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看图写话十篇

时间:2023-03-17 21:43:14

植树看图写话

植树看图写话篇1

植树节

实验二校二年级三班

徐鹏晖

三月十二日是植树节,小红提着桶,拿着铁锹到后花园去植树。

后花园里景色宜人,空中还有翩翩起舞的花蝴蝶,地上还有许许多多小花。

开始种树了,她先挖坑,又把树苗埋在土里,浇上水。过了一些日子,小树苗变成了小树,她的心里真高兴啊!

植树看图写话篇2

开心的植树节

利津县实验二校  二年级四班  崔智杰

植树节到了,阿美早已准备好了工具,两个小铁锹、水桶。

阿美早已迫不及待了,她来到后花园选了一个特别好的地方,开始植树了,她兴奋不已。

阿美拿起铁锹,开始挖坑。她一边挖坑,一边喊着口号:“嗨哟!嗨哟!”坑终于挖好了,她累得满头大汗。

开始栽树了,她小心翼翼地把树苗放进坑中,又把坑填满了土,最后又浇了一些水,树苗开始发出点点嫩芽。她还许了一个愿望:希望树苗快快长成一棵茁壮的大树。

植树看图写话篇3

利津实验二校二年级六班 庄慧娟

有一个叫丽丽的小姑娘,她长得非常可爱,非常漂亮!

今天是植树节,丽丽来到了一个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地方。她拿上水桶和铁锹,先把树苗种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然后浇水,后来拔草。树种好后,丽丽每天早上都来拔草、浇水。过了些日子,丽丽又来到这个景色宜人的地方,她看见小树苗已经长大了。小鸟在上面高兴的唱歌,蝴蝶在树边翩翩起舞,小花和小草高兴的点头。小鸟把大树当成了家,小鸟和蝴蝶都围着丽丽转个不停。

植树看图写话篇4

要说起雏鹰假日小队活动,那可多着啦!有去罗宾森图书馆看书、植树、捡垃圾、节约用水提醒等,令他记忆犹新的是植树活动和看书活动。

那是在3月12日植树节当天下午2:30分,全体雏鹰假日小队队员都来到了花园门口了。只见他们都拿好了植树的必要物品:一把铲子,五棵树苗和一杯水。活动开始了,队员们都走向花园,开始植起树来。李?D彤走到一片沃土旁,拿起铲子挖起了坑,不一会儿,她就挖了一个大坑。紧接着她从背包里不紧不慢的取出一棵树苗,把树苗小心翼翼的放进坑里,最后从背包里拿出一瓶水慢慢地对准树苗喷水,就大功告成了!李?D彤把剩余的四棵树苗都一一种好。时间到了,队员们都种好了,有的给树苗围了个圈,有的做了个篱笆,还有的给树苗摆了个奇异的造型。大家个个面带微笑,毕竟队员们都为地球增添了一点绿化。

这个活动结束了,又轮到了下一个活动:去罗宾森图书馆看书。队员们都聚集到了罗宾森广场的四楼图书馆看书。王伟借了本漫画书,看得津津有味,都“走火入魔”了,别人叫他都不知道。叶浩楠喜欢看笑话,就借了一本《幽默世界》。只见他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忍住笑。李?D彤随手拿了本谜语书,她刚翻开一页,变皱起眉头来,凑近一看,原来是被一道谜语给难住了。谜语原来是:一只土豆杀了一只包子,打一个食品。杨波尔凑巧看见了,思考了一会,说:“这还不简单嘛!答案是“豆杀包”(豆沙包)呀!三岁小孩都知道!”“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啊!”李?D彤突然大叫道,“谢谢。”“不用谢,小ks!”杨波尔抬着头,自豪的回答道。再看看项蕊,只见她静静地看着《格林童话》,一声也不响。杨波尔几次三番想让项蕊说哪怕一个字,但项蕊根本不说。杨波尔只得自讨没趣,灰溜溜的走回原位继续看书了。叶浩楠看完书后把书放回了书架里,又换了本《男生贾里日记》看,里面主要写了:贾里可不是个普通的人物,这个大男孩聪明、热情侠义,他周围的伙伴们一个个也都不同凡响,经常会做出点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干出点令人刮目相看的事情。叶浩楠看得有滋有味,好像他就是里面的主人公:贾里一样似得。可是时间不等人,队员们依依不舍得离开了……

这一次的活动,让我们都明白了:植树是为了让空气新鲜,让人们都能呼吸到新鲜空气;看书有益我们积累,下次写作文就好写了。这一次,成员们都收获了各种有益的知识。

上海嘉定区?城实验小学四年级:谈静

植树看图写话篇5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 写话 起步训练

新课标在对低年级的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对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的目标。写话是作文的基础,我们可以把“写话”理解为低年级的作文。那么应如何进行低年级写的起步训练呢?我认为:尽管教材是从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开始安排看图写话,要求学生“看图写几句话”此时才明确提出要求,但我们绝不能从这才开始训练学生写话,而应把新课标对写话的要求落实到每一课、每一个“语文园地”,由易到难,由写一句话到写两句话、由写两句话到写三句话……如果平时前面“写一句话”都不去训练,那么到“语文园地四”怎么会写几句话呢?我们要充分利用人教版教材极其重视“积累”这一显著特点,为写话服务。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积累,在积累语言中进行语言实践,下面结合人教版二年级教材,介绍几种如何进行写话的起步训练。

一、从课文插图入手,引导学生写话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来看,直观生动形象的东西比较容易激发他们写话的欲望。因此,写话起步阶段可以从图入手,人教版教科书图文并茂,教师完全可以挖掘图中的写话资源,为学生所用。如教师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让学生选一幅或一幅图中选其中部分内容写一写,至于写什么,怎么写,写多少,大可不必提要求,这样降低难度、纯粹凭个人兴趣、爱好和感受去写话,不受任何约束,学生就愿写、乐写、爱写,写出的内容也颇具个性。如上完《秋天的图画》就可设计“把你从图中看到的最喜欢的景色写下来(一句、二句都可以)。又如《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课有两幅图可选其中一幅,既可写充满绿意、婀娜婆娑小柳树,也可写挂满累累果实的红枣树。可以说每篇课文的插图都是我们进行读写结合的最佳资源和有效途径。只是我们是否想用和怎样用心设计的问题。

二、发挥课文的示范作用,让每个学生成为小诗人、小作家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模仿是儿童的心理需求,是学习写话的必要手段。如教学《假如》就可以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再写一段或几段(例句见教材)。“小诗人,你们学着课文的样儿把下面的诗补充完整吧!

