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环境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01:37:08

辐射环境

辐射环境范文篇1

1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污染及其危害

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传播,各种电器、通讯设备以及电力设施等在运行时都会产生电磁辐射。当人们不需要的电磁辐射发射到环境中并影响他人身体健康或干扰他人正常工作、生活时,就称为电磁辐射污染。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污染来源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发射设备;通讯、雷达设备;工业、科研、医疗使用的高频设备;交通运输系统;高压输变电系统;各类家用电器等。

电磁辐射危害人体健康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热效应又称短期效应,主要是使人体组织或器官受到不可恢复的伤害,比如眼晶体受损等,高强度的电磁辐射直接照射甚至可以致人死亡;非热效应又称长期效应,主要表现为人体的分泌、免疫等系统受到影响以及患癌症的危险度增加等。除了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外,电磁辐射污染还可对电器设备产生干扰,比如对无线电通信系统以及广播电视信号产生干扰等。

2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磁类设备、设施的迅猛发展,电磁辐射污染已成为继大气、水、噪声污染之后的又一大环境污染源,并且随着人们健康、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电磁辐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视,对政府部门加强环境电磁辐射监管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然而,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工作却相对滞后,监管水平不高,目前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规不完善,标准不统一

目前,原国家环保局1997年颁布的《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仍旧是我国目前开展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工作的主要依据,由于该办法规定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已无法满足当前电磁辐射环境发展形势的需要;国内现在最常用的电磁辐射相关标准主要为原国家总局1988年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和国家卫生部1989年的《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1988),但两者规定不一致,并且国内与国外的标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公众对电磁辐射安全限值的猜测、怀疑,同时也给环境监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电磁辐射环境污染问题不受重视

由于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无色、无味,不易发觉,并且通常是在受到长期的较高强度的累积照射后才表现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因此电磁辐射环境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重视,在环境监管工作中也不能与大气、水、噪声污染并重。而在网络通信高度发达、信息全球化的现代社会,环境电磁辐射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的话题却早已通过各种媒体途径在民间广泛传播,各种随之而来的质疑、投诉、纠纷、信访事件也让环境监管部门措手不及。

(3)地市级以下环保部门的监管能力建设不足

我国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工作采用“四级监管、两级审批”的形式,但由于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监管专业性很强,地市级、县级环保部门往往因为监管能力建设不足、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专用监测设备而导致监管工作不能有效地开展。

(4)公众宣传不足

由于国内外各种媒体在对电磁辐射进行报道时,往往过分地强调甚至夸大电磁辐射的危害,缺乏对电磁辐射基础知识及其相关科学理论的普及,使群众对其产生恐惧、抵制心理,再加上部分电磁辐射项目建设单位缺乏宣传,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也不重视公众参与调查并及时对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情况进行公示,甚至弄虚作假,引起群众的不满,也给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工作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3加强电磁辐射环境监管的对策

(1)加强立法、统一标准

尽快制定并出台电磁辐射污染防治专项法律法规,规范电磁辐射项目建设,明确各部门对电磁辐射行业的监管职责和权限,为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支持,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各省级政府部门、环保部门也可先行制定适合本省实际的电磁辐射相关管理办法。要尽快研究并国内统一、完善的电磁辐射标准,并对国内外标准间的差异做出适当的解释,以促进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提高对电磁辐射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程度

要将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工作与大气、水、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把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纳入环境常规监测,定期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电磁辐射环境污染,加强对电磁辐射行业规划和布局的指导,合理地降低环境电磁辐射水平。

(3)加强地市级以下环保部门的监管能力建设

要重视地市级、县级环保部门的电磁辐射监管能力建设,成立各级辐射监管、监测机构并落实人员编制、工作经费,给予适当的政策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购置基本的监测仪器以及防护设备,为各级环保部门有效开展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工作提供保障。

辐射环境范文篇2

一、固体废气物的处理

固体废弃物污染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形式。在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过程中辐射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废塑料的处理。在废塑料中有聚四氟乙烯物质,这种物质用生化法很难将其分解,机械粉碎也十分困难。因此,人们开始试图尝试运用辐射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日本研究人员曾经运用伽马射线来分解聚四氟乙烯,在分解聚四氟乙烯过程中加入伽马射线聚四氟乙烯本身就不会再产生氯乙烯。二是应用在纤维素方面。纤维素是农业废物的主要成分,对于纤维素的处理主要是通过辐照法来进行处理,最终得到了酒精。另外,美国人通过对纤维素加酸而后进行辐照结果得到了葡萄糖。采用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有效解决污染问题,同时还能够提升资源利用率。辐射技术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

二、降解有机污染物

水污染对于人们的影响非常大,水被污染后淡水资源将会更加紧张,所以在人们对于水污染的防治异常重视。在水污染治理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一些难以降解的有机物,对于这些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人们通常采用辐照技术来进行解决。通过利用辐照技术可以使得水中化合物得到有效分解,水中那些难以分解的有机污染物将能够得到有效处理。当前,辐射废水处理技术已经被世界上多个国家所采用并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目前,这项技术在美国、意大利、韩国等国家已经得到了规模化应用。在最新的关于辐射技术同废水处理的研究中,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利用电子束可以有效消除废水中的二甲苯。经过处理后的废水将能够达到正常饮用水的标准。可见辐射技术对于废水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后的废水处理过程中应该加强辐射技术的应用。

三、结语

辐射环境范文篇3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电磁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能量流,且限于非电离辐射,包括信息传递中的电磁波发射,工业、科学、医疗应用中的电磁辐射,高压送变电中产生的电磁辐射。

