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全球性的部分。每个企业都希望尽可能将利润最大化,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完善经济管理模式不仅仅是企业所应该面临的巨大挑战,更是进一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结合当前的市场竞争及经济形势分析,企业要提高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就要开展以时俱进、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前提,建立建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科学管理企业经济。

2、当前企业经济管理的缺陷

综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大部分企业在内部控制、审核、人力资源、生产安全等方面都存在经济管理观念落后等问题,接下来我们就对其中几方面进行分析:

2.1控制、审核

在企业经济管理中控制、审核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特别是当前高速发展的电子科技、网络技术,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其由于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对企业经济管理的需求,从而使其内部控制、审核方面表现出较大的缺陷。

2.2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

当前许多企业在人资源管理方面都存在诸如培训过少、人员配置不合理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缺乏激励机制加不合理的人员配置就有可能使得企业员工对企业失去信心,甚至还会产生反感的情绪,而这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凝聚力,从而引起企业的人事危机。领导的思想不到位是人员培训过少的直接反应,如果领导的思想觉悟不到位的话,那么其在培训计划、培训时间、培训经费等方面必然也会受到制约,在这样的情况下,培训的结果可想而知。而企业的人力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员工的素质过低,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发展也必然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3生产安全问题

当前很多企业并未真正做到“人人为本”“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等基本方针,管理水平较为落后,管理方法简单粗暴,缺乏法律意识,重生产而轻安全等问题较为严重。

2.4财务方面的影响

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差、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等问题都会加大企业财务风险。当前我国企业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普遍存在资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企业在债务融资后首先要保证偿还到期的债务及利息的所需的现金。如果企业由于资金流动差,变现能力弱而无法偿还债务及利息所需的现金的话,那么就会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从而使企业陷入经济危机之中。另外一方面,我国许多企业在决策方面也存在经验决策、主观决策等问题,而这些决策方法也更易引起财务风险,决策失误的问题频频发生。

3.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方法

3.1优化经济管理体系

建立并完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能力。企业管理者要在完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前提下,定期对各项进行评审,同时发现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整改方案,并落实整改措施,追踪整改效果,从而改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

3.2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审核

在信息技术得到大力发展有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企业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时代带来的便利,打造网络化、信息化的的经济管理平台从而实现客观性、时效性的企业经济管理,从而减少企业管理中存在的误差,增强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发挥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势。企业要依据经济管理体系的要求,完善审核机制。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文件要定期审核及根实际情况完善短期计划、分析阶段目标完成情况及时制定更符合实情的企业经济战略目标。在审核过程中要注意将审核结果、整改措施等以文件的方式进行保存,从而真正做到有源可溯,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及审核的改进。

3.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也是企业不可或缺的资源。因此企业要加强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发挥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势才能真正落实企业经济管理,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第一,完善激励机制、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做好绩效评估、社会保障、福利等方面的措施,使员工感受到劝力,从而真正提高员工们的凝聚力形成合力。第二,科学规划培训计划,加强企业领导的意识,注重培养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制定培训计划,其中主要包括短期培训计划、短期培训目标以及长期的培训计划等等。要保证基本的培训费用及时间,同时还要强化培训考核措施,真正做到奖罚分明。让员工从被动培训转化到自愿培训,并希望得到培训,最终达到优化人力资源的作用。

3.4改善生产流程

企业生产流程是企业经济管理的载体和对象。大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会制定一定的计划,但不可否认的是整个生产过程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因此就有可能使得企业所制定的计划,期望达到的目标无法实现。所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对加强抽查、评估企业生产流程,从而及时的发现分析并解决,促进其滚动整改,从而保证企业的经常管理可以在计划内实行。

3.5规范财务管理

建立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优化财务人力资源,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相互学习监督的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内部审核,开展财管管理工作。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要“责、权、利”统一、分明,使其资金使用效率高,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得到可靠的保障。

4.结束语

经济管理措施篇3

关键词: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意义;措施

随着人们旅游视野的不断扩大,近几年,对生态旅游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生态旅游已经普遍成为世界各地人士的旅行选择,各国政府都越来越重视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能够满足人们返璞归真的心理期待,在物质富足的阶段,追求绿色生态环境成为一种流行时尚。生态旅游改变了以往破坏生态圈的游乐形式,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保护自然。通过生态旅游享受安静自然的环境而产生精神愉悦,已经是人类的共识。然而,搞生态旅游必须加强经济管理。经济管理的失误或缺位会直接导致对生态旅游资源的破坏和浪费。生态资源的使用是不可逆的,一旦破坏了就很难恢复。在人的文明程度没有达到普遍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经济管理成为了生态旅游的硬性要求。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规划能够使自然资源停止进一步的恶化,这样看来,对生态旅游经济管理进行维护才是我国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生态旅游的意义在于既能满足现代人对自然原生态的向往,又能保护生态环境为后世留一片碧水蓝天,在利用环境时确保环境不受破坏,维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内涵

