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帧设计十篇

时间:2023-03-18 01:15:09

装帧设计

装帧设计篇1

关键词:装帧设计;被动;创作主动;策划

不少在出版社工作多年的美术编辑,常会困惑于美术编辑在出版社的“边缘”地位:美术编辑煞费苦心拿出的设计,总编辑、文字编辑及发行人员众说纷纭,不能认同;美术编辑的工作既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又难以为出版社创造品牌,因此在出版社的编辑人员“排行榜”中,美术编辑的位置一定不会太靠前;在出版改革的大潮中,装帧设计室又因其尴尬的地位常常成为各家出版社先行改革的目标。困惑、牢骚、灰心,是出版社装帧设计人员常见的情绪。

抱怨是无济于事的。在图书出版工作中,在图书市场的产品流通中,装帧设计的定位是客观存在的:它只能是因图书的存在而存在,它的从属地位是不会改变的,无论其文化的根基是多么深厚,无论其艺术生命是多么顽强,它只能是一种外延形式,是图书本体的包装,过分强调它的独立作用和独立性有违出版工作的客观规律。但是,美术编辑可以选择——是继续固有的模式,被动地接受;还是自如地驾驭,改革创新,从大出版的真正意义上确立美术编辑工作在图书出版发行中的位置。

装帧设计如何从“被动”走向“主动”呢?

一、坚持装帧设计的创作主动性

装帧设计因图书的存在而存在,是一种外延形式,是图书本体的包装。装帧设计即刻意地精致和完整一本图书的全部,是在完成图书的整体美。在直观的美感中,感动读者,感动他人。没有主题就没有创意,书装艺术离不开书的主题。

坚持装帧设计的创作主动性,也要始终以主题为本,以完善图书的整体形态为要旨,自觉把装帧作为从属性的客体来定位、来做文章;倘若在创作中能不时提醒自己:他人会怎么认识这个主题,认识这件作品,假如美术编辑换一个角度、退一步思考问题呢,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才能为创作主动性的坚持提供更大的空间,从而在创作中做到游刃有余。

听一位做书的朋友说起,现在卖书,50%卖书皮。这话虽不十分贴切,但现在书商做书,对书装要求的苛刻是很难想象的。“虽说不是货卖一张皮,但是如果图书没有好品相,就一定不会畅销。”一些图书策划工作室,美术编辑的位置是举足轻重的。很多图书策划人不约而同地把美术编辑的作用放大到了几乎和文字作者“等量齐观”的重要程度,在接待图书作者、探讨稿件、策划出版时让美术编辑全程参与。装帧设计者要把手中的活做精做细,做得富有生命和个性,就必须在有限的空间里,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唯有主动,想象的空间才能自由、活跃、不拘一格。设计艺术是主观、能动、积极、活跃的行为,是从无到有的一种艺术体验,装帧设计若失去了装帧艺术家的创作主动性,作品将失去鲜活的生命力及观赏的价值。吕敬人先生的装帧作品《朱熹榜书千字文》之所以脍炙人口,除了他对装帧艺术独特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外,与外界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试想如果因某些相左意见而对该作品进行“修正”,那这件作品能如此完美吗?

优秀的装帧设计就是一个路标,引导读者如何尽快找到图书的主题;就是一座桥梁,搭建了作者与读者的通途;它也是一种诱惑,引诱读者购买的欲望。有缜密思维的装帧设计的视觉引导,从一开始就能先声夺人,与读者展开一场读书定位的谈话。

2006年是国内市场大众健康类图书风行天下的一年,然则这些图书的命运却不尽相同。除了选题策划、营销策划、出版品牌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之外,装帧设计,甚至是封面设计,就已经在健康类图书销售的阵地上起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

要坚持装帧设计的创作主动性,坚持装帧设计的审美引导功能。现在不少出版社撤销了美术编辑室,请一些设计工作室、广告公司来设计。其视觉效果是不容置疑的,但细品味,大部分作品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也许是书文化的底蕴,也许是对书的感觉,似乎明确的告白多一些,给人于启迪、于联想、于精神情感尚欠缺了些。

二、从“设计”到“做书”

做书,是选题的后策划,是在作者的原稿确立以后,文字编辑的加工和美术编辑的包装、制作行为。

目前,普遍的加工模式是文字编辑先对文稿进行编辑加工,后交美术编辑设计,如养路工的各分一段,责任分明。也因此,美术编辑常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也很难做出令人满意的设计作品。

美术编辑应改变被动的状态,甚至把自己的触角伸向文字编辑的领域。而不只是停留在书籍装帧的表皮打扮或简单的内文装饰这一层面。在选题策划时就应与文字编辑一起熟悉文稿的内容,探讨书的开本,策划书的形态和装帧方式,从抽象思维逐渐转变到生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来,尽可能多地采取合适的编排手段(如增加图表、插图,变动字号等),尽量将书稿做新、做活、做通俗。

美术编辑要完整一本书的策划意念,不应是单一的封面或版式的片面行为,在遵循该书策划者的初衷时,逐渐逐级发散自己的创作思维,成熟创作思路,时刻反省自己的加工行为,弥补文字加工的单一和欠缺,深入浅出,亦可相得益彰。《朱熹榜书千字文》是吕敬人先生的力作,无论从书的开本、形态,还是装帧材料的使用和三维与二维空间的连贯处理,都不难看出做书者为强化做书意识所尽的心力。其木板、羊皮、纸等传统书装材料,其激光嵌刻的汉字和古朴、实用的锁扣,经现代设计观念的结构和组合,令人叹为观止,而内文的散页装订,可挂贴、可描摹、可复印、可制版,对喜书者言,从收藏、从观赏、从教学均为佳选。我国出版的各类书法艺术书籍颇多,类中不乏精品出众之作,但《朱熹手书千字文》的出版,无疑从气魄上、外观上都力压群芳,为精品中之精品。

同样内容的一本书,同样的发行渠道,仅仅因为换了一张皮儿,把“面子”(封面)乃至“里子”(版式)做了一下改换,就有可能变滞销为畅销——这就是图书装帧的力量。那么,怎样才能让装帧设计更好地“拉动”销售力呢?这就需要美术编辑一定要“多管闲事”,不断地向文字编辑追问:“读者群体如何定位?大约什么定价?销售渠道都有哪些?……”这其实也就是美术编辑角色转变,从单纯的设计到有意识地做书。

笔者最近参与了社里一套孕产保健类图书的策划过程。孕产保健类图书在市场上可谓琳琅满目,同样选题的图书不计其数。很多的同题材畅销书也已深入人心。那我们的图书如何取胜?笔者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形式高于内容。

是“内容高于形式”,还是“形式高于内容”,永远是装帧设计人员苦苦寻求的问题。笔者个人认为,“形式高于内容”也是图书设计的突破之处。而且这种新的设计理念,在对很多图书的装帧设计上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孕产保健类图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将为人父母的年轻读者,为了孩子舍得投资,同时他们也需要丰富实用的信息指导育儿过程。在装帧设计上,首先选用轻松活泼的暖色调,增加和读者之间的亲和力。开本选用大24开本,这样内文可以穿插大量的图片,使阅读更加轻松。设计上更贴心地增加了照片粘贴处、“每周感言”等。阅读结束后,此书也可以成为一本孩子成长的纪念珍藏书。选用厚度较厚、手感舒适的轻型纸,100多页的内容可以达到普通纸张200多页的厚度,从直观上给人一种视觉丰富的信息。该书现正在开发和制作阶段,这也是笔者有意识地参与做书,有意识地以装帧设计来引导文字加工的一种尝试。

装帧设计篇2

关键词:古希腊;巴洛克;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书籍的装帧是根据书的内容以及用途和读者对象进行一种独特的装订形式,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外包装。需要设计师有对书的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准确的把握它的内涵,配合设计师本身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才能比较准确的表现出书的装帧设计理念和风格。

一?了解书籍的构成和书籍的内容

要完成书籍的装帧设计,首先要了解书籍是怎样构成的。书籍的每个构成部分都可以影响到书籍的装帧设计,于是书籍的构成便显得至关重要。书籍主要由封面、封底、书脊、扉页、环衬、书首、书根、切口、订口、版心等部分构成。

书籍的从数学也是在进行书籍装帧设计之前必须要搞清楚的。科技类的书籍,要突出它的严谨和现代感,在排版的图文、字体上要井然有序,体现出科技类应有的逻辑性和秩序性;少儿类的书籍应该突出儿童们的天真好奇的特质;文艺类当然要体现出浪漫、活泼、随意等等。但是书籍装帧设计也并不是简单的把书的内容进行图解,而是把书的主题旋律找出来,提炼出它的精髓核心,展示它的设计思想。要让书籍的装帧这几富含独特的视觉感受,能让观者在瞬间感受到手中书籍内容的属性,这才是书籍装帧的根本出发点。

