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管理十篇

时间:2023-04-10 06:14:13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篇1

玉米苗期田间管理关键是适当控制茎叶生长,促进根系发育,即“控上促下”,达到根多,茎扁,叶色深绿,叶片宽厚,个体健壮,群体整齐。具体措施主要有:

1 移栽补苗保证全苗

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发现缺苗断垄要及时补种、补栽。3叶期前缺苗,用饱满种子浸种催芽后浇水补种。3叶期后缺苗用带土移栽法补苗(播种时可在行间播预备苗),另外,缺苗处也可在附近留双株补救。早间苗适时定苗玉米长到3~4片叶时进行及时间苗,去掉弱、黄、病、劣、杂苗。到5~6叶时,按计划株距、密度留苗,余苗全部拔掉。定苗时边行、地头可留得稍密些,以充分发挥边际优势。间、定苗时,拔除的苗要及时清出田间。

2及时追肥

玉米苗期追肥应在5叶展开时施用,即在4~6叶期施用,特别是套种的玉米和接茬播种的夏玉米,追肥应遵循苗肥轻、穗肥重和粒肥补的原则,三期追肥比例约为苗2.5~3∶穗5~6∶粒1.5~2。套种玉米或接茬播种的夏玉米基肥不足或未施基肥的,追肥量应加大但三期比例一般不变。

3适时中耕

玉米苗期适时中耕,可以起到“控上促下”作用。特别对套种玉米和接茬整地不良的夏玉米尤为重要。苗期中耕一般进行2~3次。第1次在定苗时进行,中耕深度掌握“苗旁浅、中间深”的中耕原则,这样既可清除杂草又不至于压苗,深耕一般为3~5厘米。第二、三次在拔节前进行,耕深要适当深一些,一般以10厘米左右为宜,这时深中耕虽会切断部分细根,但可促进新根发生。培土应在9~10叶期到抽穗前逐渐完成,以利支持根的形成,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二、适期蹲苗促壮

蹲苗促壮一般采取的方法是:控制肥水,深中耕,扒土晒根等。玉米蹲苗应遵循“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湿不蹲干”的蹲苗原则。也就是说蹲叶片深绿、地肥、墒情足的壮苗。反之就不蹲。蹲苗时间一般夏播和套种玉米20天左右,时间过短无效果,时间过长容易形成“小老苗”,影响后期生长。蹲苗结束,应立即追肥、灌水以促进生长。对于苗势生长弱的田块,不但不要进行蹲苗,还要适时采取肥水措施促苗转壮。

玉米病虫害管理:夏季气温较高各种病虫害对玉米植株危害较大,病害主要有纹枯病和丝黑穗病,防治纹枯病可剥掉下部发病叶梢并喷施井岗霉素。发现丝黑穗病株时要及时拔除深埋或烧毁。虫害主要有玉米钻心虫、蝗虫等,防治方法可到当地农资部门咨询。

中后期根据肥力需要状况、水分含量、病虫害等酌情处理。

三、拔节期的水分需求

玉米拔节期是整个生育期需水肥的关键期。这一阶段,饱浇水巧追肥,是促进玉米植株良好生长和雄穗的正常分化的关键。玉米大喇叭口期要有充足的水分,要保持田地表常湿不干,以此满足玉米在拔节期的需要,田间持水量保持在70%左右。浇水结合追施速效氮肥。

玉米大喇叭口期是成穗的关键期,亩追施尿素10一15公斤。旱地需乘降雨追施,水浇地需浇水追入肥料,追肥可施在株中间或刨穴追肥。浇水后要及时中耕除草。拔节期间结合施肥、浇水,及时锄地、培土,达到除草,保肥保湿,促根防倒等多种效果,促进玉米增产增收。

玉米拔节期主要有玉米螟、蚜虫、红蜘蛛和粘虫等害虫。玉米螟需用锌拌磷颗粒剂与细砂土,拌成1∶50的毒土逐株灌心,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蚜虫、红蜘蛛可用达螨灵、蚜虫净等农药进行喷雾防治。粘虫可用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显著。

四、生长期如何避害

雹灾。玉米在发芽出苗期遭受雹灾,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地温下降,通气不良,影响种子发芽和出苗等,灾后应及时疏松土壤,以利增温通气;在玉米拔节到抽雄前,特别是大喇叭口期以前,雌雄穗和部分叶片尚未抽出时遭受雹灾,只要未抽出的叶子没有受损伤,且残留根茬,应及时中耕、施肥,加强田间管理,一般仍可获得较好收成,玉米抽穗后遭受雹灾,植株恢复生长的能力变差,对产量影响较大。据调查,凡被冰雹砸断穗节的玉米,则不能恢复生长;如果穗节完好,应及时加强管理,促进植株恢复生长,减少产量损失。

风灾。七八月份,常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造成玉米倒伏或茎折。对成熟前倒伏或茎折的玉米,应及时扶起,以免相互倒压,影响光合作用。对于倒折的玉米,如果只是根倒,将植株扶正即可,如果是茎折,应将数株捆在一起,使植株相互支持。

涝灾。玉米是一种需水量大而又不耐涝的作物,当土壤湿度超过田间持水量的80%以上时,植株的生长发育即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幼苗期,表现更为明显。玉米生长后期,在高温多雨条件下,根系常因缺氧而窒息坏死,造成活力迅速衰退,植株未熟先枯,对产量影响很大。据调查,玉米在抽雄前后一般积水1~2天,对产量影响不太明显,积水3天减产20%,积水5天减产40%。对于遭受涝灾的玉米,要及早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和空气湿度,促进植株恢复生长;当能正常下田时,应及时进行中耕、培土,以破除板结,防止倒伏,改善土壤通透性,使植株根部尽快恢复正常的生理活动,及时增施速效氮肥,加速植株生长,减轻涝灾损失。

遇涝灾怎样补救

玉米是需水量大但又不耐涝的作物。土壤湿度超过最大持水量80%以上时,玉米就发育不良,尤其在玉米苗期表现更为明显。玉米种子萌发后,涝害发生的越早受害越重,淹水时间越长受害越重,淹水越深减产越重。一般淹水4天减产20%以上,淹没3天,植株死亡。玉米出现涝渍害以后应尽快采取补救措施,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排水降渍。要疏通田头沟、围沟和腰沟,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达到能排、能降的目的。

