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报告十篇

时间:2023-04-10 04:08:35

消费者报告

消费者报告篇1

一、服务行业中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日趋突出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业也出现了大幅度增长,在gdp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与此同时,伴随着服务业的加速发展,服务行业中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也日趋突出。

(一)服务行业中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已经成为消费者申诉、投诉、举报的重点问题

许多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反映,近年来,在消费者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诉、投诉、举报案件中,服务行业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原先消费者申诉、投诉、举报以商品问题为主的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服务行业中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已成为消费者申诉、投诉、举报的重点问题。从上海市工商局12315举报中心统计的情况看,2003年至2005年三年受理消费者对服务业申(投)诉件数的增幅均在30%以上,在消费者总申(投)诉量中所占的比重也呈逐年增长趋势,2005年共受理申(投)诉30446件,占总申(投)诉量的43.08%;受理消费者对服务业举报增长显著,2005年受理消费者对服务业的举报7402件,比上年增长79.53%,在总举报量中所占的比重首次突破50%,达到51.29%。根据苏州市消费者协会统计,2005年服务行业消费者投诉量排名前5位的行业比上年增长的幅度均在15%以上,其中增幅最大的达到了25%。根据南京市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中心统计,2005年1月至2006年5月10日,全市共受理消费者对服务行业的申诉4674件,占总申诉量的31.5%;受理消费者对服务行业的举报1398件,占总举报量的60%。服务行业中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二)服务行业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大多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

从江苏、浙江和上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案件的情况看,服务行业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主要集中在电信、居民服务、中介服务、文化娱乐、维修服务、公共设施服务、洗染、饮食、美容美发等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和身体健康。有些案件虽涉案金额不大,但对消费者造成的伤害程度和对社会的影响程度都非常大。如有的美容美发企业使用不合格产品,坑害消费者,造成严重事故,给消费者带来重大伤害。有的从事家电售后维修服务的商家不能按承诺及时上门维修,甚至用一些低劣的手段欺骗消费者。有的家装企业用劣质建材,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破坏了安全的消费环境。

(三)一些新兴的服务消费热点、消费方式正在逐渐成为消费者申诉、投诉、举报的热点

在服务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新兴的服务消费热点、消费方式不断出现,而其中的一部分正在逐渐成为消费者申诉、投诉、举报的热点。在这些热点中,电信服务业问题比较突出,从江苏省工商局和杭州市工商局12315中心受理的消费者申诉情况看,位居服务类申诉排位之首的均为电信服务业。2005年江苏省工商局共受理电信服务类申诉2681件,比上年增长22%,占服务类申诉总量的21%;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4月30日,杭州市12315中心共受理电信服务类申诉2114件,占服务类申诉总量的19.03%。电信服务业申诉中对短信息费用的申诉占有较大比重,一些短信服务商与媒体相互配合,采用互动、有奖竞猜、赢取纪念品等方式,诱使消费者上当,令许多消费者防不胜防。此外,上海、杭州两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还提出,近年来出现的储值消费(也称为预付款消费)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情况的调查分析,产生上述服务行业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一)法律法规缺位、滞后,存在无法可依或操作困难的现象

由于长期以来在行政监管过程中,监管部门侧重于对有形商品和有形市场的监管,因此现行法律、法规中存在着重有形商品规范,轻无形服务规范的问题。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只是从总体上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出了规范,重点是对有形产品消费的规定,对无形的服务类产品,只是简单规定了“参照执行”。再加上当前服务业发展迅速,门类众多,进一步导致法律法规的缺位、滞后。在实际工作中执法依据不足、法规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服务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开展。

(二)行业标准、行业规范缺失、不透明,增加了服务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难度

由于服务业种类繁多,各行业的行业标准、行业规范一般都是由各行业协会或其主管部门自行制定,往往造成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有失公平、公正,或不健全、不透明,使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或与经营者信息不对称,这种情况下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就可以有机会滥用权利,或利用消费者的不知情来侵害消费者权益。同时,由于服务产品的质量通常与人们的主观判断有关,即服务标准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例如美容、洗染、文化娱乐、旅游等行业都具有这种特点,并且由于服务产品具有生产与消费不可分割的特殊性,即经营者提供的服务与消费者的消费过程往往是同步进行的,因而无法固定和量化。由这两个特点所决定,一些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发生时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以判明是非,由于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行为规范,因此很难对服务业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认定和处罚。

(三)非法垄断行为的泛滥,造成了大量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

铁路、民航、电信等公用事业本属自然垄断行业,其垄断地位本身是合法的。但企业不得滥用其优势地位,实施非法垄断行为,如制定垄断价格,限制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等,直接侵害消费者的权益。在我国反垄断法尚未出台的情况下,仅依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简单规定,政府行政执法机关很难对此类行为进行有效管理,导致此类事件层出不穷,禁而不止,影响极为恶劣。如电信部门出售的充值卡规定了使用有效期限,过期就停机处理,如再不充值,到一定时间就取消该号码,消费者认为极不合理但又没有其他选择。

(四)企业失信现象大量存在,直接导致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

服务业企业的服务水平良莠不齐,某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缺乏诚信,以不正当的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如上海、杭州两市销售储值性“贵宾优惠卡”的美容美发企业中,有的在策划这个项目时就是一个骗局,因此在收取了大量预付款后便想方设法倒闭企业,携款潜逃。还有一些企业在制定格式合同时,利用一些不公平条款扩大经营者的权利,限制消费者的权利,加重消费者的义务,并且不向消费者明示。如一些地方的消费者购买记次健身卡后,在未被告之的情况下,过了使用期限而无法继续使用,导致自身遭受损失。

(五)政出多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监管合力

服务行业门类众多,其管理涉及到多个行政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没有一个部门能够对服务业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进行一站式管理,而是要靠各级政府、司法机关、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新闻媒体等部门以及消费者个人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但目前的情况是各部门各行其是,各自为政,分头管理,没有形成服务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社会联动机制,导致执法责任不清,效果不明显,甚至有时还会出现执法冲突,维护消费者权益难以做到及时、有效。

(六)行业协会发展不规范、不健全,难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行业管理

目前各服务行业协会依然与各自的政府主管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很浓的官方色彩,其自身的建立和发展就很不规范,体制改革尚不到位,各项制度也没有建立健全,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行业自律组织,难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行业管理。部门或行业利益的驱使,也使得行业协会很难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制定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以及处理消费者投诉的问题。例如南京市工商局在制定电动车“三包”规定中,就没有得到电动车行业协会的积极支持,经过反复协调,才使得这一规定正式出台。

三、加强服务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对策建议

面对如此复杂多样的服务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打击侵权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此,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推进服务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开展:

(一)政府要把服务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政府要从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服务行业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的重要意义,真正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对服务业消保维权中的一些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妥善解决,充分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当前,由于服务业的消保维权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各项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因此更需要政府的重视与扶持,加大对服务业消保维权工作的投入,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服务行业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的研究和探索

服务业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开展这一工作中还存在着职能定位不清、监管范围模糊、执法依据不足等问题。因此要切实加强对服务业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的研究和探索,明确服务业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的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选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科学合理地界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管服务业的范围和对象,把服务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三)加快服务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建设,努力构建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

