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结构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12 03:22:15

民用建筑结构论文

民用建筑结构论文篇1

关键字:民用建筑裂缝修补

裂缝修补主要以恢复结构材料的防水性及耐久性为目的,也有从维护人身安全及注重美观的角度而进行修补的。在满足修补的前提下,必须考虑经济性来决定修补的范围及修补的规模等。

一、修补设计

修补设计原则上应根据第四章是否需要修补及补强加固的判定结果,进行恢复己开裂结构件的机能及耐久性的设计,更重要的是要选择适当的修补材料、修补工法以及在选择修补时间的基础上进行修补设计。

进行修补设计时,应考虑如下事项:

(1)根据是否需要修补的判断结果,设定修补范围及规模,还应

按需要再度调查现场。

(2)掌握开裂原因、开裂状况(裂缝宽度、深度及型式等),建筑物的重要性及环境条件(一般环境、工厂地区、盐类环境、温泉地带、寒冷地带及特殊用途)。

(3)为了明确规定修补目的及恢复目标,考虑(2)中的环境条件,选定最适于修补的修补材料、修补工法及修补时间。选择修补工法,可按开裂现场及开裂原因参照表6.1所示内容决定。另外,当构筑物处于盐类等苛刻环境时,应选择比普通环境条件高一个等级的材料及工法。如有可能,裂缝最好在稳定后再作修补;对随环境条件变化的温度裂缝,则宜在裂缝最宽时处理。

混凝土建筑物及构件的修补恢复目标将视竣工时的初期性能、建筑物的耐用年限、开裂原因、劣化程度及劣化范围等而异,另外,保修年限也不尽相同。

通常,可将修补恢复目标分成如下三个阶段:

①恢复到与健全构件同等性能。因水泥的水化热、碳化、千缩而产生的裂缝等,是作为搞清开裂原因而进行修补的对象。希望保修年限定为10-15年。

②恢复到不妨碍使用的程度。当由钢筋腐蚀、碱性骨料而导致的裂缝及由此产生的劣化度比较明显时,或者开裂原因是多方面的,又不能将所有原因都搞清楚时,年限定为5-10年。

③恢复到能够确保人身安全的程度。一般针对以确保人身安全而进行的应急修补工程。

(4)必须充分研究修补作业所必要的机械材料、脚手架及工程现场对周围人群的安全保障。

二、修补工法及特点

2.1表面修补法

常用的方法为涂覆法,增加整体面层,压抹环氧胶泥,环氧浆液粘玻璃丝布,表面缝合等。

(1)涂覆法:混凝土表面出现数量较多的表面裂缝时,采用手工或机械喷涂方法,将修补材料涂覆于混凝土表面,起到表面封闭作用。涂膜厚度在0.3~2.5mm之间,厚度大者适应裂缝变化能力强。选用修补材料时应考虑使用条件(室内、室外、环境温湿度变化,介质腐蚀情况)以及裂缝活动情况等,例如,要求耐磨的地坪可选用环氧沥青涂料,聚氨酷涂料,聚氨酷沥青涂料等刚性涂料,不稳定的裂缝修补可选用聚氨酷弹性体,橡胶型丙烯酸酷涂料等弹性涂料。

(2)增加整体面层:混凝土表面裂缝数量较多,分布面较广时,常采用增加一层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整体面层的方法处理。多数情况下,整体面层内应配置双向钢丝网。有条件时,宜采用喷射法施工水泥砂浆或混凝土整体面层。

(3)压抹环氧胶泥:对于数量不多,又不集中,缝宽>0.lmm的裂缝可采用此法处理。

(4)环氧浆液粘贴玻璃丝布:一般采用环氧树脂胶料或环氧焦油胶料,粘贴1~2层玻璃丝布。

(5)表面缝合:在裂缝两边钻孔或凿槽,将u形钢筋或金属板放入孔或槽中,用环氧树脂砂浆等无收缩型砂浆灌入孔或槽中锚固,以达到缝合裂缝的目的。

2.2局部修复法

常用的方法有充填法,部分凿除重新浇筑混凝土、预应力法等。

(1)充填法

用钢钎、风镐或高速转动的切割圆盘将裂缝扩大,最终凿成V形或梯形槽,分层压抹环氧砂浆、或水泥砂浆、或聚氯乙烯胶泥、或沥青油膏等材料封闭裂缝。其中V形槽适用于一般裂缝修补;梯形槽用于渗水裂缝修补;环氧砂浆适用于有结构强度要求的修补;聚氯乙烯胶泥和沥青油膏仅适用于防渗漏的修补。

(2)预应力法

用钻机在构件上钻孔,注意避开钢筋,然后穿入螺栓(预应力钢筋),施加预应力拧紧螺帽,使裂缝减小或闭合。如条件许可时,成孔的方向应与裂缝方向垂直,见图2.2(a)钻孔方向不与裂缝垂直时,宜采用双向施加预应力,见图2.2(b)。

(3)部分凿除重新浇筑混凝土

对于钢筋混凝土预制梁等构件,由于运输、堆放、吊装不当而造成裂缝的事故时有发生。这类裂缝有时可采用凿除裂缝附近的混凝土,清洗、充分湿润后,浇筑强度高一等级的混凝土,养护到规定强度的修补方法。修补后的构件仍可使用在工程上。用这种方法修补己断裂的构件应特别慎重。此外,修补前应检查钢筋的实际应力和变形状况。修补混凝土宜用微膨胀型。修复工作必须十分仔细认真,否则新老混凝土结合不良将导致失败。

2.3灌浆法

将水泥或化学浆液灌入混凝土缝内,使其扩散,固化。固化后的浆液具有较高的粘结强度,与混凝土能较好地粘结,从而增强了构件的整体性,使构件恢复使用功能,提高耐久性,达到堵漏防锈补强的目的。

用于结构修补的化学浆液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环氧树脂浆;另一类是甲基丙烯酸甲酷液(简称甲凝液)。用于防渗堵漏的化学浆液主要有:水玻璃、丙烯酞胺、聚氨酷、丙烯酸盐等。这些不溶物可充填缝隙,使之不透水并增加强度。

虽然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修补工法多种多样,但我们不能只知其一、只用其一,而应牢牢掌握每一种方法,以一变应万变,做到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尽量实现修补最优。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001

[3]曹可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综合措施.建筑结构,2002,(8)

民用建筑结构论文篇2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建筑哲学思想,建筑理论,建筑技术方法

建筑理论,历来成为建筑界争论的焦点。建筑理论涵盖哪些内容,在建筑界存在很大争议。研究建筑理论的最高层次是建筑的哲学思想,它是对建筑科学本体性质属性特点的看法观点,是提出建筑理论的指导思想。建筑理论的研究目的,是在建筑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对于建筑科学的认识提出理论原理,并在建筑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建筑技术方法,提出技术方法的原则。现就中国特色建筑理论浅谈如下。

1建筑的理论基础

建筑基础理论,结合现行的建筑设计实践,从初级到高级有不同层面,所涉及的问题各有侧重,诸如建筑概论、建筑构图、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空间等等。总的说来,建筑的基础理论可以分为建筑设计原理和建筑理论两个层次。

1)建筑设计原理,侧重于阐述建筑创作和实践中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大都较为明显突出,内容包括建筑构成、建筑组合、建筑形式构图、空间组织、建筑构架、环境设计、艺术处理、建筑创作等。

