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区精准扶贫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05 03:16:11

牧区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牧区精准扶贫工作计划篇1

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如期实现全市脱贫致富达小康目标,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xx〕34号)、《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意见》(内党发〔20xx〕21号)和《鄂尔多斯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鄂尔多斯市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的通知》(鄂党发〔20xx〕4号),结合我旗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用心、用情、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较高质量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扶持对象。根据国家、自治区、市有关政策规定和我旗实际情况,2016-2019年,全旗脱贫攻坚对象为国家现行扶贫标准线下(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2968元)的贫困人口和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市农村牧区低保线(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4968元)的贫困人口。截止目前,全旗共有贫困人口2749户、6583人,其中国家标准下贫困人口368户、805人,市农村牧区低保线下贫困人口2381户、5778人。

(三)工作目标。2016年,国家标准下贫困人口805人全部稳定脱贫(按照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标准),其中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脱贫628人,通过产业扶持脱贫177人。国家标准下的贫困人口脱贫后,人均纯收入仍低于市农村牧区低保线继续给予扶持。同时,通过六个一批 扶持市农村牧区低保线下贫困人口1688人,实现人均收入稳定增长20%以上。各苏木镇在市级贫困人口安排上,一是要优先贫困嘎查村、革命老区村,实行整村扶持。二是扶持项目在帮扶责任人的监管下由贫困户直接实施,扶持资金通过一卡通直接到户。

2017-2018年,全旗平均每年扶持市农村牧区低保标准线下贫困人口1680人,2019年扶持730人。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增长20%以上。到2109年底全部实现稳定脱贫,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达到全旗平均水平。

2020年,进一步巩固提高脱贫成果,全面建成较高质量小康社会。

二、工作重点

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村到户到人的总体要求,针对扶贫对象实际情况,实施六个一批精准扶贫措施,把政策措施落实到每个贫困户,切实帮助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一)扶持产业和就业脱贫一批。一是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对生产条件较好,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阿尔巴斯苏木、棋盘井镇、蒙西镇等干旱硬梁区,重点发展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优质牧草等主导产业;在木凯淖尔镇、苏米图苏木、乌兰镇南部等沙区重点发展肉牛肉羊、土鸡、生猪、林沙等特色产业。产业规划要精准到村、到贫困户,确保每个苏木镇有23个产业发展项目,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二是组织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对人均占有草牧场、水浇地较少,靠发展农牧业生产无法增收,且能够接受技能培训或有职业特长的青壮年贫困人口,要强化同各大工矿企业、园区进行信息对接,实施精准、定向培训,搭建用工与劳务输出对接平台,通过转移就业增加收入实现脱贫。2016年,通过产业、就业扶持,确保国家标准下贫困人口177人现实稳定脱贫,同时扶持市农村牧区低保线下贫困人口898人,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0%以上。2017-2019年,通过发展产业和就业脱贫2395人,产业扶持将成为人均增收的主要动力。

2016-2019年,充分落实全市精准扶贫有关政策,市财政按照产业发展人数,每人给予5000元的补贴资金,扶持我旗贫困人口5778人,其中2016年扶持贫困人口1688人,2017-2018年每年扶持1680人,2019年扶持730人。着力实施好村级互助资金合作社扶持工程,壮大集体经济。扶持20个嘎查村组建互助资金合作社,每年扶持5个嘎查村,每个嘎查村给予扶持资金25万元。着力实施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放大扶贫投入。在贫困户所有产业发展中金融扶贫贷款、互助资金贷款全面跟进,为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提供15万元到户贴息贷款,为吸纳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且符合贷款条件的种养加大户、专业合作社、农牧业小微企业等提供贴息贷款10300万元。着力实施好电商扶贫工程,通过电子商务扶贫服务站建设,将贫困地区的优质绿色农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与电商平台对接,实现增收目标。同时通过电商形式采购,满足农牧民群众所需生产生活用品,降低生产生活成本,实现节支目标。我旗计划每年争取资金建设电商扶贫服务站5个,每个服务站补贴4万元。另外,旗财政每年列入预算500万元,会同市财政产业发展补贴资金,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户制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产业、就业扶持,逐户落实项目,按要求实施并验收合格后,扶持资金通过一卡通直补到户。

(二)易地搬迁脱贫一批。2016年,我旗对生态环境脆弱、生产资料匮乏地区的国家标准下贫困人口287户628人,实行易地移民搬迁,其中集中搬迁安置60户115人,就地搬迁安置227户513人。要与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相结合,充分借鉴利用十个全覆盖工程危房改造项目成熟的各种规划设计,做好易地搬迁规划设计,要因地制宜选择搬迁安置方式,合理确定住房建设标准,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米。易地搬迁工程补助标准为每人6万元(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通过举债地方政府债务注入项目资本金、通过发行专项建设债券设立专项建设基金、通过承接银行低息贷款),资金主要用于住房建设、产业发展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旗设立承接平台,直接承接自治区投融资主体资金,统筹谋划安置区产业发展与群众就业创业,年内确保628名国家扶贫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7-2019年,对居住在生态环境脆弱、人均占有草牧场、水浇地较少,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贫困人口实行适度移民搬迁。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工作,同盘活闲置房、城镇房地产去库存相结合,统筹推进,因地制宜选择搬迁安置方式,同步推进配套扶持政策,确保他们生活有改善、发展有前景,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过得好。

(三)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在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中的参与度和受益水平,新增和调整项目向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倾斜。干旱硬梁地区重点种植柠条、杨柴,改良草牧场质量;沙区重点种植沙大王、沙柳、红枣、沙枣、枸杞等林沙产业,通过生态建设奖励和人工草地建设补贴机制,激励贫困户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建设,增加政策性收入。对未纳入国家重点工程的新造林地,按照林业部门作业设计集中连片栽植100亩以上灌木,经验收造林成活率达到70%以上,管护责任及措施到位的,一次性补贴40元/亩;栽植500亩以上灌木,经验收造林成活率达到70%以上,管护责任及措施到位的,一次性补贴45元/亩;栽植1000亩以上灌木,造林成活率达到70%以上,管护责任及措施到位的,一次性补贴50元/亩;按照相关要求种植经济林,经验收合格,管护措施到位,一次性补贴300元/亩。同时,鼓励农牧民申请实施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项目,切实提高农牧民收入。另外,优先吸纳有劳动意愿的贫困人口为护林员、草原管护员,提高贫困户劳务收入。2016年,通过生态保护建设扶持136人。20172019年,通过生态保护建设扶持224人,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

(四)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一是加强与市内外职业院校共建扶贫开发教育培训基地,在旗综合职业中学开设扶贫开发订单培训班,对贫困家庭初、高中落榜生开展就业引导性培训、职业教育培训,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定向培训和订单培养,促进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二是建立健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在严格执行现有相关学生资助和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制度,建立进城上学贫困家庭学生生活补贴政策。落实好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对新考入普通高等院校的低保家庭学生落实自治区资助政策,对考入本科的一次性补助4万元,考入专科的一次性补助3万元;对低保家庭以外的在校贫困学生落实全市资助政策,做到在册贫困大学生全覆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每人每学年资助5000元,本科生每人每学年资助4000元,专科生每人每学年资助3000元;对低保家庭以外的在校蒙古族学生落实全市蒙古族大学生资助政策,国家重点院校本科生每人每学年资助7000元,普通院校本科生每人每学年资助5000元,专科生每人每学年资助3000元。另外,旗财政每年列入预算100万元,设立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救助基金,贫困家庭入园幼儿每生每年资助保教费3000元,贫困家庭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每生每年分别资助生活补贴1000元、1500元、2000元。2016年,通过发展教育事业扶持132人。20172019年,通过发展教育事业扶持350人,严格杜绝贫困家庭学生因贫辍学。

(五)医疗保障脱贫一批。逐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构筑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体系。低保贫困户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由市、旗区两级财政给予全额补贴。贫困人口住院治疗实行先看病、后付费,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因慢性病在市内医疗机构就诊的,不设起付线;在市外医疗机构就诊的,起付线降低50%,不分病种。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报销额度不设限额。另外,旗财政每年列入预算100万元,设立贫困人口大病救助基金,对新农合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付费用仍有困难的,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使贫困人口大病医治得到有效保障,切实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保障产生的支出(包括新农合因政策倾斜产生的增支部分),由市、旗区两级财政列入预算安排。2016年,通过医疗保障和救助扶持316人。20172019年,通过医疗保障和救助扶持573人,切实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六)社保兜底脱贫一批。一是推进农村牧区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对丧失劳动能力和年龄偏大无法依靠发展产业、易地搬迁、就业帮扶、生态补偿、教育医疗救助等措施脱贫的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牧区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二是加快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引导贫困人口积极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对贫困户给予缴费补贴,其中缴费高于1500元的(含),每人每年给予400元补贴;缴费高于500元(含)每人每年给予200元补贴。2016年,通过社会保障兜底扶持226人。20172019年,通过社会保障兜底扶持720人,实现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基本生活有保障。

三、工作要求

(一)坚持统筹推进。要把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最大的脱贫攻坚工程,优先在贫困地区安排实施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项目,提升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确保十个全覆盖工程惠及所有贫困人口。在实施过程中,统筹抓好农村道牧区路、街巷硬化、环境综合整治、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等工程建设。2016年,要优先解决危房改造、电网升级、安全饮水等生产生活问题,实现三个100%,即贫困人口危房改造应改尽改实现100%;贫困人口安全饮用水达标率实现100%;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用电入户率实现100%。同时,要抓好贫困地区的基层组织建设、农牧业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二)加强行业和社会扶贫。一是着力开展行业扶贫。农牧业、林业、水利、水保、城建、交通、国土、教育、卫计、旅游、民政、民委、农机、农综、社保、就业、农电、红十字会等脱贫攻坚行业部门要充分发挥好部门职能和行业资源作用,要制定相应的精准扶贫实施方案,于2016年4月20日前报旗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明确和履行扶贫攻坚职责,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等方面优先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倾斜,形成脱贫攻坚1+N配套体系,推动形成扶贫开发的整体合力。行业扶贫要完成总体增收任务的40%。同时,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加快推进贫困户棚圈建设和节水灌溉项目实施。二是动员民营企业采取签约结对、村企共建等方式参与扶贫开发,通过信息、项目、市场、技术等多种途径,帮助贫困嘎查村拓宽致富门路、开发优势特色资源、培育主导产业、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实现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对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企业给予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支持,并按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落实扶贫捐赠税前扣除、税收减免等扶贫公益事业税收优惠政策。三是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鼓励和引导国有企业、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参加各种扶贫活动,到贫困地区发展产业、捐资助学、兴办实业、招商引资及无偿资助贫困嘎查村开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建设,不断增强扶贫工作合力。

