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景设计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6 15:17:26

水景设计论文

水景设计论文篇1

规划理念如下:(1)凸显古朴与绿色的特质.凸显仁居古镇的“古色、红色、绿色”三大特点,营造仁居古镇“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意境,力求凸显仁居古镇红色乡村旅游的生态、休闲、人文等景观、景致.(2)结合自然与人文的景观.保护、利用仁居古镇自然地形、水域和植被等特色资源;在环境设施和建筑景观的设计上,追求“古朴性、乡土性、和谐性”等特征和特质的有效显现,致力于形成人与自然完美融合、“建筑在自然中生长”的理想景观;再现昔日红色记忆;凸显街巷乡土风情与胭脂河优雅古典情调.(3)追求实用与美观的统一.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突出古色、红色、绿色的特点,坚持“宜土不宜洋、宜淡不宜浓、宜简不宜繁”原则,保留乡村风貌、民居风格、民间风俗,实现建筑景观、植被景观建设、改造的实用经济高效与生态美观的高度统一.

2景观规划

以仁居古镇建筑和胭脂河风情为核心景观,结合河流自然状态和防洪要求,利用河道天然岸线与河心洲、河漫滩等自然地貌景观,按照“宜少不宜多,宜小不宜大,宜简不宜繁”的原则设计景观,打造精致、典雅、古朴、和谐的胭脂河道景观带.根据实际现状,按照“河之源”、“古之韵”、“山与水”三个文化主题,分别规划自然风景区、人文休闲区、生态教育区等三个功能景区和景轴带.

2.1自然风景区

保留原有仁居河岸的自然山水生态景观,改善修葺原有景点和人文设施,增加游客休息设施,主要规划建设如下景点或设施:(1)建设观景亭.在现水电站陂头高位建设观景亭,俯瞰河道人文生态景观,采用经防腐处理的木材建造,柱基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表层仿木纹饰面,顶部利用本地稻草加以覆盖,以追求“经久耐用、造型古朴”的效果,确保观景亭与所处环境统一和谐,为游客建造一个舒适的场所,提升美的享受.(2)建设观景台.在胭脂河道重新修建仿古观景平台,选用竹、木、石等未经人工雕琢的纯自然材料,搭建临水驻足观景平台,用简朴的园林造景手法,为游客创设一个能够发现原始自然魅力的惊喜之景.(3)打造新环境.重点做好水系的梳理和湿地系统的建设,组织补植一些睡莲、萍蓬草、水金钱、水竹芋、石菖蒲等水生植物和乡土地被植物,营造休闲绿地景观,提升环境净化水质和防洪等功能.

2.2人文休闲区

沿河道选择原有一些建筑进行景观改造,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景观,力图重现仁居古镇浓郁的历史人文气息。(1)乡村商业街.改造现有古朴的沿河街道及客家民居,兴建街面宽为6m的乡村商业步行街;采用平缓的坡道代替台阶,街景立面连续,用宜人的尺度,古朴的材料加以标志、标识仁居古镇特色、沿街小品、绿化景观等元素;营造安全购物,自由徜徉的街道环境,重点导入乡土特色小吃、手工艺品等客家元素,力求凸显仁居古镇的水上人家民俗民风特质.(2)沿河木栈道.沿胭脂河泮民国金库到文胜桥河岸设计修建2m宽的亲水性仿木栈道和一些亲水平台、临水景点,让游客在不经意的行走间,就能浓浓的感受古镇古朴的乡村人文气息;对木栈道的修建,保留河边原有大树,并在原有河滩湿地搭建亲水平台、临水景点,这样既保留植物的生长空间,又让有人感受季节性水景变化,呈现“鱼儿在水中游荡、鸟禽在岸边觅食、绿树影印、清水荡漾”的美景;河边增设适于河边风格的设置.栅栏、长椅、灯具等附属设施,为人们休闲、旅游提供方便,为游客增添兴致.(3)沿河岸绿化.增植绿竹、杨柳、小叶榕等生长速度快、树形美、适宜于河岸绿化的水生性园林植物,既固化河道、调节气候、保持水系湿地,又营造静怡林荫、清幽步道、隔水相望、平台桥影的古镇休闲景观及其场所.据此打造“风动竹影婆娑、水动竹音合鸣”的优美动人的生态人文景观画卷.增加河道植物的多样性,减少河道泥沙和污泥沉淀量,促进恢复河道自净能力.

2.3生态教育区

主要通过打造亲水平台等节点,通过补植乔木、水生植物和乡土地被等,恢复和保护整个河道的自然形态,构建生态休闲科普教育绿地系统(图3),主要规划建设如下景点或景致:(1)田园风光.包括河水、稻田、菜园、远山,展现乡村田野风光,提升居住环境品质.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云:“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描述的正是仁居风光.充满韵律的梯田肌理,散落在门前屋后的龙眼、枇杷、黄皮、柚子等果树,静詣的村庄、青黛的远山构成独特的客家山村田园风光.让游客在美丽的乡土景观中远离城市的喧嚣,身心放松舒适愉悦,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2)湿地公园.运用丰富的植被,构建生态化的旱涝调节系统,通过河流和池塘的恢复调节径流,蓄洪抗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以达到净化水源的目的,形成适合大量动植物的繁殖生长的生物保护系统,增设为游客服务的设施和科普主题景观小品,建造天然生物科普园.(3)生态浮岛.生态浮岛也是栖息岛,人不可轻易的打扰破坏岛上的生物和植物生长,只可有距离的观察原生生长状态,可持续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景观.规划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停止河道渠化工程,恢复柔性滨水界面,种植水杉等观赏性水生植物,恢复充满生机的生态林地,避免沿河界面的材质、形态与组合方式简单、生硬,既不生态,也往往使场所失去亲和力.

3护岸建设

按照生态护岸的景观效果要求,运用生态工程技术建设生态驳岸.(1)草坡护岸.沿河道水边种植荷花、菖蒲、芦苇、绿竹、榕树、水葱等水生植物,形成水生植物群落体系及其景观,利用水生植物发达的根系,达到固土护坡和净化河道水体的作用;同时,配以建造一些以水生植物为主体的雕塑小品衬景,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景观.(2)石笼挡墙抛石护岸.根据不同的岸体,选用鹅卵石驳岸、抛石步道、石笼挡墙等不同方式护坡.用材主要选用本地的石材,同时配合亲水平台的布置,形成近水空间环境.这样既防止洪水冲刷而固化堤岸,又形成丰富多样的生态驳岸景观效果.同时,在一些浅水区规划种植水生植物,以达“聚鱼成景”之效,既有利于水生动物的繁衍,又形成独特的亲水景观.(3)木桩护岸.为避免各种驳岸的过渡僵化,规划在适宜(种植)地段,选种具有较好亲水性、在水中能自然生长的的柳树等植物,借助植物生体木桩,达到保护驳岸和营造自然古朴生态景观的效果.在建造形式上,可按照“取材方便、施工简单、经济耐用”的原则,依据地形地势现状和河道景观打造的需要,选择建造阶梯形、弧形、直线形、圆形等多种形态.