中耕松土。降水后地面泛白时要及时中耕松土,破除土壤板结,促进土壤散墒透气,改善根际环境,促进根系生长。倒伏的玉米苗,应及时扶正,壅根培土。

早施苗肥。要及时追施提苗肥,大喇叭口期每亩追施尿素20公斤。对受淹时间长、渍害严重的田块,在施肥的同时喷施高效叶面肥和促根剂,促进恢复生长。

田间管理篇2

一、整地定植:前茬出地后,立即翻耕、晒白,深度25-30厘米,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千克和蔬菜专用复合肥50千克作基肥,然后做成1.4米(连沟)宽的畦,每个大棚做成四畦。于11月上、中旬定植,月底前结束,每畦栽二行,株距30厘米,每667平方米栽2200-2400株。定植不宜过深,以不埋没幼苗的子叶为度。

定植后要及时搭小环棚,覆盖好塑料薄膜和无纺布,以利缓苗。

二、播种

母床中铺入培养6公分厚、踩实、浇透水,然后撒播催好芽的种子,每平方米播种量10克,不可过密,否则易发生猝倒。覆培养土1-1.5公分,床面及四周撒少量鼠药,或在床内悬挂蘸有3911的布条驱鼠。有条件时可使用2x2穴盘育苗,不仅节约种子,管理也比较方便,分苗时还不伤根。

三、分苗

茄子出苗约1个月,在适宜温度管理下,可长到两片真叶,这是茄子分苗的最佳生理苗龄。分苗方式有如下3种:

1.营养钵:有纸钵和塑料钵两种,其直径为8-10公分,高8-10公分。前者透水透气,中途基本不用补水,管理方便,苗子生长健壮,后者中后期易缺水,需要补充25-30℃热水。其优点是容易移动。纸筒分苗时,覆土要严,钵顶露出土面,易引起苗床缺水,对苗子生长不利。分苗前浇透底水,然后用手指将苗子根部压入土中,覆土即可。

2.切块:苗床底部铺一薄层细砂或炉灰,然后铺培养土10-12公分,踏实后浇透水,将床面切成8-10公分见方的泥块,然后分苗,该方法操作简便,缓苗迅速,缺点是移栽时不易起苗。

3.开沟:一般露地育苗可以采用,方法是先开4cm深小沟,灌水后以10cm苗距摆苗,水渗完后覆土,再分下一行。此法省水,不伤根,缓苗容易,但工效太低,移苗也较费事。

四、合理整枝

及时整枝,减少养分消耗,促进生长,可提高质果率和前期产量。一般将门茄以下生长最旺盛的侧枝留下,保留2-3枝。其余侧枝都应尽早摘除;在中期要及时摘除老、黄、病叶;在着果后期及时摘心,促进果实迅速生长成熟,增进品质。

五、田间管理

1、茄子定植后要早松土,勤松土,早追肥,提高土温,疏松土壤,促使发棵。茄子喜肥、耐肥,除提苗肥外,在开始挂果时追肥一次,在第一层果实采收后施一次重肥,以供旺果期的需要。茄子叶面积大,需水量多,生长前期要保持土壤干干湿湿,大量结果后要灌透水,在雨水较多的黄梅季节还要注意排水。茄子叶大株高,移栽的苗根系人土不深,为防止土壤板结,在植株封行前应中耕,结合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2、茄子因夜间温度过低、白天温度过高、土壤干早、光照不足、营养不良等都会引起落花落果。如5月上旬前夜间温度低于15℃,为防止低温引起落花,可用30ppm的2.4-D溶液处理花朵,也可用40ppm的水溶性防落素喷花。

3、为改善茄子通风透光的条件,应摘除第一花朵以下的侧枝。当茄子第一、二果实收获以后,基部叶片过多影响通风透光,应打去部分黄叶、老叶以减轻病害。

4、茄子的病虫害有绵疫病、褐纹病、青枯病、蚜虫、红蜘蛛等。绵疫病主要危害果实,也可危害幼苗。发病初期出现水浸状小斑点,以后扩大为褐色、黄褐色圆形凹陷的病斑。在高湿条件迅速扩大,果实软腐,表面生白色绵状菌丝体。褐纹病危害茎叶及果实,病斑近圆形,褐色,后期为灰白色,有轮纹或元轮纹,斑面生许多黑色点状的分生抱子,病部薄脆易穿孔,茎干基部的病斑由于皮层腐烂,如遇强风可使植株折断倒伏。这两种病害都是真菌性病害,高温、高湿、通风透光不良等不良的环境条件都会加重病害的发生。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子;种子、床土进行消毒;实行轮作;清沟排渍;铲除杂草使田间通风透光良好等。在发病期间及时喷药,如0.5%波尔多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

5、蚜虫与红蜘蛛可用40%乐果乳剂1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500-2000液、50%二澳磷乳剂1500倍液、20%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以及敌敌畏、辛硫磷等药剂均可防治。

6、追肥:幼苗定植还苗后,即可追施稀粪肥或化肥,以后随苗龄增大,逐步加大追肥量,每隔10天左右追肥1次。开花初期,结合培土,追重肥1次,可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30-40千克。结果期间需肥最多,特别是氮肥,宜每隔5-6天追施1次。茄子是一种需充足肥料的蔬菜,很少因为肥料过多引起徒长。