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内涵首先是它的旅游价值,人们在大自然中欣赏美景,感受天然氧吧,探索自然的神奇,自然赋予人脱离城市的清新感,人与自然在和谐的气氛中共融。人赋予自然以感情,感受自然的美好,性情得到陶冶,增进健康。其次,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注重生态价值。生态旅游与普通的旅游最大的不同就是可持续性,通过对生态的保护和观赏来达到旅游目的,而不是通过开采、破坏等手段获得愉悦。生态旅游能够维护生态圈的自然运转,生态旅游能够增强人的环保意识,在对自然产生情愫之后,获得审美愉悦。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第三个层面就是实现旅游的经济价值。既然是开发性的旅游,就必然跟经济联系在一起,旅游区要增加经济收入来更好的促进旅游管理。旅游经济管理就是把旅游所得收入的相当一部分用于生态的维护,比如修复植被、修剪、灌溉等。

二、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措施

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是生态管理、经济管理和旅游管理相结合的产物,实际上是一门交叉学科。生态旅游经济研究的是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因此,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就要通过人为因素使地区管理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以转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政府适当介入来协调各部门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第一,地区管理要适应环境承载力。从哲学上讲就是主观能动性要符合客观规律,任何生态环境都有一定的承载力,一旦超过了环境的承受限度,造成的破坏将无法挽回,即使获得了短期的经济利益,但损害了长远利益,会造成资源耗竭和无法再生。生态旅游经济管理不同于一般的经营管理,这种管理要建立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来进行旅游空间的开发经营,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相适应。实际上,生态旅游的开发会增大生态环境的客流量,增加环境压力,或多或少的造成植被的破坏;另一方面,要采用科学的经济管理满足不同层次的旅游需求,保证旅游资源的经济利用率。成功的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是将生态环境容量与地区经济效益完美契合,在环境的承载力下搞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第二,政府适当介入,因地制宜的开展经济管理。政府介入地区旅游经济管理能够站在宏观层面使旅游开发的利益多元,政府介入的生态旅游经济管理使旅游资源产权和使用权界限更加明晰,还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染和消耗,通过制定旅游法规、规章保障因地制宜的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在经济上支持生态旅游收入的增长。第三,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有助于传播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人们在生态旅游的过程中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在精神享受中自觉的保护自然环境,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按照资源优先原则,在发展生态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满足人的消费需求。但更为科学的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应该是能够实现生态资源与游客旅游需求的动态平衡。在旅游区,有关部门更应该宣传优秀的管理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助力。生态旅游管理强调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标准,这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相一致。“可持续”并不意味着放弃经济利益,而是用经济收入来支撑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再利用优化的自然环境来拉动经济效益。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现实意义在于为后世造福,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实行旅游经济管理,在当代人追求旅游利益的同时不会对未来社会造成环境危害,让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子孙造福。

参考文献:

[1]王少华.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河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与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5)

[2]冯国杰,严贤春,冯明义,李文路.嘉陵江流域四川段主要旅游景区生态位[J].生态学杂志.2013(09)

[3]许峰,秦晓楠,张明伟,漆睿,李静.生态位理论视角下区域城市旅游品牌系统构建研究——以山东省会都市圈为例[J].旅游学刊.2013(09)

[4]陈娟.生态位理论在区域旅游竞合中的应用研究——以大理、丽江旅游区为例[J].林业经济.2013(05)

经济管理措施篇4

关键词:电力企业;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到来,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已经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倡导与主流,这也对电力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电力企业需要进一步转变管理和运营模式,使企业的发展模式与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相吻合,在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我国经济发展构建一个坚实的后盾。

一、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措施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下,电力企业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因此需要及时提高对低碳经济理解和适应,在自身的战略上做出调整,制定相应的节能减排政策,同时开发运用新技术实现节能减排。

1.根据时代特征调整战略

伴随着资源价格的不断提高,电力企业在成本上也受到严峻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转变原有的供电策略,在以往的供电中,电力企业通常不考虑社会对电的需求等因素,只负责日常的供电。现如今,我国的供电中,火力发电仍占有绝对高的比重,这也就造成大量的废气废渣,不符合我国低碳经济的主旨。因此,在风能、潮汐能等自然能源尚未得到大量的运用时,就应该在供电策略上做出改变。新的供电策略,应该将社会对电的需求纳入到供电中,通过对点的需求的调查,在供电中采用按需求供电,例如在我国一些以农业生产为主,工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低的城市中,对电的需求就会较少,这样供电企业可以在制定相应的供电方案,供应能够满足该城市日常发展生活的电量即可,这样满足低碳经济的要求。

2.采用节能供电调度模式管理企业

开发新的供电技术已经成为当下各电力企业的重点项目之一,但是一个新技术从研发到投入使用需要一个复杂、反复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因此,在一项新的供电模式投入运营前,还需要对原有的传统电力调度进行转变。考虑到低消耗的目标,电力企业应当严格控制输电过程中所造成的能源消耗,将污染指数控制到最低的范围之内,在保证电力系统能够持续的稳定的供电前提下,采用最优的调度模式。

