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设计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3 16:27:29

版面设计论文

版面设计论文篇1

所有的毕业论文都有自己的封面,毕业论文所使用的纸张一般都为A4纸张,所以封面设计应该以A4纸张大小来设计。

封面的设计包含一定的内容,这里只说它的版式设计。封面的常见版式设计是:没有页眉页脚,没有索引,没有链接,没有背景,没有错别字。最上方一般都是学校、学院的全称,下面就是毕业论文(设计)字样。再就是毕业论文的基本信息了,包括论文题目,指导老师,班级,姓名,学号,完成时间等基本信息,一般完成时间用大写的中文汉字在最下方书写。这些基本信息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具体要求设计。

封面上的字体,字体大小,基本信息的内容、顺序,还有一些固定的格式或基本要求。可以参考自己所在学校的具体论文设计要求,进行设计。

目录版式设计

封面的后面就是论文的目录了,目录一般均是采用自动生成目录。而目录两字是需要人为地添加,设计目录就需要先设计文本的样式,而设计文本的样式,在样式设计好后,就可以设计目录了,而设计目录又需要完成全部的论文内容,所以目录一般放在最后来完成。

目录的使用步骤是:设计好所有要生成目录处的样式——插入——引用——目录。即可设计目录了,目录的字体,间距,字体大小根据具体要求选择。

设计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版式

规范的论文设计都是要求有摘要和关键词的,所以在目录后面,一般是论文的摘要和关键词部分,包括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中文关键词和英文关键词。摘要就是简要介绍你的论文主要内容及中心观点,需要简明扼要;关键词就是几个词语高度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论点。

需要注意的是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应该分作两张纸来书写,中文摘要的下面一般是中文关键词,同样的英文摘要下面应当是英文关键词,中文和英文应当分开写。至于使用什么字体,字体大小和具体的格式要求,需要根据你的学校要求来设计。

设计前言或索引版式

就像所有的书本一样,论文也是存在前言或索引的,前言或索引就是简单介绍你的论文写作目的,主要介什么等。他的版式是在首行输入前言或索引两个字,设计好它的样式,然后在后面编辑前言或索引的内容。使用的字体,大小,间距等格式要求参考学校的毕业论文设计要求。

添加概述

一般从前言或索引就开始进入正文部分,许多常规设计在前言或索引后面,会增加概述部分。用来说明自己所写内容的简单概括,或者对将要论述的内容对象做出一个整体的概括和分析。这一部分也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建议论文设计中添加概述,概述需要另起一页书写。

主要内容版式设计

主要内容就是你的论文将要展开的论述内容,这一部分格式和要求比较多,所以版式设计比较繁琐,但还是有一定的基本流程可以遵循,后面详细介绍,正文需要在概述后面另起一页编辑。

参考文献设计

参考文献是在正文内容后面的一个内容,它的作用是将你的论文中,参考和使用别人的理论、研究、观点、看法等进行一个汇总。设计参考文献时,需要先设计引用,下面详细讲解,参考文献也需要另起一页来编辑,他的版式要求是需要你逐条来列述,而且每条前面需要使用序号。一般参考文献四个字放在首行最中间,下面再逐一列述参考文献,使用的字体,大小,间距等格式要求参考学校的毕业论文设计要求。

致谢设计

论文的最后部分是致谢,也就是对你的论文设计完成做出贡献,或做出帮助的人或知识等,表示感谢的话语。在版式上它也需要另起一页来编辑。一般致谢四个字放在首行最中间,下面再编辑致谢内容,常规的致谢后面都会署上姓名和时间,使用的字体,大小,间距等格式要求参考学校的毕业论文设计要求。

附件或其他设计

如果论文有附件或其他东西,可以附在论文后面。具体的要求或者格式,需要参考学校的规范来进行。

完成你的论文所有的文字、表格、图片等基本内容后,你可以依据你们学校毕业论文格式具体要求来设计好版面。一般的设计顺序是按照要求设计好所有非标题内容的文字大小、字体,间距,行距等,包括图片,表格等的大小,位置,版式。因为这个设计好后,修改的次数比较少。

设置样式和格式

设计好非标题内容版式后,开始设计标题部分版式。简洁方法是,先通过样式设计好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等标题要求的基本格式的样式。样式的使用步骤是:格式——样式和格式。

设计好样式后,选中标题部分,包括前面设计的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也需要设置样式;后面设计的参考文献,致谢语等。选中后,点击对应的样式,标题就会变为样式设置好的格式,这一点也是为后面的目录自动生成做主要准备,这个部分一定要设计好,否则生成目录时,很容易出现问题。

样式中可以设计好整个论文的所有格式,然后通过样式来调整对应内容的具体格式。这一个可以在论文设计之前,就将所有的样式设计好,在论文内容设计完成后,直接使用样式来设置格式,这样的做法效率是最高的,但你必需熟悉你的内文格式要求,否则用起来力不从心。如果你不熟悉还是建议向上面一样一步一步来设计。

设置标注或引用

引文参考文献中需要列树引用的文献,所以需要在正文中插入引用或标注,然后对应到后面的参考文献中。当然有些标注或引用不一定是用来为参考文献服务的,也可以用来作以内容的标记或说明。

标注或引用的步骤是: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按要求选择好你要插入的位置、脚注或尾注的符号,设置好后,你可以进行标记,或引用到后面的参考文献中。

设置页眉和页脚

在设计好论文的整体内容后,可以开始设计论文的页眉和页脚了,直接双击页眉或页脚处,在里面按照学校的格式要求,输入对应的内容。值得强调的是,在版式设计中,一般封面是不存在页眉或页脚的,所以插入时,封面不要插入页眉或页脚。

设置页码

要生成目录,就需要对论文里面插入页码,使用步骤是插入——页码。选择好你要插入的页码位置,页码样式,进行插入。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应用范围,一般在封面和目录那两页是不需要插入页码的。

自动生成目录及最终版式修改

在设计好所有的样式后,就可以生成目录了。方法和前面的目录版式设计一样。生成目录后,整体检查一下论文的版式与要求有无差异,或论文版式存在错误、不和谐的地方,若有存在需要及时修改。