4空间优化

(1)植物空间构建.规划通过不同高度的大、小乔木和水生植物,分段种植主干树种、水生植物和果树,丰富植物多样性,打造立面、曲面植物景观.对植物的选配和种植,一要尽可能选用常绿、覆盖度大、树形优美、寿命长的乡土树种和植被,使绿化景观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让人感到亲切,成为其他地区所没有的独特景观;二面要注重四季时空效果的变化和河岸立面形态的变化,合理搭配植物种植的密度和范围,打造和谐优美的植物群落景观;三要采取必要的工程防护手段和生物防治技术,对因河道改造、道路建设和旅游设施建设而造成的地表破坏、水土流失进行防治、恢复,将人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至最小,保持生态系统平衡并促进其之良性循环.(2)休闲空间构建.胭脂河道沿途地势高低起伏,山岳、溪流、田园、村落、古镇等景观尽显乡村特色和韵味.规划利用沿河地形地势优势,将现有的县道、乡道和村道改造提升和连接,修建一条环村自行车绿道,打造“运动———养生———健康”休闲生活廊道.重点建设自行车驿站、滨河自行车道、漫步道、休息点等项目实施.同时,充分利用河道水域的生态优势,开展垂钓、观鸟、湿地净化展示等休闲服务项目活动,凸显胭脂河的生机活力,满足游人休闲运动和健康养生等需求.

5结语与讨论

水景设计论文篇2

关键词:人性化;和谐;地域文化

一、设计选题

运城盐湖位于山西省的南部,黄河中游晋、陕、豫三省相互交接的地带,属于大陆温带季风性气候,光、热、温等资源丰富。是三国时期著名将军关羽的故乡。盐湖区的交通方便,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有全国最大的武庙解州关帝庙,关公祖莹、家庙以及舜帝陵、池神庙等名胜古迹。现在,由于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集聚扩大,现代工业、交通业和仓储业为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大量占据滨水空间,致使水质越来越恶化,环境越来越恶劣,城市的滨水景观地区成了人们平时都不会去或者嫌弃的场所。但其实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是以人为中心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使人与自然可以更加和谐的相处。为了使盐湖公园的滨水景观更加人性化,所以选择运城盐湖作对城市滨水景观人性化设计的研究。每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的活力和特点,每个城市的滨水景观应该有不同的特色,通过系统的对滨水景观设计环境的改造,增加更多人性化的设计,使人们可以更好地接触与了解华夏之根、诚信之邦———运城这座极具特色的城市,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滨水景观,并且设置许多人性化道路、亲水平台、广场等更适合与城市滨水景观相融合的设施,从而形成:功能完善、彰显特色、突出主题、符合环境要求、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更加人性化设计的滨水景观系统。

二、资料部分

1)原始资料收集与分析。该项目是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盐池区域图上绘出的从水边到公路之间选定的一段水域图,大概位置为山西省西南部运城以南,做的城市滨水景观的人性化设计方案。设计的沿湖景观设计与中心水域生态系统形成一道靓丽的人性化的生态滨水景观,为游人提供一个更适合娱乐观光、休息和户外活动的城市空间。该项目具置在运城市区的南端2)项目地点分析。该项目周边交通便利,有公交3路,88路,21路等;运城盐湖的产盐历史已经有4000多年的了,在盐湖周围有许多著名的人文景观,如盐湖旁边的池神庙,国内最大的武庙关帝庙,以及司马祠、永乐宫、普救寺等都像珍珠似的点缀在盐湖的周边。

三、概念设计

1)现场调查。运城盐湖,形成于新世纪第四代,由于当时地壳运动,山逐渐显出,而海逐渐退没,造成在这里汇集了大量含盐类的矿物质,并且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与蒸发,就形成了天然的盐湖。运城盐湖可以和世界著名的以色列死海相齐名,被称为中国死海。运城的核心道路解放路可以直接到达该滨水景观,由于交通便利,风景优美,自然健康,是运城市最重要的滨水景观。方便的交通环境,从市中心可以方便快捷的到达该滨水景观,附近有盐化中学,运城中学等运城著名的学校,滨水景观可以与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座池神庙盐湖池神庙以及“天然氧吧”——凤凰谷森林公园相结合形成更适合市民休闲游乐的地方。2)方案定位。本滨水景观设计方案,在盐湖旁边近水区选址建造更适合人类游玩观赏的人性化的滨水景观。让市民不仅可以欣赏盐湖的美丽风景,还可以探寻我们华夏那神秘的盐文化。附近有大量的居民楼,人流量多,可以使市民和旅游者能置身盐湖,更好的享受中国死海的风光,形成具有运城特色的人性化的盐湖滨水景观,为市民提供可以放松休息的空间环境。3)设计内容。该方案主要是城市滨水景观的人性化设计,所以重点是在对滨水景观设计时更加注重设计的人性化,实验表明,运城盐湖的湖水密度与死海湖水的密度几乎一样,所产生的浮力比淡水高出了许多。所以,当人们入水后便可自然的漂起,并且湖水不会没腹,这就为喜欢玩水但又不会游泳的人提供了亲近水的方便。所以不论是亲水平台还是水上看台,都可以使游人可以水上和陆地自由“穿梭”。游人来公园一定会有不一样的需求,所以一定要有不同的环境设施来满足不同游人的需求,所以方案中有停车场,购物休息区,文博展览区等等不一样的分区来满足不同游人的需求。4)设计风格。该滨水景观属于中式园林风格,运用不同的景观元素,营造出了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该方案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如在的亲水平台采用跌落式亲水平台,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使人可以与自然更大限度的接触;主广场旁的曲折的水上看台也可以使游人更好的感受盐湖的风光;草坡看台、村落式游人中心等等都充分的体现出了方案人性化的风格。

四、设计说明

1)总体规划。方案的总体布局上是以点、线、面结合的方式,用一条主路把一系列景观节点很好的连接起来。主入口进入后可见一座荷花池,通过荷花池便是生态草坪看台,植入了生态草坪,是人们休闲娱乐的最佳选择。从草坪看台下去就是一处赏花的好地方,这是一座跌落花坛,里面中有连翘、月季、牡丹等花朵。路过跌落花坛便到了主广场观演广场,主广场处道路四通八达,可以通往滨水景观的各处景点。主广场旁边是水幕电影和一条曲折的水上看台。主入口旁还有停车换乘中心、市民广场、步行甬道、跌落式亲水平台等等适合不同游人不同需求的人性化设计。2)植物配置。景观中的植物强调四季不同植物的不同景观效果,无论春夏秋冬,在景观中都会有不同的体验,更加注重人们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里体验与感受,利用各种造景要素创造更加富有生命力与人性化的植物景观空间。①观赏乔木:香樟、栾树、雪松、玉兰、垂柳、黑松、梧桐等;②色叶乔木:红叶李等;③观花树种:紫薇、合欢、樱花等适合盐湖气候的植物及花卉。3)景观照明。照明器材根据各绿地的特点,分别选用庭院灯、彩卤投光灯、地射投光灯、水景灯及音响式草坪灯,力争达到景观、功能、经济的统一性和合理性。4)总体感受。该滨水景观集娱乐休闲、休憩、观赏为一体,还分别顺应了老人、孩子各种人群的娱乐需求设计了适合他们的娱乐休息区域。设有多处观景亭,为了人们方便还设有多出盥洗室。适应四季观景效果,种有各种花草树木,使空气清新,使人们身心愉悦。