3.运用智能电网及偏向特高压等新技术

众所周知,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理区位有着不同的自然特征。由于我国经济发达区集中在东部地区,因此,东部地区的用电需求量也较高,这也促成了我国西电东送的战略。西电东送是基于我国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就地取材发电输送到东北地区乃至全国。但是在以往的输电线路中,由于输电距离较远造成的电流的损耗也十分之大,因此,在输电线路上,应当采用新的输电技术。运用特高压输电的方式,同时发挥智能电网的优点。特高压输电的技术手段能充分发挥节约资源的作用,大大减少电流在输送中的损耗,而智能电网则能解决输电距离远的问题,它能够将多种不同的输电方式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同时采用新的触电方式,实现柔性接入,最终实现长距离的输电。智能电网和特高压输电技术符合我国低碳经济的时代主题,能够帮助电力企业实现转型和盈利。

二、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电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之一,随着全国各行业都以低碳经济为主旨转型,电力企业也不例外。电力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坚持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道路

循环经济是我国一直倡导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主要是将原本的传统经济模式中的单向经济转变为循环性经济。循环经济主要是将原本的废弃物转变为再生资源进行二次利用。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有利于构建环境资源节约型社会。目前我国大多数行业还都是单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虽然使得了经济高速发展,但是所付出的代价也十分巨大。由此可见,实行并坚持循环经济十分重要,电力企业在供电过程中坚持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坚持循环经济,更多的是要求电力企业在思想上首先有所重视,尽管在供电的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地方不是很多,但是这种意识不能够丢失。在供电的过程中,一些供电仪器和输电管道等在使用寿命达到后可以回收,经过专门的处理还可以有别的用途,这些晓得方面都是循环经济所倡导的。因此,时刻有循环经济的意识十分重要。电力行业是一个高能耗的行业,在当下低碳经济的倡导下,必须坚持走节能减排的道路。供电公司在供电的过程中,虽然不像发电产生大量的浪费,但是根据调查,在供电的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和技术限制,仍然有大量的电在输送的过程中流失,输电管道没有发挥全部的作用就被废弃等现象。尤其是在输电过程中流失的电量,每年累计在一起的数字十分惊人。因此,也应该在供电过程中对电进行控制,将流失的电控制在最低。这也就在客观上促进节能减排。

2.制定总体规划,时刻保持与市场一致性

从当下我国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场对电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电力企业想要在日益繁荣的市场经济下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有一个整体的规划。电力企业的整体规划十分重要,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电力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及时制定一个企业的总体规划。规划的内容应当与低碳经济实现一致,与市场紧密相连。电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因此,与市场时刻保持紧密的联系就十分重要。电力企业在供电中,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进行供电,能够使得企业合理供电,节约成本,与低碳经济的时代精神相吻合。

三、结语

随着《可再生资源法》的出台,我国在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已经走的越来越坚定,电力企业在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管理模式上进行探究和探讨,及时制定符合时代的管理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电力企业的当务之急。

作者:高娇惠 单位:国网福建龙海市供电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经济管理措施篇5

关键词:工程经济;管理风险;投标风险

工程经济管理中,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是做好应对措施,规避潜在的风险。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应该加强风险的管理力度,采取科学的措施,处理好工程经济中的风险。同时,也要做好风险预测工作,应用在工程经济管理内,以免影响工程经济管理的效果,促使工程经济管理能具备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一、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

工程经济管理中,常见的风险有4类。(1)投标风险。投标是工程中的决策部分,投标中信息缺失、提价失误等,都有可能引起经济管理风险。一旦投标出现风险,就会扩大经济管理中的风险类型,后期无法获取高价索赔,增加了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发生率。(2)合同风险。合同中内容不明确、条款不完善,就会出现风险漏洞,或者埋下风险隐患,很容易引起经济风险。(3)成本风险。工程中的成本超过预算标准时,就会引起风险,导致投资过度增加,直接影响工程的经济效益。(4)质量风险。工程施工中,技术、人员、材料等因素,都是引起质量风险的因素,再加上工程经济管理上原有的缺陷,就会引起质量风险,不利于工程经济管理的落实,诱发质量问题。

二、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预防原则

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预防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1)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中,构建预防机制,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监督工程中的经济风险,一旦发现经济管理风险,及时启动预防机制,避免管理风险扩大。(2)工程根据经济管理中常见的风险,制定突发风险的应急处理方案,针对管理中的紧急风险,实行预防控制,降低工程的经济管理损失。(3)工程经济管理中,针对风险构建成套的风险预防流程,同时将工程经济成本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预防方面,应严格遵循原则,按照原则中的规定,落实风险预防,处理好工程经济管理中的风险,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三、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应对措施

工程经济管理风险表现出多样化、潜在性的特征,结合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和预防原则,主要提出以下对策。

1.准确认识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

首先,在工程经济管理中,明确工期和效益的关联性。我国工程经济管理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比较大,过分注重工程进度,忽视了效益。所以,在市场环境中,工程经济管理要准确认识到风险,注重工程的效益建设,才能减轻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压力。其次,在风险认知过程中,要明确技术与经济管理的结合。在经济管理风险应对方面,落实风险应对技术,对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实行比较,降低风险的发生率。如果发现工程经济管理中有风险,就要立即作出反应,解决好工程经济管理中的风险。最后,在工程经济管理的认知方面,考虑风险应对处理,促使全员树立风险意识。在工程经济管理中,合理组合其质量、进度、成本等因素,保障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应对,实行社会和企业的效益统一。风险意识在工程经济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应落实风险意识的作用,以便提高风险应对的水平。

