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结算编制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1 22:58:34

预结算编制论文

预结算编制论文篇1

1计价标准要统一

在计算电力工程的价格时,一定要具有统一性,在遵守规定价格的前提下进行清单计量项目的制定。在整个过程中,计价标准一定要统一,不可出现计价标准互相不同,不统一的情况。在我国,目前在对于电力工程的预结算的价格管理方面,还是没有形成固定而且统一的正规市场体制。所以,针对这种情况,电力企业应该提高自身竞争力,要科学的管理市场的公平竞争活动,使得企业的能源资本尽量做到节约使用,在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的总体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对能源资本的损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2鼓励企业自觉报价

应该鼓励电力企业自觉进行呈报价格,投资企业要具备自行设定价格的能力,电力企业单位则要做足市场调研,得出结论,然后再依据调研所得的市场价格,在此基础之上考虑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经过多方位的考量,最终确定价格。除此之外,投资企业还可以根据工程造价有关部门给出的参考价格进行定价。经济的全球化在电力行业里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使得电力工程逐渐的向国际化的模式靠拢,从而使得市场竞争体制不断地全面化。所以,结合此种情况考虑,就要求电力工程结算编制一定要严格的执行国家的相关规定,这样做不仅仅在一方面保护了电力工程的质量,保证电力工程的进度,而且在另一方面,还在行业内形成了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投标环境。

3电力工程预结算还需法定性

除了以上的两个特点之外,在对电力工程预结算时,还要具有法定性能。这是因为在各个环节上,电力工程的价格都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这在某种程度上大大的减轻了电力工程预结算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二、电力工程预结算编制中所存在的问题

电力工程预结算虽然在大力的发展,在工作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一些经验,但是在电力工程预结算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以下就对电力工程预结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1电力工程结算编制缺乏监管力度

在我国目前的电力工程预结算编制质量在监管上的力度还不够,在电力工程预结算编制的工作中出现了问题,但是却没有问责制度,更没有较为系统完善的奖惩制度,工作出现失误以及工作不负责任造成的损失也不需惩罚,工作出色也没有奖励,这使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在管理编制预结算报表的单位缺乏合理的控制;再者,组织施工单位的员工的思想认识还跟不上,综合素质并不高,以上种种都是可能导致电力工程预结算有过多估算的原因。在电力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有些工程的周边环境过于复杂,在对地质进行勘查时准确性不够,在设计思想上,还延伸不够深入,技术水平方面还有所欠缺,使得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再三调整设计的情况,另外,在施工现场的勘察以及认证逐渐增多,在工程竣工时的基础资料上并不够详尽,这容易使工作人员出现工作上的疏忽。

2二次复核容易出现问题

在对电力工程的质量进行二次复核时,有些工作人员将包含在内的工程质量内容重复复核,而对于那些需要重新核算的工程质量内容却忽略掉了,出现严重的二次复核失误。因为在签订合同时,合同的条款缺乏对双方行为约束,有些条件上,双方的要求条款还存在一些偏差,这使得施工方可以有意的进行重复核算。尤其是在工程承包中,有时候对承包范围以及承包条件没有进行详细的要求,所以会造成所谓的“按实结算”。

3材料市场存在不健康竞争

近些年来,电力工程材料的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使得经济增长被大大带动,但是在这个市场中,却没有对材料的价格有一个合理的控制,所以导致了目前电力工程材料市场的不健康的竞争,材料价格上下波动情况严重。实际的电力工程中,材料价格所占的比例达到了60%,这个比例十分巨大,所以在控制材料价格这个方面对电力工程预结算的影响是极为巨大的,良性的调控会提升电力工程的效益。

三、提高电力工程与结算编制质量的具体办法

在电力工程预结算的具体工作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这对预结算的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使得工程的应得利益不受到损害,每一个施工单位都要高度重视预结算的编制质量,以下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办法。

1平衡各相关方的利益

现在,电力工程市场的竞争极为激烈,为了稳固企业的市场地位,就要中标,但是对于中标的工程是否有利润,这将会影响企业的向前发展,而且这也和企业自身的经营与决策、正常的经营都有莫大的关系,基于此,企业要做好对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平衡,使各个相关方之间的关系处理良好。在严抓投标工作的同时,还要为电力工程预结算的工作安排综合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使投标工作能稳定顺利地开展。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可以设置合理科学的奖惩制度,要对工作人员的成绩进行严格的评价。

2提高预结算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准

要达到做好预结算工作的目标,最根本的就是用业务水准最好的员工。所以预结算工作人员一定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及扎实的业务水准。预结算工作人员要熟悉掌握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知识,能够快速的对定额工程的单价进行转换计算。要一直关注市场上计价的最新信息,而且还要认真的对工程现场的工作进行观察。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应该定期对预结算人员进行业务知识的培训,令员工的专业知识得到强化。

3拟订合同要慎密

工程的展开是基于合同的,所以工程的建设结果与合同就有很大的关系。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虽然业主在该行业占者主导的地位,但是也住在制定合同时不能扩大自己的权力,削弱自己的责任,不能违背合理分配财务风险的原则。所以,企业在制定合同时,一定要认真谨慎,认真的对法律条款进行分析,在合同中一定要严格明确的对双方的责任进行划分,为后续工作的展开打好基础。

4减少预结算工作时的失误

预结算编制论文篇2

关键词:概预算,编制,工程造价

 

一、提高概预算编制质量的措施

(一)提高概预算的工作质量,把对概预算的等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变“把关型”为“预防型”,不断总结并找出概预算编制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原因,对概预算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以防患于未然。免费论文,工程造价。。同时变“把关型”为全过程的全员全面管理,严格贯彻执行“3个环节”管理程序(即事先指导、中间检查、成品校审),根据概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进行预算编制。把影响概预算质量的制约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以防为主的自我质量控制,同时建立“质量信息卡”,对中间检查出的问题逐项记录、分析原因、制定对策,从而达到提高概预算成品质量的目的。

(二)提高人的素质

在过去的传统质量管理中,对质量的认识倾向于狭义的质量概念,对人的素质、工作质量重视不够。概预算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不细心,费率、小数点、数字位置颠倒待出错,会致使全部编制工作都要返工,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影响概预算编制质量,所以,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检结合,重在提高”的管理原则,在概预算编制过程中重点抓人的因素,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提高工程质量,通过工作质量来保证新产品质量。

由于建筑工程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施工因素千变万化,施工方法多种多样,就是概预算非常熟悉的编制人员,在工作中也难免会有一些疏漏和遇到一些难以处理的棘手问题,加之目前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必须查阅大量资料,重新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较好地完成预算工作任务,所以提高人的素质、加强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免费论文,工程造价。。

