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30 23:38:38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点检;设备点检管理;预知性检修;设备维护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0-0071-02

一、点检的定义

点检是一种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它是利用人的五官或简单的仪器工具,对设备进行定点、定期的检查,对照标准发现设备的异常现象和隐患,掌握设备故障的初期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对策,将故障消灭在萌芽阶段的一种管理方法。

二、设备点检的特点

设备点检不同于传统的设备巡回检查。如果说,设备的巡回检查是为了“观察”系统的正常运行状态的话,设备点检管理则是为了把握设备的各种状况,揭示其状态变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实现预知性检修。设备点检工作的基本特点是:点检组织专业化;点检工作制度化;点检方法与内容标准化;点检过程规范化;点检结果信息化;分析成果效益化。

三、设备点检管理

设备点检管理是利用人的感官和简单的仪表工具,或精密检测设备和仪器,按照预先制订的技术标准,定人、定点、定量、定标、定路线、定周期、定方法、定检查记录,施行全过程对运行设备进行动态检查。它是一种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指导设备状态检修的一种严肃的科学管理方法。

要实现状态检修,其根本在于即时、准确、全面地了解掌握设备的各种状态。点检制度最初是由日本从美国引进的预防维修制发展而成的,现已成为实现状态检修的一种基础性工作。应用这种管理模式,将有效地掌握设备的各种状态,防止“过维修”和“欠维修”,减少设备的故障发生率,大大降低设备维护费用。因此,这种管理模式在世界上被广泛应用在设备管理上。

点检管理通常可分为日常点检和精密点检两类。日常点检是指在日常工作中持续对设备进行常规检查,完成状态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是精密点检工作开展的基础。日常点检工作的开展,构成了点检工作的基本框架。精密点检是对已出现问题的设备作出精细的调查、测定、分析。它是日常点检工作的延伸,用于专业解决设备故障产生的原因。日常点检和精密点检二者不可偏废。要实现设备点检制,需要根据各自的特点,策划相应的组织管理,技术管理和应用方案。

四、设备的预知性检修

为避免设备的维修不足或检修过剩,当前冶金设备管理正由定期检修和计划检修管理体制,向预知性设备状态检修体制转变,其根本目标是提高设备可靠性、经济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设备状态检修是一个覆盖面广、综合性强的领域。它是建立在生产效能、费用及设备可靠性维修工程基础之上的综合应用,同时已成为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及效能、减少维修费用的有效途径。掌握设备的状态是实现设备状态检修的基础,并将设备点检作为实施状态检修的主要数据来源之一。这也说明设备点检制是即时掌握设备的状态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配合状态检修工作,点检管理应作为一种新的模式在我单位贯彻和实施。

在现代工业设备的维护中,“预测维修”已逐步取代“事后维修”和“计划维修”,成为主要的设备维修方式。“预测维修”体制的主要作业方式是“设备点检定修 制”,而“设备点检定修制”的重要支撑手段就是“根据已制定的计划,采用便携式数据采集器采集现场设备状态信号”。

我厂现在应用的PMS系统(设备故障诊断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具有柔性的巡检计划制定、下载和回收功能。采用HY系列仪器(包括振动测量仪、巡检仪、抄表仪等)采集现场设备状态信号后,在PMS软件的控制下,点检人员可以轻松地完成企业关键设备全运行周期的状态监测与管理。具体操作步骤有以下三步:编制新的巡检计划;下载巡检计划到HY系列仪器(包括振动测量仪、巡检仪、抄表仪等);从HR系列仪器回收采集的时间数据。

PMS系统提供一个设备巡检过程的监督功能,以便使PMS系统的使用者能全面了解巡检计划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各种违规行为的产生。有下列六种情况之一即为违规:

1.巡检计划未下达:下达负责人在巡检计划执行期内没有下达巡检计划,则视为违规,记录下达负责人违规,违规时间是本次巡检计划执行期结束点。

2.按期数据部分回收:下达负责人在巡检计划执行期内为巡检员下达巡检计划后,巡检员在同一个巡检计划执行期内只采集回收了部分数据,则视为违规,记录巡检员违规,违规时间是本次巡检计划执行期结束点。

3.过期数据部分回收:下达负责人在巡检计划执行期内为巡检员下达巡检计划后,巡检员最后一次回收数据在这次巡检计划执行期之后,下次巡检计划执行期之前,且没有将数据完全回收,则视为违规,记录巡检员违规,违规时间是巡检员最后一次回收数据的时间。

过期数据全部回收:下达负责人在巡检计划执行期内为巡检员下达巡检计划后,巡检员最后一次回收数据在这次巡检计划执行期之后,下次巡检计划执行期之前,且将数据完全回收,则视为违规,记录巡检员违规,违规时间是巡检员最后一次回收数据的时间。

4.过期数据没有回收:下达负责人在巡检计划执行期内为巡检员下达巡 检计划后,巡检员在下次巡检计划执行期之前没有回收过数据,则视为违规,记录巡检员违规,违规时间是本次巡检计划执行期结束点。

5.电子标签未触摸:下达负责人在这次巡检计划执行期的开始和下次巡 检计划执行期之前为巡检员下达巡检计划后,巡检员在下次巡检计划执行期之前回收过数据,则采集但未触摸电子标签的数据每条分别记录违规,未采集的不记录违规,记录巡检员违规,违规时间是数据的采集时间。

五、结语

1.通过科学的方法,找出设备缺陷和异常状态,发现隐患,及时采取对策,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设备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通过资料积累,提出合理的零部件维修、更换计划,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技术标准,保持设备性能的高度稳定,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大幅度降低设备的故障和事故停机率,实现设备“零故障”。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2

一 煤矿企业生产中的网络应用整体规划

数字煤矿作为网络技术派生出的虚拟管理系统,是以煤矿企业日常作业为基础进行仿真的,在日常作业进行生产、物流以及信息的采集和传输过程中通过数字模拟系统进行处理,煤矿企业的网络规划管理是煤矿信息化管理的核心,煤矿生产的信息化规划系统是集合了因素分析、危险预防、安全监控以及应急工程的一体化系统工程,在进行日常管理中特别是在危险情况预防和事故突发应急处理中通过利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多种技术的共同结合以及网络整体规划提高了煤炭开采工作的质量。在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的同时也要坚持的网络整体规划并坚持可扩容和开放性原则,根据煤炭开采的实际发展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总体规划的制定。

目前计算机技术在煤矿企业的日常规划管理中十分普遍,计算机宏观管理技术对于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生产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我国很多煤矿企业在计算机管理上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瓦斯及通风检测系统、井下矿压检测系统和井下考勤系统等几个网络规划应用。瓦斯和通风检测系统一般是进行统一管理的,也有一些煤矿企业将两者分开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具有非常相似的系统结构。目前我国煤矿企业的瓦斯通风检测系统类型十分繁杂,但是基本实现的功能差别不大。一般来说,瓦斯通风检测工作系统主要包括了瓦斯空气检测、井下控制站、信号传输设备以及地面控制站几个主要工作,分别进行井下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工作。传感器的主要包括了瓦斯传感设备、一氧化碳传感设备以及温度控制器等几个十分重要的工作部分。井下控制分站,通过井下传感器接受的信号通过转换器进行转换成为计算机所能接受的信号向地面进行接收,同时由地上总站对地下分站的进行控制。传输设备主要包括了通讯线路和调制解调设备。地面中心控制站主要包括了主机及显示器、打印机、大型模拟设备等相关设备,中心站的主要作用是对于井下各个分站的实时监测参数的变动进行随时的调用和查实,当环境的检测值超过了最大限度时进行自动控制到应急处理状态,如果无法控制会自动发出警报,从而实现对环境进行全时段自动监控的功能,为地面总站进行管理提供准确的依据。随着网络整体规划的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规划系统在煤矿企业的管理中将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 煤矿企业中计算机网络规划的具体应用

在煤矿企业的日常作业当中,计算机技术作为进行日常监测和提供执行参考的重要工具,主要进行数值计算、监测数据管理、作业模拟等工作。计算机网络规划在煤矿企业的日常生产中的最核心部分在于对整个煤矿开采系统的规划和决策以及工程计算参数的确定,特别是在这些工作中的一些计算方法比较复杂而且计算量相对较大,依靠人力无法完成和实现。煤矿企业在数值方面的计算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的一些比较高效的算法和数理模型进行计算,能够将各种复杂的算法进行综合运算,以此解决现实的问题。

(一)网络规划中的三维仿真应用

计算机网络规划还体现在采掘过程中模拟仿真技术,计算机通过将数值测算和多维度仿真绘图结合到一起建立了多种三维模拟模型。如矿床采矿模型、填充模型、露天边坡稳定性模型等等。此外,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如AutoCAD进行工程图及设备图的设计。随着煤矿企业的日常作业很多传统的露天矿池也已经转入到了深度开采的阶段,需要通过投入技术进行采掘和运输。所以需要通过研制新型技术和设备进行作业,由此可见,仿真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此外,高仿真度的图形分析技术也已经应用到了煤矿企业的日常生产中,通过利用CT探测成像技术获取井下工作的图像进行分析,从中取得具有一定特征的参数和作业信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这些信息储存到日常应用系统中并进行实际应用。CAD作为一种成熟度较高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了机械设计和煤矿开采领域。这种技术主要利用三维技术进行实地仿真,通过较强的绘制功能和开放的结构体系不仅可以进行二次开发,还可以对原有的功能进行扩展,在国内外的煤矿企业中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的各大煤矿企业也加大了对这种规划技术的应用。

(二)信息数据库系统化管理

数据库信息化管理技术是煤矿企业最早的应用技术,也是最为成熟的技术之一,这种技术的研制和应用完成了大量信息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修改和加工。目前这种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煤矿开采的地质勘查、开采设计和日常开采管理等多个工作环节中。在这些实际应用的工作环节中,有的工作环节是将信息库数据和其他方面的应用软件相结合进行信息化管理和网络规划。近几年来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信息库也实现了智能化发展,智能化的信息数据库在对数据编排管理上进行了有效的革新,在原有数据库对信息进行录入的同时进行了自动化的组织管理,提高数据查询和管理的有效性。

(三)人工智能系统规划

人工智能系统规划主要包括了专家智能系统、信息传递网络以及算法遗传等智能类技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工智能系统规划在煤矿企业的日常生产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从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成果上来看人工智能的系统应用规划主要包括了数据智能化和计算机管理智能化两个主要方面。

在数据智能化上,智能化的数据和较高水平的人工化技术在日常作业中能够以常用的物理符号为基础进行知识研究、表示和推理,这也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认知类人工管理阶段。其中智能控制系统是网络规划管理中非常中要的组成部分,这一智能化在煤矿行业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信息使用效率的提高,其具体的应用主要在开采岩体分区和分级工作上、边坡的稳定性控制、边缘岩层支护以及采矿选矿方法等众多方面上,人工智能的数据智能规划几乎在煤矿企业日常作业当中的每个环节都有所体现。在数据的搜集过程中除了通过传统的数据网络进行学习之外还通过遗传学习和解释学习等知识发现功能进行系统的主观升级,以此实现数据的智能化获取。在智能化推理过程中还引入了模糊化处理的功能,通过对不确定因素的分析和范例推理的方法实现模糊数据的智能化处理。

计算机管理智能化是人工智能规划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个部分主要的职能是将已有的智能规划管理方案转化成为可以直接进行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以此实现智能化决策,这个工作部分是一种能够将人脑进行决策转化为计算机语言的工作系统,目前在实际日常作业中的计算机智能化人工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了边坡稳定性规划分析、设备选取的智能化管理系统、矿山锚固设备选取系统等工作系统。计算机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对专家思维进行模拟,利用智能化程序的学习性、适应性和非联动性的方法进行智能化的决策和管理,并且逐渐从积累中获取可以进行智能化决策的知识,形成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网络。人工智能化管理网络可以解决煤矿开采中系统管理的识别、分类、映射等多种问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这种智能化管理技术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地下巷道或采场顶板可能破坏模式的识别、机器状态模式识别与故障诊断、岩石分级、崩落矿岩流动性分级、矿石品位估算、矿山压力预测、泥化夹层错动带残余强度预测、矿山顶板初次或周期来压步距预测等多种智能管理技术。人工神经网络规划对于传统的规划发展主要是基于学习算法上的改进,这种算法上的改进和数学理论和先进的智能专家技术相结合并且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应用扩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目前这种智能化的整体规划管理技术在采矿识别和煤矿品相估计上得到了应用。此外,模糊化的智能管理系统也是智能化软件模拟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工作环节是以模糊理论作为基础,处理的主要对象就是在知识录入中比较模糊或者界定不是十分准确的知识和管理内容,管理规划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人脑的模糊化的和泛化的内容进行软件和数据化模拟,这种模糊化数据处理是在模糊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已录入的模糊知识来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的。这种规划方式的出现是因为煤矿企业在进行日常工作中有很多模糊无法进行准确界定的信息,有这样一部分信息在很多经验和推理方法的基础上都无法通过数理模型进行精确说明,模糊化智能计算机管理规划能够很有效地处理好这类问题,通过在管理规划系统中进行模糊理论的引进提高了这类问题的解决效率。这种模糊理论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能够通过数值进行量化的模糊运算,而后一种是无法进行量化的模糊推理,智能化的管理规划也主要指的是后一种应用,在煤矿企业进行实际运用当中,不确定的模糊化处理能够节省很多精细智能化解决问题耗费的很多时间,避免了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从整体上提高了计算机智能化网络管理规划效率。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制药企业;设备管理;制药设备