1993年颁布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制定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期,已明显不适应当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要求,必须要尽快修订,增加和细化服务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规定,如明确界定“消费者”、“商品”、“服务”、“经营者”的概念、设置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等。同时各地、各部门的立法、立规工作也要同步进行,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尚未修订出台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制定部门规章或局令等形式对服务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进行规定,先行弥补法律滞后的不足。

(四)加强服务业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的建设工作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积极与服务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沟通协商,积极推动服务业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的建设工作,以约束企业的经营行为。在这一工作中,应将保护消费者权益放在追求行业利益之上,反对以维护行业利益为理由损害消费者权益,特别要反对推行某些直接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所谓“行业惯例”,积极促进整个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的提高。浙江、江苏两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制定服务行业标准、规范服务行业行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会同行业协会等有关部门制定了《洗染服务业经营规范及消费争议处理暂行办法》、《关于照相行业服务质量管理办法》、《餐饮业消费规范》等行业规范,有效地规范了一些行业的经营行为,切实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五)加快推进服务业行业协会的改革,尽快培育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行业自律组织

通过明确、科学的事权划分,使政府职能归位,使行业协会褪去官方色彩真正成为行业自律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职能,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六)要建立全社会服务业消费维权网络和联动机制

一方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以12315执法网络为基础,整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内部力量,建立起综合行政执法体系,不断加强对服务业经营者的监管。另一方面,要以信息网络为平台,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搭建全国性的消费者维权门户网站,与各行业、各部门链接,形成全社会的维权网络,建立起服务业消费维权的联动机制,形成服务业消费维权的整体合力。如江苏省苏州市就是在市政府领导下,以建设消费放心城市为契机,通过整合政府规范管理市场经济秩序资源,调动全市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公用事业单位、消费者协会、新闻媒体和广大消费者等6种力量,相互协调配合,提高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消费者报告篇2

中国消费者的信心虽然从96降到了89,但总体来看中国消费者的信心还是较为稳定的。

全球消费者信心降至低谷

根据尼尔森公司最新的2010上半年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报告(调查时间:3月19日至4月2日),中国消费者的信心虽然从96降到了89,但总体来看中国消费者的信心近年来还是较为稳定的。

调查显示,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已从2010年9月的84点下跌到77,降至低谷。印尼在本次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报告中以104位于榜首。全球消费者信心最悲观的国家是韩国,指数仅为31。

接受调查的50个国家和地区中,除了中国台湾,消费者信心指数全部下降。中国台湾是唯一一个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升的地区,小幅上升3点,达到63。

65%中国消费者认为 中国经济并没有进入衰退

在全球调查范围内,认为经济正处于衰退的消费者中,超过半数(52%)表示他们准备再熬过未来全球经济衰退的12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

唯一例外的是中国,超过六成中国消费者(65%)认为中国经济并没有进入衰退。“中央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给中国的消费者打了一剂 ‘强心针’。调查显示,有一大部分中国消费者认为,未来12个月将会是重新投资股市和房地产的好时机。”尼尔森大中华区总裁马祺说。

此外,将近四分之一(大概23%)的消费者认为他们国家的经济将在未来12个月时间内摆脱衰退,其中以越南(60%)和印度的(56%)消费者最为乐观。

随着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下滑,消费者对就业保障程度的关注也达到了新高度。被调查的50个国家和地区中,有31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将就业前景列为他们最关注的问题。全球消费者对就业保障的关注度上升了9个百分点,达到了22%。

个人财政影响消费信心

就业机会的不确定性也影响了消费者对就业前景的信心。76%的中国消费者在调查中表示,未来12个月的就业前景“不太好”或“差”,与2010年下半年(55%)相比上升了21个百分点。

除了受到就业前景的影响,个人财政状况可能出现相对不稳定的状况也是中国消费者信心下降的重要原因。

消费者报告篇3

一、农村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有的乡镇、村领导对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点为民办实事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宣传工作也不够深入,对做好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点工作的认识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还存在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点建设工作认为是工商、消委会单个部门的工作,没有把这项工作当作全社会一项共同的责任,没有将该项工作列入到议事日程,作为一项亲民、爱民、惠民的工作来抓,个别站点也有厌战情绪的思想,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规范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各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点虽然制订有一整套制度,但由于在考核机制、组织、措施等方面还没有完全到位,不少还流于形式,存在着工作不规范、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规范管理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站点人员素质急需提高。有些站点(特别是村级)联络员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够强,由于没有固定补贴和必要办公经费来源,存在着应付的形式,造成有些工作得不到落实。特别是村级维权点联络员文化程度偏低,对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知识及商品消费知识比较匮乏,平时又缺乏一种自觉学习的精神,当出现比较复杂的消费纠纷时,往往很难独当一面进行处理。

二、对策和建议

(一)树立政务品牌运营的思想,加强宣传,将12315打造成为经济领域的“110”。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大力宣传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点建设工作,让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点建设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民权、民意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须要求,努力争取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制作12315公益宣传广告片,在省国道、乡村主干道或乡村进口处、商业集市区设立12315公益宣传牌,宣传12315职能、维权法律法规、消费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投诉、诉讼程序、内容和要求;在乡镇集市积极开展阳光行动,发放宣传资料,宣传12315工作职责、工作纪律、处理流程、网络分布及工作人员身份及电话;在街市门店设立12315信息提示牌,公布投诉电话,设置投诉信箱,发放“维权投诉联系卡”,方便农村消费者投诉。

(二)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维权网络工作人员及消费者的维权能力。

有计划地通过学习、专题培训、参观先进单位、交流工作经验等方式,提高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点工作人员对此项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对此项工作的热爱,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调处纠纷的能力,使之尽快成为基层消费维权的中坚力量,真正成为广大农村人民群众能够信赖的基层消费者的保护神。

(三)建立奖惩激励等长效管理机制,推动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点建设规范发展。

把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点的建设纳入各级年度目标考核管理的范畴。要强化对维权网络建设的目标管理,对工作开展得好的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点及其工作人员进行评比表彰奖励,以此推动消费维权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各维权站、点要完善各种工作制度、责任制度、信息反馈制度等,通过不断完善消费维权体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现维权站点的不断规范、有序地发展,发挥其最大的维权效能,切实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基层消费者,尤其是农村消费者投诉难、维权难的问题。

(四)确保站点质量,提升维权效能。

培育发挥好的典型,认真总结好的经验做法,以点带面深入开展。同时,在注重培育示范站、点的基础上,对全县**个乡镇维权站,***个建制村、**个社区维权点、**个商场、超市,旅游景点维权点按照“四个一”、“四统一”的要求,逐步规范,抓出成效。

(五)充分利用乡镇村委会(社区)的计算机设备,开通**县12315消费维权网将各站点与**县工商局12315服务台链接,适时掌握站点工作动态,市场动态,并通过网站向各站点法律法规、维权知识及消费警示。

(六)构建便捷、高效、权威的消费维权体系。

在平台建设上,以12315网络为基础,增加呼叫平台接线席位及手机短信、邮箱、网页等受理渠道;升级12315系统,加载纵向流转、横向配合的系统模块和数据汇总分析模块;建立投诉电话方位显示系统;使用网络传真、短信群发等通讯工具,建设一个集消费维权网站、在线投诉服务系统、移动信息系统为一体的“政府消费维权信息平台”,按照“一个平台集中受理、工商部门管理维护、有关部门按职承办反馈、政府督办考核”开展工作,实现执法资源上内整合外联合、执法互信上内细化外透明、执法效率上内互应外互助。

