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12 13:18:15

心理疏导论文

心理疏导论文篇1

不久前,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有关调查表明,当前中小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比例也相当高。1998年天津师大教育学院对1782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有心理问题的比例平均为35.31%,有明显问题的比例为16.72%。而笔者在从事班主任期间也深刻体会到许多学生在行为表现中成表现的种种异常如:好动、多话、厌学、打架等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因此,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一、了解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经过长期观察,笔者认为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方面的极不稳定,喜怒无常。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

2、意志方面一般为忧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破罐子破摔。

3、性格方面的因素是中学生心理问题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一般表现为:(1)自私狭隘型,常为一点小事而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自解脱,甚至耿耿于怀;(2)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且受挫能力差;(3)自卑怯懦型,这类人较为孤僻,不合群,做事忧柔寡断,唯唯诺诺。

4、青春期综合症。表现为:(1)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发展,心理上也发生变化。一些学生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抑称为青春烦恼;(2)从某个时候起很快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称为青春抑郁,还有青春期幻想与所谓的“早恋”的问题等。

这些主要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由于中学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塑性、过渡性与动荡性等特点,因此只要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地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这些学生所谓心理问题是能够得以纠正与调整的。

二、对症下药,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伏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一,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从而使他们智力因素受到极大束缚的特点,我开展了“学习为了什么”、“磨砺坚强的意志”等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制定了不良学习习惯治疗卡,制定了系列监督机制,并配合“学习竞争伙伴”、“进步之星”,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在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起到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习两极分化的局面。

其二、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我又先后开展了“九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本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共同创作班歌,唱班歌,共同参与班级公约的撰写与讨论,让学生与兄弟班开展辩论赛、拔河比赛、篮球赛等,在活动中,学生开始变得热情,开始团结,开始互相关心帮助,整个班集体开始形式较强的凝聚力。

其三、笔谈——开启学生心理的一把钥匙。我发现,要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想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笔谈比个面谈更加行之有效(特别对于一部分特殊生而言)。

笔者在开学伊始就让每个学生制作一本“交心本”,要求字数、内容不限,一周与我交流一次,刚开始学生并不习惯,东搬西凑或词不达意,渐渐地,学生敢说悄悄话,知心话了,每次与他们的交流都是一种心灵的对话。

笔者曾经有这么一个女学生,成绩优异,能力强,却过于要强,要斤斤计较,一次在“交心本”中她谈到自己竞选班长落选后颇多微辞的看法,我随即也在交心本中写了一封诚恳的回信,其中信的末尾我是这么写的“一个人衡量能力的大小不在于职位的高低,只有输得起的人才可能赢得真正的人生,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得失,然而与年龄不相称的衡量得失实在是最大的悲哀。”此后这个女学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爱计较的毛病也收剑了不少。

再有一个男生曾经为自己迷恋某个女生而陷入矛盾和痛苦中,我也给他回了一段话:“欣赏别人人的同时,不是要你忘了自我。与其匆匆涉入爱河,不如静静等待成长,干任何事都要有一个高的起点,爱情也一样。我始终相信,当你事业成功的时侯,幸福就会来临。”事后我又反复与该生进行了交流,最后该生终于平稳地渡过那个悸动的阶段。

此外,这里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无论是个别面谈,还是笔谈都必须注意几个原则:

1、平等性与民主性原则: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才可能产生依赖与信任的力量;

2、共情原则,注意倾听,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并将其表达出来,与学生产生共鸣;

心理疏导论文篇2

论文关键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高校

 

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贲卦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是指以人为中心的各种文化的总和[1]。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主要内容。人文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

一个越是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人们就越是心齐气顺,社会也就越安定有序、繁荣发展,这正是我们所希冀的[2]。

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人文关怀除了强调人的价值尊严和人格完整以外,还明确地把人文关怀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联系起来,既扩展了人文关怀的科学内涵,又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的养成与道德品行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充分认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方法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1.当今社会的时代特点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

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里哲学论文,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多样的国内环境条件下,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必定随着环境的复杂化呈现多样化,同时价值观的挑战也日趋激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加强心理疏导,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从单纯的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转向兼顾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综合教育。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国家的进步注入了活力,社会的不断进步给国家带来了经济建设和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 作为社会个体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而高校大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和心理上遇到的问题和随之产生的困惑也越来越多,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面对众多的思想包袱和心理压力,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不容乐观。因此,高校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应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进一步转变观念,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效果,这样才能给大学生以更多的指导、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疏导,才能帮助他们又好又快地成长与发展。

2.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马加爵的悲剧在于,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他却是一个没有受过真正教育的人。各阶段教育责任的无限推迟,无疑是中国教育事业的一大隐患。事隔三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赵承熙疯狂射杀32人,惨案震惊世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解决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政治觉悟、道德品质问题,而且要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关注因思想问题而引发的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事过境迁,留给我们的思考却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停滞。我们应当正视问题的严重性,当今中国的教育家业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但是迫于社会环境的压力,就必须不断地把教育的责任往后推迟,以致造成马加爵之类的悲剧。可见人文关怀还存在不足,而关于心理疏导也还没有落实到位。

