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计量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6 20:40:34

能量计量论文

能量计量论文篇1

关键词: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计量器具;标准化

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计量仪表进行联网,实现计量仪表的在线实时数据采集和管理[1]。系统的组成通常由计量检测设备、数据集中器(分站)、用户终端、管理服务器(主站)、管理软件和网络器件等构成,具有能源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等能源计量功能,其输出数据可用于能源统计与能源审计。

一、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各行业开发和使用的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无统一规范标准。因为缺乏国家规范性的指导文件,企业按照自行需求进行设计和开发,能源计量管理系统模式较混乱。许多企业因为没有相关标准或规范的指导而茫然。据浙江省医药化工行业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调查显示,现阶段企业在能源计量系统由于系统结构、功能模块、数据结构与输入输出报表等多方面的不规范,使得企业在计量器具选择、计量数据采集点设置的规范导致企业能计量与源平衡的不确定性。因为缺乏相关标准或规范,很多企业的能源计量管理系统输出政府能源监管部门的需要的各类申报报表(企业耗能设备一览表、企业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能源工业企业能源购销存表、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报表、生产信息报表),误报和漏报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政企不一致的状况,使得政府能源监管部门较难统一管理企业的能源统计与审计工作。本文就结合当前中国用能行业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对系统的设计规范做一些浅层次的探讨与研究。

二、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一般要求和设计原则

1.系统的软硬件环境设计要求

在设计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时,对设计硬件上要考虑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逐步完善。同时,配备的计量器具必须要能在线检定或校准;软件设计要考虑全面,给予必要的完善及升级的空间。

2.确定现场能源计量检测点设置与计量器具配置要求

(1)现场能源检测点确定。用能单位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应能采集行业不同种类能源的数据。所称能源数据,指煤炭、原油、电力、天然气、焦炭、水、蒸汽等和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回收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2]。

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采集点的设置原则是以能够准确和实时采集数据的作为计量检测点,并且要考虑能满足能源平衡、能源统计与审计要求[3]。具体数据采集范围包括:

a)输入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的能源及载能工质;b)输出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的能源及载能工质;c)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使用(消耗)的能源及载能工质;d)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自产的能源及载能工质;e)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科回收利用的余能资源。

(2)计量器具配备率要求。根据GB/T17167—2006标准要求,能源计量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点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不低于表1的规定(见下页表1)。

3.合理选用现场能源计量器具

根据GB/T17167—2006标准要求,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所选用的能源计量器具,要依据不同用能设备所耗的能源类型不同,而选用相应的计量器具。所选用的计量器具必须要能提供数计量据输出接口。选用的计量器具除了保证精度要求,也要根据生产工艺、使用环境等条件的要求,进行选择相适应的计量器具。

能源计量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的计量器具准确度不低于表2的规定(见下页表2)。

4.能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原则

(1)计量器具系统模块。计量器具系统模块的功能是能源计量管理系统与能源供应部门收费端计量数据联网,实时监控一级计量和二级计量能源数据偏差,并将所采集计量数据形成对比图,出现不合理偏差系统立即报警。系统对电能供应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并有报警提示和报警记录。

(2)能源数据采集系统模块。能源数据采集系统模块的功能是自动采集各类能源计量点的实时瞬时量和累计量,采集周期在1分~24小时范围内可调。采集数据项目完全符合能源统计和能源计量管理部门的要求。

(3)采集数据传输、存储、查询系统模块。采集数据传输、存储、查询系统模块应满足实时传输的要求,考虑到数据传送速度,有线传输200米以内可采用双绞线串口传送,超过200米宜采用光纤以太网传送,也可采用无线传输;各采集点数据传输到人机交互界面的时间不应超过1秒。数据输出应满足集中化管理的需要,可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查询到所有的能源计量数据输出。能源数据中心服务器实时监控历史数据一般要求保存不少于60天。

(4)数据汇总和计算分析系统模块。数据汇总和计算分析系统模的功能是对能源消耗计量数据进行汇总,并按照系统设定各种能耗定额指标和节能量化指标计算分析,并自动形成对比分析图表。超过指标系统立即报警提示。通过报警提示,企业能够及时发现能源浪费现象和能源消耗异常情况,及时进行纠正与改进,及时有效控制能源消耗和能源成本开支。能耗定额指标和节能量化指标主要包括企业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企业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企业和车间能源消耗定额及用能设备单耗等。数据汇总和计算分析系统模块功能能够对每个产品能源成本、每个车间能源成本和企业能源成本进行监控和分析,并自动形成对比分析图表,用能成本超过预定费用,系统立即报警提示。

(5)报表统计系统模块。报表统计系统模块功能是能够根据政府、各级公司及分公司需要,自动导出所有的各类满足政府能源统计与审计要求的用源申报报表(企业耗能设备一览表、企业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能源工业企业能源购销存表、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报表、生产信息报表等),能源统计报表数据均能追溯到系统计量检测记录。

(6)企业、车间、设备能源管理系统模块。企业、车间、设备能源管理系统模块功能是实时监控企业、车间、设备能源实时消耗量,监控各项用能指标不超过定额指标。超过定额指标经报警提示查找原因,及时进行改进。设备管理系统功能能对重点用能设备能耗状况、负荷率、有效利用时间、开启、停止时间等影响能源消耗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控,确保设备的高效、经济运行,减少设备的空载时间和能源浪费的地方。

5.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设计和维护原则

信息系统应做好防电磁干扰,采集信号线应采用屏蔽线,并禁止与强电信号线混敷;与信息系统相连的外网系统应做好防火墙等病毒隔离措施。用能单位应设系统维护人员负责能源计量信息系统的整体维护;各车间也应有专人负责每天不少于一次的仪表值和信息系统反馈值的一致性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系统维护人员。

三、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化工作成效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2009年3月,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联合上虞新和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上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制定了《医药化工行业能源计量信息系统》联盟标准,建立了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的统一的管理模式,实现能源计量管理标准化。通过近一年的标准实施表明,统一规范的能源计量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工艺过程中的能源计量数据的分析和研究的正确必可靠性,为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技改节能效益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真正发挥了能源计量数据的功效。其次应用能源管理的科学方法,结合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通过精确计量,自动采集能源量值数据信息,对能耗数据进行计算汇总、图形对比、经济分析、量化评价,控制能源消耗,节约了能源成本开支,提升企业能源管理水平。例如,浙江省重点试点企业上虞新和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发酵车间经过对蒸汽消耗数据的分析,将灭菌工艺由原来的间歇消毒改为连续消毒,使车间每月蒸汽消耗量下降30%。精馏车间强化循环水温差管理,优化了操作参数,耗汽量从原来6吨/小时下降为4.5吨/小时,循环水用量从910吨/小时下降到450吨/小时,使该车间每吨产品能源成本下降15%。通过考核,公司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4.6%。

为了扎实推进企业能源计量工作,将节能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对企业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规范、有效、科学的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能规范企业能源计量与管理,也将进一步推动国家依法实施节能减排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杨涛.能源管理系统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7):274.