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

我要……

又如,《植物妈妈有办法》就可这样设计“你还知道植物妈妈还有什么办法送出自己的孩子吗?如果不知道,可以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再按书中样子说一说、写一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写好了,你就是个大诗人了。”

三、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每个学生放飞想象

学生正处于做梦的年龄,喜欢幻想是儿童的天性。教师要充分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的思维想象和语言表达相结合。自由想象、自由表达,会大大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降低写话难度。如教学《黄山奇石》可设计让学生仔细观察“猴子观海”,想象并描写猴子观海时的顽皮动作等。又如,《拔苗助长》可设计“种田人看到禾苗都死了,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说一说,再写下来”,许多课文结束后,都设置了类似这样的极富思考性的拓展题,要求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问题都用黄颜色涂上圈,以此提醒学生的注意)。因此,我们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作为读写结合训练点。

四、充分利用节假日资源,拓展写话空间,形成系列

我国是一个传统节日较多的国家,在各个节日中人们总是会有一些传统的活动。结合节日 的活动,让学生们更多地感受祖国传统节日的巨大魅力,感受生活本身的丰富内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项课程资源。如“教师节”这天就可设计“教师节,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六一儿童节”你玩的愉快吗?请用几句话把他写下来。“植树节”给小树写警示语。环保日可设计:观察你家周围的环境怎样,有什么想法?把他写下来。母亲节可设计:“给妈妈写句悄悄话”或“母亲节你想为妈妈做些什么?”端午节可让学生写一写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这些活动如果能积极发动家长参与,教学效益将事半功倍。

五、关注新闻,留心生活

在这个信息的时代,时时处处有新闻。报纸、电视、宽带网,社会现象……新闻是小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永不枯竭的资源。我自任教低年级以来,就要求学生每周都要摘抄1~2条新闻记在自己的小本子上,每周一各小组选代表在班上与同学们交流,这样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思想品德高尚了,识字多了,错别字少了,写的兴趣浓了,习作的能力提高了。

六、走进自然,训练写话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自然万物,气象万千,那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源泉。春天百花齐放、争香斗艳;夏日骄阳似火、树木葱茏;秋季大地金黄、瓜果飘香;冬时寒风刺骨、白雪飘飘,均可成为学生的写话内容。只要我们事先去安排,精心去设计,引导学生细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学生自然有兴趣去写、有东西可写。如在上完二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后设计了:《春天的发现》并要求学生利用休息的日子由家长带领学生到野外去观察春天并把观察到的景色用一段话写下来。上完《雷雨》一课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了观察天气并指导学生写出了观察日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七、从课外阅读入手

植树看图写话篇6

师:上节课,大家提了很多问题。我选了三个,请看屏幕。这些问题是谁提的,谁就站起来读给大家听。(生:① 樟树到处可见,为什么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③ 这是怎样的两棵樟树?)

师:这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作者写作的目的;第二个和第三个是关于写作的内容。熊老师明白大家的意思,所以我给大家归纳成这样的探究话题(出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有何独特之处,作者又是怎样描写它独特之处的?)这节课,咱们就围绕这个主要话题,仔细深入地研究这篇文章。

【评析】“问学”的基础上梳理研读话题,找准了教学起点,既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二、 聚焦重点,研读探究

师:课文中具体写樟树的是哪几个自然段?

生:第4、5自然段。

师:我们就聚焦第4、5自然段。(出示: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哪些词句写出了这两棵樟树的独特之处?用“ ”画句子,用“....”标出关键词语,在旁边简单写一写你的理由。)(生读写)

层次一 “生命活力―表现角度”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第4自然段中哪些词句写出了这两棵樟树的独特之处?

生:我画的词语是“枝干粗壮”“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这些词语写出了樟树的树干粗、树枝长而且多,很有生命力。

师:是啊,枝干粗壮就可以抗击风雨了。

生:我画的是“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写出叶子多而且亮。

师:就跟人一样,拥有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说明身体好。樟树的叶子稠密发亮,也是生命力的表现。

生:我画的是“四季常青”和“蓬蓬勃勃”,也是樟树生命力的表现。

师:看来,大家都认为樟树的独特之处是有生命力。你们看,作者用了一个“四季常青”还不痛快,又加上一个――(生:蓬蓬勃勃。)

师:什么叫“蓬蓬勃勃”?

生:形容植物长势茂盛。

师:“蓬勃”也能形容植物长势茂盛的。

生:“蓬蓬勃勃”显示樟树的长势更茂盛。

师:是呀,对于这两棵樟树来说,“蓬勃”显得还不茂盛,叠加使用才够味儿,才能写出它的生命力。你们刚才交流的词句在文中三句话中,都表现了樟树的生命力,重复不重复?三句话保留一句,行不行?

生:不行。一句是写枝干的,一句是写叶子的,一句是写四季表现的。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这三句话实际是三个角度。一是――(生:枝干的角度。)二是――(生:叶子的角度。)

师:“绿叶为大树而生。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对于樟树来说――(生:四季常青。)

生: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师:所以,这也是一个角度。写作的角度就是观察的角度,表现樟树的生命力,作者也用了多个角度。

师:想象一下,这两棵樟树历经100多年的成长史,它们是怎样克服困难,长成现在这蓬蓬勃勃样子的呢?(出示: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 )还是( ),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生: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生: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师:是呀,无论生存环境如何变化,樟树总是那么蓬蓬勃勃!现在,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来表现这两棵樟树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呢?(生读)

师:看来,这段话大家都记住了,今后要仿写其他植物就不难啦!

