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防护十篇

时间:2023-03-30 22:47:37

辐射防护

辐射防护篇1

空气中混合^222Rn、^220Rn子体浓度水平测量方法的比较周青芝 肖德涛 丘寿康 (138)

高温固相反应合成榍石的工艺研究曾冲盛 滕元成 齐晓敏 陈堃 (145)

脑血管介入放射学操作中患者受照剂量的研究肖锋 涂彧 徐国千 周菊英 刘一之 (150)

岩体平巷充气降氡技术研究张松林 史淼 梁瑛 杨文喜 龚新宇 邹红 (155)

核工厂低剂量电离辐射职业受照人群癌症死亡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低剂量电离辐射与癌症的流行病学研究漆波 刘清芳 王建锋 高歌 (161)

^60Coγ射线照射人肝细胞传40代后的差异表达基因谱的变化左雅慧 王放 耿晓华 王小莉 李建国 王仲文 童建 (170)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放射治疗对人淋巴瘤细胞的影响俞泽阳 范我 吴锦昌 李栋庆 朱然 万建美 王永青 (177)

经验交流

国外乏燃料高温冶金后处理产生废物的处理方法刘丽君 (184)

对HJ/T24-1998《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在监测中遇到问题的讨论范磊 (189)

群堆模式下核电站放射性废物最少化的实践和探索邓才远 高歌 (65)

放射化学分离结合ICP-MS法测量土壤样品中钚的研究吉艳琴 李金英 罗上庚 (72)

S波段微波照射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民 潘秀颉 杨陟华 曹珍山 刘刚 李慧颖 姚华 (79)

50cGyγ射线照射人肝细胞基因差异表达谱研究闻建华 李建国 田还成 李燕玲 王晓莉 左雅慧 (84)

核设施正常工况下液态放射性流出物环境影响评价模型简介及应用举例马稳林 曹建主 方栋 (90)

对辐射防护中两个重要应用问题的最新修订——ICRP第101号出版物简介夏益华 (97)

工作简报

积累因子影响因素的蒙特卡罗模拟刘立坡 刘义保 王娟 (108)

辐射屏蔽高密度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工艺实验研究伍崇明 丁德馨 陈良柱 肖雪夫 张辉赤 林兴君 (112)

地下坑道空气中氡浓度变化的测量研究尚爱国 于春文 秦晋 陈军 赵峰涛 (118)

经验交流

浅析核电站辐射防护的主要任务王川 邬强 (125)

多排(层)螺旋CT的辐射剂量表达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白玫 郑钧正 (1)

关于我国铀矿冶个人剂量约束值的讨论李先杰 邓文辉 薛建新 潘英杰 (13)

222^Rn在大气输运研究中的示踪应用滕海云 郭秋菊 马丁 (18)

用多个能量探测方法校正层析γ扫描透射图像重建中射线线衰减系数翁文庆 王德忠 张勇 刘诚 杨永亮 (24)

江西省城市室内环境电磁辐射水平研究万志勇 杨辛 张丽 徐昌仁 李莹 (29)

一种新型γ射线防护用乳胶制品填充料的研制周元林 宋开平 何方方 杜利成 谢长琼 (36)

NY-1高功率微波辐射源功率密度的简易测量韩黎军 张杰 齐红星 谢涛嵘 陈树德 乔登江 (41)

工作简报

西安某热电厂粉煤灰的天然放射性水平测量过惠平 邓福威 周春林 (47)

经验交流

国内外现行电磁辐射防护标准介绍与比较刘宝华 孔令丰 郭兴明 (51)

尿钚快速测定的优化设计宋建刚 张荣德 杨艳 (57)

学术动态

ICRP2007新建议书概要卓维海 郑钧正 (61)

消息

全国核与辐射设施退役学术研讨会简介刘开武 黄牛 李玉成 (64)

核能发展与事故应急潘自强 (1)

核事故后果评价中剂量与干预评估模式初探胡二邦 倪东旗 郝宏伟 辛存田 (6)

空气中氡浓度时间变化规律探讨李利红 葛良全 程锋 田丽霞 敬伯科 (13)

锆英石陶瓷固化模拟放射性废物泥浆的初步研究滕元成 窦天军 (19)

壳聚糖协同脐血造血干细胞对小鼠的免疫恢复研究赵粉琴 罗树彬 罗惠英 潘万龙 李淑萍 尹少甫 (25)

换料期间发生燃料组件破损时的辐射剂量估算、相关系统控制要求和防护方案杨俊武 林树谋 王皓宇 夏彤 (32)

^60Coγ射线照射对k562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黄伟 张瑶珍 周剑锋 刘文励 (38)

书讯 (F0004)

工作简报

用MC方法计算分析核材料移动对辐射探测器阵列探测下限的影响税举 何彬 徐从学 葛坤友 (42)

我国电磁辐射污染的法律对策初探邱秋 (47)

经验交流

改进的TOPSIS法在辐射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史东生 弟宇鸣 周春林 (53)

中物院职工个人剂量监测与剂量信息管理系统魏熙晔 雷家荣 袁永刚 赵林 赵敏智 崔高显 (58)

消息

第二届IRPA亚洲大洋州辐射防护大会在北京举行柴录全 李玉成 (63)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主委员会2006年第2次会议潘自强 (64)

蒙特卡罗方法在乏燃料运输容器屏蔽中的应用薛娜 赵博 (65)

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升功率运行阶段辐射水平监测刘海生 郭呈祥 许献洪 杨玉密 冯玉英 (72)

空间质子屏蔽材料优化选择的蒙特卡罗模拟王朝壮 罗文芸 查元梓 王传珊 (79)

民航飞行航程中机组人员所受宇宙辐射有效剂量的估算彭志广 陈蔚如 冯英进 杨永华 金玉阳 (87)

建议我国重点研究粘土岩处置库预选场址郑华铃 傅冰骏 范显华 陈式 孙东辉 (92)

讲座

关于面源下风向的浓度计算李德平 (99)

工作简报

空间辐射防护的剂量预估许峰 许振华 黄增信 贾向红 (106)

经验交流

铀矿冶设施退役治理中若干问题的探讨徐乐昌 薛建新 高尚雄 (111)

核级活性炭制备装置的建立与产品性能试验王瑞云 郭创成 刘群 丘丹圭 侯建荣 吴涛 柳兆峰 (119)

资料

关于钋-210郭秋菊(整理编译) (125)

学术动态

亚洲核合作论坛2006年度“放射性废物管理研讨会”范智文 张金涛 (126)

