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图书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7 12:32:15

电子图书论文

电子图书论文篇1

1.1基本概况

目前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共购置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3个中文电子图书,在此分别对它们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3个电子图书系统中,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和超星数字图书馆收录的范围比较广泛,覆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业技术等各个领域,但在2个系统中被收录的比重又各有不同,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是针对西安科技大学地矿特色鲜明而购置的专业数字图书馆,它侧重矿业工程及相关类图书的收录。

1.2年使用情况统计分析

截至2012年12月,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购进的书生电子图书101081种、矿业工程电子图书16143种、超星电子图书91266种统计数据为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2010年1月~2013年12月4年的电子图书阅读下载量。在近4年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使用过程中,书生电子图书阅读下载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从2010年书生阅读下载量是矿业工程阅读下载量的2倍,到2011年书生和矿业工程阅读下载量基本持平,而到2012年矿业工程阅读下载量反超书生,几乎是书生阅读下载量的2倍,超星虽然是2012年新增的电子图书,但从2012年10个月的阅读下载情况看,仅略低于矿业工程,而远高于书生,超星电子书2013年的阅读下载量完全超过书生和矿业工程。分析其具体原因如下:首先,2008年年底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开始陆续采购电子图书,最先试用的是书生电子图书,2009年年底才购进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所以全校师生最先接触、使用和熟悉的便是书生,在2010年全年的阅读下载量统计中,书生远远高于矿业工程;其次,虽然购进的书生电子图书数量远远高于矿业工程电子图书,但矿业工程电子图书的内容主要是与本校学科特色相吻合的专业图书,加之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是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随着读者对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的逐步了解,无论是撰写学位论文,还是完成科研项目,需要借助大量专业书籍的帮助,在这些方面,矿业工程的优势是书生所无法匹敌的;最后,超星是三种电子图书中唯一一个每年都及时更新图书数据的,它的优势在于读者可以看到最新的书,而书生和矿业工程所收录的基本是2007年以前的书,在时效性方面超星要优于书生和矿业工程。

1.3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

2013年12月11日~31日期间,在网上开展了电子图书读者满意度调查,共收回116份有效电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资料、是否了解电子图书及了解的途径、电子图书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及对电子图书的意见和建议等几个方面。通过统计调查问卷,得到以下结果:97%的被调查者身份是本科生,62%的读者是通过图书馆网站了解到电子图书的,有67%的被调查者使用电子图书的原因是用于教学参考,有53%的被调查者对电子图书的了解程度为一般,仅有20%的读者了解电子资源,经常使用电子图书的人数仅占15%,认为电子图书能够满足需求的仅占32%,能够熟练使用电子图书的仅占23%。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最大的电子图书使用群体为本科生,而他们阅读电子图书的主要目的为学习参考,仍有近三成的读者不了解图书馆购买的电子图书,在电子图书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人很少,相当多的被调查认为目前现有的电子图书不能满足他们的使用需求;同时,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还没有很好地掌握电子图书的查询、阅读和下载方法。被调查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总结起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认为电子图书种类不够丰富,希望多采购管理类、文学类电子图书;②对电子图书的使用方法不够清楚,希望图书馆能多组织讲座培训,增加读者对电子图书使用方法的了解;③更新不及时,特别是理工科技术类的图书,希望能更新快一些,满足读者对新技术的学习和认知。

2提高电子图书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2.1制定科学的馆藏发展策略,合理建设电子图书资源

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纸本图书和电子图书都是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用户阅读习惯等原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纸本图书的采购量都应该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但是,随着电子书产业的发展,图书馆也看到了电子图书在未来发展的前景,在采购图书资源时,应该注意二者的相互补充,相互依存。在目前,中文电子图书比纸本价格低很多的情况下,可将有限的资金更多地投入同种电子图书的采购,减少纸本副本的购买量。这样既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又可以提高电子图书的利用率。

2.2引进新型电子阅读终端,开通移动图书馆服务

面对移动阅读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界必须引进先进的电子阅读器,吸引读者到馆借阅,从而提高读者对馆藏电子图书的知晓度。手机阅读具有社会性、交互性、个性化等特征和优势,高校图书馆应该在大学生群体中积极推广手机阅读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促成新的阅读载体,新的阅读形式层出不穷,图书馆应不断摸索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提高读者服务满意度,提高馆藏利用率。

2.3统一电子书检索平台

从读者调查问卷读者建议看,电子图书使用不方便也是主要影响读者利用电子图书的因素之一。目前,图书馆将电子图书作为电子资源,普遍只是在电子资源栏目列出电子图书的链接,书目查询系统一般只提供纸本馆藏的情况,这种将电子图书和印刷型图书分开揭示的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子图书的利用。图书馆可以考虑将电子图书的链接整合在书目检索系统中,方便读者在书目检索系统检索时在一个检索平台就可了解不同馆藏形式,这样既丰富了书目系统的内容,又便于提高电子图书的馆藏利用率。

3结束语

电子图书论文篇2

关键词:电子信息时代基层图书馆电子图书室发展

随着电子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各类电子出版物、检索数据库等电子信息资源的大量涌现,以印刷型书刊、文献的流通、阅览为主的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受到巨大的挑战和影响,原有的阅览设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读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为适应图书馆开展电子文献信息、服务的需要,在基层图书馆建立一个集网络、电子出版物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电子图书室已成为必然趋势。

一、建立电子图书室的必要性分析。

(一)、电子信息的飞速发展导致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借阅业务逐渐萎缩。

电子图书室是指一个特定组织范围内用电子方式存贮图书、期刊的全文内容,为用户提供访问、检索、查询和全文提供服务的信息系统。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电子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青睐于在网上查阅资料、搜索信息、阅读文章。电子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知天下事,读天下文章。与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相比,电子图书室有着方便、快捷、容量大等等优点。而传统意义上的以印刷型书刊、文献为主的基层图书馆,受到发展规模、场地、环境、服务等要素的制约,已不能吸引多数读者的需求,导致图书馆日益门庭冷落,业务逐渐萎缩。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县级基层图书馆每天来阅览室看书的人寥寥无几,每天来借书的人更是少而又少,有的图书馆年借书量甚至只有百人。作为基层图书馆,基层人民群众精神食粮的汲取之处,其发展现状实是令人担忧。

(二)、电子图书室的建立弥补了图书馆场地不足的缺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商品房、商业区的大规模开发,城市中心土地面积正在急剧缩小。而传统意义上以印刷型书刊、文献为主的藏书方式对图书馆的面积、规模有很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有大面积的藏书室、借书室、阅览室等等,还要有采编室、收发室等相关办公科室。作为基层图书馆,既无权,又无钱,加上很多地方政府对图书馆的发展建设不够重视,因此,很难会在城市中心地段建设正规化、规模化的图书馆。而图书馆如果建在郊区,则又给读者带来很多不便。有些地方的老图书馆,地理位置虽在城市中心,由于建造年代较久,规模、面积都较小,也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图书室表现出了它特有的优点,基本上只要求有一个大规模的空间,装上相应的电脑设备,就能满足读者读书、看报、查资料等各项要求了。电子网络藏书容量大,对场地大小无特殊要求,无疑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首选。

(三)、电子图书室弥补了基层图书馆藏书量在逐年减少的问题。

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每年都要投入相当一部分的资金去购买新书、报刊、杂志,随着物价的上涨,书籍、报刊、杂志的价格涨幅也很大,原来只需几元甚至几角钱一本的书现在要卖十几元甚至几十元,而政府对图书馆经费的增加远跟不上书本的涨幅,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图书馆的购书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以印刷版为主的书籍破损快、折旧率高,每年都在大量减少。旧书毁损,新书购买量下降,导致很多基层图书馆的藏书量在逐年减少。而网络化、信息化的电子图书室,不用纸张实物,不存在破损、虫蛀、火烧、雨淋等折旧,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四)、电子图书室迎合了更多读者的需求。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都追求高效、快速,这是电子图书室的又一大明显特征。要查自己想要的资料,传统的图书馆藏书,要花大量的时间在成堆的书刊中找到相应的书本,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翻看整本书,找到的还只是个别观点或资料,而在电子图书室中,读者只要在电脑的搜索栏中键入相应的关键词,电脑中便会显示出与之相关的所有信息、资料内容,大大节省了读者搜索查找的时间,同时,各种相关观点、信息、资料给了读者更多选择的空间,从而迎合了更多读者的需求。

二、建立电子图书室存在的困难。

(一)、财政对基层图书馆的投入不足,导致发展基金短缺。由于公共图书馆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机构,它的运营经费统一由基层财政拨款,而稍有财力的地方政府往往把钱投在了工业项目、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教育等事业,又因图书文化事业一直未被列入关系民计民生的问题之列,所以基层政府对此的投入相当有限,所拨之款只够维持图书馆的基本运营,严重制约了其发展空间。而电子图书室的建立,前期必须要有一笔大的资金投入用以购买电脑设备、安装网络设施,这对资金问题是一个挑战。