2)建筑理论,侧重于建筑深层哲理的探索,是多层面、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和深化,涵盖建筑的群体态势、地理环境、居住建设、不同建筑层次的需求、建筑文化品位的深化、建筑创作思维的阐述、建筑哲理的剖析、建筑机能组织的变化、建筑形象的表现、评论的准则、未来建筑趋势的预测等,涉及多学科交叉内容。

2中国特色建筑理论的哲学思想

2.1城建园林一体化

城市建筑园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传统的建筑学统称为“营造”,它包括建筑城市和园林,几千年来的城市建设都体现着城市建筑园林三位一体的内容,三者的关系十分紧密。

1)城市的选址在大自然中,城市本身具有绿地系统和庭院绿化,城市和园林密不可分;

2)城市的整体由中心区街道院落各个层次的建筑组成;

3)建筑与园林的关系可以用“建筑在园林中,园林在建筑中”来概括。

由此可见,三者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整体性的哲学思想,是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哲学思想。

2.2建筑理论是自然社会相结合的学科

建筑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独立学科。过去人们一直将建筑学划分在自然科学范畴内,20世纪80年代末,才提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向。实际上,建筑科学本身的特点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的学科,城市规划和建设,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的内容,也包括社会、经济、人文、管理、安全等社会科学的内容,因此,建筑理论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2.3城市不同现代化

中国城市现代化,因地区不同,现代化水平不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指标和发展步骤也不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有北京、上海、天津及沿海城市等发达地区,有新乡、成都等中等发达地区,还有甘肃、新疆等不发达地区,对于发达程度不同的地区,应当区别对待,针对不同地区城市现代化特点和发展重点,应确定不同的发展指标和发展步骤,既要重视发展知识经济,还要重视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和历史文化的保护,更要重视生态节能和环保的建设。各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要发挥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快速发展。

2.4综合效益节俭论

以前说起中国,人们总是很骄傲地用“地大物博”来形容她。但是,随着我国人口急剧增长,我国人均资源明显不足。针对这一特点,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提倡“勤俭建国”的建筑理念。在城市建设时,采用全寿命造价控制,强调综合效益,力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发展效益的最佳综合效益。

3建筑理论在建筑实践中的应用

建筑理论的发展与建筑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任何理论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立其价值和地位。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在我国建筑实践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建筑与生态和谐,注重环保建设

中国的传统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和谐,因地取材,因地制宜,这在现在一些自然保护区,如新疆哈纳斯自然保护区的建筑,云南的傣族部落民居等,至今仍保留了这些传统。但是,许多地区的环境却因工业建设时未考虑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致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大气污染、水源污染、资源过度开发、交通拥挤所有这些,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0世纪80年代,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合理开发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建设和设计时,重视生态、节能、环保全面考核,从选址、建材、布局、结构形式、空间造型各方面,在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走天人合一的道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全面考虑生态、环保、节能的要求,注意废气污水处理,重视回收可重复利用的物质,如污水经处理后的再次使用,一些建材的回收使用等,不仅节约了开支,也减少了建筑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

3.2重视规划,在建设中体现全局意识

现在,我国的各级城市建设,非常重视规划。在建设时,先给城市定位,确定城市规模,划分建筑区域,再根据建筑类型确定建筑定位,全面考虑建筑在城市中的定位,使城市水电交通等资源能够充分利用,使城市工业、交通、居住、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和休闲娱乐均衡发展。

3.3重视保护历史文化,在建筑设计和规划中充分考虑建筑与周围历史文物的和谐统一

我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各地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在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过程中,既要创建新的建筑空间环境,又要重视各地城市与建筑历史文化的保存,保留和发展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要在研究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建筑文化。既创建新的建筑文化,又要符合当地历史文化、民俗、自然条件,在创新的同时,保持新建筑与历史民俗文化的和谐统一,在建筑设计时,考虑各地民族风情、装修特点及造型手法,使新建筑既有时代风貌,又不失民族特色。

3.4重视艺术创作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创作体现标准化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和谐统一

在建筑设计中,以建筑模数设计建筑开间,再由建筑开间构成建筑物,即组成建筑群,因此,建筑群的空间尺寸也有标准的模数,这是我国建筑的一个特色;在建筑外形上,我国建筑又体现了建筑构造的艺术化特点。如:梁、柱、墙壁上及门外饰物的雕饰、曲线屋顶、飞檐形式等,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它们造型、色彩各异,非常优美,是艺术造型和技术构造的优秀组合;门窗、连廊、楼梯、隔断等也采用雕饰、彩绘等手法,创造出形态各富有生活情趣的艺术形象,使建筑艺术与标准化设计完美结合,既充分考虑建设效率,又不失建筑的艺术魅力。这是我国建筑的又一特点。

民用建筑结构论文篇3

关键词:中国特色,建筑哲学思想,建筑理论,建筑技术方法

建筑理论,历来成为建筑界争论的焦点。建筑理论涵盖哪些内容,在建筑界存在很大争议。研究建筑理论的最高层次是建筑的哲学思想,它是对建筑科学本体性质属性特点的看法观点,是提出建筑理论的指导思想。建筑理论的研究目的,是在建筑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对于建筑科学的认识提出理论原理,并在建筑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建筑技术方法,提出技术方法的原则。现就中国特色建筑理论浅谈如下。

1建筑的理论基础

建筑基础理论,结合现行的建筑设计实践,从初级到高级有不同层面,所涉及的问题各有侧重,诸如建筑概论、建筑构图、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空间等等。总的说来,建筑的基础理论可以分为建筑设计原理和建筑理论两个层次。

1)建筑设计原理,侧重于阐述建筑创作和实践中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大都较为明显突出,内容包括建筑构成、建筑组合、建筑形式构图、空间组织、建筑构架、环境设计、艺术处理、建筑创作等。

2)建筑理论,侧重于建筑深层哲理的探索,是多层面、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和深化,涵盖建筑的群体态势、地理环境、居住建设、不同建筑层次的需求、建筑文化品位的深化、建筑创作思维的阐述、建筑哲理的剖析、建筑机能组织的变化、建筑形象的表现、评论的准则、未来建筑趋势的预测等,涉及多学科交叉内容。

2中国特色建筑理论的哲学思想

2.1城建园林一体化

城市建筑园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传统的建筑学统称为“营造”,它包括建筑城市和园林,几千年来的城市建设都体现着城市建筑园林三位一体的内容,三者的关系十分紧密。

1)城市的选址在大自然中,城市本身具有绿地系统和庭院绿化,城市和园林密不可分;

2)城市的整体由中心区街道院落各个层次的建筑组成;

3)建筑与园林的关系可以用“建筑在园林中,园林在建筑中”来概括。

由此可见,三者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整体性的哲学思想,是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哲学思想。

2.2建筑理论是自然社会相结合的学科

建筑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独立学科。过去人们一直将建筑学划分在自然科学范畴内,20世纪80年代末,才提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向。实际上,建筑科学本身的特点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的学科,城市规划和建设,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的内容,也包括社会、经济、人文、管理、安全等社会科学的内容,因此,建筑理论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2.3城市不同现代化

中国城市现代化,因地区不同,现代化水平不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指标和发展步骤也不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有北京、上海、天津及沿海城市等发达地区,有新乡、成都等中等发达地区,还有甘肃、新疆等不发达地区,对于发达程度不同的地区,应当区别对待,针对不同地区城市现代化特点和发展重点,应确定不同的发展指标和发展步骤,既要重视发展知识经济,还要重视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和历史文化的保护,更要重视生态节能和环保的建设。各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要发挥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快速发展。

