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工程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5 12:23:45

变电站工程论文

变电站工程论文篇1

1.工程概况

110kV文山西山变电站位于文山县攀枝花镇大里普村,距文山县城约7公里。工程电压等级为110kV/35kV/10kV,变电容量为2×25000VA,110kV进出线10回,35kV出线6回,10kV出线12回。站址位于半山腰的坡地上,属盆地与山区交接部位的山林鹿斜坡地带,东南侧有1至7米高的回填土,土质属酸白泥,带有膨胀性,建筑物为四级建筑物,工程区地震设防烈度6度。

110kV文山西山变电站由进站公路,挡土墙、围墙、控制楼、设备基础、站区运输道,电缆沟和场地排水设施电气设备及构架组成,项目批准建设总工期8个月。

工程主要工程量为:土方开挖12300m3,石方开炸1300m3,挡土墙860m3,围墙936m2,现浇混凝土1426m3,钢材制安63.5T。

变电站由云南文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工程计划总投资1697万元,其中业主自筹30%,其余70%来自银行贷款。工程于2003年2月26日对土建工程及电气设备招标,2003年3月20日正式开工,2003年5月30日土建工程主体完工,2003年10月10日电气设备安装及土建工程全部竣工,2003年10月27日投入运行,比计划工期提前近一个月。

2.工程建设与管理

云南文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积极适应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探索新的项目建设管理方式。工程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变电站的建设之初,就成立了项目管理部,对工程实行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一系列建设管理制度,并结合实际进行灵活应用,探索出县有自己特色的管理办法。

2.1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

110kV文山西山变电站在建设之初就实行了项目法人制,项目法人为云南文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工程建设中公司领导在透彻理解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充分行使业主组织,协调服务的职能,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把设计,监理施工。各方组织起来,形成建设合力,为早日实现工程总体目标而奋斗。

2.2实行招投标制

为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造价,110kV文山西山变电站实行了招投标制。通过竞争评选,把有实力,管理好,能力强并且报价合理的投标单位作为工程施工方。

工程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对施工单位的资质、信誉、报价、管理、技术设备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整个招投标过程以公平、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选中了履约能力强,信誉好,施工管理水平高的施工单位。

2.3实行建设监理制

110kV文山西山变电站在建设中邀请了实力较强的昆明先行监理公司作为工程建设监理,受项目业主授权常驻施工现场,对工程建设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施工监理,对工程施工质量、进度及安全实施全面的监督管理。工程监理不仅监理施工,也对工程设计进行审核,工程图纸需经监理审核后才能交付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监理还参与施工方案的优化,并结合实际对设计图纸提出更合理的建议。

2.4实行科学的合同管理

项目法人和项目施工单位及设备供应商是经济合同关系,因此,搞好项目建设施工及设备供应控制的关键是实施有效的合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除了签订一个反应市场因素,兼顾合同双方利益的合同外,项目法人还通过监理的参与,主动与乙方沟通,交流,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良好合作关系。变电站建设过程中,钢材及水泥价格由于市场的原因突然上涨,给施工单位造成了不少压力,工程项目管理部得知这一情况后,根据实际情况斟情给予补偿,这种做法激发了施工单位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与业主同心同德,共同为搞好变电站建设而努力奋斗。

3.发挥项目业主的主导作用,努力搞好“三大控制”。

3.1注重工期效益,认真做好工期控制

110kV文山西山变电站必须抢在落水洞电站发电之前投入运行。因此,变电站的工期效益是最大效益。变电站的审定批准工期为8个月,工程从开工至安装工作全部完成只用了7个月。为了缩短工期,项目业主组织协调设计,监理、施工以及设备制造厂家,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搞好进度控制,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1)加强计划管理,严格实行网络计划控制,工程进度实行三级网络计划控制,即施工总进度网络计划控制,承包商施工结合进度横道图、工程形象进度图,严格控制施工工期,根据工程进度情况,项目业主适时召开现场协调会,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对进度滞后项目、及时研究对策,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计划工期。

(2)以重点工期促进整体工程进度。变电站设备基础施工是控制整体工期的关键,在进度计划中就把设备基础作为确保工期;并以此来安排其他次要工期,设备基础于2003年5月20日顺利浇筑完成,给安装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便利的条件。

(3)搞好优化设计,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施工效益,加快施工进度。施工过程中,设计,监理及施工方就实际情况进行交流,讨论,得出便合理,更优化的设计成果,提出更合理、更切实的施工方案。变电站西南侧设计有站区站区挡土墙及进站公路挡墙两堵墙体,设计、监理及施工方据实际情况把两堵挡墙合二为一,减少了砌石工程量180m3,缩短工期6天,节约投资2万元。这些措施在工程建设中取得很好的效益。

3.2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做好工程质量控制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是每一个建设者心中不可动摇的目标,110kV文山西山变电站严格实行监理制,并接受文山州水利水电质量监督站的监督。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建立了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监理单位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跟踪监理。从方案审查到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查验收,严格执行签证制度,对每道工序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及施工全过程进行控制。

4.重视环境建设,营造绿色工程

保护环境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建设绿色环保的变电站是工程环境保护建设的重要内容。110kV文山西山变电站地处半山腰,风势强劲,建设之初,被烈日曝晒的酸白泥经风吹刮漫天飞扬。变电站建设管理部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酸白泥不适宜植被生长,就采用换土和种植适应能力强的植被、绿化苗等措施,想方设法,坚持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在站内空地上种植了十余亩花木和草坪,形成了一个绿色环保的小环境。

结语:110kV文山西山变电站工程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企业制度,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及科学的合同管理制,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业主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及工程施工的积极性和热情,重视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积累经验。工程计划总投资1697万元,实际投资1636万元,节约投资61万元,工程审定批准工期为8个月,实际只用了7个月,缩短工期1个月,取得了较好的工程效益。