中国成年男子18种器官、组织中56种元素含量研究 诸洪达 武权 樊体强 刘庆芬 王京宇 王耐芬 刘虎生 (129)

活性炭-γ谱法测量氡析出率时泄漏和反扩散影响研究刘良军 周剑良 侯翠梅 (141)

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诱发CHL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研究左雅慧 郭鲜花 王小莉 王仲文 耿晓华 (145)

PIPS探测器的能量响应的MC计算汪林 叶志耀 董滨江 (151)

一种较准确而快速测量氡析出率的方法刘小松 丘寿康 (156)

浙江省部分石煤矿放射性水平和矿工剂量调查姜让荣 (163)

全国煤矿中煤、矸石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调查分析 刘福东 潘自强 刘森林 陈凌 王春红 廖海涛 武奕华 (171)

工作简报

^125I粒子源活度的测量王军良 周振山 (181)

^192Ir源辐射事故中受照人员的临床观察蒋祖军 肖扬 (184)

宝鸡燃煤电厂周围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王凌青 卢新卫 贾晓丹 王峰凌 (188)

KF606B型氡和γ个人剂量计杨明理 (193)

几起近期发生的放射源事故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建议 苏永杰 封有才 高惠斌 邢劲松 宋琛修 庞新新 王晓卿 (198)

一种废镭源整备技术的研究和建立 韩国胜 浦永宁 刘艳 欧红 赵立华 鲜文平 陈运利 (205)

MCNP4C在HTR-PM设备γ射线屏蔽设计申的应用及与QAD-CGA对比研究付强 李红 (213)

复方芍根口服液防治放射性食管炎的实验研究沈莉 单保恩 张莉 李伟 宫彦军 高海祥 (219)

固体中总α、总β放射性监测方法研究李芳 陆继根 沙连茂 蒋云平 徐萍 (228)

源于大亚湾核电站气态排出物中的放射性核素浓度计算李华 (233)

激光光谱法研究水溶液中超铀核素化学形态现状 王波 刘德军 姚军 陈曦 龙浩骑 曾继述 苏锡光 (241)

核事故碘预防措施有关问题的讨论孙军 周爽 李继海 (251)

关于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的警示标志郑钧正 (255)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剂量学验证沈文同 涂彧 王建华 方明明 (257)

基于Livermore模型CT图片构建人体躯干数字体模及其在肺部计数器虚拟刻度中的应用 刘立业 Didier Franck Loic de Car (264)

Smac基因对γ射线照射诱导的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赵宝锋 田梅 阮建磊 苏旭 (272)

受放射性微粒污染的地表砂土中放射性核素活度的就地测量冯天成 贾明雁 苏川英 吴睿 王勇 尹国辉 (277)

基于区间层次分析法的核事故应急决策方案优选辛晶 (282)

电磁脉冲对双层屏蔽腔的孔洞耦合特性研究陈伟华 张厚 杨宇军 (286)

模拟放射性焚烧灰陶瓷固化的初步研究滕元成 车春霞 张朝彬 桂强 (291)

模拟含硼废液喷雾干燥试验安鸿翔 周连泉 范智文 孙琦 林小龙 (297)

工程条件下椰壳活性炭吸附放射性惰性气体性能研究史英霞 郭亮天 王瑞云 郭创成 叶应权 (302)

辐射防护篇2

不要过度用手机

用耳机接听手机,可以减少辐射。

等候3秒再接听。刚接通的前两三秒不要把手机直接对着耳朵。手机在接通的瞬间是辐射值最大的时候。

不要贴近耳朵。手机距离耳朵的距离由1厘米上涨到10厘米的时候,手机的辐射会衰减到原来的1/100。

不要长时间接打手机。

移动时不要接听手机。尽量减少在高速行驶的汽车、动车、电梯上打手机,因为这个时候手中的手机需要不断寻找、切换基站,会增加额外的发射功率。

雷雨天不要打手机。不但有利于防雷,还有利于降低手机辐射。因为雷雨天气的信号会比较差,手机信号越差辐射越大。

不要过度检查CT

X线、CT等放射性的医学检查能否导致癌症,一直都没有明确的科学研究进行证实。最近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调查了308297名来自法国、英国和美国的从事核相关工作的成年雇员,他们因为职业的原因,暴露于低剂量辐射中至少一年以上。研究者对这30多万名调查对象进行了跟踪随访,平均每个人随访了近27年,最长的持续了60年,22%的随访因调查对象的死亡而结束。调查研究发现,长期接触即使是低水平的辐射剂量,也可增加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风险。

那么,是不是说这种放射性的检查已经不安全了呢?患者接受这样的检查真的会患上癌症吗?

实际上,除了放疗,人们暴露于高强度的电离辐射中很罕见,但在过去的25年里,因职业和环境因素反复或持续暴露于低剂量辐射中的人已经越来越多,增加得最多的是医疗中的辐射暴露。

统计发现,英国在诊断中使用放射检查方法的比例在25年里翻了一番多,澳大利亚则是以前的3倍。从1982年到2006年,美国人年平均接受的医疗辐射剂量增加了6倍。

然而,放射科的医生属于“长期低剂量辐射”的接触人群。但是业内很少有人因为从事这项工作而患上癌症的,虽然放射科的工作者本身会有防护措施,但是不可能一点不接触辐射,所以,对于一般患者而言,偶尔进行这样的检查大可不必担心。但是,不要在短时期内反复进行X线、CT等放射性检查。

日常生活防辐射

1. 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特别是电视、电脑、电冰箱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

2. 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

3. 当电器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

辐射防护篇3

1.1辐射检测仪器及方法

为确定核医学科辐射情况,对某医院核医学科工作场所进行全面检测,所有使用的仪器均在检定的有效期内。在检测过程中,采用BH3103X-γ便携式巡测仪进行射线测量;在进行表面污染检测时,采用PCM-100(α、β、γ)进行测量;对于个人计量检测和LiF(Mg、Cu、P)热释光剂量计,采用FJ-377热释光剂量计进行测量。