(三)、工作人员不能完全胜任电子信息时代的工作需求。

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不能完全胜任电子信息时代的工作需求的主要原因有:1、基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着年龄结构较大,基础学历较低的特点,导致他们接受现代化的电子设备的能力相对较弱。2、传统的借阅方式都是简单的手工操作,编个号、登个记,简单机械,易懂易学易做,与现代化、高科技的电脑操作截然不同。3、因工作性质、资金不足等原因,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任何业务培训,更谈不上对他们进行还未在基层图书馆开设的电子图书室的专业电脑培训了。

三、建立电子图书室的对策分析。

(一)、争取政府的首期资金投入。

建立电子图书室要购买一批电脑设备,相应的配件设施,网络布局,还要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所以首期投入需要的资金较多。但从长远角度出发,电子图书室的设立在资金投入方面要比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少很多,因为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每年都要花相当一部分资金去购买新书、报刊、杂志等,而电子图书室节约出了购书的资金,只需投入少量的基本维护费用。基层公共图书馆是非营利性组织,是基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汲取之处,应向相关部门反映建设好基层图书馆的重要性,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同时,向有关部门说明设立电子图书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从长远上看对资金投入的节约度,争取政府财政的资金支持。

(二)、加强对工作人员相关业务的培训。

图书馆作为集文化、教育、宣传、信息传播、服务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机构,工作人中自身的道德文化素质对图书馆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特别是建立电子图书室,对工作人员所具备的能力要求更高,计算机作为现代电子图书室中的一个基本工具,必须人人懂,个个精,而这些现代化的电脑知识不是依靠工作人员自身的学习就能够掌握的,要通过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的专业培训才能完成。作为单位,应该为工作人员的电脑业务培训提供资金、师资、场地等各方面的支持,为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各种保障,主观配合客观,提升基层图书馆的档次,更好地为基层人民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霞:论信息时代图书馆的继续教育,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1(6)。

电子图书论文篇3

1、空间管理方面

(1)纸质图书根据其内容的多少,其所占的实际空间大小不同,一些大部头的图书占地大,不便于随身携带。同时,对保存、管理的要求较多,需要大量财力、人力和物力的支撑和保障。

(2)电子图书所占据的是虚拟空间,即一个电子阅读工具上能够储存数以千计的图书资料,具有占地小、存贮量大、携带方便等优点。在保存管理方面,人们只需要保证硬盘等存储器的安全即可。

2、阅读条件方面

(1)纸质图书只需要适当的光线即可进行随时随地的阅读。

(2)电子图书在阅读时首先必须要有相匹配的的电子阅览工具,包括电脑、手机、掌上阅读器等。同时,读者还要确保其工具的电源供给以及自身对这些设备在操作步骤、网络知识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

3、检索查阅方面

(1)纸质图书在进行检索查阅时必须进行逐本翻阅,虽然目前大部分图书馆都配备了电子检索系统,但只能显示书名和简要,读者要想了解全文内容,还是要进行实本阅读,造成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2)电子图书由于其存在形式同电子数据库统一,因此读者在进行检索时,能够迅速的从海量的电子图书库中准确调阅出图书,并进行全文的查阅,方便快捷,极大的缩短了图书检索查阅的时间。

4、身心舒适度方面

(1)纸质图书在阅读时需要柔和、明亮的光线,读者通过近距离的感受书页质地以及油墨香味,充分的融入到温馨、惬意的阅读氛围中去,能够同文章产生快速、高度的共鸣,使其在精神上得到巨大的满足。同时,由于阅读时的光线适度、环境幽静,不会使读者在阅读时因外界因素产生不舒服等状态。

(2)电子图书的阅读必须借助电脑、手机等电子阅读器才能实现,而由于人们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其屏光、分辨率、电磁辐射等会对患者的眼睛和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引起眼睛的疲劳、流泪等反应,加速读者近视速度和程度,从而降低了读者在阅读时的舒适度。

5、资源共享方面

(1)纸质图书在资源共享上的程度不高,这主要是受到地域、复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共享范围一般为联合编目、协调采购、馆际互借等。

(2)电子图书通过互联网络,能够实现较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其共享的范围包括有文献传递、检索、存储等等。

二、基于读者服务的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合理利用对策

1、加强对读书群体的拓展

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利用社会媒体的宣传,正确引导广大群众的阅读兴趣和方向,积极转变当前的社会阅读风气,使其阅读目的从“功利性”逐渐扩大到“人文性”、“社科性”等方面,从而平衡图书出版、销售的格局。同时,还要积极的宣传电子图书的优势,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网络图书,从而提高网络书籍的出版和销售水平。

2、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再加上信息网络的全面普及,使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在进行图书阅读时更多的是选择电子图书,导致去图书馆阅读的人数下降,从而造成图书馆实际利用率和社会效益的降低。因此,图书馆必须积极的转变管理观念,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使人们愿意花时间来馆阅读。同时,还要积极地完善馆内电子图书的设置,开设专门的电子阅览室,并配备好完善的互联网络系统,从而更好的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服务需求。3、加强实体出版与网络出版的双赢国家要根据当前社会需求形势,不断的对传统纸质出版社进行改革和优化,通过积极引进现代化的管理、设计、发行等模式,不断提高纸质图书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同时,还要积极发展网络出版,建立健全网络出版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完善网络图书的销售模式,从而实现实体出版与网络出版的双赢。

三、结语

电子图书论文篇4

关键词:电子出版物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员读者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电子出版物是产生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把文献资料、数据库、音像信号等转换为电子数字信号,再通过电子计算机处理还原的新型信息载体。它是记录人类知识与信息的电子载体。电子出版物的发展极为迅猛,它极大地改变了信息资源的形式,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深刻影响,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受电子出版的影响尤为突出。

一、电子出版物的内容、类型及特点:

(一)电子出版物的内容,所谓电子出版物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储在光、磁等存储器(如CD-ROM、磁盘)上,并通过计算机或远程通信进行阅读的出版物。如新闻出版署在1994年曾将其定义为: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体。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光盘型和网络型电子出版物。光盘型电子出版物是把电子技术、计算技术应用到文献载体上,通过计算机把存储在光塑、金属磁性介质的电子信号转换成可读信号出版物。网络型电子出版物是利用电子计算机远程通讯、网络技术,把网络信号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转换成可读信号的出版物。电子出版物的出现加快了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步伐。

(二)电子出版物的类型

电子出版物的种类形式多种多样。按着文献类型和信息服务的方式不同,划分为不同的电子出版物。

1.按文件类型划分,主要有电子图书、电子杂志、电子报纸和软件读物等电子出版物。电子图书是继纸质出版物之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图书类型。它采用二进制的数字化形式将图书文献的文本存贮在计算机可阅读的磁盘上或光盘载体上,在计算机软件的支持下形成电子图书数据库并再现出来,供人们阅读利用。电子杂志是电子出版界的研究热点,当前电子杂志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印刷型杂志的电子版和全新的电子杂志。前者是文本数字化,图像和表格还不能成为检索的ASCⅡ字符,而后者在文章的制作及阅读全过程都通过网络由计算机完成。

电子报纸常见于联机数据库中,我国第一个报纸全文信息数据库是《经济日报》数据库。

软件读物主要有商业与专业软件,用户个人专业软件、教学应用软件的实用程序软件等多种类型。

2.按照信息服务方式划分,有联机型、计算机通信型和单行版电子出版物。

联机型出版物主要是通过主机或联机网络及检索终端提供信息的出版物。

计算机通信型出版物主要指电子邮件、电子会议和电子杂志等。指作者在自己的终端上创作、编辑论文,读者通过网络存取并利用它。

单行版电子出版物通过发行并借助单机服务的电子出版物,如CD-ROM数据库。

(三)电子出版物的特点

由于电子出版物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化,它的产生方式及存贮载体的不同,较纸质出版物来说有自己的特征。

1.体积重量小、信息存贮容量大。一张普通的光盘厚仅3mm、直径12mm、重约20克,容量却有600MB以上,可存贮3亿多文字或上万幅图片、图形,七十多分钟的影像资料。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共计74卷,这样的巨著通过高新科技手段,可将全部图文、数据缩于24张光盘,既方便保存,又便于利用。

2.检索功能灵活方便快捷。电子出版物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各种信息,通过计算机对存贮信息任意查询、检索、修改、更新、拷贝、编辑等,以分级菜单式检索文件,处理速度快而准,检索方式简单直观。

