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养生十篇

时间:2023-03-18 17:07:08

穴位养生

穴位养生篇1

1自我点穴

头部点穴

点按风府穴:双掌掌根贴于耳后,双手中指弯曲以指尖点按头后正中线的风府穴约1分钟,力量适中。风府为督脉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颈疼痛,预防中风。

点百会、四神聪:双掌掌根贴于头的两侧,然后以双手中指指腹依次点按头顶百会穴及四神聪穴,约1~3分钟,力量适中。百会为督脉穴,四神聪为外经奇穴,头为诸阳之会,常点按此二穴,可防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脱肛、阴挺等症。

点印堂:以双手中指指尖点按双眉中间印堂穴,约1分钟。印堂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前额头痛、鼻衄、鼻渊等证。

点太阳: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太阳穴,点法和揉法结合,约1分钟。太阳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痛、目疾诸证。

点人中:以左手中指指腹按人中穴。人中又称水沟,为督脉穴,点按此穴可醒脑提神,用于神志昏迷、惊风与腰脊强痛等证。

上肢点穴按摩

取坐位,先以右手拇指掐按左手中指尖的中冲穴及小指的少冲穴,然后以右手拇指指腹依次点按合谷穴、列缺穴、内关穴,也可点按左、右手的十宣穴。

换左手指点按右上肢各穴,穴位同上。

下肢点穴按摩

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足三里穴和委中穴,点法和揉法结合。

2艾灸保健法

自我艾灸保健法

自我艾灸时多用艾条灸,因为艾条使用方便,也好控制。

取坐位,全身自然放松,呼吸平稳,将所施灸的部位暴露出来。灸时要注意防止火星落在皮肤上,避免烫伤。

悬灸上肢穴位:内关。

悬灸下肢穴位:涌泉、足三里、三阴交。

被动艾灸法

被动艾灸也就是请他人帮助施以灸疗,艾柱灸与艾条灸均可以,可根据情况选用。一般艾柱灸难度大一些,需要用心学习操作;艾条灸难度相对较小,容易操作控制,各人可根据自己的感觉进行选择。

被灸者一般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全身自然放松。然后将要施灸的部位暴露出来。施术者站于一旁,也可取坐位,手臂及身体自然放松,轻巧操作,从容缓和,不急不躁,全神贯注。

被动灸法多用于胸腹部或腰背部,养生的穴位有气海穴、关元穴、中脘穴、神阙穴、华佗夹脊、肾俞、命门。

3按摩养生法

双手拍头

取坐位,头身正直,然后用双手掌在头部施轻拍法,由前向后,均匀拍打,力量要轻柔有弹性,双手轻拍约20次。

按摩后脑

两手指交叉,抱在后颈枕下部,左右来回横向搓摩约20次,力量要轻柔适中。

梳头浴面

双手五指分开如爪,自前额向后梳头10次,继而用手掌自上而下摩擦面颊10次。

旋摩耳轮

先用掌心旋摩耳郭前面10次,然后水平方向摩擦耳郭前面和后面10次。

叩齿咬牙

双手掌轻按双颊,先叩齿有声36次,后咬牙无声18次。然后下颌放松,用两大指指腹向上托叩下颌36次。

弹鸣天鼓

双掌掩耳,食指、中指、无名指在后枕轻轻摩擦,耳中闻擂鼓之声约1分钟,继用无名指弹滑36次。

搅海咽津

舌尖先左后右在口腔内颊慢慢搅动10次,古称“赤龙搅海”,至唾液满口嗽津10次,分3小口用力引颈咽下,意想直至小腹丹田。

运目弹睛

头部不动,眼珠向四周环视1周,正反方向各3次。然后用力紧闭双眼,同时呼气,待气吐尽后,迅速睁大双眼,同时吸气,共3次。

按摩颈项

手掌自后颈慢慢按摩至前颈,中指尖点天突穴。左右手交替各做10次。

按摩腹肋

双掌根紧按双侧腋下胁肋,自后向前按摩10次。然后左掌叠右掌上,按揉上腹心窝部10次,继按顺时针方向向左上腹推进,而后依次达左下腹、小腹、右下腹,回到心窝部,如此1~3遍。