任何从事前款所列电磁辐射的活动,或进行伴有该电磁辐射的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办法的规定。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四条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本系统、本行业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管理办法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监督管理

第六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下列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申报登记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负责对该类项目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并负责该类项目的竣工验收:

(一)总功率在200千瓦以上的电视发射塔;

(二)总功率在1000千瓦以上的广播台、站;

(三)跨省级行政区电磁辐射建设项目;

(四)国家规定的限额以上电磁辐射建设项目。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除第六条规定所列项目以外、豁免水平以上的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的环境保护申报登记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负责对该类项目和设备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并负责竣工验收;参与辖区内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项目竣工验收以及项目建成后对环境影响的监督检查;负责辖区内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队伍的建设;负责对辖区内因电磁辐射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实施监督管理和监督性监测。

第八条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可承担第七条所列全部或部分任务及本辖区内电磁辐射项目和设备的监督性监测和日常监督管理。

第九条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主管部门应督促其下属单位遵守国家环境保护规定和标准,加强对所属各单位的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负责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预审。

第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从事电磁辐射的活动时,都应当遵守并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和标准,接受环境保护部门对其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检查;做好电磁辐射活动污染环境的防治工作。

第十一条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建设或者使用《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名录》(见附件)中所列的电磁辐射建设项目或者设备,必须在建设项目申请立项前或者在购置设备前,按本办法的规定,向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环境保护申报登记手续。

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受理环境保护申报登记后,应当将受理的书面意见在30日内通知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并将受理意见抄送有关主管部门和项目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申报的电磁辐射建设项目所在地城市发展规划、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的规模及所在区域环境保护要求,对环境保护申报登记作出以下处理意见:

(一)对污染严重、工艺设备落后、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严重的电磁辐射建设项目与设备,禁止建设或者购置;

(二)对符合城市发展规划要求、豁免水平以上的电磁辐射建设项目,要求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履行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手续;

(三)对有关工业、科学、医疗应用中的电磁辐射设备,要求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履行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手续。

第十三条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电磁辐射防护标准的规定,负责确认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豁免水平。

第十四条本办法施行前,已建成或在建的尚未履行环境保护申报登记手续的电磁辐射建设项目,或者已购置但尚未履行环境保护申报登记手续的电磁辐射设备,凡列入《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名录》中的,都必须补办环境保护申报登记手续。对不符合环境保护标准,污染严重的,要采取补救措施,难以补救的要依法关闭或搬迁。

第十五条按规定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对电磁辐射活动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并按规定的程序报相应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分两个阶段编制。第一阶段编制《可行性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在建设项目立项前完成。第二阶段编制《实际运行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在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前完成。

工业、科学、医疗应用中的电磁辐射设备,必须在使用前完成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写。

第十六条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主管部门应当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提出预审意见;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主管部门的预审意见之日起180日内,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提出审批意见或要求,逾期不提出审批意见或要求的,视该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已被批准。

凡是已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的电磁辐射设备,不得擅自改变经批准的功率。确需改变经批准的功率的,应重新编制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并按规定程序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批。

第十七条从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必须持有相应的专业评价资格证书。

第十八条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确定需要配套建设的防治电磁辐射污染环境的保护设施,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

第十九条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的规定,在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正式投入生产和使用前,向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并按规定提交验收申请报告及第十五条要求的两个阶段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等有关资料。验收合格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验收申请报告,并颁发《电磁辐射环境验收合格证》。

第二十条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定期检查电磁辐射设备及其环境保护设施的性能,及时发现隐患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在集中使用大型电磁辐射发射设施或高频设备的周围,按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要求划定的规划限制区内,不得修建居民住房和幼儿园等敏感建筑。

第二十一条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

(一)对环境中电磁辐射水平进行监测;

(二)对污染源进行监督性监测;

(三)对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的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监测;

(四)为编制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编写环境质量报告书提供有关监测资料;

(五)为征收排污费或处理电磁辐射污染环境案件提供监测数据,进行其他有关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的监测。

第二十二条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的发射设备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批准的频率范围和额定功率运行。

工业、科学和医疗中应用的电磁辐射设备,必须满足国家及有关部门颁布的“无线电干扰限值”的要求。

第三章污染事件处理

第二十三条因发生事故或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电磁辐射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及时通报可能受到电磁辐射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环保部门收到电磁辐射污染环境的报告后,应当进行调查,依法责令产生电磁辐射的单位采取措施,消除影响。

第二十四条发生电磁辐射污染事件,影响公众的生产或生活质量或对公众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时,环境保护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font></p>

<p><b><fontface="宋体"size="2">第四章奖励与惩罚</font></b><fontface="宋体"size="2">

第二十五条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扬和奖励:

(一)在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

(二)对严格遵守本管理办法,减少电磁辐射对环境污染有突出贡献的;

(三)对研究、开发和推广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技术有突出贡献的。

对举报严重违反本管理办法的,经查属实,给予举报者奖励。

第二十六条对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罚款:

(一)不按规定办理环境保护申报登记手续,或在申报登记时弄虚作假的;

(二)不按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

(三)拒绝环保部门现场检查或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改变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所批准的电磁辐射设备的功率的,由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的规定,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的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或者未经验收合格即投入生产使用的,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并处罚款。

第二十九条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违反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或在评价工作中弄虚作假的,由核发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对评价单位没收评价费用或取消其评价资格,并处罚款。

第三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电磁辐射污染环境事故的,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以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辐射环境范文篇4