二?书籍装帧的设计形式

不同的书籍装帧设计形式给人的视觉感受不同,设计者应当对书进行彻底的理解与把握后,再依据书籍的内容对书籍的设计形式进行定位。书籍装帧的设计形式一般从排版处理、画面处理、视觉美感和装订方式来体现。

书籍的装帧设计是由图形和文字组合构成的,在组合排列上应该表现出明确的视觉传达效果。常用的组合排列方式像水平、倾斜、对称式构图、位差式构图等,这些组合排列方式可以单独的存在,也可以相互配合穿插使用。要做到的是不管用哪一种排列方式,都应该要对应书籍的内容和风格。要选择最能准确传达出书籍内容的形式才是最适合的形式。

图文并茂是书籍的一大特色,如果只有文字就会使阅读者读书时感觉单调乏味,因此要考虑书籍装帧设计的画面处理。图形中设计中起到了提示、说明和装饰的作用;色彩的运用也为书籍增添了不少的丰富作用,应当将这些元素进行规则的分割排序,形成有韵律有节奏的构成关系,形成完美的视觉传达效果。画面的处理要从点、线、面的构成和色彩的搭配上组织成有力的视觉冲击效果,当然不能忽视书籍要表达的信息内容。

视觉美感是书籍装帧设计形式的重要内容。平面设计中的节奏、韵律和视觉层次感都是抽象的审美元素,但这些元素却在书籍装帧设计中起着直观重要的作用。变化起伏有符合一定的规律才是节奏,没有变化也就没有节奏。节奏是韵律的指点,是它的基本因素,有节奏的变化才能构成韵律。节奏和韵律的美感运用在书籍装帧设计中,使文字、图形、色彩等因素有规律的变化,达到统一、整体、和谐,在视觉上也富有层次感,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

三?书籍装帧的装订方式

很多人以为装订技术和印刷技术是同时出现的,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在中国古代,竹简木方的装订方式先于印刷发明而出现。

书籍的装订方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式装订,一种是西式装订。

中式装订的方式的由来要从古代开始看起,自古以来,中国就非常重视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图书作为知识传播的主要的载体,称为传播和发展文明最主要的工具。因此历代前辈都非常重视图书的创作和生产。于是在图书的装帧方面也便顺应历史的潮流,获得了辉煌的成就。书籍和人类创造的各种工具一样,有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这段历史是长久而复杂的。

我国的图书至少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发展历史。从竹制、木质的简策到用韦、麻或者丝编成的书卷,再到后来用帛、丝、卷轴再到纸的普遍使用,纸之后又出现了用叶子型制、经摺装、旋风装的摺装行装订。时代不断的发展,又出现了册装型装订的蝴蝶装、纸捻装、包背装、线装等等。到了晚清之后,线装书才慢慢的被欧美传来的新型装订方式而取代。

西式装订的方式按照形式又可以分为平装和精装两大类。

平装一般可以为平钉、骑马钉、缝线骑马钉、穿线胶装、胶装、线圈装、机械装、活页装等种类。

精装书籍的书身和穿线平装相同,但因为外壳不相同,因而分为硬面的书籍精装和软面的书籍精装两类。硬面的书籍精装非常坚固耐用,方便长久保存,一般用于百科全书或者图书馆典藏的经典书等都多用于这种装订的方式。硬面精装的书籍因为书背结构存在不同而分为了圆背精装(又称为腔背)、方背精装(又称为硬背)和软背景装这三种。软面精装往往采用封面、封底和书背连成一个整体的软质的封皮装订而成,这样的好处在于方便阅读,一般字典等经常需要翻阅的书籍往往要采用这种装订的方式。

书籍装帧设计的过程是从书籍文稿到成书出版的整个设计过程,也是完成从书籍形式的从平面化到立体化的系列过程,它包含了艺术思维、构思创意以及技术手法的系统设计。书籍的开本、装帧形式、封面、腰封、字体、版面、色彩、插图、以及纸张材料、印刷、装订及工艺等各个环节的艺术设计都在书籍装帧设计中起着莫大的作用。在书籍装帧设计中,仅仅完成封面或版式等部分的设计,只能称作封面设计或版式设计,只有顾全整体的设计才能称为书籍装帧设计或整体设计。

参考文献:

[1] 于瀛,韩冬.书籍装帧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1

装帧设计篇3

动漫出版物装帧设计的要点

通过调研分析,笔者发现我国动漫出版物发展较慢,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动漫出版物与国外同类作品相比,在装帧设计和内容情节方面有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近些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数字技术的兴起,大众的阅读方式逐渐从传统纸介质开始向新兴媒体转移。网络交流平台、移动视频、电子书等新兴传播方式的普及,使传统的动漫出版物市场受到挤压。面对挑战,除优化动漫产业链结构、建立新型动漫营销模式等外部改革,通过运用新材料和新的科技手段提高我国动漫出版物的装帧设计水平,使之适应时展,并满足动漫读者日益提升的审美需求,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试从设计思路、新材料的应用、印刷制作技术等多个方面,针对动漫出版物装帧设计中表现出的新特点,展开说明。

1.设计思路出版物装帧设计通常是指各种书籍的装帧设计,传统意义上它包括选择纸张,封面设计,确定开本、字体、字号,设计版式,决定装订方法等。但近些年,随着设计理念的更新,设计师们提出了“全案策划”观念,认为装帧设计应涵盖项目推广、触发购买意愿、提升阅读效果等读者与书籍接触的各阶段。他们强调装帧设计不只是美化视觉效果的设计,且是对出版物的整体设计。在动漫出版物的具体装帧设计工作中,设计师应关注动漫艺术形式多样、色彩鲜艳、造型夸张的特点。在视觉效果上尽力表现丰富多样的版式设计手段,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如同在听音乐般的节奏和韵律变化:通过连页、跨页、折叠页、异型页等的使用,在保证读者阅读连贯的前提下实现艺术化的视觉形式。在色彩方面,应注意跨平台设计的问题。当作品在网络、影视等媒体上播出时,使用的色彩模式是RGB色彩模式,RGB色彩可表现出约1678万种色彩,其色彩数量就远远超过油墨印刷的CMYK模式。[3]因此设计师应避免使用浅灰、深褐等在不同色彩模式下容易出现色差的色调。在出版物的外观设计中,可适当运用造型夸张的设计手法,如:一些面向低年龄阶段的动漫图书,在外观上突破了以往16开、32开等方方正正的模式,将外观设计成大象、菠萝、包子等夸张有趣的造型。

2.印刷工艺印刷工艺是装帧设计中的重点,精美的印刷是构成出版物美感的重要环节。现今对于广大的动漫读者而言,印刷清晰、颜色准确、装订规整等,只是基本要求,而巧妙的构思和新奇的效果才会成为触发读者喜爱和购买的主要原因。如现在市场上热销的一些儿童动漫图书,在印刷中使用了带有微小反光片的立体油墨。使用这种油墨印刷的文字和图案会凸出于纸面之上且极富手感,并随着光源照射角度的变化和观看角度的不同,读者可以看到群星闪耀的效果。它给儿童们带来的梦幻感受是普通的印刷工艺所无法比拟的。再如日本小学馆新近出版的《名侦探柯南》彩绘版,设计师在图书中的特定页数中设计了用隐形墨水印制的秘密内容。平时这些内容看起来只是不起眼的灰块,但当读者透过图书配发的透明塑料卡片观看,一些文字和图案便在色块中神奇出现了。设计师巧妙运用了偏光原理,使得读者的阅读过程充满了新奇感受。

3.新材料的应用为出版物挑选适用的材料、纸张是一项看似简单的工作,但它却对出版物给读者的直观感受影响很大,是出版物整体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今天,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造纸技术也不断进步,新的纸张品种层出不穷。而各种纸张显现出不同的肌理和手感,它们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沉重、有的柔软、有的坚挺。在动漫出版物的装帧设计中,有经验的设计师往往会利用不同纸张的肌理和触感,为读者营造出各种奇妙感受,赋予出版物更加丰富的艺术、精神内涵。在实际案例中,现在新型的有部分动漫读物采用一种俗称“撕不烂”的特种纸印制。这种纸由传统纸张附加复合材质薄膜压着而成,它完全可以承受儿童的撕、拽、咬、踩甚至水泡等“考验”,比起普通纸张它表现出更耐用更安全的特点。此外,在武侠类和魔幻类的动漫出版物中也可以见到新型材料、纸张的大量应用。如使用树脂等复合材料制作的有浮雕效果的立体封面、用木板材质加激光雕刻制作而成的“藏宝地图”、用皮革和特种织物印制的“秘笈手卷”等等。在设计中只要准确把握新材料和纸张的物理特性和视觉、触觉感受,它的应用对于动漫出版物品质提升的效果明显。