搓腰揉肾

双手虎口放双侧腰眼穴,用力旋揉36次。然后双手上移至双侧肾俞穴,左右扭动腰部,自上而下按揉10次,共1~3遍。

拍打经络

先用右掌拍打头顶10次,继用双掌随身体左右摆动左右交替依次拍打肩颈、上臂、前臂、胸背、腰腹、左右大腿、左右小腿,共1~3遍。

全身拍打

用拳或掌在丹田、腹部、胸部、腰部、肩部、头部做轻松而富有弹性的拍打。

敲打命门

双手握拳,通过自由转腰时,用双拳轮换敲打前后同侧命门。

搓手浴面

双手合掌胸前,相互摩擦至热,然后快速分开,上下摩擦面部(包括眼、耳、口、鼻)。

摩掌熨目

穴位养生篇2

通过保健拔罐可以使中老年人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再配合饮食的调节,情绪的调适,加强锻炼,劳逸结合,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即使到了衰老期,仍可保持身体健壮、思维敏捷、耳聪目明。下面,就来为你介绍9个常用的拔罐养生的穴位:

一、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称之为“长寿穴”。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被大量现代研究所证实,足三里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功能和内分泌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中医经络学认为,足三里所在的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循行从头到足,纵贯全身,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及下肢外侧的前缘。所以足三里不仅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治疗胃经循行所经过部位的病变,以及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肠病、糖尿病等。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保健作用。

二、涌泉

涌泉穴是足少阴经第一个穴位,位于人体最下部足掌心处,体内湿毒之邪容易蕴集于此,不易排出,日积月累,阻塞经气,或随经气传至体内其它部位,造成许多疾病。涌泉穴拔罐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足少阴肾经之经气。肾气旺盛,人体精力充沛,则齿固发黑,耳聪目明,延缓衰老。

三、三阴交

三阴交为肝、肾、脾三条阴经交会之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的滋养,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的促动。经常进行三阴交拔罐可调理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之精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

四、神阙

神阙即是人体肚脐,它是人体保健及治疗的重要穴位之一。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中获取营养,所以被称之为“生命之根蒂”。它是人体神气出入之门户,归属于任脉,为经气之海,五脏六腑之本。经常在神阙穴拔罐可起到健脾强肾,和胃理气,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的作用。

五、背俞穴

人体五脏六腑之背俞穴均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在此条线上拔罐,可畅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理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是保健拔罐疗法的常用穴位。医学发现在背俞穴上拔罐,可通过对脊神经根的治疗,反射性地刺激中枢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六、百会

百会别名三阳五会,头为诸阳之会,拔此穴或常按摩对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明显功效。其提升作用显著,对脏器下垂有特效。本穴位拔罐时常需要理发,否则密封效果不好,影响疗效。

百会穴位于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其作用是平肝熄风,清热开窍;升阳益气,醒脑宁神。

七、大椎

大椎属督脉,在第L颈椎与第一胸椎突出正中处,低头时明显,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处。大椎位于人体背部极上,故为阳中之阳穴,具有统领一身阳气,联络一身阴气的作用。常拔此穴,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增强身体免疫力的功效。

八、内关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掌侧腕横纹上,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宁心安神,理气和胃,疏经活络等作用。常拔此穴,使心包经气血畅通,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作用。又因手厥阴心包经历经上、中、下三焦,对肺脏、胃肠道疾病也有很好疗效。

穴位养生篇3

位置:内关穴位非常好找,在腕横纹上面两横指,我们稍微用点劲,有两个大筋,在两个大筋之间就是内关穴,轻轻按压有一种很酸胀的感觉。

心痛、心悸、胸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经常按摩内关穴,就可以起到一个保护心脏的作用,能够宁心安神、理气止痛,还可以治疗晕车、晕船等,对怀孕前3个月恶心、呕吐的妊娠反应疗效也很好。按摩内关穴时,可沿着手腕上下方向或用硬币侧轮滚动按揉,每天按揉半小时。

养生穴位2:委中穴,缓解腰背痛

位置:应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痛、肩膀麻木,包括后背筋膜炎等,都可以按揉委中穴。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按揉此穴可以分清降浊。此外,肩周炎患者还可试试把右手指从后背尽量对左手指尖,再反过来。通过这样交叉,类似搓澡的动作,对缓解疼痛效果很好。