(三)做实建档立卡工作。要摸清致贫原因,对识别认定的贫困户,逐户摸底调查,摸清贫困户因病、因学、因缺资金、因缺生产资料等致贫原因,逐户建立台账,并将相关信息录入扶贫建档立卡信息系统。要因户制定脱贫计划,以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为单元,按照致贫原因分类梳理,列出需求清单,因地、因人制宜,有针对性地制定脱贫计划,做到一户一本信息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要建立健全两本台账,贫困户、嘎查村要分别建立健全国家标准下和市农村牧区低保线下贫困人口两本台账。到户的台账做到全、实、细,做到一户一册,内容包括贫困户基本信息、生产生活条件、帮扶情况、贫困户脱贫方案、脱贫落实情况及贫困户脱贫评估等。要有专门的扶贫建档立卡档案柜,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完善,内容包括贫困户申请材料、民主评议材料、公示公告材料、精准脱贫方案规划等材料。旗、苏木镇要有扶贫建档立卡电子档案,要按时间节点完成信息录入,实现动态管理。

(四)推进精准帮扶。继续实行领导包片、单位包村、干部包户扶贫包联制度,将帮扶工作与万名干部下乡驻村、三到两强等工作有序衔接。实行领导包片,旗级领导干部要每人联系苏木镇、包扶嘎查村,包扶5户贫困户,亲自审定所联系苏木镇和包扶嘎查村的脱贫规划,指导扶贫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推进扶贫项目实施。部门单位包嘎查村,组建一支由一名单位副职领导担任队长,3名以上优秀中青年干部为队员的驻村工作队。驻村工作队要帮助所包扶嘎查村两委班子制定脱贫计划,协助开展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宣传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帮助落实扶贫资金项目,确保所包嘎查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项目,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实行干部包户,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干部均要参与扶贫包户工作,确保干部包扶覆盖所有贫困户。所有包户干部要于4月15日前,主动帮助贫困户确定包扶的项目计划、具体措施。

(五)严格资金监管。旗扶贫及财政部门要分级监管好扶贫资金。实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开、公示、公告制度,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做到决策公开、程序公开、过程公开、责任公开、结果公开。要尽早拨付扶贫资金,加快扶贫项目实施和验收进度,规范资金报账程序,减少资金结余滞留,强化对资金拨付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扶贫资金拨得出、用得好、见效益。要强化全过程监管,纪检监察机关要将扶贫资金管理纳入重点监管范围,审计部门每年要对本级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从严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坚决杜绝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挤占挪用和截留滞留扶贫资金等问题发生。严格问责处理资金监督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失职、监管不到位等行为,切实做到扶贫资金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一项事关长远、事关全局的重要政治任务,认真落实扶贫开发工作党政一把手总负责制度,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旗委、政府的部署要求上来,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细致研究部署,全力抓好组织实施。苏木镇要及时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脱贫攻坚推进组,强化扶贫机构和扶贫干部队伍建设,选派一批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熟悉农村牧区工作、能打硬仗的优秀干部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各苏木镇都要有2-3名专职扶贫干部负责扶贫开发工作。要认真组织制定本苏木镇本部门专项推进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细化工作时限,落实具体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二)压实工作责任。旗委、政府对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负责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监督考核等工作。各苏木镇党委、政府承担脱贫攻坚主体责任,镇委书记和镇长是第一责任人,要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要做到规划、项目、干部三到村三到户责任机制落实。严格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制调度、倒逼式追责工作落实机制,把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一项一项列成任务清单,逐一分解到部门和人头,层层明确任务,层层落实责任,确保每一项工作任务都有具体人来抓、都有具体的完成时间、都能评价考核。要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三)加强协调配合。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主动谋划、积极作为,加强协同配合,建立衔接机制,实行团队作战。旗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补位,不得推诿扯皮、敷衍应付,形成强大攻坚合力。同时,要加大对帮扶嘎查村的帮扶指导力度,做到专人负责、专人对接、上下联动、聚力攻坚,切实形成党政引领、部门配合、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四)加强资金保障。加大协调对接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抓住国家、自治区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和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转移支付和项目资金。进一步健全财政投入增长机制,提高旗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安排额度,按照脱贫攻坚任务足额预算安排扶贫专项资金,尤其是要保障完成易地扶贫搬迁的资金投入。各类民生专项资金要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不断加大资金整合力度,要以脱贫攻坚规划为引领,以扶贫项目为平台,整合专项扶贫资金、涉农涉牧资金、社会帮扶资金,集中投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合力攻坚。

牧区精准扶贫工作计划篇2

德格县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方案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四川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川办发[2014]25号)文件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在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初拟德格县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方案如下:

一、 精准扶贫工作思路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四川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川办发[2014]25号)要求,全县统一安排部署,按照“乡为单位、分级负责、精准识别、精准扶持、动态管理”总体要求,通过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找准扶贫对象,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主体,落实帮扶措施,开展考核问效,实施动态管理,构建全县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二、 精准扶贫工作原则

(一)坚持乡镇为主体,分级负责的原则,有序开展精准扶贫各项工作。

(二)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公认的原则。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群众参与,引导第三方监督,实行公示公告,确保政策公开、规则公平、结果公正,群众公认。

(三)坚持程序统一,精准识别的原则。严格按照《德格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规定的工作流程,认

真开展扶贫对象识别认定,做到结果准确、群众满意。

(四)坚持尊重群众意愿,精准扶持的原则。摸清扶贫对象帮扶需求,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制定到村到户帮扶规划,明确帮扶责任人,落实帮扶措施。

(五)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涉农资金普惠到贫困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特惠到贫困户,做到“精准滴灌”。

(六)坚持进出有据,动态管理原则。建立扶贫对象动态调整机制,脱贫则出,返贫则进,实现有出有进、进出有据。及时更新扶贫对象信息,实行动态管理。

三、精准扶贫工作的目标

找准扶贫对象,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做到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让扶贫对象“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建设好班子”,确保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

四、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一)主要任务。

1.建立精准识别机制。组织协调各级各相关部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对象识别,引入第三方监督,坚持公示公告,提高执行力,确保识别结果真实、准确,做到户建卡、村造册、乡立薄、县归档。

2.建立精准扶持机制。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扶贫措施与建档立卡结果相衔接,因地制宜、因村因户施策,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建立驻村工作队制度,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3.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构建县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建立扶贫对象进出机制,使稳定脱贫的扶贫对象及时退出,低于农村扶贫标准的农户及时纳入。及时开展扶贫信息网络数据更新,对扶贫对象实施动态管理。

(二)重点工作

1. 制定实施细则。制定《德格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细则》。

2.组建工作队伍。县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乡镇、行政村。大学生村官,结合六大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等活动,组建驻村工作队,开展精准扶贫相关工作。

3. 组织宣传培训。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县扶贫移民局负责组织开展对乡(镇)、行政村、第三方等工作人员的宣传培训。

4.开展精准识别。以乡(镇)党委和政府为主体,按照农户申请、民主评议、逐级审核、公示公告等规定程序,精准识别农牧区扶贫对象,并建档立卡。

5. 实施精准扶贫。将各项扶贫措施与建档立卡结果相衔接,针对致贫原因,明确帮扶责任人,落实帮扶责任,逐

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向贫困村派驻工作队,发挥牵线搭桥、引资引智、参与管理等工作,确保扶贫政策和资源精准落到农牧区扶贫对象头上。

6.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农牧区扶贫对象家庭经济状况、劳动能力变化等情况,按期对脱贫扶贫对象和低于农村扶贫标准的农户进行核查,实现农牧区脱贫对象有进有出,进出有据。

五、精准扶贫工作需出台的配套政策

(一)德格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

(二)德格县驻村工作队制度。

(三)德格县农牧区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办法

六、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范围

全县26个乡镇,171个行政村区域范围内所有农牧民。

七、推进方式步骤

(一)推进方式。全县统一安排部署,全面有序推进。

(二)工作步骤和时间进度。2014年12月底前,完成全县171个行政村扶贫对象识别、建档立卡、结对帮扶(包乡联系单位、县级联系人)、制定计划、数据录入等工作,2015年1月底前,完成数据更新工作。主要分为七个阶段。

1.前期准备工作阶段(2014年5月底前)。各相关部门(各包乡联系单位、定点援建单位、县级包乡联系人)、各乡镇制定实施细则、组建工作队伍、组织宣传培训等。

2.对象识别阶段(2014年6月底前)。完成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等工作。

3.结对帮扶阶段(2014年7月底前)。研究提出结对帮扶方案,明确结对帮扶关系和帮扶责任人。

4.制定计划阶段(2014年8月底前)。完成制定到村到户帮扶计划,已确定的贫困户、贫困村填写《扶贫手册》、《贫困村登记表》等工作。

5.数据录入阶段(2014年9月底前)。将《贫困手册》、《贫困村登记表》等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

6联网运行阶段(2014年10月底前)。县扶贫移民工作局牵头将录入数据在本级范围内联网并并试运行。

八、精准扶贫工作各级工作职责

(一)县级工作职责。制定实施细则;县委组织部组建驻村工作队;县扶贫移民局组织开展乡镇、村、调查员和第三方工作人员培训;县扶贫领导小组组织指导乡镇、村开展工作;督查考核;审定公告农牧区扶贫对象名单;建立农牧区扶贫对象电子档案。

牧区精准扶贫工作计划篇3

坚持村为主体、多方合力原则。强化村级作为脱贫攻坚工作主体、责任主体、实施主体的地位,统筹整合各方力量,加大对贫困村水产畜牧养殖产业扶贫工作的指导、帮助、服务和支持,切实构建县负总责、乡抓协调、村为主体、农户落实、多部门配合的扶贫工作机制。

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发展原则。针对水产畜牧养殖业发展现状和潜力, 按照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旅则旅,以及多产业融合发展思路,指导帮助贫困户做规划、选产业、促脱贫。

坚持长短结合、持续增收原则。既放眼长远,打造优势支柱产业,增强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能力,又立足当前,发展短平快增收项目,确保完成每个年度、每个阶段特别是今明年有脱贫摘帽的农户的脱贫任务。

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原则。充分应用精准脱贫识别成果,加强对水产畜牧养殖产业发展趋势分析,科学规划养殖产业发展,制定“一户一方”措施,做到帮在点上、扶到根上,让贫困户有更多的获得感,确保增收脱贫。

送政策落实强农惠农措施。指导落实中央和地方的各项支农惠农强农富农政策,帮助贫困户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项目支持等;积极研究,更好地整合和发挥政策、项目和资金等各类帮扶手段的效用,确保这些帮扶要素落地见效,切实推动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

送技术提升致富脱贫能力。结合农业生产和动物防疫要求,加大水产畜牧养殖业优良品种及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确保种苗有效供给。针对贫困村的特色产业需求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按照菜单式培训方式,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等活动,开展养殖技术、加工技术、乡村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农民工转移等培训服务。

帮助制订养殖产业扶贫规划。帮助和指导贫困村找准优势产业,制订水产畜牧养殖产业扶贫规划,把贫困户的产业发展纳入县乡总体规划中,努力做到“四个一”:有一个整体产业规划,一张产业布局地图、一个精准实施方案、一个任务进度时间表。明确帮扶思路、扶贫对象、产业项目、责任主体、帮扶形式、实 施年度、脱贫年限等内容,将水产畜牧养殖产业脱贫精准到村、到户、到人,有序推进养殖产业精准扶贫。