适应时展增强出版物的互动性

在21世纪的今天,许多人以前需要读书看报才可了解的知识和信息,现在可通过观看电视和网络浏览等效率高且互动性强的途径获得,因此出版物市场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4]而在动漫出版物领域的情况却相对好很多,首先动漫出版物的读者以青少年居多,长时间的上网、看电视对其身心成长不利,家长们也大多希望孩子多看书而少看电视、上网。其次,动漫出版物最大的优势是它的趣味性,而信息量的概念对于孩子并不重要。但互动性对于读者来说是很有吸引力,这就是电子游戏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增加动漫出版物的互动性,将会大大提升它的受欢迎程度。动漫出版物的互动性通常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通过特殊设计使读者与书籍间实现相互影响和作用,从而享受到互动阅读的愉悦。实际案例中动漫读物设计师会根据内容为图书增加气味识别系统和多样化的材质。如图书中的花朵或水果是由含有香料的特殊油墨印制而成,只要触摸便会闻到相应的香味。同样,在一些动漫图书中可以看到,角色的服装不是印刷的图案,而是由多种织物做成、绵羊的身体由羊毛做成、老虎则由带斑纹的皮毛质感织物做成,这种立体化感官体验正是体现了互动交流的魅力。

此外,动漫出版物的互动性设计还可以体现在它与其他媒介复合式的发行中。如:美国著名的超级英雄系列漫画就拥有独特的互动系统。出版商在漫画书中随机地加入了一些相关的动漫角色模型、道具和信息提示卡片,读者可用这些道具独自或与其他读者一起完成相关网站上的游戏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出版物和网络交流平台被有机组合到了一起,动漫作品的传播效果成倍提升,同时读者的忠诚度随之加强。

装帧设计篇4

【关键词】平面设计 书籍装帧 视觉传达

在书籍装帧设计中,不单单要体现画面视觉上的美观,也要注重信息的传达,书籍设计首先要以某种目的作为先导,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传达信息并达成目的。设计师是信息的传播者,最终的目的是让信息的接受者感知设计师所传达的信息,并对其产生影响。

一、封面刊名的文字设计

德国城市莱比锡对世界最美的书的评判标准首先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文字图像之间的和谐。每当翻开一本色彩跳跃、文字流畅、图案精美的杂志,都会使人产生爱不释手的感觉,或许读者对刊物内容不感兴趣,但精美的图案或编排合理的广告也足以吸引观众的眼球。

通常书籍封面上书名的文字主要有印刷体、书法体、美术体三大类。早期的印刷体给人的感觉比较呆板、生硬,缺少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印刷体参考了不规则美术体的变化规则,使印刷体的表现力得到极大的丰富,比较有代表性的刊物如《译林》。至于美术体,可以用规则和不规则加以区分。规则的美术体是现今美术体的主流,注重强调变化统一、外形规整的形式,所以也较为呆板,优点是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阅读,也便于设计,不会太过繁琐。至于不规则的美术体,则强调变化与适应性。与规则美术体追求点线变化统一、外形规整刚好相反,其追求自由不规则的变化,突出的个性、适应性也相当强。

二、书籍的材质

书籍作为信息的一种载体,与现代数字存储相比似乎已经过时。书籍笨重、不容易长久保存重要数据,容易风化。而数据存储方式就便捷许多,一张小小的存储卡可以轻易地存储几十甚至上百本书籍的信息。但是,在信息流动越来越快的今天,信息并不是为了大量存储或高速高效率的传输而存在的,我们需要思考、研究,显然,用一本手感舒适、厚薄适中、画面精美的书籍作为信息的载体,比一张存储卡中的信息更能给人满足感。

莱比锡对世界最美的书的评判标准第二项是书籍的物化之美,对质感与印制的水平的高标准。由纸张缀定而成的书籍,在阅读的过程中本身就可以让人体验五感交融的美,设计出优秀书籍的基础之一便是要了解纸质的特性:色泽、质地、厚薄、柔韧度、疏密度、平滑度等,只有准确把握并且协调其特性才可以达到真正的物化之美。

三、创意

莱比锡对世界最美的书的评判标准第三项是原创性,鼓励想象力与个性。创意可以说是平面书籍设计中的首要因素,没有好的创意,便无法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1.想象

想象是设计师以自身对客观上物件的造型的感知有目的地表述意味形象,但同时也要考虑到作品的观众背景、文化层次以及传播的途径等。可以说,想象是创意的基点,也就是所谓的灵感,它可以通过抽象的形象来体现具体的事物,也可以通过具象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意境或情感,是艺术表现最得力的表现手法之一,也是创意的源泉。

2.创新

想让书籍的封面与众不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就要尽量避免流行、俗套等在设计中被经常运用到的手法或形式。那些常规的技法都是想要创作优秀作品的设计师所面临的大敌,优秀的作品必须不落俗套,要求标新立异,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与表现手法。

四、对设计师的要求

优秀的作品必定出自优秀的设计师之手,优秀的设计师都必须具备几大要素:敏锐的感知能力、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创新能力等,当然,最重要的是全面的专业知识。莱比锡对世界最美的书的评判标准的最后一项就是注重历史的积累,即体现文化传承。书籍设计的衡量不可以脱离市场的需求,因为书籍和读者都离不开市场。有魅力的设计才是市场需要的,而最有魅力的设计标志之一便是成熟,成熟的设计才是经得住考验和相对持久的设计。

一个优秀的设计师首先要有自信,坚持自己的品位、思路,不盲目跟随潮流,但也不能为了彰显个性而肆意设计,要不骄不浮,对自己的经验、眼光、素质和专业技能有一定的信心。其他相同设计类的优秀作品只可以作为借鉴,不可以在其身后苦苦摸索,而是应该汲取其精华,另辟蹊径,走自己的道路,实现新的创造。

俗话说,“先修其形,后练其品”,设计师的人格、职业素养,对其作品的完善度影响很大。设计师的素养越高,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就会越强,在作品中的把握与权衡能力就越强,有更好的辨别能力也可以使作品更加协调……所以,设计师的个人素养、修为是平时生活中必须重视的。

广泛涉猎和专注也是优秀设计师的一大特点,这二者虽相互矛盾,在设计师的概念中却是相互统一的。设计师必须要有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信息来源,广泛涉猎是创作灵感和完美呈现个人意图的源泉,这也是触类旁通的道理。至于专注,则是设计师应有的工作态度,在设计中最重要的是设计师的意念,设计师的意念决定了作品的结果,尤其在书籍封面上体现得尤为突出,设计师意念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书籍封面的质量。

结语

装帧设计篇5

关 键 词:书籍装帧 书卷气 电脑辅助设计 精神

“书卷气”原是古代评价书画的常用术语,用它作为一个评画的标准,意指诗意的画或称诗卷气,以后评价书籍装帧艺术也借用了它。文化内涵“气”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是艺术和美的根源。“气”和书连在一起称为“书卷气”,广义地理解,装帧设计的书卷气应是指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上的高格调。而如此高层次的美却是由书籍装帧来实现和完成的,追求品位、讲究形色之间的神韵,显示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趣味。

“气”作为中国文化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与“神”“韵”“味”“理”“骨”“道”等一系列概念,构成了中国文化独特的理论系统,表达着中国文化独特的思维特质。“书卷气”是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书卷气”一词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元代画家钱选说的“士气”,就是要求绘画要有文气。而清代张庚说的“士气”就是“卷轴气”,要求绘画要有卷轴装书籍的文化气质。如今,“书卷气”概念在书籍装帧理论中如此突出地被关注,不能不说是现代商业社会强化了书籍的商品属性的结果。

“书卷气”首先是指装帧设计的文化性,儒家推崇雄浑、典雅、和谐的中和之美;老庄倡导冲淡、飘逸、自然的萧散之美;佛家追寻空灵的禅意之美,这些都是构成中国书籍装帧“书卷气”的重要的精神内涵,其内涵中包含着儒、释、道的文化精神。书籍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的载体,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书卷气和文化感也许就是它的特质。对于书籍设计来说,抓住这一基本特质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渊源,历史上的中国古籍都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审美特色,强调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感的融合,这可以作为当代装帧设计的设计理念。