养生穴位3:阳池穴,保护腕

位置:阳池穴和大陵穴分别在手腕的背面和内面,也就是腕背横纹的中点处。

在中医中,许多穴位是两两相对、互相匹配的。阳池穴和大陵穴就是这样一对穴,都在手腕上,一前一后保护着腕关节。

关节是身体当中活动最多的地方,也是最容易磨损的地方,尤其是手腕。

打电话时可以按摩这两个穴位:用肩膀夹着话筒,站起来,一手刺激另一手的穴位,既避免了久坐的坏处,还可以保护手腕。

养生穴位4:曲骨穴,调理月经

位置:在小腹部,由肚脐从上往下推,会触摸到一个拱形的骨头,这块骨头就是耻骨,在这个拱形边缘的中点的位置就是曲骨穴。

曲骨穴和膀胱泌尿系统的关联最大。但凡与之相关的疾病,如通利小便、调理月经等,都可以找曲骨穴,是治理下焦疾病的一个重要穴位。每天按摩曲骨穴50至100次,可以很好地调理月经。

养生穴位5:阴陵泉穴,帮助腿部消肿

位置:膝盖内侧横纹向上,会摸到一个突起的骨头,顺着骨头的下方和内侧摸,会摸到一个凹陷的地方,这里就是阴陵泉所在位置。

很多人做了一天家务后,会发现自己的小腿肿胀。这是小腿长期在同一姿势下,气血无法顺行而导致的肿胀。这时候要用“小腿消肿穴”阴陵泉。每天在这个穴位刺激3-5分钟,让气血顺利通行。另外,尽可能不要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有利于全身的气血循环,避免身体的僵硬。

养生穴位6:太白穴,缓解脚痛

位置:将一只脚搁在另一条腿上,会看到脚部中心有一条椭圆形的弧线,这就是足弓。这个弧线的起始点,就是太白穴所在位置。

穴位养生篇4

在说肩穴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在隋末唐初的时候,有一位名医名叫甄权,医术娴熟,尤其擅长针灸,堪称一代针灸巨擘。传说当时的鲁刺史库狄缄因为受了风寒,不能拉弓射箭。对于一名武将来说,这简直比死还难受。这位刺史四处寻找名医治疗,可都无功而返。后来,找到了甄权,甄权就说了,“这个很简单,只要保持射箭的姿势,一针扎下去,就可以射箭了。”于是刺史就拿起弓,做出射箭的姿势,甄权在他的肩髑穴上扎针,一针刺下去,刺史当即就能射箭了。

因为太神奇了,所以当时就广泛传了开来,在杏林史上留下传奇的一笔。

现在像故事中的刺史一样,得肩部疾病的人特别多。有的老年人,严重到甚至连穿衣服都困难,早上起来的时候,很可能连肩膀都抬不起来,很痛苦,这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肩膀受寒导致的。所以,肩周炎在过去也被称为“冻肩”、“凝肩”,这是一种很形象的说法。

肩髑,肩就不用讲了,关键是髑,在过去其实是指骨,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肩胛骨。这个字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指骨头间的缝隙,我们把肩膀抬起,在肩膀的前面和后面都有一个凹陷的地方,后面是肩,前面就是肩,和髑在人体当中都是凹陷、空隙的地方。

那么我们说这个穴怎么去刺激它呢?方法有好几个,最好的方法就是躺在床上,放松肩膀,让身边的亲人朋友来按摩,每次按摩3~5分钟就可以了。这样按摩是最得力的,很轻松舒服。

但有人要说我身边没有合适的人可以这样天天帮我按摩的。那也不要紧,我们自己也可以按摩,也很方便。年轻人呢,可以在工作的间隙来做,先将右手搭到左肩,四指尽量展开,抓牢肩部,掌心紧贴肌肉,做旋转按摩,同时其余四指做抓提的按摩动作。

而年纪大一点的人,或者肩膀已经很疼痛,不能抬起的时候,可以用一个更简便易行的方法,先找一个道具,一堵墙或者一棵树都可以,将肩部贴紧墙或者树,然后以肩部为轴心,借助墙来做旋转按摩。