层次二 “香气拒虫――对比反衬”

师:再来看第5自然段,哪些词句又能表现樟树的独特之处呢?可以说词语,也可以说句子,还可以谈理由。

生:我从“本身”“永久保持”读出了樟树的香气非常浓。

师:我到了一个词“本身”。你们发现了吗?谁来谈这个词?

生:“本身”这个词是说本来就有。

生:是与生俱来的气味。

师:樟树天生就能分泌香气,身上的香气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香樟树。

生:我画的是“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仍然在为人类做贡献。

师:谁也画了这句?谈谈你的想法。

生:樟树无论是生还是死,它都能为人类做贡献。

师:是的,不管这棵樟树是生还是死,它都有香气,这就叫――(生:永久保持。)

生:我从“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这句话中,读出樟树的香气可以拒虫。

师:不光有香气,这香气还能驱赶虫子,你很会概括。

师:是呀,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出示)

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只要这木质存在一个月,虫类就怕它( );只要这木质存在( ),虫类就怕它( )。

生:只要这木质存在一个月,虫类就怕它一个月。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年,虫类就怕它一年。只要这木质存在一世纪,虫类就怕它一世纪。

师:好长的时间啊!

师:樟树香气拒虫,这就是樟树的独特之处,这就是樟树的――(生:可贵之处。)

师:刚才,我们谈樟树的独特之处,是关注到了后面的文字,前面还有几行文字,是写什么的?(生:写石榴树的。)

师:它可与樟树一点关系都没有呀!去掉行吧?

生:写它是为了跟樟树做比较。

师:比较什么?

生:对比出樟树的可贵之处。

师:这是和石榴树进行对比(板书:对比反衬)这样的对比、反衬是为了突出樟树的与众不同,突出它的可贵品性。

师:现在,请一个同学来读写石榴树的文字,一个同学来读写樟树的文字,咱们再一次来感受樟树的可贵之处。(两生读第5自然段)

【评析】“层次一”中,教师不拘泥于语言文字的深挖,当学生感受到樟树的生命力后,随即反向体会表现生命力的三个角度,不赘于“精巧”,而在意于“规矩”,实际上也是让学生感受句型句式;接下来朗读表现和当堂背诵,其意图主要在于背诵积累,很简单、很朴实、很有效。“层次二”中,学习方式有所变化,在“香气拒虫”上品足了、悟透了,再看石榴的描写,突出言语意图。

三、 关注首尾,体悟秘妙

师: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把香樟树的特点写得很清楚。课文又是怎样写开头和结尾的呢?咱们也要研究一下。谁来读第1自然段?(生读)

师:文章开始写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什么树?作者直接写了没有?(生:没有。)你想知道不?(生:想。)

师:想知道就得接着往下读,一起读第2自然段。(生齐读)

师:这是两棵什么树?(生:还没写。)怎么办?(生继续读)再齐读。

师:这是两棵什么树?(生:樟树。)

师:有什么感觉?

生:感觉作者是在捉迷藏。

生:感觉在吊我们的口味。

师:先说有两棵树,不告诉我们什么树;接着说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还是不说什么树;到第3自然段才告诉你这是两棵樟树。你就会顺着作者的思路急切地往下读,这就叫“设置悬念”。再看最后一段,请一位同学读。(生读)

师:课题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可是读到最后感觉不仅仅是写樟树,又感觉也是在写――(生:宋庆龄。)

师:想写人又不直接写人,含蓄地借助一种事物来比喻人,这在写作上叫“借物喻人”!宋庆龄和樟树之间到底有哪些相似之处,咱们课后可以多读读宋庆龄的事迹资料,再跟樟树比较一下,你会有更深的感受。

【评析】成熟的作者绝不会忽略文章开头的构思。在“语用”视野下,适宜学生学用的表达知识都应当走进教学范围。就这篇文章来看,开头设置悬念的特点显著,结尾又含蓄地表露了作者的意图。

四、 迁移运用,模仿M题

师:假如要你也写一种植物,你最想写哪种植物?

生:我准备写向日葵。

生:我写迎春花。

生:我准备写梅花,因为它不畏严寒,我很佩服它。

师:写这篇文章,你准备取个什么题目?(生犹豫中)我猜,你肯定是《向日葵》或者《迎春花》,或者《梅花》,对不?(生笑)这篇文章的题目也能给予我们启示,你们看――哪里的樟树?

生: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师:有主人,有地点,多精确。现在,你会取题目了吧。

生:奶奶门前的向日葵。

生:人民公园的迎春花。

师:题目有时也是叙述的标志,好文章就是从好题目开始的。

植树看图写话篇7

漫画:植树

在不久前,我看了一幅漫画,里面的主要写的是:植树节到了,一位年轻人因怕“劳民伤财”而把别人种的树苗拔了,自己在那个位置上播种自己的树苗。”看后,我觉得这个人植树是一件好事,但做法让人感到非常可笑。说的是什么话“劳民伤财”他现在做的事才是劳民伤财呀!把别人播种的树苗拔了,种上自己的树苗,这样不仅牺牲了一棵小小的新生命,还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总而言之,这种做法就是劳民伤财。不是有一句话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话说的好,自己动手去做了,就会取得一定的收获。不要贪图一时的方便,而践踏了别人的劳动成果。

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生活中也不少。你看,现在有些人在种树有些人不是在山上的树林里乱砍、乱伐吗?。但是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恒心,有耐心的去等待人们觉悟的那一天,那将会是一个快乐的一天。美化环境、绿化环境都是我们小学生提倡的主题。可是有些人却不是这么想的,他以为美化环境这都是在喊口号,都是废话。不是的。环境卫生提高了,我们的健康也有了保障。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呢?植树节那天,我们要在一片荒地上开荒、挖坑,施肥,播种,让更多的同学一起动手,把那片荒无人烟的荒地变成一片茂密的森林;当有人去踩花草时,我们要对这个人有一个惩戒,并且提醒他,下次不要再这样做了,这样,人们也会对自己敲个警钟............这些例子说也说不完,我们只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家园变得生机勃勃的。