作者:王鑫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水景设计论文篇3

1引言 1

1.1城市滨水区的概念 1

1.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2

1.2.1国外的研究现状 2

1.2.2国内的研究现状 3

2目前国内城市滨水设计的利用状况 4

2.1滨水区在城市中的作用 4

2.2目前国内城市滨水设计存在的问题 4

2.2.1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5

2.2.2滨水与城市在空间上缺少整体性 5

2.2.3土地使用形态片断化 5

2.2.4表面化的照搬照抄 6

2.2.5对生态概念模糊 6

2.2.6交通组织混乱 6

2.2.7护岸景观缺乏连续性 7

3城市滨水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8

3.1城市滨水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 8

3.1.1自然性原则 8

3.1.2整体性原则 8

3.1.3连续性原则 8

3.1.4多样化原则 9

3.1.5安全性原则 9

3.1.6亲水性原则 9

3.2城市滨水设计应遵循的方法 10

3.2.1人文设计 10

3.2.2生态设计 10

3.2.3景观序列 10

4以广州新电视塔滨水区为例 12

4.1珠江滨水区的过去及不足 12

4.2珠江滨水区的规划建议 13

4.2.1大珠江理念 13

4.2.2文化珠江理念 14

4.2.3多功能复合珠江与生态珠江 15

4.2.4亲水性珠江 17

4.3以新电视塔滨水区为例看滨水设计的成果 17

4.3.1景观的二元性 17

4.3.2对功能空间与生态的协调 17

4.3.3亲水性的体现 18

4.3.4公众参与理念的深入 18

4.3.5电视塔的功能多样性 19

水景设计论文篇4

关键词:滨水区城市生态环境滨水绿带生态化设计

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临水体的部分。”水滨按其毗邻的水体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河滨、海滨。

自古以来,江河流域、河口、湖岸和海岸就是城市定址的首选地段。世界上许多著名城市都地处大江大河或海陆交汇之处,便捷的港埠交通条件不仅方便城市的日常运转,同时还常是多元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形成独特的魅力。纽约、悉尼、威尼斯和我国香港、苏州、青岛等都是因其滨水特征而享誉世界。

然而工业革命之后,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集聚扩大,现代工业、交通业和仓储业为求的最佳的经济效益,大量占据滨水空间,致使水质恶化,城市滨水地区成了人们不愿意接近乃至厌恶的场所。近年来,城市转型为滨水地段的开发提供了契机,同时北美早期案例的成功实施也是人们开始认识到滨水区开发所潜在的巨大社会、经济价值。滨水区由于其所在的特殊空间地段往往具有城市的门户和窗口的作用,因此一项成功的滨水开发工程,不仅可以改善沿岸生态环境,重塑城市优美景观,提高市民生活品质,而且往往能增加城市税收,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新的投资,并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带动城市其他地区的发展。在城市向外扩张逐渐向内涵延伸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滨水区的更新改造和再开发也呈现日益增长的发展趋势。

一、滨水带与城市开放空间

滨水区多呈现出沿河流、海岸走向的带状空间布局。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将这一地区作为整体全面考虑,通过林荫步行道、自行车道、植被及景观小品等将宾滨水区联系起来,保持水体岸线的连续性,而且也可以将郊外自然空气和凉风引入市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同时在这条景观带上可以结合布置城市空间系统绿地、公园、营造出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

一条滨水绿带仅仅一条线不会给城市带来全面的美化,通向滨水地带的“通道”应是滨水地带的延伸。线性公园绿地、林荫大道、步道及车行道等皆可构成水滨通往城市内部的联系通道。在适当的地点进行节点的重点处理,放大成广场、公园,在重点地段设置城市地标或环境小品。将这些点线面结合,使绿带向城市扩散、渗透,与其他城市绿地元素构成完整的系统。

二、滨水区空间环境中的实体形态

沿岸建筑实体滨水区沿岸建筑的形式及风格对整个水域空间形态有很大影响。滨水区是向公共开放的界面,临界面建筑的密度和形式不能损坏城市景观轮廓线,并保持视觉上的通透性。在滨水区适当降低建筑密度,注意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结合。可考虑设置屋顶花园,丰富滨水区的空间布局,形成立体的城市绿化系统。另外还可将地层架空,是滨水空间

有利于滨水区自然空气向城市内部的引入。建筑高度应进行总体的城市设计,并在沿岸布置适当观景场所,产生最佳景点,保证在观景点附近,能够形成较为优美、统一的建筑轮廓线,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在临水空间的建筑、街道的布局上,应注意留出能够快速容易到达滨水绿带的通道,便于人们前往进行各种活动。应注意形成风道引入水滨的大陆风,并根据交通量和盛行风向,使街道两层的建筑上部逐渐后退以扩大风道,降低污染和高温,丰富街道立面空间。

建筑造型及风格也是影响滨水景观的重要因素。滨水区作为一个较为开敞的空间,沿岸建筑就是对这一空间进行限定的界面。当观者在较远的距离观看时,城市轮廓线往往成为最外层的公共轮廓线,时剪影式的,缺乏层次的;而当视距达到一定范围内,建筑轮廓的层次性便显得极为重要;在近一些视点往往使观者对建筑物的细部甚至广告、标识和环境小品都一览无余,城市两岸的景观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轮廓线。具体到单体建筑的设计上,要与周围建筑有所统一,如相同高度上的挑沿,线脚,相同母题等。

桥梁—城市跨越空间形态桥梁在跨河流的城市形态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正是由于桥梁对河流的跨越,使两岸的景观集结成整体,特殊的建筑地点,间接而优美的结构造型以及侨上桥下的不同视野,使桥梁往往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城市桥梁的美,不只体现在孤立的桥梁造型上,更主要的是把桥的形象与两岸城市形体环境、水道的自然景观特点有机结合。因此应允许重视城市桥梁的空间形态作用,将具有强烈水平延伸感的桥梁与地形、建筑及周围环境巧妙结合,创造出多维的景观效果。

三、滨水区沿线绿带的景观设计

滨水区空气清新,视野开阔,视线清晰度高。在滨水区沿线应形成一条连续的公共绿化地带,在设计中应强调场所的公共性、功能内容的多样性、水体的可接近性及滨水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创造出市民及游客渴望滞留的休憩场所。

场所的公共性要是这条绿带真正成为市民喜欢的公共场所,成为全体市民的公共财富。必须防止各种圈地现象,使市民不能进入,。图过这种现象很多就会妨碍公共活动的自由性、连续性,对形成优良的城市景观与观景公共绿地造成极大障碍。

功能的多样性滨水区应提供多种形式的功能,如林荫步道、成片绿茵休憩场地、儿童娱乐区、音乐广场、游艇码头、观景台、赏鱼区等,结合人们的各种活动组织室内外空间。点线面线结合。线—连续不断得以林荫道为主体的贯通脉络;点—在这条线上的重点观景场所或被观景对象,如重点建筑、重点环境小品、古树;面—在这条主线的周围扩展开的较大的活动绿化空间,如中心广场、公园等。这些市室外空间可与文化性、娱乐性、服务性建筑相配合。