“书卷气”的概念虽产生于书籍本身,但它的应用似乎并不仅是用来品评书籍的装帧。“书卷气”是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理论中的一个内涵相当宽泛的概念,它强调装帧的文化性,要求装帧显现深邃的文化底蕴,同时反映着中国人特有的对装帧的审美方式,这是一个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精神的概念。装帧设计在它的审美创造活动中,通过外在形式给读者创造美好的第一印象,继而引导读者去探究书的内容的意蕴和特性,形成富有意味的第二印象。装帧设计的审美创造活动有其特殊形式:以最少的素材来创造最大的空间,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内涵。装帧艺术的“形式美”要让读者耐人寻味,就必须“表现”出某种意境。当读者阅读一本理想的装帧书籍时,不仅能欣赏到形式美,而且可以长时间地品味其中意蕴。装帧艺术“以形写神”,追求传神和气韵,这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感性创造和具有哲理的过程。

当今社会,生活方式、生活情趣日益多样化,改变着中国人传统的单一的审美趣味。人们对书籍装帧也必然呈现审美趣味多元化的趋势。在现代书籍装帧多元化的艺术风格中,“书卷气”的美已不是展示书籍装帧美的唯一形式。审美情趣的多样化,也决定了装帧“书卷气”的风格多样性。我们要对时代的美有特别的敏感性,善于捕捉时代的新鲜气息,把握体现当代社会中最能体现美的本质的要素,为中国装帧艺术注入新血液,为“书卷气”的精神内涵增加新的活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书卷气”的内涵也会在时代的大潮中不断地发展。电脑设计追求品位,讲究形色之间的神韵,显示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趣味,优秀装帧作品中洋溢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而有些作品既有中国气派又有几分“洋味”,颇具现代美感,成功地将西方艺术的浓烈色彩、充满动感的视觉冲击以及狂放的艺术创造精神,借鉴到书籍装帧设计中来,使整个设计清新、明快,富于生机勃勃的活力。我们既需要充满向上精神的炽热的“书卷气”,也需要飘逸、清淡、静美的“书卷气”;既需要传统美的“书卷气”,也需要与外来文化融合在一起的“书卷气”;既需要具有文化底蕴的“书卷气”,也需要带有一些商业味的“书卷气”。

现代社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书籍的商业特征,但书籍终归是一种文化,装帧的“书卷气”依然能显现书籍美的文化本质精神。尽管装帧风格各异,趣味不同,但大多数书籍的装帧终归要把“书卷气”的美感融合在自己的风格之中。“书卷气”的美与书籍的商品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许多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书卷气”不但没有降低书籍的商品价值,而且成为书籍这种文化商品不可缺少的附加值。书籍不是静止的装饰之物,读者在翻阅过程中,与书沟通并产生互动,书成为一个驾驭时空的能动的生命体,读者从中领悟深邃的思考、生命的脉动、智慧的启示,体会情感的流露、视觉传达的规则、图像文字的美感,从而享受阅读的愉悦。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给书籍设计以崇高的地位,他认为:“一个书籍装帧家绝不只为书包装,他们从事的是一种独立和尊贵的艺术。他们中间的佼佼者,把装帧艺术视为神圣、锲而不舍地追求,永无间断地再创造,并且和任何严肃艺术的本质一样,用美来升华生命。”装帧工作者在参与塑造书籍形象的同时,也在塑造着自己。我们应尊重书籍,善待书籍,坚持独立创意,不断进取,将中国的传统装帧艺术发扬光大,创造属于中国的装帧艺术风格,从而在世界文化领域中取得一个独特的地位。

今后中国的书籍装帧艺术无论多么现代化,无论怎样吸收外来文化,无论各种风格流派如何发展演变,“书卷气”作为中国书籍装帧的一种文化精神,必然在中国未来的书籍装帧艺术中继续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书卷气将作为一种不可缺乏的内在精神主宰着书籍的设计。

参考文献

[1]邓中和.书籍装帧创意设计.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装帧设计篇6

关键词:书籍装帧;书籍设计;书籍装帧与书籍设计的统一

0 引言

现代社会在高速发展,人们对书籍的一些需求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科技的进步为人类带来了新材料,这也使得在制作书籍时有了新型的纸张;还有就是书的形式与内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些书中的文字渐渐被图片取代,出现了图与文字的结合,而电子书籍的出现更为人类提供了声音文字,一些为满足人们需求的书不断被设计出现,如娱乐书籍、游戏书籍等。另外,现在的一些读者更关注着书籍外在的品质。这就使得书籍装帧要有新的改变,它的内涵也有了新变化。

1 书籍的装帧

时代在变迁,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改变,书籍装帧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不再是过去简简单单的一道工序,它成为了对书籍宣传的必要一环。书籍的装帧要有效而适当的反应书籍的内容思想、特点和著译者的所要表达的内容,在将书籍的思想进行概括的同时也要对书籍的发行量进行预测,其中还需要考虑好不同的人所具有不同的审美欣赏习惯,满足不同年龄、性别的需求。书籍装帧不仅要为书籍升华其外表形式,还要更新其内在的气韵,所以装帧不仅要赋予字体、图形、色彩等新视觉元素,还要赋予书籍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元素表现给读者。要做好这些我们就需要掌握好书籍本身的内容和思想,理解著译者的本意,不能曲解,使书籍装帧进行的更完美。

2 书籍的设计

现代人们对物品外表美观的要求和认知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使得一些物品的工艺性被不断提高。在书籍这方面,它作为一种商品,为能够在市场上有着更大的生存空间,设计理念也被要求提高,而它作为一种艺术,其本身的艺术性要想提高,设计理念就需要被全面提高,所以在面对这样的环境和要求下,书籍的设计者正在面对着一个全新的考验。书籍设计者在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好封面内容来吸引读者,使得读者能够被第一时间吸引驻足,而在内容上,设计者可以通过良好的设计,将书籍思想简短地传递给读者,使读者能够瞬间了解文章内容思想,对书籍的价值和可读性进行判断和了解后,然后便可以进行购买。当然,由于要传达原著译者的思想,在设计时,设计师的思想会受到引导和局限,这就使得设计者在设计上经常面对一些困难。一些设计优秀的书籍在面对市场竞争时有着强有力的竞争,可以得到许多优势,占据有利市场。

3 书籍装帧与书籍设计的艺术表达统一

第一,书籍装帧设计分美术设计和技术设计两部分,前者主要是围绕封面,对书脊、扉页、插图及题花、尾花等方面进行艺术形式的创作;后者是指版面的排印格式,用料及装饰方式等,两者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而一本书籍的封面设计是相当重要的。由于人们审美观念的影响,一本书籍的封面是否美观,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购买欲。现代人们对任何事物的外表都很重视,一个完美的外表能够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所以一个优秀的封面设计更加吸引人,它无需一个推销员的介绍,丰富和完美的封面设计能够吸引人们驻足,然后去阅读。一本有着完美的封面设计的书籍能够在琳琅满目的书籍中脱颖而出。

第二,在书籍的封面设计中,在丰富的内容中不仅要有着简短而精炼的文章简介,还要有着文章内容思想的良好表达,这两者的结合将使封面设计更加吸引人的眼球。要使得封面设计能够得到更好的评价,封面设计在内容上要有着很好的传递,可以通过在色彩上的装饰和图片上的配合,使文章在看起来时有着良好的气氛、格调和文化气息。另外,在内容的安排上,要做到层次分明,分清楚主次,将文章内容思想简洁而富有层次感地表达出来。书籍的内容表达既然十分重要,那就不仅仅表现在一方面,在另外一方面,设计者根据不同人群的喜好和适应能力,要对内容表达进行调整,在设计者掌握文章的内容时,也要对其中的思想进行了解,这样也方便了设计者对内容的及时调整。例如教育类书籍,设计者就可以通过调整内容,将内容表现得十分具有文化内涵,而面对读者、学术类的书籍时,设计者在内容调整上就要变得严肃,体现学术的严谨性,色彩不需要高纯度的渲染,而当面对儿童书籍时,设计者就会需要高纯度的色彩渲染,再与简单略显天真的内容相结合,体现儿童所有的柔和与纯真。在这样要求下的书籍装帧设计,就会使读者能够更快地了解文章内容,并满足人群的基本审美要求,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而对内容的思想升华,可以使读者留有深刻印象,并对其进行交流,让读者对文章内容产生无线遐想。