版面设计论文篇2

剪纸的色彩表现突出了民间美术的用色特征,用色简单大方,少而精,一般分为单色表现和彩色表现,都采用高纯度的色彩,彩色表现利用高纯度色彩的对比呈现鲜明的对比效果,如红配绿,黄配紫等互补色彩的搭配,具有浓厚的民族传统装饰特色,鲜明而富有张力。当然剪纸艺人并不是片面追求强烈的对比,而是基于对比的基础上赋予一定的秩序,就像民间色彩搭配口诀所述“光是大红大绿不算好,黄能拖色少不了”,通过其他色彩使整幅作品统一起来,这也体现了我国传统民间美术常采用的手法。民间剪纸的用色也带有象征寓意,单色剪纸最常见是红色,人们在节日、庆典时刻贴上具有喜庆、吉祥寓意的红色剪纸,赋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黄色象征权利、富贵、尊严、辉煌等;绿色象征生命、希望等等。剪纸艺术是一种艺术符号,它的内涵丰富,在造型、构图、色彩等各个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艺术美感,以具有象征意义的造型、完整的构图和高纯度的色彩,形成一种鲜明、生动的艺术魅力。

二、电子书籍版面设计中剪纸风格的表现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电子技术和互联网的介入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拓展了电子书籍的语言表现和图像呈现方式,电子书籍设计也逐渐从技术型向创新型转变,电子书籍的版面设计也不仅仅只实现基本的阅读功能而是兼具艺术性和美观性,目前电子书籍的版面设计形式大多雷同缺乏艺术性,将中国民间艺术融入电子书籍的版面设计是实现书籍艺术风格的一种重要方式,将剪纸艺术形式借鉴并应用到现代电子书籍版面设计中,可以为版面艺术注入一股新的“生命力”,从挖掘文化内涵的角度表现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电子书籍的版面设计包括图形、文字、色彩和交互设计等,具体在设计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表现具有剪纸艺术风格的电子书籍设计。

(一)图文设计。当下比较成熟的一种设计风格———水墨风格在书籍设计中有所表现,在图形的表现上根据设计主题并利用毛笔笔触特殊的表现出水墨渲染的意境,赋予现代电子书籍设计深厚的文化底蕴,水墨的点线面造型元素通过设计形式表现出来,当然水墨风格的运用应具有形式美感并与根据不同设计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创意融合,因此对于剪纸艺术风格的电子书籍封面抓住剪纸造型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在此基础上电子书籍的版面设计更要体现电子书籍的剪纸风格,图形和文字的版式设计较为重要,版面中的图形与文字的形状以及在版面中如何安排,这些都需要关注阅读功能的清晰性和易读性,才不会导致读者的视觉疲劳。在选择带有剪纸风格的图形时,文字要根据图形的位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编排,如采用剪纸的构图形式作为整个版面的背景,与文字相互穿插共同组成版面的形式主体。或者将剪纸形象化的造型形式作为一定的形状来限定书籍插图内容的表现,通过创造性的融合打破呆板的构图形式,使版式新颖,充满新意,整个版面的剪纸风格油然而生。当然现代的剪纸艺术也在与时俱进,例如获得华夏风韵剪纸展金奖的作品《街舞》展现了当代生活风貌,为中国传统剪纸注入了新的内容,使画面内涵更为丰富,将剪纸艺术内容上的创新赋予版面更为丰富的素材内涵,以适应现代设计表现要求。在字体的选择上需要配合剪纸风格选择具有民族艺术风格的字体,与主题形式呼应。在字体段落的编排上依据图形的形状排列,也可以将文字图形化,将文字本身的形态看作图形的表现形式。当然这些都要考虑到书籍的阅读功能,不能盲目追求形式感。同时图形与文字的排版也可以根据剪纸艺术形象化的造型形式进行构成原理的组合,使版面形成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二)色彩设计。色彩是版式设计中的重要元素,色彩的选择和搭配对体现设计风格起到一定的作用,电子书籍要呈现剪纸艺术的风格特点,在版式设计中可以选择剪纸艺术中常见的代表性色彩———高纯度的色彩,如红色、黄色等。在色彩的搭配上也有着自身的特色,剪纸艺术的色彩搭配上常用互补色,互补色以其强烈的对比容易使人产生视觉上的疲劳,可以对其进行调和如加入其他的颜色使版面色彩统一起来,或者通过色彩面积的变化来调和互补色彩的强烈对比,也可以选用单色表现。单色剪纸有两种基本的表现手法,一种是阳刻剪纸,一种是阴刻剪纸。现代剪纸大部分运用两者结合的方式,阳刻剪出轮廓,再用阴刻线作刻画,单色的运用可以结合剪纸这种特殊的表现技巧,打破单色的单调,与镂空的部分形成对比,产生美感。现代剪纸艺术的色彩与现代的色彩结合起来进行设计,可以根据书籍的读者群体需求设计剪纸色彩,可以用明快鲜艳的色彩表现儿童读物和时尚周刊等主题内容,可以用暖色或者高纯度的色彩表现诗歌或者散文类主题内容,由此我们可以根据剪纸在传统色彩上的创新运用色彩。

(三)交互设计。从用户角度来说,交互设计的目的就是了解各种有效的交互方式,并对它们进行增强和扩充,使用户以最佳的方式获取信息[2]。在电子书籍的版面中不仅仅是一些静态的视觉元素,为了丰富版面的效果,在页面与页面的切换时或者鼠标在按钮上悬停时可以运用动画形式表现交互过程。如读者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加以拓展阅读,通过自主选择是否点击交互按钮,打破传统的阅读方式。读者不仅仅是阅读者也是参与者,在参与到交互体验的同时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便捷地将读后感出来,与作者和其他读者交流心得体会。在交互设计中可以运用视觉元素如文字、图形和色彩,文字的编排和设计需要服从于主题内容,可以根据书籍的风格编排相应的文字风格,既表意又能传达情感;在交互设计中图形较为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它可以更为生动、直观地表现主题内容;色彩是交互设计中一个重要元素,在交互设计时通过色彩的心理搭配体现交互的功能性,从而满足用户的习惯性。在交互体验中借鉴剪纸的艺术特点,创造出具有剪纸艺术风格的动画效果,既呼应了版面设计中所呈现的统一的剪纸艺术风格,也打破了静态版面的单一表现形式。虽然剪纸呈现是静态的形式,但是可以借助剪纸艺术的符号语言去引导版面与版面之间内容传递,如巧妙运用民间剪纸中的阴阳剪法进行创意设计,将交互内容通过独特的剪纸技艺呈现出来,使整个电子书籍的版式呈现出更为丰富的艺术视觉效果。

