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景设计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7:25:53

水景设计论文

水景设计论文范文篇1

1.1人对水的亲水性

人一般都喜欢水,和水保持着较近的距离。当距离很近的时候人可以接触到水,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感受水的亲切,水的气味、水雾、水温都直接刺激着人,让人感到兴奋。当距离较远的时候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感受到水的存在,被吸引到水边,实现近距离接触;有时候,水景设置得较为隐蔽,但是可以通过水声来吸引人。

由于人的亲水性,在居住区里,应该缩短人和水面的距离,在较为安全的情况下,也可以让人融入到水景中。人们喜欢立于水面,直接接触到水,小孩子喜欢在浅水中嬉水,涉足水中尽情玩乐。在特殊的情况下,人们可以潜入水中,身临其境,欣赏水下环境的魅力等。见图(1)

图(1)

1.2水的环境特性

在常温下是一种液体。本身并无固定的形状,其观赏的效果决定于:盛水物体的形状、水质、周围的环境。水的各种形状、水姿,都和盛器相关。盛器设计好了,所要达到的水姿就出来了。水体周围环境的风、温度、光线等自然因素,也会影响水体观赏效果。例如刮了大风。波涛汹涌,哪来欣赏水面倒影?温度下降,水结成冰,波光潋滟的湖面,变成光滑耀眼的冰场,观赏的趣味,使用的方向就聚然不同。

园林水体赖以依靠的盛器,有两种主要的分别:

(1)自然状态下的水体。如自然界的湖泊、池塘、溪流等,其边坡、底面均是天然形成。

(2)人工状态下的水体。如喷水池、游泳池等,其侧面、底面均是人工构筑物。

2、自然水景

自然水景与海、河、江、湖、溪相关联。这类水景设计必须服从原有自然生态景观,自然水景线与局部环境水体的空间关系,正确利用借景、对景等手法,充分发挥自然条件,形成的纵向景观、横向景观和鸟瞰景观,应能融和居住区内部和外部的景观元素,创造出新的亲水居住型态。

2.1自然水景的构成元素如下表(1)

景观元素内容

水体水体流向,水体色彩,水体倒影,溪流,水源

沿水驳岸沿水道路,沿岸建筑(码头、古建筑等),沙滩,雕石

水上跨越结构桥梁,栈桥,索道

水边山体树木(远景)山岳,丘陵,峭壁,林木

水生动植物(近景)水面浮生植物,水下植物,鱼鸟类

水面天光映衬光线折射漫射,水雾,云彩

景观元素内容:

水体水体流向,水体色彩,水体倒影,溪流,水源

沿水驳岸沿水道路,沿岸建筑(码头、古建筑等),沙滩,雕石

水上跨越结构桥梁,栈桥,索道

水边山体树木(远景)

山岳,丘陵,峭壁,林木

水生动植物(近景)

水面浮生植物,水下植物,鱼鸟类

水面天光映衬光线折射漫射,水雾,云彩

2.2居住区中的沿水驳岸(池岸)

驳岸是亲水景观中应重点处理的部位。驳岸与水线形成的连续景观线能否与环境相协调,直接关系到水景效果的独到或失去人性化。

在居住区中,驳岸的形式可以分为规则式和不规则式。规则几何式池岸一般处理成人们坐的平台,它的高度应该以人们的坐为标准,池面距离水面也不要太高,以人手能触摸到水为好。这种规则式的池岸构图比较严谨,限制了人和水面的关系,在一般的情况下,人是不会跳入水池中去嬉水的。相反,不规则的池岸与人比较接近,高低随地形起伏,不受限制,而形式也比较自由,设计得很自然。岸边的石头可以供人们乘坐,树木可以供人们纳凉,人和水完全融合在一起,这时的岸只有阻隔水的作用,却不能阻隔人和水的亲近,反而缩短了人和水的距离,有利于满足人的亲水性需求。

3、庭院水景

庭院水景通常为人工化水景为多。根据庭院空间的不同,采取多种手法进行引水造景(如叠水、溪流、瀑布、涉水池等),在场地中有自然水体的景观要保留利用,进行综合设计,使自然水景与人工水景融为一体。庭院水景设计要借助水的动态效果营造充满活力的居住氛围。

3.1瀑布跌水

城市居住区里的瀑布主要是利用地形高差和砌石形成的小型人工瀑布,借院水景设计要借助水的动态效果营造充满活力的居住氛围。

3.2瀑布跌水

城市居住区里的瀑布主要是利用地形高差和砌石形成的小型人工瀑布,借以改善小区的景观。瀑布跌落有很多形式,日本有关园林营造的书《作庭记》把瀑布分为“向落、片落、传落、离落、棱落、丝落、左右落、横落”等十种形式。不同的形式表达不同的感情。人在瀑布前,不仅希望欣赏到优美的落水形象,而且还喜欢听落水的声音。见图(2)

图(2)

人工瀑布按其跌落形式分为滑落式、阶梯式、幕布式、丝带式等多种,并模仿自然景观,采用天然石材或仿石材设置瀑布的背景和引导水的流向(如景石、分流石、承瀑石等),考虑到观赏效果,不宜采用平整饰面的白色花岗石作为落水墙体。为了确保瀑布沿墙体、山体平稳滑落,应对落水口处山石作卷边处理,或对墙面作坡面处理。人工瀑布因其水量不同,会产生不同视觉、听觉效果,因此,落水口的水流量和落水高差的控制成为设计的关键参数,居住区内的人工瀑布落差宜在1m以下。

跌水是呈阶梯式的多级跌落瀑布,其梯级宽高比宜3:2-1:1之间,梯面宽度宜在0.3-1.0m之间。见图(3)

图(3)

3.3溪流

溪流是提取了山水园林中溪涧景色的精华,再现于城市园林之中,居住区里的溪涧是回归自然的真实写照。小径曲折多次,溪水忽隐忽明,因落差而造成的流水声音,丁冬做响,人达到了仿佛亲临自然的境界。见图(4)

图(4)

(1)为了使居住区内环境景观在视觉上更为开阔,可适当增大宽度或使溪流蜿蜒曲折。溪流水岸宜采用散石和块石,并与水生或湿地植物的配置相结合,减少人工造景的痕迹。溪流的形态应根据环境条件、水量、流速、水深、水面宽和所用材料进行合理的设计。溪流分可涉入式和不可涉入式两种。可涉入式溪流的水深应小于0.3m,以防止儿童溺水,同时水底应做防滑处理。可供儿童嬉水的溪流,应安装水循环和过滤装置。不可涉入式溪流宜种养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生动植物,增强观赏性和趣味性。

溪流的坡度应根据地理条件及排水要求而定。普通溪流的坡度宜为0.5%,急流处为3%左右,缓流处不超过1%.溪流宽度宜在1-2m,水深一般为0.3-1m左右,超过0.4m时,应在溪流边采取防护措施(如石栏、木栏、矮墙等)。

3.4生态水池

生态水池是适于水下动植物生长,又能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供人观赏的水景。在居住区里的生态水池多饲养观赏鱼虫和习水性植物(如鱼草、芦苇、荷花、莲花等),营造动物和植物互生互养的生态环境。水池的深度应根据饲养鱼的种类、数量和水草在水下生存的深度而确定。一般在0.3-1.5m,为了防止陆上动物的侵扰,池边平面与水面需保证有0:15m的高差。水池壁与池底需平整以免伤鱼。池壁与池底以深色为佳。不足0.3m的浅水池,池底可做艺术处理,显示水的清澈透明。池底与池畔宜设隔水层,池底隔水层上覆盖0.3-0.5m厚土,种植水草。

4、泳池水景

泳池水景以静为主,营造一个让居住者在心理和体能上的放松环境,同时突出人的参与性特征(如游泳池、水上乐园、海滨浴场等)。居住区内设置的露天泳池不仅是锻炼身体和游乐的场所,也是邻里之间的重要交往场所。泳池的造型和水面也极具观赏价值。

4.1游泳池

居住区泳池设计必须符合游泳池设计的相关规定。泳池平面不宜做成正规比赛用池,池边尽可能采用优美的曲线,以加强水的动感。泳池根据功能需要尽可能分为儿童泳池和成人泳池,儿童泳池深度为0.6-0.9m为宜,成人泳池为1.2-2m.儿童池与成人池可统一考虑设计,一般将儿童池放在较高位置,水经阶梯式或斜坡式跌水流入成人泳池,既保证了安全又可丰富泳池的造型。

池岸必须作圆角处理,铺设软质渗水地面或防滑地砖。泳池周围多种灌木和乔木,并提供休息和遮阳设施,有条件的小区可设计更衣室和供野餐的设备及区域。

4.2涉水池

涉水池可分水面下涉水和水面上涉水两种。水面下涉水主要用于儿童嬉水,其深度不得超过0.3m,池底必须进行防滑处理,不能种植苔藻类植物。水面上涉水主要用于跨越水面,应设置安全可靠的踏步平台和踏步石(汀步),面积不小于0.4×0.4m,并满足连续跨越的要求。上述两种涉水方式应设水质过滤装置,保持水的清洁,以防儿童误饮池水。

5、装饰水景

装饰水景不附带其他功能,起到赏心悦目,烘托环境的作用,这种水景往往构成环境景观的中心。装饰水景是通过人工对水流的控制(如排列、疏密、粗细、高低、大小、时间差等)达到艺术效果,并借助音乐和灯光的变化产生视觉上的冲击,进一步展示水体的活力和动态美,满足人的亲水要求。

