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f术语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6 03:26:13

cif术语论文

cif术语论文篇1

Abstract: The paper compared the three most commonly term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for the responsibility of buyers and sellers. Then analyzed the use of th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heoretical conclusion is: we should choose the trade terms of largest overall interests based on nation; we should choose trade terms of the least risk, the biggest income based on corporate.

关键词: 国际贸易;术语;风险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trade;terminology;risk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1-0311-02

0 引言

国际贸易是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处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大多数情况下,不能面对面交易。是通过一定的中间人进行交易的,在买卖双方交易的过程中,谁负责租船订舱、谁负责办理货物运输保险等会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问题。如果国际贸易中的每笔交易都对买卖双方的责任进行反复洽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影响交易的正常进行。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总结出一系列的国际贸易专业术语,用来表示商品成交价格构成以及买卖双方所承担的风险、费用和责任。

根据国际商会的《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以下简称《2010通则》)的规定,目前使用的国际贸易术语共有11种。按照卖方所承担义务的不同,国际贸易术语可以分为E、F、C、D四组,在这11种贸易术语中,使用较多的是FOB、CFR、CIF、FCA、CPT和CIP六种,其中FOB、CFR和CIF使用最多。在该种形势下,对这三种术语进行比较分析。

1 FOB、CFR和CIF三种贸易术语的异同点辨析

1.1 FOB、CFR和CIF三种贸易术语的共同点 根据《2010通则》可以总结得知,FOB、CFR和CIF三种贸易术

语的共同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FOB、CFR和CIF三种术语均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都适用于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②三种贸易术语的交货点都是装运港船上,风险点均以货物装到船上为界限,这时风险才由卖方转移到买方。③卖方均负责承担货物装到船上之前所发生的一切费用。④卖方均负责向买方提交已按规定交货的清洁提单。⑤货物装运前后卖方均负责及时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⑥三种贸易术语的进口通关手续均由买方负责,出口通关的所有手续均由卖方负责。

1.2 FOB、CFR和CIF三种贸易术语的区别 FOB、CFR和CIF三种贸易术语的区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贸易术语所指向的港口性质不同 FOB术语所指向的港口是卖方所在国或地区的海港或河港,而CFR 和CIF术语所指向的港口是买方所在国或地区的海港或河港。为了容易区分和方便使用,CFR和CIF贸易术语所指向的港口应注明所属国别或地区,如维多利亚港,在

香港。

1.2.2 费用构成不同,报价不同

FOB价格=进货成本价+国内费用+净利润

CFR价格=进货成本价+国内费用+国外运费+净利润

CIF价格=进货成本价+国内费用+国外运费+国外保险费+净利润

1.3 保险费支付、办理不同 FOB、CFR术语中的保险费由买方负责办理,卖方应于货物装船前通知买方;CIF 术语中保险费由卖方负责办理并支付保险费,卖方按合同规定办理保险并将保险单交给买方。

1.4 租船订船不同 FOB术语中由买方负责指定船公司并安排船运,而CFR和CIF术语中则由卖方自主选择船公司。

1.5 装船通知告知买方的时间不同 FOB和CFR术语卖方在装船前需要告知买方装船内容、装船细节以使买方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办理货物的海上保险,而CIF是由卖方负责投保,在货物装船后的几天内告知买方装船通知。

2 FOB、CFR和CIF三种贸易术语的应用

2.1 理论分析

2.1.1 立足于国家的角度 于国家整体角度来考虑三种贸易术语的应用,主要依据三种贸易术语,哪种可以使国家取得最大利益?我们从贸易的两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首先是出口方面,CIF贸易术语的运输费和保险费由出口方负责,为了业务的便利,出口方会选择本国的货运公司对货物进行运输。同样,为了在投保范围内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得到及时索赔,出口方仍然会选择的国内的保险公司对货物进行投保。在出口业务下,出口方会推进国内运输业和保险业的发展,可以使国家整体利益最大化。在出口业务下,立足于国家的角度,我们选择的顺序为:CIF、CFR和FOB。出口与进口是相对应的,所以就进口而言,我们选择的顺序为FOB、CFR和CIF。

2.1.2 立足于企业的角度 于企业角度来考虑三种贸易术语的应用,主要是看哪种贸易术语使企业获得最大收益,面临最小的风险。我们依然从贸易的两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

首先是出口方面,FOB术语下,卖方一般只需要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期内,将符合合同规定的货物在买方指定的装运港交至买方指定的装运船舶上,就完成了交货义务。货物是否能如期和安全到达目的港,责任与卖方无关。货物装到船上之后的风险和一切费用均由买方负责。而CFR和CIF术语下,卖方不仅要负责租船订舱,还要承担能否按期租到船订好舱或租好的船订好的舱能否到达装运港的风险。且CIF术语中卖方还要负责为货物投保。所以,以企业角度来看,采用FOB术语卖方的风险最小,CFR次之,CIF最大。相应地,就进口而言,采用CIF术语买方的风险最小,CFR次之,FOB最大。

2.2 实务分析

2.2.1 三种贸易术语之间的转换

由:FOB价格=进货成本价+国内费用+净利润

CFR价格=进货成本价+国内费用+国外运费+净利润

CIF价格=进货成本价+国内费用+国外运费+国外保险费+净利润

可知:

CFR价格=FOB价格+国外运费

CIF价格=FOB价格+国外运费+国外保险费=CFR价格+国外保险费

2.2.2 在佣金及折扣中的应用

单位货物的佣金价(折扣金额)=含佣价(折扣价格)×佣金比率(折扣比率)

净价(净收入)=含佣价(折扣价格)-单位货物的佣金额(折扣金额)

含佣价(折扣价)=净价(净收入)/(1-佣金比率(折扣比率))

2.2.3 与保险费的联合运用

由:CFR价格=FOB价格+国外运费

CIF价格=FOB价格+国外运费+国外保险费=CFR价格+国外保险费

保险费=保险金额×保险费率

保险金额=CIF价格×加成投保

可知:CIF价格=CFR价格/(1-加成投保×保险费率)

=(FOB价格+国外运费)/(1-加成投保×保险费率)

参考文献:

[1]冷柏军,张玮.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cif术语论文篇2

关键词:交货,装运,交船发运,付款交单,象征性交货

在当今国际贸易中使用最多的贸易术语是《200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以下简称通则),其中CIF术语最受青睐,被誉为海上贸易的最佳契约。CIF术语含义是买方支付货物成本、货物在运输中的保险费和将货物运至目的港的运费。对于CIF中卖方的交货义务,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着不少争议,有必要做一番探讨。

一理论界和实务界对CIF下卖方“交货”义务之分歧

国内权威法学学说认为,在CIF下“卖方只要按合同规定将货物装上船,取得提单就算履行交货义务,所以‘装运’一词常被‘交货’概念代替。”(《国际贸易法》王传丽法律出版社 2004 第70页)其同时认为CIF属象征性交货,“即卖方只把代表货物所有权的证书交到买方手中完成货物所有权转移即为完成交货义务”。(出处同上第50页)前者之交货为卖方将货物装船,后者之交货为卖方向买方提交所有权凭证。作者在使用“交货”一词前后不一致,造成语义上的混乱。又有观点认为,“按CIF术语卖方履行其交单义务只是得到买方付款的前提条件,除此之外,他还必须按合同规定履行交货义务。。若卖方提交的货物不符合要求,买方即使已付款,仍可要求卖方承担责任。”(《国际贸易法》左海聪法律出版社2004 第25页)此观点认为象征性交货作为卖方完成交货义务有不足是可取的,但卖方对货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绝不属于交货义务的。(参见《联合国销售合同公约》卖方义务的规定)。贸易界认为,在实务中使用CIF 时“装运”和“交货”同义,但此“交货”在尚未转让提单之前为“推定交货”,货物占有并未转移到买方手中。此“交货”与将货物占有置于买方实际控制的“实际交货”不同。该理解将CIF下“装运”定义为“推定交货”以区别于“实际交货”有区分作用,但没有对“交货”有系统的认识。

实务界除了对理论界未能对交货作一致理解表示困惑外,还提出卖方有不干预运输阻止买方收货的消极交货义务。试想一使用CIF术语的付款交单的合同,当卖方交单议付后又出具保函指示承运方无单放货,若依象征性交货卖方已完成交货义务而不负违约责任。这显然违背交易之目的,亦有悖合同法之诚实信用原则,有必要对交货作新的解释。

二通则及国外学说对CIF下“交货”义务的界定

通则如此界定“交货”(delivery):“首先交货一词被用来判断卖方何时完成交货义务。其次,交货也被用于买方受领或接受货物的义务。”卖方有交货义务,买方有接受交货的义务。通则规定交货用于第二种含义“意味着卖方将货物交运时即完成其义务。”由此可知,通则将交货界定为卖方将货物交船发运,即CIF术语中卖方将货物在装运港交至船上。但是卖方仅履行此义务并不能为买方接受交货创造充分的履约条件,原因有二:第一,在海上运输中,卖方将货物交付运输会从承运人处取得提单,而“提单是货物的物权凭证”,(《海商法》罗忆松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第108页)买方不取得提单便无权从承运人提取货物。通则于是规定“卖方应自付费用,毫不迟延地向买方提供表明载明载往约定目的港的通常运输单据”,赋予买方提货权以保护买方在目的港提货的期待利益。如果买卖双方采用跟单信用证方式进行结算,世界各国一般都承认买方取得提单即取得没有权利瑕疵的货物所有权,上述学者基于此提出所谓象征性交货。第二,由于承运人对货物进行直接占有,如果买方付款交单之后卖方指示承运人无单放货给第三方,则拥有货物所有权的买方仍面临着提货不着的风险,更谈不上履行接受交货的义务。。对此,通则在引言21条中规定,“在C组术语下买方支付货款时应确信卖方收款后无权就货物的处置对承运人做新的指示。”此条款表明买方支付货款后卖方有义务放弃指示承运人向其他人或在其他地点交货的权利,不干涉运输合同阻止买方收货的义务是一项消极义务,卖方只有履行此义务才最终完成交货义务。