2.完善工程经济风险管理的体系

第一,根据工程经济管理风险,构建组织体系。为了保证工程经济管理招投标的合理性,要在组织体系中,成立设计部、营销部,便于加强工程经济风险管理的控制力度,要求工程经济部直接负责成本的预测,实时监控工程经济中的管理风险,不仅要求工程中的分公司、子公司都要遵循组织体系的要求,还要对风险管理的机构配置专业的人员,以此来体现组织体系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第二,站在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应对的角度上,区分工程中的管理层、作业层,完善工程经济中的管理承接,杜绝发生管理风险。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对应方面,要求各个部门参与到管理中,合理安排材料采购、机械采购、资金运转等,规避工程经济管理中的风险因素,还要评估工程中潜在的风险,落实好风险管理的工作。第三,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处理时,引入内部控制与竞争机制,用于监督工程经济管理中的风险漏洞,预防风险的发生。例如:我国部分工程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已形成了专门的内部监督体系,配合竞争机制,可以在工程项目内部实行竞标,将外部单位的投标引入到工程企业中。在此基础上,明确工程经济的盈亏,防止经济管理上发生风险。第四,工程经济风险管理体系中,强化内部的物机体系,科学发挥规模采购的优势,辅助增加工程经济方面的资金投入,促使工程企业内部形成自有的配送网。在经济风险管理方面,首先,降低材料的成本;其次,降低采购的风险。物机体系在工程经济风险管理中,可以较好的利用工程中的内部资源,构建材料周转的市场服务体系,完善工程内部的市场,进而强化管理与服务,降低工程企业对外部的依赖程度,减轻管理风险的压力。

3.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处理措施

第一,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应对方面,可以适当提高投标报价的整体水平,比较各类招投标方案的经济效益,需要根据工程经济管理中的工期、合同等因素,测算出工程经济管理的成本,结合招投标公司提供的报价,专门成立经济评审小组,进而为招投标提供有效的依据,既可以预防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又可以处理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的风险。第二,工程在经济管理风险中,建设企业定额,结合责任成本管理,成立定额测定机构,促使企业的定额能列入到工程日常的管理内。强化工程经济管理的基础,重点在工人、材料和机械方面,推行限额控制,落实动态管理,加强管理控制的过程,降低工程经济管理中的风险。第三,工程经济管理中,为了降低风险,可以专门培养外协劳务队,严格按照技术、资金、业绩上的指标,分级注册外协劳务队。要求外协劳务队熟悉工程中的工作内容,遵循合同中的条款内容,完善工程经济管理的过程,利用外协劳务队,减少工程经济管理中的风险。第四,经济管理风险中,要严格管理好合同与建设的过程,利用合同的方式,明确好工程参与双方的责任、权利和利益,通过合同约束工程中的经济管理风险,规范工程合同的应用。工程建设过程的风险控制,强化索赔意识,防止建设过程中有索赔风险。

四、结语

我国工程建设比较复杂,在工程经济管理方面存在大量的风险,如工期风险、安全风险等,均具有不确定性,明确工程经济管理中的风险,根据预防原则,规划好风险的应对措施,以此来提高工程经济管理的水平,消除工程经济中潜在的风险。工程经济管理中,落实风险应对措施,把控工程经济管理的实际情况,规范好工程建设,加强经济管理的控制力度。

参考文献:

[1]彭惠芸.浅谈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措施[J].价值工程,2013(26):99-100.

[2]张群伟.浅谈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四川建材,2011(4):284-285.

[3]杜娟.新形势下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探究[J].时代金融,2012(27):70-72.

经济管理措施篇6

关键词: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措施

交通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是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的,而且资金的投入是非常的密集的。在进行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时候,为了更好的进行施工建设,一定要从建设方面进行管理,研究高速公路的建设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这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一直都是被忽视的部分。在进行高速公路建设的时候,对运营进行管理时,对经济管理进行研究也是十分的缺乏的,因此在对高速公路进行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对经济管理方面进行研究。

1 新时期对经济管理的新要求

1.1 市场进程下的经济管理要求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很多不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已经逐渐实现了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这样就使得经济管理一定要进行提高,满足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在现在,经济管理已经不能停留在原有的阶段,一定要实现全方面的管理的,同时在管理观念上也要进行更新,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保证企业可以更好的发展。

1.2 经济全球化下的经济管理要求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经济在发展的时候实现了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给企业的经济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而且这种挑战影响是非常大的,为了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企业一定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环境。在企业经济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措施。

1.3 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之下的经济管理要求

信息时代的来临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分不开的,在企业经济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对新的技术不断的应用,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在经济管理中不断应用网络技术,可以使管理更加的迅速,同时对企业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2 高速公路实施经济管理体制的意义和必要性

2.1 高速公路实施经济管理体制的意义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很多的行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高速公路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仅仅能够促进经济更好的发展,同时对社会的建设也是非常有帮助的。高速公路的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得到体现,因此高速公路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速公路的建设是非常有利的,而且高速公路的建设对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也是非常有促进作用的,使得我国的经济得到了更好的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是一项资金非常密集的项目,因此在施工建设的时候一定要提高建设的水平,保证高速公路的建设质量。在进行高速公路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对公路的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更好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高速公路的建设。