5.1喷泉

喷泉是西方园林中常见的景观。主要是以人工形式在园林中运用,利用动力驱动水流,根据喷射的速度、方向、水花等创造出不同的喷泉状态。因此控制水的流量,对水的射流控制是关键环节。

5.2倒影池

光和水的互相作用是水景景观的精华所在,倒影池就是利用光影在水面形成的倒影,扩大视觉空间,丰富景物的空间层次,增加景观的美感。倒影池极具装饰性,可做的十分精致,无论水池大小都能产生特殊的借景效果,花草、树木、小品、岩石前都可设置倒影池。

倒影池的设计首先要保证池水一直处于平静状态,尽可能避免风的干扰。其次是池底要采用黑色和深绿色材料铺装(如黑色塑料、沥青胶泥、黑色面砖等),以增强水的镜面效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住房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住得宽敞,住得舒适,已经是人们对居住条件的最基本的要求。而更多的是期望生活在一个清晨推开窗,能呼吸清新的空气,能听到婉转的鸟鸣,在夕阳西下,沐浴在如梦如诗的风景中,抛开尘世的烦恼,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环境里。仅有翠绿,缺少了鲜活的气息,精致水榭楼台,没有了自然的灵气,然,水体的注入使自然对人类更加亲近。平静的水常给人以安静、轻松、安逸的感觉;流动的水则令人兴奋和激动;瀑布气势磅礴,令人遐想;涓涓的细水,让人欢快活泼;喷泉的变化多端,给人以动感美……

关键字: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城市居住区外环境设计,姚时章、王江萍,重庆大学出版社

[2]建筑小环境,刘文军、韩寂,同济大学出版社

[3]园林构成要素事例解析——水体,张志金、王艳红等著,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4]中国园林美学,金学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中国园林鉴赏辞典,陈从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

水景设计论文范文篇2

关键字: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

1、水体的特性

1.1人对水的亲水性

人一般都喜欢水,和水保持着较近的距离。当距离很近的时候人可以接触到水,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感受水的亲切,水的气味、水雾、水温都直接刺激着人,让人感到兴奋。当距离较远的时候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感受到水的存在,被吸引到水边,实现近距离接触;有时候,水景设置得较为隐蔽,但是可以通过水声来吸引人。

由于人的亲水性,在居住区里,应该缩短人和水面的距离,在较为安全的情况下,也可以让人融入到水景中。人们喜欢立于水面,直接接触到水,小孩子喜欢在浅水中嬉水,涉足水中尽情玩乐。在特殊的情况下,人们可以潜入水中,身临其境,欣赏水下环境的魅力等。见图(1)

图(1)

1.2水的环境特性

在常温下是一种液体。本身并无固定的形状,其观赏的效果决定于:盛水物体的形状、水质、周围的环境。水的各种形状、水姿,都和盛器相关。盛器设计好了,所要达到的水姿就出来了。水体周围环境的风、温度、光线等自然因素,也会影响水体观赏效果。例如刮了大风。波涛汹涌,哪来欣赏水面倒影?温度下降,水结成冰,波光潋滟的湖面,变成光滑耀眼的冰场,观赏的趣味,使用的方向就聚然不同。

园林水体赖以依靠的盛器,有两种主要的分别:

(1)自然状态下的水体。如自然界的湖泊、池塘、溪流等,其边坡、底面均是天然形成。

(2)人工状态下的水体。如喷水池、游泳池等,其侧面、底面均是人工构筑物。

2、自然水景

自然水景与海、河、江、湖、溪相关联。这类水景设计必须服从原有自然生态景观,自然水景线与局部环境水体的空间关系,正确利用借景、对景等手法,充分发挥自然条件,形成的纵向景观、横向景观和鸟瞰景观,应能融和居住区内部和外部的景观元素,创造出新的亲水居住型态。

2.1自然水景的构成元素如下表(1)

景观元素内容

水体水体流向,水体色彩,水体倒影,溪流,水源

沿水驳岸沿水道路,沿岸建筑(码头、古建筑等),沙滩,雕石

水上跨越结构桥梁,栈桥,索道

水边山体树木(远景)山岳,丘陵,峭壁,林木

水生动植物(近景)水面浮生植物,水下植物,鱼鸟类

水面天光映衬光线折射漫射,水雾,云彩

景观元素内容:

水体水体流向,水体色彩,水体倒影,溪流,水源

沿水驳岸沿水道路,沿岸建筑(码头、古建筑等),沙滩,雕石

水上跨越结构桥梁,栈桥,索道

水边山体树木(远景)

山岳,丘陵,峭壁,林木

水生动植物(近景)

水面浮生植物,水下植物,鱼鸟类

水面天光映衬光线折射漫射,水雾,云彩

2.2居住区中的沿水驳岸(池岸)

驳岸是亲水景观中应重点处理的部位。驳岸与水线形成的连续景观线能否与环境相协调,直接关系到水景效果的独到或失去人性化。

在居住区中,驳岸的形式可以分为规则式和不规则式。规则几何式池岸一般处理成人们坐的平台,它的高度应该以人们的坐为标准,池面距离水面也不要太高,以人手能触摸到水为好。这种规则式的池岸构图比较严谨,限制了人和水面的关系,在一般的情况下,人是不会跳入水池中去嬉水的。相反,不规则的池岸与人比较接近,高低随地形起伏,不受限制,而形式也比较自由,设计得很自然。岸边的石头可以供人们乘坐,树木可以供人们纳凉,人和水完全融合在一起,这时的岸只有阻隔水的作用,却不能阻隔人和水的亲近,反而缩短了人和水的距离,有利于满足人的亲水性需求。

3、庭院水景

庭院水景通常为人工化水景为多。根据庭院空间的不同,采取多种手法进行引水造景(如叠水、溪流、瀑布、涉水池等),在场地中有自然水体的景观要保留利用,进行综合设计,使自然水景与人工水景融为一体。庭院水景设计要借助水的动态效果营造充满活力的居住氛围。

3.1瀑布跌水

城市居住区里的瀑布主要是利用地形高差和砌石形成的小型人工瀑布,借院水景设计要借助水的动态效果营造充满活力的居住氛围。

3.2瀑布跌水

城市居住区里的瀑布主要是利用地形高差和砌石形成的小型人工瀑布,借以改善小区的景观。瀑布跌落有很多形式,日本有关园林营造的书《作庭记》把瀑布分为“向落、片落、传落、离落、棱落、丝落、左右落、横落”等十种形式。不同的形式表达不同的感情。人在瀑布前,不仅希望欣赏到优美的落水形象,而且还喜欢听落水的声音。见图(2)

图(2)

人工瀑布按其跌落形式分为滑落式、阶梯式、幕布式、丝带式等多种,并模仿自然景观,采用天然石材或仿石材设置瀑布的背景和引导水的流向(如景石、分流石、承瀑石等),考虑到观赏效果,不宜采用平整饰面的白色花岗石作为落水墙体。为了确保瀑布沿墙体、山体平稳滑落,应对落水口处山石作卷边处理,或对墙面作坡面处理。人工瀑布因其水量不同,会产生不同视觉、听觉效果,因此,落水口的水流量和落水高差的控制成为设计的关键参数,居住区内的人工瀑布落差宜在1m以下。

跌水是呈阶梯式的多级跌落瀑布,其梯级宽高比宜3:2-1:1之间,梯面宽度宜在0.3-1.0m之间。见图(3)

图(3)

3.3溪流

溪流是提取了山水园林中溪涧景色的精华,再现于城市园林之中,居住区里的溪涧是回归自然的真实写照。小径曲折多次,溪水忽隐忽明,因落差而造成的流水声音,丁冬做响,人达到了仿佛亲临自然的境界。见图(4)

图(4)

(1)为了使居住区内环境景观在视觉上更为开阔,可适当增大宽度或使溪流蜿蜒曲折。溪流水岸宜采用散石和块石,并与水生或湿地植物的配置相结合,减少人工造景的痕迹。溪流的形态应根据环境条件、水量、流速、水深、水面宽和所用材料进行合理的设计。溪流分可涉入式和不可涉入式两种。可涉入式溪流的水深应小于0.3m,以防止儿童溺水,同时水底应做防滑处理。可供儿童嬉水的溪流,应安装水循环和过滤装置。不可涉入式溪流宜种养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生动植物,增强观赏性和趣味性。

溪流的坡度应根据地理条件及排水要求而定。普通溪流的坡度宜为0.5%,急流处为3%左右,缓流处不超过1%.溪流宽度宜在1-2m,水深一般为0.3-1m左右,超过0.4m时,应在溪流边采取防护措施(如石栏、木栏、矮墙等)。

3.4生态水池

生态水池是适于水下动植物生长,又能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供人观赏的水景。在居住区里的生态水池多饲养观赏鱼虫和习水性植物(如鱼草、芦苇、荷花、莲花等),营造动物和植物互生互养的生态环境。水池的深度应根据饲养鱼的种类、数量和水草在水下生存的深度而确定。一般在0.3-1.5m,为了防止陆上动物的侵扰,池边平面与水面需保证有0:15m的高差。水池壁与池底需平整以免伤鱼。池壁与池底以深色为佳。不足0.3m的浅水池,池底可做艺术处理,显示水的清澈透明。池底与池畔宜设隔水层,池底隔水层上覆盖0.3-0.5m厚土,种植水草。

