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岗位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02 14:34:13

通信岗位工作计划

通信岗位工作计划篇1

为进一步引导高校毕业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根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下简称"西部计划")的有关文件精神,以西部计划实施五周年为契机,推动西部计划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制定2012年西部计划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内容

2012年由中央财政支持的全国项目实施总体规模保持xx年年水平。除2012年申请延长为2年期的志愿者外,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新招募7000名左右的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应届毕业生,到基层乡镇一级从事为期1-2年的志愿服务工作。继续实施支教、支医、支农、区域化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和建设(以下简称"农村区域化")、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西部基层检察院、西部基层法律援助、西部基层人民法院、开发性金融和西部农村平安建设等专项行动。完善2012年延长为2年期和2012年新招募志愿者的管理服务工作。努力做好xx年2年期和xx年年1年期志愿者的就业服务工作。

二、主题口号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三、工作步骤

(以下时间均为参考时间,具体进度将根据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

(一)岗位申报

1.申报原则

4月上旬,服务省项目办按照相对集中原则,根据全国项目办确定的本省(区、市)计划派遣名额以及已经明确的各专项行动的服务岗位,根据《关于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县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全国项目办发【2010】1号)的要求,在充分考虑服务县的工作业绩、志愿者的服务成效以及当地党委、政府对西部计划工作的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基础上,审定西部计划服务县资格,确定志愿者名额,并报全国项目办审定。曾因管理不力导致志愿者重大安全健康事故的服务县,2012年不再派遣新招募的志愿者。

2.有关专项行动服务县、服务岗位的确定

需要申报农村区域化、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基层检察机关、基层法律援助、基层人民法院、开发性金融、西部平安建设等专项行动岗位的市、县(区)级实施单位需填写岗位申报表(2012年西部计划服务岗位申报表见附件1),并由同级团委确认盖章后报到省(市、区)专项行动实施部门。省(市、区)专项行动实施部门汇总后与省项目办充分沟通,确认盖章后统一上报全国项目办和相关部委审核确认。全国项目办将据此招募和分配志愿者。上述专项行动的岗位设置应在现有西部计划服务县范围内。

3.申报审核服务岗位

服务岗位的确定采用申报制度。各服务县项目办在本县开展服务岗位申报工作。岗位类别原则上从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农村区域化、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基层检察机关、基层法律援助、基层人民法院、开发性金融、西部平安建设和其它中选择。各服务单位申报岗位时,要详细填写岗位信息,岗位需求要切合实际,不应过于局限专业要求。

服务县项目办在确定服务岗位时,尽量选择岗位需求说明详细、后勤保障得力的单位,其中农村区域化、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基层检察机关、基层法律援助、基层人民法院、开发性金融、西部平安建设等专项行动的岗位按照省项目办分配本县计划名额100%的比例确定服务岗位,支教、支医、支农等专项行动按照120%的比例确定,县乡机关、企业等其它类岗位,数量不得超过申报岗位数的10%。服务省项目办严格审核岗位信息和数量。确定服务岗位特别是教育岗位要尽可能保持连续性,形成接力机制。服务岗位原则上在服务县的乡镇一级(、新疆、青海单独确定)。4月初,各服务县项目办将服务岗位详细信息报服务省项目办。

4.录入并分配服务岗位

4月10日前,服务省项目办将审核合格的服务岗位信息,按一岗一人的原则,录入"招募信息管理系统"。同时按照本省服务人数再次核实服务岗位数量及比例,按照对口招募省的招募名额分配相应的服务岗位,并及时向对口省项目办通报分配情况。

通信岗位工作计划篇2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我省实施“特岗计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和完善教师补充机制、改善农村教师结构、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宗旨,按照“统筹规划、创新机制、科学配置、严格管理”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我省实施“特岗计划”工作。

1、与中小学编制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有机衔接。纳入“特岗计划”的县(市),应该是教师总体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结构性矛盾突出,且能够保证3年聘任期“特岗计划”实施结束后,能有空编用于特设岗位教师(以下简称“特岗教师”)正式聘用的县(市),计划实施期内不得再以其他方式补充新教师。城市、县镇学校教师岗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应优先聘用服务期满的特岗教师。

2、与中小学教师补充、调整教师队伍结构统筹考虑,有机结合。通过实施“特岗计划”,逐步改善和解决贫困地区和边境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3、与教师资源的科学配置有机结合。特岗教师的安排要充分考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统筹考虑学科、学段等因素,科学配置,发挥实效。原则上“特岗计划”安排在县以下初中,适当兼顾乡镇中心学校,人口较少的边境县也可安排在农村生源占60%左右的县城学校。

4、地方“特岗计划”与国家“特岗计划”统筹规划,一并实施,招聘对象及条件、招聘办法及程序、招聘人员的相关待遇和有关政策等保持一致。

5、严格执行政策,坚持规范操作。各市(地)、县(市、区)要充分认识实施“特岗计划”的重要意义,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严格执行国家各项政策规定,强化管理机制,严密工作程序,确保招聘工作质量和管理的规范化。

二、设岗计划和实施范围

我省在今年继续实施国家“特岗计划”的同时,启动实施地方“特岗计划”,共拟招聘特岗教师808人。其中,按照国家规定,实施国家“特岗计划”的范围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即“部级贫困县”)、边境县(市)、原“两基”攻坚县,包括泰来县、东宁县、抚远县、桦南县、汤原县、鸡东县、饶河县、爱辉区、孙吴县、逊克县、兰西县、漠河县等12个县(市、区),拟招聘特岗教师308人;实施地方“特岗计划”的范围为“省级贫困县”、“十弱县”以及有特殊需求的县(市),包括通河县、龙江县、克东县、富锦市、青冈县、明水县、望奎县、庆安县等8个县(市),拟招聘特岗教师500人。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特岗计划”与国家“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结合实施。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应届毕业生中,已被2010年“农村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正式录取人员,若其签订服务协议的服务区域为“特岗计划”实施县(市、区),且本人符合特岗教师招聘条件,可不参加公开招聘考试,直接聘为特岗教师。这部分人数为11名,其所用岗位不列入公开招聘计划。因此,列入公开招聘“特岗教师”的设岗计划总数为797人。

三、招聘对象和条件

招聘对象以本科为主,专科为辅;以应届毕业生为主,往届毕业生为辅;以师范类专业为主,非师范类为辅。2009年已招聘的在岗特岗教师以及录取后未到岗或离岗的不能报考。

(一)招聘对象

1、取得教师资格的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以上毕业生;

2、取得教师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师范类专业专科(含小教五年制专科)毕业生(限报小学岗位);

3、取得教师资格、具有半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截至2010年9月1日年龄在30周岁以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

(二)招聘条件

报名者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思想品德条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农村教育事业,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学历条件。申报初中教师特设岗位人员,其学历要达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及其以上程度(含同类应届毕业生,下同);申报小学教师特设岗位人员,学历要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专科(含初中起点五年制小学教育专科)毕业及其以上程度。

2010年服务期满的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村村大学生选派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项目从教人员,按2010年应届毕业生对待。

申报人员所学专业要求与报考岗位学科和本人取得的教师资格证书学科对口或相近。

3、普通话条件。申报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及其以上标准,并取得《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

4、身体条件。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5、教育教学能力条件。具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初步掌握和运用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基本胜任招聘岗位所要求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各部门职责及分工

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编办等相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共同推进。

省教育厅要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国家要求,认真做好教师公开招聘、岗前培训、跟踪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加强对实施县(市、区)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省财政厅要负责统筹协调“特岗计划”的经费保障,落实资金,规范管理;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要协同省教育厅做好教师招聘工作及聘后管理工作;各市(地)、县(市、区)要根据省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事业编制总量,在“特岗计划”实施期满后可用空编数额安置特设岗位教师,省编办要加强中小学编制工作的监督、检查。

设置特设岗位县(市、区)的政府和上一级政府,要成立实施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本地区实施“特岗计划”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加强实施工作的管理。设岗县(市、区)的县级有关部门要为特岗教师提供周转宿舍及其他生活必要条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设岗的学校要加强对特岗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五、实施办法和步骤

(一)前期准备

包括进行调查摸底、审核各设岗县(市、区)的设岗计划并提出设岗方案、制定“特岗计划”实施方案和特岗教师招聘办法、建立特岗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和开通招聘报名网站、组织宣传发动工作、召开启动工作会议等。

(二)招聘

招聘工作要遵循“公开、公平、自愿、择优”和“三定”(定县、定校、定岗)原则,按照公布需求、自愿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核、集中培训、资格认定、签订合同、上岗任教的程序进行。招聘的具体办法详见附件1。

(三)聘后管理

1、省教育厅建立特岗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对特岗教师实行聘后全程跟踪管理和评估。各设岗县(市、区)教育局也要建立信息数据库,及时将特岗教师的有关情况向省教育厅报告。

2、特岗教师聘用期间,其户口根据本人自愿,可留在原籍,也可迁至工作学校所在地或工作学校所在地的县城;党(团)组织关系转至工作单位,并应积极主动参加工作单位的党(团)组织活动;人事档案由服务县政府教师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管理。服务期满后,被国家机关、国有事业、企业单位正式录(聘)用的,在服务期间建立的工作档案和党团关系按规定转到具有人事管理权限的相关单位管理或由政府人保部门人才服务机构;未被录(聘)用人员的工作档案和党团组织关系按照有关规定,直接转到原生源所在地政府人保部门人才服务机构。