4 书籍装帧与书籍设计的整体统一

书籍装帧与书籍设计的使用在中国已经近百年的历史,经过历史的沉淀,文化气息更浓。衫浦康平先生曾说过,书的脸即内脏功能的表现,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在书本身的内容和结构中表现的东西,对读者来说是从外部看不见的部分,将它提取出来,赋予‘造型’,让它动起来,充满生机。这是第一张脸的意思第二张脸触及更大、更深的东西,即文明和文化的根。寻觅今天文化底层潜藏着的文化古层,文化的根。这是第二张脸的意思。书籍装帧设计经过时代的变迁,在所有的设计师的努力下,形成了当代的六面体形态,它让一个毫无艺术性可言的纸张在经过装帧设计之后成为了一件艺术品,从采用以往的制作工艺和新型的制作材料起,到题材选择、开本选择、内文版式、封面设计,在设计时还要选择好字体的大小和型号的大小,书籍封面内容和书脊的配合,在整体上保证切口的平整来使书看上去完美,在将书籍的信息内容文本转化为二维或三维时,不光要注重视觉上色彩完美,还要在内容上体现文化内涵,使视觉美与文化美进行完美结合的整体统一。

5 结语

书籍装帧设计作为设计中一个门类,不只是对一本书籍进行创造,它还包括了与这本书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书籍装帧与书籍设计两者并不矛盾,两者结合运用充分体现了设计者对自身艺术能力和对书籍思想内容的整体把握。社会在进步,书籍设计也在进步,书籍设计与书籍装帧的概念都在不断深化,可以想象,在未来书籍装帧设计绝对会为读者带来视觉冲击效果与内容上更加吸引读者。

参考文献:

[1] 董玮.浅析书籍装帧设计中内容与形式的统一[J].美术教育研究,2014(11):98.

[2] 蓝江平.论现代书籍装帧艺术设计的基本原则[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7(05):63-64.

[3] 姚俊.书籍装帧在美学形式中的设计探究[J].出版广角,2016(02):62-63.

[4] 王捷.浅析书籍设计形式与内容的统一[J].美术大观,2014(09):109.

装帧设计篇7

一、我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现状

与我国传统文化类似,书籍装帧设计和制作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出现了甲骨装、卷轴装、简策、背包装、蝴蝶装以及线装等,象征着中华文明。近几十年以来,设计书籍装帧的形式不是十分理想,相比较于发达国家还是存在一定差距。重点深入分析我国书籍装帧的作品,可以发现大部分设计作品还是在照搬西方的形式和概念,除了表面具有一些自己的东西以外,没有很多属于自主创作的作品。目前,国内书籍装帧设计还是缺少中国文化内涵,没有民族特色,这是导致我国书籍装帧设计落后的根本原因,设计是从相应的文化制约和参与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文化内涵,设计就没有立足之本[1]。与此同时,我国的书籍装帧设计也缺乏科学性,设计方式单一,书法艺术得不到有机融合,严重阻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书籍装帧设计教学对书法艺术的借鉴

书籍的主要载体实际上就是文字,对于传达和表述信息具有很大的作用,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字造型艺术,是汉字的不断发展形成的,历史上各代名家留下不同类型张扬的个性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书法艺术。书法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书写汉字,也体现了一些设计理念和意识。书籍装帧和书法都属于艺术,具有很多共同之处,具有很大联系。例如,书籍封面文字可以利用书法字体来展现[2]。书法艺术运用到书籍装帧设计中是一种手段、一种途径。在进行书籍装帧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有中国特色的书籍作品,突出书法艺术的魅力,在教育中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传统,并且适当借鉴国外艺术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书籍装帧设计教学形式

三、书法艺术对书籍装帧设计教学的影响

(一)书籍艺术总体气韵和文化品格方面的教学影响中国书法艺术具有独特的性质和作用,主要就是展示人格以及抒写灵性为基础。从不同时代的书法审美取向和书法品评上来说,中国书法追求的并不仅仅是文字的技艺和流美,而是想要表达出风骨、人格、品格、意境、格调以及气韵等。所以,文化内涵不容忽视。另外,书法一直都十分重视韵味,书法艺术韵味、韵律的表现是十分突出的,对于书法韵味来说,是书籍装帧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3]。为了能够完全的展现气韵,除了需要能够符合文化修养之外,需要依据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来设计教学工作,也就是所说的动之以旋,以便于提高设计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从艺术风格上对于书籍装帧教学的影响设计书籍艺术基本上与其他种类艺术差不多,应注重创造,创造主要局势由个人艺术风格形成的,需要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修养以及精神内涵的滋养。书法因为自身具有深厚的中国哲学审美、强烈的东方文化、丰富的线条形式以及独特的造型理念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艺术,需要深入领悟和研究,可以为设计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彰显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形成独具优势的设计思路以及感知语言的符号系统。

(三)书法艺术无限丰富的语言对于书籍装帧教学的影响书法艺术拥有的语言具有无限丰富的特性,可以为书籍装帧设计教学提供广阔的可借鉴的空间,如果上述比较注重品格和精神掌握,以此,可以分析图式、文字、书本、线条等的运用。第一,从样式上来说中国书法拥有金文、甲骨文、陶文、墓志铭文、碑刻以及帛书等丰富的形式,中国书法不同时期具有的不同艺术风格和丰富的书体以及不同书法艺术家不同的形式和风格,为书籍装帧设计教学提供了十分丰富多彩的素材和基础;第二,中国书法是笔线纸上的舞蹈,是中国人们审美感知以及哲学理念在舞蹈,艺术家表达情感和人文思想的主要载体实际上就是书法的线条,具有十分浓厚的文化韵味,利用点、线、面构成的形式展现了人们丰富的情感。在设计书籍装帧教学的时候,需要适当独具特色的运用点线以及丰富的线条,为书籍装帧设计教学的环节提供丰富的理念、思路、符号以及形式,从而体现书法艺术以及书籍装帧的抽象美;第三,在设计书籍装帧教学的时候,可以把书法文字本身当做一种图形形式,把书法文字看作图案,合理的融合一种或者几种文字,利用文字独特的抽象意味和线条特性,能够在不破坏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合理破坏僵直的几何线性,保证设计出来的书籍装帧具有更加活泼的内涵[4]。

四、书籍装帧设计教学中书法艺术的应用

图形和文字是书面设计的主要载体,它们能够传递丰富的信息,但是目前我国很多的书籍装帧设计都是电脑统一制作而成,不仅缺乏创新性,而且相对显得死板,缺乏文化底蕴。对此,我国书籍装帧设计教学工作必须要做好基础设计,将书法艺术有效融入其中,突出设计的创新性、知识性和韵味性。

(一)集字运用所谓的集字,就是根据需要用摹印、复印、剪贴、摄影、扫描等方法,从现有的历代书法碑帖中获得所需要的书法字。在进行该项事项的时候,要做好字体的选用工作,保证文体的一致性和相容性,最大程度的凸显文字的感染力。与此同时,还要强调文字与字形的统一性,使书体和文字的风格相适应,保证教学的合理性。

(二)创作应用创作是书籍装帧设计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强调创新的基础。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不要人云亦云,应该注意它的创造性,设计要多样灵活,教学注重多样性,保证创造字体书法艺术的风格具有一致性,气韵相同,达到和谐的境界。另外,还要在教学中融入时尚感,注意书法的意味,强调我国书法的神韵。

(三)后期处理应用书籍装帧设计的后期处理是提高书籍表现力和美感的最后环节,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表现形式多样,在对其进行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后期制作,强调创新。在实际应用中保证书法艺术与封面立意、色彩以及造型的相关性,提高它的视觉艺术感和震撼力。第一,色彩转换法。它能够增强文字的色彩感染力,通过对书法字体进行多种色彩的排列组合,能够保证文字呈现出图案化的美感,使设计更富趣味。第二,图文透叠法。它主要是将文字放在图片之中,做成反白或压色字,也可以以文字为主将图镶入文字的字骨当中。当然,在设计教学时书法字体的笔画应具有厚重感,突出它的设计效果。第三,在书法艺术应用到其中的时候,还要做好计算机辅助设计,利用电脑,采用图形处理软件对书法字体进行设计,教学中融入现代化技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使设计更具美感[5]。

五、结束语

装帧设计篇8

关键词:敦煌遗书;切口设计;外形创新;书函设计;装帧设计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The Impact of Binding of Dunhuang Remained Books upon Binding Design of Modern Books

LIU Zong-ming1,2, ZHOU Jie-lan3

(1. School of Mechanism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Hunan 412007;

2. School of Furniture and Art Desig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007;

3. School of Package Design and Art,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Hunan 412007)

一、敦煌遗书中的各种装帧形态

敦煌遗书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献,对于推动中国的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语言学、艺术学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敦煌遗书的装帧形态主要有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