帮助找准适宜的脱贫产业。指导贫困村制定“十三五”养殖产业脱贫规划和精准到户的年度实施方案,充分利用贫困村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养殖资源,结合当地养殖习惯和农民意愿,把握养殖产业当前实际和发展趋向,定准脱贫产业的选择,找准增收致富的突破口,找准切切实实增加农民收入的渠道,做到超前谋划、认真规划。

帮助规划创建现代特色产业示范区。指导帮助有条件的贫困村屯,因地制宜创建水产畜牧养殖产业示范区,推进发展休闲渔牧产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协调发展。

帮助培育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帮助和引导贫困村根据发展实际,推动特色养殖产业发展,引导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让农民更广泛享受优质的技术服务、市场营销和信息服务,让农民更直接有效享受国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扶持政策。

帮助建立产业脱贫信息平台。帮助和指导贫困村建立养殖产业脱贫信息平台,收集整理养殖产业现状(规划)资料、制作电子地图,结合精准脱贫识别成果数据等,为科学发展养殖产业提供信息参考。积极对接区内外企业,收集提供务工就业信息,推动贫困村农民工转移就业和开展创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牧区精准扶贫工作计划篇4

截至目前,内蒙古有部级贫困县31个,自治区级贫困县26个,农村牧区中有29.6万户、80多万贫困人口。

虽然全区贫困人口总量不大,但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现有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生态环境恶劣、自然资源贫乏、地理位置偏远的地方,减贫脱贫成本高。贫困户中老幼病残占相当大比例,因灾、因病、因学返贫现象时有发生。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贫困群众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这成为当地实现全面小康的最大短板。

日前公布的内蒙古“十三五”规划建议,“农村牧区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必须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脱贫攻坚主要目标是:到2017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自治区重点贫困旗县全部摘帽;到2020年实现农村牧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国家重点贫困旗县全部脱贫摘帽。

按照这一规划建议,“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将通过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强化简政放权、加大金融扶贫力度三项重点工作来实现如期脱贫。

“十个全覆盖”工程启动自2014年1月,即在全区实现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嘎查村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嘎查村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事业保障“十个全覆盖”。这项工程涵盖了公共服务的主要方面,统筹兼顾了内蒙古贫困人口当前和长远的发展。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全区最大的扶贫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的工程。“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将继续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2016年,内蒙古计划完成剩余413个贫困嘎查村的“十个全覆盖”。

简政放权也是内蒙古扶贫工作的重要方式。推进脱贫攻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最根本的是要靠产业支撑,让贫困群众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而简政放权能够激发基层干部和贫困群体内生动力,使贫困地区能因地制宜实现发展。目前,内蒙古已把扶贫项目的审批权全部下放给了旗县,建立起了权力、责任、资金、任务“四到旗县”和规划、项目、干部“三到村三到户”的工作机制。

“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将继续推进简政放权,通过“四到旗县”和“三到村三到户”的工作机制抓好精准识贫、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这三个关键环节,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

再好的扶贫项目也要靠资金来支持。现在,政府通过金融创新,把扶贫资金作为担保补偿金存入银行,以此调动银行为贫困户贷款的积极性,并放大了银行贷款规模,使更多的贫困户享受到了贷款服务。

牧区精准扶贫工作计划篇5

在全区上下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区委、区政府召开这次会议,专门安排部署全区精准扶贫工作,目的就是总结分析前一阶段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交流工作经验和好的做法,推动全区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统一思想认识,把工作重心倾斜到开展精准扶贫上,把精力集中到帮助群众脱贫上,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实在的行动,坚决打赢这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稍后,区委靳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希望同志们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自__年10月召开了精准扶贫攻坚工作动员会以来,我区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重要会议精神和决策部署,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及时召开区委常委会、全体会等多种会议,认真研究部署,扎实推进全区精准扶贫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将任务细化分解到村、到户、到人,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健全了扶贫机构。区、乡、村三级及时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区有指挥部、乡有工作站、村有工作室的组织保障体系全面建立。二是强化干部培训。切实加强对扶贫干部的教育培训,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67期,培训人员3600人(次)。三是完善工作机制。为44个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44名、驻村工作队员78名,严格按照“五步两公示一公告”程序,完成了2306户7530人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全面实行精准扶贫“联点包户”工作机制,实现了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全覆盖。四是狠抓工作落实。建立健全了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干部召回、联村包户、资金审计等17个精准扶贫相关制度,实行乡镇每周一汇报、区上每月一汇报制度。结合全区44个贫困村的地域特性、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紧紧围绕贫困群众需求,做实做细了脱贫攻坚方案、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五是攻坚目标明确。制定出台了《__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实施意见》,制定了“1+17+5”精准扶贫工作方案。2016年计划实现脱贫1133户3761人,22个贫困村退出,巴藏沟乡整乡脱贫摘帽。2017年计划实现脱贫1173户3769人,22个贫困村退出,全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总体上看,全区精准扶贫工作开局良好,但与省、市和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领导重视程度有待加强。从中央到省、市,都把精准扶贫作为“一号”工程来抓,但从目前工作推进情况来看,全区上下还未形成党政同责,各部门参加、全社会参与、齐心协力推进工作的局面。各县级领导深入到联点村开展蹲点调研,督促、检查和指导力度还需加强。个别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工作安排给包片领导和驻村干部后,习惯于听汇报,作指导,亲自深入贫困村和贫困户中开展调研、指导工作,解决具体问题力度不够,没有真正做到亲历亲为,一些工作仅仅是说在嘴上,还没有真正抓在手上,放在心上,工作被动应付,缺乏积极作为精神。区扶贫部门牵头抓总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顶层设计做得不扎实,对部门、乡镇开展工作督导不力。各部门在工作中未能形成联动机制,工作落实不到位,制定的行业方案缺乏可操作性。“联点包户”制度未能得到及时落实,还未开展实质性工作。

二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个别乡镇和部门对精准扶贫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把精准扶贫工作当做一般性工作,主要负责人过问少,亲自抓得少,仍然停留在召开会议、宣传政策上,没有实质行动。部分乡镇、村“等靠要”思想严重,张口要政策,伸手要条件,工作被动。有的部门大局意识不强,认为精准扶贫主要是扶贫部门的事,行业部门只要凑凑数就行,把精准扶贫当作工作负担。个别乡镇和贫困村不同程度的存在拿来主义的思想,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强,注重于等上面政策和资金支持,缺乏主动突击、积极争取的精神,部分贫困群众还没有真正形成“我要脱贫”的思想,主动参与和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自觉性不高。

三是基础工作不扎实。精准扶贫贵在精准,前一阶段工作中,不少村上的贫困户精准识别还有不精准的问题,对贫困家庭的收入支出、致贫原因、发展意愿等基本情况了解掌握的不详细,基础工作做得不扎实。大多数贫困村普遍存在建档立卡工作程序不规范、村户档案缺页漏项,基础资料不齐全、数据逻辑混乱、致贫原因界定不准确等问题。各贫困村制定的脱贫计划不科学、不完整,操作性不强,乡镇与乡镇之间、贫困村与贫困村之间的工作水平参差不齐、进度不平衡。

四是宣传引导不深入。宣传工作仅仅局限于做宣传牌、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在深入宣传政策和先进典型经验方面还做的很不够,营造氛围不浓。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成员经常性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工作力度不大,宣传工作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没能真正与贫困户拉家常、问寒问暖,向群众讲清讲透相关政策,导致部分贫困户对政策理解的不深不透。各乡镇、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和扶贫干部对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的主动学习不够,自身对相关政策理解掌握不深不透,对下一步如何开展工作说不到点子上,心中无数,工作方式方法上有待改进和加强。

五是发展思

路不明确。各乡镇、各部门、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在精准扶贫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如何脱贫致富谋思路、想办法、出点子、定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各乡镇、各部门为贫困村、贫困户精准施策上出实招、精准推动上下实功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就培育增收产业和特色产业方面思路不清,制定的产业发展措施与贫困户的脱贫致富联系不紧密,甚至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对贫困户如何持续发展产业、确保脱贫不返贫等的研究不深,没有从长远的角度去思考、去谋划,具体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措施不细不实。制定的脱贫攻坚方案和计划不具体、操作性不强,甚至个别乡镇、村还存在照抄照搬和雷同现象,没有集中精力去潜心研究,没有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对于以上这些问题,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主动认领、对号入座,认真加以研究,切实抓好整改落实。

目前,全省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已陆续出台,各项精准扶贫项目也已基本确定,下一步我们工作的重点就是如何在推动工作上求突破,在抓好落实上下功夫。一季度已经过去,要完成今年的精准脱贫攻坚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各部门和驻村工作队要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总体要求,对当前工作进行再梳理,再完善,再提高,理清轻重缓急,明确完成时限和节点,确保全区精准扶贫攻坚既定目标任务全面实现。在具体工作中,要按照“六个精准”、“八个一批”的总体要求,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就近期工作而言,既要抓好全局,更要突出工作的重点,要把产业扶贫、易地搬迁、金融扶贫、劳动力培训转移、大数据平台建设等摆在突出位置来抓。

(一)切实做实做细产业扶贫措施。按照精准扶贫一村一策、一户一策或一户多策的要求,要在突出抓好建档立卡户发展产业、增收脱贫措施落实的基础上,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围绕各自的职责和优势,分别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切实做实做细产业扶贫各项措施。一是农牧局牵头,各乡镇、各相关部门配合,紧紧围绕富硒资源优势,在“五大富硒产业链”培育中,重点通过财政投入(5400元/人)、金融支持(每个贫困村50万元产业发展互助金、银行3-5万元/户贴息贷款)、行业部门扶持、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在规模化种植、养殖,发展家庭牧场上下功夫、出实招。二是区文化旅游体育局牵头,各乡镇、扶贫局配合,充分利用我区现有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徒步采风、滑雪滑草、农家乐、美丽乡村游、休闲农业等旅游项目;认真实施好投资300万元的三合镇邦业隆村旅游扶贫项目,带动周边两个村的100户贫困群众实现增收。今年,区上重点确定10家基础好、有规模、有特色、诚信经营的农家院,政府给予重点帮扶,提升农家乐档次和水平,带动贫困群众增收。三是各乡镇牵头,区扶贫局、市场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配合,鼓励贫困户大力发展运输、餐饮、小加工、小卖部等家庭经营,带动贫困户增加经营性收入。四是由各乡镇牵头,扶贫局、农牧局、工业和商务局等部门配合,加大积极扶持经济效益好、社会责任强的农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商贸流通等企业,对无能力发展产业和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带资入股的形式,实现资产收益脱贫。今年,巴藏沟乡要依托郭尔三村已建的100个家庭牧场和李家村奶牛养殖基地,重点发展养殖业和富硒大蒜、饲草种植。沙沟、古城和石灰窑乡等依托与威斯顿公司签订马铃薯购销合同,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建立油菜、蚕豆、树莓等特色种植基地,大力发展牛、羊和蛋鸡等规模养殖。三合镇重点发展乡村旅游,马铃薯、大蒜种植,生猪养殖等产业。洪水泉乡依托土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燕麦种植和家庭牧场、生态牧场等规模养殖场建设。平安镇和小峡镇,在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好政策兜底扶贫的同时,要有针对性的实施家庭养殖、小卖部、扶贫资金入股分红等帮扶措施。以上各项措施要在4月底完成基础工作,5月份全面付诸实施。总之,我们要切实发挥好每户5400元的产业扶贫资金、金融扶贫资金的支撑,立足贫困实际,千方百计发展增收产业,形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

