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里的故事作文十篇

时间:2023-04-02 20:31:43

照片里的故事作文

照片里的故事作文篇1

1、时光已逝永不悔,往事只能回味”,我们的点点滴滴,只能靠照片来定格。一天,我翻看了我们家的相册,发现了一张我小时候的照片,我的记忆也随之被唤醒。

2、照片里的我在沙滩上,爸爸背着我,脸上满是数不清的喜悦和幸福,画面很是温馨。但这时,我注意到一个细节――爸爸当时怎么那么年轻!看着现在的爸爸,心里、鼻尖都猛地一酸:黝黑的皮肤上,皱纹已经数不清,一双眼睛里有少许血丝,头发已经没有那么黑了,几根白发也不怎么稀奇……

3、是什么使他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是岁月,更是我。每天晚上,爸爸妈妈都很晚回来,还没等休息一会儿,就被我中断了。而爸爸总会耐心的指导我,每到这时,我就又会发现一个问题――爸爸的白发好像又多了。还不止于此,好不容易她有了那么点时间带我们出去玩,不是因为我没时间去,就是总被一个个突如其来的电话所打断。总之,大部分都是以遗憾作结尾。

4、如果不是这张照片,爸爸的劳累与奔波估计早已不会有人记起,但正是这样一张小小的照片,足以让人潸然泪下。一张照片,记载着一个故事;一张照片,讲述了一段经历;一张照片,勾起了一份回忆;一张照片,包含的一种情感。就是这样一张体型小而意义深远的照片,普通而不寻常的照片,抹去了回忆上的尘土,唤醒了一份泪水……

(来源:文章屋网 )

照片里的故事作文篇2

照片里的故事

在我精致的相册里,存放着一张我儿时的照片,照片上的我正和小猴子玩耍。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都会“咯咯咯……”地笑出声来。

那还是前年暑假里的一天,我和俩位姨哥还有爸爸妈妈一起到花果山去游玩。我们一进大门就直接朝着水帘洞走去。山上的水哗哗哗地往下流,我们穿着雨衣兴致勃勃地走进了水帘洞。漫步在水帘洞里,看见了许多的石凳和石桌,再朝着里面走几步,又看见了一个刻工精致的石椅,这就是当年齐天大圣坐的椅子。我们走出水帘洞,妈妈就催促着我们回家。可刚走出大门,就看见有位叔叔在大声叫喊:“五元钱抱一次小猴子,免费拍一张好照片。”我的两位姨哥吓得走的远远的,看都不敢看一眼小猴。可是有勇气的我却很想抱着小猴子玩耍,所以目不转睛地看着猴子。妈妈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给了我五元钱。我高兴极了,立刻把钱递给叔叔。叔叔把小猴子放在我的肩膀上,我不但不害怕,而且还和小猴子玩耍呢!工作人员抓住时机给我拍下了这张照片。

这张照片一直珍藏在我精致的相册里。每当我拿出那张照片,就总会让我想起那次快乐的花果山之旅。

照片里的故事作文篇3

分时度假倡导的是一种轻松自在的休假方式,由于工作原因,没有办法,我们只能选择春节这个黄金时间休假。临行前,我们曾计划好,既然是度假休息,一定要舒舒服服的,早上和儿子到海边跑步,回来吃完早餐孩子写写作业,我们看看书,下午到海边去晒晒太阳,游游泳,想出去转转随时走,看来好像是瞒自在的。可是假期结束后我们发现,完全不能安计划休息,有太多可玩的地方等着我们, 而我们只有一周的时间, 真的太短了, 玩都玩不够呢, 就别提踏踏实实的休息了,哈。。。。。。

我们入住的是普吉KAMALABAY花园度假村,KAMALABAY在普吉是个相当不错的海湾,很美,关键是人很少,很安静。穿过小巧洁净的开放式接待大厅,迎面便是一个环境优美的露天泳池。泳池周围被椰树和各种绿色植物所环绕,别致的小桥横跨过弯弯曲曲的泳道,遮阳伞下白色的休闲躺椅和小桌整齐地摆放在两边的石板路上。泳池边上有一个草棚顶的小水吧,与石板小路一路之隔的是一个很大的风格自然纯朴的开放式餐厅,干净舒适。泳池两面相互对应着两排漂亮的四层小楼,我们就住在其中的一栋。

来这里度假的游人90%以上都是金发碧眼的西方客人,和我们一样,很多都是全家人一起来度假,从婴儿到小帅哥,多大的孩子都有,有两三个孩子的家庭随处可见,令我很是羡慕。与我们不同的是,这些客人是真正来度假的,周期也长,所以他们显得很从容,是真正的放松、休息。有天早餐,我们看到一个高大的父亲手里拎着一个小篮子,篮子里的婴儿也就满月大小,年轻的妈妈推了一辆小推车,车里坐的孩子还在蹒跚学步的样子,妈妈身边跟着一个看起来也就三岁左右的小女孩,一家五口,父亲手中拿着的包里还放着各式玩具,让我们感慨的是,老外真是不嫌麻烦,这几天我们陆续看到很多老外的家庭,他们就像在这里生活一样,各种物品准备得非常齐全,而我们临行前,行李是一减再减,生怕麻烦。

由于是凌晨到达,大家纷纷回到各自的房间抓紧时间休息一下。我们住的房间较小,一间卧室,一间客厅,外加一个小阳台,卧室和客厅之间有一个小厨台,可以自己烧煮食物,厨柜里的器具也很齐全,房间总体感觉有些旧,但是非常干净。

没有睡懒觉的习惯,天一亮我们就醒了,穿上我们一家三口同样的服装,迫不急待地奔向海边了。海边离我们的住处只有几分钟的路,在这样的热带地区,周围到处都是香蕉树和椰子树是再自然不过的了。KAMALABAY是这样的,每个度假村和酒店附近都有自己的一个海湾,我们这里是个小海湾,海岸线不很长,非常安静,现在是上午,海滩上几乎没有人,游人一般要在中午前后才开始多起来,即使是那个时候,整个海滩看起来也很宽松,这里最让人舒服的感觉就是安静和游人稀疏。远远的我们就欢呼起来了,平静的海面,近处是绿绿的,远处则湛蓝湛蓝,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非常美,海水“哗??哗??”地冲刷着细腻的沙滩,也冲淡了我们旅途的疲劳。

在普吉的前三天行程是由当天负责接待的公司安排的,自费、自愿参加。到达普吉的当天下午我们乘车来到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镇,这里有几座小寺庙,虽然小但也算得上金壁辉煌,在这里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路边小贩卖的一种甘蔗汁,整根甘蔗一个简陋的小型榨汁机器里,随着巨大的噪音,不用一分钟甘蔗已被榨干榨扁,从机器侧面伸出的细细的塑料管里流出了带有淡淡的黄色的液体,老板娘熟练地将甘蔗汁到入事先准备好的装满碎冰的袋子里,插上吸管递给我们,充满好奇地喝上一口,哇!冰冰的,非常甜,却又很清口,太棒了!在这么酷热的地方,别提多爽了。

骑大象是到泰国必游的项目,我们当然也来了个所谓的丛林之旅,我们一家骑的这头大象的名字叫“NONG PRAM”。丛林之旅没有什么新奇,只是坐在大象的背上晃动着有些紧张,赶大象的小伙子看起来不超过二十岁,典型的泰国人长相:皮肤黑黑的,浓眉大眼,深深的眼窝,深深的双眼皮,长长的睫毛,非常英俊。坐在大象头顶上,双脚踩着大象的耳朵,不需要任何遮拦,也不需要坐垫,随着大象一起起伏,悠然自得。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大家有机会去普吉,一定不要错过观看FANTASEA表演,舞台、灯光、音响、表演非常壮观,只可惜剧场内不允许拍照。剧场外观设计得也是一级棒,很古典,很气派,夜幕降临时, 剧场外的几根雕刻精美的石柱上会燃起火焰,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除了视觉的冲击外,由此还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泰国人做事的认真和职业。在FANTASEA除了看表演,这里还有很多漂亮的小店铺,露天也有很多小摊位,感觉有点象迪斯尼乐园的购物街,不过这里的商品较贵,而且基本上不划价。