(三)严格按编制程序编制概预算

概预算编制必须遵循一定的编制程序,即:(1)搜集资料,拟定工作计划(2)计算工程量(3)计算单价;(4)编制单位工程概预算并汇总得到单项工程,工程项目概预算。

(四)应用计算机进行编制

建筑工程预算编制是一项连贯性强、抄录计算大且非常烦琐的工作。在以往的手工编制工作中,概预算编制人员不得不在大量的定额条目及各种计算表之间进行反复抄录和校对,在大量的简单重复计算工作中耗费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不但效率低、速度慢,而且经常出错,与相关专业的设计工作很不协调。在这种情况下,改进和提高概预算的编制手段非常重要。建筑业建设项目目前已采用招投标形式,也要求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能及时准确地编制工程招标控制价和投标报价。这些都要求概预算编制工作有大的改进,要改变传统的手工编制方法,利用计算机这个现代化的计算工具和预算软件来完成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编制是很有必要的。这是提高概预算编制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根本保证。

(五)编制过程文治武功注意的问题

1、人工土石方工程中运距的计算,要按上下坡折距(见定额附录中的规定)计算准确,特别挖填方折距应取其重心位置,千万不可按最大尝试乘折算系数,且折距后按中的去路单位计算。

2、洞挖石方中洞内与洞外的运距要分别计算。

3、土石方运输应把“装、起|、卸”的运距计算在内,否则容易重复计算。

4、编制单价表综合几个定额时,要注意其计算单位,不同单位必须划成同一单位。即要注意自然方、松方、实方之区别,其相应的折算系数在定额附录中均有,应熟悉并掌握。

5、危险品运费计算不仅单位运价高,而且必须考虑毛重系数1.35和不能满载系数0.8(指公路运输)。

6、定额规定的高程系数,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实际高程调整定额;否则,高程对人工、机械效率的影响就会忽略,造成工程概算不准确。

7、单价表的计算依据一定要写清楚,简单明了、完整;否则,校对时费时间、审查时说不清。

二、影响工作投资的几大因素

(一)材料预算价格

在建筑工程中所用到材料品种繁多、规格各异,在编制材料的预算价时不可能逐一详细计算,而是将施工过程用量最大的用量虽小但价格昂贵的、钢材、木材、砂石料等材料价格应按照当地权威部门所出的最新材料指导价为准。

在计算材料预算价格之前,应认真收集基本资料,使编制的材料价格符合实际。通常需要根据工程的所在区域建筑材料关、对外交通条件以及已建工程的实际经验和有关信息。根据节约资金的原则,选择合理的供货地点、各种物资供货比例及其材料的价格、运输的方式等得到符合实际的材料价格。

砂石料在建筑工程中用量大,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在编制其单价时应深入现场调查,认真分析地质勘探、试验、设计资料,掌握其生产条件、生产流程、运输方式,正确选用定额进行计算,以确保砂石料单价的可靠性。

(二)费率选取标准必须符合现行规定

在编制不同行业部门的概预算时,必须按各行业部门的定额和现行规定、编制办法编制概预算,不随意使用不同行业的定额。

(三)正确使用定额和选用定额子目

在编制工程概预算时,由于阶段不同,选用的定额也有所不同,在各阶段定额不全的情况下,要注意定额的选用。

在选用定额编制工程概预算单价时,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机械设备配置、运输距离,选定条件相符的定额。同时,要对定额的总说明、章说明、节说明及附录内容认真阅读掌握,熟悉各定额子目和适用范围、工作内容以及相关的定额系数的使用方法。

由于每个具体工程项目施工时,实际情况和定额规定的,允许换算的进行换算,不允许换算的只能按定额选用,不得随意调整。当定额缺项时,可编制补充定额。

在编制概预算的过程中,要密切注意现行定额的变化和有关费用标准、编制办法、规定的变化,做到始终采用现行定额和规定。

(四)工程量计算

工程量是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原因之一,工程量计算得正确与否,都将给工程造价、经济指标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工程量的计算,必须按《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或《青海省消耗量定额》中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结合设计图纸进行计算。免费论文,工程造价。。

(五)科学求实

概预算专业人员在编制概预算时,应坚持原则,科学求实,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工程设计内容及条件,正确应用现行定额和现行规定,做到量足、价适、费用准确,防止巧立名目、高估冒算的概预算。

三、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已进入一个全面发展和改革的新时期,建筑工程建设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及合同管理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概预算的编制方法、内容和费用组成近年来变化很大,加之建筑工程规模大、涉及面广、技术复杂、周期长,使建筑工程投资(包括估算、概算、预算、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任务非常繁重。提高概预算的工作质量,对控制工程造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预结算编制论文篇3

【关键词】执行审计 审计结果公告 部门预算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公共财政体制的进一步完善,财政预算编制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就是实施了部门预算改革。目前, 各地部门预算改革进展情况不够均衡, 尤其是县级部门预算改革还不到位, 预算编制较粗、综合预算不尽规范、基本支出定额不够完善、信息系统应用程度偏低等问题依然存在, 深化预算改革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充分认识推行部门预算改革的重要意义, 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把推进部门预算改革放在财政工作的突出位置抓紧、抓好 ,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 逐步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预算管理体系。

一、我国推行部门预算的背景与意义

推行部门预算最根本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完善公共支出管理制度,它是政府预算编制方面的重大改革。通过部门预算改革,对建立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加强公共支出管理和革新预算理论都有积极意义。因此,推行部门预算制度,对于我国财政预算理论的革新和公共财政理论的深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公共财政理论实证分析的开展。总而言之,提高政府公共支出的效率既是公共财政预算制度建设的起点,也是评价公共财政预算制度建设成败的核心。实施部门预算可以有效推进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预算体制的比较和研究,有利于我们向发达国家学习和借鉴部门预算的成功经验。

二、近几年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的经验研究

(一)审计结果分析的数据说明。

数据来源于2006年至2009年公布的关于中央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结果公告。即2006年第5号,2007年第6号,2008年第7号,2009年第12号。文中统计的关于部门预算执行涉及的财政资金范围仅限于这4份公告中的资金范围。

(二)审计结果的数据分析。

按照以上数据说明,本文统计出的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告中涉及问题财政资金的金额与比例(单位:亿元)

表1的数据表明:通过统计我们可以看到,2006年比例最高的两个项目是“编报不实”和“未拨付”, 2007年比例最高的两个项目是“执行不力”和“支出不具体”, 2008年比例最高的两个项目是“支出不具体”和“会计核算”, 2009年比例最高的两个项目是“编报不实”和“支出不具体”,比较而言,在12个项目中账外账和损失浪费通常为本年份中比例最小的两个项目。

(三)审计结果数据分析的结论。

通过对历年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告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部门预算编制不合理 ,大量“编报不实”问题资金的存在有极大的危害。同时,部门预算实施不力,从历年的审计结果公告可以看出,“支出不具体”涉及的问题资金在2008审计年度比例最大,达到54.6%。在预算具体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和单位很容易钻预算过粗及各项支出内容划分不细的空子,从而“改变资金的用途”和“扩大支出范围”。这两个项目,连同“编报不实”成为历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中最受关注的三个问题。

三、进一步深化我国部门预算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部门预算无论是在编制上、实施上、管理上,还是执行审计上,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本文将对上述问题的成因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部门预算的改进作出贡献。

(一)部门预算编制方面改进的政策建议。

分析“编报不实”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部门预算编制制度的缺陷所造成的。应进一步改进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改变我国“二上二下”的部门预算编制方法。将原来由各个部门向财政部提供预算草案改为财政部门通过对当年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测,编制年度预算计划,然后下达到各个部门;在此基础上,各个部门可根据本部门具体情况对该计划进行合理调整。

(二)部门预算实施方面改进的政策建议。

预算缺乏强有力的约束力是造成预算执行中存在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政府各部门必须严格依照立法机关审查通过的具有法律效力的预算法案办事。应尽快修订和完善《预算法》,明确政府预算的法律地位。可以在《预算法》中明确规定,国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如果由于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中央三分之一以上的部门申请,政府可以提出预算修改方案,对当年的预算进行一次较全面的调整。同时增加及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对违规执行预算行为进行处罚的相关条款。

(三)部门预算管理方面改进的政策建议。

预算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有效的法律、法规的指导和相应配套机制的运行来协调实施。制定《财政资金支付管理办法》,为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提供法律保障;加大《政府采购法》的推行实施力度从法律上保证与部门预算改革相配套进行的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能够顺利推行,以便为部门预算改革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2006年至2009年审计结果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署官方网站.