3、特岗教师聘用后的日常管理与考核主要由设岗学校和设岗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每年度结束,各设岗学校要对本校特岗教师的各方面表现和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定考核等次,并报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存入其工作档案。新晨

六、有关政策保障

1、为吸引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对具备以下条件的报名者在笔试成绩中给予适当加分:

(1)少数民族学生加2分。

(2)省级优秀毕业生、在学期间获省级及以上“三好学生”(含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党团员,下同)加5分,校级“三好学生”加2分。

(3)报考原籍所在县所设岗位的,加10分。

(4)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村村大学生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支教项目且服务期满的志愿者,笔试加10分,面试考核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同时具备以上几个加分条件的考生,取最高加分项目,不累计加分。

2、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18号)、《关于开展从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52号)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黑政发〔2009〕30号)的有关精神,特岗教师服务期满后3年内报考乡镇机关公务员和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城市、县镇学校招聘教师时,应优先聘用特岗教师。

3、黑龙江大学、哈师大两所高校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与“特岗计划”的实施结合进行。已被正式录取攻读教育硕士并符合“特岗计划”招聘条件的人员可直接聘为特岗教师。特岗教师3年聘期视同“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要求的3年基层教学实践。

4、特岗教师聘期计算工龄、教龄。聘期内在评职、晋级、评优、参加培训、福利待遇等方面享受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相同待遇,并纳入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范围。

5、特岗教师在聘期内,由所在学校按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要求进行考核。对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对不按合同要求履行义务的,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督促改正;对不适合在教师岗位工作的,应按合同条款解除聘用合同。

6、特岗教师服务期满后,经考核合格,且本人愿意留在当地继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要在省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事业编制总量内正式聘用并纳入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范围,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其工资发放纳入当地财政统发范围。

服务期满不留基层学校工作的,由其自主择业,当地政府应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必要帮助。对已落实工作单位的,及时给予办理相关手续;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提供必要和可能的就业服务。

七、资金保障

通信岗位工作计划篇3

l 部门经理

【岗位职责】

负责统筹本部门各岗位(网站编辑、网站美工、网站文案、网站策划、网站程序等)的整体工作

负责将上级领导分配下来的任务,按下级岗位进行分配,并监督执行

负责将其他部门派发的任务,按下级岗位进行分配,并监督执行

在职责范围内,协调下级岗位与其他部门岗位的工作

在职责范围内,对下级岗位不能处理的问题进行处理

对于不能在职责范围内处理的问题,上报上级领导进行处理

负责本部门岗位人员规划,拟定招募计划与需求,并在人事行政人员协助下,对空缺的各岗位人员进行招募

负责对下级岗位人员工作绩效的考核和评审,以及转正解职、升职降级的申请

负责本部门各项制度(内容编辑制度、流程编辑制度、程序开发制度等)的制定

负责网站运营相关各项文档(各项资质申请、高新企业申请等)的撰写

负责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了解网站开发和修改的需求,形成技术文档,供网站系统开发商进行开发和修改

负责与网站系统开发商进行沟通,保证业务需求通过技术方式得以实现

负责控制网站系统开发商进度,保证开发进程如期进行

负责网站系统功能测试(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内部测试、公开测试),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汇总成测试报告,供开发维护人员进行修改调试,保证系统运行通畅

负责网站运营设备(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的购置方案制定、安装配置与日常运行维护

负责网站运营环境(主机托管、网站域名、通用网址等)的构建,接洽与甄选IDC、ISP,保证网站运营环境的畅通、稳定、高效

负责网站各项运营资质(ICP备、ICP证、红盾315、公安局备案等)的办理、月报、季报、年审工作

负责网站各项运营认证(可信网站等)的办理、年审工作

负责公司办公网络(光纤、宽带等)、办公设备(台式机、笔记本、路由器、交换机、无线AP基站、打印一体机等、办公服务器等)、办公系统(办公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企业邮箱系统、电话会议系统等)的购置方案制定、安装配置与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

在下级岗位(网站编辑、网站美工、网站程序、网站策划等)空缺时,临时替代下级岗位工作(网站商品信息整理、、维护,网站广告设计制作,网站程序维护,网站基础文档、网站流程文档等)

在其他相关部门岗位(网站采购等)空缺时,临时替代其他相关部门岗位,完成相关工作(网站商品分类规划、网站商品信息采集)

上级领导安排的其他相关工作

………………………………………………………………………………………………………

l 网站总编

【岗位职责】

协调下级岗位的工作

将部门经理分配下来的任务,按下级岗位进行分配,并监督执行

将其他部门派发的任务,经部门经理审核后,按下级岗位进行分配,并监督执行

在职责范围内,协调下级岗位与其他部门岗位的工作

在职责范围内,对下级岗位不能处理的问题进行处理

对于在职责范围内不能处理的问题,上报部门经理进行处理

协助人事行政人员,对空缺的下级岗位人员进行招募

负责对下级岗位人员工作绩效的考核和评审,以及转正解职、升职降级的申请

在下级岗位空缺时,临时负责下级岗位工作

部门经理安排的其他相关工作

………………………………………………………………………………………………………

l 商品编辑

【岗位职责】

将采购部门采集提供的商品信息进行整理

将整理好的商品信息在网站平台进行

根据业务流程需要,参照采购部门、仓储部门同步来的信息,对已经的商品信息进行价格修改、库存调整、下架删除、分类调整等管理

根据采购部门制定的货架展示规划,对网站展示货架的商品进行定期更新调整

根据采购部门制定的货架展示规划,将美工编辑设计制作完成的广告图片,对网站广告信息进行定期更新调整

对采购部门采集的信息不能满足要求的,就不能满足要求的部分,要求采购部门重新采集

对采购部门重新采集仍不能满足要求的商品信息,替代采购部门完成信息采集工作

采购部门相关岗位空缺时,临时替代采购部门相关岗位,完成商品信息采购工作

美工编辑岗位空缺时,临时替代美工编辑,完成广告图片的设计制作工作

网站总编安排的其他相关工作

………………………………………………………………………………………………………

l 美工编辑

【岗位职责】

根据网站策划制定的网站专题策划案,进行网站专题页面的设计制作

根据网站采购部门制作的货架展示规划,对网站广告需要图片进行设计制作

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对网站部分模块的重新设计制作

网站所需静态页面的设计制作与更新维护

网站总编安排的其他美工设计制作工作

………………………………………………………………………………………………………

l 文案编辑

【岗位职责】

根据网站基础需要,制定和收集网站基础展示文档,并到网站平台

根据网站业务流程需要,制定网站业务流程文档,并到网站平台

根据网站业务流程需要,制定网站宣传文档,并到网站平台

根据网站业务流程需要,制定网站相关的各种宣传语、广告词等

对于需要制作静态页面的文档,交美工编辑进行页面设计制作

网站总编安排的其他文案制定工作

………………………………………………………………………………………………………

l 流程编辑

【岗位职责】

管理网站订单流程,将用户订单汇总整理,提交给物流配送部门安排配送

根据物流配送部门同步来的流程信息,更新网站订单状态

根据客户服务部门同步来的流程信息,更新网站订单状态

定期进行网站订单统计工作,形成报表文件,存档并报告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管理网站项目流程,根据网站销售部门的项目要求,建立相关项目用户、项目名称、积分规律,并进行相应的积分审核、积分生成、积分发送等工作

定期进行项目流程统计工作,形成报表文件,存档并报告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定期对网站其他统计项目进行汇总,形成报表文档,存档并报告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根据公司业务需要,不定期对相关项目进行统计汇总,形成报表文档,报告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其他相关的流程工作,保证网站运营流程通畅

………………………………………………………………………………………………………

l 网站策划

【岗位职责】

协调下级岗位的工作

将部门经理分配下来的任务,按下级岗位进行分配,并监督执行

将其他部门派发的任务,经部门经理审核后,按下级岗位进行分配,并监督执行

在职责范围内,协调下级岗位与其他部门岗位的工作

在职责范围内,对下级岗位不能处理的问题进行处理

对于在职责范围内不能处理的问题,上报部门经理进行处理

协助人事行政人员,对空缺的下级岗位人员进行招募

负责对下级岗位人员工作绩效的考核和评审,以及转正解职、升职降级的申请

在下级岗位空缺时,临时负责下级岗位工作

………………………………………………………………………………………………………

l 活动策划

【岗位职责】

根据网站业务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策划网站线上、线下专题活动

协助美工编辑,完成网站线上专题设计制作和上线

组织和网站相关的线下活动实施

………………………………………………………………………………………………………

l 外联推广

【岗位职责】

协助网站采购部门、网站销售部门相关岗位进行网站合作伙伴在网站的推广宣传,以及在合作伙伴网站的推广宣传互换

负责国内各大BBS社区、博客、SNS社区机构合作、形象展示、软文、在线互动等

制定推广方案、定时提交推广报告

网站外联推广的其他相关工作

………………………………………………………………………………………………………

l 网站程序

【岗位职责】

协调下级岗位的工作

将部门经理分配下来的任务,按下级岗位进行分配,并监督执行

将其他部门派发的任务,经部门经理审核后,按下级岗位进行分配,并监督执行

在职责范围内,协调下级岗位与其他部门岗位的工作

在职责范围内,对下级岗位不能处理的问题进行处理

对于在职责范围内不能处理的问题,上报部门经理进行处理

协助人事行政人员,对空缺的下级岗位人员进行招募

负责对下级岗位人员工作绩效的考核和评审,以及转正解职、升职降级的申请

在下级岗位空缺时,临时负责下级岗位工作

………………………………………………………………………………………………………

l 模块开发

【岗位职责】

根据网站发展需要,对新提出的功能模块进行开发

根据网站发展需要,对现有的功能模块进行升级

和网站相关的其他开发工作

………………………………………………………………………………………………………

l 程序维护

【岗位职责】

根据网站需要,对现有的功能模块存在的问题和局限进行调试修改

根据网站需要,对可能调用网站程序的专题页面添加相应程序支持

通信岗位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职业教育;通信技术;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史红彦(1979-),女,河北保定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讲师。(江苏 淮安 223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国家重点专业建设子项目(项目编号:G-12-03-590301-K-0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031-02

