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卫生站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29 18:37:36

村卫生站工作计划

村卫生站工作计划篇1

全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为主体,转变服务观念及服务态度,完善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创新经营思路及经营理念,主动适应医疗市场需求,力求科学地定位市场,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推进科技兴村卫生站,人才强院战略,转变观念,树立“品牌”意识,有效地增强村卫生站综合实力。

在医疗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全村人民的健康事业、为我站的新一轮发展做出新贡献。现在20xx年度我站将做到如下工作:

(一)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承担所在村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工作。

(二)为村民诊治一般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对急重病例作初步处理,及时做好急、重、疑难病例的转诊护送工作。协助开展康复工作。

(三)妇幼保健。协助做好本村内妇女儿童保健工作,特别是孕产妇及儿童的系统管理。

(四)疾病预防与控制。做好本村儿童免疫规划的宣传、组织、实施、资料登记和汇总上报工作。根据条件协助上级卫生机构开展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和慢性非传染病防治工作。

(五)计划生育。向群众宣传优生优育知识,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等服务工作。

(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传染病疫情、中毒和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的登记、调查、处理和上报工作。

(七)卫生信息管理。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本村内的卫生信息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及上报工作。

(八)健康教育。普及卫生保健常识,对重点人群及重点场所进行健康教育、卫生政策宣传,帮助村民逐步形成促进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群众的自我防病和保健能力。

(九)合作医疗。协助做好本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发动工作,做好门诊补偿的审核、登记、上报等工作。

(十)爱国卫生运动。协助有关部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农村卫生环境,促进卫生村镇建设。

按照家国卫生部《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结合《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加强农村卫生站服务能力建设意见的通知》及《高要市农村卫生站建设的实施方案》,在市卫生局和镇卫生院的领导下,我站认真地展开工作,我站各项工作都取到了较大的成就,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做好各项农村卫生工作,在预防公共突发事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每年的各种公共突发应急工作中积极配合,镇政府和村委会搞好预防工作,将一些流行疾病控制在萌芽阶段,配合上级部门完成了辖区内的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疾病,预防等各项工作。

村卫生站工作计划篇2

莱西市组织相关人员、邀请上级业务部门专家,对整合后镇级计生和医疗卫生部门的职责关系、城区驻街单位及流动人口技术服务情况、各卫生院的承接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调研,成立了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与妇幼保健职能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莱西市镇(街道、经济开发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与妇幼保健职能整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选取夏格庄镇等三个试点镇,自2015年4月份开始,探索开展了试点整合工作。

二、“复制”试点经验,全面完成整合工作

2015年7月份,在试点工作取得预期效果的基础上,成功“复制”推广试点经验,截至2015年底,全市12处镇街全部完成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与妇幼保健职能整合工作。

一是机构整合到位。市级,将市计生宣传站、市计生药具管理站、市城区计生站与妇幼保健院进行合并,组建了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作为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所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镇级,撤销了各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职能划入卫生院,并在卫生院加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牌子,依法取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执业许可,发挥医疗机构技术力量的优势,将计生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有机结合。村级,保留村卫生室和村计划生育服务室,共享共用,构建起市镇村三级服务体系。按照“人随职能走”的原则,整合后各镇计划生育专业技术服务人员,随镇政府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职责变化逐步调整至镇卫生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市、镇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要求不低于总人数的80%,强化基层技术服务力量。二是资源整合到位。原市计生宣传站、市计生药具管理站、市城区计生站与妇幼保健院的房屋、设备等各类资产,全部划归整合后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原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所有仪器设备及器械划归整合后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按标准化要求科学设置计划生育门诊室、妇检室、治疗室等科室,确保满足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妇幼保健工作需要。三是职能划分到位。整合后,明确了各镇计划生育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贯彻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镇卫生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负责本辖区内(含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妇幼保健工作。同时明确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所需资金的开支渠道。

三、通过优化整合,实现了计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三者有效结合

村卫生站工作计划篇3

今天,我们把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全市公共卫生工作会议合一起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各级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年工作,表彰先进,部署落实2009年工作任务。等会,市长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两方面内容。

第一方面,简要回顾20*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部署落实2009年工作任务

一、20*年工作简要回顾

20*年,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深入开展“机制建设年”活动和“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创建活动,着力打造“和谐计生”,整体工作继续保持平稳、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是两句话:

(一)各项指标圆满完成

20*年度全市出生人数5633人,计划生育率为97.78%,总人口73.38万,自然增长率为0.36‰,出生性别比为102.70(连续十年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圆满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任务。所有乡镇(街道)、部门都通过目标责任制考核。

(二)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领导重视,贯彻落实国策的氛围浓。做到有位置,市委、市政府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全年重点工作和年度考核内容,有部署、有措施、有考核;各乡镇(街道)也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有保障,各级党委、政府确保了计划生育正常的工作经费,做到机构稳定、经费到位、队伍加强;有力度,“一票否决制”审核把关严格,共审核把关各类拟评先进43批次,共否决12个单位。

二是部门配合,落实综合治理的力度大。各相关部门工作重点明确,联合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联合攻关解决一些难点问题。如宣传部门把宣传贯彻中央《决定》纳入各级党委的宣传工作之中,公安、卫生与人口计生部门共同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法院与人口计生部门联合开展社会抚养费征收等。我市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做法在省政府召开的“全省部分市县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打造和谐计生有新特色。人口计生部门创新工作方法,以“依法管理顺民心、优质服务暖民心、政策推动得民心、民主管理聚民心、综合治理保民心”为重点开展了“机制建设年”活动,基本建成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

四是重视基础,抓基层基础工作成效好。实施“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创建活动”,评出了50个计划生育示范村和1000户计划生育新家庭,调研信息《*市“五走进”助推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被省政府刊用;实施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扶制度,有2509名年满60周岁以上的农民享受政府每人每年600元的计生政府养老金;完善了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管理机制。三江街道、甘霖镇荣获20*年度*市计划生育示范乡镇(街道)称号。*乡等8个乡镇(街道)获得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优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科学分析、清醒认识当前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形势。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少数领导干部对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思想认识不足,或盲目乐观,国策意识淡化,或畏难“怕管”,工作力度不足。二是重点难点问题治理难度加大。现阶段一些经济社会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措施缺乏有效衔接,流动人口管理、社会抚养费征收难以突破;违法生育控制形势比较严峻,全国范围内超生现象有反弹趋势,我市也不例外,近三年来我市的计划生育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富人和城镇居民超生的现象逐步显现。三是基层基础还相对薄弱,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队伍素质与承担职能要求和满足群众的需求还有差距等等,都需要我们加以应对和努力。

二、2009年主要工作任务

2009年,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坚持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中心,积极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主要是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核心,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2009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指标:全市出生人数控制在6600人以内,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9.20‰和2.60‰以下,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5%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以内,圆满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首要任务、工作核心。当前形势下,必须继续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不放松,坚持依法行政和执行现行生育政策不放松,坚持目标责任制考核和执行“一票否决”制不放松,坚持稳定计生队伍、夯实基层基础不放松。因此,需要我们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是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保证。各乡镇(街道)和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真正做到领导责任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经费投入到位。要严格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继续在评选各类代表和先进中实行计划生育审查制度,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今天市政府将与21个乡镇(街道)和34个部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会后要层层落实责任。各乡镇(街道)要做到“二一二”:即每年召开2次党政联席会议研究计生工作,每年召开1次专门的计划生育工作会议总结、表彰并签订责任书,每年解决2个以上的重点难点问题。没有签订责任书的部门也要履行职能,切实抓好本单位、本系统的计划生育工作,做到守土有责,确保不出现计划外生育。

二是进一步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各相关部门要积极贯彻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各尽其能,做到主动抓、配合抓、合力抓。努力在控制违法生育上有新突破,努力在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上有新突破,努力在社会抚养费征收上有新突破。这些工作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尤其是人口计生、公安、工商、财政、劳动保障、卫生、建设、法院等部门共同来解决,突破一些难题。

(二)以市计生指导站改扩建为龙头,加强服务阵地建设

全面实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二次发展”计划,不断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水平,这是省里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二次发展”的要求。我们要按照“改造市一级、规范乡镇级、调整村一级”的“二次发展”规划,加强计划生育服务阵地建设。