预结算编制论文篇4

关键词:事业单位;建设行业培训;预算编制;建议

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是年度经费收支所汇编的预算。事业单位通常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结合单位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参考前几个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充分考虑收入的增减预期,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事业发展需要与财力情况,测算编制支出预算,形成单位年度预算建议数,报送财政部门审核,经审定批复后,严格执行。当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单位事业计划与任务有较大调整,对预算执行有较大影响时,事业单位可以向财政部门申请预算调整。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事业单位下一个年度资金的使用情况,是确保单位完成各项计划和任务的有效手段,在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全面准确的预算编制有利于增强预算观念,促使部门重视行业规划和项目研究论证,统筹合理安排资金,提高单位管理水平;有利于加强单位资金全方位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做到办事花钱心中有数。

一、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建设行业培训工作的财务管理人员,在多年组织编制单位预算的工作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一)预算编制时间短、任务重,影响了预算编制的质量。财政部门往往每年9月份下达预算编制任务,要求10月份就必须完成下一年度的单位预算编制。预算的编制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来支撑,牵涉到业务、项目、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方方面面。预算编制需要编制人员主动加强与各业务科室(部门)的沟通,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并整理出基础数据。然而很多科室(部门)对于预算管理和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普遍认为编制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事,与其他人无关,缺乏应有的参与意识。基础资料薄弱,导致财务人员在编制预算过程中,一些科目的设置得不到很好的论证,只是单纯地为获取预算结果而编制预算,因而存在大量不尽科学合理的地方,使得预算结果与实际工作存在较大差异。

(二)年度预算与单位年度发展计划脱节。年度预算不只是为了控制成本费用支出,而是要保证单位全年工作计划和目标的实现。建设行业培训主要是组织全市建设系统关键岗位、应急性岗位、操作技能的培训;对本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组织技术操作规范的培训;根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承办建设行业技术等级培训;协助人事部门做好全市建设系统各类专业技术等级培训;落实建设教育“九五”发展计划,做好全市建设系统教育培训的具体事务性、服务性工作。同时负责全市建设系统企业、事业单位的各种专业工种技术工人的职业技能鉴定。建设行业培训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培训年度工作计划的不确定性,只有到每年的年底单位才能根据本年度培训班次拟出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而预算编制10月份就必须完成,年度工作计划跟年度预算编制时间上的不一致,年度工作计划不能为预算编制提供科学的指引,造成了预算编制不能完全体现年度工作计划的需求。另一方面,各基层单位都是根据当年年度工作计划测算下一年度的收入和支出,如培训办班支出是按上年的班次来编制下年度的预算,而从上年10月到预算年度的12月培训班次增减变动非常大,当年年度工作计划没有包含这部分,造成了预算编制不完整,预算编制数和实际发生数存在着较大差异,也影响了预算收支的准确性。

(三)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尚未建立。预算编制要求在编制预算时要实行严格的预算指标管理制度,公用经费支出实行分类分档综合定额管理。如建设行业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由于业务需要聘用临时人员,而单位公用经费定额为在职每人每年5000元,有些单位由于正式人员编制少、业务量大,公用支出定额标准并不能满足业务发展支出的需要。如汽车费用定额预算,建设行业培训人员多为一线工人,单位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培训办班及教师接送等都需要用到车辆,车辆定额经费实际支出存在超标准现象,通常采取的办法是用专项经费来弥补。过分强调预算定额的统一,对各事业单位职能的特殊性考虑不够,不利于单位工作开展。

(四)单位预算编制方法还不够科学。预算的编制方法往往决定了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合理性。现在很多单位预算编制的方法比较单一,大多采取的是“上年基数加增长”的方法,虽然较好地发挥了财政总量控制的优势,但单位习惯地在上一年度的基数为基础上,根据单位的职责、任务和目标测算安排本单位的预算,导致预算结果不切合实际,从而影响到预算的执行。单位在编制预算时,采用“上年基数+本年调整数”的预算编制方法也存在较大的漏洞,无法全面综合考虑业务计划变动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忽略了事业单位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必然造成预算编制数与实际发生数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编制事业单位预算的几点建议

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思考,笔者试着就如何更好地编制事业单位预算,提出几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预算编制工作,提高预算编制质量。目前多数事业的预算编制过程只有短短的1个多月的时间,时间短、任务重。这就要求单位各内设科室(部门)要转变观念,从思想上提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要深刻认识到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单位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良好机制的有效途径,需要事业单位各科室(部门)积极配合参与,群策群力,才能真正实现预算管理的作用。单位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组织相关科室(部门)积极参与编制预算,明确各自工作责任,做到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相互配合,环环相扣,保证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快速进行。预算编制人员要主动加强相关业务科室(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与相关业务科室(部门)一起对预算项目进行必要的调研、论证,保证预算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应有的 作用。单位要早准备,对下一年度的各项业务工作要有充分的估算,做到早计划,早安排;要细编制,将单位预算细化到具体项目,细化到每一个科室(部门),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真实性、合理性。

(二)预算编制与单位年度发展计划相结合。预算编制既要满足单位业务发展需要,还要考虑社会整体效益。预算编制作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严肃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合理使用资金,以适应目前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单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结合本系统、本行业状况和单位本身的情况,又要考虑单位业务发展的需要,编制预算应当和本单位的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编制单位预算时,要认真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认真细致地开展调研并进行科学论证,分析近年来本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及预算执行情况,对全年工作进行充分的预测与详细的规划,制定出可行性强、同时又适用于单位自身的预算方案。预算编制要结合单位年度发展工作计划,积极探索适合本单位、本行业特点的预算编制和管理的方法途径,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地开拓进取,发挥资金最大的效益,促进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建设行业培训单位应充分考虑行业应急性培训,一次性培训,制定年度计划。如建设行业培训中的职称继续教育培训为每年一次,五大员岗位继续教育培训为两年一次,安全生产考核人员和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为每三年一次,培训时间不同,年度培训人员数量变化就很大。这就要求单位不能只是在当年预算基础上编制下年度预算,而应该充分估计下一年度培训人员数量的增减变化,结合年度发展工作计划编制年度预算,避免因工作任务变化而导致单位大量追加预算资金或预算资金大量结余的情况发生。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定额标准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支出定额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建议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强对预算编制定额标准的调研,特别是要加强对业务性比较强的事业单位的调查与分析,充分考虑其实际工作需要,切实发挥预算编制标准的指导作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程序和方法,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统筹兼顾各单位的主要职能,科学合理地制定定额标准,通过准确合理的预算给予这些单位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的财力保障。另一方面,只有切合实际的预算定额才具有可操作性,才能起到指导和约束的作用。如:建设行业培训的汽车费用定额的确定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考虑到其工作职能需频繁的使用车辆,可适度提高单位的汽车费用支出定额,与其他单位区分开来,使支出更加的合理。