4、泳池水景

泳池水景以静为主,营造一个让居住者在心理和体能上的放松环境,同时突出人的参与性特征(如游泳池、水上乐园、海滨浴场等)。居住区内设置的露天泳池不仅是锻炼身体和游乐的场所,也是邻里之间的重要交往场所。泳池的造型和水面也极具观赏价值。

4.1游泳池

居住区泳池设计必须符合游泳池设计的相关规定。泳池平面不宜做成正规比赛用池,池边尽可能采用优美的曲线,以加强水的动感。泳池根据功能需要尽可能分为儿童泳池和成人泳池,儿童泳池深度为0.6-0.9m为宜,成人泳池为1.2-2m.儿童池与成人池可统一考虑设计,一般将儿童池放在较高位置,水经阶梯式或斜坡式跌水流入成人泳池,既保证了安全又可丰富泳池的造型。

池岸必须作圆角处理,铺设软质渗水地面或防滑地砖。泳池周围多种灌木和乔木,并提供休息和遮阳设施,有条件的小区可设计更衣室和供野餐的设备及区域。

4.2涉水池

涉水池可分水面下涉水和水面上涉水两种。水面下涉水主要用于儿童嬉水,其深度不得超过0.3m,池底必须进行防滑处理,不能种植苔藻类植物。水面上涉水主要用于跨越水面,应设置安全可靠的踏步平台和踏步石(汀步),面积不小于0.4×0.4m,并满足连续跨越的要求。上述两种涉水方式应设水质过滤装置,保持水的清洁,以防儿童误饮池水。

5、装饰水景

装饰水景不附带其他功能,起到赏心悦目,烘托环境的作用,这种水景往往构成环境景观的中心。装饰水景是通过人工对水流的控制(如排列、疏密、粗细、高低、大小、时间差等)达到艺术效果,并借助音乐和灯光的变化产生视觉上的冲击,进一步展示水体的活力和动态美,满足人的亲水要求。

5.1喷泉

喷泉是西方园林中常见的景观。主要是以人工形式在园林中运用,利用动力驱动水流,根据喷射的速度、方向、水花等创造出不同的喷泉状态。因此控制水的流量,对水的射流控制是关键环节。

5.2倒影池

光和水的互相作用是水景景观的精华所在,倒影池就是利用光影在水面形成的倒影,扩大视觉空间,丰富景物的空间层次,增加景观的美感。倒影池极具装饰性,可做的十分精致,无论水池大小都能产生特殊的借景效果,花草、树木、小品、岩石前都可设置倒影池。

倒影池的设计首先要保证池水一直处于平静状态,尽可能避免风的干扰。其次是池底要采用黑色和深绿色材料铺装(如黑色塑料、沥青胶泥、黑色面砖等),以增强水的镜面效果。

参考文献:

[1]城市居住区外环境设计,姚时章、王江萍,重庆大学出版社

[2]建筑小环境,刘文军、韩寂,同济大学出版社

[3]园林构成要素事例解析——水体,张志金、王艳红等著,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4]中国园林美学,金学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中国园林鉴赏辞典,陈从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

水景设计论文范文篇3

1.1人对水的亲水性

人一般都喜欢水,和水保持着较近的距离。当距离很近的时候人可以接触到水,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感受水的亲切,水的气味、水雾、水温都直接刺激着人,让人感到兴奋。当距离较远的时候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感受到水的存在,被吸引到水边,实现近距离接触;有时候,水景设置得较为隐蔽,但是可以通过水声来吸引人。

由于人的亲水性,在居住区里,应该缩短人和水面的距离,在较为安全的情况下,也可以让人融入到水景中。人们喜欢立于水面,直接接触到水,小孩子喜欢在浅水中嬉水,涉足水中尽情玩乐。在特殊的情况下,人们可以潜入水中,身临其境,欣赏水下环境的魅力等。见图(1)

图(1)

1.2水的环境特性

在常温下是一种液体。本身并无固定的形状,其观赏的效果决定于:盛水物体的形状、水质、周围的环境。水的各种形状、水姿,都和盛器相关。盛器设计好了,所要达到的水姿就出来了。水体周围环境的风、温度、光线等自然因素,也会影响水体观赏效果。例如刮了大风。波涛汹涌,哪来欣赏水面倒影?温度下降,水结成冰,波光潋滟的湖面,变成光滑耀眼的冰场,观赏的趣味,使用的方向就聚然不同。

园林水体赖以依靠的盛器,有两种主要的分别:

(1)自然状态下的水体。如自然界的湖泊、池塘、溪流等,其边坡、底面均是天然形成。

(2)人工状态下的水体。如喷水池、游泳池等,其侧面、底面均是人工构筑物。

2、自然水景

自然水景与海、河、江、湖、溪相关联。这类水景设计必须服从原有自然生态景观,自然水景线与局部环境水体的空间关系,正确利用借景、对景等手法,充分发挥自然条件,形成的纵向景观、横向景观和鸟瞰景观,应能融和居住区内部和外部的景观元素,创造出新的亲水居住型态。

2.1自然水景的构成元素如下表(1)

景观元素内容

水体水体流向,水体色彩,水体倒影,溪流,水源

沿水驳岸沿水道路,沿岸建筑(码头、古建筑等),沙滩,雕石

水上跨越结构桥梁,栈桥,索道

水边山体树木(远景)山岳,丘陵,峭壁,林木

水生动植物(近景)水面浮生植物,水下植物,鱼鸟类

水面天光映衬光线折射漫射,水雾,云彩

景观元素内容:

水体水体流向,水体色彩,水体倒影,溪流,水源

沿水驳岸沿水道路,沿岸建筑(码头、古建筑等),沙滩,雕石

水上跨越结构桥梁,栈桥,索道

水边山体树木(远景)

山岳,丘陵,峭壁,林木

水生动植物(近景)

水面浮生植物,水下植物,鱼鸟类

水面天光映衬光线折射漫射,水雾,云彩

2.2居住区中的沿水驳岸(池岸)

驳岸是亲水景观中应重点处理的部位。驳岸与水线形成的连续景观线能否与环境相协调,直接关系到水景效果的独到或失去人性化。

在居住区中,驳岸的形式可以分为规则式和不规则式。规则几何式池岸一般处理成人们坐的平台,它的高度应该以人们的坐为标准,池面距离水面也不要太高,以人手能触摸到水为好。这种规则式的池岸构图比较严谨,限制了人和水面的关系,在一般的情况下,人是不会跳入水池中去嬉水的。相反,不规则的池岸与人比较接近,高低随地形起伏,不受限制,而形式也比较自由,设计得很自然。岸边的石头可以供人们乘坐,树木可以供人们纳凉,人和水完全融合在一起,这时的岸只有阻隔水的作用,却不能阻隔人和水的亲近,反而缩短了人和水的距离,有利于满足人的亲水性需求。

3、庭院水景

庭院水景通常为人工化水景为多。根据庭院空间的不同,采取多种手法进行引水造景(如叠水、溪流、瀑布、涉水池等),在场地中有自然水体的景观要保留利用,进行综合设计,使自然水景与人工水景融为一体。庭院水景设计要借助水的动态效果营造充满活力的居住氛围。

3.1瀑布跌水

城市居住区里的瀑布主要是利用地形高差和砌石形成的小型人工瀑布,借院水景设计要借助水的动态效果营造充满活力的居住氛围。

3.2瀑布跌水

城市居住区里的瀑布主要是利用地形高差和砌石形成的小型人工瀑布,借以改善小区的景观。瀑布跌落有很多形式,日本有关园林营造的书《作庭记》把瀑布分为“向落、片落、传落、离落、棱落、丝落、左右落、横落”等十种形式。不同的形式表达不同的感情。人在瀑布前,不仅希望欣赏到优美的落水形象,而且还喜欢听落水的声音。见图(2)

图(2)

人工瀑布按其跌落形式分为滑落式、阶梯式、幕布式、丝带式等多种,并模仿自然景观,采用天然石材或仿石材设置瀑布的背景和引导水的流向(如景石、分流石、承瀑石等),考虑到观赏效果,不宜采用平整饰面的白色花岗石作为落水墙体。为了确保瀑布沿墙体、山体平稳滑落,应对落水口处山石作卷边处理,或对墙面作坡面处理。人工瀑布因其水量不同,会产生不同视觉、听觉效果,因此,落水口的水流量和落水高差的控制成为设计的关键参数,居住区内的人工瀑布落差宜在1m以下。

跌水是呈阶梯式的多级跌落瀑布,其梯级宽高比宜3:2-1:1之间,梯面宽度宜在0.3-1.0m之间。见图(3)

图(3)

3.3溪流

溪流是提取了山水园林中溪涧景色的精华,再现于城市园林之中,居住区里的溪涧是回归自然的真实写照。小径曲折多次,溪水忽隐忽明,因落差而造成的流水声音,丁冬做响,人达到了仿佛亲临自然的境界。见图(4)

图(4)