一是改造市一级。改扩建市计生指导站争取年底完成,该项目在去年就列入国家人口计生委“旧站改造”项目。这项工程是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必备条件之一,还是全省、全国建设的示范性县级指导站之一。市人口计生局要抓紧抓实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加快进度,把好质量,保证安全;建设局、招投标中心、建管局等相关部门要履行职能,协助配合。通过改造,市计生指导站要达到“四优一满意”(环境优美、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秀、群众满意)的标准,使之真正成为全市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宣传技术服务指导中心,真正成为全市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服务之家。

二是规范乡镇级。根据分类管理和发展需求,每个乡镇(街道)要建好一所规范化、温馨化的计划生育服务站,在现有基础上规范好,并做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宣传服务工作,同时与卫生、妇联共同做好妇女生殖健康普查工作。

三是调整村一级。结合行政村撤并,市人口计生局与乡镇(街道)要共同指导好村计划生育服务室的调整和建设,通过创示范、求规范,更好地满足群众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需求。

各部门、各单位也要有相对固定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阵地,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三)以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为目标,提升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

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创建活动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重要载体。20*年我市创建成浙江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后,每年开展形式多样活动,巩固创建成果,已为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年,我们要按照国优“六好”(领导重视好、政策导向好、依法行政好、服务质量好、民主管理好、队伍作风好)标准,积极开展争创活动,全面提升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在完善阵地建设的基础上,创建工作的重点要在实施三项工程、完善一项机制上下功夫。

一是实施“优生促进工程”。今年*市政府以1号文件形式出台了《关于实施优生促进工程的通知》,主要是“六免二补助”政策(即婚前免费医学检查、孕前免费优生检测、困难家庭孕产妇免费产前检查和高危人群免费产前诊断、病残儿免费鉴定、困难家庭孕产妇免费补充营养素、困难家庭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新生儿疾病和听力免费筛查、困难家庭残疾儿康复训练补助),是一项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通过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来促进优生。我市将在调研、测算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优生促进工程”实施意见。这项工程涉及各乡镇、街道和财政、民政、卫生、人口计生、残联等部门,大家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把这项民生工程抓好。

二是实施基层基础强化工程。启动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双示范建设工程,主要做好“两个结合”文章,一方面在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强村级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和阵地建设;另一方面结合村级组织换届,选配好计生服务员,落实报酬,稳定村级计划生育队伍。同时要进一步深化“生育关怀行动”,鼓励开展“生育关怀”公益金冠名活动。

三是实施生育文明建设工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省委《实施意见》,出台我市贯彻实施意见。加大对各级党政干部和全社会的国策教育力度,通过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活动等方式,在全市再掀学习宣传贯彻的新热潮。巩固和加强人口计生宣传主阵地建设,挖掘和培育人口计生宣传教育的特色亮点,深化青少年人口健康教育,进一步普及科学、进步、文明的生育观念,努力打造“品牌计生”。

四是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继续推广农村计生家庭社会养老保障、医疗保险制度,积极做好生育保险工作,全面落实双农独女家庭奖励优惠政策和独生子女家庭奖励政策,深入实施好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出台落实独生子女伤残、困难等特殊对象的救扶制度,逐步扩大计生公益金救助面,让更多执行计生国策的家庭得到更多实惠。

第二方面,简要回顾20*年公共卫生工作,部署落实2009年工作任务

一、充分肯定过去一年全市公共卫生工作取得的成绩

20*年,我市公共卫生工作按照“卫生强省”建设要求,围绕“和谐惠民”的工作主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通过增加卫生投入,健全管理体制,完善服务网络,拓展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机制,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工作机制更加健全

一是组织领导力度更大。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对卫生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市政府分别召开了全市公共卫生工作会议和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会议,出台了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文件;市人大对乡镇卫生院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市政协对有关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促进了公共卫生工作顺利推进。

二是经费投入更多。市财政安排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公共卫生项目、农民健康体检、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等专项资金,全年累计2796万元,保障了公共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了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三是督查考核更严。市委、市政府把农民健康工程和集中处理农村垃圾工作列入对乡镇、街道的政绩考核内容;市财政局和市卫生局联合对12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参合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工作进行了绩效评估;市爱卫会每半年对集中处理农村垃圾工作“二建三比”竞赛活动和乡镇(街道)机关环境卫生竞赛活动进行检查通报。

(二)工作网络更加完善

主要是建立健全了“两线三级”的管理体制,即行政管理线和技术服务线,市级、乡镇(街道)级、行政村级。“两线”相融,“三级”相通,实行了农村公共卫生的“网格化”管理。行政管理线做到纵向到底,全市现有42个部门分管领导,22名分管乡镇长、主任,22名镇级公共卫生管理员,1153名村级公共卫生联系员从事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技术服务线做到横向到边,主要是在市级建立了以市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精神病防治院为主体的技术服务指导中心,在乡镇(街道)设立了公共卫生科,在村级配备了441名责任医师,共同开展公共卫生服务。

(三)工作成效更加显著

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20*年,全市参合率达到97.57%,累计报销53.93万人次,报销金额3369万元,农民受益率达93.38%;今年参合农民57.48万人次,参合率98.06%。

二是首轮农民健康体检任务圆满完成。全市已累计体检44.6万人次,占参合农民的82.2%,并将筛出的10万多名慢性病人落实到责任医生,由责任医生上门随访,跟踪服务。

三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扎实推进。组织开展以卫生知识进农家、卫生法规进企业、卫生服务进村庄和创农民健康教育示范村(社区)、创职业卫生管理示范厂(企业)、创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站(中心)为主要内容的“三进三创”活动,扎实推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项目指标完成率达90.5%。

四是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目标基本实现。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和经济开发委全面完成了乡镇级环卫基础设施和各行政村的垃圾站(房)建设任务,共建成垃圾填埋场4个、压缩式中转站6座、焚烧炉2只,简易式片级转运站41个、村级转运站338个,垃圾站(房)6156只,配垃圾清运车937辆;已实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行政村423个,占91.3%;共配备专(兼)职农村保洁员1453人、清运员639人。甘霖镇创建成省级卫生镇,三界镇创建成*卫生强镇,雅璜乡创建成*市卫生乡(全*市第一个卫生乡),并创建了一大批卫生村。

五是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健全。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6家,三界镇创建成省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甘霖镇创建成省级中医药进社区先进单位,市精神病防治院迁入新址。同时上海中山医院*医疗合作中心在市人民医院成立,市民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国内顶尖医疗专家的服务。

六是重点疾病防治成效明显。血防工作开展了以“全面清查螺情,有效压缩面积”为重点的查灭螺工作,灭螺110万平方米,查病1.38万人,继续保持“三无”目标(无新发病人、无病畜、无阳性钉螺)。结核病、艾滋病、精神病防治工作扎实开展。全年共发生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起,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

七是卫生监督执法切实加强。组织开展了“餐饮消费环节百日整治”等专项整治行动,在餐饮业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对农村家宴实行申报制,食品卫生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职业卫生进一步加强,取缔游医窝点3家。

八是无偿献血全面普及。增强有效宣传,加强献血服务,继续保持100%实现自愿无偿献血的工作目标,满足了医疗临床用血的需要,全年累计无偿献血3347人次,献血量达125万毫升,占临床用血的1*.09%;街头献血400毫升2332人次,占街头献血人次的93.72%。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各部门重民生、办实事、谋创新的结果,也是广大干部群众和卫生系统广大医务工作者努力工作、辛勤劳动的结果。工作中涌现出了许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此,我向大家的辛勤劳动和全力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公共卫生工作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城乡公共卫生网络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村级公共卫生力量薄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条件还较差,特别是用房建设任务很重;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开展不平衡,有些项目与农民实际需求不符;农村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重点疾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努力和加强。

二、扎实做好今年我市公共卫生的各项工作

2009年,我市公共卫生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卫生强省”建设要求,把握重点,稳步推进,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健康保障。具体有三方面的工作任务:

(一)以“四张网”为保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一是完善公共卫生管理网。推行公共卫生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模式,建立公共卫生机构与医疗机构、城市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机制,强化市级妇幼保健、疾控、卫监、精防等机构的技术指导功能,构建覆盖城乡、盖边沉底的公共卫生管理网络。

二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网。提高各类传染病防治能力,各级各类医院设立规范的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建设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应急检验队伍,加强艾滋病等实验室建设;完善《*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新建市传染病区;继续抓好结核病、艾滋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和精神病、高血压、肿瘤等常见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