水体的可接近性亲水是人的天性。留恋与水天之间,徜徉在余辉之下无疑心旷神怡的大乐事。但很多城市的滨水区往往面临潮水、洪水的威胁,设有防洪堤、防洪墙等防洪公共设施。这些设施可采用不同高度临水台地的做法。芝加哥湖滨的断面示意,按淹没周期,分别设置了无建筑的低台地,允许临时建筑的中间台地和建有永久性建筑的高台地三个层次,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

环境保护与生态化设计水的质量是滨水区开发的关键,很多城市的滨水区开发都是从河道清污、净化水质开始的。四川成都的府前河综合整治工程就是以防洪、治污、绿化、文化、安居、道路网六个子项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目标的融合,形成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由中、美、韩三国的水利、城建、环保、园林和艺术家共同设计建造的活水公园,使一个以水的整治为主体的生态环保公园,受到污染的水从府南河抽取出来,经过公园的人工湿地系统进行自然生态净化处理,最后变为“达标”的活水回归河流,不仅丰富了府南河沿岸景观,而且促进生态环保概念在市民中的普及。

在滨水植被设计方面,应增加植物的多样性。这种群落物种多样性大,适应性强,使城市野生动物适应的栖息场所。他们不仅在改善城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为城市提供了多样性景观和娱乐场所。另外,增加软地面和植被覆盖率,种植高大乔木,以提供遮荫和减少热辐射。城市水滨的绿化应多采用自然化设计,植被的搭配—地被花草、低矮灌丛高大树木的层次的组合,应尽量符合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

水景设计论文篇5

关键词:传统文化;风水理论;园林景观;设计研究

风水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的具体设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分为不同的内容,古代园林设计中都渗透着风水学的影响,风水因素也将不断融入其中,风水是我国人民数千年来总结的经验,决定着园林景观的具体设计风格,同时,也成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主要思考方向。园林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手段,代表着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现象。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建筑选址中,选取最为合适的地理位置,充分应用风水理论,完善园林景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将风水与园林设计工作进行具体的研究,提高我国的整体园林设计水平。

1.中国风水理论的基本内容

首先从字面上分析“风水”的概念,分为“风”、“水”2方面,包含了自然科学知识,例如,天文学、环境学、地理学、气象学、平衡学等。一般隋况其中也渗透了建筑学理论,设计中融合了各方面的知识,形成一门独立性的知识体系。是人对环境的最佳选择,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深入分析探究风水。关于环境与人的学问,建筑文化充分发挥了趋吉避凶的作用。早在夏朝时,人们就通过阳光方向,确定了“阳”、“阴”,形成了阴阳概念。通过阴阳解释具体的事物关系,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规律。“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概念,与阴阳的正反概念相比更加具体。5个基本元素组成了自然中的物体,各个元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我国的十二生肖,为12种不同的动物类型,在相冲相克上也严谨的依据风水理论,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也有重要影响,提供了全面的理论依据,进一步提高了我国风水研究的发展水平。

2.中国传统风水理论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向

2.1“天人合一”的应用

传统风水理论中,有着明确的要求。“天人合一”概念的着重强调,大部分园林景观中直观融入了“天人合一”的概念。将风水的原理体现在园林设计中,表现出整个园林的艺术风格,将人与自然环境紧密有效地融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情况,设计理念也要改变,风水概念的融入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现代园林设计过程中,按照实际的情况进行细致地研究和划分。在开始设计时充分考虑和研究物种特性的保存问题,确保平衡性。在现代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种植大量的植物,首先要考虑实际情况,考虑不同植物生长需要的空间,确保留出充足的生长空间,促进植物健康茁壮地生长。在规划工作中,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水文因素,综合风水进行规划,使园林具有环境调节的作用,朝着“天人合一”的方向发展。

2.2阴阳平衡、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应用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阴阳平衡形成独立的哲学辩证思想,在设计中明显地体现出来,利用不同属性之间的作用进行合理搭配,形成独特的美感,确保园林景观具有艺术感。主题上比较直接,具体区分了高雅通俗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原则性。充分的渗透在表现手法和结构上,将阴阳属性的划分变得更加科学有效,在自然界中,所有的事物包含“金、木、水、火、土”这5个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对其进行具体的布局设置,符合我国五行元素的具体要求。注意不同植物间的属性相克,做到生态平衡。充分发]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优势,对美感进行具体的设计,保证园林景观设计既要科学又要美观。

水景设计论文篇6

1.国外对园林设计元素的的理论研究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园林设计理论研究上已经有多年的进展,美国园林设计研究权威机构将园林景观设计元素分为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美国还有一些景观规划师将园林景观细分为地形、植物、建筑、铺装、构筑物、水体等。在日本,园林景观有专门的建筑及环境评估方面的理论定义,对于园林景观元素,在日本权威的《建筑用语辞典》中,被细分为自然景观构成、人文景观构成和自然人文景观构成三个大类。他们将天空、山川、森林、动植物等自然物归为自然景观构成;古建筑、道桥、耕地、村落、庙宇、标识等人造物归为人文景观构成;而桥梁与湖泊、山川与村落等自然与人工并存的元素归为自然人文构成。还有一些国外学者将园林景观设计元素划分为点、线、面,无论是自然还是人文元素,均按照其几何学特征纳入其范畴中,以绘画般的设计手法来进行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

2.国内对于园林设计元素的理论研究国内在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研究上起步较晚,国外的各种设计元素理论对国内都有一定的影响。国内学者将园林景观构成要素按照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人工景观分为三大类。也有部分学者将园林景观的构成分为硬质元素与软质元素。其中硬质元素主要指建筑、墙体、雕塑等;软质元素指水体、林木等。本文主要研究园林景观设计元素的虚体元素与实体元素理论。实体元素即所谓物质形式的构成,包括建筑和自然景观,虚体元素则是指实体单独或者组合之后蕴含地域风格、人文环境、文化意境等的光、声、风、色、等主观感知元素。