(1)为了使居住区内环境景观在视觉上更为开阔,可适当增大宽度或使溪流蜿蜒曲折。溪流水岸宜采用散石和块石,并与水生或湿地植物的配置相结合,减少人工造景的痕迹。溪流的形态应根据环境条件、水量、流速、水深、水面宽和所用材料进行合理的设计。溪流分可涉入式和不可涉入式两种。可涉入式溪流的水深应小于0.3m,以防止儿童溺水,同时水底应做防滑处理。可供儿童嬉水的溪流,应安装水循环和过滤装置。不可涉入式溪流宜种养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生动植物,增强观赏性和趣味性。

溪流的坡度应根据地理条件及排水要求而定。普通溪流的坡度宜为0.5%,急流处为3%左右,缓流处不超过1%.溪流宽度宜在1-2m,水深一般为0.3-1m左右,超过0.4m时,应在溪流边采取防护措施(如石栏、木栏、矮墙等)。

3.4生态水池

生态水池是适于水下动植物生长,又能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供人观赏的水景。在居住区里的生态水池多饲养观赏鱼虫和习水性植物(如鱼草、芦苇、荷花、莲花等),营造动物和植物互生互养的生态环境。水池的深度应根据饲养鱼的种类、数量和水草在水下生存的深度而确定。一般在0.3-1.5m,为了防止陆上动物的侵扰,池边平面与水面需保证有0:15m的高差。水池壁与池底需平整以免伤鱼。池壁与池底以深色为佳。不足0.3m的浅水池,池底可做艺术处理,显示水的清澈透明。池底与池畔宜设隔水层,池底隔水层上覆盖0.3-0.5m厚土,种植水草。

4、泳池水景

泳池水景以静为主,营造一个让居住者在心理和体能上的放松环境,同时突出人的参与性特征(如游泳池、水上乐园、海滨浴场等)。居住区内设置的露天泳池不仅是锻炼身体和游乐的场所,也是邻里之间的重要交往场所。泳池的造型和水面也极具观赏价值。

4.1游泳池

居住区泳池设计必须符合游泳池设计的相关规定。泳池平面不宜做成正规比赛用池,池边尽可能采用优美的曲线,以加强水的动感。泳池根据功能需要尽可能分为儿童泳池和成人泳池,儿童泳池深度为0.6-0.9m为宜,成人泳池为1.2-2m.儿童池与成人池可统一考虑设计,一般将儿童池放在较高位置,水经阶梯式或斜坡式跌水流入成人泳池,既保证了安全又可丰富泳池的造型。

池岸必须作圆角处理,铺设软质渗水地面或防滑地砖。泳池周围多种灌木和乔木,并提供休息和遮阳设施,有条件的小区可设计更衣室和供野餐的设备及区域。

4.2涉水池

涉水池可分水面下涉水和水面上涉水两种。水面下涉水主要用于儿童嬉水,其深度不得超过0.3m,池底必须进行防滑处理,不能种植苔藻类植物。水面上涉水主要用于跨越水面,应设置安全可靠的踏步平台和踏步石(汀步),面积不小于0.4×0.4m,并满足连续跨越的要求。上述两种涉水方式应设水质过滤装置,保持水的清洁,以防儿童误饮池水。

5、装饰水景

装饰水景不附带其他功能,起到赏心悦目,烘托环境的作用,这种水景往往构成环境景观的中心。装饰水景是通过人工对水流的控制(如排列、疏密、粗细、高低、大小、时间差等)达到艺术效果,并借助音乐和灯光的变化产生视觉上的冲击,进一步展示水体的活力和动态美,满足人的亲水要求。

5.1喷泉

喷泉是西方园林中常见的景观。主要是以人工形式在园林中运用,利用动力驱动水流,根据喷射的速度、方向、水花等创造出不同的喷泉状态。因此控制水的流量,对水的射流控制是关键环节。

5.2倒影池

光和水的互相作用是水景景观的精华所在,倒影池就是利用光影在水面形成的倒影,扩大视觉空间,丰富景物的空间层次,增加景观的美感。倒影池极具装饰性,可做的十分精致,无论水池大小都能产生特殊的借景效果,花草、树木、小品、岩石前都可设置倒影池。

倒影池的设计首先要保证池水一直处于平静状态,尽可能避免风的干扰。其次是池底要采用黑色和深绿色材料铺装(如黑色塑料、沥青胶泥、黑色面砖等),以增强水的镜面效果。

参考文献:

[1]城市居住区外环境设计,姚时章、王江萍,重庆大学出版社

[2]建筑小环境,刘文军、韩寂,同济大学出版社

[3]园林构成要素事例解析——水体,张志金、王艳红等著,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4]中国园林美学,金学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中国园林鉴赏辞典,陈从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

水景设计论文范文篇4

简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住房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住得宽敞,住得舒适,已经是人们对居住条件的最基本的要求。而更多的是期望生活在一个清晨推开窗,能呼吸清新的空气,能听到婉转的鸟鸣,在夕阳西下,沐浴在如梦如诗的风景中,抛开尘世的烦恼,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环境里。仅有翠绿,缺少了鲜活的气息,精致水榭楼台,没有了自然的灵气,然,水体的注入使自然对人类更加亲近。平静的水常给人以安静、轻松、安逸的感觉;流动的水则令人兴奋和激动;瀑布气势磅礴,令人遐想;涓涓的细水,让人欢快活泼;喷泉的变化多端,给人以动感美……

关键字: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

1、水体的特性

1.1人对水的亲水性

人一般都喜欢水,和水保持着较近的距离。当距离很近的时候人可以接触到水,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感受水的亲切,水的气味、水雾、水温都直接刺激着人,让人感到兴奋。当距离较远的时候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感受到水的存在,被吸引到水边,实现近距离接触;有时候,水景设置得较为隐蔽,但是可以通过水声来吸引人。

由于人的亲水性,在居住区里,应该缩短人和水面的距离,在较为安全的情况下,也可以让人融入到水景中。人们喜欢立于水面,直接接触到水,小孩子喜欢在浅水中嬉水,涉足水中尽情玩乐。在特殊的情况下,人们可以潜入水中,身临其境,欣赏水下环境的魅力等。

1.2水的环境特性

在常温下是一种液体。本身并无固定的形状,其观赏的效果决定于:盛水物体的形状、水质、周围的环境。水的各种形状、水姿,都和盛器相关。盛器设计好了,所要达到的水姿就出来了。水体周围环境的风、温度、光线等自然因素,也会影响水体观赏效果。例如刮了大风。波涛汹涌,哪来欣赏水面倒影?温度下降,水结成冰,波光潋滟的湖面,变成光滑耀眼的冰场,观赏的趣味,使用的方向就聚然不同。

园林水体赖以依靠的盛器,有两种主要的分别:

(1)自然状态下的水体。如自然界的湖泊、池塘、溪流等,其边坡、底面均是天然形成。

(2)人工状态下的水体。如喷水池、游泳池等,其侧面、底面均是人工构筑物。

2、自然水景

自然水景与海、河、江、湖、溪相关联。这类水景设计必须服从原有自然生态景观,自然水景线与局部环境水体的空间关系,正确利用借景、对景等手法,充分发挥自然条件,形成的纵向景观、横向景观和鸟瞰景观,应能融和居住区内部和外部的景观元素,创造出新的亲水居住型态。

景观元素内容:

水体水体流向,水体色彩,水体倒影,溪流,水源

沿水驳岸沿水道路,沿岸建筑(码头、古建筑等),沙滩,雕石

水上跨越结构桥梁,栈桥,索道

水边山体树木(远景)

山岳,丘陵,峭壁,林木

水生动植物(近景)

水面浮生植物,水下植物,鱼鸟类

水面天光映衬光线折射漫射,水雾,云彩

2.2居住区中的沿水驳岸(池岸)

驳岸是亲水景观中应重点处理的部位。驳岸与水线形成的连续景观线能否与环境相协调,直接关系到水景效果的独到或失去人性化。

在居住区中,驳岸的形式可以分为规则式和不规则式。规则几何式池岸一般处理成人们坐的平台,它的高度应该以人们的坐为标准,池面距离水面也不要太高,以人手能触摸到水为好。这种规则式的池岸构图比较严谨,限制了人和水面的关系,在一般的情况下,人是不会跳入水池中去嬉水的。相反,不规则的池岸与人比较接近,高低随地形起伏,不受限制,而形式也比较自由,设计得很自然。岸边的石头可以供人们乘坐,树木可以供人们纳凉,人和水完全融合在一起,这时的岸只有阻隔水的作用,却不能阻隔人和水的亲近,反而缩短了人和水的距离,有利于满足人的亲水性需求。

3、庭院水景

庭院水景通常为人工化水景为多。根据庭院空间的不同,采取多种手法进行引水造景(如叠水、溪流、瀑布、涉水池等),在场地中有自然水体的景观要保留利用,进行综合设计,使自然水景与人工水景融为一体。庭院水景设计要借助水的动态效果营造充满活力的居住氛围。

3.1瀑布跌水

城市居住区里的瀑布主要是利用地形高差和砌石形成的小型人工瀑布,借院水景设计要借助水的动态效果营造充满活力的居住氛围。

3.2瀑布跌水

城市居住区里的瀑布主要是利用地形高差和砌石形成的小型人工瀑布,借以改善小区的景观。瀑布跌落有很多形式,日本有关园林营造的书《作庭记》把瀑布分为“向落、片落、传落、离落、棱落、丝落、左右落、横落”等十种形式。不同的形式表达不同的感情。人在瀑布前,不仅希望欣赏到优美的落水形象,而且还喜欢听落水的声音。