2.4综合效益节俭论

以前说起中国,人们总是很骄傲地用“地大物博”来形容她。但是,随着我国人口急剧增长,我国人均资源明显不足。针对这一特点,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提倡“勤俭建国”的建筑理念。在城市建设时,采用全寿命造价控制,强调综合效益,力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发展效益的最佳综合效益。

3建筑理论在建筑实践中的应用

建筑理论的发展与建筑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任何理论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立其价值和地位。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在我国建筑实践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建筑与生态和谐,注重环保建设

中国的传统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和谐,因地取材,因地制宜,这在现在一些自然保护区,如新疆哈纳斯自然保护区的建筑,云南的傣族部落民居等,至今仍保留了这些传统。但是,许多地区的环境却因工业建设时未考虑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致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大气污染、水源污染、资源过度开发、交通拥挤所有这些,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0世纪80年代,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合理开发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建设和设计时,重视生态、节能、环保全面考核,从选址、建材、布局、结构形式、空间造型各方面,在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走天人合一的道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全面考虑生态、环保

[1] [2] 

、节能的要求,注意废气污水处理,重视回收可重复利用的物质,如污水经处理后的再次使用,一些建材的回收使用等,不仅节约了开支,也减少了建筑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

.重视规划,在建设中体现全局意识

现在,我国的各级城市建设,非常重视规划。在建设时,先给城市定位,确定城市规模,划分建筑区域,再根据建筑类型确定建筑定位,全面考虑建筑在城市中的定位,使城市水电交通等资源能够充分利用,使城市工业、交通、居住、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和休闲娱乐均衡发展。

.重视保护历史文化,在建筑设计和规划中充分考虑建筑与周围历史文物的和谐统一

我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各地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在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过程中,既要创建新的建筑空间环境,又要重视各地城市与建筑历史文化的保存,保留和发展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要在研究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建筑文化。既创建新的建筑文化,又要符合当地历史文化、民俗、自然条件,在创新的同时,保持新建筑与历史民俗文化的和谐统一,在建筑设计时,考虑各地民族风情、装修特点及造型手法,使新建筑既有时代风貌,又不失民族特色。

.重视艺术创作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创作体现标准化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和谐统一

在建筑设计中,以建筑模数设计建筑开间,再由建筑开间构成建筑物,即组成建筑群,因此,建筑群的空间尺寸也有标准的模数,这是我国建筑的一个特色;在建筑外形上,我国建筑又体现了建筑构造的艺术化特点。如:梁、柱、墙壁上及门外饰物的雕饰、曲线屋顶、飞檐形式等,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它们造型、色彩各异,非常优美,是艺术造型和技术构造的优秀组合;门窗、连廊、楼梯、隔断等也采用雕饰、彩绘等手法,创造出形态各富有生活情趣的艺术形象,使建筑艺术与标准化设计完美结合,既充分考虑建设效率,又不失建筑的艺术魅力。这是我国建筑的又一特点。

民用建筑结构论文篇4

关键词:民办院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实践应用

作者简介:胡恺(1984-),男,湖北襄阳人,武昌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助教。(湖北?武汉?430065)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6-0094-01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房屋建筑方向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主要是在已学过的专业基础知识(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等)为基础,进行多层、高层建筑结构计算的学习。该课程结构体系复杂,对先修课程的依赖程度较高,授课及学习难度较大。[1]鉴于本课程的特点,特别是针对民办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民办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方针,有针对性地谈一些本课程的改革方案,希望对提高民办院校学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实践应用能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的意义

高层建筑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商业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从19世纪末现代高层建筑的出现,到如今已建成的160层,总高828米的迪拜哈利法塔,充分印证了高层建筑与社会生产发展及人类活动空间的不断探索有密切联系,特别是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也推动着高层建筑的研究与发展。

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离不开结构设计人员对其安全性与经济性的考量,每一栋高层建筑的设计都需要结构人员遵循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结合高层建筑设计经验、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设置合适的支撑构件,从而在保证高层建筑在施工和使用时的安全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则是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者在校内接触高层建筑设计的一门主修课程,[2]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应用性和综合性。该课程主要介绍高层建筑的多种结构体系、高层建筑荷载与荷载组合、每种结构体系的计算方法与设计概念等。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计算与构造,了解高层钢结构及筒体结构、混合结构的设计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手工计算多、高层框架结构内力分析的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常见的高层建筑选型、设计、施工的能力。

二、民办院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教学现状

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房屋建筑方向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民办院校开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给学生架设一座由教室理论学习到设计室实际操作的桥梁,能够为社会输送具有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满足民办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但是由于该课程所涉及的结构体系复杂,设计概念与规范要求各不相同,对先修课程依赖程度较高,特别是在民办院校中开设本门课程时,授课和学习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1.教师的教学重点和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由于该课程涉及的结构体系较多,不论是常见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还是超高层建筑使用的筒体与支撑体系,教师在备课时往往会做到“面面俱到”,不漏掉教材里任何一个章节。这样的备课与授课思路固然没有问题,但是却没有找到教学“重点”,不能做到有的放矢,而这里的“重点”便是市场:学生毕业后主要接触什么形式的建筑、什么样的高层建筑结构形式出现得频率最多。

教师往往把时间花费在大量的荷载计算、内力组合以及内力计算等理论推导上,却没有给学生带去最有工程价值的、最容易动手实践的基本知识。

2.学生的专业基础薄弱与该课程抽象复杂之间的矛盾

作为民办院校的本科生,由于入校时的基础较薄弱,特别是理论推导与虚拟抽象的思维活动比较欠缺。不少学生对学科基础课已表现出力不从心,一知半解;当他们接触到更加复杂的高层建筑设计理论及内力计算时,则早已失去了兴趣,主观上表现出回避与厌恶的情绪,以致长期不到课、不出勤。这种现象也普遍出现在其他的核心专业课课堂之上。

3.课程开设的学期与就业、考研等客观因素之间的矛盾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对先修课程的依赖性较高,如“混凝土结构设计”、“抗震结构设计”、“结构力学”等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作为一门核心的专业课程一般开设在大四上学期,而此时的学生虽已学过基础课程,但不免会有遗忘,加之此时是毕业生找工作和考研的集中时期,本课程的教学受到多种方面影响,成为客观且不可回避的现实。如何加强该课程与先修课程的连贯性、回避学生就业、考研对核心专业课的影响,是民办院校不得不面对与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4.课程较强的实践性与课程设计环节缺失之间的矛盾

民办院校大四上学期的专业核心课程都具有课时较少且无课程设计环节的特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也不例外。一门应用性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课程,却没有实践教学环节的辅助,是很不合理的。学生也只有在理论与实践的交叉作用下,才能收获最多。即使大四学生的时间紧迫,也不能舍弃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影响学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工程应用能力。

三、民办院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教学思考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课程的教学重点与方向

现代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主要以框架、剪力墙与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主,只有极少数学生才有机会接触更复杂的超高层建筑结构。因此,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抓住重点,集中优势力量,重点讲解与练习常见的结构形式才是适合于民办院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教学的合适方法。同时,对课时分配以及总的课时计划安排上要敢于创新,缩短理论教学的间隔时间,重点对几类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作深入分析与介绍,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市场的需求决定了教师授课的重点,给予学生最想要的和最需要的知识,是“应用型”民办院校教师的最高使命。