高职专业建设要紧跟行业职业岗位群的需求。[1]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作为高职高专国家重点专业,率先与华为、中兴等优秀通信企业合作,紧跟行业企业需求,进行通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践行综合代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通信产业结构的调整,融合已成为电信业发展的新趋势。[2]通信网、互联网与广电网的三网融合加速了IT与CT技术融合,运营维护成本的缩减又促使电信运营商维护中心上移至省会。因此,通信专业职业岗位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综合代维取代了传统专业网维护。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打破传统的通信网中数据通信网、传输网、移动网等专业岗位定位思想,通过深层次校企合作,整合企业资源,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以全面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以现代通信综合代维岗位的技能培养为重点,对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与实践。

二、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调研通信相关企业,结合业内具有代表性的代维企业市场人才需求分析和预测报告,回访毕业生并对其就业岗位进行归纳和分析,本专业就业岗位的主要定位在:基站运行维护、移动网络测试与优化、基站勘测与设计三大职业岗位,另外还服务于通信设备生产、安装及调测、电信业务营销等职业岗位。通信专业培养目标应该是:符合通信行业企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吃苦耐劳、诚信求实、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具备通信设备的安装维护、测试调试与工程施工能力,面向移动通信领域,能够胜任通信设备生产、安装和调测、基站运行维护、移动网络测试与优化、基站勘测设计以及电信业务营销等岗位工作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三、ICT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ICT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1.以通信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重点

将行业标准嵌入课程标准,将职业资格认证项目嵌入专业课程,将企业工程案例嵌入课程内容,将企业文化嵌入校内实训环境。与企业、行业紧密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实现“教、学、做”合一,以通信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重点,培养贴近企业实际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

2.以技能大赛引领

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引领了专业建设,将大赛新技术引入课程体系中,将大赛项目引入课程内容中,将大赛评价标准引入考核模式中。把赛场的高技能渗透到平时的教育之中,把比赛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之中,最终让所有学生具备较高水平、较高技能。

3.逐层递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入学初通过与企业合作校企共同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让学生在深入了解本专业的基础上有明确的职业目标,第二学期通过模块化教学、职场体验进行基本素质训练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第三学期通过项目化教学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第四、五学期通过现网情景化教学进行岗前技能培训锻炼学生的岗位能力,第六学期通过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层层递进循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课程体系与实施方案

针对通信综合代维工作岗位技能需求,重构综合代维ICT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选取以满足工作岗位技能要求为原则,既体现通信工程技术培训要求的深度又兼顾高职教育特点,注重学生操作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以全面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1.基础能力的培养

通过通信行业职业规划、职业素质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通信行业职业规划课程的授课由经过系统、规范培训的教师授课,使学生能够客观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个性和价值观,深入了解通信专业的职业、环境的需求趋势,明确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促进职业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等的培养与提高。职业素质课程由合作企业的工程师来完成,以保证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学生能够掌握实用的职业技能。通过电子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结合通信企业生产实践,对专业基础课程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对通信常用工具的使用等基础能力的培养。

2.专业能力的培养

通过移动通信技术与系统等专业核心课的前导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通信专业工作所需的基础的、概念性的知识以及从事通信综合代维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是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知识基础;掌握相关移动通信设备的性能和技术指标;熟悉通信常用线缆与接口的规格、标准与制作方法;能够根据客户需要对相关移动通信设备进行软硬件配置,能够排查和处理相关移动通信设备的故障;熟悉移动通信网的基本组成与常用设备;熟悉相关移动通信设备运行的环境要求与工作条件;熟悉移动通信工程施工的行业标准和规范。

3.岗位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通过专业新技术课程注重岗位能力提升。以光传输网组建与维护为例,从教学与光传输岗位工作内容结合切入,从符合通信企业行业人才需求出发,将光传输真实工程项目作为基本内容,课程内容完成从职业岗位需求到教学实施的转变,考虑项目先后逻辑关系,对知识和技能按项目任务重新进行整合,课程内容最后归纳序化为传输网规划、传输网组建、传输网配置、传输网维护四个项目。在项目工作过程中导入光传输技术知识,项目载体跟随光传输技术更新变化,以培养学生光传输网软件调试、工程督导、技术支持和运行维护等岗位能力为根本目的。

4.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一学期通过通信行业职业规划、职业素质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第二学期通过电子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第三学期通过移动通信技术与系统等专业核心课的前导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第四学期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第五学期通过专业新技术课程注重岗位能力提升。第六学期通过顶岗实习锻炼学生职业能力。

五、教学模式改革

1.借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内容,改革课程体系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吸收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起到了示范教学的作用,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3]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参与2009年、2011年两届通信专业职业技能大赛积累丰富的经验,并及时将竞赛项目内容融入到课程设体系中,先后开发了“3G移动通信接入网运行维护”、“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移动基站勘查与设计”、“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四门专业主干课程,增设了“TD-SCDMA业务配置”和“无线网络规划优化”两门实训课程,增加了“通信工程项目管理”、“EPON技术与应用”两门专业拓展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借鉴了大赛的比赛流程,均为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方法。

2.促进课程建设与改革,提高课程建设和实施的质量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课程改革,从课程对应职业岗位的某个工作过程分析入手,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在实施教改课程过程中,注重课程教学设计要素的普适性,为了确保教改课程实施的成功率,对教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设计了教改课程实施的过程资料,使教改课程有计划、按步骤地实施。以工作过程和项目化教学作为教改的主线,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企业需求,教学方式趋于“教学做”一体,教学考核更注重过程考核,教学组织上让学生分组学习等,多方面的改进措施提高了教学质量。

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从开学到学生毕业全程贯穿职业能力培养的理念,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性格,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树立长远的学习目标,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然后学习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再通过职场体验熟悉实际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和基本素质,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接着进行工作过程导向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再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岗前培训,根据培训结果和前期学习结果选择职业岗位,最后进行顶岗实习,实现零距离就业。

参考文献:

[1]杨俊,魏访.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9,(23).

通信岗位工作计划篇5

随着通信产业结构的调整,融合已成为电信业发展的新趋势。[2]通信网、互联网与广电网的三网融合加速了IT与CT技术融合,运营维护成本的缩减又促使电信运营商维护中心上移至省会。因此,通信专业职业岗位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综合代维取代了传统专业网维护。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打破传统的通信网中数据通信网、传输网、移动网等专业岗位定位思想,通过深层次校企合作,整合企业资源,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以全面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以现代通信综合代维岗位的技能培养为重点,对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与实践。

二、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调研通信相关企业,结合业内具有代表性的代维企业市场人才需求分析和预测报告,回访毕业生并对其就业岗位进行归纳和分析,本专业就业岗位的主要定位在:基站运行维护、移动网络测试与优化、基站勘测与设计三大职业岗位,另外还服务于通信设备生产、安装及调测、电信业务营销等职业岗位。通信专业培养目标应该是:符合通信行业企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吃苦耐劳、诚信求实、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具备通信设备的安装维护、测试调试与工程施工能力,面向移动通信领域,能够胜任通信设备生产、安装和调测、基站运行维护、移动网络测试与优化、基站勘测设计以及电信业务营销等岗位工作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三、ICT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ICT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1.以通信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重点

将行业标准嵌入课程标准,将职业资格认证项目嵌入专业课程,将企业工程案例嵌入课程内容,将企业文化嵌入校内实训环境。与企业、行业紧密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实现“教、学、做”合一,以通信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重点,培养贴近企业实际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

2.以技能大赛引领

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引领了专业建设,将大赛新技术引入课程体系中,将大赛项目引入课程内容中,将大赛评价标准引入考核模式中。把赛场的高技能渗透到平时的教育之中,把比赛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之中,最终让所有学生具备较高水平、较高技能。

3.逐层递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入学初通过与企业合作校企共同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让学生在深入了解本专业的基础上有明确的职业目标,第二学期通过模块化教学、职场体验进行基本素质训练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第三学期通过项目化教学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第四、五学期通过现网情景化教学进行岗前技能培训锻炼学生的岗位能力,第六学期通过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层层递进循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课程体系与实施方案

针对通信综合代维工作岗位技能需求,重构综合代维ICT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选取以满足工作岗位技能要求为原则,既体现通信工程技术培训要求的深度又兼顾高职教育特点,注重学生操作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以全面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1.基础能力的培养

通过通信行业职业规划、职业素质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通信行业职业规划课程的授课由经过系统、规范培训的教师授课,使学生能够客观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个性和价值观,深入了解通信专业的职业、环境的需求趋势,明确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促进职业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等的培养与提高。职业素质课程由合作企业的工程师来完成,以保证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学生能够掌握实用的职业技能。通过电子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结合通信企业生产实践,对专业基础课程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对通信常用工具的使用等基础能力的培养。