三、结语

版面设计论文篇3

[论文关键词]版式设计课程 实践教学形式 设计思维 创新精神

版式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它要求学生将所学的各种平面设计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综合运用到具体的设计实践中,是检验和提高学生专业设计基本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随着设计学科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展,艺术设计类许多课程的设计创意需要通过版式设计来最终实现。而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设计能力的重要平台。因此,进行版式设计实践教学的研究,探索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版式设计教学实践中,比较具有实效性的实践教学形式主要包括:加强课堂实践,巩固版式专业知识;突出校内实践,注重对学生设计思维的训练;拓展校外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一、加强课堂实践,巩固版式专业知识

一般版式基本规律及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是版式设计课程的必授部分。“版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把版面上所需要的设计元素进行必要的编排组合,成为直观动人、简明易读、主次分明、概念清楚的美的构成,使其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传达着设计者的艺术追求与文化理念;从而通过版式设计,给阅读者提供一个优美的阅读‘空间’。”

在课堂实践教学中,为开阔学生视野,引入版式设计前沿知识,可以尝试通过案例分析、图例临摹及课堂实训的教学方法将版式知识融会贯通。如将金伯利·伊拉姆的《栅格系统与版式设计》内容融入教学,通过大量的20世纪设计案例设计步骤的详细图解,对版式设计作全面的、通俗易懂的介绍,内容涉及简·奇尔切奥得的《新版式》的版式设计、包豪斯的平面设计以及耐克的产品目录等,使学生在感受到书中展示的设计策略的同时,进一步从案例分析中掌握所呈现的设计技能,并在课堂实训中尝试运用这些技能,如选择一些图例替换主题进行版式临摹等。以此完善“案例设计原理导入理论讲解优秀作品分析拓展知识点作业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评”的教学框架,拓展版式专业理论知识,巩固教学内容,以使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感受到,版式设计超越了简单的功能主义和简约主义的教条,已经成为一种真正的动态传达方式。

二、突出校内实训,注重对学生设计思维的训练

校内实训工作室是校内实践的场所,是展示“教”与“学”结合的平台。实训工作室以实训教学主题为枢纽,将理论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训之中。校内实训一改呆板、封闭的教学模式,树立一种开放灵活、客观务实和前瞻性的课程教研理念。

校内实训工作室要注重对学生设计思维的训练,提倡以“系统性思维”或“完形思维”的设计思维方式。“完形思维”强调“简约合宜”的视觉表现形式,“系统性思维”是强调从整体出发,先综合,后分析,再综合的思维模式。这两种思维方式适合不同主题的版式编排。校内实训中,为凸显版式设计课程校内实训的文化理念,可以把教学及教研工作升华到文化层面去思考,挖掘版式设计中的文化现象,将设计思维训练融入“中国传统构图文化”和“西方构成文化”两种教学思路进行传统主题和现代主题训练。

在中国传统构图文化中,所谓“构图”,就是指画面物象各部分的空间位置安排,南朝谢赫称其为“经营位置”,即根据主题的需要而经营位置。传统绘画中的“计白当黑”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构图形式,所谓“黑无白不显,白无黑不彰”“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等都是对其的精妙表达。在版式设计中,“计白当黑”我们称之为“空白空间”。空白空间作为版式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设计形式,成为版式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运用得当,就会成为设计中最突出、最令人瞩目的部分。传统主题的设计训练中,本着体现“本土文化”为宗旨,在设计教学中融入地方民间美术资源,传承地方民间文化精神。如把“系统性思维”运用在本土民间美术(如:朱仙镇年画、淮阳泥泥狗、郸城泥塑等)的宣传设计中,将不同类别的民间美术作品分类,对大量信息元素的整合,通过信息等级的区分,确定主次关系。同时,图片、色彩、字体的选择以及编排的位置关系,均较好地演绎了传统主题的版式设计与“中国传统构图文化”的对接。

西方构成文化中的“正负形”相对于其在传统构图文化中的“空白空间”,指的是正负形空间。通常在版式设计中,正形大于负形时,图形易于从背景中突出出来;正负形相同时,需要整合正形成为外轮廓明确的图形,负形也会变得明朗。在现代设计领域,构成成为支撑现代艺术设计表现与发展的基本骨架,其原理是依据平衡、节奏和律动等形式法则,在二维空间内对原有形体或形体组合进行创造性的排列与组合。将“整体性思维”运用在现代主题(如:摄影作品宣传、校园文化节宣传等)的设计之中。由于各类设计主题不相同,就要求每类主题所展现出的设计风格各具特色,并突出重点,使设计变得简洁和清晰。因此,针对主题进行相关信息合并,对版面整体性的把握至关重要。所谓合并信息,即将颜色、内容相近的图片归类,并放置在同一区域,并按照图片的重要性确定浏览顺序,使信息内容从背景中凸显。“整体性思维”在设计中运用得当与否,直接体现了西方构成文化中的空白空间的魅力所在。不同主题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设计思维的不同,也感受到版式设计中的两种文化现象。

设计实训工作室的实践经历,使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和对设计的态度一目了然,与传统的版式设计教学方式相比,在设计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搜集相关图片和文字素材,自主拟定主题元素,从而达到增强学生搜集整理素材的目标。他们对练习内容有了可选性,选择什么,不选择什么,由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判断决定,给了他们更大的创作空间,切实使版式设计成为一种有明确目的的“经营”行为。在设计主题相同、基本素材相同的情况下,学生只有通过版式特色才能充分地体现个人的设计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入思考的余地,使作品版式更具个性特色,避免了“千人一面”。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了每位同学所追求的个性化的版式理念,引发学生对设计创造性思维的联想,从而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