三是构筑医疗卫生急救网。加强市急救中心和各级医疗机构的急诊科建设,全面提高医疗急救水平;整合医疗应急处置资源,完善医疗救治途径,建立快速反应、准确定位、有序抢救的急救网络,保障人民群众在紧急状态下的生命安全。

四是健全卫生监督管理网。加快卫生监督派出机构建设,在市区和乡镇建立7个监督分所,加强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强化对突发性卫生事件的监测、报告、预警等工作,提高对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水平。

(二)以“三项工程”为基础,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质量

一是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程。根据《*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今年扩建*镇、*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1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工程建设按照“乡镇(街道)是建设主体、医院是服务主体、市财政给予适当的补助”的模式进行操作:市财政分别按每人每年20元、15元的标准落实城镇、农村居民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对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每家分别补助20万元和5万元;乡镇(街道)要落实建设土地,筹集建设资金,建好中心、站。

二是推进卫生人才建设工程。市级重点是加快名科、名医培养步伐,乡镇重点是加大责任医生、全科医生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上海中山医院*市医疗合作中心、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基地作用,推动全市医疗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解决看得好病的问题。

三是推进农村中医创优工程。全力开展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创建活动,力争创建成功。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和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推进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提高中医药资源利用率和服务参与率。为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我市将把2009年省财政新增的人均10元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用于中医药报销。

(三)以“七项工作”为重点,提高城乡居民健康保障水平

一是落实城乡公共卫生项目任务。按照省政府要求,从今年起,城市和农村都要实施公共卫生项目服务。我市还被省卫生厅列入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2个示范县(市)之一。今年卫生部门要完善城乡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抓好三大类12项公共卫生项目任务;要创新项目考核与保障机制,以公共卫生项目落实率和群众对责任医生的满意率为根本建立综合评价制度,形成“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经费到人”的管理运行机制。通过今明两年的努力,全市每个家庭都拥有责任医生,项目的落实率达到85%以上。

二是推进农村居民健康体检工作。今年,省财政将增加农民健康体检补助经费,增设乙肝病毒抗体等监测项目,加强对农民重点疾病的监测管理。我们要认真总结首轮农民健康体检的经验,进一步改善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设备条件,不断提高健康体检质量。各乡镇、街道认真做好体检的宣传、组织工作,发动农民主动参加体检,第二轮农民健康体检当年体检率要达到45%以上。

三是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今年,21个乡镇、街道和开发委,已有21个单位参合率达到90%以上,说明这项工作已真正得到群众拥护和欢迎。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重点是加大财政补助力度,提高报销水平,加强信息化管理,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市政府今年又拨出132万元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化建设,力争从6月1日起在市内各定点医院门诊实行刷卡即时即报,这样就实现了住院、门诊“一条龙”刷卡即时报销。

四是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农村在基本实现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作的基础上,今年重点是“建、清、创”:“建”就是各乡镇(街道)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市爱卫会要不定期进行暗访,加强面上工作指导、检查,进行录像点评、情况通报;“清”的重点是清理垃圾、清洁家园、清洁村庄;“创”是创卫生乡镇、卫生村,今年新农村建设将对重点村的改水、改厕、道路硬化、绿化、洁化等开展一体化的建设和管理,希望大家抓住这个契机开展卫生村镇创建,制订好创建规划。市区是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这项工作不仅量大面广,而且创建任务很重。市区街道、各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对照标准,搞好调研,制定工作方案,并按先易后难的原则开展工作。

五是巩固无偿献血成果。要巩固和完善“以街头献血和志愿者献血为主,单位应急献血为补充”的公民自愿无偿献血工作模式,保持无偿献血比例100%的目标,街头献血量占临床用血比例达到75%以上,成份输血率达到95%以上。要大力开展无偿献血宣传,不断营造无偿献血的浓厚氛围。要搞好日常血源组织工作,保障医疗临床用血。要做好应急献血工作,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应急献血队伍建设,落实职能科室和献血联络员,切实做好献血的宣传和组织工作,确保在冬夏季血源紧缺和血液偏型时应急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要积极探索志愿者无偿献血工作模式,壮大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以保障应急献血的血源。

村卫生站工作计划篇4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深化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和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全面落实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切实保障农民群众基本医疗需要和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二)发展目标:从*年起,用5年时间,努力建立基本设施较为齐全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立与农村卫生发展需要较为相适应的卫生服务队伍,建立与我县农村实际相适应的卫生管理体制,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使广大农民享有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加快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一)改革医疗卫生体制,建立社会化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是由政府、集体、社会和个人等在县、镇、村范围内举办的各种医疗卫生机构组成,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社会化网络。各级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根据当地实际,合理规划农村卫生机构的设置,调整布局,明确功能定位。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公立卫生机构建设,加强管理,加大投入,保证农村居民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在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前提下,保护和扶持农村民办医疗机构,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推动民营医疗机构有序发展。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医疗卫生事业。

要集中力量办好县级医疗机构,对其他医疗机构在保证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前提下,可引进社会资本进行改制改造,做大做强。增加卫生资源,原则上要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鼓励办专科专病特色医院。鼓励县、镇、村卫生机构纵向合作,支持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联办镇卫生院,推行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在保证镇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功能的前提下,探索股份制,、托管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医疗卫生事业。鼓励县级以上单位卫生技术人员到镇卫生院、镇卫生技术人员到村开展服务,以充分发挥卫生网络的整体功能。

(二)明确农村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能。县级卫生医疗机构既是农村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中心,也是业务指导和培训中心,承担农村预防、保健、医疗、急救等服务以及对基层卫生机构和人员的业务指导与培训等职责。要按照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关要求加快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步伐。将镇卫生院分为防保型卫生院、普通卫生院和中心卫生院。南岭、好义镇卫生院为防保型卫生院,古竹、蓝塘、龙窝镇卫生院为中心卫生院,其余15个镇的卫生院为普通卫生院。防保型卫生院主要功能是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计划免疫和一般性常见病的治疗;普通卫生院除达到防保型卫生院主要功能外,还应基本具有综合性医疗服务的功能;中心卫生院除具有并且强化普通卫生院的功能外,还要承担协助县级卫生机构开展对区域范围内普通卫生院的技术指导等工作,每个中心卫生院覆盖3—5个普通卫生院,约10万人口左右。

(三)改革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根据我县镇合并情况,每个镇保留1间政府占主导的卫生院,其余的要进行资源重组或改制为民营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镇卫生院的管理。每个镇卫生院要核定2—3名专职人员,从事疾病控制、卫生监督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工作。

(四)深化卫生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行全员聘用制度,实行竞争上岗,形成具有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在全县或者更广的范围内选拔聘用镇卫生院院长,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年度工作考核制。镇卫生院院长原则上要具有中级以上卫生技术职称资格,且懂业务、善管理、有责任心,*年下半年起实施。要严格控制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镇卫生院,对镇卫生院卫生技术岗位的非卫生技术人员要在*年前全部清理。*年底以前,镇卫生院中不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以上的临床医疗服务人员,以及不具备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原则上要转岗分流。要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将员工收入与岗位、任务和业绩相挂钩,建立多劳多得、优劳优酬,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卫生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

三、加强农村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和卫生监督工作

(一)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年底前,完成县疾控中心大楼、县人民医院传染病科大楼的建设,以提高处置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加强疾病预防工作,重点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肝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人禽流感、结核病等重大疾病和地方病、职业病。加强精神卫生工作,防止各种意外伤害。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地方病患病率达到国家消除或控制标准。

(二)抓好农村妇幼保健工作。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方针,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和临床相结合。着力发展骨干专科,各镇卫生院要设置妇产科,配备妇幼保健人员,进一步加强对孕产妇和儿童的管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80%以上;稳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0.25‰和15‰以下;消除新生儿破伤风,以县为单位下降到1‰以下,不断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

大力推进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巩固初保达标成果。在巩固我县9个镇市初保达标成果的基础上,其余11个镇要积极做好申报准备工作。*年规划*、好义、柏埔、临江镇申报,*年规划苏区、上义、*、*镇申报,*年规划南岭、敬梓、*镇申报。至*年,全县以镇为单位的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全部达标。

(三)加大农村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行业管理,严格执行准入制度,强化对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卫生技术应用的准入管理。依法加强对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和饮用水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的监督检查,严历打击各种违法行为,保护农民健康权益。依法加强对农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管理,重点对医疗操作规程、医疗安全与质量、合理用药、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医疗器械消毒等内容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农村居民医疗安全。