人工瀑布按其跌落形式分为滑落式、阶梯式、幕布式、丝带式等多种,并模仿自然景观,采用天然石材或仿石材设置瀑布的背景和引导水的流向(如景石、分流石、承瀑石等),考虑到观赏效果,不宜采用平整饰面的白色花岗石作为落水墙体。为了确保瀑布沿墙体、山体平稳滑落,应对落水口处山石作卷边处理,或对墙面作坡面处理。人工瀑布因其水量不同,会产生不同视觉、听觉效果,因此,落水口的水流量和落水高差的控制成为设计的关键参数,居住区内的人工瀑布落差宜在1m以下。

跌水是呈阶梯式的多级跌落瀑布,其梯级宽高比宜3:2-1:1之间,梯面宽度宜在0.3-1.0m之间。

3.3溪流

溪流是提取了山水园林中溪涧景色的精华,再现于城市园林之中,居住区里的溪涧是回归自然的真实写照。小径曲折多次,溪水忽隐忽明,因落差而造成的流水声音,丁冬做响,人达到了仿佛亲临自然的境界。

(1)为了使居住区内环境景观在视觉上更为开阔,可适当增大宽度或使溪流蜿蜒曲折。溪流水岸宜采用散石和块石,并与水生或湿地植物的配置相结合,减少人工造景的痕迹。溪流的形态应根据环境条件、水量、流速、水深、水面宽和所用材料进行合理的设计。溪流分可涉入式和不可涉入式两种。可涉入式溪流的水深应小于0.3m,以防止儿童溺水,同时水底应做防滑处理。可供儿童嬉水的溪流,应安装水循环和过滤装置。不可涉入式溪流宜种养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生动植物,增强观赏性和趣味性。

溪流的坡度应根据地理条件及排水要求而定。普通溪流的坡度宜为0.5%,急流处为3%左右,缓流处不超过1%.溪流宽度宜在1-2m,水深一般为0.3-1m左右,超过0.4m时,应在溪流边采取防护措施(如石栏、木栏、矮墙等)。

3.4生态水池

生态水池是适于水下动植物生长,又能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供人观赏的水景。在居住区里的生态水池多饲养观赏鱼虫和习水性植物(如鱼草、芦苇、荷花、莲花等),营造动物和植物互生互养的生态环境。水池的深度应根据饲养鱼的种类、数量和水草在水下生存的深度而确定。一般在0.3-1.5m,为了防止陆上动物的侵扰,池边平面与水面需保证有0:15m的高差。水池壁与池底需平整以免伤鱼。池壁与池底以深色为佳。不足0.3m的浅水池,池底可做艺术处理,显示水的清澈透明。池底与池畔宜设隔水层,池底隔水层上覆盖0.3-0.5m厚土,种植水草。

4、泳池水景

泳池水景以静为主,营造一个让居住者在心理和体能上的放松环境,同时突出人的参与性特征(如游泳池、水上乐园、海滨浴场等)。居住区内设置的露天泳池不仅是锻炼身体和游乐的场所,也是邻里之间的重要交往场所。泳池的造型和水面也极具观赏价值。

4.1游泳池

居住区泳池设计必须符合游泳池设计的相关规定。泳池平面不宜做成正规比赛用池,池边尽可能采用优美的曲线,以加强水的动感。泳池根据功能需要尽可能分为儿童泳池和成人泳池,儿童泳池深度为0.6-0.9m为宜,成人泳池为1.2-2m.儿童池与成人池可统一考虑设计,一般将儿童池放在较高位置,水经阶梯式或斜坡式跌水流入成人泳池,既保证了安全又可丰富泳池的造型。

池岸必须作圆角处理,铺设软质渗水地面或防滑地砖。泳池周围多种灌木和乔木,并提供休息和遮阳设施,有条件的小区可设计更衣室和供野餐的设备及区域。

4.2涉水池

涉水池可分水面下涉水和水面上涉水两种。水面下涉水主要用于儿童嬉水,其深度不得超过0.3m,池底必须进行防滑处理,不能种植苔藻类植物。水面上涉水主要用于跨越水面,应设置安全可靠的踏步平台和踏步石(汀步),面积不小于0.4×0.4m,并满足连续跨越的要求。上述两种涉水方式应设水质过滤装置,保持水的清洁,以防儿童误饮池水。

5、装饰水景

装饰水景不附带其他功能,起到赏心悦目,烘托环境的作用,这种水景往往构成环境景观的中心。装饰水景是通过人工对水流的控制(如排列、疏密、粗细、高低、大小、时间差等)达到艺术效果,并借助音乐和灯光的变化产生视觉上的冲击,进一步展示水体的活力和动态美,满足人的亲水要求。

5.1喷泉

喷泉是西方园林中常见的景观。主要是以人工形式在园林中运用,利用动力驱动水流,根据喷射的速度、方向、水花等创造出不同的喷泉状态。因此控制水的流量,对水的射流控制是关键环节。

5.2倒影池

水景设计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风景园林水景设计依水景观

一、园林水景设计概况

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水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有许多设计师把园林水景设计比作是一棵树:她的根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园林理水艺术特色;她的源泉是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水态;她的干就是表现各异、姿态万千的水景,如喷涌、垂落、流变和静态的水景;她的叶就是以水为中心元素的其他园林景观,如亭榭、船桥、动植物、驳岸和其他共同构筑园林形象的景观;以独具的特色的一古一今两个水景园实例作为我国园林水景艺术之花奉献给大家。

中国园林素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之说,由此可见水对于景观的重要性。可是,现在的水景现状却令人勘忧。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大喷泉却静静的躺在水里而不喷水,到处是被污染的河流、小溪,还有那笔直高深的蓄洪大坝,更不用说那些早已干涸的水池了……,这是一种很普遍的水景现象,这是一种很可悲的水景现象!人固然有着亲水的本性,而设计师们也在努力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这本身是件好事,可是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而如今水资源日益贫乏,如何去营造一个既能满足人们观赏的视觉效果又能达到设计艺术的景观设计呢,这成了当前设计师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水景观的设计形式

水景观概括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利用地势或土建结构,仿照天然水景观而成。如溪流、瀑布、人工湖、养鱼池、泉涌、跌水等,这些在我国传统园林中的有较多应用。近年来,水景的应用技术发展很快,许多技术已大量应用于实践中,水艺景观已逐渐形成相对独立的工程分支,但在工程设计实践中系统的指导理论尚不完善。

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大量建筑物和道路等的建设使城市不透水地面面积快速增长。雨水径流量将大大增加,如果不采取措施而单纯考虑将雨水径流快速排出,所需雨水管道、雨水泵站等设施的容量、输送能力必将随之增大,这对于城市建设是一个沉重的包袱。一个好的水景设计,必然是在优秀的艺术效果设计的基础上,上述各专业系统完美结合的产物,其设计要点如下:

2.1造型设计及喷头选择进行水景的总体设计,应先分析环境氛围的基本要求,再分析各种水景形式,分列不同的组合方案,绘制效果图,从中选优。水景形态有静水、流水、落水、喷水等几种这几种形态又可衍生出多姿多彩的变化形式,特别是由于喷头技术的发展,喷水姿态更是变化万千。有了这些素材,再通过专业人员的艺术设计,即可以勾画出优美的水艺景观。另外,不同的景观形式适合不同的应用场景。比如音乐喷泉一般适用广场等集会场所。它是以音乐、水形、灯光的有机组合来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美感;同时喷泉与广场又融为一体,形成了建筑的一部分。而住宅区的楼宇间更适合设计溪流环绕,以体现静谧悠然的氛围,给人以平缓、松驰的视觉享受,从而营造宜人的生活休息空间。

2.2水体建亭、水面建桥水面开阔舒展,明朗,流动,有的幽深宁静、有的碧波万顷,情趣各异,为突出不同的景观效果,一般在小水面建亭宜低邻水面,以细察涟漪。而在大水面,碧波坦荡,亭宜建在临水高台,或较高的石亟上,以观远山近水,舒展胸怀,各有其妙。一般临水建亭,有一边临水、多边临水或完全伸入水中,四周被水环绕等多种形式,在小岛上、湖心台基上、岸边石矶上都是临水建亭之所。在桥上建亭,更使水面景色锦上添花,并增加水面空间层次。桥是人类跨越山河天堑的技术创造,给人带来生活的进步与交通的方便,自然能引起人的美好联想,固有人间彩虹的美称。而在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中,地形变化与水路相隔,非常需要桥来联系交通,沟通景区,组织游览路线。而且更以其造型优美形式多样作为园林中重要造景建筑之一。因此小桥流水成为中国园林及风景绘画的典型景色。在规划设计桥时,桥应与园林道路系统配合、方便交通;联系游览路线与观景点;注意水面的划分与水路通行与通航;组织景区分隔与联系的关系。

2.3水源与水质控制目前水景所用水源大多数为自来水,少数以较为清洁的天然水体或地下水为水源。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多数城市用水紧张,如何节省水资源,又保持景观水质,越来越成为一重要课题。业内较为普遍的倾向是采用中水再处理后作为水景观的水源。景观水质首先要求清澈无色无异味。水景观如果没有良好的水质作保证,就谈不上美感。为此,在夏季日照正常的地区,一般7~15天需换水清理一次。其原因一是尘土飘落导致浊度升高,更重要的是因为藻类滋生使浊度与色度影响观感,以至达到感官难以接受的程度。

