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监理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4 09:27:11

专业监理论文

专业监理论文篇1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积极构建“四双”人才培养模式,即双元——产学合作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双纲——理论教学大纲与实践教学大纲并举;双师——任课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双证——既发毕业证书,又发职业资格证书。

1)校企合作办学,学校引入企业推荐的优质核心课程资源,在专业教学计划修订中明确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实行“2.5+0.5”学制。

2)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师确定以培养职业技能和操作技能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调整,减少了一些理论性较强且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率较少的内容,加大课内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在各理论课中也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落实,使得专业整体的实践课时量超过50%。

3)强化教师任课基本要求。承担专业核心课程授课任务的教师必须具备计算机行业相关中级资格证书,具有双师素质。

4)巩固和落实教师“双证书”制度,重视学生的职业资格证考试,将教学与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考试有机结合起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引入“双证书”制度。教师通过实行“双证书”制度,将教学内容与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很快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要。

课程改革

1课程体系设置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网络系统管理专业采取了两大特色举措。

1)逐步建立进阶课程体系。以“解决网络应用”的核心能力为依据,按照“岗位能力课程”的主线和“学网”、“组网”、“建网”、“管网”、“用网”的过程设置课程,使学生按“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的进度逐步深入掌握网络知识和技能,并自主选择强化某个方面的课程模块,兼顾其他能力的培养。

2)进一步细分核心课程群组,实行课程群组联动机制。我们将内容关联性较强、内在联系紧密、同属一个培养能力范畴的课程重组,重新划分为课程群组或基本模块,并交叉确定责任教师。以单门课程的建设带动课程群组的发展,通过课程群组的总体规划促进单门课程的建设,进而促使优质课程的形成,全面推动课程群组建设,逐渐形成课程群组联动机制,为申报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打下基础。

2课程内容整合

1)进行课程整合优化。例如,我们将原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操作系统及常见故障的排查”整合为一门课程;将“数据库基础”内容纳入到“企业级数据库的安装、配置设定及管理”中;将“网络安全设计”、“无线局域网络技术与安全”、“信息系统安全”整合为“信息安全技术”等。

2)拓宽专业技能课程。结合海南打造国际旅游岛、大力发展旅游信息化、推进海南“智能岛”建设以及海航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①,我们增设了“电子商务”、“无线网络与移动

技术”、“网页设计”、“无线网络与移动技术”、“Linux操作系统”、“JAVA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以及IT专题讲座。3)以重点课程和省级教改项目带动基础课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学院的首批精品课程之一,经过三个阶段的建设,其教学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改革与创新”教改项目已成为省教育厅2010-2011年度基金项目,计算机教研室正在着手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模式,探索分层次教学改革模式,全面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

3重组课程教学及考核标准

教师可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参照计算机行业如Microsoft、Cisco、H3C、CIW等企业的IT行业认证的初、中级考试标准以及“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国家职业标准”,逐渐建立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标准。教师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采用笔试、实践技能考核、项目实施技能考核、岗位绩效考核、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厂商认证、技能竞赛等多种考核方式,客观并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水平,逐步改变闭卷笔试的单一考试方式。

实践教学条件与校企合作改革

1加强校企在课程实践教学方面的合作力度

教师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同企业管理与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建设研讨,共同探讨和研究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设置。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教师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分析专业面向的职业领域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进行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将专业对应职业技能标准融入教学计划中,将教学内容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结合,将实践教学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教师合理安排各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块,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

2加大校企在实验实训软环境方面的合作

校企共同设计和开发教学、实训项目,共同编写实训指南。校内引进企业标准和企业文化,其生产性实训室按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建设,从而更好地开展以企业真实项目为情境单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及项目实践,培养学生从初学到熟练职业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校内实训过程中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依据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及网络技术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在两年的建设过程中投入近120万元人民币,初步建成了“计算机组装实训室”、“网络实训室”和“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三个实训室。“计算机组装实训室”的计算机设备全部是从三亚凤凰国际机场调拨,该实验室主要用于学生进行计算机拆机、装机实训;“网络实训室”配备了71台主流配置的教学用机以及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无线AP等网络设备,可以进行约16个实训项目;“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以高职高专国家职业技能大赛标准为依据建成,设备主要由网络和布线两个部分组成,包含了防火墙、路由器、三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机、交换机模块、网络培训实训装置、网络综合布线实训装置、操作台及铜栏工具箱等,能够开展8个大类的实训项目,满足了基本的人才培养需求。

3加快外实习基地的建立

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目前已与海南百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海南海航航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海南易建科技有限公司等签署校外实习基地签署合作协议,积极探索“校企共建、共管”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机制,为学生实习和就业提供渠道。

教学团队建设

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在加大,“双师素质”教师逐年增加。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现有专任教师9人,兼职教师6人。专、兼职教师中,10人具有行业资格证书,占总人数的67%;双师素质教师占总人数的53%;具有硕士学位(含在读)及以上的有8人。为加强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形成教学主力军,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1)要求青年教师提升学历,争取在三年内使青年教师全部拥有研究生(含在读)以上学历;通过人员引进,争取三年内使教师职称结构合理化,以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为主,其中,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以上。

2)引导教师向“双师”素质方向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技能,力争“双师型”比例达80%以上。安排教师利用寒暑假到对口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与轮岗,从而形成“教学—实践—教学”的良性互动,积累实践教学经验;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核,获得计算机技术行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校内外实习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实践教学中边干边学,逐步提高技能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

3)定期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情况与问题;强化听课制度,开展教师互评和学生座谈会等活动,促使教师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4)建立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兼职教师队伍,改善现有教学团队的结构,以适应产学结合,利于团队发展。

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1建立督学制度

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按一定程序报请海航集团,聘任海航集团各产业集团综合管理部(或人力资源部)总经理为学院各专业督学。督学代表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的举办单位,海航集团及各产业集团对学院教学工作、学生实习就业、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评价。督学按集团文件要求积极参与学院、系(部)教育教学工作、评估督导工作,参与教研室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督导工作,参与专业建设和制定教学计划,负责学院与相关产业集团协调工作,做好学生实习和就业指导工作。

2实施教学督导制度

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聘任由系(部)主管教学工作的领导、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和资深教授等教学和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教学督导组,他们在教务部门的统一安排下,对教学秩序、教学水平、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教学督导按计划或随机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等进行听课检查和指导;参与教学常规检查,了解各教学单位和教学管理部门的教学安排情况;参加期中教学检查工作,发现日常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定期提交教学情况分析文章,针对突出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撰写调研报告,为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决策依据;参与各教学单位的教学活动和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

3完善学生评教制度

改革以往以纸质问卷调查表进行评教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教务系统,组织学生进行网上评教。评教观察点逐渐在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语言组织表达、课堂管理、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基础上,增加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与帮助、师生关系、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因素,客观并全面地评价教师的工作,并将此作为教师评优和评奖的重要依据。此外,教师可通过开展学生座谈会及个别交流等方式,从多方面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4落实毕业生回访反馈机制

教师定期做好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回访,了解毕业生在单位的工作情况,通过与毕业生及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座谈,掌握毕业生在专业技能方面存在的不足。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和建议,教师需重新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使得培养的毕业生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专业监理论文篇2