民用建筑结构论文篇5

【关键词】民用建筑;结构设计;问题;设计要点

智能建筑的兴起,对民用建筑规划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群众的生活和民用建筑的设计有很大关系,同时,结构设计会对建筑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国的民用建筑具有明显的内涵和特征,转变了以往单一的住房设计,对建筑的舒适性、宜居性、耐用性、环保经济性和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该在综合了信息学科、控制学科、材料学科、建筑学、美学、电工学科之后,对民用建筑的内部结构进行综合性的规划。结构设计是直接决定着建筑物的安全和舒适度以及其功能是否能充分发挥的关键因素。在实际的案例中,经常可以看到因为设计出错带来的各种建筑问题。本文阐述了民用建筑结构中的相关问题,分析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民用建筑结构在设计方面的新要求,最终从运用钢结构、个性化设计和局部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进行了讨论,并且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就建筑结构设计的概念及基本内容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一、新时代对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新要求及基本内容

民用建筑指的是将居住作为主要目标的建筑,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具有复杂的环节和重大的责任,会对人民的日常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增加,对结构设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民用建筑和其它的建筑不同,将居住作为主要的目的,因此,对厨卫面积、采光和通风等有很高的需求。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和绿色建筑的日益重视,在设计民用建筑结构的过程中,应该增加环境保护的理念,将环境适用和经济安全作为设计的指导性理念,对整体的概念设计进行把握。

结构设计就是使用结构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出设计者(设计专业技术人员)的设计理念。而所谓的结构语言就是指一种提炼出的结构元素。这个结构元素包含了很多方面,有墙、柱、梁、板以及楼梯等等。通过这些结构元素的运用来组成建筑物的一个结构体系以及承重体系等。简要的说,结构设计也分为基础设计、上部结构设计以及下部结构设计。

建筑结构中的基本内容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结构设计的程序。在一个建筑的设计中,除了结构设计以外,还有给排水设计以及暖气通风设计、电气设计等等。无论是哪个部分的设计都要求具备美观性、功能性以及经济性和环保性的特征。建筑物要想有效的发挥其功能,就必须在建筑结构设计上格外注意,因为这也是保证建筑物质量的一个基础;二是结构设计的要求。对于建筑物结构设计的计算要求对构件在正常状态和极限承载能力的状态下进行计算。例如疲劳强度的验算等。如果有多种的作用力同时发生在构件上,那么必须对构件在各种作用力下的效应进行仔细的分析,将最不利的组合考虑进去。对于抗震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对于抗震设防的烈度一般在六到九度,还可以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不同以及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和高度等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抗震等级标准。而抗震等级不同,那么在计算和构件等方面的要求也就有所不同。

二、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着设计不合理的现象,一些设计将底层设计为很大的空间,没有抗震墙,最终使结构体系不完善,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没有明确的传力,在一些抗震分类当中,选择了不合适的抗震场地,最终导致了整个设计结构的错误,在一些混凝土配件之中,存在着配筋率不合格的现象,计算书和结构设计不一致,使结构强度降低,存在着安全隐患。在设计的过程中,一些设计人员偷工减料,设计的十分粗糙和简单,在施工图之中应该使用的大样图、系统图存在着漏洞,不能对工程的整体面貌进行反映,在设计之中没有对消防、耐火等级、安全等级、工程类别和设计依据等进行明确的交代和标明。

1.部分结构设计不够科学合理。一部分的结构设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没有按照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的相关规定执行。有些建筑的底层需要设计成一个较大的空间,因而缺少抗震墙,并且上部与底部的抗震墙也没有对齐,使得其结构体系不合规范,不符合力学原理。更有甚者,在设计中将抗震和场地的分类搞错,致使整体的结构设计都出现错误。对于一些类似悬挑构件的混凝土构件,最小配筋率都不符合规定,甚至相差一半或者一半都不到。在计算荷载取值时不按照规定来确定的现象比较严重,而且一些结构设计的计算书明显与其不符,计算结果远大于其结构强度,使得建筑物存在较大的质量威胁。

民用建筑结构论文篇6

论文关键词:印度尼西亚:建筑风格:中国文化

印度尼西亚地处亚洲东南部,俗称“千岛之国”,公元3世纪,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代就与印尼古奴隶王国毗骞国互派使者来往,中国南部的少数民族也陆续与南亚的种族融合,将中国文化带入到东南亚各国,公元15世纪初中国明朝郑和下西洋。更是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传播到印尼各岛,对印尼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1.印度尼西亚木结构建筑风格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1.1印尼的木结构房屋则随各民族的习惯而建造不房屋同式样的住房,如爪哇人、巽达人的住房,一般是方形的,多数建在抬高的地基上,但也有高脚屋,不过离地面不高;米南加保人的住房,屋顶两端翘起来,形成马鞍形,房屋内部很宽敞,分为好几间屋,供年长者、孩子、新婚夫妇居住;巴厘人的住房,一般都盖在一个小院内,院子用土墙围着,院内有住房、附房和家庙;因为雨季时雨水多,印尼大多数民族的木结构房屋都是高脚屋,地板离地面高2米或更高。一般木结构住房内也会分为几间屋,有卧室、有厨房,房子门前都设有梯子,大部分木结构房屋建筑能体现了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特点,斗拱结构,崇尚自然,着重通风,遮阳,隔热,防潮,轻巧通透、淡雅明快。

1.2中国唐朝时代的商船常在马六甲海峡与古印尼人交换香料和珠宝,同时中国的斗拱结构形式也传入印尼,印尼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多风雨。不适合建造多层的木结构房屋,因此多为一层或两层房屋,采用过渡搭接方式连接支撑方木或圆木柱和横梁,形成上下层柱和屋顶架之间的整体构造层,保障了木结构房屋的牢固安全。快速

1_3印尼木建筑在结构并不非常复杂,房屋支撑住支撑顶部骨架,既满足不同地域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精美的具有民族特色建筑形体,显示不同建筑风格,房屋构架以支撑立柱和纵横梁搭接后使用藤条缠绕加固组合成不同形式的房屋骨架,使木结构建筑物上部受力荷载由屋梁架、支撑柱传递到地面,房屋木墙就是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基本不受力,就算是有几面的墙倒了,房屋也不会倒塌。

1.4印尼木结构建筑其外观由基础、屋身、屋顶三部分组成,下面有的是短圆木支撑木地板。有的木地板直接铺在砖石砌筑的基础上;用木制柱支撑屋顶骨架,木板或者竹板钉制成墙面,墙面上预留安装门窗,上面是木结构屋顶架,屋顶可以做成柔和雅致的不同曲线,有的层叠高耸,有的层叠展开,有的四面起脊,有的两面起脊,上面覆盖着棕榈茅草、细密竹席、或者青灰瓦片。

1.5印尼木结构建筑的室内隔断可以用隔扇、门、屏等便于安装和拆卸,能随意划分,随时改变,使房屋内布局既满足当地人生活习惯,又能及时迅速改变空间布局。有的还建有走廊,和很大的盖顶庭院,甚至有的庭院就和房屋屋顶一体化,作为室内和室外空间的过渡段,或是室内和室外空间的有机结合;有的运用木片或竹片雕刻出不同花纹图案装饰木结构建筑的墙面和门窗;有的在屋顶结合地方民族特色起脊,有的如马鞍,有的如宗教佛塔,有的如灯塔,更好的展现了当地的民族特色。快速

2.郑和下西洋推动印尼宗教建筑建造

2.1中国的航海家郑和在1405—1430年间曾率领舰队七次远航’}氐达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许多地方.每到一地都要举行仪式并宣传伊斯兰教义,并建立华人穆斯林社会区以传播伊斯兰,使得东南亚地区,尤其是在印度尼西亚使伊斯兰教迅速地发展起来。