综上所述,CIF术语下卖方的交货义务包括三方面:1 将货物交船发运;2提交提单及其他单证;3在买方付款交单后,卖方不干预运输合同阻止买方收取货物。此划分符合英国Rocbe大法官的论断,“在CIF合同中交货有三个阶段,即装船时暂时交付,交单时的象征性交付和当把货物交付给买方时完全交付。”(《CIF和FOB合同》 David M.Sassoon著 郭国汀译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第3页)

三.从海上贸易发展史看“交货”义务

在国际海上贸易发展的早期,由于船货合一,船东往往是货主,国际货物买卖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完成。卖方将货物交给买方同时完成转移风险、移转占有、转移货物的所有权以完成交货义务。随着专门的承运人的出现,卖方不再亲自将货物交到买方手中,而由承运人运至目的港交至买方。由于海上运输风险巨大,承运人不承担货物意外毁损的风险,划分运输风险成为摆在买卖双方面前的一道难题。在CIF下,卖方承担约定日期指定目的港将货交船发运之前的风险,买方承担之后的风险,卖方通过向约定的保险人投保使得买方能在货物遭受风险时可向保险人索赔。一般来说,只有买方提货后才能查知货物是否因风险发生货损以及货损的大小,由买方向保险人进行索赔更加便利。此外,卖方向买方提交以买方为被保险人的保险单,买方取得向保险人进行索赔的资格。。CIF术语在平衡买卖双方利益的基础上进行风险划分。

在独立承运人进行海上运输的今天,由于海运时间较长,无论卖方先装船还是买方先付款都承担着对方不履约的风险,为了应对商业信用的危机,“国际通行的解决办法是变买卖货物为买卖单证,并由银行进行资金的融通,即通过跟单信用证便利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法教学案例》 张丽英主编法律出版社 第80页)于是,本来作为托运人和承运人间的运输合同证明的提单,逐步发展为可以流通转让的物权凭证。卖方通过在装运港装船取得承运人签发的提单,凭提单和其他单证向结算中介银行结算货款。买方向银行付款赎单取得货物所有权人的身份,凭提单向承运人提取货物以实现对货物的直接控制。国际贸易实践用象征性交货将CIF下卖方交单义务与买方付款义务结合,使得CIF成为国际贸易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贸易术语。

《华沙—牛津规则》规定,“在CIF下,除卖方依法对货物享有留置权、保留权或中止交货权等担保付款的权利外,向买方交单的时间是货物所有权转移的时间。”只要买方向卖方付款,卖方对货物的留置权、保留权或中止交货权就归于消灭。在现代海上贸易,卖方虽然无法直接向买方交付货物,但有义务不妨碍买方提取货物,固卖方在收取货款后不得指示承运人将货交给他人。

无论早期海上贸易,还是现代海上贸易,卖方都通过“交货”来转移风险、移转占有、转移货物的所有权。由于海上贸易的日益发展,承运人、保险人和中介结算人的出现,海上贸易法律关系变得复杂。卖方并非在一时、一地完成交货义务,而是将交货划分不同阶段:1在装运港装运转移货物风险;2提交提单及其他单证转移货物所有权;3不干涉运输合同以便利买方实际占有,这与上文中交货义务三阶段的划分是吻合的。

cif术语论文篇3

出口报价是贸易磋商的重要一环,正确甚至精确核算价格是外贸业务员的核心技能之一。在外贸业务中,通常用成本导向法即成本+费用+预期利润的方法来核算价格。就常用的贸易术语FOB而言,

FOB价=采购成本-出口退税+国内费用+预期利润

CFR价=FOB价+海运运费(F)

CIF价=FOB价+海运运费(F)+保险费(I)

有时买卖双方的交易是通过中间商促成的,为了感谢中间商并提高中间商的积极性,出口方或进口方需要给中间商支付佣金,在确保净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报含佣价,比如FOBC3% SHANGHAI。外贸中常用以下公式计算:

FOB含佣价=FOB净价/(1-佣金率)

但是上述几个公式是否永远成立,左右两边永远恒等?本文将通过实际案例对这一问题做深入探讨。

一、一则实际案例及出口价格常规计算

郑州华利有限公司是一家流通性外贸企业。2012年10月15日该公司业务员小李收到来自德国客户的询盘,要求报9000把扳手的FOB Qingdao、CIF Bremen和FOBC3% Qingdao价格。小李即刻通知扳手的制造商报价,次日收到报价如下:弯柄单头开口扳手9000把,规格300mm,12寸,人民币10.53元/把(含税价),增值税率为17%,标准出口纸箱装,每箱20盒,每盒1把,盒内衬泡沫纸。纸箱规格为57cm×31cm×31cm,每箱毛重18.5KGS,净重17.5KGS,9000把装1×20’FCL,交货时全额付款,工厂交货。另得知,当时的美元牌价USD1=CNY6.10;出口退税率为9%;国内运费为CNY2700/20’FCL;银行贷款利率为4.86%,预计垫款时间两个月;其他所有国内费用为采购成本的6%;由青岛至德国不莱梅的海运费为USD1350/20’FCL;按照成交价加成10%投保一切险,保险费率为0.2%;银行结算费用为成交额的1%;预期销售利润率为10%。根据以上信息业务员立即核算FOB Qingdao、CIF Bremen和FOBC3% Qingdao报价。

按照出口价格的常规核算方法,分别计算成本、费用和预期利润。

(一)计算成本

实际采购成本=购货成本–出口退税

=购货成本–购货成本*出口退税率/(1+增值税率)

=10.53—10.53*9%/1+17%

=9.72元/把

=1.5934美元/把

(二)计算费用与利润

费用=国内费用+国外费用

其中:国内费用=国内运费+银行利息+其他国内费用

=2700/9000 +10.53*(4.86%*2/12+6%)

=0.3+10.53*6.81%

=1.0171元/把

=0.1667美元/把

佣金=含佣价*3%

国外费用=海运运费+保险费+银行结算费用

其中:海运运费 1350/9000=0.15美元/把

保险费=CIF价*110%*0.2%

银行费用:成交价*1%

利润=成交价*10%

(三) 报价核算

1.第一种计算方法:

FOB净价=实际采购成本+国内费用+国外费用+预期利润

=1.5934+0.1667+FOB净价(1%+10%)

两边移项得出FOB净价=1.9776美元/把

FOBC3%=FOB净价/1-佣金率=1.9776/1-3%=2.0388美元/把

CIF=FOB+F+I=1.9776+0.15+CIF*110%*0.2%

两边移项得出CIF=2.1323美元/把

基于以上计算,小李报价FOB Qingdao、CIF Bremen和FOBC3% Qingdao分别为1.9776美元/把、2.1323美元/把和2.0388美元/把。

2. 第二种计算方法:

为确保报价准确,小李又用成本+费用+利润的方法将含佣价和CIF价重新核算一次,结果如下:

FOBC3%=实际采购成本+国内费用+国外费用+佣金+预期利润

=1.5934+0.1667+FOBC3*1%+FOBC3*3%+FOBC3*10%

=1.7601+FOBC3%*14%

两边移项得FOBC3%=2.0466美元/把

CIF报价=实际采购成本+国内费用+国外费用+预期利润=1.5934+0.1667+0.15+CIF价*110%*0.2%+CIF价*1%+CIF价*10%

两边移项得CIF报价= 2.1515美元/把。

以上两种算法所用公式都是教科书上的经典公式,计算过程也没有任何错误,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计算结果并且第二种算法所得结果都大于第一种算法所得结果呢?

二、外贸报价中的两个误区问题

(一)含佣价的计算

大多数外贸教材中都将含佣价的计算用公式表示,即含佣价=净价/1-佣金率,在多数情况下该公式都适用。比如:某商品对外报USD150 PER PIECE FOB SHANGHAI,现改报FOBC5%价,则FOBC5%=150/1-5%=157.89。在这种情形下,出口方对外报价157.89美元/件,支付中间商佣金7.89美元(157.89*5%=7.89),净收入150美元/件不变(157.89-7.89=150),或者由进口方向出口方支付150美元/件,再支付中间商7.89美元/件,总之,这种计算方法保证了出口方的收入不变。

上述两种计算方法,即成本+费用+利润的方法和含佣价=净价/1-佣金率的方法都是价格核算的基本方法,出现计算结果不同的原因在于小李在核算含佣价时忽略了两个条件“银行结算费用为成交额的1%”和“预期销售利润率为10%”。也就是说报价提高银行结算费用也会提高,并且利润采用销售利润的形式,报价提高预期利润额也会提高。假定在出口业务中采用信用证结算,以中国银行作为通知行和议付行,按照中国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收费标准,信用证通知费为结算金额的0.1%,最低500元(人民币,以下同),最高1500元;修改通知费375元;若加保兑,保兑期三个月以下按0.2%的比例收取,最低750元;审单费为结算金额的0.3%,最低750元;若以该行作为付款行需另收取500元。此外,结算业务下产生的快递费(约300元)等均需要受益人承担,上述各种手续费之和约占总金额的1%左右,并且结算金额越低,手续费所占比重越高(需考虑每项服务的最低收费标准),所以若出口金额不大,不推荐使用信用证结算。

正是由于业务员在第一种计算方法中忽略了结算费用和预期利润的增加,使得计算结果小于实际结果。第二种计算FOBC3%的方法才是正确的,即FOBC3%=2.0466,此处FOBC3%≠FOB/1-3%。至此得出一个结论,含佣价=净价/1-佣金率这一公式并不是永远成立,只有在费用和预期利润额不变的前提下这一公式才成立。

(二)价格术语之间的转换

FOB术语下卖方需承担国内采购成本和国内费用,即所谓的离岸价。CFR术语是在FOB的基础上加上海运费,即CFR=FOB+F。CIF术语下卖方不仅要承担FOB下的所有费用,还要承担海运费和保险费,即CIF=FOB+F+I=CFR+I。外贸教学中通常都是用以上公式来进行三种术语之间的转换的。