3.信息传递速度快。电子出版物的信息传递方式省略了传统出版业的大部分环节,实现了信息与信息载体在时空上的分离,降低了传播时间,如通过Internet网,一部《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从中国传输到大洋彼岸只需3秒钟。

4.图文声像并茂,丰富多彩。纸质出版物以静止的文字提供新闻记录,属于单媒体的被动信息传播。而电子出版物采用先进的电子计算技术,把文本、图形、声音、动态图像集于一体,提供多姿多彩的信息,供读者利用,大大提高了利用率。

二、电子出版物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电子出版物不断完善发展,人们逐渐接受它,由于电子出版物的广泛应用,大大增强了图书馆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的能力,电子出版物对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员及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电子出版时代不仅对于传统图书馆的地位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图书馆的未来提出了新课题,一方面电子出版物引起了图书馆资源的分散化,信息商以丰富多彩的服务方式使信息的存在形式和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信息突破图书馆的围墙,用户对图书馆的依赖性少了;另一方面,电子出版物克服了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它能量化地表示、记录信息,以电讯技术、计算机等技术迅速地传输、复制信息,使传统图书馆失去一部分存在的意义;第三方面,虽然电子出版物使图书馆的地位受到威胁,但是也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这就是电子图书馆时代的到来。电子图书馆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观念,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在网络上传递,为用户提供服务;它使众图书馆联网,实现资源共享;电子图书馆与信息高速公路联结为一体,成为世界上信息资源最丰富、用户最多、利用最方便、最开放和最大的公共图书馆。

(二)电子出版物使图书馆与计算机结合成为图书馆的主要任务。电脑图书馆管理员和网络技术人员是图书馆的主要工作人员。图书馆员应具备从庞大的信息流中筛选信息的能力,应该很快地帮助用户查取更多的信息。尤其高校图书馆员是为大学生提供信息服务,学生读者需要更快地获得基础理论知识和科技知识,尽快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及多方面能力,所以这要求高校图书馆员是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三)电子出版物改变了读者接受信息的方式方法,使读者由原来的以“读”为主,变成借助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达到视、听的完美结合,使静态阅读变为动态阅读;电子出版物提高了高校学生读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电子出版物提高读者信息量,扩大学生视野,为他们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因此,电子出版物这一新事物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是深远的,高校图书馆应尽快调整机制,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永健 略论电子出版物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图书馆论坛》2000年第3期。

电子图书论文篇5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 学科分馆 电子资源 探讨

中图分类号:G250.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6938(2010)02-127-03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ecial Branch Library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Huang Li (Librar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100875)

Abstract: The importance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electronic sources in branch library of university are discussed. The electronic sources in the colleges: textbooks, reports, research publications, are the direct sources for the branch library. And the database guiding system for the special field will bemore effective to server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olleges.

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branch library; electronic source, discussion

CLC number:G250.74 Document code:AArticle ID:1003-6938(2010)02-127-03

大学图书馆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保障及基础。长期以来,大学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共存,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发挥了很大作用。随着图书馆和信息管理的专业化发展,院系资料室由于各种不利因素, [1 ]在图书馆的统一规划和关心下,整合和优化为图书馆学科分馆,形成了以中心馆加多个学科分馆的大学图书馆管理模式。学科分馆与原院系资料室有着明显的区别,除了收藏统一规划以外,学科分馆的工作和人员都隶属于图书馆统一管理。

在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时,对学科分馆的电子资源建设也是一个必须探讨的重要问题。在网络环境下,学科分馆是否有必要建设电子资源?本文通过分析学科分馆电子资源的独特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学科分馆电子资源建设的模式。

1 学科分馆与中心馆的相互关系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已明文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确定了大学图书馆的性质与职能。

图书馆学科分馆是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分馆的馆藏文献内容以满足读者群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为主。学科分馆的文献资料由中心馆按教学和科研需要配备,与中心馆既有紧密联系,又有明确的分工。

由于大学图书馆是以中心馆为核心,分馆辅助服务的形式建设的,学科分馆的指导思想是:资源共享、服务共建、文献分藏和读者分流。[2 ]

资源共享主要体现在:书目数据共享和文献资源共享。凡是中心馆已有、已经购买或者可以获取的数据源,分馆可以无偿利用。分馆和中心馆共享一条书目数据,分别管理各自的馆藏,全校的馆藏在系统中统一揭示,对读者查询、借阅十分方便。文献资源的共享包括印刷本文献和电子资源。对于印刷本文献,由于中心馆和分馆的书目和馆藏信息全部在一个网络系统中,读者可以查询全校范围内文献的收藏分布情况;对于电子资源,通过图书馆门户的认证系统,读者只要登陆图书馆网络都可以查询和下载。

服务共建是强调图书馆资源的共性,但是各学科分馆要保持学科特色。

文献分藏是指各学科分馆收藏专业文献,中心馆收藏基础书和某些特藏,这样可以方便各院系读者就近利用文献,同时缓解中心馆的压力。

读者分流不仅体现在读者分布到各分馆的数量上,重要的是对读者群的分离。由于各学科分馆主要收藏专业性强的文献,需求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和研究生,而本科生则多数在基础文献利用上,因此各分馆的读者主体是院系的教师和研究生。

2 图书馆电子资源

电子资源,又称电子馆藏、电子信息资源、数字资源,是在电子设备和网络环境支持下,图书馆通过一定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的电子信息。

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形成核心能力的基础。在当今图书馆中,电子资源由于其独特的特点,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部分。[3]

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有着很大的区别。目前常见的电子资源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网络数据库、光盘数据库、数字光盘等。非正式出版的电子文献同样是重要的文献资源,主要有电子新闻、电子邮件、电子布告和电子论坛等。

电子资源在发展过程中,虽然一直伴随着知识产权、保存等方面问题,但无与伦比的优点使其能保持不可阻挡的强劲发展。其主要优点有:整合性强、时效性好、检索方式多和能满足个性化需求。[4 ]

大学图书馆十分重视电子资源建设,通常的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有以下两种常用方式:(1)自建馆藏特色数据库;(2)自建网络资源导航库;(3)建立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集团联盟。对读者对电子资源利用的调查表明:读者对目前的电子资源和围绕电子资源提供的服务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5 ]但是,与印本文献相比,电子资源仍然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6 ]

电子资源有信息存储容量大、使用方便,可对信息进行各种处理,检索快速便捷,图文声像丰富,交互性强,生产成本低,出版周期短,信息传递方便,信息获取快,更新速度快等特征。这些特征使电子资源的建设迅速,在中心馆受到极大重视,同时,也容易忽视学科分馆的电子资源的发展。

大学图书馆对电子资源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使读者能够更好地利用图书馆已经购买的各种资源,使有限的经费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对中心馆的电子资源建设是各个大学图书馆的核心工作,相对而言,对各学科分馆的电子资源建设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根本没有考虑。

针对目前对学科分馆电子资源建设缺乏的现状,首先应该明确学科分馆对电子资源的需求以及与中心馆电子资源建设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规划学科分馆电子资源建设的任务和模式,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3 分馆对电子资源的需求

在馆藏和服务方面,学科分馆与中心馆相比,收藏更注重专业特色、强调学术性,更能满足本专业读者的文献需求。在通常的馆藏建设中,分馆的特点和优势体现在:

人员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了解读者需求:大多数分馆工作人员具备本学科的专业背景,同时又有图书馆工作的实践经验,常年与教学科研一线的教师和学生近距离接触,能够追踪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信息和学术前沿,并及时获取本学科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为师生提供所需的文献资料。

除了正常的采购渠道外,分馆还能利用其他多种途径补充专业文献,如教师的出访和参加国际交流的资料。这些资料院系教师往往希望交给学科分馆保存。各种学术团体和基金会对院系的赞助或捐助,这些捐助的文献资料都以特藏的形式保存在学科分馆中。接受院系教师或眷属、以及离退休教师的捐赠等。这些文献在中心馆很难受到重视,但是在学科分馆,却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

在学科分馆中,另一个重要的收藏是汇集院系教师的学术成果,并形成特藏。如教师文库、学位论文、学术报告。尤其是在一些著名大学和一些著名的学科,这些收藏不仅对本院系师生重要,还可以形成特色收藏,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产生影响。

随着电子资料的发展,这些在印刷本收藏中学科分馆的重要性,对于学科分馆中电子资源的建设,具有相同的价值和意义。

在学科分馆中,分馆工作人员对电子资源的了解和知识可以很好地帮助院系师生使用各种数据库。这些工作人员经常与院系教师和学生交流,对院系的研究状况,包括一些教师和团组的研究方向都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对该学科的电子资源掌握比普通读者更加深入。如一些常用的专业数据库、专业电子刊物的查询。在此基础上,学科分馆工作人员可以建立相应的电子资源导航系统,使院系教师和研究生能更加方便地使用中心馆和网络数据资源。