(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抓好农村的改水、改厕,整顿农村卫生环境,搞好农村的美化、绿化,开展“文明卫生城镇”、“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打下坚实基础。

四、加强县人民医院、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建设

县人民医院是农村医疗服务的中心,是农村卫生科研的阵地。要下大决心,舍得投入,努力办好,提高其治病救人的能力和对本县卫生医疗工作辐射力、牵动力。加强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镇卫生院服务水平,改变农村医疗卫生落后面貌的重要措施。按照省扶持改造农村镇卫生院的要求,从*年起,根据三类镇卫生院不同的功能要求,用4年时间分批分类改造我县16所卫生院,每年改造4所,具体安排:*年改造义容、苏区、上义、中坝镇卫生院,*年改造柏埔、*、*、*镇卫生院,*年改造*、*、*、*镇卫生院,*年改造*镇卫生院。列入改造的镇卫生院,省财政每所给予补助20万元,市财政每所给予补助10万元,县财政每所给予补助15万元。镇卫生院的改造资金主要用于业务用房建设和添置必需的仪器设备。改造后防保型卫生院至少有800m2的工作用房,普通型卫生院至少有2000m2的工作用房,中心卫生院至少有3000m2的工作用房,消除危房。镇卫生院的改造由县卫生局负责总体规划、安排资金,卫生院具体抓好落实。

加大村卫生站建设,每个行政村至少设1个村卫生站,个别较大的行政村可设2个卫生站,承担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康复等工作。村卫生站从业人员要符合《乡村医生管理条例》规定的从业资格,在《条例》公布前进入卫生站的乡村医生必须取得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乡村医生证书,并取得医学中专以上学历或在村卫生站连续工作20年以上;在《条例》公布以后进入卫生站的乡村医生,应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

五、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一)加强组织管理。县成立由卫生、财政、监察、农业、民政、发计、审计、食品药品监管、扶贫等部门组成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和督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负责具体工作。各镇要指定1名以上专事农村合作医疗具体工作的人员。*年起,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县办县统筹。

(二)抓好宣传发动。县电视台、电台要开辟专栏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意义和作用。与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力量到村到户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与镇干部的年度工作考核挂钩,把合作医疗的组织发动落到实处。*年起全县农业人口参加合作医疗人数要达60%以上。

(三)努力筹集资金。*年,市、县二级财政和镇政府分别按参加合作医疗人数人均2元、5元、2元的标准,安排农村合作医疗扶持资金,农民个人每年每人缴费不低于10元,年人均筹资总额不低于29元。从*年起,市、县二级财政和镇政府对参加合作医疗人数的人均扶持资金不少于10元,力争年人均筹资总额达到30元以上。各级政府要按照《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要求,制订实施细则,尽快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资助贫困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对患大病的贫困

农民提供一定医药费用补助,对患特种传染病的农民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助。

(四)严格资金管理。县财政部门要组织制订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办法和基金会计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管好、用好基金,不得挤占挪用。对挪用或贪污浪费基金等行为,要依法查处。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县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要定期向社会公布基金的具体收支使用情况,保证农民知情、参与和监督的权利,并接受有关部门监督。县审计部门每年要对当地的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收支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

六、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

(一)建立健全医学继续教育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全县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参加成人大中专学历函授、脱产等形式的医学教育,进行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再学习、再培训,努力提高医技人员的学历和业务水平。同时,大力吸收大专以上学历专业人才。到*年,全县村卫生站大多数乡村医生要具有卫生中专学历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镇卫生院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医务人员从*年的8%提高到16%,人数约达162人;中级职称从*年的3%提高到6%,人数约达54人;县直医疗卫生机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医务人员从*年的18%提高到36%以上,人数约达240人;中级职称的从*年的14%提高到28%,人数约达190人;高级职称的从*年的1%提高到2.5%,人数约达10人。

(二)积极开展挂钩帮扶活动。按照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及市卫生局关于卫生支农的要求,扎实有效地做好挂钩帮扶支农工作。衔接落实好省派三级医院对口扶持工作。抓好每个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帮扶1所镇卫生院工作,一挂三年,验收合格后方可脱钩,具体安排:县人民医院挂扶*镇卫生院,县中医院挂扶苏区镇卫生院,县疾控中心挂扶敬梓镇卫生院,县卫生监督所挂扶南岭镇卫生院,县妇幼保健院挂扶好义镇卫生院,县慢病站挂扶*镇卫生院。做好选派在职医务人员进修培训工作,要求中心卫生院每年3人以上,普通型卫生院2人以上,防保型卫生院1人以上,选派到县级以上医疗单位进修培训。落实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高级医师职称前到农村服务1年的规定。

(三)大力引进急需的中高级称职人才。努力吸收具有较高学历的医学院校毕业生补充到农村卫生队伍。要为引进中高级称职人才构筑好平台,做好传帮带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推动专科技术水平提高。各医疗单位因业务发展需要,需引进特殊的高级职称人才,应经县卫生局同意后报县政府批准,并享受政府人才津贴每年1.2万元;不属引进的高级职称人才,按照评聘分开的原则,对聘任的高级技术人才,报卫生局同意后,可参照政府津贴的标准,由各用人单位发给人才津贴。对新进入卫生队伍的医学院校毕业生,要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四)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坚持标本兼治,以职业道德教育和卫生文化建设为载体,以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为切入点,推进卫生行业作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七、大力发展农村中医药

(一)抓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中医事业,重点解决好中医机构设施、人才及中医药技术推广应用问题。要做好农村中医工作的试点工作,确保*年依期达标,使广大农村居民享受到中医药传统卫生服务。

(二)办好县中医院。到*年,基本完成县中医院业务用房建设和设备的更新任务,努力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标准。县中医院要办成继承传统和创新中医药发展的基地,成为研究推广中医药的业务培训指导中心。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提高诊疗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

(三)重视发展镇卫生院中医科。镇卫生院要按照国家有关建设标准设置中医科,扩大中医药服务领域,使中医药技术服务参与到医疗、预防、保健的全过程。有条件的卫生院,特别是中心卫生院,要根据当地的常见病、多发病,突出中医药专科(专病)特色。与此同时,要重视收集和运用农村民间中医药的良方、良药,推动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

村卫生站工作计划篇5

(一)项目进展情况

年,市上下达我区中央新增投资项目两类17个,总投资792.8万元,其中中央资金626.4万元,地方计划配套166.4万元。累计拨付资金550.4万元,累计完成投资584万元。具体进展情况如下:

1、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类:

⑴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包括和兴堡村、双照村、正洪村、押大村共4个村),总投资245.8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98万元。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246万元。所有工程均已竣工。

⑵渭河马家寨堤防加高工程,总投资270万,其中中央资金180万。项目4月底完工。

⑶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包括古渡、陈杨站,钓台、马泉站,共4个站),总投资52万元,其中中央资金45.4万元。目前钓台主体建成,正在进行内外粉,砌围墙;马泉站主体建成;古渡办主体建成正在安装电器、陈杨站主体建成。

2、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类:

⑴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项目(包括钓台、双照服务站,共2个站),总投资5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41万元,省级配套12万,目前双照站二层主体封顶,钓台站建至二层。

⑵钓台卫生院项目,总投资96万元,其中中央资金86万元,省级配套10万。地基回填已结束。

⑶农村卫生设备购置项目(包括双照、平陵、渭滨各20万,沣东、钓台各8万,共5个卫生院),总投资76万元,设备由市卫生局统一采购,目前尚未到位。

二、年中央新增投资项目

截止六月十日,已下达我区年中央新增投资项目两类6个,总投资116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705万元,地方计划配套8万元,累计完成投资183万元,具体进展如下:

1、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1)西兰卫生服务中心,总投资204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50万元,完成投资87万元,改建部分已完工。(2)古渡卫生服务中心,总投资246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80万元,完成投资96万元,改建部分已完工,新建部分土地证已批,市规划局正在审批平面设计图。

2、区农村沼气项目

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共1000口,总投资400万,其中中央资金150万元,省级配套8万元,市县配套7万元,完成投资128万元.新建沼气池320口。

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1)南寺照供水工程,总投资6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52万元,正在进行前期准备。

(2)段家堡供水工程,总投资108万元,其中中央资金86万元,正在进行前期准备。

(3)河南街供水工程,总投资14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87万元,正在进行前期准备。

