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00:17:11

防雷范文篇1

在城市化建设水平日益提高中,面对日益增加的社会经济和建设要求,随着建筑施工单位和建筑项目的增加,防雷设计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满足气象防雷建筑施工需求,达到相关技术标准,目前建设施工单位在进一步了解气象部门防雷知识的同时,还组织专家学习探讨了雷电特征和现有防雷措施和材料。设计雷电防护系统是为了让建筑在受到雷击以前,且没有形成灾难的情况下,将雷击点的侧击雷和直击雷快速泄放到大地中。由于当地是沿海地区,土地存在非常显著的盐碱性,土壤的电阻率达到了10Ω·m到1100Ω·m之间,不仅会对接地体构成腐蚀影响,而且雷电破坏力极大,因此具体结构图如下图1所示:

首先,接闪器属于整体设计结构的基础内容,根本目的在于接收雷电流。目前市场中常见的设计形式有避雷针、避雷网等。根据本文介绍案例分析可知,其在设计避雷网时整合运用了楼顶屋面与女儿墙,而基本材料选用了镀锌圆钢,直径需要大于等于8mm。根据当地气象信息分析可知,因为空气当中存在酸性,若继续沿用一般钢铁设置避雷网或避雷针极易腐烂,但为其设计电镀锌保护层得到镀锌圆钢,具体如下图2所示,其不仅能提高导电性,而且可以抑制钢铁腐蚀生锈,增长使用时间。其次,引下线作为防雷建筑设计当中延续接闪器功能的基本结构,需要设计多条并联的电流通路,并向地面泄放实际接收的雷电流。

一般来讲,此时所选防雷材料必须要在抵抗雷电破坏力的同时,具有极强的抗腐蚀性。一般来讲,用于引下线的材料有三种:第一,直径在8mm以上插12的镀锌圆钢或3*30mm、4*40mm的镀锌扁钢,两种材料施工单位一般会优先利用前者;第二,镀铜圆钢或钢绞线,这类材料相比镀锌圆钢或扁钢所需成本会更高,但实际抗腐蚀性和导电性更强,因此也是最常出现在防雷建筑施工当中的。下图3就是镀铜钢绞线;第三,而超绝缘引下线选用了具备多层特殊材质的绝缘材料,不仅能提升引下线设计的绝缘性,而且可以提高它的抗老氧化性。相比上述两种材料,这类材料更适宜应用在安全性较高的建筑施工区域,因为成本支出更贵。

防雷范文篇2

山区农村防雷现状分析

居住环境的特殊性。山区广大农村地域广阔,农户居住分散,且因经济条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大多数均居住在山坡、半山坡上,有的居住在风口上,房屋遭受直击雷的可能性较大。大部分民房房前屋后又种植了大树和竹子,这又增加了落雷概率,从而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有家无防、有雷不知防”。造成农村雷电灾害多发的重要原因是“有家无防”(即房屋缺少防雷装置)和“有雷不知防”(即防雷意识淡薄、防雷知识缺乏)。农村高层建筑少,房屋低矮,基本上均未安装防直击雷装置,一些住户还在房屋顶放置不锈钢水箱、太阳能热水器等金属物,又未做接地处理,这些金属便成为雷电青睐的对象,存在严重的雷击隐患。线路架设的不规范性。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电视、电话、冰箱等家用电器大量走进农村,这些家用电器所用的电源、信号线路大都是由线杆架空引入的,这些线缆不仅总线架空布设,而且各家各户的入户线路也架空布设,有的悬挂于树木,有的直接固定在房屋顶或外墙上且不宜用木杆架设,另外,许多房屋还安装了电视接收天线。在该条件下,线缆引入的雷电波在传输过程中分流渠道较少,侵入室内后强度较强,常常造成人员伤亡。根据对近年发生在岳西县农村的雷击事故调查,造成人员伤亡的雷击事故主要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发生:①雷电当空时,在空旷地带做农活、行走时遭受雷击;②在临时工棚、茅屋和大树下躲避雷雨而遭受雷击;③架空电源线、电话线等将雷电波引入室内。造成山区农村雷电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综上分析,造成山区农村雷电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有:①地理环境复杂多样;②建筑物选址和建设不规范;③农民劳作范围广泛且不固定;④防雷技术落后;⑤雷电防护设施欠缺;⑥供电线路铺设不规范;⑦村民防雷和自救、互救知识匮乏;⑧室外电话线、天线等胡乱架设,太阳能热水器的不规范使用;⑨村民无法及时获取雷电信息[1-2]。