由于学科分馆的专业特点,与各专业图书馆之间的馆际合作关系非常密切,文献交流和共享更加直接。有些在专业图书馆和信息中心需要特定用户使用的电子资源,可以通过学科分馆的合作关系,供院系师生使用。在一些专业图书馆的特色收藏,通常也会通过学科分馆电子资源的建设,成为该学科分馆的电子资源特色。这些都可以在学科分馆的电子资源导航中提供。

因此,与中心馆的电子资源建设相比,在学科分馆中的电子资源建设应该以电子资源导航为主。

在数据库的电子资源建设中,学科分馆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从内容上看,学科分馆应该说是以图书馆为中枢的全校文献信息系统的终端,是专为院系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文献信息资源供应机构。除了正常的图书馆文献服务功能外,还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比中心馆更加紧密和直接。一些在中心馆无法直接获得或者只对院系有重要价值的资源,在学科分馆中能获得并被充分利用。

教师讲义: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在教师的讲义都是以电子版的形式保存在计算机中。这些电子讲义以及讨论都可以以数据库的形式保存在分馆的数据库资源中。

学术报告:大量的学术交流,专家报告都是电子版进行的。在一般的院系中,每星期平均都有1-2个专家报告,通常这些报告的内容都是研究前沿。这些报告的电子资源收藏是其他任何收藏都无法完成的。

学位论文:对于一个院系,其学术研究都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尽管在各个层面,国家和中心馆都有学位论文的数据库,但是这些学位论文输入到数据库需要一定的周期。而在学科分馆中,与院系师生的紧密联系,可以及时地与教师和学生沟通,签订协议,及时入库,以更短的时间服务于本院系师生。

研究交流平台:在一个专业领域,尤其是对院系的研究,一个电子信息交流平台,可以很好地提高本专业师生的研究水平。

对这些资源的电子建设,对院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同时,由于分馆直接为院系服务,院系也愿意安排学生来建设和维护这些电子资源。

4 分馆电子资源建设模式

在印刷本馆藏中,各学科分馆在院系的专业服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点被各大学图书馆所积极支持。但是对学科分馆的电子资源建设,由于各中心馆都对电子资源的建设技术和经费投入很大,而在学科分馆建设电子资源却被忽视了。

大学图书馆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一般都收藏巨大的纸质文献资源。在建设数字图书馆―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对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利用数字存储技术,把纸质文献转化为电子资源。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对于一个大学图书馆,其电子资源建设都不是能在短时间和低成本建设起来的。因此,在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过程中,常常是建立图书馆集团的联盟形式,对资源的共享和共同采购。对于这些大的数据库建设工程,分馆的电子资源可以进行合理利用,对学科分馆所收藏的纸质文献的数字化,也需要中心馆来进行,然后列入统一的中心馆数据库。

因此,学科分馆的电子资源建设,必须依托与中心馆来进行。

与大学图书馆的任务一致,学科分馆的主要任务是使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已经购买的各种资源。然而,与一般图书馆有别的是,大学图书馆的中心任务是为大学的教师和学生服务。因此,大学图书馆既要考虑到教师的科研需要,同时,还必须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服务。这些任务在直接服务与院系的学科分馆中更加充分地体现。

针对学科分馆的特点和任务、以及与中心馆的关系,对学科分馆的电子资源建设,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织和规划。

由学科分馆的特点,电子资源的建设主要包括几个部分:专业导航、教师讲义库、教师文库、学术报告库、学位论文库、常用计算机软件库和院系交流平台五个部分。

专业导航系统:目前国内图书馆主要使用的网页导航方式有:语种、文献类型、学科分类、名称检索、西文电子期刊的字母顺序索引等。对于学科分馆的导航系统,由于学科类别单一,可以将中心馆的学科分类中的类别移植到分馆的导航系统中,进行文献类型和名称检索。也可以直接利用中心馆的导航系统进行检索。对本专业的相关数据库网址进行链接。

对于学科分馆来说,更重要的是建立小型数据库和院系交流平台。

教师讲义库:收集院系教师的研究生课程和本科生课程的电子讲义、教师的多媒体课件。按照课程名称进行分类存储和查询。

教师文库:收集本院系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电子版。按照教师名和论文题目进行存储和查询。

学术报告库:收集来院系进行学术报告的专家学者的电子报告,和本院系教师和学生的报告电子版。可以按照专家名和报告题目进行分类存储和查询。

学位论文库:收集本院系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电子版。按照论文题目、导师名和学生名进行存储和查询。

常用软件库:收集院系研究所需的常用计算机软件,供教师和学生下载使用。在收集这些软件时,应该注意版权和使用权限。

学术交流平台:让本院系的学生负责承担学术交流平台,供院系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有着更加充分的了解。同时,对问题的探讨可以更加深入。

学科分馆的电子资源库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院系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完成。唯一的问题是这些数据库的存储。其解决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学科分馆中放置独立的存储设备,另一种就是在中心馆的存储设备中给学科分馆分配一定的存储空间,在学科分馆中配置小型的服务器。

5 结语

在网络环境下,大学图书馆的学科分馆电子资源建设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采用院系与图书馆共建的模式,可以建设具有特色,能更加直接为院系教师和学生服务的电子数据库和学术平台。真正达到图书馆设置学科分馆的目的。在学科分馆进行电子资源建设,成本低,资源丰富,利用效率高,是网络环境下大学图书馆必须考虑的电子资源建设部分。

参考文献:

[1]李延海,周西平.高校系资料室建设质疑[J] 图书馆建设,1999,(2):24.

[2]沈正华.北京大学图书馆分馆工作对教学科研的保障作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2):27.

[3]李平,初景利.国外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政策及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5):51.

[4]谢礼妹,陈丽萍.探寻电子资源建设与印本资源建设的平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1):87.

[5]杨毅等,电子资源建设与利用的读者调查[J]信息资源建设, 2006,(9):39.

电子图书论文篇6

而高职院校图书馆由于经费及技术力量有限,读者对电子资源的需求不足等原因,在电子资源馆藏建设和利用方面远远落后于综合性大学图书馆。高职院校图书馆如何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电子馆藏建设的合理定位,并制定适合高职图书馆特点的电子馆藏发展策略,充分发挥电子馆藏服务于职业教育的作用,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1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馆藏建设定位

电子馆藏是指在电子信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通过一定的方式,如购买、租用、自行开发、建立镜像、链接等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的电子信息资源。包括本地收藏和远程登陆使用的各种电子资源,如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字文档和Internet信息资源(免费并被图书馆编目加工以数据库的方式提供使用)等。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履行的职责不同,电子馆藏的定位也不同。

1.1定位原则

1.1.1用户定位原则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根据用户需求定位电子馆藏的建设内容,电子资源的选择无论在数量、质量、可用性、易用性上均应适应用户的需求。

1.1.2特色定位原则

馆藏建设的特色定位原则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首先,高职教育具有多样性、地方性、岗位职业性特点,这些特点要求有相应的资源体系与之相适应;其次,特色化也是高职院校图书馆谋求自身价值与发展的要求。在电子馆藏资源建设上应以专业特色为依据,以用户需求为基础,以重点学科为导向,体现高职馆的职教特色和专业特色。

1.1.3经济定位原则

由于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经费及技术力量不足,不可能像高校图书馆那样全面引进和开发各种电子资源。在电子资源的建设上要尽量实现“投入最少,效益最大”的目标。一是用最少的钱引进需求最大的资源,尽量采取集团购买方式,争取更多的优惠条件和更好的服务;二是引进的资源要得到最大的利用,即阅读价值和信息服务价值最大化。在建设时特别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避免电子文献的交叉重复,二是要充分考虑价格因素和本馆的经济实力。

1.2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馆藏的发展目标应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与任务来确定。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应该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相一致。高职教育的运行主要以教学为中心,图书馆应重点履行教育职能。

2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馆藏发展策略

2.1更新观念,制定长期发展规划

尽管电子资源已成为图书馆馆藏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在不少高职院校图书馆中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主要表现在:电子资源的数量有限、品种单一、缺乏特色。

2.2深入调研,做好电子资源的采集工作

首先,在采集电子文献之前,图书馆应做好调研工作。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经费较少,图书馆的选择也应该更慎重。如何做到规划合理、技术先进、投资少、效益好,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考察论证工作,包括对读者的需求情况,学院的专业设置及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电子文献的特点及适应性、易用性、价格及运行的软硬件环境等进行调研,并据此来确定电子馆藏的收藏方向和特色。