成本导向法不仅适用于FOB术语,同样适用于CIF和其他贸易术语。所不同的是,在CIF术语下,费用不仅包括国内费用还包括国外费用,而国外费用又包括海运费和海上保险费。所以在核算CIF报价时用FOB加运费和保险费或者用成本加费用加利润的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是为什么本文的案例中小李用这两种方法却得到不同的计算结果呢?原因是他犯了与核算含佣价时同样的错误,忽略了不同贸易术语下结算费用和预期利润额的不同。小李在第一种方法中只是在FOB的基础上加上运费和保险费,却没有注意到国外费用的一部分也就是结算费用的增加,事实上结算费用增加额应为(CIF价-FOB价)*1%。另外由于案例中的利润率以成交价为基数,那么贸易术语不同时,预期利润额也是一个变量。所以CIF=FOB+F+I+(CIF-FOB)*1%+(CIF-FOB)*10%,用这种方法得出的结果与成本导向法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都是2.1515美元/把。综上,CIF=FOB+F+I这一公式并不永远成立,只有在费用和预期利润额不变的前提下才成立。

三、出口报价的修正方法

本文案例中出现的报价失误在外贸业务中经常出现,如何避免这些失误,以下提出两种修正方法。

(一)含佣价的修正

目前广为应用的含佣价的计算公式,即含佣价=净价/1-佣金率(假定其他费用和预期利润额不变),但是这种方法却不尽合理。理由从以下公式的推导中可以看出:佣金=含佣价*佣金率=(净价+佣金)*佣金率=净价*佣金率+佣金*佣金率,也就是说佣金本身也按一定的比率(比如佣金率5%)提取了佣金。事实上佣金是进口方或出口方为了感谢中间商促成一定金额的交易而支付的酬金,也就是说应该以交易额,即净价,作为基数来计算酬金。出口退税的计算即是基于以上推理,出口退税额=采购成本(含税)*出口退税率/(1+增值税率),其中采购成本(含税)/(1+增值税率)就是商品的不含税价(类似于含佣价公式中的净价),以不含税价为基数计算退税额就是因为税金本身不能再退税。所以,佣金的计算应该修正为佣金=净价*佣金率,含佣价=净价+佣金=净价*(1+佣金率)。此处的净价准确的说应当是FOB净价,而不是CFR或CIF净价,因为CFR中包含海运费,CIF中含有海运费和保险费,佣金是酬谢中间商促成一定金额的交易而支付的报酬,就像佣金本身不能提取佣金一样,运费和保险费也不能再提取佣金。那么USD150 PER PIECE FOB SHANGHAI 改报FOBC5% SHANGHAI 则为150*(1+5%)=157.50美元。

(二)成本导向法的修正

成本导向法,也即成本加费用加利润的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最为准确同时也是最为复杂的核算价格的方法。其中费用一项包含的内容最多,如包装费、国内运费和保险费、码头附加费、报关费、拖车费、商检费、海运费和海上保险费、结算费、佣金等等,这些费用都是事后发生的,报价时只能凭以往经验值累加。并且将费用累加只是理论上可行,实际业务中却很难操作。假设业务员在与外商面对面谈判时,外商讨价还价或临时委托我方代办某项业务,业务员只能将各种费用重新累加,重新核算利润,这不仅费时费力,也有损我方形象,一旦其中一项费用变化或被漏掉,必将整体上影响利润。

不仅如此,成本导向法也没有考虑到该商品在目标市场的需求弹性以及消费者行为等因素对出口定价的影响。如若将这些因素也考虑进来,出口定价中存在很多不可量化的组成部分,也就不可能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公式。出口方需要将成本定价作为定价的基础,而不是最终的报价。在成本定价的基础上,将影响定价的因素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结合起来进行认真地分析和研究,灵活报价,以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可以用倒推的方法来核算报价,以进口国国内零售价为基数,扣除流通环节的费用和零售商、批发商、进口商等的利润和税费,即为进口价格,也就是出口方的CIF报价,再扣除海运费和保险费即为FOB价格。

假定我方出口某产品,经调查得知该产品在目标市场的售价为每件USD50,零售商的利润为进货成本的15%,那么进口商给零售商的批发价应为USD43.48(50/1+15%);若进口商要提取10%的利润,那么进口商的含税价格应为USD39.53,若进口商需承担10%的增值税和10%的进口关税,那么进口商能接受的进口CIF价为USD32.94,假定每件产品的运费和保险费共计USD1.35,那么要在国外市场卖到USD50,我方报价FOB应为USD30.59。

在这种情况下,若出口方想在目标市场以USD50的价格出售该商品,考虑到流通环节的费用后,倒推出FOB价应为每件USD30.59。若FOB价格低于国内零售价,则出口企业倒不如转外贸为内销。若坚持出口,缩短分销渠道减少营销费用、改进产品降低成本等也是可行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朝民.国际贸易实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

[2] 中国银行.国际结算业务标准费率 [EB/OL].http:// [2010-3-1].

[3] 王善论.关于含佣价及佣金的计算方法之探讨[J].对外经贸实务,1999(6):28.

cif术语论文篇4

[关键词]案例;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国际贸易实务

[中图分类号]F74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1-0010-03

[作者简介]夏冰(1982-),男,黑龙江肇东人,国际贸易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教育教学改革类一般项目“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国际贸易课程开发与实践”(项目编号:Hjjg2013-6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13年4月,广州裕航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与国外客户签定了一份使用CIF贸易术语制定的运输合同。该合同条款中规定:

PRICE TERM:“USD 2000 CIF PER M/T NEW YORK CITY” INSURANCE TERM:“INSURANCE TO BE EFFECTED BY THE BUYER FOR 110% OF INVOICE VALUE AGAINST FPA AS PER OCEAN MARRINE CARGO CLAUSES OF THE PEOPLE’S INSURANCE COOF CHINA DATE 111980”SHIPPMENT:“DURING CARRIAGE BY THE SELLER FOR FCL-DOOR”。

这样一个简单的条款在签订之后引发了争议,其中贸易术语的使用成为了争论的焦点,对于CIF贸易术语的使用引起了双方当事人的争议。

CIF术语是国际贸易中最常用的三大贸易术语(FOB、CFR、CIF)之一,该贸易术语在《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以下简称《2010通则》)中是这样规定的:“卖方负责把货物交到指定的船上,并承担货物装上船为止的一切费用和风险,并且卖方负责运费和保费。”

一、案例争议解析

案例中对于CIF贸易术语的使用与《2010通则》的规定显然是有出入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购买保险当事人的争议

无论是《2000通则》的13个贸易术语,还是《2010通则》中的11个贸易术语对买卖双方购买保险都是有明确规定的,CIF贸易术语是一个典型的由卖方来购买保险的贸易术语,而合同中出现的却是由买方购买保险,是合同错还是《通则》错误,这是该案例最大的争议所在。

如果从表面上来分析,合同里规定买方购买保险与《2010通则》不符,肯定是合同错误。很多人都持该种观点,实际上则不然。在分析哪一个正确时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对《2010通则》的性质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所有的国际贸易文本一般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国际贸易公约,一类是国际贸易惯例。对于国际贸易公约,从性质来进行划分相当于法律,因此具有极强的法律强制性,比如《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就属于此类文本。而对于国际贸易惯例而言,与国际贸易公约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没有法律的强制约束力,可由买卖双方自行决定遵守或不遵守,完全取决于对自身的有利程度,如果不想遵守该惯例中的部分条款,当事人可以把该内容写进合同中。合同与惯例相比,合同的强制力要高于惯例,所以惯例中的一些条款如果与合同中规定的某些条款不相符,应该按照合同的条款来执行。

尤其在有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卖方投保遇到了困难,可以委托买方进行投保,如果是委托买方,那么保险就由买方来购买,但是保险费却是由卖方来出,这样的前提下就会出现CIF贸易术语,但是属于买方购买保险的情况。另有一种观点认为,既然是买方买保险为什么不选择CFR,CFR贸易术语虽然是属于买方购买保险的贸易术语,但是从贸易术语的价格构成上来说,却不能解决上面列举的卖方委托买方保险的情况(价格构成要体现卖方付运费),这正是《2010通则》在该方面体现出的不足。类似的,对于FOB贸易术语,虽然规定由买方购买保险,但是如果买方投保有困难的话,也可以委托卖方购买保险,两者是同样的道理。

因此,在上述案例的CIF贸易术语中,虽然《2010通则》规定CIF贸易术语应该是由卖方来购买保险,但是合同中规定买方购买保险,应该依据合同来执行。

(二)关于是否购买保险的争议

在《2010通则》中所规定的所有贸易术语里都指定一方购买保险,要么买方,要么卖方,但是在国际贸易实务中却有一些特殊情况。

保险费和运费是国际贸易实务中最重要的两个费用之一,但是保险费和运费不同有其自身特殊性,运费是买卖双方之中一定有其中一方需要支付给承运人的,但是保险费不同,保险是属于防患于未然的,如果双方对运输过程中出现问题的预期相同,如都认为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出现货物损失和质量差别,或是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因此没有必要购买保险,但是在《2010通则》中没有任何一个贸易术语不需要双方购买保险的,实际操作中就需要在合同中增加补充条款,这也是《2010通则》的缺陷之一,需要后续的版本进行完善和补充。

(三)关于运输方式的争议

本案例中使用的运输方式是FCL-DOOR,即集装箱运输方式中的“场到门”业务。对于CIF贸易术语是否适用于集装箱运输本身就是有争议的。

在《2010通则》中对每一个贸易术语都规定了适用的运输方式,如有的适用于海运,有的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在本案例中CIF贸易术语属于适用于海洋和内河运输的贸易术语,但对于CIF贸易术语是否适用于多式联合运输存在争议。

集装箱是典型的适用于多式联合运输的集合运输工具。在集装箱运输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多种运输方式,如“门到门”业务,去收货地取货和去目的地送货的过程要通过公路运输,因此要涉及至少两种运输方式的多式联合运输。按照上述理论,CIF贸易术语不适合多式联合运输,也自然不能使用在集装箱运输上。但是在实际业务中,不论是不是多式联合运输,很多时候都采用FOB、CFR、CIF这样的只适用于海洋运输的贸易术语来代替FCA这样的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的贸易术语。