另外还有一个方法,效果更好,那就是拔罐。先准备几个火罐、镊子、棉签、95%的酒精、火。然后拿起罐子,用镊子夹取棉签,蘸取95%酒精,燃着之后,迅速地在罐边闪过,这样做是为了把罐里的空气燃烧掉,形成一个真空,让这个罐子能够牢牢地固定在身上。这就是大家都听说过的火罐,可以去除人体的寒气,对于因为气血不通和寒凉形成的冻肩有很好的作用。

很多人一听到拔罐、艾灸、刮痧、放血疗法等,就觉得很可怕,觉得会不会痛啊,会不会有副作用啊?其实这些在过去都是民间老百姓随手使用的治病方法,大字不识的老奶奶都会用,只要你稍微花点点工夫,了解我们的经络穴位,掌握一些简便的方法,就可以将健康掌控在自己的手上了,这不是很值得的事情吗?

迎香――强化呼吸,增加鼻黏膜的抵抗力

迎香,看着这两个字,是不是有一种花香袅袅,迎面扑来,想迎上前去,深呼吸一口的感觉?

“不闻香臭从何冶,迎香两穴可堪攻。”这是古人对于迎香穴治疗功效的总结。迎就是迎来送往,欢迎的意思。香呢,要复杂一点,不仅仅是指香味,所有和气味有关的东西,都包含在里面。只不过,人们生性喜欢香味,讨厌臭味,所以就用“香”来取名了。其实,迎香穴是可以治疗一切和嗅觉有关的疾病的。

我们说和嗅觉关系最大的器官是什么呢?我们闻到花香深呼吸的时候,是不是会闭上眼睛和嘴巴,用鼻子深呼吸?闻到臭味的时候,是不是会赶紧捏紧鼻子?是,各种各样的气味都要通过鼻子进入肺。所以,这个穴离鼻子很近,就在鼻翼两旁,掌管着鼻子对于外界气息的敏感度。

穴位养生篇5

专家解读介绍几个简单的经络按摩养生法。取坐位,头身正直,然后用双手掌在头部施轻拍法,由前向后,均匀拍打,要轻柔有弹性,拍打20次;两手手指交叉,抱在后颈枕下部,左右来回横向搓摩约20次,力量要轻柔适中;双手十指分开如爪,自前额向后梳头10次,继而用手掌自上而下摩擦面颊10次。

饮食养生古人认为,合理饮食可调养精气,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故饮食既要注意“博食”,又要重视五味调和。

专家解读老年人应多吃富含抗氧化剂维生素c及维生素E的草莓和菠菜。不过菠菜性属寒凉,食用时不妨辅以辛温的芥末或鲜生姜。

顺时养生古人认为,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之规律,伍能有效地补肝益肾、滋生精血。而关元穴为任脉经穴,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结聚于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它为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配三阴交穴能补养冲任、益气调经。由此看来,艾灸这几个穴位无疑是治疗月经后期的最佳选择。具体操作起来也很简单。患者仰卧,将艾条燃着的一端在施灸部位上方一定距离处做回旋运动,各穴分别灸5分钟,以患者感觉微热内渗为度。每天灸1次。

注: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既能补脾养血,又能补肾固精、滋阴柔肝,为治疗妇科病、血证以及与肝脾肾三脏有关的男女生殖、泌尿系统疾病之常用穴。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经属足太阳膀胱经。肝俞穴位于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此外,闲来无事时,还可以多按揉小腿上的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中医认为,足三里穴主诸虚百损,为强壮之要穴,亦是补后天之源之要穴。血液的生化来源于脾胃,而妇人以血为主,病多注重脾胃的治疗,而足三里穴是调和脾胃的良穴,所以说,对于血虚引起的月经后期的女性来说,按摩足三里穴是个不错的选择。操作起来也很简便。选准足三里穴,用大拇指指腹按压,以感觉到酸麻为宜,按压5—10分钟。然后换另一条腿,同样按压5~10分钟即可。每天按压。

注:足三里穴属胃经。位于犊鼻穴下4指即三寸处,是胃的主穴,和肠胃的消化吸收有关,也是保健的养生穴道。是治疗月经后期的要穴之一。

穴位养生篇6

中医认为,温补莫过于灸法,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艾灸有6大功效: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古人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