2.专业能力的培养

通过移动通信技术与系统等专业核心课的前导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通信专业工作所需的基础的、概念性的知识以及从事通信综合代维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是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知识基础;掌握相关移动通信设备的性能和技术指标;熟悉通信常用线缆与接口的规格、标准与制作方法;能够根据客户需要对相关移动通信设备进行软硬件配置,能够排查和处理相关移动通信设备的故障;熟悉移动通信网的基本组成与常用设备;熟悉相关移动通信设备运行的环境要求与工作条件;熟悉移动通信工程施工的行业标准和规范。

3.岗位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通过专业新技术课程注重岗位能力提升。以光传输网组建与维护为例,从教学与光传输岗位工作内容结合切入,从符合通信企业行业人才需求出发,将光传输真实工程项目作为基本内容,课程内容完成从职业岗位需求到教学实施的转变,考虑项目先后逻辑关系,对知识和技能按项目任务重新进行整合,课程内容最后归纳序化为传输网规划、传输网组建、传输网配置、传输网维护四个项目。在项目工作过程中导入光传输技术知识,项目载体跟随光传输技术更新变化,以培养学生光传输网软件调试、工程督导、技术支持和运行维护等岗位能力为根本目的。

4.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一学期通过通信行业职业规划、职业素质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第二学期通过电子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第三学期通过移动通信技术与系统等专业核心课的前导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第四学期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第五学期通过专业新技术课程注重岗位能力提升。第六学期通过顶岗实习锻炼学生职业能力。

五、教学模式改革

1.借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内容,改革课程体系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吸收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起到了示范教学的作用,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3]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参与2009年、2011年两届通信专业职业技能大赛积累丰富的经验,并及时将竞赛项目内容融入到课程设体系中,先后开发了“3G移动通信接入网运行维护”、“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移动基站勘查与设计”、“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四门专业主干课程,增设了“TD-SCDMA业务配置”和“无线网络规划优化”两门实训课程,增加了“通信工程项目管理”、“EPON技术与应用”两门专业拓展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借鉴了大赛的比赛流程,均为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方法。

2.促进课程建设与改革,提高课程建设和实施的质量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课程改革,从课程对应职业岗位的某个工作过程分析入手,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在实施教改课程过程中,注重课程教学设计要素的普适性,为了确保教改课程实施的成功率,对教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设计了教改课程实施的过程资料,使教改课程有计划、按步骤地实施。以工作过程和项目化教学作为教改的主线,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企业需求,教学方式趋于“教学做”一体,教学考核更注重过程考核,教学组织上让学生分组学习等,多方面的改进措施提高了教学质量。

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从开学到学生毕业全程贯穿职业能力培养的理念,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性格,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树立长远的学习目标,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然后学习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再通过职场体验熟悉实际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和基本素质,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接着进行工作过程导

通信岗位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 供电企业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发展通道

一、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机制不明朗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员工得不到提升,势必拖累企业发展的步伐。因此,必须一改以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个岗位干到老”的陋习,灌输职业发展通道概念。企业应直面人才发展瓶颈,主动作为,为员工指明发展道路,积极培养员工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打破“一岗定终身”的惯例。

2、人员忧患意识不强烈

员工从思想深处仍习惯于“组织安排”、“服从分配”、不作为等下班的懒散态度。企业单方面出台一系列新的管理办法和激励措施,以求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但在较大程度上,办法和措施只是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单方意愿,企业发展需求与员工自我发展内在需求未形成联动。员工态度上的抵制,并未形成你争我赶的竞争意识氛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和措施的落地执行。

3、人才发展通道较狭窄

企业未系统性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未科学设计、员工任职资格标准不明确。对于绝大多数处于职业发展底端的普通员工而言,不知道可以如何发展,不清楚应该通过何种途径、何种方式、何时才能达到专家级水平,甚至认为专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管埋头苦干到退休。员工的职业发展方向模糊,职业发展道路停滞。

4、人才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各种人才管理、晋升、激励等制度未能与时展同进步,在员工学历提升、考取职称、等级评审、绩效提升、积极培训等方面没有有效的刺激手法,使员工对能力提升的兴趣不大,甚至认为是“花钱买罪受、花钱不讨好”。应根据企业管理实际,制定接地气的人才管理、引导、使用、激励等制度,让员工真正达到“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转变的最终目标。

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思路和举措

企业应在总体战略部署的前提下,践行以员工为本、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理念,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工作,最终实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进程有效匹配的目标。

1、理清职业发展通道

职业生涯规划中应清晰展示可转换的“职业发展通道”,一般分为管理通道、技术通道和技能通道三条,分别代表员工职业发展的三条不同路径。

同时,应明确企业和个人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责分工,明晰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员、技术专家、技能专家等一系列岗位,包括教育背景、专业背景、工作经验、业绩评价、岗位胜任能力合格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安规考试合格证书及车辆驾驶证等方面的任职资格,理清学历证书、岗位能力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等证书的申报时间。

企业根据各通道任职资格条件,制定切合现有工种实际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路径指引卡”,以指导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员工可根据自身“能量”在职业发展通道的节点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明确下一步提升发展的目标。

2、制定岗位发展组织架构图

制定基于实际工种岗位架构的岗位发展组织架构图,以便员工清晰职业成长的路径,满足更加丰富的多元化的职业发展目标需求。

3、填写员工职业成长指引卡

有了清晰的路径,明确的地图指引,员工与直接上级根据专业分工和岗位工作需要,共同商讨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和计划,明确未来五年的职业发展意向路径,填写员工个人职业成长指引卡,并制定阶段性、个性化的具体职业开发策略及进度完成情况,以有效跟踪落实。上下级互动商讨,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员工的性格特点和潜能,员工也能更加清晰上级的要求,建立互赢的良好局面。

4、形成员工成长蓝图

汇集员工职业成长指引卡中的成长提升需求,形成包含岗位胜任能力资格、学历层次、专业技术资格、职业技能等级、(执)职业资格、安规考试资格、车辆驾驶资格等一系列提升规划在内的员工成长蓝图。

5、与培评薪酬绩效衔接

提炼员工成长提升共性需求,并纳入培训评价计划,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教育培训、绩效激励、岗位晋升、技能鉴定、职称评审、交流锻炼等有机结合,集中开展培训、评价、技能鉴定、职称评审等,为员工成长给予最大的资源倾斜和支持,同时也让培训更具有针对性,有的放矢。

企业通过以上“五步走”的方式可以实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进程的有效匹配。

三、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工作的改进措施

1、做实员工职业规划提升跟踪管理

建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进度表或战略地图。内容应清晰显示员工职业发展的具体规划,包括能力(技术、技能、职称、等级)提升记录、职位晋升记录、培训考核结果记录;员工提升需求档案,包括员工能力提升的具体项目、提升目标、阶段性成果、时间期限等。档案记录作为供电企业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跟踪管理以及显示成效的重要依据。

2、做好挖掘员工冰山个性潜能工作

兴趣是成功的内在驱动力,只有喜欢本岗位工作,才会全身心投入,经得起各种考验与挑战。通过科学测试的方式方法,对员工的性格、能力、气质、素质、兴趣、爱好等冰山潜能进行全方位、全体系、客观实际地测评,使员工更加认识自己,清楚自身特长、优劣,也让企业了解员工的职业兴趣,充分发挥其特长、激发其潜能。

3、不断缩小员工岗能匹配差距

职业能力是从事职业所必需具备的学识、技术、能力,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不同的职位有不同的岗位胜任能力模型。提高人员工作效率的前提是通过优化人岗匹配,达到人事相宜,人适其事,事得其人。以当前在职岗位为切入点,明确岗位职责任务,并深入分析岗位所需技能、技巧、素质等专业技能和通用管理能力、系统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开拓创新思考能力等要求与个人实际具备素养是否有差距;分析员工自身规划与企业所需人才规划需求是否一致。

落实员工岗位胜任能力评价工作,明确能力开发方向,有针对性地制定能力开发策略,做好个人岗能匹配提升发展规划,最大限度激发员工提升履职能力。

4、加强培训薪酬晋升等保障措施

切实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教育培训、薪酬激励、岗位晋升、技能鉴定、职称评审、交流锻炼等相关配套管理机制有机结合,集中开展培训班、技能鉴定、职称评审等,为员工成长给予最大的支持。建立考核与选拔、业绩与薪酬相结合的绩效薪酬激励制度,将职业能力提升发展与员工个人个性化培训计划完成情况、培训效果、安全意识、执行能力、责任意识等综合评估等潜能纳入员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员工提升绩效。将员工的绩效考核评价结果与薪酬福利待遇紧密结合,让员工感受到“能力与待遇匹配,收入能增能减”的动态管理机制。

5、畅通信息渠道,加强信息有效沟通

畅通内部信息渠道,充分利用简单、方便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快捷地向员工传递企业发展趋势、企业所需人才、人力资源规划、人才队伍建设、内部劳动力冗缺员信息、企业发展地图、内部挂牌培训师资、职业生涯规划倾斜政策、职业发展通道、职业晋升流程等信息。