消费者报告篇4

这条奔向2025的自动驾驶之路上,有涌动的资本,有博弈的企业,也有负责监管的政府,但“蛋糕”能做多大,还是得看消费者买不买账。今日头条算数中心近日《奔向2025——自动驾驶潜在消费者报告》,结合大数据分析和问卷调查勾勒出自动驾驶潜在消费者画像,并对自动驾驶接受程度、购车决策影响因素、媒体态度等进行了分析。

报告显示,自动驾驶在2016年热度爆发,进入2017年后开始降温,媒体对自动驾驶的报道以中立为主,正面报道呈增长趋势;受访者中,8成接受自动驾驶,3成认为完全自动驾驶将在5年内变为现实。涉及自动驾驶汽车购买决策时,新兴车企和科技企业更吸睛,但传统车企更叫座。

以下为报告摘录:

50岁以上人群对自动驾驶的关注度仅次于95后

年轻人容易接受新事物,对自动驾驶的关注度理应更高,但报告显示,自动驾驶相关资讯在50岁以上人群中的阅读渗透率达1.95‰,意味着每1000人中就有近两人关注自动驾驶,仅次于18-23岁人群。

中西部对自动驾驶的关注度不输东南沿海

报告中的评论热度迁移地图显示,中西部省份用户讨论自动驾驶的热情丝毫不亚于东部沿海。2015年,最关注自动驾驶的省级行政区是北京和天津,河南、上海、安徽和山西紧随其后;2016年,自动驾驶的热度从少数省份扩散到全国,重庆跃至第一,北京、上海、天津和四川排在前五位。

到了2017年上半年,用户对自动驾驶的评论渗透率整体降温,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北京、浙江、江西、天津和广东。

媒体报道以中立为主,用户更爱分享正面报道

报告显示,媒体对自动驾驶主要持中立态度,正面报道远多于负面报道,且2017年上半年和2015年全年相比,正面报道的比重有增长趋势。

而从行为数据看,用户更乐意分享正面报道。

8成用户接受自动驾驶,安全性成最大担忧

报告对近6000名用户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成受访者表示敢用自动驾驶汽车,对于这些潜在消费者来说,自动驾驶吸引他们的首要原因是科技含量高,其次是解放双手,节约时间。(注:问卷中的自动驾驶特指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

对于不敢使用自动驾驶汽车的受访者而言,安全性是他们最大的担忧。报告还对不同年龄、拥车情况人群的态度进行了交叉分析。

新兴车企和科技企业更吸睛,传统车企更叫座

报告显示,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特斯拉一直是自动驾驶领域最受关注的企业。

消费者报告篇5

一、服务行业中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日趋突出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业也出现了大幅度增长,在gdp 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与此同时,伴随着服务业的加速发展,服务行业中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也日趋突出。

(一)服务行业中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已经成为消费者申诉、投诉、举报的重点问题

许多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反映,近年来,在消费者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诉、投诉、举报案件中,服务行业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原先消费者申诉、投诉、举报以商品问题为主的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服务行业中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已成为消费者申诉、投诉、举报的重点问题。从上海市工商局12315 举报中心统计的情况看, 20__ 年至 20__ 年三年受理消费者对服务业申 ( 投 ) 诉件数的增幅均在 30% 以上,在消费者总申 ( 投 ) 诉量中所占的比重也呈逐年增长趋势, 20__ 年共受理申 ( 投 ) 诉 30446 件,占总申 ( 投 ) 诉量的 43.08% ;受理消费者对服务业举报增长显著, 20__ 年受理消费者对服务业的举报 7402 件,比上年增长 79.53% ,在总举报量中所占的比重首次突破 50% ,达到 51.29% 。根据苏州市消费者协会统计, 20__ 年服务行业消费者投诉量排名前 5 位的行业比上年增长的幅度均在 15% 以上,其中增幅最大的达到了 25% 。根据南京市 12315 消费者投诉举报中心统计, 20__ 年 1 月至 20__ 年 5 月 10 日,全市共受理消费者对服务行业的申诉 4674 件,占总申诉量的 31.5% ;受理消费者对服务行业的举报 1398 件,占总举报量的 60% 。服务行业中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二)服务行业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大多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

从江苏、浙江和上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案件的情况看,服务行业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主要集中在电信、居民服务、中介服务、文化娱乐、维修服务、公共设施服务、洗染、饮食、美容美发等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和身体健康。有些案件虽涉案金额不大,但对消费者造成的伤害程度和对社会的影响程度都非常大。如有的美容美发企业使用不合格产品,坑害消费者,造成严重事故,给消费者带来重大伤害。有的从事家电售后维修服务的商家不能按承诺及时上门维修,甚至用一些低劣的手段欺骗消费者。有的家装企业用劣质建材,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破坏了安全的消费环境。

(三)一些新兴的服务消费热点、消费方式正在逐渐成为消费者申诉、投诉、举报的热点

在服务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新兴的服务消费热点、消费方式不断出现,而其中的一部分正在逐渐成为消费者申诉、投诉、举报的热点。在这些热点中,电信服务业问题比较突出,从江苏省工商局和杭州市工商局12315 中心受理的消费者申诉情况看,位居服务类申诉排位之首的均为电信服务业。 20__ 年江苏省工商局共受理电信服务类申诉 2681 件,比上年增长 22% ,占服务类申诉总量的 21% ; 20__ 年 1 月 1 日至 20__ 年 4 月 30 日,杭州市 12315 中心共受理电信服务类申诉 2__ 件,占服务类申诉总量的 19.03% 。电信服务业申诉中对短信息费用的申诉占有较大比重,一些短信服务商与媒体相互配合,采用互动、有奖竞猜、赢取纪念品等方式,诱使消费者上当,令许多消费者防不胜防。此外,上海、杭州两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还提出,近年来出现的储值消费(也称为预付款消费)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情况的调查分析,产生上述服务行业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一)法律法规缺位、滞后,存在无法可依或操作困难的现象

由于长期以来在行政监管过程中,监管部门侧重于对有形商品和有形市场的监管,因此现行法律、法规中存在着重有形商品规范,轻无形服务规范的问题。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只是从总体上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出了规范,重点是对有形产品消费的规定,对无形的服务类产品,只是简单规定了“参照执行”。再加上当前服务业发展迅速,门类众多,进一步导致法律法规的缺位、滞后。在实际工作中执法依据不足、法规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服务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开展。

(二)行业标准、行业规范缺失、不透明,增加了服务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难度

由于服务业种类繁多,各行业的行业标准、行业规范一般都是由各行业协会或其主管部门自行制定,往往造成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有失公平、公正,或不健全、不透明,使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或与经营者信息不对称,这种情况下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就可以有机会滥用权利,或利用消费者的不知情

来侵害消费者权益。同时,由于服务产品的质量通常与人们的主观判断有关,即服务标准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例如美容、洗染、文化娱乐、旅游等行业都具有这种特点,并且由于服务产品具有生产与消费不可分割的特殊性,即经营者提供的服务与消费者的消费过程往往是同步进行的,因而无法固定和量化。由这两个特点所决定,一些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发生时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以判明是非,由于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行为规范,因此很难对服务业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认定和处罚。