三、存在问题

(一)前期工作不扎实,部分单位对项目实施不重视、不积极,中央新增投资项目下达后,不能及时完成项目的审批及招标工作,延误建设时机,影响整体进度。

(二)建设基本程序不完善。个别建设项目不经审批,私自动工;或不经审批部门同意,随意变更项目实施点,对项目后期的竣工验收,资金拨付及下批的项目争取留下隐患。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对已下达投资计划的项目,要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加紧组织实施,对所有在建项目,要倒排工期,精心组织,赶进度,促形象,特别是进展较慢项目,要深入施工现场,帮助项目单位解决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进展,计生局2个计生站与六月底必须完工,农林局4个兽医站必须在六月中旬完工。卫生局加快钓台卫生院的建设进度,对西兰、古渡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应尽快完善手续,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对已完工项目,要及时完善基本建设程序,组织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项目,要加强项目的后续管理,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村卫生站工作计划篇6

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村社会进步,也是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为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农民的健康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市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投入不足,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乡村两级还存在着各自为战、资源浪费等问题,也有人对此认识不一,看法各异,有些工作还不很规范。所以,必须进一步统一各级干部和职工的思想,大胆实践,才能更好地推动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向农民提供合理、有效、质优、价廉的预防和生殖保健服务。

一是中央有部署,上级有要求,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任务。近年来,虽然我们对农村公共卫生体系进行了改革,但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农民的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必须打破行政隶属关系,对现有农村公共卫生资源进行整合,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对此,党中央、国务院也多次提出要求。1997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就提出:“加强农村卫生组织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合理确定卫生机构的规模和布局,调整结构和功能。”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13号)明确提出:要“打破部门和所有制界限,统筹规划、合理配置、综合利用农村卫生资源,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医疗卫生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职能,发挥各自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应有作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逐步推行农村卫生机构药品集中采购,也可由乡(镇)卫生院为村级卫生机构统一代购药品。”《省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实施意见》也要求各市州和县市对农村基层卫生资源按照职能进行整合,突出服务特点,避免重复建设。南方一些发达城市正在进行有益探索,区在这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可以说,对农村基层卫生、计生、药监等部门的资源进行整合,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央有文件,上级有部署,群众有呼声,周边有示范,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因此,必须及早准备,早做安排,抓紧抓好。

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开展,要求全面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为了降低农民患大病与重病的经济风险,年中央开始在全国各地推进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并确定到年,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我们九台市成为第一批试点城市,经过近两年的摸索,已取得初步成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新形势下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惠及亿万农民的一件大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但要让农民就近看病,有地方看病,方便看病,而且要价格低廉。这就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个体系要功能完善、服务能力较强、服务质量较好、服务价格低廉。因此,在推进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同时,必须大力推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农村卫生改革。尤其是要合理确定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进行统筹规划,加强农村卫生三项建设,改善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装备,提高乡村医生队伍的技术水平,增加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三是农村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基础薄弱,资源重复,必须通过整合才能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应该说,多年来我市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保护农民身体健康,推进“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需求相比,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不适应的地方。当前,我市农村乡村两级卫生机构房屋年久失修、设备陈旧落后的问题比较普遍,医疗设备仍多停留在“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上,有的村卫生所陷于瘫焕,不能适应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村是计划生育生殖保健四级服务网络的网底,但是有的没有办公用户,有的房舍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设备,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以致有的网底成为“漏斗”。有时为了应付检查,临时找办公地方,现场消毒,达不到卫生标准。有的乡村医生把诊所开在了炕头上,医疗安全难以保证。农村药品市场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虚高定价,有的药品来源渠道不明,城市过期药流入农村市场,药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对农村基层公共卫生资源进行整合,既能够使有限的农村卫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有利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也有利于加强农村医疗市场的规范管理,为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这不仅是卫生问题,还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要从践行“三个代表”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从保护农民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把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抓紧抓好。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公共卫生建设

我市农村公共卫生建设要达到的目标是:到年,基本完成对农村乡村两级卫生资源的整合,在村级建立起综合服务机构;到年,在全市农村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功能完善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通俗地讲,就是“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和县”。实现这一目标,要重点抓好三个环节的工作。

(一)搞好农村公共卫生资源的整合。对村级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服务、药店等卫生资源进行整合,是当前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这方面,各县(市)区、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区的经验,并结合各自实际,本着“计划可行、目标可达、措施可做、效果可测”的原则,制定农村基层公共卫生资源整合的目标和实施方案,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这一任务。要把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计生、药监三家如何管理、技术人员职称评定、负责人员选聘等,都要想在前面,制定具体的政策,使三家在统一管理下发挥最大效能。卫生部门要发挥牵头和协调作用,指导各县(市)区搞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拓展乡村级社区卫生功能。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中,要设立专门的生殖保健服务室,有专门懂医学知识的人员,备有简易手术床、药具柜和计划生育宣传资料,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成为计划生育服务网络的网底和最基础的阵地。药监部门对于未设置村级药店的行政村,同等条件下,要优先审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店,已建成的村级药店,条件允许可迁入社区卫生服务站内。总之,在具体操作中要立足实际,注重实效,不要拘泥于一种形式。在这里也是给大家出了一道考试题,就是如何实现农村基层公共卫生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挥综合服务功能。比如,卫生部门要在医学专业知识方面,药监部门要在药物常识方面,对计生部门给以帮助,以便逐步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推行计划生育,增进群众健康发挥更大作用。希望你们回去后认真研究,很好地完成。

(二)全面推行“乡村联办,一体化管理”。从区的实践看,实行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有利于加强对村级卫生机构的监督管理,有利于农村卫生队伍、机构、医疗保健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有利于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也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各县(市)区要在整合农村公共卫生资源的过程中,继续推进乡村机构一体化,探索“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重点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明确乡镇卫生院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职能,对村级卫生机构实行统一管理,指导村级卫生机构规划发展,保证不偏离办医方向。二是要打破行政村界限,合理布局村级卫生机构,统一调整乡和村两级卫生技术人员。在人员聘用要采取新机制,大力推进全员聘用制。三是要对村级卫生机构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形式上,以集体举办和乡村联办为主,也可以村医联办或个人承办。四是要在药品供应上,推行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直接统一配送模式,由通过GSP认证的药品经营企业(多邦医药)直接配送到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大部分利润让利给村级卫生机构,以保护乡村医生的利益,扶持村级卫生机构不断改善办医条件。总之,要从实际出发,把乡村联办一体化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五统一”,即人员统一调配、药械统一购置调拨、财务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制定、报酬统一考核发放,增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活力和自我生存能力。

(三)整顿规范农村医疗卫生市场。各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和本地实际情况,按标准严格审批、管理和监督,切实加强对医疗机构及其执业行为的依法管理,正确引导民营机构进入农村医疗市场。要坚决取缔不合格的“炕头诊所”、“父子诊所”、“夫妻诊所”,对违法的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人,严厉惩处。同时,要加强使用药品的管理,村级社区卫生站原则上只限于非处方药,使用处方药,应遵循省卫生厅、省药监局下发的《农村村卫生所常用药品目录》,凭医生处方使用。要依法加强对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管理,对进入农村卫生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尤其是未取得乡村医生资格和执业护士资格、未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注册批准,不得在村卫生所从事医疗、护理和预防保健等卫生技术工作。从事生殖保健服务的计划生育人员,也要符合相应的规定要求,否则不准上岗。要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医生接受医学学历教育。对卫生技术岗位上的非卫生技术人员要有计划清退,达不到执业标准的要逐步分流。

三、加强领导,推进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一是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要把中央《决定》和有关配套文件精神学习好、理解透,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上来。现在,我们的领导对农村教育是比较关注的,对农村公共卫生的关注相对少些,尤其是非典后建设了农村疾控中心和传染病院(科),有的同志有懈怠思想;有的认为农村卫生事业应推向市场,运用市场机制去解决,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事实证明,在农村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方面,如果离开党和政府的组织、引导、支持,一些问题就很难得到解决,农民的健康就难以得到保证。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要把推进农村乡村两级公共卫生资源整合,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争取纳入到明后两年各地和“”计划的“大盘子”中。要成立由县(市)区、开发区分管领导牵头的组织机构,并落实具体的部门和人员,真正使这项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二是要下定决心,加大投入。应当看到,对农村现有卫生资源进行整合有很多有利条件,但是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主要的是资金问题和富余人员安置问题,都有一定难度。中央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是有硬性规定的。中发〔〕13号文规定:“各级政府要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政府卫生投入要重点向农村倾斜”;“从年起到年,中央及省、市(地)、县级人民政府每年增加的卫生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并对县级政府在安排农村公共卫生经费、农村卫生机构经费和建设资金方面作出明确要求。现在各县(市)和一些区的财政都很困难,但必要的农村公共卫生经费还是要保证,几十万元的资金还是能挤出来的,关键是重视不重视。还要建立必要的补助机制,对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机构,要给予定额和定项补贴。对承担保健任务村级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员,以及非营利民办公助卫生机构,也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助。