三、拓展校外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进行校外实践的场所,是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及加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渠道。为更好地把艺术教育与社会、市场紧密地结合起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提倡实践教学的“三结合”,即“结合赛事”“结合项目”和“结合市场”,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1.结合赛事。“参与大赛”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日常关注的一项工作。目前社会上各种赛事和竞标很多,实践基地面对机遇和挑战,主要做两方面工作:根据赛事和竞标的影响力、规范程度做好筛选工作;把学生组织为若干小组,将教学内容与赛事、竞标要求融会贯通,通过骨干教师的言传身教,带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与赛事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学习积极性会明显提高。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在近几年赛展中屡获殊荣,获奖率极高。其中,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总决赛和河南省第二届大河杯“金帆奖”广告创意大赛中连创佳绩。通过参与大赛,学生们的设计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结合项目。作为面向社会的窗口,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要积极参与地方项目的规划设计,拓展“横向项目”的广度和深度。项目参与前期,把教师的科研项目分解为子项目,将学生实践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鼓励学生从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实证调查、资料收集等工作开始,到后期参与项目的设计制作。如: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全体参与的“为扶沟而设计”,是学校与地方开展的校地联合项目。此项目结合河南省扶沟县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综合实践确定了七个主题展开设计:城市建设主题、大程书院主题、吉鸿昌将军主题、贾鲁河生态主题、烟雾山风景主题、千亩芙蓉园主题和无公害蔬菜主题。学生们在集体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分组进行文案梳理、论证,反复修改设计草图。设计作品体现了基于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突出特色”和“服务地方”的宗旨。在项目的参与实际项目过程中,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综合知识和技能也得到了提升。

3.结合市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要积极与设计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利用设计公司的市场营销资源,将师生的设计推向市场。一方面服务教学、服务社会,一方面提升基地和学校的知名度。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参与实践的学生,在经历了参与大赛和项目实践的锻炼基础上,为加快与社会接轨的速度,还需具备对市场的敏锐的洞察能力,加强市场调查能力、全面的市场分析能力以及精湛的产品设计能力。

版面设计论文篇4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附一.全书基本构架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方法研究

前言

一.思维的奥秘

1.神奇教练的解决之道

2.全脑运动---人脑思维的奥秘

3.理性思维程序化

4.日常生活中的思维程序

二.设计有序

1.系统设计系统---浅析设计

2.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的兴起

a.设计计划学的需要

b.设计计划学的发展与前景

c.设计计划学的角色

3.设计计划方法论

4.Steptostep---计划的展开(全书之重)

5.一起来吧(具体案例)

6.计划书

a.操作方案书的要求

b.实施方案书的要求

c.计划书的构成

d.计划书的表现技法

7.十八般武器---计划工具介绍

三.计划从身边做起

a.处处留心皆学问---以窥视来训练

b.排除确信无疑的定论

c.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d.培养有效运用分配时间的能力

后记

附二.参考书目(仅列二十条)

1.《兰德决策—机遇预测与经营决策》/乔迪译著?—成都:天地出版社,2000,10

2.《麦肯锡理念》/[美]埃森?拉塞尔保罗?弗里嘉著;赵睿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4

6.《企划书实用手册》/[日]小泉俊一著;于大德译?—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8.

10.《企划训练入门》/[日]悴田进一著;李幸纹译?—台北:小知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11.

11.《设计过程与方法》/[日]沈祝华,米海妹编著?—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10

47.《创意企划案》/小管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9

48.《新企划力:创意思考解决难题的六大能力》/郭泰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4

50.《创意企划案》/小管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9

53.《现代策划学》/[美]苏珊著;?—北京:中共党校出版社,2002,1

5.《策划学全书》/胡屹编著?—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6

14.《丰田方式》/[日]片山修著;陈锐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9

2.《星巴克咖啡王国传奇》/(美)舒尔茨(Schultz,H)(美)扬(Yang,D?J?)著;韩怀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2.《跨国公司行销中国》/卢泰宏编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1

13.《未来生活的选择》/[英]约翰.埃尔金顿朱丽娅.黑尔斯著;张葆华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1

17.《体验经济》/[美]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摩著;夏业良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4

18.《消费者行为》第三版/[美]所罗门著;张莹,傅强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11

38.《麦肯锡理念》》/[美]埃森?M.拉塞尔保罗?弗里嘉著;赵睿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6

39.《公司战略计划》/[加]明茨伯格著;张艳等译?—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1

44.《体验营销》/[美]B.H.施密特著;周兆晴编译?—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10

45.《麦当劳店铺管理手法》/俞浪复编著;?—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

46.《钢索上的品牌战士》/[英]菲欧娜?吉尔摩著;黄富厢,刘军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9

52.《米奇的魔杖—迪斯尼的经营之道》/[美]比尔?卡波达戈利,林恩?杰克逊著;关海歌、路小林译;?—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3,1

54.《供需新规则》/[美]里克?卡什著;音正权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12

55.《金字塔原理》/[美]明托著;王德忠,张询译?—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

22.《工业设计理论基础》/李乐山著?—待补

15.《当代商业住宅区的规划与设计—新都市主义论》/王受之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7

4.《品牌再设计》/(美)凯瑟琳?费西尔编?夏颉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5

16.《器具的进化》/[美]亨利.佩卓斯集著;丁佩芝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7

19.《速成读本:设计》/克拉克,弗里曼著;周绚隆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2.

20.《剧本导引—资讯时代产品与服务设计新法》/[台]洪德彰,林文绮,王介丘著?—台北: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5

21.《包豪斯》/[英]慧特福德著;林鹤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12

23.《外国艺术设计史》/邬烈炎,袁煦炀编著?—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6

24.《国际4A广告公司基本操作流程》/朱海松编著?—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4

21.《大系统思维论》/王营著?—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1

25.《工业设计方法学》/简召全等编著?—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待定)

26.《物生物》/[意]布鲁诺.莫拿利著;曾育,洪进丁译?—台北:博远出版有限公司,(待定)

27.《最新日本广告实务》/王润泽编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8.《市场调查手册》/中华征信所著?—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1

30.《品牌领导》/[美]艾克,乔瑟米塞勒著;曾晶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4

31.《不守规划的创意》/[美]鲍.吉尔著;邱顺应译?—台北:滚石文化,2001,1

34.《定位》/[美]艾?里斯杰克?特劳特著;王恩冕,于少蔚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