1.2检测结果分析

该医院核医学科所用的辐射源可以分为密封源和非密封源两种,密封源主要有241Am源、90Sr源、137Cs源;非密封源主要有131I源、99mTc源、125I源。经过检测,发现该医院核医学科的测量结果为:放射源库的空气比释动能率范围为0.12-0.26μGy/h,分装室的空气比释动能率范围为0.09-0.15μGy/h,分装室操作位置的空气比释动能率范围为3.19-4.03μGy/h,给药室的空气比释动能率范围为0.10-0.25μGy/h,治疗室的空气比释动能率范围为0.10-0.15μGy/h,骨密度室的空气比释动能率范围为0.10-0.22μGy/h,放免室的空气比释动能率范围为0.09-0.14μGy/h。核医学病房表面污染检测情况为:放射源库的活度浓度为0.34-0.43Bq/cm2,分装室的活度浓度为0.16-0.27Bq/cm2,操作者手的活度浓度为0.21-0.24Bq/cm2,给药室的活度浓度为0.13-0.26Bq/cm2,治疗室的活度浓度为0.12-0.22Bq/cm2,放免室的活度浓度为0.14-0.20Bq/cm2。敷贴器贮源箱表面100cm处,平均致辐射空气比释动能率为0.26μGy/h,在个人剂量调查中,参与调查的人数有10人,按照最长工作时间每年2000h计算出年个人有效剂量范围为0.05-2.22mSv。

2.当前该医院核医学科辐射防护问题讨论

在该医院核医学科目前没有半开式防护通风橱,而按医院核医学科最长工作时间为2000h/a进行计算,可以得出99mTc源操作人员的最大工作量为8.06mSv,比年个人剂量约束值5mSv高,但比年个人剂量限值20mSv低。因此,需要购买防护通风橱,通风橱投入使用之前暂时采用流作业。敷贴器贮源箱表面韧致辐射空气比释动能率为0.26μGy/h(100cm处),比国家的相关标准限值低,但将个人受照有效剂量转变为年有效剂量,发现最高的一人年有效剂量为8.88mSv,超出个人剂量约束值。因此,需要购买有机玻璃防护屏或者有机玻璃防护眼镜,防护用品未使用之前暂时采取工作人员轮岗制。

3.医院核医学科辐射防护对策

3.1提高核医学科人员对辐射防护的认识

在医院核医学科工作中,辐射主要来源于接触科内放射污染源,但由于有些核医学科的工作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辐射防护教育,加上辐射是无形的,因此,工作人员很容易在思想上麻痹,从而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例如分装放射源时不戴防护手套、在出入标记室时,没有换鞋,这些不良习惯很容易引起放射性污染。这就需要不断提高对放射性污染的认识,提高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意识,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放射污染[1]。

3.2加大对含有放射性核素废弃物的管理

医院核医学科必须加大对含有放射性核素废弃物的管理,对于核医学科产生的废气,需要经过活性炭过滤处理后,才能进行排放;对于工作现场污染物的冲洗废水,需要经过衰变池储存衰变,当放射性核素的活度低于相关标准后,才能排到污水排放管道中;对于没有使用完的原液和高浓度废水,需要集中收集起来进行处理,处理合格后,才能进行排放。

3.3进一步完善外照射防护措施

医院核医学科需要进一步完善外照射防护措施,在进行分药操作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穿戴好防护手套、铅帽、铅衣,同时操作人员还要戴好专用的防护眼镜,避免β射线照射工作人员的眼睛,在分药过程中,工作人员还需要在通风柜中进行操作。在分药前,工作人员需要用铅砖将药液屏蔽,当分药、派药结束后,要及时将托盘等装药物品清洗干净,最后工作人员还要在派药完成后持续通风一段时间,从而有效地降低放射性核素的活度[3]。

4.总结

辐射防护篇4

(1)失电后的长时间工作要求。

如果出现了极限情况,可能导致探测仪器供电的丧失。所以今后设计的探测仪器必须考虑失电后一定时间内的持续工作能力。

(2)具备无线传输信号。

如果部分重要的探测器具备无线传输信号的能力,就可以在极端情况下,迅速建立通信链路,实时有效地监控事故发展进程。

(3)经受事故环境恶劣条件。

事故工况下的环境常伴有高温、高压、高湿、放射性等复杂因素,所以抗恶劣环境能力是探测器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可用于核电站无线通信技术选择

核电站由于安全的考虑,核电站的建筑全部都非常坚固厚重。核电站是由多组功能建筑厂房组成,人员大多数时间又处于各个建筑物之中,周围还有很多电子设备,这都给无线通信的信号传输带来了一定的屏蔽和干扰作用,所以说,要实现对核电站人员辐射防护网络的无线部署,主要应考虑如下技术经济因素。

(1)实用经济性。

最大程度的满足辐射防护部门的业务需求,为核电站辐射监管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要保证辐射防护系统运行的稳定,数据提供准确迅速,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功能完善,系统维护性好。

(2)开放兼容性。

无线通信网络需要采用开放式设计,要能支持标准的技术协议,能够兼容该标准的主流厂家生产的各类终端。

(3)可定位技术。

在核电站中要实现对每个工作人员的定位,尤其是在辐射控制区域也要进行定位计时等技术辅助。在厂房内主要使用基于RF和功能区域的定位;在室外主要是GPS和RF定位相结合,GPS定位为主,有效记录辐射数据的位置信息。

三、系统构架

基于以上考虑,并结合AP1000核电站已经为无线电话系统建设了一套覆盖厂房内外的WLAN系统,在该WLAN较为丰富的可用带宽上可以做合理网络资源规划,通过划分VLAN、设立防火墙等,可以为辐射探测的数据传输专门规划一个网络VLAN及SSID,实现辐射探测的传输网络与无线电话的传输网络逻辑上各自独立,互补影响,进而提高了WLAN系统的使用效率。辐射环境监测系统内的传输网络采用了两种方式,即厂区内采用WLAN与厂区外周围区域采用光纤专线+3G/LTE方式。在厂区内,辐射探测探头上可以加装专门支持WLAN的数据接口模块,就可以方便的接入使用现有厂区内的WLAN网络。厂区外,固定采集点采用租用光纤专线+3G/LTE无线通信方式互为冗余的组合,是辐射环境辐射防护系统最近常用的组网方式;流动探测车可以采用3G/LTE的无线传输为主用,卫星通道为应急备用传输通道。

四、结论

辐射防护篇5

关键词:辐射;防护;建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抽取在在市中心逛街及店主的10~60岁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

1.2 调查内容 包括①一般情况 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个人收入、职业等②辐射及危害基本知识 是否听过辐射、辐射三大要素、 辐射传播条件、电磁辐射危害及严重程度③辐射防护基本知识 防辐射物品、各种防护措施的了解、提高大众防辐射意识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调查问卷中的结果,并且采用Epidada3.1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共发放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98份,有效率为99.6%。其中女性占53%,男性占47%。年龄在18岁以下的占16%,18~30岁的占26%,30~45岁的占28%,45岁及以上的占30% 。