(二)全力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今年,全区扶贫易地搬迁将重点在三合镇和石灰窑乡的5个贫困村的832户3204人当中实施,其中,对三合镇翻身、邦业隆、窑洞、索尔干4个村采取“进镇上楼”方式,在三合集镇集中安置409户、货币安置184户;对石灰窑乡上法台村采取整村就地安置227户、货币安置12户。整村搬迁安置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突出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推动人口向城区、集镇和中心村聚集。对集中安置的农户,要全面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对搬迁建房资金不足的群众,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提供贷款和贴息补助,对自主安置的农户给予货币补助。2月9日和4月16日,区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在石灰窑上法台村和三合镇分别召开了扶贫易地搬迁专题调研和现场办公会,对全区易地搬迁安置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和部署,石灰窑乡、三合镇和区扶贫、住建、水利、林业、交通、

国土、新农办、供电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既定任务目标,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搬迁安置任务全面完成。4个村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一期工程要在8月底按期完工,保证192户群众在年底全部搬迁入住;二期工程要在5月底完成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6月上旬正式开工建设。石灰窑乡要在4月底前制定完成上法台村整村就地搬迁安置工作方案,确定具体安置地点,农房户型、建设面积、投资预算、资金筹措、建设方式以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资金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5月份正式开工建设。(三)抓紧落实扶贫产业园建设项目。区扶贫局要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进行对接,尽快落实项目资金700万元,按照省上的要求,抓紧落实扶贫产业园项目。一是区扶贫局牵头,各乡镇、农牧局配合,依托现有的绿雏、成贵、金阳、联胜等规模养殖场,以公司+农户、贫困户带资入股、利润分红等形式发展特色养殖,带动农户1200户,养殖畜禽1.08万头(只),平均每户增收1500元以上,该项目要按照省上的新要求,至少将一半以上的农户确定到建档立卡户贫困户中,同时建成家庭牧场65个。二是农牧局牵头,各乡镇、扶贫局配合,对发展产业受限制的贫困村,采取组建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在川水地区流转土地集中种植富硒大蒜300亩、蔬菜1000亩,带动520户贫困户增收。三是区就业局牵头,各乡镇、扶贫局配合,支持有实力的公司,通过平安旅游产品开发基地“公司+农户”形式,带动500名离不开家又无条件发展产业的贫困妇女从事刺绣、串珠等工艺品制作,人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

(四)进一步加大金融扶贫力度。由各乡镇牵头负责,区扶贫局、财政局、金融服务中心、信用联社配合,对贫困村需求贷款的农户和资金需求量进行详细的摸底,抓紧在各个贫困村组建扶贫资金互助社,最大限度的发挥扶贫资金的撬动作用。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切实用好、用活国家在金融扶持方面的各项政策,将贫困村的50万元产业发展互助资金与“三农惠农”贷款、财政支持贫困户贷款贴息、信用小额信贷免担保、免抵押等资金紧密结合起来,全区精准扶贫融资达到5000万元以上,切实解决规模种养殖、小型加工、商贸餐饮等创业计划中的资金难题。对每个贫困村50万元的扶贫互助社资金,实行村财乡管,制定精准扶贫资金互助社具体操作和管理办法,将50万元资金放大3倍向农户借贷,支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区扶贫局尽快制定资金互助社的指导意见,促使互助资金尽快发挥效益。对2017年的产业扶贫到户资金要从今年及早着手,制定具体的金融扶贫工作方案,由政府贷款,将每户5400元产业扶持资金以贷款方式提前落实,及早实施,确保资金发挥好效益,保证明年全面实现全区脱贫目标。要继续深入开展信用平安建设,加快对信用村、信用户的授信,及时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信贷支持。

(五)全面落实各项民生扶贫项目。按照精准扶贫“八个一批”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好省、市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确保精准扶贫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一是积极整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安排专项经费,以就业为导向,加大职业技能提升和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实施力度,抓好烹饪、机械操作、刺绣、种养殖技术等技能培训,实现贫困户再就业,靠技能增收脱贫。今年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1131人次,劳务输出787人。二是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完善贫困家庭学生助学体系,加大对就读高等院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和助学贷款力度。积极鼓励和扶持贫困家庭的子女“两后生”到教学质量高、就业渠道广的职业院校接受职业教育。今年通过发展教育脱贫103户105人,对全区70名在校大中专贫困生进行补助。三是对贫困人口实行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全覆盖,构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有效遏制和阻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今年实现医疗救助脱贫304户309人。四是进一步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政策的有效衔接,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对无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实现脱贫的贫困户,实行居家养老。今年通过政策性保障兜底脱贫148户365人。同时,各乡镇要牵头抓总,区扶贫、水务、交通、林业、住建、文体、卫计、教育、新农办、供电等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作为,密切配合,按照贫困村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整合资金,全面解决在贫困村水、电、路、气、网、绿等基础设施短板,补齐村级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幼儿园、早教点、卫生室等公共设施缺口,有效改善贫困村发展条件和公共服务。

(六)抓紧建设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由区精准扶贫指挥部办公室和区扶贫局牵头,各乡镇配合,扎扎实实做好贫困户基本信息、档案资料等各项基础工作和相关数据、信息采集,对全区2306户7530人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户的基础资料进行全面核实,立即着手信息采集和数据录入等工作,确保在4月底前完成大数据平台建设任务,5月份正式联网启动使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狠抓责任落实上下功夫。各乡镇作为精准扶贫攻坚工作的主体,要主动承担主体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管、亲自干,至少承包1个贫困村,经常性的开展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对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实行挂图作战,确保乡精准扶贫工作站和村工作室的高效运转,切实把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成效。特别是承担具体工作任务的农牧、水利、民政、教育、财政、扶贫、供电等部门,既要履行好包村帮户责任,更要落实好行业主管责任,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做好产业帮扶等工作,形成全社会支持和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局面。各乡镇、各部门要把精准扶贫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精准扶贫上,把措施和力量聚焦到精准扶贫上,做到精准扶贫工作优先安排、优先落实、优先保障。

(二)强化宣传引导,在营造浓厚氛围上下功夫。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广大干部认真学习中央及省、市、区出台的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知识,确保我们的各级干部对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熟记熟知,做到开展精准扶贫“自身过硬”。另一方面,各级干部要主动深入到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群众喜闻乐见的办法,扎实开展宣传工作,切实加大对精准扶贫扶持政策、相关规定及相关程序的宣传力度,在全区上下营造精准扶贫攻坚的浓厚氛围,确保群众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有关精准扶贫政策,并积极主动支持和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三)夯实基础工作,在实现精准识别上下功夫。各乡镇和驻村工作队要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再进行一次“回头看”,对贫困户进行一次再走访、再宣

传、再识别,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发展意愿等逐一进行核实认定,真正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任务清、责任清,坚决杜绝张冠李戴,巧立名目等现象,为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真实情况和准确依据。各乡镇要按照“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区有档”的要求,切实做好数据纠错和资料归档工作,对贫困户基本信息、建档立卡工作进行再完善,实行台账化管理,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基本情况和帮扶成效。区扶贫部门要按照样板村的标准,进一步规范精准扶贫各类表册、账簿等资料样式,抓紧印发到乡镇和各驻村工作队,最迟在5月上旬完成规范的档案资料填写、整理、归档工作。(四)对接需求清单,在推进工作落实上下功夫。各乡镇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从贫困群众的迫切愿望出发,按照不同致贫原因(因灾、因病、因学、缺资金、缺技术等),详细分类汇总出贫困村、贫困户年度脱贫需求清单,分类建立工作台账,一户一策的确定脱贫计划和措施。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全区扶贫攻坚的总体部署和时序安排,制定详细的路线图、时间表,把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个人,细化到每周甚至每天,确保天天有事做、周周有变化、月月有总结,不折不扣、按时按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同时,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根据确定的需求清单,进一步强化协调服务实施项目,盯紧目标任务,按照边规划、边建设的原则,对已确定的易地搬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要落实责任、倒排工期、抓紧实施、全面推进,确保按期完成。各乡镇要对各贫困村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情况再做一次详细的摸底调查工作,在4月底前汇总上报区扶贫办,指挥部将需求清单汇总,分类后归口分解给各部门,各部门要上报项目,筹措资金,确保落实,杜绝放空炮。

牧区精准扶贫工作计划篇6

**村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实施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抓党建促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精神,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在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队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的建设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两手抓、两融合、两促进,夯实脱贫攻坚的基层基础,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特制定**村抓党建促促脱贫攻坚实施计划。

一、成立**村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 *** *** *** *** 二、深刻领会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总体要求 1、充分认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是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战略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内在要求,是后植党在**农村牧区基层执政基础的重要保证。只有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聚焦决胜全面小康搞培训提素质、选干部配班子、育人才聚贤能、抓基层打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队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才能保证全村已脱贫的6户26人不在返贫,确保村里不再产生新的贫困户。切实做到小康路上“一个不掉队”,才能使广大农牧民群众更加深切地爱祖国、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切实巩固党在农村牧区基层的执政基础。

2、明确抓党建促脱贫 攻坚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访惠聚”驻村工作和“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等有效载体,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队堡垒作用,把精准扶贫攻坚决策部署转化为村两委班子、村干部、党员、访惠聚工作队员奋发有为的实际行动,实现党的建设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两手抓、两融合、两促进,夯实脱贫攻坚的基层基础,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3、不折不扣落实维护稳定的各项任务。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强化村委会书记微活动政治责任,实现反恐维稳常态化长效化,严厉打击“三股势力”下大力气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深入开展“去极端化”工作,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为脱贫攻坚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准确把握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 1、注重宣传引导凝聚共识。充分发挥第一书记、“访惠聚”工作队的作用,通过“访民情”走村入户宣讲以及远程教育平台、微信、手机短信等宣传手段,引导群众改变“等靠要”的思想,帮助他们树立致富的信心决心。组织宣传一批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用身边事激发群众的致富愿望,让脱贫攻坚成为自觉行动。结合“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面对面、心贴心多做鼓劲加油的工作。

2、增强基层党组织功能。突出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 村级组织建设,着力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四个领导核心”,促进农村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选好培强村“两委”班子,不断强化政治引领功能,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水平。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建立“党务+政务+社会服务+电商服务”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平台,为贫困群众提供多元、多样、精准的致富服务。紧紧围绕“五个一批”脱贫攻坚举措和神态移民、异地搬迁等工作,进一步理顺基层党组织隶属关系,在村民小组、放牧点建立党组织,不断拓展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具体途径,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3、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严格对照党组织“星级化”创建标准,第一书记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要充分发挥作用,建立健全软弱涣散党组织持续整顿动态管理长效机制。扎实有序抓好**村党组织巩固提高、晋位升级工作。