村卫生站工作计划篇7

一、计划生育工作

上半年度,我镇计划生育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坚持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目标,深化优质服务,完善村民自治,严格行政执法,加强宣传教育,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稳定状态。据统计,1-6月份全镇共出生70人,计划生育率达97.1%,综合避孕率90.7%。

(一)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

以镇村计生人口学校和计生服务室为阵地,利用集中培训和分散面授相结合,认真开展育龄人群培训,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增强宣传教育氛围,促进婚育观念的转变。

1、深入开展育龄妇女培训和孕环情检查。年初上班伊始,办公室人员紧抓时间利用春节育龄妇女在家比较集中这个机会,深入21个行政村对育龄妇女进行孕环情检查和培训工作。6月5日晚上在*村人口学校举办“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培训,邀请县计生指导站副站长王巧月给*、东联等5个行政村的300多位育龄妇女详细讲解常见妇女病、围产期保健、如何更好地教育子女等内容,结合挂图和实例分析赢得了广大育龄妇女的强烈共鸣。

2、利用节日大力开展计生知识宣传。7月28日在*街上举行了“欢庆5.29喜迎奥运会”暨计生协会成立28周年纪念活动,对获得县“百村千户”工程示范协会的集体和计生协会会员示范户进行了表彰,并且发放生育关怀经费5000元,同时*村腰鼓队和由各村育龄妇女组成的百人广场健身操进行了表演。*月*日利用集市机会在街上摆设计生知识和政策咨询摊位,短短二个小时就面对面地给30余位育龄群众解难释惑,同时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80余份。利用农民信箱平台,不定期给育龄群众宣传计生新政策,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到《省条例》修改等内容。

3、积极探索青春期教育新模式。上半年共开设青春期培训班二期,在*月*日和*月*日由镇计生办许燕敏同志利用多媒体设备分别给*中学初二女生和*中心小学的全体毕业班学生上了青春期教育课,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加大了计生宣传力度,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为转变群众婚育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半年,累计开展各类培训30余期,受宣传教育育龄群众1500多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宣传品2000余份,其中新婚、当年生育及落实九项手术对象宣传品入户率达100%。

(二)全面开展优质服务,技术服务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提高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为育龄群众提供个性化、人性化服务,充分发挥镇计生服务站作用,加强管理,一切从群众满意出发,开展优质服务,把计划生育提高到新的水平。

首先利用计生信息网络做好服务管理,组织发动和日常服务相结合,建立了一人一卡生殖健康服务档案;其次规范随访制度,年初全办同志深入各村开展2009年第一次孕环情检查,及时开展产后、术后对象随访服务,随访率达90%以上;再次积极开展“三查一治”咨询与随访的基本生殖保健服务活动,6月6日邀请县指导站和人民医院有关专家免费给这5个行政村的276名育龄妇女进行了妇女病普查,检查项目包括妇科常规检查、白带检查、宫颈刮片检查、检查、B超等,有112名育龄妇女还自费做了TCT筛查(宫颈癌早期筛查),同时将检查存入她们的健康档案中。在这次妇女病普查中共查出常见妇女病121例,对检查出的病例及时做好患者导医服务和跟踪随访服务,切实关注她们的身心健康;最后积极实行“三大工程”,以避孕节育、全程优质服务为重点,积极引导育龄群众知情选择,落实长效为主的避孕节育措施,积极开展免费优生检测服务,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氛围,力争符合条件的育龄妇女人人享受免费优生检测。上半年共落实长效措施57例,长效措施落实率40.1%,知情选择率100%。

(三)加强依法行政力度,计划生育依法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首先继续推行计划生育政务、村务公开,实行再生育审批公示制,严格按《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自行计划生育违法案件,想方设法提高当年违法生育案件查处时效性和案件办结率。上半年,发生违法生育案件2起,处理历年违法生育案件9起,应征社会抚养费209009元,已征收156009元,征收兑现率77.6%。在执法过程中没有出现行政侵权和违法行为。其次推行计生工作政务公开,简化手续,力争方便基层、方便群众,同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落实行政村、企事业单位的工作责任,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状,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增强了齐抓共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合力。

(九)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村民自我管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为深化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各项制度,努力实行村计划生育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坚持一手抓示范,一手促平衡。在“5.29”纪念活动上,对示范村、示范户进行了表彰,进一步调动了会员参与计生工作的积极性,会员参与率达到85%。

为加强计生管理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自然村计生联络员作用,落实工作责任,出台了计生专干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首先加强对村基础档案、报表、资料核对并进行抽查,把抽查结果纳入年度考核;其次加强计生管理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再次通过报酬落实,提高其工作积极性,*月份安排全镇计生专干到乌镇外出学习考察。

加强摸底,完善利益导向机制。上半年共有54人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其中有8人自愿放弃生育二胎指标。为做到计生奖扶不漏一人,办公室人员深入各村实地走访,已将符合计划生育部分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的19人上报给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局,其中有8人是属于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

二、教育工作

1、紧抓实事工程建设,完善办学条件

2009年度我镇将中心小学建设工程列为镇政府实事工程,上半年着力做好中心小学风雨操场筹建前期准备工作,6月底已完成了风雨操场立项申报工作,现正在着手准备有关招投标工作,努力争取在学生放暑假期间能够动工。进一步完善教育装备,针对学校课桌凳破旧问题,给中学和中心小学配足配套资金3万余元用于购买新课桌凳。

2、实施“三大”工程,加大教科调研力度,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年初中小学均制定了科研计划,经常性邀请专家讲课指导,发挥“名师.安心.佳绩”三大工程,以科研促教改,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想方设法鼓励教师进行学历、师德双向进修,有效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与业务水平。

3、齐抓共管,重视学校学生安全

进一步规范学生车接送管理,对接送驾驶员进行培训教育,并对接送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确保学生车接送安全有序。为做好校园建筑的安全检查,消除校园建筑安全隐患,确保全镇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成立了镇校园建筑安全检查领导小组,并安排人员对全镇范围内的学校建筑进行了一次安全检查,对存在隐患的落实整改措施。作

1、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建设

为进一步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推进农村卫生服务站网点的建设,完成了下马岙、下峙后村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工作,并已正式投入使用,苏岙村卫生服务站建设已完工,即将投入使用,着重做好灵南分院图纸设计、立项申报工作。同时加强基层公共卫生联络员和农村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他们为广大群众健康服务的水平。

2、开展第二十个爱国卫生月活动

7月份制定了第二十个爱国为生月活动实施方案,提前安排,精心组织,督促各村结合“爱我家乡.美我家园”活动积极开展环境卫生大清理和除“九害”活动,使各村面貌焕然一新。

3、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

为加强对手足口病的防治,镇政府专门成立了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构建镇村两级联动网络,切实加强学生晨检和有关预防工作。*月*日召开全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对有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要求各村公共卫生联络员对发现本村手足口病人员及时上报镇政府。上马岙幼儿园在一星期内发生了两例手足口病疑似病例,镇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勒令其停课二星期。通过这些努力,使我镇手足口病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4、做好镇域内农厨师培训、体检和农保体检工作

*月*-*日邀请西周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对农厨师有关食源性疾病以及如何防控等内容进行了培训,并对12名农厨师进行了免费体检,对体检合格的人员发放了健康证。同时积极做好二年一次的农保群众免费健康体检工作,已对横埕、塘岸等14个行政村的1209人进行了体检。

5、做好“九一”期间食品安全工作

联合镇人大、西周工商所、西周卫生监督所对镇域内的中小学食堂、农村放心店、蛋糕经营店以及饭店进行了专项整治检查,对有问题的单位督促其在限期内进行整改。

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通过认真对照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考核的具体内容,查漏补缺做好以下几方面重点工作,迎接省、市、县的考核检查。