7、水分管理:茄子单叶面积大,水分蒸腾多,需要及时灌溉,并随灌随排,当雨水过多时,注意排水防涝。

8、中耕培土:可结合除草、施肥进行,大雨过后,表土板结,可在半干湿时中耕。促进茄子发根,结合中耕进行培土,避免倒伏。

9、整枝摘叶:一般把门茄以下分枝除去,以免枝叶过多,消耗养分,影响通风,生长中后期,植株下部叶片开始老化,应及时摘除。

田间管理篇3

就在刚才,我们共同收听收看了全省秋作物田间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为贯彻落实好省里会议精神,切实加强秋作物田间管理,确保今年粮食生产目标的实现,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分析形势,提高认识,增强抓好秋作物生产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我市粮食生产的总体形势是比较好的。今年夏粮丰产丰收,预计总产、单产以及小麦单产将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夏粮连续5年增产,为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目前秋粮生产的形势也很好。一是播种面积大。全市秋作物播种面积较往年有所增加,增长幅度在7%以上。其中水稻种植面积达到677万亩,较去年增加27万亩,增长4.2%;超级稻种植面积505万亩,较去年增加122万亩,增长31.8%。二是苗情基础好。夏种期间大部分地区水源较为充足,夏种工作较上年提前4-5天结束,种得早,种得好。三是管理抓得紧。截止目前,全市秋作物已中耕76万亩、追肥461万亩、化除526万亩、防治病虫害162万亩。总体来看,如果不出现大的灾害,秋粮丰收应该"不是梦"。因此,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全市秋粮在面积增加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增产增收

在看到粮食生产有利形势的同时,还要看到我们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当前,尽管我市夏粮获得丰收,但夏粮只占全市全年粮食总产的30%,秋粮是我市粮食生产的大头,占总量的70%强。虽然目前秋作物的生长势头普遍较好,但我市夏季天气变化大,旱涝灾害多,秋粮生产还面临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如果秋粮生产出了问题。全市粮食生产目标就很难实现。而且也会对全省粮食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刚才,陈全国副书记反复强调粮食安全问题,他强调,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国家先后遭受雨雪冰冻、汶川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粮食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同时,我们还将迎来北京奥运会、改革开放30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面对特殊的形势,河南作为产粮大省在粮食生产问题上不能再给中央增添麻烦、增加压力。信阳市担负着全省粮食总量1/10的重任,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继续为全省、全国粮食安全作贡献,我们责无旁贷,使命光荣,而且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年份,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秋粮生产作为当前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克服困难,强化措施,认真抓好秋粮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力争实现秋粮丰产丰收、圆满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二、突出重点,落实措施,切实加强秋作物田间管理

一是要明确秋作物管理的重点。秋作物管理的重点在秋粮,秋粮的重点在水稻,水稻的重点在超级稻,超级稻的重点在"百、千、万"工程示范区。各地要突出超级稻百亩核心区、千亩示范区、万亩辐射区的田间管理工作,向管理要产量、要效益

二是要突出抓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病虫害防治是当前田间管理的重点。从气候情况看,今年水稻主要病虫害极有可能偏重发生。各地要提高警惕,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准确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预报和防治对策。要积极开展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确保病虫害不出现大发生、大流行。水稻的田间管理还要把握其生长期中的几个关键环节,严格落实专家制定的技术措施,切实加强肥、水管理,确保健壮生长。

三是要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各县区要根据超级稻实施方案,集中力量,落实措施,把高产示范点办出层次、办出水平。同时,还要在玉米、红薯等其他作物上,考虑安排1-2个高产创建示范点,通过高产创建活动全面提高我市粮食生产水平。秋收后,我们要组织高产创建竞赛评比,先进的要表扬,落后的要批评。

四是要抓好旱作物田间管理。秋作物除677万亩水稻外,还有300多万亩旱作物。要切实抓好旱作物的田间管理工作。要抓好中耕、化除、施肥、抗旱、防涝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各种作物田间管理都要有技术方案,按照方案抓好落实,力争夺取秋作物生产全面丰收。

三、积极主动,不折不扣,认真落实粮食生产有关政策和措施

(一)认真落实良种补贴政策。今年信阳首次启动水稻良种补贴工作,补贴面积636万亩,补贴标准15元/亩,补贴资金9540万元。当前在深入做好政策宣传的同时,要抓紧做好水稻良种补贴面积核查、登记和公示工作,务必在半个月内把水稻良种补贴款兑现到农户。

(二)积极推进水稻保险试点工作。今年,我市被确定为省水稻保险工作试点地区。各地要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水稻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市财政局、农业局《关于做好水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抓紧完成水稻保险手续办理工作。

(三)及早谋划秋冬种工作,尽力消除冬闲田。前不久,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充分利用耕地资源切实提高耕地复种指数的通知》,各县区要按照《通知》要求,认真排查,澄清本地冬闲田的底数;因地制宜,提出消灭冬闲田的指导性意见;落实政策,激发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坚决遏止出现大面积土地撂荒现象。

四、强化领导,搞好服务,努力实现秋作物丰产丰收

一要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分管领导要尽职尽责。各级发改、财政、农业、水利、科技、供销、气象、农机等有关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相互支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要带头深入到秋粮生产第一线,及时开展调查研究,有效地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要搞好服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尤其广大农业技术人员,要深入一线、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开展相关技术培训,面对面对农民进行指导。高产创建示范区的农户每家要有一名技术明白人、有一份技术明白纸,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掌握管理技术。

田间管理篇4

1 查苗补种,移苗补栽

在玉米苗期田间管理时,要及时的查田补缺,移苗补栽。这是因为由于玉米种子质量和土壤墒情等方面的差异,在播种完成后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缺苗、断条的现象,最终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所以及时的查田补缺,移苗补栽是尤为重要的。在缺苗较多的情况下,用浸种催芽的种子予以坐水补种最为合适。如缺苗较少,则可移苗补栽。移栽的玉米苗要尽量的偏水偏肥,缩短缓苗时间,达到苗全苗壮。

2 掌握好间苗与定苗的时机

适时间苗、定苗是减少弱株率,提高群体整齐度,确保适宜密度的关键。间苗原则是去弱苗留壮苗,去病苗留健苗。①净作春玉米生长应适时早间苗、定苗,一般掌握1~2片展开叶时间苗,2~3片展开叶时定苗。②麦林地间套作玉米“上蚕”为害重,应分次间苗,适当推迟定苗时间,保证全苗。间定苗时间是:在3~4片可见叶第一次匀苗,5~6叶第二次间苗,7~8叶定苗;若一穴内有3株以上者,应去苗以避免苗荒。③去苗的方法是:左手按定苗根部,右手捏紧苗茎,向上轻提,以免影响相邻苗的根系生长。最好选择雨天匀苗避免断茎留根,再发耗肥。