4、强化村级带头人队伍建设。进一步拓宽带头人选配渠道,通过从回乡大学生、致富能人、退休干部、外出务工能人中选聘名誉书记、发展顾问等办法,不断壮大致富的“主心骨”。加强村后背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带头人储备库,对有潜力、有能力的党员,重点培养锻炼。

5、大力发挥第一书记作用推动“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履职尽责。村第一书记要紧紧围绕精准扶贫开展工作,结合深化“访惠聚”驻村工作,认真履行维护社会稳定、坚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脱贫、为民办事服务等主要职责。充分发挥 “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落实脱贫攻坚重大举措“五大抓手”之一作用,利用州卫计委的人才、技术优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把争取人心作为根本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担负起落实责任,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到户到人。

6、充分发挥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以提高农牧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为目标,实施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的“双培工程”;

鼓励和支持农牧民党员领办创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发展特色产业、农畜产品电子商务。组织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及时提供信息、就业、农牧产品销售等服务;

组织村里农牧民党员,通过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方式,力所能及地发挥作用,让所有党员都行动起来。

7、全面培训村干部。坚持精准培训、务实管用原则,村委会力争每年对村委会干部农牧民党员、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和农村牧区实用技术人才培训一次,要突出惠农惠牧政策、产业发展、实用技术、农村电商等培训重点,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农牧民夜校的作用,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实效。

8、严格落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领导责任。村党组织要履行好落实责任,驻村工作队要履行好帮扶责任,村第一书记书记负总责,认真落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各项任务。

9、强化对脱贫攻坚实绩的述职评议考核。村级党组织要通过抓党建责任考核,推动脱贫攻坚责任落地,重点考核基层党组织战队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推动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同步规划、同向推进、统一考核,真正使基层党建工作融入扶贫、推动扶贫。

10、加大村级治理力度。完善村级治理机制,设立公示栏和政策“明白墙”定期公开党务、村务、财务,主动接受村民的监督,确保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公平、公正落实;

完善“村财乡管县监督”机制,用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健全农村公共财物管理制度,确保村财村用,增强村党组织服务脱贫攻坚的功能。

牧区精准扶贫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

一、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实施的重要意义

1.扶贫教育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有书读,长知识、懂技术,是最有效、最直接、最根本的精准扶贫。当前的扶贫工作已进入最艰难阶段,以前的那种遍地开花式粗放扶贫已经解决不了关键问题,必须要在精准上下功夫。而教育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不能让贫困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主要是指牧区贫困家庭的孩子。要让贫困地区有一个良好的教育,必须在区域内做到教育均衡发展,才能不让贫困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二、职业教育中如何做到“精准扶贫”

任何一种教育具备扶贫功能,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具有独特的“精准扶贫”优势,从扶贫效果上来说,强调在“投入”与“产出”方面具备的的效能,即能以相对较少的投入,在短时间能能获得高效的扶贫效果,在这方面,职业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

1.精准招生,是“精准扶贫”的基础。

(1)从招生方面来看,职业教育对贫困牧区的孩子有的强大的吸引力。一方面是受经济水平的限制,贫困牧区,教育资源相对落后,造成牧区学生的升学率较低,许许多多的孩子无法上普通高中,只能选择职业技术学校继续学习。另一方面,普通高中需要承担一定的费用,这对贫困农牧家庭来说是一项不小学负担,而职业技术学可以解决这方面的后顾之忧,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2)慕萄Х矫胬纯矗职业教育的技能培养方向更有利于脱贫致富。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能人才为目标的,强调的是创新与实践和,是与实际工作岗位密切相关的,更有利于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就业,对于那些想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理想选择。

(3)职业教育是广泛面向社会的教育,职业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占据主置,更能适应精准扶贫工作的需要。

2.硬件条件,是“精准扶贫”的保障。支持牧区职业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集中力量扶持特色职业学校建设。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帮助贫困地区建设一批区域性、开放性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机制,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支持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

3.充分释放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功能。

(1)要加大力度宣传,消除对职业教育的歧视,政府部门要加大表彰在职业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学校和教师,为职业教育的顺力发展制造良好的氛围。

(2)加强牧区职教老师与内地职教老师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相互指导、帮助的作用。针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需要,在牧区职业教育中增加创新、创业课程,加强对这方面的培训与引导。

(3)要针对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展开专项教育培训。帮助残疾人教育,培训,就业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社会功能,更是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向。

4.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学校随时关注贫困学生学习生活状况,积极为其找寻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能不中断学业,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为此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多方努力,为这些贫困学生安排一些勤工俭学的机会,让他们一边勤工俭学,一边完成学业。比如,贫困生在自愿的前提下,在学生食堂给学生打打饭、洗洗碗、整理整理卫生,就能获得全天免费就餐的机会,从而解决贫困学生无钱吃饭的问题。

5.加强校企合作,为实施精准扶贫创造良好条件。在课程设置、学校与市场和产业的对接、师资力量、实训场地和条件、就业指导等方面,内地职教发达地区都有一定的优势。因此,要加强以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全方位合作,完善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共建实训基地、职校教师参加企业实践、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到职校从教等制度,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发挥作用,指导和帮助学校做好这方面的合作。同时在认真调研、充分论证、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强化专业与产业、就业、创业的紧密对接,合理调整设置专业,为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6.加强农牧区学生技能培训,为实施精准扶贫给予智力支撑。政府部门要根据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需要,建立面向社会招聘专业教师的长效机制,有针对性地建立职教师资国培、自培计划,提高职校教师整体水平。同时由政府牵头,以职教中心为主阵地,开展全覆盖式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总之,基于“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扶贫思想理念,通过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提高家牧区贫困人口素质和脱贫致富的能力,应该引起政府、社会的广泛重视。同时开展牧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时,也要因地制宜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的牧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模式,是新时期牧区扶贫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德军.职业教育扶贫开发功能之比较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4(09).

[2]夏军.我国贫困地区教育问题观察[J].现代教育,2015(11).

[3]朱爱国.基于精准视阈的职业教育扶贫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6(11).

牧区精准扶贫工作计划篇8

一、指导思想

年全旗扶贫开发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和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市农村发展和农牧民增收“8511521113”工作部署,坚持开发式扶贫工作方针,以建设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和“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为契机,把扶贫开发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把贫困农牧民作为主要扶持对象,将扶贫资金和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向计划生育家庭倾斜,把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提高贫困人口素质作为首要任务,提高扶贫标准,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努力解决制约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的突出问题,稳定增加扶贫对象收入,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二、目标任务

按照自治区新的贫困标准,目前我旗处在贫困县以下农牧民4.8万人口,占全旗农牧业人口的34%,今年过实施各类扶贫项目,全旗计划整合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8亿元,其中国家和自治区财政扶贫资金4060万元、国家和自治区及市危土房改造工程资金3604万元,危土房改造自筹资金7420万元,旗财政预算资金2000万元,整合各部门资金6000万元,银行贷款5000万元。重点扶持2000个贫困户、8000个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实行连片开发、集中攻坚,推进12个嘎查村实现整体脱贫。

三、主要措施

(一)全力推进工业化,提高地方财政投入扶贫工作的能力。以打造销售收入百亿元园区为目标,强力推进库伦沈阳工业园区和三家子工业城建设,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入驻打造良好平台,大力引进工业项目,创造贫困农牧民就业岗位,争取两年内实现两个园区销售收入超百亿元。过加快工业化进程,提升地方财政实力,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年内全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要达到40%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要达到30%以上,财政收入增速要达到30%以上。大力实施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计划,建立贫困大学生人才储备库,形成各部门联动的长效机制,促进劳动力就业与企业用工需求有效对接,努力使贫困家庭大学生都能有一份可靠的工作,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过加快工业化和服务业发展步伐,新增就业岗位300个,增加贫困人口工资性收入。

(二)加快推进城镇化,创造贫困地区农牧民转移脱贫致富条件。一是推进移民搬迁工程。在实施好2011年200户、714人口生态移民搬迁工程,解决好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基础上,整合易地搬迁、保障性住房等项目搬迁转移160户、510贫困人口到库伦镇,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加快城镇化进程。二是改善贫困群众居住条件。依托危土房改造工程项目,加快推进贫困农牧民的危土房改造步伐,各级财政投入危土房改造资金4240万元,完成危房改造660户,土房改造1460户,残疾人危房改造100户。对确实困难的特困户,除补贴资金外,镇和嘎查村要结合实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解决特困户建房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三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施“万人职业技能培训”和“零转移家庭职业技能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工程培训农牧民2650人次,强化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果,确保稳定就业。四是依法推进土地草牧场有序流转。推进土地、草牧场以出租、转包、入股、置换等形式流转,使贫困农牧民从土地脱离出来到城镇从事二、三产业。

(三)加强生态建设,进一步改善农牧民生存条件。一是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年内完成人工造林10.5万亩,其中樟子松3万亩,杨树2万亩,以柠条为主的灌木3万亩,以大扁杏、文冠果和果树为主的经济林2.5万亩。完成封沙育林8万亩,退耕地补植补造1.1万亩,迹地更新造林1.3万亩。二是发展沙地衬膜水稻产业。积极引导北部沙区两个镇的贫困群众扩大沙地衬膜水稻的种植规模,采取项目和资金扶持的措施鼓励农牧民发展沙地衬膜水稻产业,扶持额勒顺镇、茫汗11个嘎查村、1700个贫困户发展沙地衬膜水稻3500亩,实现贫困户户均2亩衬膜水稻。三是开发沙地新能源等相关产业。在实现额勒顺镇国电和风风电开发项目并网发电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库伦镇三家子大唐新能源风电项目尽快批复实施,积极推进浙江桑尼光伏发电项目尽快落地开工,推动沙地新能源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积极发展沙地中草药种植产业,拓宽贫困农牧民增收渠道。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扶贫攻坚基础。一是启动镇和嘎查村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聘请专业规划设计机构,实施2个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和12个新农村示范村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二是实施节水农业建设。依托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粮食增产等项目和资金实施高产高效节水农田11.4万亩。积极推广膜下滴灌技术和大小垄种植技术,实施节水增产农田建设工程4万亩。加大农业科技服务力度,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国家重点水保建设工程6.9万亩,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14处,开工建设8座小II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在额勒顺镇泊白、乌旦塔拉两个嘎查实施牧区饲草料节水改造项目5000亩。在库伦镇上勿兰和哈拉嘎查实施库区移民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新打机电井20眼,新建井房20座,开发水浇地2000亩。四是加强交和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交基础条件,促进旗域经济加快发展。完成茫汗至八仙筒33公里高速出口公路建设工程,抓好甘库一级公路建设工程和库伦至平安地一级公路出省道建设,谋划甘库铁路二期连接巴新铁路工程。年内计划投资5000万元,实施村水泥路92.6公里。推进扣河子220千伏一次变工程建设,实施新建66千伏额茫输电线路、六家子变电所移址新建等重点工程。此外,在农村牧区实施无害化卫生厕所3000座,在六家子镇塔斯海村实施库区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建设160平方米的农村卫生室和文化活动室。