42.《总体设计》/[美]凯文?林奇加里?海克著;黄富厢,朱琪,吴小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1

40.《品牌的建立》/钱竹主编?—北京:艺术与设计出版社,2002,9

49.《世界顶级设计作品选--世界著名设计公司卷》/蔡军,徐邦跃编著;?—黑龙江: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

29.《游戏的人》/[荷兰]约翰.赫伊津哈著;多人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10(1997,5重印)

32.《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王雨田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5

33.《分析的艺术》/陈功著?—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0

3.《跳出思维的陷井:日常生活中逻辑的威力》/[美]坎纳沃著;王迅,徐鸣春译?—海口:海南出版公司,2002,3

35.《消费文化---20世纪后期英国男性气质和社会空间》/[英]弗兰克?莫特著;余宁平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5

36.《小逻辑》/[德]黑格尔著;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

37.《社会学(第十版)》/[美]波普诺著;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1.《右脑与创造》/[美]托马斯?R布莱克斯利著;傅世侠,夏佩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

版面设计论文篇5

【关键词】曹辛之 民国时期 书籍封面

《中国论》1944 年生生出版社出版(见图一)、《太平洋现势手册》1944年读书出版社出版(见图二)、《论第二战场》1944 年生生出版社出版(见图三)。这三本都属于谈政治、军事的书籍,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对现实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大家对理论书籍的设计就有中规中矩,沉着、严肃的印象。从《中国论》封面设计中可以看出曹辛之在设计的时候做了深入的思考,看书名就知道《中国论》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籍,白色的底子上整齐的排列着“中国论”五个金黄色的挺拔的宋体字,犹如五个中国士兵排成的方形阵地,庄严透出英勇的身姿,四周加以蓝色的边框,简洁大方,整个设计中的点睛之笔是边框右边那一串隽秀的中国植物纹样,给庄重的版面带来了一丝素雅的气息。封面既有学术刊物应有的质朴无华,而又不至于过于呆板、冷清。把《太平洋现势手册》和《论第二战场》放在一起赏析,是因为两本书的风格类似,而且设计的时间相同。笔者认为这两本书的艺术意境和艺术风格是一致的。曹辛之在设计这两本书的时候摆脱了政治读物总是一览无余的白底红字的设计风格,改用了白底红字蓝边的构图。整个构图、色调,给人一种明朗、素雅的感受。《太平洋现势手册》红色的笔挺的长宋美术字体显得如此的严正而又充满了热情,一只充满力量的手托起一个地球仪的图案造型在封面左上显得特别醒目,在纤细的蓝色外框包裹下,整个设计多了理性的元素,图文并茂,相得益彰。《论第二战场》的封面设计洗练、简洁,在白底上“论第二战场”五个红色长宋美术字屹立在封面正下方,理论书籍严正的风格扑面而来,蓝色的英文标题在封面正上方清晰淡雅,此封面点睛之笔是封面首个英文字母“A”字号比其余的字母都略大并且用的红色调显得格外醒目,作者应该是有为了凸显“A”的用意,观察整个封面发现醒目的“A”与封面右下角的红色火箭图案相呼应,让整个封面产生了趣意。

对以上三帧封面进行分析后,笔者归纳出曹辛之在抗战重庆时候设计的理论书籍具有以下几点规律:

①构图具有清秀、大方、明净的特点。在方寸之间,使用线条和色块分割空间,布局严密,讲究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摒弃理论书籍生硬、呆板的构图。文字与图案相呼应,图文并茂。

②用色上“惜墨如金”,封面用色不多于三种色相,颜色雅致。

③美术字端正、挺秀、讲究笔画间架,形神兼备。

曹辛之在抗战时期重庆设计的文艺书籍封面分析:

《东京日记》1944 年重庆五十年代出版社出版设计者巧妙提取东京标志性景观富士山为设计元素,在洁白的封面正中,蔚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鲜红的朝阳,朝阳的一旁是被皑皑白雪覆盖高耸巍峨的富士山,在山的脚下坐落着一间精致小巧的客栈。笔者认为坐落在山脚的小客栈具有点睛之笔。试想:作者住在客栈里看着太阳东起西落,手中的笔记录着每天的点点滴滴。此封面构思巧妙,构图简洁、清爽,寥寥几笔勾勒出惬意的意境,让人浮想联翩。

《江之歌》1945 年五十年代出版社出版江历来让人想起波澜壮阔的景象,但这帧封面却给人带来,清新、隽逸的视觉感受。设计师运用了图案化变形的艺术手法,图案简练、抽象,三条一厘米宽的波浪线条斜竖构图形成湍急之势,几笔简笔勾勒出人物动态,顿时脑海中浮现出一位船夫吼着号子,在江河下游方奋力的撑船横渡江河的场景,纤细的波浪形变形宋体字呼应整个画面。整个布局极为精巧,横竖构图极具张力,在变化中见出呼应、对照,构图、色调给人一种明朗、深远、视野宽广的感觉。

分析了曹辛之在抗战时期重庆设计的两帧文艺书籍封面,笔者归纳出以下几个设计特点:

①作品耐看,回味无穷,余音绕梁,讲究书的内在美、含蓄美,他不太喜欢运用写实手法设计封面,喜欢比较简洁、抽象的表达方式,寥寥几笔却韵味无穷。

②他注重表达书籍装帧与书籍内容相互关系,也就是书籍装帧设计对书籍内容的从属性,他的艺术手法洗练,一看他设计的封面就能大概知道书籍的大体内容。

③他的书籍装帧艺术语言深入浅出,意在笔先。注重设计思想的表达,在设计的指导思想下,运用装饰性绘画和图案造型等艺术手段进行创作。

④善于运用色彩语言。以上两帧作品可以看出,色墨不多但能够表达出设计中所需要表达的感情,并且用色雅静,让人浮想联翩。

在抗战这个生死忧患的时期,曹辛之的作品里依然透露出那份纯美的意趣,他以画笔为武器用他那洗练的书籍装帧滋养着人们的心灵,让生活在抗战中的人民看到生命的曙光,向往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1]曹辛之.诗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5.