变电站工程论文篇2

论文摘要:为了保证变电站改造的顺利进行以及改造期间变电站安全运行,笔者具体分析了改造前、改造过程中和改造后期的验收出现的问题,并对如何控制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论文关键词:变电站改造;问题分析;控制对策 随着用电量的加大以及近年来科技的发展和电网运行的需要,变电站设备改造工程势在必行。但改造过程中运行操作工作量大、方式多变、现场施工面多、施工人员交叉作业等存在很多问题。针对上述情况,为保证变电站改造的顺利进行,现将改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点分析如下,并就改造工程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1变电站改造前期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在变电站改造过程前,要做好改造人员的技术培训,掌握过硬的本领,同时改造人员的思想状态也很重要。这些准备做得妥当与否,直接决定着整个改造工作的进程和质量。 ①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问题。有的工作人员认为改造工程比较轻松,就是循环作业,从而在思想上麻痹大意,事实上,在改造过程中不小心谨慎,极容易出现纰漏。要让工作人员意识到改造操作比较频繁,工期长,人员劳动量大,同时,重复同一类型的操作极容易导致人员思想麻痹,造成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针对这种情况要做好宣传发动,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要进教育工作人员千万不能思想麻痹,安全意识要放在首位。工作之前,我们要让工作人员明确整个工作的目的、意义、任务和总体目标,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危险性动员全体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从自身出发,依照工作实际,认真分析工作过程中容易导致人员思想麻痹、松懈的不安全因素。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②改造现场危险分析不足问题。对于改造现场,通常都是作业面多、人员散乱、车辆多、旧设备拆除、新设备安装、二次回路交叉接线等,存在很多危险性,对这些情况,如果分析不够到位,很容易有危险出现,从而影响整个改造过程,同时又可能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改造现场危险要素主要有: 机构箱门、端子箱、万用钥匙使用、电缆进出口经常打开,易进水及小动物;管理不善;接地线螺丝松动;现场施工电源使用不规范等情况。另外改造现场工作面复杂,工作人员任务不同,措施变化频繁,工作人员对改造站现场的措施、工作进展及运行情况不能熟练掌握,对现场危险因素不能及时控制等都存在危险性。 针对以上现象,要全面分析现场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完善的确保安全措施,并提前做好改造过程中的现场危险分析和应急预案。结合改造现场工作性质和系统方式变化参照变电站典型危险分析档案,全面了解,提前预测,并制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来防范。以全力保障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并将工作前所有的技术组织措施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认真写入《变电站改造工程风险措施专题卡》和《倒闸操作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卡》中。 ③改造物资、安全用具等准备不充足、不完善问题。关于安全用具的准备如果不充分、不完善的隐患也很多,例如:绝缘手套不合格则容易触电,给改造工作人员人身危害造成影响;物资和用具准备不充分,则影响工作进度,无法保证停、送电的及时性、有效性;物资和用具不合格,则容易导致操作过程中隐患重重,如验电器不合格,在验电时不能正确判断设备是否无压,而无法保证挂地线时的安全等。这些都是因为准备不充分和不完善造成的隐患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提前做好改造物资和安全用具的准备工作,要精细到位,工具设施类准备充分完善,做好所有物资和用具的全面检查。如安全工器具要合格、充分;备品备件充足;接地线完好等。并要求派专人负责检查、完善,填写记录并签名。做到个人负责制,哪个过程出问题,就有负责人员承担责任。 ④新设备投运与培训不同步,工作人员未能及时熟练掌握新设备运行管理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变电站的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和更换,工作人员对新上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要领的掌握以及异常情况的处理方面有些欠缺,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新设备的运行与维护。这都与工作人员没有进行岗前培训十分不开的,其问题的严重性不言而喻。 为了避免上述现象发生,就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随着新设备投人运行,对工作人员在业务技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更要加强实践培训,使工作人员在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尽快掌握新设备的原理、运行维护和管理,保障

变电站工程论文篇3

在变电站工程创优质量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监督管理原则,明确责任,不断创新和创造,从而加强质量管理。在质量管理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风险因素,对创优质量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下面对质量管理中常见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没有对优化设计进行验证。施工单位在进行变电站工程建设时,没有对设计规划进行验证,导致设计规划与工程实际情况不相符,造成设计规划重新修改或者出现返工现象。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不严格。施工单位在进行变电站工程建设时,施工单位没有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导致工程施工质量不符合相关规定,需要靠后期整改进行弥补。工程验收不严格。在进行工程验收时,没有严格地按照工程验收规范进行把关,部分工程项目需要全面进行验收,而验收人员只检验了70%,部分工程项目需要验收50%,而验收人员只检验了30%,导致变电站工程存在质量隐患。缺少切实的管理措施。在进行变电站工程建设创优质量管理时,施工单位缺乏切实的管理措施,只是在口头上喊口号,没有真正的行动。在工程刚开始还有创优行动,一段时间后,逐渐变成常规管理,并没有将设计优化中的措施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2加强变电站工程创优质量管理的措施

2.1变电站质量创优管理的关键点

变电站工程是一个持续建设的过程,而创优质量管理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各种导入因素的时间和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各种因素的作用不尽相同,即便很小的因素,也有可能对整个变电站工程质量管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要针对变电站工程创优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从而保证变电站工程质量创优的持续进行。在变电站工程创优质量管理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缺少严格的管控,就很难实现目标。因此,要积极地汲取先进工程的经验,制定严格的创优设计规划,并做好施工组织工作,认真地执行工程达标标准的各项标准,同时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在进行工程建设时,要严格执行设计方案,对于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在施工前都要制作相应的样板,然后对样板进行严格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正式进行施工,从而保证施工一次成优,避免出现返工现象。在某750kV变电站工程建设中,对工艺质量要求十分苛刻,无论哪一个环节,都能对同行质量的极限标准进行挑战。在该变电站工程中,电缆沟全长为2752m,是该变电站所在地施工质量要求最高、长度最长的电缆沟工程。为保证工程的创优质量管理,避免出现以往的电缆沟感官质量问题及电缆沟施工质量通病,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精益求精,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有效地克服了电缆沟感官质量差、搭接美观差等问题。工程施工结束后,对工程进行严格的测量验收,发现误差控制在万分之一,比国家标准高出很多。

2.2变电站工程质量管理

持续创优不管是哪方面的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并且不断创新,从而形成一种常态行为,这也是变电站工程质量管理持续创优的重点。在变电站工程创优质量管理过程中,要博采众长,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自主创新,从而有效地优化质量管理。在进行创优质量管理时,可以按照质量管理原理,从现场、现实、现物中找到问题,并制定持续的改进措施,实现“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从而全面地衡量影响变电站质量管理因素,依据创优目标,及时改进,实现变电站工程创优质量管理。在进行变电站工程建设创优质量管理过程中要注意,零缺陷工程是不存在的。努力追求完美是工程建设管理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持续改进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消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严格的执行标准,强化监督、检查职责,树立工程创优意识,全方位强化质量管理,从而促进工程创优管理的实现。在创优质量管理过程中要注意,认真施工只能将工程做对,用心施工才能将工程做好,施工单位要在保证工程可靠运行的情况下,取长补短、创新亮点,全面提高工程建设水平。

3结语

变电站工程论文篇4

【论文关键词】变电站改造;排序;历时估算

工程项目过程管理主要着眼于项目目标的实现,即成本、质量、进度和项目过程的控制,目前的项目过程管理注重数据分析过程和量化管理,以达到预控目的,使得工程项目过程管理处于一种可控状态。在国外各种案例的分析与应用中,都是以一些大型的工程和典型的施工过程为研究对象,项目管理的过程控制也是应用在大型电站建设的项目中。

1.国内外变电站改造过程管理的现状

项目过程控制理论在国内的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中的应用也有不少,但过程控制理论与方法在改造过程中还没有形成一个可供人们参考的范本,也就是没有经过系统分析与研究。在国内的一些期刊(如: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工技术 等)上也有不少论文,江震勐在 2007年3 月《电世界》中的《变电站自动化改造》一文中提到自动化改造方案和一些二次回路的改进措施,如二次回路的事故音响改为在后台设置延时等技术问题,在 2006.18《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工程应用中的“变电站自动化改造”一文中提到的是在改造中遇到的问题,如生产厂家设备技术标准、不同厂家的接口问题、设备抗干扰和通讯规约等问题,《在电工技术》2007/2 期 “高频开关电源系统工程实践”中讲述的是站内直流系统这一部分接线方式与组件配置及功能的实现, 其讨论的主要是改造方案、改造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很少涉及改造的过程控制的详细内容。本文的目的就是要规范自动化改造过程,为改造过程管理提供一个有科学依据的过程控制作业指导书,项目管理者可以依照其进行科学、有序的工作。