第二天我们乘坐快艇前往“皮皮岛”及周围的几个小岛屿,我们乘坐的快艇有三个V6的马达,开起来非常刺激,上船前领队要我们服用晕船药,尽管我们一家平时并不需要这类药物,但看到领队的神情还是老老实实地吃了。同船的一个上海女孩不屑于此,另外一个大姐吃了药也没让她好受多少,结果这一天,要她们死的心都有了,这么美好的一天,恐怕对她们只有难过的记忆了。去的路上大家纷纷地争坐在船头,没过多久,刺激的尖叫声由兴奋转为恐惧,有孩子被吓哭了,有大人跌跌撞撞地逃回船舱内。开始我还可以摄相,但很快就踏踏实实地坐下了,儿子偎着我,身体是紧绷的,手也是紧紧地攥着我的手,能感觉出他非常紧张。回来的路上,没有一个人愿意坐到船头,全部挤在船舱里。

皮皮岛真是一个值得去的地方,最好是能住两天。海水蓝蓝的,沙滩白白的,蔚蓝的海面上还有洁白漂亮的帆船驶过,像画。游人大多在这里进行浮潜,就是戴着泳镜、呼吸管,把脸埋入水中,你就可以看到各色各样的热带小鱼了,你若拿些香蕉、面包之类的投入水中,成群的鱼会游向你,运气好的话,你还可以看到小丑鱼NEMO呢。浮潜的好处在于你不会游泳也照样可以做到。其实不仅是在皮皮岛,因为普吉的海很干净,各个海湾都可以浮潜,有的海湾一直到岸边都是清澈见底,不用浮潜,低头就可以看到鱼儿在你腿边游来游去。几个朋友在我们之前一周自己组织去了普吉,他们还在那里考了潜水证,潜入水下17米,回来给我们看他们在水下拍的照片,真是羡慕死我了,那可真是色彩斑斓的水下世界了,各种鱼类,大的,小的,还有鲨鱼呢,五光十色的珊瑚,别提多漂亮了,就冲这,我们还想再去一次。我们在皮皮岛休息、游泳、浮潜、喂鱼,还在水中抓到一只大约有成年人一只小臂大小的海参,举出水面时,从它身体滋出一注液体,估计是自卫,于是我们立刻把它放了。离开皮皮岛时,我发现船员在仔细地检查我们这一行人驻留的那片沙滩,一个瓶盖,一小块碎面包都捡起来,难怪我们走到哪里都是很干净的,这都得归功于当地人强烈的环保和服务意识。

PATONG是普吉的中心地区,商业、文化、娱乐都集中在此,这里的海岸线也长,游人也非常多,很喧闹,多数国内旅行团都会集中在这里。白天我们在这里逛街,这里有不计其数的摊位,可是天气太热了,一会就蔫儿了,连我这个酷爱逛街的人都提不起精神来,见到便利店甚至彩扩店就进,因为那里有空调。我们真经受不起这样的考验,这样逛街实在没意思。入夜,条条街道都是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窄小的路边整齐地停靠着无数辆“TUTU”车,这是在普吉最常用的交通工具,类似我们的“蹦蹦车”,但这里是四轮的,而且非常干净漂亮,司机的服务热情周到,也很安全。夜晚的PATONG到处都是人,各色各样的酒吧,乐声不绝于耳,我们看到有个以纪念“猫王”为主题的露天酒吧,周围到处悬挂的都是猫王的照片和巨幅海报,有表演者模仿猫王的服饰在舞台上向观众献艺,游客们一边鼓着掌一边跟着轻声哼唱。当然在PATONG少不了大大小小的大排挡,各种新鲜的名目繁多的海产品摆在各家店铺外的露天柜台上,非常诱人。我们在恐龙公园吃了唯一一顿海鲜大餐。

第四天终于可以按我们临行前的计划休息一天了。酒店的早餐很丰盛,令我最满意的是在这里吃足了热带水果,每天早餐两大盘木瓜、人参果、菠萝是我的必选。儿子做完作业,我们一起去了海滩,海滩上人不多,一眼望去除了我们一家三口都是黄头发蓝眼睛,也只有我们选择了树阴下,老外们都在虔诚地沐浴着阳光。海水中有人在游泳,有人在嬉戏,有人在浮潜;岸上有人闭目养神,有人在为自己的同伴仔细地涂抹防晒油,有人支起了遮阳伞看起了书;孩子们在搭建沙滩城堡;岸边还有游人在散步。开始我们惊奇的发现有很多女游客都了上衣,或躺或卧,或在水中嬉戏,或在岸边漫步,她们中有年长妇女,也有年轻的姑娘。后来也就见怪不怪了,每天海滩上都有这样的景象,想想也没有什么奇怪的,毕竟这里多数是西方人。海滩上有几家当地人开设的小商亭,他们提供餐点、酒水和水果,尽管每天都喝新鲜的椰子,依然是没有喝够。不知现在我们的海南是否还和原来一样,反正这里的椰子全部都是冰镇的,爽之极。这里有家老太太做的海鲜炒饭那真是没的说,真有点百吃不厌的感觉,也许是人家这里就是以海鲜为主,炒饭里全是大截大截的虾段,还有其他很多配料,合人民币十几元一大盘,香,真香。

我们是从酒店的小画册上看到“JAMESBONDISLAND??007岛”的,我们订了“007岛一日游”。其实007岛很小,用不了半小时就可以转完了,也没有太特别的,就是一大块棒槌似的岩石矗立在海里。据说当年在这里拍过“007”电影,因此而著名。回到北京我们找出光盘,还真是,“金”这一集就是在这里拍的。这一天的旅程是非常愉快的。沿途的海景美不胜收。这次我们坐的是双层的大游船,除了我们一家是大陆的,还有一家台湾的,其他几十人都是老外。船上吃喝都很齐备,一路上船员的服务极其周到,这也是我们在普吉感受最强烈的。都说泰国的服务是一流的,确实如此。泰国人的服务非常亲切,不象日本人亲热得让你不自在。你能感觉到他们很满足,他们的笑是真诚的,而且能感觉到他们的确意识到优质的服务对他们这个旅游城市的重要性。除了007岛,我们还利用船上准备的双人艇参观了好几个形色各异的小岛、岩洞。虽说算不上个个奇异,但也都别有洞天。大船停在岸边不远处,我们则划着双人艇驶向岸边停留休息。儿子这次表现得很勇敢,后来从岸边一直游到大船上,我们划着双人艇跟在旁边,其实距离不是很长,海水浮力又大,需要克服的是对大海的恐惧,毕竟海水深不可测。载着一路的歌声,告别了友好亲切的船员,我们结束了这一天愉快的旅程。

海钓这一天,我们是十几个游客共同包了一条船一大早就出发了。这次有了经验,大家纷纷主动吃了晕船药,不过这回是只有一个马达的小渔船。天有些阴,也有些浪,船很摇晃,尽管服了药,依然有些晕眩。一路上大家充满了渴望,因为据介绍可能会收获颇丰。果然,船行驶不久,船老大刚刚下了海钩不久(这次海钓我才知道,海钓都用的是假鱼、假虾,都是塑料的,真鱼一旦咬上它就会被钩住。),我先生就最先发现了动静,船老大示意他如何做,我们以前都没进行过海钓,先生卖力地拉转着鱼杆,真的非常费劲,手上都磨起了泡,足足有二十多分钟,鱼儿刚刚有了点影,大家兴奋地大叫着,终于把它拉上来了,好大一条鱼!浑身非常光滑,黑灰白相间,背上的鳍象黑三角(遗憾的是我们只是录了相,没有和大鱼合影)。大家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渔船围着海岛转来转去,再也没有动静了,后来我们干脆把船停下来开始垂钓,这里的海深约70米,但是无论大家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看来我们也不是钓鱼的料,没有那份耐心,等不及,船老大切了冰镇的西瓜和菠萝为我们去暑消气。一天下来,又晒又热,收获与我们想象的差距太大,幸好我们还钓上一条鱼,不致于让大家太沮丧。晚上我们抬着鱼到海边请做炒饭的老太太帮我们做鱼,美美地大吃了一顿。从老太太那里得知这是一条吞拿鱼,这条鱼有多重我们也搞不清,反正晚上我们十二个人没有吃完它。晚餐时大家的情绪又恢复了,幸好我们只钓到一条鱼,要是再多钓几条,还真不知如何处置了。经过这一天的曝晒,先生肤色已经和当地人有一拼了。