【关键词】环保理念;辐射环境;监测发展

当前我国各个地区重点针对辐射环境监测工作体系进行完善和改进,其中着重对监测能力进行提高,目前已取得较好的工作成果,可以对辐射环境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化监管。通过监测活动可以了解辐射环境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从而及时发出安全预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但现阶段辐射环境监测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影响了环境监测质量和效果,不利于辐射环境监测体系的完善和改进,难以落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因此,相关部门须积极响应和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重点针对辐射环境监测工作进行调整,解决目前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环境监测质量水平,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完善保障。

1辐射环境监测内容分析

1.1辐射环境监测内容

辐射环境监测是指针对放射性物质进行操作的设施外部辐射情况以及放射性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该设施的运行情况实施精准测量,监测对象为环境介质及环境内的生物[1]。

1.2辐射环境监测意义

辐射环境监测的目的在于检验核设施运行在周围环境中造成的辐射和放射性水平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并对人为的核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辐射的长期变化趋势(其中包括由人为活动所造成的天然放射性核素的重新分布所引起的环境辐射水平的变化)进行监测。环境监测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相关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其在运行过程中释放的放射性物质总量,了解辐射对人产生的潜在影响或实际影响,评估该种影响的严重性,了解照射水平上限[2]。同时针对这一情况和数据进行长期监测和长期评价,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2)了解在设施运行过程中的运行状态以及所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周围生态环境的具体过程,收集产生的环境辐射水平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了解在监测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问杜建文等:辐射环境监测问题及发展策略探究业内思考题,对没有注意到的照射途径以及污染物排放方式进行监测;3)出现污染物异常排放或产生环境安全事件时,需要立即作出响应和处理,通过监测为评价事故后果和应急决策提供依据;4)证明向环境释放的辐射符合相应规程的要求,向人民群众提供与辐射环境变化有关的数据和信息,解决群众存在的后顾之忧。

2辐射环境监测存在问题

2.1特殊厂区环境监测问题

核电厂在工作时会给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辐射影响,是辐射环境监测中的重点,而在核电厂环境进行监测时,存在设置的监测点不合理的现象。当前我国核电厂建设选址都在海滨区域,所以针对大气内的辐射情况进行管理和监测,该区域涉及的范围较大,在设备配备过程中需要选择各种不同类型的设备,常常因为控制设备采购成本,导致设备质量难以得到保障[3]。与此同时,核电厂在生产活动中会产生大量废水,由于没有形成持续性的辐射监测模式,所以无法及时分析地下水中气溶胶含量。

2.2缺少优质环境监测人才队伍

缺少专业高素质环境监测人才,影响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虽然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在人力资源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通过对环保部门所的数据分析发现,近年来在我国环保体系中参与辐射环境监测的人员数量持续上升,缓解了在环境监测过程中环保专业工作人员数量过少的形势。但在辐射环境监测工作量日益增多的情况下,人力资源紧缺仍然是影响监测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负责实施监测工作的人才队伍中缺少高级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难以对现有的环境监测工作进行调整和改善,缺乏创新意识[4]。在辐射环境监测过程中,工作人员所需要承担的工作内容较多,在工作中还需和各种辐射源进行接触,会给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增加工作风险,影响工作积极性。

2.3环境应急监测问题

核电站在进行监测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环境辐射超标的问题,监测设备应针对目前产生的核辐射值水平进行分析,并向后台报警,避免出现环境安全事故。但是,现阶段缺少完善的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对应急样品种类、应急样品数量等各项要素的掌握不够全面,难以及时解决存在的环境问题。面对这种情况,一旦核辐射超标会给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同时,相关机构也没有制定环境应急预案,缺少完善的预警机制,并且应急监测的设施存在设备落后的问题,监测设备无法及时对环境异常数据进行监测和处理,难以落实环保要求。

2.4监测系统运行问题分析

监测系统需要进行长期的监测作业,在运行过程中存在故障过多的问题。如果监测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受到影响,那么采集的数据也会不准确,对于后续环境的干预策略制定存在不利影响。监测设备难以做到全方位监测,并且监测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其工作负担过重,线路经常出现损伤,如果没有及时进行维护可能会导致其出现故障,从而影响系统的整体运行。

2.5监测机构职能定位不清晰

在进行监测的过程中,监测机构主要负责落实各项监测任务。现阶段监测机构进入了快速改革阶段,但是其在工作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影响监测网络体系完善和建设的关键要素在于监测机构的具体工作职能不明确。对相关调查数据分析显示,目前我国已经建设31个省级辐射环境监测机构,其中12家为公务员管理,14家按事业单位模式进行管理,其余5家没有对其具体职能进行明确说明。这种情况的出现使环境监测组织机构不了解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内容,难以落实监测工作目标以及任务要求,使监测工作出现混乱,影响了监测工作的稳定推进。与此同时,监测机构也缺少责任意识,没有认识到辐射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影响后续监测任务的布置和下发。

3基于环保理念的辐射环境监测发展策略

3.1重视对厂区生态环境实施监测

在厂区生态环境监测过程中,需要重点针对个别关键要素进行监测,包括气溶胶、惰性气体等,同时还需要对水体以及土壤的辐射情况进行监测,了解生态环境受辐射因素影响所产生的变化。在监测过程中还需要积极使用各类自动化设备,保证能够针对各个要素实施全天自动化监测,及时发现数据异常问题。