二、贯彻落实“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精神的有效途径

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教育工作者要在管理制度设计、管理过程工作、学生管理体系和提高管理队伍素质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3]。

1.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既要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又要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素质,使思想政治素质与心理素质相互促进。使得高校大学生用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大学的心理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各所高校纷纷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健康课程等等哲学论文,旨在培养学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品格,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意识、身心和谐的健全人格。

2.在管理过程中,彰显人文精神 ,体现人文关怀

高校是人类文化的沉积汇聚之地,经过历史的积淀、扬弃、凝聚,会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并透射出其独特的感染力和强大的凝聚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召唤广大学生,由此也成为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良好的校园氛围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着巨大的作用。好的文化底蕴可以引导他们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发展,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他人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的实现有机统一起来,在为祖国和民族的奋斗中实现自身价值,以实现学生管理工作和谐的人文环境。

3.完善对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机制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监测、评估和预警工作,开设专业课程,设立针对心理咨询的系或室,或将这方面的工作应明确给已设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或教育部门与教师负责,对这方面的工作确定具体考核目标。建立健全舆情汇集和反映机制,加强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完善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工作体系. 加强学校的“两课”教育工作,对“两课”教育明确提出实施对大学生予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方法的使用。

[参考文献]

[1]俞吾金.人文关怀,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维度[N]. 光明日报, 2001-02-06.

[2]唐新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极爱强人文关怀[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8 .

[3]杨芷英.浅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疏导”有机统一的有效途径[J]. 思想教育研究,2009,2.

心理疏导论文篇3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留守儿童一般由祖父母照顾,使得这些儿童缺少来自父母的关爱,造成了心理的扭曲。留守儿童性格往往孤僻,易怒,脾气暴躁,自卑等,这些不良的心理对儿童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1.1性格扭曲

父母的爱是儿童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缺乏父母的关爱是留守儿童性格扭曲的重要原因。这种生活环境下的儿童,缺少与父母的交流,往往情感变化莫测,极其不稳定。这些不良的心理对留守儿童身心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结果是他们变得焦躁不安,缺乏自信,性格逐渐扭曲。

1.2缺乏交际能力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将影响儿童的日常交际能力。有关调查表明,大部分同学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一部分是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另外一部分即使是参加了,也表现出不情愿的样子。这就造成留守儿童缺乏人际交往能力,而且大多数孩子具有强烈的自我保护能力,这对他们以后的自身发展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

1.3学习认知能力较差

父母正确的引导对留守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学习能力较差,纪律性较差,缺乏自我规范能力。这些不良的行为产生一个恶性循环,当他们成绩不理想时,渐渐地产生厌学等不健康的心理。

2.音乐教育的意义

音乐自古就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农村大力发展农村音乐教学不仅可以提高这些留守儿童对于美的欣赏能力,加强自身的修养,还可以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正确的方式,充分发挥音乐对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音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儿童对于祖国和亲人的热爱是他们前进的动力,音乐是培养他们热爱他人的一种有效方法,各种音乐活动都可以激发留守儿童的这种情感。其次,音乐中所包含的深层含义更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中国的音乐形式多样,所包含的内容也千变万化,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最后,音乐教学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实现德的教育,使得留守儿童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音乐有美妙的旋律和优美的节奏等众多其他教学形式不具有的特色,因为这些独特的优势,教师更应该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积极作用。让音乐触动儿童的心灵,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3.如何利用音乐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

音乐对于正确的疏导留守儿童具有独特的优势,探讨如何充分将音乐教学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有效地结合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3.1改善音乐教学的质量

要想充分发挥音乐教学在疏导留守儿童的心理方面的作用,音乐活动和音乐教师是必不可少的载体。师资的配置和教学课程的设计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在一些落后的农村,对音乐教学的认可程度不高,他们通常觉得音乐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在今后的教学课程设计中,我们不仅重视丰富音乐的形式,更应该提高教师的质量。在很多农村学校,音乐教师的能力参差不齐,这根本无法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因此,要想加强音乐在疏导留守儿童的心理方面的作用,我们不仅需要合理安排音乐教学的课程,更应该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水平。

3.2使音乐的美育教化作用充分发挥

在新课标的课程设计中加强了音乐在思想品德方面的教化作用,例如加入更多爱国、正确的理想设立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等题材。在同学们学习这些音乐的时候,音乐教师有必要给学生讲述这些音乐背后的故事。学生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这是音乐教学的最终的目的。

3.3充分利用音乐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合作和信赖的意识

许多留守儿童缺乏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更缺少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他们不相信任何人,养成了这种孤僻的性格。我们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和信赖的意识。音乐教师应该在儿童欣赏的音乐的同时,加强引导作用,使得学生积极与周围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形成融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结合游戏进行教学,鼓励同学积极地参与其中,养成和同学合作的品质。这些都将会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迫在眉睫,这一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将影响我们下一代的健康发展。