(四)关于合同性质的争议

外贸合同按照性质可以分为装运合同和到达合同,对于装运合同而言,在合同的内容和条款中不能体现出到达时间,但是到达合同却一定要体现出到达时间。在国际贸易实务中,有些情况下合同性质都是由该合同中使用的贸易术语来规定的,对于贸易术语来说,《2010通则》中E组、C组、F组都属于适用于装运合同的贸易术语,只有D组的贸易术语才适用于到达合同。在本案例中使用的CIF贸易术语是典型的适用于装运合同的贸易术语。如果在合同中规定了具有类似于到达时间等涉及到目的港内容的条款,就容易引起争议。往往对于这种争议最常用的解决方法就是更改贸易术语。

二、《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理论和实践脱节问题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各个版本在几十年的使用过程中已经在外贸行业深入人心,得到了企业的广泛认可。然而,实际操作中也经常出现《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的条款规定与实际业务不相符的情况。课题组针对此情况深入行业和企业进行广泛调研,随机选择了20家外贸企业,对这些企业的性质和公司规模进行了抽样调查,在对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的情况下,得出如下结论:

(一)企业规模小,民营企业居多

通过该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所调查的20家企业中,小型企业占绝大多数,20人以下规模的企业占总数的70%,而100人以上的企业则占很少一部分(见表1)。

在所调查的20家外贸企业中,70%是民营企业,而外资公司和国企只占30%,这也体现出我国外贸公司的结构现状(见表2)。

(二)企业人员层次参差不齐

本次调查抽取了20家外贸公司,每个公司抽取一定人数,共计150人,进行调查。

表3企业员工专业调查表员工所学专业1人数1员工所学专业1人数1财务管理131码头操作实务18国际贸易实务191电子信息工程15国际商务1111商务英语123报关与国际货运171日语14航海工程141俄语12经济学131韩语11物流管理161文秘110企业管理1111计算机14工商管理191转业军人17会计141未接受过高等教育14电子商务181其他17合计1150通过表3可以看出,由于外贸行业的从业人员成分复杂,基本上涵盖了大部分专业,甚至还有很多公司的从业人员没有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或者没有参加过正规的培训,还有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也缺乏专业培训。

三、建议

在外贸行业中,很多新入行的员工甚至在已经工作一段时间后却连《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是什么都不是很清楚,更不用说让这样的员工讲出里面的具体内容了。人的素质就决定了行业水平,随着我国外贸业务量的持续增长,外贸地位的不断提升,该行业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必然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也对外贸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快培养懂得外贸行业规范的专门人才,才可以有力支持我国外贸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婧由一则案例看《INCOTERMS2010》中的“链式交易”[J]对外经贸实务,2012(11)

cif术语论文篇5

关键词:内陆出口企业;国际贸易术语;cif;cip

在订立国际货物贸易合同时,离不开贸易术语的选用,贸易术语的选择是否恰当,将会对相关当事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贸易术语是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表明了买卖双方在交易中所承担的权利与义务,尤其是有关货物的风险划分、运输、保险、清关等问题。

在incoterms2000的四组13种贸易术语中,cif是我国出口企业使用较多的一种。这是因为cif术语规定卖方选择货代、船公司和保险公司,可以较好地把握船货衔接,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外商与货代串通进行欺诈。同时,在货款中包括运费和保险费,故同等情况下cif报价高于cfr和fob报价,可以多创汇,此外,也增加了国内运输公司、保险公司的业务。因此,“出口cif”几乎成了外销货物的定式,但是一味套用“出口cif”模式,可能会使出口方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尤其是对内陆出口企业而言,从内陆交通运输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考虑选择使用cip贸易术语。

一、贸易术语使用不当给内陆出口企业带来损失

某年5月,美国某贸易公司(以下简称进口方)与我国江西某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出口方)签订合同购买一批日用瓷具,价格条件为ciflosangeles,支付条件为不可撤销的跟单信用证,出口方需要提供已装船提单等有效单证。出口方随后与宁波某运输公司(以下简称承运人)签订运输合同。8月初出口方将货物备妥,装上承运人派来的货车。途中由于驾驶员的过失发生了车祸,耽误了时间,错过了信用证规定的装船日期。得到发生车祸的通知后,我出口方即刻与进口方洽商要求将信用证的有效期和装船期延展半个月,并本着诚信原则告知进口方两箱瓷具可能受损。美国进口方回电称同意延期,但要求货价应降5%。我出口方回电据理力争,同意受震荡的两箱瓷具降价1%,并认为其余货物并未损坏,不能降价。进口方坚持要求全部降价。最终我出口方还是做出让步,受震荡的两箱降价2.5%,其余降价1.5%。为此,货价、利息等有关损失共计达15万美元。

由此案例可以看出,我国内陆出口企业距离出口口岸路途遥远,得通过陆路运输才能把货物运达装运港。本案中使用cif术语,买卖双方的风险在装运港船舷转移,因而货物在陆路运输中遇到的风险都要由我方出口企业承担,势必增加卖方的负担。如果卖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cip术语,则风险在货物交给承运人接管时即转移给买方,卖方只要取得货交承运人的运输单据,即可凭单议付。

二、cip与cif贸易术语的异同

(一)相同点

cif贸易术语是指“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指定目的港)”英文为cost,insurance,freisht(…namedportofdestination),是指在装运港当货物越过船舷时卖方即完成交货。cip贸易术语是指“运费和保险费付至(…指定目的地)”英文为carriageandinsurnacepaidto(namedplaceofdestination),是指卖方在装运地将货物交给其指定的承运人时即完成交货。二者的相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出口方办理运输和保险,在报价中都包括了货价、正常的运费和保险费。

2.交货地点都在出口国,货物风险随交货的完成由卖方转移到买方。

3.都是象征性交货,即出口方凭单交货,进口方凭单付款。

4.出口方负责货物出口清关并承担相关费用;进口方负责货物进口清关并承担相关费用。

(二)不同点

1.适用的运输方式不同

cip比cif更适合内陆企业的出口业务。cif贸易术语只适合于海运、内河航运等水上运输方式,而cip贸易术语适用于多种运输方式。我国大多数外贸业务都是以海运为主,中西部和东部一些不靠口岸地区的外贸业务,通常就需要通过包括海运在内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实现。如出口到美国或欧洲的货物,可以采用海陆联运或陆运等方式,如仍采用cif贸易术语在港口交接,则会增加内陆出口企业的交易成本。同时,集装箱运输方式早已被贸易界广泛接受,这也为内陆出口企业使用cip术语提供了便利。集装箱运输的蓬勃发展,势必会减少运输中的货物装卸,降低运输损耗和贸易成本,有利于cip贸易术语在内陆地区的推广。

2.签发的运输单据不同

使用cip贸易术语有利于内陆出口企业及早结汇。cif贸易术语下,由于运输方式仅限于海运和内河航运,因而出口方所提交的运输单据必须与运输方式相适应,如已装船清洁提单等。这对沿海港口或内河沿岸地区出口企业而言,货物装船后很快就可以取得符合要求的运输单据,并备妥其他单据向银行交单结汇。而对内陆出口企业来说,货物运输通常是先走陆路,这时承运人签发陆运单据或海陆联运单据,而不是cif要求的已装船清洁提单或其他。这样,只有等货物运至装运港并完成装运后,出口方才能拿到海运提单或签有“已装船”批注的联运提单,然后才能到银行结汇。从时间上看,通常要晚3至5天甚至更长,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出口方的资金周转与收汇时间。如果采用cip贸易术语出口,即使出口企业远离装运港,也可以在货交承运人之后取得多式联运单据或其他,凭以向银行交单,可以及早结汇,加速出口企业的资金周转。

3.出口方所承担的责任不同

使用cip贸易术语时,出口方的责任可以尽早减轻。cif贸易术语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买卖双方所承担的风险以装运港船舷为界。对内陆出口企业来说,在货物交由陆路运输的承运人接管后,便丧失了对货物的实际控制权。让出口方在已经丧失货物的实际控制权的情况下继续承担责任和风险,这是不合理的。而如果采用cip贸易术语,则无论在什么地方,以哪种方式运输,出口方的风险、责任都以货交承运人为界,只要将货物安全移交承运人即完成自己的交货任务,以后的货损等风险都与出口方无关。尤其是在采用集装箱运输方式时,整箱货常由出口方装箱后运至集装箱堆场(cy),散装货运至集装箱货运站(cfs),然后再由承运人装箱,最后装船。在此情况下,如果采用cif贸易术语,出口方不仅无法控制货物的安全,还要承担集装箱货物直到装船前的所有风险和费用。

4.运费承担不同

cip比cif为出口方节省运费。cif贸易术语的报价中包括的运费,应该是从装运港到目的港这段海洋运输中的正常费用。而对内陆出口企业来说,从内陆装运地到装运港还会涉及一段运输,这段运输费用有时会占到出口货价的20%之多。而在cip贸易术语下,可以采用国际多式联运的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对全程运输负责。相对于分段运输而言,既可以降低运输中的时间损耗以及货损等风险,也可以降低全程运输的各种相关费用,同时运输成本的降低有助于物流总成本的降低,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推广使用cip贸易术语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外贸发展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较大的区域差异。广大中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劳动力廉价,但由于深处内陆,交通不便,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顺利进行,内陆地区的产品出口业务会越来越多,使用cif贸易术语在装运港交接货物大大增加了交易成本,从而制约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而cip贸易术语的采用则会更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国内运输业和保险业的发展,进而促进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

cif术语论文篇6

《2000通则》规定了E、C、F、D四组贸易术语,共13个贸易术语,其中FOB、CFR和CIF为常用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中,不同的贸易术语,其价格因素不同。

一、价格构成

在我国进出口业务中,最常采用的贸易术语是FOB、CFR和CIF三种术语,FOB――装运港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是指卖方在指定装运港于货物越过船舷时完成交付,买方自该时刻起,承担一切费用和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卖方办理货物出口清关。

CFR――成本加运费(…指定目的港),是指卖方在装运港于货物越过船舷时完成交付。卖方必须支付货物运到指定目的港所需的运费,但是货物交付后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因货物交付后发生的事件而引起的任何额外费用,自交付时起由卖方转移至买方承担。