1、继续夯实基层基础

进一步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活动,创建村民自治示范村,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有序的发展。加强计生协会建设,完善组织网络和阵地建设,抓好协会示范基地建设,组织和动员广大会员参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优质服务等各种活动,增强协会的凝聚力,提升协会的知名度。

2、加强阵地建设,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

积极创建婚育新风示范村,开展以“九期”教育为主的培训活动,进村入户发放宣传资料,广泛宣传计生政策法规知识,开展“婚育新风近万家”活动,大力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新风尚,并将其纳入全民普法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之中。同时,加强村级宣传栏、宣传服务窗、人口学校与协会阵地建设。

3、进一步深化优质服务

紧紧围绕实施“三大工程”和落实“三级随访”为主要内容,全面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开展一年二次查孕查环工程、实施免费优生检测,积极引导长效避孕措施的落实,努力提高长效率。

4、加强流动人口综合治理

实施流动人口综合治理部门联动机制,组织开展流动人口综合治理执法检查,有重点地加强对行政村、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做证率和持证率,切实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同时深入企业单位为外来育龄群众提供计生技术服务。

二、教育卫生工作

1、完成中心小学风雨操场招投标、工程建设和中学教师宿舍楼、学生宿舍楼、小学教学楼维修工程。

2、完成灵南分院标准化建设。

村卫生站工作计划篇8

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会议召开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坚持立足实际,创新机制,综合施措,层次递进,有效克服了区域面积广、村庄数量多、清运费用高、资金投入大等实际困难,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扎实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及专职队伍建设。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镇环卫所,配齐配强了61人的镇环境卫生保洁队伍,保证了镇区驻地及周边村庄、主干道两侧村庄内生活垃圾及时收集、清运。

(二)狠抓环卫一体化示范村建设。确定了等9个试点村,新建成垃圾池19个,配备垃圾箱130个,垃圾运输车6辆,村级保洁员、环卫队等队伍配齐配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效果显著。

(三)科学规划编制镇垃圾中转站建设。根据地域南北狭长的实际情况,规划建设垃圾中转站两处,分别位于原郑母镇垃圾场和宋池村市场西北角。目前,中转站正在建设之中。

(四)村级环卫体制初步完善。每个村庄全部成立了村级环卫队,落实一名主抓环卫工作的村干部。同时,计划根据村庄大小、人口数量,规划建设垃圾池1一3处;按照每75户配备一名保洁人员、每20户一个标准垃圾桶的标准,配备340名保洁人员、垃圾桶1200个,逐步实现“户包门前责任区、村包公共生活区、镇管集中清运”的“三包机制”。

(五)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在镇垃圾中转站、村垃圾池等建设的同时,我们针对迎接农村工作现场会、镇村道路建设等中心工作的开展,在相关村庄内部以及沿主干线路两侧,扎实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重点是对各村积存的生活垃圾、三大堆等进行彻底清理,为城乡环卫一体化正式运行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着重抓好和解决五大方面的工作:

一是切实加快宋池、郑母两处垃圾中转站建设,配套完善好各项硬件设施,确保9月份建成投入使用。

二是加快东田旺、高木、西郑等6处沼气池建设,突出沼气池在城乡环卫一体化中分类减量植物秸秆的作用。

村卫生站工作计划篇9

第一部分上半年工作总结

以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生产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建设农村道路、水利、广播电视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健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法制、社会保障事业等社会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水平。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

一、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壮大农村经济。

1、构筑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

⑴粮食产业体系

推进集体规模划经营,组建5个粮食生产合作社,使2880亩粮食生产全部实现集体规模经营,提高了组织化、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现代化经营管理能力。同时吸收119名当地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71.4万元/年。

⑵经济作物产业体系

①蔬菜基地:光明村年初成功申报国家综合开发项目——*区7000亩蔬菜储藏保鲜新建项目,目前已进入工程招投标工作。该项目将加快形成以光明村为中心的蔬菜产业基地,同时光明村组建合作农场,集中305亩蔬菜进行集体规划化经营,吸收80名当地农民就业,直接增加当地农民收入48万元/年。该蔬菜产业基地的形成为打造村级产业支撑提供有利条件。

②天平村精品果园项目:天平村果树自2001年开始,逐年发展壮大,至今种植规模已达到900多亩,主要有冬枣、梨枣、葡萄、金橘、柿子、猕猴桃等十来个品种。由于看好种植果树带来的良好效益,决定集中部分果树,引进、培育新品种,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进行规模化经营。由于石太路以北被区规划部门划为区工业园区,故将部分品种较好、效益较高的果树南迁,集中种植,建设一个200亩的精品果园。目前果树的迁移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项目申报工作。

③食用菌生产加工出口基地:由天平村牵头,范围涉及光明、毛家村,与XX超大食用菌有限公司合作,将罗店的土地资源与超大成熟的经营理念、生产技术、品牌、销售网络相结合,做大做强食用菌生产加工出口产业,实现双赢目标。初步设计规模为1000亩,第一期为500亩。计划采用双方共同投资,超大公司统一提供菌种、技术指导,并统一收购产品进行加工出口,吸收当地农民生产种植,保障基本工资并联产计酬的方式进行生产。目前该项目处于合作商谈和项目申报阶段。

2、跟进*生态农业科研园(东方假日田园)与*工业园区公共服务配套园项目的后续工作。用地指标的申请和办理正在进行中。

2、加强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⑴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对天平、毛家、金星、义品、束里桥5个村的粮田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区域面积1470亩,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817亩,水泥明沟7893米、地下渠道3380米、水泥道路2195米、灌溉机口2座。已与5月底完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的改善了生产条件,增强抗灾能力,提升了综合生产能力。

⑵联合村蔬菜设施建设项目正在进行现状调研、整体规划设计。要进行农田基本设施改造,并对区域内河道进行规划,用设施装备发展农业生产。提供土地产出率,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水平。

3、构筑农业社会服务体系。

继续推进村级为农综合服务站试点建设工作。在20*年建设四方村为农服务站的基础上,上报了3家(光明、天平、张士村)为农服务站,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和社会事业服务。

4、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行动,创建蔬菜生产安全监管示范基地。

落实沪蔬办(20*)第5号文件精神和措施,开展创建工作,制定创建示范基地实施细则,提高本地蔬菜生产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培育“*”、“祥和”品牌,提高我镇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效益。

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年内将完成140条共85971米长的镇、队级河道的综合整治工作。上半年已疏浚3条镇级河道、37条队级河道,共582744立方米土方;整坡12条镇级河道,95条队级河道,共101651米;清除垃圾杂物11336吨;拆除河边违章291平方米;两岸布绿2800平方米;完成河道整治工作总量的60%,7月份开始陆续接受上级验收。同时“整洁村”创建工作全面铺开。

三、不断完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

1、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完成了罗店新一轮教育事业发展五年规划的制订;光明中学改造工程进展顺利,7月份可正式开工;罗新苑幼儿园、新镇幼儿园、小学建设开始启动;组织筹建罗店镇教育展示馆。

2、深入开展“卫生月”活动。积极开展以“讲卫生、建健康罗店”为主题的卫生月活动,国家卫生村创建工作启动;上半年取缔无证照食品加工8户,指导经营办证4户,取缔无证经营21户;社区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罗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进一步发挥,启动新建3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全面实施镇、村卫生一体化的管理制度;巩固市级卫生村创建成果,启动居民个人健康档案运行管理;组织召开罗店镇红十字会第一届第二次理事会。

3、继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扩展就业渠道,不断开发千万人项目,上半年已完成全年就业任务;积极开展“送医送药进农家”活动,为9个村3769人次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大病救助53人救助资金为28万元,免费对90名残疾人进行了体检。

4、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6月份举办了“第五届罗店龙船文化艺术节”;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以及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完善志愿者服务制度,鼓励市民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第二部分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聚焦重点抓推进

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发展重点项目形成村级产业支撑,带动村级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1、光明村蔬菜储藏保鲜项目:根据项目进度要求,按时完成工程建设、设备配置工作,并顺利通过上级部门的验收。

2、东方假日田园项目:在完成土地指标审批工作后,明晰资产,在区委、区府有关部门的协同努力下完成民营资产收购工作,使之走上正常管理经营轨道。

3、天平村精品果园建设项目:项目申报同时,完成整体规划、新品种引进工作,并进行果园基础设施建设。

4、食用菌生产加工出口基地:项目涉及的三个村组建公司,与超大商谈合作的细则、方式和之后涉及到的具体操作事项,推进该项目早日建成。

5、联合村蔬菜设施建设项目:在完成前期调研,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在区委区府的正确领导和区农委及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因地制宜制定规划,并着手实施。