4.总结

心理疏导论文篇4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疏导 人文关怀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将心理和谐、心理健康问题提到一个重要的高度上,而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两个词汇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出现,也尚属首次。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在中国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政治观念和思想道德观念等方面都在发生巨大变化,我们党对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也有了新思考和新认识。

随着社会进步,心理疏导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人的日常心理保健和一般心理问题的调适中。社会各界理论学者也在党的十七大后对人文关怀、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工作理论进行了比较深入而到位的探讨。而具体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关注心理疏导的尚不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心理疏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延展,而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到方法的创新指明了方向。

一、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心理疏导的内涵厘析

心理疏导,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通常是指工作人员通过与求助者之间良好的互动,运用一定的心理技术或手段,帮助心理疾病患者进行心理调适,对患者阻塞的病理心理进行疏通引导,激励患者自我领悟、自我认识和自我矫正,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促进心身健康的目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的心理疏导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帮助大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调适,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或者为进一步实施思想影响创造必要的健康心理条件,或者在进行心理调适的过程中解决思想问题。

为了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心理疏导的内涵,有必要厘清其与作为心理疗法的心理疏导的联系与区别。二者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都内在地包含着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具体目标,在具体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共通性,但二者的区别是显著的。主要表现在:(1)理论基础存在差异性。后者主要以心理学、医学、教育学为理论基础,前者除此之外,还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为理论指导和理论基础。(2)价值取向不同。后者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无条件尊重”来访者,尽管在个别情况下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但总体来看,表现为价值中立;而前者的价值取向则很明确,它鲜明地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3)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不同。前者对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比较高,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和心理疏导的技能,而后者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接受过专门培训,掌握相当的心理治疗知识和技能,尤其是面对患有严重心理障碍或正面临心理危机的求助者,专业素质尤不可缺。

二、心理疏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延展的必然选择

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多发态势的必然选择,是高校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内容填充,不断创新的动力源泉。

1.心理疏导是高校对大学生思想问题和思想动态进行深入而准确的分析与把握的重要途径。

及时、准确地把握、分析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思想动态及思想倾向,并对现存的思想问题进行科学的界定,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作为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自我的高定位使成才的欲望非常强烈,但心理发展却处于尚未成熟阶段。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心理问题往往与思想问题交织在一起,这些问题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而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心理疏导的方法,在实践中了解本校大学生思想、心理的现状、特点、优势、劣势,这样高校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对大学生思想问题和思想动态就能进行深入而准确的分析与把握。做到求真务实,就能以科学的态度与科学的方法透彻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把握问题,洞察某些思想倾向的萌生与发展,工作就会有的放矢。

2.心理疏导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实效性是衡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功与否的基准和标尺,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依据,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是现阶段一个突出的实践问题。

心理疏导,遵循人身心发展与品德形成的规律,承认、尊重和引导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倡导受教育者的主动接受和积极参与,这些都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良性运行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是育心、育德的文化心理活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沟通心灵、契合精神、传递文化的活动。心理疏导法的引入,就是提示思想政治教育者注意个体心理的“排泄功能”。当某人有的心理问题还没讲出来或者还没意识到是心理问题时,心理疏导可以诱导其回忆起来、排泄出来,使其畅通心理、减轻心理负担,从而达到疏导的目的,为由心理问题引发为思想问题减震。

3.心理疏导是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动力源泉。

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品质。一旦失去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就无法在形势复杂的环境中确保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创新是我们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所在,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史就是一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史。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价值的多元选择,竞争、学习、就业、交往等压力的增大,都对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及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心理疏导,在帮助大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调适中,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为进一步实施思想影响创造必要的健康心理条件。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以科学的态度与科学的方法透彻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把握问题,洞察某些思想倾向的萌生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才会不断吸收新的血液,不断地得到改进。

三、实现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心理疏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延展,是其新时期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以人为本,把握特点,正确处理教育与疏导的关系,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为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到方法的创新指明了方向。

1.要从端正对人的根本态度入手,端正心理疏导与思想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性。

不论是思想工作还是心理疏导,都要遵循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教育人这个客观规律,一切要从“爱”字出发、“帮”字入手、“变”字看人,要有对大学生的今天、明天和后天负责的强烈意识,要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加以正确的指导,并且在情况容许的范围内,努力营造他们成长进步的温馨环境,解决他们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问题,使他们看到希望的曙光,始终朝着既定的目标奋斗前进。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才能有存在的价值,也才能有成功的基础。

2.要从把握人性的基本特点入手,把心理疏导与思想教育的基本对象搞清楚。

人的思想存在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要学会研究人的思想变化规律,学习掌握分析区别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从人的喜怒哀乐中观察思想问题的“晴雨表”。属于思想问题的就要用思想工作的办法来解决,属于心理疾病的问题就要用心理学和医学的办法妥善处理,不能把各自的工作对象搞错了。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中的心理疏导,是以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为自己的理论指导和理论基础,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进行积极调适和引导。