其次,要选择多种采集方式,处理好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的比例。对于通用数据库可采取集团采购方式。因为集团采购可以争取到比单个图书馆更多的优惠和更好的服务,达到降低费用、减少投入、节省经费的目的。

2.3建立行业、馆际联盟,合作共建特色数据库

在网络环境下,特色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的生命线。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利用高职显明的行业特色,加大力度完整系统地收集本专业信息资源,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独、人独我全的某一专业特色馆藏。在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上,建立行业、馆际联盟,合作共建的方式。

2.3.1联合校内科研部门与行业企业、科研单位形成校企联盟,开发行业特色数据库。

大多数高职院校依托行业办学,与行业企业、科研单位联系紧密,有利于图书馆对内部出版的会议资料、技术手册、年度报告等灰色文献的收集,从而进行行业灰色文献数据库的开发。通过行业特色数据库的建立,还可拓展图书馆服务范围,为行业科研服务,深化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2.3.2建立馆际联盟,共建共享专业特色数据库

一是加入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如CALIS文献保障体系;二是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各相关的“高职馆”(如交通类、经管类)对特色专业文献进行共建共享。各高职院校图书馆可根据本校的重点专业进行分工与合作,如交通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可建立高速铁路数据库,轨道运输管理等特色数据库,还可结合高职与馆藏特点,建立职教信息库、实训教学资源数据库、职业资格认证技能考试参考文献信息数据库、本院校教职工论文和专著数据库、学生优秀毕业论文数据库、教学课件数据库、重点学科专题数据库等。

2.4开发网络免费资源,建立信息资源导航库

因特网为信息用户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但这些信息大都处于无序化自由状态,以零散信息形式出现,未进行相关学科、专业的聚类,使用户难以有效利用。高职院校图书馆可根据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对某一学科领域内的网络信息进行收集、评价、分类、组织和有序化管理,针对特定读者的需求建立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指引系统,使读者快速了解本学科领域前沿的研究方向、发展趋势和国际动态,节省网络搜索时间。如:根据学校的重点学科科研和教学需要,建立重点学科导航库;针对职业教育研究的职业教育网络资源导航等。鉴于高职院校图书馆人员的学科专业背景缺乏,可考虑与院系协作建库,以保证学科导航库的质量与利用效果。

2.5加强宣传与培训,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

首先,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加强电子资源的宣传。一是馆内宣传,图书馆要经常向本馆人员通报最新馆藏资源及建设进展情况,让每一个馆员及时了解电子馆藏的建设情况,新增电子资源,以便更好地向读者宣传推介;二是对外宣传,要通过多种途径,向校内读者及时提供馆内电子资源的动态收藏情况,特别是对最新引进的各种资源及开展的相关服务项目的宣传。可以通过举办每周一小时讲座,学院的院报,宣传栏、自己印制的小册子、图书馆主页等宣传方式,让全校的师生对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有充分的了解。图书馆还可以从电子资源中获益的典型用户为例,增强宣传的说服力。

其次,图书馆还应加强对读者的利用培训。从我院读者电子资源的利用调查来看,高职院校读者的信息获取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电子资源的利用。图书馆应承担起指导读者查找各种文献资源的职责,对各种电子资源的特性进行分析和综合,对读者给予恰如其分的指导。可重点介绍本馆各类型电子资源的内容和检索技术,在图书馆网站上提供各种数据库的详细使用手册,并定期开展各种数据库的检索方式与使用技巧的培训,培养读者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景祥,蔡雅云.论中小型高校图书馆馆藏电子资源的建设策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5):41-42.

[2]罗春荣.电子馆藏评估:内容与方法[J].图书馆论坛,2006,26(1):5-8.

电子图书论文篇7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访问量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进步、信息高速发展、网络资源极其丰富的社会。许多高校图书馆紧密抓住这一发展契机,高投资购置了丰富的电子资源,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web站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从而与图书馆原有的文本资源交相辉映,使得集知识及信息生产、组织、交流之用的机构——图书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凸现出更加重要的价值。科技论文。那么相对于电子资源经费的大量投入,其资源利用的充分性如何,值得我们认真思索和研究。下面笔者就以我院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状况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对策。

1.我院图书馆电子资源访问量的状况

自2003年以来,我院图书馆就开始购买各种网络数据库和光盘数据库,同时也建起了本馆的特色数据库,在供全校师生使用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和完善,截止到2006年10月,我院图书馆已购买了29个数据库,电子文献的光盘3万片,磁带8千盒,计算机528台,信息接点555个,宽带接入已经独享100兆带宽。馆内局域网使用国内最先进的最高版本《汇文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并使用清华同方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管理平台(TPI)》实现了数字资源采集、加工,导购检索及智能化的数字参考咨询系统已成雏形。因为目前国内图书馆界尚未有一个科学的电子资源利用率计算公式,故笔者只能通过各电子资源的点击率(单位时间内某类电子资源的访问量)来推算其使用状况。

1.1对我院各类数据库点击率统计分析

笔者查阅了我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关于2006年下半年电子资源访问量的统计数据,根据表1的数据分析,在对数据库的访问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学位论文数据库的点击量相对较高,也较稳定。尤其是11月、12月份毕业生做论文期间,因急需查找资料,所以点击数量显著提高,其他数据库的点击量除中文科技期刊外均不甚理想,而有些数据库(如Springer-verlag、EBScohost-数据库、WSN、国道数据、中国资讯行等)第四季度的点击量则很不理想,这与全院三万名师生总数相比,与购置这些数据库的高额费用相比,不能不让人深思。

表1 2006年下半年各类数据库点击率统计表

 

电子图书论文篇8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信息时代;创新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0-0104-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职图书馆作为文献储存、管理和传播的载体机构,对高职教学与科研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特别是信息时代下现代技术的发展,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图书情报行业的发展,同时对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高职图书馆必须加强信息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一、高职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实践

图书馆数字化资源介绍,为适应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发展,近年来,高职院校图书馆逐年加大对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力度。现高职院校图书馆共拥有各类数据库12个,资源类型涉及20 000余种中外文全文电子刊、50万种电子图书,以及各类专业教学资源等。下面将按不同资源类型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进行介绍,希望对各位老师能够有所帮助。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全国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2012年,学院作为天津市首批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联合培养人才(二本B类)试点单位,与天津理工大学联手,开设“通信技术”专业,共同开展技术应用型、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并由学院具体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近50万册、期刊报纸近千种,以及各类电子图书、光盘、数据库(CNKI)等数字资源。学院不断改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校园内实现了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网络出口宽带达五百兆,万兆双核心交换机、高性能服务器集群、60TB大容量数据库存储可为师生提供丰富的通信和数据服务。高职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检索包括中外电子论文和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国家标准制定及专业数据库。

1.中外文电子论文、电子期刊

中文电子论文、期刊,查找中文电子论文、期刊可以使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简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是目前国内最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之一,现有期刊7 000余种。期刊涉及理工,农业,医药卫生,文史哲,经济政治与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等众多学科。阅读全文需下载安装CAJ浏览器或PDF格式浏览器(AdobeReader)。

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简介:收录了1989年以来我国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教育科学和图书情报等学科8 000余种期刊的660余万篇文章的全文,并以每年100万篇的速度递增。阅读全文需下载安装PDF格式浏览器(AdobeReader)。

外文电子论文、期刊,查找外文电子论文、期刊可以使用SpringerLink数据库和EBSCO数据库。

SpringerLink数据库简介: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

Verlag)是世界上著名的科技出版集团,通过SpringerLink系统在因特网上提供受版权保护的资料的电子版本。2002年起,JALIS集团采购SpringerLink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包括电子、医学、计算机等11个大类的400种期刊的电子全文。读全文需下载安装PDF格式浏览器(AdobeReader)。

EBSCO数据库简介:EBSCO是美国的一家私人工业公司,成立于1984年。EBSCO数据库是其出版发行的一套大型全文数据库系统,现有60多个电子文献数据库。JALIS集团采购了ASP(AcademicSearchremier,学术资源数据库)/BSP(BusinessSourcePremier,综合性商业资源全文数据库)。阅读全文需下载安装PDF格式浏览器(AdobeReader)。

2.电子图书

查找、阅览电子图书,可利用超星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简介: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是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高职院校图书馆使用的是JALIS超星镜像站点,目前有电子图书近50万种。下载、阅览超星电子图书需下载安装超星浏览器。

3.国标及专业数据库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除期刊、图书外,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配合本院专业建设特色,还购置了如国家标准,机械数据库等特色资源。

万方标准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标准全文数据库,包括国家标准、国家推荐标准、行业标准、行业规范等内容。根据我院专业设置的情况,我院用户可使用该数据库中电工、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机械等类目下标准,共计1万余条。阅读全文需下载安装PDF格式浏览器(AdobeReader)。