能量计量论文篇2

窃电行为是用电人员为了达到不交电费而用电的目的,采取的一种“免费”用电的非法手段。由于电能表的电能计量主要是根据电能计算方式进行计算的,主要计算因素有电压、电流、功率、时间,是一种将各种元素相结合的计算方式,任一元素的更改或者无记录,都会造成电能表计量的不准确,非法人员就是根据这种电能表的工作原理钻漏洞的。目前非法人员的主要窃电手段分为两大类:其一,在电表和回路上动手脚,使电能计量减少或者无记录;其二,在电能计量开始前的回路上窃电,使电能表不计电。其主要窃电方式分为很多种,有改变电压、电流正常回路的欠压法窃电和欠流法窃电,有改变电能表正常接线或者拆卸电表能的移相法窃电和扩差法窃电,还有私自进行线路接电的无表法窃电,以及采用高技术改变电能表编程的新技术法窃电等。窃电行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知识水平的提升而变得越来越多样化,窃电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严重影响到用户的合理用电和电力营销系统的正常运行,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秩序的营造进程带来很多的麻烦,电力企业急需寻求解决办法,从技术上杜绝这种不良现象的再次发生。

2供电稽查工作中电能计量技术的应用

电能计量技术是当前电力企业应用于电量稽查工作中,用来预防非法窃电,加强电能计量数据的准确性,保证用户合理用电的重要计电手段,用电能计量技术的远程控制技术和电子智能计算技术对供电系统进行时时监测和数字化计算,营造市场上良好的供电秩序。

2.1电能计量智能化,提高工作效率

在以前,供电稽查工作大多都是采用人工实地操作的方法,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到现场通过记录电能表的电量数据,然后根据电量计算公式进行电费计算,这种做法比较传统,持续时间长,工作效率低;而且由于人工操作不精密,容易在数据的记录和计算上出现误差,导致出现电能计量数据的不准确和计算错误的现象,给用户和企业双方带来不便。现在的供电稽查工作涉及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已经不仅仅是只检测设备这么简单,还增添了电力的远程控制功能,对电力的使用情况进行时时监控,减少人员的来回奔波,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技术上的改善,保障了电能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减小误差,提高了电能数据的准确性与稳定性,促进了电力企业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进程。

2.2防窃电等违章用电行为

电力企业对于防窃电行为的措施研究由来已久,除了安装高性能电能表、合理布置电线、加固电能表防护措施、完善电力营销系统外,电能计量技术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窃电等违章用电行为,对供电系统的合理运行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电能计量的数字化技术,工作人员进行电力稽查工作时能够及时发现不当用电行为,及时对违章用户进行处理,最大限度的减少电力损失;根据已掌握的用户用电情况进行电量数额控制,增加相关的电力监控设备,一旦出现特殊用电情况,就能够及时发现违章用电行为,并制定相关处罚措施进行规范管理,加大惩罚力度,将违章用电等非法行为扼杀在摇篮中,减少电力损失,规范供电秩序,为电力稽查工作提供方便。

2.3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

现在很多电力企业中,工作人员充足,但是缺乏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工作人员在进行电力稽查工作时,大多采取传统的人工抄表办法,然后进行电费计算。电能稽查工作中的数据记录环节很重要,一旦出现人工失误,相关联的电量计算也会受到影响,导致电能稽查结果的不客观、不准确。将电能计量技术应用与供电稽查工作,采用电子数据采集和智能化电量控制,保证电能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不受外界影响,并对电量进行远程控制计算,减少员工的来回奔波路程和电量计算过程,减少供电稽查工作的工作量,同样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能量计量论文篇3

用抗腐蚀和能观察的有机玻璃作材料,做一个体积小于温湿度箱体积3倍,同时要大于试验仪器体积3倍的密封试验箱体。试验时,试验箱安置于温湿度箱中,试验产品放置在试验箱体内,待试验温度及湿度达到试验要求条件时,完成计量性能试验。试验箱体能有效隔开有毒有害气体与试验人员和温湿度箱的接触,并能收集和排放有毒有害气体。

二、结构

1.箱体盖板

箱体顶部为可开合的盖板,盖板四周有密封条,盖板与箱体上部沿口处安装活动密封扣链,以保证其盖板与箱体的密封性。盖板上开(2~3)mm宽、可开合的活动通气盖板,装有开合系统并保证盖合后密封。盖板面板安装气压安全阀。盖板面板留有放置温湿度传感头的专用孔,用于监测试验箱内的温湿度。

2.箱体

试验箱体积根据大纲要求为小于温湿度箱体积3倍,同时要大于试验仪器体积3倍的密封试验箱体。箱体正面为可清晰观察面,正下方设计安置两只硅橡胶手套,用于试验人员通过手套进入试验箱内对检测仪进行定标操作。箱体左侧上方和右侧下方安装小风扇,使箱体内气体均匀。箱体反面下方装有电源接线端。箱体右侧上方和左侧下方各安装一气流电磁阀,以使试验箱体外部温湿度箱内气体能流入箱体内。

3.气路

箱体反面下部装有可通入标气的6个不锈钢气阀,箱体左侧下方和右侧下方各装有可通入清洗用空气和可用排气气阀并可连接气管。

三、使用方法

1.将试验仪器安装在试验箱内的固定支架上,并连接与仪器配套的试验用扩散罩和标气管路。试验箱放置于温湿度箱内,连接电源及各气路,电源线、温湿度传感器连线、标气气路和空气气路等通至温湿度箱外。

2.打开试验箱盖板上的通气盖板,开启箱内风扇、空气泵和电磁阀,帮助温湿度箱内空气进入试验箱,各标气管路和清洗气路关闭。

3.关上温湿度箱门,设定试验温度和湿度。待温湿度条件满足要求时,通过电动系统关闭通气盖板(如没有电动系统关闭装置,可关闭空气泵和电磁阀,并通过打开温湿度箱人工关闭通气盖板。此时,温湿度箱内温湿度损失严重,而试验箱内温湿度损失较小,可以再关上温湿度箱升温和加湿,打开空气泵和电磁阀,直至满足要求)。

4.按大纲要求,试验仪器进行热稳定后,通气进行零点和示值的调整。对零点和示值的调整,可以关闭空气泵和电磁阀,打开温湿度箱门,试验人员通过试验箱面板手套操作(此时,温湿度箱内温湿度损失严重,而试验箱内温湿度损失较小)。