普吉可玩的太多了,我们觉得还没玩尽兴呢,假期就进入尾声了。原本计划还要去坐潜水艇,潜入30米的深海去探游,还想去MAYABAY,可惜时间来不及了。临走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到PATONG观看了人妖表演,之前我在芭堤亚看过蒂芬妮的人妖表演,那是最棒的,PATONG的表演就逊色多了,但依然引来儿子啧啧的赞叹,表演前儿子对与人跃合影不屑一顾,看完表演,儿子挨个儿地照,直到把我们手中的零钱用完。哈……。

照片里的故事作文篇4

短短数年,婚纱照MTV已经从过去的简单地将相片配上音乐放到电视上呈现出来,发展到整个行业制作专业模板,讲究装饰效果。“从无到有”――“求变”――“求美”,未来的婚纱照MTV将越来越个性化。

前几天也是为一个朋友做了一个婚纱照MTV,发现让我爱不释手的大洋ME非编在婚庆MTV的制作应用上也是十分到位,所以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分享。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总结的几个小技巧。

选择歌曲:蔡依林的《Love Love Love》

这首歌节奏感不错,带有法国香颂与地中海浪漫南欧情调的甜美单曲,满溢的浪漫情意让人忍不住想恋爱,很适合做婚纱照MTV音乐。

胶片相片秀:虚拟素材故事板嵌套+动态背景素材+卷页特技朋友事先提供了很多漂亮的婚纱照,那么接下来,为了更好地体现朋友幸福美满的小模样,我又做了一个模拟胶片的素材,用来滚动地播放这些照片。

由于照片比较多,在同一个故事板上插入这些照片会显得很冗余。所以呢,这里我先新建一个故事板,然后通过嵌套的方式使其整合到主故事板上,这样做就可以大大简化故事板的复杂程度,让故事板结构看起来更简单明了,我在编辑的同时看着也方便。同时,我也偷一下懒,这样的组合方式可以让我在今后对故事板重复进行使用,只需要修改专门存放照片的故事板,就可以快速地做成一个新的短片。

总共花费三天左右的时间完成了这个婚纱照MTV的创意和制作,看着亲手完成的短片,我们都开心的笑了,那一刻我想我们都会认为,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1片头:手写动画+粒子特技

首先,打开ME自带的手写动画插件,点击按钮,进入ME的字幕编辑界面,来编辑动画底稿。

这里为了从开头渲染这种喜庆的气氛,输入一个“LOVE”标题字,修改一直字体,尝试了几个,觉得还是应该选择一个笔画粗细比较均匀的字体,这样后期描绘的时候才会更精细。颜色当然要选择明亮鲜艳的,才能更好地传递这种幸福的气氛呀!

退出字幕编辑软件,并保存字幕素材。这时,会就自动退回到手写动画软件的界面。那么刚才编辑的字幕“LOVE”这时也显示在手写动画的编辑界面中了。因为这次选择的字体不是很复杂,所以我选择了比较快捷的“简易手绘”方式。

点击“连续描绘”按钮。点击鼠标右键调整一下笔宽。然后就可以按照字的轮廓来描绘。

描绘完毕后,点击“播放”按钮,来浏览一下效果。

2 最后,点击“压缩动画文件”按钮,弹出窗口,保存名为love.dym的文件。退出手写动画程序。

在ME中,新建一个字幕素材,点击并选择刚才保存的“love dym”文件,在编辑窗口处拖拽出一个比例适当的窗口,刚才的动画文件就导入到字幕当中了,退出并保存字幕。

3 将字幕素材拖拽到故事板上,点击“回车”,进入特技编辑界面,添加一个粒子特技,修改一些粒子的参数,并设定粒子的路径。

4 退出特技编辑界面,叠加一个漂亮的背景,播放看吓效果。怎么样?是不是您也嗅到了_点点幸福的气息?这样,我的小片头就做好啦!

5 首先,在资源管理器中批量导入照片。因为朋友给我的都是原片,画幅很大,我又懒得一张一张的调节照片的大小,所以用的ME自动缩放图片。这里也提醒一下各位朋友,可以通过打开字幕编辑界面,选择“文件――工程属性”,勾选“自动缩放”。这样在批量导入照片的时候,非标准尺寸的照片都会自动缩放成标准的720×576了。

然后,将照片素材拖拽到新的故事板中,来做一个照片滚动的效果,通过为每张照片添加通用二维特技,并修改为适当的参数即可。

6 关闭并保存故事板。

按住CTRL键,将刚才的照片故事板拖拽到主故事板上,可以看见,并没有将整个故事板结构嵌套进来,而是显示为一个虚拟素材,非常简洁。

照片里的故事作文篇5

艾轩:大约1993年开始,那时还没有老照片的拍卖。我经常去潘家园淘东西,当时主要因--为好奇,感觉这些久远的影像怎么会保存到现在?我从小就住在北京,对老北京特别有感情,所以我买了很多关于老北京建筑、人物、风景的照片,而且我一直想画老北京的题材的作品,但是目前只画了两张,我对北京的情结一直没有放下,所以一直找关于北京的老照片。但慢慢发现自己买的老照片越来越多,而且现在在地摊也很难找到好东西了。

《收藏·拍卖》:能否分享一下您收藏老照片的经历和有趣的故事?

艾轩:收藏确实有很多趣事。有一个故事是关于溥仪的一张照片,2007年的时候我去看预展,看到一张《溥仪、婉容与威林顿夫妇、庄士敦合影》,该照片1926年摄于天津张园,溥仪带着墨镜、婉容穿着清朝的服饰,上款“威林顿伯爵惠存”,落款“宣统”,拍这张照片的摄影师是日本人山本赞七郎,照片背面附有一张打印的小纸片,上面用英文写着“如果没有发生革命,这位年轻人应是大清国的皇帝……”这张照片的拍摄背景很有意思,1924年溥仪逊位,一年后他从北京跑到天津,照片里的张园是他第—个行宫。溥仪复辟的心情非常急迫,所以他频繁向国内外各方势力寻找支持,经常在家里会见来访的各国官员,但来客多数只是对他逊帝的身份感到好奇,溥仪与婉容在张园和加拿大总督威林顿夫妇的会面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我当时非常喜欢这张照片,但错过了拍卖的时间,照片被人买走了,后来我托华辰的人帮我联系买家,想从他手里买回来,结果那人加了一点钱卖给我了,大约20万左右买了下来。我买到之后特别高兴,这张照片里面的故事特别重要,而且照片可以说是博物馆级别的。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最近我买的一组军旅照片,这照片有400多张,记录了解放战争中晋冀鲁豫野战军行军状态,照片大多数都出自一个叫福顺的摄影师,一开始专家们都不知道这位摄影师是谁。这组照片非常特殊,我们都知道战争时代的物质条件异常艰苦,摄影材料是极其珍贵的,为了节省材料,而摄影的首要任务是政治宣传,所以大多关于红色时期的照片都是摆拍,而这组照片全部都是从各个角度鲜活的抓拍,感觉是这支军队有充足的设备让摄影师在战地随意拍照一样。后来专家考证出来,这支部队的主要领导是陈赓,他喜好文艺,也喜欢摄影,他把打仗时候缴获的摄影器材都分给部下,所以这支部队的政治部宣传科就有许多摄影战士,每次打仗结束后,陈赓都让他们把照片编成册子,或贴在墙上给军队的人看,起到鼓励斗志的作用,就像是一个随军的流动的摄影展。我觉得这样的照片特别珍贵,以很真实的方式记录了一个特殊的时代,这组照片可遇不可求,类似的作品很多在战争年代被毁掉了或者都在档案馆、博物馆里面,可以落在私人藏家手里真不多。

最后一个故事和我个人关系特别密切。有一次我买完东西之后打算离开,突然看到墙上一张很长的照片,我仔细一看,原来是1953年第二届文代会的合影,我想到那时我爸(艾青)还没被划成“”,他也许会在照片里面,我顺着照片中的人物找,果然找到我爸,他就站在的后边。当时我特别激动,有点控制不住了,委托了拍卖行的人帮我举牌,那张照片的估价是1.5万,但我自己的心理底价已经去到20万了,也很担心被人看出来我特别想买,和我抬价。后来在电话委托的时候,拍卖师从一万五起拍,我应价之后居然没有人和我抢,结果这张照片就以一万五买下来了!也许在其他人眼里,这张照片没有太大意义,但它对于我而言,实在太重要了。

《收藏·拍卖》:听起来是被您捡到漏了?