机械设计与制造支持系统:该系统中包括“工程材料数据库”“机械传动设计”“通用零部件设计”“优化设计”“铸造技术支持系统”“锻压技术支持系统”“切削磨削支持系统”“焊接切割支持系统”“热处理支持系统”等内容。

4.课件资源、网络课堂等资源(畅想之星)

畅想之星非书资源管理平台,主要用于为读者提供非书资源服务。目前提供近2.5T非书资料数据,包括音频资源(mp3小说、中外文学名著欣赏、流行歌曲、经典名家名曲等)、视频资源(中外电影和电视剧、学术讲座、文化历史记录资料片、音乐演唱会、经典MTV等)、外语学习(外语学习资料如CD、VCD、磁带等)、随书资源(馆藏随书附赠的光盘和磁带等)、课件资源(教学科研方面的一些课件)、电子图书和网络课堂等各种非纸质资源。

二、高职图书馆数字化的特征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的特征主要包含使用文献信息的数字化,文献的载体的多元化,数字文献的实时更新和共享化。

1.文献信息的数字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技术和云技术的使用,高职学生使用互联网检索图书、论文、国家专利。因此,各种知识不仅仅局限于纸质媒体和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于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检索,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还体现在信息资源的动态化和实时化上。

2.文献载体的多元化

文献载体的多元化,文献信息的迅速发展,各种终端的载体进入学生的视野。传统的纸质文献无法满足同学们的需求。同学们使用个人计算机终端,平板电脑终端,手机终端。可以检索光盘影像数据,硬盘资料数据以及数据库技术。大数据技术和数字云技术,使用互通互联,压缩储存空间,提高文献信息的利用率。

3.数字文献的实时共享化

一般认为高职图书馆往往只是简单提供借阅图书资料服务,提供阅览图书室,由于部分高职院校是从中等职业院校、劳动部门直属的技术学校升格而来,高职院校的图书馆的功能低下,难以发挥有效的数字化图书馆的功能。图书馆信息网络化建设做到了数字文献的实时共享化,高职院校学生可以迅速地查找图书馆的网络数据,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提供文献查询和检索服务。

三、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模式

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主要包括管理模式观念的改革,传统图书管理服务模式的突破,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创新等几个方面。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往往能够突破等等。用科学发展观去探索图书馆管理模式,积极推进高职图书馆快速健康发展,适应信息时代下高职教学与科研对高职图书馆的新要求,是提高高职图书馆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为应对高职图书馆在信息时代下管理模式的新要求,着重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1.数字化管理模式改革

传统的高职院校管理模式创新,往往以收藏传统文献,孤本、书籍等纸张文献为主。围绕藏书为目的,当然可以提高高校的文化氛围,但是对于以实用为目的的高职教育往往是不适合的,因此要重视实用,必须重视数字文献的新要求,革新数字化管理模式的观念,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创新数字化和规范化的改革。

2.突破传统的图书管理服务模式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高职教学科研工作服务的重点之一,文件的有效性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教师在文献检索和阅读过程中,通过筛选,挖掘信息资源,从而进行科学思维论证演算,提炼科学问题和解决方案。大学生自我学习也离不开信息资源的研究。因此,如何有效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文献资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3.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创新

在信息时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有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需要加强信息集成管理模式的创新。从图书馆文献组织结构的变化到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需要考虑如何处理信息环境下图书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文件更新很快,人类在知识创新和探索的过程,需要更好更新的文献信息服务,图书馆员需要改变管理,创新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的概念,提高管理文学创新意识、知识和技能,提高知识和能力素质。

四、结语

信息时代下高职图书馆的功能得到了扩展。文章从高职图书馆基本特征、新时代下高职图书馆新特征、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创新模式,提升高职图书馆在高职教学科研方面的服务功能,使高职图书馆的管理模式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建立信息时代下高职图书馆管理新模式,从而提高高职教学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维赞.新时期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策略探讨[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5).

[2]任雪磊.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研究综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1).

[3]沈音乐.基于本体的高职图书馆与本科图书馆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7).

[4]江新,马坤.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3).

电子图书论文篇9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电子服务信息行为

[分类号]G252

1引言

所谓电子服务,简单地说,就是“以网络为基础并通过互联网传递的服务”。

现代信息环境下,最新的信息技术理论与方法不断被引人到图书馆学的研究领域,与此同时,各类型图书馆也将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到了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和电子服务中。但无论是在学界还是在业界,都往往忽视了用户对电子服务实际的感知和期望,这些新技术应用以及巨大投资的效率和效果如何,少有人做深入的调研,也缺乏准确的评估。

国外的相关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OCLC自从2005年以来所做的大规模调研,在其2005、2007、2010年的调查报告中,对各类型用户网络信息资源利用和服务情况,包括图书馆的传统和电子服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这些调研是目前相关研究中规模较大和比较全面的。国内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较有代表性的是邓小昭等人所做的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系列成果,但其调研内容并不包含图书馆。具体针对图书馆用户电子服务利用的调研中,又多仅是针对检索服务的调查,缺乏全面性。

本文试图就大学生对商业网站及图书馆电子服务利用现状进行调研,考察用户对包括图书馆在内的电子服务的利用现状与偏好,目的在于拓展图书馆的电子服务功能,提高图书馆的电子服务质量和使用效率。

2调查与分析

2.1调查方案设计与实施

我们设计的调查方案主要包括两大块内容:一是商业网站电子服务利用状况,二是图书馆电子服务利用状况。调查商业网站电子服务的原因在于:①当代大学生是随着网络的出现和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熟知网络,利用网络做几乎所有的事情,而他们利用商业网站电子服务的需求和方式,都深刻地影响着他们对图书馆电子服务的感知和期望。②商业网站提供的电子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电子服务强有力的竞争者。Kim的研究表明,尽管高校教师和博士研究生是图书馆网站最频繁的使用者,但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大约只占其信息资源使用比重的30-40%,商业网站的信息比重则达到40%。用户利用哪些商业网站的电子服务?如何利用?这无疑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方面。③OCLC在2005、2007、2010年的调研中,也同时对商业网站和图书馆提供的电子信息服务进行了调研,以期准确测度用户对基于网络的电子信息服务的感知及利用状况,目的在于把握用户的信息需求,并借鉴商业网站电子服务的优势,最终提高图书馆的电子服务水平。

在设计商业网站电子服务调研项目时,我们参照CNNIC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所列的电子服务项目,以与图书馆电子服务具有相似性为筛选标准,并结合OCLC的相关调研项目,分析总结出15项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电子服务项目;同时,我们对山西大学图书馆网站当前提供的电子服务进行了分析,共总结出16项电子服务项目。这些服务项目基本上代表了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主流的电子服务(具体内容见表1)。为保证被调查用户准确理解表1中所列的各项电子服务涵义,我们在调查表“服务项目”栏中每项服务后用括弧列出了示例,并现场及时解答调查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从喜好程度和熟悉程度两个方面来衡量用户对电子服务的利用状况:用户对电子服务喜好程度越高,说明他们对该项电子服务的接受程度也越高,也就越有可能加以利用;用户对电子服务越熟悉,则说明他们对这些电子服务的利用率越高。熟悉程度和喜好程度的评分值采用里克特五点等级法,熟悉程度按照“从没听说、仅仅听过、有点熟悉、比较熟悉、非常熟悉”的次序分别赋值1-5,喜好程度按照“非常不喜欢、比较不喜欢、没感觉、比较喜欢、非常喜欢”的次序分别赋值1-5。

本次调查时间在2011年6月,用户样本取自山西大学,采用随机发放问卷的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370份,回收370份,剔除无效问卷之后,剩余314份。所有调查数据采用SPSS进行分析,调查问卷中数据缺失值采用“配对删除”的处理方式,以最大限度地使用取得的调查数据。

2.2大学生电子服务利用现状分析

大学生对商业网站和图书馆的电子服务总的评价情况如表1所示:

表1中第一列为电子服务项目,名称后标注W的为商业网站的电子服务项目,标注为L的为图书馆的电子服务项目。第二、三、四、五列分别列出了大学生对各项电子服务熟悉程度和喜好程度的评分均值及其排序序号,第六列为各项电子服务熟悉和喜好程度均值之差。全表以熟悉程度均值逆序排列。