5.零点和示值调整后,再关闭温湿度箱,打开空气泵和电磁阀,以确保试验箱内温湿度条件满足要求。条件符合后,可按大纲要求进行试验。

6.如希望试验箱内试验气体浓度降低或保持清洁,可通入空气进行清洗,试验箱内气体物质浓度可通过排出管路接入测量仪监测。

7.排放管路可接入通风柜通风管路,管路气流需形成负压。试验完成后,通入清洁空气清洗,待监测仪显示安全,打开试验箱内取物。

四、结束语

能量计量论文篇4

1999年起我国实施了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短短几年内全国各高校学生数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生数量有了数倍的增长。通过高校扩招,使得高校办学效益明显提高,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进了高校体制改革,促进了基础教育的结构调整。然而,由于高校扩招,学校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教师素质、学科与专业结构以及管理制度等暴露出新的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1]。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作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科研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受各类因素的影响,地方综合性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呈下滑趋势因此,因此,必须构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管理,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一、构建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背景

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师资、设备、实验室和图书等教学资源紧张,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管理有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致使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呈下滑趋势,很难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各个高校都面对的非常严重的问题是:毕业生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找工作、考研、出国和各类资格考试的认证中去,还有一些学生利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时间补修其它课程来完成学分要求;教学单位也非常重视就业率和考研率,对学生是否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也重视不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也忙于自己的学历、职称的提高,对学生无从顾及。可以说对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是不能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瓶颈因素。

(二)教学经费、资源不足。虽然各个高校近年来不断引进师资,加强硬件建设,但是相对学生数量的骤增,教师、实验室等资源匮乏已经是各个高校暴露得非常明显的问题。一名教师指导十几名学生,刚刚留校的助教就开始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一个实验室容纳几十人等现象一直困扰着各个高校,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解决,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绝不可能提高。

(三)指导、管理体系不完善。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学生数量大,毕业论文(设计)的方式多样,学校采用笼统、粗放的方式管理毕业论文(设计),没有形成针不同专业的“多元化”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方案也是影响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过程管理工作不到位。学校各级部门,尤其是教学单位对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管理力度不够,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尤其是抄袭、代做等情况不能完全无法控制,也是各个高校出现的非常严重的问题。

(五)评估工作过于形式化。很多高校针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评估工作只局限于学校的层次,没有形成校、院二级评估机制,而且评估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不能有效结合,不能真正发挥评估工作的真正作用。

(六)选题、答辩环节的管理力度不够。选题、答辩考核是否严格、公平和公正,对毕业论文(设计)有着强烈的导向作用。目前,各个高校非常重视选题、答辩环节的管理,但都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同时如何能更准确、更规范评定出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也是各个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还有很多因素影响着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总之,抓好毕业论文(工作),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一项系统工作,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并逐渐完善它。

转贴于 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2] 

一个完善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组织系统。要使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有效实施,首先要建立起层次分明、衔接紧密、职责清晰的质量监控的组织系统。这个系统通常由学校、学院、指导教师、学生四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机构,它主要包括校长、分管校长、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校教学督导组以及教务处等相关机构,起着决策指挥、管理执行、监督评价的功能,是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第二层次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机构,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起主体作用;第三层次是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是进行具体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检查、管理的主要执行者;第四层次是学生,通过学生反馈学校教学和管理的质量[3]。

(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制度系统。实现质量目标,必须建设和制定一套完整、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以明确各系统职能,规范工作程序,做到有章可循,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形成自我完善与优化的建设机制,使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管理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学校应根据教育规律、国家政策方针以及实际情况,制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毕业论文(设计)评估指标体系》等文件以及一系列激励制度和政策,而且学院也应制定相应的毕业论文(设计)相关管理文件,建立起一套较完整、科学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制度系统,涵盖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使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中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三)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评价系统。教学评价具有判别、诊断和激励功能,学校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过程中应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价方针,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并定期开展评估,充分发挥了评价功能,促进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反馈系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信息是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信息能否及时准确地反馈,对于能否及时解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至关重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信息可分为管理反馈信息、教师反馈信息、学生反馈信息。管理反馈信息来自于管理层,主要是学院级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者;教师反馈信息来自教师;学生反馈信息来自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全程监控中,学校通过建立质量反馈制度、开展阶段式检查(开题检查、中期检查、答辩检查、存档检查)、建立多层次的反馈渠道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

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既涉及教育理论问题,又有实施中的可操作性问题。所以,在监控体系构建与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员质量监控意识。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涉及到学校中很多管理部门、绝大部分教师和一届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直接受他们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全校各级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毕业论文(设计)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树立全员质量监控意识,全校上下统一思想,为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监控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保证质量监控正常运作。要使质量监控正常运作和实施,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激励机制等配套措施。建立质量监控的评价标准,可以使质量监控能有的放矢;建立奖励机制有助于调动广大教师、学生和管理队伍各方面积极性。另外,要优化质量监控环节,提高监控的自动化程度,就必须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高科技在监控中的作用,使质量监控体系运行方便快捷,真正成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保障体系。

(三)体现以人为本原则,不断优化质量监控体系。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的目的是保证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任务,实现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目标,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不是对教学人员的监控,而是对教学行为及教学管理行为的监控。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全员质量意识的提升。同时,应该随时掌握质量监控的实施过程,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四)分阶段实施,实现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质量监控体系应能对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然后进入下一循环的监控过程,形成长效管理。

总之,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中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实现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全程质量监控和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毕业生设计(论文)的质量。全国各类高校的管理者应该进行深入、持续的创新,不断优化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以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

1.徐静年,潘小帆.走高校可持续发展之路——对高校扩招与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3~4

2.蔡青.论地方教学型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7:66~68

能量计量论文篇5

摘要:岩土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是岩土本科专业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提高这一环节的质量,本文从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紧密联系工程实际等方面,探讨了提高岩土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问题。

关键词 :岩土工程 毕业设计 质量

我校对毕业设计质量十分重视,但近年来出现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现象,为保证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在对有关院校毕业设计指导经验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岩土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分析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问题进行探讨。

一、影响岩土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

1.就业与考研的影响。毕业设计(论文)通常安排在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大四学生在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同时,还面临着找工作、考公务员、研究生复试等诸多问题。所以说学生本身主观上非常想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全部的精力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力求呈现高质量的设计成果。但现实情况迫使学生不得不压缩毕业设计的时间,从而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质量。

2.指导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影响。目前高校教师的主要来源是高校毕业生,这部分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尽管他们具有较高的学历,但均是从校门到校门,没有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缺乏实际动手能力,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能力不足,从而造成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质量下降。

3.毕业设计成果与实际需求脱节。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存在为设计而设计的倾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脱离实际,通常只是为了方便学生进行设计,从而对工程条件进行不恰当的简化。这样即便学生在某一方面进行详细的设计, 但设计方法单一,考虑实际问题不全面,不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毕业设计成果缺乏展示平台,没有进行社会转化的机会,更产生不了行业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二、提高岩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