植树看图写话篇8

一、排除法

排除法就是先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填,把最明显的答案选择了之后,剩下的答案就是剩下的空了。

例1.(2007年贵州铜仁)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_________;旋风一样,_________;乱蛙一样,_________;火花一样,_________;斗虎一样,_________。

①是强健的风姿 ②是飞扬的流苏 ③是蹦跳的脚步 ④是急促的鼓点 ⑤是闪射的瞳仁

A.④②③⑤① B.③⑤④②① C.④①③②⑤D.③①④⑤②

指点迷津:

这题是《安塞腰鼓》中的语段,所要填的内容与题目中的内容构成一个分句。乍一看“骤雨”一项,很难找到与它对应的答案,我们可以先用最明显的答案去填,如“乱蛙”与“蹦跳的脚步”相对,“火花”与“闪射的瞳仁”相对,“旋风”与“飞扬的流苏”相对,“斗虎”与“强健的风姿”(自古就有“龙从云,虎从风”的说法)相对,最后用排除法就只剩下“骤雨”与“鼓点”的对应了,所以这题应选A项。

二、对应法

这种题所采用的语段一般都是在上句与下句或上半句与下半句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我们只要抓住它们的对应关系就可以解答这种题了。

例2.(2007年山东滕州市)给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②①④③B.④②③①C.③②④①D.①④③②

指点迷津:

这里的叶、花、子、藕都有与之对应的精神品质:叶――宽阔,花――芬芳,子――孕育未来,藕――寂寞地呆在泥土里。所以这题应选B项。

例3.(2007年广州市番禺区)在下列语段空缺处填补还原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爱心是______________,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世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___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______________,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______________,使心灵枯萎的人得到情感的滋润。

①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②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③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④一片冬日的阳光

A.②③①④B.④②①③C.①③④②D.①②③④

指点迷津:

这里与“饥寒交迫”对应的是“冬日的阳光”;与“看到生活的希望”对应的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与“孤苦无依的人”对应的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与“情感的滋润”对应的是“一场甘霖”。这样一采用对应法就可以知道是选B项了。

三、方位法

这种题一般是一段按一定顺序介绍物体特点或者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语段,我们只要抓住语段写作的方位顺序,即可解答这类题。

例4.(2007年河南省实验区)2007年3月27日,北京奥组委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式样。下面介绍奖牌的句子,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①奖牌背面镶嵌玉璧

②即站立的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全景

③奖牌正面使用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

④奖牌的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

⑤玉璧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的会徽

A.①②④③⑤B.③⑤①④②C.①⑤④③②D.③②①⑤④

指点迷津:

这段话主要是介绍奥运会奖牌的式样。其实做这道题只要抓住它介绍的方式就能理清它的顺序,这道题的介绍方式是先介绍奖牌的主体部分(中心),再介绍奖牌的局部(周围)。在介绍奖牌的主体部分时,先介绍奖牌的正面,再介绍奖牌的背面。所以这里应是:奖牌正面的图案奖牌背面的玉璧玉璧正中的图案奖牌的挂钩。因此这题选择D项即可。

例5.(2007年扬州市)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儿的景色美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湖面波光粼粼,游船往来

②小金山悠闲地俯瞰着湖水

③二十四桥景区如仙境般在远处召唤

A.③②①B.①③②C.②③①D.②①③

指点迷津:

这段话是描写一处景色的。我们在描写时,一般都是按照我们的观察顺序来写的。在观察时,我们的视觉都是从整体到局部,也就是说我们观察时都是先看到大的景物,后看到小的景物。观察时遵循的原则是先看近处的景物,后看远处的景物。所以这题的顺序是:小金山湖面二十四桥。这题也是选D项。

四、语感法

所谓“语感法”就是凭自己的语感判断,根据上下句的语气来判断选择与之搭配的句子。

例6.(2007年杭州市)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农村的道路像一些遗弃的绳子,____________,永远不会有人想起来把它弄直;河流始终妄图躲开人类,____________;树林是淡青的,它们已由自然繁殖生长改为人工种植,____________。

①被随便地扔在田野上

②把它随便地扔在田野上

③村庄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踩住它

④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被村庄踩住

⑤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不再能藏匿住任何一个童话了

⑥任何一个童话也不能藏匿在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中了

A.②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⑥D.①④⑤

指点迷津:

这题只要把题目看完就知道,“遗弃的绳子”与“扔在田野上”搭配,“河流”与“在某个拐弯处被村庄踩住”搭配,“树林”与“藏匿童话”搭配,这样每一个空就都有两个选项,我们就要看它的语气的搭配了。“农村的道路像一些遗弃的绳子”与“被随便地扔在田野上”搭配,语气才连贯;“河流妄图躲开人类”与“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被村庄踩住”搭配,语气才一致;“树林由自然繁殖生长改为人工种植”与“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不再能藏匿住任何一个童话了”搭配,语气才顺畅。所以这题应选D项。

五、逻辑顺序法

这种方法就是按上下文的逻辑顺序来排列语句的顺序。

例7.(2007年四川资阳市)将下边的句子或短语分别填写在第⑥句中的四条下划线上,正确的顺序是()。

⑥而到了冬天呢,只要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脍炙人口的青海“冰鱼”呀。

①那成群结队的鱼儿便会飞快地涌来②在洞口点燃篝火③在冰面上凿开一个个洞④一条条自动地从洞口跃出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

指点迷津:

把题目看完就知道,先敲开冰来,再点火,鱼就会出来了。因为鱼在冰下的水里太闷了,把冰敲开来,鱼就会来冰口这里呼吸氧气。如果是在夜晚,又有火光,鱼就会向有光的地方涌来。这样它的逻辑顺序就是:凿开洞点燃篝火鱼儿涌来从洞口跃出,应选C项。

六、顺藤摸瓜法

这种方法就是按照作者介绍的顺序,根据它介绍的内容一句一句地去排列。

例8.(2007年云南省)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清风徐徐,树枝摇曳,斑驳的光影洒落在地上和小狗身上

②绿阴下是一间小小的柴房

③这就构成一幅盛夏城郊小院图,生动而又富有情趣

④柴房前,主人在吸着烟斗,一只小狗闲适地躺在一旁

⑤窗前一片浓浓的绿阴

A.③⑤④②①B.⑤④②①③C.③⑤②④①D.⑤②④①③

植树看图写话篇9

师:同学们,初次见面,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吴,所以你们可以叫我――

生:吴老师。

师:真热情。我有许多爱好,吃美食、做烘焙、看书、旅游。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旅游。有和我一样喜欢旅游的吗?举举手,真多呀。来到一个城市,你喜欢去哪儿看看、玩玩呢?