3.要从正确处理教育与疏导的关系入手,把心理疏导与思想教育的途径搞明白。

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的对象虽然都是人,但其方法和途径又各不相同。对于有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的大学生来说,我们采取座谈、谈心、班务会和小组等方法做工作和妥善解决问题就可以奏效。但是,心理问题的出现,必须按照心理问题的疏导方法,通过心理咨询、药物治疗和特殊的心理矫正等方法,加以解决。特别是对心理患者的“隐私”和“苦衷”,一定要保密,做到守口如瓶。

因地制宜,讲求方法,正确处理治人与治心的关系。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的突发性事故,如自杀案件等,绝大部分是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交织在一起,由于没有及时发现,工作没有跟上去而导致悲剧发生。因此,这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对思想和心理相互交织的问题,必须先进行心理疏导,然后进行思想教育。

以研究探索高校建设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现实思想为中心,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的触角深入到每一位大学生中间去。树立疏导解决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要持之以恒、不能一劳永逸的思想,妥善处理工作与效果的关系,防止在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上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创造、有所突破,也才能开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EB/OL].http:///article/xinwen/2007-10-17/dangdes

hiqidabaogaoquanwen.

[2]王琳,叶怀祥.21世纪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3]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6.

心理疏导论文篇5

狭义的心理疏导是指在医疗机构中,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治疗人员运用心理治疗技术,对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实施个体或集体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广义的心理疏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依据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影响人们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活动。高校中的心理疏导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的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解决学生们思想认识的方向问题,使他们能够按照主流文化的要求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向着某一目标前进。可见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明显的主流社会的价值取向和阶级特性。

(一) 两者概念与根本任务的异同

心理疏导是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消除心理问题,来维护和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过程。其根本任务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活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大学生政治思想和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根本任务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两者的概念与根本任务虽有所不同,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都旨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两者在层次与理论基础上的异同

心理疏导侧重于大学生的心理层面,即重在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而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大学生的思想层面,即进行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伦理观等的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心理层面和思想层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列主义、思想为学科基础,吸收了社会科学的诸多成果,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心理疏导则以心理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本身无明显的阶级性。

(三)两者工作内容上的异同

心理疏导是指对大学生在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适应不良提供帮助,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帮助他们认识和挖掘自身潜能,不断突破自我的种种局限,实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由此可见,两者在内容上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在具体工作中,两者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得益彰。

(四)两者工作方法上的异同

心理疏导遵循志愿原则,强调宣泄与疏导,注重倾听与感情沟通;常常采用一些特殊的心理学方法和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有时可以探察出学生潜意识当中的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倡工作者主动出击,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调教育与灌输;注重说服与言传身教;主要采用一些经验性方法,解决学生意识领域中的问题。

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心理疏导的意义

(一) 心理疏导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心理基础

心理疏导是一种专业的人文关怀,弥补了忽视人的心理活动而单纯通过灌输说教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传统教育理念,有助于从受教育者的认识、情感、意志的全过程施加作用,引导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为接受正确的思想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二) 心理疏导有利于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往往忽视对大学生进行特殊心理特点的研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因人施教。心理疏导是针对具体人和具体问题选择具体的疏导方式,从而有效的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烦恼,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另外,心理疏导通过创设一种感性的心理情境,采取谈话,征求意见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抒绪的场所和机会,使大学生不再觉得思想政治教育是死板的理论、空洞的说教,从而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三、心理疏导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的对策

(一)创造理论上的导向机制和教师队伍的保障机制

要动员全体教师参与,充分认识心理疏导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应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逐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和心理咨询教师进修督导机制,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和心理健康水平。充分发挥政治辅导员的主力军作用,通过日常生活的管理,把育人寓于各项管理活动之中。另外,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心理疏导的重要保障。一般来说,高校都应该配备专兼职心理咨询老师,这应该成为高校一支新生的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教师队伍,成为思政课老师和学管干部的必要补充。

(二)实现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合的途径

心理疏导论文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5-0062-01

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入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的创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并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意义

1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的创新。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即意味着注重研究人的本性、人的需要、人的思想行为形成的客观原因及规律,并遵循它的规律,有创新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体现了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的创新。

2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彰显了执政党的人本情怀。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心理疏导不同于教导和指导,教导和指导一般缺乏亲和力。往往不能真正解决教育对象内心的疑虑。而“疏导”不仅建立在对对象的尊重上,而且贴近对象的实际需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始关心人内心的感受,这拉近了执政党与人民的距离。

3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重人文关怀及心理疏导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元素。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贯穿、渗透、体现于各级各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继续发挥和利用好这一优势,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所侧重。

二、思想政治工作今后努力的方向

1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

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党的机体的健全,以及党的战斗力、凝聚力的增强。只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保证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方向的正确。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不仅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而且要求他们以人文关怀为主题,进一步整合社会学、心理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知识,善于正确分析教育对象的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心理症结,对症下药、有效疏导。