3.2重视对环境监测人才传递环保理念

为了能够提升辐射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必须要重视对人才队伍进行优化和调整,解决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解决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对辐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进行完善,由政府主导,并针对这类人才提供较高的薪资待遇,提升人才队伍的稳定性。相关部门需要为辐射环境监测机构提供适当的资金支持,提升人员的福利待遇水平,使其在物质激励的作用下产生积极性。特别需要针对医疗方面制定相应的保障机制,避免人才因身体健康问题出现工作积极性下降的问题。其次,重视环境监测人才培训。核电站在培训过程中需要对辐射环境的具体情况进行讲解,了解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辐射情况,在保证不影响工作人员健康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地开展工作。在此基础上传递环保理念使其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从环保角度出发,对环境监测工作进行创新,调动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

3.3对环境应急监测机制进行完善

为了能够及时对应急事件进行处理,需要对环境应急监测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首先,需要构建应急监测部门。针对突发性事件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处理,保证可以在第一时间投入人力对问题进行干预,提高应急事件的处理效率,降低因突发因素对正常工作的影响,从根本上保证工作质量。其次,制定环境应急监测预案。核电站需结合常见的环境事件进行分析,了解引发环境事件的原因,针对其产生原因和发生特点制定合理的监测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确保在出现危机事件时及时进行处理。最后,打造信息化的应急监测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将各类设备进行结合,及时将环境信息传递给各个系统,确保能够第一时间调动各系统对环境问题进行处理。

3.4加快环境监测系统的运行质量和效率

为了能够转变以往核电站环境监测系统管理观念,避免出现被动性维修故障的情况,我们应重视检修准备工作,在出现故障问题后能在第一时间选择合适的应对策略。首先,核电站检修人员需要对监测设备的组成进行分析,根据所使用的设备类型进行研究,通过搜集各种资料了解其结构特点。同时了解监测设备常见的质量问题,了解不同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明确监测设备检修重点以及检修难点,为之后监测设备的检修管理提供重要帮助。其次,在进行监测设备检修之前需要做好各类零件以及工具的检查,监测设备在出现故障后需要进行零件更换,使用的零件不同则检修工具也会有所差异,因此,需派遣专人对所用工具进行保管,避免延误检修时间。

3.5明确环境监测机构的职能

我国政府部门须重点针对辐射环境监测的相关法律体系进行完善,在法律中规定负责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的相关组织机构工作职能以及工作内容,使环境监测机构组织可以有序开展监测工作。首先,明确辐射环境监测机构组织的组成条件。为了避免监测工作出现形式化的问题,必须组建优秀的辐射环境监测机构,其在人才、资金、能力、技术、资质等方面符合相关要求,能够保证后续监测工作的稳定开展。其次,确定辐射环境监测机构的工作职能。辐射环境监测机构不只是针对当地的环境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还要重视落实环保工作要求,将保护环境、修复生态系统作为工作目标,使其能够成为环保系统中的重要角色。

4结语

辐射环境监测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可以了解辐射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辐射环境监测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如在厂区环境监测、环境应急监测过程中存在着机制不完善的现象,缺少优质环境监测人才队伍,监测系统运行效率低下,监测机构职能定位不清晰等。在环保理念的影响下,应重视对厂区生态环境的监测,对环境监测人才传递环保理念,完善环境应急监测机制,提升环境监测系统的运行质量和效率,明确环境监测机构的职能,以此来对辐射环境的情况进行有效监督。

【参考文献】

[1]张艳娇,李媛媛.浅谈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现状和发展[J].环境科学导刊,2018,37(S1):172-174.

[2]丘小妮.浅谈环境监测在生态环保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7):50-51.

[3]张爱玲,毛玉仙,王韶伟.运行核电的辐射环境影响及管控[J].世界环境,2021(2):25-28.

辐射环境范文篇5

(一)部署动员阶段:年4月1日—4月15日

1、市环保局成立辐射环境规范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各项责任,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完成。

2、印发市环保局《辐射环境规范化管理工作方案》等有关材料。

3、召开动员会议,全面组织实施辐射环境规范化管理工作。要求各实施规范化管理单位要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材料,结合本单位实际,落实人员、明确职责和分工,切实按照本计划要求,完成规范化管理工作。

(二)实施阶段:年4月15日—9月20日

1、年4月30日前,市人民医院、市市立医院要与环评单位签订辐射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写合同书;塑织股份有限公司、轮胎有限公司、石墨厂向市环保局提交辐射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的有关材料。

2、年6月20日前,市人民医院、市市立医院辐射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写完毕并通过评审。

3、年7月30日前,市人民医院、市市立医院编写完毕辐射安全许可证申报材料,通过市环保局初审后,报市环保局审批。

4、年9月20日前,塑织股份有限公司、轮胎有限公司、石墨厂、市人民医院、市市立医院要切实达到辐射环境规范化管理的各项要求,并完成规范化管理申报材料的编写工作。

(三)验收阶段:年10月20日前,各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工作通过市环保局初审,并将验收申报材料上报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

(四)工作要求

1、市环保局要适时召开辐射环境规范化管理工作调度会,总结经验,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工作人员要及时深入企业进行指导。

辐射环境范文篇6

第二章监督管理

第三章污染事件处理

第四章奖励与惩罚

第五章附则

附件: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名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有效地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电磁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能量流,且限于非电离辐射,

包括信息传递中的电磁波发射,工业、科学、医疗应用中的电磁辐射,高压送变电中产生的电磁辐射。

任何从事前款所列电磁辐射的活动,或进行伴有该电磁辐射的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

本办法的规定。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

督管理。

第四条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本系统、本行业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

管理工作。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管理办法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监督管理

第六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下列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申报登记和环境影响报告书

的审批,负责对该类项目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并负责该类项目的竣工验收:

(一)总功率在200千瓦以上的电视发射塔;

(二)总功率在1000千瓦以上的广播台、站;

(三)跨省级行政区电磁辐射建设项目;

(四)中家规定的限额以上电磁辐射建设项目。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除第六条规定所

列项目以外、豁免水平以上的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的环境保护申报登记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负责对该类项目和设备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并负责竣工验收;参与辖区内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项目竣工验收以及项目建成后对环境影响的监督检查;负责辖区内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队伍的建设;负责对辖区内因电磁辐射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实施监督管理和监督性监测。

第八条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可承担第七条所

列全部或部分任务及本辖区内电磁辐射项目和设备的监督性监测和日常监督管理。

第九条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主管部门应督促其下属单位遵守国家环境保护规定和标准,

加强对所属各单位的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负责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预审。

第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从事电磁辐射的活动时,都应当遵守并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

策、法规、制度和标准,接受环境保护部门对其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检查,做好电磁辐射活动污染环境的防治工作。

第十一条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建设或者使用《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名录》(见

附件)中所列的电磁辐射建设项目或者设备,必须在建设项目申请立项前或者在购置设备前,按本办法的规定,向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环境保护申报登记手续。

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受理环境保护申报登记后,应当将受理的书面意见在30日内

通知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并将受理意见抄送有关主管部门和项日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申报的电磁辐射建设项目所在地城市发展

规划、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的规模及所在区域环境保护要求,对环境保护申报登记作出以下处理意见:

(一)对污染严重、工艺设备落后、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严重的电磁辐射建设项目与设备,禁止

建设或者购置;

(二)对符合城市发展规划要求、豁免水平以上的电磁辐射建设项目,要求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

单位或个人履行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手续;

(三)对有关工业、科学、医疗应用中的电磁辐射设备,要求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履

行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手续。

第十三条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电磁辐射防护标准的规定,负责确认电磁

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豁免水平。

第十四条本办法施行前,已建成或在建的尚未履行环境保护申报登记手续的电磁辐射建设项

目,或者已购置但尚未履行环境保护申报登记手续的电磁辐射设备,凡列入《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名录》中的,都必须补办环境保护申报登记手续。对不符合环境保护标准,污染严重的,要采取补救措施,难以补救的要依法关闭或搬迁。

第十五条按规定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对

电磁辐射活动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并按规定的程序报相应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分两个阶段编制。第一阶段编制《可行性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必

须在建设项目立项前完成。第二阶段编制《实际运行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在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前完成。

工业、科学、医疗应用中的电磁辐射设备,必须在使用前完成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写。

第十六条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主管部门应当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提出预审意见;有审

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主管部门的预审意见之日起180日内,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提出审批意见或要求,逾期不提出审批意见或要求的,视该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已被批准。

凡是已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的电磁辐射设备,不得擅自改变经批准的功率。确需改变

经批准的功率的,应重新编制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并按规定程序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批。

第十七条从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必须持有相应的专业评价资格证书。

第十八条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确定需要配套建设的防治电磁辐射污

染环境的保护设施,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

第十九条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的规

定,在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正式投入生产和使用前,向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并按规定提交验收申请报告及第十五条要求的两个阶段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等有关资料。验收合格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验收申请报告,并颁发《电磁辐射环境验收合格证》。

第二十条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定期检查电磁辐射设备及其环境保护设施的性

能,及时发现隐患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在集中使用大型电磁辐射发射设施或高频设备的周围,按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要求划定的规划

限制区内,不得修建居民住房和幼儿园等敏感建筑。

第二十一条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

(一)对环境中电磁辐射水平进行监测;

(二)对污染源进行监督性监测;

(三)对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的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监测;

(四)为编制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编写环境质量报告书提供有关监测资料;

(五)为征收排污费或处理电磁辐射污染环境案件提供监测数据,进行其他有关电磁辐射环境保

护的监测。

第二十二条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的发射设备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批准的频率范

围和额定功率运行。

工业、科学和医疗中应用的电磁辐射设备,必须满足国家及有关部门颁布的“无线电干扰限

值”的要求。

第三章污染事件处理

第二十三条因发生事故或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电磁辐射污染事故的单位,必

须立即采取措施,及时通报可能受到电磁辐射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环保部门收到电磁辐射污染环境的报告后,应当进行调查,依法责令产生电磁辐射的单位采取

措施,消除影响。

第二十四条发生电磁辐射污染事件,影响公众的生产或生活质量或对公众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时,环境保护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第四章奖励与惩罚

第二十五条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扬和奖励:

(一)在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

(二)对严格遵守本管理办法,减少电磁辐射对环境污染有突出贡献的;

(三)对研究、开发和推广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技术有突出贡献的。

对举报严重违反本管理办法的,经查属实,给予举报者奖励。

第二十六条对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建设

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罚款:

(一)不按规定办理环境保护申报登记手续,或在申报登记时弄虚作假的;

(二)不按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

(三)拒绝环保部门现场检查或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改变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所批准的电磁辐射设备的功率

的,由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的规定,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的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或者未经

验收合即投入生产使用的,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书(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并处罚款。

第二十九条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违反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或在评价工作

中弄作假的,由核发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对评价单位没收评价费用或取消其评价资格,并处罚款。

第三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电磁辐射污染环境事故的,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

以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的罚款,但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必须依法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个人赔偿损失。

第三十一条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泄漏从事电磁辐射活动

的单位和个人的技术和业务秘密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编制、审评,污染源监测和项目的环保设施竣工