3 中耕、灭茬

中耕可消除杂草、破除板结,是玉米苗期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般中耕 2~3 次,第 1 次在定苗前,深度 3~5cm,此时幼苗矮小,要避免压苗、伤苗。 第2、3 次在定苗至拔节期,深度 10 厘米左右为宜。 中耕的原则是:苗旁浅耕,行间深耕。

4 蹲苗促壮

蹲苗促壮可以与定苗一同进行,当玉米苗长出 4-5 片叶时将周围的土地扒开 3cm 左右,将茎部晾晒 7-15 天,然后结合追肥时封土。这样可以使玉米的根系向纵深伸展,扩大根系汲取营养的范围,促使幼苗墩实粗壮,增强后期抗旱和抗倒伏的能力,为丰产打下良好基础。在扒土晒根时,严禁伤到根部。是否进行蹲苗可以根据各地块情况进行分析,苗壮、地力肥或墒情好的地块可以蹲苗;苗弱、地力薄或墒情差的地块则不用蹲苗。

5补施底肥,追施拔节肥

一般在定苗后至拔节期进行。 具体的追肥时间要根据苗情、土壤肥力等情况来定。三类苗、移栽苗、未施基肥或种肥的地块、 低洼潮湿等地块要早补施底肥,一般在定苗前后;壮苗、土壤肥力高、基肥种肥充足的地块,可适当晚追拔节肥。 除施用化肥外,可追施腐熟有机肥或商品有机肥。苗期追肥量,原则上磷肥、钾肥全部施入,氮肥追肥量要根据土壤、苗情而定。一般高产田施用总氮量的 20~30%,一般地块用 50~60%。施肥要深施严埋,以提高肥效。

6防治病虫害

6.1虫害防治

玉米的连作及连片种植,常招致玉米虫害的发生,尤其是玉米苗期虫害,严重地威胁着玉米的生产。苗期害虫主要有地老虎、粘虫、蚜虫、玉米大螟等。

6.1.1地老虎的防治。①人工捕捉:于清晨在玉米断苗的周围或沿着残留在洞口的被害株,将土扒开捕捉幼虫。②毒饵诱杀:亩用90%敌百虫晶体50克,温水溶解成250毫升药液,与炒香的花生粉拌和均匀,傍晚撒于玉米周围。

6.1.2蚜虫的防治。40%乐果乳剂1000~1500倍液,喷洒苗心,40%氧化乐果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25%亚胺硫磷乳油等1000倍液,可兼治蓟马、飞虱等害虫。

6.1.3玉米大螟的防治。玉米大螟又名玉米钻心虫,或称旋心虫,危害玉米幼苗最为严重,往往造成枯心烂心缺株脱窝现象。苗期防治:1.5%辛硫磷颗粒剂0.5公斤,加细沙6~8公斤或BT乳剂150~200毫升,掺细沙5公斤或10%1605乳剂颗粒剂撒心叶,90%晶体敌百虫稀释15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剂800~1000倍液,灌心叶。

6.2主要病害防治

6.2.1白化苗。叶片上有白色条纹,严重时全株叶片发白,发生原因是土壤中缺锌。白化苗发生时,每亩用0.2~0.3kg硫酸锌兑水100公斤喷雾,每隔7大喷1次,连喷2~3次即可使苗恢复正常。

6.2.2僵叶苗。主要出现在幼苗3叶期之前。秧苗株形细小,叶片淡绿,黑根多,易出现死叶、死苗。防治方法:苗期以施用腐熟有机肥为主,不用或少用尿素作底肥。僵苗发生时及时浇水和喷施叶面肥。

田间管理篇5

关键词:春小麦;田间管理;具体措施

小麦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麦适应性强,种植效益好,分布广,用途多,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

1 合理追肥

春季小麦追肥应掌握3个重要时期,即苗期、拔节期和孕穗期。一般麦田追肥油量应掌握“前期重、后期轻”或“前期重、后期补”的原则。

1.1一般在3叶期施苗肥,促壮苗早发,以利分蘖和孕穗分化。如果基肥和种肥充足,土壤肥沃,麦苗茂密,3叶期可暂不追肥,待拔节前期再集中施肥;如果麦苗点片发黄,可点片补施;如麦苗发育较弱,也可提前普遍追肥,667m2施尿素10 kg,施肥后即灌水。

1.2拔苗肥(5叶1心期)667m2施尿素15~20 kg,如苗期已普遍施过化肥,用量可酌减。施肥时间一般在生理拔节期,弱苗适当提前,旺苗适当推迟,防止第1、2节间生长过快,后期茎秆发生倒伏。

1.3春小麦 孕穗间酌情追肥,结合灌水667m2撒施尿素3~8 kg。

2 适时灌水

春小麦生育期灌水,一般应抓住分蘖、拔节、孕穗和灌浆4个时期,早灌头水,赶灌第2水,增加灌水次数,适当减少灌水量。全生育期灌水6~7次。

2.1早灌苗水,能满足小麦“坐胎”对水分的需要。春小麦3叶期灌头水宜早不宜迟,除底墒充分可延迟到分蘖初期灌水外,争取在3叶期灌足、灌透头水。

2.2春小麦拔节水在主茎5~6叶期灌。春小麦灌头水后,第2水必须跟上,两水间隔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0 d,否则会导致减产。

2.3拔节孕穗期,肥水齐功是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由于拔节孕穗期时间较长,在此期间除灌拔节水和孕穗水外,根据田间情况再增灌1次水。

2.4除降雨特别多的地区外,都应及时灌好灌浆水。灌浆水应在乳熟初期灌,以满足籽粒增重最快阶段对水分的需要。保水能力差的麦田,在灌浆后期还应酌情补灌1次水。

2.5成熟前的麦黄水(乳熟末期或蜡熟初期)有增加粒重的效果,但麦黄水应早灌,以防根系窒息死亡,麦株炸芒早死。

2.6对分蘖多、群体大,出现旺长现象,应早发现、早分析、早预防。用助壮素或多效唑450 mL/hm2对水600 kg喷雾,能有效防止节间的过分伸长,预防后期倒伏现象的发生。