山区农村防雷的政策性建议

依法建立、健全农村防雷减灾安全管理体系,增强防雷隐患排查农村防雷减灾工作要想得到顺利推广和实施,应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和相关部门(如公安、消防、城建、林业等)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结合农村的具体环境和特点,建立协调合作机制,实现防雷减灾工作的良性循环,建立、健全防雷安全责任人和村级信息员制度、防雷减灾责任制、防雷设施隐患排查制、雷电灾害应急处理预案、雷电灾害上报等制度,定期开展农村防雷安全排查工作,提前排除雷击安全隐患,指导农民采用经济和科学的防范措施避免雷击灾害的发生,是有效减轻雷电灾害损失的重要措施。加强农村雷电灾害监测预警气象部门要做好雷电天气、雷击落区、灾害等级等雷电监测和预报预警业务,充分利用电视、电话、广播、网络、手机短信、“96121”等手段,及时将雷电灾害预警信息发送给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广大农民群众,尤其对于偏远山村,要进一步扩大气象灾害预警范围,完善预警体系,提高政府、民众和信息闭塞乡村对灾害预警信息的重视,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防雷减灾工作、人民群众增强防雷意识并采取避险措施提供支持。加强防雷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农村雷电灾害防护意识据雷电灾害资料统计,由雷电造成人畜伤亡的事故大多数发生在农村,而在农村室内、河边、树下、田间、山坡是雷击人身伤亡事故的多发地,这也说明在农村发生的很多雷击事件均由缺乏防雷知识造成的。因此,对于防雷措施薄弱的农村和缺乏雷电防范知识的农民而言,宣传雷电的危害性和可预防性以及防雷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非常重要。加强农村雷电防御知识和防雷减灾管理工作的宣传,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除利用手机短信、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防雷宣传外,还可通过农村远程教育系统定期开展防雷安全教育,对在校学生进行防雷知识普及;防雷主管部门定期组织防雷科普进农村活动,定期对乡村的安全管理责任人进行防雷安全知识的培训等。作为一个长期工程,将防雷安全知识纳入基础教育是一个较好的途径,最终目标是实现防雷知识人人皆知、人人重视,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科学预防雷电灾害知识的能力。规范农村建房防雷设计,消除雷击事故隐患农村频繁发生雷击引发人畜伤亡事故,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建房防雷设计缺失、相应措施不到位。建房时应针对山区农村住房多数依山傍水或切坡而建的实际情况,改变其建房中不科学的选址观念,让农民建房时避开上升气流迎风面方向、突出周围地貌、土壤电阻率较低(如特别潮湿的河床、苇塘等,地下有金属矿藏或岩石与土壤交界)、高大树木等雷击高发地段,并按有关规范进行防雷设计、安装配套的防雷设施和做相应的防雷技术处理。在大规模的新农村建设、农村中小学校建设中更应考虑雷电灾害因素,应聘请当地防雷主管部门进行雷击灾害的风险评估,否则需要安装更多的防雷保护装置,投入更多财力,并且也会大大增加雷击风险[3]。

山区农村雷电防护的技术性措施

防雷范文篇3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县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建筑物,包括各乡镇、村统一规划的农民新村,农民自建房,学校、工业园区等公用建筑,机埠、乡村公交车站等简易房的防雷装置的新建、重建和改建项目。

第三条农村防雷减灾应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县气象局应开展农村雷电灾害的预警,加强雷电灾害防御的宣传教育和鉴定评估。县建设、安监、公安、消防、交通、广播电视、电力、通信等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部门的防雷减灾工作。

第四条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应当加强对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领导,将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纳入乡镇(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工作范围,所需经费依法列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县气象局应当加强对新建、重建、改建农村建筑物和其他设施防雷装置的监督管理。统一规划的农民新村和学校、工业园区等公用建筑防雷设施应由具有相应设计、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设计和施工。农民自建房以及机埠、乡村公交车站等简易房在建造时应考虑安装符合《县农村防雷技术规范》的防雷装置。

第六条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基础上,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房屋选址时应远离潮湿,空旷等易发生雷击的地方。统一规划的农民新村和学校、工业园区等公用建筑防雷设计方案应当经县气象局审核,未经审核同意的,不得交付施工。

雷击多发区域内的新建建筑物应在设计前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论设计经济合理的防雷装置,各乡镇应根据雷击风险区划图中制定的风险等级,采取科学、经济、合理、有效的防雷措施。

第七条农民新村和学校、工业园区等公用建筑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施工与验收。农民自建房以及机埠、乡村公交车站等简易房的防雷装置由乡镇气象工作站和经气象主管机构培训的气象协理员初验后报县防雷机构审核。

第八条农村学校、工业园区等公用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检测周期为一年,工业园区内生产危险化学品及具有爆炸危险的企业检测周期为半年。雷击多发区域内的防雷装置应增加定期检测频率。检测单位应及时出具检测报告,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督促有关单位整改。县气象局要加强对农民自建房防雷设施的抽检,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

第九条雷击多发区域应按每5平方公里1个的标准建造避雷亭,并在避雷亭显著位置设置警示标志,经县气象局验收合格以后方可使用,且每年在雷雨季节前必须检测一次。用于在田间、路途中无法及时返回家中的村民避雷之用。

第十条可能增加周边建筑物和其它设施雷击几率的农村工业、电力、通信等设施建造前需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对周围农民住房有影响的,应按评估结果进行整改。

第十一条农村变压器应做好防雷接地措施并设置警示标志,周围应有安全围护设施。新建高压输电线路和杆塔以及各类通信铁塔与农民房屋的水平直线距离在20米以内时,应当经气象部门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经审核同意或消除其可能造成的雷击风险后方可建设,以防止发生雷击事故。农村人员密集处的高大树木等孤立、高耸物体应悬挂防雷击安全警示牌。

第十二条逐步规范农村自建房的防雷装置建设,做到防雷装置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将农民自建房的防雷工作逐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从源头上解决农民自建房的防雷问题,以消除雷击隐患。