关键词:土木工程监理;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9-0123-02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土木工程建筑事业日新月异,各类超高层建筑物、复杂大跨度桥梁等新型结构层出不穷,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人才(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等)的需求不断扩大。作为土木工程专业一门新兴的课程,相对于其他专业,工程监理专业起步较晚。我国从1988年开始试点推行工程监理制度,直至1997年通过《建筑法》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做出规定,才使得工程监理在全国范围内进入全面推行阶段,在工程建设活动中逐步形成了业主、承包商和监理工程师相辅相成的格局,与工程监理制度相关的实践和理论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土木工程监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它既要求任课教师对当前国家政策信息、施工现场状况以及企业的人才需求十分了解,又要求听课学生对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及结构设计等专业知识掌握牢固。因此,基于教材的传统课堂理论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土木工程监理专业学习的需求。笔者有幸担任本校2012级建筑工程专业的该门课程的主讲教师,本文结合与其他兄弟院校的授课教师的讨论、课堂学生的课后交流以及相关企业的人才反馈,对《土木工程监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初步地探讨。

一、结合社会需求,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1.正确认识土木工程监理。尽管工程监理制度在我国推行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但由于长期以来在经济体制上、工程认知上等方面的原因,目前的监理工作仍然以施工阶段的监理为主,加上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惯性影响,时常造成监理工程师在项目管理方面难以发挥全部的力量。现存的工程监理局面导致了土木工程工程专业学生对工程监理的片面认识,影响了学生选择和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毕业后从事监理工作的热情。然而,随着科技水平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进展迅猛,不管是业主方、设计单位还是监理单位本身,对监理人员的需求都日益增长。因此,有必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对土木工程监理的认识。在土木工程监理的绪论教学中,有必要对国外监理制度的历史和发展状况以及我国引入工程监理制度的原因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行详细的介绍,重点阐述工程监理在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深刻剖析监理工程师与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监理工程师的公正、独立和自主性。从建设工程项目本身的固有特性出发,论述监理工程师的服务性和科学性,重点介绍O理工程师应当具备的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并且能实事求是地开展监理工作。

2.合理安排专业课程体系。土木工程监理是一种高智能的科技服务活动,监理工程师不仅要掌握监理专业知识,还需具备与工程相关的经济和法律知识,才能有效地解决工程中常见的技术问题、组织和协调工程项目的开展和进行及完成工程合同的管理工作。为增加土木工程监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应该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合理安排。对于高校学生来说,确保在开设土木工程监理课程之前,应该完整地学习过一系列相关的专业课程,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管理和项目法规等。预先建立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思路,才能增强学生在土木工程监理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3.科学使用课程教材。目前,市面上的土木工程监理教材大多内容陈旧,未能及时体现工程监理专业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发展水平,且教材中各个章节中的内容联系不够紧密,与实践工程相关的案例较少,不利于土木工程监理的教学。笔者在对比了多套教材的情况下,选择了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发行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建设工程监理》,该教材紧密结合我国建设工程监理制度推行以来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丰富工程监理经验,融合当代工程管理领域新的研究成果以及不断变化的趋势和要求,从适应我国建设工程监理事业和从业人员的教育发展的需求出发,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工程建设监理的基本理论,以及工程建设监理实施程序、工程建设监理目标控制的方法与手段。

二、丰富案例教学,真实模拟专业工作情境

1.案例选择。案例选择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案例选择时尽量做到统筹兼顾,好的案例既能完整地反应工程背景和工程问题、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又能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争论和进一步探索,使得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笔者在讲述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时,以2007年湖南省凤凰沱江大桥垮塌事件为案例,组织学生对该案例中的事故发生原因进行讨论,重点分析监理工程师的事故责任,较好地实现了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教学效果。

2.鼓励独立思考,重视双向交流。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为教师讲解,学生听和练习,教师只负责告诉学生如何去做和解决问题,忽略了课堂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适用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设置唯一标准答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要求每一位学生以专业知识为背景就所选案例发表见解。同时,引导学生由注重知识转变为注重能力,根据学生对案例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增加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3.总结归纳。在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后,教师应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提出的见解进行评论,并进行必要的补充,分析案例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在总结归纳过程中,重点揭示案例中蕴含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强化相应的教学重点,给参与学生予以鼓励,为日后的课堂案例教学做好铺垫。

三、加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普通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可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土木工程监理课程的实践性强,尤其需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完成土木工程监理的课堂教学任务后,应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训及实操,将教材理论知识还原到实践工程中,使学生与专业岗位零距离接触,有助于进一步掌握监理专业知识。笔者所在单位与湖南省建工集团三公司、湘潭市建筑设计院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先后将两个班的学生安排到相应的监理岗位进行实习,通过在工地上的实习,学生得到了非常好的锻炼和启发。在专业知识方面,经历了实习的学生对监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了监理工作的科学性、服务性、独立性和公正性等特性,掌握了监理工作的内容。同时,通过对监理现场工作的问题不断探究和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间接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课堂教学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在实践应用方面,参加了实习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明显增强,熟练掌握了施工进度计划图、施工组织设计及工程造价的相关知识在实践工作中的运用。在实践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格、协调不同工作及与各建设参与方沟通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了学生毕业后从事监理相关工作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土木工程监理是一门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传统的完全基于理论课堂教学的方法难以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有必要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引导学生对监理工作的正确认识,借助案例教学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在实践工作中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梁鸿,郭世文.建设工程监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2]郭俊英,李西斌,齐锋.土木工程专业课案例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2013,(12):466-466.

[3]陈静茹.建设工程监理课程教学的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07,(2):23-25.

专业监理论文篇3

作者:刘世超 李永喜 沈玉秋 单位: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黑龙江旭隆工程经济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技术应用:处理施工技术的问题、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施工组织与管理:编制与审核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技术管理。(3)相关课程:建设工程监理概论、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建设工程监理实务。质量监控:施工现场质量控制、进行工程质量评定。质量管理:质量事故原因分析、质量事故处理。(4)相关课程:建筑工程计价与计量、工程经济、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撰写合同文件:撰写一般经济合同、书写合同文件、招投标管理。编制工程造价:工程计量、编制与审核工程计价文件。编制招投标文件:编制招投标文件、编制招标标底、编制投标报价文件。(5)相关课程:建设工程投资控制项目,经济分析评价:工程经济分析、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经济预决策。

课程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从职业能力角度出发,围绕培养目标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专业技能素质结构的要求,按专业岗位的需要,工程监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等三大领域。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前4个学期在校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够用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第5~6学期把学生分散到建筑企事业单位在监理、预算、施工、测量等实际工作岗位参加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既能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强化实践技能,又能让学生展示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使学生与企业之间充分相互认识、了解,为学生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教学模式工程监理专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主体、以产学结合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体现项目引导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特色课程体系。通过情景教学,导入理论知识、实际操作和专业技能训练等教学内容,并将其进行深度融合,实现教、学、做合一。