艾轩:捡漏这个概念还是看不同人的需要,如果有人告诉你这张照片过若干年之后会翻几倍,但你自己对这张照片并没有兴趣,这种漏就不怎么好,买了之后会一直关注这张照片的价格有没有涨。捡漏对于我而言,是用比较低的价格买到自己很想要的东西。比如我需要画老北京,我会收集关于老北京的护城河、城墙、老百姓的生活状态等照片作为素材。有时候我买东西也没想那么多,一下子买了几十万,回来之后发现有些买重复了!

《收藏·拍卖》:听了您的故事,似乎您都喜欢收藏特定历史时刻的照片,您的收藏是否按照某个系列来收?

艾轩:我买东西都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喜欢这两个原则,没有投资的考虑,比方说画画素材,还有一些特别罕见的老照片我也会买,因为好玩。

照片里的故事作文篇6

不用PS,也能做美图

看着别人都能做出美美的图片,自己是不是也手痒痒的呢?随着网络和技术的发展,PS已经不是唯一的处理图片的方式了,人们发展出了无数的、简单方便的美化图片的工具。Photoshop太专业太难也太Out了,我们用isee用美图秀秀。还没有玩过的同学,赶紧百度下载来玩玩吧。除了这些,还有好多玩法呢。

(1)漫博客er网:漫画你自己

省略/

在这个网站里,你可以很简单就能将自己的头像做成各种漫画风格的。主宰时尚潮流,打造个性图片,“漫博客er”漫画你自己――风趣、恶搞、热点流行统统都由你主张。一张真人头像,变换N种风格的卡通造型。

(2)Photovisi:创建自己的拼贴画

省略/

它可以将你上传的N多图片组合拼接成各种造型的壁纸,你要做的只是选择模板、上传图片。网站的优点是可以导出大图,适合输出打印以及设置壁纸。图片控们,还等什么,冲啊。

(3)改图网:中国最大的图片处理网站

省略/

网站提供免费的在线智能生成图片,在线人工修改图片,在线图片编辑工具等图片处理相关的服务。如果你不想动手,或者动手了却做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还可以通过付费请别人帮忙实现哦。

(4)来开开眼界:各种国外的图片网站

不得不承认,国外的同学在这方面的确很有创意。在flashface.ctapt.de/,你可以在线给自己画个素描像;上省略/,可以用自己的头像制作加菲猫漫画;上省略/,可以用自己的照片做个杂志封面。如果想要玩这些网站的话,必须努力学习英语了。

网上美图千千万,让人Hold不住

有一种人,看到美图就当场崩溃Hold不住,潜意识点击鼠标右键“另存为”,这些同学就是美图控。你一定也发现了,现在网上的美图控们越来越多。各种唯美的图片网站,真是层出不穷啊。在这里,用图片尽力表达生活的美好;在这里,用图片来述说我们心底的故事。如果你也是美图控,赶紧来这里分享吧。

(1)Flickr:透过别人的眼睛看世界

省略/

大名鼎鼎的flickr深受摄影爱好者的欢迎,注册一个账号,无论你来自世界的哪一个角落,都可以上传自己最得意的摄影作品跟大家交流。这里包含了来自世界各地的50多亿张相片。浏览白宫的官方相片或NASA的最新图片,即可看到世界的另一面。或者浏览Smithsonian、Library of Congress 等地方的珍藏集存盘,了解历史性时刻。

(2)Fave:淡雅的图片,很文艺很漂亮

省略/

走文艺风、小清新路线的同学有福了,这个网站全都是淡雅、洁净风格的图片。开在阳光下的花朵、在海边享受宁静时刻的男孩……能把人带到没有纷扰的宁静世界。如果你心烦气躁,不妨来这里浏览一下吧。

(3)TOPIT.ME:分享美好生活

topit.me/

在这个网站里,你可以找到彩色的糖果屋,草莓味的蛋糕,大眼睛、扎着蝴蝶结的布娃娃,女孩包里的小饰品,总之一切关于甜美的图片都能在这个网站里找到。也许,上传图片的都是些可爱、甜美的女孩子吧。

(4)又拍网:有意思的照片,有故事的照片

照片里的故事作文篇7

[关键词]姜文;电影风格;灿烂

从导演的第一部戏《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始,姜文的导演才能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他也因此挤进了中国第五代导演的行列。新片《太阳照常升起》是否还能像《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样灿烂夺目,许多人怀着这样的疑问心理走进了影院,走进了充满阳光的姜文电影世界里。

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太阳照常升起》,看得出姜文对时代情有独钟,那可能是他风华年少时最为深刻和灿烂的时光,隐藏着他许多梦想,对理想,对追求,包括对性的解读,有人用了一个公式“太阳照常升起=一点苏联怀旧+一点经典国货情结+一点光影魔术手+一点姜文自大的男根意识+阿莫多瓦后遗症+一个二流情爱小说+臭了大街的分段叙事(还自己连不上扣)”来概括自己对《太阳照常升起》的理解,仔细体会有其道理,但这样的说法还是有些狭隘和偏激的。

本片改编自叶弥的短篇小说《天鹅绒》。姜文把小说作了大修改,分成四个独立成章而又一体化的段落,讲述一段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的故事,时间上跨越了民国、解放初期、“”时期以及现代。通过《梦》、《恋》、《疯》、《枪》四个部分为我们讲述一个既简单又深刻的故事。

讲故事任何人都会讲,有的人喜欢按照时间的顺序,从1、2、3……娓娓道来,大师级的高手,往往会标新立异,不是从头开始,而是从中间切入,或者从第8、9讲起,打乱前面的顺序。不管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还是《鬼子来了》,他都在向大师级努力,这部影片同样如此。所以,故事开头,让人捉不着头脑,一派胡言乱语,似乎支离破碎。

本片起初看起来很怪,虽然有着姜文式熟悉的镜头,同样的背景,但我认为《太阳照常升起》却很大程度地异于《阳光灿烂的日子》。姜文这次的出手可以看出他严肃了不少,我甚至质疑,姜文的幽默感跑哪去了?虽然在演员们的生动演绎下还是有着几分喜感,笑料还是很好,但观众看此片时已经并不是像看《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样可以那么轻松,而是把注意力转向理解故事本身和受伤的感情上。可以看出,姜文在这部片子里灌输了很多的思想和拍摄的技巧,叙事方法也开始转变。片中主角们的发疯、自杀、通奸,这些事先没有明确交代原因的剧情,足以让观众觉得匪夷所思。而姜文的高傲使得他不愿自我表明,让观众去自己体会,理解不到的话纵然是观众的损失,也是投资方的损失,所以票房的不济也说明了艺术和商业间的一定问题。但是影片存在着一定的艺术价值是无可否认的。

看姜文的电影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来体会。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性镜头,对于心理学中的意象和符号学还不是太了解的广大观众,自然就无法感受也谈不上去尽情享受姜文在《太阳照常升起》这部影片中所尝试运用的电影语言了。就像小队长身上经常背着的算盘,有一天,就被妈抛到了天空。算盘在蔚蓝色的天空缓慢翻腾,在落地的时候被摔得支离破碎,其中有一粒算盘珠子掉到了一碗稀稀的白米粥里。我认为,姜文在这里想表达的是,人们每天都在精打细算扒拉算盘珠子过日子,可你算来算去你算不过天,算盘在天上转一圈,落到地上,只有一粒是为我们服务的。归根到底我们都是在为自己那一碗饭而忙碌,姜文的深刻不仅在于此。