(三)非法垄断行为的泛滥,造成了大量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

铁路、民航、电信等公用事业本属自然垄断行业,其垄断地位本身是合法的。但企业不得滥用其优势地位,实施非法垄断行为,如制定垄断价格,限制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等,直接侵害消费者的权益。在我国反垄断法尚未出台的情况下,仅依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简单规定,政府行政执法机关很难对此类行为进行有效管理,导致此类事件层出不穷,禁而不止,影响极为恶劣。如电信部门出售的充值卡规定了使用有效期限,过期就停机处理,如再不充值,到一定时间就取消该号码,消费者认为极不合理但又没有其他选择。

(四)企业失信现象大量存在,直接导致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

服务业企业的服务水平良莠不齐,某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缺乏诚信,以不正当的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如上海、杭州两市销售储值性“贵宾优惠卡”的美容美发企业中,有的在策划这个项目时就是一个骗局,因此在收取了大量预付款后便想方设法倒闭企业,携款潜逃。还有一些企业在制定格式合同时,利用一些不公平条款扩大经营者的权利,限制消费者的权利,加重消费者的义务,并且不向消费者明示。如一些地方的消费者购买记次健身卡后,在未被告之的情况下,过了使用期限而无法继续使用,导致自身遭受损失。

(五)政出多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监管合力

服务行业门类众多,其管理涉及到多个行政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没有一个部门能够对服务业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进行一站式管理,而是要靠各级政府、司法机关、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新闻媒体等部门以及消费者个人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但目前的情况是各部门各行其是,各自为政,分头管理,没有形成服务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社会联动机制,导致执法责任不清,效果不明显,甚至有时还会出现执法冲突,维护消费者权益难以做到及时、有效。

(六)行业协会发展不规范、不健全,难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行业管理

目前各服务行业协会依然与各自的政府主管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很浓的官方色彩,其自身的建立和发展就很不规范,体制改革尚不到位,各项制度也没有建立健全,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行业自律组织,难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行业管理。部门或行业利益的驱使,也使得行业协会很难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制定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以及处理消费者投诉的问题。例如南京市工商局在制定电动车“三包”规定中,就没有得到电动车行业协会的积极支持,经过反复协调,才使得这一规定正式出台。

三、加强服务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对策建议

面对如此复杂多样的服务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打击侵权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此,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推进服务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开展:

(一)政府要把服务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政府要从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服务行业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的重要意义,真正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对服务业消保维权中的一些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妥善解决,充分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当前,由于服务业的消保维权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各项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因此更需要政府的重视与扶持,加大对服务业消保维权工作的投入,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服务行业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的研究和探索

服务业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开展这一工作中还存在着职能定位不清、监管范围模糊、执法依据不足等问题。因此要切实加强对服务业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的研究和探索,明确服务业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的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选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科学合理地界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管服务业的范围和对象,把服务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三)加快服务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建设,努力构建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

1993 年颁布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制定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期,已明显不适应当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要求,必须要尽快修订,增加和细化服务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规定,如明确界定“消费者”、“商品”、“服务”、“经营者”的概念、设置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等。同时各地、各部门的立法、立规工作也要同步进行,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尚未修订出台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制定部门规章或局令等形式对服务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进行规定,先行弥补法律滞后的不足。

(四)加强服务业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的建设工作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积极与服务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沟通协商,积极推动服务业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的建设工作,以约束企业的经营行为。在这一工作中,应将保护消费者权益放在追求行业利益之上,反对以维护行业利益为理由损害消费者权益,特别要反对推行某些直接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所谓“行业惯例”,积极促进整个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的提高。浙江、江苏两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制定服务行业标准、规范服务行业行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会同行业协会等有关部门制定了《洗染服务业经营规范及消费争议处理暂行办法》、《关于照相行业服务质量管理办法》、《餐饮业消费规范》等行业规范,有效地规范了一些行业的经营行为,切实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五)加快推进服务业行业协会的改革,尽快培育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行业自律组织

通过明确、科学的事权划分,使政府职能归位,使行业协会褪去官方色彩真正成为行业自律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职能,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六)要建立全社会服务业消费维权网络和联动机制

一方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以12315 执法网络为基础,整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内部力量,建立起综合行政执法体系,不断加强对服务业经营者的监管。另一方面,要以信息网络为平台,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搭建全国性的消费者维权门户网站,与各行业、各部门链接,形成全社会的维权网络,建立起服务业消费维权的联动机制,形成服务业消费维权的整体合力。如江苏省苏州市就是在市政府领导下,以建设消费放心城市为契机,通过整合政府规范管理市场经济秩序资源,调动

全市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公用事业单位、消费者协会、新闻媒体和广大消费者等 6 种力量,相互协调配合,提高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消费者报告篇6

一、关于调查问卷样本量

本次调查为**、**、**、**、**5县家电农村消费者发放1600份问卷样本,样本覆盖了我市大部分地区,具有覆盖广的特点。截止到*月**日共收到有效问卷1560份。从无效样本情况看,本次调查是我消费者协会所举办历次调查中无效样本量较低的一次,调查可信性高。

二、关于农村消费者对家电下乡政策的思考

“家电下乡”自今年以来逐步在全国农村推广,政策支持的力度和广度今非昔比,被誉为2009年的第一股暖流。对于惠农惠企的“家电下乡”,各级政府和相关产业投入了很大的热情,期冀在温暖农村消费市场的同时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谋福祉。

通过调查发现,我市农村消费能力呈现上升趋势,农村消费者开始对平板电视、空调、电脑、数码产品等表现出较大兴趣,对部分产品的心理承受价位甚至高于商务部的限价。但是,当前农村家电消费环境令人担忧,农村消费者的消费满意程度较低,尤其是对售后服务的满意度。究其原因表现在:一是农民不能承受的价格因素。家电下乡一定要充分了解农民朋友的实际需求,也就是从他们的角度去换位思考。拿手机为例,现在去买一个普通低价手机只需200多元钱,甚至于还可以讲讲价。购买一个指定的家电下乡的手机可以补贴13%,也就是便宜20元左右,办理补贴手续还麻烦。买500元以上价位的手机可以省100元以上,但有多少对基本通话有需求的农民会去买一个贵300元的手机呢?另外现在家电下乡的产品价格没有浮动机制,一旦定价,半年一载都不会变化,像手机这样的数码产品更新换代快,说不定今天买,明天就跌价,这样很容易给对价格极其敏感的农民朋友的消费心理造成伤害。二是家电企业不能承受的成本与推进模式。投入成本高,用户的使用成本就无法降下来,这是目前家电下乡的瓶颈之一。除此之外,依据农村消费能力和特征,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去推进也是家电应考虑的问题。有一些中标家电下乡的供货商和我市主管部门谈判时,其一是价格,其二就是推进模式,要让农民朋友承受得起,而且要物有所用。

家电下乡在我市的推进情况只是一个缩影,但其中“冷热”也代表了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家电下乡的“温度”。作为家电下乡中标渠道企业,要高度重视家电下乡的健康推进,让农民得实惠、使企业得市场,这是一个双赢的举措。拿出家电企业的诚意和具体举措来,真心服务农民,积极培育农村市场,家电下乡是大有可为的。