验收的费用,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本管理办法中豁免水平是指,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伴有电磁辐射活动

规定的免于管理的限值。

第三十四条本管理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名录

一、发射系统

1.电视(调频)发射台及豁免水平以上的差转台

2.广播(调频)发射台及豁免水平以上的干扰台

3.豁免水平以上的无线电台

4.雷达系统

5.豁免水平以上的移动通信系统

二、工频强辐射系统

1.电压在100千伏以上送、变电系统

2.电流在100安培以上的工频设备

3.轻轨和干线电气化铁道

三、工业、科学、医疗设备的电磁能应用

1.介质加热设备

2.感应加热设备

3.豁免水平以上的电疗设备

4.工业微波加热设备

5.射频溅射设备

建设上列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应在建设项目立项前办理环境保护申报登记手续,使用上列电磁辐

射设备应在购置设备前办理环境保护申报登记手续。

辐射环境范文篇7

关键词:电磁辐射;环境监管;策略探析

电磁辐射既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环境污染物,而且还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能,从而也就让环境监管难度变得更加困难。在我国,主要是运用双轨监督和分级审批的方式来应对豁免水平之上的电磁辐射体,也就是借助于国家和省级环境保护相关部门进行审批,监督权交由行业主管部门来实施。有关基站电磁辐射具有一定的特点,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危害,而且也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损失。

一、有关基站电磁辐射特点

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大都是呈现一种均匀的平面阵、直线阵或者圆阵,在有效组成成分当中,基本半波振子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通常情况下,将2D2/λ的距离作为天线近场距离远场的分界判定准则,当中“D”表示天线尺寸的最大值。工程上900MHzGSM是最为典型的一种基站定向天线,以此为例,远、近场分界距离大致在10米,因此,基站天线一般情况下都是处在天线的近场内天面上。从环境保护视角上来看,移动通信基站远场电磁辐射水平最为常用的是理论预测方法,但基于近常评估期间,使用的最为普遍的测量方法为现场测量方法。针对理论预算完成相应的计算工作时,通常是用微波远场轴向功率密度计算公式加以计算。由于计算公式的复杂程度较高,本文不对其进行详述。如果根据一般角度分析,基于GSM以及WCDMA等系统进行基站远场电磁辐射水平估算过程中,通常采取的方法为天线轴向电磁辐射水平测量;而针对于TD-SCDMA系统基站时,由于其自身具备智能天线,与此同时还不存在固定模式的发射方位;因此,基于系统满负载监测过程中,以及多波束赋形监测过程中,通常会采取估算电磁辐射水平的方法[1]。若以较为典型的GSM、CDMA基站为例,它的电磁辐射水平、高差以及水平距离之间的关系为:离天线水平距离15m以外的区域电磁辐射水平小于《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1988)》中0.03~3GHz频段公众照射功率密度导出限值40W/cm2,随着高差的增加,上述距离逐渐减小。此外,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广东广州市主城区域移动通信基站周边,基于公共区域,电磁辐射水平通常是百分之八十;但处于0.80W/cm2内,大致为94%,则在4.0W/cm2以内。介于此,我们能够看出,移动通信基站周围环境中电磁辐射水平并不是很高。

二、有关基站电磁辐射防护与环境监管的策略探析

首先,一般情况下,公共场所和居民楼相对比下,前者天面借助于加锁。设立警示牌,而且还有专人管理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能够有效的预防群众进入到天面中,相对于居民楼天面而言,公共场所天面群众的活动可能性要小很多[2]。介于此,在架设基站的时候,应该更加倾向于选择公共场所。因为基站天线周围都会伴随着非常高的电磁辐射水平且都是在天面上集中,而居民楼天面所处地区很多居民都能够轻易到达,所以针对于高于电磁辐射水平管理目标值的相关基站,应在整改时尽可能的不借助于加锁的方式,而应该借助于基站发射功率来约束天线的架设位置、角度以及高度等,从而让公众能够到达的天面区域中所存在的电磁辐射水平在管理目标值内。其次,对存在较高电磁辐射水平的天面各个监测点位的站点,应该对其周围的电磁辐射源进行着重调查,并及时实施分频测量;针对于共建共享站,倘若存在基于监测点位当中的电磁辐射水平要远远高于项目管理所设定的目标值的情况下,那么则需针对天面上每一个基站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评估,进一步明确分频测量方法及成果。第三,要明确的要求验收基于验收环节,需明确的内容包括:(1)时基站变更的数量;(2)是不是属于共建共享站;(3)天线属于何种类型,天线采取何种架设方式;(4)基站所处区域的类型以及基站变更的发射机参数类型以及应如何处理未验收的站等方面;严格规范典型站的抽测比例和典型站的选取原则。第四,针对基站发射功率来说,基于环评以及验收批复过程中,需明确的是绝对不可高于核准功率。倘若需对天线角度进行调整,并对相关功率进行调整,则需做好该基站环境的电磁辐射水平的检测工作,并交由相关的环境保护机构进行备案和记录。第五,从基站的建设性质的视角上来看,尤其是对界定扩建、改建以及技术改造等进行明确的过程中,将对基站的各个参数进行填写的过程中,应该保证参数的规范性和正确性,在改建或扩建基站的过程中,应该在基站信息表中记录好改建或扩建之前的基站信息。最后,要详细的解释室内基站和微蜂窝基站分布的原因,并明确给出能否可以将其设为评价对象,如果需要评价,则应该严格的规定它的监测和评价内容;倘若对室内分布基站完成了相对应的评估,同时对微蜂窝基站完成了相对应的评估,那么基于验收监测期间,应该明确规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验收,如需验收,验收方法选择哪一种[3]。

三、小结

随着当下相关基站的迅速发展,人们在对其所带来的便利进行享受的同时,也更加重视电磁辐射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所带来的危害。因此,只有国家或省级环境保护相关机构对电磁辐射水平做到严格监测,在建设、规划和维护相关基站的过程中,严格规范电磁辐射防护措施的实施工作,落实贯彻环境保护意识,才能让公众和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

作者:吴俊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艳春,晁晓会,耿德军,贺金龙,彭燕,吴永红,李志慧,高艳,李雨,张成岗.复杂电磁环境作业人员对电磁相关知识的认识情况分析[J].军事医学,2014,01:57-61.