3 病虫草害防治

3.1小麦黑穗病的防治 常年发病较重地区用适乐时药种比1∶500或2%立克秀拌种剂10~15g,加少量水调成糊状液体,与10kg麦种混匀,晾干后播种,也可用种子重量0.15%~0.20%的20%三唑酮(粉锈宁)或0.2%的80%多菌灵等药剂拌种和闷种,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2小麦锈病的防治 防治小麦锈病要及时控制零星病叶和发病中心。叶锈病防治指标为病叶率10%,每亩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 g,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40~60 g,或25%丙环唑乳油30~32 g,兑水50 kg喷洒,7~10 d喷药一次。

3.3小麦白粉病的防治小麦白粉病在高密度、湿度大的情况下易发生。防治方法一是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灌水,减轻病害发生。二是药剂防治,可用23%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或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也可用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3.4小麦蚜虫防治用生物农药集琦虫螨由于该药液喷洒后迅速渗入植物薄壁组织内长时间保留,而植物表面该药液残留量极少,因此对天敌伤害很小;又由于虫螨克不具抗微生物活性,因此对有益微生物十分安全。使用方法是用1.8%集琦虫螨克乳油3000倍液,每隔5~7 d喷1次,用药2次,防治效果在95%以上。

田间管理篇6

关键词:西洋参 田间管理

一、生育期管理

1、床面覆盖:农田栽培西洋参床面覆盖是关键,一般用稻草或麦草,具体根据各地资源情况而定,1-2年生的苗田厚度为2厘米;3-4年生3厘米。结合生长季节的床面覆盖,还应作好床面松土、消毒及施肥。松土除草一般每年进行3-4次。第1次于拆掉覆盖物,西洋参芽胞将萌动时进行;第2次于5月;第3次于7月,均宜浅松土;第4次于秋季上防寒土前进行,可适当加深。

2、西洋参施肥技术

(1)施肥方法。

西洋参施肥分为底肥和追肥两种,底肥是在栽参或撒籽时施用的肥料,追肥是在生长期施用的肥料。

(2)施底肥时,可以栽参时沟施,也可以在做床时撒在池面上。沟施养分集中,利用率高。做床时撒在池面上,肥料用的要多些,但省工。

(3)追肥也可分为沟施和撒施。追肥主要在春秋两季,春季施肥可结合松土,扒沟施入。也可春季搂池子前撒在池面上,搂池子时将肥料拌入土中。

(4)施肥技术。①苗出齐后,结合松土开沟施入充分腐熟的饼肥以及有机无机复合肥,每平方米0.2-0.3公斤,覆土盖平。如遇干旱要及时浇水,以防烧根。此外,还可施“5406”菌肥。“5406”菌肥用10份腐殖土加1份豆饼粉,接种堆积而成,能增加土壤中的速效磷,抑制有害菌。②用2%的磷肥做追肥:用过磷酸钙1公斤,加水5公斤,浸泡24小时,滤去沉渣,再加水45-50公斤配成,或磷酸二氢钾500-800倍。6-8月的清晨或傍晚用喷雾器将配成的肥液喷在叶面上,每年喷2-3次。还可以配合喷杀菌剂,喷洒施必收、黄金液、绿风95、比久等生长剂。

3、灌溉:水分是西洋参生长不可缺少的条件。在西洋参生育期内保持土壤含水量在40%-50%,除自然降水外,可采取沟灌或人工喷灌等措施,来满足西洋参对水分的要求。在生长前、后期可适当节制用水,要求土壤含水量在20%-30%。

4、遮荫:当西洋参刚顶土出苗时,就应进行遮荫管理工作。所用的遮荫材料有苇帘、板条、尼龙遮阳网等。目前农田栽培西洋参多采用苇帘。苇帘的规格是:帘的草把粗2.0-2.5厘米,间隙1.0-1.5厘米,帘宽要比床宽加作业道宽多出40-50厘米,长度可灵活。上帘时要求床与床间遮荫帘的搭接处,一定要对准作业道,同时上好的帘一定要绑牢。对于不同年生的西洋参,以及季节不同,帘子的透光率应作适当的调整。低年生的西洋参应在夏季到来时及早在棚上插阔叶树枝以减弱光照;其它年生的西洋参也应酌情在盛夏在棚上插阔叶树枝。

5、摘蕾、疏花及采种:3-4年生的西洋参开始大量开花结果,留种与疏花西洋参良种要从3年生苗开始留种;4年生苗可留一半疏一半。方法是将花序中心1/3左右的花蕾摘除,只留30个左右的花蕾。除留种地以外,于西洋参初花期剪除花序,使养分集中于根部生长。西洋参种子成熟不一致,应当分批采收。

6、病虫害防治:西洋参的病虫害种类很多,尤其是病害,不仅种类多,而且危害严重。目前公认的较为严重的病害有5-6种,分别是黑斑病、立枯病、疫病、菌核病、根腐病。①选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播前种子消毒,用福尔马林10%浸种15min左右,或用1:1:100倍的波尔多液浸种10min,取出用清水洗净,或用大蒜液25%浸种1-2h,阴干备播种。②撤防寒物后,对参棚内进行彻底消毒,除打扫田间卫生外,用10%硫酸铜全面消毒。③发现病株,剪除病叶,挂帘挡阳,展叶开始至7-8月份,每7-10天打一次药。波尔多液160倍、代森锰500-600倍液,代森锌600-800倍。多抗霉素100-200单位液,敌克松900倍,敌菌灵500倍液,多菌灵1000倍。③西洋参的虫害有金针虫、蝼蛄等,可用毒饵(敌百虫与鲜草1:50-100)或药剂浇灌(辛硫磷500倍液或敌百虫700-1000倍液或敌敌畏600倍液)。

二、休眠期管理

田间管理篇7

1. 及时整枝 棉花叶枝徒长消耗养料,增加田间荫蔽,影响通风透光,因此要及时去除徒长的叶枝。一般应在棉苗现蕾时,将果枝始节以下的叶枝和赘芽全部去除。叶枝也可以加以利用,如在边行和缺株旁边的棉株可选留2~3个叶枝,当叶枝长出二级果枝5~6个时,将顶芽摘除,利用二级果枝开花结铃,以提高产量。