6、开放横向、纵向的内部竞聘或区域组聘机会

新型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留住人才,首先需要知道他们的心理需求,理解他们想从企业获得什么,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好了,员工能回馈给企业的价值将是巨大的。企业应该采取“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对策。企业职能管理部门应积极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为员工实现职业发展提供展示的舞台。基于岗位胜任能力实施区域组聘,探索解决冗员和结构性缺员问题,进一步发挥潜能评价的作用,让员工清楚自己更适合做什么。积极创造公平竞争的竞聘环境,鼓励员工不断进取、不断提高自身优势和竞争力。

7、加大员工岗位胜任能力评价及培训力度

基于员工岗位胜任能力评价,实施分层分类的课程培训,包括管理课程、技术课程、技能课程等项目。课程细化提供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岗位主修课、综合选修课、个人套餐式选修课等课程供员工根据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课程。充分利用培训场地资源,通过师资挂牌等方式,优化培训资源体系,学员可通过自选、提前预约的方式方法开展灵活多变的学习培训。建立员工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将员工职业能力发展和个性化培训机会完成情况、培训效果检测与员工的绩效改进、薪资变化、职位变动等有机联动,全方位看员工的提升发展变化,实现员工学习与发展的全过程管控。

8、加强企业文化理念宣贯,营造良好员工成才氛围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员工良好职业心态。心态决定成败,让员工体会到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的意义。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让员工知道自身的不足和提升的方向,帮助员工树立明确的目标与管理,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切实可行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力资源潜能,点亮员工职业发展的“星光大道”,进一步冲破影响员工职业发展的天花板,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最终使员工获得事业的进步。

9、加快信息系统支撑建设,提高数据采集效率

为提高数据信息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提升工作效率,强化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应加快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发展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积极推广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明确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职业链条走向,让企业掌舵人更清晰把控企业人才发展趋势,掌舵人才发展方向。

四、总结

做实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工作对员工、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毕竟一切的商业竞争,最终都是人才的竞争。

文中分析了供电企业中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过程的思路和举措以及一些改进措施,为供电系统企业提供参考。

总之,企业应不断扩宽人才发展多渠道,千方百计为员工提供平台和资源支撑,深挖冰山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真正把“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落到实处,让员工在发展进步的历程中尝试到改革的甜头,最终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洛克著,钟谷兰等译:把握你的职业发展方向[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通信岗位工作计划篇7

1系统使用的整体情况

在通信工程项目建设的使用中,主要包括有多方面的模块设计,其中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细化,包括有需求管理模块、资源调配管理模块、设计管理模块、立项管理模块、工程管理模块、审计管理模块。对每一个模块进行全面的细化,围绕通信工程的实际需要,着手多方面的思考。对工程中的维护安装管理、工程建设管理、需求审批管理、任务分派、资源配置等各方面形成系统化的操作,并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处理能力,形成制度化的约束,将这种规范化的操作贯穿到每一项工程的具体运用之中。

2任务模块的细化管理

在通信工程的信息化建设中,设计管理模块主要是在设计所中对由所长受理的设计任务进行分派、工程设计、审核、并最后将设计文件上报到投资项目计划室。因此在该模块中需要设置的岗位有所长和设计员。立项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在投资项目计划室中队设计所上报而未审核的设计进行受理,然后,交至计划室主任进行审核,并联络采购室对材料进行采购,且由工程立项对工程建设室及施工单位发放投资项目管理岗提交的项目任务书。切块资金管理,施工队伍管理。因此在该模块中需要设置的岗位有项目管理岗和计划室主任。工程管理模块主要是在工程建设室中对工程项目任务进行受理,并下达和审核施工任务,工程停工、延期、变更、结算管理。因此在该模块中需要设置的岗位有工程管理岗和建设室主任。审计管理模块主要是在审计部门内部结算审计,并负责审计施工单位编制的结算文件,并由工程建设室和施工单位进行审核,最后通过审计负责人进行审批。因此在该模块中需要设置的岗位有审计管理岗和审计负责人。

二、探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信息系统的技术操作

1系统主要接口的运用分析

在通信工程的项目建设系统化管理中,对主要接口的设计遵循科学发展的原则,并针对结构运用的整体性能,从多方面深入探讨,主要突出设计接口与信息化的实现路径相吻合。系统的主要接口可以分为:与设计平台的接口、与制图软件的接口、与金碟K3系统的接口、与办公系统OA的接口、与客户响应系统的接口、与资源管理系统的接口。具体如下:与设计平台的接口主要是通过设计员接收上级(所长)下发的设计任务,之后通过提取设计需求、调用设计软件等过程将设计数据上传到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供各岗位查询。同样,施工单位也可以同样的方式将最终的编制结算结果以电子接口的方式回送给项目管理系统。与制图软件的接口主要是通过设计员绘制施工图纸,从项目管理系统中调用绘图软件,将完工后的图纸上传到项目管理系统供各科室查询。通过OA系统从而实现生产数据、办公数据、决策分析数据三者之间的转化,并最终实现资源的共享,减少审核过程中的重复劳动。与客户响应系统的接口主要是直接提取客户响应系统中的业务需求数据,并减少对数据的重复录入,正确、及时地反馈通信工程项目的竣工/取消数据信息。

2合同化管理的综合手段

在通信工程的项目系统化建设中,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始终以通信工程的造价、合同、进度、质量、财务管理等作为构建系统的主线和重心。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始终建立进度、费用、质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针对目前工程量清单投价,施工单位往往采取“低价中标,索赔赢利”的方式承揽工程,作为业主方造价管理人员要做到事前把关,主动控制。严格审核工程变更,计算各项变更对总投资的影响,从使用功能,经济美观等角度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工程变更,减少不必要的工程费用支出,避免投资失控;另外对施工单位及材料供应商不履行的约定义务及时提出及索赔,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3监督管理的细化手段

在具体信息化项目的建设中,要突出系统运行的整体功能,尤其是思考每一个监督管理的环节,通过计算机的信息化处理能力,将每一个管理环节通过固定的管理机制形成相应的管理模式,并根据实际需要的角度出发,对项目建设中的组织施工中各阶段、环节、专业和工种的互相配合、进度协调进行指挥。调度工作是使施工进度计划实施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其主要任务是掌握计划实施情况,协调各方面关系,采取措施,排除各种矛盾,加强各薄弱环节,实现动态平衡,保证完成作业计划和实现进度目标。设立专职项目进度管理员进行工作界面的调度管理。

4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综合运用

在整体项目的信息化建设中,对于牵涉的每一个环节包括项目前期管理、项目实施管理、项目结项管理、项目归档管理、项目知识沉淀管理等,系统与知识管理平台、信息门户、OA都进行了业务数据和业务流程的无缝集成。①实施项目计划管理。在信息系统上根据项目的专业类型套用相应标准WBS模板,自动生成项目工作范围分解,并按照具体项目特点修正WBS结构,以此为依据,建立进度网络计划、资源计划,建立指导和控制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基准计划。②流程管理。在工作流管理过程中信息系统实现了流程配置灵活化、流程驱动自动化、工单派发自动化、管理人员待办工作自动提示。③基站建设。信息系统对整个基站建设过程以业务流程进行驱动,在流程运转过程中,自动分配工作任务、待办事宜,根据完成基站的数量,批次完成概预算设计、设计会审、验收、结算。具体包括基站建设WBS编制、业务流程的驱动等。

通信岗位工作计划篇8

本文简介了国有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涵义,概述了建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价值,就健全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建议:加强人才测评建设,对员工个性进行评估;做好岗位分析,设计科学的职位体系;建立合理的岗位轮换制;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实施系统管理办法。

【关键词】

国有企业;职业生涯规划

企业成败取决于企业中的“人”的因素,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我国,由于宏观环境和传统人事管理体制的惯性作用,许多国有企业忽视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开发,现有人力资源的潜能和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和应用,多数国有企业缺乏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的职工职业生涯规划。生涯规划是企业爱员工的一种表现,职业生涯规划是让员工在企业内找到合适位置的办法。

一、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组织和个人把个人的发展和组织的发展结合起来,对决定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制定有关职业在各个生命周期中的总体构想和规划安排。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企业中进行有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即将个人职业发展需求与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相联系做出的有计划的一系列规划管理过程。从对职业生涯规划定义的描述中可以看到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仅靠组织或个人单方面就能进行的,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将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制定有效的规划。

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对国企人力资源建设的现实价值

一个人是否能在工作中走的远,是否能够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支配。经过调查发现,一个人其中有56%的归属感,50%友爱满足感以及70%左右的实力、胜任、自信、能力都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式来获得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员工来说起着巨大的激励作用。

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企业和个人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1、增强国有企业凝聚力

国有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首先基于“员工是企业的财富与资源”的理念,它为员工创造条件,提供了合适的发展空间,使之有机会获得一份有成就感和自我实现感的职业。因此,职业生涯管理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使员工对国有企业产生信任,相信国有企业和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主动的承担责任,体现出更强的敬业和奉献精神。

2、指导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员工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对个人的个性特征、能力水平和优劣势的认知难免主观,对国有企业的职业机会及其他职业的要求和认识不甚明了,这种认识的偏差和信息的不对称,自然造成员工职业期望感性有余、理性不足,时间一长,便会感到“伯乐难遇,壮志难酬”。职业生涯管理将帮助员工理性的认识和评价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组织需要干什么,从而建立比较切实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3、实现国有企业和员工“双赢”