在我国,项目管理已成为一门多维度、多层次的综合叉学科,项目管理范畴发展为全寿命管理,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管理理论与方法不断有新突破,在理论上已形成复杂性系统(高度不确定性、多目标、多维变量)的决策和各种资源配置与控制运行等理论;在方法上,与计算机结合形成项目管理系统(PIMS)、项目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管理中,从项目开始一直到结束,人们侧重研究技术层面的理论和方法,比如通讯规约、技术改造方案、不同厂家的接口等问题。从管理层面考虑较少,在过程管理中,能偶尔的应用项目管理方法,能对项目过程的进度进行历时估计,工程进度表就是甘特图的一例应用,对工程的各方面协调与配合研究较少,没有一套有效的方法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常常是工作中遇到问题,才开始梳理工作中的不足,没有充分考虑工作中的不确定因素,导致工期延长、工程质量不高。总之,我国变电站自动化改造过程管理的研究现状还处于很少应用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的阶段。

项目过程管理理论在我国经历了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的很多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应用情况也不尽相同,要发挥项目管理过程管理理论的作用,必须要研究应用领域的运作过程和特点,这样项目过程管理理论才会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才能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本文首先对国内外项目过程管理与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大量实际项目调查和近年参加的多个项目现状分析,深入研究变电站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与理论,设计变电站改造项目过程管理指导书,并根据变电站改造项目过程管理指导书要求进行项目控制和实施。

2.变电站自动化改造项目的过程管理含义及原则

2.1 项目过程管理的含义

项目过程的概念是现代组织管理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在ISO9000:2000《质量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将过程定义为:“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的任务在于将输入转化为输出,转化的条件是资源,通常包括人力、设备设施、物料和环境等资源。组织应当对过程进行策划,建立过程绩效测量指标和过程控制方法,并持续改进和创新。

2.2 变电站的改造过程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2.1 缺乏工作计划和控制

改造过程中很少有科学的控制方案,只有一个非常粗略的工作顺序表,经常导致加班,但有时又没事做的场景。一般情况下,大家都能够做到把工作内容想清楚并安排相关人员落实。但只做到这些是不够的,还要做到为实现目标而进行必要的技术准备;组织人员拟定完成目标的工作方案;制定工作进度、成本、质量标准、资源配置等工作计划。做好计划工作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避免浪费、降低成本、加快进度,起到以最小的代价缩短项目运作周期。

2.2.2 工作协调方面出现问题

由于各种原因,在改造过程中,各个活动配合不协调,经常有部分人等待、部分人在加班,不能有效的解决活动间、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下级与上级之间、专业人员与应用人员之间、领导与被领导之间、项目经理与组员之间配合的问题,经常会出现一些茅盾或误解,造成项目质量的降低和进度的拖延。项目经理需要从项目一开始就保持各方面密切的沟通。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沟通的方式得以解决。

2.2.3 缺乏对工作过程的监控和结果的考核

由于项目的实施基本上都是以具体的工作负责人为主,项目的计划、时间安排、进度的控制往往不由项目经理决定,所以项目经理处于被动位置,造成项目经理对项目进程了解不多,对预期的结果缺乏直观的认识,只能听信具体的工作负责人汇报,对过程中问题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因此对项目过程的监控和考核很不利。

2.3 项目过程管理实施的原则

(1)以人为核心人是质量的创造者,工程质量过程管理必须“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管理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避免人的失误;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促进工程质量。

(2)以预防为主“以预防为主”,就是要从对工程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对产品的质量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

2.4 建立变电站改造的过程作业指导书的必要性

针对上述普遍存在的问题,必须规范变电站改造的过程管理,应用项目过程管理理论编制变电站改造的过程管理作业指导书,可有效改善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劳动效率,能有计划的对工程中的人力资源、时间、和各个工序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3.通辽市河西220KV变电站自动化改造项目概述及其作业指导书设计

3.1 通辽市河西220KV变电站改造项目概述

河西220kv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是于1999年7月份投入运行,采用的是东方电子的DF1331系统,能够实现遥测量、遥信量的采集与转发功能。设备运行近十一年,且设备功能已经不适合变电站的发展和系统建设智能电网的要求。

3.2 河西220kv变电站自动化改造项目工作分解

河西220kv变电站工作可以分为10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承前启后,不可或缺。第一部分是厂家联调,监控设备在工厂生产出来送至调试车间进行组屏加电调试,对各个屏上的测控设备进行组网,加入模拟量,进行遥信、遥控传动。待所有厂验功能进行测试完毕后,进行设备组屏包装,运往施工现场;第二部分是准备阶段,首先是确认新设备到站日期,进行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编写、审批。协调改造期间人员安排、后勤资金安排、确认甲供材料是否到达现场,进行临时雇工人员的安全合同签订、对运至现场的设备进行拆包装、核对设备数量、获取安装调试资料;第三部分是调试阶段,对调试厂与厂第一次通讯的设备、调试其它设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调试完毕编写调试报告,注明可否开始安装;

第四部分是安装调试部分,进行准备工作、查看工程物资到位情况、核对工程人员是否到位。核对现场保护盘的布局,在核对现场保护盘的布局时还要考虑1)核对主控室内每一面保护屏内的每根线的作用及每根电缆的走向;2)将改造时可用的电缆做好标记,并核对其上面的电缆芯长度是否合适;3)核对室外端子箱内的电缆走向,并将可用电缆做好标记,尤其是交、直流混用的电缆,在 2000 年前的变电站当中,有很多诸如此类的电缆。第五部分是办理相关手续,包括编制改造方案,制定工作计划和停电计划、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向变电站值班人员办理工作许可手续。第六部分是安装,包括以下部分1)打开电缆通道(全站改造的变电站建议将电缆沟全部打开,为日后安装可快速进行创造便利条件;2)敷设电缆;3)提出停电申请并得到许可4)拆除旧设备;5)安装新设备。第七部分是调试,对新设备进行调试,并交付使用,办理工作结束手续。第八部分是验收送电部分,依次进行得到安装调试人员完工答复;所有设备外观检查均无异常;进行逐项试验,在进行逐项实验的时候,要首先得到安装调试人员完工答复;继而对所有设备外观检查均无异常;进行逐项试验;尤其对交、直流、信号回路绝缘测试,符合要求,并核实开关、刀闸远方/就地操作动作正确,其中最重要保护装置带断路器传动,检查控制回路的完好性。同时保证保护装置同监控系统得通讯畅通、正确;检查信号回路同保护装置、监控系统一致、信号动作、命名正;必须在现场进行升大电流试验,检查电流回路的完好性、验收合格、最后要安装人员交付调试报告。第九部分是合闸送电,作为变电站改造成功的标志就是送电成功,送电成功代表整个回路正常,一、二次设备没有问题。在送电前,需要安装调试人员与值班人员一起检查一次设备和二次回路带电后情况,并确认良好。第十部分收尾部分,工程结束后,需要整理旧设备、工作现场,并与与值班人员交接所有资料,还需要将施工图交回设计单位已备初竣工图,最后,撤离改造工作现场。

3.3 项目活动的排序设计原则

项目活动的排序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如能排列出科学合理的活动排序,那就为以后改造工程的控制和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项目过程管理应用于改造工程时,不能完全照搬项目过程管理理论,还需根据工程自身的特点进行排序。具体应用时有如下原则和注意事项:

(1)坚持根据最佳实践来确定活动间的软性逻辑关系

(2)进行排序前要熟悉工作流程,更要具有项目管理知识,排序工作要有工程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的共同参加和协商后方可定稿。

(3)活动排序方法有很多,在工程中要使用符合人们习惯的方式方法,如箭线图法符合人们的习惯,应用起来方便、易于被人们理解。

3.4 变电站改造项目活动历时估算

说明:该设计参考改造变电站规模为220KV为双母线,6条 220KV线路;66KV为双母线,14条线路;两台主变,一台站用变,4台电压互感器。保护装置全部为微机型保护。在自动化改造中历时估计的活动清单就是WBS的分解结果,约束条件是安装和调试人员的技术水平、人员数量的限制等。所拥有的资源尤其是技术人员水平和数量,可以满足工作的需要。在估算时充分考虑完工的最乐观时间、最保守时间和最可能时间,对于每一种活动:

都采用三种估算值、乐观时间、悲观时间和最可能的时间、每种活动的时间则取决于加权值,加权值为:

我们把关键路上的工序的始节点依次记为 1,2,…,n。由此可计算出项目完工时间的概率,或有一定概率值的项目完工时间。

下面分析变电站改造过程的安装调试过程。安装调试过程由前期准备、安装设备、调试等工序(或称活动)组成。各项工序需按规定的顺序,花费一定的时间去完成。所有工序完成后,安装调试工程告以结束。

并计算出最可能完工的概率,下面的时间是通过收集每个活动历史信息(历史信息是通过近两年的变电站改造数据得来的),采用专家评定和类比估算的方法,最终得出各个活动的历时估计。

(1)在厂家联调阶段,具备调试的情况下,调试时间可按下面计算:

220KV 线路保护装置:8小时/套6套共48小时

主变保护装置:8小时/套2套共16小时

66KV 线路保护装置:2小时/套14套共28小时

PT 并列装置:1.5小时/套 2 套共 3小时

小电流接地、消谐装置:3小时/套1套共3小时

这个时间已包括厂家处理问题时间,这是2个人在调试时边调试边处理问题所用的时间,共用时间86.5小时。

(2)安装调试阶段,具备安装调试的情况下,时间可按 323.0小时计算。

(3)验收送电部分

共用时间19.5小时

(4)收尾部分

共用时间4小时

整个工程用时528小时。

经过以上研究得出的结果,在项目改造实施过程中,已经的到了良好的效果,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达到了在控、能控、可控的状态。

4.结论

项目管理在我国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中很少应用,本文通过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中的应用与研究,尝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管理,期望对我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并对规范这一工程的过程控制产生影响。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本文根据自动化改造过程现场所提出的管理思路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方针。本文基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现场,并记录其改造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结合国内外过程控制的先进理论和方法,达到深化关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的应用与研究。

(2)本文设计的河西变电站工程项目过程控制指导书对该项目实施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意义。河西变电站工程项目过程控制指导书给出变电站改造过程的详细设计内容。即改造项目的工作分解、历时估算和进度的安排。经实践检验该指导书易于掌握、务实高效,具有前瞻性。

变电站工程论文篇5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经验;技巧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常规变电站及早期的RTU自动化变电站,在一、二次设备信息搜集,运行监视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特别在运行监视上需要大量的人员到站值班,这样的做法存在一定的缺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监控信息量有限,而且信息的传输不便;另一方面这样的值守站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值守人员都是24小时无间断值班,运行人员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随之降低。随着电力企业对变电站无人值班工作的逐步推进,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作已迫在眉睫。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作是一项复杂、艰巨、高危险性的工作,面对复杂的二次回路和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作业人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设备停电、人员触电等事故的发生。因此,本文将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技巧,致力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避免变电站事故的发生,保障设备和人身安全。

1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环节必不可少。需要综合自动化改造的变电站基本上都是运行二十年以上的老旧变电站,由于当时的技术和管理原因,站和站设计思路不尽相同,有些存在完全相反的情况,如不进行现场调查,一旦施工往往存在特殊的危险点和技术难点,因此停电前应对变电站现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必要时可多次进行到站调研,通过现场调查编写出现场调查清单。一般可包括:1、CT使用情况,包括变比大小、等级、使用回路或串接回路、备用CT圈情况。2、主电源分布情况,保护电源、控制电源、交流电源、PT电源、信号电源的走向等。3、针对不同间隔或回路,统计改造工作中的危险点及应对措施,如220KV变压器保护更换工作,应包括保护电源、控制电源、打印机电源、录波信号电源、母差保护失灵开入电源、刀闸电压切换电源、主变调压交流电源、启动通风电源、主变过负荷闭锁调压、主变保护跳201、202、101、301、001等直流跳闸线、高中低压侧母线电压、GPS电源、母差相应间隔CT连片等等。对变电站信息进行现场勘查详细记录,并将这些危险点和防范措施融入到施工方案中,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施工风险。

2新设计图纸的审阅

设计图纸一般都是由专业设计院进行设计,施工单位按图施工即可,但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无论图纸设计多么详细,都摆脱不了被更改的命运。基本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将设计人员请到现场,依据现场情况对原设计进行更改,施工单位继续按图施工;另一种情况是施工单位按照现场实际先行施工,而后与设计部门联系更改设计图纸。由此可见,在设备停电前,新的设计图纸必须提前审阅,先行了解设计者的设计方向和思路,发现问题提前与设计沟通,求同存疑,力争达成共识。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图纸设计错误,要及时与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至设计部门,以便设计部门及时更改设计图纸,防止出现错误接线,造成重复作业,而影响工程质量及进度。

3编制施工方案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主要工作有更换保护,加装测控装置,通过通信系统实现站内信息数据、调控与站端的信息数据交换,是一项大型且非常复杂的工作。在编写施工方案前,施工人员要对全站新旧设计图纸进行充分地分析研究,查找新旧图纸的差异和综自系统设计思路,从而编制切实可行、利于施工作业的整体施工方案或思路,并组织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学习讨论,使每一个人对整个作业现场工作思路达成共识,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施工方案提前编写可以确保作业人员提前沟通,防止在作业过程中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分歧,影响工作进度。一个良好的事前沟通,将使作业过程效率高效,施工质量更加优良。

4编制各设备的作业指导书或指导卡

施工方案是全站开展工作的总体思路或实施方法,其中所列的危险点及应对措施,只是个概括的描述,它的作用仅仅是对所有参与人员的提醒。施工一旦开始,施工方案对各个设备停电后的一、二次运行方式难以清晰的描述,对作业过程中的具体施工方法,人员安排难以细化。此时,工作票负责人必须编写更加详细的施工流程,依照施工方案编制各设备的作业指导书或者指导卡,其中包括具体停电设备、当前的运行方式、以及在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点、安全措施、人员安排等内容,并进行人员危险点告知确认、按步逐条打勾确认等。

5四遥信息集中核对

四遥信息集中核对法是一项前期工作,基本条件应安装完毕所有测控屏、完善点表、远动后台数据库制作完毕、测控装置上电完毕、通道调整完毕等。

通过前期充分地准备,将站内所有“四遥信息”与远动一次模拟核对完毕,对于信号中出现的错误信息进行统计而不是马上处理,保证作业速度,将错误的信息集中进行处理并再次核对直到正确为止。