三、关于家电下乡产品质量的思考

通过数据发现,相对于价格因素,农村消费者更强烈地关注产品质量,目前我市农村家电市场中杂牌产品较多,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问题颇为担忧。最近一年内我市农村有过维修家电的经历的家电用户占40.8%,在一年时间内近半数家电出现了质量问题。本来农民应该是家电下乡中的受益者,可是因为质量问题还是让一些农民蒙受了损失,也让“家电下乡”这项惠民政策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监管,确保下乡家电产品质量,搞好售后服务,严厉打击借家电下乡名义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切实把家电下乡工作抓实抓好,扩大农村家电产品消费。

家电下乡是拉动农村消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有效政策,虽然家电下乡的品种增加了电脑、空调、电磁炉等。给农民购买的种类放宽了,原来每种产品每家每户只能买一台,农民兄弟反映家里人口多,现在可以买两台。我们中标企业应经过认真选择的,非常注意企业的品种质量,不是把库存的、卖不出去的卖给农村,而是结合农民的特点开发新品种,适合农村用水、用电、住家的需求。

四、关于家电下乡售后服务的思考

数据显示,我市家电下乡一些主要售后服务要点,如售后服务网点设置情况、售后服务人员服务态度情况、售后服务维修质量情况、三包期外的服务收费合理情况等售后服务保障满意度较低,都只在50%左右。显然目前我市的农村消费者对现有售后服务表现出了极大的无奈和购买担忧,多数消费者表示,他们对售后服务概念非常模糊,对作为消费者应享有的权益了解很少,有不信任感。

据此,农村家电消费环境令人担忧,农村家电市场环境亟须规范。应加快服务能力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家电消费的售前、售中和售后问题。农村家电市场需要升级,需要加强监控和管理,在保障农村消费者利益的同时,刺激农村家电消费增长。对于报告呈现的观点和报告反映的网点设置、服务态度、维修质量、服务收费等问题,本报告认为:家电下乡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的恰恰是农村市场长期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政策本身带来或引发的问题。通过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可以逐步把好企业的产品引到农村去,有利于规范和净化农村市场,对农村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

调查启示

家电下乡正在我市如火如荼开展,给农民带来了方便和实惠,也让商家受益。但农民也有一些盼望,就是既要让农民买得起,更要让农民用得好,售后服务要到位。农村既需要家电下乡,也需要服务下乡。家电下乡是解决农民用的问题,售后服务解决的是如何用、怎么用的问题。售后服务存在的隐忧,将对整体家电下乡政策产生很大负面影响,在“家电下乡”蓬勃开展的今天,针对农村市场的服务网点,如何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如何提升服务水平和网点覆盖率是各家电品牌要思考的问题,我们需要积极探讨。

一、服务先下乡,率先解决农民消费者的担心和忧虑

长期以来,很多家电企业都认为农民对售后服务的需求不像城里人那么高,其实不然,经过行业专家对农村市场的多年考察发现,农村电压不稳、水压较低,家电使用环境较差,家电保养知识匮乏,再加上不注意操作方法频繁引发的操作故障,所以农村的家电故障率并不比城市低。由于维修困难和故障率高发,使得售后服务问题已经成为农民选购家电下乡产品时重点关注的问题。正是这一关键需求,服务先于产品下乡的理念,率先解决农民购机者的担心和忧虑势在必行。

二、服务要专业,切实解决家电下乡售后服务质量难题

服务质量的好与不好,全都体现在服务的专业性上。各家电企业招募的售后服务人员,都要有着丰富的维修经验和专业知识水平。具有水平的专业服务要不是个别现象,而是要着力打造一个庞大的人才梯队。打造一支技术水平过硬的服务团队,企业要制定一整套的销售后服务人员招募细则和培养机制,从招募一开始就注重人员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功底,随后培训阶段则注重创造潜力的挖掘,每个环节都严把质量关,送服务下乡,切实解决农民售后服务质量难题。

三、服务要网络化,完善优质的家电下乡售后服务体系

农村市场是分散的,仅从局部的单点解决问题,难以祛除农村售后服务的顽疾。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就是“服务站”的网络化建设。通过多区域、多地点建设服务站,能够由点及面,形成全市互动的网络化体系。眼下正是家电下乡东风劲吹,正是企业加速布局农村售后服务网络体系的战略机遇期。短期来看,增加售后服务力量会增加企业成本,但如果企业能把目光放远点,那就会发现,售后服务不仅不是企业的负担,而且是企业在农村市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环节。现在很多下乡的家电产品,在技术领域越来越趋于同质化,企业通过完善优质的售后服务换来产品的美誉度和品牌忠诚度,无疑会成为企业逐鹿农村家电市场的先发优势甚至是核心竞争力。更何况,农村是个口碑市场,如果企业售后服务跟不上,很快就会一传十,十传百,进而直接影响产品在农村市场的份额。

消费者报告篇7

尼尔森通过连续两年(2012.10-2014.3)电子阅读消费者行为调研,对电子阅读品类消费者的用户构成、阅读习惯、产品偏好、竞品对标四大模块进行深入分析及研究,在此研究基础上,解读当前电子阅读市场的用户特点,挖掘行业内发展机会。

一、电子阅读市场展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价值

1.1、新用户为电子阅读市场带来更多的增长潜力

电子阅读消费者中,最近一年开始发生电子书阅读行为的用户占比达到23%,市场中新用户的高比例预示着当前电子阅读市场具备较为广阔的增长潜力和发展活力。

1.2、电子阅读消费者的用户价值不断增长

从阅读花费变化来看,电子阅读用户13年较12年的人均月花费增长4.1元,增幅46.6%,更值得关注的是月花费10元以上的高端消费者比例已由12年的21%增长至13年的26%。

从阅读时间变化来看,接近50%的用户阅读时间较去年有明显增加,仅有8%的用户阅读时间较去年有明显减少,电子阅读已经成为消费者越来越依赖的娱乐消遣方式。

二、电子阅读消费者的用户特征

2.1中青年是最主要的电子阅读人群,中老年电子阅读用户显著增长

2013年的电子阅读用户中,中青年消费者(15岁-34岁)占比达到72%,是目前最主要的电子阅读人群。值得关注的是,和2012年相比较,中老年消费者占比由8%增长至27%,中老年消费者的快速增长驱使电子阅读消费者的整体年龄结构更加多元化。

2.2男性用户依然是电子阅读消费者的主要人群

男性用户依然是电子阅读消费者的主要人群,电子阅读消费者中近六成为男性消费者。

三、电子阅读消费者的阅读习惯研究

3.1睡前是消费者集中进行深入阅读的场景,排队或等人时、上下班路上是消费者典型的碎片化阅读时间

65%的电子阅读消费者有睡前阅读的习惯,这个时间段整块时间集中,并且环境安静,大部分的深度阅读行为多发生在该时间段。

排队或等人、上下班路上、上班时的空闲时段等时间段是消费者具有代表性的碎片化阅读时间,这个时间段时间零散、环境相对嘈杂,大部分的短篇阅读和浅阅读发生在该时间段。

3.2小说类电子书是用户最热衷的电子书类型,现代都市、言情小说是最受用户追捧的小说题材

78%的用户偏爱看小说类电子书,从小说类电子书题材来看,现代都市、言情小说是最受用户追捧的小说题材。

3.3手机已成为绝大多数电子阅读消费最常用的阅读方式,手机客户端是最主要的入口。

91%的电子阅读用户最常使用手机设备进行阅读行为;40%的用户通过手机阅读客户端接入方式进行日常阅读,是电子阅读用户最常用的电子阅读入口。

四、电子阅读消费者在阅读产品选择和使用中最关注产品的阅读资源

阅读产品内容资源是多数电子阅读用户选择其常用阅读产品最为关注的因素。内容资源因素包括内容类型全、阅读内容吸引人、阅读内容丰富等,其对用户阅读产品整体满意度是影响最大的因素。另外,客户端功能丰富性,也是影响用户对产品整体满意度的最直接因素。