课程设置根据培养目标,本专业共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占58%,选修课占42%。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体育、计算机文化基础、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专业课包括:建筑制图与CAD、建筑工程测量、力学与结构、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建筑构造、建筑施工技术、地基与基础、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进度控制、建设工程监理实务、建设法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设工程监理概论、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整理、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专业拓展课包括:演讲与口才、公共关系学、管理学、大学生健康教育、美术鉴赏、摄影技术、应用文写作、数学文化、普通话基础、文学鉴赏、工程经济、城市规划原理、建筑节能技术、钢结构、建筑结构抗震、专业英语、建筑工程信息管理、房地产开发概论、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数学建模、建筑工程质量检验、建筑企业管理、建筑机械。课程考核主要方式公共基础课主要通过考勤、学习态度、调查报告、实践操作、期末考试来检验学生学习情况。专业课需要考勤、作业、模拟训练、现场考核、学习态度与期末考试等结合进行考核。专业拓展课以考勤、作业、学习态度与期末考试等结合进行考核。值得注意的是,方案的制定需要以《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等国家先关文件为依据,以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跟建设行业发展步伐,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育,体现工学结合特点,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

专业监理论文篇4

【关键词】应用型 质量监控 评价机制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5JGZ179,2015JGZ181,2015JGA42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30-01

一、当前高校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1.监控内容过于单一。目前,高校质量监控中普遍以理论教学为质量监控的重点,对理论教学各环节有一整套完整的评价体系,而对实际、实习、实训等其他教学环节的监控和评价体系却严重缺失。仅仅以理论教学作为监控重点来设计整个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与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技术型人才向左的,同时也易造成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缺失[1]。

2.教学质量监控主体过于单一。目前教学质量监控主体大多数以学校为主,且监控职能附属于教务处或教育教学督导组,企业、行业、政府等社会主体参与甚少。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监控,实践教学环节是质量监控的重心,而该环节中缺乏企业的真正参与,使得对学生实习实训环节的监控流于形式,无法对职业能力训练和职业能力养成做出客观评价。

3.监控对象过于单一。纵观整个人才培养监控过程,监控重点更多集中于教师理论课堂教学过程,而对于教师在实践课程教学、教师课程考评体系中的监控可谓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监控就更少。对教学服务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管理过程的监控就更无从谈起[2]。

二、构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理念

1.建立全过程化人才培养监管体系,完善人才培养监控内容。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只有落实好人才培养各环节才能保证培养出高质量人才,因此在质量监控体系中仅仅关注教学过程是远远不够的。技能型人才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与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想适应的人才,因此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之初就应该考虑对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课程体系的构建、师资队伍的建设、实验实训平台的建设、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等方面与地方经济和产业的契合程度,并将这些方面全部融入到人才培养监控体系中,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2.构建全方位人才培养评价系统,对人才培养各环节监控全覆盖。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就要构建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一方面因为应用型人才不同于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其特点是要围绕地方经济和产业服务,因此从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到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到实验实训基地、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都需要进行评价和监控,看看是否服务与地方经济和产业;另一方面,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够用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过硬的实践操作本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该知行合一,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所以在评教体系里面不仅需要完整的理论教学评价体系,也需要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3]。

三、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的探索与实践

1.选择多元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主体。第一,成立各级校企合作理事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应用技能型人才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特点,校企合作理事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需要对新专业的设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实验实训室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选择与共建方案等进行论证和审定,从源头上把握整个专业建设的方向,使整个专业建设是符合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的,是学生在就业是具有竞争力。第二,优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信息反馈机制,打破传统的课程结束的时候对教师进行评价的模式,开展课程中随堂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座谈等方式及时了解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并行程反馈机制,及时改善教学方式方法,保证教学质量。第三,与第三方质量评价机构合作,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公信力。通过与校企合作理事会各理事单位保持紧密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各理事单位实习实训和就业学生的动向,同时与第三方评价机构麦可思合作保证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

2.增加监控内容,覆盖人才培养各环节。第一,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开始,邀请校企合作理事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参与和论证,保证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体系建设中符合应用技术人才培养需求。第二,将实践教学监控提升到与理论教学同样高度,开展实践教学检查和评价专项工作,利用校企合作理事会资源共同实施实践教学、制订实践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准入制,并纳入实践教学常规检查中。对于专业性强与行业接轨多的校内实训课程,要利用校企合作理事会资源,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与校内教师共同授课,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把脉”,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第三,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监控。注重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过程监控,通过教室的监控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进行监控,同时通过课后和随堂作业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

3.创新监控方式,优化教学质量评价的方法。传统的质量监控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学生信息员、教学督导、教师教学评教等数据采集,这些数据采集相对主观,有时很难保证其准确性。而目前很多学校的信息化系统可以提供更为客观的数据来源。例如教室安装的监控系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对教师的教态和学生听课时的表情了解一个教师和学生的上课情况,又如现在很多学校都上了幕课系统,可以通过学生对幕课的选择和在幕课上操作来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情况[4]。

总体来说,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而不简单是一个教务处和相关教学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学校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在今后的人才培质量监控中,不仅要遵循教育科学的规律,更好按照学校的自身的特点,不断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改进和完善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5]。

参考文献:

[1]张其敏,王光明,刘竟成.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5(13),29-31

[2]何春林,吕建军,刘义.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09(3),57-61

[3]郑焰英,陈东生.探析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淮海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人文纵横),2010(9),113-115

[4]周学林,李姣芬.校企合作视角下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优化机制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6(20),32-33

[5]姜岚.就业能力视阈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变革[J]. 高教探索,2015(12),33-36

专业监理论文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监理;发展;教学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基础建设力度的不断提升,对监理专业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这就使得高职院校的建设工程监理专业教学遇到了新的挑战。由于本专业具有理论专业化,操作复杂化,涉及法律法规、工程施工、园林规划、植物养护等知识点众多,内容比较枯燥,学习难度也比较大。所以,仅采用传统教学法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满足监理工作岗位需求,在建设工程监理课程教学中,职业院校教师,尤其是专业负责人需要充分认识到存在的问题,进而做出针对性调整,这对监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工程监理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不够系统

我国监理工作从1984年开工的云南鲁布革水电站引水隧道工程实施开始至今已有近40年,监理制度不断完善,但施工工艺发展迅速,监理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根据现阶段建设工程监理专业的教学现状来说,在课程体系方面还没有系统化,在教学方面对监理工作存在认知偏差,未能够对监理角色、地位以及职权等进行合理定位,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监理行为带来影响,还会影响其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监理地位、组织、实施等进行讲解,使学生可以对投资、质量、进度、安全等进行全方位控制。工程监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内容比较注重理论化,且在教材的约束下,教学内容不够系统化,这样就会导致内容比较分散,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也很难系统掌握建立课程,进而影响学生的职业素养发展[1]。

(二)理论和实践存在脱节问题

在建设工程监理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未能够与实践有效结合,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过程中,一些具有实操性内容很难充分理解,这样就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这方面问题在考试过程中体现得十分明显,不少学生在试卷上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不过,对知识点的应用情况却无法进行详细论述[2]。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未能够合理应用案例,这样就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不仅会降低学生学习热情,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在一些高职院校中,校外实训基地比较缺失,实训室建设力度不足,实验实训使用的设备较市场落后一至两代。校外实训基地同时容纳实习人数较少,教师考虑安全问题较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市场要求差距较大,这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带来了很大影响。而且,学校和企业之间也无法进行深层次合作,大大影响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