四遥信息集中核对法,虽然是模拟进行的,但可以保证所做的点表信息是正确的,在之后的作业过程中,仅需要将现场实际的信息核对到当地后台正确即可保证远动端一是正确的。

四遥信息集中核对法,将极大的提高作业效率,防止在各个设备停电环节分多次联系远动人员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和重复性的准备工作(如连接试验台等)。

6电子文档在工作过程中的多人资料共享

对于继电保护,一项保护接线工作往往需要多人进行,一个CT变比二次圈使用情况往往需要多人知道,并保持多人一致性,此时如果各自为战将难于保证统一性和正确性,如果每个涉及人员都用手工抄录,经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如果有一人编写电子文档并存在电脑上,当需要时进行打印操作,既能保证一致性又能保证正确性,同时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另外,重要的是,可以永久的保留资料,当发现问题需要回头看时,电子文档更有无比的优越性。

7编制电缆敷设清单

变电站综自改造中,二次电缆敷设量很大,如果敷设电缆人员拿着图纸进行,既不方便,也容易出现错误,此时提前编写电缆敷设清单,既对电缆敷设情况有一个详细的统计,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电缆敷设速度,敷设中出现错误或遗漏也比较容易查找。

结论,邯郸供电公司武安变电站、北汪变电站、留旺变电站综自改造现场成功运用,为电力系统常规变电站的综自改造提供了良好的经验,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并进一步完善,为确保变电站综自改造工作的高效、安全贡献我们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邬雄,聂定珍,万保权等.架空送电线路的电磁环境及其污染影响[J].电力环境保护,2000(05).

变电站工程论文篇6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新技术;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130-02

智能变电站作为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省内乃至全国在建设、已投运的智能化变电站不断增加,从事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人员也将逐年增加。但是,智能变电站的运维人员普遍缺乏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工作经验,急需进行智能变电站相关的新技术、新技能培训。

本文结合智能变电站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对当前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特征进行分析,并将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进行比较,总结出它们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从而得出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应加强培训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为今后开展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新技术培训以及相关培训打下基础。

一、智能变电站的主要技术特征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新型传感器技术等的飞速发展,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有了极大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新技术、新应用,这也使变电站中应用系统日益众多。这些新技术、新应用对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是一种促进,也是一种挑战。因此,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智能变电站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1.一次设备智能化

采用常规一次设备+智能单元方式实现一次设备的智能化,通过智能终端完成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设备的跳合闸回路、位置信号采集回路等。通过一次设备的状态在线监测,变人工巡视与定期检修为自动检测状态检修,提高变电站的可靠性,减少维护的工作量,提高效率。主要包括:主变压器采用“主变本体+传感器+智能组件”方式实现智能化合并单元:合并单元采用直流供电,提高电子式互感器的可靠性;智能终端接受保护装置跳合闸命令、测控手合/手分命令及闸刀、接地闸刀GOOSE分合命令;输入开关位置、闸刀及地刀位置、开关本体信号;跳合闸自保持功能等;实现了一次设备的数字接口功能;一次设备状态实现在线监测等功能。

2.二次设备数字化

电子式互感器、采集器实现二次设备的数字化,将二次设备的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合并单元实现电子式互感器电流、电压量的采集,并通过光纤或SV网传输将二次信号变为基于网络传输的数字化信息。保护装置保护动作后通过保护装置内的GOOSE跳闸软压板出口,再通过GOOSE直跳口将光信号经光纤输至智能终端,智能终端的A、B、C相跳闸接点闭合后通过A、B、C相保护跳闸压板将电信号传至智能终端内的A、B、C相跳闸保持继电器并最终传至开关操作机构箱实现跳闸。监控后台遥控操作发出的断路器控制信号通过MMS网传至保护测控一体装置,以光信号通过GOOSE网传输至智能终端,再完成对断路器的分合控制。保护跳闸示意如图2所示。

全站所有信息交换均依托于GOOSE报文和MMS报文,GOOSE服务通过广播方式传送报文数据,实现IED装置之间互相通信及信息共享;保护测控装置不设置功能硬压板,通过在装置上设置软压板的方式以投退保护功能,为远程维护和无人值班提供了条件。

3.网络结构标准化

按照IEC61850及DL/T860中的系统结构,实现了信息建模与共享传输、通信网络的标准化和设备间的互操作性。全站自动化系统网络结构分为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网络系统构成分为站控层网络和过程层网络,分别设置GOOSE网和MMS网保护直接采样(或网采),直接跳断路器。

全景数据的统一信息平台实现了全站设备的监视、控制、告警及信息交互功能,完成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SCADA)、操作闭锁等相关功能。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站内直流、交流、逆变、UPS、通信等电源采用一体化监控,通过全站MMS网络统一上送到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了控制自动化、信息可视化、配置标准化。

4.高级应用功能

实现了一键式顺序控制、故障信息分析决策与智能告警、与上级调度的源端维护、网络报文记录分析、智能辅助系统等高级应用功能。

二、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的新技术培训

智能变电站中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设备之间连接介质由光缆替代了传统的电缆,电磁信号被转换成了数字信号,二次回路成为了“虚回路”。相对于传统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而言,其运行维护必然带来一些改变。对运维人员而言,智能变电站和常规变电站存在较大区别,他们面临着知识的更新与挑战。为了使运维人员能更好地适应电网快速发展和智能变电站快速的要求,需要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个方面加强培训。

1.智能变电站的理论知识培训

智能变电站和常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存在差异,故需对运维人员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内容包括:

(1)IEC61850、DL/T860标准及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应用模型、设计方案、工程配置和实施的基本办法。

(2)智能变电站的网络系统结构、通讯机制、传输信号、对时方式、交换机接口对应表、GOOSE断链告警二维表、网络报文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3)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技术规范、工作原理;合并单元传输规约、采集信息图及二维表;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的巡视要点;交换机、网络的的基本工作原理,巡视要点及异常处理方法;交换机故障情况下的处理方法和危险点控制。

(4)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工作原理、告警信息含义、软压板功能、运行操作说明、故障处理原则、巡视要点;上级职能部门制订的继电保护运行规程及运行管理规范。

(5)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SCD文件、CID文件的解读,装置保护虚端子的配置情况及信息流,各继电保护的跳闸逻辑及各类遥测、遥信信号的上送机制,智能变电站内各IED之间的信息流向。

(6)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工作原理,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使用方法、巡视要点、运行管理规范。

(7)监控后台常规操作、顺序控制操作、保护整定值的调取打印、保护动作事件报告的调取打印、保护定值区的切换等操作的方法,顺序控制操作的运行规定。

(8)各级部门关于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设备运行维护导则、巡视技术规范、交接验收规范的规章制度。

2.智能变电站的操作技能培训

智能化变电站中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和新安全问题的出现对运维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运维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智能化变电站的技术层面,还需要了解在智能化变电站工作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的安全措施,必须遵守的安全规则等;运维人员必须掌握在新技术下如何做好运行巡视、规范倒闸操作,还必须掌握对智能化设备异常的分析和应急处理,掌握如何做好检修设备的安全措施以及动态危险点的预防工作。因此,为了使运维人员能更快地适应工作的变化,他们除了具备传统站的技术技能要求外,还必须进行相关操作技能培训。我中心有110kV智能变电站,可以进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