由于电子阅读消费成本相对较低,和大多数收费产品不同的是,资费满意度对产品整体满意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从电子阅读消费者产品满意度中可以看出,一款阅读内容类型更全、电子书数量更丰富的电子阅读产品,有可能会成为消费者更加满意的电子产品,也更有会成为消费者的最终产品选择。

五、电子阅读市场“百家争鸣”

5.1当前的电子阅读领域产品繁多,还未出现处于绝对领先位置的产品

阅读APP开发商、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终端制造商都在积极推广电子阅读产品。

从各行业电子阅读产品提供企业披露过的数据来看,各家产品都累积了较大体量的用户规模:中国移动和阅读早在2012年已累计用户3.5亿,掌阅2014年用户数达3亿,熊猫看书2013年注册用户数过1.2亿,QQ手机阅读中心2013年使用用户超5000万。从用户规模来看,中国移动和阅读排名第一,领先于其他产品。

整个行业来看电子阅读行业市场空间依然很大,远未到饱和阶段,因此电子阅读行业不同于搜索、即时通信行业,目前还未出现处于绝对领先位置的产品。

5.2手机终端阅读产品是未来电子阅读领域的产品主流

当前电子阅读消费者的阅读行为几乎都发生在手机终端上,因此在制造、销售、应用安装、使用等环节与手机终端有紧密联系的企业,对电子阅读领域的发展空间和前景都颇为看好,包括中国移动和阅读、掌阅、腾讯QQ阅读、熊猫看书等在内的与手机相关的企业均在积极推广的手机终端的电子阅读产品。

5.3中国移动和阅读、腾讯QQ阅读是正在提供最符合消费者产品要求的手机阅读产品供应商。

从消费者对阅读产品最关注的四个维度:阅读内容丰富、阅读内容类型全、阅读内容吸引人、客户端功能丰富,来研究主要的各大手机阅读产品的特点发现,中国移动和阅读、腾讯QQ阅读是正在提供最符合消费者产品要求的阅读产品。

5.3.1阅读内容丰富性

从各大竞品提供的正版阅读资源数量来看,中国移动和阅读表现最好,中国移动和阅读的正版阅读资源排名榜首,掌阅、腾讯也为消费者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正版阅读资源。

5.3.2阅读内容类型丰富性

中国移动和阅读、掌阅、腾讯QQ阅读、小米多看均提供图书、小说、听书、杂志、漫画,但是仅有中国移动和阅读提供新闻资讯、美图等独特的阅读内容类型;相比较之下,其他竞品提供的阅读内容类型相对较单一。

5.3.3阅读内容吸引性

通过定性研究发现,热门畅销阅读资源是最吸引消费者的阅读内容。从手机阅读竞品对专业榜单的内容覆盖率来看,中国移动和阅读的综合覆盖率最高,其次是书旗小说、腾讯QQ阅读。

注释:专业榜单选择说明——热门男频原创榜单(起点榜单、纵横榜单),热门女频原创榜单(晋江、潇湘),热门出版图书榜单(当当、京东)

5.3.4客户端功能丰富性研究

用户体验是影响用户能否持续使用一款阅读产品的重要因素,因此,各手机阅读产品都非常关注用户体验,特别是手机客户端的体验。从各大手机客户端的体验情况对比看,各客户端阅读产品的功能都比较完善,但是也发现手机客户端功能设计日趋同质化。中国移动和阅读、腾讯QQ阅读、掌阅、小米多看阅读中的“社交化阅读”的功能是一大亮点。

六、未来电子阅读领域发展:

目前的电子阅读领域还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还没有一家产品成为领域绝对领跑者。同时,电子阅读市场远未饱和,市场增长空间巨大,随着各家产品的纷纷发力,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竞争将会愈加激烈,这种竞争也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价值和阅读体验。

消费者报告篇8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摘 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础的物质条件,然而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阻碍了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通过调查荆门市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现状,了解消费者主观风险感知程度与食品的客观风险之间的偏差,为科学防范可能因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偏差引起的食品行业震荡和社会混乱提供提供风险策略依据。

关键词 :食品安全;风险感知;消费者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6.0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1203171)、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2yjczh150)、2014年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自主创新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盛佳玮(1993-),女,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风险管理;马颖(1975-),女,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风险管理、营销管理。

收稿日期:2015-01-20

从2008年三鹿奶粉的问题开始,国内几乎所有主要奶业品牌都受到了消费者的怀疑;转基因食品、蔬菜上的农药残留、加工食品中的有害食品添加剂等问题更是由来已久。关系到人们生命安全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越发被人们所关注。

风险感知,指个体对存在于外界的各种客观风险的感受和认识,并强调个体由直观判断和主观感受获得的经验对认知的影响。大众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必然影响大众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国家诸多涉及大众的决策,都须争取大众的理解和支持。民众的态度也是决策者决策的依据之一。现实生活中,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影响着食品行业和市场的稳定,其态度更有可能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开展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风险感知的考察则显得尤为重要。

1 调查背景

1.1 荆门市食品行业概况

荆门市是湖北省重要的粮食产地及食品工业的集中地,食品工业现已成为除化工行业外的第二大行业,发展速度位居全市工业行业前列。荆门市的钟祥市经济开发区工业园、沙洋县官垱镇、京山县雁门口镇等3个地区被选中成为湖北省全省21个具备创建“食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示范区”条件的示范区。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257家,主营业务收入710.7亿元,增长20.07%。全年全市生产大米729万t,增长15.8%。全年食品行业完成产值732亿元,同比增长20.2%。

与此同时精品食品品牌日益增加,2013年,全市有效使用农业“三品”标志的有218家企业439个产品,其中,无公害产品321个,绿色食品69个,有机食品29个,其中国宝桥米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充分发挥中国农谷品牌优势,制订完善食品加工生产标准化操作规程,126家食品加工企业通过质量体系和环保体系认证。

1.2 荆门市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1.2.1 监管网络

全市有食品安全牵头部门1个,监管执法部门8个,食品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到市、县、乡、村四级全市食品安全责任网、监管网络逐步健全,初步形成监管职能部门执法法责任监管为主和群众监管为辅的监管网络体系,基层食品安全工作有人抓有人管,食品安全监管有序可控。

1.2.2 监管改革

按照国家、省有关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的要求,荆门市食品药品监管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同时体制改革已基本完成,已构建了政府—监管部门—企业的责任体系,实现了食品安全工作的有效链接和无缝监管。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底,公安、食药监等部门办理食品违法案件26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员38人,严厉打击了食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