辐射环境范文篇8

根据省环保厅《关于印发<“放心放射源”创建工作长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10]52号)和《关于印发<“放心熔炼企业”创建工作要求>》文件要求,为保障辐射管理工作顺畅,规范我市辐射项目监督管理工作,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我市辐射项目“安全、合法”运行,经研究,将我局辐射环境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分工如下:

一、生态辐射科:负责牵头组织、指导其他责任科室开展辐射项目监管工作;加强与上级部门和市级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加强局内部管理人员培训,负责辐射环境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加强应急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协助大队做好辐射项目的信访、投诉处理工作;负责辐射档案材料汇总,重点资料移交各所一份,对辐射项目环评、辐射安全许可证申领、购源加强指导把关,并负责出具意见;牵头组织我局负责审批项目的验收工作。

二、行政许可科:负责辐射项目受理(含环评、许可证申请材料),受理后1天内送生态辐射科,待生态辐射科出具意见,并经责任科室、分管领导同意后,负责出具意见,送达材料,并送1份到生态辐射科备案。

三、环境监察大队:负责辐射项目的投诉处理,对环保所日常执法进行督促指导,积极配合应急处置与演练工作。

四、监测站:负责辐射监测仪器配置、维护、使用,负责辐射项目的委托监测及应急处置监测工作,努力提升监测能力,为大队处理辐射投诉出具必要的数据支持。

五、法规科:负责宣传贯彻执行国家辐射环境安全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组织协调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负责辐射环境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组织行政处罚中的听证活动。

辐射环境范文篇9

关键词:农村人居环境;乡村旅游;负二项式回归

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影响[1-4]。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游客的增加,农村的生态承载力、水体承载力、固体垃圾的清理能力等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环境问题成为制约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5]。鉴于此,本文率先采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六万多个行政村的大样本数据,运用计数数据模型评估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辐射效应,进一步采用引入交互项评估辐射效应的异质性,并进行稳健性检验。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采用的村域尺度样本容量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十分之一,获得了更细粒化和外部效度的结论,有助于更深刻地洞察我国农村人居环境与乡村旅游关系的真实状况。第二,厘清了农村人居环境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作用机理,丰富了人居环境与乡村旅游关系的理论研究成果。

1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1.1变量选取。因变量为乡村旅游的发展程度,采用行政村2016年接待旅游人数衡量,是计数数据。自变量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程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提出,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开展厕所粪污治理、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任务。因此以“生活垃圾是否集中处理”“生活污水是否经过集中处理”“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的自然村、居民定居点的比例”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程度的变量。借鉴已有文献的研究成果,本文的控制变量可以分为五大类:(1)自然资源,包括行政区域面积、地形地貌、是否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2)村干部情况,包括大学生村官人数、党支部书记年龄、党支部书记受教育程度、党支部书记是否兼任村委会主任、村委会主任年龄、村委会主任受教育程度;(3)交通基础设施,包括进村主要道路路面状况、村内主要道路路面状况、是否通公共交通、通公路的自然村及居民定居点比例、村内主要道路是否有路灯;(4)生活性基础设施,包括安装了有线电视的自然村及居民定居点比例、通宽带互联网的自然村及居民定居点比例、是否有电子商务配送站;(5)生产性基础设施,是否有畜禽集中养殖区、主要灌溉用水源。变量定义见下页表1。1.2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微观调查数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微观数据。该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6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16年度,在全国范围内登记了596450个行政村普查表数据。本文从中抽取了68906条村级单位数据,数据样本包含了行政村的接待旅游人数、地形地貌、基础设施等基本属性指标。