2 转变工作方式

首先是“单向说教型”向“双向交流和共同参与型”转变。把单纯的理论教育与活动引导、典型示范等有机结合起来。多启发、多引导,并与他们互动,营造平等交流沟通的氛围;二是由“单一教育型”向“教育疏导型”转变。在确定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内容的基础上,对教育对象的个性心理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教育对象的思想认识问题,要通过耐心说服和积极疏导去解决,把大道理转化为小道理,做到循循善诱,启发觉悟;三是由“面目古板型”向“喜闻乐见型转变。改变过去思想政治工作者让人敬而远之的形象,多用教育对象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譬如通过领导座谈、读书活动、心得交流、谈心家访等形式。使大家在有形、有情、有趣的活动中思想得到启迪,在心灵净化和情操陶冶中思想得到升华。

心理疏导论文篇7

心理疏导工作是建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之上的,因此去遵循的基本规律和理论基础也是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象的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理论,即人的思想品德的构成是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在这三个方面中心理是基础,人的心理是思想品德的基础也是一切行为的重要指导,同时也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其价值体现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对于教育者的价值,首先是能够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的需求,其次是也是高校教育改革过程中教育者工作理念转变的需求,同时能够提高教育者本身的工作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其次是对受教育者的价值,一方面心理疏导的工作能够满足受教育者本身的心理诉求,帮助解决他们在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受教育者实现自我心理疏导的需求,心理疏导工作的开展中会逐渐的加强受教育者对心里疏导工作的认识程度,从而提高自身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并能够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者专业性差

相关的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性不足是影响当前心理疏导工作的重要原因,思政教育工作者是开展相关的心理疏导工作的主体,其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心理疏导工作乃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而且心理疏导工作本身就是一项科学性、规范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要求过硬的理论基础,还需要较好的心理素质和实践经验。心理疏导是通过与大学生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的,因此教育者的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和心理疏导的技巧是影响这一过程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工作模式和专业素质的影响,当前对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比较重视思想和行为的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很多思政教育的工作者本身并不具备心理疏导的经验,而且很多高校并没有设置专门负责心理疏导的工作人员。从而直接影响了相关的心理疏导工作的开展。

(二)受教育者没有足够的重视

高校不仅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并且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但是当前很多学生并没有认识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多数的学生忽视了自己生活和学习中问题的影响,而且很多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并不会选择向相关的心理疏导的工作人员求助,尽管当前大多数的高校都设置了相关的心理质询部门,但是实际的效果却太理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对于心理疏导工作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对于心理辅导、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的概念模糊,认为找心理疏导就是出现了心理疾病,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

(三)心理疏导的理论基础差

心理疏导教育的过程缺乏理论指导也是影响当前心理疏导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关于心理疏导工作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少,很多研究成果真正的付诸于实际工作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理论基础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心理疏导的理论研究的匮乏导致很多教育者并没有认识到心理疏导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认识到心理疏导本身就是思政教育工作的基本策略。其次很多思政教育都是走走形式,相关的教育者很少参加工作和学术方面的研究,缺乏研究其理论和学术的积极性。

(四)单一的教育方式

单一的教育方式也是其职业素质和理论基础差的重要体现,具体的体现是教育方式单一。不能够根据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的教育,采取的教育方式多是说教式的、没有针对性的,思政品德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必须认识到新时代的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五)相关的体制建设不健全

心理疏导的工作不仅仅是思政教育工作的内容,更加应该得到社会和校方的大力支持,进而不断的完善相关的体制建设,并促进实践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当前的心理疏导的工作正处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位,缺乏与社会、学校、家庭等多反面的沟通和协调,没有形成一个足够的保障体系来维持相关工作的运转。首先是必须要认识到心理疏导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需要得到学校各个部门的支持,将心理疏导的工作直接的纳入到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中去。其次是心理疏导必须获得社会和家庭的支撑,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大多是来至于家庭和社会,充分的与社会和家庭结合能够及时的获得学生心理现状,全面的促进相关的体制建设。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改革措施

(一)树立心理疏导的理念

在这个历史变革是时期,社会的越来越复杂。为此学校的教育者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精神生活,为此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的指导思想,进一步的转变观念,改进和加强相关的思政教育工作,充分的认识到心理疏导工作的重要性,全面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高校的教育者们必须树立起心理疏导的理念,需要对于受教育者的心理疏导工作进行积极地引导。首先必须要对心理疏导有着科学客观的认识,认识到心理疏导工作不仅仅是思政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实现手段,更加将心理疏导看成一种教育的理念。并将心理疏导的工作纳入到思政教育的工作体系中,树立其服务学生教育学生的观念。及时的帮助他们解决他们心理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帮助学生树立起心理疏导的观念,认识到自身心理问题的需求,学会求助和自我疏导,从而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提高教育者的心理疏导的整体水平