二、虚体元素和实体元素应用解析

1.实体元素应用解析园林景观中的实体元素主要包括自然实体与人工实体。自然的实体最常见的是植物、水体以及自然的地形、山石等。人工实体常见的有道路、广场、建筑小品、标识等。以下解析几种主要的实体元素在园林中的应用。(1)植物元素。园林景观中的植物按照生态习性划分,可以分为喜阳类植物、喜阴类植物、耐湿植物、耐旱植物等,按照植物不同的观赏特点,还分为观叶、观花、观果三大类型。按照生物学特性可以分为宿根、灌木、藤本、矮生竹、蕨类、林木等。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空地绿化。主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等条件,选用观花类宿根类植物;②广场的点缀。根据需要,或培植于建筑小品周边,或在广场苗圃形成几何图案。建筑小品周边点缀,多采用灌木类等,可与较远的林木形成多层次的视觉效果,若与建筑小品伴生,可培植藤本植物,攀附在憩亭栏柱或景观墙之上;③隔离带或者路旁植物。园林内的道路的设计上,往往采用隔离带与路旁植物增加一种曲径转折、引胜通幽的观感。可以采用灌木与林木类植物,叶荫有较好观赏性的为佳。(2)山水。小丘、水体、山石,是传统山水园林的主要构景骨架。中国传统园林的山水追求的是“宛如天成”的艺术效果,其中尤其对于山石的艺术效果的追求可以说达到极致。在小说《水浒传》中,就有宋徽宗收集天下奇石而劳师动众的“花石纲”,可见其在传统园林构景中的地位。在现代中国园林设计中,假山与其相配的水体依旧是一个重要的取景方式。以假山为园林主要设计元素,环以水体,整个园林的空间布置可以以此为基础,尤其是对于占地面积较小的当代园林,可以利用假山的障、夹、背景的作用,分割空间、引导视线,这样的山石相当于石屏风或者影壁。又或以天然的大型水体的核心,假山石作为曲折错落的驳岸,则能让平凡的小湖平添景致。还有一些人工建筑小品如亭台廊桥等,其内也可以用小块山石,布置成石桌、石椅等,既有意境又有休憩功能,增加参与性。(3)建筑小品。园林建筑小品是专指园林中人工建造的主要用于艺术观赏性质的小型建筑,其代表就是各类的亭、廊、桥、景墙、雕塑等。亭,在于其形;廊,在于其梁柱;桥,在于其栏与水;景墙,则是笔画与透窗;雕塑,则是表现园林主题的加重符号。亭的形,在现代园林建筑过程中,由于工程技术的发展,能塑造出更多的形态。除了其本身的形态之外,内部的摆设与装饰也颇为重要,其桌椅的朝向能起到选景的作用。廊与桥,颇为相似,长长的铺道两侧,梁柱的绘画与栏杆的形态装饰,是其观赏的主体之一,宜与水体共生是其特点。

2.虚体元素应用解析虚体元素主要是光、声、风、色、味、质感等集中主观感受元素。尤其以光、声、色为重。(1)光元素。由于地形、时节导致每一个地域的光条件都有所不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好的光影布置能够引导视线,使得观赏者视线直接落于美景之上,让园林内观赏的人看到设计者想让他们看到的美妙景色。在设计中,常用的光元素的手法有:遮光、滤光、反光等。遮光主要用于营造光影效果,另外也可以利用镂空结构,创造出剪影的光图案;滤光是采用半透明的材料,如彩色玻璃、彩色张拉膜等,将光线过滤得到需要的色彩,如水立方游泳馆就是如此设计;反光在园林景观中也非常常见,通常利用水体来实现,尤其在月夜,能够得到最佳的光影效果。(2)声元素。声元素也被称为园林的声景,研究发现,声音能够带来很强的心理暗示,触动人的情感,影响人的情绪。园林设计中常用的声景手法有衬托、回声、拟声等。在园林设计中,声景能够营造特别的意境,如日本的传统园林设计中常见的取水器“惊鹿”,就是巧妙利用了水流灌满竹筒后使杠杆一端下沉,击石产生清脆声音,并且回复原位后能周而复始地有节奏地产生景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则是对回声的绝佳利用,类似的应用在许多需要体现庄严的场合中被应用,是古代皇家园林中的一大特色。另外,如无锡寄畅园八音涧则是利用水流不同情况下冲击产生的声音模拟乐声取景。扬州个园的风音洞则是以风哨效应来利用自然风模拟乐音,创造声景。(3)色元素。科学上,色彩是不同的波长的可见光对大脑刺激后产生的感觉,但色彩往往是生命最直接的体现。园林设计中,色彩的实现,有自然与人工两种方式。植物、水体、山石虽经人工加工,但没有改变自然色彩,故均属于自然色,玻璃、油漆、涂料等则是人工色彩。色彩很多时候是文化的一个特征,中国人喜红、黄,代表了农耕文明对大地的崇拜,欧美喜蓝白,是海洋文明的特征。而植物的绿又是新时期环保理念的象征,因此,在园林设计中,表达要宣扬的理念与文化的很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色彩的应用。同时,色彩还能够影响情绪,绿色能够给人以希望、平和之感,紫色则神秘而高贵、蓝色沉静、红色热情。适当搭配色元素,能够完美地展现园林的文化内涵。

三、结语

水景设计论文篇7

[论文摘要]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景观、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近年来,城市滨水区的独特地位正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世界各地掀起了滨水区开发与再开发的运动。我国滨水城的开发建设起步不久,很多项目由于建设周期短和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指导,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我国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滨水区是一个城市非常珍贵的资源,也是对城市发展富有挑战性的一个机会,它是人们远离拥挤的压力锅式的城市生活的机会,也是人们在城市生活中获得呼吸清新空气的机会。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与设计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现象,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和人们的关注。

借鉴总结国内外滨水区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原则:

一、整体优化原则

从滨水区自身来看,滨水区的设计在整体上应具有和谐感和整体感。虽然因各地块属性、自然环境的不同,滨水区内各部分在使用性质上会有所差异,但是整体来看,各地块之间的设计风格、绿化形式应该统一。城市的滨水区与市区之间要加强联系,防止将滨水地区孤立地规划成一个独立体。规划滨水区时要时时想到整个城市,把市区的活动引向水边,以开敞的绿化系统、便捷的公交系统把市区和滨水区连接起来,保持原有的城市肌理的延续。另外,还要求设计者研究滨水空间对城市的影响,要从城市整体和区域空间来考虑城市滨水空间的构成形态和涵盖功能,以促进城市的整体活力和繁荣。

二、景观异质性原则

景观异质性是指景观内各要素之间或景观要素内的差异性,是景观复杂性的表现形式。异质性是景观的最重要特性之一,景观空间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应是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原则。维持良好的景观异质性,能够提高景观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有利于景观的持续发展。

三、景观多样性原则

景观多样性是描述景观中嵌块体复杂性的指标。它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多样性对于景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准则,又是景观管理的结果。由于城市景观中自然生态系统少,应适当补充自然成分,协调城市景观结构。在补充自然成分中要注意物种的多样化,避免物种单调、结构简单的状况廊道、嵌块体形式多样,大小嵌块体相结合,宽窄廊道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景观配置,提高景观异质性。

四、景观针对性原则即地域特色原则

每一景观都有与其他景观不同的个体特征,这些个体特征的差异又反映在景观的结构与功能上。不论从生态还是地理、历史、气候、文化差异等角度看,每个城市的滨水空间都具有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特点,这些地域差别形成了纷繁多彩的风格与特色。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应该强调利用城市所在地域的区域环境特征,保持和维护特定区域环境及生态位的独特性,因势利导,选用地方材料,造就各具特色的城市滨水空间环境。自然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不一样的,滨水空间要有特色,最根本的是要适应当地的自然和当地的条件仁。

五、遗留地保护原则

即对原始自然保留的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要实行绝对的保护。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的景观规划设计,要求人类对自然的介入应约束在环境容量以内,不破坏生态系统的物流、能流的基本通道,创造既服务于人,又与自然环境相融洽的最佳场所。城市往往是沿河、沿江发展起来的,因此城市滨水区往往是城市中历史文化比较丰富的地区,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和建设也越来越注重这种文化的挖掘和继承,形成富有文化内涵的景观,成为一个具有“记忆”的地区。