2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2.1实证模型选取。首先,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作为基准模型。其次,由于因变量接待旅游人数是计数数据,且2016年接待旅游人数为0人的行政村占总样本的91.28%,接待游客大于0人的样本行政村只占8.72%,属于低发生率的事件,而泊松回归模型是计数资料分析中最基本的模型,适用于低发生率的计数数据,所以进一步采用泊松回归进行分析。再次,泊松回归模型要求样本的期望值和方差相等或相近,但因变量“2016年全村接待旅游人数”的方差是均值的17.46倍,明显大于均值,存在过度离散的问题。Alpha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不存在过度离散的原假设,即数据不符合泊松回归的假定,将导致系数估计结果虽然是一致的、无偏的,但标准误会被低估,所以采用基于方差大于均值假设的负二项式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最后,零膨胀负二项式回归模型适用于观察事件发生数中含有大量零值的研究,所以尝试利用零膨胀负二项式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但利用Vong检验对负二项式回归模型和零膨胀负二项式回归模型的解释能力进行检验,结果显示Z统计量显著为正,即负二项式回归模型的解释能力更强。综上所述,本文最终采用负二项式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并与泊松回归等模型的结果进行比较。2.2主效应的实证分析。下页表2是农村人居环境对乡村旅游发展辐射效应的实证检验结果。其中,模型(1)和模型(5)是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模型(2)和模型(6)是泊松模型的回归结果,模型(3)和模型(7)是负二项式回归模型的实证结果,模型(4)和模型(8)是零膨胀负二项式回归模型的实证结果。从表2可知: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对乡村旅游发展有显著的辐射效应,污水集中处理、垃圾集中处理和改厕的辐射效应都很显著。从模型(1)至模型(4)可知,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泊松模型、负二项式模型和零膨胀负二项式模型四个模型中,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综合变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显著为正。从模型(7)可知,污水集中处理、垃圾集中处理和改厕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系数显著为正。计算平均边际效应可知,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垃圾集中处理平均可以增加162.2641%的游客人数,污水集中处理平均可以增加142.3469%的游客人数,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平均可以增加159.3378%的游客人数。2.3引入交互项的实证分析。乡村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与前提,但乡村旅游资源变现还受到交通基础设施和旅游资源整合能力等关键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交通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乡村旅游的辐射范围有限,交通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更为关键。另一方面,由于农村集体土地界址不清、面积不准确与产属模糊等原因,乡村旅游资源的产权相对不明晰,普遍存在多个群体共同拥有旅游资源,造成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进入壁垒,导致乡村旅游资源的闲置和利用不足等问题,应通过壮大集体经济来提高乡村旅游资源集体合作化水平和整合能力。由于不同行政村在交通区位条件、资源整合能力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不同条件行政村乡村旅游的辐射效应是否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检验。本文在模型中引入是否通公共交通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的交互项(bus_envir)、村集体收入是否大于均值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变量的交互项(collective_envir)。从下页表3的模型(9)可知,在控制其他因素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通公共交通的行政村的乡村旅游发展的辐射效应更加显著。从模型(10)可知,在控制其他因素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村集体收入较高的行政村的乡村旅游发展的辐射效应更加明显。综上所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辐射效应受到交通基础设施和村集体经济的影响。2.4稳健性检验。为了进一步检验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采用两种方法重新定义因变量:一是把因变量取对数再采用负二项式回归进行参数估计;二是将因变量“2016年全村接待旅游人数”替换为“有营业执照、开展旅游接待服务的本村居民户数”再负二项式回归进行参数估计。在2016年全村接待旅游人数的对数和有营业执照、开展旅游接待服务的本村居民户数作为因变量的结果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变量在1%的水平下均显著为正,生活垃圾是否集中处理、生活污水是否集中处理、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在5%的水平下均显著为正,说明本文的实证结论是稳健的。

3结论

本文在分析人居环境影响乡村旅游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六万多个行政村的大样本数据,准确评估了农村人居环境对乡村旅游的辐射效应及其异质性。结论如下: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乡村旅游发展有显著的辐射效应。在控制村干部、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等因素的情况下,垃圾集中处理平均可以增加162.2641%的游客人数,污水集中处理平均可以增加142.3469%的游客人数,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平均可以增加159.3378%的游客人数。另一方面,农村人居环境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辐射效应受到交通条件和村集体经济的制约。在交通便捷、农村集体经济发达的行政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乡村旅游的辐射效应更加明显;反之,辐射效应相对较小。

参考文献:

[1]邹芳芳,陈秋华."林业-旅游"生态产业链构建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9,39(6).

[2]陈哲,刘学敏."城市病"研究进展和评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14(1).

[3]李玉新,靳乐山.基于游客行为的乡村地区游憩价值研究——以北京市延庆县为例[J].旅游学刊,2016,31(7).

[4]张晶晶.生态旅游示范景区服务空间、品牌形象与游客满意度关系[J].林业经济问题,2019,39(2).

辐射环境范文篇10

全县范围内使用III类射线装置的各医疗单位、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县境内已建成和新开工建设的辐射建设项目。

二、检查内容

1、彻底清查使用射线装置的单位是否已经依法申领辐射安全许可证;工作场所是否建设必要的安全连锁;是否建立运行使用管理台账;是否开展辐射监测;是否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是否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和健康档案;放射工作人员是否经过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培训;是否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是否依法上报辐射安全和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

2、对县境内广播电视发射系统是否依法申报登记、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竣工环境验收手续进行专项检查。

3、对已建的辐射建设项目重点检查环境影响评价的执行情况、审批情况和竣工验收情况,特别是辐射防护设施的建设及辐射警示标志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要求。对新建辐射重点项目,重点检查该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竣工验收情况。

三、检查方法

1、严格按照《省放射环境监督检查程序》的要求对县境内使用射线装置的单位进行全面排查,对没有申领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单位和企业,依法下达限期整改要求,对不按期限要求整改和辐射安全防护措施不满足国家要求的单位要坚决停止射线装置的使用,并依法进行处罚。

2、对县境内广播电视发射系统进行检查,对未依法进行申报登记、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竣工环境验收手续的单位,要限期补办。

3、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对新审批的有关辐射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和竣工环保验收管理规程》的要求,对未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的单位,要坚决予以制止。

四、时间安排

1、组织准备阶段,对此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制定工作方案,确定行动目标、内容和方法步骤。

2、实施阶段,对县境内在用的射线装置项目、广播电视发射系统进行专项检查,对新审批的辐射建设项目开展“三同时”专项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和违法行为进行限期整改。

3、总结阶段,沟通信息、查漏补缺,对本次辐射安全专项执法检查情况进行自查总结。

五、几点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充分认识这次专项检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专项检查行动的组织领导,层层抓落实,务必把各项检查落到实处,抓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