姜文电影中的意象,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如蚂蚁上树、石头砌成的房子、树、石头等这些事物,与其说带有姜文主观的情感,倒不如说,影片中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不是构成了姜文的意境,其实是心理学的意象在姜文电影中的呈现。对心理学中的投射法和意象多少了解一些的人,都会欣赏姜文对人物在心理学层面上的超前觉悟和学习力,并感谢他为探求意象符号语言和电影的结合对于人物心理刻画所做的积极努力。

整部影片是为了光明普照的造型风格与迷醉癫狂的情绪所交织,呈现出一种中国电影从未有过的奇特景观。这种奇观化的视觉体验不同于商业化的视觉奇观,商业化的视觉奇观强迫观众放弃思考在心灵上屈服,而这种奇观来自观众的大脑自身,它强迫观众思考,强迫观众分泌荷尔蒙,当然这种巅峰体验并不是每个观众都能达到,这要视观众的知识结构和审美趣旨而定。

《阳光灿烂的日子》将特定时代里性与暴力纠缠的青春掰裂展示时,背景就是灿烂阳光跳跃于以苏联歌曲、黄军装为标记的历史琴键上,从而为影片带来青春萌动时独有的生命张力。到了《太阳照常升起》,故事不再具有完整的情节,甚至也不是简单的《低俗小说》似的四段式结构,看过该片的人形容那种感觉:“无论画面还是故事都让人晕乎乎的,像陷入一团白雾,也像被正午阳光晒着发晕。”摄影师赵非讲:“因为他这个戏啊,说话啊,人物啊,状态啊,整个故事啊,就是那么一个想象的电影天地。”在这个由姜文创造的世界里,正午阳光正强,你需要小心地将全部身心沉入到情节里,紧随着他走,遗漏某个细节就可能会迷失。而这个中年男人跑得如此之快,让人相信他青春期的冲动仍在,“他才是片中荷尔蒙分泌最旺盛的一个”。

照片里的故事作文篇8

挪威人Joanna:遗失十二年的照片找到了

“还记得你前些年一直在中国寻找的那些照片吗?Joanna,现在它们有下落了!”2011年4月的一天,挪威人Ella在电话里难掩激动,她面前的电脑上开启着一个Facebook页面,页面上那张发旧的老照片上,姐姐Joanna和妈妈面向镜头相拥而笑。

简直太不可思议了!Joanna掰着手指回忆,算起来这些照片差不多已经丢失了12年了。

1997年,来中国制作纪录片的Joanna因为有事要临时返回挪威一个月,便把自己的行李箱和自己的照片托管给一个中国朋友。绊脚的事情让她呆在挪威的时间比预期长了一些,三个月后,她重返北京朋友的住所,却发现这个朋友已经搬走,Joanna和这个朋友从此失去联系,她不得不带着遗憾离开了北京。

12年间,Joanna多次来北京,每次来都不忘打听那个曾经替她保管东西的朋友的下落,数次寻找无果后,她有些失望了。毫无线索的老照片,如今怎么会自己浮现出来?

“Ella,你慢慢地告诉我,这究竟怎么回事?”Joanna一脸疑惑地发问。

北京人王卫国:她是谁?她在哪里?

Joanna姐妹还沉浸在这突如其来的惊喜中,而在虚拟世界英文国际在线网上,网友们早已经因为一条来自中国的寻人线索忙得不可开交。

这是一条于2010年1月发到网上的视频短片,短片的名字叫《她在哪》,短片讲述的是一个叫王卫国的男子的故事:十多年前,他在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的偏僻角落里买下一组相框,然后又想方设法寻找相框中相片的主人公。异国他乡的怀旧故事一下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网友,很多人通过微博和社交网站进行转帖,大家连连发问,她在哪?

短片中的主人公寻找画中人已有12年之久了。

1999年,一向喜欢去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淘东西的王卫国,为买一个相框,将自己在张绍林版《水浒传》中的剧照放起来,而又一次来到这个旧货市场。走到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时,他被一个杂货摊位吸引住了。一组相框让他很是喜欢,“纯黑色木质外框,没有一颗钉子,虽满是尘土,却像是带着故事。”王卫国觉得这组相框很有眼缘,于是就买了下来。

几天后,王卫国擦掉相框上的尘土,才发现相框中有张西方小女孩的照片。而巧合的是,十二个相框中,居然每一张照片都有这个女孩。

看着这些照片的主人从婴儿的蹒跚学步到成长为亭亭玉立的少女,还有跟爸爸妈妈去野外郊游的照片……这是一个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也是一个家庭的生活缩影,看到这些王卫国诧异了,没有人会故意把这些照片遗弃,一定是不小心丢失的。想到这里,王卫国决定找到这些照片的主人。没想到的是,这一找就是12年。

挪威人Joanna:请问,有谁知道它们的下落?

“你好,我想打听四年前住在这里的一个人。”在北京建国门附近的一处寓所,Joanna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询问着,那时是2003年7月。

这已经不是Joanna第一次回中国打听那个朋友的下落,对于她而言,丢失的不仅仅是十二张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她童年时期与父母在中国的很多美好的片段,原本这些照片在母亲Julie Ege的家里也保存了一套,但几年前母亲在挪威的家失了一场大火,几乎家中所有的照片都在那场大火中付之一炬,因此Joanna也随之失去了童年最美好的记忆。而如今,这些画面只能浮现在Joanna的记忆里。

自从1997年遗失这些照片以后,Joanna几度来到中国打听那个朋友的下落,母亲家的大火更加激起了她找回童年旧照的想法,然而这么多年过去却始终杳无音讯,Joanna渐渐失去了信心。

北京人王卫国:你好,我在找一个人

王卫国把十几张照片一一装进一个大大的牛皮纸信封中,随后他开始策划自己的寻人计划。

这么私人的东西,不可能是主人自己不想要了,会不会是被人偷出来卖掉的?王卫国找到一个当警察的朋友,请他帮忙查找了北京市那一年的丢失物品的报案记录,却没有收获。

后来他也曾拜访过挪威大使馆,也询问过一些国外的朋友,但是都没有找到一丝线索。后来,王卫国还去报社求助,却屡次遭到拒绝。很多朋友也都劝王卫国放弃这个念头,但是王卫国始终牵挂着这些照片——他不止一次翻看过这些照片,有一张Joanna和她的母亲的合影特别让他触动,画面中母亲侧躺在床上,看着一旁撒娇嬉戏的女儿,母女之间眼神的交汇让王卫国无法放弃这个念头。

在这12年间,王卫国曾经先后搬过好多次家,但寻找的工作始终没有停止。

2010年12月27日,一次偶然的机会,经朋友介绍王卫国找到国际广播电台,想通过国际广播电台寻找失主,国际广播电台为此专门给他拍了一部短片名叫《她在哪》,在英文国际在线网上,并把该视频的链接发到了微博上,呼吁网友帮助寻人。这个视频以来,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网友们。

2011年3月16日的凌晨,终于有一位名叫Signar Berger的网友在视频下留言:“照片上的人是已逝的挪威籍演员兼模特Julie Ege和她的女儿。”Julie Ege是1962年的挪威小姐,在当时是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深受广大影迷的喜爱,出演过很多电影,大家印象最深的应该是007电影《女王密使》中的邦女郎。她有两个女儿——Ella和Joanna,Joanna就是照片中的那个女孩。

大家顿时兴奋起来,其他网友也被吸引到寻找Julie及其家人的信息和联络方式中来。过了短短10分钟后,网友Tea则把链接直接发给了Ella本人的社交网页。

挪威人Joanna:去中国,把照片带回家

Ella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告诉了Joanna,Joanna很快给英文网发来了电子邮件。Joanna在信中提到:“我很感激国际在线英文网为寻找失主所作的努力,并对王先生保留这些照片及一直坚持寻找表示敬佩,我非常感动!”

彼时距离Joanna的母亲Julie Ege离开人世已将近两年的时间。

2011年8月的一个很平常的下午,金发碧眼的年轻女士Joanna满怀期待地走进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大厅,她要在这里和来自北京的话剧演员王卫国会面。

王卫国就坐在大厅里,满脸的微笑,他的身边放着一个沉甸甸的旧箱子。一个身着白裙的外国女士出现在了王卫国的视线内,他一眼就认出了这是他要寻找的人。

Joanna激动地走向王卫国,热情地与他握手。他们素未谋面,王卫国却说:“其实我很早就认识你了,在你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Joanna此时更是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她激动地说:“这些照片在我生命中很重要,我真的没有想到还能再见到它们。这真是个奇迹!”