第十三条县气象局是处置雷电灾害的应急主管部门,县公安、安监、民政、交通、卫生、供电、通信等协管单位按照分工,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按照《县雷电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实施救援。

第十四条健全以政府主导、气象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的新农村防雷管理机制。建立县乡村三级从设计、施工、验收到检测维护一整套完善的农村防雷管理体系,做到县有领导分管,乡镇有专人负责,村有气象协理员落实。

第十五条把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组织做好本地区雷电灾害防御规划,健全建立防雷减灾责任制和雷电灾害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农村防雷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新农村建设的雷电灾害防御能力。在雷击易发区内有经济困难的农户家庭,县财政及各乡镇给予防雷设施建设补助。

第十六条按照“布局合理、信息共享、有效利用”的原则,抓紧规划和建设雷电监测网,提高雷电灾害预警和防御能力;通过雷电监测网,并结合气象探测资料,利用手机短信、电视广播、网络、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手段,向农民及时、传播雷电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第十七条广播、电视、报纸、电信、信息网络等媒体收到县气象局要求播发的雷电天气预报、警报信息后,应当及时向公众传播,对重大雷电天气的补充、订正预报、预警,有关媒体应当及时增播或者插播。

第十八条县气象局应当加强对雷电和雷电灾害的发生机理等基础理论和防御技术等应用理论的研究,并加强对防雷减灾技术和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第十九条各乡镇、村与县气象局应结合当地典型事例,以展版、板报、挂图、专题片、幻灯片等通俗易懂的方式,全面宣传雷电科普知识和防雷减灾法律法规,讲解雷电发生的原理和防护要领,消除群众迷信恐惧心理,提高群众防雷减灾意识。

第二十条县有关部门和各乡镇、村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实现雷电防护知识进村入户,增强群众自我防护和救助能力,有效减轻雷电灾害损失。

防雷范文篇4

第一条新建、重建、改建农村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以下简称防雷装置),应当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08》等相关标准规定的使用要求。

本规范所称防雷装置,是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电位连接、电涌保护器及其他连接导体的总称。

第二条农村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应采取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第二章农村建筑物防直击雷措施

第三条建筑物宜利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梁、柱和基础的钢筋作为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其接地装置宜与电气设备等接地装置共用,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Ω。防雷的接地装置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用、不相连时,两者间在地中的距离不应小于2m。在共用接地装置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第四条机埠、乡村公交车站等简易房,如为金属结构则宜利用自身作为接闪器、引下线、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宜大于4Ω;如为非金属结构则应用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线进行保护。

第五条接闪器:

农村内建筑物防直击雷措施的接闪器,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避雷针或由这两种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规定沿屋角、屋背、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应严格按照GB50057—94(2000年版)计算设计。

突出屋面的物体其防雷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尤其是屋面不锈钢水箱、太阳能热水器、卫星天线、不锈钢装饰栏杆应与屋面防雷装置用直径不小于10mm的圆钢或25*4mm的扁钢焊接。

(二)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接闪器,并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三)避雷针宜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针长1m以下:圆钢为12mm;钢管为20mm,璧厚不小于2.5mm。

针长1—2m:圆钢为16mm;钢管为25mm,璧厚不小于2.5mm。

烟囱顶上的针:圆钢为20mm;钢管为40mm,璧厚不小于2.5mm。

建筑物上的栏杆、装饰物等独立作为接闪器的金属构件,其尺寸亦应满足以上要求。架空避雷线和避雷网宜采用截面不小于35mm2的镀锌钢绞线。

(四)屋面避雷网(带)宜采用圆钢或扁钢,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网格尺寸应符合防雷建筑物类别要求。

(五)金属屋面的建筑物宜利用其屋面作为接闪器,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金属板之间采用搭接时,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mm或电气贯通;

2.金属板下面无易燃物品时,其厚度不应小于0.5mm;

3.金属板下面有易燃物品时,其厚度,铁板不应小于4mm,铜板不应小于5mm,铝板不应小于7mm;

4.金属板无绝缘被覆层。(薄的油漆保护层或0.5mm厚沥青层或1mm厚聚氯乙烯层均不属于绝缘被覆层。)

(六)除利用混凝土构件内钢筋作接闪器外,接闪器应热镀锌或涂漆。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还应采取加大其截面或其他防腐措施。

(七)不得利用安装在接收无线电视广播的共用天线的杆顶上的接闪器保护建筑物。

第六条引下线。

(一)建筑物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但周长不超过25m且高度不超过40m的建筑物可只设一根引下线。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平均间距要求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不应大于18m,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不应大于25m。

(二)引下线宜采用圆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

(三)引下线宜沿建筑物外墙明敷,并经最短路径接地;建筑艺术要求较高者可暗敷,但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80mm2。

(四)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宜在各引下线上于距地面0.3m至1.8m之间装设断接卡。当利用混凝土内钢筋、钢柱作为自然引下线并同时采用基础接地体时,可不设断接卡,应在每根引下线上于距地面不低于0.3m处设接地体连接板,该连接板可供测量、接人工接地和作等电位连接用。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设断接卡,其上端应与连接板或钢柱焊接。连接板处宜有明显标志。

(五)在易受机械损坏和防人身接触的地方,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取暗敷或镀锌角钢、穿塑料管或橡胶管等保护设施。