1、首先是加强心理疏导的能力,由于这个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为此必须直接的提高相关的工作能力,这些能力包含的内容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疏导的理论知识。另外还需要教育者本身有良好的自身心理健康素质、思维敏捷、将强的沟通能力和分析能力,具备心理学的基础知识。2、掌握时机的心理疏导的方法,为此必须深刻的认识到心理疏导的原则,在相关的工作原则的基础上实现受教育者的教育工作。方法的确立是复杂的,一方面由于受教育者本身就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遇到的问题也是形形的。另一方面是方法建立的过程缺乏理论基础的指导过程。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足够大的差异性,为此必须充分的认识到学生心理问题不同特点,一切都要以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不要主观的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成因,全面的分析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3、加强对理论研究的重视。理论能够指导实践,为此必须充分的加强相关的理论建设,理论建设能够促进相关的高校思政建设的科学性和时效性。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在这不仅要在丰富的实践基础上掌握其载体、方法和技巧,更加要充分的结合实践,不断的总结和分析相关的理论健全和完善。我国心理疏导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一已经去了一定的成果,为此我们必须注重这些成果,将理论成果尽早的转化到具体的工作中。

(三)创新心理疏导的工作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途径逐渐的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特别我们要充分的认识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相关的思政教育,高校可以专门的建设先关的思政教育网站,或者在本校的校内网上开设相关的心理疏导的内容。并且完善网站的建设,让学生可以在网上获得心理辅导和疏通,从而避免了学生因为碍于脸面不敢参加相关的心理疏导工作。同时也可以通过微博等社交网站,开设先关的心理疏通的工作,一方面积极的宣传心理疏导工作的途径和方式,另一方面可以积极的依照学生的特点一些有着积极健康引导作用的电影、书籍等,来辅助心理疏导教育的开展。

(四)完善相关的心理疏导体系建设

由于学生的压力是来至于多方面的,学业、就业以及来至家庭的重要影响,为此我们的心理疏导体系建设也要充分的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来完成。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环境,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学生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因素,现代心理学家证明家庭环境对于一个人有着重大的关系,特别是在早年形成的人呢个会在以后的心理发展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为此必须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家庭生长环境,来调整先关的疏导措施。其次是必须认识到社会的影响,社会是学生成长的大环境,来之社会的压力是造成学生压力最大的部分,另外社会的道德观念、社会风气都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健康的社会环境对于学生成长非常的重要,为此在思政教育中要对于社会的不良现象进行抨击和批评,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社会问题的根源,提高学生的认知和觉悟水平。最后是校方的协调工作,既能够充分的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心理疏导体系建设,创建一个完善的氛围,全面的促进心理疏导工作的实际效果。

四、结语

心理疏导论文篇8

【关键词】心理疏导;企业;手段 ;管理;联系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ay-by-day growth of social pressure, psychological unblocking starts to promote in the enterprise as a new reduced pressure method. Is implementing the initial period of psychological unblocking work, the psychological unblocking work is approved, most people think necessity that has not had. This article will revolve function of psychological unblocking in enterprise officer supervisory work to carry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lets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more person understanding psychology unblocking, acknowledged inevitable existence of psychological unblocking in enterprise officer supervisory work.

[Keyword]Psychological unblocking; Enterprise; Method; Management; Relation

中途分类号:D09文献标识码:A

一、心理疏导的研究

(一)心理疏导的概念

心理疏导是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消除心理问题,来维护和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过程。企业思想政治管理是研究企业员工政治思想和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根本任务是培养企业员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从某种意义来说,心理疏导的理论来源于西方的心理咨询的理论。心理咨询是一种以语言、文字或者其他信息为沟通形式,对求助者给予启发、支持和再教育的心理治疗方式。心理疏导就是借鉴了心理咨询的理论知识和实施方法,它源于心理咨询,但是工作的方法和手段更为灵活和多变。在本文我们也会介绍到心理疏导工作的具体方法。

(二)心理疏导目前的地位

在近现代,我国在心理方面的研究进入了一个缓慢发展的阶段。就社会的整体形势而言,心理疏导工作已与人们的生活、工作等息息相关。目前心理疏导工作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心理疏导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方法研究的人员较少,并且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社会激烈的竞争力也使人们更加重视物质层面而忽略了精神层面,对心理疏导的重视程度和开发力度远远不够。为了使心理疏导引起人们的更多的关注与认可,就必须让心理疏导的作用深入人心。

(三)心理疏导的作用

对于心理疏导,早在1983年就有学者提出,但那时的企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管理方针都和现在的有一定的区别,而且对心理疏导的研究缺乏理论和体系的研究。据调查,心理疏导有以下四个作用:一是心理疏导可以调节人们的认知,帮助人们走出思维认知、信念的误区;二是心理疏导是一种专业关怀,注重的是心理辅导和训练,它的介入,可以为人们提供恰当的心理关怀和给予心理支持;三是心理疏导可以帮助人们宣泄情绪,帮助人们减压心理压力;四是心理疏导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培养意志品质和树立自信心。

二、心理疏导的实施

(一)心理疏导的实施技巧

一是免疫术:帮助企业员工处理好心理状态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生态平衡关系,从而确保身心健康。二是移置术:企业管理者有目的地引导企业员工将某种异常情绪反应转移到另一不致引起问题的对象上去,消除企业员工的心理障碍,移置的类型和表现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渲泄、替代、遗忘等形式。三是升华术:如引导受感情折磨的企业员工,将其不能接受的情感体验移置到其他地方,就可使其情感得以升华。四是激励术:指运用激励的方法和技巧,促使企业员工实现新的心理平衡的艺术。五是控制术:企业管理者要从企业员工的心理状态出发,掌握其总体特征和制约的关键因素,实现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情感沟通,以形成工作系统中的人际控制关系。