2. 中耕培土 蕾期中耕可促使棉苗根系下扎,以利于棉苗吸收更多的养分和水分,促进其健壮稳长。中耕如结合培土,可提高地温,增强棉株抗倒性,便于排水,防止土壤中肥料的流失等。梅雨较多时,还要结合清沟理墒,排除棉田明涝暗渍。

3. 稳施蕾肥 棉花蕾期氮肥供给过多,棉苗营养生长过旺,容易造成蕾铃大量脱落;氮肥不足,棉苗发棵差,搭不起丰产架子:所以,蕾期施肥以稳施、巧施为原则。具体做法是:对于肥地、旺苗应少施或不施速效氮肥;对于中肥地、壮苗应适量施;对于瘦地、弱苗应适当多施。为了防止肥、水碰头,施肥时间一般在盛蕾期进行,每公顷追施尿素150千克,过磷酸钙300~375千克,氯化钾75~120千克,腐熟饼肥375千克,硼肥7.5千克,且应在棉花行间打穴或开沟深施,施后覆土。

4. 化控 棉花蕾期正值梅雨季节,棉株在高温、高湿、多肥的条件下,极易发生旺长,导致蕾铃大量脱落,因此要及时进行化控。化控以轻控为原则,一般每公顷用缩节胺7.5~15克对水375千克喷施,即可抑制盛蕾初花期的旺长。

5. 化学除草 在棉花苗蕾期,棉田大部分杂草处于幼苗期,此时应选用吡氟禾草灵、盖草能等进行茎叶处理。在棉苗株高30厘米以上时,用百草枯等灭生性除草剂进行低位定向喷雾。

田间管理篇8

关键词 夏季作物;田间管理;技术

根据在农业生产一线积累的一些实践经验,并结合当前农业生产实际,现将夏季作物田间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1发挥资源条件,推广高产专用品种

(1)大豆。依据农业部专家制定的黄淮海地区“优势农作物区域发展规划”,明确了淮北地区属于优质高蛋白大豆主产区。主推品种:徐豆9号、豫豆22号、中黄13号。

(2)玉米。要充分发挥淮北地区的温光水资源优势,加快发展高淀粉玉米生产,适应饲料和加工业不断增长的需求。结合气候条件、农民种植习惯,我地主推郑单958、登海11号、鲁单981等高产饲用玉米品种。

(3)棉花。依据农业部“关于2006年发展棉花生产的意见”,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条件,淮北棉区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条件,重点抓好纤维长度在29mm以上、比强度22cN/tex以上的优质棉生产。积极推广淮杂3号、泗棉4号、皖棉11及皖杂40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棉花品种,以及中棉所29、国抗棉1号等转基因抗虫棉。

2中耕灭茬,化学除草

随着机收面积的增加,小麦留高茬现象较为普遍,夏种作物没有耕整的田块,要及时中耕灭茬,松土保墒。夏季作物生长期正值高温多雨季节,易形成草荒,要从作物出土到封垄中耕2~3次,做到土松草净。同时大力推广化学除草,大豆在二至三叶期用10.8%盖草能375~450mL/hm2对水225~300kg/hm2行间喷雾;玉米于芽前用40%乙莠水2 250mL/hm2对水750kg/hm2喷洒;花生于播种后喷施48%地乐胺乳油3 000~3 750mL/hm2;水稻移栽返青后用野老1 500mL/hm2毒土法灭草。

3查苗补苗,合理密植

作物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如发现缺苗断垄,要及时移栽补缺或以健换弱。移栽时要多带土少伤根,在傍晚或阴天进行。适时定苗,合理密植。大豆于三叶期间苗,五至六叶期定苗,一般种植密度掌握在24~30万株/hm2。大穗型玉米品种留苗4.2~4.5万株/hm2,紧凑型品种不应低于6万株/hm2。脱毒山芋插栽5.25~6万株/hm2,插栽时尽量浅插,以利活棵;贴茬花生18万穴/hm2,每穴留2株;麦茬移栽棉定植6.75万株/hm2为宜;水稻穴数30~33万穴/hm2,每穴2~3株,要求浅插,以秧苗第一叶露出泥面为宜。

4科学追肥,控旺促壮

在肥料运筹上,要因地制宜,根据作物长势、长相和需肥敏感期等进行追肥。一般大豆在花荚期追施磷酸二铵150kg/hm2,玉米在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按3∶5∶2追施尿素600kg/hm2;脱毒山芋在裂缝期、花生在开花结荚期用磷酸二氢钾或尿素溶液喷施,防止叶子早衰;棉花于现蕾后追施尿素105kg/hm2、过磷酸钙450kg/hm2,见花后追尿素225kg/hm2;水稻活棵后,追施碳铵225~300kg/hm2,拔节时追施尿素150kg/hm2,硅肥150kg/hm2,扬花期喷1%尿素溶液750kg/hm2,喷1~2次。

5抗旱灌溉,防涝除渍

据省市气象部门测报,2006夏季雨水较常年偏少,属微旱年份,同时,2006年我市玉米棉花等需水量大的作物面积大,合理灌溉,尤为重要。在玉米抽雄灌浆期、棉花花铃期、花生花针期、大豆花荚期遇旱及时灌溉补水,以防落花落荚落蕾,造成减产。同时7~9月份又是淮北地区暴雨多发月份,各地均提前做好清沟沥水工作,防止内涝渍害。

6加强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

据农业部门测报,2006各类病虫害中等偏重发生,各地均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大豆重点防治豆天蛾、豆荚螟、食心虫和病毒病,于花荚期用50%甲胺磷750mL/hm2、4.5%高效氯氢菊酯750mL/hm2和40%多菌灵1 500~2 250g/hm2对水600kg/hm2喷雾防治;玉米在喇叭口期用3%呋喃丹22.5 kg/hm2灌心防治玉米螟;脱毒山芋在整个生育期都需防治蚜虫,用40%氧化乐果和80%敌敌畏交替进行;棉花防治3代、4代棉铃虫、蚜虫、红蜘蛛,用2.5%杀灭菊酯和50%辛硫磷进行防治;花生用辛硫磷拌饵撒于周围防治地下害虫,用BT和75%百菌清防治叶斑病、棉铃虫和蚜虫。