(1)设备监视。智能化变电站监控系统在监视对象、内容、重点和手段上都有明显的区别,除了传统站一次设备告警以及保护动作信号外,必须监视保护装置的遥测信息、通道信息、软压板状态;交换机信息、GOOSE跳闸链路信息、保护MMS通信信息;户外柜的运行环境温度、湿度以及变化信息;时钟同步、对时系统工况;光电流电压互感器的采样信息等。

(2)设备巡视。智能变电站现场设备巡视工作重点与传统变电站有了很大的区别,在智能站中全站运行信息均上送监控后台,异常或缺陷情况在监控后台实现实时报警,因此,监控后台巡视数据可以指导现场设备的巡查,例如:后台报智能终端温湿度越限,则现场必须重点检查箱体内散热、除湿是否正常工作。随着智能变电站技术的不断推进,辅助巡视手段也会不断出现。

因此,根据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特点,制订适用于智能站运行巡视指导书,研究辅助巡视系统的巡视策略,以及如何开展智能化变电站运行分析等都是运行需要解决的课题及现场培训的重点内容。

(3)倒闸操作。

1)智能化变电站程序化操作的应用:由于智能化变电所中的一、二次设备具备遥控操作的技术条件,通过在监控后台预先设定操作顺序、操作对象、执行条件和执行成功校验,由后台自动实现一系列的批操作。程序化操作在给倒闸操作带来便利和高效的同时,也给程序化操作票系统的维护带来风险,典型操作票库维护工作难度加剧,一旦设置错误极易造成误操作。运维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程序化操作票系统的使用,也需要掌握程序化操作票系统的维护,同时必须能处理程序化操作票异常情况下的处理方法。

2)保护压板操作方式的改变。传统变电站保护屏“硬压板”操作被后台监控系统界面上的“软压板”操作所取代。如何有效执行软压板的监护操作也是运维人员遇到的课题之一。同时必须解决一旦在软压板五防遥控,必须在装置上进行软压板操作时操作规范的问题。因此,软压板操作规范的培训也是智能变电站与传统站的区别之一。

(4)工作许可安全措施。智能变电站与传统站相比,工作许可安全措施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二次回路的工作上,运维人员操作软压板将保护改信号,并未在物理上实现保护装置的二次隔离,保护的GOOSE光纤出口(相当于传统的二次回路)仍与运行系统相连。在检修保护上试验时,仍有误发出口报文的危险。

(5)二次设备异常处理。智能化变电站保护装置、智能终端等微机设备出现异常,调度或主管部门往往希望运维人员进行初期处理,例如:采用重启装置的方法尝试使设备恢复正常。同时,针对“大检修”改革的方向,运维人员也必须学会分析处理简单的缺陷异常等。

三、结论

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的物理基础,将贯穿智能电网建设的整个过程。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引领技术发展,制定标准规范,从而占领世界电网技术制高点。建设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高级应用互动化特征的智能变电站已成为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智能化变电站的主要技术特征,深入研究智能变电站的特点,分析与常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差异,如架构体系、通讯标准、高级应用等,并对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面临的新知识、新技能的挑战进行了研究,为今后开展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的相关培训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变电站工程论文篇7

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监测系统;SQL SERVER2000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1-000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压等级和电网的规模日益增加,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变电站自动化监测系统为变电站和电网中一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开拓和推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一、相关技术介绍

本文采用基于JAVA编程语言和SQL SERVER 2000数据库来进行变电站自动化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充分地吸取了SQL SERVER7.0数据库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最新的计算机成果,很好地考虑了数据库应用背景的变化。SQL SERVER 2000数据库要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三个方面:(1) 信息的统计、汇总等;(2) 信息的修改、添加和删除;(3) 信息浏览和查询。

本文采用模型-视图-控制结构(MVC),模型-视图-控制结构(MVC)是交互式应用程序广泛使用的一种体系结构,它有效地在存储和展示数据的对象中区分功能模块以降低它们之间的连接度。

JSP是Java Server Pages的缩写,是由SUN公司倡导,许多公司参与,于1999年推出的一种动态网页标准。JSP以Java技术为基础,具有动态页面与静态页面分离,能够脱离软件平台的束缚和编译后运行等优点,克服了ASP脚本级执行的缺点,因而逐渐成为Internet上的主流开发工具。

二、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变电站自动化监测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

\ 变电站自动化监测系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前端监控点。前端监控点主要由视频服务器、摄像机(含快速球形摄像机等)、等主要设备组成。主要完成音、视频信号采集、视频信号处理和报警信号及环境量采集和控制工作。(2)传输网络。对于变电站自动化监测系统采用以太网传输方式:各变电站到监控中心的信道直接为以太网接口,光纤或微波传输设备直接提供以太网接口,各变电站的图像数据信号经过各级交换机、路由器和HUB上传至监控中心。(3)监控中心。主要由视频监控系统服务器、图像存储系统、监控客户终端等组成。主要完成现场图像接收和显示,用户登录管理和权限管理,摄像机和云台的控制,视频图像的存储、检索、回放、备份等。

三、系统功能实现

(一)实时数据采集及处理功能

通过间隔单元,变电站自动化检测系统采集来自CT、PT、配电装置保护、直流系统、所用电系统等生产过程的模拟量、数字量、脉冲量及温度量等,对所采集的输入量进行数字滤波、有效性检查、工程转换、故障判断、信号接点抖动消除、电度计算等加工,从而产生可供使用的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度、功率因数等各种实时数据,供数据库更新。

(二)图形处理功能

变电站自动化检测系统人机系统画面所显示的图形可以无级嵌套缩放、平移;当图形太大时,导航功能可以快速定位到某一点。回放功能可以以事件记录作为触发条件,去显示历史某一时刻的工况及状态。与工业电视(摄像)图像系统的链接,使无人操作变电站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系统使用界面如图2所示。

\ 由图2可知,系统功能齐全,集成度高,具有动态IP功能;企业内部的所有电脑都可以看到图像,只要获得授权密码;公司领导出差在外时可以通过Internet观看视频图像;E-KAM网络摄像机可外接多型号的探测器,进行监控探测;全嵌入式硬件前端设备,不需要员工懂得或操作电脑上网,实现免维护;支持多种动态域名解析功能;可在本地端或远程端由网站提供的升级软件自行更新,在网络上就可以完成升级任务。

四、结束语

通过参考国内的CSC20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BSJ-2200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和RCS-96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本文采用基于JAVA编程语言和SQL SERVER 2000数据库来进行变电站自动化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采用系统论的方法,构建了一个在变电站监测方面稳定、可靠、安全的系统,在数据分析上具有更好的科学性、高效性与智能性。

参考文献:

[1]孙毅.用VB, Matlab, SQL Server实现大气污染监测数据的判别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7

[2]王凯.大型钢厂能耗数据实时监测及查询系统[D].北京交通大学,2008

[3]马少平.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GPRS远程终端的设计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

变电站工程论文篇8

一、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工作(10kV及以下)