灸哪里才能温补脾肾呢?宋代医家窦材《扁鹊心书》的一句话:“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穴、命门穴、气海穴、中脘穴……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命矣。”这4个穴位是温补脾肾、扶养正气、延长寿命的要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是元气出入的关卡;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是阴中之阳、元气之海;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能养脾胃;

命门(位于第二腰椎下两肾俞之间)顾名思义,是人体的生命之门,具有温煦、推动五脏六腑之阳气的作用。

每天对这4个穴位艾灸10~20分钟,以皮肤发红为宜,可强壮元阳、理脾和胃,增强抗病能力。平时忙碌的人也可以多按摩这几个穴位。

助人为乐足三里

从中医经络学来看,足三里穴是胃经的合穴,合穴即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治脏腑疾患,尤其擅长治疗腹部疾患。足三里穴可谓是一个多面手,有通调百病的效果,尤其是脾胃方面的问题。《四总穴歌》中有这样一句口诀说得好:“肚腹三里留。”也就是说,凡是肚腹脾胃方面的问题都可取它来治。

不仅如此,足三里穴还是一个长寿大穴。若经常刺激足三里穴,还有防病健身、抗衰延年的功效。现代人平时应酬特别多,饮食无规律,夜生活过于丰富,再加上平时工作压力大,因此胃肠方面最容易出问题,如胃痛、胃胀等,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多刺激足三里穴。

如何取穴呢?站立,把同侧手掌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四指向下,食指按在胫骨上,中指尖所指的地方即是此穴。

按摩时,用大拇指或中指在足三穴里处按压,每次5~10分钟,以有酸胀、发热感为宜。很多上班族长时间坐着,难免感觉体乏肢酸,可在休息时敲打足三里穴,再辅以按摩涌泉穴。每次5~10分钟,即感疲劳顿消,步履轻盈。

总的来说,一般的消化系统疾病都可以从足三里穴调治。此外,高血压、糖尿病、头痛、头晕、产后乳汁不足等,也可以通过每天按揉此穴来缓解。

腹泻克星有天枢

天热出门在外,或贪食冷饮,或饮食不洁,常导致腹泻。李志刚说,有些人一腹泻就吃止泻药,殊不知,很多肠道传染病发病初期多有不同程度的腹泻,排泄物能将体内的致病菌及其所产生的毒素和进入胃肠道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减少对人体的毒害。此时若使用止泻剂,无疑是闭门留寇,会隐藏真正的病因,延误治疗。这时针灸穴位便体现了优势。腹泻病位虽在肠,但五脏六腑是相互联系的,一旦其中一个出现问题,都会牵连肠腑,导致大肠的传导功能和小肠的泌别清浊的功能失常而发生腹泻。

若是因不洁饮食或感受寒冷发生腹泻,可以通过简单的穴位疗法来缓解。其中,天枢穴就是一个代表。天枢穴是一个升清降浊的地方。也就是说,你吸收到肠胃里面的营养物质,就在这里开始分清与泌浊,营养精微被吸收了,糟粕之物则排出,可以说它是一个中转站。

天枢穴在肚脐旁2寸处,为胃经要穴,也是大肠经的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之处,具有健脾和胃、通调肠腑的功效,能治疗很多疾病,如胃痛、腹泻、便秘、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月经不调等。

穴位养生篇7

想减压?按劳宫穴

现代人大多压力过大,焦虑、伤心、思虑过度都会造成身体的损耗,容易导致心火旺盛,令人心烦意乱、口舌生疮。这时候应该按压劳宫穴,它可以帮助泻心火、安抚神经。

位置:轻轻握拳,中指尖碰触的手心位置就是劳宫穴。

想祛湿?按明棱泉穴

中医认为,现代人很多毛病都与体内湿气重有关。由于现代人营养过剩、排汗少、体内运化不力,所以过剩的能量就变成了湿气。除了喝人人皆知的红豆薏米汤以外,每日按压50下明陵泉穴,也能祛湿。