(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稳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一是抓好设施农业和特色种植业建设。在现有设施农业棚室发挥效益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设施农业规模,新建设施农业1.2万亩,其中日光温室0.7万亩,春秋拱棚0.5万亩。大力发展沙地衬膜水稻、花生、西瓜、蓖麻等特色种植业,年内新发展特色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二是抓好畜牧养殖业。加强疫病防治和畜种改良,完成黄牛冷配4.8万头,羊人工授精8万只,以五号病、布病为主的牲畜防疫390万头(只、口、次),突出抓好黄牛养殖,推广母犊分离的养殖模式,不断壮大养殖规模,增加养殖效益。年内全旗牲畜饲养量达到109.4万头(只、口),同比增加12.4万头(只、口),其中牛25万头,羊56.1万只,猪26万口。肉食鸡饲养量稳定在400万只。同时,积极发展獭兔、库伦驴等特色养殖业。切实抓好饲草料基地建设。扩大优质牧草和青贮饲料种植面积,新增饲草料基地5万亩,确保满足全年禁牧饲草需求。三是抓好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重点推进库伦镇南元宝山村、白庙子村,扣河子镇文家杖子村、罗家杖子村,六家子镇塔斯海村、小南京洼村,白音花镇白音花嘎查、牌楼嘎查,额勒顺镇苏日图嘎查、白音塔拉嘎查,茫汗早布日根塔拉嘎查和常海嘎查等12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过实施扶贫开发、财政“一事一议”奖补政策和危土房改造以及以工贷赈、村水泥路等工程项目,实施村屯规划整治、街路硬化、绿化和亮化工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确保年内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四是充分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扶持荞田生态科技、蕴绿菌业等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推动兴源有机食品、兴农禽业尽快投入生产,加快佐源糖业食品加工项目建设步伐,推进浙江红鹰集团荞麦深加工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带动全旗农牧业产业化加快发展。五是加强农村牧区科技脱贫服务。为改变基层科技服务薄弱的状况,建立健全农村牧区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工作体系,面向高校毕业生选聘农村牧区科技服务员,为每个嘎查村分别配备至少1名科技服务员,负责农牧业科技推广,为农牧民科技脱贫致富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六是发展壮大农村商贸流业,促进农村市场繁荣。认真实施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强化“农家店”和“农资店”的管理,加快发展农村集贸市场、牲畜交易市场、杂粮交易市场,进一步壮大农村第三产业规模。

(六)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加强对安代文化的保护、挖掘和弘扬,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政府自筹、招商引资和吸引民间资本等多种形式,积极争取启动实施安代文化原生态保护园区项目。积极宣传推介“库伦三大寺”4A级旅游景区,提高景区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参观游览,争创安代博物馆国家特色博物馆,积极引进沙漠旅游开发项目,进一步壮大沙漠旅游产业规模,同时,发展以荞麦为主的特色饮食服务业,积极发展“农家乐”、“牧家乐”等旅游服务项目,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参与旅游业,促进贫困农牧民增收。

(七)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城乡社会均衡发展。一是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育水平。实施15所学校校舍安全工程,新建6所较大村幼儿园,妥善解决农牧民幼儿入园难问题。进一步加强对镇和嘎查村中小学校的管理,努力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在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的基础上,按政策、按比例对高中在校生发放助学金、免除课本费,并继续开展生源地贷款工作,确保特困家庭学生顺利入学。二是加强基层卫生基础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改扩建白音花中心卫生院和三道洼卫生院,新建15家嘎查村卫生室,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引进和购置先进的医疗设备,进一步改善基层医疗基础设施条件。在坚持卫生引进人才长效机制的基础上,对现有医务人员加大学习培训力度,主动与对口支援医院建立联系,积极与医疗水平较高的外地医院沟协调,建立培训实习基地,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有效解决看病难问题。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使用好大病医疗救助基金,减少因病致贫现象。三是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加强镇文体广场和嘎查村文化室建设,建设草原书屋52个,新增广播电视自然村40个。四是加强人口计生工作,加快计生家庭脱贫步伐。扎实有效地落实和实施惠及计生家庭的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少生快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和项目,将人口计生文化大院、计生服务室项目建设向重点贫困村倾斜,培养和树立一批“少生快富”幸福家庭。五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坚持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多渠道、多形式开发就业岗位,鼓励和扶持自主创业。年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000万元,扶持400人成功创业,带动2000人实现就业。实施好新型农村牧区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年内将4.8万农牧民和城镇居民纳入农村养老保险范围。认真落实农村低保提标政策,年人均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分别提高300元,达到2129元和1800元。农村牧区五保集中供养标准年人均提高500元,达到4000元。筹措城乡医疗救助资金400万元以上,实现医疗救助对象全覆盖。积极做好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扩面和基金征缴及发放工作。

(八)使用好财政扶贫资金,实施好扶贫项目。年计划投入扶贫资金6060万元,其中上级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060万元,旗本级财政投入2000万元。一是整村推进工程。扶持9个嘎查村发展种植和养殖业,新建日光温室90座,食用菌日光温室50座,购买黄牛328头,建棚舍0.8万平方米。二是黄牛养殖连片开发项目。扶持10个嘎查、1200个贫困户,新发展黄牛养殖3000头,建棚舍11万平方米。三是产业化扶贫项目。扶持5个嘎查村新建日光温室60座,养牛350头,建棚舍2000平方米。四是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实施“雨露计划”培训转移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250人,广开就业门路,改善培训条件,提高培训质量。五是科技扶贫项目。新建荞麦良种繁育基地1处。六是实施衬膜水稻开发项目。开发衬膜水稻1000亩,打塑管井300眼。七是贫困嘎查村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在确保现有32个嘎查村互助资金扶贫项目安全、高效、稳定周转使用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新增11个互助资金扶持项目嘎查村。八是移民搬迁工程。在做好2011年-年移民扩镇项目100个贫困户搬迁工程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后续100万元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九是小额贷款项目。严格操作流程,抓好贷款发放及回收工作,防范风险,确保农户自立服务社可持续发展,年内完成小额贷款发放3000万元。十是抓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在完成贫困人口认定的基础上,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以项目到户为基本途径,突出能力建设,完善扶贫到户措施;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过低保、救助等方式保障基本生活需要。此外,认真做好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工作。主动与自治区和市扶贫部门沟协调,争取更多的项目扶持全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扶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九)扎实开展社会扶贫,形成扶贫攻坚强大合力。积极探索专项扶贫、行业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的经验和作法。主动与自治区工商联和市直定点帮扶单位对接,实施好帮扶项目,积极沟联系,争取更大的支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扎实开展“百名干部下基层扶贫增收”活动,各包联单位帮助嘎查村制定脱贫计划,扶持嘎查村发展主导产业,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实行14名旗级领导包联14个重点贫困嘎查村,252个部门机关干部包扶2520户贫困户,每个干部包扶10户贫困户。旗直和驻库中区市直各部门、单位及企业要抓好包联扶贫工作,加强规划指导和组织协调,充分发挥行业优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积极争取企业和个人参与扶贫,形成更加广泛的全社会参与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四、相关要求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紧紧围绕旗委、旗政府的战略部署,以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实现收入稳定持续增长为目标,继续实行党政一把手总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制。旗委、政府成立由旗委主要领导任组长,旗政府主要领导,旗委、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旗直及驻库中区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各地、各部门也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为扶贫开发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是整合项目和资金,加大对扶贫攻坚的投入力度。为切实有效解决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问题,今年要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扶贫项目和资金,有效整合节水灌溉、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生态移民、危土房改造、村水泥路等项目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相关部门、单位要将项目和资金向扶贫开发工作倾斜,向重点整体推进的贫困村集中投入,发挥项目和资金的最大效益。切实加强扶贫开发项目的管理,增强项目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水平,加强对项目资金的检查监督,防止资金截留、挤占、挪用,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规范运行。

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抓好嘎查村“两委”换届工作,选好配强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配齐配强嘎查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扶贫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三年内对农村党员全部轮训一遍,起到脱贫致富的示范带头作用。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增强嘎查村“两委”班子维护稳定的责任,加强对农牧民的培训,提高广大农牧民的整体素质,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和脱贫致富的能力。

牧区精准扶贫工作计划篇9

一、深入调研加强领导

自治区党委王君书记任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巴特尔主席任第一副组长。王君书记到任第五天,首站就到部级贫困县和革命老区县四子王旗调研。一年多来,王君书记、巴特尔主席先后45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指导扶贫开发工作,王君书记、巴特尔主席、李佳副书记、王玉明副主席多次就扶贫开发作出指示批示,仅王君书记的批示就有10多次。自治区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今年上半年,王君书记、巴特尔主席先后五次主持召开常委会、书办会、常务会,研究部署扶贫攻坚工作。其他省级领导同志也都结合领导干部联系工作,深入贫困地区调研,协助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与此同时,自治区本级财政大幅度增加扶贫投入,今年已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8.1亿元。各行业部门也充分发挥优势,在资金、项目、政策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各盟市、旗县都把扶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全力推进。今年5月自治区党委组织8个督查组对扶贫攻坚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全区上下凝心聚力扶贫攻坚的氛围空前浓厚。

二、健全完善扶贫政策

去年以来,王君书记、巴特尔主席、李佳副书记、王玉明副主席亲自主持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扶贫开发实施方案(2013-2017年)、省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旗县工作方案、扶贫攻坚资金整合方案、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创新扶贫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程的意见》、《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工程“三到村三到户”工作方案》和《内蒙古自治区扶贫攻坚工程“三到村三到户”驻村干部选派管理暂行办法》,一年多时间,连续出台7个扶贫开发的指导性文件,在我区属首次。同时,出台支持贫困家庭的专门政策,从2013年起,每年安排18亿元的财政资金,为农村牧区低收入家庭每户免费发送1吨取暖煤;从2014年起,为每个考上大专以上贫困家庭的学生每人每年补助1万元,集中解决贫困户取暖和子女上学难问题。

三、省级领导示范带动

去年年初,自治区党委决定38位省级领导干部“一对一”联系38个贫困旗县,按照“出主意、解民忧、促发展、夯基础”的要求,围绕基础建设、社会事业、特色产业、村容村貌、生态环境和基层组织建设六项重点任务,帮助推进贫困旗县整体发展。去年3月到现在,38个省级领导共159次到所联系贫困旗县调研指导,一批制约贫困旗县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得到解决。在省级领导干部联系工作带动下,全区465名盟市级领导、2308名旗县级领导、8万多名党员干部分别联系贫困苏木乡镇、贫困嘎查村和贫困户,全区建立起了上下联动、层层联系的工作制度,扶贫开发由过去单一的部门抓扶贫转变为全党动员,全社会合力攻坚。

四、建档立卡打好基础

把建档立卡作为扶贫开发的1号工程,制定了建档立卡工作方案,从本级财政中安排600万元专项经费,从3月份开始在全区开展建档立卡工作。按照“1234”工作法,完成了46.3万户、157万贫困人口的识别工作。“1”就是围绕一个目标即找准扶贫对象;“2”就是严把两关,即贫困人口的初选关和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关;“3”是坚持三项制度,即公告公示制度、村级义务监督员制度和社会监督制度,确保建档立卡工作公开公平;“4”就是四统一,即统一思想认识、统一工作流程、统一工作标准、统一时间进度。