当今地球上绝大多数自然景观都已经或多或少受到人类的干扰与影响,并在组成和结构上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真正原始的自然保留的己经极为稀少,有着极为珍贵的生态、科研、人文等方面的价值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记录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足迹,具有不可补偿、不可替代的多方面的价值。在进行景观规划时,应对这样的区域加以绝对的保护。注重自然景观的保护,尤其是环境敏感区的保护对不得不破坏的自然景观应加以补偿或修复。对水源地、名胜古迹、重要的城市森林绿地加以格外的保护。

六、人性化原则

在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中,设计师要注意一切设计都联系人的生活与尺度。只有建立在对现代人的心理、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才会使滨水景观设计的内涵得到更大的延伸,遗失了这一点,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就失去了它的灵魂,成为与城市环境良性循环相抵触的消极因素,成为“为设计而设计”、与现代人需要相抵触的东西。在城市滨水空间的营造上,一定要考虑人的多层面、多方位的不同需要,以达到空间环境与人行为活动的有机统一。

七、安全性原则

确保城市堤防的稳固,防止因绿化植被或其他景观设施破坏大堤结构,防止堤防在洪水来临时发生管涌、溃堤等事故的发生,确保城市居民的生命和物质财产不受水灾的侵扰是城市堤岸的首要职责,是综合开发城市堤岸、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美化城市环境、创造多重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八、亲水性原则

所谓亲水性是指人能够触摸到水的一种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很容易就能达到的物理现象,也可以说是手能触及到的心理现象。滨水区设计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够满足人们亲水的愿望,亲水性几乎是滨水区规划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

九、综合性原则

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对滨水区的分析不是某单一学科所能解决,也不是某一专业人员所能完全理解并作出合理的决策。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规划与设计需要多学科合作,包括景观规划者、土地和水资源规划者、景观建筑师、景观设计师、生态学家、地理学家等。

参考文献:

[1]余新晓、牛健植、关文彬等,景观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刘茂松、张明娟,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水景设计论文篇8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指的是既在满足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又能给后代人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而遗址公园的景观更要依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进行设计,不管是对遗址公园的自然山水景观的设计,还是表达历史情感,都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并且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论[1]。在对遗址公园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注重对后代人的发展影响,尽可能降低对现代城市发展产生的压力。在进行遗址公园保护的同时,发展现代社会经济也不能盲目地进行遗址公园的开发利用,要更好地保护和发展遗址公园,才能在加快现代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二)景观生态学理论。在景观设计的领域中,特别强调了植被种植的多样性,将大量乡土植物融入到景观设计中,丰富景观植被的多样性。在我国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中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将植被的生态特征、地质地貌、空间因子等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起一个多样化的景观植被系统,这些植被在间接程度上可以起到保护遗址公园的作用。(三)文脉主义理论。在对遗址公园进行景观设计时,遗址公园所在的城市、历史背景以及人与景观之间的关系都表达着遗址公园的文脉精神。遗址公园的文脉就是指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倡导和谐发展,根据城市建筑类型以及文脉的联系进行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2]。遗址公园景观的文脉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财富。因此,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必须要按照传统文化内涵的发展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理论,将历史文化背景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联系起来,让城市里的历史更加具有活力。

二、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理念

(一)历史文化传承。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脚步的加快,城市景观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效益的提升成为城市建设的关键目标,使得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特色城市的建设缺失。而城市建设特色的缺失,出现了大量的相同规划、相同景观、相同的设计,从而导致城市的面貌趋于统一,而失去了特色化,城市本身的民族特色以及历史文化特色也逐渐被磨灭[3]。在进行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时,必须要强调历史文化的体现以及城市的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历史遗迹是历史留下来的不可复制的景观。因此,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保护遗址是基础,利用和建设是进一步的发展,将历史遗迹与现代城市发展结合起来,展现出特有的城市风貌,让城市在历史的熏陶下更加具有特色。(二)历史文化内涵。现如今,随着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不仅仅依靠于经济的发展,还取决于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实力。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大部分城市逐渐趋于统一化,城市间的大部分景观设计都具有一致性,导致城市发展特色文化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需要城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才能够进行多元化的发展。通过遗址公园自身所具有的历史文化气息和现代化的景观设计结合,历史文化内涵与现代城市文化结合,历史精华和现代城市文化要点的结合,从而创造城市的文化内涵价值和生命力,提高城市的文化底蕴。(三)空间文化景观。在景观设计中,空间文化的布局和排列是十分重要的,空间的布局能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反映出不同的景观,从而使参观者具有不同的感受。我国古典园林最基础的三个景观空间序列模式有:第一是比较单一的、闭合式环形的观赏序列模式,这种模式通常用于小型的景观园林设计中;第二是以贯穿方式的观赏形式组成;第三是放射形式的观赏路线模式[4]。在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中,不仅要注重对历史遗迹的表现,更加重要的是公园的景观空间设计。对不同的历史文化,需要进行不同的景观空间设计,从而在参观上很大程度地表现了遗址公园的历史特点和景观特点,加强了景观的灵活性和突出性。

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特殊性的实践探讨

(一)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原则。第一,原真性原则。主要指的是真实、准确地反映原始性。在大明宫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中,首要的设计原则就是原真性原则,即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要考虑到遗址的保护,同时还要考虑到还原遗址中的历史文化气息,主要体现在对遗址的景观重现、建筑风格上的尽量统一以及遗址装修修复上的相似。通过对遗址的还原,使得人们能够真实地了解到唐文化的建筑风格以及历史文化,从而感受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历史文化气息[5]。第二,可持续发展原则。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在景观设计的同时要注重遗址景观与城市之间的共生关系,要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严密的分析,不能因为一时的设计思路而忽略了遗址景观的长久发展。(二)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景观设计思路。第一,延续城市记忆。对于每一座城市而言,都有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因此在进行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时,应当注重延续城市的记忆,丰富城市的特色。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古都,经历了中国诸多朝代的发展,城市记忆就是这座城市历史文明的发展表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就应当延续西安的历史记忆,让人们能够在其中感受到西安历史的发展以及古城的历史文化记忆[6]。第二,引入生态美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自然资源的浪费程度越来越严重,所以造成生态环境日益严重,而适度发展原则也逐渐被提出。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上,引入生态美学的设计思路,将遗址中的野生植物利用起来,发挥其自身的生态美学价值,从而对遗址本身的景观有所保留。(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景观具体设计分析。第一,道路广场设计。首先应当保留原始的历史道路,充分发挥历史遗迹的文化气息;其次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空间规划设计,保证道路景观与历史遗迹更好地融合;最后,加强道路的功能性,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保证道路的设计能够对遗址公园的发展起到更好的作用和延续性。第二,植被种植设计。将多种植被进行合理的分布,完善植被群落景观。主要宫殿区和宫苑区种植带,种植常绿树种,作为遗址公园冬季常绿景观;主要的乔木树种保证冬季常绿树种的外观以及颜色的丰富度;宫殿区种植不同层次的观赏花,作为春季的景观,夏季的景观种植要以国槐和绿地为主,而秋季则主要以观叶乔木为主。第三,灯光设计。主要以渲染一致的轮廓和绿化边缘为主,体现历史氛围。第四,水体设计。将水体设计与水生植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水体的活力以及观赏效益。

四、结语

据上文的分析可知,遗址公园作为一国的历史文化沉淀,在景观设计上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理论以及文脉主义理论,在设计时应当秉持着历史文化传承、历史文化内涵以及空间文化景观等设计理念,在保护原有历史遗迹的同时发展现代化城市与历史文化结合的遗址公园。而本文主要是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的特殊性为例,在设计原则、设计思路以及具体的景观设计上都进行了分析,在道路设计、植被设计以及灯光水体设计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国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国家,在历史遗址公园的开发和保护上更加需要注重历史文化的还原以及可持续发展,将我国遗址公园的设计与现代化城市建筑联系起来,从而使我国城市走上特色化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妍.我国当代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5.