前言

随着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制药设备自动控制技术的快速提高,制药设备管理如何在先进的设备管理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满足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对制药设备的要求,已经成为各制药企业关注的重大问题。良好的设备管理方法对药品生产、药品质量的保障作用日益凸显。

1制药企业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设备验证仅由设备工程师负责,存在专业局限性,质量低

我公司的工程设备验证,原来仅由分管设备的设备工程师负责。由于设备验证是对设备性能的全面检验、测试、确认,既涉及到设备制造和控制技术,也涉及到微生物学、物理化学分析、产品质量检验知识和设备的安全操作以及生产工艺的可靠性等的检测。因而,设备工程师很难独自完成设备验证方案的编写、验证过程数据的获取、验证数据的分析,并得出合理的结论。设备验证工作质量低,没能真正起到为产品质量稳定的保障作用。

1.2设备验证质量处于失控状态

制药设备验证工作中,由于相同设备在不同制药企业的使用工艺条件各异,使得相同设备的验证没有统一的合格标准,各公司对设备验证是否合格的判断存在差异。各公司应当由质量、技术和工程部门根据GM尸规范、产品工艺条件和产品的特性,制定出能保证药品质量、符合工艺要求的设备验证合格标准,以指导设备验证工作。由于设备验证仅仅是设备工程师负责,生产部门把设备验证当作一种负担,并认为设备验证工作影响了他们的生产,在设备验证上缺少积极有效配合;质量部门虽然要求工程部门要按时完成设备验证计划,但对实际的设备验证工作参与不够,在缺少制药设备验证合格标准的规范性文件的情况下,设备验证合格判别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使设备验证质量处于失控状态。

1.3设备验证计划缺少与生产、质量工作计划的协调,无法按期完成

设备验证工作中的多项工作需要停机检查、测试以获取数据,经常与生产计划发生冲突,造成设备验证计划的延迟;设备验证中一些微生物检测和产品质量检测,也需要质量部门的配合。由于设备验证计划缺少与生产和质量部门的协调,经常使设备验证计划无法按期完成。

2制药企业设备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2.1规范制药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巡点检工作

为了保证制药设备能够得到良好的维护保养,必须规范制药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首先,应该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设备的技术说明书,编制设备维护保养技术说明书和设备维护保养点检表,建立设备维护保养的标准操作规程(SOP),使设备的维护保养有法可依,保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2.1.1实行岗位责任区负责制

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巡点检实行责任区负责制。责任区负责制就是综合考虑制药设备的技术特点及员工的专业特长,为每位员工划分包干不同的维修岗位责任区,各岗位责任区负责人对责任区的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负责。

实行了岗位责任区负责制,明确了岗位责任和权利,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对工作中的成绩和失误及时进行奖惩,避免的大锅饭的各种弊端,保证了各责任区的设备能得到合理的维护保养,按规定及时进行巡回检查,能动态掌握设备的劣化趋势,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并排除设备故障,大大减少了故障停机时间,保证了连续、安全生产。

2.1.2规范管理

按照岗位责任区负责制,做好制药设备的工作,做到“五定”即:“定人、定点、定质、定量、定时”进行设备的。要求设备管理负责人按设备的“五定”的要求进行,保障设备良好的状态,并认真填写记录。良好的是设备维护保养的基础性工作,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的有形磨损,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减少设备的维修费用。

2.1.3巡检点检

按设备维护保养的标准操作规程(SOP)进行巡检点检,使制药设备做到“整齐、清洁、、安全”,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做好记录。我们根据设备各机构、器件可能发生故障的周期,制定了日、月、季、年点检技术说明书,明确了设备名称、点检点位置、检查完好标准、检测方法、检查周期,用以指导设备点检工作。

2.2做好设备的状态监测

按设备维护保养的标准操作规程(SOP)进行状态监测:分析研究设备的故障征兆、磨损状况、故障频率,多渠道收集设备技术状态信息,及时制定、申报维修、备件计划。

设备的状态监测是设备综合管理的基础。没有对设备技术状态的深刻了解和掌握,就无从制定设备的预防性维修计划,就无从对突发故障进行有效的处理,设备良好技术状态就无法保障,药品的生产质量就处于失控状态。

设备状态监测要从设备的巡点检入手,及时掌握设备各关键部件的劣化趋势,进行分析;设备的技术状态还可通过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异常现象分析获取。对设备状态监测获取的信息,利用班前会和周例会进行分析、讨论、制定计划、及时组织实施,杜绝设备故障隐患的发展,保障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

2.3实施绩效管理,不断提高制药设备管理水平

绩效管理是管理者根据自己的绩效目标,通过管理者和下属经过沟通,制定分解目标,确定下属的绩效计划,并进行绩效监控、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以促进员工业绩持续提高并最终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种管理过程。

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组织、经理和员工全部参与进来,经理和员工通过沟通的方式,将企业的战略、经理的职责、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以及员工的绩效目标等管理的基本内容确定下来,在持续不断沟通的前提下,经理帮助员工清除工作过程中的障碍,提供必要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与员工一起共同完成绩效目标,从而实现组织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

绩效管理强调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等管理手段来使公司、部门(集体)及员工个人绩效的提高,以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其次绩效管理的循环包含了绩效计划制定、日常绩效指导与反馈、绩效考核及个人回报等四个环节的活动。

3结语

制药设备管理要求企业要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出发,将先进的设备管理理论与制药设备管理的实践相结合,建立高效的设备管理运作模式,做好设备的日常管理、验证管理、使用维护管理、维修管理等,做好设备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药设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将药品生产设备的一生纳入有效的综合管理范畴,实现设备综合效率最高,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保证制药设备以良好的技术状态,生产出质量可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药品。

参考文献:

[1]王志祥,制药工程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3月第二版.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4

一、加强素质教育,确保队伍安全。

1.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基层党组织活动,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党员政治思想教育、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大质检文化教育和质监法律法规教育,强化警示教育,出版宣传专栏专刊各2期,举办党风、廉政讲座2次,确保队伍安全,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

3.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实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年内要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签订责任状;要继续深入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机关工作效能;要继续做好执法办案督查,回访行政相对人不少于30家;要认真处理纪检工作,力争处理办结率达到100%。

4.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推行阳光政务。要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督查员对本局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力度,尽可能为督查员依法开展监督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要组织督查员开展集中回访监督对象活动1次,组织督查员赴省外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考察学习1次,要广泛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对我局工作的监督。

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食品生产质量安全。

1.根据市食品安全工作总部署,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或措施;圆满完成本部门食品安全工作预期目标。

2.建立日常监管制度,加强日常巡查,完成对重点企业2次以上、一般企业1次以上巡查,并有巡查记录;加强对食品原辅料和添加剂的监管;严厉查处生产不合格食品及其他质量违法行为。3.全年按计划开展食品生产加工领域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工作。确保全部产品的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0%以上。

4.根据全市食品安全宣传培训工作计划,组织对食品行业从业人员法律法规培训班2期;采取各种形式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和食品法律法规。

5.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1次。

6.力争保障监管的生产领域全年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三、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确保在用特种设备安全。

1.根据市委市政府安全生产工作总体部署,制定2013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实施方案及具体措施,完成本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工作预期目标。

2.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责任制,加强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确保对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达到20%以上,对重大危险源单位的检查达到2次以上。加强现场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非法违规安装、使用特种设备行为。

3.按计划开展好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和电梯安全专项整治,开展好元旦、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的安全大检查,确保安全。

4.按计划开展好6月安全生产月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

5.按计划组织举办各类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取证培训考核班。

6.组织指导企业联合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演练1次。

7.力争全年没有重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发生。

四、加强产品质量和旅游市场环境整治,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

1.积极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体系。

2.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和稽查打假工作力度,有效提高本地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有效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积极开展计量执法检查,加强对集贸市场、海鲜排档、出租车计价器、加油机、眼镜等的计量监管工作。

4.积极受理质量投诉举报。

五、深化质量兴市,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

1.继续开展规范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设置工作,力争完成全市政府机关标志牌规范工作。

2.大力开展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提高旅游服务行业的标准化服务水平。

3.继续推进名牌战略,力争恢复落实名牌奖励政策。

4.积极开展质量宣传工作,继续开办《质量与安全》报纸专刊和《质量报道》广播专栏,积极加强重大质量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提高广大市民的质量意识。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5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structural model of multispecies, small batch, high-discrete typ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ynamic assessment of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risk control strategy, solves the risk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plan management, early conducts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risk, and makes appropriate response plans of the identified risk, which address the key focus areas of resource conflict and effectively safeguard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production plans.

关键词:能力标定;周期函数;能力溢出;风险管理;管理策略

Key words: capacity calibration;periodic function;ability to overflow;risk management;management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4-0109-02

0引言

在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并迅速扩张的过程中,并未建立完整的生产能力评估体系和具体方法,针对任务需求策划缺少基础数据的支撑,无法提前识别计划执行风险,从而造成生产运行效率不高、任务规划调控不强、管理决策效果不好。对生产能力进行评估,就是要针对特定的产品任务结构、生产方式、既有资源等进行全面衡量,采用科学的方法准确描述其任务输出能力范围值,并准确识别任务需求和生产能力之间的缺口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案保持两者之间平衡。因此,生产能力评估体系的建立成为当前生产管理活动的重要基础工作,同时也与精益生产推进工作紧密相关。面对当前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态,其生产能力评估无法参照流水式“生产节拍”的评估方法,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宏观调控与微观执行相结合、模型计算与专家修正相结合、信息管理与现场调度相结合的生产能力评估体系,以满足我所今后生产管理精益化发展的基本要求。生产能力评估体系[1]通过建立完整、可操作的生产能力评估体系,可全面描述现有资源的总体特征和表现能力,建立不同产品类周期计算函数及工序作业计划编排模型,准确识别任务承担及技术发展的资源瓶颈,评价总体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对接风险大小程度,从而支撑各项管理决策的制定。

1静态生产能力普查

众所周知,生产能力[2]取决于设备、人员、技术以及组织模式等多个综合因素,但在具体计算生产能力的时候,首先应关注设备能力。在进行生产能力评估之前,首先要普查“人―机”结合的能力输出范围,具体算法见表1所示。通过生产基础数据的普查和计算,可以清楚的看到:对于某个生产单元来讲,其各工种的生产能力在支撑保障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会回归为一特征值,从这一特征值可以计算出某类设备的任务输出范围,同时,通过普查也可以掌握资源配置、发展瓶颈、技术水平及管理模式等要素,为进一步进行生产能力评估和管理改进提供了基础。说明:

1.1 人均工时以年度12个月里工时最高的三个月为基数,数据统计为任务繁重、加班比较频繁、计划完成良好,表现为潜在能力而非平均能力。

1.2 估工偏差为设备工时输出与实际工作时间的差值,综合反映了设备效率、管理水平、估工松紧、人员技能之间的差异,但估工松紧程度当前影响最为明显。

1.3 设备能力为峰值水平的75%~80%的综合取值(表1计算设备能力根据原址情况取80%),具体计算为:设备能力(小时/天)=班次×Min(数量,人员配置)×人均工时×(75%~80%)。