(三)考核方式不够合理

在建设工程监理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课程考核工作。然而,不少教师会采用传统考核方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着诸多局限性,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未能够充分关注其动手操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试卷考试方面,有些内容过于片面,案例分析相对较少,题型也比较简单,这样无法真正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不仅如此,在考核过程中,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所占比例比较少,未能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就会导致考核结果不够全面,无法发挥考核评价的真正作用。

二、建设工程监理专业的完善措施

(一)优化教学内容

由于监理工作主要针对施工作业,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需要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实际操作讲解,从而学生能够在监理过程中进行安全、进度、质量以及投资控制。对于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其一,教师需要对监理工程师考试丛书的相关内容进行充分掌握,尤其要对经典案例进行合理应用,让学生能够理清思路,掌握相应的概念,进而学会举一反三。对监理工程师行为进行讲解时,也需要合理引用经典案例,与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根据施工图纸,结合相应的法律规范指出存在的错误,从而掌握监理流程,以此规范自身的监督行为[3]。其二,合理利用实际工程中的案例进行教学。这类案例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对学生课堂参与性提升具有较大帮助,还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利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现场的图片以及相关视频进行合理应用,比如,在对道路工程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虚拟仿真操作基础层、结合层、面层以及路牙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点,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其三,合理利用电视、网络中的案例丰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素材丰富,尤其是案例进行灵活应用,通过对电视或者网络中案例的应用,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习建设工程监理相关知识点。

(二)创新教学手段

其一,教师需要对多媒体进行合理应用,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的同时,还需要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虚拟仿真教学。比如,对建设工程监理进行讲解时,由于常规章节的标题、关键句等都采用文字叙述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现场实际视频图片进行合理融入,充分反应监理组织网络图,让学生能够摆脱传统教学的枯燥性,有利于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前置课程与后置课程的穿插,这样课堂氛围也比较活跃,既能够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也能够提升其人文素养,同时,教师对多媒体课件进行制作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文字画面以及声音的搭配,合理制作成微课视频,这样能够减少多媒体播放时间,为学生提供精华知识点。其二,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对建设工程监理课程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用翻转课堂形式提高学生兴趣,减少学习压力。比如,在教师对监理目标控制的案例进行分析之前,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网络资源,又或者是课程视频等,这样能够让学生更高效的学习,在课堂答疑中也更具有针对性。在课堂翻转的模式下,学生的主动权可以得到可靠保障。教师可以将上半段课堂时间用于视频播放,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而后半段课堂时间可以作为师生互动,学生在不懂之处能够得到针对性讲解,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提升整体教学效率。其三,将手机作为学习终端[4]。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手机的应用频率相对较高,学习通、知网、MOOC等平台对学生具有很大影响。教师可以将这些平台的手机端教学与课堂教学进行密切结合,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利用手机作为学习终端,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教师进行积极互动,发表真实个人想法。这样也能够让师生之间拉近距离,教师能够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讲解,发挥正面引导作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

(三)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在建设工程监理专业课程讲解之后,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进入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工作内容,学生也可以从旁看图纸,了解旁站、验收等诸多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对监理工作的内容从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促进了学生学习热情。不仅如此,学校也需要对实训基地进行大力建设,对其功能、格局以及技术等进行合理提升,为实现教学相长奠定良好基础。对于实训项目,也需要进行合理改造,将施工现场实际要求与实训基地进行密切结合,这样能够让学生从校园顺利过渡到实际工作。

(四)健全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对于建设工程监理专业,教师在完成知识讲解之后,要想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可以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由于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将会成为工程监理人员,所以,教师需要在考核方式上接近注册监理工程师,在考试内容上也要注重案例题,不能仅局限于理论知识,还要突出该学科的应用性,为学生未来参加国家考试奠定基础。同时,在考核评价中,还要将学生的态度、情感、能力、价值观等包括其中,既可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还可以由实习单位进行评价,提倡多元化评价模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设工程监理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时,为了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发展需求,需要在教学内容方面做出相应调整,既要满足学生心理特点,也需要考虑其就业情况。并且,还需要对先进的教学技术进行合理应用,特别要对信息技术进行灵活应用,以此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合理应用课堂翻转,可提升学生的主动性。除此之外,在实践教学方面也要加大力度,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实践,提升其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春芳.信息时代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32):150-151.

[2]卢雪.高职工程监理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资讯,2020(33):68-70.

[3]彭聪,吴美琼,李杏.建设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1+X”融合机制的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9(33):121.

专业监理论文篇6

关键词:大分部分项工程;危险性较大工程;基坑支护;模板支撑;脚手架;专家论证制

Abstract: the risk bigger division component project, the most vulnerable to safety accidents. In the course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o strictly implement the no. 87 document, stop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accidents, construction and supervision unit is the key points of work.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blem.

Keywords: big division component project; Risk bigger projects;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Templates support; Scaffolding; Expert verific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增强,已成为我国新兴的支柱产业。同时,由于建筑业的流动性、复杂性、露天作业、高出作业多、手工劳动及繁重体力劳动多等特点,建筑业也是一个事故多发的行业。特别是近年来安全生产事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国务院与2003年11月24日颁布了《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393号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年5月13日颁发了《危险性较大的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如何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均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危险性较大工程加以阐述。

什么是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建筑工程按工程质量验收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在十大分部工程中(GB50300中九大分部与GB50411节能分部)如基坑支护工程,以及为工程主体服务的临时性工程如脚手架与模板支撑工程等,多年来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均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对这些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工程。统称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在工程实践中,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工程质量与进度受到严重影响的案例是很多的。

案例1.某工程基坑深8.5米,护坡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设置一层锚杆的支撑体系。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泵车靠近护坡边缘,机械振动活荷载超过了护坡桩的设计值,造成15m长边坡倒塌,混凝土泵车翻到基坑内,3人死亡,泵车损失严重。

案例2.某工程模板支撑为48×3.5钢管,高14,5m,面积120,框架结构,支撑有主次梁、楼板,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支撑体系整体倒塌,造成6人死亡,6人重伤。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支撑体系稳定性不够;二是混凝土浇筑程序不正确。此次事故各方面损失是严重的,现场停工近半年。

二、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内容

根据建质〔2009〕9号文的有关条款规定,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分为“危险性较大”和“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两个层次,后者要求贯彻专家论证制,审核由施工单位提交的专项措施方案,本文将从监理角度出发提出有关问题。

1、深基坑工程: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的基坑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比较复杂的工程。

从监理角度出发,此类工程主要审核地质资料是否完善与准确;基坑支护的荷载分析,基坑支护计算。降水方案与方法,降水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值得重点提出的是降水周期必须与设计方案、基坑支护和主体施工综合考虑,尽量缩短工期,降低工程费用。

2、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模板支撑高度8米以上,跨度18米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及以上,集中荷载20kn/及以上;工具式滑模、爬模、飞模等工程;钢结构支撑单点荷载700kg以上的工程。

从监理角度出发,此类工程主要审核是:模板支撑方案;荷载分析与计算;模板支撑杆件的长细比计算与稳定分析,强度计算。混凝土浇筑程序与浇筑速度对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影响较大,浇筑程序不正确,或浇筑速度过快,往往会引起支撑体系不稳定,这一点必须引起施工方和监理方的注意。