(四)积极探索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不断提高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是预算管理制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要大力推行“零基预算”,积极鼓励事业单位从实际出发,不受往年数据的影响,根据本单位的年度工作计划和任务,对可能发生的费用的项目进行科学分析,做好预算编制的基础工作,真正做到根据需要编制预算,使预算的编制更具科学性和前瞻性。同时按照预算年度内所有因素和事项,审核原有以及以往各年度增加的各项开支,细化预算,安排支出,以更好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建设行业年度培训人员数量变动较大,其年度预算编制就不能只是在上年的基数基础上编制本年预算,应该在充分估计下一年度培训人员数量的增减变化基础上编制年度预算。

预算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事业单位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完善的工作体系,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更加的规范、合理,从而不断提升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保障事业单位的稳步、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怡.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管理的研究.商情.2008;3

[2]吴琦.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审计与理财.2008;7

[3]朱钜巍.关于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天下论文网.2012;5

预结算编制论文篇5

【关键词】 内部控制; 预算管理; 关键控制点

一、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

2010年4月15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了《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财会【2010】11号)。《通知》要求,从2012年1月1日起,《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并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对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与预算管理均有联系。一是内部环境包括公司治理结构、权责分配、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这与预算管理的环境一致。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有利于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和绩效考核,预算执行情况反映了内部环境的状况。二是风险评估关注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不仅影响内部控制,大都直接影响预算管理,有效的预算管理可降低内部控制风险。三是控制活动包含预算控制,其他内部控制措施如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和绩效考核控制等也是预算管理的关键控制点。四是信息与沟通不仅可以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同时也可监督预算的执行。预算执行情况是内部控制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信息与沟通可以帮助预算管理获得纠偏信息。五是内部监督适用于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有效的内部监督可以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和预算管理的薄弱环节,有助于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和改进预算管理。

在理论界,分别对企业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的研究较多;实业界对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论实践成果颇丰。无论从理论界,还是实业界,大都把二者割裂开来,较少关注二者的有机结合。

本文在充分汲取和借鉴有关内部控制学、经济学、管理学及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从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的密切关系着手,对企业基于内部控制的预算管理关键控制点进行了初步研究,以确保企业有效实施预算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基于内部控制的预算管理关键控制点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南第15号——全面预算》已明确预算管理属于内部控制范畴。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都属于企业管理方法,都是企业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预算管理是一种能把企业的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体的管理控制方法。企业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促进预算管理实现目标,良好的预算管理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除了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与预算管理均有联系外,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在主体、主要内容、目标、主要风险点等方面具有高度相似性。内部控制的重点就是企业的风险点,而预算管理的关键控制点来源于内部控制的重点,详见表1。

从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可看出,二者在公司治理结构及预算职责、公司战略规划、预算文化建设、业务预算、财务预算、专项预算、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权责利匹配等方面的要求基本上是相同的,内部控制风险关注的重点也是预算管理的关健控制点。因此,在内部控制实践中,预算管理的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预算管理职责控制、预算编制内容控制、预算编制方法控制、预算编制流程与权限控制、预算调整控制、预算分析与考核控制、监督检查控制及预算管理文化控制等。关键控制点逻辑关系见图1。

(一)预算职责控制

预算控制基本岗位有: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预算管理四个岗位应相互分离,不得替代和减少。预算编制:企业财务部门负责公司的预算编制及管理,各子公司财务部负责本单位的预算编制。预算审批:企业董事会负责审定、调整公司及控股子公司预算,报送股东会审批。预算执行:企业总部各部门及子公司均为预算执行主体。考核:企业监察审计部门负责预算执行情况考核。预算职责见表2。

预算管理的职责风险在于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管理不完善和岗位没有相互牵制。因此,预算职责控制的关键点,一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二是具有相应预算权利的人员承担相应的预算责任,以确保预算管理控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

(二)预算编制内容控制

年度预算应当编制预算大纲或预算手册,为编制预算提供指引。单位年度预算方案应当符合本单位发展战略、经营目标、投资计划、筹资计划和其它重大决策。

预算内容主要包括:业务预算、财务预算和专项预算。业务预算主要包括:采购、生产和销售;财务预算主要包括:编制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其内容包含资金的筹资、运营、投资和分配,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期间费用,各项成本核算等;专项预算主要包括:研究与开发、资产购置、工程项目、业务外包等。

业务预算中风险主要在于:采购不当导致库存积压或短缺或物次价高或资金损失;存货管理不善导致存货减值、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效能低下导致资产减值;销售政策不当导致库存积压、客户管理不妥导致坏账。

财务预算中风险主要在于:筹资不当导致债务危机;投资失误导致资金损失或成本过高;合同订立或履行不当导致经济利益受损;会计报表编制不当导致决策失误或经营失控。

专门预算中风险主要在于:工程项目决策失误导致项目失败、管理不当导致项目建设成本过高;研究开发论证不当导致资源浪费或项目失败;业务外包管理不当导致成本过高或质量低劣;担保不当导致债务代偿。

预算内容控制关键点是纳入预算内容规范和齐全,预算事项的依据应充分适当,控制预算的措施应严密,以确保预算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预结算编制论文篇6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预算绩效管理

财务管理是高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基础,而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是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服务学校教学、科研等活动的重要手段,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财务状况和学校事业的长远发展。预算绩效管理是以“预算”为对象开展的绩效管理,将绩效理念和管理方法融入预算过程中,它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一起成为预算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

财政部将其定义为: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现有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中融入绩效理念,实现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它强调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

高等学校虽然是非营利组织,但仍然需要将有限的教育经费发挥最大效用,注重产出和结果。因此可将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定义为:预算绩效管理是在财务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以及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报告中,树立以绩效为目标的思想,实现预算和绩效的匹配,改善高校内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预算绩效管理相关文献综述

美国对高校的绩效评价主要由民间机构检查和监督,评价的结果将作为政府教育拨款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英国高校绩效评价主要是高校进行自评。《英国大学管理统计和绩效指标体系》由输入指标、过程指标和输出指标三部分组成。

陆媛(2006)从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和体系设计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借鉴英国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高校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提出了建议。

戴晓燕(2007)借鉴国外高校预算管理的经验,从前期预算绩效编制、中期预算执行绩效控制、后期预算绩效考核、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反馈四个方面探讨了高校财务预算实施绩效管理的具体途径。