第七条接地体。

(一)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圆钢;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扁钢或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mm2,其厚不应小于4mm;角钢厚度不应小于4mm;钢管壁厚不应小于3.5mm。

(二)在腐蚀性较强的土壤中,应采取热镀锌等防腐措施或加大截面。接地线应与水平接地体的截面相同。

(三)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5m。人工垂直接地体间的距离及人工水平接地体间的距离宜为5m,当受地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小。

(四)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接地体应远离由于砖窑、烟道等高温影响使土壤电阻率升高的地方。

(五)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

1.水平接地体局部深埋不应小于1m;

2.水平接地体局部应包绝缘物,可采用50—80mm厚的沥青层;

3.采用沥青碎石地面或在接地体上面敷设50—80mm厚的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体2m。

4.埋在土壤中的接地装置,其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并在焊接处作防腐处理。

第八条农村易遭雷击区域:

(一)水面和水陆交界地区以及特别潮湿的地带,如:河床、水田、池塘、低洼地区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

(二)土壤电阻率较小的地方,如:有金属矿床的地区、河岸、地下水出口处和金属管线集中的交叉点等。

(三)土壤中电阻率不连续的地点,如:岩石和土壤的交界处、露出地面的岩层等。

(四)地势较高和空旷处,如:山上、田间等。

(五)孤立、突出在空旷地带的高耸物和金属突出物,如:大树、变压器、广播电视天线等。

(六)含有大量金属构件的建筑物等。

第九条人身安全防护措施:

(一)雷电天气发生时,应远离可能遭雷击的物体和场所,迅速躲入有防雷装置保护的建筑物内,如果在水中,应立即上岸或躲入船舱中。同时要将身上的手表、眼镜等金属物品摘掉。

(二)如在室外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及时躲入避雷亭中,如距离避雷亭较远,则应远离树木、电线杆等高耸、孤立物体和墙根避雷接地装置,不要在铁栏杆、架空电线、变压器附近停留,以防旁侧闪络、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设法使随身携带的金属物品不要成为引雷器,尤其不使用金属杆的雨伞,不要将金属农作工具放在身边。

(三)头顶电闪雷鸣时,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切忌骑车、奔跑,应找一块地势低的地方,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双腿并拢蹲下,抱膝,低头,身向前屈,千万不要躺在地上,如能披上塑料雨衣,防雷效果更好。

(四)雷电天气发生时,室内门窗一定要关闭,以防球雷进入室内。不要靠近、接触金属门窗、管线等。不要使用电器设备,尤其不能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应拔去电器设备所有的外接电缆插头。

第十条雷击急救方法:

(一)如果遭雷击者着火,此时应马上让伤者躺下,以使火焰不致烧伤面部,可往身上泼水,或者用厚外衣、毯子将身体裹住以灭火。着火者切勿惊慌奔跑,可在地上翻滚以扑灭火焰。

(二)如遭雷击者出现无呼吸、心跳骤停等假死现象,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等复苏措施(少数已证实被电死者除外),同时尽快通知医院前来抢救。

(三)遭雷击者电灼伤创面处理,用冷水冷却伤处,然后用干净布块包扎后送医院。

第三章农村建筑物防雷电波侵入和防雷电感应的措施

第十一条装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在防雷装置与其他设施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应采取等电位连接。

第十二条农村建筑物内供电应采用TN—S制,并应在变压器高压和低压侧装设电涌保护器,且电涌保护器的接地装置宜和中性点接地共用。

第十三条固定在建筑物上的用电设备的线路,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防止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第十四条对低压架空进出线,应改装成铠装电缆或穿钢管埋地引入,在进出端将电缆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并应在进出处装设低压电涌保护器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4Ω。

第十五条农村建筑物内电子信息系统需要采取防雷击电磁脉冲措施。

第十六条房屋建设工程设计阶段预计将来会有信息系统,设计时应将建筑物的金属自然构件、金属管道、配电的保护接地系统等与防雷装置组成一个共用接地系统,并应预埋等电位连接板。

第十七条为减少雷电的电磁干扰,宜采取以下的基本屏蔽措施:以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线路屏蔽。这些措施宜联合使用。为改进电磁环境,宜将所有与建筑物组合在一起的大尺寸金属件进行等电位连接,并与防雷装置相连,但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除外。

第十八条当互相邻近的建筑物之间有电力和通信电缆连通时,宜将其接地装置互相连接。

第十九条电话、电视或计算机网络宜安装信号电涌保护器。光纤内的加强芯应与接地装置相连。

防雷范文篇5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今年以来,我市因雷击造成多起电气及电子信息系统毁坏和人员伤亡事故,事故起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平安**,现就加强我市建(构)筑物电气及电子系统防雷装置管理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建(构)筑物低压电源系统雷击感应过电压防护,以及建(构)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电视电话、消防报警等弱电系统)防雷装置的设计、施工及安装,必须由具有相应等级防雷资质的单位承担,工程施工前防雷装置设计、施工资质及施工人员的防雷工程资格证书应报送当地气象主管部门审核,并接受气象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二、建(构)筑物电气及电子系统防雷装置设计资料,需报送当地气象主管部门进行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未经设计审核或审核不合格的,不得施工。

三、新建建(构)筑物低压电源系统以及电子信息系统雷击感应过电压防护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实行监督制度,竣工后由气象主管部门组织验收,核发《防雷装置验收合格证》。