位置: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处。

想好眠?按印堂穴

睡眠不好,是上班族常见的问题。其实不论哪种类型的失眠,都可以靠每天睡前按压3~5分钟印堂穴得以改善。中医认为,印堂主心,如果你失眠多梦、情绪烦躁,印堂就会发红。

位置:两眉头连线的正中位置。

想明目?按晴明穴

除了看电脑就是看手机,哪个上班族没一点儿眼睛的问题?眼睛干涩、畏光、疲劳、视物模糊,这些眼睛问题都能通过按晴明穴改善,每天按压3~5分钟,每分钟间隔10秒即可。

位置:内眼角凹陷处。

调月经?按三阴交穴

“大姨妈”是每位女性最忠诚的老朋友,她不来、迟来、早来、来得过多过少样样都让人心烦,真心难伺候。其实任何月经不调都是因为你身体中气血瘀堵,而人体的气血正好归三阴交穴管。每次月经来潮前一周,每天按三阴交穴5分钟,保管“大姨妈”一直做你的“好朋友”。

位置:内足踝上三寸处。

颈椎痛?按肩井穴

在办公室久坐,很容易患上颈椎痛的毛病。肩部肌肉丰富,经脉也纵横交错,假如你平时常感到肩颈劳累,可以请家人帮你,用拇指按压肩井穴,其余四指在对侧做提捏动作即可。轻拍肩井穴,可畅通肩部气血,缓解紧张。

位置:左手轻搭右肩,除大拇指外的四指触到的肩膀后侧凹陷处。左侧亦然。

想养胃?按中脘穴

很多女性都有胃寒、消化不良的毛病,可多按按中脘穴。中脘就是专门掌管胃部的穴位,平时没事多按按就能养胃。不过也不一定必须找准穴位,用擦热的手掌心放到上腹部,再小幅度顺时针按摩腹部,一次5~10分钟,也可以解决胃寒胃痛的毛病。

位置:肚脐上面4寸处。

排毒养颜?按通胃经穴

每日定时排出身体里的废物,有助于女性排毒养颜。中医认为“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所以通过刺激胃经,可以改善脏腑功能,促进消化,清除毒素。不过这个穴位很长,建议用刮痧板,每日每条腿刮10次即可。

穴位养生篇8

【摘要】  在中医高等院校五年制本科生中进行立体经穴解剖开放式实验教学,探讨中医院校开展该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重要性,为穴位解剖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穴位; 解剖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

穴位解剖学是针灸学与解剖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研究穴位的形态结构有助于提高临床针灸取穴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有利于总结穴位作用特点,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揭示针灸穴位的作用机理[1]。针灸推拿专业是我院传统的优势学科,但在目前中医本科生课程设置中针灸穴位教学与解剖学教学仍处于各自为阵的分割局面。因此,本教学课题组集结解剖学与针灸学两个教研室的师资力量,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探索对中医本科生开展立体经穴解剖的教学实践。

1 教学对象的选择

教学对象主要是广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对外中医专业和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均完成了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针灸学的课程学习)。由于开放式实验教学侧重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兼顾教学质量,教学对象的纳入根据学生自愿报名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确定参加学生人数为40人(男生17人,女生23人),并分成8组。

2 教学目的及时间安排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解剖学和针灸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对穴位的针刺层次由平面图或断面图的学习改为立体三维真人标本的观察学习,通过立体经穴解剖操作不仅了解经穴的层次结构、毗邻关系和临床应用特点,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将实验教学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在暑期开展为期3周的实验教学,期间实验室每天开放7 h。

3 教学内容的实施

要求学生取四肢常用穴位,在尸体标本穴上用大头针针刺穴位作为标记,并画出经线。根据穴位位置特点选择要保留的典型断面,画出断面切线。一般上肢保留5~7个断面,下肢保留6~8个断面,每个断面厚度约为2~3 cm[2]。然后进行解剖,在翻皮时保留大头针区域的皮肤以便在解剖操作过程中可以随时观察穴位的位置及结构层次。