1.建立健全毕业设计(论文)监管机制。学院作为毕业设计质量(论文)监管的二级单位,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统一管理。资环学院按照我校的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认真制定本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细则,将监管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严把质量关。主要监管的过程包括:⑴毕业设计(论文)准备工作、选题监督;⑵学生开题、实习调研落实情况检查;⑶平时学生、指导教师出勤情况检查;⑷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⑸学生进行预答辩情况检查;⑹答辩、成绩评定;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导效果总结。在建立健全了毕业设计(论文)监管机制基础上,学院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每个过程都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2.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目前,我校已经建立了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与企业长期进行合作,利用社会资源来提高在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定期派专业教师到实习基地进行业务实践或挂职锻炼,直接接触实际工程,边实践,边学习,能够掌握最新的技术和设计方法,把行业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之中,这对于那些毫无实践经验,从校门到校门的教师来说,是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所以说,对于新引进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之前,学校应先派他们到实习基地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技能训练,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

3.毕业设计(论文)应紧密联系工程实际。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应结合教师的科研工作,让学生参加实际题目的设计,使他们处于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的真实社会活动中,为其提供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锻炼机会。毕业设计(论文)的设计方案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将毕业设计成果进行社会转化,能够产生一定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可以激发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热情,从而能够主动学习不怕困难刻苦钻研。学生通过参与实际工程的设计能够掌握更多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规范,缩短了理论与实际工程间的差距,提高了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是高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一个长期积累和实践的过程,健全的管理机制、高素质的指导教师的培养等都是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保障,今后需进一步加大重视程度,不断进行实践、总结,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供更多的方法、措施。

参考文献

[1]章广成.岩土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科学与人才培养,2011(1):163-164

[2]陈鹤鸣,汝一飞.本科生毕业设计模式改革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1):107-109

[3]杨艾玲等.关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几点建议[J].广州化工,2011,39(18):176-178

能量计量论文篇6

 

在我国高等教育院校中,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学生毕业前 最后一项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实贱环节。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 质量,是普通高等教育院校迫在眉睫的问题。

 

1. 计算机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设置的意义

 

计算机类学生可以通过毕业论文(设计)将大学期间学过 的各门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培养自己的科学研宄能力、和 创新能力以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得学生的综 合素质得以提高。进而来满足现今社会对现代复合型技术人才 的需求。[1]

 

2. 计算机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不高的现状分析

 

2.1学生做毕业设计时间与求职等其他事情相冲突

 

当今社会,毕业生就业压力与日倶增。身为学生理当在既 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又能找到较为满意的工作。往往在不能 两全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为了能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四处 奔波,参加各种人才交流大会,需耗费学生们很多的时间与精 力。而通常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安排恰好是学生们择 业或者复习考研、研宄生复试的最佳时间段,所以学生理所当 然优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就业问题或者读研的问题。这样,多 数学牛无法安心完成毕业设计及撰写毕业论文。

 

2.2学生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不够重视

 

一部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内容缺乏创新。还有一部分学 生工作已经找好,认为毕业论文(设计)写的好坏对自己毫无影 响,因此,敷衍了事。另外一部分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 互联网的普及直接在网上查阅资料“下载”“复制”加“粘贴”拼 拼凑凑。也有极少部分学生本身对计算机类专业没有兴趣,大 学几年里根本没有认真学习过专业知识,毕业后也不打算从事 相关工作,干脆直接购买论文或者设计,应付差事。严重影响了 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2.3学生能力有限

 

在大学期间没有认真学习专业课程,无法完成软件设计部 分,加上学生不够重视、态度不够认真,题目多次变更,甚至临 答辩了还无法确定论文的题目[2]。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差,通篇毕 业论文变成了文字的堆砌,论文本身毫无价值。

 

2.4指导教师数量不足

 

一方面由于近年来高校大量扩招,毕业生人数大增,相对 来说指导教师的人数就明显不够。甚至安排了很多自身缺少生 产实贱和实贱经验,缺乏指导毕业设计素质和能力的教师作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

 

2.5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

 

每位教师除了负责指导多名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任务。时间有限,精力有 限,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强,从选题 到学生交稿,只在开题及答辩的时候与学生见面,指导全靠电 话或网络,这样指导学生写毕业论文(设计)在质量上无法保 证。

 

2.6学校或学院缺乏足够的资金及管理机制

 

很多高校没有给予其足够的资金以及技术、制度等方面的 支持来激励和监督学生和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计算机类专 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水平低下状况的产生%计算机类专业的 毕业设计要用到电脑,但是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充分 满足每个学生的要求,这就大大限制了学生做毕业设计的时 间。另外,很多高校图书馆里计算机方面的藏书专业性不强,大 量过时的图书材料也不能给学生毕业设计提供有力的参考叱

 

3.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措施

 

3.1 给予毕业生充足的时间

 

建议把毕业论文(设计)这一任务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阶 段,至少要提前至第六学期,使他们能够充分地利用第六学期 末的暑假时间开始着手进行调查、研宄、进而保证有足够的时 间完成设计、撰写论文。避免将毕业设计工作时间过于集中在 复习考研、求职工作时段。

 

3.2端正态度

 

大学毕业生端正态度,树立起积极向上的态度,正确认真 地对待毕业论文(设计)的每一个步骤,提高计算机类专业本科 毕业论文(设计)整体的质量水平。

 

3.3提高毕业生自身的专业素养

 

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得需要其有扎实的专业 素养来做支撑,丰富、扩展其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

 

3.4增加指导教师数量

 

为了解决本科生指导教师短缺的问题,学院可以选聘校外 科研单位、机关和企业界学术水平高、科研成绩突出,项目实贱 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3.5 提高指导教师指导能力

 

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老师要有严格要求。毕业论文 (设计)的指导教师,必须具有讲师以上职称、业务水平高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应有实际的设计、实验、研宄等方面的经验。同 一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数不能过多。在指导方法上要着重于 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必须抓好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每位指 导教师要面对面地对学生指导,包括辅导学生熟练应用计算机 网络查阅文献[51。方便撰写毕业论文。

 

3.6加强毕业没计规范制度,建立健全激励监督机制

 

要制定严格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评分标准、激励机制 等。评分标准包括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能否独立运用所学 知识和技能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工作态度,工作量饱满程度, 设计论文质量等。院系要不定期检查指导教师的《本科毕业论 文(设计)指导记录》情况,对教师指导毕业论文工作的质量进 行检验和评价。对教师和学生都应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以期 提高教师及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4.总结

 

总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 务,要做好这项工作,还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我们必须不断探 索,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针对社会的不断发展做出新的 对策。只有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都加以重视,共同努力,才能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提高高校的教育水平。

 

作者:桑国珍

能量计量论文篇7

摘 要: 计量经济学论文" target="_blank">经济学是属于经济学范畴的一门文理渗透的交叉学科。高校本科阶段的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对文科背景学生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针对这种现状,因材施教,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是计量经济学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 文科背景; 计量经济学; 案例教学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学三者的综合。计量经济学本身并不涉及经济现象及其演变的内部机理,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和计量分析结果的解释都依赖于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从其性质来说,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科,或者说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的一门文理渗透的交叉学科,而不是应用数学或应用统计学。