防雷范文篇6

第一条为了规范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维护国家利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未设气象主管机构的县(市),由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

第三条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以及便民、高效和信赖保护的原则。

第四条下列建(构)筑物或者设施的防雷装置应当经过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

(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

(二)油库、气库、加油加气站、液化天然气、油(气)管道站场、阀室等爆炸危险环境设施;

(三)邮电通信、交通运输、广播电视、医疗卫生、金融证券,文化教育、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不可移动文物、体育、旅游、游乐场所以及信息系统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

(四)按照有关规定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其他场所和设施。

第五条防雷装置设计未经审核同意的,不得交付施工。防雷装置竣工未经验收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防雷装置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六条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程序、文书等应当依法予以公示。

第二章防雷装置设计审核

第七条防雷装置设计实行审核制度。申请单位应当向本规定第二条规定的气象主管机构(以下称许可机构)提出申请,填写《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报表》(附表1、附表2)。

第八条申请防雷装置初步设计审核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请书》(附表3);

(二)总规划平面图;

(三)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单位和人员的资质证和资格证书;

(四)防雷装置初步设计说明书、初步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

需要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项目,需要提交雷击风险评估报告。

第九条申请防雷装置施工图设计审核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请书》(附表3);

(二)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单位和人员的资质证和资格证书;

(三)防雷装置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施工图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

(四)设计中所采用的防雷产品相关资料;

(五)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认可的防雷专业技术机构出具的有关技术评价意见。

防雷装置未经过初步设计的,应当提交总规划平面图;经过初步设计的,应当提交《防雷装置初步设计核准书》(附表4)。

第十条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请符合以下条件的,应当受理。

(一)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单位和人员取得国家规定的资质、资格;

(二)申请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

(三)需要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项目,提交了雷击风险评估报告。

第十一条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许可机构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并出具《防雷装置设计审核资料补正通知》(附表5、附表6)。逾期不告知的,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视为受理。

第十二条许可机构应当在收到全部申请材料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根据本规定的受理条件做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书面决定,并对决定受理的申请出具《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受理回执》(附表7)。对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内容:

(一)申请材料的合法性和内容的真实性;

(二)防雷装置设计是否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标准。

第十四条许可机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决定。

防雷装置设计经审核合格的,许可机构应当办结有关审核手续,颁发《防雷装置设计核准书》(附表8)。施工单位应当按照经核准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在施工中需要变更和修改防雷设计的,必须按照原程序报审。

防雷装置设计经审核不合格的,许可机构出具《防雷装置设计修改意见书》(附表9)。申请单位进行设计修改后,按照原程序报审。

第三章防雷装置竣工验收

第十五条防雷装置实行竣工验收制度。申请单位应当向许可机构提出申请,填写《防雷装置竣工验收申请书》(附表10)。

第十六条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防雷装置竣工验收申请书》;

(二)《防雷装置设计核准书》;

(三)防雷工程专业施工单位和人员的资质证和资格证书;

(四)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认定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防雷装置检测报告》;

(五)防雷装置竣工图等技术资料;

(六)防雷产品出厂合格证、安装记录和由国家认可防雷产品测试机构出具的测试报告。

第十七条防雷装置竣工验收申请符合以下条件的,应当受理。

(一)防雷装置设计取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核发的《防雷装置设计核准书》;

(二)防雷工程专业施工单位和人员取得国家规定的资质和资格;

(三)申请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

第十八条防雷装置竣工验收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许可机构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并出具《防雷装置竣工验收资料补正通知》(附表11)。逾期不告知的,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视为受理。

第十九条许可机构应当在收到全部申请材料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根据本规定的受理条件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书面决定,并对决定受理的申请出具《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受理回执》(附表12)。对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条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内容:

(一)申请材料的合法性和内容的真实性;

(二)安装的防雷装置是否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标准,是否按照审核批准的施工图施工。

第二十一条许可机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作出竣工验收决定。

防雷装置经验收合格的,许可机构应当办结有关验收手续,颁发《防雷装置验收合格证》(附表13)。

防雷装置验收不合格的,许可机构应当出具《防雷装置整改意见书》(附表14)。整改完成后,按照原程序进行验收。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申请单位不得以欺骗、贿赂等手段提出申请或者通过许可;不得涂改、伪造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有关材料或者文件。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监督与检查,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履行监督责任。公众有权查阅监督检查记录。

第二十四条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下级气象主管机构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规行为。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进行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监督检查时,不得妨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索取或者收受任何财物和谋取其他利益。

第二十六条单位和个人发现违法从事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活动时,有权向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举报,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及时核实、处理。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建筑物建设规划许可、防雷装置设计图纸等文件和资料,进行查询或者复制;

(二)要求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就有关建筑物防雷装置的设计、安装、检测、验收和投入使用的情况作出说明;

(三)进入有关建筑物进行检查。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进行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监督检查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支持和配合,并提供工作方便,不得拒绝与阻碍依法执行公务。

第二十九条从事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监督检查人员应当经过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监督检查工作。

第五章罚则

第三十条申请单位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设计审核或者竣工验收许可的,有关气象主管机构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

第三十一条申请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通过设计审核或者竣工验收的,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给予警告,撤销其许可证书,可以处三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三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涂改、伪造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有关材料或者文件的;