王立会(2012)在研究绩效预算的理论基础上,引出绩效预算的内涵特征,指明了高校预算绩效改革的方向,提出了完善高校绩效预算管理配套制度的建议。

王倩倩(2014)介绍了相关的制度文献、国外高校的预算管理情况和国内学者对高校预算管理研究的现状,针对 S 大学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侧重从预算管理信息化和预算绩效评价两方面提出优化措施。

三、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以绩效监控为保障、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评价结果应用为关键的全过程预算管理模式。以下从预算绩效目标、绩效评价体系、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四个方面结合湖北省省属高校Y大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Y大学近年来逐步从“投入型”预算向“绩效型”预算转变,但依然存在下列问题。

1.绩效目标编制逐渐科学合理,但项目整合后的绩效指标难定。

Y大学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用款单位编制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设定绩效目标时经过调查研究,绩效目标从数量、质量、成本、效益等方面尽量细化量化。高校绩效目标按大项编制,例如,其中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专项,包括人才培养项、学科建设等四个小项,每个小项下面还涉及多个子项目,学校预算执行落实到校内各业务处室,使得大项目绩效目标不能完全覆盖各子项目,执行后对子项目的考核难以衡量。

2.预算管理制度尚在健全中,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Y大学目前的绩效考评工作主要是针对财政专项的绩效考评,每年向省财政厅报送上一年度财政专项的绩效自评报告,包括项目基本情况、绩效评价工作情况、绩效分析及评价结论。缺乏对学校部门的整体评价。预算管理部门没有对归口部门绩效自评结果的准确性做进一步的审核。

3.绩效监控每月开展,但监控运行仍有困难。

通过每月对项目执行情况的通报,控制项目用款进度,促进项目按进度执行,保证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避免出现年终突击使用、集中用钱的情况。但由于时间紧,项目多,且科研等项目的运行都有一定的周期,部分项目的绩效目标不便于量化考核,导致相关职能部门对项目运行情况的监控不够及时、全面和具体。

四、相关建议

1.完善与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

参照省财政厅关于预算绩效管理的系列制度,包括年度绩效目标编报、省级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及评价操作指南以及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制定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制度。

2.建立更加合理有效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我国高校绩效指标体系可以使用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和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相结合的方法,并借鉴《英国高校管理统计和绩效指标体系》的做法,建立全面丰富、科学合理、可行可控的绩效评价体系。

3.加强预算绩效结果的反馈并运用

在预算的绩效考核之后, 必须将结果反馈给每一个预算支出机构和每一位教职工,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编制部门下一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加强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陆媛.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及绩效指标设计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

[2]戴晓燕.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

预结算编制论文篇7

摘 要 随着现代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推动企业发展的管理方法,在规范企业行为、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已受到理论界和实业界的广泛关注。如何通过预算管理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成为企业管理中的新课题。由于我国预算管理起步较晚,在企业实际应用尚不升入,在理论界或是实业界,对于预算管理的内涵、功效、基础等,依然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这大大限制了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领域作用的发挥。本文阐述了预算和预算管理的基本内容、分析了我国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企业预算管理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预算 预算管理 现状 建议

一、预算的概念及其现实意义

(一)预算、预算管理及其理论依据

对于预算,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和表述:有人认为预算是一种权力控制,是一种机制安排,它通过制定一整套的标准化作业程序为参与者指明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从而规范其行为,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控;也有人认为预算是一种目标,它明确了企业经营活动务须达到的结果,是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具体化。笔者认为,预算就是企业在科学地对内部、外部经营环境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而制定规划的量化说明,用实物、价值等多种形式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及财务成果的一系列目标与规划,是为了落实公司战略而采取的措施。

预算管理,是指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预算管理涵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控、预算信息反馈、预算考评等一系列内部管理活动,要求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和全程跟踪和控制。

预算管理的构建是基于委托—理论、控制理论、激励理论等管理学理论。“委托—理论”认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从而产生了委托问题,而通过预算能够解决问题;“控制理论”认为,控制能够使受控客体根据施控主体的预定目标而动作,并最终达到这一目标,预算管理正是通过一整套的控制体系来规范企业行为,有效克服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问题,以实现企业的目标;“激励理论”认为,激励就是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预算管理是一种“人格化”的管理,它使员工感觉到自己在主动地接受工作,从而消除对工作的消极甚至抵触情绪。预算管理还通过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对员工做出正确评价,激励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二)企业推行预算管理的现实意义

1.预算管理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内容。有序、高效的预算管理既能够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又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预算管理为企业战略保驾护航。企业战略往往是抽象的,它须以可操作的方式加以落实,而预算恰好起到了这种“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定量化的预算指标体系来实现企业战略。

3.预算管理通过建立控制标准和进行“人格化”管理,能够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预算管理作为一种“人格化”的管理,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陈东,2003)。预算控制在贯彻责权利相结合原则的基础上,强调人的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以增强人的责任感,从而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预算是建立内部激励机制的前提。预算通过对预算目标的层层分解,并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责任人,通过预算指标与实际情况的比较,将其作为对责任主体进行奖惩的依据。因此,只要预算指标是科学和合理的,其作为绩效评价的标准就是不可或缺的。

二、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一)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现状

我国在预算管理的制度建设上不断推进,有关企业预算管理的相关法规也不断地提上日程。2001年,国家经贸委《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规范(试行)》明确提出了应建立预算管理制度。2002年4月财政部《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中进一步提出了企业应实行包括财务预算在内的全面预算管理。韦德洪等(2004)的调查发现,从总体上看,有70.67%的企业了解《意见》的有关内容,但仍有29.33%的企业表示对该文件的内容不了解,从行业来看,建筑业的比率最高(100%),从企业规模来看,企业集团的比率最高(95%),从企业性质来看,民营企业的比率最高(75%)。张熙庭(2010)通过调查发现,无论大中小企业,多少都存在预算管理,但不同行业实施预算管理的情况千差万别。他发现,采掘业、制造业和建筑业实施财务预算的比例高,其他行业相对较低,而且从具体预算类型来看,制造业的100家企业,都编制了利润预算,但有11家没有做生产成本预算,100家全部编制了管理费用预算,有72家没有编制应付账款预算,编制最少的是现金预算。

(二)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问题

1.预算缺乏战略导向型,预算目标短期化。程文丽(2004)指出,由于部分企业在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只重视短期活动,忽视长期发展目标,使各期编制的财务预算衔接性差,预算指标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不相适应。预算作为企业控制的首选方法,管理变得越来越集中于实现短期的财务目标,由于对如何将预算目标体现在预算和作业中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会导致战略与预算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通常会导致企业战略无法真正贯彻。

2.对预算认识不全面,重视不够,预算编制模式化,缺乏科学性及合理性。企业在编制预算时仍然是侧重于内部生产,销售部门人员参与预算编制程度低,这使得预算管理不能适应瞬息变化的市场行情,在此基础上做出的生产与销售决策的正确性就受到很大限制,降低了预算的科学性。另外,国外一些行之有效的先进预算编制方法(如弹性预算、零基预算等)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这样预算的事前控制和指导作用受到影响。