2.2郑和下西洋沿途经过了印尼的泗水、雅加达、三宝垄、北苏门答腊、亚齐,所到之处宣传穆斯林教义,备受海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促进了伊斯兰教在印尼的发展,印尼华人为了纪念他建造了郑和清真寺。郑和清真寺位于印尼泗水市戛丁街2号,那是一幢5层楼宇,飞檐画栋,红墙碧瓦,赤柱镂窗,装修堂皇,左前方矗立着一座色彩鲜艳的八卦亭,雄伟壮丽,风格独特,清真寺的建筑模式,以绿、红、黄为主色调,体现华人穆斯林特点。清真寺右侧绘有郑和宝船和郑和下西洋的巨幅浮雕像,寺内主建筑屋顶呈八角形。长11米,进深9米,其规格有来历:l1米系天房最初的长度和宽度,9米象征印尼9位伊斯兰教圣哲。清真寺一楼刻有碑铭,碑文分别用印尼文、华文、英文镌刻于花岗岩上,碑文歌颂郑和在28年间七次下西洋亲善万国、传播伊斯兰教、开展中外文化经贸交流,郑和清真寺,奇特处在于三教合一,融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于一体,它不仅是印尼华人信奉伊斯兰教的启蒙圣地,也是印尼华族与其他族群交流、沟通并促进相互了解的桥梁。它将成为印度尼西亚各民族融为一体的象征,促进了中印尼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3.印尼华人致富起步的排楼建筑快速

从中国明朝郑和下西洋开始,掀起了中国广东和福建两省的沿海居民下南洋淘金的热潮,前期主要是出口买卖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再船运拖回印尼的香料卖到中国,帝国主义者入侵中国使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中国沿海居民为了谋求生机,大批居民下南洋,下南洋的主要地点就是印度尼西亚,早期印尼华人建造不同样式的沿街排楼建筑,在一层楼做门面零售,在二层楼居住,印尼华人靠着其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头脑,使其的生意不断扩大,通过几代人的共伺努力。逐步从小作坊和小店铺发展成为印尼煤炭、矿产、造纸、房地产、小商品零售等行业龙头,目前印尼华人约占全球华人的四分之一,占印尼人1:3的6%,却拥有印尼60%以上的财富,印尼华人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将中国的文化发扬传播。

民用建筑结构论文篇7

彝人古镇装饰木构件种类

在彝人古镇的各式建筑中,无论是展现彝族发展历史的公共建筑还是体现地方民风民俗的彝族民居建筑,大胆的沿袭彝族传统建筑特征,并引用其他民族的古建筑的装饰技术,从而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彝族建筑辉煌。彝人古镇从意境的创造、建筑群的整体布局,到每个单体建筑的体量和造型,通过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文化的巧妙结合,既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渊源,又体现了彝族传统建筑的思想理念。彝人古镇装饰木构件主要有大木结构的装饰和一般仿古建筑的木结构装饰,大木结构装饰是指按照传统古建筑木结构做法所进行的木结构装饰,如三期开发建设彝人部落村(彝文化主题园),彝人部落村内的豆腐房、酒房、刺绣房等,以及采用彝族传统工艺做成的垛木结构马房,均属大木结构;一般仿古建筑的木结构装饰是在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上所进行的木结构装饰,它与大木结构装饰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它一般不承受和传递荷载,多在外檐做装饰使用,根据不同的表达形式,装饰木挂件可以归为7种样式,分别是裙板式、如意式、挂枋式、斗拱式、挂落式、倒挂椽子及混合式。

彝人部落村的大木结构装饰

彝人部落村均采用大木结构装饰,木构架是彝人部落村的主要建筑构造形式,彝人部落村主要采用抬梁式,抬梁式建筑是梁、枋、檩、椽都外露在表面,其表面均不做地仗及表面彩绘,均为木本色漆处理后做青桐油,每个构件既做受力构件,表面处理后又做装饰构件,实现了结构与装饰的统一。彝人部落村的大木构件各个构件的连接均采用榫卯方式连接组合形成框架体系,屋顶凹曲面坡度构造主要依据屋面榉架做法而形成变换的曲线,不但能够顺利排水,而且具有极高的审美艺术效果。梁柱间的过渡构件均采用斗拱,它不但具有传递荷载的作用,还具有装饰功能。彝人部落村的所有木结构的构件均不采用现代方法进行加工,均由当地工匠采用彝族传统工艺手法对各个构件进行斫削、雕刻,并对表面进行传统方法处理,让每个构件风格各异,表面多姿多彩,形成彝族独具特色的结构性装饰。

彝人部落村建筑的结构严谨,装饰木构件也因而显得特别精致,每一个装饰构件的形成,都代表一个表达元素,从另一个层次上来讲,它都代表着一个悠远的传奇故事。每一个木挂件的基本结构,沿袭古建筑制作方法、取材、形制、用料等问题,都必须依照所使用的法式、做法和定制来决定。彝人部落村大木构件装饰做法主要特点如下:1)所有的房屋木构件在加工前梁、枋长度,柱的大小均根据要求进行标准设计选材,材料干燥后进行加工,每种材料在加工前,均事先确定加工方案以保证不破坏材料性能,采用彝族建筑加工的特有手法,每个构件斫削、雕刻都严格按照传统工艺,卷杀、斜杀、凹杀等均严格按步骤和顺序进行。雕刻前把反映彝族生活生产、吉祥图案、服饰图案、图腾等雕刻所需纹样、图案绘在构件表面,然后再由工匠进行雕作,这些经过处理后的结构构件更能反应各个构件的受力状态,又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2)垛木房是生活在林区的彝族人民,用去掉端口的原木向上叠累形成墙体,纵横交错的木材在墙角位置通过斫削进行端部搭接稳固,这种建筑的组合方式所形成的巧妙构造做法,通过技术处理的精巧合理使普通的建筑上升到艺术的层次让建筑表面同时具有较强装饰效果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3)土掌房是彝族人民古老的传统民居,现代的土掌房也穿插着其他民族的建筑元素,彝人部落村在规划设计前期,遍访各地彝族土掌房建筑特点后进行综合整理,保持土掌房原有做法,在梁上通过做旧处理,在每根木梁端部再加上装饰图腾图案装饰构件,通过艺术处理使简单的建筑构件赋予装饰意味。

彝人古镇装饰木构件的做法

在彝人古镇的建筑中,一些装饰性木构件通过组合,同时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如檐椽、斗拱、如意、雀替等装饰木构件左右规则或有韵律的排列,从形状到组合经过匠人的艺术处理,以艺术品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绝大多数的部位结构和装饰统一,形成中国独具特色的装饰艺术视觉空间。彝人古镇的装饰木构件大致可以规划为7类,分别是裙板式、如意式、挂枋式、斗拱式、挂落式、倒挂椽子及混合运用挂件的做法,混合运用挂件是指在某些表达特殊元素的建筑上,前面6种挂件的混合运用,个别位置间有天花、垂花、裙板、复杂如意等做法。特别以各式各样的斗拱产生各类装饰效果尤为突出,这类装饰的木构件与大木构件的区别是它是后期加上去的,通过膨胀螺栓等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上,木结构表面均做彩绘。它的主要特点是:

1)装饰木构件在中国建筑木构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功能与作用,是其他建筑部件所不能替代的。彝人古镇大量建筑使用钢筋混凝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进行主体结构施工,也就是说彝人古镇大多建筑均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而装饰木构件是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在钢筋混凝土进行外装饰上创造出造型各异的独特木结构形式,使古镇的各式建筑在功能上满足实际功能要求,外部形态上由于装饰木构件的造型而使建筑形体更加丰富。