生:我喜欢到著名的商业区看看。

生:我想到美食一条街去玩,看看那儿有什么好吃的。

师:看来你是个小吃货。(生笑)想知道吴老师最喜欢去哪儿看看吗?

生:想。

师:我呀,最喜欢去每个城市的博物馆参观。谁想跟着我去玩玩?

(生纷纷举手)

师:好,出发啦。

师:我们来到了宁波博物馆,展示的都是我们宁波的历史文化。瞧,这是我们宁波的老字号,一只缸、一只鸭、一只狗,叫缸鸭狗。这儿的汤团可是我们宁波一绝呢。这是石磨,宁波人以前用来磨豆子、磨米的。这是舂米的工具,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吗?

生:可以用来敲掉稻谷外面的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呀?

生:我在乡下的时候看到过。

师:你真细心。我们宁波人做年糕或者麻糍的时候也会用到它呢。有兴趣的小朋友在p休日可以和爸爸妈妈去宁波博物馆参观参观,一定能了解到更多关于宁波的历史。

师:这个博物馆很特别,它是――

生:南京古生物博物馆。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恐龙化石。

生:海螺化石。

生:树叶化石。

师: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了好几个博物馆。看看这个“博”字,是我们要认的生字,一起读。

生:博。

师:“博”表示很多。知识很多,我们叫――

生:博学。

师:看了很多很多书,我们可以说――

生:博览群书。

师:真好,刚才我们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看到的是亿万年前的动物、植物,它们被埋藏在地底下几亿年,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叫――

生:(齐)化石。

师:“化”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先写单立人,注意第三笔是撇,最后一笔竖弯钩要写得舒展一些。

师:那你看到过活的化石吗?(补充课题:活)

生:没有。

师:想不想去看看?

生:想。

师:打开课本,翻到第155页,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用圆圈画出课文介绍了哪些活化石。开始。

二、初读正音

1.逐段朗读,随文识字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这篇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

师:第1自然段请你读。读的同学捧起书来读,做到不加字、不减字,听的同学也捧起书认真听。

(生读第1自然段)

师:读得正确又流利,做到了不加字、不减字。谁能学着他的样子读读第2自然段?

(生读第2自然段)

(师出示:树种)

师:这个多音字,你读准了,带领大家一起读一下。

(生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师:这里的树种指的是――

生:树的种类。

师:人的种类很多,叫――

生:人种。

师:我们是黄皮肤的中国人,叫――

生:黄种人。

师:还有――

生:白种人、黑种人。

师:鱼的种类也很多呢,我们可以说――

生:鱼种。

师:课文里的中华鲟就是其中一种,一起读。

生:中华鲟已成为稀有鱼种了。

(师出示:公孙树)

师:这个词也很难读,谁来当当小老师?

生:公孙树。

生:(齐)公孙树。

师:平、翘舌音读准了,真棒。一起读。

生:(齐)公孙树。

师:第3自然段相信能读得更好了,请你读。

(生读第3自然段)

师:第3自然段介绍了活化石――

生:大熊猫。

师:它是我们――

生:熟悉的动物。

师:“悉”在这里读轻声,谁来试试。

生:熟悉。

师:熟悉的反义词就是――

生:陌生。

师:上课前,老师和大家是陌生的,现在呀,我们已经――

生:熟悉了。

师:第4自然段藏着很多生字朋友,同桌互读一下。

(生同桌一人读,一人听。)

师:这个自然段介绍的活化石是――

生:中华鲟,

师:你是怎么记住“鲟”字的?

生: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住的,鱼+寻=鲟。

生:左边一个 “鱼”,右边一个“寻找”的“寻”,它是一个形声字。

(师出示:鲟、浔、荨)

师:后面两个字也是形声字,读xún。你能根据偏旁猜意思吗?

生:第一个字跟鱼有关,第二个字可能是和水有关的,第三个字应该是表示一种植物,因为它是草字头的。

师:你看,根据形声字的秘密,你已经知道这两个字的意思了,真了不起,奖励你带领大家读一次。

生:鲟。

生:(齐)鲟。

生:浔。

生:(齐)浔。

生:荨。

生:(齐)荨。

师:看来,根据字的声旁、形旁识字真是个不错的方法。第4自然段中还有许多形声字呢,一起读读。

生:鳞、核、缺、稀。

师:最后一个自然段,一块儿读。

(生齐读第5自然段)

2.活用句式,梳理内容

师:你看,读着读着,我们就知道课文介绍了――

生: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这三种活化石。

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先去看看全世界最古老的树种之一 ――

生:银杏树。

师:请大家读第2自然段,数数有几句话,标上序号。开始。

(生读)

师:第2自然段共有――

生:4句话。

师:一起读第一句。

(生齐读)

师: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银杏树又叫白果树。

(师出示:白果树)

师:一起读。

生:(齐)白果树。

师:读着这个词,我们就知道银杏树的果子是――

生:白色的。

师:瞧,(课件出示白果图片)这就是呢,叫――

生:白果。

师:真不错,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还知道银杏树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

师:几|年前呢,同学们。(课件出示图表)看了这个图表,你想说什么?

生:几亿年好长啊。

生:几亿年这么这么长啊!

师:是啊,几亿年呢!真漫长呀!