计量经济学从20 世纪20 年代末30 年代初诞生以来, 经过70 余年的发展, 其理论日臻完善,应用也十分广泛,已经在经济学科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是现实经济问题,它必须以对经济现象的透彻认识为基础。此外,理论模型的设计和统计数据的搜集,必须在经济理论指导下进行,模型参数估计和检验等也需要运用经济理论,不是单靠数学知识所能完成的。在经济分析从定性向定量转化的过程中,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已日益凸现,其应用已广泛渗透于经济学、金融学、财务学等学科。1998 年,教育部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将计量经济学定为高等学校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目前,大部分学校已将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课程特点和日益显现的重要性,对当前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教学,特别是对文科背景的本科生,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一、文科背景下计量经济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1. 知识基础和课时设置与教学目标不相适应

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具有宏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矩阵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统计学等先修课程的良好基础, 通过理论学习和各类实践, 能够了解经济数量分析课程在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掌握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能够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灵活运用这种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动态计量经济学、时间计量经济学等更高级的计量经济学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缺乏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对于较深的数学推导更是觉得晦涩难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计量经济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部分学生不知道该如何使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处理经济中的问题,也不懂得如何操作相关软件来完成计量经济学的运算。

计量经济学之所以使许多学生感到难学,除了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和数理统计学知识掌握较差这个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课时少,没有为学生深入学习提供足够的时间保证。计量经济学是数学、经济理论和统计学三者的统一,其中经济理论的学习相对要容易点,数学和数理统计学要难

一些,特别是对文科学生更是如此。文科学生在中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范围相对理科学生要窄,进入大学后要在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内学完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难度可想而知,学过这三门课的人都知道,它们的思想有很大的差别,学习方法和理解思路也有相当的不同。计量经济学的学习除了认真听课外,课后的习题练习同样重要,不做大量的习题,很难深刻理解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这点跟数学的学习方法特别相似。通过做大量的习题来理解计量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其效果已经过教学实践多次得到验证。

2. 教学方法单一,重理论教学,难以实践当前, 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课堂教学方法不灵活, 几乎都以讲授为主,各层次的教学都比较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没有很好展开。由于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大量用到数学与统计学知识,较多地偏于理论方法的证明,使部分学生感到有一定困难, 且与经济学课程似乎有一定距离。

有些学校由于教学条件较差或者缺少实验师资力量,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只进行理论教学,而没有实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学生面对复杂的数学推导与数学运算,难免会对计量经济学产生厌烦和畏惧心理,课后作业也完成不好,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在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更谈不上运用所学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深入研究现实经济问题。对于文科学生来说,习惯于死记硬背一些概念和理论,涉及到数学推导过程,以及如何将经济学问题从文字转化为数学语言或统计学语言,更是一个艰难的思维和理念的转换过程。

计量经济学教学中,软件运用的实际操作训练仍然是薄弱的环节。学生学了不少估计和检验的方法,还是不知道应该怎么用,或者对计算的结果还是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运用计量模型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实际能力的培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计量经济学研究应包括建立模型、估计参数、模型检验及模型的应用, 目前的教学中主要注重参数估计和各种检验的理论和方法,对如何从经济问题出发建立模型、如何应用模型分析实际的经济问题,却讨论得较少,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练习也很不够。“教学方法单一”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剧了“重理论体系, 轻实际应用;重方法介绍,轻能力培养”。文科学生在软件学习和使用的能力和兴趣上,明显不如理工科背景的学生。

对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国内不乏许多有益的实践,有“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等,这些改革在相应的教学条件下获得了较好的教与学的效果。例如,“任务驱动”教学法以软件技术为基础,倡导一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以任务为驱动,重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动手能力。但从教学实践看,在教学条件和受教学生变化时,尤其是对于基本功相对差( 数学,软件技术) 的文科背景学生“, 任务驱动,重实践,相对独立完成”是不切实际的要求;而“案例教学法”大多由于侧重于应用、对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而导致理论教学重点不突出,教授时间紧张,因而“案例教学法”在实践中很难把握好“度”,集中体现在理论知识学习与案例实践应用在时间上的冲突。[ Www.]

二、因材施教,积极探索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

1. 充分尊重学科地位,适当调整课程设置正确认识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地位和作用,是正确认识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的关键。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它不同于经济理论,也不同于统计学和数学。尽管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学科分支,有一定的学科独立性,但不可否认它的工具性和服务性。根据一般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水平,要想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建议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安排以两个学期为好,因为一个学期(一般为54 学时) 对老师和学生而言都过于紧张,无论是学习的内容、理论知识还是应用能力都很难得到保证,两个学期的课时安排,将给任课教师充裕的时间安排教学计划,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保证做习题,教师以将计量经济学的最新理论如动态计量经济学、非均衡计量经济学和协整理论、建模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等内容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计量经济学有比较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和较强的应用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计量经济学课程设置而言,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两个组成部分,二者缺一不可,因此,两者的合理衔接至关重要。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两者应统筹规划,根据教学内容的进度来合理安排实验教学时间,每章的理论教学完成之后,紧接一次实验教学,由教师结合例题讲授和演示理论方法的软件实现, 安排学生完成布置的作业,由教师进行即时的现场讲解和点评,从而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于16周64 学时的理论教学而言,一般情况下,两周可完成一章的理论教学,因此每两周安排2 学时的实验教学比较合适, 时间安排在该两周最后一次理论课之后,8 周共计16 学时。这样一来,试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在时间安排上浑然天成,融为一体。

2. 适当减少理论教学,注重计量分析思维的培养

计量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探索真相、理论检验和预测,这些工作都离不开建立模型。构造模型的科学,包括一些用来构造和检验真实世界的数学理论和数学工具,它们的发展和使用全都包括在计量经济学的范畴内。数学和统计学的理论知识无疑是科学,科学的学习方法与艺术的学习方法有本质的区别,科学知识的表述是明确的和有严格的逻辑性的,可用文字或定理或公式的形式清楚地阐述,尽管有一定的难度,但经过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领会是可以掌握的。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艺术,即使是简单的单方程模型,也必须判断哪些变量应该放进方程,选择什么样的函数形式,怎样解释模型的统计拟合度,以及模型的结果对预测或解释目的的有用程度。众所周知,经济数据一般来说是非实验数据(实验经济学所研究的数据除外) ,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只能被动地接受,这点与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截然不同。即便如此,研究者还经常会面对数据短缺或缺失的问题。如何根据已有数据去补全所有数据或者寻找相关的数据来代替缺失的数据,更是一门艺术,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学习和利用,只能按照研究者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解去进行。在一定程度上,计量经济学的艺术性比其科学性更难理解和掌握,因为艺术性的知识很难用文字性的东西来阐述,更多的是靠研究者在长期的学习和研究中对计量经济学培养的悟性与直觉。