从表1可知,大学生对商业网站和图书馆网站电子服务的熟悉程度和喜好程度的评分序列基本上是一致的。我们对这两类评分的数值采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对电子服务的熟悉程度与喜好程度的评分是强相关的:在0.000显著水平下,采用双侧检验,其相关系数达到了0.977。但二者的因果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总体而言,无论是从熟悉程度还是从喜好程度上讲,除了少数例外,商业网站的排名基本上都在图书馆网站的前面,这一点与国内外其他相关研究的结论相符。通过具体分析可知,商业网站电子服务熟悉和喜好程度的均值分别为4.02和3.92,说明大学生对绝大部分商业网站的电子服务处于“比较熟悉”和“非常熟悉”之间,对这些服务的喜好则基本达到“比较喜欢”的程度;大学生对图书馆电子服务的熟悉和喜好程度均值分别为2.72和3.33,说明大学生对图书馆电子服务的熟悉程度处于“仅仅听过”和“有点熟悉”之间,而喜好程度则处于“没感觉”和“比较喜欢”之间,偏向于“没感觉”。另外,对两类网站对应均值之差进行比较可知,大学生对商业网站和图书馆电子服务在熟悉程度上的差距(1.27)远远大于他们在喜好程度上的差距(0.59),这意味着大学生对商业网站和图书馆的电子服务在喜好程度上差别较小,但在熟悉程度上有较大的差别。

表1中第六列的数值还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所有商业网站的电子服务项目,大学生对其熟悉程度和喜好程度的差值都呈正值,平均差值为0.1,虽然差别不大,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大学生对商业网站的电子服务,喜好程度要小于其熟悉程度。这一结论与OCLC在2010年所做调研的结论有相似之处:尽管用户对搜索引擎的使用依然频繁,但对搜索引擎的满意度则明显地下降。而对图书馆的电子服务,差值的性质刚好相反:几乎无一例外地,大学生对图书

馆的电子服务项目熟悉程度的得分均小于喜好程度的得分。而且,差值的均值为-0.58,这个差距远远大于商业网站电子服务熟悉和喜好程度之间的差距,说明大学生在心理上对图书馆电子服务的接受程度要大于在现实中的使用程度。同时也可以说明,大学生对图书馆电子服务在心理上的肯定没有转化为现实中的行为,缺乏一定强度的转化动力。

2.3商业网站电子服务利用现状分析

限于篇幅,同时基于熟悉程度与喜好程度的高度相关,本文仅对商业网站电子服务熟悉程度的得分情况进行分析,表2为大学生对商业网站电子服务熟悉程度的打分情况,表中数值为商业网站各项电子服务所对应的熟悉程度得分在整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我们对初始表的数值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工,将“从没听说”和“仅仅听过”视为“不熟悉”,后者所占百分比为前两者百分比之和;同样,我们将“比较熟悉”和“非常熟悉”视为“熟悉”。例如:对“即时通信”服务,大学生对其“不熟悉”的比例为2.3%(其中1%是“从没听说”,1.3%为“仅仅听过”);而“熟悉”的比例为92.3%(22.1%为“比较熟悉”,70.2%为“非常熟悉”)。

如表2末行“平均百分比”所示,从总体上说,72.9%的大学生熟悉商业网站提供的各项电子服务,17.8%的大学生有点儿熟悉,只有9.4%的大学生不熟悉。可见,绝大多数学生使用和熟悉几乎所有网络上提供的电子服务项目。

以熟悉程度比例超过80%为阈值,大学生最熟悉的前6项电子服务依次为:搜索引擎(93.3%)、即时通信(92.3%)、网络视频(87.8%)、网络新闻(86.1%)、电子邮件(83.7%)和网络音乐(82.7%)。其中,搜索引擎和网络新闻属于信息获取型服务,所获取的信息类型一般为非专业信息;即时通信和电子邮件属于信息交互型服务,兼具网络社交服务功能;网络音乐和网络视频均属于娱乐型服务。总结这些类型的服务属性可知:大学生使用网络,主要目的在于一般信息的获取和娱乐,提供这类电子服务的商业网站被他们认为是最有用的。

以不熟悉程度比例大于10%为阈值,大学生“不熟悉”所占比例最高的前5项电子服务为:BBS论坛(25.6%)、文学网站(24.7%)、社区网站(20.9%)、Web2.0网站(16.2%)和网上书店(11.6%)。这5项服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为信息型网站(BBS论坛、社区网站和Web2.0网站);第二类为知识资源网站(文学网站和网上书店)。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使用这类服务需要花费相对较大的精力,与其他类型电子服务相比较,在易用性方面有一定的欠缺。

处于熟悉和不熟悉之间的电子服务类型是:社交网站、百科网站、问答网站和资源分享网站。其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社交网站和问答网站。根据OCLC的调研,至2010年,有近2/3的美国人,包括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在使用社交网络。2010年3月,FACE.BOOK的访问量首次超过了Googe。与此相类似,与2005年相比,2010年利用网络问答服务的青年用户的数量比例增长了350%。尽管目前这些服务还未被大学生用户充分熟悉和利用,但它们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不可低估。

2.4图书馆电子服务利用现状分析

我们采用与商业网站电子服务同样的研究方法,对图书馆电子服务进行分析,具体数值如表3所示:

由表3末行“平均百分比”可知,从总体上说,只有27.4%的大学生熟悉图书馆提供的各项电子服务(“比较熟悉”的比例为20.1%,“非常熟悉”的比例仅为7.3%),而不熟悉的比例却高达41.4%(“从没听过”的比例为17.9%,“仅仅听过”的比例为23.5%),还有30.2%的大学生对这些服务只是有点儿熟悉。这一结果表明:大学生用户并没有充分利用图书馆提供的一系列电子服务。

如果以熟悉比例超过50%为阈值,只有两项电子服务达标:西文电子书(50.6%)和馆藏书刊查询(50%)。西文电子书的结果令人意外,进一步计算得知,该项服务熟悉值的均值为3.35,标准差为1.25,调研数据不存在大的偏差,该项调研结果和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探索。馆藏书刊的查询是使用频率第二的电子服务项目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它是图书馆利用中最基本的技能,但与此同时,不熟悉该项服务的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也达到21%,令人失望。如果降低阈值,熟悉程度达到30%以上的电子服务依次还有:读者信息(41.7%)、中文电子书(38.9%)、学位论文(31.9%)、西文电子期刊(30.9%)、中文电子期刊(30.6%)。总结这些电子服务的特点可知,大学生熟悉的图书馆电子服务,基本上都是图书馆的传统服务――书刊借阅服务的电子化。

由表3可知,大学生对图书馆所有电子服务项目,“不熟悉”所占的百分比均超过了20%(“从没听过”的比例基本在10%以上)。其中,不熟悉比例超过50%的电子服务项目有6项,依次分别为:电子资源使用网络培训(59.8%)、读者在线咨询(57.3%)、读者留言(56%)、学科导航(55.7%)、视频资源(50.6%)、音频资源(50%)。这些服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创新型服务,它们或者是基于新的资源类型(多媒体),或者是基于新的服务形式(学科导航);另一类是交互服务,如读者培训、咨询等服务。由此可知,大学生对图书馆的创新服务项目,不使用,也不熟悉;而对于交互服务熟悉程度低的主要原因在于:自助服务在所有的网络信息服务中均占主流,如果只有求助才能使用某项服务除非特别必要,那他们宁肯不使用该项服务(除非特别必要),易用性依然是服务利用的重要标准。

3图书馆电子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改进建议

由上述调研结果可知,图书馆学界和业界投入大量精力和资金建设的各项电子服务,特别是创新型服务,至少在目前,并没有被用户所充分使用和熟悉,远未达到我们预想的效果。显而易见,只有当这些电子服务被接受、使用以及持续使用时,它们的价值才能显现出来。

根据TAM(技术接受模型)理论,个人使用信息系统是由行为意向决定的,而行为意向又是由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决定的,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都是用户的主观感受。本文借助TAM理论,从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这两个方面,对大学生使用图书馆电子服务的行为意向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改进的建议。

3.1图书馆电子服务的感知易用性分析及改进建议

感知易用性:是用户主观上认为使用某一特定系统所付出的努力的程度。

信息科学中已有定论:用户总是在“以最小的努力获取最大收益”的心理基础上选择信息:人在选择信息和服务时,依据的主要标准是“速度”而不是“最优”。面对海量信息,人会有意识地回避复杂、费事或不熟悉的信息源,而去寻找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渠道。美国情报学家罗森瑞等人在调查的基础上均发现:情报

用户对情报源(渠道)的选择几乎都是建立在可获取性的基础上的,最便于获取的情报源(渠道)首先被选用,对质量的要求则是第二位的。

正如上文的调查结果所示:同是商业网站,大学生们最熟悉的是使用最简便的搜索引擎和即时通信,这种使用习惯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了他们使用其他类型的电子服务的感受和期望。最不熟悉的是易用性较欠缺的电子服务项目。与一般商业网站相比较,图书馆网站比较复杂。不同数据库的形式各异的复杂检索语法,常常让读者望而生畏。图书馆网站还经常会出现因并发用户数过多而不能访问或下载电子资源的问题,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Googe面对每天数亿次的检索请求,很少有让人难以忍受的延迟。