2.2 高速公路实施经济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得高速公路在建设的时候要实施经济管理体制。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出现了市场经济,因此,市场经济是要立足于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在进行生产的时候,无论是私有制还是公有制,一定要以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基本的要求。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市场中竞争更加激烈,而且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经济实现了全球化,这样企业在市场中发展的时候面临的竞争更加的激烈,因此,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一定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断完善,使得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便利。在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现在,经济管理体制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速公路建设领域实行经济管理体制是社会不断发展和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实行经济管理体制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公路发挥它的作用,保证人们的出行。在我国,高速公路一直实行的是全封闭的收费模式,这样就使得高速公路在市场中是具有排他性的,与此同时,高速公路也是具有非竞争性的,因此,在进行高速公路建设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施工的质量,同时要保证高速公路的功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3 实施高速公路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

3.1 法律层面有效措施分析

高速公路经济管理法律层面上的有效措施包括立法层面和执法层面两方面的内容。就立法层面来讲,法治经济即是市场经济,高速公路立法对于高速公路的健康发展和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都是必不可少。当前,我们应该从法律的政策和法规入手,对其充分运用和遵循的同时,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对高速公路活动中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加以明确,从而使得人们在交通行为中实现了有章可循,进一步避免和减少了相关纠纷的发生。立法层面上的目标是高速公路管理和建设的科学化、法制化,为在高速公路的经济管理中有法可依。就执法层面来讲,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中的执法问题,应作为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来抓。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即是行政管理体制的相关问题,应对公安部门和交通部门的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进行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的建立统一,真正做到统一、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进行统一调度、综合执法,整合管理资源和各种力量,培养应变能力。与此同时,应加强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以提高路政部门的执法效率,且需要加强新建管理配套设备进一步的投入。

3.2 经济行政层面有效措施分析

同传统的公路一样,高速公路是亦经济社会活动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措施。高速公路具有规模性、公共性、不可替代性和非盈利性、建设周期长、起始投资大、经营风险大、投资回收慢等特征。这些特征的存在使得一些企业因无利可图或无力经营而不愿进行与其相关的活动。而这时政府的干预无疑是必要的,由政府进行高速公路的组织建设,进行良好交通服务的提供,对一些特定企业赋予经营垄断权。高速公路在经营主义上,应当具有特许经营机构非盈利性的主要特性。一般意义上来讲,其又区别于特许经营,而是一种由政府进行参与和授权经营的特许经营模式,但是其主要目的并不是盈利。

3.3 成本层面的有效措施分析

高速公路经济管理成本层面的有效措施应从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入手。对于成本的管理主要包括成本相关费用的预测和计划,即预算成本和计划成本两个方面。在实际中,应对施工预算加以编制,且做好相关的成本管理工作,搞好相关预算,完善资本定额,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来对中标价进行确定。高速公路的计划成本指的是在实际的成本发生之前对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机械成本、材料成本、链式工程成本进行预先的编制,做好项目的成本计划可以有效避免失误的发生。高速公路的成本控制包括控制和预算两方面内容,成本控制要求当目标成本确定之后,各部门、各岗位和各职工间应对成本的进化加以控制。

4 结束语

在进行高速公路建设的时候,逐渐采用经济管理体制,是为了使高速公路的建设有更大的发展,而且是为了保证高速公路的建设可以更加的完善。在进行高速公路建设的时候,依靠合理的经济管理措施,可以使高速公路的建设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梁慧娜.论我国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J].经营管理,2009.

经济管理措施篇7

1)必须提高对工程经济管理的认识。要通过学习教育培训等手段,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经济管理意识。工程经济管理工作是一个涉及全体项目工作人员、涉及施工全过程的系统性工作,无论是工程项目的管理层还是基层的作业层,都应该有成本控制意识,只有把成本、安全、进度、质量等科学合理的协调,才能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实现成本最优,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必须提升工程项目经济风险的分析能力。施工企业在参与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关注风险发生的预兆以及其发展变化,以采取必需的应对措施,提出合理的经济赔偿的方式。譬如因设计变化、标书所规定的施工方式不合理、添加另外的施工项目、现场施工条件的变更、工程量的增加、人力不能抵抗的自然条件导致进度延误、业主对施工顺序提出更改以及提出超过合约范畴而导致的施工费用增加等。

3)必须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工程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使工期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值。工期成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项目经理部为了保证工期而采取的措施费用;一方面是因为工期拖延而导致的业主索赔成本。一般来说,工期越短,工期措施成本越小;但当工期短至一定限度时,工期措施成本则会急剧上升。由于内外部环境条件及合同条件的制约,保证合同工期和降低工程成本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工期成本的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在确保工期达到合同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盲目抢工期赶进度,造成增大项目成本,导致项目亏损。

4)必须重视对工程项目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协调控制。对施工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工程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质量成本的综合达到最低值。一般来说,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逐渐会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质量检验费用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质量损失(内外部故障损失)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改进,该项损失逐步减少。三者交叉的作用,必须能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