[2]陈雅静.基于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大明宫国家遗址为例[J].现代装饰:理论,2017,(02):50-50.

[3]陶琳,王嘉,肖尧.基于文化传承的工业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理论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17,(02):66-69.

[4]树一帜.从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设计得到城市标识性景观设计的启示[J].现代装饰:理论,2015,(11):67-67.

[5]杨阳,邓薇.近代城市遗址公园的美术设计与景观改造[J].美术界,2017,(01):82-82.

水景设计论文篇9

【关键词】海绵城市;景观设计

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也日益加剧:一方面,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水质严重污染,特别是北方地区,大量河流出现断流局面,湿地和湖泊面积大量消失,许多地方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已面临地下水资源枯竭的严重危机;另一方面,雨洪雨涝频繁发生,绿化用水、工业用水等与城市用水竞争频繁上演。如何留住雨水并回补地下水,强调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为目标的海绵城市理论应运而生。近两年,国家连续颁布了多项海绵城市建设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从理论形成向实践应用的过渡。海绵城市建设如何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海绵城市内涵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试行)》对海绵城市的概念下了明确的定义: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建设海绵城市,即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主要是指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途径,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解决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谐、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转变排水防涝思路、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基本不变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本质内涵。

二、国内发展现状及案例

国内发展状况及案例:我国的海绵城市起步相对较晚,随着国内雨水问题的日益加重,雨水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才逐渐多起来:北京、大连、宁波、长沙、杭州、昆明等先后于2010年左右开始研究雨水收集、利用方案,涉及道路、绿地、湿地等多方面城市建设,内容涉猎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槽、雨水湿地、打孔立缘石、透水铺装等等。

2012年北京大学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首次提出“海绵城市”一词;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14年工作要点》中首次提出海绵城市的概念;同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宣布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西咸新区、武汉、重庆、贵安新区、遂宁、南宁、常德、鹤壁、济南、萍乡、厦门、池州、嘉兴、镇江、白城、迁安16个城市,至此,海绵城市建设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三、海绵城市景观设计要点总结探讨

海绵城市”的提出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是一系列具体雨洪管理技术的集成和提炼,是大量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归纳。

1、道路景观设计要点

道路作为城市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廊道,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里主要对道路中的硬质景观(铺装样式及铺装材料)和绿化景观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总结。

绿化设计:在道路隔离带或路测绿化带设计中,设置植草沟、植物缓冲带和下沉式绿地,对雨水进行截留,当设施内雨水饱和时,可通过溢流口经过滤处理后排入雨水集水池中,干旱时可向周边绿地提供水资源。

硬质铺装:指通过改变地面铺装材料自身的透水性或扩大材料之间相互衔接的缝隙面积,使雨水下渗到场地内部。即一方面增加透水混凝土和透水面砖的使用面积,促进水体渗入地下,另一方面,增加汀步、石材拼接间的绿化面积等,以至当有降水时,雨水可顺着材料自身的孔隙或之间的缝隙下渗留存;当没有降水时,材料自身的孔隙或之间的缝隙又可作为土壤通风换气的通道,减少城市干岛效应的发生。

2、广场景观设计要点

广场是城市中面积广阔的场地,是市民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空间。这里指的是不含自然水体的平面型广场。

纪念性广场由于其政治思想性更强一些,可以采用大面积透水瓷砖或者透水混凝土铺装,通过不同色彩和样式的组合,形成不同的图案,提高广场的美观性和艺术性;商业和游憩类的广场,基于其休息、娱乐、观赏等功能,结合运动、休闲设施和场地规划,合理设置下沉式广场、下沉式生物滞留带。

3、水景(湿地)景观设计要点

河湖水系、坑塘湿地等是城市天然的雨水滞纳净化场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栖息地恢复的重要场地,可以调节局域性的雨洪管理、水质净化、地下水补充、棕地修复、生物栖息地的保育,甚至是局部微气候调节等等。水景(湿地)景观设计要点即构建“水质净化(水景营造)-蓄滞水湿地(水景)-地下水回补”多级水景景观。

由于景观设计者所处的设计阶段往往处在规划阶段的后期,因此这里不去研究宏观层面水生态安全格局及中观层面的“城镇海绵系统“,只研究微观层面的海绵体。设计要点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尽可能保护利用原有生态系统如河流、湿地、湖泊、坑塘,在其基础上设计相应的景观设计;二是对遭到破坏的海绵体,采用生态方法进行景观的修复和恢复;三是在缺乏海绵体的场地内新建新的海绵体。

雨水花园就是海绵城市建设中水景(湿地)景观设计最小的海绵体之一。即在浅洼区域种植花草、灌木,甚至树木等植物的工程性措施它可以减少径流量、净化雨水、美化环境。

结语

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城市洪涝问题和一系列相关的生态和环境问题,海绵城市建设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这是改变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的重大契机。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海绵城市构建的框架下,通过对海绵城市的解读和国内外案例的分析总结,提出景观设计方面的相关要点。希望为景观工作者在海绵城市建设景观设计中提供借鉴参考。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城市规划》,2015年第6期.

水景设计论文篇10

关键词:绿化 景观设计 规划 美学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planning deepening, perfect landscape design, reflect the overall idea macro intention, grasp the dema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igh-grade hotels, overall planning and design in the natural landscape and humanistic landscape reflect the harmonious main bod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flect the humanistic spirit, build the atmosphere elegant garden atmosphere, buil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he high grade, the characteristics, the first-class modern royal garden hotel and residential house. This paper deqing county longjiang hotel landscape design were presented.

Keywords: green landscape design planning aesthetics

中图分类号:TU9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景观论。

土地分类学的景观论,是关于地表的景观特色。它包括环境系统;自然系统和人文系统。操作论景观论是对环境人为的变更,或者是保护。对景观操作论来说,美的观点的建立,景观现象的解析和景观操作的依据和理念,方法和技术为主要目标和着眼点 。像地理学和生态学。地表的景观特色(地形,植物,土地利用等),这个背后的环境系统。如自然的系统(自然的力,土壤,气候,生态系等)和人文的系统(都市化,产业结构等)的作用的结果。这个系统作为景观记述的专业,是19世纪后半叶成立的。

2景观的美学

2.1操作论的景观论的趋势

操作论的景观论以实践为目的:①景观的保全;②对都市,港湾,田园等进行空间的景观计划管理;③公共空间的街道,公园,广场等以及土地构造的桥梁,高速公路,护岸,堤防等等的设计,提出美的判断和解决的对策。

①具体为自然名胜景观的保护和传统街道的保全等等。③为公共的规划的管理,为广大市民提供可利用的空间。

最终的目的是美。我们假设将美分为①自然美和技术美,②艺术美

2.2城市景观的美学

城市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也就成了城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3操作论的景观设计