师:所以课文说银杏树――

生:十分珍贵。

师:“珍”在古时候是这样写的。

(师课件出示:左边王字旁代表宝玉。右边,“人+彡”表示长着白头发、长胡子的老人。)

师:合起来“珍”的意思就是老人留传下来的宝玉。根据意思,你能给“珍贵”找个近义词吗?

生:宝贵。

师:(出示词卡)一起读。

生:(齐)宝贵。

师:到底有多宝贵呢,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几亿年前,和银杏树一起生活的古生物还有很多呢,比如三叶虫、恐龙。可是两亿年前,三叶虫灭绝了。6000万年前,恐龙也灭绝了,只有银杏树一代一代地存活到了今天。怪不得,银杏树被称为――

生:世界第一活化石。

师:多珍贵呀!谁能读出来?

生: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

师:听出来了,你强调了“几亿年前”和“十分珍贵”,这真是读书的好方法。谁还

想读?

生: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

师:下面还有3句话,请你先读句子,再说说知道了什么。

(生自读句子,并交流。)

师:老师这儿有好多叶子呢,你能找出哪一片是银杏树的叶子吗?来指一指。

(一生到屏幕前指)

师:为什么你一下子就找到了?

生:因为书上写着“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师:你真会读书!刚才我们在一大堆树叶中找到了银杏叶,这个过程就叫作――

生:辨认。

(师板贴词卡)

(师出示: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师:奖励你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片叶子,真多呀!谁还想读?

(一生读)

师:是呀!多容易辨认呀。还有谁想读?这么多呀,咱们一起读。

(生齐读)

师:你看,(课件出示)这是什么树呀?

生:枫树。

师:这个呢?

生:铃兰花。

师: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自己先练练。

(师出示:_____很容易辨认,_________像________。)

(生自由练习说句子)

生:枫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朵朵火苗。

师:你说出了枫树的颜色。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谁还想说?

生:枫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只只小手掌。

师:你瞧,用上这样的句式,说得多生动呀!

生:铃兰花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朵朵花像一个个小铃铛。

师:句子说正确了,而且说得很好听。挑一种自己喜欢的,同桌互相说一说吧。

(同桌互相说句式)

师:第三句话又在告诉我们什么呢?你来读。

生:(读)“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

师:读着读着,你感觉怎么样啊?

生:我觉得银杏树长得

很慢。

师:长得慢极了,有多慢呀?

生: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

师:是呀,怎么慢呢?

生: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

师:这位同学(面向一位女生),你现在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吃上它的果子呀?

生:(一边说一边笑)一直要等我当上老奶奶的时候才能吃上它的果子。

师:这位老爷爷,你家院子的银杏树结出果子来了,你是什么时候种下的呢?

生:(笑嘻嘻地)是我小时候种下的。

师:真好玩,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

师: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慢极了”。这句话告诉我们银杏树――

生:长得慢极了,所以又叫公孙树。

师:刚才我们一句一句地把这段话读好了,现在老师也加入你们的队伍,我们连起来用问答的方法来读,我问你读。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生合作读)

师:为什么说银杏树是活化石呢?

生:银杏树,又叫白果树,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

师:它是怎么样的呢?

生: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

师:你看,这段话先向我们介绍了为什么说银杏树是活化石,再写它是怎么样的,介绍得多清楚呀。来,我们再一起连起来读读。

(生齐读)

3.口语交际,内化表达

师:这时候,一群叔叔阿姨也来到活化石博物馆参观。看到美丽的银杏树,他们都被吸引住了。哪位小讲解员为他们介绍一下呀?介绍的时候,可以用上这些词语。加上这样的开场白,自己先练练。

(生练说后上台介绍)

生:大家好,欢迎来到活化石博物馆。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活化石是银杏树。银杏树,又叫白果树,非常珍贵,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它生长得非常慢。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奶奶后,才能吃到它的果子,所以它又叫公孙树。

师:你介绍得真好,还加上了自己的话。不过,讲解员小朋友,银杏树长得怎么样,我还不知道呢,能给我介绍介绍吗?

生: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师:谢谢你的介绍,我知道了银杏树的叶子像小扇子,真有趣。

生:各位叔叔阿姨,大家好,欢迎来到活化石博物馆。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活化石是银杏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你知道吗,它可是和恐龙、三叶虫同时期的呢。它的果子是白色的,所以它也叫白果树。银杏树的样子也很容易辨认,它的叶子就像是一把把小扇子。它的生长速度也很慢。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或者奶奶后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它又叫公孙树。

师:哦,原来银杏树长得这么慢呀,真想快点吃到它的果子。谢谢你的介绍。

四、书写生字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活化石银杏树。还知道了很多有意思的识字方法。接下来我们写写这四个字。一起读。

(师出示:化、代、孙、植)

(生读)

师:这些字都是什么结构的?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都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左窄右宽。

师:还发现什么?

生:“化”“孙”“植”左右高度相等,“代”左低右高。

师:这四个字中,笔画最多的是――

生:“植”,有那么多横呢,写的时候要做到横画间距相等。

师:再观察,“植”里面的三横,发现什么了吗?

生:里面的三横靠左边,不靠右边。

师:像这样的字,我们还学过――

生:青、首。

师: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植”。木字旁很苗条,捺变成小点, “直”字稍微宽一点,三横靠左不靠右,间距相等要做到。

师:现在做做《学习单》中的第一题吧。记得字要写正确、写端正。

师:刚才我们就是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评价的,对照着你也给自己打打星。

(师出示:三星评价表)

(师出示:化石、公孙树、植物、时代)

师:读读这四个词语,相信现在你能填写第二题了。

(生做《学习单》中的第二题)

师:同学们,下节课我们再去认识另外两种有意思的活化石。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儿。

植树看图写话篇10

1.函数的概念

在某变化的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惟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称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函数的表达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的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用数学式子来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解析法.

3.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

必须考虑自变量的取值使解析式有意义,具体地,整式型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分式型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零的实数;二次根式型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复合型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由所列不等式的解集确定;应用型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还应考虑实际意义.