作为文科背景本科学生,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应当以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的由浅入深为线索,将各个单元串接起来。每一单元以实例分析和计算为中心,在分析中引入新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尽量回避数学推导,同步进行某一特定软件的教学,并注意已学过的经济学理论在分析中的应用。在每一单元,通过一个实际问题的分析计算,完成该单元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软件计算方法的教学,并配合实际习题练习,步步为营,层层深入,逐步巩固和提高。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计量经济学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兴趣,打破计量经济学教材纯数学推导的局面,使软件教学与理论方法教学一一对应,及时练习和巩固。按照这一方法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即使是文科生源的,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对该课程产生兴趣,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思想与方法,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 充分重视实践教学,注重计量分析能力的培养

在教师教学实践中,应当建立适应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案例库。在建立案例库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案例来源广泛,尽量利用针对性强的经济实证分析材料,素材可以取自国内外,尤其是那些对中国经济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的论文或著作,也可以来源于教师承担的相关科学研究项目,以增加对不同兴趣和需求的学生的吸引力。二是案例数据来源的方便性,能够保持案例的动态更新,在案例分析中体现出对经济热点主题的反映和解释,改变教材中实例一成不变的形象,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达到与时俱进的效果。三是案例要能够尽量浓缩计量经济学的概念和原理,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必须尽可能多地蕴涵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从而使得学生在探究案例的过程中加深和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四是案例应包含有复杂、模糊或亟待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 因为案例教学法主要不是传递信息,而是让学生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中建构知识,做到经济学理论分析、计量经济学方法及其软件应用与具体的经济问题解决三结合。

在实验课程教学中,应编写上机实习指导,并要求学生掌握一个计量分析软件。

上机实际操作也是案例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要求学生动手完成的, 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都要给学生安排一次。这里的所谓案例,是经教师精心设定的一个经济计量问题。学生在建模分析中要达到的目的是,掌握经济计量软件建模的计算机实现过程、读懂输出结果、撰写分析报告。为此,必须编写上机实习指导,具体地列出实习中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和计量软件的操作方法以及对学生的具体要求。

掌握了一个计量软件等于掌握了一个有用的工具。目前在经济计量分析中,使用较为广泛的应用软件是Eviews、SPSS、SAS、STA TA。就经济计量建模应用来说, 软件处理的方法原理是一致的。在这个意义上,精通一个软件会产生触类旁通的效果。当然,各类软件处理计量经济问题的功能强弱还是有差别的。对本科生教学来说,使用Eviews 软件是比较适宜的。

三、结论

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已经不能与计量经济学分离开来,经济学的许多高级课程都是以计量经济学应用为基础的。一个学习经济学的人,如果不学计量经济学,很难与他人进行学术交流,甚至连经济学的学术刊物也难以读懂。因此,无论怎么强调这门学科重要性,都不为过。问题是,由于建国后高校对计量经济学的误解而不够重视,全面引入较迟,教师队伍本身的计量经济学功底参差不齐,加上不少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招收文科背景学生,这门课程的教学和学习面临很多困难。但是,我相信,在高校教师自身努力和相关管理部门重视下,即便是文科学生,在掌握了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思想,并借助于软件的学习和应用,是完全能够满足实际工作中对经济现象和问题的分析,以及阅读经济学学术刊物和进行学术研究。[]

参考文献

[ 1 ]王立平,王健. 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改革模式研究[J ]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6 (4) :56 - 58.

[ 2 ]杨华. 以案例教学施教《计量经济学》的思考[J ] . 统计教育,2005 (2) :27 - 28.

能量计量论文篇8

【关键词】 高校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质量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013-01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校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是衡量高等学校教学水平的依据。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评价体现了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学生的毕业论文的水平能力在相当程度上能展示出一所大学的一个专业,一个学科的学术水平,能显示出某一个领域最新的研究水平。毕业论文(设计)极有可能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方面的结合,推动学校的科学研究与实验室建设,有利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的全面发展。因此,毕业论文(设计)应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强。

1 建立健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制度

学校应从以下几方面建立健全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制度,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达到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

1.1 成立组织机构,职责明确

教务处作为校级主管部门负责毕业论文(设计)的宏观管理和指导,负责组织检查、监督整个毕业论文(设计)的各个环节,协调解决有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相关问题。

1.2 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与开题

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综合训练基本要求。鼓励学生选做有创新特色的课题。可结合科技、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实习问题进行研究,或进行实验课程研究、设计和改进。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积极探索、创新、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1.3 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及规范

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应包括确定课题、调查实习、调查研究、查阅和整理资料、实验设计、数据处理、撰写等各个环节。学校应制定相关规定和撰写规范,并认真检查和监督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整个撰写过程,作好记录。

1.4 毕业论文(设计)的评审与答辨

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完成后,应将其交给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审核,审核通过后由工作小组安排评阅专家评定,经指导教师和评阅专家通过后,方能参加答辨。

1.5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的评定

毕业论文(设计)通过答辨后,综合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指导教师评定成绩、评阅专家评定成绩、答辨小组评定成绩。各部分成绩根据各校实际规定分值比例。答辨工作结束后,答辨委员会在全面综合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基础上确定最终成绩,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记。

1.6 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检查及资料归档

各学院要认真检查毕业论文(设计)的各个环节,并做好记录,答辨结束后,要及时认真总结,开展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自评,不断提升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管理质量。

学生论文辨结束后,学院不但要将论文纸质稿按顺序装订成册,统一归档保管,还要保存好学生论文的电子版本,以方便数据的统计,查询,提高工作效率。

2 加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措施

2.1 提高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认识

要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首先要提高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认识。要让教师、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毕业论文(设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成果、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形式,也是体现学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2.2 加强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和指导工作

选题是毕业论文(设计)的关键,选题的准确与好坏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高低。选题要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际水平,避免选题过大或过小。选题必须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从开题到答辨必须有工作记录。

2.3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践基础

近几年,高校大量扩招,而校内资源设备没有及时扩建,在此学生进入实验的机会受限,从整体上影响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因此,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基地,增加学生的实践教学课程,学生在毕业论文前对能对生产过程有一定的了解,毕文论文(设计)时再将内容带进实验、工厂,做起论文来就轻松得多,质量也会有所提高。

2.4 调整学生就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之间的冲突

有的学校学生的就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都集中在第八学期,这给学生带来不少的压力,也影响到了其成效。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提供充足的时间,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可以把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稍提前一学期,在实习的同时也可以完成论文写作的初稿。

2.5 改革创新答辨时间

改变集中答辨的形式。学生可申请提前或延期答辨,以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2.6 严格毕业论文(设计)答辨程序