3、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工程主要内容是: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重量在100kg以上的吊装工程;起重量300kg以上,高度200m及以上爬起重设备的拆除工程。

从监理角度出发,审核的主要内容是:起重设备吊装机具的选择,吊装方案是否完善,吊机Q、R、H的控制是否正确等等。

4、脚手架工程。工程主要内容是:搭设50米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提升高度150米以上的整体提升脚手架;架体高20米以上的悬挑式脚手架。

从监理角度出发,审核主要内容是:脚手架使用材料钢管和扣件的质量控制,脚手架搭设方案和技术参数Ia、Ib、h,连墙件控制面积等主要参数的选择,荷载分析,活荷载与恒荷载的计算组合。最常用的双排钢管扣件脚手架主要计算项目应该是:立杆和立杆地基承载力、整体稳定分析连墙件以及荷载计算等。整体提升设备脚手架的主要审核是:荷载分析与单机提升力,支撑点处,混凝土浇筑强度等。

5、拆除、爆破工程主要内容是:采用爆破拆除的工程:拆除中易引起有毒有害气体,粉尘扩散;影响行人、交通电力设备,通讯工程;文物保护范围内的拆除工程。

从监理角度出发,审核主要内容是:拆除单位的资质与等级;拆除方案;与拆除方法;安全保证措施;环境保护措施等。

6、其他。主要有50米及以上的幕墙安装工程;跨度大于36米及以上的钢结构安装工程;跨度大于60米及以上的网架和索模结构安装工程;开挖深度超过16米人工挖孔装工程;地下暗挖工程、顶管工程、水下作业工程;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新设备尚相关无技术标准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对这些特殊工程:主要审核、材料控制、施工方案、安全保障措施等。

三、专家论证制

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87号文中明确规定,施工单位编制的专项技术措施要进行专家论证。

专家论证一般应施工承包单位组织召开,根据目前情况多由建设单位或委托监理单位组织召开。

专家论证会参加人员

1、专家论证组由5人组成,要求专家要具备诚实守信、作风正派、学术严谨:从事专业工作15年以上有丰富经验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除专家组成员外,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与专职安全生产人员要参加会议。

2、论证内容:针对具体需要论证的内容,论证专题方案是否完整、可行;计算书和验算依据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安全施工基本条件是否满足现场实际情况。

3、论证程序

论证会首先由施工单位介绍有关论证内容并回答专家组提出的有关问题专家组签署意见并填写论证报告由施工单位整理有关文件(修改后的专项措施,有关单位负责人的鉴定报告,专家组成员职称证复印件), 装订成册,上报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批准。

4、专家论证制的注意事项

4.1关于论证的事前审核。从当前执行情况来看,对论证内容事前审核非常重要,施工单位将论证的措施在审核会前先送给专家组,以保证论证会的顺利进行。

4.2各地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尽快建立专家库。施工单位不得随意安排不符合规定的人员参加专家组。

4.3专项方案论证后需做重大修改的问题,施工单位应严格整改,并从新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

专业监理论文篇7

【关键词】地方医学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的工作过程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初步形成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素质,是学生毕业与学士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

1 当前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教学资源紧张,专业课程的学时相对缩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深度,加上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加大,学生在毕业设计上的精力投入不够,导致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呈现不同程度的滑坡现象。办学时间不长的信管(医学)专业不具备传统专业雄厚师资力量和良好的研究条件;信管专业(医学)本身涉及知识面广(涵盖医学、管理、计算机等),知识更新快等等原因,造成毕业设计普遍质量不高,质量下滑严重,引起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滑现象,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信管专业师资薄弱,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足。

地方医学院校信管(医学)专业办学时间不长,师资相对于传统学科而言比较薄弱。地方医学院校信管专业教师不但承担计算机公共课教学,而且承担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同时还要承担大量的科研任务,教师精力难以保障。除此之外,毕业设计时间比较集中,教师同时指导多人精力不足;毕业设计工作量的核定比较单一固定,教师指导的积极性也不高。部分指导教师(含部分高职称、高学位教师)本身缺乏科研与工程实践、社会实践背景,指导的毕业设计质量也不高。以上这些原因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2)学生就业考研与毕业设计时间冲突。

毕业设计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而此时考研复试和就业招聘也恰逢其会。毕业设计工作常常只能为找工作考研复试让步,无法保证精力投入,勉强凑合应付。另一方面部分已经就业的学生,认为工作单位已定,毕业设计成绩的优良与否,对毕业分配无影响,从而消极怠工敷衍了事。

(3)办学条件不够充分。

医学信管专业办学条件在医学院校其他专业中处于弱势地位,教学资金和配套设施的投入相对滞后。图书馆藏书中计算机专业书籍严重匮乏和落后,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无书可参阅。期刊网资料仅购买医学和教育门类,计算机和管理类的论文期刊无法下载查阅,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大多从百度文库等获取;信管专业讲座资金投入匮乏,专业认知度不足,学术氛围不浓。学生毕业设计基本上闭门造车,这也是毕业设计质量低下的客观原因之一。

(4)过程管理和监控工作不到位.

学校虽然建立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基本管理流程,但在院系执行过程中不严格、不规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其具体表现为:

①开题检查滞后,选题随意更改。学生对开题工作不重视,常常在论文撰写完毕后再完成开题报告。而开题报告中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案的撰写过程,恰恰是学生对选题能否把握的认识过程。开题工作准备不足,后期选题的变更,不仅缩短了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而且影响了教师的指导,最终影响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②毕业设计全过程缺乏有效的监控。实习学生远在异地鞭长莫及,考研学生闭门苦读无暇顾及。指导教师凭自己主观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没有具体要求更无检查,最终造成学生放任自流,毕业设计进度缓慢从而抄袭应付。

③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力,检查流于形式。

尽管学校制定了毕业论文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但在过程管理中,在具体指标体系上还很模糊。在制度执行上,只能凭主观意志进行评定各个环节执行情况。院系针对毕业设计要求很严格,但实际执行时,由于部门人员少,日常工作任务重,再加上专业背景不同,对指导教师上报的一些检查,仅仅是资料收集工作,而对检查所写的内容并不关注。院系也没有具体的管理措施,缺乏有效督促教师认真指导、师生定期沟通、论文审阅机制,致使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流于形式,管理工作形同虚设。

2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针对信管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存在的问题,论文结合多年的毕业设计指导和组织的实践,就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出一些建议。

(1)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量化教师指导设计的工作量

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形成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学院不仅要注重引进人才, 吸引优秀硕士、博士毕业生或外聘校外企业项目工程师,改善师资队伍,减轻教师工作压力,还要鼓励指导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或项目实践,增加实际项目经验,提出高质量的选题,更要合理的量化教师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量(如优秀毕业生工作量提高系数),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2)学生选题提前准备,提前分派指导教师。

信管考研学生基本上在大四上学期进行考研复习,而社会求职学生主要在大四下学期忙于招聘会。针对此种情况,大三上学期末(1月份),学院统计学生考研意向,针对两种学生进行统计进而区别对待。对于考研需求的学生,本学期前完成导师选择,其选题难度适当降低,适当缩短其毕业实习的时间。而对于社会求职考生,毕业实习环节不能减少。考研学生的毕业设计流程具体安排如下表:

(3)强化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实施全程质量监控。

毕业设计从选题、开题、指导、中期检查、答辩到成绩评定的全过程,每个阶段和环节的管理和监控都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①选题管理和监控

选题是毕业论文的首要环节,是决定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工作。首先,教师在确定选题时应该紧密结合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涵盖信管专业的主干课程,力求能体现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选题同时要注意与科研、教学和社会需求相结合,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教师提出选题后,教研室应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审核,排除难度大、陈旧和无实际意义的课题。选题向学生开放后,有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和课题类型选择学生

②开题监控和管理

开题是学生根据选题在查阅相关文献后,设计技术路线,拟定工作计划和方案,准备毕业设计研究的阶段。通常学生对于开题报告的管理和监控基本重视不足,常常在毕业生写论文后,事后“造”开题报告。实际研究发现,开题报告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理清研究思路,而且学生还能够认识自己知识上的不足以及是否有能力完成毕业课题,进而修订或者更换课题。开题报告提交后,学院应组织专业教师对开题报告的内容进行统一审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学生,重新完善开题报告。良好的开题,不仅保证了毕业设计的良好开局,而且大大减轻了后期指导教师的指导难度。

③中期管理和监控

毕业设计过程中,部分同学由于找工作或者实习并不在学校。指导教师很难对其毕业设计的进度实施监控,从而放任自流,这是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滑最重要的原因。针对此种情况,学院应规定学生每1周或2周利用网络向指导教师汇报学习心得或毕业设计进展情况,教师对此进行答疑指导。学院指定专人收集毕业生的每次答疑记录,并将其纳入毕业生答辩资格和成绩的考核中。为把握设计进度,鞭策后进,学院应设计中期答辩环节。对投入精力不足进度落后的学生黄牌警告以及答辩资格环节重点考察,对毕业设计进度理想的学生进行表扬。中期答辩的成绩应公布在班级QQ群中对落后学生进行警示和鞭策,积极推进毕业设计工作的扎实开展。

④答辩资格的管理和监控

毕业设计的答辩资格审查主要是审查学生完成课题,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是否有记录、中期答辩是否合格、毕业论文是否规范、内容是否涉及抄袭。学院委托教研室对答辩不合格的学生进行重点考核,考核不通过的,延期答辩。指导教师对论文初审后,学院组织学生对论文进行抄袭检测。检测比对重复率达到30%的学生将给予延期答辩处理。严格的答辩资格的监控,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开展起到良好的督促作用,也有利于引起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重视。

⑤成绩评定的管理和监控。

客观评价和严格答辩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保障,此环节工作的优劣不仅仅影响到毕业设计的成绩,还会直接影响到下届学生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毕业设计最终成绩不仅仅包括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和答辩委员会的评分,还应包括中期管理中的辅导考勤情况、以及中期答辩的成绩。合理科学的设置好成绩比例,才能公正客观的评定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促进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态度。

3 结论

毕业设计是一种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重要的综合教学环节。尽管信管毕业设计质量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多问题,但学院教师能够在实践中加强对各自环节上的认识,精心管理,全面监控,就一定能将毕业设计这一长期的工作完善提高到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叶云飞.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常虹.提高工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04:61-62.

[3]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07:89-90.

[4]黄灿.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

专业监理论文篇8

众所周知,环境工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随着全社会对环境问题关注程度的普遍提高,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急需一大批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意识的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专业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提高人才质量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特别是对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近年来在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中的经验与体会,旨在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得到更好的综合能力的训练,为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一、注重专业特色

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因办学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象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家重点工科院校办环境工程专业的要求。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应有自己的办学方向和专业特色,发挥自己的特点。高等农业院校和农村、农民联系比较紧密,比较熟悉农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问题,并在土壤学、植保学、生态学及环境生物学学术研究领域有较强的优势,这些正是高等农业院校培养人才的优势。因此,我们开设了"环境生物修复工程、环境微生物工程、农业生态工程及其设计"这样一些比较适应农村生态建设的课程。在开设水、大气环境污染物和噪声监测等环境工程专业常规实验项目的基础上,增设土壤污染物、农产品污染物、畜产品污染物、水产品污染物的监测分析实验,拓宽实验面,以突出高等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特色。

二、变实验室为模拟生产现场

环境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培养学生从事工程设计与实践的能力至关重要,为此,我们购进一批大气、水相关实验的模型设备,模拟工业生产过程。模型设备均用有机玻璃制成,有园型曝气池、气浮池、絮凝沉降池、活性碳吸附、生物塔式滤池、生物膜转盘、钭板沉淀池、普通快滤池、xt型高效填料气体净化塔、yqj型(旋流板式)气体净化器、旋风除尘器等模型,使学生非常直观清楚地了解相关大气、水处理设备的内部构造,在生产实地这些内部构件如果不是停产检修也难以看清。模拟生产过程,进行实验操作,测得相关的实验数据,这样的实验非常接近工业生产实际,通过实验学生能充分体验到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理论与生产相结合的典型事例,缩短学生对生产工程的距离感、生疏感。学生对这些实际处理工艺的运行操作,对整个工艺以及设备有了一个更完整的认识和掌握,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三、实施开放式实验

环境监测是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主要专业课之一,而环境监测教学实习是培养学生独立开展监测工作的重要措施。为了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大气、水、土壤、噪声等常规监测项目的实施方案和监测方法,我校进行了环境监测教学实习改革,即"开放式"教学实习。任课老师和实验员根据现有的仪器设备、药品等拟定监测项目和监测对象,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实习小组(一般每组3-5人),每组分别制定实习计划,确定本实习小组的监测项目、监测对象、采样地点、分析方法和时间进度;以小组为单位领取试剂、玻璃仪器,配制实验试剂,实习期间实验室和仪器室全天开放,1周内每个小组要独立完成对水质、大气,土壤、噪声等10个以上项目的监测。实习结束后,每小组将所领取的药品试剂、玻璃器皿等洗净归还,并且最后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实习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每人交一份实习报告。

试行"开放式"实验,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由发挥、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这种"开放式"教学实习,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对整个环境监测过程有了清楚的认识,同时通过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测,更清楚地了解到环境的质量现状。

四、对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建议

1.增加工程实验课。

环境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目的在于培养较强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的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为此,对传统的实验课体系与模式应加大力度调整,增加工程实验题,要求学生根据社会上某一具体的生产或工程单位的实际生产活动为背景。这些工程单位包括学生在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和外出顶岗中接触的单位,可由学生自己联系,也可由学校帮助联系,以提交实验报告或工艺设计、工艺流程的形式完成。

2.实验与毕业(设计)论文挂钩。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必须具有工程背景,必须以综合实验或工程实验为基础来撰写。取消目前大量存在的综述性的毕业论文课题。学生的毕业论文应以自己亲手做的研究性实验,或亲身参与的工程项目为基础进行撰写,没有研究项目的老师不能做论文指导老师。聘请一批长期在生产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通过把实验与毕业(设计)论文挂钩,使学生们在做实验的时候更投入、更有针对性,同时也可使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得到提高。