(二)向监督检查机构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

(三)防雷装置设计未经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核准,擅自施工的;

(四)防雷装置竣工未经有关气象主管机构验收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在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有关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构不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三十四条国家工作人员在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中由于玩忽职守,导致重大雷电灾害事故的,由所在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规定,导致雷击造成火灾、爆炸、人员伤亡以及国家或者他人财产重大损失的,由主管部门给予直接责任人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防雷范文篇7

关键词:建筑防雷;雷电

一、雷电现象

大气流动形成雷云,随着下部负电荷的积累,其电场强度增加到极限值,于是开始电离并向下方梯级式放电,成为下行放电。当这种雷击距地面一定距离时,地面物体在强电场作用下产生尖端放电形成向上的先导,并朝下行先导发展,两者汇合形成雷电回路,开始主放电,发出闪电和雷声,此为负极性下行先导雷击。此雷击占全部雷击的大约90%。此外还有正极性下行先导雷击、负极性上行先导雷击和正极性先导雷击。下行先导的最后一次跳越距离称为闪击距离。安装避雷装置的目的就是对雷电流形成最强的先导回路。

二、防雷系统的组成及设计、施工要点

防雷系统主要有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和避雷网)、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建筑物的耐雷水平是指建筑物防雷系统承受最大雷电流冲击而不至于损坏时的电流值(单位Ka)。

避雷针:适用于保护细高的建筑物或构筑物、露天变配电装置、电力线路等。可以用Φ25的镀锌圆钢或SC40钢管制成,针上端砸扁并搪锡,以利于尖端放电。独立避雷针适用于保护较低矮的库房和厂房,特别适用于那些要求防雷导线与建筑物内各种金属及管线隔离的场合。也可使用海胆状多针避雷针,如北京亚运会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游泳馆有两组,各12根针。

避雷带和避雷网:避雷带是指沿屋脊、山墙、通风管道以及平屋顶的边沿等最可能受雷击的地方敷设的导线。当屋顶面积很大时,采用避雷网。它是为了保护建筑的表层不被击坏,避雷网和避雷带宜采用镀锌圆钢或扁钢,应优先选用圆钢,其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宽度不应小于12mm,厚度不应小于4mm。避雷线适用于长距离高压供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架空避雷线和避雷网宜采用截面积大于35mm?的镀锌钢绞线。

除利用混凝土构件内钢筋作为接闪器外,接闪器均应热镀锌并涂漆。此外,不能利用安装在接收无线电视广播的公用天线的杆顶上的接闪器保护建筑物。而应把天线纳入建筑物防雷系统,并与防雷系统的引下线相焊接。

引下线:引下线分为暗装和明装两种形式。暗装引下线通常采用结构柱钢筋作引下线,但钢筋直径不能小于12mm。并且利用柱内的主筋作引下线时,IEC规范指出“通常不需要装设连接各引下线的专用环形导体,因为钢筋混凝土水平梁内连接的钢筋能够实现这个功能”。高层建筑中采用专门的扁钢作为引下线时,一方面敷设困难,另一方面引下线的数量较小,流过的电流较大,易因高电位引起反击事故。故对高层来说不是好的做法。

引下线应与各楼层的等电位连接母线相连,可以使室内反击电压显著降低。所以,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应当在各层的适当位置预埋与房屋结构内防雷导体相连的等电位连接板,以便于和接地主干线相连。此外,用柱内钢筋作暗装引下线时,由于结构柱内的钢筋不能断开,故不需要作断接卡子,测量接地电阻时,只需要从预埋连接板处接线就可以了。对于高层建筑(24m~100m称为高层建筑,100m以上称为超高层建筑),30m以下每三层沿把建筑物四周圈梁内的主筋焊接起来,并与引下线焊接,来实现均压环焊接。30m以上,每隔不大于6m或者三层沿建筑物四周外墙的圈梁内用扁钢(25X4mm)作均压带,并与引下线焊接。此外,将高层建筑外墙所有金属门窗及阳台等与引下线焊接起来,使整个建筑的金属部分焊接成为一个整体,即法拉第笼,将有效防止直接雷击。

接地装置:接地装置中接地极一般采用Φ19或Φ25的圆钢或者L40X4或L50X5的角钢。钢管时为G50。接地极埋深不小于0.6m;垂直接地体长度不小于2.5m,其间距不小于5m,两接地极间采用接地母线即扁钢焊接。为防止跨步电压对人体的伤害,接地体距外墙不小于3m,避开人行道不小于1.5m。

接地极也可以沿建筑物四周砸一圈垂直接地体,即周围式接地方式。这时,不需要离开外墙3m,而以靠近建筑物基础沟槽的外沿敷设为合理。因为它与基础钢筋距离较近,能起到均衡电位的效果。但如果能够采用建筑物的基础主筋作接地体效果更好,不仅节省钢材,而且接地电阻较小。

总之,周围式接地方式优于独立式接地方式。周围式接地的冲击电阻小于独立式接地电阻。并且便于和各种入户金属管道相连,并可利用自然接地体(如混凝土建筑的基础钢筋、深水泵金属外套馆、金属管道、金属井管等)降低综合的接地电阻。当建筑的防雷接地和保护接地合一构成联合接地体时,其共用接地电阻按其中最小值的要求选定,防雷接地不大于10Ω,保护接地不大于4Ω,故联合接地电阻不能大于4Ω。此外,防雷系统采用的各种钢材必须采用镀锌防锈钢材,连接方法要用焊接。