2.2对辐射及其危害基础知识的认知 ①被调查者中80.1%听说过辐射,19.9%好像听说过。且82.9%认为辐射对人身体是有害的;②网络、媒体、书籍是人们了解辐射的主要途径,而一些专业的讲座却比较少。因此,应该多开展一些专业讲座让人们更加了解辐射。③接触到的带辐射产品主要是电脑、手机和电视机。④10.8%的人关于对目前的电辐射对环境对人体的危害程度的看法中,10.8%的人认为非常严重,31.9%的人认为严重,38.7%的人认为一般,还有18.6%的人认为不严重。⑤电磁辐射的三要素是:辐射源的强度、受辐射的时间 、与辐射之间的距离。而知道这一知识的人只有55%,需加强该方面的有关宣传。

2.3辐射防护基本知识的认知 ①被调查者中知道的防辐射物品主要为防辐射服、植物,另外还有眼镜、雨伞。但眼镜和雨伞的防辐射本质上并没有防辐射功效,只是可以起到一点阻挡作用,而植物的防辐射作用目前并没有得到证实,人们对此认识不够全面。②86.1%的人认为防辐射产品有一定作用,但用处不大。这说明人们在防辐射上并不依赖于防辐射产品。③超过50%的人对部分产品采取过辐射防护,但也有21.4%的人从没有采取过任何措施,且被调查者中有70%的人在购买电器时往往不会考虑电磁辐射这一问题。说明人们日常防辐射观念还很薄弱。④从调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人们认为提高防辐射意识最有效地方法主要是媒体,说明媒体和有关部门在这件事情上起着绝大部分作用。因而我们应该加强宣传力度、有关部门提高对此的重视度。

3讨论

3.1存在的问题 ①法制有差异,规定稍笼统 继国家环保局颁布《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后,各省相继颁布了管理办法。但在一些标准上不是很统一,规定内容不相同,且国内与国外的标准也存在较多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对电磁辐射相关工作的施行,同时让相关部门与民众在这方面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②对电磁辐射环境污染问题关注度不足 鉴于环境中的电磁辐射不易发觉的特点,且通常是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或病变后,才受到注意。所以电磁辐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都得不到重视。如今信息化高速发展,辐射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已不同程度的危害了群众的健康。③环保部门监管力度不够 虽然目前我国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监管专业性很强,地市级、县级环保相关部门也大多因为监管能力建设不够、对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专用监测设备的缺少而导致监管工作不能很好的开展。 ④媒体宣传方式稍片面 在很多时候各种媒体在对电磁辐射及危害报道时,会夸大其词,过分强调其危害,对电磁辐射知识及理论的普及却较少,这让群众难免产生恐惧心理。更重要的是,部分电磁辐射建设单位宣传力度较小,不够重视,在项目建设中也不加强与公众的参与度,不及时对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情况进行公示,引起群众的失望满意度大大降低。

3.2建议 ①加强立法、统一标准 尽快制定并出台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规范电磁辐射项目建设,加强各部门对电磁辐射行业的监管职责和权限,为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支持。②提高对电磁辐射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程度 应当充分认识到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加强对电磁辐射行业规划和布局的指导,合理地降低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水平。同时加大力度开发新型环保电器,从源头降低生活上的辐射。③成立专门的监察部门 成立相关部门,把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纳入环境常规监测,定期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同时给予适当的政策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购置基本的监测仪器以及防护设备,为各级环保部门有效开展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工作提供保障。④加强对电磁辐射的科普宣传 在加强对电磁辐射建设项目进行监管的同时,也要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资源普及电磁辐射基本知识,加大正面宣传,客观地报道人类对电磁辐射的各项研究成果,使公众能够正确、全面地认识电磁辐射,消除恐惧心理,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⑤广大群众应提高防辐射意识,仅仅在思想上,更应该在行动上,从日常行为习惯开始,采取科学态度,积极预防,理智对待,做好辐射防护工作。

参考文献:

[1] 郭秋菊.核科学百年讲座第九讲电离辐射与人类生活及环境[J].物理,2003,32(9):618-621.DOI:10.3321/j.issn:0379-4148.2003.09.012.

[2] 孙永敏,陈刚,江瑞霞等.比亚芬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观察[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4,13(4):316-318.DOI:10.3760/j.issn:1004-4221.2004.04.018.

辐射防护篇6

国防微波应用广,空地海天均有场,

预防微波辐射病,巩固战力赢战场。

控制接触微波时,时间防护利健康;

距离防护适离远,遥控线控效均良;

屏蔽防护最有效,屏体接地必须良,

吸收屏蔽效亦佳,磁能化热降波强;

减源防护措施多,吸收分配衰能量。

个体防护用装备,镜帽面罩和服装:

金属膜布防护裙,衰减微波效果良;

金属网布防护帽,头面眼睛免受伤;

防护眼镜效果好,衰减微波又透光。

激光安全防护歌

激光技术应用广,安全防护应跟上,

实验室防镜反射,环境污染亦应防,

耐燃光罩封光路,防护眼镜同波长;

防燃服装深暗宜,防护手套戴手上。

科学配戴护眼罩,以免激光把眼伤。

有关大型激光器,辅助装置噪声放,

有害气体软射线,均应积极安全防,

实验室内勤通风,消除噪声做妥当;

软的射线顺吸收,吸收设施妥安装;

向利驱弊安全用,驾驭激光造福广。

生物武器防护歌

生物武器不可怕,正确认识防护它,

应急防护听指挥,集体个人一起抓。

个人防护面具衣,简易器材效亦佳

佩带口罩防风镜,袖口裤脚紧紧扎。

集体防护进工事,城镇防护用地下。

部队速离污染区,带到上风避开它。

卫生处理先洗手,着装装备喷消杀,

人体洗消用淋浴,温水皂搓效最佳。

污染疫区急检疫,识别标志现场插,

隔封治疗防扩散,全力灭鼠把虫杀。

衣服装备餐食具,煮泡熏蒸毒可杀,

饮水环境和武器,采用科学消毒法。

针对疫情行免疫,广谱抗生药效佳。

化学武器防护歌

化学武器施放毒,强多长广特点殊。

个人防护两方面,包括头面与皮肤:

头面防毒面具戴,防毒斗篷鞋手套。

就地取材防护法:浸碱溶液多层布,

装料口罩与面具,手套雨衣包装布,

被子毯子和大衣,均可有效护皮肤。

集体防护用工事,战车舰船密闭处,

防化设施安装好,多数人员免受毒。

个人集体防护实,敌人施毒无用处。

军用毒剂消除歌

消除毒剂有七法,去隔吸溶冲通加:

去除毒层与隔绝,吸附溶解冲洗刷,

加热通风蒸发散,实际运用具体化:

人员染毒快洗消,消毒手套随身戴,

碱水洗染净冲洗,无水净土吸附它,

轻刮胶毒冲洗染,防止眼口消剂纳,

染毒面大局急消,清洗全身彻底化。

服装洗煮蒸热烤,风吹日晒毒解发,

不同质料服装备,酌情选用效果佳。

水源被染须消毒,次氯活炭吸附法,

消毒之水经检测,无害方可饮用它。

食物消毒视情行,销毁通风均可法,

日晒切除去毒层,检定无毒食不差。

食水器材落下灰防消歌

食品防染消除法,密封扫刷吹洗扒:

仓囤工事和房屋,储粮防染效果佳;

包装材料包食品,粮堆水井盖密加;

消除包装表面染,无包食品表层挖,

无法消除暂保存,衰变合标再食它。

器材除沾法四种,干湿化学贮存法:

湿式清水加洗剂,干式扫拍吹拭擦;

化学消除剂洗泡,有关物体除染佳;

物体除染差或难,贮存放衰值以下。

除染达标食水物,安全使用无忧怕。

放射落下灰人员防护歌

防护放射落下灰,三个方面做到位:

一是防护外照射,进入染区期后推,

缩短染区停留时,屏蔽措施善应对,

地表沾染清除掉,预防药物视需给。

二是防护体沾染,永备地铁效力威,

房屋地室车船篷,亦可屏蔽落下灰。

个人穿着长袖服,罩套长靴三紧卫;

若在重染区作业,另把雨衣斗篷披,

各种防尘服面具,三防服装效更美。

染区规则严“三环”,尽量减少尘扬飞。

三是洗消体沾染,局部全部两常规:

战斗间隙局部洗,撤离染区全洗灰,

温水淋浴洁流水,九成以上除染率:

湿巾干布洗漕剂,有效去除局染灰;

伤口除染合外科,扩创洗消两相配;

重伤病员先抢救,救后再行局部洗,

伤病沾染双去除,健康愉快把队归。

核武器损伤防护歌

核武器损伤,防护有良方。

若先有警报,集体组织防,

速进防工事,指挥须得当。

先若无警报,防护记心上:

发现闪光后,立即卧地上;

胸腹勿贴地,额垫双手上;

迅速闭眼睛,防止眼烧伤;

空气高热时,憋气防呼伤:

如果有可能,隐位找适当;

利用地形物,背向爆心卧;

户内门窗避,墙角桌下藏;

防早核辐射,屏物足厚良。

工事大兵器,能把核来防;

地下永工事,地铁与人防,

崖孔掩蔽部,堑壕也可防;

辐射防护篇7

1.1性能要求

消防员在消防救援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极其恶劣,所以消防防护服要具备一些特殊的性能,以保障作业的有效性和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一般来说,它应须具备以下特征[5]:(1)阻燃性能。阻燃性是指织物遇到高温或火焰时难燃或不燃;织物着火时能遏制燃烧蔓延,并且火源一旦撤离能立即自行熄灭。消防救援中,如果消防员所穿的衣服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就能够大大降低烧伤的程度,增加在火灾中的生存能力。(2)热防护性能。火灾现场大量的热量积聚会对救援人员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消防防护服必须具备良好的热防护性能。在一般的火场救援中,热量传递一般是热对流热传导和热辐射的结合,因此根据消防防护服使用目的和环境的不同,应具有不同的热防护性能。(3)隔热性能。隔热性是指消防防护服必须具备良好的减缓和阻止热量传递的性能,避免热源对人体造成伤害。(4)防水透气性能。织物的防水透气性能包括两方面的性能,一方面是阻止外界水分通过织物,另一方面是指允许人体散发的热量通过织物的能力。

1.2性能测试

国内外热防护服防护性能测试方法的研究,着重于防护服阻燃性能和热辐射防护性能的测试和评价。其中最为重要的主要的测试方法和标准为极限氧指数法。阻燃性测试中最重要的方法为极限氧指数(LOI)是指试样在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中,维持完全燃烧状态所需的最低氧气体积分数(见表1)。我国标准GB/T5454-1997《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规定[6],试样恰好燃烧2min自熄或损毁长度恰好为40mrn时所需氧的百分含量即为试样的氧指数值。热辐射防护(TPP)是消防服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防护性能,TPP一般通过实验测试的方法得出,其测试方法是将试样水平放置在特定的热源上面,在规定距离内,热源以2种不同的传热形式:热对流和热辐射,另一侧的铜片热流计则测量试样背面的温度。测试时火焰与试样直接接触,到达织物表面的热流量达到84kW/m2。铜片热流计测量温度并得到升温曲线,将其与Stoll标准曲线比较可得到二级烧伤所需时间t2,从而可得TPP值[7]。

2应用分析

2.1案例介绍

易燃液体泄漏后,留到地面低洼处形成液池,遇点火源后发生火灾,即为池火灾。池火灾对周围危害主要为高强度热辐射,会引燃邻近其他可燃物,烧毁储罐,对周围人员造成直接伤害等等。本文以某化工企业的甲苯储罐泄漏形成池火灾为例,构建火灾辐射强度的计算模型。设该化工企业内有两个相同容积甲苯储罐,单罐容积为1000m3,储罐直径为16m,高5m,两储罐间距为6m。假设一个储罐发生泄露,在防护堤内形成一个当量直径为5m的液池,液池厚度约为20cm,遇到点火源后发生池火灾。

2.2危险性分析模型

池火灾危险性内容包括:燃烧速率、火焰高度、目标位置处的热辐射通量等等。

2.3防护效果分析

根据案例的实际情况和第2.2节中的计算模型计算可得,甲苯发生池火灾后,火焰高度为18.9m,总热辐射通量为3.1×105kW。本文以灭火救援人员为分析对象,以Nomex消防战斗服为例,对消防人员战斗服的辐射热防护性能效果进行计算。Nomex消防战斗服的热辐射防护性能和传递性能参数见表3。按照表3中Nomex消防战斗服的TPP值,取5次循环洗涤后的TPP=246.8kW·s/m2。