4 教学实践的总结

对学生的教学要提倡主动和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包括动手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知识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学生在学习穴位立体解剖的过程中,应涉及到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1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指导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重点穴位的局部解剖操作,尸体四肢的多个穴位可让一组同学同时进行解剖,学生之间亦可进行每个局部的交流和相互学习。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组织学生把局部解剖学理论与针灸穴位结合起来进行讨论、综合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种注重于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通过实地解剖操作和理论学习,把局部解剖与人体结构的整体和针灸穴位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全面和完整地掌握解剖学知识,为今后临床医学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4.2 进一步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今后临床技能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基础课程操作时对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视和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因此,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学习阶段,把本次教学作为动手实践的好机会。通过认真仔细地解剖穴位的结构,弄清楚重要穴位附近的解剖层次结构、毗邻关系及其血供和神经支配。引导医学生去积极思考,加强了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防止了学生只动手不动脑的机械性学习。在指导学生解剖操作的过程中,采用pbl教学法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对要求解剖的内容既能解剖暴露出来,又能讲述所解剖局部的步骤和理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表达能力,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4.3 重视基础教育,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联系解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常规教学对象一般是一年级的新生,有些学生会出现重视临床课程而忽视基础课程学习的情况。立体经穴解剖从现代医学特别是形态学角度,对针灸的原理作一些理论上的诠释。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实际定取穴位的准确性,增强了学生临床操作的信心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突显了解剖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为高年级的医学生提供解剖学再学习的平台。

通过实践证实该教学模式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知识有机结合,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此次实践,将在教学内容、教材选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完善,建立中医穴位解剖实验教学基地,以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穴位养生篇9

【摘要】 在中医高等院校五年制本科生中进行立体经穴解剖开放式实验教学,探讨中医院校开展该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重要性,为穴位解剖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穴位; 解剖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

穴位解剖学是针灸学与解剖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研究穴位的形态结构有助于提高临床针灸取穴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有利于总结穴位作用特点,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揭示针灸穴位的作用机理[1]。针灸推拿专业是我院传统的优势学科,但在目前中医本科生课程设置中针灸穴位教学与解剖学教学仍处于各自为阵的分割局面。因此,本教学课题组集结解剖学与针灸学两个教研室的师资力量,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探索对中医本科生开展立体经穴解剖的教学实践。

1 教学对象的选择

教学对象主要是广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对外中医专业和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均完成了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针灸学的课程学习)。由于开放式实验教学侧重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兼顾教学质量,教学对象的纳入根据学生自愿报名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确定参加学生人数为40人(男生17人,女生23人),并分成8组。

2 教学目的及时间安排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解剖学和针灸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对穴位的针刺层次由平面图或断面图的学习改为立体三维真人标本的观察学习,通过立体经穴解剖操作不仅了解经穴的层次结构、毗邻关系和临床应用特点,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WWW.133229.COm将实验教学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在暑期开展为期3周的实验教学,期间实验室每天开放7 h。

3 教学内容的实施

要求学生取四肢常用穴位,在尸体标本穴上用大头针针刺穴位作为标记,并画出经线。根据穴位位置特点选择要保留的典型断面,画出断面切线。一般上肢保留5~7个断面,下肢保留6~8个断面,每个断面厚度约为2~3 cm[2]。然后进行解剖,在翻皮时保留大头针区域的皮肤以便在解剖操作过程中可以随时观察穴位的位置及结构层次。

4 教学实践的总结

对学生的教学要提倡主动和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包括动手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知识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学生在学习穴位立体解剖的过程中,应涉及到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1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指导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重点穴位的局部解剖操作,尸体四肢的多个穴位可让一组同学同时进行解剖,学生之间亦可进行每个局部的交流和相互学习。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组织学生把局部解剖学理论与针灸穴位结合起来进行讨论、综合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种注重于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通过实地解剖操作和理论学习,把局部解剖与人体结构的整体和针灸穴位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全面和完整地掌握解剖学知识,为今后临床医学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4.2 进一步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今后临床技能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基础课程操作时对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视和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因此,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学习阶段,把本次教学作为动手实践的好机会。通过认真仔细地解剖穴位的结构,弄清楚重要穴位附近的解剖层次结构、毗邻关系及其血供和神经支配。引导医学生去积极思考,加强了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防止了学生只动手不动脑的机械性学习。在指导学生解剖操作的过程中,采用pbl教学法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对要求解剖的内容既能解剖暴露出来,又能讲述所解剖局部的步骤和理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表达能力,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4.3 重视基础教育,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联系解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常规教学对象一般是一年级的新生,有些学生会出现重视临床课程而忽视基础课程学习的情况。立体经穴解剖从现代医学特别是形态学角度,对针灸的原理作一些理论上的诠释。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实际定取穴位的准确性,增强了学生临床操作的信心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突显了解剖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为高年级的医学生提供解剖学再学习的平台。