三、建筑物的防雷等级及工程要求

防雷等级按规定分为三类,一类防雷建筑是特别重要的建筑物,如部级的会堂、重点文物保护建筑、超高层建筑物等;此类建筑物的防直雷击一般采用避雷网或避雷带,网格不应大于10X10m,两条平行避雷带的间距不得大于10m。引下线不少于两根,其间距不大于18m。为防止雷电波的侵入,引入建筑物的电缆金属外皮、钢管等应与接地装置焊接在一起。

防雷范文篇8

我县属雷暴、雷击多发地区,多年以来因雷暴、雷击致火灾及各种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畜伤亡事件时有发生。为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雷电灾害,确保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现通知如下:

一、**气象局防雷中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按照衡政函[2002]42号文件要求,具体负责全县的防雷设施设计、审查、检测和竣工验收,规范防雷设施设计、安装服务市场等管理工作。

二、防雷装置的设计、施工,必须由具有相应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其设计方案由县防雷中心批准后方可实施,未经审核同意的设计方案不得交付施工。严禁无证设计和施工,一旦发现将按有关规定处罚。

三、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需按国家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和相关行业标准要求,完善防雷设施,并按规定期限向县防雷中心申报年检。

1、生产、储存、销售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商店。如:火药厂、油库、加油站、液化气站、石油化工等各类建设项目。

2、学校、医院、宾馆、大型商场、公共娱乐场所及其它人群密集场所的建筑物。

3、计算机中心、金融信息中心、通讯设施、广播电视系统、电子生产设施和输配电系统等场所的防雷设施。

4、高层(四层及四层以上)建筑物及构筑物和各类以金属物做屋面的建筑物。

5、国家和本省规定必须安装防雷装置的其它场所和设施。

四、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物在进行图纸设计时必须严格按国家强制性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和现执行的国家及相关行业标准要求进行设计。经县防雷中心审核后方可施工。在竣工验收时,其防雷设施,必须经县防雷中心验收取得防雷合格证后,方可交付使用。

五、正在安装防雷设施的各种设备、微机网络系统、建筑物及安装完毕但未经县防雷中心检查验收发放合格证的,要立即向县防雷中心申报备案、验收。

六、石油库、加油站等具有电子机房及与油气紧密结合的易燃易爆区,要按照《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及《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加装电子避雷设施,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七、为保障防雷产品安全有效,凡进入我县的防雷新产品必须到气象计量鉴定机构鉴定。鉴定合格的产品方可使用。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防雷产品。县防雷中心将定期监督、检查。

八、出现雷电灾害事故,有关单位或个人要及时向气象主管机构报告,并协助气象主管机构对雷电灾害进行调查与鉴定。

防雷范文篇9

枫河线自1974年9月投运至1998年10月共运行了24个雷雨年度,期间共发生了有明显故障点的雷击故障31次,发现44处故障点。为便于统计,将同一时间的故障作为线路一次故障,将同一时间在1基杆塔上产生了故障点认为该基杆塔发生了1次故障。表1和表2分别为按年度和按线段统计的故障次数。

2防雷问题

从表1可以看到,枫河线投产后雷击故障频繁发生,至1981年共发生雷击故障14次,平均雷击故障率高达1.73次/(102km.a),大大超出允许值。其主要原因是:架空线路全线仅使用单避雷线作防雷保护,防雷保护角偏大;线路经过雷电活动异常剧烈的卓峰山段。为此进行了多次防雷技术改造。

2.1避雷线改造

为了解决线路防雷保护角偏大问题,1981年至1985年分4期将枫河线的防雷保护由单避雷线改造成双避雷线,使全线的水泥杆、钢杆和直线铁塔的防雷保护角分别由20.6°,20.6°,23.5°降至12.5°,15°,14°(耐张塔的保护角未改造)。改造后的运行情况表明,线路的防雷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全线多年平均雷击故障率由改造前的1.65次/(102km.a)下降至0.78次/(102km.a)。但是,双避雷线改造后卓峰山段的雷击并没有减少。

2.2卓峰山段防雷综合改造

枫河线卓峰山段是从枫河线97号杆起,至110号杆止,线长约5km,雷击故障情况见表2。在1981年进行双避雷线改造后,这段线路的雷击问题还相当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它的所有杆塔均处于高程320~380m的山顶或山腰上,线路基本是布置在山上或跨越山谷,地形条件复杂,雷电活动相当频繁并容易产生畸变;杆塔所处位置地质条件较差,降低杆塔接地冲击电阻比较困难而使它的耐雷水平较低。因此,在1988年底对卓峰山段再次进行了防雷改造。这次改造主要是在其中6基杆塔顶部加装半导体消雷器,并将杆塔接地网加降阻剂进行降低接地电阻。从改造前后基本相同运行条件(从1981年至1995年)的运行记录来看,它的雷击故障率由改造前的7.5次/(102km.a)仅下降至5.7次/(102km.a),其中在1992年3月21日104号杆受雷击时,虽然线路重合成功,但这次雷击造成安装在该杆上的半导体消雷器损坏。在1995年全线杆塔接地网开挖检查改造时发现,这些使用了降阻剂的地网接地体腐蚀严重,说明这次改造还是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2.3杆塔接地网改造