2动态生产能力分析

在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能力评估方法建立中,必须实现对生产计划的动态、柔性分解和预测,必须解决“产品需求、投产批次、生产周期、设备能力”相互制约问题,从而随时获得某年度不同时间段内生产能力“溢出”的相关数据,支撑管理决策、提升管理效度。解决这一问题有效方法,其核心是建立拉式作业计划编排系统对年度计划进行模拟计算。拉式作业计划编排是按照“精益生产”的思想来设计的,类似于平常所说的倒排计划。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该系统输入的是年度生产计划(即产品矩阵),与当前大多数PMIS系统中单一订单输入不同。思路是建立一个生产周期函数软件模块T(I)=F(i,j,aij),通过软件计算对年度计划每一个交付节点按一定裕度进行工序作业计划编排,从而得到不同周期内能力需求曲线。生产周期函数T(I)=F(i,j,aij),i代表产品类(实际案例中设1=“5473机箱”,2=“6273拖架”),j代表交付月份,aij代表交付数量,T表示i产品在j月交aij台的生产周期。在软件模块里,每一个T(I)都将对应一个EBOM,每一个EBOM在PMIS里有都对应一个工序链数据库(包括工序工时定额)。将产品按照EBOM进行树状展开如图1所示,根据具体的交付数量、交付时间,按拉式生产方式、采用经验修正值增加一定裕度进行“倒排”,具体计算内容有:

2.1 单工序作业时间(相对时间坐标)单工序作业时间tn=tm×aij×kn+δi,其中tm是n号零、组件第m道工序的定额时间,aij是产品I交付数量,kn是父子关系零件的配比系数,δi的是每道工序的修正时间,包括检验、审理、周转等。

2.2 单工序起止时间(绝对时间坐标)若将产品最终交付时间Tend看作零点,则最后一道工序的起止时间为[Tend-(tend×aij×kn+δi),Tend],以此按照产品结构树逐步向前平移,则形成了每道工序的起止时间为(Tm-1,Tm),而 Tm-1=Tm-(tm-1×aij×kn+δi)。在数据库记录里,上工序的结束时间一般被定义为下工序的开工时间,日常管理中所出现的工序间等待被适当考虑进δi里,不作断点处理。

2.3 生产周期及最迟开工按照产品结构树进行工序作业起止时间的计算,最终都可以确定出终端零件的第一道工序的最迟开工时间Tn,从Tend到Min{Tn}时间就是该批产品的生产周期,而Min{Tn}就是该产品的最迟开工时间。对于函数T(I)=F(i,j,aij)来讲,i与aij的变换都将会影响生产周期,但需明确的是它不像单工序作业时间一样随着数量线性变化。

2.4 动态生产能力分析依据产品EBOM[3]基础库、工时定额库、产品交付表等三个基础数据源,运用生产周期函数T(I)=F(i,j,aij)对交付表里所有的产品节点进行工序作业计划编排,则会形成一个庞大的工序作业集合,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就会形成各工种的能力需求数据,从而根据能力标定值的情况进行瓶颈定位、定量分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前面提出计划编排要适当考虑裕度,此处裕度是通过调节δi大小来控制作业计划的松紧程度的。

3计划风险管理策略

3.1 计划执行风险类别①第一类风险:显性风险,即“能力溢出”,指在生产运行环境稳定、可靠的情况下,在特定时间段内任务的实际能力需求超出既有设备标定能力,该类风险易于察觉并提前采取措施。②第二类风险:隐性风险,即指在计划执行过程中随机产生的、不可预测的一些计划管理风险,主要包括开工条件不具备、重大质量事故、设备突发故障、新订单增加、不可预计的技术风险等五大类风险,它不以“量”的形式出现,但却由于“质”的严重程度不同对造成生产周期的拖延。

3.2 风险管理策略

3.2.1 显性风险管理策略和方法:①加班、增加人员、增加设备班次;②外协协作:根据年度部门生产实施规划,制定出年度外协生产指导原则并判定出资源冲突月份、资源冲突的产品种类、典型工种类别,有征对性地制定出月外协生产实施计划,切实有效地减轻内部资源冲突的压力;③设备投入(短期不考虑、主要是中长期管理策略):这主要研究的是连续3年内集中表现的设备资源冲突项目,对严重影响计划执行、对计划执行波动因素非常明显的设备,采取增加关键设备来补充,从而减少计划执行的风险;④不断进行工艺创新:这主要是对工艺方法、加工方法的一些革新,工艺技术人员要不断运用6σ工具优化加工参数,编制工艺标准化作业,规范员工加工操作方法和习惯,对新设备和新材料不断运用全新的工艺方案进行尝试改进,不断运用精益管理的思想如快速切换等;

3.2.2 隐形风险的管理策略和方法:①开工条件不具备:根据生产周期函数得出开工保障条件的需求计划,对部分需求计划不能满足的项目要进行主生产计划的调整,这样将引入新资源冲突,对新的资源冲突同样可以引用显形风险的计划管理策略和方法来解决;②质量问题波动:首先,质量问题预防管理策略:对历史质量审理进行系统分析回归,将历史质量问题进行汇总、分类,有征对性地进行系统持续培训,充分发挥QC小组的职能作用,持续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对关键、重要、重灾区且经常出现质量问题的要素,进行CHECKLIST并纳入具体工艺文件;③现场质量问题处理:加快质量处理速度(一般质量问题4小时处理结束,特殊质量问题8小时处理结束),设立“质量协调专员”,组织协调解决质量问题,大大缩短质量问题的审理周期;④减少设备故障:应该对历史设备故障进行统计分析,增加设备故障风险点的控制,尤其是易损易坏设备(如XK8170)、严重老化设备(如MAHO600E)、关键设备(如DMU60P),同时还应该加强日常设备的管理工作,如加强设备日常巡检工作,设备日常保养维护工作,设备备件的储备管理工作,关键设备任务的外联延升工作;⑤新任务的增长:对新增关键重点项目,必须做好投产前的任务策划工作,重点分析对现有关键资源的冲突问题,指定专人进行开工条件的派查和落实,制定详细的质量问题解决预案,对关重设备资源进行提前排故,做好生产保障工作;⑥技术风险:规范并加强工艺技术评审工作;对关键重要项目必要时对评审等级进行升级,确保工艺技术的可实施性。

4结束语

通过对我所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的特征分析,基于统计方法、运筹理论、计算机技术等对不同于流水线式的生产能力评估与计算方法的初步探索,解决了传统计划管理中存在风险问题,提前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对识别出来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预案,解决了关键重点环节的资源冲突,有力地保障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在实际生产管理中,通过对该方法的进一步的应用实践,已经取得一定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曾经莲,邹树梁,吴建时.基于模糊优选神经网络的复杂产品系统合作企业能力的评估研究[J].价值工程,2009.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装置(设备)检维修作业,确保生产装置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生产装置检维修一般分为:装置停工大检修、日常(月度)检维修、临时抢修三类。

第三条本规定适应于延安炼油厂所属各单位。

第二章 职 责

第四条 机动科是全厂设备检修的归口管理部门,电气仪表管理科负责其中电气、仪表部分。

(一)负责全厂装置停工大检修计划的编制、施工方案审定及现场施工的组织协调。

(二)负责全厂各单位日常维修实施的检查、监督与考核。

(三)负责全厂各单位设备检修工作量签证单的审核。

第五条生产车间职责

(一)负责本单位检修分工和实施细则。

(二)负责本单位日常维修和临时抢修的组织实施。

(三)负责本单位停工大检修和日常维修计划的编制、上报。

(四)负责本单位检修方案及相关预案的编制。

(五)负责本单位检修项目施工质量的检查验收及检修工作量签证单的编制。

(六)新增设备安装时,生产车间通知机动科,由机动科组织电气、仪表等相关单位对接,明确新设备电仪部分的维护保养内容。

第六条维修车间职责

(一)负责生产车间机泵等设备机械部分的维修。

(二)负责装置停工大修期间检修指挥部安排的检修工作。

(三)负责完成机动科安排的临时抢修工作。

第七条 电气车间负责全厂范围内的输变电系统和机泵等设备电气部分的维护、检修,以及设备检修时电气部分的拆装。

电机检修前,电气车间应保护性地拆卸联轴器并将联轴器零部件交生产车间保管。维修车间负责联轴器的回装、找正。

第八条 仪表车间负责全厂范围内的所有设备仪表部分的安装、维护、维修、校验,以及其他项目检修时仪表部分的拆装;

第九条 预算科负责全厂大修(抢修)外协施工项目的施工费用预(决)算。

第三章 检修计划编制

第十条 检修计划的编制分为年度装置大修计划、日常(月度)检维修计划、临时抢修计划。

第十一条 年度装置大修计划是根据全厂每年编报年度综合计划的通知而编制年度综合计划。

第十二条装置(设备)临时抢修计划是根据生产安排或装置(设备)存在故障,需对装置(设备)进行临时修复的计划,装置或大型设备抢修计划必须在炼化公司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十三条 装置大修计划:

(一)得到厂计划科的通知后,各单位开始编制下一年的装置大修计划。各单位应及时收集需报装置大修计划的有关图纸、资料、技术数据及经济指标,项目计划要全面、准确。

1.车间的大修项目计划编制后,车间应组织领导、管理人员开会讨论,车间一把手审批后报职能科室。

2.职能科室(机动科、电气仪表管理科、基建科)组织有关单位对全厂的大修项目计划进行讨论。

3.大修项目计划编制定稿后,生产车间先送其主管领导审批,然后送职能科室审核,最后送职能科室主管领导审批。

4.职能科室将全厂各单位的大修项目计划进行汇总,送预算科做费用预算,然后报计划科。

5.计划科组织召开厂计划审查会讨论通过,经厂领导同意上报炼化公司。

(二)凡是列入停工计划的技改技措项目,技术科汇总后,报机动科。由技术科牵头负责项目实施,机动科组织施工。

(三)大修项目计划确定后,由归口管理部门通知车间在OA系统申报材料计划。

(四)综合大修项目、抢修项目费用,由年度计划修理费支付,计入生产成本。

(五)在装置检修开始前1个月,各生产车间编制装置大修(抢修)方案,内容应包含:装置检修(抢修)概况、车间组织机构、检修项目计划、施工网络图。

1.对装置运行存在问题简述,列举本次检修(抢修)中主要解决的问题;

2.检修(抢修)项目计划应分类、分项清晰,规格型号、数量等准确;

3.说明检修(抢修)计划停工吹扫时间、开工时间及检修时间。

4.外协施工项目,必须明确项目负责人;每页项目计划表底应有设备主任及机动科负责人签字;车间自检项目详细明确,落实到人(实施人、班长及项目负责人)。

5.装置大修(抢修)方案编制完成后,由车间领导、生产主管厂长、生产科、技术科、机动科审批。

6.大修(抢修)招标计划由职能部门编制,机动科统一上报。

第十四条 日常(月度)检修计划:

(一)设备月度检修计划由生产车间针对本车间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隐患而提出,计划内容全面、准确、工作量明确,在每月10日前上报机动科。机动科审核后,15日前报计划科,由计划科将审核后的计划下发到车间,小修由生产车间组织实施,大修由机动科组织实施。

(二)检修计划一经下达,不得随便增加和修改,以保证计划的准确率,并以此考核各单位。

第十五条装置临时抢修计划,由车间编制抢修计划、机动科组织实施。车间将抢修计划编制完成后,报机动科审批通过,车间报计划科,由计划科上报炼化公司相关部门按程序审批。抢修项目特别紧急的,可以直接报机动科,同意后先实施,后补计划。

第四章 检修施工管理

第十六条 检修材料、配件的领用管理:

(一)装置大检修设备、配件领用按照"延安炼油厂大检修材料领用办法"执行。

(二)日常设备维护检修材料由车间设备技术员根据车间设备运行状况,及时准确每月向机动科、供应科申报月度材料消耗计划。检修材料、配件由生产车间领用。设备配件的质量由生产车间和施工单位安装前共同确认,对不能确认的上报全厂机动科。配件不合格退回供应科。

第十七条 日常(月度)检维修的施工管理:

(一)当设备发生故障需要检修时,车间做好检修前的准备工作,在符合检修条件下,由车间设备技术员通知维修车间,并填写"设备请修单".

(二)维修车间接到请修单后,派检修人员进行检修前安全检查,符合要求后,按照设备维护规程进行检修,并填写"检修记录".