5)必须强调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的有机结合。在我国目前建筑市场上,工程造价人员专业相对单一,大多不参与工程施工方案的制定,对现场施工中出现的索赔问题了解不深,造成懂经济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经济的尴尬局面。因此,应该充分强调技术工程师与造价工程师的相互学习与合作,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确保工程项目施工既科学又经济。

6)必须完善工程经济管理体系及制度建设。a.要完善组织体系。施工企业应该健全工程经济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工程经济管理部门,负责检测、监控预算成本、索赔管理和企业定额测定等工作;b.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施工企业的管理层,应当制定和完善本内部的成本责任制和监督考核机制。在下达承包任务时,不仅将质量、工期、安全等控制指标写入任务书中,而且将成本控制指标也写入其中。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二、结论

经济管理措施篇8

关键词: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 经济管理 必要性 措施

自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以来,高速公路运输事业得到飞速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大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主要载体。因为其投资大、回报慢的特点,本文对于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管理措施的研究更具有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一)保障大众出行利益

高速公路具有开放性和公益性,是一种保障社会大众出行利益的公共产品。它的出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让过去封闭地区的人们得以顺利出行,到大城市获得更大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主要采用封闭式收费管理方式,体现出了高速公路的排他性。但因为高速公路竞争性差,只有在交通量适当的情况下才具有共享性,这一特征决定了我国应该建立更科学合理的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加快高速公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保障国有资产安全

我国的社会性质和高速公路本身的特征决定了高速公路的国有资产属性。任何时候,我们都应当保护好国有资产的安全,保障高速公路建设安全进行,不被任何机构和不法分子破坏。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完善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与此同时,高速公路的维护也要及时纳入到管理体制的内容中来,推动我国高速公路的进一步发展。

(三)推动国家生产力的发展

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健全能够推动国家生产力的发展。高效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能够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加强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建设也体现了经济全球一体化的特征,这迫切要求我们提高高速公路管理能力,进一步完善国家经济管理制度,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求,从而推动国家生产力的发展。

二、建立和完善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的具体措施

(一)高速公路法律措施的健全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管理方面的法律措施并不完善,存在一些制度上的漏洞,不能够切实地起到保障高速公路运行的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速公路经济的发展。我们应当多借鉴国外高速公路经济管理方面的经验,完善和健全高速公路法律措施,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高速公路法律体系。

具体来说,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与经济管理之间矛盾重重,必须要依靠健全的法律措施来解决。有效的高速公路法律措施应当能够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国情,以当前法律法规为基础,对制度上的漏洞和存在矛盾的地方进行修改、完善。有些问题急需解决,可有针对性地增加一些新法规。同时管理人员要做好宣传工作,将这些法律措施及时普及到位,明确业主的权利与义务,督促他们依法办事。

(二)行之有效的经济与行政措施

高速公路属于国家基础设施,却又因为其投资大、收益慢、工期长、养护高的特点,区别于其他基础设施。小型民营企业很难承担建设风险,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大多依靠大型国有企业进行投资经营。高速公路的国有资产属性决定了国家作为产权所有人在管理方面的重要责任,理应充分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通过行之有效的经济与行政措施完善管理机制。例如,省市级政府可以和大型国有企业合作,将高速公路的投资经营权交出去一部分,明确其责任与义务。但政府主管部门要进行适当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经济发展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下进行。

(三)提升高速公路经济管理机构的管理水平

高速公路经济管理机构的管理水平决定了高速公路经济是否能够合理运用资金,以及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因此,管理机构需要及时提高管理力度,监督高速公路施工过程,尽量能以低投资建设高质量的高速公路。管理机构还应当加强对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提高管理效率,把高速公路经济管理机构的监督和管理职责落实到实处。

(四)优化成本管理体系

优化施工项目成本也是高速公路经济管理机构的主要工作之一。首先要做好施工预算,事先展开调研,进行实地调查研究,选择最优方案。其次要计划每一个项目的成本和施工总成本,合理规划施工过程中需要的人工、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和管理费用,以及其他一向杂项所需的费用。核算过成本之后,将不必要的项目删除,完善成本计划,优化成本管理体系。

根据成本计划,施工人员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分析实际成本,寻找降低实际成本的措施,如果不能降低成本则要严格控制施工成本不超额。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行实时核算与监控,并将其贯穿始终。项目完成后,还应当审核和分析整个项目的运营状况,进行竣工核算,总结成本管理经验。

三、结束语

由于高速公路建设是一项投资大、风险大的工程,如果管理体制出现问题势必会导致建设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影响经济效益。为了预防工程建设出现问题,引发不必要的纠纷,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必须要朝着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加强对施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并且根据新的法律法规调整管理方式,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常勇.论公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剖析与解决措施[J].商,2013,(31)

[2]李有娣.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4,(15)

[3]贺世军.高速公路经济管理的一些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4)

经济管理措施篇9

关键词:工程经济;管理;风险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化建设进程持续推进,由此为建筑行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工程建设行业内企业不断涌现,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此同时,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工程经济管理过程正面临着潜在的风险和压力,需要引起行业内的重视。因此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不仅对企业自身生产成本的合理投入具有参考价值,同时也有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促进工程建设相关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一、防范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必要性