CIF――成本加保险费、运费(…指定目的港),是指卖方在装运港于货物越过船舷时完成交付。卖方必须支付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所需的运费,但是货物交付后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因货物交付后发生的事件所引起的任何额外费用,自交付时由卖方转移至买方承担。

可见,在上述贸易术语中的价格构成中,通常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进货成本、费用和净利润。其中,费用的核算最为复杂,它通常包括国内定额费用和国外费用两部分。而国内定额费用项目较多,主要包括整理费、包装费、保管费、搬运费、报检费、产地证费、报关费、银行费、通信费、管理费等。定额费用一般占进货成本的5%~10%不等,由各外贸公司按不同商品实际经营情况自行核定。在集装箱运输下,国内定额费用还应包括堆场服务费、拼箱服务费、集装箱及设备使用费等。

国外费用主要包括国外运费和保险费,如果有中间商,那么还应包括将支付给中间商的佣金。

另外,我国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也实行出口退税政策。所谓出口退税,是国家为帮助出口企业降低成本,增强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鼓励出口创汇,而实行的由国内税务机关退还出口商品国内税的措施。

因此,出口商品的总成本的公式:

出口总成本=进货成本+定额费用-出口退税

出口退税=进货成本(含增值税)÷(1+增值税税率)×退税率

FOB、CFR和CIF三种贸易术语的价格构成的计算公式如下:

FOB=出口总成本+净利润

CFR=出口总成本+国外运费+净利润

CIF=出口总成本+国外运费+保险费+净利润

三者之间的换算公式为:

CIF=FOB+国外运费+保险费=CFR+保险费

CIF=CFR÷{1-(1+投保加成率)×保险费率}=(FOB+国外运费)÷{1-(1+投保加成率)×保险费}

二、出口商品成本核算

换汇成本和外汇盈亏率是考核外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了控制亏损、增加盈利、减少外汇换汇成本,我外贸企业在对外报价或磋商交易之前,首先要做好成本核算工作,才能对外组织成交。

出口商品的换汇成本,在我国,目前一般是指商品出口后净收入每一美元所耗费的人民币成本。核算换汇成本同反映出口盈亏的一种形式。人民币盈利率越大,换汇成本越低;反之,人民币亏损率越大,则换汇成本也越高。外贸企业在每笔出易中,应做到其出口商品的换汇成本不高于单位外汇收入的兑换率(银行外汇买入价),即可以获得盈利。

出口商品换汇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换汇成本=出口总成本(人民币)÷FOB出口外汇净收入(美元)

出口盈亏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盈亏额=(FOB出口外汇净收入银行外汇买入价)-出口总成本(退税后)

盈亏率=盈亏额÷出口总成本×100%

如计算结果是正数,则为盈余;为负数,则为亏损。

外汇增殖率是指加工后成品出口外汇增加的收入与原料外汇成本的比率。原料如果是进口的,则外汇成本按CIF价格计算;如是本国原料则参照FOB价格进行计算。通过外汇增殖率的计算,可以得出成品出口外汇的增殖程度。外汇增殖率的公式如下:

外汇增殖率=(成品出口外汇净收入-原料外汇成本)÷原料外汇成本×100%

cif术语论文篇7

关键词:中职国际贸易术语 比较法 运用

贸易术语(Trade Terms)又被称为价格术语(Price Terms),是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产生的,用来表明商品的价格构成,说明货物交接过程中的有关风险、责任、费用划分等问题的专门用语。在2010年版《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有两类11个术语。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在初中毕业时被分流出来的群体,这一特殊群体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

第一,失落和自卑感强。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自控能力差、贪图玩乐且学习不得法,成绩普遍较差,进入职业学校前饱受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冷漠和家长的训斥,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自卑心理。这些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人为地把自己封闭起来,上进心不强,求知欲不高,得过且过混日子,甚至自暴自弃。尽管经过教师反复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学生也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因学习基础差和心理障碍不能排除,学习兴趣和效果始终无法提高。

第二,惰性和厌学心理普遍。学生到了职校后,很多人不能主动地吸取中考失败的经验教训,在思想上仍没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职校新的教学模式新的学习内容更让他们一时难以适应。即使适应了,一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会出现行为上的懒惰,经常迟到,上课时感兴趣就听,不感兴趣就趴在课桌上打瞌睡,有的甚至讲废话以消磨时光;作业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厌学情绪严重。即使有少数想上进、想学习的学生也因为人数偏少而形不成气候,致使少数原本想学习的学生也因意志薄弱或没有学习的大氛围而与一些不想学习的学生混杂在一起,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

掌握国际贸易术语的知识对于外贸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最基础的要求,而且能否掌握该部分的内容还直接关系到课程的后续内容教学是否能顺利进行。所以笔者尝试在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来进行教学。比较,就是寻求众多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差别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是人们认识事物、说明问题、辨别正误、决出高下、解决疑难的一种最普遍、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下面笔者就以《常用贸易术语》为例谈一下比较法在教学的尝试。

一、横向比较法

横向比较法就是把同一种贸易术语相应知识点进行比较,并找出其内在的联系的方法。

在国际贸易中,FOB术语是经常使用的主要贸易术语之一,其他贸易术语的学习都可以在它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FOB术语下买卖双方的责任、风险、费用进行比较,其目的是了解双方的责任、风险、费用,探索其变化规律。通过比较,学生会发现,知识点是相对的。

二、纵向比较法

纵向比较法是将不同的贸易术语价格、风险、费用、责任进行比较。

对于不同的贸易术语如果一个一个讲解,学生的记忆负担过重,一味照本宣科,学生必然会觉得乏味,也不能理解其中的内涵与意义,但如果把上述教学内容与FOB比较来进行教学,效果就不同了。具体操作如下。

1.投放FOB图(图1)

图1 FOB术语图

2.引导学生回忆

回忆完毕,笔者让学生发表意见:如果卖方自己想要租船订舱和办理保险?那要用何种术语呢,为什么?结果是?于是又投放了CIF术语图,如图2所示。

图2 CIF术语图

3.引导学生思考

卖方自己想要租船订舱和办理保险,要用CIF术语。那如果是内陆地区义乌交货的话,应采取何种术语更合理呢?此时,引入CIP术语,如图3所示。

图3 CIP术语图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并回忆FOB知识,能很快发现三者之间存在的区别。当学生找出区别后,教师向学生简单叙述知识,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卖方,在出口业务中,采用何种术语更合理?由于有了前面深入彻底的比较,学生的思维随即被调动起来,兴致与积极性也被开动起来。通过以上三张图的比较分析,学生可以很快地理解术语这些抽象的知识。

三、类似比较法

类似比较法就是把同一类术语的相关知识进行比较。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

1.对适用于同一运输方式的同类贸易术语进行比较

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这6个术语的知识点框架了然于心,而不是分割成每一个单独的个体来记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比较,分析其中的不同点,这样既能促使学生掌握术语知识,又能帮助学生在实际业务中熟练运用。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常用的三种术语进行了比较,见表1。

表1 FOB、CFR、CIF异同点

点 1.装货、充分通知 1.接货

2.办理出口手续,提供证件 2.办理进口手续,提供证件

3.交单 3.受单、付款

4.都是装运港交货,风险、费用划分一致,都是以“船上”为界

5.交货性质相同:都是凭单交货、凭单付款

6.都适用于海洋运输和内河运输

点 FOB 租船订舱、支付运费(F)

办理保险、支付保险费(I)

CFR 租船订舱、支付运费(F) 办理保险、支付保险费(I)

CIF 租船订舱、支付运费(F)

办理保险、支付保险费(I)

2.对不同运输方式的贸易术语进行比较

同类事件的比较,容易简单化,学生只对一些表象进行比较,缺乏全面、系统、深层次的分析比较,这就要执教者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见表2。

表2 FOB、CFR、CIF与FCA、CPT、CIP异同点

不同点 FOB、CFR、CIF FCA、CPT、CIP

运输方式 仅适用于海洋运输和内河运输 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

交货点及风险、费用转移界限 交货点均为出口国装运港,风险和费用的划分则以装运港装上船为界 交货地点应视不同的运输方式和不同的约定而定,风险和费用则于卖方将货物交由承运人保管时转移至买方

装卸货费用负担 通过价格术语的变形或合同的具体规定来确定 装卸货费用均由支付运费的一方承担

运输单据 卖方一般提供海运提单 卖方提交的运输单据因运输方式的不同而不同

运费负担 运费主要是指装运港的海运运费 包括从出口国指定地点到进口国指定地点中间可能涉及几种不同的运输方式

保险的内容 主要涉及的是海洋货物运输保险 涉及各种运输方式下的货物保险

术语后地点 FOB+装运港、 CFR+目的港

CIF+目的港 FCA+装运地、 CPT+目的地、CIP+目的地

相同点 均属于装运合同。卖方保证按时交货,并不保证按时到货。责任划分的基本原则是相同的。

四、专题比较法

专题比较法就是对11种贸易术语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对11种术语知识形成完整的概念,便于学生了解各种术语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且能够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见表3。

表3 国际贸易术语比较图表及常见术语表

组 别 共同特征 术语名称 交货地点 风险转移 运输 保险 运输方式

E组

启动术语 卖方责任最小

买方责任最大 EXW

(工厂交货) 卖方处所 货交

买方时 买

方 买

方 内陆交货

F组

主运费

未付术语 买方订立运输合同

支付主运费

合同属于装运合同 FCA

(货交承运人) 交承运人 交货时 买

方 买

方 各种运输

FAS(船边交货) 装港船边 交货时 水上运输

FOB(船上交货) 装港船上 装港船上 水上运输

C组

主运费

已付术语 卖方订立运输合同 CFR

(成本加运费) 装港船上 装港船上 卖

方 买

方 水上运输

支付主运费 CIF(成本加运保费) 装港船上 装港船上 水上运输

合同属于装运合同 CPT

(运费付至) 交承运人 交货时 各种运输

风险划分与费用划分点分离 CIP

(运保费付至) 交承运人 交货时 各种运输

D组

达到术语 卖方将货物运送到目的地 DAT(目的地或目地港集散站交货 交承运人 交货时

方 各种运输

承担货物运输到该地的一切风险和费用 DAP(目的地交货) 交承运人 交货时 各种运输

合同属于到达合同 DDP(完税后交货) 交承运人 交货时 各种运输

这样的比较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而且还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准确和牢固。