(三)对于检修中出现的重大疑难技术问题,由检修单位技术负责人及时上报机动科,由机动科组织有关人员研究解决。

(四)检修完毕后,检修人员通知请修单位设备技术员,对检修设备进行试运转、验收,将填好的检修记录移交检修单位,并经双方共同签字认可。

(五)主要设备和关键设备发生故障,生产车间在和维修车间联系的同时,还要及时向机动科汇报,机动科要及时组织处理。

第十八条 临时抢修的施工管理:

(一)当危及安全生产或正常上班时间以外主要生产设备发生故障需要抢修时,由生产单位报生产科,生产科通知相关单位安排检修。

(二)装置停工抢修,由全厂主要生产领导决定,由机动科组织有关各职能部门、生产单位制定抢修方案,按方案实施。

第十九条 装置停工大检修的施工管理

(一)装置停工大检修前应做好以下工作

1.成立大检修指挥部,明确组织机构、各专业组负责人、专业组职责等。

2.检修前由生产科负责,组织其它专业科室、生产车间协助编制《炼油厂装置停开工方案》,经厂及炼化公司专业部室审核后实施。

3.检修前由机动科负责,组织其它专业科室、生产车间协助编制《炼油厂装置检修方案》,经厂、炼化公司专业部室审核后实施。

4.装置(设备)检修前外协施工单位必须接收安全教育,与各厂安全科签订安全施工合同或协议,否则不得施工。

5.检修前要做好检修的"十落实"工作。即安全措施落实,组织工作落实,施工项目落实,检修时间落实,设备、零部件落实,各种材料落实,劳动力落实,施工图纸落实,政治思想工作落实。,尤其要严格对到货材料、设备进行验收,防止不合格材料、设备到达现场。

6.检修前机动科组要组织相关部门、施工单位完成施工交底,达到项目任务交底,施工图纸交底,质量标准交底,施工安全措施交底,设备零部件、材料交底。

7.机动科负责编制全厂大检修施工网络图。关键设备及重点检修项目由施工单位编制施工方案、施工安全预案和网络图,由机动科审核同时报公司机动设备部审核备案。

(二)施工中检修单位严格执行《石油化工设备维护检修规程》规章制度和"延安炼油厂检修标准化流程"规定,确保检修安全。

(三)检修工作要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按检修技术规程中质量标准执行。关键设备检修必须有中间验收环节,项目负责人对中间验收质量把关,签字。

(四)装置大检修的现场管理

1.大检修开始时间以安全科组织各相关单位安检合格后为准,严禁私自安排施工单位人员提前进入现场。

2.施工单位进场施工应严格遵守我厂和大检修指挥部的相关要求,不得随意拆卸、焊接、登高等作业。

3.装置大检修开始后,检修指挥部要抓紧计划项目、隐蔽项目的检查落实。

4.大检修单个(如:大型机组、高危装置等)项目实施前,生产车间要与施工单位办理交接手续,同时办理相关的票证和现场检测。

5.大检修期间的各项管理工作由大检修指挥部下设的各专业组分工负责。

6.装置大检修实行文明检修,检修现场要坚持做到:

"三条线"(工具摆放一条线、配件、零件一条线、材料摆放一条线;

"三不见天"(润滑油脂不见天、洗过的机件不见天、铅粉不见天;

"三不落地"(配件零件不落地,工具、量具不落地,油污、杂物不落地);

"五不乱用"(不乱用大锤、管钳、扁铲,不乱拆、乱卸、乱拉、乱顶,不乱动其他设备,不乱打破保温层,不乱用其它设备的零配件)。

7.检修现场施工安全的管理执行延安炼油厂《检修现场施工安全须知》。

第五章 检修验收、签证及资料归档

第二十条 关键设备、主要设备、重点工程及装置竣工验收由大修质量监督组进行验收,检修记录由生产车间存档。特种设备检验报告由机动科存档。

第二十一条 一般设备及工程由车间组织施工单位验收,检修记录由车间存档。

第二十二条 检修完的设备、管道等都要达到完好标准,做到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汽(气)、不漏物料、不漏电。

第二十三条检修工程量的签证:

(一)检修前生产车间向施工单位出具"检修工程施工指令单".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检修工程施工指令单"的施工范围施工,不允许擅自扩大施工范围。在大检修开始后新增的检修项目,施工单位应报请机动科批准并填写"检修工程施工指令单"方可施工。

(二)检修项目完成并经过验收后,生产车间出具《工程量签证单》。

(三)大检修项目在检修完工后1个月内完成签证,日常维修在检修完工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签证。

第六章 考核

第二十四条 本制度的考核执行《延安炼油厂设备管理月度考核细则》。

第七章 附则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生产领域;设施设备;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3 文献标识码:A

设备前期管理

设备前期管理内容

设备前期管理是指从规划开始到转固这一阶段的管理,包括设备从立项、考察、调研、论证、选型、招标、谈判、签约、购置、进厂开箱验收、安装调试、移交生产验收、转固的全过程。

设备立项、考察直至选型、购置过程管理

1.2.1设备的立项、考察、选型由设备管理部门、设备采购部门、工艺技术部门、设备管理部门/车间负责进行,由设备采购部门负责组织工艺技术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车间进行调研,进行可行性分析和技术经济论证,按照技术上先进、生产上适用、经济上合理的原则,并充分考虑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节能性、安全性、耐用性、环保性、成套性、灵活性、安装及售后服务等因素。新型设备由工艺技术部门提出技术要求或直接提出选型规格,经主管经理批准,列入公司年度技改技措计划。

1.2.2年度技改技措计划经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通过后由设备采购部门实施采购。

1.2.3对于压力容器、厂内机动车及起重设备等特种设备,必须选用具有相应资质单位的产品。

1.2.4所购置的设备都要按照质量、价格、交货期、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货比三家,由设备采购部门组织公司招标小组通过招标采购,不具备招标条件的按公司审计部门审计价采购,审计流程为:负责人-部门主管领导-主管副总-审计员-审计部长-总经理。

1.2.5在签订设备购置合同时要按照“四严”的原则,即严格按技术条件定货、严格按合同中的条款验收、严格遵守国家法规、严格遵守公司纪律的原则实施。

1.2.6所签订设备购置合同可使用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制定的“工矿产品定货合同”,也可重新编写商务合同和技术协议,特别要注明应遵守的技术标准、技术要求、合同签订地点、时间、交货方式、交货地点等。超出合同所列条款的内容可另加附件,并注明“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字样。

1.2.7合同签订生效后应认真执行合同中的各项条款,必要时对所订购设备进行监制和预验收。

设备开箱验收、安装调试、移交生产、转固办法

1.3.1设备开箱验收

1.3.1.1 设备进厂后,由设备采购部门项目负责人员负责检查包装,按运输清单清点,进行外观验收,发现异常应让供货负责人员或运输人员签字认可,作为公司与生产厂商或运输单位的交涉凭证,无异常则给予签字,表示对设备运输无过失的认可。

1.3.1.2外观验收无问题后,由设备采购部门项目负责人员组织设备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设备制造厂家安装人员共同开箱验收,清点全部技术资料并按照装箱单清点主机和随机附件,检查外观是否完整,有无碰伤开裂,精加工面等有无划伤、锈蚀,仪表是否完好,是否缺件等,并填写《设备开箱验收单》。

1.3.1.3通过开箱验收后,设备采购部门项目负责人将全部资料交设备管理部门资料员进行整理、登记入档,设备资料员可根据情况复制,原件存放于设备资料室保管,附件可供维修借用。

1.3.1.4设备开箱验收后,随机所有的部件、配件、工具等暂由设备采购部门项目负责人保管,待设备安装验收后移交设备管理部门/车间。

1.3.1.5开箱时如发现技术资料、附件、备件、工具等与商务合同、技术协议不符或缺损,或在安装时发现质量问题,由设备采购部门项目负责人和责任单位交涉索赔或退换事宜。

1.3.2设备安装、调试与验收

1.3.2.1设备安装、调试与验收工作,由设备采购部门项目负责人组织工艺技术部门、设备管理部门/车间、安全管理部门参加共同完成。

1.3.2.2设备安装根据实际情况由设备采购部门项目负责人落实,可由供货单位或本公司设备维修班组完成,也可进行外包,外包时应事先向主管经理请示得到批准后进行,要确保外包单位在技术上能保证,经济上能赔偿,安装质量和周期能保证,价位合理时签定合同,合同按公司规定的权限经主管经理批准后方可生效。

1.3.2.3设备安装过程中,由设备采购部门项目负责人和机、电、水暖维修人员监督安装,为了解设备结构、性能,设备管理部门/车间派拟定操作者参加安装全过程工作。

1.3.2.4设备安装完毕,达到调试规定、标准和技术要求后,由设备采购部门项目负责人组织安装单位、工艺技术部门、设备管理部门/车间、安全管理部门共同参加验收,验收应严格按合同及技术协议验收,合格后由项目负责人填写《完工质量验收单》,如一次验收达不到标准,由项目负责人将问题记录,并与供货单位、安装单位商定具体改进方案、措施和完工时间,组织下次验收工作,直到合格为止。

1.3.3设备移交、转固

1.3.3.1设备经验收合格后由设备采购部门项目负责人通知设备管理部门/车间,项目负责人组织设备制造单位或供货单位的技术人员,或本公司设备技术人员对设备使用人员、设备维修人员进行设备操作、维修培训,填写《设备操作、维修培训记录表》。培训时项目负责人将设备操作规程或设备使用说明书发给设备使用人员,培训学时视情况而定,但必须保证受训人员能较熟练操作为止。

1.3.3.2设备经验收合格后,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进行统一分类编号,由设备管理员填写《设备移交生产验收单》,经有关各方签字并经主管经理批准后转入固定资产,设备投入生产运行。同时设备管理员联系制作设备标牌,并建立健全《设备台帐》,台帐中应包括设备名称、编号、生产厂家、投入使用时间、所在位置、所属班组等内容。财务部凭《设备移交生产验收单》进行转固,纳入固定资产管理。

设备中期管理

设备中期管理内容

设备中期管理是指企业对设备服役期间(从转固到报废)的所有管理活动。其基本任务是通过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其进行综合管理,使之处于完好状态,达到清洁、整齐、安全、可靠,以满足生产、产品开发及质量控制等要求。

设备的使用

2.2.1设备的使用实行使用责任人、定人定机、凭证操作制度,操作者应通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操作。B、C类设备的使用责任人、定人定机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车间进行,送设备管理部门备案。A类设备使用责任人、定人定机需经设备主管经理批准。多人操作的设备,设备使用责任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负责。

2.2.2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编制《设备操作规程》,对具备共性的设备可编制通用操作规程,对A类设备应编制各自的操作规程,明确设备的主要操作规范,操作方法和维护注意事项。

2.2.3操作者在独立使用设备前,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学习有关设备结构、性能、使用、维护、保养及安全等知识,经相关部门考试合格后,由设备管理部门签发非特种设备的《设备操作证》、特种设备由保定市安全生产部门签发《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操作设备。操作者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设备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

2.2.4原则上每名操作者只发一种型号设备操作证,对技术熟练程度较高的工人,经考试合格后,可签发2-3种设备操作证。操作证不得涂改、撕毁、转借,工作时应随身携带,如有丢失,由所在部门审核后,设备管理部门补办。

2.2.5各类设备都应有可靠的安全装置和防护设施。压力容器、起重、运输等特种设备应严格按《安全环保监测与监督管理程序》规定进行定期检验、校验,并严格按有关法规执行,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2.2.6安全/环保设备必须和生产同步运行,不得无故闲置、搬迁和拆除,如出现故障停机后,必须及时向设备管理部门/车间及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在设备修复前不能进行各项存在安全或污染隐患的生产作业。

设备交接班记录管理

2.3.1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交接班记录》的统一印制、发放和收回。

2.3.2A、B类设备每台一本《设备交接班记录》,每本使用一年,操作者应认真如实填写,要求文字简练,字迹清楚,并妥善保管。

2.3.3多班制操作的设备,必须进行交接班手续,做好记录。一班制生产设备,虽不交接班,但也必须将设备运行情况记载在《设备交接班记录》中。

2.3.4交班人在下班前除完成日常保养外,必须将本设备运行情况详细填写在《设备交接班记录》上,并向接班人介绍设备运行情况,双方当场检查,交接完后在《设备交接班记录》上签字。接班操作者如发现设备异常,可拒绝签字,并及时通知班组长。如果交接不清,设备在接班后发生故障或事故,由接班人负责。