捧着想念了12年的照片,Joanna激动万分。她拿出了一张她和母亲的合照,照片上妈妈笑得十分灿烂并凝视着她,“那是我一岁生日时照的,那时也正是我妈妈事业的巅峰期。”Joanna的母亲Julie Ege是1962年的“挪威小姐”,这张照片,曾经作为Julie Ege的生活片段,在当时很多杂志上风靡。

Joanna又看见了另一张照片,这是Joanna和爸爸一起野游照片。“我们去野游,路很长,我走累了,不想走了,爸爸就不断给我讲故事,‘诱惑’我走完了那条很长的路……”Joanna回忆道。

照片里的故事作文篇9

    一情节”结构。这些影片以生活情感故事、人生境遇为叙事对象,通过独特的叙事结构,传达着对人情、人性的时代思考。

    与“非整一情节”结构相对的是“整一情节”结构。所谓“整一情节”,它包含了三个方面的理解,“其一,整一代表了一个贯穿情节;其二,整一代表了头、身、尾的封闭式结构;其三,整一代表了情节中只有一个(或一对)贯穿人物,即情节的主体(主人公)是单一的。”②顾名思义,“非整一情节”结构概括起来讲,即影片的结构由多(对)人物演绎的多情节的故事组成,打破传统的头、身、尾相连的封闭式结构,其主体可以是多个主体并列,他们互不干扰、各行其是地生活在或平行或偶尔交叉的轨迹上,构成情节的一系列事件之间不注重因果关系,多注重精神、情绪或理念的表现。这一结构的特点往往是平缓、松散而广阔的。因此也有学者将这样的情节安排称为“散体状态的情节”,称这样的叙事结构为“非戏剧式结构”③。国际影坛上,这样的影片比比皆是,如《暴雨将至》(1994)、《低俗小说》(1994)、《罗拉快跑》(1998)等。他们似乎并无有序结构、密切因果关系故事性的文本,但正是这种“无结构的结构”④,使影片主题以一种隐蔽、自由、松散的结构方式得以呈现。

    在这点上,中国新生代导演们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巫山云雨》(1996)、《爱情麻辣烫》(1997)、《花眼》(2001)、《天使不寂寞》(2002)、《无人驾驶》(2010)等,这些以家庭伦理、爱情关系为主要叙事对象的影片,皆采用了非整一的情节结构。通过“非整一”的形式架构,创作主体顾及到人物生活的方方面面和他们细微的情感变化,而避免了顾此(主流)失彼(细节),在保持生活的松散型结构的同时,将生活中细枝末节的本真反映到作品里,给予人们全新的审美体验。这里选取章明的《巫山云雨》和张杨的《爱情麻辣烫》这两部有代表性的影片来分析这类影片的结构。

    在国际上获得了颇高赞誉的影片《巫山云雨》,对人物心理和环境氛围极端风格化的处理以及在艺术构思上极度容忍而又不失深刻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部影片在中国电影文化史上具有极为特殊的典型意义,这里我们主要探讨影片的结构。从表面上看来,影片讲述的是一对原本顺着各自轨迹生活的男女,意外地相遇相爱之后(这部分影片并未正面表现),又各自散开经历着各自并无必然联系的生活,但最终又走到了一起。麦强、陈青、小吴将影片平均瓜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信号工麦强本来是最具有行动性的主体,但影片没有用他来生成一个整体的情节,他只起到了引起事件的作用,并在结尾时发挥了结束事件的结构性功能,其贯穿全剧的主导性作用被削弱了。第二部分围绕小旅社服务员陈青的家庭、工作生活展开以及旅社经理老莫对她永无休止的纠缠。这里只有陈青恍惚的心智和若有所思的期待神情似乎在向我们暗示着什么画面以外的东西。影片第三部分,对警察小吴个人私事的关照则始终占据着主要位置,小吴从一个配角上升为一个主体,而与主要人物相关的案件调查却成了边缘事件。始终处于故事中心的两个人物在影片第三部分退居于第三者的位置上,别样的叙述策略带来了角色的自然转换,也造成了叙述对象在平行位置上平分秋色而造成的相互削弱。但换句话说,如果采用整一情节的结构方式来结构影片的话,主题就会显得极为浅显,无非是一对男女如何克服各种猜忌和困难走到一起的故事,那么,影片留给观众的声音将落入单一化的窠臼。而这部影片并没有采用整一情节的结构方式,一些本来极为重要的情节退居为后景,影片中大面积撒网式地表现着小旅馆周围、信号台周围人们对爱情伦理、家庭生活的理解和实践,影片中麦强和陈青共处的画面只有一个,即最后麦强连夜游过长江湿淋淋地出现在陈青面前,没有言语,只有泪流满面的陈青用双手打着麦强,而麦强则抓住陈青的手,任由她发泄着一切的委屈、不满和欣喜。按照正常的情节安排,二人相遇共处的画面至少应该还有一处,即“强奸事件”的真实过程,但这次“相遇”对于影片来讲似乎并不重要,因为人们在面对爱情、婚姻、家庭问题时复杂多变的心理 和感受在影片叙事中已经词穷意尽了,事实上,这种心态的复杂性是转型期社会普通百姓在面对驳杂繁复的伦理困境时最为普遍的心理状态,而平缓、松散的拼贴式结构更有利于对人物的精神、情绪和观念进行多层次、多角度,更为全面的表达,因此可以说,这样的一种叙事结构是非常契合时代脉搏的。这也是新时期以后,这样的一种叙事结构被青睐的

    主要原因。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时代思想文化、伦理观念的变革才触发了与之相适应的叙事艺术手法的革新。虽然影片的非整一情节结构可能会使得影片的情节线条稍显柔弱,但在空间的交织对比以及人情人性的表达上却有着超出寻常叙事结构的丰富。

    《爱情麻辣烫》是张杨导演于1997年的处女作,以300万的投资收回了2100万的国内票房,获得了艺术与市场的双赢。这部影片的叙事结构也属于典型的非整一情节结构。影片由五个取材于身边、相对独立的,短小完整的感情故事串联而成,讲述了不同年龄段人们的情感经历,通过不同的情感故事来拼贴出人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爱情、婚姻、家庭伦理图景。它们没有情节上的必然联系,仅以一对即将成家的年轻人周建与夏蓓准备结婚过程中几件琐事——见家长、布置新居、买戒指、登记、拍婚纱照、闹新婚等来贯穿全片。影片总体上并不拘泥于结构的一致性,也不强求时间与空间的必然联系,因此,这样的情节安排在结构上断裂感较为明显。周建和夏蓓的出现与演绎,只起到了线索的作用,目的是引出五个不同年龄段人的情感、家庭小故事。《声音》里王艾与小玲之间朦胧、纯真的初恋之美;《麻将》中空巢老人们在孤寂落寞中渴望着爱与被爱、温暖与被温暖;《玩具》里年轻夫妻对现实婚姻生活的平淡与曾经美好理想之间的落差无法适应;《十三香》里夫妇俩人到中年再次面对爱情婚姻的考验以及年幼的儿子为挽救濒临破裂家庭时,表现出非典型的成熟;《照片》则叙述了青年男女炽热的现代爱情。这五个家庭伦理小故事在表象上并无联系、各自独立。试想一下,如果以一对夫妇的情感经历为叙事对象,从初恋讲起直至金婚以后,从而形成一个相对闭合、封闭的整一情节的话,无疑,影片承载人间家庭生活百味的丰富性、多样性将受到挑战,无论是影片的主题,还是衔接影片的内在逻辑性、情绪统一性都将对影片内容表现的丰富性形成一定程度的束缚。