通过实践证实该教学模式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知识有机结合,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此次实践,将在教学内容、教材选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完善,建立中医穴位解剖实验教学基地,以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穴位养生篇10

    用双手的拇指轻抹患者的前额及面颊部,连续轻抹3~5遍,④用一指禅推法(尽量使用双手的食指)推按患者的头部及身体,可沿督脉及两侧膀胱经的走行部位从前到后反复推按5次,并重点推按神庭穴、百会穴、四神聪穴、风池穴各2分钟。⑤用除拇指以外四指的指腹沿患者头部两侧肝胆经的走行方向轻扫头部,可连续轻扫3分钟。进行针刺治疗进行针刺治疗所取的穴位为:百会穴、神庭穴、神门穴、足三里穴、心俞穴、脾俞穴。进行针刺治疗的方法是:患者取俯卧位。对针刺部位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用1.5寸的毫针快速刺入穴位,针尖应斜刺入0.8~1厘米,使患者的穴位处产生酸麻胀的感觉,然后行平补平泻的针刺手法。每次行针的时间为5分钟,每次留针的时间为30分钟。进行内服中药治疗这35例患者在进行手法治疗和针刺治疗期间,还服用归脾丸(由北京同仁堂生产)进行治疗。归脾丸的用法为:每日服1丸,每日服3次。治疗疗程这35例患者使用手法加针刺结合中药内服疗法进行治疗,连续治疗7日为1个疗程。我对他们进行了3个疗程的治疗。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患者的睡眠恢复正常,所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②好转:患者的睡眠时间延长,其临床症状得到缓解。③无效:患者的病情无变化或加重。

    结果

    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在这35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治愈(占62.86%),有8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好转(占22.86%),有5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无效(占14.28%),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72%。治疗结束后,我对22例治疗结果为治愈的患者进行了半年的随访,结果未发现其中有病情复发者。

    讨论

    中医将失眠分为多种类型,其中以心脾两虚型失眠最为常见。中医认为,心藏神,主血脉。脾主思,为气血生化之源。一个人若思虑太过,损伤心脾,使心血暗耗,神不守舍,或是饮食不节,使脾气受损,营血亏虚,不能奉养心神,就会发生失眠。进行手法治疗的机理中医认为,心主神明,脑为元神之府,故失眠与人心、脑的功能失调有密切的关系。头部穴位密集,若能使用柔和、缓慢的手法按摩头部,就可起到镇静、宁心、安神的作用。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使用的手法具有以下作用:①按揉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功效。②轻抹法具有镇静、疏通经络的功效。③一指禅推按法具有镇静、安神、活血的功效、④轻扫法具有扩张血管、温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脑部供血的功效[3]。进行针刺治疗的机理在本次研究中,我在为这35例患者进行针刺治疗时,选取了百会穴、神庭穴、神门穴、足三里穴、心俞穴和脾俞穴。其中,百会穴在督脉上,具有调理人身的气机、平衡阴阳、镇静安神的功效。神庭穴具有安神镇静的功效[4]。心俞穴和神门穴具有养心血、安心神的功效。脾俞穴和足三里穴具有补脾养血的功效。对上述诸穴进行针刺治疗,可共奏调和阴阳、镇静安神、生血益气、健脾养心的功效。进行内服中药治疗的机理《景岳全书?不寐》中说:“无邪而不寐者,必营血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由此可见,失眠多为虚症。归脾丸[5]具有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宁心安神的功效,是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致的心脾两虚型失眠的良药。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使用的手法治疗、针刺治疗和内服中药治疗虽然是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其治病机理都是建立在阴阳五行、脏腑气血经络的理论之上,都是通过进行辨证论治来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将这三种疗法联合使用,可内外并治、多管齐下,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总之,用手法加针刺结合中药内服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疗效确切。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