五、到村到户精准扶贫

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到2017年,对全区2834个贫困嘎查村开展规划到村到户、项目到村到户、干部到村到户工作。一是选派驻村工作队。统筹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一对一”帮扶全区2834个贫困村,为每个村安排1个帮扶单位,一支驻村工作队,为每个贫困户确定1名帮扶责任人。目前,全区3000多个帮扶单位、1万多名驻村干部全部派驻到位并展开工作。二是制定帮扶措施。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逐村逐户调查摸底,了解贫困村、贫困户基本情况,分析致贫原因,帮助制定脱贫规划和年度计划。三是落实资金项目。自治区财政4年共安排56亿元,每年(到2017年)为每个村投入50万元作为引导资金,集中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增收产业发展。

六、金融扶贫壮大产业

去年开始,与农业银行合作,在全区57个贫困旗县启动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从2013年起五年内,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4.75亿元作为风险补偿金,按照1:10的比例撬动农业银行不少于50亿元的贷款,支持乳、肉、绒、薯、菜、粮油、饲草、瓜果、药材、旅游及民族用品十大扶贫主导产业及“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发展,其中70%贷给农牧户,30%支持专业合作社和扶贫龙头企业,并分别给予5%和3%的贴息。这项工程自去年年底启动到今年7月29日,全区已发放金融扶贫贷款36.7亿元,预计年底贷款额可达60亿元。为解决贫困户抵押难、担保难问题,在全区普遍推行了无抵押、无担保的“3+2”、“2+1”互助联保模式,即3户信用户带2户贫困户, 2户信用户带1户贫困户,结成联保小组相互担保,形成了大户带小户、富户帮穷户,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的局面,促进了基层组织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七、移民扶贫促进就业

在连续实施8期扶贫移民工程,搬迁3.4万户、11.8万人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去年开始,按照哪有产业往哪移,哪能就业往哪搬的原则,整合发改、农牧、林业等移民项目,集中用5年时间,将生态脆弱区的11.6万户、36万人集中搬迁至城镇、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业与物流园区,一方面解决移民就业难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今年计划搬迁7万人。为使移出的贫困户真正实现移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持续,对所有的移民户实行“四不变、两同等、一减免”政策,即原承包耕地、草地、林地经营权、受益权不变,子女进城上学“两免一补”政策不变,享受农村牧区低保政策不变;子女进城入托上学、就业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自愿转为非农户口的,减免各种行政性收费。

牧区精准扶贫工作计划篇10

扶贫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缓解和消除贫穷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扶贫资金自查报告范文参考,欢迎阅读!

扶贫资金自查报告范文参考一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全省民政救灾、城乡低保、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集中检查的通知》精神,我市扶贫办财政局组织专班人员,深入各项目实施镇处和村组,围绕20**年度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等方面,认真开展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20xx年度扶持老区建设项目、资金执行及落实情况

20xx年,省下达我市财政扶贫、扶持老区建设项目资金151万元,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7个,项目资金99万元;生产发展类项目5个,项目资金43万元;科技培训类项目2个,项目资金9万元。截止到20**年底所有扶贫项目已全部完工,资金已全部下拔到各镇处和项目建设单位,资金到位率达到100%。

二、20xx年度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做法

一是强化项目监管。省扶贫资金及项目一经省扶贫办备案审批下达,我们始终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按照省办《关于进一步改进扶贫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严格按下达的项目资金额度和建设内容精心组织实施。同时,市扶贫办会同市财政局多次深入项目施工现场调查了解工程进展情况,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规划实施方案施工,确保工程按规定的时间、进度和质量要求完工,对不符合施工要求的责成施工单位返工。在项目建设验收合格后,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额度等内容及时录入湖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监测信息系统,使全市扶贫项目资金做到无任意调整挪项、无擅自分散使用,无“半拉子”工程现象发生。

二是坚持阳光作业。严格实行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各镇、村、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充分利用镇、村公开栏、宣传单、新闻媒体等,对项目审批程序、项目名称、实施地点、建设规模和效益、实施期限、实施单位及责任人、资金来源、资金总额等内容在公开栏进行至少为期半个月的公示公告,确保了扶贫项目和资金充分接受群众监督,提高了扶贫项目和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严格实行竣工审计验收制,项目完工后,市扶贫办会同市财政局及相关部门、镇分管负责人、村委会负责人、施工单位按照规划实施方案组织验收。严格项目建设质量监督评审制,各村成立了项目建设质量监督小组,在项目验收上,严格实行质量监督小组不签字不得评为合格项目。同时,项目主管单位对项目建设采取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市扶贫办联合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等相关单位组成的专班,深入到各镇处和重点村,对2019年的老区建设项目和资金进行审计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并把检查审计结果作为下一年度扶贫资金和项目分配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三是严格资金使用。在扶贫资金的管理上,我们严格按照《湖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在市财政局设立了扶贫项目资金专户,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全封闭专户运行,严格把握所有项目资金必须进入项目资金账户,然后履行审批手续后使用的规定。在项目申报、审批到资金下拨、使用的各个环节,主动接受审计、财政、监察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审计和监督,始终做到了专款专用,足额到位,无挤占、挪用、截留现象发生。

四是注意发挥效益。对推进实施的项目,力求效益化,坚持做到建设一个,达到促进一片发展的目的。20xx年,维修村级主干渠5000米,改善了1000多亩的农田灌溉难问题;硬化和改造老区村特别是重点老区村村级道路20公里,解决了5000多人的行路难问题;开展我市贫困地区贫困农民技术培训3000人。这些项目的实施,改变了贫困地区的面貌,为贫困地区的全面、快速、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极大地改善了老区部分群众的通行条件,使农产品卖难和农资运输难问题得到缓解,提高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增加了老区农民的收入,促进项目实施区的农民年人平增加收入300元以上。

总之,我们通过自查,认为我市20xx年度扶贫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省、宜昌市相关规定,资金拨付及时,项目管理规范,发挥效益明显。

扶贫资金自查报告范文参考二

正蓝旗属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旗县,全旗共有贫困人口3042户9362人,其中:农业贫困人口947户2436人,占农牧业总人口的4.09%;牧业贫困人口1832户6198人,占农牧业总人口的10.41%;国营农牧场贫困人口265户728人,占农牧业贫困人口的1.22%。几年来,我旗扶贫开发工作在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全面深入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切实从当地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及全盟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重点贫困嘎查村为单位,以“整村推进项目”为重点,结合移民扩镇工程、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实施,着力于加强贫困嘎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全力进行项目建设,为稳定解决温饱创造了条件,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贫困人口变动情况

20xx年以来,在经历了19xx、19xx、20xx年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的袭击后,原本在“八七”扶贫攻坚阶段所奠定的坚实基础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在连续的自然灾害的袭击下荡然无存,大量的农牧业人口因灾致贫返贫。20xx年贫困人口由20xx年末的836人突增到4522户17833人,贫困人口比例达到30%以上的重点贫困嘎查村增加到50个,占全旗嘎查村的48.5%。农牧业基础建设薄弱的现状逐步显露,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步履维艰,新阶段新形式下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着新的选择。

面对这样严峻的扶贫形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正蓝旗2001---2010年扶贫开发规划》和《正蓝旗50个重点贫困嘎查村村级扶贫规划》。确立了“以品种改良为中心,提高农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目的”科技兴农兴牧战略,加大科技措施推广和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走出一条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路子,确保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通过全方位的扶贫攻坚,到2007年底,全旗贫困人口减少到9362人,六年间贫困人口减少了8471人,年平均减少1411人,贫困人口收入由2001年的农区826元、牧区975元上升到2007年末的农区1890元和牧区的2340元,农牧民生产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防灾抗灾能力进一步加强,贫困人口收入得到了稳步提高。

共计有贫困3024户9362人,占全旗农牧业总人口的15.7%。按照国家标准统计共1707户5721人,占总贫困人口的56.31%。其中:638元以下绝对贫困人口493户1544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6.49%;684至944元低收入贫困人口1214户3727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2.97%。944至农区1500元贫困人口429户1042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0.94%;944至牧区1800元贫困人口906户3049人,占总贫困人口的33.01%。

按照致贫原因分:因自然灾害致贫1034户3205人,占总贫困人口的34.23%;因病致贫745户2245人,占总贫困人口的23.98%;因子女分户孩子上学致贫902户2796人,占总贫困人口的29.86%;因经营能力差智力低下致贫140户431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1.92%。贫困原因有:1、子女分户致贫和孩子上学;2、自然灾害致贫;3、因病、残致贫;4、无经营能力和其他致贫。

二、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一)扶贫开发工作体系建设

扶贫开发办是正蓝旗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常设办事机构,主管全旗扶贫开发的工作部门,扶贫开发办公室行政编制为8人,其中:科级领导职数为1名,副科级职数为2名。科员副主任科员3人,后勤人员事业编制为1名。内设综合股、项目资金股和社扶培训股。做为旗直涉农涉牧重要部门,在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工作中承担着贯彻、执行、宣传党在农村牧区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任务,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对农村牧区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实施,使广大农牧民早日脱贫致富达小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旗扶贫开发办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作为服务对象,紧紧围绕为“三农三牧”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积极帮助农牧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多渠道的增加农牧民收入。有力地推动了我旗扶贫开发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为促进农村牧区经济转型和快速发展,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

(二)项目资金投入管理情况

我旗的扶贫开发工作在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后采取了以嘎查村为单位集中攻坚的重大战略举措。几年来,我旗结合自治区开展的水利和种草养畜年、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千村扶贫开发项目和移民开发项目,在20xx年启动两个千村扶贫开发嘎查,投入每个嘎查15万元财政扶贫资金,配套其他资金建设以水为中心的高产饲料基地。20xx年启动的千村扶贫开发工程18个,每个嘎查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0万元,配套其他资金开展以水为中心的高产饲料基地建设和养畜建设。20xx、20xx、20xx、20xx分别投入财政专项资金200万元及其他资金启动四期移民扩镇建设项目。20xx、20xx、20xx年启动的整村推进项目19个,以每个嘎查3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和9万元牧民自筹的投入,以养殖优质肉羊、西门达尔牛为主导产业进行扶持。20xx—20xx年又投入专项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对全旗富余劳动力进行培训转移,同时每年还投入20---40万元不等的产业化扶贫资金,扶持开展产业化扶贫,到2008年我旗共有41个重点贫困嘎查村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扶持。40个重点贫困嘎查村得到了盟直帮扶单位的集中帮扶,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几年来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093.7万元,共有2517户9314人得到了项目扶持。扶持率占整个贫困户的55.66%。项目到村到户率达到100%,项目变更低于20%。项目扶持基本是以整嘎查村的形式开展的,几年来,在我旗形成了4个绒山羊养殖示范嘎查、两个西门达尔牛养殖示范基地、一个肉羊养殖示范嘎查,一个全区牧区移民示范项目,和一个獭兔养殖示范村,项目建设对全旗的扶贫开发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路作用,有效地增加了牧民收入,合理的调整了牧业生产的畜种结构,对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快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三)项目实施采取的主要措施