7适时收获,增产增收

(1)大豆。过早收获,子粒尚未成熟,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不高,降低含油率;过晚收获,豆荚炸裂,籽粒落地减产。一般在黄熟末期收获。

(2)玉米。玉米应尽量做到适应晚收,以使茎秆中残留的养分继续向子粒中输送,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因此,一般应在完熟期收获。其特征是植株基部叶片变黄,苞叶呈黄白色而松散,子粒变硬并呈现出本品种所固有的粒型和色泽,一般在10月5日前后收获为宜。

田间管理篇9

番茄定植成活后,应及时搭架,可选用长1.6~1.8m、食指粗的竹竿或树条,在离植株8~10cm的沟侧插牢,并联结成高“人”字架。植株生长到一定高度时,分次用布条或塑料绳绑蔓,以确保番茄植株向上正常生长。

2整枝打芽

整枝打芽是人工调整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重要技术措施。秋季番茄一般采取双干整枝方式,即除留主干外,再留第1花序下部最壮的1个侧芽,形成结果侧枝,其他叶芽全部摘除。可视植株生长状况,适时打顶。侧芽约3.3cm长时应及时摘除,过早或过迟均不利于植株生长发育,雨天不宜摘芽,以防感染病害。

3施肥灌水

番茄是喜肥作物,按生产75t/hm2果实所需的氮、磷、钾计算,基肥应施入以厩肥为主的有机肥45t/hm2以上、三元复合肥375~75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硫酸钾150~300kg/hm2。施肥方法可采用行间深施或穴施。有机肥施入量大时,可在厢面中间开深、宽各13~17cm的沟,撒入化肥后,再填入有机肥,盖土耙平;有机肥少而精的情况下,宜采用穴施,即按1厢2行、穴距0.4m的规格,用铁锄挖成13~17cm深的施肥穴,先撒入化肥,再施入有机肥,定植时将有机肥与土壤适当拌和后,秧苗定植于穴旁。番茄追肥以猪粪尿、复合肥、尿素等速效肥为好。追肥应视天气、苗情合理进行,干旱天气应稀肥勤施,雨后或灌水前可适当增施。还要掌握前轻后重的原则,即坐果前轻施促苗肥,尤其要控制氮肥,膨果期和采收期应定期追肥。第1台果实核桃大时需浇水追肥,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要及时进行插架绑蔓、培土等工作。叶面喷施微量元素肥是补充植株营养的经济有效措施,可结合喷洒杀菌剂,定期喷施绿旺一号或三号、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遇连续干旱天气时,应及时灌水防旱,灌水宜采取小水流沟浸灌的方式,切不可大水漫过厢面,晴热天应在夜间灌水,以免根部受害。灌水后要注意放风降湿,减少病害发生。

4控温管理

在西红柿花期,适宜的气温是白天25~30℃,夜间20~15℃,低于15℃或高于35℃,均易造成落花落果或生理畸形果。因此,如果温度过高,白天就应遮阳或加大通风。温度过低,晚上应加膜覆盖。适宜的昼夜温差是12~20℃。

5保花保果

开花坐果前以控水蹲苗为主,大棚日夜大通风,下雨天需关棚。秋季番茄开花期,多处于高温干旱气候条件下,不利于授粉受精,影响坐果。大多数品种均要求在开花的当日,喷涂0.020%~0.025%的复合防落素进行保花保果,喷涂时不要溅滴到叶面上。

6防治裂果

番茄裂果是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现象。出现裂果的主要原因是水分失调,与品种也有较大关系。预防番茄裂果的措施:一是选择抗裂、枝叶繁茂、果皮较厚且较韧的品种。二是采用地膜覆盖或厢面稻草覆盖栽培,维持较为稳定的土壤湿度,防止忽干忽湿。三是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四是适度整枝摘心,保证植株枝叶繁茂,加强植株内多余水分的蒸腾,防止强光直射果实。五是大雨前及时采收番茄。六是在果实膨大期,用0.30%~0.40%的波尔多液喷洒植株,对防止番茄裂果有较好的效果。

7病虫害防治

7.1早疫病

发病后叶面具同心轮纹状病斑,暗褐色,水渍状。茎和叶柄、果实等发病后也有同心轮纹病斑,潮湿时病斑上有黑色霉状物。发病前后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0倍稀释液喷防,每7d喷1次,连喷3~4次。

7.2叶霉病

果实发病时蒂部周围有凹陷较硬的黑色病斑,叶片有不规则黄色病斑,潮湿时产生褐色霉层,使叶片枯黄、卷曲,然后脱落。设施栽培发病较重。发病前后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稀释液喷防,每7d喷1次,连喷3~4次。

7.3灰霉病

开花期可在蘸花药液中加入0.1%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效果很好。也可对果实喷雾,但应注意轮换用药,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还可用50%多克粉尘剂,喷粉15kg/hm2。

7.4病毒病

发病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或高锰酸钾1000倍稀释液喷防,每7d喷1次,连喷2~3次。

7.5晚疫病

受害叶柄和主茎呈黑褐色腐烂,幼苗萎蔫倒伏,病斑从叶尖叶缘开始,潮湿时有白色霉状物,干燥时干枯,病斑由暗色转暗褐色,水渍状或云纹状,稍凹陷,病果坚硬。发病时可用40%疫霉灵可湿性粉剂300~400倍稀释液喷防,每7d喷1次。也可用粉尘法防治,即用丰收10型喷粉器喷5%百菌清复合粉剂,每次喷15kg/hm2,傍晚喷施。

7.6脐腐病

危害番茄果实。发病时可根外喷施1%过磷酸钙、0.1%氯化钙或0.1%硝酸钙等,每10d喷1次,连喷2~3次。

7.7斑枯病

叶片发病时呈水渍状,病斑近圆形,中央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稍凹陷,如鱼目状,后散生黑色小点,易穿孔。叶柄、茎和果实都可散生小黑点。发病初期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喷防,每7d喷1次,连喷3~4次。