    但这样的非整一情节安排真的是相互之间绝对独立、毫无关联的吗?那又是什么力量将它们聚合在一起,拼贴成为一部作品的呢?张杨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影片创作的缘起时说过,自己是在一次路过街边花园时,被成双成对跳舞的老人们幸福和快乐的神态所触动,“想到他们一定也饱尝爱情的酸甜苦辣,曾经真诚地初恋过,也许曾尝试过失败的婚姻,抑或失去老伴带来的苦,虽然年纪不停地变大,相信他们依旧渴望爱情,依旧渴望开始一种新的生活,看着这些老人,我突然触到了故事脉搏”。从导演的自我阐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相同的叙事主题或者说主题变奏是串联起这五个故事的精神链条,从而在各个段落之间形成了观念上的强烈的呼应。

    张杨在影片中讲述的五个贴近生活、富有活力的故事,其意图是通过不同年龄段人们的爱情生活表现人生在各个阶段的情感经历,从而构成一个完整而丰富的人生,将生活中看似松散、偶然的情节结构升华为一种传达创作主体伦理价值理解与期待的审美结构。这样一来,影片外表看来松散的结构就获得了一种强大的精神核心。因此,这样一部影片能够以有限的篇幅实现对家庭生活百味和精神主旨统一性的表现,这不得不说是“非整一情节结构”的功劳。同样的叙事结构在张扬新近执导的影片《无人驾驶》中也有类似的呈现,三段式的非整一情节结构,是主流社会家庭伦理、情感经历的缩影。婚外恋、七年之痒、初恋复现、小三、中年人的情感危机、老少恋、纯爱理想、一夜情、中年夫妻坚贞的情感、中年男子的家庭重负、年轻妈妈未婚先孕以及人与人之间诚信与背叛等多重家庭伦理问题在影片相对独立的三个故事里分别得以呈现,它们按照自己的线索发展着,但一个突发事件——车祸成为这几条线的交叉点。且不论导演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手法上成功与否,是否有形式大于内容的嫌疑,客观上,影片的确形成了一个类似于《爱情狗娘》的非整一情节结构,影片打破按照事件顺利铺排情节的传统,顺应自身的创作意图对故事进行重组,拼贴式的情节安排提升了故事的表意性和节奏感。

    虽然,抛却整一情节结构方式,会使影片丧失一些结构上的张力和有机性,但几个情感故事在不同空间下的对比和映照,却使得影片获得一种类似于“和声”的结构  ,单个的插曲就像一个个独立的声音,但当他们与其他插曲并置的时候,却很好地保持了生活真实丰富、充满活力的原生结构。诚如张扬在谈到《无人驾驶》时声称,相信每一个爱过的人都会在影片中找到共鸣。这句话正道出了非整一情节结构在主题陈述、思想表达上的优势所在。 事实上,这种非整一情节的叙事结构在新时

    期中国影坛的出现,是有其必然性的。一方面,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整一情节结构的影片强调起、承、转、合的结构方式虽然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规律,但这种流程化的叙事往往会削弱生活的真实结构和自然面貌,尤其是当它遇到新时期以后以繁复多头的家庭琐事、人情网络为主要表征的家庭伦理叙事的影片时,这一弱势表现得尤为明显,这样的叙事结构从某种程度上抹杀了生活中一些丰富复杂的情节。诚如威廉?阿契尔所说,“我们愈是接近现实,这种困难就愈益增加,越是高级的戏剧形式,在真实性的要求和戏剧效果的要求这二者之间愈可能发生冲突。”⑤因此,“非整一情节”结构的出现是电影艺术发展到一定时期艺术自身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新时期以后,尤其是90年代后期,转型期的社会现实日益复杂,意识形态话语的统治地位早已被盖上历史的封印,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也在时代的大染缸里变得日益繁复和多元,家庭及家庭伦理文化也在众声喧哗中呈现出暧昧多义的特征,特定历史时期特殊的生存环境呼唤电影以一种共时性的途径快速、全面地真实再现复杂生活的变幻无常。因此,家庭伦理叙事影片非整一的情节结构所带来的多义性、偶发性、散漫性正体现了驳杂社会环境下,人们生活、生存的实质性状态。

    注释:

    ①④ 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践》,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版,第325页,第326页。

    ② 刘一兵主编:《电影剧作观念》,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版,第172页。

照片里的故事作文篇10

[关键词] 时间 时序 叙事时间 《记忆碎片》 顺叙 倒叙 插叙 闪回

人类文明一直把时间想象为“一条单一方向的不可逆流”。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跨入同一条河流”,人类可以制作出日历、钟表来计量时间,但是对于个人来说,时间的流逝本质上是不可逆的。影视记录最为直观的时间,对于电影艺术而言,安德烈.巴赞认为“降服时间的渴望”是电影产生的原动力。

对于影视来说,时间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的。法国电影理论学家马尔丹认为“电影首先是一部时间的艺术”。影视作为艺术作品来说,它的时间性有两方面,正如热内特在《叙事话语》中曾说道“叙事是一组有两个时间的序列”,一是来自于观赏过程的时间,是讲述故事的时间,也是电影本身的时长(“所指”时间)。另一种是影视作品中讲述故事的时间,即影视中的叙事时间(“能指”时间)。这类时间本质上是镜头拍摄下的时间,不是客观现实的,属于“伪时间”。

一般来说,时间可以从顺序、持续长度和频率三个维度来看。顺序是前后问题,持续长度是“多长时间”的问题,频率是“经常性如何”的问题。就影视时间来讲,时间的认识主要分为两种类别,一是时序,一是时距。时序指的是故事时间和艺术作品中叙事时间的对比关系。文学中常用的“顺叙”、“倒叙”属于此范畴。时距是指事件或故事的实际延续的时间和被叙述的时间长度(文本长、影片时长等)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电影《记忆碎片》的特点主要论及影视中的时序问题,即电影艺术中对故事时间叙述先后的安排。

一、解析电影《记忆碎片》

电影《记忆碎片》(Memento)是美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第二部影片,在2小时的时长中,导演将一个单线故事用两条时间轨穿插讲述出,故事的情节大致可以概括为:兰尼的妻子在自家的浴室中遭到歹徒的奸杀,兰尼救援时被一个歹徒击伤脑部,患上短期失忆症。事实上歹徒并没有将兰尼的妻子杀死,而是因为妻子最终受不了兰尼的短期失忆症,利用他的病将自己注射过量胰岛素致死。但是自从浴室中被击昏后,患短期失忆的兰尼一直认为妻子在浴室中被杀死,一定要找出杀人凶手。一天,兰尼在一家旅馆突然惊醒,故事由此开始。在警察泰迪的诱骗下,兰尼杀死了一名毒贩。为了报仇,毒贩的女友再次利用兰尼的短期失忆症一步步骗兰尼杀死谋害男友的主谋警察泰迪。

作为后现代主义的实验电影,《记忆碎片》几乎涵括了后现代电影中的所有叙事策略。具体分析电影,导演用严密的逻辑将一个故事分解成一个个小块,按照不同时序清晰地讲述出来。全片共用了45段“记忆碎片”,23段彩色画面时间顺序为倒叙,22段黑白片段时间顺序为顺叙。如果将这45个片段编号,故事的正常逻辑发展顺序是:

1,2, 3, 4, 5,…… 44, 45

其中前1~22段画面为黑白色,后23~45段画面为彩色。但是导演却采用了类似短期失忆症患者的思维模式,在影片中将“碎片”排列为:

45,1,44,2,43,3,42,4,41,5,40,….. 21,24,22,23

“真实事件”(电影所述的故事)的开头与结尾在电影前两个片段已经表明,电影的结尾处却是“真实事件”的中间部分。黑白色画面部分叙述的是故事发生的前一部分,兰尼被警察泰迪一步步误导,最终杀死毒贩。彩色画面部分叙述故事的发生后一部分,兰尼被毒贩的女友一步步误导,最终杀死警察泰迪。

二、时序问题

《记忆碎片》在叙事上最大的亮点无疑是对时序的处理,也正是时序问题构成了这部实验电影最大的看点,下面结合影片具体谈论电影时间中的时序问题。

热奈特认为“在故事中事件持续的时间顺序和这些事件在叙事中排列的伪时间顺序的关系”是时序所关心的内容。简单说来就是前文所解释的“故事时间和叙事事件的对比关系”问题。热奈特的理论来源于从文学角度对普鲁斯特的小说《追忆似水年华》的叙事学方面的分析。电影艺术较之于文学作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电影作品自身是有自己的时间的,但是就单纯从叙事的时间顺序安排来看,用类比的方式参考文学艺术中的叙事可以更为清晰地分析出电影的时序问题。