二、注重民力抓落实

1、环境建设和改造。

年内完成140条镇、队级河道的整治工作,顺利通过验收,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日常保洁、保绿等工作。

村卫生站工作计划篇10

现就我县《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贯彻执行情况汇报如下:

平罗县地处银川平原北部,辖七镇六乡共128个行政村(含原陶乐县),总面积约2200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0万人。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8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1所,中医院1所,卫生防疫站1所、妇幼保健所1所,乡(镇)卫生院16所,培训中心、红会门诊部、预防保健站各1所,村医疗站168家,个体及社会办医疗机构47家。全县共有卫生人员817人,大专以上学历的414人,中专以上学历的154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34人,中级职称的134人,初级及初级以下职称的464人。

《传染病防治法》颁布施行以来,在区、市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不断加强以传染病预防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预防保健工作,建立和完善了全县传染病防治工作组织网络、工作队伍和硬件设施,建立健全了传染病预防控制的一系列工作机制和防治预案,切实提高了传染病综合防治能力和管理水平,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传染病防治工作概况

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县目前已形成了组织健全、功能较完善的县、乡、村三级传染病防治工作组织网络。受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县卫生防疫站具体承担《传染病防治法》的执法监督、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均设有防保科,指定专人负责本乡镇及本单位传染病管理工作,聘用了具有卫生专业知识的村级防保员共56名,目前全县从事传染病管理和监督相关技术人员120余人。2003年,全县儿童计划免疫建卡率达100%;计划免疫“五苗”单苗接种率和五苗覆盖率达99%以上;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由1997年的394/10万下降到2003年的272/10万。白喉、脊髓灰质炎已分别19年、15年未发病;麻疹、结核病、流脑等一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传染病管理的各项相关指标达到了国家和自治区的标准要求。几年来,我县先后荣获“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项目先进集体”、“全区消灭脊髓灰质炎扫荡免疫先进集体”、“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二、《传染病防治法》的贯彻执行情况

(一)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卫生技术人员和社会各界对《传染病防治法》的认识和了解

为了加深广大人民群众对《传染病防治法》的认识和了解,我们采取不同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材料、宣传标语、设立咨询点和《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纪念日,就《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坚持将《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管理、预防治疗等相关知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训练”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各类形式的培训班,加强对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据统计,近年来,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多万份,悬挂横幅100多副,刷写宣传标语1000多条,接受咨询8万多人,举办各类培训班200多场次,培训人员达8万多人。通过宣传培训,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各界人士对《传染病防治法》的了解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依法防治传染病的意识和卫生技术人员的防治技术进一步得到了提高,为正确有效开展防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领导,完善目标责任制管理

为切实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县人民政府把传染病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同其他工作同安排、同检查,专门成立了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县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县卫生局把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卫生工作计划,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同各医疗卫生单位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经常性检查和定期考核,年终兑现奖惩。县卫生防疫站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行了分片包干,明确责任,监督员经常下乡督导落实工作;同时每月集中召开防疫专干例会,安排部署传染病防治工作,交流经验,解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制,分级管理,确保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落实。

(三)多路并举,提高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理能力

结合“非典”和人间禽流感防治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了传染病的预警和应急处理工作。一是制定并完善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工作预案》、《发热病人预警监测工作方案》和《人间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预案》,为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理等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指导依据。二是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队伍,并组成了疫情监测、调查处理、消毒隔离、医疗救治等若干分队,为传染病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提供了组织保证。三是为满足“非典”等重大传染病的集中救治和观察鉴别,筹集资金在县人民医院改造建设了发热门诊和隔离观察病房,在原县中医院住院部建立了配备60张病床的医学隔离留验观察站(可随时启用)。四是在县人民医院传染科病房建成了具有30张病床,配备了先进设备的传染病房,配齐了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为各类传染病人的科学、规范救治创造了条件。2003年全县先后共出动疫情应急出理350人次,组织调查处理传染病疫情26起,对258名可疑症状者和接触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集中医学隔离留观、家庭留观人员3614名。

(四)强化措施,认真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

1、认真落实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建立了以县卫生防疫站为龙头,县乡医疗单位为枢纽,村级医疗站为依托的传染病监测报告网络,实行传染病填卡逐级上报制度。自开展防治“非典”和禽流感工作以来,全县上下进一步完善了传染病管理和疫情报告相关制度,实行了“非典”和人间禽流感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县卫生局和卫生防疫站设立了疫情室,公布了疫情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开通了“国家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专报系统”,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各医疗单位还指定专人监督本辖区(单位)传染病管理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门诊医务人员对就诊病人进行门诊登记和可疑病人筛查,对传染病依法进行填卡报告。通过实行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确保了发现疫情及时上报,杜绝了漏报误报现象。

2、认真执行“计划免疫”制度。全县建立了以县卫生防疫站为中心的县、乡两级计划免疫管理体系,拥有了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计划免疫工作队伍和设施齐全的冷链运转系统。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与辖区所有适龄儿童家长签定了儿童计划免疫保健保偿合同,对儿童进行全程计划免疫接种管理,实行每月集中免疫接种。县卫生局建立了儿童“七病”和其他传染病的监测制度,定期对全县计划免疫工作效果进行监测监督,促进了儿童计划免疫质量的提高。近年来全县计划免疫工作管理水平和接种质量走在了全区前例,先后圆满完成了全国计划免疫三个85%的目标评审验收,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等多项重大免疫接种活动的实施,受到了国家、区、市卫生部门的表彰奖励。

3、深入开展了以环境整治、改水改厕、防鼠灭鼠和卫生知识宣传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2003年,配合“非典”防治工作,全县组织开展了“防非典、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利用广播、电视、传单、咨询等多种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宣传卫生防病知识、预防非典知识,纠正不良卫生习惯;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坚持每季度至少一次制作宣传栏和宣传橱窗,对群众进行经常性卫生宣传,增强了群众自我防病的意识和能力。

4、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防护工作。消毒防护、预防院内感染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县卫生局将其列入对卫生系统各单位的综合目标考核,严格按照《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对医疗机构、学校等相关单位的执法监督和规范管理。县级医疗单位设立了质控保健科,负责对消毒防护和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的管理。各医疗卫生单位均建立健全了消毒防护管理相关制度和操作规范,坚持对医疗及公共场所的空气、器械、重点部位进行定期定时消毒;按照《消毒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认真做好医疗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防止院内污染源对周边环境的危害。2003年在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和幼托机构共进行消毒工作监测采样175份,消毒合格率达70%。

(五)强化监督,加大《传染病防治法》的执法力度

为了更好地落实传染病防治工作,县卫生防疫站专门设立了传染病防治监督科,组建了由7人组成的传染病执法监督员队伍,制定监督计划,坚持对全县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自“非典”防治工作以来,先后进行了传染病防治、消毒管理、医疗废物污物的处理、禽流感市场监督、学校晨检等大型专项执法监督检查活动10余次,出动检查人员100多人次,处理各类违法案件10多起。执法监督专项检查活动的开展,打击了违法行为,促进了全县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落实。

(六)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完善公共卫生配套建设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克服县财政困难的实际,不断加大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优先保证了预防保健事业经费的投入,保持对防疫站、保健所正常经费的足额拨款。坚持将农村预防保健经费10万元和结核病控制经费3万元列入财政预算,给予及时足额划拨。加大跑项目、引资金工作力度。自1995年以来,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对县医院、中医院门诊部和住院部、防疫站疾控楼和全县绝大部分乡镇卫生院进行了翻建,使全县卫生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引进和购置了大量医疗诊断治疗设备,为大部分乡镇卫生院配备了B超、X光、心电图机等新三件,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医疗诊断条件和诊疗质量,促进了传染病防治工作质量的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近年来,我县在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还不够广泛、深入,基层群众认识了解不够。

(二)农村预防保健工作人员待遇太低,队伍不稳定,基层预防保健工作质量不高。

(三)目前传染病防治工作仍以行政管理为主要手段,依法管理的大气候没有真正形成,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和政府行政支持。

(四)全县医疗机构医疗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有待进一步规范;村医疗站和个体诊所传染病报告制度落实较差,且缺乏有力的监督制约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