经济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必要环节,同样也是建筑工程类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其中风险防范与控制更是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直接关系到某一个工程项目是否能够顺利竣工并且获利,同时也关系到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具有指导价值。因此,对企业自身而言,防范工程经济管理风险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从整体环境来看,国内目前的建筑工程行业欠缺规范性,政府监督管理力度不足,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往往会采用一些不正当竞争手段,而企业通过经济风险防控管理,有助于自身工作效率和实力的提升,因此也是一项必然选择。

二、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类型

(一)竞标风险

工程经济管理风险中,最早发生的即为竞标风险,具体表现在投标过程中,企业之间展开的压价竞争。在社会经济环境蓬勃发展的前提下,近年来我国涌现出大量的工程建设相关企业,市场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状态,施工单位的数量已经远远超出实际需求。施工企业为了能够在行业内站稳脚跟,防止人力、物力资源闲置所引发的经济损失,企业不得不尽最大努力中标,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施工企业除了要在工程质量、效率等方面进行竞争之外,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即为压价,尽管承接工程项目后,企业能够从中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经济利润是否能够弥补竞标压价造成损失,仍然具有不确定性。实际上,企业竞标过程中,对价格战过度重视,甚至在压价和竞标之间划上了等号,这不仅仅是企业主观上对压价和竞标存在错误认识,更多时候也是在客观环境下的一种被动选择,在供需关系不平衡的情况下,压价似乎已成为一种无奈之举。

(二)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同样是建筑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一种表现形式,对承建企业而言,合同不仅规定了需要承担的责任,同时也是对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目前的合同风险从以下途径表现出来。第一,缺乏风险意识,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双方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未进行明确说明,这就导致如果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价格波动,双方就价格是否应随之变动会产生争议;第二,双方在签订过程中,就某一条款的说明有遗漏或不明晰,如,双方就拖欠施工单位工程款的处罚条款没有进行说明或描述模糊,这就会导致企业承担较大的经济风险,造成合同管理出现问题;第三,当前部分业主在市场供应大于需求的情况下,在合同中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并且将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全部转移给建筑企业,如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额外增加工程量、建筑材料上涨以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发生后,业主要求这些风险全部由建筑单位来承担,而这显然是不合理和不平等的,对企业来说具有较高的风险。

(三)成本控制风险

对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而言,生产成本的控制中,同样存在一定的经济风险。近年来,我国物价持续上涨,而这就造成建筑行业内物价存在较大的波动,包括钢筋、水泥、混凝土等建筑必需原材料的价格充满不稳定性,同时人力资源成本也随之增加,企业雇佣施工人员的过程中,成本投入也随之增高。如果企业承建某工程项目中,对承包价格的做出明确规定,而随着市场原材料价格的浮动,企业很有可能会承受经济损失。原材料是建筑工程项目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因此如果原材料价格上涨,则企业必然会面临着较大的成本控制风险。实际上,建筑工程原材料价格与经济管理风险之间呈现为正相关,随之价格不断上升,企业所需承担的风险系数也随着增加。就现阶段而言,工程项目中,成本风险通常由企业独立承担。

三、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一)规范招投标管理

由于招投标是建筑工程的起步环节,在这一阶段所制定的决策将会影响到整个后续工程的实施,因此规范化的招投标管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并且防范工程经济管理问题与风险。首先,企业要对招投标有着正确的认识,价格不能作为唯一的优势,而是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以质量和效率取胜;其次,企业在招投标开始之前,必须要展开充分的市场调研,包括招标工程的工程量、主要材料价格的走势、业主单位信用程度、施工现场情况以及竞争对手的综合实力等,通过前期的充分调查,企业才能够对自身在行业竞争中所处的位置有清晰认识,同时对工程潜在的风险程度有一定了解,从而才能够在根源上规避招标风险;最后,企业在招投标过程中,应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且以此作为依据,规范自身竞标行为,避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二)加大合同管理力度

加大合同管理力度,确保双方签订具有规范化、合理性的合同,才能使合同成为施工过程中企业保护自身权益的合法依据,从而避免由于合同不完善所带来的经济风险。而合同管理包括施工开始前、施工过程中以及索赔几个方面。首先,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极为关键,是整个工程最为核心的阶段,因此企业需要以准备阶段的调查数据作为依据,就合同的合理性展开充分的分析,预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同时要谨慎阅读合同中每一项条款的内容,核对信息是否符合实际情况,避免发生有遗漏的现象;其次,企业需要增强索赔意识,学会保护自身合法权益,针对业主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应当与其进行协商谈判,就第三方因素所引发的经济风险应当共同承担,并且要将每个施工进度的相关资料加以整合,以便及时查找;最后,企业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应当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从而才能辨别出合同中不合理的且对自身不利的条款,因此企业需要加大对法律方面人才的培训力度,必要时聘请法律顾问,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听取法律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最终使合同能够真正意义上,成为保护双方合法权益的工具。