4.函数值

对于自变量在取值范围内的一个确定的值,如当x=0时,函数有惟一确定的对应值,这个对应值叫做x=0时的函数值.

5.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与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y=kx+b(k,b为常数且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 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6.如何求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①因为正比例函数y=kx(k≠0)中的待定系数只有一个k,因此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只需关于x、y的一组条件,列出一个方程,从而求出k值.

②而一次函数y=kx+b(k≠0)中的待定系数有k和b,因此要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需关于x、y的两组条件,列出一个方程组,从而求出k和b.

7.一次函数的图象

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由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沿y轴向上(b>0)或向下(b

因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由直线的公理可知: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显然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图象是经过点(0,b)、(-■,0)的一条直线.

8.一次函数的性质

在一次函数y=kx+b中,

如果k>0,那么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如果k

9.一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

(1)通过分析数量(等量)关系得出函数关系式;

(2)通过利用函数图象,根据直线上两点坐标列出方程组确定k,b的值,求出一次函数表达式;

(3)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数学建模得出一次函数表达式.

10.一次函数的应用

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1)认真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2)若具有一次函数关系,则建立一次函数的关系式;(3)利用一次函数的有关知识解题.

在一些具体的生活问题中,数据往往较多,反映的内容也很复杂,如何把众多的信息组织起来是解题的核心.在实际生活问题中,应用一次函数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建立一次函数关系式,然后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综合方程知识求解.

在一次函数应用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实际,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求出对应的函数值时,舍去不符合题意的部分.

11.一元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对于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它反映了2个变量x、y之间的某种对应关系,当其中的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并且它们之间建立的是一一对应关系,把这一对对有序实数(x,y)作为点的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就可以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一次函数的图象.

同学们知道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kx+b=0 (k、b为常数,k≠0)的形式,所以当一次函数的函数值为0时,求自变量x的值,就是解方程kx+b=0求其根. 从图象上看,就相当于已知直线y=kx+b(k、b为常数,k≠0),求这条直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12.一元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由于任何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为kx+b>0 或kx+b0或y0 或kx+b

13.一元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般地,一元一次函数y=kx+b图象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二元一次方程kx-y+b=0的解;以二元一次方程kx-y+b=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上.

一般地,如果两个一元一次函数的图象有一个交点,那么交点的坐标就是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所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除了代入法和加减法外还可以用图象法.

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如下:

①把二元一次方程化成一次函数的形式;

②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并标出交点;

③交点坐标就是方程组的解.

二、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1.数形结合思想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数形分离万事休”,这句名言道出了“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 函数图形可直观形象地表示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坐标(x,y)满足解析式y=kx+b(k、b为常数,k≠0)的所有点的集合,这样就将数与式的关系同点与线的位置关系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形数的完美结合.由一次函数的图象探索其性质就是一个由“形”向“数”转化的例证.

2.分类讨论思想

研究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时候,对k、b进行讨论,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

3.化归思想

求两个函数图象交点的坐标可以转化为求方程组的解,即将函数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当然求方程组的解也可以将二元一次方程转化为一次函数画出图象,求交点坐标即可.

4.待定系数法

待定系数法是一项重要的数学方法,要结合它在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应用,理解它的基本思想,并注意在以后的学习中应用.

三、典型例题展示

1.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函数值的计算

例1(1)(2009年广东肇庆)函数y=■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A.x>2 B.x

(2)(2008年江苏泰州)根据流程图1中的程序,当输入数值x为-2时,输出数值y为( ).

A.4B.6C.8D.10

解析:(1)由于函数关系式y=■是二次根式,由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可知x-2≥0,所以x≥2,故选C.

(2)因为输入数值x为-2,符合x

点评: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主要是观察函数的表达式中蕴含自变量的那些运算,必须保证算式有意义,如算术平方根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等.求函数值时,一定要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代入相应的解析式,如本题若将x=-2代入y=0.5x+5求值,就是错误的.

2.由创设的实际问题情景,选择相吻合的函数图象

例2 (2009年黑龙江牡丹江)将一盛有部分水的圆柱形小水杯放入事先没有水的大圆柱形容器内,现用一注水管沿大容器内壁匀速注水(如图2所示),则小水杯内水面的高度y(cm)与注水时间x(min)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解析:由于起初小杯内盛有一部分水,说明当x=0 时,y≠0(y>0),这样首先将选项A、D排除,向大容器内壁匀速注水(直到大容器内水面的高度与小水杯高度相同)的这一段时间内,小水杯内水面的高度始终没有变化,此后,大容器内的水流入小水杯内,y随x的增大而升高,但当小水杯内的水的高度与水杯高度相同时,再向大容器内注水,y不再发生变化,这样排除选项C,故选B.

3.数形结合探究解析式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应关系

例3 (1)(2009年安微芜湖)关于x的一次函数y=kx+k2+1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2)(2008年浙江宁波)如图3,某电信公司提供了A、B两种方案的移动通讯费用y(元)与通话时间x(分)之间的关系,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若通话时间少于120分钟,则A方案比B方案便宜20元

B.若通话时间超过200分钟,则B方案比A方案便宜12元

C.若通讯费用为60元,则B方案比A方案的通话时间多

D.若两种方案通讯费用相差10元,则通话时间是145分钟或185分钟

解析:(1)因为k2+1>0,所以一次函数y=kx+k2+1的图象与坐标轴只能交于y 轴的正半轴,观察图象只有选项C符合.

(2)观察图象:A方案当通话时间不超过120分时需话费30元,B方案当通话时间不超过200分时需话费50元,因此选择项A是正确的.

超过120分钟时,A方案的费用y与通话时间x之间的关系为:yA=■x-18.

超过200分钟时,B方案的费用y与通话时间x之间的关系为:yB=■x-30.

故通话时间超过200分钟时,yA-yB=12,所以选择项B是正确的.

当通讯费用为60元时,显然方案B通话时间长,所以选项C是正确的.