简单说来,电影的时序安排,类似文学,可以分为顺叙、倒叙、插叙、预叙等几大类别。电影《记忆碎片》在叙事上主要采用了顺叙、倒叙、插叙三种电影叙事方法。电影中黑白画面的部分单独取出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故事,采用了顺叙的手法。黑白画面的片段中,主角兰尼讲述了同样一个短期失忆症患者的故事,看似无关却做足了铺垫,采用了插叙的手法。彩色画面部分故事是“从尾到头”讲述出来的,从结果讲到原因,故事情节发展的时间轨与电影时间轨是逆向的,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1.顺叙——黑白画面

全片中22段黑白画面可以单独讲出一个故事,除了最后一段时间较长外(近6分钟),只有两个片段的时长超过一分钟,最短的只有16秒的时长。这其中主要画面是兰尼在旅馆里不停地接电话,通过电话另一端警察泰迪的暗示,一步步推断出杀妻凶手是毒贩,在最后一个片段中被骗到郊外一所房子中将毒贩杀死。

顺叙按照因果关系和自然时间顺序来讲述是最易于被观众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一般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来安排故事。顺叙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叙事手法,遵循时间的自然流动,在许多经典的小说、戏剧、电影等艺术作品中被使用。以中国的艺术作品为例,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的叙事都是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前后将故事展开。中国电影初期,即使如费穆的电影《小城之春》因其怀旧的情调完全有理由打断“顺时性”的叙述,但是在追忆电影主角的旧日恋情时,导演仍严格遵照顺叙的手法。九十年代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从旧时代的中国讲起,将20世纪中国的大事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以两个戏子的命运串联起来。

顺叙在电影艺术发展的初始阶段被频繁应用。在经典好莱坞电影中通常按照“1—2—3”的顺序来表现事件,经典影片的导演需要有集中的、有准备的开场呈示,既忌讳事先得知结果如何(闪前),也多“劝告人们不要用闪回”。顺叙的手法可以使电影“延缓戏剧性的发展 ”。但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导演越来越多渐渐摒弃了单一的顺叙手法。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电影理论研究中引入了文学叙事学的研究手法,对电影的时间叙述有了理论上的进步。

2.倒叙——彩色画面

全片共有23段彩色画面作为倒叙片段,这也是全片最能打乱观众观影逻辑的部分。倒叙中叙事者先叙述故事的结果,再反过来叙述故事的原因,类似文学上“本文时间”对“本事时间”的时序颠倒。影片在最开始就给出了整个故事的结尾——主角兰尼杀死警察泰迪。接着导演带领观众利用患短期失忆症的主角兰尼每一次的短期记忆片段慢慢推出为什么警察被杀。

这部分的画面每个片段的持续时间都较长,占据了影片的大部分时间。导演利用倒叙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是形式上的需要,作为一部实验电影,倒叙打破了叙述上的顺叙性,使叙述本身更具有突兀感和曲折感;另一方面,倒叙的方法满足了故事中人物特点的需要,每一个片段的开头观众总是像影片中刚刚丢掉上一片记忆的主角兰尼一样,对眼前的场景感到莫名其妙,毫无逻辑性可言,让观众体验了一次“短期失忆症”。但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观众凭借着自身记忆,渐渐显示出与电影主角不同的全知全能“上帝视点”,随着故事发展从“果”到“因”慢慢理出故事的来龙去脉。

同样运用倒叙的还有一部不得不提的伟大影片——《公民凯恩》。影片以美国新闻业巨头赫斯特为原型,展现报业大亨凯恩的一生。影片开头就讲述凯恩在桑拿都庄园的死亡,凯恩在临终前说出“玫瑰花蕾”,接下来的影片都围绕着这一悬念而展开叙事,刻画出凯恩的一生。利用倒叙来讲故事在当时流行顺叙手法的好莱坞经典电影时代中实属标新立异,是这部经典影片的一大亮点。

闪回,指将过去的某个场景或者片段突然地插入进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属于倒叙的一种。闪回经常用少量的镜头快速地将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呈现出来,对现实进行补充交代。影片中兰尼的记忆常常会出现“闪回”片段:回忆自己与妻子从前的生活,自己在记忆中最后能记起的妻子在浴室中被害的场景。这里闪回的应用也就体现了倒叙片段的另一种目的:表现过去的事件或者补充介绍故事的背景材料。

正如上文所说,闪回在电影艺术之初并没有受到欢迎,一位剧作家说“没有动因的时间跳跃会搅乱观众,结果会破坏他们参与的角色生活的幻想”。好莱坞常把闪回看作是为造成悬念或惊诧对叙事进行的说服性处理。这里可见闪回,甚至倒叙的电影叙事手法中带有的固有“搅乱观众”的弊端。

3.插叙

插叙是叙述者打断中心事件的时间轴,插入对另一个事件或者场景的叙述,插入的时间或场景与中心的事件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这也正是插叙与倒叙最主要的区别,倒叙讲述的仍然是整个中心事件,只是没有按照故事的正常发展顺序进行,插叙所叙之事并不同于中心事件。

那么插叙的意义是什么呢?《记忆碎片》的黑白画面中,兰尼一直对着电话讲述记忆中的一个故事:在他任保险公司的调查人员时遇到的一位患短期失忆症病人,病人一直被妻子照顾着,但是妻子却在最终忍受不了丈夫患短期失忆症的痛苦,利用了丈夫的病,让丈夫给自己注射过量胰岛素而身亡,病人最终被送到精神病院中。

这个故事与电影的整体叙事并没有直接关系,但却在电影中占用了一定量的篇幅,属于典型的插叙。深究这段插叙的作用时,警官泰迪在电影接近结束时的台词“我猜你只记得你想记得的事情……你只想要自己捏造的事实”却说出了事实的真相:插叙中的内容都是兰尼杜撰出来的,兰尼所讲故事中的病人就是兰尼自己。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提到,人会有一种抗性,能够抑制过去被压抑下去材料的再现。这种抗性可由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是严厉的反抗,一是使压抑的材料不直接浮现出来,而是以相近似的事情暗喻出来。可见用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这段插叙的存在合理性并不难,兰尼记得的关于短期失忆症病人的回忆实际上就是被自己的意识压制着的对自己与妻子最后生活片段的记忆。可见导演利用这段插叙提供了背景资料,也将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最终补充完整。

插叙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介绍中心事件的背景材料,二是为了拓展影片的寓意,这种插叙也叫做“意指性插叙”。第一种插叙是影片《记忆碎片》中插叙的主要类型,主要目的在于补充介绍中心事件(故事背景、任务交代等等)。

第二种插叙在中国传统电影中应用的最为明显,主要是为了渲染某种情感。举插曲为例,作为插叙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中国导演自20世纪以来不分类型地在影片中插入歌曲,可以说是“中国电影的一个民族习惯”:在电影叙事中,插曲把情节停顿下来转向抒情。而好莱坞的导演们认为插曲会“打断观众入梦”,是不合时宜的。

追根溯源,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中一直浸透着“插叙的精神”。在古代小说中,诗词常常穿插在小说的情节中。《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宝黛二人初见,对黛玉容貌举止从贾宝玉视角进一步描写: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作者此处有意回避全篇幅的叙事,故意放缓叙事节奏,转而描写林黛玉外貌,将观众由“看故事”的叙事带入到审美享受的境地。

叙述者对时序的安排总是抱有一定的艺术审美目的,了解一部电影中时间的安排,叙事手法的安排,也能更好地理解电影作品中导演寓于电影的深层含义。

参考文献

[1]林黎胜《中国电影的叙事时间研究》,《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2][美]戴.波德维尔《经典好莱坞电影中的时间与空间》,陈梅译

[3][以色列]什洛米茨.里蒙-凯南《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的文本与时间》,李明译

[4]张清华《时间的美学——论时间修辞与当代文学的美学演变》,《文艺研究》2006年第7期

[5][法]热奈特:《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王文融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6][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