3.预算指标设计不合理,缺乏激励作用。南京大学调查组(2001)通过调查指出,中国企业开始注重预算的控制效果,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但是对预算的激励作用尚不够重视。解秀玉和李亚菊(2007)也认为,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要达到应有的效果,除了编制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外,还必须有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保证财务预算的执行,但很多企业缺乏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控制,缺乏对财务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与激励,对预算执行差异及其原因的分析不及时。

三、改进措施

(一)树立正确、科学的预算管理理念

企业实施预算管理,首先要树立正确、科学的理念。预算管理是一种使企业资源取得最佳生产率和获利率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基础是公司治理结构,起点是企业的发展战略,核心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方式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集成式管理。预算管理涉及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因此,应当让全体员工参与到预算的编制和控制过程中,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实现战略与预算管理的有效衔接

预算管理应该紧紧围绕着企业的战略目标来进行管理。首先,建立战略调研机制,对预算管理进行战略调整。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对未来的经营活动的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的方向应该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导向,满足企业整体战略的要求。其次,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刚柔并进。由于预算管理的自身限制,在强调全面预算管理的刚性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预算调整的情况,但预算调整必须建立严格的审批流程与审批权限,调整的原则不能偏离年度预算目标和企业发展战略。最后,解决好分权与集权的关系。预算管理通过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将权利责任下放到个个基层的责任中心,具体的责任中心来掌管权利,对这些权利的监督和调控则由企业预算管理的最高管理机构来完成。通过集权可以加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通过分权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各级员工的积极性,发挥责任单位经营者的潜力,激励全体员工更为认真地去执行预算。

(三)加强预算各个环节的执行控制

第一,预算指标要分解落实到位。预算经批准下达后,要将其分解为月度指标,落实责任。第二,创新预算控制评价分析。在执行过程中开展考评,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行为偏差,督促责任主体落实预算任务。第三,建立有效的预算信息反馈机制。信息反馈机制是否健全、有效对预算执行至关重要。预算反馈要坚持“谁执行、谁编制、谁汇报”的原则,由责任部门编制上报,预算部门进行汇总。第四,要定期召开预算报告例会,汇报预算的完成情况,并将其制度化,常态化。第五,建立预算预警系统。对关键绩效指标,特别是可控可计量指标建立预算预警机制,当指标接近或超过预算时,系统自动预警,快速反应。第六,规范预算调整程序。

(四)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评价体系,有效实现激励

企业必须把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结果与过程纳入本企业的绩效考核系统,在绩效考核体系应当包括预算考核的组织领导机构、预算考核指标的设立、预算考核人员构成。(孙迎春,2010)。另外,财务预算考核方法要科学化(孙静芹,2004),管理部门的考核与预算执行单位的考核相结合,会计考核与审计考核相结合;财务预算考核工作要制度化,财务预算考核工作应制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杨雄胜等.中国企业预算管理现状的判断及其评价.会计研究.2001(4).

[2]赵艳华.对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思考.现代管理科学.2006(09).

[3]刘育军.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探索.财务与会计导刊.2005(4).

[4]王君彩.现代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7(1).

[5]韦德洪,邹武平.李朝霞.财务预算理论与实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1(1).

[6][美]彼得·F·德鲁克.王伯言,沈国华译.组织的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7]林钟高,汪家常等.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8][美]特里·迪克.预算编制基础.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9]李兰英.政府预算管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10]李勉.浅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设计.现代商业.2008 (18).

预结算编制论文篇8

【关键词】发电厂预算管理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预算管理在西方国家已经成为发电厂不可或缺的主要管理手段,被视为发电厂实现管理控制与评价分部经理按计划运行的能力的有效办法。推行预算管理是发电厂成功进行财务管理的有效工具之一,这对于了解发电厂的财务状况,并有效调动和分配资源、把握机遇、争取主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发电厂预算管理中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制约着其效用的发挥。例如,一些发电厂虽然有预算管理,但是没有与之相配套的预算执行规则和环境,或者预算编制不够科学,没有在战略的指导下进行,预算松弛严重,导致预算仅仅成为文件夹中的文件而无法成为衡量业绩的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现实与预测的差异导致预算调整偏离了原来的目标,或者执行者过分强调客观原因导致费用超预算和利润低于预算等。这些问题导致预算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失效。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将成为预算管理的瓶颈,因此为了使发电厂预算管理能够更加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管理理论界和实务界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一、相关理论基础

1、预算管理和预算松弛概述

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围绕预算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预算调控、预算考评等多个方面。企业预算管理是将预算管理方法运用于企业管理实践中,保证财务管理活动的有效性、效率性、规范性,从而实现更有效的管理。它是财务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是关于企业发展的整体性规划,一般要事先确定目标,然后收集、归纳、总结能够反映实际运行情况的信息,并将此进行比较,再根据差异分析来决定控制的方向和强度。

预算松弛是指预算执行人员在预算制定过程中故意高估支出、低估收入或低估业绩能力的情况。预算执行人员之所以会虚报预算,是因为通常情况下,他们认为超额完成低水平的预算与无法完成高水平的预算相比,前者比后者更能令其上级管理者满意,预算中含有一定的松弛成分,可以为预算执行者保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一方面可以用来预防上级管理者经常性的预算削减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主动地对预算加以压缩以给其上级管理者留下良好的印象。

2、契约理论概述

所谓契约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程中,对交易各方权利、义务进行规制的一种制度装置,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现代契约理论主要包括企业契约理论、委托契约理论、财务契约理论等。其中:企业契约理论由科斯于1937年始创,后人又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补充和完善。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企业本身是“若干契约的联合”,其组织行为是“若干契约的形成过程”,因此企业必定具有契约性;委托契约理论是近30年来契约理论最为重要的发展,所有权经营权的分离,使委托成为普遍现象,管理者与股东之间形成的便是委托契约,其主要目的是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财务契约理论则主要研究企业资本结构尤其是债务契约问题,其以融资方式为研究的核心内容,旨在阐明借贷双方所发生的经济关系,这种关系决定着契约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并最终影响双方的利益分配。

二、预算松弛产生的原因

1、预算编制缺乏长期战略规划

目前,许多发电厂并没有认识到战略的重要性,战略目标的制定、战略选择与决策流于形式。在这样的基础上,发电厂的预算编制只注重短期经济活动、忽视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使短期的预算指标与未来长期发电厂的战略规划相互冲突,各期编制的预算指标衔接性差、有效性差。

2、预算的编制方法不合理

发电厂采用什么方法编制预算,对预算松弛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编制预算时分别采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概率预算等方法,而我国多数发电厂采用增量或减量预算编制方法。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增量或减量预算的编制简便;二是给预算确定中的讨价还价行为留下空间:三是承认历史水平的合理性。尽管增量或减量已经考虑了某些非正常因素,但确立增量或减里的幅度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主观性,致使预算松弛普遍存在,预算的编制未能真正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