2.3.5设备需连续作业时,可在运行中完成交接手续;如不能交接班时,可将设备置于安全位置后,由班组长代接。

2.3.6A类设备逐日填写《设备日常检查卡》,每月28日前交设备管理部门存档。

2.3.7设备管理部门检查交接班记录情况,掌握设备存在和发生的问题,以保证设备的及时维修。年底将记录统一收回并换发新本,并对运行记录进行整理,作为设备管理、更新、改造的资料。收回的《设备交接班记录》由设备管理员统一保存、备查。

设备维护与保养

2.4.1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管理、维护与保养及技术鉴定,负责设备的各项保养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及验收考核工作。

2.4.2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由设备操作者执行,做到班前检查和,班后清扫擦拭,每班按15-30分钟擦拭,周末一小时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整齐、清洁、、安全。设备保养时要尽量避免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按《固体废弃物管理程序》处理。

2.4.3设备一级保养、二级保养

2.4.3.1 设备一级保养、二级保养计划的编制和下发

每年12月份由设备管理部门做出A、B类设备下年度的设备一、二级保养计划,经设备管理部门/车间会签,设备管理部门部长、主管经理签字批准后下发。

2.4.3.2 设备一级保养的实施

设备一级保养计划的实施,主要以操作者为主,维修人员指导配合,按保养计划时间和内容要求实施,保养后由操作者填写《设备一级保养检查表》并签字,设备所属班组长签字,机、电维修人员签字。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实施并验收、签字,每月28日前将其中一份上报设备管理部门存档,另一份班组保留。

2.4.3.3设备二级保养的实施

设备二级保养的实施,以维修人员为主,操作者参加并配合,按保养计划时间和内容要求实施。由机、电维修人员填写《设备二级保养验收单》并签字,操作者签字,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实施并验收、签字,每月28日前将其中一份上报设备管理部门存档,另一份维修班组保留。

设备修理

2.5.1设备修理由设备维修班组进行。设备技术人员对设备修理工作实施技术指导、检查、监督和考核,保证设备维修及时。

2.5.2设备的项修和大修由设备管理部门制定计划,主要由外包实施修理。管理内容和程序按《设备大修、项修管理程序》执行。

2.5.3设备故障的日常修理

2.5.3.1设备出现故障,设备操作者及时填写《设备故障请修单》,将设备名称、设备编号、所在班组、操作人员、故障发生时间、故障发生情况等填写齐全,经组长签字后一式两份送维修班组请修。因故不能及时填写《设备故障请修单》时,应向维修班组解释清楚,可先进行维修,但《设备故障请修单》必须在故障修复前补填完毕。

2.5.3.2维修班组接到请修单后,将接单时间填写清楚。并在设备修理完毕后,将修理结束时间,具体故障处理方法、处理人员等情况在请修单上填写清楚,将请修单返回操作者一份,维修班组自留一份。

2.5.3.3维修班组将请修单保存完好,每周一上交设备管理部门。并将每次的修理在工作日记本中做好记录,作为月底考核操作者是否填写请修单的依据。

2.5.3.4设备修理过程中,要避免各种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具体按《固体废弃物管理程序》执行。

设备事故分析报告及处理

2.6.1事故界定

2.6.1.1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机或精度、性能降低,停机时间和经济损失超过规定限额统称设备事故。

2.6.1.2按事故性质来界定,事故分责任事故、质量事故和自然事故三种。责任事故: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事故,如擅离工作岗位,违返操作规程,超负荷运转,维护不良,维修不当,忽视安全措施,加工工艺不合理等造成的事故;质量事故:因设备的设计、制造质量不良、修理质量不良和安装调试不当而引起的事故;自然事故:因各种自然灾害造成设备事故。

2.6.1.3按损坏程度来界定,事故分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三等。一般事故:设备连续停机时间5天及以上或设备修复费用2000元及以上;重大事故:设备连续停机时间15天及以上或设备修复费用50000元及以上;特大事故:设备连续停机时间30天及以上或设备修复费用100000元及以上。

2.6.2事故损失价值计算方法

设备事故直接损失价值=所需材料(包括配件,外购件)费用+修理总工时费用。

2.6.3事故处理

2.6.3.1设备发生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保护现场,设备管理部门/车间应尽快通知有关人员到现场调研、分析、按规定上报,依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分析,判断事故性质,损失大小,进行处理。对于隐瞒事故,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应加重处罚,并追究领导责任。

2.6.3.2发生设备事故,由设备操作人员书面说明事故发生过程,报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及时组织安全、生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析,经分析确定事故性质后,由设备管理部门出书面报告,报主管经理签署意见后执行。

2.6.3.3事故分析结果、定性、处理结论及主管经理批示,由设备管理部门汇总、存档。

设备的分类管理

2.7.1设备的分类

设备管理部门按设备精度、价值和在生产中对产品的重要性建立设备分类台帐。

a) A类(大型)设备:精密、大型、稀有设备。

b) B类(主要)设备:主要生产设备

c) C类(普通)设备: 5个以下复杂系数及开机率极低的设备。

2.7.2设备分类管理

2.7.2.1A类(大型)设备管理

a) 要建立健全帐、卡,设备上要有明显标识。

b) 对A类(大型)设备要实行“四定”、“五优先”。即定人定机、定期检查、定期维护、定期检测,优先安排检修计划,优先备件储备,优先故障处理,优先资金计划,优先更新改造。

c) A类设备实行日点检制,操作者每天要对设备进行检查并及时记录。

2.7.2.2B类(主要)设备管理

a) 建立健全设备台帐。实行正常计划检修,维修班组确定维修责任人。

b) 按时完成一、二级保养计划。

c) 设备发生故障由使用者填写请修单,维修班组负责修理。

2.7.2.3C类(普通)设备管理

a) 执行日常维护保养。

b) 实行事后检修的办法修理设备。

设备精度、性能定期检测

2.8.1 设备定期检测适用范围及周期

A类设备,设备精度、性能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B类设备;定期检测周期为一年。

2.8.2 定期检测计划的编制

每年12月份由设备管理员组织编写下一年度的《设备精度、性能定期检测计划》,经质量保证部门、工艺技术部门、设备管理部门/车间会签,设备管理部门部长、主管经理签字批准后下发。发至质量保证部门、工艺技术部门、设备管理部门/车间、维修班组和相关生产班组。

2.8.3 定期检测计划的实施

定期检测计划由计划实施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并填写《设备精度、性能定期检测记录》,记录由设备管理员存档。

特种设备的安装、运行、改造

起重设备、压力容器、厂内机动车等特种设备,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安装、改造、鉴定,并持有市技术监督局签署的合格证书、使用证书运行。

设备配件购置

设备维修用配件由设备配件采购部门统一购置、管理,管理内容和程序按《设备备件管理制度》执行。

设备检查、评比

设备管理部门应对设备进行检查,检查分日常维护保养检查和周末维护保养检查,实行月考核年终总评比,按公司“标杆班组评分标准”评出公司级“设备先进班组”和“设备先进个人”。

设备管理

2.12.1设备管理部门编制设备清洗换油计划并下发维修班组,由维修班组实施。

2.12.2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油品的选用与变更,监督工作“五定”和“三过滤”的实施。

设备资料管理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资料的管理,管理内容和程序按《设备技术资料与档案的管理办法》执行。

动力管线管理

管理内容和程序按《动力设备运行与管理》执行。

设备的封存

2.15.1已三个月以上没有使用的设备,由设备使用班组征求工艺技术部门意见后,填写《设备封存申请表》,经设备管理部门/车间签署意见,报设备管理部门同意,主管经理批准后可进行封存,封存前由设备使用班组对设备进行清洗、加油、加罩,无移动条件的可现场封存。

2.15.2封存的设备其附件、电机等不能拆缷它用,必须与设备同时、同地一起封存。

2.15.3办理完封存手续的设备,应在封存批准之日起一个月内报财务部门。

设备的闲置

设备一年以上不使用,长期封存或新购两年以上不能投产的设备列为闲置设备,此类设备由设备管理部门分为闲置留用和闲置处理两种。其闲置处理设备,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其进行鉴定,提出闲置处理意见,经主管经理批准后,由设备管理部门办理闲置处理。设备管理部门通知财务部及时调整设备台帐。

封存和闲置留用设备的启用

因生产需要,由设备所属单位提出申请,经设备管理部门/车间签署意见,设备管理部门同意,主管经理批准后,方可启用,并将批准申请复印件报财务处。由使用班组对启用设备进行清洗、注油、试车,并经设备技术员检验良好后,方可移交操作工人重新使用。

设备后期管理

设备后期管理是对达到报废状态的设备的管理。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设备使用班组可向设备管理部门提出设备报废申请。

3.1.1超过使用年限,主要结构陈旧、精度低劣、耗能高、效率低,已达不到最低工艺要求且无修复或改造价值者。

3.1.2因工厂改建或工艺改变,不能迁移,必须拆除或拆毁者。

3.1.3腐蚀过甚,无修复价值或继续使用易发生危险者。

3.1.4绝缘老化、磁铁失效、性能低劣且无修复或改造价值者。

3.1.5因意外灾害或事故使设备受到严重损失不能修复或改造者。

3.1.6自制专用设备经生产验证和技术鉴定不能使用,无法修复或改造者。

设备报废的批准权限

3.2.1普通设备折旧费已提完且原值在10万元以下,符合报废条件,由设备使用班组经设备管理部门/车间签署意见,向设备管理部门提出设备报废申请,设备管理部门组织技术人员鉴定后,报主管经理批准,方可办理报废手续。

3.2.2精大稀设备或原值在10万元以上或虽在10万元以下,但折旧费未提完的,由设备使用单位经设备管理部门/车间签署意见,向设备管理部门提出设备报废申请,设备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人员鉴定后,报主管经理签署意见,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办理报废手续。

3.2.3设备的报废申请按程序批准后,设备管理部门留底,交财务部一份作为固定资产消帐凭据。

设备报废手续走完后,由设备管理部门书面(需有主管经理签字)告知废旧设备处理部门进行处理。

结语

本文涉及设备管理的全过程,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强,既可作为企业培训部门、各级管理者培训和指导全员进行设备管理的小教材,亦可作为生产企业个人学习的参考资料,希望能促进我国生产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汝杰,石博. 现代设备管理.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2 胡邦喜. 设备基础.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2

3 张晨辉. 设备与作用.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设备状态巡视;巡视周期;巡视方式;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TM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24-0092-07

本文的目的:通过合理优化巡视周期和巡视方

频率的比较中,可以明显看出,在南方电网公司规定式,提高巡视到位率和到位质量,确保电力安全生产范围内,可以对巡视周期进行一些合理的调整。工作稳定开展。

一、确定变电站设备状态巡视模式具体方案

(一)现行设备巡视模式分析

1.企业规章制度相关规定。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1lOkV及以上变电站运行管理标准》(QCSG21002-2008)规定设备巡视周期为:

(1)有人值班变电站日常巡视每日1次,夜间巡视宜每周1次;

(2)无人值班变电站日常巡视每月1~2次,夜问巡视宜每月1次;

(3)电气设备测温宜结合设备巡视进行,每月至少1次;

(4)特殊巡视检查对象、时问和次数,由变电运行班组根据设备的健康状况、设备的运行工况、气候情况以及设备状态评价综合结果及时调整。

现行深圳供电局《变电站设备巡回检查工作标准》(F.02.00.05/Q302-0002-0808-598)规定设备巡视周期为:

(1)巡维中心主站每日1次。

(2)1lOkV及以上无人值班变电站每4日1次。

(3)采用GIs、COMPASS、PASS、HGIs设备的1lOkV及以上无人值班变电站每6日巡视1次。

将南方电网公司同深圳供电局现行的正常巡视频率归算到1个月并进行比较(见图表1)巡维中心主站的正常巡视频率与有人值班变电站要求一致,但是无人值班变电站则有较大差距。无人值班GIS站,深圳供电局的正常巡视频率是南方电网公司规定的2.5倍;无人值守敞开式变电站,深圳供电局的正常巡视频率是南方电网公司规定的3.75倍(见图表1)。从正常巡视

(2)从统计数据的表格显示可以看到,巡视业务占的比重达49%,几乎是其他三项业务时问的总和。因此,要挖掘潜力,必须在巡视业务上进行优化。

按照《深圳供电局变电站设备巡回检查工作标准》规定的正常巡视周期:巡维中心主站每日1次;110kV及以上无人值班变电站每4日巡视1次;采用GIS、COMPASS、PASS、HGIS设备的110kV及以上无人值班变电站每6日巡视1次。深圳供电局运行专业全年正常巡视小时数统计如下表3:

从数据可知,如果在保证巡视质量的基础上,把周期适当的延长,那么总巡视小时数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就可以挖掘更多的生产力用于倒闸操作、内部管理、培训等工作,提升管理水平和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更有效地推动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平稳开展。

3.优化巡视周期和巡视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国家(行业)标准及设备厂家安装使用说明书对设备运行的规定。除《主变压器运行规程》、《高压断路器运行规程》的行业标准对相应设备巡视周期做了一般规定外,其余国家(行业)标准和设备厂家资料均未对设备巡视周期做明确规定。所以,调整巡视周期不会受到国家(行业)标准和设备厂家维护要求的制约。

(2)深圳供电局设备巡视周期历史变化轨迹。从1995年初实行中心站运作模式以来,变电站的巡视周期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的变化:

1995年初~2005年5月,有人值班变电站每日巡视2次;无人值班站每3日巡视1次;

2005年5月~2007年,有人值班变电站每日巡视1次;无人值守的110kV及以上变电站每3日巡视1次;采用GIS、COMPASS、PASS、HGIS设备的110kV及以上无人值班变电站每6日巡视1次;

2007年至今,有人值班变电站每日巡视1次;无人值守的110kV及以上变电站每4日1次;采用GIS、COMPASS、PASS、HGIS设备的11 0kV及以上无人值班变电站每6日巡视1次。

在巡视周期逐步调整的巡视执行情况来看,没有记录显示因值班员巡视不到位和因巡视周期过长而造成的设备事故。

(3)从现有设备分析。近几年,随着变电站大修技改项目的实施,无油设备逐步减少,新投产变电站均为户内GIS变电站,采用的设备基本上是可靠性高、缺陷发生频率相对较低的GIS、干式等类型的设备,GIS变电站占总站数的64%;

合理运用远方信号监视系统。深圳供电局持续扩大远方信号监视覆盖面,并打造可靠性强的传输系统,对现场信号的判断更为全面、及时、准确,为我们进一步调整巡视周期提供了重要的硬件保证和技术保证。

综上,从国家行业标准、历史变化和设备配置这三个方面考虑分析,调整巡视周期,实现设备巡视的细致化、科学化是完全可行的。

(二)巡视优化的主要思路和基本方案

1.主要思路。巡视优化思路:以日常巡视为主,兼顾特殊巡视的巡视模式――状态巡视。

在日常巡视工作中,按照设定的巡视周期对所有变电站设备进行全面正常巡视,同时根据设备健康状态、设备运行工况、气候情况以及设备状态评价结果、上级要求以及保供电预案开展特殊巡视,特殊巡视周期一般是动态的、不固定。通过巡视优化,真正做到有侧重地对某一或者某部分设备缩短巡视时间(即特殊巡视),对其运行状态进行单独监视,力求改变原来设备巡视检查偏重普巡而对设备健康状态、设备运行工况关注不够的巡视模式,最终实现巡视有周期、有重点的全方位动态巡视组合,确保巡视科学性、巡视到位率和高质量。

2.基本方案。

(1)日常巡视。

巡维中心主站每日巡视1次,每星期全面测温1次,每星期夜巡1次;

无人值班的110kV及以上变电站每15日巡视1次,每月全面测温1次,每月夜巡1次;

采用GIS、CONPASS、PASS、HGIS设备的110kV及以上无人值班变电站每25日巡视1次,每月全面测温1次,每月夜巡1次。

(2)特殊巡视。遇有下列情况,由当值值班负责人安排运行人员进行特殊巡视。巡视检查对象、时问、次数,根据设备健康状况、设备的运行工况、气候情况及设备状态评价综合结果及时调整,按有关现场运行规程规定及应急预案进行:

有针对性的对GIS、COMPASS、PASS、HGIS变电站的注油设备、漏气比较频繁的充气设备、投产未到1年的GIS、COMPASS、PASS、HGIS变电站,在日常巡视周期内安排1次特殊巡视,周期为15日巡视1次;

根据相关部门每年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估结果,参照南方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价标准》中因 设备缺陷原因被评估为三、四类状态的设备,而又可以通过加强巡视检查达到监视运行工况目的设备开展特殊巡视,周期为4日巡视1次。此部分缺陷主要指:通过值班员眼看、耳听、鼻闻可以监视的设备缺陷,如:注油cT严重漏油等;远方无法监视而可以通过现场装设的仪器仪表监视的缺陷,如:从避雷器泄漏电流毫安表观察泄漏电流值等;可以借助测试设备监视的设备缺陷,如:通过红外线成像仪测试设备温度、通过钳形电流表测试主变铁芯接地电流等。

对设备管理部门在检修、试验、定检时发现的设备缺陷,而可以通过加强巡视检查达到监视缺陷目的设备开展特殊巡视,周期为4日巡视1次;此部分缺陷主要指:通过值班员眼看、耳听、鼻闻可以监视的设备缺陷,如:注油CT严重漏油等;远方无法监视而可以通过现场装设的仪器仪表监视的缺陷,如:从避雷器泄漏电流毫安表观察泄漏电流值等;可以借助测试设备监视的设备缺陷。如:通过红外线成像仪测试设备温度、通过钳形电流表测试主变铁芯接地电流等。

对巡视设备发现的未处理的重大缺陷设备,且需通过巡视检查加强监视的设备开展特殊巡视,周期为4日巡视1次。如:注油CT严重漏油等;远方无法监视而可以通过现场装设的仪器仪表监视的缺陷,如:从避雷器泄漏电流毫安表观察泄漏电流值等;可以借助测试设备监视的设备缺陷。如:通过红外线成像仪测试设备温度、通过钳形电流表测试主变铁芯接地电流等。

根据应急预案、保供电方案要求开展特殊巡视;

设备过负荷、或负荷有显著增加时;

当值调度员通知设备过负荷时,立即安排特殊巡视,其巡视密度根据设备过负荷情况确定;

设备负荷有显著增加时,由班长视具体情况安排特殊巡视;

特殊运行方式(运行方式较薄弱)时,调度部根据《深圳电网风险管理制度》三星级及以上电网风险的,应对风险涉及重点设备开展特殊巡视,具体要求:

三星级风险巡视周期为3日巡视1次;

四星级风险巡视周期为2日巡视1次;

五星级及以上风险巡视周期为1日巡视1次;

设备新装、检修、改造或长期停用后新投入运行时,应根据《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规定开展特殊巡视;

恶劣气候、事故跳闸和设备运行中有可疑现象时,应开展特殊巡视,具体要求:

有预见性的恶劣气候,在其来临前、后应开展特殊巡视;无预见性恶劣气候,在其过后应开展特殊巡视;

事故跳闸后应立即对事故范围内一、二次设备开展特殊巡视;

设备运行中有可疑现象时,应开展有针对性的特殊巡视,周期视具体情况由班长根据设备管理部门要求或者实际运行情况确定。

法定节、假日或上级通知有特殊情况,应根据上级通知要求开展特殊巡视;

根据上级指示或要求加强巡视时,应按照上级要求开展特殊巡视。

注:巡维中心视实际情况缩短巡视周期。

(3)设备(设施)状态的专项巡视。

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连接片投退正确性检查,每月巡视1次;

每年春季3~5月份开展防鸟害巡视,周期为3日巡视1次;

梅雨(潮湿)季节(每年12月中旬到下年3月中旬)开展设备防污闪巡视,周期为7日巡视1次。

每季度应全面巡视1次防小动物设施;

每月应全面巡视1次设备标志牌;

每月应全面巡视1次防误闭锁装置;

变电站的接地装置每季度巡视1次;

变电站的给、排水系统每季度巡视1次。其中地下室的排水系统应参照设备的日常巡视周期。

变电站的构支架每季度巡视1次;

变电站的抽排风系统每季度巡视1次。其中地下室的抽排风系统和空调设备的日常巡视应参照设备的巡视周期;

变电站的照明及动力系统每季度巡视1次;

变电站的建筑物、构筑物(含房屋结构)每季度巡视1次;

变电站的门、窗等附属设施每季度巡视1次;

消防设施每季度巡视1次(主要监督维护保养单位的维护保养质量情况)。

注:巡维中心视实际情况缩短巡视周期。

(三)落实设备状态巡视应关注的其他问题

1.获取设备状态评估结果和设备运行健康状况应协调的事宜。

设备状态评估结果和设备运行健康状况,是开展特殊巡视的重要依据之一,是防止缺陷设备带病运行重要手段之一。主要应协调以下事宜:

(1)设备状态评估。根据《深圳供电局设备状态检修管理规定》的规定,变电部门每年12月30日前对所管辖变电站设备开展状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形成需要变电站值班员开展特殊巡视的设备清单,由变电部门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变电站值班员根据特殊巡视设备清单,按照特殊巡视周期开展巡视。

(2)设备缺陷的报告。变电部门检修分部将检修、维护过程中及继保分部在定检、维护过程中发现的需要变电站值班员开展特殊巡视的设备缺陷报告变电部门运行分部,由变电部门运行分部通知巡维中心执行。

(3)动态调整特巡计划。当设备出现缺陷,有关部门、专业、班组认为必要开展特殊巡视时,应通过OAK通知变电部门安生分部,由变电部门安生分部组织进行设备状态评估,认为确有必要时,通知巡维中心动态调整特巡计划,开展特殊巡视。

2.设备状态巡视风险控制问题。

(1)日常巡视周期调整可能带来的信号监视风险。在“巡视一般原则”中,新增一条规定,其内容为:在每次开展特殊巡视和专项巡视时,值班员都应检查综合自动化电脑或者控制屏有无异常信号掉牌。以增加异常信号的监视频率,弥补遥信出错而失去远方监视的可能,降低运行风险。

(2)特巡计划不合理可能带来因缺陷引发事故的风险。站长每月月底负责制定下月有遇见性的特殊巡视计划,并报变电部门安生分部备案。

(3)日常巡视周期调整可能造成缺陷程度升级引发事故的风险。在巡视模式调整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巡视周期调整面临的因设备缺陷未及时发现带来的风险。在此期间,站长在每个星期一需将上星期发现缺陷的分析报告报部门安全分部。当发现可能因巡视周期过长引起设备缺陷程度升级造成不能接受的事件必须第一时间向部门安生分部报告,由安全分部组织本部门巡维中心人员和检修、继保专业班组人员分析造成的原因,待研究后决定是否缩短巡视周期。

(4)值班人员可能存在的风险。在调整巡视模式前,巡维中心应组织全站人员宣贯优化后的巡视项目、巡视方式及巡视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让值班员充分了解巡视方案精髓和思想,防止出现使用旧的巡视态度和思想完成新巡视工作的现象,控制和降低人员因素产生的风险。另外,巡维中心站长必须提前制定日常巡视计划,动态制定特殊巡视计划,让值班员按照计划开展巡视工作,减少值班员自我把握巡视计划可能带来的巡视不及时的风险。

巡维中心站长、班长、安全员应认真做好巡视中的任务观察,检查值班员对巡视内容、巡视路线、缺陷设备的特殊巡视等依从情况,以便及时纠正异常现象,控制因值班人员巡视不到位带来的风险。

3.实行设备状态巡视期间应做好的评价。

(1)巡视周期合理性评价。设备缺陷的发生可能与设备运行年限、运行环境、设备类型等有很大关系,巡视周期是否合理,必须结合缺陷来源、缺陷等级等方面具体分析后作出合理评价,以便更好的为后续推广应用提供论据支持。

(2)特殊巡视内容划分合理性评价。设备状态巡视的显著特点是:日常巡视周期调整、特殊巡视内容和专项巡视内容进行了扩充,但是特殊巡视内容划分的合理性待评价。在此期间,应通过缺陷来源判断设备缺陷是否应划入特殊巡视内容而没有划入造成未在日常巡视周期内无法发现的不可接受的设备缺陷,以及结合此类缺陷的密度有多大来评价是否增加特殊巡视内容,使特殊巡视内容符合变电站设备实际情况,实现巡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3)优化人力资源的评价。巡视对设备缺陷可控、在控的情况下,如果能够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又何乐而不为呢?这才是巡视科学性、系统性的充分体现。所以,巡视优化前后人力资源成本对比在人力资源紧缺的今天是有现实意义的。

二、梅林巡维中心设备状态巡视实施具体方案

根据梅林巡维中心现管辖20座变电站的一、二次设备类型及梅林巡维中心历史缺陷分析结果并结合不同变电站设备实际情况,确定梅林巡维中心所辖各变电站的巡视周期,具体为:

(一)正常巡视周期

1.220kV梅林站每日巡视1次;每星期全面测温1次,每星期夜巡1次。

2.110kV上步站、110kV石厦站及110kV景田站每15日巡视1次;110kV莲花山站、110kV车公庙站每10日巡视1次;每月全面测温1次,每月夜巡1次。

3.220kV中航站、220kV皇岗站、220kV滨河站、110kV华强站、110kV兰岗站、110kV正坑站、1 J0kV竹子林站、110kV农科站、110kV香蜜湖站、110kV岗厦站、110kV田面站、110kV雅苑站、110kV少年宫站及110kV星河站每25日巡视1次;每月全面测温1次,每月夜巡1次。

(二)特殊巡视安排

1.对以下变电站注油设备、漏气比较频繁的充气设备、投产未到1年的GIS设备的特殊巡视,巡视周期确定为15天。

2.其他须开展特殊巡视的具体巡视方案,由站长根据实际情况负责制定,然后安排值班员开展特殊巡视。

(三)专项巡视安排

设备(设施)状态的专项巡视实施原则:在日常巡视周期问隔内安排1次专项巡视,并且将季度工作分解到每月去执行。设备(设施)状态的专项巡视项目严格执行《方案》中规定内容,此处不在累述。

(四)制定巡视计划执行表(以某天巡视计划为例)

细分每日的巡视工作以及兼顾开展的工作内容,当有特巡需求时,可以由站长或值班长在特巡栏里填写需开展特巡的变电站。应用该表,每日巡视任务和工作内容一目了然,提高了巡视工作的完整性。

三、梅林巡维中心设备状态巡视实施后评价及建议

梅林巡维中心开展3个月设备状态巡视以后,根据发生缺陷统计数据,对《方案》中的评价内容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同时,也提出相关合理化建议。

(一)巡视周期合理性评价

为了做好日常巡视、特殊巡视等巡视周期合理性评价,将变电站产生缺陷的来源进行细分,并通过统计数据来分析。

经过对上表缺陷统计分析,没有发生因日常巡视周期拉长或者日常巡视周期与特殊巡视周期间隔拉长而巡视未及时发现的缺陷引起不可接受事件;而且,值班员因巡视时问充裕杜绝了以前因巡视时间不足而不到位的情况发生。因此,《变电站设备状态巡视方案》中巡视周期的划分合理的。

(二)特殊巡视内容合理性评价

经过对上表缺陷统计分析,没有因在日常巡视间隔期内没有安排特殊巡视而发生不可接受的缺陷。所以特殊巡视周内容划分是合理的。

(三)优化人力资源评价

由上表可知,优化巡视模式后平均每月有4天时间可以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不但优化了人力资源使用情况,更为提高在职培训提出了有效地解决办法。

(四)巡视工作耗时分析

在实行设备状态巡视期问,对每一项巡视任务均要求巡视组人员记录巡视时间,包括实际作业时间和路程消耗时间。按照预计,实行设备状态巡视后,一般每天正常巡视2个站或者3个站,以每天有效工作时间4小时计算,每站每次正常巡视有效时间为2小时/站或者80分钟/站;巡视优化前,每天巡视4个站,每站每次正常巡视有效时问为1小时/站。所以,实行设备状态巡视后每站每次正常巡视时间比实行设备状态巡视前增加20分钟或者1小时。实际正常巡视工作耗时如下表所示:

路程消耗时间按照梅林巡维中心管辖站范围实际情况计算,按照巡视路线计算,变电站间距平均耗时为O.25小时(15分钟)。

由上表可见,设备状态巡视条件下的平均每站有效巡视时间是旧巡视模式下的3倍。在变电站管理实行巡维中心模式的前提下,要提高有效巡视时间,减少每日巡视站数是一条有效办法,在管辖变电站数量和人员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适当拉长巡视周期是实现减少每日巡视站数的根本途径。通过此途径,有效减少了路程消耗的时间,为正常巡视提供了充裕的时问基础。

在实行状态巡视后,真正实现了正常巡视普遍查,特殊巡视、专项巡视针对查的目的。由上表的耗时分析可以知道,现在平均每座变电站有2.125小时的有效巡视时间,即127分钟,完全可以实现对每一保护屏、控制屏、控制柜和重要表计的仔细巡查,并且可以兼顾开展一些如“抄录避雷器动作次数”和“主变冷却器定期切换”等定期切换和维护工作。

由于时间的充裕和巡视变电站数量的减少,问接降低了值班员开展巡视工作时的心理压力,不必为了赶工而应付巡视,同时减少了出现巡视漏项的几率。

(五)实行设备状态巡视前后巡视密度对比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实行设备状态巡视前后巡视总次数是基本持平的。在实行后,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开展的状态巡视,更有针对性地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监控,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六)巡视作业过程风险控制手段的完善

以往使用作业指导书和任务观察结合的方法对巡视作业的过程风险进行控制。本次巡视优化试点工作在原有风险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思想,建立健全了一系列与巡视有关的指导性记录表格,如下表所示:

这一系列指导性表格均按照简单、实用的原则修编,如“变电站隔离闭锁系统月度检查表”所示,首先在“注意”栏里描述填写表格的规范要求;在“常见缺陷”栏里,提供标准的缺陷选项,消除因人员理解不统一而导致对缺陷描述的差异;最后是责任人员的分级签名确认。使用该类型表格,可以作为现场作业的指导性文件,全面而规范地提示作业人员该作业任务的关键点,并为发现的问题提供记录和上报的途径。

工作成员:值班负责人:检查日期:站长/安全员:

这类指导性表格在现场应用后,经过不断改进,现已全面涵盖了作业任务的关键点,从现场作业指导 的角度,为值班员提供了可依从的作业规范;消除了以往凭记忆作业的不规范行为;有效提高了值班员工作质量;通过系统记录,为日后跟进问题提供依据。

(七)监督检查考核机制的完善

按照“PDCA”循环提升的原则,完善巡视工作的监督检查考核机制。将风险分析、任务观察与绩效考核进行串联,建立“点――线――面”的监督检查机制。点:观察者通过对某些特殊设备、地点或条件进行单独检查,考察该项作业的最近执行者的到位情况和作业质量;线:通过由设备持续风险分析得出的结果,重点跟进高危害、高风险项目的处理情况;面:定期请不同岗位的人员担任观察者,从不同角度对巡视工作的相关规定、作业流程以及作业人员进行观察,丰富观察视角。

另外,细化绩效考核的数据来源,从巡视次数、巡视到位率、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及巡视发现的缺陷总数四方面评价值班员的巡视质量,要求值班员每一项工作都要实现“干必干优”的目标。

(八)建议建立“变电站状态巡视智能决策系统”

由于设备状态巡视计划由日常巡视、特殊巡视和专项巡视组成;其中,有11种情况需开展特殊巡视,而这1 1种特巡情况由设备健康状况、运行工况、气候条件、设备状态评价结果、保供电及上级领导指示等决定的;所以,特殊巡视一般是动态的、不固定的。在开展设备状态巡视期间,只能依靠人工跟踪控制及时将需要开展特殊巡视的变电站及相应设备填入巡视计划内,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并且无法杜绝跟踪不及时带来的迟巡视或者漏巡视的风险。

为了更加科学、自动的实现巡视计划的制定,建议借助科技手段,建立“变电站状态巡视智能决策系统”。如:对未处理的重大缺陷设备应开展特殊巡视的,便可以与深圳供电局生产管理系统中缺陷管理链接,制定好判断依据,自动生成未处理的重大缺陷设备的特殊巡视计划;其他不能与原有系统链接的,“变电站状态巡视智能决策系统”提供录入口,然后根据录入情况自动生产特殊巡视计划。这样,高效、科学、自动的决策形成巡视计划,以改变完全依赖巡视计划制定者的种种弊端。所以建立“变电站状态巡视智能决策系统”是完全有必要的。

四、结语

设备状态巡视,强调在对设备状态合理判断的基础上,以正常巡视为主,灵活开展特殊巡视。通过巡视优化,真正做到有侧重地对某一或者某部分设备缩短巡视时间,对其运行状态进行单独监视,改变原来设备巡视检查偏重普巡而对设备健康状态、设备运行工况关注不够的巡视模式,实现巡视有周期、有重点的全方位动态巡视组合,确保巡视科学性、巡视到位率和高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110kV及以上变电站运行管理标准[s].2008.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工程机械;施工组织;管理;保养

近年来,公路施工企业工程机械管理水平却落后于现代施工的要求,影响了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已经成为公路施工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机械设备的高效管理是决定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做到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及时保养,是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及促进公路建设水平稳步提高的保证。

1.高速公路机械化施工组织

1.1公路机械化施工组织的特点。(1)公路施工机械具有专用性机械化施工组织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确定施工机械的类型。因为公路施工机械具有专用性的特点,只有当机械设计条件与施工条件相符合时,才会获得良好的工程质量和较高的生产率。因此在确定施工机械的类型时,为了保证选择的合理性,首先必须了解施工机械的生产率、质量、工作容量、机械的经济运距和尺寸等性能要求及适用场合,然后根据工程实际的土质、道路情况和工程量等具体环境,确定机械的类型。(2)主导机械与配套机械相匹配主导机械决定着施工方法、工程的进度、工程质量和施工方式等,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套机械生产效率的发挥。在使用配套机械组织机械化施工时,施工的工作饱满程度、工作效率,以及施工段之间要保持较好的平衡和均匀性,这也是确保高效作业的关键。(3)根据施工现场的条件布置施工机械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布置好各种机械的用地范围及具置。具体来说,在进行机械位置的布设时,应考虑经济合理性要求和使用方便性,同时对其用地也要进行准确的计算。

1.2公路机械化施工组织的方法。公路机械化施工组织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四种。(1)流水作业法流水作业法是指将拟建工程按照工艺和工序要求划分为若干个施工段,并相应分别组建专业施工队,每个施工队依次按照一定的施工顺序进入施工段作业。该方法是最适合机械化施工的组织方法,符合施工的客观规律,能保证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保持均衡、连续和有节奏地进行。流水作业法的专业化连续施工,正好符合了施工机械化作业的基本要求,再加上高速公路工程有足够的作业面,且是线性工程的特点,使得该方法成为高速公路机械化施工组织的首选方法。(2)平行作业法将拟建的工程分施工项目或分段,工程被划分成多少段就相应的组织多少个施工队,同时在各施工段上进行作业的施工组织方法称为平行作业法。其优点在于:多个工作面同时作业,缩短了工期,节省了时间;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工作较复杂;由于不能实现专业化施工,会导致劳动生产率和机械利用率较低,不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因施工队较多,导致现场的物资供应和单位时间内的投入较大。(3)网络计划法网络计划法是一种以网络图为基础的计划管理方法,是为适应关系复杂的现代科学研究和大规模生产的需要而出现的。其特点是:决定工程总工期的关键线路清晰,因而可以较好的使用和协调各种资源;能充分的反应施工中各项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逻辑关系;网络图本身作为一种数学模型,因而可以较方便的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计算;可用于工程费用和施工进度的控制。(4)顺序作业法顺序作业法是一种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施工方法,是指将拟建的工程划分成若干段,并组织一个施工队针对每段所分解成的相应的施工过程,进行逐段施工。其特点是:工期较长,因为只有一个施工队,只能进行一个工作面的施工。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工作较简单。施工机械和劳动力的需用量波动较大。劳动生产率和机械利用率较低,工程质量无法得到提高。

2.我国公路施工组织在工程机械管理方面主要存在问题

2.1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的问题。现在,有很多的企业对于管理工程机械设备的问题根本就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在管理制度方面就没有较完整和较严格的制度,进而导致了管理机构的不健全,在指定管理制度的时候企业就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就导致了在机构方面企业就没有使用很多的人员来进行工程机械的管理,对于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通常都是没有对机械设备进行档案的建立,使得在对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上经常会出现混乱的现象,不利于企业的设备的更新和换代。

2.2在机械设备的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工程机械设备方面的投资多是用于机械设备的购买上的,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的素质的问题。针对机械设备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对于人员的培训就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也是机械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在管理部门的设立方面通常都是存在着设备的管理人员和设备的维修人员受专业的教育时间较短的状况,而对于这种情况通常都是得不到企业充分的重视的。在现在,很多的企业都是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的,只是为了使用先进的设备进行生产,而不重视对于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这样的做法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企业的发展要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考虑,因此,企业一定要做好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