3.引用最新的科研成果,体现学科前沿。

作为肩负高素质人才培养使命的教师,应积极参与科研,时刻关注、跟踪环境工程学科的前沿,关注了解最新研究方法与手段,并尽快将其引入实验教学,不断更新实验手段。要积极为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尽早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使他们在科研活动中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以培养其实验动手能力、组织实验能力和科研能力。

专业监理论文篇9

众所周知,环境工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随着全社会对环境问题关注程度的普遍提高,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急需一大批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意识的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专业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提高人才质量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特别是对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近年来在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中的经验与体会,旨在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得到更好的综合能力的训练,为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一、注重专业特色

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因办学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象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家重点工科院校办环境工程专业的要求。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应有自己的办学方向和专业特色,发挥自己的特点。高等农业院校和农村、农民联系比较紧密,比较熟悉农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问题,并在土壤学、植保学、生态学及环境生物学学术研究领域有较强的优势,这些正是高等农业院校培养人才的优势。因此,我们开设了"环境生物修复工程、环境微生物工程、农业生态工程及其设计"这样一些比较适应农村生态建设的课程。在开设水、大气环境污染物和噪声监测等环境工程专业常规实验项目的基础上,增设土壤污染物、农产品污染物、畜产品污染物、水产品污染物的监测分析实验,拓宽实验面,以突出高等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特色。

二、变实验室为模拟生产现场

环境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本文由收集整理,培养学生从事工程设计与实践的能力至关重要,为此,我们购进一批大气、水相关实验的模型设备,模拟工业生产过程。模型设备均用有机玻璃制成,有园型曝气池、气浮池、絮凝沉降池、活性碳吸附、生物塔式滤池、生物膜转盘、钭板沉淀池、普通快滤池、xt型高效填料气体净化塔、yqj型(旋流板式)气体净化器、旋风除尘器等模型,使学生非常直观清楚地了解相关大气、水处理设备的内部构造,在生产实地这些内部构件如果不是停产检修也难以看清。模拟生产过程,进行实验操作,测得相关的实验数据,这样的实验非常接近工业生产实际,通过实验学生能充分体验到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理论与生产相结合的典型事例,缩短学生对生产工程的距离感、生疏感。学生对这些实际处理工艺的运行操作,对整个工艺以及设备有了一个更完整的认识和掌握,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三、实施开放式实验

环境监测是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主要专业课之一,而环境监测教学实习是培养学生独立开展监测工作的重要措施。为了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大气、水、土壤、噪声等常规监测项目的实施方案和监测方法,我校进行了环境监测教学实习改革,即"开放式"教学实习。任课老师和实验员根据现有的仪器设备、药品等拟定监测项目和监测对象,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实习小组(一般每组3-5人),每组分别制定实习计划,确定本实习小组的监测项目、监测对象、采样地点、分析方法和时间进度;以小组为单位领取试剂、玻璃仪器,配制实验试剂,实习期间实验室和仪器室全天开放,1周内每个小组要独立完成对水质、大气,土壤、噪声等10个以上项目的监测。实习结束后,每小组将所领取的药品试剂、玻璃器皿等洗净归还,并且最后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实习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每人交一份实习报告。

试行"开放式"实验,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由发挥、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这种"开放式"教学实习,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对整个环境监测过程有了清楚的认识,同时通过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测,更清楚地了解到环境的质量现状。

四、对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建议

1.增加工程实验课。

环境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目的在于培养较强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的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为此,对传统的实验课体系与模式应加大力度调整,增加工程实验题,要求学生根据社会上某一具体的生产或工程单位的实际生产活动为背景。这些工程单位包括学生在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和外出顶岗中接触的单位,可由学生自己联系,也可由学校帮助联系,以提交实验报告或工艺设计、工艺流程的形式完成。

2.实验与毕业(设计)论文挂钩。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必须具有工程背景,必须以综合实验或工程实验为基础来撰写。取消目前大量存在的综述性的毕业论文课题。学生的毕业论文应以自己亲手做的研究性实验,或亲身参与的工程项目为基础进行撰写,没有研究项目的老师不能做论文指导老师。聘请一批长期在生产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通过把实验与毕业(设计)论文挂钩,使学生们在做实验的时候更投入、更有针对性,同时也可使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得到提高。

3.引用最新的科研成果,体现学科前沿。

作为肩负高素质人才培养使命的教师,应积极参与科研,时刻关注、跟踪环境工程学科的前沿,关注了解最新研究方法与手段,并尽快将其引入实验教学,不断更新实验手段。要积极为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尽早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使他们在科研活动中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以培养其实验动手能力、组织实验能力和科研能力。

专业监理论文篇10

关键词:三维立体;校内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作者简介:胡常海(1972-),男,安徽当涂人,安徽省皖江职业教育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信息技术与中职教学有效整合策略研究”(编号:122930714),主持人:胡常海。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15-0079-04

前言

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质量是对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好与不好的价值判断,换句话说,实践教学质量高就意味着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好,反之,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不好。而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作为职业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牵涉的利益相关者众多,如企业、学生、职业院校教师,教育管理者等等。当我们对其进行好与不好的评价时,既要有一定的评价标准,也要明确我们针对的主体,对学生而言还是对学校企业而言,亦或是对企业,或者其它。本研究主要探讨在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如何高质、有效的进行教学质量监控。

一、相关研究述评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和专家对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方式与监控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日本学者田中耕治教授一直基于教育方法论的立场去探究评价与监控问题,他认为教育评价是连接“教”和“学”的指南针,是深化教学认识论的方法论。他所提倡的真实性监控理论对我们今天的职业教育的评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1]。德国专家费利克斯和中国学者赵志群对“职业能力与职业认同感测评项目”(KOMET)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开发出一种科学的职业能力测评方法并对其进行验证;国内龚江南副教授对分散型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构建和研究,从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从岗位任务、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实习报告与实习答辩等五方面构建高职分散型顶岗实习的监控指标体系;东营职业学院实行“答辩式”课程考核改革,通过答辩式考核,使学习与考试有机结合,将各种显式和潜在的教育教学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促使了学生对新摄入的信息和已有认知的互动、连接、交融和整合,从而促进了自身知识技能的构建,激发了自身潜能[2]。天津市河西区职工大学的范林老师提出“引导学生从注重考核结果转向重视实践教学的学习过程”。这些研究成果对于高职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若干问题,比如:如何使校内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更具有时效性,如何形成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闭环反馈效用等。

二、构建实践教学质量三维监控体系的必然性

(一)政策文件层面

政策文件“教育部[2009]3号文件指出:高职院校要切实落实高职学生学习期间进行实践教学的要求,与合作企业一起积极针对岗位任职需要的技能培训,大力提升毕业生的操作水平,提高就业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监控。”广东省粤教高函[2013]170号文件要求:“学校应严格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建立各教学环节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并认证落实。特别要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校外指导和考核评价,确保顶岗实习取得实效。”由此可见,传统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监控体系已经无法实现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的严峻要求,由此得出,目前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就是探索一条全新的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本研究提出建立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质量三维监控体系,不但符合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规律,而且适应了当前社会形势。本研究中的三维突破了传统教学质量仅有学校单方组织并监控的模式,将学院、教师及学生都纳入到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中,作为监控主体[3]。