3结束语

辐射防护篇8

1.1问卷设计以十堰市卫生监督局2011年7月汇编的《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资料》为主要依据并参考文献[1-7]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包括4部分,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第1部分为被问卷者性别,年龄、职称、工种。第2~4部分为问卷内容,包括X线辐射防护常用知识,共6项内容;X线辐射防护意识共5项内容;实际案例放射防护的识别共3项内容。问卷全部采用选择形式,依据各部分问卷内容所设计备选项不同。1.2问卷结果评价标准依据问卷设计的选项不同,X线机辐射防护常用知识部分分为回答正确、错误和不知道3个评价结果;X线辐射防护意识部分根据回答内容和便于统计分析分为是和否或无所谓2类;辐射防护实际案例识别部分分为正确和错误2类,其中错误一类的统计中,包含了回答无所谓、不知道或选择错误的结果。将问卷回收后根据执业类别进行分类汇总(医生组和护士组)。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对医生组和护士组各项问卷结果逐一作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X线辐射防护常用知识总体医护人员对X线辐射防护基本知识知晓率低。射线折射原理对房间面积的要求知识点掌握最差,仅16.06%的医护人员回答正确,医师组掌握情况优于护士组(P<0.05)。其余5项问卷内容回答正确率均维持在50%左右。6项问卷结果显示,医生组掌握情况均优于护士组,但仅X线辐射的安全距离、X线透视时间与身体损害的关系和射线折射原理对房间面积的要求3项内容存在差异性(P<0.05)。各组对X线辐射防护常用知识比较结果见表1。2.2X线辐射防护意识与行为5项能够反映医护人员防护意识的问卷结果显示,91.57%的医护人员担心工作中受到辐射伤害并认为防护培训是有必要的。护士组对这方面的担心和需求较医生组更为强烈(P<0.05)。但在其余3项的问卷结果比较中医生组和护士组无差异性(P>0.05)。在日常疾病就诊中249名医护人员中仅8.84%的人员行X线检查时曾经向检查技师要求过对不照射部位进行防护。结果表明,医护人员尽管担心受到辐射,但在实际情况下防护意识极为薄弱,见表2。2.3X线辐射防护实际案例识别249名医护人员均一致认可非必要时妊娠妇女不应该行下腹部X线照射,但在胸部X线照射时,选择X线透视还是胸部摄片和胸部X线摄片是否可以作为儿童常规体检项目2项的辨别能力较差,仅略超过半数的医护人员回答正确,医生组识别能力优于护士组(P<0.05)。见表3。

3讨论

辐射防护篇9

关键词: X射线;辐射危害;防护安全管理

1 电离辐射对人类的危害

自1895年发现X射线至今,放射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净利益的同时也承受着一定的危险。X线的照射量可随射线剂量的增大可在体内累积,长时间受超剂量照射将引起全身性疾病, X线可能引起的临床症状如下。

1.1以神经衰弱症候群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为主,诉有乏力、头痛、耳鸣、记忆力减退、心悸等;其次为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痛、少数人牙痛、部分人易感冒、腰痛、关节酸痛等。

1.2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主要为皮肤、指甲的营养障碍,长期被辐射部位容易发生神经性皮炎。

1.3外周血液改变最常见的改变主要是对血液系统中白细胞的杀伤力,使机体免疫力下降而易发生疾病。

1.4易引起细胞染色体畸变。引起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造成先天性畸形、流产、死胎、不育等病症。

1.5 X线辐射可诱发癌症,如乳腺癌、甲状腺癌、骨肿瘤等恶性肿瘤等。 人体易受辐射的组织器官:人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形态不同,厚度也不一致。厚的部分,吸收X线多,薄的部分则相反。人体各部位细胞对X射的反应程度不一,其中以性腺最为敏感。乳腺是敏感组织,当大量人群每年普查时,要考虑潜在的致癌辐射风险。与乳腺组织中的脂肪、皮肤、乳晕组织相比,腺体组织对辐射最敏感,在2.25 cm深处,腺体组织的吸收剂量要比脂肪组织的吸收剂量高出30%[1],要求摄影时要合理使用自动曝光系统,在大量普查时按照ALARA原则在考虑乳腺的组成和厚度的不同时,充分利用曝光模式与cR的技术特点将入射剂量最优化,达到降低被检者的辐射危害。

2 防护

2.1机房及机器的防护要求

2.1.1机房宜较大,并有通风设备,就200Ma X线机而论,机房面积不得小于36 m2。另外,机房墙壁应有一定厚度的砖、水泥或铅皮构成,以达防护目的。

2.1.2 X线球管置于足够厚度的金属套(球管套)内,球管套的窗口应有隔光器作适当的缩小,尽量减少原发射线的照射。X线通过人体投照于荧光屏上,荧光屏的前方应有铅玻璃将原发X线阻挡,近代X线检查床改为密封式,床周以金属板完全封闭,可减少散射线。

2.2工作人员的防护要求

2.2.1工作人员不得将身体任何部位暴露在原发X线之中,尽可能避免直接用手在透视下操作。

2.2.2透视时须使用各种防护器材,如铅橡皮手套、铅围裙及铅玻璃眼镜等。利用隔光器使透视野尽量缩小,尽量降低毫安,缩短曝光时间。透视前应该有充分的暗适应用,以便用最短时间,得到良好的透视影像。

2.2.3照片时要避免接触散射线,一般以铅屏风遮挡。如照片工作量大,宜在照片室内另设一个防护较好的控制室(用铅皮,水泥或厚砖砌成)。

2.3患者的防护要求

2.3.1患者与X线球管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不少于35 cm。球管窗口下须加一定厚度的铝片,减少穿刺力弱的长波X线,易被患者完全吸收。

2.3.2患者应避免短期内反复多次检查及不必要的复查。对性成熟及发育期的妇女作腹部照射,应尽量控制次数及部位,避免伤害生殖器官。早期怀孕第1个月内,避免放射线照射骨盆部。对男患者,在不影响检查的情况下,宜用铅橡皮保护阴囊,防止受到照射。