(三)建立健全成本控制机制

为防范由建筑原材料价格所引发的经济风险,企业需要建立健全成本控制机制。首先,企业应当改进传统的垂直化成本内部控制方式,避免信息不对等而引发的偏差和经济损失,并且引进扁平化成本内部控制模式,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成本控制相关情况信息,由建筑工程现场直接传输至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在及时掌握信息的前提下,企业才能够就成本问题快速作出反应;其次,工程建筑企业需要引进合理的考核机制,原材料价格控制难度较高,在很大程度上与员工不重视有关,企业应当将成本控制与员工考核直接挂钩,增加员工对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从而在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员工才能够将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连接成为一体,在原材料采购过程中,在原料价格和质量之间保持平衡,实现价格最优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工程建筑行业长足发展,创造出巨大经济价值,但不可否认的是,工程建筑相关企业也在承受着一定的经济管理风险,甚至直接对企业经济利润造成损害。就现阶段而言,经济管理风险主要类型包括竞标、合同以及成本控制,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大可能的防范经济管理风险,建筑工程企业需要规范招投标管理程序,加大对合同管理的力度,并且需建立健全成本控制机制。通过这一系列方式,建筑工程相关企业才能够在发展中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获取经济效益,最终推动企业走上平稳、健康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李晓玲.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理的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6(01).

[2]杨洪兵.新形势下铁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9).

[3]胡海龙.基于新形势下工程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及控制措施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19).

[4]朱忠权.新形势下工程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及控制措施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07).

[5]申亚峰.低碳经济下的工程经济风险与防范管理研究[J].科技资讯,2014(16).

[6]陆岚.关于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的研究思考[J].全球商业经典,2015(08).

经济管理措施篇10

关键词:新形势;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措施

经济管理对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起着关键的作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经济管理要想能够对企业做出大的贡献,就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通过创新来不断地完善,从而提升经济管理的实用性,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弊端

(一)经济管理缺乏科学性

经济管理工作主要针对财务工作。在财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原始凭证是财务工作的基础,任何的经济往来和记账都离不开原始凭证。原始凭证包含着一定的经济责任,是企业经济活动中,项目往来的凭证,必须要客观、事实、准确无误。原始凭证上记载的内容、数据以及加盖的公章必须符合规范要求。然而,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并非所有企业都能按照规章要求进行操作。许多企业对原始凭证认识不到位,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经济管理人员根据原始凭证进行账本的登记和录入工作,账本是企业财务最主要的载体。在《会计法》中,对会计账本的编制、录入等工作,有明确严格的要求,财务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操作。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许多的会计人员并没有按照规章要求工作,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这就存在着账本记录的内容不能真实的反应企业的经营情况,企业在经济管理上仍缺乏科学性。

(二)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转型难

现在,企业发展由原来的粗放型向集约型模式转变,这不仅节约了企业的成本,也有利于经济管理方式的转变。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型体现在采购、生产、销售、经营等各个方面。但是,现有企业经济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于改革的速度,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管理人才素质不高等原因,都是阻碍企业经济管理转型的“绊脚石”。

(三)经济管理强制性不足

国家特别重视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为此颁发了许多条例。但是,在企业实际发展中,这些条例形同虚设,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有些企业只关注利润,对平时的经济管理工作缺少监管,使得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经济管理工作包括许多方面:资金、成本、销售等等,如果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将会影响其他工作的进程。在经济管理活动中,企业由于自身体制的不完善,使得很多的经济管理工作不能有序进行。没有一个良好的经济管理体系,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突发的各类风险,就会缺乏应对能力。从而给企业造成损失。

二、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有效措施

为了解决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促进企业能够更好发展,提出了有效的创新措施。

(一)新形势下管理理念的创新

一方面,管理者是企业的核心。管理者要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有足够的重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今后的发展,要积极适应如今创新的时代,善于运用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管理企业。企业要转型升级,就必须承担改革带来的阵痛,因而,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另一方面,企业经济管理要辩证地创新。我们现在是合作的时代,要走出去,善于借鉴吸收他国的经济管理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吸收,只有博采众长,才能制定符合本企业的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体制,提升管理能力。

(二)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

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有效监督的重要举措。经济管理要想有序良好地发展,就需要不断更新企业管理制度。目前,多数使用的仍是几年前的老一套制度。我们应立足企业发展的现状,制定有利于企业长足发展的经济管理制度。对管理制度实现动态的创新,如实行绩效制度的创新,对于有能力、有技术、有成就的员工给予奖励;加强对决策制度的创新,我们可以改变以往的决策机制,通过民主决策来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和民主性。

(三)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创新不仅体现在制度、技术方面,还应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创新。在国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已经凸显成效,很多的大企业像苹果公司等,已经很注重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只有实现人性化的管理,尊重、爱护、理解、关心员工,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企业创新的力度;同时,企业要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帮助员工树立创新意识,定期开展创新的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将创新观念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心中,自觉地运用到工作当中。引进创新人才,带动企业整体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升,保证企业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为企业经济管理有效创新提供空间和平台。

三、结束语

如今的世界格局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国家繁荣、富强需要企业的支撑。一个企业能否长足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将创新运用到经济管理当中,经济管理涉及范围广、力度大,因此,抓好制度创新、人才创新、技术创新等都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从而促进企业发展朝着又好又快方向前进。

作者:张冬玉 单位:天津滨海旅游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汪宁.新形势下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4(21)

[2]胡小珍.浅析新时期交通检测企业的经济管理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