职业生涯管理是将员工个人的职业理想同国有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有效抑制了国有企业与员工个体在目标设置上的偏差,避免由此造成的员工主动性、积极性的丧失,使员工在国有企业中发展,国有企业在员工发展中成长,双方结成相互支持、相互依附、长期认同的“利益共同体”,最终实现国有企业与员工之间共同发展。

4、开发国有企业人力资源

准确的人力资源信息是进行高效的人员需求、供给预测及制订培训计划的基础。职业生涯管理有利于国有企业更好地了解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及时做出需求及供给预测,有目的地进行招聘与选拔;有利于国有企业获得培训需求最准确的信息,有效地组织员工开展相关培训,根据人岗匹配的原则对员工进行调动、整合和再配置等活动,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总之,充分而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项激励员工的有效措施。通过推进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的素质,推进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提升企业人力资源能力的建设。

三、推进国企人力资源建设的职业生涯规划对策

企业提供给员工的晋升通路是否通畅,关系到是否能满足员工个人发展目标,这是对企业自身实力和发展愿景的要求,同时也是企业能否吸引员工是否有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在市场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环境中,国企制定一套旨在推进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势在必行、大势所趋。国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1、加强人才测评建设,对员工个性进行评估

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它是根据每个个体不同的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在员工不能准确对自身作出客观分析和评价时,国企就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测评体系,帮助员工更好地认识自己,消除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迷茫感。测评通常是用来测量员工的潜能和优缺点,以及员工的性格和社交风格。企业进行人才测评可以通过数据指标测量、沟通直观测评、心理测量等方法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兴趣、个性等方面的特质,指导员工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激发潜力。

2、做好岗位分析,设计科学的职位体系

岗位分析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做职业生涯规划之前,必须对企业所有岗位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每个岗位需要完成的任务,解决的问题及需要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以及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对岗位做好分析界定。然后才能根据对员工的测评结果进行岗位匹配,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率,使员工各尽所能。目前常用的分析方法有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关键事件法、参与法、工作日志法、交叉反馈法等。目前很多国企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职位结构体系,每个职位的应付权责、业绩衡量标准、职位价值等都没有理顺。国企应根据岗位、工作性质等,结合企业组织结构将岗位分成多条序列,如行政管理序列、商务序列,生产运行序列。然后根据员工的成长规律和特点,为每个序列设计等级,既要与组织结构一致,也要使每个等级与员工的经验、资历、能力相吻合,让员工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做到有依据,并且为后面的人力资源规划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真实的职位信息基础。

3、建立合理的岗位轮换制

工作岗位轮换是指企业有计划地按照大体确定的期限,让员工轮换担任若干种不同工作的做法,从而达到考察员工的适应性和开发员工的多种能力、进行在职训练、培养主管等目的。对于刚进入国企的员工,通过岗位轮换可以给他们挑战自己的机会,是员工真正审视、了解和评价自我的机会,也是组织较为全面真实地考察和评定员工的机会。当员工在同一岗位工作时间长了以后,得不到应有的提升,导致了工作热情的下降,适当地轮换工作岗位会使人产生一种新鲜感,减少员工工作的不满情绪。而且员工会感受到企业对自身的重视和对自己的全面培养,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在晋升工作岗位有限,难以满足员工晋升要求的情况下,岗位轮换还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国企晋升岗位不足的压力。

虽然岗位轮换制有很明显的作用,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需要克服的困难和阻力,例如某些岗位技术要求较高,轮换可能会降低工作效率,提高培训时间和成本;岗位轮换会引起工资变动,影响员工情绪;由于业务需要,不能如期进行轮换等。因此,实行岗位轮换必须要考虑一个合理性问题,必须用人所长,避人所短,在制定岗位轮换计划时,应按照每个员工的能力、特点、兴趣、个性等统筹考虑。一方面要考虑到各部门的实际需求,保持各部门之间的相对平衡,另一方面要注意合理的轮换周期,避免岗位的频繁变动。

4、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

培训制度是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成功的支柱,企业可以针对员工职业发展的要求进行定向培训,确定其职业生涯规划,或根据每时段的评估和反馈,针对员工工作中的缺陷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培训制度贯穿了员工整个职业生涯,它将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竞争力连接起来,一方面有利于员工技能,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提升国企竞争力。目前很多国企的培训大多都局限在业务培训,缺乏长期规划,不支持员工长期持续发展,而且很多培训缺乏针对性,造成了培训资源浪费。国企在制定培训制度时应与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做好培训需求分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现培训个性化和多样化。此外要做好培训管理和考核工作,保证培训质量,并且激励员工学以致用,鼓励创新,只有每个环节都做好了,国企才能真正确保员工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保证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真执行。

5、实施系统管理办法

国有企业应通过各种途径,采取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管理办法管理员工的职业生涯,保证企业和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效益的最大化。最常用的方法有:接班人计划、导师计划、职业生涯年度评审等等。另外,国有企业还可以通过社会化的大型人才中介机构与专业管理顾问公司承担起提供职业生涯管理指导等方面的专业服务,从而保证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和效率性,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总之,国企在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应引导员工客观地认识自己,在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更好地完成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国企应该建立各项相关的配套措施和制度,建立有效的规划体系,切实加强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不断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跟踪调查和反馈,及时做出反应和调整,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能,使员工能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廖泉文.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董福荣,刘勇.现代企业人力资资源管理创新.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1.

通信岗位工作计划篇9

岗位说明书 部门名称:技术中心 岗位名称:资源管理部主任 岗位数量:1 岗位职级:正科职■ 岗位性质:管理■ 教学 专技 工勤 职工性质:在编■ 长聘 短聘 岗位职责 一. 职责: 1.全面负责资源管理部工作,负责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湖南分中心的业务工作; 2.负责科室内部人员管理、工作安排调度、工作指导及工作绩效考核; 3.负责资源建设技术支持的统筹安排; 4.负责资源存贮的方案制定和实现; 5.负责组织评定、验收教学资源制作成品; 6.负责组织教学资源质量评价和使用效果评价; 7.负责资源存贮安全、调度、交流和市场交易事宜; 8.负责学校技术设备、耗材等市场行情,熟悉技术维护工作; 9.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二. 履职要求: 1.思想政治立场坚定,思想作风正派,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团结同志,充分发挥科室技术人员的潜能; 2.熟悉网络应用技术、服务器和存贮技术; 3.熟悉资源开发工具和标准; 4.熟悉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方法,有一定系统设计开发经验,能够规划、研发资源管理软件; 5.有开展资源建设业务培训能力,能组织开展资源开发技术培训。 6.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较好地协调资源建设的各方面人员协调工作。 7.有较强的文字能力,较好地推介资源应用。 任职条件 1、职务(职称)条件: 现任正科级或副科两年以上或中级以上职称 2、年龄条件: 35周岁以下(2010年12月31日为实足年龄基准) 3、学历条件:本科以上学历 4、工作经历条件:3年以上技术岗位工作经验,2年以上管理工作经验 5、健康条件:身体健康。 6、特别条件:中共党员。 7、职业条件: 对学校网络及设备情况较了解,有技术服务经验,有系统设计开发经验,有开展业务培训经验,熟悉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和国家法律法规。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办公室和党务工作经验,有一定文字能力。服务意识强,工作责任心强,待人热情,服务周到,说话和蔼。

 