OCLC的调研报告也表明:在信息搜寻方面,用户选择搜索工具的标准一般有7个,分别是:可信、准确、可靠、有效、易用、方便和迅速。在这7个标准中,图书馆的信息搜索只在可信和准确这两个标准上有优势,而搜索引擎在其余的5个标准上的优势都远远大于图书馆。用户认为:与图书馆提供的信息相比较,搜索引擎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更多、更好、速度也更快。

我们认为,改进图书馆电子服务易用性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改进网站设计。过去人们更多地是从开发者角度关注先进的技术功能怎么开发,缺乏从用户认知视角去思考如何让先进有用的技术功能在易理解、易学习、易操作的人机交互界面得以展现。图书馆网站设计应该重点关注用户的体验感受,借鉴商业网站简洁明快的设计风格,以能够让用户实时地、低负荷地学习各个功能的操作为目标。

减少对用户咨询和培训的依赖。由表1和表3可知:电子资源使用网络培训、读者在线咨询和读者留言是大学生最不熟悉,同时也是最不喜好的服务项目。网络用户不仅喜欢自助服务,而且认为能够很好地进行自助服务。大多数用户在使用图书馆资源时,不会寻求帮助。因此,图书馆应当降低自己对用户通过学习或咨询来提高图书馆电子服务使用率的期望,而更致力于改进图书馆电子服务使用的易用性研究和建设。

3.2图书馆电子服务的感知有用性分析及改进建议

感知有用性:即个人相信使用某系统能够提高其工作效率的程度。

用户参与到信息活动中,都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及与这个目标相关的工作任务:用户的目标、动机和工作任务会对用户判断信息的有用性产生影响,继而影响他们的信息行为。初景利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引:用户使用网络电子服务的目的可以分为三类:教育、娱乐和交流。新一代用户上网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交流,其次是娱乐,教育功能不是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本次调研的结果同样印证了这个结论:熟悉程度和喜好程度排在前列的电子服务分别为:搜索引擎、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网络新闻、电子邮件和网络音乐。

娱乐和交流服务不是图书馆的强项,目前图书馆界在这方面的建设还基本上是空白,但实际上,图书馆对此并非一定无所作为。以休闲阅读为例,如上文表1所示,大学生对网上书店(卓越/当当)的利用远超图书馆,对文学网站的利用也领先于大部分图书馆的电子服务,这些商业网站在本该属于图书馆服务的领域中已经走在了图书馆的前面;即使是教育功能,也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用户多数依赖商业网站。

对图书馆而言,除了进一步丰富本身的数字化资源和强化电子服务功能以提高其用户有用性感知之外,还可以从以下方面人手:

加强宣传和强制使用。很多研究表明,今天的信息用户并没有意识到、当然也不熟悉图书馆当前可能提供的多种产品和服务。在本次调研中,大学生对图书馆的各项电子服务“从没听过”的比例几乎都在10%以上,平均为17.9%,几乎有一半的大学生(41.4%)对图书馆的电子服务缺乏认识,与商业网站的电子服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所以,图书馆应该注重从自我封闭到宣传推广的转变,许多商业性组织尽一切可能提高公众对其所作所为的良好意识,他们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同样适用于图书馆。与此同时,因为大学生在使用图书馆时很难形成明确且强烈的利用图书馆电子服务的需求,故强制使用对他们利用图书馆的电子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TAM理论已经证明,强制使用对行为意向有积极的直接影响。众所周知,教师对学生使用图书馆的影响力很大。图书馆员需要探索方法,利用学科馆员制度,与教师合作,促进大学生对图书馆电子服务的利用。

电子图书论文篇10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3月9日

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促使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发展,院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已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图书馆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数据资源快速膨胀。然而,和纸质图书的重藏轻用一样,这些电子资源在高校存在使用率低的普遍现象,资源浪费也很严重。

一、高校电子资源使用情况分析

二、大学生电子资源利用能力提高的重要性

大学生用户是高校图书馆的主体,也是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是检验电子资源实际利用率高低的标志,代表着高校学术发展的主导方向。因此,要提高高校电子资源的利用率,就必须提升大学生利用电子资源的能力。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电子资源的利用能力。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一项基本要求。电子资源利用能力的培养,既利于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也便于学生走上社会适应工作。“授人以渔,其食一生”。大学生要具备终身学习的素质和能力,只有不懈的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培养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能力,加大电子资源利用能力就成了当务之急。

三、高校电子资源利用率低原因分析

(一)读者欠缺文献检索技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信息检索和教育方面起步较晚,特别是不少年龄较长的教师和老科研人员,很多人接受文献检索和利用的教育较少,也没有参加过这方面的培训,因此在此领域的实际能力较弱。近年来,不少高校都开设了这一课程,但美中不足的是教学理论偏多,结合实际应用操作较少,与需求脱轨。因而,在实际查询资料过程中显得办法很少,或者对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料,根本不知使用何种检索工具去查找,也大大影响了使用电子资源的兴趣。

(二)电子资源利用宣传不到位。据调查,不少院校图书馆陆续添置了电子资源设备后,仅在主页上发公告和介绍,没有再做更详细更大范围的宣传;稍好一点的,也局限于新生入学教育时,对图书馆现有的电子资源作一些简单介绍。对于刚进校的新生来说跟本留不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如:对西南民族大学的调查中显示有24.5%的读者不知道图书馆有什么电子资源,南开大学此比例为26%,而北京大学的调查中要提高对电子资源服务重点的宣传工作,选择比例占到51.5%。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不仅是学生,就是许多教师都弄不明白自己的学院到底购进了哪些电子资源的怪现象。

(三)访问方式受到限制。眼下,不少电子资源供应商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对学校的操作使用进行限制:规定范围只能在校内绑定专用地址访问。结果读者在校外访问有关电子资源就很困难,从而极大的影响电子资源的使用率。即使在校外可以登录,也需要长时间等待数据库的响应,这就降低了用户利用电子资源的积极性。

四、高校电子资源利用率探索

(一)加大电子资源的宣传工作。高校图书馆应该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及时组织他们参观学习,发放本校图书馆资源利用指南,并对其使用操作示范培训,尽快提升学生的兴趣和信息检索能力,使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学业要求获取所需资料,充分利用好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出电子资源的功能。

(二)开设文献检索利用课程的必要性。要指导学生善于利用文献资源,熟练掌握文献检索方法、技巧,培养学生独自获取文献信息能力是图书馆应开设的一门课程。据报道,1981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把文献检索教育规定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目前,全国已有七百所院校开设了这一课程。通过这一专业课的学习,使学生不仅了解图书馆现有的资源内容,也较好的掌握了查找资料的方式方法。

(三)因校制宜,举办以电子资源利用为主的专题讲座。高校图书馆可根据本校实际和用户需要,因时、因地举办专题讲座。讲座内容要力求生动、多样,要尽量做到有针对性、实用性。讲座时最好能作现场演示,增强直观性;同时要联系实际,对特殊用户提出的特殊问题,进行面对面解答和讨论,这样既生动灵活,又能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

(四)开展电子资源利用个别化教学。与公共图书馆的用户结构相比,高校图书馆的用户结构比较单一和固定。高校图书馆应根据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层次的用户,制定出相应的服务举措。用户层次不同,会造成对电子资源的认知差异。因此,高校图书馆在进行这方面教育时,要按照用户的实际需求,采用不同方式方法,不同内容进行教学。当前,全国开设个别教学的院校图书馆有8所,仅占7.62%。如陕西师范大学的图书馆,就采取教师、研究生个别辅导的方法,收效甚佳。个别化教学需要图书馆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才能使用户的针对性更强。

(五)建立用户教育电子论坛。多种形式、不同名称通信组在网上统称电子论坛。这是针对某一专题和有共同爱好、兴趣的用户而设的,它能提供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在这里,不仅可获得兄弟院校这方面的经验,取长补短,为本校教学研究提供参考,也可及时掌握这一领域最新发展趋势,吸收兄弟院校的宝贵经验及建议,充实自己的信息。有疑难问题,可寻求他人的帮助,或直接沟通与交流。如重庆大学图书馆开辟“数字图书馆利用论坛”,就储存有许多有关电子资源利用方面的帖子,为该项教育者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六)加强网络建设,加快资源推送服务。良好的电子资源维护工作,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它既有利资源配置,又能让读者感受到快捷的电子服务。要及时收集、记录、采纳读者的反馈意见,不定期地检查资源系统和电子设备,不断扩充客户端,为学生随时浏览校外资源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