1.卷轴装

卷轴装是敦煌遗书中存书数量最多、时代最早的装帧形式。卷轴装由卷、轴、镖、带四个部分组成。“卷”是卷的本身,即以纸或嫌帛作成的;“轴”通常是一根有漆的细木棒,是用以旋转便利舒卷的,帝王贵族往往用珍贵的材料来做轴,如琉璃、象牙、珊瑚、紫檀、金、玉等。卷子的左端卷入轴内,右端露在卷外,为保护它另用一段纸或丝织品糊在前面,叫做“镖”,俗称包首。镖头再系上丝织品的带子,“带”用作缚扎,可以通过飘带的颜色来鉴别书籍。有时也可以在卷轴头部挂一签条,标明书名、卷次等,以便检寻。[1](P.6)敦煌文献中的卷子长短不一,较长的可达八九十尺,一般的约为三四十尺,最短的往往仅有数行字,大多是长卷的残片。[2](P.22)

2.旋风装

旋风装,也称旋风叶。关于其装帧形式由于缺少实物,所以各种学者有不同的说法。比较科学的解释为:将书页一侧码齐,在纸边涂上糨糊逐页粘牢,再沾上一根木棍或用一根劈开的竹棍夹住书页粘连处,最后在棍和书页上打眼并穿线装订。这样,展开阅读时书页虽参差不齐却排列有序,收藏时以集齐的一侧为轴心卷起。[2](P.25)法国收藏的敦煌文献S.6349《易三备》是典型的旋风装。它是一种偶然、随意的装订,不能视为一种已经形成规制的装帧形式。

3.梵夹装

梵夹装是伴随着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一种书籍装帧形式,也是19世纪中国引进西方书籍装订技术之前唯一引入的一种外国的书籍装帧形式,修长硕大的贝多树叶为古代印度的书籍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它的装帧形式是,将书写好的贝叶经,视经文段落和贝叶多少,依经文顺序排好,然后用两块木板将其上下相夹,并在贝叶经和木板之一边穿洞系绳,以防止散乱。[3]这种装帧形式传到中国,称为梵夹装。在印度梵夹装的影响下,中国僧侣尝试着将汉译纸本佛经制作成梵夹装形式,国家图书馆所收藏敦煌遗书《思益梵天所问经》(如图1)是目前所知敦煌文献中最典型的梵夹装,并且存有夹板。

4.经折装

经折装是中国古代佛教信众借鉴印度传统装帧方式梵夹装的优点,而对中国传统装帧形式卷轴装的一种改进,大约出现在唐中叶以后。方法是将本来为长卷的佛经,从头至尾依一定宽度和行数连续左右折叠,成为长方形的一叠,然后再在前后各粘裱一张封皮。这种装帧形式就是经折装,它是卷轴装的改进形式。[3]佛教经典多用之。现知古代经折装,有敦煌石室出土的唐代《入楞伽经疏》(如图2)。

5.蝴蝶装

“蝴蝶装”简称“蝶装”,是早期的册页装。蝴蝶装出现在经折装之后,由经折装演化而来。人们在长期翻阅经折装书籍的过程中,经折装书籍的折缝处常常断裂,而断裂之后就出现了一版一页的情况,这给人以启示,逐渐出现了以书页成册的装订制度。具体做法是,将每张印好的书叶,以版心为中缝线,以有字的一面为准,面对面折齐;集数叶为一叠,以折边居右戮齐作书脊,在书叶反面版心的地方用浆糊逐叶彼此粘连;再用一张硬厚整纸对折粘于书脊作前后书衣;最后将上、下和左边余幅剪齐,即算装订完毕。[4]

6.包背装

包背装又称裹背装、裹后背。是在蝴蝶装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装订形式。它是将书页正折,版心向外,集数页为叠,排好顺序,以版口处为基准用纸捻穿订固定,天头、地脚、订口处裁齐,形成书背。外粘裱一张比书页略宽略硬的纸作为封面、封底,此装帧形式源自包裹书背,所以称其为包背装。[5](P.4)从表面看,包背装古籍与现代平装、精装书十分相似。所差异的是,包背装古籍是单面印刷,合叶装订;现代平装、精装书则是双面印刷,以折叶配帖成册。包背装是在书脑部位竖订纸捻以固定书叶;现代平、精装书则是在书背处横向锁线以固定书叶。[6](P.148)

二、敦煌遗书的装帧形态与书籍切口设计

切口是指书籍合上时书页边缘所组成的表面,分为上切口(天头)、下切口(地脚)、外切口(书口)。敦煌遗书中的卷轴装、旋风装的存放方式是以插放于书架上的形式摆放,由于书架上书籍太多,很难识别所需要的书,为了解决此问题古人把包头上作为捆扎用的带子涂上不同的颜色,或于卷轴头部加一标签,标明书名、卷次等,以便搜寻。可以说这是潜意识的切口形态,它的目的是为了识别书籍。后来卷子发展成了经折装、蝴蝶装,切口的基本形式才最终确定下来。现在的书籍装帧设重视的是封面、封底、书脊、勒口设计,往往忽视了书籍切口这样的小细节,许多的书口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几乎都是空白。其实读者在翻阅书籍时,眼睛的定位和手指的触摸就是切口,人们在翻阅书本是一个不断与书口进行着无声无息的交流的过程,从中读者能够感受到书籍独特的审美性。

著名书籍设计师吕敬人先生设计的《梅兰芳全集》(如图3),其书籍切口颇有特色,当切口轻轻捻开,随着书籍的左翻、右翻,切口上呈现了梅兰芳生动的戏剧舞台形象和生活中的形象,将梅兰芳的艺术生涯通过这种艺术形式予以诠释,阅读中仿佛翻阅了梅兰芳的一生。这种活灵活现的表现手法是经过精确的计算,将图像按页数做了均匀分割而且计算出每一贴纸张厚度及切口数值补差,加上准确地印刷、折页、装订、切割而成。[7]吕敬人先生对于设计作品追求完美,他曾经说过:“书籍设计不是装饰艺术,应该是从表到里,赋予这本书一个生命。”书籍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知识的传播,所以切口设计要作为书籍整体设计的一个元素来对待。中国新生代创作人何明先生设计的《Design 360°观念与设计》(如图4),从整体上把握细节,将封面的设计与切口的设计融为一体,如同流水一样,自然的流露该杂志的审美性。360°字眼从书的封面一直延续到外切口处,字体大气而且效果特别醒目,而且在翻开每一页时,书籍的切口随着翻动的速度呈现不同的动态之美。

三、敦煌遗书的装帧形态与书籍外形创新设计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的审美性、特异性、自由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不再局限于以往的书籍外形设计,他们思维异常跳跃,崇尚一切从创意开始,提出新的观念,搜寻新的视角,从任何能够借鉴的实物上获猎灵感。

古人在阅读卷子时一边摊开一边卷合,持续不断的动作,很不方便,而且想去找具体某一章节,又得花费时间从头开始看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创造了经折装,它克服了卷轴装在查阅时需完全打开的缺陷,能够在任何需要的地方打开,亦可以迅速地收起,同时又能够展示大幅的图文。敦煌遗书的经折装作两面书写,先是正面由右向左顺序抄写完毕,再翻到背面继续由右向左抄写。例如《博尔赫斯微小小说》的设计(如图5),书籍从外形上看和普通的开本书籍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展开发现是改版的经折装,它从正面翻阅是一本书,从封底翻阅又是一本书,读者可以随性地从不同的两头打开。传统的经折装有时在使用时会散成一长串,不利于保护书籍,而在此设计作品中,书籍在完全合上时左边加了“扣子”予以固定书脊,解决了不用装订也可以成书的问题,而且也符合当下绿色环保的概念。如图6中《飞鸟集》的书籍设计也是借鉴了经折装的形态,展开的内部却是传统与现代在材料上的差异。科技的发展也给装帧设计行业带来了创新的条件,考究的装帧材料是构成书籍装帧美感的重要因素。敦煌遗书中经折装使用的材质是普通的纸张,而该书籍的亮点是透明胶片和手工纸的结合,在翻阅过程中能够真实地进入诗集所营造的美境。