3、信息不对称导致预算参与不相匹配

预算作为一个常用的管理控制手段,主要发挥两个方面的功能:激励功能和计划功能。由于预算责任人与其上司之间是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即预算责任人知道的与预算编制和执行相关的信息要多于其上司,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表现在多个方面,例如,预算责任人的能力、预算责任人的偏好,发电厂年度预算如何控制细节等等,导致预算责任人有可能从私利出发,利用预算参与来确定对自己有利的预算水平,从而出现预算松弛。

4、发电厂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投资决策不严谨,项目估算误差大。由于传统体制的原因,一方面投资决策失误成本低,另一方面施工建设腐败现象严重,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普遍的轻决策重建设,先让工程上马后进行评估算账的局面,项目决策“拍脑袋”,严重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

三、基于契约论视角加强预算松弛管理的对策建议

1、完善契约以对产权进行明确界定和保护

完善契约,明晰产权,可以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和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降低发电厂的运行成本,并为创新活动提供激励,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产权进行明确界定,其实就是对各博弈主体提供一种约束力,使得博弈各方共同遵守,这样的博弈是一种合作博弈,它能使博弈各方达到“双赢”。同时,不仅要明确产权以约束博弈各方,更重要的是根据发电厂的运营情况和管理机构情况,及时修改契约和修改约束条件,以保证约束条件的长期有效性,维持合作博弈的长期进行。

2、加强交流以促使博弈双方信息的充分对称

对发电厂预算编制起核心作用的预算编制委员会人员,要经常深入到各基层单位,了解单位的经营管理情况,认真听取预算执行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加强相互的沟通和了解。预算执行单位也要积极总结经验,对于预算编制的偏差和一些合理的建议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向预算编制委员会和发电厂最高决策层反映。经常的交流,能使得博弈各方信息在预算编制时充分对称,从而减少在预算编制时相互了解、获取信息的程序,达到提高预算编制效率和效果的目的。

3、加强基础管理以减少不确定事项引发的博弈机会

发电厂财务预算编制弈活动的开展,往往是不确定项目引发的。不确定项目越多,参与人的博弈机会也就越多,发电厂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真实性也就越差。为了提高预算的真实可靠性,发电厂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就必须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的基础数据收集、分类整理的管理办法。客观、真实、可靠的基础数据能大大减少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的盲目性,减少为此而造成的参与者的不同看法和争议,降低其因此而开展博弈活动的机会,达到发电厂的预算编制科学、合理的目的。

四、结论

本文运用契约理论对发电厂的预算松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基于契约理论视角,提出完善契约以对产权进行明确界定和保护、加强基础管理以减少不确定事项引发的博弈机会、加强交流以促使博弈双方信息的充分对称、合理确定预算边界、编制弹性预算四条对策建议,这些对策建议将有助于发电厂进行预算管理。

预结算编制论文篇9

我们此次主要通过对基层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并站在基层预算管理的角度,从管理会计、内控制度以及信息化等多个方面在工作实践中的现状,分析了基层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预算管理水平的认识和改进意见。

关键词:

基层管理;会计预算;管理;分析;研究;对策

一、预算管理概况

我国的预算改革是从2000年开始实施的,作为国家财政支出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的效果也是非常冥想的,但是会计预算管理在基层单位中还是出现了很多未能够及时解决的问题,像在会计预算中经常会遇到的预算编制质量问题,预算执行力问题,约束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会使基层单位很难通过预算管理来提升自己的实际管理水平和整体效率,形成上述问题的因素非常多,不仅有内部因素,也包含了外部因素,在单位发展的过程中,制度的确定与实际落实之间的差异也会导致上述问题的出现。

二、预算管理困难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财务部门管理职能问题

很多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对财务部门的重视力度并不是很大,在实际的财务工作中,财务部门基本上都处于审批流程的最末端,工作的时候也是常常处于被顶的地位,根本起不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预算管理工作一般都是由财务部门来带头的,其最终任务就是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单位财务部门一般是很难保证预算最终质量的。而财务收支预算则主要是以单位的总体工作目标为前提,因此财务收支预算会涉及到单位的多个部门,时间周期相对较长。所以在编制财务预算的时候还是要由财务部门带头落实,并且单位的相关部门还要积极的组件预算编制小组,充分考虑外部因素,进一步分析预算管理实现的可行性。但是从当前的编制财务预算情况来看,这一工作基本上都会归结到财务部门的工作范畴当中。单位编制的时间相对较短一些,虽然说各个职能部门也都会参与其中,但是权利落实的并不是很清晰,这也就导致各个职能部门的参与程度受到了影响,这也就使得财务部门空不出多余的时间对预算项目进行全面调研,一般情况都是根据上一年的数据信息来编制财务预算,这种方法与实际的财务预算相差甚远。

(二)信息化水平低

在会计预算管理中,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核心,只有编制出高质量的预算数据,才能够保证会计预算在实际执行的时候能够合乎情理,合乎规矩,现阶段会计预算编制的原则就是对单位进行一个综合的预算处理,然后进一步落实相关的保障制度,最终实现定额管理。由于编著预算需要的信息质量要求高质量的单位人员以及单位各个业务的实际支出情况,可以说单位的支出水平和未来的实际发展方向基本上决定了会计预算编制的质量。而从我国当前的基层管理情况来看,存在一个比较普遍的情况就是单位资产数据不是很清晰,对资产的管理也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资产管理信息的质量也达不到预定的要求,这些因素的出现都会使会计预算编制很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再加上工作信息软件平台的不开放,各个部门之间的软件系统不同意,种种因素影响使得单位要像实现资源共享变得愈发困难,而且编制预算的最终审核还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去决定,所以预算编制的水平高低与工作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工作能力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一旦出现了会计预算问题,很容易出现推脱责任的情况。

(三)缺乏预算内控细化流程

在当前的会计预算管理中,大部分的单位都没有设置预算管理流程,这就很有可能导致预算管理责任落实不清晰,整个预算管理都流于形式,编制预算并不真正用于预算,这样就会导致预算管理缺乏了主观能动性,主观上不愿意去承担责任,再加上编制预算部门与领导层之间的沟通也存在一定的障碍,这也很难从单位发展的角度对预算数据进行把握。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执行的过程中要按照审批预算的标准来严格执行,但是从当前的实际状况来看,编制预算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要钱,在要到钱之后就会想如何消费,这也就造成了理论与实际之间出现断层。也就是说预算管理的理念是向前发展的,但是财务管理模式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却是相对滞后的。这也就导致预算管理在短时间内达不到管理的目标。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在接到预算工作的通知之后才开始进行预算编制工作,并没有提前运作,这就导致单位的一些业务部门对预算编制的整体认知少,工作人员参与程度也比较低,组织预算部门对支出预算也缺乏必要的审核过程。这样编制出来的预算是缺乏真实性和可行性的,对解决实际问题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再加上很多额单位在编制预算的认知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很多工作人员都是本着不报白不报,多报比少报强的原则在落实这件事情。在编制预算的时候也没有结合单位年度工作安排去统筹支出预算,基本上都是采用预估的方法,这种方法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因此最终的结果也就没有什么权威性了。