版面设计论文篇6

版面编辑与校对专业主要课程

主干课程:计算机编辑与校对、网络编辑概论及实务、网络新闻编辑、网页制作、汉字输入技术、书籍装帧及版式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报纸编辑与排版、编辑学、校对学、现代汉语、实用写作、出版学概论、印刷概论、出版法规、版权理论与实务、图形编辑制作、影视非线性编辑、传播学、书报刊及网络编辑实务、书报刊及网络页面的校对、书报刊版面及网络页面设计等。

版面编辑与校对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面向社会各种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出版企业、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网站等传媒机构,从事稿件的编辑校对、版式设计、网页设计维护、网站管理等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教育、互联网、文字媒体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教育/培训/院校;

2 互联网/电子商务;

3 文字媒体/出版;

4 计算机软件;

5 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6 广告;

7 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图书排版员、文字编辑等工作,大致如下:

1、图书排版员;

2、文案编辑。

版面编辑与校对专业培养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掌握方正书版和方正飞翔软件的基本知识、适用范围、使用方法与技巧,具备文字、段落、文章、图形和图像、图文混排、颜色的设定、公式排版、组版等能力,编排出符合出版要求的版面;

3.掌握编辑工作的选题策划、组稿、审读、编辑加工、发稿知识,掌握编辑工作的流程,具备文稿辅助编辑加工能力;

4.掌握校对工作的基本规程,熟悉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等校对方法,以及折校技术、点校技术、平行点校技术和人机结合校对技术,具备文稿校对能力;

版面设计论文篇7

关键词:公文版式 开发 实操教学 Word的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124-03

一、办公自动化时代公文写作教学现状

办公自动化时代,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中,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进行工作,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文书的写作和处理大都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进行操作。近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一体化教学要求,主张有条件的院校在同时并行理论与实操教学。一体化教学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视相关写作技能的锻炼和提高,这就满足企业对新员工“一到岗就能上岗”的要求。一体化教学无疑是一种进步,但是公文写作学科一体化教学开发严重不足,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结构字句训练,轻word版式设计

目前公文写作教学依然停留于旧教学模式,偏重理论教学,缺乏实操教学。课堂上教师一般注重公文结构安排、语言的顺畅程度,培养学生时一般训练公文结构安排、遣词造句等。许多老师认为公文写作就是公文结构的安排和字句的排列,故实操教学就是写作训练。站在发展的历史观来观照这个认识,其错误就在于忽略了计算机时代对公文写作提出的新要求。

(二)重手稿写作训练,轻计算机操作训练

部分教师受传统习惯影响或教学设备限制,公文写作教学及作业批改时仍采用手动形式。然而,办公自动化时代,文书的写作处理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

若写作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习惯于手写、专业于理论,外行于办公自动化下的写作实际操作,被用人单位贴上“眼高手低”的标签。办公自动化时代,公文实操教学不能仅仅停留于公文内容的写作训练,还应包含基于word的公文版式处理训练,只有结合word的处理技术开发公文实操教学,实现一体化教学,才能帮助学生实现学生懂理论、懂技能的教学目标。

二、公文实操教学内容不完整的原因及改进思路

多年来,应用文写作教师实施教学时局限于学科特性,认为公文写作仅仅是写作的问题,只要把写作之道传授给学生就了事。殊不知,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办公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Word的广泛使用使靠一张纸、一支笔撰写公文的历史逐渐远去,换言之,当今社会在深谙应用文写作技巧的基础上,对秘书提出了这个时代的要求之一:娴熟运用计算机操作技术处理文稿。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制定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必须并重理论和实操教学。很遗憾,无论是公文教材的编写,还是教学的实施,都过于注重理论介绍,而忽略甚至无视实际操练,导致实训教学得不到全面落实。办公自动化下,公文写作实训应当包含文书写作和版式设计两部分。笔者详细查阅了100余种应用文写作教材,发现实训安排都只停留在写作的层面,丝毫未涉及版面设计。又查阅将近百种文秘办公自动化书籍,也未发现有哪一种讲述版式设置,只是照搬计算机基础有关Word处理技术的章节,与公文写作的实际操作的特殊要求完全不符。

(一)版式实操教学缺失的原因

造成公文格式实操教学缺失的主客观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三个。

1.传统作业下,文稿写作、版式设计跟文件印刷的脱离使秘书不必负责版式制作。“由于原稿(特别是手写稿)与正式发出的文本在格式上有所不同,为此,需要在付印之前根据标准的公文格式对原稿各部分的排列次序与位置做出设计。”传统版面设计不是直接对页边、字型、字号、行距、字句、图表进行规划和调整,而是“将版面设计的结果逐项签批在原稿或版式设计说明上”,再交由文印部门排版和印刷。既然排版和印刷不是秘书的职责,是否掌握排版技术就无关紧要了。

2.《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下称格式)》的限制。当下,公文几乎是使用计算机完成写作和版式设计的,我国竟然未制定电子公文格式标准,只能“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下称办法)》的有关规定”,但《办法》缺乏操作标准,还得参照《格式》。《格式》虽然“规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通用的纸张要求、印制要求、公文中各要素排列顺序和标识规则”,却非建立于Word的处理技术,不能精确指导基于word的公文版式制作。国家参照《格式》编制公文写作教学大纲时就不可能不忽略了计算机处理的内容。

3.传统教学观的影响。文稿写作、版式制作、公文印刷一体化的出现使原本由文印部门负责的工作一并成为现代秘书的工作职责,业界却未编著结合三者的教材,教师只能囿于现有教学大纲和教材开展教学,侧重文稿写作,而忽略版式制作的实操教学。从教务的角度看,Word的处理技术已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讲授,不需要专门开设基于Word的版式设计课程,殊不知《计算机基础》对Word的处理技术仅只作简单的介绍,还不足以实现公文版式的制作。这两种落后的教学观导致学生得不到必须的技能培训,以致不能胜任工作。笔者广泛接触多家单位的公文,出现版式错误的绝非少数。

(二)开发公文版式实操教学的思路

教育界大张旗鼓地倡导一体化教学,要求理论与实操教学同时开展,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公文版式教学的指导方针。在理论与实操教学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学生掌握理论,掌握技能的终极目标。笔者在该思路的指导下开展了公文一体化教学实践,收效甚好。