2.4临床的射线诊断检查有普通X射线拍片、胸透、CT、CR、DR片等。均应根据合理地使用低剂量(ALARA)原则,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辐射剂量[2-3]。实际工作中,曝光量过大过小都是不准确的,若曝光过小,会导致信噪比过小,影像质量下降,但曝光量过大,影像质量不但无改善而且会增加曝光剂量,加大X线对受检者身体的损害,并容易造成设备的损坏[4]。CR摄影技术优点:因IP板动态范围大,线性度和曝光宽容度较大,使获取的信息能自动调节和放大增益,在可允许的曝光指数范围内取得稳定的适宜的影像密度,同时获得高分辨率图像质量[5];DR优点:对低对比度信息的显示功能更强[6],具备UNIQUE图像技术,使低剂量射片成为可能。以选择有效的曝光指数范围,采用在其他相同曝光条件下提高曝光指数的方法来实现降低曝光量和吸收剂量。

3 加强放射安全管理

为不断加强放射安全管理,各有关部门应做到严格监管医疗照射的防护与安全医疗照射防护的最优化,具体如下。

3.1放射工作场所要求 根据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的放射工作场所的建设项目,放射诊疗装置的防护性能与技术参数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要求。施工前应委托有评价资质的技术中介单位出具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经环保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项目建设。放射工作场所建设项目竣工后,应进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效果评价,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7]。

3.2放射诊断设备要求

3.2.1辐射发生器,能清晰、准确地显示各种操作参数(如管电压、过滤特性焦点位置、源与像接受器距离、照射野大小、管电流与时间或二者乘积等)。

3.2.2射线摄影设备,应配备达到预置的参数(时间、管电流与时间的乘积或剂量)后自动停止照射的装置。

3.2.3荧光透视设备应配备只有持续用力按压时才能使X线管工作的控制开关以及配备曝光时间指示器或入射体表剂量检测器。

3.3放射诊断,放射治疗操作具体要求。①确保患者所受到照射是达到预期诊断目标所需的最小照射;②职业医师和有关医技人员应认真选择并综合利用各种参数,以使受检者所受到的照射是向接受的国家质量和临床检查目的相一致的最低照射。对儿童受检者更应该重视参数;③具有采取了严格防护措施后,才可使用携式、移动式放射学检查设备;④避免怀孕或可能怀孕妇女施行会引起其腹部或骨盆受到照射的放射学检查(除非临床上有充分理由证明需要进行检查的除外);⑤周密安排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的任何诊断检查以使可能存在的胚胎或胎儿所受到的照射剂量最小尽可能对辐射敏感器官(如性腺、眼晶体、乳腺和甲状腺)提供恰当的屏蔽。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为避免不必要的照射,执业医师必须摒弃盲目把各种放射诊断技术作为常规手段的不良倾向,医生在开具这些检查前应切实考虑对患者的影响,影像资料在院内及医院之间尽可能共享,减少因资料管理受检者受到转诊等原因接受不必要的照射。

4 做好防护安全管理

管理措施:健全管理组织。建立完善的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度,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及防护制度,具体措施如下。

4.1放射科X线辐射防护工作由科主任负责,科室指定兼职人员协助科主任做好X线辐射防护工作。

4.2放射科工作人员要增强放射防护意识和责任性,在放射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科室定期组织对放射科诊疗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查。

4.3放射诊断工作人员必须按要求具备相应的资质;各级各类人员应熟悉放射设备的主要结构和安全性能,确保设备安全,防止意外放射事件的发生。

4.4放射科各X线检查室、控制室的辐射防护必须达到国家要求;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配备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用品。

4.5在放射检查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在登记室、X线检查室设置告示牌。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X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8~15 w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在放射检查中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摄片、透视、介入治疗等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和小光圈。

4.6操作人员在放射检查前应关闭检查室门窗,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检查室;确实因病情需要,必须陪同检查者,应给予必要的防护用品,陪同人员应尽量远离X线球管。

4.7技术人员要严格执行各种放射设备操作规程,确保影像质量,减少废片,避免重复照射。有条件的单位尽可能采用数字化X线检查,减少辐射。

4.8放射科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应佩带个人计量仪,接受专业及放射防护培训;定期健康检查,医院建立个人计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5 预防与护理

恰当合理科学的饮食也能有效降低与预防辐射。如患者条件允许,则可在接受低剂量X光摄影前,先喝杯橙汁维他命C或牛奶防止钙质流失,且还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及增强对辐射的抵抗能力。如食用具有抗辐射的食品。常喝茶有抗辐射的作用,实用十字花科蔬菜,猪血、黑木耳等。这一类的食物可以帮助我们把体内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不给辐射物质留下丝毫立足空间。

总之,辐射防护的目的就是在不过分限制对人类产生照射的有益实践基础上,有效地保护人类健康,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并将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降低到可接受水平,以推动合理地应用防护手段来降低辐射带来的伤害。这就要求我们放射工作者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切实搞好放射诊疗设备质量控制和医疗照射的质量保证,从而使电离辐射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6 临床实践中防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放射防护安全的关键取决于人们的行为表现,法规、标准、操作规程和其他的行政手段虽然都是很重要的,但为达到放射防护或安全标准,其本身又是不够的[8]。还需要各有关放射部门严格审管,各负其责。不断更新和完善辐射防护措施。落实各项辐射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加强辐射监测,使辐射安全防护管理工作不断得到改进,让辐射技术更安全更科学的为人类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燕树林.乳腺摄影技术分册[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音像出版社,2007:193-195.

[2]秦维昌,刘传亚.重视医用X线检查低质量成像方法学的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42(10):1013-1014.

[3]赵红兰,平杰,等.婴幼儿胸部DR摄影千伏对辐射效能和图像质量的影响[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8):1270-1273.

[4]胡益斌.CR系统曝光量指数的检测及校准[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10):72-73.

[5]陈建新,黄艺生.CR技术应用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5):463-464.

[6]李萌.影像技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8-231.