2.3机械设备在使用和保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企业为了得到更好的经济效益,通常都是只重视机械设备的使用方面,而疏忽了对于机械设备的日常养护的工作。在机械设备的使用时,一般只要机械设备还可以正常的运转,操作人员就会认为机械设备是不存在问题的,不懂得在日常的使用中对机械设备进行日常的养护,这样一旦机械设备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企业的生产面临很大的问题。在机械设备在维修的时候,企业的生产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还会花费很多的资金,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企业的机械设备在使用的方面也会存在受到影响,可能会导致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的降低。机械设备在使用的时候,通常都是处于超负荷工作的状态下的,企业在使用的时候一般都是重生产轻养护的,这样就可能会导致企业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

2.4工程机械设备在维修方面存在的问题。企业在机械设备的管理方面根本就没有针对机械设备进行定点检查的制度,企业也是在机械设备出现故障以后才会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这样就导致了企业严重缺乏预防维修的情况,在设备出现状况以后在对设备进行维修,是一项对企业的人力和财力都十分浪费的事情。企业在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的时候,会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浪费的情况,维修的人员在进行维修的时候,通常会因为个人的主观认识去对某些零部件进行评估,这样很可能会导致维修方面存在严重的浪费。

3.1完善基础管理体制。公路工程机械设备应按不同用途、型号、购置时间及现状等进行登记,这样既方便设备的协调管理,又利于工程建设实施的综合管理。工程处设立专门机构、派专人负责机务管理,同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以完成公路工程建设任务为宗旨,实行统一管理、明确分工负责。

3.2加强单机单车成本核算。在施工机械管理中,实行并加强单机单车的成本核算,既有助于机械经济效益的提高,又有助于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和素质的提高。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使用车日完好车日、台班收入、燃料费、修理费、折旧费、大修费、管理费、行车损失费及利润收入等;核算要坚持公开、公平、定期的原则,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按时兑现,以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在操作、保养、安全等方面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生产效率,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3.3实行机械设备内部租用制度。目前,很多企业单位在机械管理中,一般采取各项目部相互调配、报台班的办法。这不利于机械效能的充分发挥及工程成本核算。而实行内部租用制度,各项目部向企业按需租用机械,按实际台班数及规定标准定期(一般为月)收取租用费。这样可以调动项目经理部对机械使用的积极性,促动他们有计划、周密地安排施工,有效地控制机械闲置时间,有利于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在工程进度计划的执行过程中,通过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比较,定期地检查和调整进度计划,并对已批准的进度计划进行监督。从全局出发,掌握影响施工进度计划的所有条件的变化情况,对进度计划的执行进行控制,尽可能地改善施工环境,为工程顺利实施创造条件。与此同时,要做好业主、承包人、地方三方面的协调工作,确保工程进度目标的顺利实现。

3.4加强项目部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管理。一般各个项目部机械设备管理短期行为严重,项目部所追求的是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效益,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忽视了机械的维护保养,认为机械在正常运行,没有故障,无需停下来进行保养。这种“重使用,轻管理”的行为直接对影响机械的技术状态和使用寿命。而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生故障的机械,尤其是大型机械,各个项目经理部都不愿承担高额的维修费用,于是一些机械设备未经必要的维修保养就从一个工地转移到另一个工地,从而出现了两个项目部之间为谁承担修理费的问题扯皮,存在很大的故障和安全隐患,甚至发生安全事故。这样既增加维修费用,又耽误了工程工期。工程处应直接往项目部派驻机械管理员,对机械设备运行监控的同时定期实行强制维修保养并做好记录,对转场的工程机械要保证其完好率方可转移,有力地保证了工程机械的正常运行使用。

3.5加强机手岗位培训。对施工机械采取“三定”制度,即定机、定人、定岗;做到“三懂”,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做到“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机械操作人员要正确使用机械,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对机械设备实行目标成本管理,机械设备实行机手负责制,这样机手可以踏踏实实地搞好日常工作,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机、本岗的操作经验。另外,对技术性比较强的机械操作人员要加强岗位培训。目前有些单位购进较先进的设备以后,都不注重机手的培训工作,结果由于操作失误造成工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没有发挥出机械的最佳性能。因此,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各类拌合设备、推铺机械等关键机手的岗前培训及日常学习,同时要激励老机手做好传、帮、带的工作。

公路工程机械大都在泥沙、砾石、雨水和风雪恶劣环境中作业,且施工带有突击性,机件工作的条件差其技术状况必然较其他机械下降得快,零件间的配合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磨损、锈蚀及结垢等现象,各连接件配合性质、零件间相互位置关系和机构工作协调性等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致使其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等性能指标下降,甚至引起机器事故,因此需定期对公路工程机械进行保养。定期对公路工程机械进行保养可以保证机械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减少故障停机日,提高工程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保证工程进度;减缓机械磨损,增加修理间隔期,延长机械使用寿命;避免出现机械事故,保证安全生产;降低机械运行和维修成本,提高机械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使机械的动力、燃润油料、零件及各种消耗材料降到最低限度。因而,必须重视公路工程机械的保养。

工程机械的技术保养是指为了使机械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保证其可靠性,提高工作效率,延长使用寿命,而对机械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机械保养必须贯彻“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定期保养、正确处理使用、保养和修理的关系,克服“以修代养”的思想,把技术保养制度化,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工程机械保养以“、调整、紧固、防腐”为主要内容,按不同需求分等级进行保养。

5.1日常保养。日常维护的目的主要是维持机械的机容和机况,使机械经常处于完整和完好的状况,以保证正常运行。日常保养以清洁、补给(水、油等)和安全检视为中心。由机驾人员在每日出机前,行驶中和收机后进行,详尽项目内容按各级机械的操作、使用和维护规程进行。

5.2一级保养。一级保养除日常保养作业外,以清洁、、紧固为中心内容,并消除机械在运行一定时间后出现的某些薄弱环节,尤其要检查有关制动、操作等安全部件,一级保养主要内容包括各总成和连接件的紧固,主要总成和部件的以及在外部检查发现的一些必要的调整作业。

5.3二级保养。二级保养作业除进行一级保养作业外,以检查调整为中心,对机械进行较深入的技术状况检查和调整,根据机驾人员反映和经过状况诊断,确定维修附加项目,并排除。

5.4三级保养。结合二级保养作业,以消除隐患为中心,对局部包括总成件检修,改善机械技术状况,以延长中修周期。

总之,针对公路工程机械的施工特点对公路工程机械设备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并定期进行保养,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能有效的防止机械发生故障,提高公路机械施工的利用率,从而保障公路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城镇,陈中锋,温玉平. 浅谈公路工程机械的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09,(22).

[2]朱冠平.浅谈公路机械化施工与管理的重要性[J].科技致富向导,2012,(2).

[3]陈雷,赵宁. 浅谈公路施工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1,(30).

[4] 刘卫凌. 论我国公路施工的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 2012,(15).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水利工程;非承包商责任;赶工补偿费用

1、引言

当前,我国赶工措施补偿费用在施工合同中通常都有明确的规定,即当由于非承包方原因造成的赶工,其赶工措施费用均要求发包方支付。但赶工费用的多少,该怎么计算,目前尚无公认的依据可循,其费用构成、计算标准、编制方法不断引起各方的争论,承包商、业主、监理、审计等机构对补偿金额也是各执一词。为此,笔者希望通过一些计算实例,总结各种施工情况下赶工费用计算的共性,统一项目构成和计算标准,从而促进规范水利工程的赶工费用的计算。

2、合同概况

(1)合同工期。某大(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合同计划开工日期为2007年10月15日,为了确保下游几个乡镇春耕用水,其中砼防渗面板、放空管、通气孔改造工程等水下部份,必须在2008年3月15日前完成,该阶段的合同施工期为153天。

(2)工期延误情况。由于业主原因于2007年10月23日才将水库放空,才具备施工条件,比合同时规定的2007年10月15日开工时间晚了9天。从2008年1月12日起,当地遭遇了50年一遇的雨雪冰冻天气,气温骤至5℃以下,并且连降几场冻雨及风雪,造成了电网大面积停电,工地无法正常施工,直到2月10日气温才有所回升及恢复了供电。因此从2008年1月12日开始到2月9日无法进行施工,造成工期延误29天。以上事宜共造成工期延误达38天。

(3)工期延误的合同分析。由于工期延误的原因是由业主方面及异常天气等非承包方原因造成的,根据施工承包合同规定,上述事宜所造成的工期延误责任均应由发包人承担,承包人有权提出工期顺延及费用赔偿,如发包人要按原合同完工日期完成,即发包人要求缩短了施工工期,发包人则应支付相应的赶工费用。

3、赶工立项

由于工期延误时间达38天,如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将无法按时完成工期目标,从而影响到下游老百姓春耕生产,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当时施工单位及时采用报告单的形式报告监理、业主是否采取赶工还是工期顺延,当时业主给予批复要求必须按原计划在2008年3月15日完成下闸蓄水的工期目标,并要求施工单位做出相应的赶工措施方案,同时业主同意按合同规定支付相应的赶工措施费用,赶工事宜由此立项。

4、资料收集

赶工立项以后,承包人应根据赶工前后的施工强度,编制赶工措施。赶工措施应包括3部分:

第一部分为赶工事实的确认,即上述实际工期比合同工期缩减的原因和依据,依据材料包括工期确认资料、业主要求完工时间提前的正式文件。

第二部分为各种资源对比分析,突出赶工前后各种资源数量和工作强度的变化,包括增加的人员数量和人均劳动时间,周转性材料和工程量,施工器具和机械设备的规格型号和数量,临时生产设施内容和工程量等。

第三部分为赶工的制定的各种保障措施,如加强工序间衔接的措施、赶工材料供应保证措施、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等。

其中赶工措施方案的第二部分是计算索赔费用的计算依据(计算费用时应以实际签证数量或批准的计算方法为准),尤为关键。如何确定赶工前的资源量呢?由于赶工项目的特殊性,每道工序的衔接都十分的紧张,且工地24小时不间断连续作业,所投入的人员、机械设备是随进度而变化的,管理的机动性比较大,无法根据现场实际投入的人员及设备进行数量统计。因此,本次赶工费用是以赶工期间所完成的工程量所包含的人、机、材数量及额外增加的设备、材料与承包人投标时编制的资源投入进行比较,从而计算出赶工期间所增加的投入费用。

5、费用计算

赶工费用包括延长劳动时间的加班费用,增加的设备进出场费,管理费用,周转材料、工器具的摊销费,以及增加的临时设施费用等。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赶工时段(天数)从业主要求赶工之日(或明确完工时间承包人开始增加赶工投入)起至赶工结束日止,分为正常工作日、休息日和法定休假日。

(2)延长工作时间增加费用

1)平均每天赶工增加班工日计算

赶工所增加的加班工日为赶工期间实际完成工程量所消耗的人工工日减去投标时赶工期间计划投入的工日数量。

赶工期间计划投入的工日数量以投标文件《劳动力进场计划表》进行统计。

赶工期间实际完成工程量所消耗的人工工日数量的计算,先将赶工期间所完成的工程量进行统计,然后以投标文件商务部份单价分析作为计算依据,将每个项目单位工程量使用工时(投标文件无单价分析的单价套用投标时所使用定额的相应子目)计算出来,以8小时/工日计算从而得出赶工期间所消耗的人工总工日。

平均每天投入的工日:实际工程量总投入工日除以赶工施工工期。

2)加班工日单价

根据劳动法规定,每天工作8小时以外和节假日加班工资标准,以合同人工单价为基数进行计算。

《劳动法》规定:①、安排劳动者延长正常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正常工资150%的报酬;②、休息日安排劳动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正常工资200%的报酬;③、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正常工资300%的报酬。

平均每天赶工所增加的加班工日乘以相应的加班人工单价乘以赶工天数(按正常工作日、休息日和法定休假日区分)即为延长工作时间增加的费用。

(3)增加设备的进出场费:按照监理签认设备等增加的数量和承包人企业所在地至施工现场的进出场费用计算。

(4)增加的管理费用:以增加的人员加班费用为基数,按一定比例计取。该比例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间接费费率申报,最终由监理工程师、业主和承包人三方协商确定。

(5)增加的临时设施及其他费用:如临时住房、施工平台、增加砼早强剂等,这些为赶工而超出原合同规定的费用,其工程量由监理人签认,项目单价按合同价或变更原则申报。

6、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