2)丰富檐口造型,增添装饰效果。装饰木构件无论哪种形式,各个构件组合、造型经过匠人按规则或韵律进行序列安装在檐口下,木构件本身立体造型就丰富,再配上各式优美的彩绘,使得每座建筑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富丽堂皇,大大增添了建筑的美观感。装饰木构件丰富了外檐的层次内容,并通过木构件的外部彩绘的色彩处理,丰富了外檐的空间氛围。在彝人古镇的各式建筑中,斗拱已由传统的简单矩形演变成卷杀斜线、龙首异身,个别位置的斗拱上还加上雕刻图案。耍头也变异成象鼻、孔雀头、公鸡首等形状,雀替上施以压低隐起式的浅浮雕,纹样为龙行云海的图案,与檐下的其他装饰形式完美的融为一体,有助于外檐空间热烈氛围的营造。

民用建筑结构论文篇8

关键词:民居元素;结构分析;提取与应用

1 对四川民居常见元素、结构的分析

1.1 平面及空间布局

最能体现四川居民平面及空间布局特色的是院落和天井。院落和天井可以形成围合式空间,体现空间的变化和内外交融。而宽回廊大院落附若干小天井的组合方式更能体现川南特色,而这些要素用于现代建筑空间构成同样适用。

1.2 穿斗式构架

木构架形式是四川居民的特征之一,四川居民的山墙是由木构架筑成。构架为穿斗式,暴露于建筑墙体外部,墙体表面常抹以白灰,与深色的木构架形成对比。外露的结构对墙面进行划分,形成一幅别致的画面,木构架既是结构构件又是装饰构件。

1.3 吊脚楼

吊脚楼是四川居民的典型构造方式。吊脚楼通常出现在地势比较复杂的山区及水岸边,常顺应破敌建造,在建筑商形成下虚上实,空透轻盈,变化多端的视觉效果。

1.4 屋 顶

四川民居的屋顶材料常用小青瓦,其脊梁部分造型为麦穗状(如图1),现代建筑的屋顶和檐口可以借鉴民居中的这种元素,增强现代建筑的民居地方特色。

1.5 门 窗

在民居元素中,门窗在民居特色的造型设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从造型上可分为形式简单的木框门窗和造型复杂的雕花门窗,普通民居就配以木框门窗,大型的宅院门窗装饰则比较复杂。这些门窗样式常用于现代建筑的门窗设计中,也可以用于室内装饰中,起到点缀的作用。

1.6 栏杆、栏板

在四川民居造型设计中,大部分人家的栏杆、栏板都采用是通透式的设计,其组成元素为栏杆柱、栏板、连杆或扶手,造型上有透空的带花格图案的栏杆,也有实心的栏板,根据其造型在现代建筑中应用于建筑物的阳台、楼梯等处。实木栏杆、栏板的元素常用于台阶、台基、楼梯、廊道等处,即起到安全保护和装饰环境的作用。又能张显民居风格。

1.7 围 墙

四川民居中大富人家的宅院围墙从结构上分为“三段”,即“顶部、中部、底部”,顶部采用青瓦,中部采用粉墙和底部采用灰砖。而一般的民居围墙则造型简单,其形式上并不一定按“三段式”来建造。

1.8 用 色

四川民居在建筑外观用色上多采用传统的“白、灰、褐”三色为主,即白墙、灰瓦、褐木,古朴雅致,自然平实。

1.9 用 料

木、竹、砖、石及小青瓦等常用材料是民居建筑中的常用材料,可与现代建筑的材料有机结合,营造出新的视觉效果。这些材料也可以用于现代建筑中,能起到独特的饰面效果。

1.10 碉 楼

四川民居中最具特色的元素是川南和藏羌地区的碉楼。他们在形式上有着较明显的差别。川南地区的碉楼多为矩形和平面图形,但外立面仍然采用三段式的造型;藏族、羌族地区的碉楼平面有矩形和多边形,主要是用来防御外来入侵和储藏物品、粮食。墙面直接暴露于建筑外面,修建材料常采用石材和泥土。

2 四川民居元素的文化内涵及其应用

建筑的相关信息是通过的建筑元素来表达的,这种信息可以是空间的构成,也可以是构造的,或者是装饰的元素等等。四川民居元素以它特有的形式和内涵在四川的许多现代建筑和园林景观造型中得以体现,这种表现不论是在空间组合,还是在建筑结构以及构造、建筑装饰等许多方面,从总体造型和细节处理,都能全面展示够出四川民居独有的特征。

四川民居元素造型独特、内容丰富,如彩画、斗拱、隔扇、雕梁、画栋、雀替、槛窗等,其造型精致、色彩丰富。应用在现代园林景观、建筑设计中,无论是平面布局,还是装饰装修,其资源取之尽,用之不竭。在现代园林景观、建筑设计中,设计师们可以尝试将传统民居元素与新的建筑材料、新的结构、新的技术结合起来。比如贝聿铭主持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就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在这个博物馆的设计中,设计师沿用了江南的灰色调为博物馆的总色调,整体结构提取了中国传统的坡屋顶,只是在形式更为自由,材料选用了磨砂玻璃等新型的材料,在外墙的处理上,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什锦窗,巧妙地用于外墙,这样把美学与功能融为一体,在功能上达到了采光的效果,又增添了传统的苏州建筑的韵味。

室内的处理也和整体建筑相呼应,如荷塘流水的田园小景(如图5)。室外小品也是对原有传统文化的结构延续。如池边亭子的设计,沿用古典的重檐亭的大体结构,把木构架换为钢构架,筒瓦以玻璃替代,简洁且不失文化内涵。

2.1 四川民居元素的提取

四川的文化,传统的中国特色的图案和传统的有地方特色纹样、传统民居的框架、结构图,都可作为现代建筑、园林景观设计和造型创作的依据。比如上面列举的苏州博物馆,其设计思路基本来源于中国传统的装饰元素,在传统装饰元素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拓展,与现代装饰元素、建筑材料结合起来。

2.2 四川民居元素的文化底蕴

四川民居传统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为现代建筑、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了大量资源。传统的装饰元素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更是让我们了解了造型设计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底蕴。例如:在建筑造型设计中,具有文化内涵的楼盘更受人们的欢迎,深圳万科第五园就是一个典范。该楼盘也是将部分民居元素和现代建筑结构结合在一起,给人以简洁雅致且有文化内涵的感受。楼盘中传统漏窗、大门、园洞以及瓦铺地的巧妙组合应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冲击。

3 民居元素如何与现代建筑设计接轨

中国传统民居元素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与传承,难免带有封建意识形态,如何将民居元素应用与现代建筑设计中才是自然的、合理的呢?这是设计师们研究的主题,民居元素在现代建筑及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是依附于一定的表现手法的,将各种民居元素应用于建筑与景观的总体构思中,并在空间塑造、形象塑造、意境塑造中体现出来。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不同的方式,这种依附关系,设计师应该是多层次的,自然而然的应用,而不能生搬硬套、简单模仿。作为现代文化之前的传统文化中的装饰元素,如果不进行调整进入现代社会,必然会被现代社会所淘汰。

3.1 现代家庭居住方式的转变

传统民居容纳的一般都是封建家长制大家庭的生活方式,几世同堂的现象很常见。而现代家庭结构由原来的大家庭转为小家庭,因此,以前大家族居住在一个大院子的居住形式基本已经被现代小家庭独居的形式替代了,昔日的民居族群院落式的优越性已丧失了。

3.2 现代城市人口密集度的变化

现代城市发展迅速,人口增长过快,在城市中显得人多地少,原有城镇中一至二层的传统建筑层数已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居住要求。因而现代城市高层建筑替代了原有的多层、平层建筑。