五、比较法在贸易术语教学中的作用

在贸易术语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从众多的术语知识中找出共同的特征,也可以从有它们共同的责任义务中找出它们各自特点的表现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依笔者看来,比较法在贸易术语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比较,有利于区别术语的异同,找出变化规律

不同的贸易术语名称不一,还有多种多样复杂的知识点,但静下来分析,也发现各种术语都具有自身的规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地进行观察和分析,从中发现规律。如常用贸易术语FOB与CFR,最大的不同点是主要责任卖方租船订舱并支付费用的责任方是谁。我们可以比较这两个贸易术语的价格构成、风险、费用及责任来得出异同,同时可以发现,他们基本上的知识点是相同的。

2.通过比较,有利于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教材中的有些教学难点,是可以通过比较法来解决的。如讲FCA、CPT、CIP术语时,就可以将它同前面讲过的FOB、CFR、CIF做比较。通过比较这两组术语,可以通过这样的对比计算,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两组术语的优缺点。

3.通过比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要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就必须找出它们之间存在的可比性,否则就无法比较,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对所要比较的事物进行分析、归纳,寻找可比的内容,例如引导学生FOB和CFR,FOB和FCA等进行纵向或横向之间的比较。在比较过程中,学生们能更好地认识各个术语的特点,防止相似的知识的互相混淆或张冠李戴。通过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各种术语之间的联系,构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从而较为系统地掌握术语。

总之,术语的学习是一个由感知到积累到理解的过程,比较法是打开术语学习之门的一把金钥匙。通过比较,学生能够在初步归纳、概括的基础上,认同各种术语,加深对各类术语的理解;可以改变被动、死记的学习方式,敢于从不同角度分析术语,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分析实际业务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在汲取各种案例的同时,形成放眼世界、面向未来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想法。因此在贸易术语教学中,正确、有效地使用比较法势必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爱芹.谈历史比较法在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0(7).

[2]徐海霞.对比策略在中职国际贸易术语学习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2012(3).

[3]周纯朴.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术语应用策略探究[J].中国商贸,2012(14).

cif术语论文篇8

一、出口贸易中价格换算的基础

不论价格怎样换算,出口企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赢利,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准确的出口成本的核算是出口企业准确报价及价格换算的基础。

1.出口总成本=购货成本+国内预定费用-出口退税收入。在实际业务中容易出错的地方:①购货成本、国内预定费用和出口退税收入三者计算对象不统一,有的按整批出口商品的计算,有的单个计量单位计算,结果计算出来的出口总成本不伦不类,既不是总的出口总成本,也不是单个计量单位的出口总成本。换句话说如果要计算一笔贸易总的出口成本,则购货成本、国内预定费用和出口退税收入也必须是该笔贸易总的购货成本、总的国内预定费用和总的出口退税收入;同样如果要计算一个计量单位商品的出口总成本,则购货成本、国内预定费用和出口退税收入也必须是一个计量单位商品的购货成本、国内预定费用和出口退税收入。②出口退税收入前面是减号,部分不是很理解的人误将其按加法计算。切记它是一国政府退税给出口企业,减少了出口成本所以是减号。

2.出口退税收入=国内采购成本出口退税率(1+各种流转税税率)。在实际业务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在计算(1+各种流转税税率)时很多人只考虑增值税税率,而忽视了可能存在的其他流转税税率。

3.出口盈亏额=出口外汇净收入(FOB)汇率-出口总成本谑导室滴裰腥菀壮龃淼牡胤剑赫饫锏幕懵手傅氖潜凼峭饣愎芾聿棵怕蛉牖懵剩皇峭诼舫龌懵省?

4.出口盈亏率=出口盈亏额出口总成本。应加以注意的是:出口盈亏率反应一笔出口贸易盈亏状况,它才是我们对外报价的关键所在,是出口企业追求的根本目标,和成交量及计量单位无关。

5.出口换汇成本=出口总成本/出口外汇净收入(FOB价)。需要加以理解的是:如果出口换汇成本银行卖出汇率,倒不如不做贸易直接向银行购买外汇划算,说明做这笔贸易做亏了;如果出口换汇成本银行卖出汇率,说明这笔贸易赢了,出口换汇成本越小说明赢利率越高。

二、出口贸易中的价格换算技巧

国际贸易中价格换算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既保证交易的达成和履行,又不影响企业的实际利润,即无论价格怎样换算一定要保证FOB净价或FCA净价不变。

1.常用的净价之间的换算技巧。(1)要是单价都是单价,要是总价都是总价。即如果贸易术语报单价,则里面的运费、保险费也必须是单个计量单位的海外运费和保险费;如果贸易术语报总价,则里面的运费、保险费也必须是总的海外运费和保险费。(2)保险费一般和报价有关,在计算时切不可将不同报价下的保险费在等号两边直接相抵,应分别计算。

2.常用的净价与含佣价之间的换算技巧。(1)这里的佣金和报价有关,一般是佣金=含佣价佣金率,在计算时切不可将不同报价下的佣金在等号两边直接相抵,应分别计算?)如果涉及到不同贸易术语间的含佣价与净价的换算时,先用同一种贸易术语含佣价与净价的换算,然后再结合常用的净价之间的换算,才能得出真正的结论,如已知CIFC2%的价,改报CFR价。

3.常用的含佣价与含佣价之间的换算技巧。(1)把握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将已知的含佣金换算成FOB净价,然后将需要保的含佣价也换算成FOB净价,构成一个等式,两边只需要保留含佣价一个未知数,进而求出该含佣价。(2)切记等号两边的佣金和保险费不可直接相抵,应分别计算,因为它们和报价有关,不一定相等。

三、出口贸易中的价格换算方法

(一)常用的净价之间的价格换算

1.已知CFR价,求FOB价

计算公式:①FOB=CFR-F

②F(运费)=基本运费+附加运费

基本运费=运费吨运费

附加运费=基本运费附加运费

运费吨是收取费的基础,有重量吨和体积吨,1公吨=1运费吨,1立方米=1运费吨。运费率是在运费计费标准确定的情况下,通过运费表查询得知。附加运费一般是基本运费的百份之几。

在实践中应加以注意的是:①F指的是海外运输的正常运费。②若报价为单价,则运费必须也为单个计量单位的运费。若报价为总价,则运费也为总的运费,即单个计量单位的运费总的计量单位数

案例1:青岛某公司向英国出口某商品500箱,报价CFR伦敦80美元/箱,后买方要求改报成FOB价,已知每箱重量为25千克,每箱尺码为40cm0cm5cm,海运运费W/M10级计算,经查得知从上海到伦敦的基本运率为300美元/运费吨,燃油附加费10%,请问我方应报多少?

解:已知每箱重量为25千克,每箱尺码为40cm0cm5cm,海运运费W/M计算,因每箱的重量为0.025公吨=0.025运费吨>0.02立方米=0.02运费吨。故按照重量来收取运费。

(1)基本运费=运费吨运费

基本运费/箱=0.025运费吨00美元/运费吨=7.5美元;

附加运费/箱=基本运费/箱附加运费7.5美元0%=0.75美元;

F(运费)/箱=基本运费+附加运费=7.5美元+0.75美元=8.25美元;

(2)FOB箱=CFR-F=80美元-8.25美元=71.75美元。

故我方报价应为FOB上海71.75美元箱。

2.已知CFR价,求CIF价。计算公式:①CIF=CFR+I(保险费);

②保险费=保险金额辗崖剩?

保险金额=发票金额+投保加成);

③CIF=CFR[1-(1+投报加成)辗崖剩荨?

在实践中因加以注意的是:①保险费按照发票金额为依据实际上不太合理,按照FOB则比较合理。②若报价为单价则保险费为单个计量单位的保费,如报价为总价则保险费为总的保费。

已知CIP价,求CPT价与此基本相同,不再赘述。

案例2:我国上海某公司对美国出口一批货物,刚开始对外报价为CFR纽约450000美元,现客户要求改报成CIF价加15%投保海运一切险,我方同意照办,如保险费率为0.6%时,我方应向客户报价多少?

解:已知CFR价为450000美元,投保加成15%,保险费率为0.6%。设CIF价Y。则有:

(1)保险费=保险金额辗崖?

保险金额=发票金额+投保加成)

保险费=Y+15%).6%

=450000美元

+15%).6%=3105美元

(2)CIF=CFR+I(保险费)即Y=CFR+Y+15%).6%

=CFR[1-(1+投报加成)辗崖剩?453126.6美元

故我方应对外报CIF纽约453126.6美元

(二)含佣价与净价之间换算

1.同一贸易术语的含佣价与净价之间换算;

计算公式:净价=含佣价-佣金;

佣金=含佣价佣金率

净价=含佣价-佣金率)。

2.不同贸易术语的含佣价与净价之间换算

计算公式:CIF含佣价-佣金=CIF净价;

CIF净价-I=CFR净价。

CFR净价-F=FOB净价。

案例3:我某外贸公司出口商品500箱,该货每箱重40千克,箱的尺寸为:长40cm,宽35cm,高25cm,对外报价为每箱40美元CIFC5%汉堡,外商要求将价格改报为每箱FOB广州。商品计费标准为W/M,基本运费为每运费吨20美元,另加收燃油附加费5%,港口附加费5%,发票金额加一成投保一切险,查得该货的保险费率为1%,试计算:改报的FOB广州价格为多少?