96年9月至97年担负分公司10kV配电线路(含电容器)、10kV用户站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工作,由于分公司原来没有整定人员,但自从开展工作以来建立了继电保护整定档案资料,如系统阻抗表、分线路阻抗图、系统站定值单汇总(分线路)用户站定值单汇总(分线路),并将定值单用微机打印以规范管理,还包括各重新整定定值的计算依据和计算过程,形成较为完善的定值整定计算的管理资料。近两年时间内完成新建贯庄35kV变电站出线定值整定工作和审核工作。未出现误整定现象,且通过对系统短路容量的计算为配电线路开关等设备的选择提供了依据。97年底由于机构设置变化,指导初级技术人员开展定值整定工作并顺利完成工作交接。

二、线损专业管理工作

96年至98年9月,作为分公司线损专责人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完成了线损统计计算的微机化工作,应用线损计算统计程序输入表码,自动生成线损报表,并对母线平衡加以分析,主持完成理论线损计算工作,利用理论线损计算程序,准备线损参数图,编制线损拓补网络节点,输入微机,完成35kV、10kV线路理论线损计算工作,为线损分析、降损技术措施的采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编制“九五”降损规划,96-98各年度降损实施计划,月度、季度、年度的线损分析,积极采取技术措施降低线损,完成贯庄、大毕庄等35kV站10kV电容器投入工作,完成迂回线路、过负荷、供电半径大、小导线等线路的切改、改造工作,98年关于无功降损节电的论文获市电力企协论文三等奖,荣获市电力公司线损管理工作第二名。参与华北电力集团在天津市电力公司试点,733#线路降损示范工程的改造工作并撰写论文。

三、电网规划的编制工作

98年3月至98年11月,作为专业负责人,参与编制《东丽区1998-2000年电网发展规划及2010年远景设想》工作,该规划涉及如下内容:电网规划编制原则、东丽区概况、东丽区经济发展论述、电网现状、电网存在问题、依据经济发展状况负荷预测、35kV及以上电网发展规划、10kV配网规划、投资估算、预期社会经济效益、2010年远景设想等几大部分。为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提供了依据,较好地指导了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工作,并将规划利用微机制成演示片加以演示,获得了市电力公司专业部室的好评。

四、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

96年3月至现在参加了军粮城、驯海路35kV变电站主变增容工作,军粮城、驯海路、小马场更换10kV真空开关工作,参加了贯庄35kV变电站(96年底送电)、东丽湖35kV变电站(98年12月送电)、小马场35kV变电站(99年11月送电),易地新建工作,新建大毕庄35kV变电站(99年12月送电、2000年4月带负荷)、先锋路35kV变电站(2000年8月送电)。目前作为专业负责开展么六桥110kV变电站全过程建设工作,参加了厂化线等5条35kV线路大修改造工作,主持了农网10kV线路改造工程,在工作中逐步熟悉设备和工作程序,完成工程项目的立项、编制变电站建设及输电线路改造的可行性报告,参与变电站委托设计,参加设计审核工作,参加工程质量验收及资料整理工作,制定工程网络计划图,工程流程图,所有建设改造工程均质量合格,提高了供电能力,满足经济运行的需要,降低线损,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满足了经济发展对电力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专业运行管理

参加制定专业管理制度,包括内容是:供电设备检修管理制度;技改、大修工程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供电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运行分析制度;外委工程管理规定;生产例会制度;线路和变电站检修检查制度;技术进步管理及奖励办法;科技进步及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计算机管理办法、计算机系统操作规程。技术监督管理与考核实施细则;主持制定供电营业所配电管理基本制度汇编。参加制定生产管理标准,内容是:电压和无功管理标准;线损管理标准;经济活动分析管理标准;设备全过程管理标准;主持制定专业管理责任制:线路运行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变压器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防污闪工作管理责任制;防雷工作管理责任制;电缆运行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变压器反措实施细则。主持制定工程建设项目法人(经理)负责制实施细则及管理办法;城乡电网改造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试行);城乡电网改造工程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等。

积极开展季节性工作,安排布置年度的重要节日保电工作、重大政治活动保电安排、防汛渡夏工作,各季节反污工作安排。

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六、科技管理工作

96年至今,在工作中尽可能采用计算机应用于管理工作之中,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一是应用固定资产统计应用程序,完成全局固定资产输机工作,完成固定资产的新增、变更、报废、计提折旧等项工作。二是应用天津市技改统计程序完成技术改造(含重措、一般技措项目)的统计分析工作。三是作为专业负责完成分公司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工作,组织完成配电线路参数、运行数据的录入工作,形成线路数据库,并用AUTOCAD绘制分公司地理图,在地理图上标注线路的实际走向,所有线路参数信息都能够在地理图上的线路上查询的出,该项成果获天津市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五是完成配电线路加装自动重合器(112#线路)试点工作,形成故障的自动判断障离,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为配电线路自动化进行了有益尝试。四是2000年9月主持完成分公司WEB网页浏览工作,制定分公司“十五”科技规划及年度科技计划,制定科技管理办法,发挥了青年科技人员应发挥的作用。

变电站工程论文篇9

论文摘要:“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实际联系紧密,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因此,改革“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学模式迫在眉睫。本文从新的课程体系的创建,课堂教学方法、课程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的改革与探索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该课程教学模式的一系列改革与探索。

“发电厂电气部分”是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并对学生进行工程训练的专业课,该课程在供电系统中应用广泛,实践性强。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掌握发电J广=变电站的电气主系统设计与运行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由于这门课程是学生较早接触的专业课程之一,在整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这门课程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如“继电保护”、“高电压技术”、“电力监控与调度自动化”等课程的学习。“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内容涉及典型电气主接线的基本接线形式、电气设备选择、电气设备布置主要电气设备性能原理等,其特点是课程内容繁杂、连贯性差,整个课程的系统性不强。而学生正处于由系统性强、条理清晰的专业基础课转向专业课学习的过渡期,在学习方法上感到不适应,另外,学生对发电_广=变电站的各个环节和各种电气设备没有感性认识。采用板书、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方式,同学们很难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设备和供电系统联系在一起来理解和掌握,建立工程的概念,特别是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薄弱。因此,创新“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的教学模式很有必要。

一、创建新的课程体系

“发电厂电气部分”存在教学内容多、繁、杂与教学时数偏少以及专业技术发展快与教材更新慢的矛盾,采用“同类合并、相对集中、教学内容与当前专业最新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将原分散在各个章节属同一类或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删除过时的旧内容,增加学科专业当前的最新技术、发展动态、研究热点等内容,整合课程知识点,在教学内容编排上按照“基本原理与方法——应用技能——当前研究动态”的层层诱导递进式顺序来编写,构建了创新课程教学体系,使课程教学内容与知识结构更加具有系统性、整体性,便于学生接受。

二、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全程实例贯穿式教学方法以提高课程学习趣味性和课程的系统性。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传播信息媒体组合起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以工程实例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学习开始到结束,学完课程就像完成了一件工程那样有成就感,而且在工程实例教学中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统一结合,真正能体现“学以致用”的教育精髓。