旋风装大约出现在唐代后期,那时人们开始着手于对需要经常翻阅的工具书的书籍的装订方法进行改良,并由此产生新的装帧形式。它的特色是把一幅比书页稍宽厚的长条纸作底,把书页向左鳞次相错地粘在底纸上。旋风装是一页压着一页地粘贴,并且每页的尺寸大小相同。创意书籍《福尔摩斯探索集》将旋风装进行改良(如图7),随着阅读的深入,内文的页面一张比一张小,大页压着小页,使读者的阅读变成一种揭秘行为,这种创意方式让读者从精神上和行为上体验到读书的乐趣。梵夹装是把将写有文字的页面叠好,上下施夹板后从中间或两端穿孔捆扎。如图8中《金瓶梅词话》的书籍形态从本质上看就是梵夹装的一种变异方式,它每页都呈梯形裁剪,整体叠起类似塔形,书籍的收起方式并不是在页面打孔,而是在塔形的顶端固定,它造型独特,打破了正统书籍的阅读方式。

四、敦煌遗书的装帧形态与书函设计

书函又称书帖、书衣。包装书册的盒子、壳子或书夹均统称为书函。它具有保护书籍、增加艺术感的作用。一般用木板、纸板和各种织物粘贴而成。书函可以展现书籍的年代、风格,优秀的书函设计能够体现一本书的价值。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的发展演变的原因除了改进读者的阅读方便性外,最重要的是保护书籍。卷轴装和旋风装由于卷久的惯性,念过去的部分,经卷会自动由右朝左卷起;未念的部分,经卷又会自动由左朝右卷起。这种情况下,如果经常调整镇尺,就会破坏书籍。梵夹装的出现主要是出于宗教的虔诚,而并不是因为它比卷轴装便利,更容易保护书籍,实际上,纸张的坚硬程度较低,并不适宜制作梵夹装,穿洞也会毁坏纸张和文献。经折装吸收了梵夹装容易翻检的优点,而且在保护书籍方面又有发展,它不需要穿绳,对纸张没有损坏,能延长书籍的使用寿命,而且经折装制作简便,卷轴装佛经能很容易改装成经折装,成为佛经中最为通行的装帧形式。但是,由于蝴蝶装的纸张要折成两页,适应了雕刻版印刷术的特点,其版心内向的装订形式,翻阅时,会遇到两页空白,同时蝴蝶装书脊全用浆糊粘连,容易脱离造成书叶散乱。

从上述敦煌遗书的装帧形态中我们会发现它们存在的缺点,有缺点另一方面暗示了就有创新。吕敬人先生的《朱熹千字文》巧妙借用了古籍梵夹装来设计书函(如图9),他将大型版本统一装在由两块木板组成的夹板装中,这些形态通过现代技术手段的再创造,呈现出朴素厚重的美感和创新独特的时代气息。梵夹装的出现是为了确保书叶前后顺序不混乱即物本身,而吕敬人却是从人即读者的角度来分析和考虑装帧设计。笔者认为他主要是从以下三方面出发。第一,阅读的舒适性;第二,携带的方便性;第三,读者的心理性。

作为当代设计者不能照本宣科或则不假思索的直接去复制,应该深入具体的分析传统书籍的形、意、美,从细节上去观察每一种装帧方式,提取古籍装帧形态的优秀的设计元素并与现代设计潮流相融合,从审美性、功能性的角度创造出能够展现中国几千年历史传统文化杰出的书籍装帧作品。(责任编辑:徐智本)

参考文献:

[1] 余秉楠.书籍设计[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

[2]杨宝玉.敦煌文献探析[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3]赵新伟.关于敦煌文献中几种装帧形式的研究[J].湖南包装,2008,(3).

[4]李致忠.古书版本鉴定[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

[5]焦成根.书籍装帧与版式设计[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

装帧设计篇9

关键词:图书封面;装帧设计;色彩情感

0 前言

文字、图形、色彩是图书封面的三大元素,色彩是其中最为直观的、最容易引起受众视觉反应进而满足情感价值诉求的元素。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艺术即为情感”,在图书封面的设计实践中只有不断满足受众情感诉求才能实现设计的审美价值与经济价值。色彩本身是一种单纯的物理现象,但是在长时间的社会实践当中,色彩的视觉经验使得色彩往往与内心当中的某种情感相互对接,如红色展现热情、喜庆,绿色象征生命力与希冀,蓝色产生深邃、宁谧之感等。所以,在进行图书封面装帧设计的过程中,利用色彩进行有效的情感表达可以使得受众得到灵魂深度的情感共鸣,进而产生阅读兴趣,激发其购买欲望。因此,笔者针对图书封面装帧设计实践中色彩情感纬度的论述具有现实意义。

1 图书封面装帧设计色彩情感特性释义

1.1 指向性

图书封面装帧设计诸多构成元素当中,色彩是最容易使得受众产生审美想象进而形成情感波动的元素,这主要基于色彩的情感表达是丰富的,是主观上满足的,是具有极高指向特质的。例如,当我们看到红色,很容易联想到火焰、太阳,进而内心产生热情、喜悦与欢乐;看到绿色很容易想到森林、草原,进而产生希望、生命与旺盛;看到蓝色我们的第一感觉就会想到大海,从而深沉、理性与梦想。由此可见,色彩通过具象事物给予受众一定的指向性,当图书封面装帧中使用了某种颜色,就会潜移默化的传递着某种情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进而强化图书封面艺术的整体情感价值。[1]

1.2 复杂性

大千世界、万事万物,不同背景、不同环境下,我们基于色彩产生的具象联想不尽相同,例如:红色虽然可以联想到火焰、太阳,但是同时也能联想到鲜血,进而产生暴力之感;黑色虽然往往象征恐怖与悲哀,但是也代表着端庄与典雅,这就是色彩情感的复杂性。[2]所以,图书封面装帧设计色彩情感表达应该依托不同的环境、背景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一方面,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以及地域特征利用色彩进行情感表达,如《川菜精选》一书封面所利用的大红色,是对辣椒的象征。另一方面,应该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进行定位色彩情感,如儿童书籍封面装帧设计实践中,应该基于儿童天真烂漫的特征,大胆使用红、黄、橙、绿等颜色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1.3 功能性

丰满的情感是图书封面艺术魅力永存的内在动力。在图书封面设计过程中,图案、线条、文字是三大元素,可是如果失去色彩的支撑,图案和文字也不可能拥其存在的形式,虽说色彩本身不具备灵魂,是一种自然存在,但是通过设计者的组合使得受众能够基于原有的视觉经验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进而使得本无情感的图书封面成为情感的载体,从而实现表达与传递情感的功能。与此同时,色彩对受众产生一定的视觉冲击,不同的色彩使得受众将会联想出不同的具象事物,进而引起受众的理性思索,通过有效的思维活动,使其内心产生不同的情感,满足或者宣泄心灵深处的某种情感,实现从视觉到感觉的华丽蜕变。[3]

2 图书封面装帧设计色彩情感表达的手法解析

2.1 对比法

有道是“红花当然配绿叶”,是指当受众察觉一种色彩产生具象联想之后,往往会想到与其相联系的色彩事物。所以,图书封面装帧设计色彩情感表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色彩的对比,使得整体设计效果产生变化与具有节奏感的效果,最终形成更加丰满的情感传递。例如,我们熟知的《苦菜花》与《迎春花》两部图书封面都是利用黑与白的对比,使得强烈的战争氛围通过封面传递出来,是利用色对比手法实现色彩情感表达的典范。当然,并不是全部图书封面设计都适合利用强烈的色彩对比,一般针对情感强烈的图书利用此种手法实现色彩情感表达。

2.2 互补法

所谓互补手法是利用色彩之间互补性将图书封面整体丰满,最终呈现给受众一种平静、祥和的情感体验。在本质上讲,互补法也是对比法中的一种,只是对比过程中是利用两种明显差异的色彩呈现强烈的对比效果,如红与绿的对比,黑与白的对比,而互补是利用相近的色彩呈现弱对比的手段,如蓝与绿的互补、红与黄的互补,灰与黑的互补等。利用色彩互补设计出的图书封面传递着和谐、平和的情感,一般适用于学术性、理论性较强的图书。如由杨玫云先生设计的《公路运输经济学》一书的封面就是利用黄、绿、红三种颜色互补最终呈现出饱满的色彩基调。[4]

2.3 象征法

象征手法是指在图书封面设计过程中,通过对自然界中的色彩进行抽象与合凝练,使得图书封面所使用的色彩能够代表具象世界中的某一事物,进而使得读者产生丰富的视觉联想,最终实现情感表达。例如《中国彩陶图谱》的封面就是利用了朱红色作为底色,由于红色本身容易使受众联想到火焰,所以当受众看到此书的封面时及其容易产生热浪迎面之感,进而产生对于陶瓷术的挚爱。

2.4 烘托法

烘托法中国画用色的主要技巧,通过一定的颜色衬托使得主要色调所传递的情感更加准确。在图书封面设计中,背景色和辅助色是对主要色彩的烘托,利用此种方法可以使得情感更具真实性。如,封面设计中的红色到底是用来传递喜庆还是暴力,就需要利用辅助色或者背景色烘托,如果背景色选择黑色那么红色一般传递的是恐怖与暴力,而背景下如果是黄色,那么一般象征着喜悦与吉祥。

3 结语

色彩是图书封面装帧设计实践中情感表达的重要组成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图书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化,在进行图书封面装帧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以满足受众情感价值诉求为导向,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色彩情感的功能与表达。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能够使得图书装帧设计工作者深刻、清晰认知色彩情感在设计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在了解色彩情感表达特性的基础上,整合科学化的图书封面装帧设计色彩表达手法,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与时俱进的探索图书封面设计色彩表达新路径,设计出能够有效传递情感和满足受众价值诉求的图书封面,以推动我国图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玲.试论美学在画册封面设计中的运用[J].新闻世界,2015,05(04):185-186.