解:已知每箱重量为40千克,每箱尺码为45cm5cm5cm,海运运费W/M计算,因每箱的重量为0.040公吨=0.040运费吨0.035立方米=0.035运费吨。故按照重量吨来收取运费。

(1)基本运费/箱=运费吨/箱运费0.040运费吨每运费0美元=0.80美元/箱

附加运费=基本运费附加运费0.80美元/箱%+5%)=0.080

美元/箱

F(运费)=基本运费+附加运费=0.880美元/箱

(2)保险费/箱=发票金额+投保加成)辗崖?40美元1+10%)%=0.440美元

(3)佣金/箱=含佣价佣金 40美元/箱%=2美元/箱

(4)FOB/箱=CIF含佣价-佣金-I-F=40美元-2美元-0.440美元-0.880美元=36.68美元

故改报的FOB广州价格应为36.68美元/箱。

(三)不同贸易术语的含佣价与含佣价之间换算

当报价中佣金、保险金额和利润分别等于佣金率、投保加成率和利润率乘以成交价时,不能简单地运用含佣价=净价/(1一佣金率)来实施价格之间的换算,而要根据价格的构成正确实施换算,否则将影响出口企业的实际利润。

案例4:我大连某公司出口某商品1000箱,对外报价为每箱CIFC3%汉堡40美元,外商要求将价格改报为每箱FOBC3%大连,己知运费为每箱1美元,投保按发票金额加一成,投保一切险,保险费率0.5%,请问要维持出口销售外汇净收入不变,每箱FOBC3%应改报为多少?

解:(1)FOB =CIFC3%一佣金一保险费一运费

①佣金/箱=含佣价佣金0美元/箱%=1.2美元/箱

②保险费/箱=40美元/箱+10%).1%=0.22美元/箱

③运费/箱=1美元/箱

④FOB=37.58美元/箱

(2)FOBC3%一佣金=FOB

cif术语论文篇9

[关键词] FOB CFR CIF 保险利益

保险利益原则是保险法特别是海上保险法中极其重要的原则之一,其关系到保险合同的有效与否,以及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是否给予赔偿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实务中经常成为当事人争议的焦点。然而我国保险法及海商法对此仅做了原则性规定,并不详尽,在实务中经常引起纠纷。在国际贸易中,人们大多以不同的价格条件来决定相互间的权利和义务,而在实践中,使用最多的价格条件是CIF、CFR、FOB,且经常会发生因保险利益问题而在保险合同当事人间发生有关保险索赔理赔的争议。

国际贸易中,保险利益与货物风险转移及所有权转移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在货物风险转移及所有权转移相统一的情况下,以所有权转移为界确定买、卖双方的保险利益。但《联合国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和《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都采取货物所有权与风险转移分离的原则,对货物所有权转移的界限没有规定。前者以货物“交付第一承运人”为界转移货物的风险,后者以“船舷”为界转移风险,但两者均没有货物所有权转移的规定,仅明确风险转移。在所有权与风险转移相分离的原则下,我们就只能根据“风险承担”来确认买、卖方对货物的权利与义务,从而以“风险承担”作为保险利益的因素。

一、FOB(或CFR)价格条件下保险利益

根据国际商会《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在FOB和CFR价格条件下,买卖双方的风险的划分以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为界;保险由买方办理(非责任)。在这种情况,就产生了在FOB和CFR价格条件下由受保险利益保险影响的合同生效、转让和保险责任起讫问题。

1.在FOB和CFR价格条件下,买方的保险利益与在货物装船前向保险人购买的保险合同的效力

保险利益与保险合同的效力关系紧密相联,可以这么说,没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是无效的保险合同。我国《保险法》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我们知道,在FOB和CFR价格条件下,作为投保人买方,其在购买保险时往往对货物尚不具有保险利益。在实践中,保险人或其诉讼人常常以我国《保险法》有关保险利益的规定进行抗辩,认为投保人在投保时对货物不具有保险利益,保险合同无效,保险人无须赔偿。这一要求对于不能转让的普通保险是可行的,但对国际海运货物的投保人是行不通的。如果把这一要求适用于国际海运货物的投保人,那么在FOB和CFR价格条件下,买方就必须在获得所有权或承担货物风险后才能购买保险。显然,这与国际货物贸易的实务是格格不入的。因此,本文认为,片面地理解“投保人没有保险利益,保险合同无效。”是不妥和不符合实务要求的,以我国《保险法》的相关规定确定国际海运货物保险合同的效力是有害的。

根据国际海运货物保险的一般规定,在CFR和FOB价格条件下的贸易实践中,买方在合同签订后未交付第一承运人或装船前,就向保险人购买保险,此时,买方虽然因为未承担任何货物的风险,对该货物不具有保险利益,但是不影响买方与保险人订立的保险合同。当货物交付第一承运人或越过船舷时,买方承担了该货物的风险,买方就对该货物具有保险利益,保险合同当然具有效力。

2.在CFR和FOB价格条件下的保险利益与“仓至仓”条款

“仓至仓条款”是运输货物保险中较为典型的条款,它具有充分性、严密性和普遍性的特点。在CFR和FOB价格条件下,通常买方投保的保险也适用于“仓至仓”条款,即保险人的保险责任从卖方仓库起运时开始,但由于保险事故发生在货物交付第一承运人或越过船舷之前,买方并未承担该货物的风险,也没有取得该货物的所有权,在保险事故发生时,买方对该货物不具有保险利益。因此,买方作为被保险人与保险人订立的保险合同因买方在货物出险时对货物不具有保险利益而无效,买方不能获得保险赔偿。所以,在FOB和CFR价格条件下,在货物交付第一承运人或越过船舷之前,买方依照“仓至仓”条款已经获得保险这一事实,并不能改变买方没有保险利益的状况。如所保货物在卖方仓库至交付第一承运人或越过船舷这一段时间内发生保险事故,保险人可以以买方没有保险利益为由宣布保险合同无效,也即该“仓至仓”条款的实际有效范围为“舷(装运港船舷)至仓(卸货港买方仓库)”。所以卖方为自己的利益起见,应另外加保自己仓库至装运港船舷这一段的保险。

3.CFR和FOB价格条件下保险利益及保险单的转让

(1)FOB、CFR价格条件下保单转让的效力

有这样一宗案例:某年我国福建省某进出口公司(卖方)与法国某有限公司(买方)签订合同,约定由卖方提供20000箱芦笋罐头,每箱15.50美元,FOB厦门,合同总值为310000美元,收到信用证后15天内发货。买方致电卖方,要求代其以发票金额110%将货物投保至法国马赛的一切险。卖方收到买方开来的信用证及派船通知后,按买方要求代其向A保险公司投保,保险单的被保险人是买方,保险单上所载明的起运地为供货厂商所在地龙岩市,目的港为法国马赛。但是,三天后货物自龙岩市运往厦门港的途中,由于发生了意外,致使10%的货物受损。事后,卖方以保险单中含有“仓至仓”条款为由,向A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要求,但遭到拒绝。后卖方又请买方以买方的名义凭保险单向A保险公司提出索赔,同样遭到拒绝。在此情况下,卖方以自己的名义向福建省中级人民法院提讼,要求保险公司赔偿其损失。法院判决其败诉。

上述案例中,由于以FOB厦门成交,FOB术语以装运港船舷作为划分买卖双方所承担风险的界限。即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之前的风险,包括在装船时货物跌落码头或海中所造成的损失,均由卖方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之后,包括在运输过程中所发生的损坏或灭失,则由买方承担。 在本案例中,虽然卖方在货物发生意外时,对该保险标的享有保险利益,保险单中也含有“仓至仓条款”,但保险单的被保险人为买方,保险公司和买方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保险合同关系,而福建进出口公司即卖方不是保险单的被保险人或合法持有人,故其没有索赔权。另外,虽然买方即法国公司是本案保险单的被保险人和合法持有人,但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之前,如果受到损失,被保险人不会受到利益影响,即其不具有保险利益,因此,尽管保险单中也含有“仓至仓条款”,买方无权就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之前的损失向保险公司索赔。

在CFR买卖中,根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规定本应由买方负责投保,但由于卖方负责订立运输合同,买方往往不能及时了解货物装运情况,不利于向保险公司投保。在FOB买卖中,虽然买方订立运输合同,但也存在不能及时投保的问题。因此,买方为了能够在货物装船前及时投保,往往先委托卖方订立保险合同,再由卖方把保单转让给买方。甚至于买方可能为了获得低保费而委托一些大的进出口公司去投保, 再由该公司把保单转让给买方。而保单往往是在装船后转让,而装船后风险已由卖方转移至买方,因卖方或进出口公司在转让保单之前已失去或没有保险利益,保单转让无效。买方无法就该货物损坏向保险公司索赔。

(2)运输途中转卖货物时,保单转让的效力

FOB买卖中,买方经常在运输过程中以CIF条件转卖货物,同时转让货物保险单。如果风险在订立合同时转移, 尽管保险单与风险转移的时间不一定相同(保单可能在合同订立后转让), 卖方在转让保险单时已失去保险利益, 但在卖方失去保险利益时(订立合同时)双方达成了转让保险单的协议, 即在买卖合同中约定转让保险单(一般是CIF合同),因此, 虽然卖方转让保险单时已失去保险利益, 但卖方在失去保险利益当时,与买方达成了转让保险单的协议,该保险单有效转让。但当风险从货物交付给签发载有运输合同单据的承运人转移时(即货物装船时转移),在运输途中买卖合同订立当时,卖方风险已溯及至货物装船时转移给CIF买方,因此,卖方(原FOB买方)的保险利益也溯及至装船时丧失(货物装船时,原FOB买方还没取得提单,对该批货物不具有所有权,因此也不具有所有权利益),而在货物装船前或当时,卖方(原FOB买方)还没有与CIF买方达成任何转让保险单的协议(此时,CIF买卖合同还没订立),因此,根据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的规定, 卖方在丧失保险利益后,并在此之前没有明示或暗示转让保险单, 则以后转让保险单无效,如货物在运输途中灭失,得到保单的CIF买方因转让保单无效而无法向保险公司索赔。根据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的规定得出的这一结论可能并不合理, 毕竟在运输途中转让货物保险单是贸易中的通常做法, 并且这一做法并不影响保险公司的利益,因为货物在运输途中一直处于承运人的占有下,谁拥有货物的保险单并不影响运输中的风险变化。 因此在实务操作中为了避免保险公司利用这一技术性抗辩拒赔,接受运输途中转卖货物的CIF买方在接受货物保单时最好事先通知保险公司,并要求保险公司放弃这一技术性抗辩,确认保单转让的效力,或者另行投保。