由于枫河线的杆塔接地网在建设时使用的材料质量差、截面小和埋设深度不够等原因,接地电阻值长期以来偏大,特别是经历了多年的运行,大部分接地体锈蚀严重,降低了线路的耐雷水平。因此在1995年和1996年分2期对全线所有杆塔接地网进行改造,使所有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大幅度降低,从而使线路的耐雷水平从理论上得到大大提高,在改造后的3个雷雨年度里未发生过雷击故障。这次改造是很成功的,也说明了降低地网接地电阻是防雷最有效的措施。

3结论

a)枫河线24a的运行记录表明,单避雷线是不能满足它的防雷保护要求的,仅靠双避雷线也不能完全满足处于高山大岭上的输电线路的防雷要求。

b)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是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最有效的措施,而且它比其它措施更节省资金,便于维护。

c)枫河线上使用的半导体消雷器的性能和质量不能达到预期要求,不能完全依靠它来保护线路,但也未给线路带来不良后果。

防雷范文篇10

组长:Xx

副组长:XxXx

成员:XxXxXxXxXxXx

二、了解雷电知识,制定相应措施

(一)了解雷电知识

1、雷电的形成和种类

雷电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多形成在积雨云中,积雨云随着温度和气流的变化不停的运动,运动中摩擦生电,就形成了带电荷的云层。某些云层有正电荷,另一些云层带有负电荷。另外,由于静电感应常使云层下面的建筑、树木等有异性电荷。随着电荷的积累,雷云的电压逐渐升高,当带有不同电荷的雷云与大地凸出物相互接近到一定温度时,其间的电场超过25—30kv/cm,将发生激烈的放电,同时出现强烈的闪光。由于放电时温度高达2000摄氏度,空气受热急剧膨胀,随之发生爆炸的轰鸣声,这就是闪电与雷鸣。雷电的大小和多少以及活动情况,与各个地区的地形、气象条件及所处的纬度有关。一般山地雷电比平原多,沿海地区比大陆腹地要多,建筑物越高,遭雷击的机会越多。

2、雷电可分为四种:

(1)直击雷:直击雷是云层与地面凸出物之间的放电形成的

(2)球形雷:球形雷是一种球形、发红光或极亮白光的火球,运动速度大约为2m/s。球形雷能从门、窗、烟囱等通道侵入室内。及其危险。

(3)雷电感应,也称感应雷: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种。静电感应是由于雷云接近地面,在地面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异性电荷所致。电磁感应是由于雷击后,巨大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大磁场所致。

(4)雷电侵入波:雷电侵入波是由于雷击而在架空线路上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或管道迅速传播的雷电波。传播速度为3x108m/s雷电可毁坏电器设备的绝缘,使高压窜入低压,造成严重的触电事故,例如:“雷雨天”室内电器设备突然爆炸起火或损坏,人在屋内使用电器或打电话时突然遭电击身亡都属于这类事故。

3、防雷措施主要是在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布雷线,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或在金属设备,供电线路上采取接地保护。

(二)人身防雷击措施

1、室内预防雷击。

(1)电视机的室外天线在雷雨天要与电视机脱离,而与接地线连接。

(2)雷雨天应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

(3)雷暴时,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和设备1.5m以上。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如暖气片、自来水管、下水管;尽量离开电源线、电话线、广播线,以防止这些线路和设备对人体的二次放电。另外,不要穿潮湿的衣服,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2、室外避免雷击。

(1)要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

(2)要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如有条件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和船只,要远离帆布篷车和拖拉机、摩托车等。

(3)应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旁;尽快离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孤立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小建筑等。

(4)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里行走。要穿塑料等不侵入水的雨衣;要走慢点,步子小点;不要骑在自行车上行走;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肩上不要扛带有金属杆的工具。

(5)在校内手中不要拿金属器具,发现雷雨天气要迅速到安全处所躲避,严禁在大树下、电杆旁躲避。

(6)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缩小暴露面即可。

(三)、防雷击措施:

1、完善防雷设施,安装自制的避雷针,高大建筑物安装防雷设施。

2、清理雷击隐患:电线杆周围有树木的迅速砍掉,高大建筑有金属物裸露的要及时撤除。

3、对学生要经常加强雷电与防雷击的教育,不定期地开展讲座与知识竞赛。

三、应急预案

1、学生自救:受雷击被烧伤或严重休克的人,身体并不带电。应马上让其躺下,扑灭身上的火,并对他进行抢救。若伤者虽失去意识,但仍有呼吸或心跳,则自行恢复的可能性很大,应让伤者舒适平卧,安静休息后,再送医院治疗。若伤者已停止呼吸或心脏跳动,应迅速对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在送往医院的途中要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的急救,教育处要定期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2、教师救治:发生学生雷击现象,周围的学生要及时通知班主任或老师,班主任要及时到场,视情况进行现场急救或及时送医院。

3、学校救治:学校组建防雷击救治专班,平时学习一些救治方法与措施,学校要有一个校级领导专门负责,学生雷击过程中,主要负责领导要及时到场。

4、及时上报:发生雷击现象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电话:①中心学校值班电话: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