答辨小组组长根据学院有关要求,认真组织本组学生的论文答辨工作,确保答辨效果。

2.7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

能量计量论文篇9

一、引言

计量经济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入中国之后,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从“推广普及”阶段到“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提高阶段和应用研究的推广阶段”,再到“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和创新阶段”[1(]李子奈,2008),其经历了与传统经济学内容的不断磨合,直到完全融入经济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网络以及学术交流的国际化都为计量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计量经济学方法的普及和不断创新又为提高我国经济学教学和研究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纵观国内外应用经济学研究成果,其中采用计量经济方法作为主要分析工具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目前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主要经济管理类期刊中,以计量经济学模型作为主要分析方法的论文占比已超过50%。计量经济方法在应用经济学及管理学科学研究中应用的增加和普及,使得计量经济学已成为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它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一起构成了中国高校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和研究生必修的三门经济学核心理论课程[(2]洪永淼,2007)。计量经济学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还是在使用广度上在国内都已经得到极大的发展,且其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已得到普遍的认同,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或认识上的误区,尤其是在部分非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写作中,这些问题可能直接导致结论的错误,进而使一些学者开始怀疑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很多讲授和传播计量经济学知识的学者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并试图从本质上改变这一现象[3](李子奈,2009等)。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多年教学和科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当前研究生(尤其是非数量经济学专业)在学习和使用计量经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并给出相应的建议。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本文研究的背景;第二部分将归纳目前部分学生,尤其是非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甚至一些博士研究生在计量方法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三部分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最后给出本文的结论。

二、计量经济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无论是在经济理论的科学研究中,还是在经济问题的实际分析中,采用计量经济方法解决问题已成为一种趋势。很多学生为了赶上这趟“潮流”,在分析问题过程中积极地开发和使用各种前沿的计量方法,而忽略了模型需要满足的一些外部条件,例如模型设定的假定、模型对数据的依赖、模型的经济意义等。本部分将主要归纳几个在计量经济学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现象:

第一,计量软件的多样化,弱化了学生对很多基础计量方法的探究。随着计量经济方法在经济分析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很多学生开始注重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使用计量方法,尤其是前沿的方法。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量方法的相关软件也越来越丰富,促使其应用变得更加普及。然后正是这种软件的多样化和智能化,弱化了很多学生对计量经济方法理论基础的探究,如模型估计前一些必要的检验等。很多研究生在使用计量方法时,只是简单地将搜集到的数据输入到一个类似“黑箱子”的软件包中,然后就可以直接得到结果。

第二,过分强调计量方法,而忽略了经济理论。与第一个问题不同的是,还有部分学生也许对计量方法使用得很好,但是他们却忘记了自己更应该是一名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他们在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问题时,缺少必要的经济理论支撑和分析。众所周知,目前在国内一些经济类核心期刊中,超过50%的文章采用计量经济模型作为主要的分析方法,这种现象使得更多的研究生喜欢在论文写作中加入计量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当很多学生陶醉于学习和应用各种先进的计量方法分析问题时,在另一方面他们却忽略了也需要阅读大量经济学、金融学或财政学等与本专业理论相关的文献或教科书,进而缺乏对实际经济现象深入的观察。因此也许他们可以采用计量方法得到非常合理的结果,但他们根本无法对结果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这一现象并不是个例,而是可以在大部分硕士生的写作中看到———很多的结果图表,文字却很少,看上去更像一个经济学的实验报告,而不像一个学术论文。这正是由于很多学生片面追求计量方法的前沿性和复杂性,而忘记了计量经济学本身是一门经济学课程。如果计量模型的使用和结果分析离开经济理论的支撑,则变成一堆枯燥的数学符号和漂亮的图表,而无法体现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中的真正地位。

第三,学习过程中不重视计量经济学的规范分析。在科学研究中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是常见的两种分析方式,实证分析用来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主要解决“应该怎么样”的问题。在应用经济学的实证分析中经常将计量经济模型作为主要手段,然而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分析过程也要满足一定的规范性。然而,很多学生在应用计量方法分析问题方面不够规范,缺少必要的检验或分析步骤。很多教科书和文献都对现代应用经济学研究应遵循的步骤给予了充分的介绍[2][4][5(]洪永淼,2007;杰弗里•M•伍德里奇,2010;达摩达尔•N•古扎拉蒂,2011等),而且实际教学中,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建模的基本步骤通常在课程开始时会介绍(一般会在前几次课),对于刚接触计量经济学的学生而言,他们对很多专业术语和概念并不熟悉,故而忽略了或不能完全领悟分析方法的规范性。

三、提高对计量经济学方法认识的建议

为了提高计量经济方法在理论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中使用的正确性,提高实证结果的可信度,本文针对目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实际学习中,加强学生对基础方法的掌握。为了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早些年很多学者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验教学,这一点被大多数学校采纳并实施,而且很多学校实验教学的课时已经占到总课时的大约1/3,这是值得庆幸的。但是在实验教学中多采用完全智能化的软件,如Eviews,正如上文提到的,这种计量方法应用的普及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本文建议在实验教学中可以采用Sta-ta、R、Eviews等软件包中的程序语言。这样在完成实验报告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简单地操作智能化的软件,而需要通过掌握方法,编写必要的程序才能完成。最终起到加强学生对基础方法掌握的效果,并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完全满足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另外,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例如列举一些常犯的错误或在实验报告常出现的问题,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p#分页标题#e#

第二,不仅要突出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更要掌握好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研究的数学化和定量化是现代经济学迅速科学化的重要标志,同时培养创新型经济学人才的要求加强了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萨缪尔森曾说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时代”,正是数学、计量经济学等定量方法的使用,推动了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意见———“大量数学符号的均衡公式演算是空洞的研究,对实际问题不可能做出什么有益的解答,没有这些数学演算,经济学仍是有用的”(哈耶克)①。因此,计量经济学尽管非常有用,但其主要是为更好地验证经济理论、更好地解释经济现象提供必要的支撑,离开经济学理论的解释,计量经济学模型将变成一堆无用的符号。研究生在使用计量方法过程中,是对学生提出问题、选择计量方法、检验模型、最后进行经济分析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考察。更重要的是,不能将案例教学混同为实验教学,要体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主要地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如何查找相应的文献,寻找理论依据,提倡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最终形成课程论文[6]。为了加强案例教学的效果,本文还建议可以在课程讲授早期花费4~6学时介绍一些已经发表的与研究生专业相关的、优秀的、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的论文,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如何规范使用计量经济模型是非常有益的。

能量计量论文篇10

【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实践模式

1 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是以检测学生是否达到学位授予资格与学科专业水平为目的,在相关教师的教学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论文设计、撰写等一系列工作,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最终检验,也是高校教学水平的直观反映。经济学作为推动国家建设进步的重要基础性学科,在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的重要背景下,如何有效革新毕业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毕业设计教学管理、增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打造优质创新人才队伍成为各大高校经济学教学研究改革的关键环节。