(3)买方拒收货物时,保单转让的效力

在FOB或CFR买卖中,因为是买方负责投保,一旦买方合法地拒收货物,此时风险从买方又回转到卖方,同时货物的所有权为卖方享有,买方失去保险利益,由于此前买卖双方没有转让保险单的协议,此后,买方转让保险单无效。

二、CIF术语下保险利益

根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在CIF价格条件下由卖方购买保险。依风险承担决定保险利益的原则,在货物“交付第一承运人”或“越过船舷”前,风险依然在卖方,卖方对货物具有保险利益;货物“交付第一承运人”或“越过船舷”时起,纵然卖方依然持有提单,也不影响提单项下货物的风险转移,此时,卖方因不再承担货物的风险而丧失了对该货物的保险利益。因此,卖方应在“交付第一承运人”或“越过船舷”前购买保险,否则,他将面临着在转让保险合同的时候没有保险利益的境况。

1.CIF买卖中保单转让的效力

在CIF买卖中, 尽管卖方在转让保单时已失去保险利益,但在此之前双方有转让保险单的协议(CIF买卖表明货物保险单将与提单一起转让给买方),因此该保险单转让有效。

2.买方拒收货物时,保险利益和保单回转的效力

关于保险利益回转,我国的《保险法》、《海商法》都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但我国《合同法》第148条规定了货物风险转移的情况,具体为“因标的物的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买受人可以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买受人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出卖人承担。”通过上述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因为收货人/买方拒绝收货,货物的风险由国外买方又转移到卖方,保险利益发生了回转,卖方因具有保险利益而享有向保险公司索赔的权利。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际货物买卖中,保险利益的有无与风险的转移紧密联系在一起,保险利益的回转是随着货物风险的再次转移而发生回转的。

在CIF 买卖中,卖方负责投保,当买方合法地拒收货物时,虽然风险又从买方回转到卖方(自议付银行拒绝付款时起,买方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害的风险发生中止),买方失去保险利益,但由于是CIF买卖,卖方投保,并将保单随提单等有关单证交送给买方,当买方行使拒收权时,其有一项默示的义务:将保单随提单等与货物有关的单证退还给卖方,否则买方将丧失拒收权。这一默示义务来自于英国1979 年货物销售法:买方行使拒收权时,如买方做出与卖方拥有货权不符的行动,则买方将丧失拒收权,并视为接收货物。CIF买卖中,由于卖方负责投保,因此当买方拒收货物时,买卖双方同时达成了一项归还(转让)保险单的默示协议,保单有效转让给卖方。

3.保单回转后卖方保险利益的界定

在CIF价格条件下,当买方合法地拒收货物后,保单有效转让给卖方,卖方是否可凭此保单向保险公司索赔因承保风险造成的货物损失呢?

在CIF价格条件下,买方保险利益的开始并不仅仅限于实际取得物权的时候,而应该追溯至货物越过装运港船舷。因为货物一经装船,风险即转移于买方,无论提货时货物处于何种状况,买方都必须按合同约定支付货款。买方因货物平安到达目的地而获得,也会因货物损坏或未如期到达而蒙受损失。买方保险利益的产生正是基于这种与货物的切身利害关系,尽管其时尚未支付货款,尚未获得物权。但是这种保险利益的取得必须以买方根据合同通过付款赎单或承兑赎单等方式合法取得物权为前提。在这个前提下,风险与保险利益在买卖双方间转移是同时进行的,买方有权对越过船舷后发生的损失向保险人索赔,如果买方因货物发生保险事故而拒绝提货或提货后拒付货款,就意味着物权复归卖方。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我国《合同法》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按合同支付货物价款和收取货物是买方的义务,如果买方拒不履行,就构成根本违反合同,卖方可以宣告合同无效。这种因一方当事人严重违约而使另一方当事人有权解除合同的观点为世界各国法律所普遍认同。由此可见,在买方不付货款的情况下,货物所有权仍属于卖方。

在CIF合同中,卖方对托运的货物,在其所负责任的限度内,即货物越过装运港船舷前,具有保险利益。装船后,货物保险利益随着风险一同转让给买方。因为运输途中是否发生危险事故造成货物损失,对卖方不发生直接的利害关系,尽管其时卖方仍拥有物权。但这种保险利益的转移是以买方赎单提货为前提的。在这个前提下,卖方对货物越过船舷后发生的保险事故损失无权向保险人索赔。如果买方因保险事故而拒绝提货或提货后拒绝付担。再按越过船舷划分风险已毫无意义,保险利益势必随着风险和物权一同复归卖方,已经卖方背书转让的保单应该视为未有效转让。损失发生时,即使损失发生在越过船舷后,即使保单已背书转让,卖方也因具有保险利益而有权向保险人索赔。这种由买方拒绝提货或拒付货款引起的风险属于“可能的保险利益”,为国际贸易中卖方对已经售出的货物所持有的一种保险利益,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称之为“或有利益”,即由于偶发或意外事故而导致的利益。卖方因具有这种可能性的保险利益,同样可以投保运输保险,以确保货物在所有权还属于卖方途中的安全。

但是,如果保单以买方或指定银行为被保险人,那么,卖方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权享有该保单下的权益。除非卖方在投保一个货物装船以前的运输险的同时,加保卖方利益险,在该保单项下,如果买方因保险事故导致货损而拒付货款,则由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

参考文献:

[1]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4]《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cif术语论文篇10

[关键词] 术语 商务英语 准确 重要性

一、引言

随着我国加入WTO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间交往日益频繁,商务活动日新月异,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成为人才市场众多商家的抢手货。商务英语成为商务活动中的日益重要的工具。商务英语教学的任务是不仅使学生了解一定的专业术语及国际惯例,更重要的是怎样准确应用这些术语。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准确应用英语进行交流,达到商务沟通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仅仅掌握大量的专业词汇是远远不够的,专业术语往往是商务英语学习的障碍,但却在商务交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贸易术语

术语是应用语言的一个分支,它是某种学科的专门用语。贸易术语又称贸易条件,价格术语,是在长期国际贸易实践中产生的,用来表明商品价格构成,明确双方有关费用,风险、责任的划分,并确定卖方交货和买方接货的权利和义务的专门术语。

说到贸易术语,不能不提到信用证。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指由银行(开证行)依据客户(开证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或自己主动在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前提下,凭规定的单据向第三者(受益人)或其指定方进行付款或承兑和支款,或承兑和支付汇票;或授权另一家银行议付。作为一种支付方式,信用证之所以能够被世界各国所接受成为国际最广泛的支付工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银行信用,不仅能使买方及时收到货物也使卖方按时收回货款。但要保证双方都达到目的,必须正确理解信用证内容。否则会给双方带来严重的损失。小小一张信用证,专业术语占据大部分的篇幅。准确理解这些术语的具体含义,是旅行合同达到商务目的的关键。

三、正确使用贸易术语对商务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

在当今商务活动中,有关交易双方责任权力义务的划分是一个十分重要和敏感的问题。准确运用贸易术语对交易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贸易术语有一个统一的解释与规定,被世界各国所认可。对于交易双方来说选择适当的贸易术语能够很好地履行合同,降低成本并有效解决争端,由此,在商务英语学习中,准确理解和使用专业术语具有以下方面的作用:提高信息清晰度减少含糊不清的信息;简化内容的创建及本土化过程;增强语言产品质量;行业间的沟通更为简练与准确;降低翻译成本;良好的沟通可提高客户满意度及忠诚度。

四、案例分析

在商务英语学习过程中,专业术语成为学生学习的一大障碍,很多学生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并具备一定的商务英语词汇,但论到专业术语却是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大多数学生仅仅能记住术语的名称,对于术语含义却是混淆不清。在使用中出现词义混乱、自相矛盾、术语过度分散及术语的时效性不清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无疑增加了学生正确应用各种贸易术语的难度,影响商务沟通的效果。在国际商务中,必须正确理解贸易术语,否则势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请看下面的案例。

A厂于2000年年四月取得进口经营权,同年六月与印尼B商以CIF价签定一笔出口空调合同,支付方式为即期L/C。签约时B商提出CIF价为到货合同就由买方在到货后检验,在其认为合格后付款。听了这番话后,A厂认为有道理,没有提出异议。并且他们认为其产品质量一直比较稳定。所以双方在合同上签署了买方收货并检验合格后付款的条款。A厂收到L/C后按时按质按量发运货物并向中行交单议付,一周后不见开证行付款,开证行复电说:L/C规定由买方验货后付款,因买方未来检验,所以不能付款。

A厂立即与B商联系,对方答复称经权威机构检验发现部分货物不合格要求退货。双方经多次洽商,又拖了一个多月,以A厂对所为不合格的部分商品做五折处理告终。A厂最终遭受了迟收货款三个月利息及部分货物打折的损失共记12万美元。

综观该案可知损失完全由于A厂对于CIF术语性质没有准确的理解所致。(CIF术语买卖双方责任权利不再赘述)由于缺乏对专业术语的准确理解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的案例不胜枚举。在很多情况下,交易双方都没有违约,但对术语的理解有误而造成严重后果。我们除了对因术语应用不当而遭受的损失表示惋惜外,对术语准确性在商务英语中的重要性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根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全球通用的贸易术语划分为4组共13项。但在实际外贸工作中接触和使用最多的仅是其中的3项: FOB条款, CFR条款和CIF条款。这里面,CFR 和CIF的主要区别只是在报价中是否含有为买方购买的海运保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 学生最容易混淆的是FOB条款和CFR条款, 虽然FOB术语和CFR都是装运港交货, 但FOB术语后面应标明装运港, 而CFR术语后面则应标明目的港。由于学生未注意区分, 往往在出口报价的实际操作训练中, 会出现FOB LAGOS(拉各斯:尼日利亚港口)这样的错误, 而正确的应是CFR LAGOS。

五、结语

通过以上的案例和分析,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贸易术语的准确性在商务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上, 教师应尽量避免学生对深奥原理的简单机械背诵,而立足激发学生对商务英语的兴趣, 辅以课本知识以外的当前行业规则和事实案例的讲解, 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贸易术语,逐步培养具备现代国际商务活动的实践操作能力, 成为能够胜任国际贸易工作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