2 调查方案设计

2.1 调查样本的选取

计划在荆门市内选取3处主要的街道和商业区,向消费者随机发放300份(每处100份)调查问卷。本次问卷调查涵盖了荆门市不同状态的消费者,在样本选择方面兼顾不同境况,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调查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对调查对象严格保密,确保可信度。

2.2 调查实施

队伍严格按照科学调查方法设计问卷,问卷共20题,采取的是抽样、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并对调查活动进行了如下安排:一是对调查对象采取随机抽样,要求是成年人,男女比例尽量均衡,各个年龄段都要涵盖;二是调查访问的对象应是来自荆门市的消费者;三是调查人员要在答题现场,对答卷人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解答,从而保证问卷调查的质量。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00份,回收300份,其中有效问卷192份,有效率64%。

3 调查数据统计及分析

3.1 数据统计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情况详见表1、表2和图1。

从表1可以看出,在样本特征方面,女性达到59.9%,男性达到40.1%,18-35岁参与问卷调查者占到总数的70.8%,本科文化程度的消费者占了总数的56.3%,其他职业、学生、民营企业员工的比例分别为35.4%、32.3%、14.1%,基本符合目前各项相关调查的结论,由此构成的消费者样本较好地代表了整体。

从表2可以看出60%左右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现状十分担忧,时常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并认为消费者无法避免购买到有问题的食品,对食品安全现状持悲观态度。另外,消费者对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并不满意,近70%的消费者表示对问题食品的投诉或者协商只有一部分时候可以成功。同时,76%的消费者认为荆门市的食品安全状况虽然有不足,但是处在可控,平均分达到65.01分。

从图1可以看出,对于问卷中列出的10种食品品类,30%~55%的消费者认为大多数品类食品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可能性适中,一般是不太容易发生的。同时,有近40%的消费者选择速冻食品是发生问题的可能性最大的品类。

3.2 信度和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信度分析是对量表的可靠性和一致性进行的检验。目前最常用的信度系数是α的信度系数。使用SPSS19.0计算出荆门市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调查问卷的α=0.75,表明该问卷设计合理,信度较高。

(2)效度分析。效度是测量的有效性程度。经对本问卷进行计算,本卷能对超过80%的变异做出解释,公因子负荷达到0.598,因此该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可以用于实际测试。

4 荆门市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4.1 消费者总体风险感知状态趋近客观状态

调查结果显示,荆门市消费者对本市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状态总体与客观实际风险状态相符。从文献调查来看,荆门市的食品安全风险相对较低,一方面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湖北省名列前茅,另一方面荆门市近十年内无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通报,只有个别由消费者个人因素引起的食品卫生事件,如2010年荆门市沙洋县吴某一家因误将亚硝酸盐当做食盐食用导致的食品中毒事件。而调查问卷显示消费者对本市的食品安全现状态度较为乐观,总体主观感知状态较为理性。

4.2 消费者对个别品类食品风险感知存在偏差

虽然荆门市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感知总体较为客观,但在对个别品类食品的风险感知上,明显仍与其客观风险存在偏差。一方面,消费者对部分品类食品的风险感知明显高于其客观风险,如速冻食品品类,荆门市的消费者对其风险感知程度却居于所列10种食品品类最高,主观夸大感知了其风险水平。与此相反的是对风险的偏低感知度,例如荆门市消费者对因饮食习惯原因对卤制品的风险感知程度较低,忽视了其食品安全风险。

5 结论与建议

5.1 调查结论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应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荆门市消费者对于本市食品安全风险感知水平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荆门市消费者已经对食品安全问题付出了更多关注;消费者目前对食品安全的风险感知处于较合适的水平;基于食品品类而言,消费者对各个品类的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仍旧存在偏差,且夸大风险感知和忽视风险感知共存;消费者对政府监管效能普遍持消极态度,认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并未发挥应有的效力。

5.2 建议

研究认为:了解消费者担心市场中食品的安全性,自身却难以控制、避开对问题食品的购买,有无能为力的焦虑感等都是影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重要因素,改善食品安全问题,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已然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本文认为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消费者正确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认知:

(1)加强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学习。科学认识食品安全,增强自身对食品安全风险的了解和把握能力。当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消费者应该科学对待,而不是一味的“归咎”于食品企业和政府。

(2)自觉避开可能存在高风险的食品。可以充分利用食品标签,鉴别食品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剂;选择正规、卫生的场所消费。

(3)加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强化个人维权意识,消费者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或者自身权益受损的时候应该懂得积极地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不法厂商进行投诉和举报,当消费者知道自己的权益能够得到合理保障时,其前期风险感知程度会呈现相应的降低。

另外,除消费者自身努力外,相关政府部门、食品企业和媒体也应同时采取措施,引导消费者风险感知回归理性。如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对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的普及推广;食品企业应对产品的食品安全信息进行清晰、明确、真实的标识和宣传,不应故意误导消费者或偷换概念;媒体则应在报道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事件时,保持中立客观的态度,在严谨的调查后得出结论,不应为了追求公众吸引力而使报道夸张失实。

参考文献

1 Starr.C. Social benefit versus technological risk[J]. Science, 1969(165)

消费者报告篇9

为行业生产消费者促进消费

报社广告部门的角色一般是被动的,联系客户、刊登广告,策划实施活动,吸引广告投放。在广告客户与读者之间充当着一个牵线者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是旁观者。至于他们是否能“成交”则一般不在考虑范围,有时候即使考虑到了也很难落实到位。

但在当前这种要充分扩大消费的经济形势下,这种广告模式无助于充分挖掘报业广告潜力。《华西都市报》副总经理郭登礼认为,广告部门不应仅仅是拉广告、登广告,策划活动那么简单,在当前这种经济形势下,广告部门的功能除了牵线,更要为行业生产消费者,推动行业的消费。

他认为,即使现在信息多元化,海量信息扑面而来,但由于消费者无法甄别,商品信息与消费者需求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对称的关系。如汽车、房产等大宗商品,许多消费者往往了解不够,把握不住而常常蒙受损失;从另一方面来看,信息不对称也导致消费者对大宗消费产生畏惧心理,进而影响消费行为。

因此,面对太多杂乱无章的信息,报纸专刊一定要为受众做消化、过滤、选择、梳理工作。做读者的“信息管家”。使每个版面都有明确定位,将客观事实和专业信息转译为目标受众能听懂并喜闻乐见的信息。

另外,对于汽车专刊而言,举办车展活动是营造消费气氛,培养读者的较好方式。只要车展事先详细调研,合理安排时机,营造的现场气氛火热,消费者的购车欲望就被激发出来。

点评:其实,现在广告部门策划的活动都大同小异,不外乎车展、楼展、读者俱乐部、团购侃价;关键点在于是否在策划中有促进行业消费的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落实到策划的每一个细节中,在拉动消费的过程中,将实现三赢的局面。正如郭登礼所说,要和消费者、行业共同成长。

报业广告的一般模式是刊登广告,然后从广告客户手中获得广告费用,这种赢利渠道比较单一。在广告商缩减广告费用的情况下,报业广告有必要拓展赢利的获得渠道。《成都商报》广告部主任黄成军认为不仅要从广告客户手中获得广告费用,还应该直接到消费者中寻找广告增量。据他介绍,《成都商报》举办“旅游直通车”活动,组织游客乘坐专列到旅游景点参观玩耍,直接从消费者手中获得收入,把终端消费者和商家联系起来,还能从商家获得广告收入。