辐射防护篇10

PE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主要是利用放射性示踪剂原理显示活体生物活动的医学影像技术,可探测机体的代谢情况。PET/CT是在PET和C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影像设备,具有PET的定,同时又有CT的定位功能。随着近几年国内PET、PET/CT的应用越来越多,正电子放射性药物也备受关注,特别是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辐射问题。正电子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是高能(511keV)γ射线,其照射率常数分别是常用的131I 和99mTc的3倍和9倍[1],下面以最常用的18F-FDG为例介绍其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辐射问题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1 生产及使用流程

1.1 制备 回旋加速器离子源电离氢气产生带电粒子,在射频系统和磁场系统的作用下在D盒内加速,当加速至一定能量(西门子Eclipse RD型回旋加速器最高能量为11MeV)时被引出,轰击靶腔内的18O-H2O,通过18O(p,n)18F核反应生成18F-,回旋加速器生产结束后将18F-经过专用的防护管道系统传输到FGD药物合成器内,合成器均是放置在带有铅屏蔽的合成热室中,工作人员通过控制合成热室外面的工作站(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而控制合成器,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FDG,初步生成的FDG经过纯化柱、Al柱、C-18柱等纯化处理后再通过一个无菌滤膜传输到无菌收集瓶内,然后将盛有FDG的收集瓶放进防护分装罐内备用。

1.2 使用 按照1 kg体质量0.1~0.15 mCi的比例,在分装热室内根据检查者的体重将FDG分装到注射器内,然后放入注射器防护套内传送到注射室,由护士为检查者注射。注射过FDG的检查者被安排在隔离室内休息。经过大约25 min后,由医生指导检查者到检查床上进行检查。

2 生产及使用中的防护

2.1 制备过程的防护

2.1.1 回旋加速器 回旋加速器生产放射性核素18F过程中的辐射源主要有: 瞬时辐射源( 主要指放射性核素和伴随产生的中子、α粒子) 、中子活化产物以及中子在慢化吸收过程中产生的高能γ射线和放射性废物。现在大部分回旋加速器都带有自屏蔽,在核素生产时加速器室内的辐射水平基本可以接近本底。其次通过防护水平达标的回旋加速器室墙壁及防护门等可以使加速器室周围的辐射降低到本底。生产核素结束2 h后再进入加速器室或尽量缩短在加速器室内的逗留时间,可以减少工作人员所受辐射。对于回旋加速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少量放射性气体、气溶胶等,有文献报道,这些气态物质对人产生的辐射可忽略;而且回旋加速器大厅要求的通风系统开启后,可将这些气态物质排出,对人体影响很小[2,3]。

2.1.2 合成热室 回旋加速器产生的放射性核素18F传输到合成器后,合成热室内存在大量的放射源,主要为γ射线和α粒子。放射性核素合成结束后,大部分被传出到产品收集瓶内,剩余部分会残留在反应管、纯化柱等处。设计合理的热室可以将热室外的辐射降低到本底,一般合成热室都是由60 mm以上铅当量的铅砖围成,现在也有的要求达到了≥70 mmPb,合成过程中足够防护内部辐射源。经过合成结束后10个半衰期的衰变以后,18F半衰期为109.8 min,即第2天再打开分装热室工作基本就没有什么辐射了。条件好的医院也可以通过机械手的使用来解决合成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2.2 使用过程中的防护

2.2.1 分装防护 此过程主要为γ射线和α粒子,一般在分装热室内进行。对于传出的FDG要进行放射性活度、浓度(或放射性浓度) 的测定来确定给药的剂量抽取。有的厂地采取人工取出收集瓶来测量全部药物的活度及质量差值计算比活度等方式,但这种方式所造成的辐射剂量较高,条件好的单位可以通过自动分装系统或是机械手分装减低工作人员的手部照射,如果没有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减少辐射。根据日常合成过程中的参数指示及经验,估测药物的比活度进行抽取;熟练掌握取药和给药技巧,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放射性药物的操作;用长距离操作工具操作放射性药物;以非放射性溶液练习抽取药液等。分装好的药物由护士为检查者注射,药室和注射室如不是同一房间,可将装有抽取好的FDG的注射器防护套放入防护罐内运输。

2.2.2 注射防护 FDG的注射应选择在防护屏下进行,而对正电子放射性药物的防护屏应特殊一些,防护屏的防护标准应不低于50 mm 铅当量。分装好的药物从地下室经专用电梯传送至注射室,操作人员使用预先建立的静脉通路,快速将药物注射完毕。这样大大缩短了操作时间,从而减少了手部受照剂量。另外拿取注射器时应尽量手持注射器远端,最好避免手部紧贴药液外壁。

2.2.3 扫描防护 扫描过程中的防护主要是通过减少扫描床旁逗留时间,最好办法是操作应熟练,动作要迅速。

2.3 其他防护措施

2.3.1 内照射的防护 对内照射的防护措施是阻止或减少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加快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的排出。主要有以下措施:保持工作环境的良好通风;严格按规定在通风橱或手套箱内处理放射性药品;不要用手套或防护服接触口和鼻子,防止放射性物质吸入。

2.3.2 沾污物的处置 沾污物包括使用过的注射器,止血棉签,手套等,都应当按正电子放射性废物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3.3受检人员及周围防护 受检者注射FDG后就成为了一个小的放射源,会对其本身和周围造成一定的辐射。主要防护措施有:①将所有注意事项、检查目的、方法、所需时间均在注射放射性药物前告知患者及家属,注射药物完毕后尽量减少与患者的接触,使之安静休息,保护工作人员,减少辐射;②设立患者专用的卫生间及患者通道;③防护要从根本上如放射源的控制入手,如以预约的受检人数等情况来决定生产药物的量;根据经验尽量以最低的(最恰当)剂量来达到检查效果;④注意对受检者尿液和痰液等的防护处理。

在整个过程中的防护主要应遵循防护最优化原则:缩短受照时间、增大与放射源间的距离、采用良好的屏蔽物质。在整个过程中应做到:①技术操作熟练,动作迅速,快速完成相应工作。从而缩短受照射时间,减少外照射累积量;②工作人员应戴铅眼镜、围铅围脖、穿铅防护衣等。但也应注意该类物品的防护效果不足。手套对于防手部污染造成的照射更为重要,眼镜对于防β射线对视网膜的损伤更为有效;③工作人员应佩戴个人剂量仪,以准确记录个人摄入量,防止个人过度照射。对于频繁近距离接触源的工作人员应配备带有报警装置的剂量监测仪,以防对源的意外污染不知情而受到照射。还应进行环境监测,改进,总结经验等来取得更有效的防护效果。

总之,根据多个相关报道监测数据,18F产生的γ光子虽然能量高,但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不会超过国家安全要求的20 mSv/年的限值。只要在操作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优化操作流程,缩短操作时间,都可保证工作人员和患者接受的剂量得到控制,完全可把受照射剂量降到合理的水平[3-4]。

参考文献

[1] Chiesa C,De Sanctis V,Crippa F,et al.省略parision between

technetium-99 m,gallium-97 and iodine-131 radiotracers and flouorine-18 fluorodeoxyglucose,1997,24 :1380-1389.

[2] Paulsen DE.Dose to the staff in the center for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t the university hospital in Copenhagen.Copenhagen,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