三、前景展望

2004年12月2日,景观设计师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认定为我国的新职业之一。园林景观设计属于现代新兴的服务型行业。“园林景观设计师是运用专业知识及技能,以景观的规划设计为职业的专业人员,他的终身目标是将建筑、城市和人的一切活动与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

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都出现了景观设计的热潮,景观建设已经成为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景观设计师的需求日益增多。目前已有上万计的设计人员从事景观设计工作。但是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国在人居环境的建设和管理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景观设计专业人才依然奇缺。由于景观设计专业长期包含在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及园林设计等诸专业设计之中,从事景观设计专业的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景观建设的质量提升。

从各优秀园林的设计方案不难看出,依水景观以它独特的观赏特性和美学表达方式,在园林水景规划设计中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表现形式多样,易与周围景物协调统一,同时它灵活,巧于变化,能够丰富水景的设计。依水景观能否充分表达作者的意图、如何在统一中求变化以及丰富空间表达效果等问题上,都需要设计者全面的思考与探讨,这也是由依水景观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所以说,依水景观与水景设计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我们耗费精力、气力去追求、探讨的课题。公务员之家:

水资源日益缺乏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因此,对于如何在缺水的今天去营建美好、宜人的水景是我们每一个景观设计师的责任,正如约翰·O·西蒙兹先生所言:“我们可以说,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朱钧珍.《园林理水艺术》.[J].北京:林业出版社.1993.26-28.

水景设计论文范文篇6

在中国园林设计中,水与景如何搭配是重中之重。水在园中贯穿每一个角落,是园林的脉络;景在这个脉络上就起到了点睛的作用。水与景之间的搭配,往往就是整个园林的精华之所在。对于中国园林中的水景设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展开说明。

1.1中国园林水景设计的融会贯通中国园林中的水景设计不仅是摹拟自然界中的景观,更是园林中的元素与元素互相的搭配的结果。其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整个园林融为一体。例如,苏州拙政园摹拟了宽广的湖面、深幽的水潭、蜿蜒的小溪等。用山、石、树、木在不同区域的转换设计出具有自然意趣的水湾、河口、山涧等景象,体现出了自然界景色的千变万化。水景设计同时可以起到协调景物的作用。例如,可以通过倒影可以使互相不协调的景物变成一个整体,使得原本杂乱无章的景物产生和谐的面貌,使整个园林中的景观设计变得融会贯通。

1.2中国园林水景设计的叠山理水在中国园林中,山是有情的,在园林中起到骨架的作用;水是有灵的,在园林中体现出灵魂的价值,山与水的作用在园林中举足轻重。山水设计讲究的是山有脉,水有源,意境中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山有脉”要求设计时,山脉要有主从关系,山势要有高低起伏,尤其要注意在堆山时,不能出现两峰或者多峰同高的现象,这就使得叠山变得没有层次关系了。在材料的选择上也有所讲究,在园林设计中山石常采用两种石头,一种是黄石;一种是湖石。黄石的特点是雄伟宏厚、整体感强;湖石的特点是灵巧秀丽,多有空洞;大一些的山体,常使用黄石堆砌,可产生隔景的作用;园中的山洞,多使用湖石,可以产生借景的作用。“水有源”要求设计时,讲究水的出处。通常有三种做法:一种是从园外的河中引水到园中;另一种是在园中打井,从井中引水;第三种是把前两种方法相结合。例如,苏州园林中的水就是由护城河引入园内的,同时为了防止池中的水成为死水,园中的水池下一般都凿有至少两口井,这样就可以使池中的水与地下水形成贯通,避免出现死水的现象。

1.3中国园林水景设计的植物配置在中国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合也是不可缺少的。园林中的山水如果没有植物的搭配,再好的已经也会变得死气沉沉。当然,植物的配置要根据地点的不同进行选择搭配,同时要注意与周围的景色相协调。例如,水边的树形选择应注意疏密搭配,要为观景的游人留有透景线。水边适合种植高耸向上的植物,水松、水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在亭子旁的植物选择上,要选一些树型较优美的植物;岛中的植物配置,要考虑到增加水面的层次关系,丰富水面的空间色彩。同时植物的选择要注意有疏有密,高低错落,这样可以增加倒影的层次,产生更好的视觉效果。

2室内设计现状与问题

在当今,室内设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从以下三点来分析一下这些问题。

(1)只重视效果图,不重视设计理念与创意,对室内设计空间理解表面化,不注重室内设计中空间与空间的整体协调关系。

(2)在设计时存在盲目抄袭、缺乏创新、元素堆砌、生搬硬套、材料的运用不能与功能很好的结合等问题。

(3)现在室内设计盲目强调技术在室内中的运用。技术的大量运用导致冷漠的产生,忽视人的心理感受。

3作用与方法

3.1在室内设计中融会贯通思想的运用在现在的室内空间关系的处理上,设计要注重室内各个局部之间的联系。在手法设计上可以运用水体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空间分隔,也可以用水体、溪流作为纽带进行空间联络。用水体分隔空间,被分开的各个空间在视觉上仍是一个整体,在视线上仍能相互贯通,产生了既分又合的空间效果,这就使空间在分隔中又体现出了空间的贯通感。

3.2在室内设计中叠山理水手法的运用

(1)叠山手法的运用。在中国园林中,叠山不仅起到了引山入园的效果,在空间与空间关系的处理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山石的隔断,可以起到隔景的作用;通过山石的空洞,可以起到借景的作用,这两点均可在室内设计中运用。但要注意的是,叠山不仅仅是要把山石堆叠起来,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山石的选择。根据功能的需求来运用山石,不可盲目堆砌。例如,在现在的一些茶馆设计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意境,往往把园林水景搬入室内,在仅有的室内空间中,山石的隔断作用就更能体现出来。

(2)理水手法的运用。在中国园林中,水的形态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静水,一种是动水。静水顾名思义也就是水面平如镜;动水顾名思义也就是可以流动的水。静水给人平静的感觉,主要是利用倒影反应周围的事物,可起到扩大空间、增加空间层次的作用。动水常见的类型有两种:泉涌和叠水。泉涌是从特殊加工的空间界面上涌出的,既有流水的动感同时不会产生过大的水花,也没有过大的水声,在室内设计中使用别有一番风味。

3.3在室内设计中植物的运用在园林中,植物的运用可谓起到了浓墨重彩中点彩的一笔。在室内设计中,植物既可起到调节室内氛围的作用,也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在植物的选择上,要考虑到植物的适用性,也正如园林植物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室内植物的选择要适合室内的环境,不可盲目选择。例如绿萝、橡皮树、吊兰、长春藤、香草、芦荟等这些植物适合在室内生长,可起到美化环境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4结论

水景设计论文范文篇7

论文摘要介绍了水生植物的概念及分类,并对水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价值及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水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水景一直是造园中不可欠缺的景观要素,而水景的表现,也无一例外地常常和植物联系在一起。充分利用水生植物,既可以创造舒适宜人的景观,又可增加景观的多样性,丰富园林空间。

1水生植物概述

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中或潮湿土壤中的植物,包括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我国水系众多,水生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仅高等水生植物就有300多种。在园林中,按其生态习性可分为:①浮叶植物:睡莲、满江红、萍蓬莲、菱等;②挺水植物:荷花、千屈菜、水葱、泽泻、雨久花、香蒲、菖蒲等;③沉水植物:金鱼草、伊乐藻、轮叶黑藻等;④滨水植物:水杉、落羽衫、竹类、水松、木芙蓉等。目前,水生植物已被广泛应用于专类水景园、野趣园的营造。随着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应用研究的深入,人工湿地景观也应运而生,成为极富自然情趣的景观,而容器栽培的迷你水景花园的出现则使都市居民的阳台和平台平添生趣。

2水生植物应用的意义

2.1景观价值

对于水生植物,人们不但能观叶、赏花,还能欣赏映照在水中的倒影。西方园林中提倡的野趣园,野趣最宜以水生植物配置来体现,如种植芦苇、香蒲、慈姑等。由水生植物等要素组成的湿地丰富了水体景观,增加了景观的丰富度。在水环境的建设中人工湿地专家与景观设计师的合作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相信随着人工湿地技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完善,湿地在塑造住宅区自然生态环境、维护景观水体等方面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2.2生态价值

研究证明,水生植物可以吸附水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抑制有害藻类大量繁殖,遏制底泥营养盐向水中再释放,以利于水体的生态平衡。近年来兴起的人工湿地系统,在净化城市水体方面表现突出,正是水生植物生态价值的最好体现。

3水生植物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3.1不同的水位深度要选择不同的植物类型及植物品种

不同生长类型的植物有不同适宜生长的水深范围,在确定植物选择时,应把握以下两个准则,即“栽种后的平均水深不能淹没植株的第1分枝或心叶”和“1片新叶或1个新稍的出水时间不能超过4d”。这里说的出水时间是新叶或新稍从显芽到叶片完全长出水面的时间,尤其是在透明度低、水质较肥的环境里更应该注意。