(二)国外企业为员工进行心理疏导的手段

由于国内的心理疏导工作处于缓慢发展状态,具体的手段并没有落实,所以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国外的心理疏导手段,这对国内的心理疏导工作将会有一定的帮助。

一是环境放松型。典型的如受到欧盟资助的“让健康植物走入办公室运动”。挪威一家医院的研究表明,办公室引入健康植物后,病假减少了一半。二是心理减压型。在英国电信集团,员工有心理困惑可以拨打公司的免费咨询电话,由心理专家给予解答。瑞士不少企业针对新员工容易因人际交往产生焦虑情绪,专门开办培训班,帮助新员工顺利适应新环境。三是福利享受型。欧洲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员工提供按摩、瑜伽等减压服务,以达到让员工心情愉快,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许多企业都说,让员工快乐上班,是留住人才的好方法。四是“放纵发泄”型。欧洲大多数企业和公共机构的员工上班可吃零食。奥尔瓦德教授认为,当食物与嘴部皮肤接触时,能消除内心的压力,转移人对紧张和焦虑的注意。另外,奔驰等公司建了很多俱乐部、健身房,让员工在工作之余有一个“发泄放松”的场所。

三、心理疏导与企业思想政治管理的联系

心理疏导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目前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对员工的实际心理问题和心理需要的了解,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管理时只是泛泛而谈,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有些企业甚至还直接忽视心理疏导的作用。在我国,社会的竞争力日益激烈,工作的压力使许多的企业员工缺少正常的宣泄渠道,只能压抑自己,纵使抑郁症在企业员工中普遍爆发。据了解,美国在企业思想政治管理中实行弹性工作制度。在美国人的常规意识里,工作和生活是绝对分开的,个人生活不应被工作打扰。但是近年来,随着竞争加剧,为了保住工作,很多美国人开始加大工作强度,到点不下班或周末加班越来越普遍,这也使得减压和过劳死这样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老板开始意识到,要想让员工踏实尽心地工作,提高工资并不是唯一的手段,帮他们减压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据报道,很多美国公司都有心理热线和法律热线,员工有问题的时候,即使是一些私人问题,都可以随时寻求帮助,而且绝对保密。很多美国公司都有心理热线和法律热线,员工有问题的时候,即使是一些私人问题,都可以随时寻求帮助,而且绝对保密。在欧洲,与压力相关的疾病已成为导致非体力劳动者长期无法工作的主要原因。德国联邦卫生部专家奥尔瓦德教授告诉媒体,欧盟由此造成的损失估计每年为1100亿欧元。欧洲的“为员工减压”运动起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世纪80年代后在英、法、德等国家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欧洲,95%的大公司和85%的中小企业向员工提供减压帮助,每年的总花费大约是800亿欧元。近年来,欧盟及各成员国制定了《健康与安全工作法》等法规,要求公司向员工提供健康及心理支持,不采取措施的公司还要罚款。前不久,德国政府向一家未给医护人员做好减压措施的医院发出强制执行通知书,下令评估600多名员工的压力水平并推行减压计划,否则将提出控诉。付出就有回报,宝马等公司的调查表明,企业在员工减压方面每进行1欧元的投资,得到的回报平均为3至16欧元。由此看来心理疏导能让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位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引入心理疏导之我见[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0,23(6):76-77.

[2] 时长伦.浅析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在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华章,2011,(36):47.

[3] 马艺宁.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引入心理疏导的探析[J].管理学家,2011,(10):492.

心理疏导论文篇9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识码:A

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意义

(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的创新

现在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仍然比较单一,工作思路也较狭窄。譬如在工作中主要还是通过教育者的理性分析、言传身教,道德灌输等方法,通过“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教育形式,以达到启迪被教育者心智的目的。这种教育方式偏重于教育者的主导性,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偏重于教育的一般化,而忽视了教育的个性化;偏重于教育的政治性,而忽视了教育的社会性;偏重于教育的灌输性,而忽视了教育的服务性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认知水平、价值取向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方式等也必须“与时俱进”。

(二)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彰显了执政党的人本情怀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强调的是统一性、纪律性,所渗透的观念就是管人、约束人,强调的是服从和奉献,对人性化的关怀缺位现象较为明显。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不仅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格完整,保障和实现人的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利益,而且着眼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关注人、理解人、关心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心理疏导不同于教导和指导,教导和指导一般缺乏亲和力,往往不能真正解决教育对象内心的疑虑。而“疏导”不仅建立在对对象的尊重上,而且贴近对象的实际需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始关心人内心的感受,这拉近了执政党与人民的距离。