版面设计论文篇8

关键词:自动排版;个性化定制;阅读体验

中图分类号: G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1-137-3

0 引言

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创新为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创造了可能。信息内容变得唾手可得,用户对信息的理解不再局限于信息本身具有的涵义,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工具辅助科学交流和知识共享,信息应用正在取代信息获取成为互联网核心。出版业的信息应用,集中体现在数字出版方面,而个性化定制出版又是其中一种特色鲜明的全新的出版形式。它允许用户介入出版过程,根据用户指定的信息需求,整合多种出版资源,最终包装形成个人属性强烈的信息应用产品。这一过程既体现了人机交互行为,又是用户信息系统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实质上,个性化、差异化作为定制出版的显著特征,主要表现在最终为用户呈现的出版物产品上,因而,作为包装前一环节的排版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依靠编辑力的排版工作,耗费人力、物力、财力,不能适应数字时代大规模定制的需求,更无法支持个性化环境下的信息应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自动排版这一概念,从探讨其必要性方面着眼,阐述了自动排版的解决方案和现实意义,以期缩短个性化定制出版的流程,为用户提供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服务体验。

1 自动排版的必要性

自动排版是一种机器完成的排版方式,根据一定原则适当地安排内容以适应设计要求。它虽然由计算机系统完成,但智能化地加入了情感设计和空间设计,在满足用户个性化出版内容需求的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出版物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首先,从用户需求角度来看,自动排版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必然结果。出版业的技术发展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数字信息的供求矛盾,而这一矛盾使得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更加强烈。从差异化的数字出版内容、多样化的数字出版产品形态可以看出,用户信息需求是出版业发展的源动力。数字出版的内容提供商、生产制作商、渠道提供商都在试图改善用户的出版体验,积极推行拥抱用户的策略。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是用户自意识增强和互动性需求增强的表现,包括创建适合用户个人行为的信息环境和建立与用户资料的有机结合等。而自动排版恰好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根据不同的用户偏好和理念,设计专属于用户个人的版式样式,交付给用户一个量身定制的出版物产品,这也正是用户所期望的。同时,排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用户付费意愿。信息丰裕的数字时代,用户拒绝为随处可见的类似出版物产品付费,他们更愿意为定制付费,因而针对用户独特兴趣的自动排版无疑是有价值的。此外,用户不仅仅为购买内容付费,更愿意为体验付费,自动排版的出现就为其提供了个性化服务体验,能够最大程度的接近用户的预想效果,满足他们对出版物形式的期望。

其次,从编辑的视角来看,自动排版有利于解放编辑生产力,有利于丰富编辑成果展现。编辑作为出版业的主力军,更应该及时地丰富自身技能以满足行业发展和职业要求。如果把编辑的成果比作糖果,那么排版工作就是多彩的糖纸,第一眼看中糖纸的人更愿意剥开糖纸品尝,因而,出版物的排版设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用户是否愿意进行阅读。纸质出版物的排版工作是由美术编辑利用排版软件逐页编排完成的,他们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出版物封面和封底,而内容页面的排版基本相同,无明显变化。数字出版已经不能沿用传统的排版方式,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排版方式在耗费大量编辑资源的前提下,仍无法满足即时排版的制作要求,另一方面,用户在体验阅读时,会潜意识地运用自身的审美品味评判出版物形式,这就要求出版物具有不同的排版风格。在此基础上,就产生了版式排版和流式排版的概念。流式排版和版式排版是对出版物的内容元素进行不同版排处理的排版方式。两者主要区别在于,版式排版的版面是固定不变的,而流式可以自动缩放以适应不同版面大小。此外,基于Publisher的流式排版缺点在于无法根据用户的阅读偏好进行调整,由此提出自动排版的概念,它将版式与流式结合起来,减少排版过程中的编辑干预,解放编辑生产力,允许编辑根据用户的个人喜好为其选择出版物的外包装,丰富了编辑成果展现形式,创建了更高水平的自动化编辑系统。

最后,从出版产业的角度来看,自动排版有利于出版产业实现各种出版形态的融合,提高出版产品生产效率。在出版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出版的定义越来越倾向于其技术属性。从传统的纸质出版到数字出版,这一领域的知识应用与获取也发生着变化。无论是以亚马逊电子出版市场为代表的统一平台下的单体出版模式,还是以CNKI学术文献库为代表的统一平台下的集成出版模式,亦或是以中国科学院OA平台为代表的自由平台下的集成出版模式,都破除了以纸为中心的出版理念。伴随着数字内容生产技术、出版技术和文档内容编排技术的出现,按需印刷、新媒体出版、个性化定制出版、自出版等出版新形态逐步得到了实现。其中,排版技术是文档内容编排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恰当地处理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特色版式设计。而传统排版方式,设计单一、版式简单,无法满足高质量、高效率的出版要求,由此提出了自动排版的概念。自动排版是当今排版领域中一个引人瞩目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商业印刷制作领域的应用已经愈来愈广泛。它能够很好地适应Web2.0环境下的出版发展,利用计算机设备动态智能地解决关于排版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一个完成的排版流程,协助完成动态出版。

2 自动排版的概念

从上述三个层面必要性的探讨中可以归纳出其定义:自动排版是个性化定制出版的一种排版方式,它力图减少编辑过程中人的干预,将重新组织好的出版物内容,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排版规则自动地灌排,调整其格式,使出版内容呈现出符合消费者个性化阅读需求的版面形式。实际上,自动排版是自组织理论的一种实践应用,它是20世纪60年代末建立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主要研究系统的组成单元在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约束下自发的从无序状态组织成一种有序结构的过程。1系统中的自组织功能愈强,系统的持续发展动力就愈强。自动排版是在一定的排版条件和排版规则下,内容元素根据参数值的不同,从杂乱无章的状态到结构化有序归位的状态,具有生成偏好版面的目的趋向性特征,是排版工作由低级走向高级的进化过程。其中,排版规则和算法是自动排版的内容组织标准和指令,影响着自动排版的顺利完成。