以经济学专业为切入点,结合国家“双创”发展基本要求,以加强该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为目标进行有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有利于提高经济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合理性与实践性,为其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增强毕业设计内容的应用价值,全面提升经济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确保其专业性与实践性。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经济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求学、积极思考、善于发现的方向转变,培养符合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科研水平,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落地实施,打造实用型、复合型的优质创新人才队伍。

2 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2.1选题缺乏应用价值

由于学科限制,经济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与毕业实习内容相关性较差,不符合教学培养目标。全球经济发展瞬息万变,部分论文选题创新性不足,时效性较差,与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相脱节,忽略现实情况,在解决实际经济发展问题方面难有建树,缺少应用价值。

2.2学生重视程度不足

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期间,学生面临就业、继续升学等方面的重大压力,对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视有所下降。此外,学校缺少相应的意识教育与号召工作,学生缺乏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的认识,对待毕业设计态度较为敷衍,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与自律性,毕业论文质量难以提高。

2.3学生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较差

本科阶段对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等课程的教学力度较弱,学生对相关研究方法及运算软件的掌握不足,缺乏相应的科学研究经验,系统性实践训练较少,论文局限于理论知识,缺少实证研究作支撑,文章内容稍显单薄。创新创业教育不足,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薄弱,论文独创性较差,创新点不足,抄袭现象较为严重。

2.4教师指导工作不到位

教学指导工作不够深入、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对学生的辅导帮助作用较小。未合理考虑不同学生间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差异,教学指导计划过于笼统,学生个性与特点难以施展,无法做到因材施教。毕业设计教学指导大纲不完善,缺少长远规划与适宜的管理考核目标,毕业设计教学与日常教学工作相脱节,学生无法得到全面系统的教学指导。缺少相应的创新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较为不足。

2.5相关激励与监督机制不健全

相关的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相关的监督管理约束机制不完善,教师指导工作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难以提高;相关教学指导模式缺乏改革创新,不满足双创背景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3 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方法

3.1优化日常教学质量

一是根据高校自身学科特点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合理拓宽专业口径,针对财政、经济、贸易、金融等基础专业门类,科学制定招生培养指标,有效调整专业设置,优化师资配置,创新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从源头上改善经济学专业毕业设计质量与学科发展。

二是依托全国高校经济学重点课程设置基本要求,结合本校经济学学科建设与师资情况,合理制定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安排与培养计划,加强专业课程、选修课程与创新课程的科学搭配,提高经济学专业教学效率。

三是将毕业设计(论文)与日常课程教学有效结合,在日常教学中训练学生的研究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与思维意识,制定科学、详尽的教学指导规范,提高经济学学生培养质量。以日常教学环节的课程论文融入为切入点,倡导将提交课程论文作为学生专业课程能力考核的最终检测形式,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增强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科学推动毕业设计(论文)日常指导常B化发展。

四是紧跟全球经济研究新进展与经济发展新趋势,重视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效平衡,及时更新和修改教学内容与教材选择;合理吸收管理学等关联学科的教学经验与研究内容,促进经济学与管理学、社会学、数理统计、科技、能源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积极关注全球经济热点问题,加强课堂讨论分析;加大推进双语及全英教学,培养国际化经济人才。

3.2重视实践教学与创新教育

加强计量经济学、现代统计方法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力度,确保学生熟练掌握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及SPSS、Eviews等研究工具,提高案例分析、统计模型等相关实证研究在论文中的应用比重,解决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重理论、轻实践、缺乏数据支撑的突出矛盾,增强论文应用价值与实践意义。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快推进经济学实验室、经济学教学实践基地等平台建设,培养学生科研应用与实践操作能力。积极响应国家双创发展战略号召,大力推动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以及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经济学知识竞赛、大学生“挑战杯”、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模拟证券投资大赛等相关专业及创新活动,加大创新型、实践型、复合型经济学优质人才储备。

3.3加强论文选题管理

为有效解决毕业设计(论文)选题“重理论、轻应用”的尴尬情况,应以应用目标为导向,积极推动科学化选题的顺利实施。将教学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紧密结合,争取将实习内容,尤其是在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的实习情况与研究内容作为选题来源,增强选题实践性与应用价值。

一方面要增强学生选题自,在保证论文选题与毕业实习内容、专业培养方向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给予学生自,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培养。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论文选题审核制度,设立专门的选题审核小组,学生在确定论文题目后应及时提交《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审核表》,审核小组从合理性、创新性、可行性、应用价值以及现实意义等方面对选题进行严格的审核,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退回修改,以此保证选题的科学、有效。

此外,在选题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切合专业培养方向,从深度和广度两个层面满足教学培养计划对学生知识掌握与运用能力的考核要求,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结合生产科研实践,在操作可行的基础上,尽量向毕业实习内容靠拢,保证选题具备相应的创新性与先进性,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毕业设计的应用价值。论文题目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不断更新,确保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符合当下相关理论知识的发展趋势,避免老套、陈旧的选题出现,增强毕业设计(论文)的时效性。

3.4有效区分学生能力层次

一方面,高校应建立适宜的学生能力考核评价体系,根据学生前三年的学习表现与潜力,从学习态度、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将学生划分为不同水平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与目标,因材施教。对于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较差的学生,不能因此降低考核要求,应积极提高其毕业设计(论文)的专业性与规范性,增强其科研素养与创新意识,丰富其实践训练经验。对于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应在毕业设计的合格基础上适当提高标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能,进一步开拓其研究思维、锻炼其科研能力,在保C质量的前提下,增强论文独创性,创造更多优秀论文,争取大部分毕业设计(论文)在修改完善后能在相关领域核心期刊上发表。

另一方面,根据区域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金融、财政、贸易等不同研究方向,合理分配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专业“对口”指导,有效提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师资力量,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3.5加大监管考核力度

一是规范相关政策制度,以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为目标,设立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小组,协助教师和本专业有关部门完成学生毕业设计的教学、监督、管理、考核等工作。对毕业设计各环节的工作内容与预期绩效进行明确规定,包括对学生论文完成情况的检查监督、毕业设计质量的考核与评定、优秀论文的选拔等等。二是加强质量管理,构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监控系统,加大教学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相关检查工作,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动态调整教学安排,及时提出指导意见,优化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指导计划与管理考核目标,适当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合格标准,加强教师和学院的监督约束力度,定期开展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检测工作。三是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根据学生日常表现、学习态度、毕业设计质量、创新能力、思考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等多个方面,严格把关毕业论文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参考文献:

[1]武卫莉.加强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实践和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1,31(5):117-120

[2]喻永红.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13(34):276-277

[3]马洪云,黄启.经济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3(4):20-25

[4]费志勇,冀宏.高校“双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6(16):66-69基金项目: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学研究项目:加强经济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实践和研究;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湖北省产学研合作机制与运行绩效评价研究。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