(三)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有序性、平衡性、完整性和合乎规律性的成熟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全面转型时期,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主要表现为:升学、就业,职称、职务晋升等方面的竞争加剧所导致的压力感加重;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工作节奏和生活习惯替换频率加快等所带来的紧张感增加;下岗失业、贫富差距、腐败现象等引起心理失衡;新旧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之间的冲突所造成的心理上的困惑等等。这些心理冲突和困惑如不及时加以协调,将会成为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不谐之音,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可以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实现人的心理和谐,解决人们存在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问题,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思想保证、价值观念、舆论环境和文化条件。

二、思想政治工作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

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党的机体的健全,以及党的战斗力、凝聚力的增强。只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保证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方向的正确。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不仅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而且要求他们以人文关怀为主题,进一步整合社会学、心理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知识,善于正确分析教育对象的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心理症结,对症下药、有效疏导。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掌握了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才能在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品格,将人文关怀化为实践创新的目标和动力,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时代的变革面前给人以更多的力量和温暖。

(二)转变工作方式

首先是“单向说教型”向“双向交流和共同参与型”转变。把单纯的理论教育与活动引导、典型示范等有机结合起来,多启发、多引导,并与他们互动,营造平等交流沟通的氛围;

二是由“单一教育型”向“教育疏导型”转变。在确定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内容的基础上,对教育对象的个性心理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教育对象的思想认识问题,要通过耐心说服和积极疏导去解决,把大道理转化为小道理,做到循循善诱,启发觉悟;

三是由“面目古板型”向“喜闻乐见型转变。

(三)建立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

首先,要建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理论和实践表明,尽管危机本身具有不可预测的特点,但早发现、早干预是危机干预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可针对重点人群或特殊人群,如儿童青少年、妇女、失业人群、职业人群等等,建立动态评估体系,并且定期向社会通报关键性指标,以此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并尽早地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重点人群的心理应对能力。其次,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反映机制。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群众,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四)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宽松和谐平等的环境氛围对人们的心理素质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要营造和谐的氛围。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倡导和谐理念,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处理问题,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引导人们树立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提倡包容和协作精神。

心理疏导论文篇10

关键词:基层卫生队伍,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重视人文关怀,加强对职工的心理疏导。

1.注重调查研究,职工思想的变化和特点

鉴于卫生事业改革不断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医务人员的正常生活和思想状况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部分医务人员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世界观和人生观发生了偏移。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1.1委屈心理

基层医务人员收入普遍便低,劳动付出和回报相对不平衡。论文参考网。加之“医闹”事件时有发生,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认可,从而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失落感,大部分基层医务工作者感觉很委屈。

1.2矛盾心理

在体制改革的问题上,广大基层医务人员都十分盼望,但多年来,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虽然制定了大的医改方向,但具体的医改方案尚未出台,大多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仍然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医务人员基本的工资、福利得不到保障,大家对医改存在诸多困惑和矛盾。

1.3进取心不强

由于基层医务人员的收入普遍较低,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严重,表现为主人翁意识不强,工作缺乏进取心。

2.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创新思想工作新路

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出发,因人制宜,高度关注职工思想和心理变化,采取心理疏导的思想教育方式,因势利导,及时帮助职工疏通思想、调适心理、理顺情绪,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积极因素,避免消极因素。

2.1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

(1)把人文关怀渗透在医院文化中

通过搭建文化平台,开展各类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医院文化的操作方法生动、灵活,职工很愿意参加,使思想政治工作不再是单纯的理论说教,而是变得生动、有活力,增强了说服力,既增加了单位的凝聚力,又培养了大家的团队精神,增强了职工努力工作的热情与信念。

(2)把人文关怀溶于解决职工困难中

卫生局做为医疗卫生单位的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可能地多给基层广大医务工作者一些人文关怀:职工有困难时,号召全系统伸出援助之手,职工生日时,送上一份生日祝福,职工家中生病住院时,送去一份心意……所有这些,都将成为职工工作的力量之源,职工困难解决了,心情舒畅了,干劲就足了,卫生系统的凝聚力也就体现出来了。

2.2把人文关怀体现到激励机制中

通过形式多样的竞赛、评比活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对“标兵、先进”既发荣誉证,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使职工在感到荣誉的同时,也感到压力,进一步鞭策自己。

3.立足工作实际,健全心理疏导工作的长效机制

3.1建立一种上下沟通的良性机制

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调研,要多看到职工工作中的成绩和亮点,多一些关心、理解、支持和鼓励,多给职工一些精神上的认可。此外还要特别注重应加强绩效沟通,做好职工的绩效解释工作,让职工增强“公平”感。

3.2设立职工心理疏导室

根据职工队伍需求,解决职工心理问题,设立职工心理疏导室。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心理问题相结合,职工维权服务从经济层面向精神层面拓展,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满足职工更高层次的需求,实现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拓展。同时组织心理咨询活动,让职工学习、运用心理调控技巧。论文参考网。论文参考网。

3.3加强职工教育,促进心里和谐

把心理疏导与经常性思想工作结合起来,把职工心理疏导工作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部署,做到年有目标、季有计划、月有安排。在引导职工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同时,要突出自主精神、进取精神、协作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精神品质的培养,使职工能够领悟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请基层卫生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只有紧密结合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大家思想中出现的新变化,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高基层卫生人员满意度,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