3.2不同土壤环境条件下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栽种

土壤养分含量高、保肥能力强的土壤栽种喜肥的植物类型,而土壤贫瘠、沙化严重的土壤环境则选择那些耐贫瘠的植物类型。静水环境选择浮叶、浮水植物,流水环境选择挺水类型植物。

3.3不同栽植季节选择不同的植物类型栽种

在设计时,设计者应该预料到各种配置植物的生长旺季以及越冬时的苗情,防止在栽种后出现因植株生长未恢复或植物太弱而不能正常越冬的情况。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选择时,应该先确定设计栽种的时间范围,再根据此时间范围及植物的生长特性,进行植物的设计与选择。

3.4不同的地域环境选择不同的植物进行配置

在进行植物配置,尤其在人工湿地建设时,要坚持“以乡土植物品种进行配置为主”的原则。乡土的水生植物不仅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易于成活和管理,而且在成本方面也比较低廉。对于一些新奇的外来植物品种,在配置前,要参考其在本地区或附近地区的生长表现后再行确定,防止盲目配置而造成的施工困难。

3.5熟悉水生植物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管理方法

不管是设计人员还是施工人员,都必须熟悉所栽培的水生植物特性,以合理配置所用的水生植物,避免可能出现的施工问题。

3.6发挥湿地的作用

充分利用湿地的作用,注意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植被条件,建立一个由乔灌林、草滤带、挺水植物带、沉水植物带和漂浮植物带组成的与水体—湿地—滨水景观—陆地景观—人工环境的模式相适应的完整植物景观生态系统。

水景设计论文范文篇8

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中或潮湿土壤中的植物,包括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我国水系众多,水生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仅高等水生植物就有300多种。在园林中,按其生态习性可分为:①浮叶植物:睡莲、满江红、萍蓬莲、菱等;②挺水植物:荷花、千屈菜、水葱、泽泻、雨久花、香蒲、菖蒲等;③沉水植物:金鱼草、伊乐藻、轮叶黑藻等;④滨水植物:水杉、落羽衫、竹类、水松、木芙蓉等。目前,水生植物已被广泛应用于专类水景园、野趣园的营造。随着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应用研究的深入,人工湿地景观也应运而生,成为极富自然情趣的景观,而容器栽培的迷你水景花园的出现则使都市居民的阳台和平台平添生趣。

2水生植物应用的意义

2.1景观价值

对于水生植物,人们不但能观叶、赏花,还能欣赏映照在水中的倒影。西方园林中提倡的野趣园,野趣最宜以水生植物配置来体现,如种植芦苇、香蒲、慈姑等。由水生植物等要素组成的湿地丰富了水体景观,增加了景观的丰富度。在水环境的建设中人工湿地专家与景观设计师的合作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相信随着人工湿地技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完善,湿地在塑造住宅区自然生态环境、维护景观水体等方面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2.2生态价值

研究证明,水生植物可以吸附水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抑制有害藻类大量繁殖,遏制底泥营养盐向水中再释放,以利于水体的生态平衡。近年来兴起的人工湿地系统,在净化城市水体方面表现突出,正是水生植物生态价值的最好体现。

3水生植物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3.1不同的水位深度要选择不同的植物类型及植物品种

不同生长类型的植物有不同适宜生长的水深范围,在确定植物选择时,应把握以下两个准则,即“栽种后的平均水深不能淹没植株的第1分枝或心叶”和“1片新叶或1个新稍的出水时间不能超过4d”。这里说的出水时间是新叶或新稍从显芽到叶片完全长出水面的时间,尤其是在透明度低、水质较肥的环境里更应该注意。

3.2不同土壤环境条件下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栽种

土壤养分含量高、保肥能力强的土壤栽种喜肥的植物类型,而土壤贫瘠、沙化严重的土壤环境则选择那些耐贫瘠的植物类型。静水环境选择浮叶、浮水植物,流水环境选择挺水类型植物。

3.3不同栽植季节选择不同的植物类型栽种

在设计时,设计者应该预料到各种配置植物的生长旺季以及越冬时的苗情,防止在栽种后出现因植株生长未恢复或植物太弱而不能正常越冬的情况。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选择时,应该先确定设计栽种的时间范围,再根据此时间范围及植物的生长特性,进行植物的设计与选择。

3.4不同的地域环境选择不同的植物进行配置

在进行植物配置,尤其在人工湿地建设时,要坚持“以乡土植物品种进行配置为主”的原则。乡土的水生植物不仅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易于成活和管理,而且在成本方面也比较低廉。对于一些新奇的外来植物品种,在配置前,要参考其在本地区或附近地区的生长表现后再行确定,防止盲目配置而造成的施工困难。3.5熟悉水生植物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管理方法

不管是设计人员还是施工人员,都必须熟悉所栽培的水生植物特性,以合理配置所用的水生植物,避免可能出现的施工问题。

3.6发挥湿地的作用

充分利用湿地的作用,注意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植被条件,建立一个由乔灌林、草滤带、挺水植物带、沉水植物带和漂浮植物带组成的与水体—湿地—滨水景观—陆地景观—人工环境的模式相适应的完整植物景观生态系统。

3.7重视对野生水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一直以来,园艺学家都比较重视植物的栽培引种和驯化,但因水生植物受生活环境的限制,其生命力较陆生植物脆弱,易于受到破坏,因而加强野生水生植物的保护刻不容缓。另外,对野生植物资源,特别是野生水生植物的开发力度还不够。如果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从中筛选出抗性较好、观赏价值高的种类,就会为水体景观的设计和营造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余地,也利于景观多样性的实现。

水景设计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旧城区;老年人;空间景观设计;户外活动

1老年人对户外活动空间的需求

1.1生理方面的需求。进入老年阶段,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会逐渐降低,据有关数据统计,60~70周岁的老年人群患病率高达64%,70~80周岁的老年人患病率接近77%,80周岁以上老人患病率高接近85%。老年人受到生理特点的影响,更喜欢相对安静的户外环境,户外的噪声会给他们带来干扰。另外,老年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减退,听力和视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因此,在旧城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中,要兼顾老年人生理方面的特点,为老年人提供更为舒适的户外活动环境和服务。1.2心理方面的需求。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减退,离开了以往熟悉的工作环境,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会给老年人心理方面带来较大的落差,老年人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落感;此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老年人身边通常缺少子女的陪伴,交往的圈子也会逐渐缩小,进而形成孤独感。在进行旧城区老年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时,设计者需要结合老年人心理方面的需求营造可供老年人交往和娱乐的空间,为老年人释放心理压力,消减负面情绪创造更多条件[1]。1.3安全方面的需求。老年人的视觉、听觉和行动能力都在逐渐衰退,表现出动作迟缓,身体协调性和肢体灵活性差等特点。因此,旧城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中,需要从老年人行为特点出发,采用人性化设计,给老年人户外活动提供安全保障,满足老年人安全方面需求。

2旧城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的原则

2.1安全性原则。老年人户外活动场所的选址需要考虑老年人出行的便捷性,要尽量远离交通流量大的街道。老年人户外活动场所临近街道时,可以通过种植植物或建设围挡将道路与活动空间隔离,为老年人构建安全的活动区域;在老年人户外活动场所路面材料选择中,可以选用具有较好弹性的塑胶材料,路面要具有防滑功能等,体现空间景观设计安全性原则。2.2易识别原则。旧城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中,需要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设置辨识度高的标志,用于弥补老年人视力衰退带来的感知上的不足,例如,在活动场所路面增设指示标志,在路边设置指示牌等,字体设计以及照明设计要适应老年人生理方面需求,以此增强老年人活动过程中的方向感。2.3易交往原则。老年人孤独感较强,旧城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和景观设计中要体现出易交往原则,设置一些便于老年人交流的空间。采用植物或建筑将老年人的活动场所分割成半封闭空间,营造出安静、优美的小空间环境,通过增设石桌、石凳等设施,增加小空间的功能性,不仅符合老年人心理需求,还能让户外空间景观具有层次感和艺术性。

3旧城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策略

3.1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道路设计。3.1.1老年人行走通道设计。旧城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道路设计中需要对道路功能性和安全性进行综合考量,对道路系统进行无障碍设计和改造。例如,在主要通道设置老年人安全通道,增强路面防滑性能,增设安全扶手,在交叉路口设置警示标志或指示灯等,以此提高老年人行走的安全性。3.1.2老年人休息区设计。进入老年阶段,人体抗御疾病的能力会减弱,容易产生疲劳。旧城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设计中,要考虑老年人身体健康情况特点,在步行道路或场地内增设座椅,为老年人提供临时休息的场所,在座椅附近设置卫生角,方便老年人垃圾投放。3.1.3道路宽度设计。许多老年人因年龄和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行动存在诸多不便,需要依赖轮椅出行。旧城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道路设计中,要对此类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在有台阶的部位增设轮椅通行坡道,尽量减小坡道坡度。此外,在道路宽度设计中,要考虑2个轮椅交错行进时的轮椅宽度。3.2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植物配置。3.2.1总体布局。旧城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要充分考虑总体布局的协调性,需要从植物的形状、色彩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在总体规划中,设计者要考虑观赏者所处的角度,考虑植物带来的整体效果,将点、线、面结合起来,营造老年人活动空间景观的整体艺术性。3.2.2层次设计。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中要结合植物的特点,在突出景观设计层次性的同时,利用植物进行老年人活动区域分割和设置。例如,可以种植具有防风固沙作用的灌木,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构建老年人交际活动的半封闭空间。3.2.3种类选取。在进行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植物选择中,要考虑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多样性,避免选择对老年人身体有害的植物。例如,杨树、柳树和法国梧桐会产生飞絮,对老年人呼吸系统带来刺激,带来不适感;荆棘花等植物会引起部分老年人过敏。3.3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水景设计。旧城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中,合理利用水景不但能够达到美化景观的作用,还能够调节空间区域内的小气候,让周围空气保持清新、湿润,维护老年人身心健康。活动区域中的水景景观可以选择在老年人主要活动区域附近,比如,运动区域或娱乐活动区域附近,这样能够让更多的老年人在水景构建的小环境中受益,充分发挥水景对老年人健康方面的滋养功能。3.4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景观小品。旧城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中,适当构建景观小品不仅能实现空间的过渡,还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驻足空间,让老年人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上的抚慰。3.5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的服务设施设计。老年人户外活动场所服务设施的设计需要符合老年人身心特点,老年人行动不便,需要增加卫生设施的摆放密度;老年人视觉功能衰退,需要增加为老年人的活动场所提供立体照明设计,给老年人带来舒适感和安全感。