3.3 现代人的居住观念及风俗的转变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的生活文化观念、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变化也随之发生了转变,传统的民居较难适应现代人精神生活的最求。

3.4 传统民居在材质上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要求

传统民居材质多选用天然竹、木、石等,其防火性、耐久性较差,不能适应现代都市的密集型环境,也不适应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当将现代建筑的新材料、新工艺运用于居民元素中,使其焕发出新的感觉和生命力。比如在坡屋顶的材料运用上,以钢屋架代替传统的木结构,以新型玻璃代替传统的小青瓦,材料的更新使传统坡屋面散发出时代的气息。传统的建筑形式也在材料更新中延续了自身的生命。所以,传统民居元素的材质和形式和现代建筑的材料和形式应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两者结合才能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意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复制和仿制传统民居

在设计中运用传统的平面布局、空间、外观、细部、严格遵守民居建筑形制,运用传统的材料及施工工艺,对传统民居进行简单的历史再现。

(2)部分运用民居元素

将坡屋顶、穿斗构架、门窗隔扇等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元素为符号,局部运用到现代家居设计中去。这种局部运用,是对传统民居元素的尊重和保持,未做较大改动。这种方式的引用应做到与现代建筑之间的自然交融,而不是将其生硬地套入建筑节局部从而失去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存。

(3)当改造传统民居元素

对传统民居元素在形态、材料、手法上加以适当改变,使之更加符合现代的审美标准和施工工艺。

4 结 论

综上所述,传统的民居元素能为现代设计师们带来许多可以借鉴的设计元素和理念,因此我们在提炼民居建筑元素的同时,更应深入探索其中民居元素中的“意境”,对这些理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读懂民居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才能灵活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在民居建筑中要学会善于就地取材、注重地理环境的选择,顺势而建。建筑设计应该本土化,而本土化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现代设计理念。因此,民居元素是我们取用不竭的形象资源。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的民俗,必然孕育出不同的文化,影响建筑及其装饰构建等的形态特征;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设计师们应尝试传统民居元素与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为基础的新建筑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设计类型和范畴选用相应的应用方式,使现代建筑设计具有鲜明的可视性,体现现代人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易宁.区域性民居元素在建筑及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2010,23~24.

[2]传统民居隔扇格心纹样解析.重庆建筑.2011,12.

[3]现代设计中对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形色,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2):102.

[4]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四川民居[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

民用建筑结构论文篇9

关键字:贵州;吊脚楼;启示

一、贵州少数民族建筑――吊脚楼的建筑形态分析

(1)苗家吊脚楼建筑分析

苗家吊脚楼采用纯木质结构组合而成,主要采用穿斗式结构设计,不需要钉或者铆,房屋的整个机构都采用木头制作而成,整个建筑无需一颗钉或者一颗铆,仅屋顶采用小青瓦片或者木杉皮。吊脚楼在设计上主要分为长力一形和二角形的组合。主要分为内外两个部分组成,内部主要以柱、仿、梁、擦相互垂直相交所成,这样的组合设计呈现出二维空间的相互垂直网络布局,实现长力一形的结构设计,为此,吊脚楼这样的空间设计使得其在房屋的结构、通风和采光、日照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优势,具有省地、通风好、采光佳和日照充足的特点。

(2)城市建筑借鉴吊脚楼建筑设计的必要性

苗家吊脚楼,作为贵州少数民族建筑的优秀代表,无关是在外部形态上,还是内部结构都可谓是建筑界的典范,是具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建筑类型之一。吊脚楼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气候、地理位置和民族习惯的特点所设计,不仅具有美观性,还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土地资源正在处于不断减少的状态,当前,我国政府大力提倡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农民建房正处于新的高潮,如何有效地解决我国土地不断减少,建造出既方便又实用的建筑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研究苗族吊脚楼的结构和功能,对农村建房有重大的意义。为此,我国在乡镇城市住宅建设中有必要吸取少数民族建筑建设的有点以弥补城市建筑的不足和缺陷,以不断的解决我国土地资源不断减少,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问题。同时,苗娇吊脚楼的建筑设计满足了现代人对日照、通风等建筑需求。

二、贵州少数民族建筑――吊脚楼对我国城市住宅建设的启示

(1)吸取吊脚楼省地的设计优势

我国是世界上人哭最多的国家,随着人们对土地需求的不断增多,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的措施来解决我国土地逐渐减少的问题。为此,一个科学和有效的建筑设计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建筑占用面积大的问题,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处于山区,海拔高、地势十分险峻,适宜住宅建设的土地少之又少,为此,吊脚楼建筑设计正好解决了该问题,吊脚楼对地理位置的选择没有严格的限制,哪怕是在较高的山顶上也可以建立起一个极具实用价值和美观价值的建筑。不仅如此,吊脚楼的建筑设计在排污、取暖、光照和空气流通等方面都能满足居民对建筑的要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完美目标。

(2)采纳吊脚楼结构和空间上的实用性特点

为了尽可能实现对土地的节俭,吊脚楼在设计上往往位于地形较为险恶的山地上,这样的地理位置并没有给建筑的过程带来巨大的麻烦,相反,为吊脚楼的建设带来了一定的优势,主要体现为设计有效的利用了山地地层打桩和接柱的形式,有效实现了山地对建筑的限制和阻碍,吊脚楼的设计实现无论是对于人还是牲畜都十分便利的建筑形态。在吊脚楼的建造中,当遇到山坡等地面不平的情形时,吊脚楼的建造会通过向低级拓平的方式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当建造位于溪谷或者是较为低洼的山地时,吊脚楼采用打桩或者悬空建楼的方法实现地形给建造带来的限制。在吊脚楼的结构设计方面,主要擦药木柱之间穿斗架式桦卯结构,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各部分之间像话紧扣,实现建造的便捷。同时,由于结构材料主要是以木材为主,这样的设计使得房屋的通风效果特别好,环节对宅基地造成较为沉重的负担。同时,由于没有对土地造成过多的挖掘,地面基本没有收到建造的影响,对于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的防治带来重要的作用。

(3)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弥补旧型建筑材料的不足

吊脚楼主要以木材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在广大的贵州黔东南地区,这里的苗族人民主要以当地丰富的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所建造的房屋一般都有着百年的历史。但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建筑主要采用钢筋和混泥土为主,这些材料一直以来受百姓的钟爱,钢筋和水泥虽然在运输商很方便,但使用期限非常有限,在柔韧性、通风性上都没有好的效果。 为此,我国社会主体新农村建设中有关村民住宅的建设应该逐渐吸取贵州吊脚楼的优势,这些建筑主要采用当地的天然的木材或者竹子为主要的建筑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通风性能,正在防震上也有着巨大的作用。为此,这些农村地区在建筑取材上可以就地取材,尽可能寻找可替代性资源。

(4)要重视建筑美学观中的合理及实用价值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存在着部分村民住宅建设片面讲究地域风格或者建筑特色导致对城市建筑盲目效仿等问题时有发生,有的地区在建筑构件上随意招办其他地区的建筑风格,甚至完全与当地的民族风情相违背,不但没有体现出当地的地域特色,也造成对巨大的资源浪费,对建筑的美感和实用价值没有充分的重视。通过观察贵州吊脚楼的设计我们可知,当地的建筑设计是根据当地的地形、气候和人文风情设计而成,当地居民就地取材,以木材和竹片为主要建筑材料,这样的材料所构建的房屋使得房屋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十分适宜于人类居住。不仅如此,吊脚楼独特的“美人靠”设计不仅具有美观的价值还具有实用价值,悠闲生活的苗家人民喜欢饭后就坐在“美人靠”上乘凉和歇息,既凉快又具有美观的作用。可见,建筑美学是建立在对生活的实用性基础之上的,脱离了建筑的实用性,就无法进一步谈其美学价值。