自治区启动以整村推进为主的扶贫开发项目以来,根据自治区的总体部署安排,结合本地区实际,围绕扶贫开发,我旗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1、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抓好重点村的扶贫开发工作

整村推进项目实施以来,我旗针对当地实际,认真分析了当地的贫困状况及扶贫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确定了做好全旗扶贫开发工作的各项措施,全面布置安排了新时期扶贫开发的各项工作。为了使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做的更加扎实,在总结以往扶贫攻坚经验的基础上,旗扶贫办协调组织各有关单位,对全旗5万余人农牧业人口,包括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摸清了家底。在此基础上,按照自治区的统一安排部署,自下而上,编制旗、苏木镇、嘎查村村三级扶贫开发规划。共计编制了5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嘎查村整村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在编制扶贫开发方案的过程中,按照项目覆盖到户、政策落实到户、帮扶措施到户、效益兑现到户、科技服务到户和参与式扶贫的要求,让贫困群众自己在嘎查村民大会上分析贫困原因,研究解决贫困问题的办法,确定扶贫开发的项目,制定扶贫措施,使“五到户”的要求在嘎查村级扶贫开发规划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财政扶贫资金分配上,按照“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坚持将100%的财政扶贫资金到村入户,同时和其他项目建设资金捆 绑使用集中投入,整村推进,为完成解决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整村推进项目是一项能够较快的使贫困人口解决温饱的手段,可在短期内可以积聚资金对重点贫困村进行集中扶持,有利于大型项目实施。我旗已经启动的40个整村推进项目嘎查村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样的效果:投资最少的也达到了36万元,最多的上到百余万元(除30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外,其余皆为地方财政配套的农牧口资金和农牧民自筹资金),大部分农牧户得到了项目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明显增强,主导产业建设得到了大力扶持,贫困户脱贫率达到了82%。

2、以增加贫困农牧民收入为中心,调整扶贫资金的投向,形成特色产业链条

集中力量帮助贫困群众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种养业项目,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中心,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是我旗整村推进的一个特点。根据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安排和部署,几年来在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安排上,我们重点支持效益高、增收效果较好的畜牧业、养殖业、设施农业和特色产业,适当用于帮助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年来,在我旗形成了4个绒山羊养殖示范嘎查、两个西门达尔牛养殖示范基地、一个肉羊养殖示范嘎查,一个全区牧区移民示范项目、一个獭兔养殖示范村,打井高产饲料基地建设示范点,特色项目的形成对贫困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有力支持。

3、加大了扶贫资金对农牧业技术的支持力度

我旗始终不断的加大对农牧业技术扶持力度,创建科技含量高的奶牛养殖专业村、引进推广了黑白花奶牛、西门塔尔牛、小尾寒羊和肉羊等一大批较为先进的农牧业实用技术,扶持一些短、平、快的小项目,努力的推动产业升级,增强了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潜力。可见加大对农牧业技术的扶持是一项基础工作,是提高资金科技份量的主要手段。

扶贫资金自查报告范文参考三

根据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财政支农惠农资金和抗旱救灾资金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我办就20xx年以来实施的扶贫项目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xx年以来共完成整村推进项目183个(含9个革命老区项目)。其中:20xx年完成整村推进项目59个(含2个革命老区项目)、20xx年整村推进项目65个(含2个革命老区项目)、20xx年整村推进项目59个(含5个革命老区项目)。20xx年完成任务安居工程100户、20xx年完成任务安居工程60户。

二、项目的立项审批情况

项目的立项按照省、州的要求,紧紧围绕扶贫开发规划,始终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最贫困的村优先扶持的原则;二是先难后易的原则;三是适度集中连片开发的原则。立项采取的方法是自下而上、广泛征求基层的意见,公告、公示初步名单,逐级上报审批。项目的立项审批严格执行立项审批程序,紧紧围绕规划的范围,逐年调整充实完善,有效杜绝了人为因素而改变扶贫重点方向,切实地保证了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使扶贫项目真正惠及广大贫困山区人民群众。

三、项目及资金完成情况

(一)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

按照“六位一体”的整村推进思路,坚持“群众自主,政府引导,瞄准穷人,整体推进”的原则,积极整合扶贫开发、农业项目及社会事业项资金,加大对重点村的投入力度,做到推进一片脱贫一片。2019-2019年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83个(含革命老区项目9个)。项目覆盖12个乡镇183个自然村,完成总投资15125.7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5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1085万元、州级财政资金415万元、县级财政资金815万,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6065.5万元、其它资金(整合资金)6233.78万元,社会帮扶17万元,信贷资金44.5万元。2019年以来整村推进项目共完成进村公路硬化23条54.4公里,村内道路硬化213条179.136公里,人蓄饮水工程13件53.25公里,通电工程2件8公里,沟渠14条16.982公里,水窖、水池、水坝1080件228931立方米,墙体排白170户,新建烤棚群1座,坡改梯1660亩、低产田改造6672亩,种植蔬菜、芦笋、优质烟、水稻等14144亩,种植核桃、葡萄、梨、石榴等15346亩,大牲畜养殖19488头,新建沼气池1658口,节能灶184台,新建学校3所982平方米,卫生厕所155间3554平方米,文化活动室337间20854.2平方米,硬化活动场地11块7740.2平方米,完成科技培训506期60291人。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使贫困村行路难、人畜饮水、生产用水难等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群众卫生意识得到提高。

(二)抓好扶贫贴息贷款投放工作

弥勒县始终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通过因地制宜进行品种布局、拓宽新品种引进渠道、鼓励群众集中连片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积极争取省州扶贫贴息款,解决贫困群众发展种养殖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充分发挥扶贫贴息贷款一两拔千斤的作用。20xx-20xx年共投放信贷扶贫资金1.46亿元,其中:到户贷款1.23亿元,项目贷款2300万元,财政贴息资金(到户贷款615万元,含2019年下转75万元),项目贴息资金6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8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204万元。贷款资金覆盖12个乡镇129个村委会7096户28394人,涉及种植业7222万元、养殖业5078万元。扶持种植粮食作物4.4万亩、烤烟3万亩、蔬菜13500亩、甘蔗19500亩、林果5.8万亩;扶持养猪示范户240户15900头、养牛示范户140户7000头、养羊14000只、饲养家禽45000只、奶牛养殖600头。到户贷款扶持的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750元,人均有粮增加120公斤,为农户增收300万元。

20xx年申报扶贫贴息项目1个(弥勒县新健亚麻有限责任公司扩建年加工1.5万吨亚麻原茎及3万亩亚麻基地建设项目),申请项目贴息资金500万元。该项目充分发挥了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亚麻种植农户12019户,20190多人从事亚麻种植,种植亚麻面积30000多亩,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80元,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人数400多人。

20xx年申报扶贫贴息项目1个(云南金粒种子有限公司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建设项目),申请项目贴息资金900万元。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019万元,自筹建设资金1500万元。每年可带动本县1.5万户以上制种农户脱贫致富,带动制种面积2万亩以上,生产种子500万公斤以上,创造农业产值3500万元以上。经调查测算,制种与水稻相比平均亩增产值450元,每年可新增产值900万元。按一户两个劳动力计算,每年可解决3万人就业,社会效益显著。

20xx年申报扶贫贴息项目为20xx年申报项目——云南金粒种子有限公司杂交玉米制种基地改扩建建设,申请项目贴息资金900万元,该项目已建设完成,已发挥其扶贫效益。

(三)实施安居房改造

20xx-20xx年实施安居房160户,安居工程完成总投资66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60万元,群众自筹(劳折)496万元、其它资金(整合资金)5万元。实施160户安居房建设,每户财政补助1万元,实施建筑总面积17372平方米,436人革命老区群众受益。通过安居温饱工程建设,使特困农户做到有房住,有产业,能稳定增加收入,达到基本解决安居温饱问题。

(四)做好易地搬迁项目

新哨镇西梭白村易地扶贫开发项目,于20xx年开工,2019年完工。项目完成投资3841.6万元,其中:省级地方债券资金150万元,群众自筹3691.6万元。项目具体实施情况:建安居房75套/120㎡合计9000㎡,架设引水主管4000米,入户分管5000米,水龙头75个,接通75户主线接入户闭路线,硬化村内道路4000米6400立方米,举办农村实用科技培训10期800人次。

(五)产业扶贫初见成效

20xx年争取产业扶贫资金50万元,发展五山乡核桃产业种植12019亩,其中,连片种植2019亩。2019年春季发生冰冻灾害,对五山乡内的核桃种苗造成严重损坏,给农户造成了重大损失。为减少农户冰冻灾害损失,恢复核桃种植生产,重点在五山乡连乡公路两侧开展核桃种植工作,建设优质核桃示范基地。

(六)20xx年项目计划情况

截止3月底,省州项目尚未下达到我县,按照去年的实施情况,20xx年共做50个整村推进项目的计划。计划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其中:各级财政资金750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1100万元、其它资金(整合资金)650万元。初步项目计划情况如下:村卫生路硬化50条65公里;人饮工程10件18公里;沟渠15条10公里;水窖500口12019立方米;水池、水坝10个20190立方米;安居房150户;绿肥种植2500亩、低产田改造1000亩;种植烤烟、芦笋、甘蔗、葡萄、玉米制种等5500亩;种植核桃、桉树、板栗6500亩;养猪6500头、养羊2500只、养鸡1900只、养牛800头;科技培训100期9800人;建沼气650口、节能灶650台;新建卫生厕所50间1000平方米;新建文化活动室150间4500平方米;硬化活动场地10块5500平方米。2019年小额信贷计划投放3000万元。截止3月底,小额信贷完成投放500万元。

四、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与使用

一是制定了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结合省州的要求,制定出台了弥勒县整村推进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并结合各成员单位的职能细化了相应职责。

二是建立了资金管理使用公告及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价制度,使扶贫项目及资金管理使用更加公开公正透明。

三是建立了扶贫专户。县、乡设立扶贫支农资金专户,扶贫资金实行专户存储,封闭运行,报帐制管理。项目启动前预拨50%的启动金,其余资金待项目验收合格后实行报账制回补。通过严把资金使用管,确保了资金的安全运转。通过自检自查,2019年以来财政扶贫资金已全部报账回补完毕。

四是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项目选择符合规定要求,资金安排做到立项依据充分,确保财政资金全部用到项目上。

五、下一步的打算及意见建议

(一)加强领导,注重落实。扶贫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缓解和消除贫穷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发展进程中,领导是关键,落实是重点。各级各部门要提高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强大的扶贫合力,真抓实干,重在落实,把党和国家的扶贫惠民政策深入贯彻落实到广大的贫困山区。

(二)瞄准贫困对象,把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紧紧围绕“xx”扶贫开发规划的目标任务,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大稳定的基础上,适时调整扶贫措施,尽量避免因人为因素而改变扶贫方向,确保扶贫政策的连续性,较好的完成“xx”扶贫开发提出的目标任务。

(三)加强项目及资金的管理。严格按照扶贫开发项目及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要求来规范行为,项目规划一旦批复下达,原则上不能随意更改,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确保资金与对应的项目相互匹配,保证项目工程质量,按时进行报账回补,尽快地、充分地发挥项目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