由选项B可知,当通话时间超过200分钟时,两种方案通讯费用相差12元,不可能是10元,观察图象当通话时间在120~170分钟之间时,B方案的费用高于A方案的费用10元时,即A方案的费用为40元时,40=■x-18,解之得x=145;当通话时间在170~200分钟之间时,A方案的费用高于B方案的费用10元,即A方案的费用为60元时,60=■x-18,解之得x=195,所以选项D是错误的.

四、与几何知识牵手

例4如图4,点A的坐标为(1,0),点B在直线y=-x上运动,当线段AB最短时,点B的坐标为( ).

A.(0,0) B.(■,-■)

C.(■,-■) D.(-■,■)

解析:过点A作ACBO于点C,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可知,点B运动到与点C重合时AB最短.由∠AOC=45°,ACOC,可知AO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点C(■, -■),故选C.

例5 (2008年江西南昌)如图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A(0,1),B(-1,0),C(1,0)三点坐标.

(1)若点D与A、B、C三点构成平行四边形,请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D的坐标;

(2)选择(1)中符合条件的一点D,求直线 BD的解析式.

解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可知,D点与另一点所形成的线段必须与另一条线段平行,如果以AB和BC为邻边,则AB∥CD,AD∥BC,可得D1(2,1);如果以BC和CA为邻边,则AC∥BD,AD∥BC,可得D2(-2,1);如果以AB和AC为邻边,则AB∥CD,AC∥BD,可得D3(0,-1),故符合条件的点D的坐标分别是D1(2,1),D2(-2,1),D3(0,-1).

(2)①选择点D1(2,1)时,设直线BD1的解析式为y=kx+b,

由题意得-k+b=0,2k+b=1,解得k=■,b=■,

直线BD1的解析式为y=■x+■.

②选择点D2(-2,1)时,类似①的求法,可得直线BD2的解析式为y=-x-1.

③选择点D3(0,-1)时,类似①的求法,可得直线BD3的解析式为y=-x-1.

五、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不等式(组)

例6 (2008年湖北咸宁)直线l1:y=k1x+b与直线l2:y=k2x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6所示,则关于x的不等式k2x>k1x+b的解集为 .

解析:观察图象可以发现当xk1x+b的解集为x

例7 (2009年浙江台州)如图7,直线l1:y=x+1与直线l2:y=mx+n相交于点P(1,b).

(1)求b的值;

(2)请直接写出关于x,y的方程组y=x+1,y=mx+n的解.

解析:(1)因为(1,b)在直线y=x+1上, 即当x=1时,b=1+1=2,所以直线l1:y=x+1与直线 l2:y=mx+n的交点P的坐标为(1,2).

(2)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两个一次函数图象交点坐标的关系,方程组的解是x=1,y=2.

六、利用图象、表格信息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例8 (1)(2009年吉林长春)某部队甲、乙两班参加植树活动.乙班先植树30棵,然后甲班才开始与乙班一起植树.设甲班植树的总量为y甲(棵),乙班植树的总量为y乙(棵),两班一起植树所用的时间(从甲班开始植树时计时)为x(时).y甲、y乙分别与x之间的部分函数图象如图8所示.

(1)当0≤x≤6时,分别求y甲、y乙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甲、乙两班均保持前6个小时的工作效率,通过计算说明,当x=8时,甲、乙两班植树的总量之和能否超过260棵.

(3)如果6个小时后,甲班保持前6个小时的工作效率,乙班通过增加人数,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样继续植树2小时,活动结束,两班植树的总量相差20棵,求乙班增加人数后平均每小时植树多少棵.

解析:(1)设y甲=k1x,把(6,120)代入,得k1=20,所以y甲=20x.

当x=3时,y甲=60.

设y乙=k2 x+b,把(0,30),(3,60)代入,得b=30,3k2+b=60,

解得k2=10,b=30.

所以y乙=10x+30.

(2)当x=8时,y甲=8×20=160, y乙=8×10+30=110,因为160+110=270>260,

所以当x=8时,甲、乙两班植树的总量之和能超过260棵.

(3)设乙班增加人数后平均每小时植树a棵.

当乙班比甲班多植树20棵时,有6×10+30+2a-20×8=20,解得a=45.

当甲班比乙班多植树20棵时,有20×8-(6×10+30+2a)=20,解得a=25.

所以乙班增加人数后平均每小时植树45棵或25棵.

例9 (2008年湖北咸宁)“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灾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某市A、B两个蔬菜基地得知四川C、D两个灾民安置点分别急需蔬菜240吨和260吨的消息后,决定调运蔬菜支援灾区.已知A蔬菜基地有蔬菜200吨,B蔬菜基地有蔬菜300吨,现将这些蔬菜全部调往C、D两个灾民安置点.从A地运往C、D两处的费用分别为每吨20元和25元,从B地运往C、D两处的费用分别为每吨15元和18元.设从B地运往C处的蔬菜为x吨.

(1)请填写下表,并求两个蔬菜基地调运蔬菜的运费相等时x的值;

(2)设A、B两个蔬菜基地的总运费为w元,写出w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总运费最少的调运方案;

(3)经过抢修,从B地到C处的路况得到改善,缩短了运输时间,运费每吨减少 m元(m>0),其余线路的运费不变,试讨论总运费最少的调运方案.

解析:(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从B地运往C处的蔬菜为x吨,而B地共有300吨,剩余(300-x)吨必然运往D地,而C地需要240吨,故需从A地调运(240-x)吨,剩余200-(240-x)=(x-40)吨全部运往D地,填表如下:

两个蔬菜基地调运蔬菜的运费相等时,依题意得20(240-x)+25(x-40)=15x+18(300-x).

解得x=200.

(2)w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w=2x+9200.

依题意得240-x≥0,x-40≥0,x≥0,300-x≥0.

40≤x≤240.

在w=2x+9200中,w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当x=40时,总运费最少,此时调运方案如下表:

(3)由题意知w=(15-m)x+18(300-x)+20(240-x)+25(x-40)=(2-m)x+9200.

当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