结语

目前,土地资源正在不断的减少,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农民建房新高潮的兴起,如何有效提高我国土地利用率的问题是当前我国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我国政府机关有必要对农村居民的建房作出一定的指导,为此,吸收和借鉴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建筑设计上的优势可以有效的解决政府部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研究吊脚楼在建筑设计上节省土地、结构合理以及对建筑材料的选择上所体现的优势探索出一条新的建筑模式,这无疑是开创了我国各地区农村建筑设计新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朱馥艺.干阑一中国西南传统建筑初探[D]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学位论文.1997(8)

民用建筑结构论文篇10

【关键词】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原则;问题;发展

引言

民用建筑工程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建筑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与设计质量优劣有关。相对而言,民用建筑设计工作繁重而又责任重大,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舒适性、耐久性和经济性。民用建筑是以居住为主要使用目的的建筑。目前,民用建筑设计追求“以人为本”,这就要求结构设计人员设计思想的开拓和设计方法的创新。

一、建筑结构设计的概念及内容

结构设计简而言之就是用结构语言来表达建筑帅及其他专业工程师所要表达的东西、结构语言就是结构师从建筑及其他专业图纸中所提炼简化出来的结构元素、包括基础,墙,柱,梁,板,楼梯,大样细部等等。然后用这些结构元素来构成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结构体系,包括竖向和水平的承重及抗力体系、把各种情况产生的荷载以最简洁的方式传递至基础、结构设计的内容由上可知为:基础的设计上部结构的设计和下部设计。

二、民用建筑对结构设计的新要求

1、材料和资金的节省

因土地、能源和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开发商要求设计单位必须注意材料和资金的节约,这一点符合结构设计的指导想“安全适用,经济合理”。要从根本上做到经济,结构设计人员必须把握好民用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

2、民用建筑的高层化

高层民用建筑与其他高层建筑最大的不同在于业主对于房屋基于居住目的的功能诉求,如采光、通风、居住面积与层高、振动舒适度等。结构设计师要解决这些复杂的技术难题,必须依靠结构设计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及结构计算分析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三、民用建筑结构的设计原则

1、做好设计前的调查研究工作

在进行结构设计前要对施工环境、施工技术条件、工程特点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的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进行结构设计。

2、安全可靠,规范施工

设计人员应尽量规范自己的行为,使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达到行业标准。在对建筑进行结构体系、结构荷载、刚度、强度、结构、计算、布置等方面的设计工作时,设计人员不仅要做到不违反政府出台的相关强制性条文,还应该尊重细节,严格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

3、经济合理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不仅要符合安全可靠的原则,还应该考虑到经济合理的原则,不能过度浪费,保证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施工建筑按照我国规范设计,确保工程安全顺利开展。

4、施工方便

进行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时要遵守方便施工的原则。例如:不可使混凝土强度和等级的种类过多,这样不仅影响施工造价,而且对工程质量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在一个构件内配筋不应太复杂,注意钢筋的根数和直径的种类不应太多。

四、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结构平面图相关问题

测绘结构布局进行绘制结构图时,何时需要结构软件建模是需要结构工作者进行分析的。当所建建筑地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的地带时,按照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可不必开展检查地震剖面的工作,也就无需输入结构软件建模,结构设计可以直接进行,特别是砌体结构建筑,但是必须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抗震措施要求,注意局部受压问题的解决。但是,当所建建筑地处7度区以上的地带时,是必须要输入结构软件建模计算的。当然,如果便利,无论哪种,如果从妥善和精确角度来看,输入结构软件建模,都是有利而无害的。

2、部分结构设计不够科学合理

结构设计不够合理的原因是没有按照建筑抗震设计的规定严格执行,不按照规定进行荷载的取值计算现象十分严重,计算结果超过结构强度本身,建筑物的质量严重不合格。

3、建筑地基规划不科学

地基的规划和设计对整个民用建筑的地上结构的设计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当前民用建筑的高层化趋势非常明显,但为了追求建筑物外形和内部户型设计的美观以吸引消费者,建设单位对地基的情况并没有加以重视,这对建筑物的质量是个很大的威胁,另外,由于工程建筑的不同地理环境和不同建筑方案,地基设计是否合理对后期的工程建筑影响较大,不合理的地基设计在后期可能会造成投入的增加。

4、民用建筑的内部结构设计不合理

在实际的民用建筑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不是从业主的实际生活需要进行建筑的内部结构设计,住宅中的各个生活区间面积不够合理,不能充分发挥建筑的功能性。

5、设计深度不合规定

在实际的民用建筑中,结构设计图纸的偷工减料、设计粗糙、缺少配套系统、责任限定模糊等现象层出不穷,设计人员自身素质低下是其中一个原因,建设商为节省建筑投资,扩大利润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6、材料选用和结构体系不合理

材料的选用和建筑物的结构体系是重要的工程要素。在高层民用建筑上,应尽量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或钢骨混凝土结构等,以减少柱基断面的尺寸、提高防震效果。很多实际的建筑工程中都出现了规则性差以及抗震结构不利等现象,楼层错层现象也时有出现,所以在高层建筑上,为达到规定的防震要求,对高层结构不提倡采用复杂结构,这是为了防止楼板开洞过大而导致的结构不规则,从而影响了结构的抗震效果。

五、建筑结构新技术的发展

1、民用建筑中钢结构的推广

我国钢铁工业的蓬勃发展,为民用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在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钢结构与以往的混凝土结构和砖混结构相比较而言,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1钢材强度高

由于钢材的强度相对较高的特点,民用建筑设计方便于采用大开间的布置。但是混凝土结构以及砖混结构因材料性质的限制,影响了空间的自由布置。如果出现结构跨度过大的情况,就会导致构件尺寸的加大,不仅影响了美观,更加增大了结构自重,使造价相应增加。

1.2综合经济效益好

由于考虑到钢结构体系能够对民用建筑产生极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在民用建筑工程中积极推广钢结构。民用建筑中的钢结构具有自重轻的特点(相对于砖混结构,是其自重的65%),减少了石土沙的使用量,更加适用于软弱地基。即使应用于其他的地基条件,同样有利于减少基础造价。

2、短肢剪力墙倍受青睐

短肢剪力墙结构吸收了传统框架结构的诸多优点,利用隔墙位置的灵活布置,提供较多的选择方案,有利于克服传统框架结构的一些缺点,得到广大设计师、开发商和用户的青睐。

3、预应力大板结构的广泛应用

预应力混凝土的大板结构是指在柱和柱之间布明梁,楼板使用预应力大板,并在预应力大板上面直接布置隔墙的结构体系。随着这项技术的成熟,有利于施工成本的减少,平面设计更加灵活,便于二次装修改造,满足住户的个性要求。

六、结语

结构设计是个系统、全面的工作,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灵活创新的思维和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设计人员要从一个个基本的构件算起,做到知其所以然,深刻理解规范和规程的含义,并密切配合其他专业来进行设计、提高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水平,确保建筑设计质量不断提升,以使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工作做到更安全、更合理。

参考文献

[1]付国军.探讨高层建筑工程深基抗支护施工技术[J].现代物业;2012,(01).

[2]林勇强.关于民用建筑设计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