[2] 邹本忠,刘东杰.社会发展催生现代审美意识的崛起――从书籍装帧设计审美意识的变化看文化审美的发展变迁[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09(04):154-159.

装帧设计篇10

关键词:书籍装帧;人文思想;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16)0006-000492-02

伴着文学思想传承的深入化,人们对书本里的人文思想意识的关键性有了深刻的理念。不仅是书本里面的结构和编制,还是书本表面和质量,这些因素都会深刻影响着看书者的品读想法和活动常态,书本作为人类文明的承载者,对书籍装帧进行设计安排是对文化内涵的在外形式的设想,如今以生物科学的人文思想化理念为根基产生的可持续化发展的理念,已经拥有了大量丰硕的内容理解并且超过了前期的发展探索的范围,如今已经是人类通过来找寻进步,保护环境,理解社会的行为准则和指导法则。

一、书籍装帧设计的现状分析

1.有些书本夸张过度的利用木料,皮革,特殊材料,特质纸品,合金等材料,来顺应社会大众所喜好的"时尚","华丽","创新"和"大牌"这种追求。不仅把一些儿童成长书刊用特种纸质制造来做内部文字的材料,用动物毛皮做为表面装饰,而且会把大开书页的经典文学大作中运用大量的特殊材料,来达到消费目的。这种做法是驳斥于宣扬社会人文思想教导理念的,运用大量的不可再生的生物原材料,这对书籍发刊的绿色文明进步有些巨大的影响。2.目前,社会上运用到书本装帧的设想中的一些人类手工集合的化学不稳定原料,当别指出有些化学原料并没有通过实验研究来确认对人类无公害,尤其是给青少年的读书者产生不良的身体和心灵的损害。有些材质的油墨在阅读看书时会产生不利于人身体健康的气味来,这不仅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也会恶化空气质量,甚至有人会产生抗体过敏等症状。而且,我国现在对书籍原料和设计原则的要求还有待提高,设计产生和印刷规范的也有待更深层的要求。3.书籍产品出版更替的步伐不断增快,书籍的"时间有效期"越来越短,尤其是定期的报刊杂志等容易过时的书籍像时装类的书籍免费就尤为显著,当这些过时被遗弃的书本不能够二次循环重新利用变成了没有用处的废品,会成为污染环境的破坏者,尽管新闻出售行业并不是制造污染的一个行业,但是如果他们的原材料作用了不可以再生的产品,会产生书本回收利用的要求过高,回收难度很大,成为可怜浪费的"鸡肋",就比如会有书本外表包装用特殊材料熨烫成金银色,美观不失典雅,在覆盖了塑料薄膜后会使他回收利用的价值降低。4.在书籍装帧设计中会有大量的有机合成材料的浪费和色彩搭配复杂的问题,拉远了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不仅仅增大了成本,影响了出版率,延长了出版时间增大了印刷油墨的用量和装订成册的难度,加重了读者的经济压力,这些都是因为再色彩,符号应用问题忽略了书籍装帧设计的文化内涵和技能实施。所以把书籍装帧设计当做是新型材料技能的实施,看做是书籍装点的形式。

二、书籍装帧设计中融入人文思想技术手法

书籍的人文思想化发展设计的实现是当今人文思想保护科技与印刷技术的进步从而给予更多技能方法的目的。从不断发展中,运用在书本装帧设想的基础技能方法归纳为5个方向。1.使用新型的绿色化材料。这样不仅可以在制造使用中不伤害人体和环境的影响,或者是使危害降至最低,而且通过辅助材料,油墨和纸张来逐渐发展产品生产绿色化,人文思想化,出版材料的趋势就是在出版商品回收的淘汰产品材料进行降解和二次利用,而且能够为可以再生能源在此被回收利用起来。而现在很多书本的包装材料产品不能够达到上述要求。比如,皮革生产厂处理加工剂有对人体危害和灭菌升温等不良作用,目前的高环保油墨等商品都必须要在各自基础上努力达到环保目的。所以,通过书籍装帧的大体设想构思中,要首要考虑运用无有害气体,没有刺激特性,没有放射科有害气体排放的新型材料来对书本进行外包装加工处理,并选取有益纸张和选色。2.书本外形包装设计。利用外形包装构思设想,打破传统旧时书本方框的固定模式的约束,将书本的内部排版,外观包装和辅助设计表现为"元素","部件"的形式,引入到书籍装帧设计当中,从而创造出更加新颖的书本形式,满足大龄读者,少儿读者和特殊读者的阅读需求,充分运用纸张和材料,高效运用于资源能源,提高读者阅读的舒服度,给予更人性温暖的书籍形式,在色彩文字的运用上的研究成果,让文章文字采用白底黑字,或者是更好的颜色搭配着的字体,依据科学的方法,建立环保,保护读书人视力的原则开把多彩多姿的书本外形模式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运用不同的作品内容进行不同环境的烘托,这不仅仅是给书籍装帧构想提供新思想,作用科学方法,按照审美理念开得到完美的社会环境效应。3.采用经典材料展现地方传统文化。运用不同形象和姿态展现的丰厚的文化传统风格,是书籍装帧设计的主要环节。把一些经典的绿色环保材料比如剪纸,蓝印花布和宣纸,竹制品等具有不同人文美学意义的材料,加入到书籍装帧设计中去,如今书籍装帧设计的人文思想理念可是多角度,多方位的,综合的角度去选择,在作用传统的印染技能,机器仿真剪纸技能,木竹材料的发展,都是给书籍装帧设计带来了技能基础。4.印刷边角材料的完全利用,由于开本的需求,印刷纸张边角会走裁剪切割的内容,要生产大量的边角材料,这样会产生资料浪费不合理,所以印刷边角材料使其使用充分是书籍装帧设计人文思想理念的重中之重,现在的印刷边角料可以把原有多余部分设计成书本的附件,书签,信息反馈表和腰封等内容,提高印刷区域的最大和盲区的最小化技术,让所有过程内容都可以充分利用,把对资源的充分生产加工,做到充分化,所以要想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必须运用节约型书籍装帧和绿色环保设计。5.通过和电子科技,智能科技,材料科技,网络信息科技,计算机科技和远程操控科技为特色的现代化高新科技的结合,已经不断进入出版行业和制造行业中得以使用。运用高科技在这些领域会使设计,创造和出版等书本装帧内容产生深远的指引。例如。在过去要托运制作书本的原材料,必须要用巨大的人力物资,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效率低下,如今一般可以运用网络远程传送的方法来传递相应的材料,根据不同设计进程可以分账完成不同的设计内容,然后汇总审阅后合格后再传送给打印工厂,这样一般不会浪费纸张材料,可以节省资源。书籍装帧的人文思想化深航由于科技发展带来的革新会产生新的前景,也会拥有人文思想技术的可靠发展。

三、结语

通过可持续观念的普及,注重保护环境和能源,把人类社会的经济文明同周围环境密切联系起来,必须把书本装帧的绿色化设想当做一个重点内容拿出来,必须高度引起人类关注。人文思想的发展理念能够有助于社会艺术文化产业领域和出版发行产业领域更加科学地前进,通过把人文思想理念灌入到书本装帧的设想中去,为发行出版商和书籍设计者给予全新的思考领悟,开创了新型的制造新高度。平面布置生产者通过研究行业发展中的美学理念和技能方法,向社会给予发展和人文思想的文明产物,倡导书本装帧绿色环保的创造,形成经济发展,人文思想,文化进步一体化的人文环境,这终将是书本装帧设想理念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赵帅.设计之“私”:饱餐图像下的书籍装帧设计[J].编辑之友,2012,(11):103-105

[2]王蓉.解构碎片化时代下书籍装帧设计的物化观[J].编辑之友,2015,(2):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