4结语

我国城市旧城区老年人数量逐渐增多,需要对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进行合理设计,增加旧城区的使用功能,提升旧城区居民精神文化品位,给老年人提供舒适休闲场所,促进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水景设计论文范文篇10

论文关键词:生态生态建筑生态住宅

什么是生态?生态源于人类对自身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健康就成了目前人类最关心的话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所谓“健康”就是指人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据此定义,而“健康住宅”不仅仅是房地产住宅+绿化+社区医疗保健,并且是指在生态环境、生活卫生、立体绿化、自然景观、噪音降低、建筑和装饰材料、空气流通等方面,都必须以人的健康为根本。因此人在这个墓础上发展上,建立了生态建筑,为人类提供舒适居住环境的场所。作为一名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应该时时刻刻从生态角度考虑问题,下面其体谈谈设计中的问题

1生态建筑设计要点

生态住宅设计,指的就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美学、建筑技术科学、人工环境学、生态学及其它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环保、高效、美观的居住环境的一种设计实践活动。这里所说的“生态”绝非一般意义的绿化,而是一种对环境无害而又有利于人们工作生活的标志。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生态住宅涉及的技术体系极其庞大,包括能源系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游憩系统和绿色建材系统等。简单说来,其技术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住宅区物理环境(声、光、热环境)与能源系统设计,包括建筑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建筑能源系统的设计等,同时又与绿化设计以及建材的选择息息相关,是当前生态住宅设计中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智能化住宅区,包括信息管理和通讯白动化、物业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控制、安全防护自动化以及家庭智能化等。

1.1水资源的节省以及废弃物处理

从这个思路出发,要实现住宅设计生态化,需综合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住宅住区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包括建筑造型、朝向、定位以及细节处理如维护结构材料选择、保温方式、门窗形式等);建筑物内的环境控制系统设计。下面将从风环境设计、白然景观、光环境等方面,分别阐述可应用到生态住宅设计中的相关技术。

1.1.1住宅区风环境设计

建筑物布局不合理,会导致住区局部气候恶化。高层建筑由于单体设计和群体布局不当而导致强风卷刮物体撞碎玻璃的报道屡见不鲜。很多事例提醒规划师和建筑师,风环境和再生风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然而,可能是对室外风环境的预测不够重视或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当建筑师们在对建筑住宅区进行规划时,更为常见的做法是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建筑平面的功能布置、美观设计及空间利用上,而很少(或仪仅凭经验)考虑高层、高密度建筑群中气流流动情况对人的影响。事实上,良好的室外风环境,不仅意味着在冬季风速太大时不会在住区内出现人们举步维艰的情况,还应该在炎热夏季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即避免在过多的地方形成旋涡和死角)。从这一点上来说,在规划设计中仅仅考虑对盛行风简单设置屏障的做法显然是不够的。

1.2绿化‘水景设计和防止住区热岛现象

住宅区周围建筑的热环境不仅和气流流动有关系,同时还和住宅区建筑周围的辐射系统有关。受住宅设计中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住宅区室外气温有可能出现“热岛”现象。“热岛”现象在夏季的出现,不仅会使人们高温中暑的机率变大,同时还促使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加重污染,并增加建筑的空调能耗。合理地建筑设计和布局,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生态住宅不等于简单地提高绿化率,如果住宅区绿化仅仅使用大规模绿地而不考虑与林地、水景设施以及自然通风等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不能充分发挥林地在改善室外热环境方面的巨大作用,还会把大量的金钱浪费在绿地浇灌上,可谓得不偿失。在绿化系统设计中如何改善住宅区室外环境,除了避免以上误区外,还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合理选择和搭配绿化植物和水景设置,要与整个小区的热环境设计协调起来,除了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外,还应充分发挥植物、水在改善住宅区微气候方面的作用。二是设计中要以人为本,如果绿化设计的最后结果是把人和绿色隔绝开来,仅仅“可以远观而谢绝入内”是不可取的。

1.3日照、遮阳与采光

太阳辐射是影响居室热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住户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遮阳问题是指由于建筑物的外形设计、特别是凸凹变化的外型而引起的建筑围护结构(墙和窗等)实际按受的太阳辐射热量减少的问题。相应的,互遮阳则是指由于建筑群布局而影响到建筑物实际接受的太阳辐射热量减少的问题。

自然采光有利于人体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我国北方冬季对自然采光就有严格要求。在住宅区规划与单体设计中需仔细考虑遮挡和自遮挡对自然采光乃至建筑物的热环境的影响。

1.4护结构布置

这里主要是指外墙和外窗等围护结构的布置,体型系数这一概念并不能充分反映护结构对建筑物热环境的复杂影响。实际上,对于不同朝向角和倾角的外墙和外窗,由于当地主导风向的不同而造成的渗透情况的不同,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也相差很大,接受的太阳辐射随着时间变化而千差万别,夜间背景辐射状况也不相同。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是利用目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建筑物能耗模拟软件(如美国的DOE一2,国内的DSeT,等等)进行模拟分析,才能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

1.5噪声和污染的防止和控制

住宅区规划应有效地设计防噪系统,如将住宅区和主要交通干线相隔绝,防止主要交通干线的噪音传过来。污染控制问题也需重视,建筑物内部空气质量不好,一定是与室外空气污染有关,而通过有效的绿化、有效的组织建筑周围气流流动,可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在设计初期,技术人员就应该深入现场进行调研和测试,检验当地的噪声或污染是否符合标准。如果不能满足要求,一定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如果居室噪卢超标,可考虑采用错开设计的双层玻璃窗,既能有效降低噪声,又不影响自然通风的利用。

2生态住宅原则

生态住宅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遵循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综合系统效率最优原则,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系统内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染,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这里的环境不仅涉及住宅区的自然环境,如空气、水体、土地、绿化、动植物、能源等,也涉及住宅区的人文环境、经济系统和社会环境。培育生态住宅概念主要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在住宅建设与发展中始终以生态问题为中心,在环保、绿化、安居、道路管网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与管理,使住宅区生态环境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之中。

3生态住宅的技术策略

3.1追求舒适和健康是生态住宅的基础

生态住宅首先要满足的是人体的舒适性,例如适宜的温度、湿度以满足人体热舒适。此外还应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如有充足的日照以实现杀菌消毒,有良好的通风以获得高品质的新鲜空气,以及无辐射、无污染的室内装饰材料等。在心理方面,生态住宅既要保证家庭生活所需要的安全性、私密性,又要满足邻里交往、人与自然交往等要求。健康还有另外一层很重要的含义,是指住宅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住宅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有害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

3.2追求高效是生态住宅的核心内容

所谓高效,是指尽可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和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我们知道,建筑业以及与建筑业相关的其它产业(如建材生产、运输等)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而生态住宅正是要杜绝这种粗放、浪费的模式,以最低的能源、资源成本去获取最高的效益。

3.3追求美观是生态住宅与大自然相和谐的完美境界

生态住宅与大自然相和谐不仅体现在能量、物质方面,也同时体现在精神境界方面,包括生态住宅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与社会文化相融合。生态住宅立足于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这两大课题结合起来,所关注的不仅包括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和利用可再生洁净能源,还涉及节约资源(建材、水)、减少废弃物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以及材料的可降解和循环使用等,因而它所占据的视点最高,所关注的领域也最广。

洁净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节约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并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地热等无污染型能源。

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和场地因素。如朝向、方位、建筑布局、地形地势等。尽可能利用天然热源、冷源来实现采暖与降温。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来改善空气质量、降温、除湿。

材料的无害化、可降解、可再生、可循环。建筑材料应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资源,同时还要严格做到建材的无害化(无污染,无辐射)。

水的循环利用与中水处理。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雨水收集、中水处理、水的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特别是对于水资源匾乏的地区。

结合居住区的情况(规模密集、区位、周边热网状况)采取最有效的供暖、制冷方式。加强能源的梯级利用。

结合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来布置室外绿化(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和水体,以此进一步改善室内外的物理环境(声、光、热)。

使用本土材料、降低由干材料运输而造成的能耗和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