(四)预算监督管理力度不到位

现阶段很多单位的预算管理财政监督工作都没有真正的落实到实处,相关的绩效评价工作也没有全面实施,还有一部分单位还没有实行预算执行激励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并没有将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与工作人员的绩效相挂钩,整体上来看,预算执行缺乏约束能力,而且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一些单位还能够随意改变资金的使用用途,自身的职权范围非常大,这也是导致单位资金使用效益大幅度缩水的主要原因。再加上单位自身的考核意识不强,单位的预算项目在结束之后,对预算的执行情况也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评价,资金的投向是否正确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标准,而且资金的使用效益、有没有超出预算的现象等问题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也就是说很多单位弱化了预算应用的相关职能。

(五)预算执行问题

财政预算工作在每年的年底都会出现追加预算的状况,所以最终的预算和资金到位情况会相对延迟,这也是在客观上说明了单位预算在执行力上出现了差异,在现阶段落实的预算管理体制中,年底没有用完的预算,是需要回收到财政部门的。因此我们要严格执行节约原则,反对浪费行为的发散,控制经费支出管理,走政府的采购流程。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应对随着有可能出现的突发业务,这样才能促进会计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

三、预算管理的相关改进意见

(一)确立会计职能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

从根本上改变对财务职能的认知,摆脱传统意义上的账房先生称号,配备相应的权利来支撑财务职能。

(二)加强内控制度细化

这一举措也是为了保证所制定的制度能够有效落实,促使基层管理部门形成一个人人都需要负责的责任网络。搭建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三)加快单位的信息化建设

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的各个单位要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财务信息数据库。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严格按照预算监督制度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有效的预算监督管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确立会计管理的重要性,用科学的信息技术来提升会计预算管理的效能,设立奖罚分明的制度手电,解决当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促进会计预算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振华,朱伟.基于新产品开发的目标成本法框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贡华章,于增彪,刘强,衣应俭;张双才.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引进与发展——记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A].管理会计与改革开放30年研讨会暨余绪缨教授诞辰86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08年

[3]曹林凤,祁勇,张朝宓.预算管理中的冲突和解决——基于F公司案例的探索和思考[A].管理会计与改革开放30年研讨会暨余绪缨教授诞辰86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08年

[4]王斌,任晨煜.内部管理报告:定位与体系构建[A].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热点与难点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张瑞君,殷建红.基于价值链的动态预算管理研究[A].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热点与难点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孟焰,王志成.企业预算管理中需要理顺的十大关系[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7]罗晓文.财务管理理论新思考:预算中心整合论[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预结算编制论文篇10

关键词:高校财务;预算编制;过程控制

财务是每一个高校管理中的关键部分,其中的财务预算管理关系着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在高校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背景下,财务预算管理所发挥的作用逐渐显著化、重要化。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属于一个系统体系,主要包括预算编制、执行、监管、考核四大部分,这四大部分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联。预算编制是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中的首要一环,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会制约执行、监管、考核的操作与管理,进而影响高校财务管理、资金使用效益、有效资源合理配置出现问题。为此,严格控制高校财务预算编制的全过程,这是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途径。

一、当前高校财务预算编制的现状

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预算编制作为第一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会制约之后三个环节的操作与管理。但是,据调查发现许多高校在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因而造成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无法达到有效性,具体的现状如下:

(一)缺乏系统的财务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系统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组织体系需要考虑诸多当面,主要包含部分有预算编制程序、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编制规章制度,发挥着各自应有的作用。虽然大部分高校构建了财务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不过缺乏系统性、执行力度不够,因而导致许多预算项目无法实现原有的用途。

(二)缺乏完善的预算编制安排

一般,高校的财务部门组成预算编制的主要工作队伍,其编制方法是综合多年财务收支影响因素,以上年度财务收支为基准,进而安排收支计划。这种预算编制安排缺乏完善性,使得财务预算管理的功能被削弱,极易出现繁琐的调整费用与追加费用的问题,在之后的执行过程中还会陆续出现更多棘手的问题。

(三)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

在高校的财务预算编制中,主体是财务部门,客体是高校的其他基层部门。由于高校各部门具有独立性,而财务部门没有深入调研与了解基层,没有细化分解预算项目的指标,没有对预算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绩效评估,导致许多部门在申请预算专项资金时缺乏量化分析与科学论证。如此,这种状态下的预算执行充满了随意性、盲目性,又因缺乏相应的理论依据,最用难以发挥财务预算编制的事前控制作用。

(四)缺乏精准的预算编制数据

由于高校每一年的财务收入与支出缺少具体的数据,对于高校各部门项目资金余额不确定,这样极易造成财务预算编制数据的精准度,最终会影响财务预算编制的安排。预算编制数据是高校制定财务计划的依据,是财务部门决定是否对部分部门追加预算的凭证,但由于缺乏精准的预算编制数据,高校的财务计划就很难落实到位。

二、高校财务预算编制的过程控制策略

(一)构建系统的预算控制组织体系

高校构建系统的财务预算控制组织体系,组建校部门的二级预算管理体制,以促进高校预算管理文员会的建立健全。同时,为确保高校的预算控制组织体系发挥应有作用,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划分职责与管理任务,将其分担给各级组织与部门,制定预算分级管理责任制,以督促各级组织与部门履行职责,为高校财务预算编制管理尽力尽职,以实现对财务预算编制过程的有效控制。

(二)制定完善的预算控制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的预算控制管理制度,这是高校实现有效控制财务预算编制过程的前提保障。在预算控制管理制度中,明确制定各项实施细则,如编制程序、预算收支范围、编制原则与方法、预算执行与调整等。同时,对高校、下属学院与部门的职责及权限作明确规定,以实现在预算编制执行、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依照规章制度办事,从而确保对高校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的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调整、预算追加进行明确的控制,避免预算编制出现随意与盲目现象。

(三)采取科学的预算编制办法

高校的财务预算包括两方面,即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高校在具有专业的预算编制队伍与预算专业管理人员的基础上,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控制原则,采取科学的预算编制办法,以确保高校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的科学、合理性。而科学的预算编制办法需要做到三个方面,首先构建全面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大量收集、整理、核实与高校预算相关的数据与信息,建立预算数据库与项目库,以便于高校的财务预算编制工作的开展,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准确度。其次,组建专业性的财务、审计团队,结合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与信息开展分析论证工作,以提供预算编制的科学论证,确保财务预算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最后,对预算编制过程实行公开、透明原则,并鼓励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监督。

(四)设立细化的预算控制科目

为监督高校预算财务的流向与执行,需设立细化的预算控制科目,具体到各部门预算项目的一切收入与支出,令各项财政预算收支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单位与个人。预算控制科目主要分为两大类:收入科目与支出科目,其中收入科目的作用是让师生员工了解高校的具体收入情况(如财政拨款、预算外资金、非税收入等)。而支出科目的作用是让师生员工了解资金的最终流向与用途,细化的预算控制科目能够确保对高校财务预算执行的监督。

三、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校对财务预算编制实施过程控制十分必要,预算编制作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与环节,其能够直接影响高校的财务预算计划及决策。因此,高校必须采取有效各种策略对财务预算编制过程进行监控,以保障高校财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而确保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效益。(作者单位:新余学院计财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