风景作为视觉美的感知对象,是基于物我分离的基础之上的,即人作为欣赏者,其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眼睛所能看到的景象。

总之,景观从作为城市景象演变到作为城市的延伸和附属,再演变。从景观与人的物我关系及景观的艺术性,科学性,场所性及符号性,无不揭示景观是审美的,景观是体验的,景观是科学的,景观是有含义的。

3龙江大酒店绿化景观设计原则

3.1满足人性需求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酒店的景观观赏、娱乐、居住、生活等功能需求,创造开朗、大气、舒适、健康的酒店环境。

3.2控制酒店景观功能

合理布置场地,满足使用功能;交通流线顺畅,曲直符合要求。

3.3注重酒店园林景观整体性

注重园林景观与建筑风格、景观设计目标相一致,在不同的区域空间内形成统一的造园风格。

3.4体现园林景观艺术性质

坚持突出园林景观艺术特色的思想,结合小品、建筑、构筑等的外观设计,表现出幽雅时尚,中、西合璧的艺术特征。

3.5利用周围环境塑造景观

龙江大酒店东边及北边有河流环绕,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很好的设计题材,打造一个江滨原生态休闲生活平台。河流配合一系列的园林景观,使酒店景观有了一个很好的休闲主题,也为酒店增添了不少诗意。

3.6合理统筹经济

坚持经济、实用的思想,努力做到经济性和美观性相结合,重点项目和特定部分以能体现效果为佳。

4酒店设计区域内除天台花园部分设计

4.1酒店门口设计层叠有趣,视野设计通畅,具有导向性,入口两旁设有景观平台,让游客一入门就赏心悦目的感觉,同时门卫后的平台也方便某些客户等待亲友等。

4.2靠近G321国道有绿化带隔离,中心并有开阔的大水景墙及雕塑景观,这样的规划使酒店不受道路环境影响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酒店的外环境视觉效果,以吸引更多的客人入住。

4.3酒店道路设计方便畅达,标准道路宽最小6m,道路可沿着景观元素绕酒店一周,并预留道路通向酒店西边的非设计区域;酒店入口车、人分流通畅;酒店中心区域有一定的位置满足停车、后车缓冲等,车流畅通无阻。

4.4酒店景观设计多样,景观元素布局合理,硬地铺装形式多样,层次分明,和相应的绿化主题相得益彰;

4.5酒店绿化景观主要是沿着江滨休闲步道布置,使休闲步道和车行道有了一定的景观隔离,同时景观元素多样,主要有各式各样的平台、铺装、拼花、桂花池、龙形旱溪、花架廊、各式六角亭3座、四角方亭、连廊、沿江休闲步道、景观步道、树池、紫薇世界、紫薇广场、茶座广场、水池叠水、杜鹃花海、各式花钵小品、各式花基、各式园路、入口广场前的大型水景墙、主题雕塑、广场中央的中心水池跌水、广场中央特色铺装等。

4.6酒店景观观赏线合理,游览路线通畅而有层落有致,有特定地点进出沿江休闲步道。

4.7酒店绿化设计树木设计合理,大楼两侧及广场前大水景墙采用棕榈科植物为主,其他植物搭配;酒店沿江步道旁景观区采用其他乡土植物为主,各种色彩植物及绿色植物搭配,树木配置以组团为主,采用乔灌木、地被植物结合的方式,错落有致,组团分明。

4.7.1植物配置

不同地带一定面积的小区内木本植物种类应达到一定数量;在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类型的植物配置上应有一定的搭配组合,尽可能做到立体群落种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在植物配置上,应体现出季相的变化,至少做到三季有花;在植物种类上应有一定的新优植物的应用。为维护全球可持续发展,世界范围内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绿地中的人工植物群落应是在城市环境中,模拟自然而营造的合适本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结构配置合理,层次丰富,物种关系协调,景观自然和谐的园林植物群落。少种植那些过于娇贵的植物,通过植物自然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不会给后期的养护带来负担。居住区绿地应是为人服务的地方,应集中体现出城市绿地的价值,在植物种类上应达到一定的数量。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地区的城市种类,因气候土壤的条件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面积10hm2左右的小区中的木本植物种类数应能达到当地常用木本植物种数的40%以上。

好的环境绿化除了应有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的种植,还应有植物种类型和组成层次的多样性做基础,特别应在植物配置上运用一定量的花卉植物来体现季相的变化。。

4.8酒店其他配套设施合理,景观区域内主要采用庭院灯为主,分区域布置,沿江步道按距离配置庭院灯,沿江步道旁硬地配置休闲座椅。照明大概布置如下:

4.8.1在酒店前区的照明,在入口道路绿地中设几组多头华灯,广场前面两棵大树采用泛光灯将之照明,水池中的喷泉下配以水下彩灯;叠水水池景点处采用泛光灯和水下彩灯将之烘托。

4.8.2酒店主楼门前两侧的绿地采用草坪灯勾画出绿篱的造型特色。

4.8.3在水池景观处采用水景灯和射灯将其景观特色烘托出来。

4.8.4在园区中的主要道路边和广场处设庭园灯照明,小径边绿地中设置草坪灯。

4.8.5主要的景观大树设置泛光灯将其照明,以突出景观效果。

4.9配置背景音乐系统。在园区内主要道路边和广场边、景点处设置背景音乐箱,音箱选择仿制园林小品造型的样式。

5给排水设计:

5.1给水:绿化给水采用与消防用水结合综合考虑,建议酒店采用喷灌系统,结合人工浇灌的形式,水源可采用抽取地下水。

绿化用水量预测:10 M3 /天

水池补水量预测:3M3 /天(主要为蒸发)

5.2排水:园路和广场排水就近排入道路的雨水口或周边的绿化地中,水池的排溢水就近排入园区雨水系统。园内绿地的雨水以自然排放为主,排放采用随坡就势、分片、分地段自然径流到道路旁设置的雨水口。

6酒店天台花园部分设计

设计概况:设计注意功能的合理性,景观的多样性,景观的观赏性,景观的休闲性,绿化组团的合理性;

6.1园路层次分明,能连接整个天台花园景观区,园路铺装颇具特色,十分富丽堂皇。

6.2景观衔接合理自然;

6.3各式功能合理,布局自然,各式景观沿着道路主线而展开。

6.4景观元素有:休闲小广场、黄蜡石刻字景观、各式花基、各式园路、水景雕塑、叠水池、小品水景、大型弧形广场、弧形水景墙、卵石按摩路、园凳、欧式凉亭、花架廊、树池、园桥、白沙池、花钵、花池等;

6.5植物配置品种合理、高贵、适合在天台花园栽植,地被植物、灌木、小乔木、各种棕榈科植物组成了十分具有观赏性的绿化景观。

6.6配置各式照明灯,装饰灯,合理布局;排水采用排水盲沟的形式,雨水经过雨水井及地漏流进排水盲沟,然后再排入天台花园原来排水口。

7结语

尽管园林设计在中国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景观设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规划设计学科才在过去20多年内逐渐形成。在当今的城市膨胀和环境恶化背景下,景观设计学的发展有着特别的意义:它不仅提高了景观在城市中的地位,而且在发展关于生态问题、基础设施、和土地利用的思想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