(二)职业院校发展轨迹层面

从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轨迹来看,经过多年的扩招,职业教育现已占有教育行业的半壁江山。如何实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实现职业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内涵转变,必然会将重担落在实践教学的肩上。由于实践教学拓展了教学的空间、实践及参与教学主体,使教学组织形式更为灵活多样,与此同时也就增加了教学质量管理的难度。因此,构建与深化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中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问题,也是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选择。

(三)人才培养层面

从人才培养的系统性方面来看,虽然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和人才培养重点的转变,无论在实践中,“重视理论、忽视实践”或是“重视实践,忽视理论”,都无法真正满足现代社会职业所提出的高要求与高素质。因此,通过优化设计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管理求质量,向管理要效益。

三、理论基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作为教学管理的一种方式与手段,教学质量监控同时也属于教学质量管理的范畴。本文引进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三维监控。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最后到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质量检验阶段其主要特点是增加了产品的检验过程,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生产流程,采用流水作业,工人分别负责不同的某个固定的生产环节,而在生产过程中有专门检验人员负责,每个工作都有固定的标准,以保证产品质量[4]。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其特点是不仅对生产的产品把关,而且对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把关,既强调事后检验,又突出了质量的预防性。除此之外,还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提高生产产品的合格率,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美国管理学专家费根鲍姆提出的,其理论基础是为了使顾客满意,社会获得利益,将质量放在中心位置,全体人员参与到生产过程中[5]。

四、“三维立体”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一)构建原则

1.可操作性原则。构建实践教学监控体系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际教学监控,而其目的是跟踪实践教学,并将从各主体搜集到的信息反馈给学校、学院及教师,反思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实践教学监控体系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其指标体系应该简单明了,便于操作。

2.导向性原则。实践教学监控体系是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具体化和规范化,具有很强的导向性。监控指标体系必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实习标准科学制定,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实现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职业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3.多主体原则。学生实践课程成绩的考核评价,应采取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三者共同参与、共同评价的办法,但各自考核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企业教师主要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项目完成情况和职业素养,而校内教师主要是检查实训(习)报告,学生本人对实训(习)过程中的表现也有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能力也被成为元认知,学生能够根据目标展开探索,在过程中进行调整,不断地认识和分析自我,这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是大有裨益的。

4.闭环反馈原则。实践教学监控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次实施以后,都要组织学生和老师进行讨论,分析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促进教师的课程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三维立体”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运行机制

“三维立体”实践教学中的“三维”指的是实践教学基础维度――教师,中间维度――学院以及顶层维度――学校,学生是该体系中教学活动的主体。该体系的核心是建立学校对学院、学校对教师个体以及学院对教师个体的三维质量监控体系,实施过程中,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要全部全程参与到三维质量监控体系中,为评级体系运行提供充足的教学质量信息。学校对学院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是整个三维体系的基础,学院对教师个体的评价体系是三维体系的关键,学校对教师个体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是该体系的辅助。该体系的三维机构通过来自教学主体等各方面的教学信息,采用督导、评价等手段,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进行全员、全程、全面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估(如图1所示)[6]。

1.学校评价与督导机制。作为制度的制定者与教学的宏观调控者,学校主要通过教务等职能部门对实践教学质量开展评价与督导,管理与监控。学校层面进行实践教学监控的主要组织是督导组,有学校内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授、专家组成,直接参与各项实践教学的评估与检查,并督查日常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进行监控与指导教学,学校督导组应该按专业进行分类,负责全校各专业实践教学的听课、信息反馈,青年指导教师的指导、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等工作。学校通过广泛的搜集来自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有关实践教学的信息,对搜集的信息进行系统的处理与分析,并根据学校的质量目标进行诊断与评价,将诊断信息反馈给校院各级领导[7]。

(1)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学校将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三项一级指标,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其下又包括10个二级指标,如教学秩序,考试工作,课程建设,教学研究等。

为了使评价工作落到实处,学校组织专家对评级指标体系进行反复讨论,充分体现了评价指标的导向性、基础性、可操作性。所谓导向性指根据国务院及教育部等部委精神及文件对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提出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及项目。基础性是指对最基本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评价,主要包括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及教学改革三个项目。可操作性是指在选取评价内容方面不求全面,只选取可操作性强的项目。选取的观测点尽量解决学校不同专业中教学工作的共性问题,有效防止因指标片面追求多而全最终无法执行的现象[8]。

(2)确立多元化评价主体与科学的评价程序。为了保证评价的公平性,公开性与公正性,在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实施过程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日常工作状态与工作结果相结合的结合评价。根据评价内容确定不同的评价主体,采用专家组、职能部门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根据各个观测点打分和相应的权重计算综合得分排名。

2.学院监控机制――标准与全面检查。学院作为基层教学单位,处于教学管理一线,既要落实与完成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还要承担各种教学管理职能。在该监控体系中,既是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者(相对教师而言),又是实践质量的被监控者(相对学校而言)。学校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并制定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通过学院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控[9]。

3.教师监控机制――自我监控。教师做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维度,整个实践教学管理、监控及其功能更的发挥都要通过教师来实现。教师首先要接受来自学校及学院的监控,其次,还有来自同行及学生的监控。不仅如此,还要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监控学校及学院的管理工作,并以学校学院的各项制度为依据自我监控,因此,教师不仅是该监控体系的客体,也是监控主体。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功能的发挥,并得以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必须提高各指导老师的教学意识,使其自觉接受来自各方的监控,变“他控”为“自控”,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中[10]。

4.教学主体――学生的全员参与。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实践过程中信息的直接接受者及教学质量提高的直接受益者,因此,学生提供的关于实践教学质量的信息应该是最全面、最直接的。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过程中,无论从学校、学院及教师哪个维度出发进行监控,都离不开学生的信息反馈。

作为实践教学的主体与信息的接受者,学生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状态最具有发言权,能够最直接的指出教师教学水平能否满足自己的需求以及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等等,这也是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信息反馈的主要渠道。基于此,职业院校应该建立学生评教制度。

总结

就职业教育而言,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运行过程中要不断进行调整、改进、完善和修正。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必然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高要求而日趋完善。当然在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过程中高校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尊重人、依靠人、培养人、发展人、充分发掘人的潜能,维护师生利益,同时要坚持科学、有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稳步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这样,才可构建出科学可行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在国际视域下定义教育质量标准[J].人民教育,2012(12):2-6.

[2]郭冰.中国教育目的的60年:演变与反思[J].中国教师,2009(11):18-27.

[3]程斯辉,李中伟.从政治教育学到民生教育学: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的与时俱进[J].复旦教育论坛,2011(9):5-14.

[4]刘庆昌.教育价值的秩序[J].教育科学,2009(5):21-26.

[5]秦玉友.教育发展浪潮中与中国教育政策的多层设计[J].教育发展研究,2012(13):1-7.

[6]Middle States Commission on Higher Education.Student learning assessment:Options and resources.Philadelphi-a,PA:Author,2003.

[7]The Higher Learning Commission.Handbook of Ac-creditation(3rd ed.)[M].Chicago:Author,2003.

[8]陈蓓.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综述[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8(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