岗位说明书 部门名称:技术中心 岗位名称:教学资源主管 岗位数量:1 岗位职级: 岗位性质:管理 教学 专技■ 工勤 职工性质:在编■ 长聘 短聘 岗位职责 一. 职责: 1.参与制定学校资源建设的规划与计划,收集与整理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现有资源的使用价值,进行编目,并协助制定资源配置计划,购置相应的教学资源,为电大在线、高职教育、终身教育、干部在线、职业培训等网站的网上教学资源使用提供技术支持。 2.运用最新的多媒体与计算机技术,为教师开发课程教学资源提供技术支持。 3.对口联系中央电大资源中心,负责国家数字化资源中心湖南中心的资源导入、特设资源库建设、精品课程资源库建设。并保证分中心系统安全与稳定工作,积极开拓服务湖南的教学资源服务,使之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建设并管理统一资源存储平台,保证学校各类教学资源存储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完备性。 5.参与论证学校教学资源的购买需求,提供相关课程教学资源的有关信息,为学校以质优价廉的方式获取资源,不断丰富和完善资源库。 6.研究课程教学实施与改革,探索远程教育教与学的规律和具有开放教育特色的教学机制,提高教师资源的利用率和协同教学与服务的能力,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7.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临时性事务。 二. 履职要求: 1.思想政治立场坚定,思想作风正派,勤政廉洁,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有较强的沟通协调,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 2.熟练掌握教学资源建设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根据学校教学要求做好资源中心的工作重点。 3.熟悉资源分类要求,严格做好资源的分类编目、入库、存贮。掌握各种教学资源格式和标准及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根据不同教学环境所需的教学资源格式和标准。 4.熟悉统一存储结构,能够设计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环境需要的、最经济的存储硬件系统方案并实施。 5.熟悉知识产权保护法,严格按照学校有关制度进行教学资源的采购、交流、推广、应用,开展资源对外销售和交换业务。 6.熟悉调查问卷的组织,善于通过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并形成调查报告,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熟悉开放教育、职业教育、高职教育、终身教育教学、继续教育资源的应用需求。 7.大局观念强,能服从处室领导安排,认真对待各种临时性任务。 任职条件 1、职称条件: 中级以上 2、年龄条件:35周岁以下(2010年12月31日为实足年龄基准) 3、学历条件: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信息技术或教育技术相关专业背景。 4、工作经历条件:3年及以上计算机或多媒体专业技术工作。 5、健康条件:身体健康,能保证正常工作。 6、特别条件: 无 7、职业条件:具有较高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术水平,具备不断学习、创新的能力;认真细致、爱岗敬业,责任心强;具有团队精神,具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具有独立开展工作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岗位说明书 部门名称:技术中心 岗位名称:课件技术员 岗位数量:1 岗位职级: 岗位性质:管理 教学 专技■ 工勤 职工性质:在编■ 长聘 短聘 岗位职责 一. 职责: 1.掌握多种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制作不同形式、不同格式的标准化课件。 2.协助电教中心设计直播课、录像课、电视课的VI设计,背景设计,字幕动画等。 3.协助设计学校网页版面,颜色搭配,动画效果。 4.根据教学资源使用的各种途径,采用调查问卷、各教学系统使用统计的数据;形成教学资源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效果,改进和提高我校教学资源的质量。 5.按学校要求组织开展教师教学课件开发技术培训、交流、竞赛活动。 6.维护资源中心资源管理平台网站,做好网络安全防护,病毒感染防护。定期对服务器和存储系统做安全检查。 7.研究课程教学实施与改革,探索远程教与学的规律和具有开放教育特色的教学机制,提高教师资源的利用率和协同教学与服务的能力,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8.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性事务。 二. 履职要求: 1.熟练掌握课件制作的国际和国家标准,掌握多种多媒体开发工具,具有VI设计基础,色彩基础,掌握AE、PS软件,有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 2.熟悉网页制作、色彩搭配要求,熟练掌握网页编辑软件。 3.熟悉问卷调查的形式,能独立设计针对不同对象的调查问卷,做出分析报告。 4.具有网络安全防护与病毒防护知识,了解服务器硬件结构。 5.了解开放教育、高职教育、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对教学资源的需求。 6.大局观念强,能服从处室领导安排,认真对待各种临时性任务。 任职条件 1、职务(职称)条件: 助教(助理工程师)以上 2、年龄条件:35周岁以下    (2010年12月31日为实足年龄基准) 3、学历条件:本科以上学历,平面、动画、多媒体和计算机相关专业背景。 4、工作经历条件:2年及以上数据库与软件开发工作经历,有多媒体课件开发经历者优先。 5、健康条件:身体健康,能保证正常工作。 6、特别条件: 平面、动画设计师资格证者优先 7、职业条件:具有较高的软件开发水平,具备不断学习、创新的能力;认真细致、爱岗敬业,责任心强、乐于向师生服务;具有团队精神,具有工作主动性;具有相当程度的自主学习能力,精通当前流行的主要课件制作软件。

岗位说明书 部门名称:技术中心 岗位名称:技术维护员 岗位数量:1 岗位职级: 岗位性质:管理 教学 专技■ 工勤 职工性质:在编■ 长聘 短聘 岗位职责 一.职责: 1.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参与技术设备的采购、验收,负责处室设备建档、管理和发放,全校技术设备使用情况核查,配合后勤处清理资产。 2.负责受理并审核全校各部门的技术耗材采购申请,联系学校指定供货商进行采购,安排发放并做好记录,定期与采购部门和供货商结算,结算流程须按财务相关规定执行。 3.负责受理校园网上网用户的申请,核准缴费情况后派单给相关科室开通网络,开通后及时收集用户反馈意见,记录存档。 4.负责校内网络维护服务、电教技术服务和资源建设服务的受理和技术处理工作,不同技术服务派单给相应职能科室,服务完成后及时收集用户反馈意见,记录存档。 5.负责受理学校办桌面计算机、打印机的维修,可自行维修的负责维修,不能维修的送校外维修并核定维修经费,维修好及时送还用户,记录存档。 6.带领处室勤工助学学生完成科室安排的各项技术服务工作。 7.协助科长完成处室档案管理工作。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履职要求: 1.熟悉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相关管理制度规程,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坚持原则,廉洁自律,对外采购和维修,设备核查严格按照学校流程和相关规定进行。 2.熟悉学校资产设备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流程。 3.较熟悉各类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和电教设备,能够熟练维护计算机设备。 4.熟悉电子公务和自动化办公技术,能够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 5.从学校利益出发,严把耗材采购、发放关,对相关耗材市场行情比较了解,对非必需的耗材坚决不予采购,对私人用途的耗材坚决不予发放。 6.有一定人员管理经验,能够合理安排勤工助学学生相关管理工作。 7.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认真负责,工作细心。 8.大局观强,能服从领导安排,认真对待各项临时性工作。 任职条件 1、职称条件: 不限 2、年龄条件:48周岁以下(2010年12月31日为实足年龄基准) 3、学历条件:大专以上学历 4、工作经历条件:4年以上技术服务工作经验 5、健康条件:身体健康,能保证正常工作。 6、特别条件:限男性 7、职业条件:熟悉招标采购的法律法规,熟悉设备管理相关流程,熟悉各类技术设备,能够熟练维护计算机设备,了解耗材相关情况,有一定管理工作经验,有一定文字能力,服务意识强,工作责任心强,说话和蔼,待人热情。

 

岗位说明书 部门名称:技术中心 岗位名称:网络软件部主任 岗位数量:1 岗位职级:正科职■ 岗位性质:管理■ 教学 专技 工勤 职工性质:在编■ 长聘 短聘 岗位职责 一. 职责: 1.全面主持网络软件部工作,负责学校网络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软件开发工作的规划、设计和管理; 2.参与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做好校园信息化建设网络系统设计、论证、立项、实施及后期管理的协调和处置; 3.担任学校信息化建设网络硬件和软件开发的架构设计师,综合考虑学校各类教育所需的软、硬件运行环境,构建功能完备、技术先进、运行稳定流畅、成本最省的信息化技术环境,并对校内各职能部门和全省电大系统校园信息化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指导; 4.根据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开发和引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软件,保证校内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并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相应系统对接,构建学校的URP系统并不断优化; 5.实时监督和处理信息系统运行状态,随时掌握学校网络运行状态并有应对措施及时处置;监督各通信运营商为学校提供的各类数据通信链路运行状态,协调处理网络链路的故障,定期形成书面报告; 6建立完备的网络技术档案和资源分配档案,完善网络日常管理,充分发挥网络技术领头人的作用,培养网络技术人才; 7.立足技术创新,深挖设备的潜力,不断开拓信息系统的新应用,在信息技术理论研究方面每年都有实质性的书面成果; 8.配合综合技术服务部完成对校园网的技术支持服务; 9.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性事务。 二. 履职要求: 1.思想政治立场坚定,思想作风正派,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团结同志,充分发挥科室技术人员的潜能; 2.要具有扎实的信息系统开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开发前沿理论、市场和技术,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3.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内部管理科学严谨,善于发挥技术团队的力量; 有较强的全局观念和系统意识,一切工作从学校全局利益出发,能正确处理各类关系。 任职条件 1、职务(职称)条件:现任正科级或副科两年以上或中级以上职称 2、年龄条件: 40周岁以下(2010年12月31日为实足年龄基准) 3、学历条件: 全日制计算机技术硕士研究生以上 4、工作经历条件: 有大型网络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经验 5、健康条件: 健康 6、特别条件: 共产党员 7、职业条件:熟悉国家信息管理相关法规;精通网络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有较强文字能力和全局意识、系统意识和信息化建设技术和理论水平;档案意识强,各种工作过程性文件、技术文档资料整理规范,保管完备;团结同志,善于沟通;忠于职守,严于律己,有较强的创新开拓能力;注重保密。

岗位说明书 部门名称:技术中心 岗位名称:网络工程师 岗位数量:1 岗位职级: 岗位性质:管理 教学 专技■ 工勤 职工性质:在编■ 长聘 短聘 岗位职责 一. 职责: 1.保障全校可网管设备(包括核心、汇聚、接入各级交换机、边界路由器、出口防火墙)的安全运行; 2.负责网络硬件系统软、硬件配置、网络资源管理、网络设备维护; 3.负责网络运行监控,定期编写学校网络中心机房的日常维护与日志记录报告; 4.重点项目试运行期间的功能测试与正常运行后的硬件技术服务; 5.完成指定的信息系统管理工作; 6.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性事务。 二. 履职要求: 1.热爱网络管理工作,工作认真仔细、能吃苦,具有高度责任心,能7×24小时响应网络故障处置; 2.精通网络管理业务和技术,熟练掌握网络架构知识,熟练掌握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网络集成和网络配置技术,并实际承担操作实务; 3.有一定的创新和开拓能力,有一定的网络开发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应用的功能; 4.工作计划性较强,每个学期必需制订相应的业务工作计划,提交工作总结。 5.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每学期需要制定业务学习计划,不断跟踪IT行业的新技术、新进展、新方法,不断提高信息工作能力,并应用于工作实践当中。 6.要求工程师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能为校园网络各使用部门提供良好服务。 任职条件 1、职称条件: 中级 2、年龄条件: 35 周岁以下(2010年12月31日为实足年龄基准) 3、学历条件: 计算机专业全日制本科以上 4、工作经历条件:从事网络管理两年以上 5、健康条件: 健康 6、特别条件:有网络工程师证书者优先。 7、职业条件: 精通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熟悉网络行业发展的动态,掌握多种网络软件开发工具。

 