“发电厂电气部分”的主要特点是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紧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各类图形,如电气主接线图、配电装置的平面图和断面图、断路器控制与信号图以及中央信号图等很多,并涉及各种电气设备。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采用黑板画图或挂图方式讲解,由于学生缺乏对供电系统的感性认识,很难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我们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努力做到优化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以大量的动画、图片、视频与课程内容中原本抽象的理论和设备对应起来,向学生展示各种电气设备的图形图片,演示装置或设备的工作过程,教学过程中尽量将工程图纸与实物对应起来,如使用动画表现开关的跳合闸操作过程、倒闸操作过程,断路器控制与信号回路的工作过程等;将各种电气主接线方式与实际变电站、发电厂对应起来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加强了同学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对供电系统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大为改善,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加人本地区电厂或变电站作为实例,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如选取一个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工程实例,以此实例引导学生进入课程,随着课程的展开,一步步深入到此实例中,课程结束,此实例中的相关向题也一一得到解决。

三、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将工程实例与课堂教学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与实际工程接近了一步,为了使学生与实际工程零距离接触,我们还坚持在授课过程中,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参观,进行发电厂或变电站现场参观教学,培养学生从实际中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了使参观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参观前后都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请实习基地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教学。(2)在参观发电,广=变电站之前,主讲教师向学生介绍该厂(站)的情况,并结合该厂(站)具体接线和布局,提出应该注意观察的一些问题,避免学生参观时走马观花,收获甚微。(3)要求学生在参观后,绘制该厂(站)电气主接线图,并评价该厂(站)主接线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参观过程中的问题与心得。实践表明,有计划有目的进行现场教学,是“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好方法。

四、课程设计改革与探索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是一个老课题了,然而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市场对人才需求观念的更新,它又永远是一个新课题。发电厂电气部分设计包含原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发展远景的规划、与系统联接的方式、现实的方案设计、过渡方案的考虑、运行方式的预安排、电气设备的选择校验等,是一个完整认识过程,是结合实际的一项系统工程。过去设计的题目是模拟的,原始条件是理想的,学生遇到的工程矛盾较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在“全程实例贯穿式”教学改革思路下,把实习基地比较典型的发电厂和变电站工程作为训练题目,并结合学科前沿技术发展编写课程设计手册。根据实习基地的发电厂(变电站)资料,让学生自己进行课程设计,遇到难点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进行一定的辅导,然后和发电厂(变电站)原设计进行比较,找出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使学生获得更深入的认知,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发电厂(发电站)综合自动化联系起来,使设计内容有所创新,让学生综合运用平时所学的各相关课程内容,实现课程设计内容的多样化、实际化,以提高学生对该环节的兴趣。

变电站工程论文篇10

一、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工作(10kv及以下)

96年9月至97年担负分公司10kv配电线路(含电容器)、10kv用户站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工作,由于分公司原来没有整定人员,但自从开展工作以来建立了继电保护整定档案资料,如系统阻抗表、分线路阻抗图、系统站定值单汇总(分线路)用户站定值单汇总(分线路),并将定值单用微机打印以规范管理,还包括各重新整定定值的计算依据和计算过程,形成较为完善的定值整定计算的管理资料。近两年时间内完成新建贯庄35kv变电站出线定值整定工作和审核工作。未出现误整定现象,且通过对系统短路容量的计算为配电线路开关等设备的选择提供了依据。97年底由于机构设置变化,指导初级技术人员开展定值整定工作并顺利完成工作交接。

二、线损专业管理工作

96年至98年9月,作为分公司线损专责人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完成了线损统计计算的微机化工作,应用线损计算统计程序输入表码,自动生成线损报表,并对母线平衡加以分析,主持完成理论线损计算工作,利用理论线损计算程序,准备线损参数图,编制线损拓补网络节点,输入微机,完成35kv、10kv线路理论线损计算工作,为线损分析、降损技术措施的采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编制“九五”降损规划,96-98各年度降损实施计划,月度、季度、年度的线损分析,积极采取技术措施降低线损,完成贯庄、大毕庄等35kv站10kv电容器投入工作,完成迂回线路、过负荷、供电半径大、小导线等线路的切改、改造工作,98年关于无功降损节电的论文获市电力企协论文三等奖,荣获市电力公司线损管理工作第二名。参与华北电力集团在天津市电力公司试点,733#线路降损示范工程的改造工作并撰写论文。

三、电网规划的编制工作

98年3月至98年11月,作为专业负责人,参与编制《东丽区1998-2000年电网发展规划及2010年远景设想》工作,该规划涉及如下内容:电网规划编制原则、东丽区概况、东丽区经济发展论述、电网现状、电网存在问题、依据经济发展状况负荷预测、35kv及以上电网发展规划、10kv配网规划、投资估算、预期社会经济效益、2010年远景设想等几大部分。为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提供了依据,较好地指导了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工作,并将规划利用微机制成演示片加以演示,获得了市电力公司专业部室的好评。

四、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

96年3月至现在参加了军粮城、驯海路35kv变电站主变增容工作,军粮城、驯海路、小马场更换10kv真空开关工作,参加了贯庄35kv变电站(96年底送电)、东丽湖35kv变电站(98年12月送电)、小马场35kv变电站(99年11月送电),易地新建工作,新建大毕庄35kv变电站(99年12月送电、2000年4月带负荷)、先锋路35kv变电站(2000年8月送电)。目前作为专业负责开展么六桥110kv变电站全过程建设工作,参加了厂化线等5条35kv线路大修改造工作,主持了农网10kv线路改造工程,在工作中逐步熟悉设备和工作程序,完成工程项目的立项、编制变电站建设及输电线路改造的可行性报告,参与变电站委托设计,参加设计审核工作,参加工程质量验收及资料整理工作,制定工程网络计划图,工程流程图,所有建设改造工程均质量合格,提高了供电能力,满足经济运行的需要,降低线损,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满足了经济发展对电力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专业运行管理

参加制定专业管理制度,包括内容是:供电设备检修管理制度;技改、大修工程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供电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运行分析制度;外委工程管理规定;生产例会制度;线路和变电站检修检查制度;技术进步管理及奖励办法;科技进步及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计算机管理办法、计算机系统操作规程。技术监督管理与考核实施细则;主持制定供电营业所配电管理基本制度汇编。参加制定生产管理标准,内容是:电压和无功管理标准;线损管理标准;经济活动分析管理标准;设备全过程管理标准;主持制定专业管理责任制:线路运行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变压器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防污闪工作管理责任制;防雷工作管理责任制;电缆运行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变压器反措实施细则。主持制定工程建设项目法人(经理)负责制实施细则及管理办法;城乡电网改造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试行);城乡电网改造工程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等。

积极开展季节性工作,安排布置年度的重要节日保电工作、重大政治活动保电安排、防汛渡夏工作,各季节反污工作安排。

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六、科技管理工作

96年至今,在工作中尽可能采用计算机应用于管理工作之中,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一是应用固定资产统计应用程序,完成全局固定资产输机工作,完成固定资产的新增、变更、报废、计提折旧等项工作。二是应用天津市

技改统计程序完成技术改造(含重措、一般技措项目)的统计分析工作。三是作为专业负责完成分公司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工作,组织完成配电线路参数、运行数据的录入工作,形成线路数据库,并用autocad绘制分公司地理图,在地理图上标注线路的实际走向,所有线路参数信息都能够在地理图上的线路上查询的出,该项成果获天津市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五是完成配电线路加装自动重合器(112#线路)试点工作,形成故障的自动判断障离,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为配电线路自动化进行了有益尝试。四是2000年9月主持完成分公司web网页浏览工作,制定分公司“十五”科技规划及年度科技计划,制定科技管理办法,发挥了青年科技人员应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