7.8青枯病

一般从坐果期开始发病,中午萎蔫,傍晚恢复正常,2~3d后枯死,横切病茎可流出白色菌液。可用25%DT可湿性粉剂600倍稀释液喷防,也可用200mg/L的农用链霉素灌根,每株0.5kg,7d灌1次,连灌3~4次。

7.9虫害

主要有棉铃虫和蚜虫。棉铃虫应在开花期每隔5~7d喷洒Dr杀虫剂、灭铃虫皇等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并经常更换施用;蚜虫可用抗蚜威、乐果喷雾毒杀。

田间管理篇10

关键词:机插水稻;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184-1

俗话说,有收无收在于种,收多收少在于管。三分种,七分管,十分丰收有保险。

机插水稻实行了定行、定穴、定深和定苗移栽,满足了宽行、窄距、浅栽的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要求。在解决了育秧和机插秧技术环节后,并非大功告成,还有一项重要工作是加强机插秧后的田间管理。田间管理的好坏,是水稻高产稳产的保证。

机插水稻高产稳产的田间管理技术要领有三项:薄水灌溉、浅水活苗、适时晒田;巧施蘖肥、少吃多支、看苗施肥;化学除草、灭虫防病。

1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机插水稻的田间管理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1.1机插早稻秧苗返青期应坚持薄水灌溉、浅水活苗

对栽期较早、目前亩苗蘖数在18万以上、灌水较深的机插稻,要立刻排水晒田或采用多次搁田,结合薅秧、除草等,改善土壤根系的通透条件,提高水温和泥温,促进根系下扎和通风透光,提高分蘖成穗率。

早稻机插秧苗后的3-4d,不要高速灌水,防止刚刚插下的秧苗漂移。如果田间缺水,可缓速灌水,薄水扎稳根。一般田间水层深宜在0.5-1.5cm之间,要防止长时间深水,造成秧苗的根系和秧心缺氧,延长返青期。

对目前秧苗长势较弱,亩苗蘖数在16万以下的机插稻田,加强田间水分管理,保持3am以下的浅水灌溉,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数量,使分蘖节位得到充足的氧气和光照,增气养根,壮秆保叶养芽,促进根系生长。

迟栽机插稻插秧后要保持浅水护苗,湿润立苗,薄水分蘖,促早返青、早分蘖。中稻拔节、孕穗至抽穗后10d,通过浅水与湿润相结合促进孕穗、抽穗,同时要注意保水抗旱;中稻齐穗后25d左右可自然落干田水;后期以间歇灌溉为主,然后干湿交替促进灌浆。若蓄留再生稻,中稻收获时,将稻草均匀平铺稻桩行间,减少田问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有利于再生稻抗旱保苗,促进再生芽的生长。采用机收田块在稻穗2/3转黄时放水以利机械作业。

1.2秧苗分蘖期应坚持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即巧施蘖肥,少吃多餐。有利于水稻分蘖,有利于供大穗,争足穗。早稻机插后5-7d,施一次返青促蘖肥。一般每亩田施尿素5-7kg,氯化钾3-4kg。10-12d后再施一次分蘖肥,每亩施尿素7-9kg,以满足机插水稻早分蘖,分足蘖的需要。在灌溉条件好的地方,一般水深在2-3cm之间。如果田问水干了再灌水,如此反复,达到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促根,促进秧苗早生快发,多分蘖。

1.3拨节长穗期应看苗施促花肥和保花肥

拨节长穗期是壮秆,长大穗的关键时间,需要一定的肥料养分。因此,施促花肥和保花肥。在施促花肥时,若叶色正常褪淡,一般每亩田施尿素6-10kg,若叶色较淡的,可提前3-5d施。施保花肥时,一般在水稻出穗前18-20d之间施,对叶色浅,群体生长量小的可多施,每亩施尿素5-6kg,可根据灌溉条件情况,做到多次断水轻晒田。机插水稻秧苗,前期秧苗个体小,分蘖比例大,对田间水分敏感,应及时露田晒田,干干湿湿,每次断水晒田,应尽量使田间不起裂缝,防止有效分蘖枯萎和死亡。

1.4开花结实期是决定壮籽饱粒数的关键时期

应坚持养根保叶,防止衰老。以促进籽粒灌浆,以达到以根养叶,壮籽饱粒的目的。在水稻灌浆抽穗后的20-25d里,水稻需水量较大,应保持浅水层为主。即灌一次水后,自然耗干后再灌上浅水层。在抽穗25d后,水稻根系逐渐衰老,这时应采用间歇灌溉的方法,干干湿湿壮籽饱粒,灌水量逐渐减少,直至水稻成熟,以提高水稻结穗率与千粒重的目的。

1.5防治病虫草害

根据相关部门田间病虫测报,采用高频灯诱杀、BT杀虫剂及其他生物农药或国家标准允许的低毒、低残留、安全、高效农药为主的稻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在关键时期重点防治好水稻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防治时间根据当地病虫监测预报情况制定。

防治病虫草害应贯穿在整个田间管理中,在机插秧后5d左右,要结合施分蘖肥,进行化学除草和病虫害防治。

2 结语

机插秧是“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高产栽培技术,肥水的控制要实现“前稳、中控、后促”的原则,创造有利于早返青,早分蘖的环境条件。同时还要控制高峰苗,形成合理群体,提高光能利用率,以确保有效大穗,足穗的数量。要及时防治病虫草害等,为夺取机插水稻高产稳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机插秧水稻只要按照以上环节抓好管理,亩产700kg以上的有效穗数20-22万每亩以上,每穗粒数70-80粒,千粒重为20-23g。

参考文献

[1]吴崇友.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与区域技术方向[A].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

[2]成芳,史志中.水稻机插秧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展望[A].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

[3]初江,任晓东.浅谈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研究[A].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

[4]肖锐,张巧珍.水稻盘育苗机插秧试验总结[J].新疆农业科技,1984(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