岗位说明书 部门名称:技术中心 岗位名称:高级软件工程师 岗位数量:1 岗位职级: 岗位性质:管理 教学 专技■ 工勤 职工性质:在编■ 长聘 短聘 岗位职责 一.职责: 1. 与各应用系统部门保持密切沟通,根据用户需求和总体设计方案,指导和协调程序员的软件开发工作,不断满足应用系统部门的要求; 2. 项目开发的过程管理(计划、协调、测试、切换、运行)、建立各类技术文档; 3. 保障全校性管理信息系统(包括:OA系统、邮件系统、门户网站、二级网站)的安全运行,负责全校各类人员的信息访问控制规划和赋权; 4. 负责全校性管理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 5. 负责各应用系统试运行期间的功能测试与正常运行后的技术服务; 6. 完成指定的信息系统管理工作; 7. 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性事务。 二.履职要求: 1.热爱教育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工作认真仔细、能吃苦。 2.具有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熟悉软件工程的理论与方法,能敏锐地熟悉各部门的业务工作流程和规范并善于沟通。 3.工作计划性较强,每个学期必需制订相应的业务工作计划,善于总结。 4.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每学期需要制定业务学习计划,不断跟踪IT行业的新技术、新进展、新方法,不断提高信息工作能力,并应用于工作实践当中。 5.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能为各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部门和程序开发人员提供良好服务。 任职条件 1、职务(职称)条件: 副高以上 2、年龄条件: 40 周岁以下    (2010年12月31日为实足年龄基准) 3、学历条件: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 4、工作经历条件: 从事软件开发或信息系统管理两年以上。 5、健康条件: 健康。 6、特别条件: 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有系统分析员资格者优先。 7、职业条件: 至少精通一门程序开发工具(.net/java/php);至少精通一种数据库环境(Sql server/Oracle/Mysql);熟悉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理论和方法。

 

岗位说明书 部门名称:技术中心 岗位名称:软件工程师 岗位数量:3 岗位职级: 岗位性质:管理 教学 专技■ 工勤 职工性质:在编■ 长聘 短聘 岗位职责 一. 职责: 1. 协助校内各职能部门进行信息系统建设前期调研和需求分析; 2. 完成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办公室软件系统建设相关工作; 3. 为全省各电大分校提供软件系统建设的业务指导; 4. 完成学校下达的信息系统开发程序设计工作,根据项目开发难易程度和代码量分别承担或协作完成代码编写; 5. 确保所负责平台和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 6. 参与精品课程制作软件开发和技术支持工作; 7. 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性事务。 二. 履职要求: 1. 热爱教育软件开发工作,有定力、能吃苦。 2. 具有软件开发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熟悉软件工程的理论与方法,精通一门以上软件开发工具,熟练掌握多门软件开发工具,具有快速构建应用系统的能力; 3. 能够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编写完备的技术档案,每个项目完成时提交详细设计的技术文档并妥善保管。 4. 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每学期需要制定业务学习计划,不断跟踪软件行业的新技术、新进展、新方法,不断提高编程能力,并应用于工作实践当中。 5. 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能正确理解信息系统应用部门和系统分析人员的任务需求。 任职条件 1、职务(职称)条件: 中级以上职称。 2、年龄条件:35 周岁(2010年12月31日为实足年龄基准) 3、学历条件: 计算机或信息技术专业本科以上 4、工作经历条件: 从事软件开发两年以上 5、健康条件: 健康 6、特别条件: 有高级程序员证书者优先 7、职业条件: 熟练掌握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理论与方法,熟悉网络软件开发技术,至少精通一门程序开发工具(.net/java/php),至少精通一种数据库环境(Sql server/Oracle/Mysql)。

 

通信岗位工作计划篇10

一、充分认识实施农技推广特岗计划的重要性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迫切需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做出部署。各地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从总体上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仍然存在新生力量不足、专业结构不合理、服务能力亟待加强等突出问题,制约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迫切需要引入一批专业素质高、作风踏实的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发挥其知识新、眼界宽、信息灵的优势,改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结构,增强推广服务能力。启动实施农技推广特岗计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工作安排,是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促进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基层服务的重大举措。各地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农技推广特岗计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基层农技推广特岗计划实施。

二、明确实施农技推广特岗计划的总体要求

实施农技推广特岗计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用人机制、服务机制和扶持机制,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农业专业服务组织等为载体,引导鼓励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基层担任特岗农技人员,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领办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通过机制创新和政策扶持,计划利用2年时间试点,选用3万名特岗农技人员到基层服务;力争通过5—10年时间努力,实现每个乡镇区域内拥有5名左右特岗农技人员。通过农技推广特岗计划实施,壮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队伍,扩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覆盖面,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建立特岗农技人员管理机制

(一)建立特岗农技人员认定机制。特岗农技人员主要来源为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或近年内往届毕业生、高校毕业后到农村从事“三支一扶”工作人员、高校毕业后到村组织任职人员等。原则上要求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涉农专业专科以上学历,具备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必需的政治、业务和身体素质。农技推广特岗计划采取“政府引导、个人自愿、单位聘用、部门认定”的人员管理机制。

坚持政府引导。各地农业、教育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促进大学生到基层服务的有关要求,出台扶持政策,引导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农业专业服务组织等基层单位就业、创业和服务,增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能力。

坚持个人自愿。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发扬学农、爱农、干农的优良作风,坚持到农业和农村一线服务的人生追求,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特长,自愿与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农业专业服务组织等基层单位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劳动工作关系,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实现就业和创业。

坚持单位聘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农业专业服务组织等基层单位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立足增强科技和人才支撑,积极引进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本单位就业,自主招聘,与他们鉴定用人合同,保障他们的工资待遇,为他们就业和创业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坚持部门认定。各地农业部门要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农业专业服务组织等基层单位招聘的高校涉农专业大学生进行认真审核,对符合条件的进行认定,对认定的特岗农技人员要落实扶持政策,安排工作经费、试验示范经费和学习培训经费,支持他们开展推广服务工作。

(二)建立特岗农技人员跟踪联系机制。各相关部门要明确专门的部门或机构,负责特岗农技人员跟踪联系工作。要建立工作联系制度,主动联系、及时反馈特岗农技人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协调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建立跟踪评价制度,完善竞争择优机制,培养苦干实干、创先争优的意识,评价结果作为推优扶持的重要依据。

(三)建立特岗农技人员培训学习机制。建立岗前和在岗培训制度,提高特岗农技人员做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的本领和能力。各有关部门和相关科研、教学、推广单位要制定针对特岗农技人员的专门培训计划,采取集中办班、远程教育和现场实训等方式,重点培训“三农”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技术、自主创业技能等内容。鼓励各用人单位出台相关措施,支持特岗农技人员参加继续教育。

四、支持特岗农技人员有效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一)组织特岗农技人员与专家有效对接。各有关部门要建立特岗农技人员与科研、教学、推广单位专家对接制度,构建“专家—特岗农技人员—基地(企业、合作社、专业服务组织)”的工作机制,引导特岗农技人员尽快适应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帮助解决特岗农技人员开展服务和自主创业的技术难题。

(二)支持特岗农技人员开展公益性技术推广与服务。引导特岗农技人员积极宣传贯彻党的强农惠农政策,配合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配合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预测与防控、农业生产投入品质量监管、农业灾害的应急处置和农业公共信息采集,配合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和科技示范户培育工作。

(三)支持特岗农技人员实施农业推广项目。各有关单位要鼓励特岗农技人员申报农业技术研究或推广项目,帮助做好项目的咨询论证。各级各类推广培训项目要向特岗农技人员重点倾斜,优先支持。项目主管部门要指导特岗农技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实施好项目,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扩大特岗农技人员的社会影响。各用人单位要提供项目实施的场地、设备和人员支持,为特岗农技人员实施好项目创造必要条件。

(四)支持特岗农技人员创办农业试验示范基地。鼓励特岗农技人员与现有科研教学推广单位试验基地、良种繁育场、示范农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结合,围绕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创办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各级农业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要协助做好关键技术引进,集成技术组装配套,加强培训、宣传和咨询服务,充分发挥基地的试验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五)支持特岗农技人员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特岗农技人员根据农民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服务需求,领办或以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形式参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产前、产中和产后技术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强信息咨询、信贷融资、经营指导、宣传推介等方面服务,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

(六)支持特岗农技人员创办专业服务组织。鼓励特岗农技人员发挥专业优势,创办种苗供应、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农机作业与维修、测土施肥、沼气设备建造与维护、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等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专业化服务,推进农业生产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督促与服务,促进专业服务组织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七)支持特岗农技人员在涉农企业就业和创业。充分发挥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鼓励特岗农技人员到涉农企业就业和创业,担任技术骨干,开展供种、农资、管理、防治、销售等服务工作,发挥涉农企业在技术、产品、市场、营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将新品种、新机具、新技术、新方法引入农业生产和农民服务之中,加快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五、切实落实农技推广特岗计划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农技推广特岗计划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农业、教育等部门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切实履行职责,加强沟通协调,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研究制定农技推广特岗计划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细化工作措施,扎实稳步推进。要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任务分工,层层落实,责任到人。要加强调查研究,分析农技推广特岗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要率先启动农技推广特岗计划,探索模式,创造经验。各涉农高等学校要把实施农技推广特岗计划作为促进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重要手段,强化宣传引导,组织毕业生积极参与农技推广特岗计划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