点评:在这样的活动中,报社就充当着旅行社的角色。初一看,这种活动与这几年来报业所倡导的多元化经营没有多少区别。多元化经营也是“直接从消费者中获得收益”。事实上,许多报社的多元化经营刚开始虽然搞得红红火火,但后来由于业务不熟悉及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都黯然收场。旅行社、房地产、出租车公司、甚至还有服装厂,大部分的经营都没有给报社带来多大的利润,反倒是让报社平添了许多麻烦。

关键在于没找准与报社经营的契合点。上面提到的这种到消费者中直接寻找广告收益的活动对于报业经营活动的借鉴意义在于不仅能直接从消费者中获得收益,还能从商家获得广告投放。也就是它找准了跨业经营与报社经营的契合点。这一点无论对报业广告经营,还是报业多元化经营都有借鉴作用。

构建健康的广告结构

所谓健康的广告结构是指一家报社的广告收入应来源于多种行业,而且应该比较平均,这样,当某种行业遭遇困境或者由于某种其他原因而导致广告突然减少时,报社利润不至受到太大影响。据郭登礼介绍,《华西都市报》的广告结构相对健康,各行业的广告分布比较平均。房地产20%、汽车15%、奢侈品、医疗、it通讯、旅游、教育、快速消费品各占10%,因此,每年的发展都比较稳健,在今年报业广告遭遇困境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纯利润达到1.1亿。

点评:构建健康的广告结构的话题应该属于老生常谈了,特别是在当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导致某一行业广告突然减少时,就会有很多广告人提起健康的广告结构这个话题,比如以前医疗广告由于有关部门治理而不得不减少时。

消费者报告篇10

为行业生产消费者 促进消费

报社广告部门的角色一般是被动的,联系客户、刊登广告,策划实施活动,吸引广告投放。在广告客户与读者之间充当着一个牵线者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是旁观者。至于他们是否能“成交”则一般不在考虑范围,有时候即使考虑到了也很难落实到位。

但在当前这种要充分扩大消费的经济形势下,这种广告模式无助于充分挖掘报业广告潜力。《华西都市报》副总经理郭登礼认为,广告部门不应仅仅是拉广告、登广告,策划活动那么简单,在当前这种经济形势下,广告部门的功能除了牵线,更要为行业生产消费者,推动行业的消费。

他认为,即使现在信息多元化,海量信息扑面而来,但由于消费者无法甄别,商品信息与消费者需求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对称的关系。如汽车、房产等大宗商品,许多消费者往往了解不够,把握不住而常常蒙受损失;从另一方面来看,信息不对称也导致消费者对大宗消费产生畏惧心理,进而影响消费行为。

因此,面对太多杂乱无章的信息,报纸专刊一定要为受众做消化、过滤、选择、梳理工作。做读者的“信息管家”。使每个版面都有明确定位,将客观事实和专业信息转译为目标受众能听懂并喜闻乐见的信息。

另外,对于汽车专刊而言,举办车展活动是营造消费气氛,培养读者的较好方式。只要车展事先详细调研,合理安排时机,营造的现场气氛火热,消费者的购车欲望就被激发出来。

点评:其实,现在广告部门策划的活动都大同小异,不外乎车展、楼展、读者俱乐部、团购侃价;关键点在于是否在策划中有促进行业消费的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落实到策划的每一个细节中,在拉动消费的过程中,将实现三赢的局面。正如郭登礼所说,要和消费者、行业共同成长。

报业广告的一般模式是刊登广告,然后从广告客户手中获得广告费用,这种赢利渠道比较单一。在广告商缩减广告费用的情况下,报业广告有必要拓展赢利的获得渠道。《成都商报》广告部主任黄成军认为不仅要从广告客户手中获得广告费用,还应该直接到消费者中寻找广告增量。据他介绍,《成都商报》举办“旅游直通车”活动,组织游客乘坐专列到旅游景点参观玩耍,直接从消费者手中获得收入,把终端消费者和商家联系起来,还能从商家获得广告收入。

点评:在这样的活动中,报社就充当着旅行社的角色。初一看,这种活动与这几年来报业所倡导的多元化经营没有多少区别。多元化经营也是“直接从消费者中获得收益”。事实上,许多报社的多元化经营刚开始虽然搞得红红火火,但后来由于业务不熟悉及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都黯然收场。旅行社、房地产、出租车公司、甚至还有服装厂,大部分的经营都没有给报社带来多大的利润,反倒是让报社平添了许多麻烦。

关键在于没找准与报社经营的契合点。上面提到的这种到消费者中直接寻找广告收益的活动对于报业经营活动的借鉴意义在于不仅能直接从消费者中获得收益,还能从商家获得广告投放。也就是它找准了跨业经营与报社经营的契合点。这一点无论对报业广告经营,还是报业多元化经营都有借鉴作用。

构建健康的广告结构

所谓健康的广告结构是指一家报社的广告收入应来源于多种行业,而且应该比较平均,这样,当某种行业遭遇困境或者由于某种其他原因而导致广告突然减少时,报社利润不至受到太大影响。据郭登礼介绍,《华西都市报》的广告结构相对健康,各行业的广告分布比较平均。房地产20%、汽车15%、奢侈品、医疗、it通讯、旅游、教育、快速消费品各占10%,因此,每年的发展都比较稳健,在今年报业广告遭遇困境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纯利润达到 1.1亿。

点评:构建健康的广告结构的话题应该属于老生常谈了,特别是在当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导致某一行业广告突然减少时,就会有很多广告人提起健康的广告结构这个话题,比如以前医疗广告由于有关部门治理而不得不减少时。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呼唤健康的广告结构更显得特别有意义,报业广告所倚靠的支柱—房地产和汽车行业都面临困境,特别是房地产行业。如果报社还是完全倚靠房地产广告支撑,那么则不得不面临业绩下滑的风险,比如XX年时的北青传媒,由于在房地产行业急剧动荡时业绩大幅下降而导致“报业拐点”的争论。

一位广告部主任所说的话颇具代表意义,他说:“对于报业来说,当今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如房地产行业对报业广告贡献大,也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可以替代房地产广告在报业广告中的地位与作用。面对房地产广告大幅下滑的风险,我们只有努力将这种下滑保持在可控范围,而不至于对报社总体利润造成大的损失。”看来,健康的广告结构确实是报业不得不正视的话题。

多媒体广告融合平台

点评:说到媒介融合,现在很多人关注的是媒介采编的融合,事实上,媒介的经营融合或许更有意义并更容易实现,因为各媒介都有融合的基础和需求。相比之下,采编的融合所需要解决的利益矛盾要复杂得多。

媒介的经营融合应该是报业广告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新的亮点。成都另一家报纸已有类似尝试,据《华西都市报》广告部主任黄薇介绍,《华西都市报》的分类广告独家公司建立了一个城市网,所有分类广告在报纸和网络上同步刊登,网络分类广告的易检索,报纸分类广告的可信度,两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提高了分类广告的关注度和效果。

经营的“精细化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