2.1 区别于传统意义的自动排版

传统意义上的自动排版处于印刷环节,目的是在印刷过程不间断的前提下,连续地印刷出不同的出版物产品。而本文所研究的自动排版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自动排版。它是为出版物封装做准备的。由于个性化定制的数字出版物不存在大批量的纸质印刷行为,封装即是出版物生成的最后一个环节,从某种角度来说,自动排版处于数字出版物的发行环节。

目前,论文的自动排版、试题库的自动排版、工程图的自动排版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尚不成熟的自动排版应用。关于论文的自动排版是按照标准的论文模板的要求,处理输入的未排版论文的内容,调整其格式,并输出完全符合模板格式规定的论文。试卷的自动排版是试卷版面生成的过程,根据特征将试题划分为多个单元,不同内容在一定规则指导下,被逐步选择,分析相互之间的关联,并有序化归类布局。工程图的自动排版是根据幅面、属性,自动地将其布置在卷筒纸的打印范围内,在保证打印位置正确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省纸张。这几类应用虽都属于自动排版的范畴,但自动化程度仍然较低。

2.2 区别于word的自动排版功能

方正飞翔、Indesign等专业排版软件的出现,并没有完全冲击word的自动排版功能。word自动排版功能是在有很少人工接入的情况下,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格式,运用智能感知技术,进行排版。但是要实现完全的自动排版,用户必须在录入之前设定格式,格式相同的段落需要重复进行手动编排。它有一个说明性样板,包括规定好的字体、字号、段间距、行间距等基本版面要素,在导入文档内容后,对其进行扫描,保存各部分格式和信息。word更多地体现一种人工干预和预先设定的过程,是待用户自己输入内容后直接套用模板。而本文所研究的自动排版,是已经获取内容后的自动排版,自动排版的规则也是区别于word固定格式的一种个性化表现,体现了结合偏好的自动化排版过程。

3 自动排版的意义

自动排版不仅仅是排版软件的智能化应用,支撑其兴起和发展的动力是数字出版技术,技术资源、内容资源的博弈与融合,必然会成为未来出版业的核心竞争点。研究自动排版的意义在于:

3.1 增加信息内容的附加值

自动排版不是针对某一本书,而是可以将自由组合起来的内容进行自动编排。信息的多元化、海量化、无序化是在知识爆炸时代的显著特征,将这些信息根据用户的需求高效地提取和组合,是满足用户知识偏好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排版方式,无法将不同的信息内容依据用户偏好的方式呈现出来,即使能够呈现出来,也需要大量的人工干预,浪费成本。自动排版恰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在节约成本方面起到了不小作用。它在不增加计算机运行负担的前提条件下,将人力资源和计算机资源结合起来,对信息内容资源进行了二次利用,增加了知识内容的附加值。此外,自动排版在计算机系统内部完成,缩短了出版物生成时间,为信息内容的价值提升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也是知识组织理论的应用拓展。

3.2 提供个性化的用户体验

对于传统的纸质图书而言,版面设计在编辑环节,不需要用户参与,编辑按照个人审美标准和同类书的排版风格进行版面编排,用户被动的接受版面样式。某些情况下,编辑可能会在进行用户阅读习惯等调查的基础上排版,但仍然无法避免统一单调的版式设计。而自动排版,是根据用户偏好,实现出版物内容的个性化呈现,它是对内容的一种包装,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的体验。自动排版后的出版物是已经封装好的出版物,可以直接传递给消费者。同时,封装既是内容版权保护意识的体现,又将自动排版视为智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成果,保护了自动排版的知识产权属性。从用户的角度来说,需求的知识内容被封装成了一个新的出版物,即使是相同的内容需求,不同用户得到的封装版本也具有不同的版面风格,满足了个性化时代的差异化需求,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自动排版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营销手段,用户的购买决策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而自动排版是出版商为影响购买决策能够作出的努力之一,它能够尽可能地缩小用户阅读时的感知质量与阅读前期望质量的差距,为保持用户粘性、培养用户忠诚度提供可能。

3.3 为可变数据印刷的发展创造机会

可变数据印刷(Variable Data Printing)是按需印刷的一种,也是传统意义上印刷环节自动排版概念的衍变。它是指在连续印刷的过程中,通过改变数据信息印刷出不同的出版物内容,又被称为可变信息印刷、定制印刷、信息印刷等,数据库出版也属于这一类。为了满足用户日益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它根据预先设定好的包括内容、格式等页面要素,针对不同的客户进一步进行设计而成。本文所研究的自动排版,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可变数据印刷的前一环节,但是在数字出版时代,它也可以看作是可变数据印刷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出版物交付给消费者的最后一个环节实现个性化定制。它将智能聚合后的用户信息内容需求,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版式,自动将文本内容和图片灌进页面当中。因而,自动排版在数字时代创新了可变数字印刷的发展途径,拓宽了可变数字印刷的发展视野。

4 结语

自动排版在个性化定制的背景下产生,本文阐述了其必要性,并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了一个自动排版的解决方案,论述了其存在和发展的现实意义。自动排版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排版理念,是对传统编辑排版的数字化改变。数字出版的相关技术已经能够实现排版的自动化,而结合用户阅读偏好、设备偏好、知识偏好的自动编排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仅提出了自动排版这一概念,后续研究可以在自动排版的实现流程、相关技术、排版规则制定、版式生成算法等方面展开,以期适应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为个性化出版物产品和个性化出版服务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陈富忠,刘衍聪.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工程图学试题库自动排版技术[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1).

[2] 侯霞,孟飞,杨鸿波.文档编辑与排版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33).

[3] 基于Publisher自定义模板的自动排版系统[J].计算机时代,2011(3).

[4] 杨杨.基于试题库的试卷管理和自动排版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10).

[5] 马吉全,金英,宋成杰,尹明.毕业论文自动排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6).

[6] 张钌.在线科技论文编辑和自动排版平台研究[D].兰州大学,2013.

版面设计论文篇9

【关键词】集成电路版图;教学方法;改革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是集成电路设计的最终结果,版图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芯片的性能和经济性,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学好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技术,具备成为合格的版图设计工程师的基本潜质,是摆在微电子专业老师面前的一个普遍难题。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我们做了以下探索。

一、突出实践,理论配合

传统的《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采取理论教育优先,学生对于版图的基本理论和设计规则非常熟悉,但动手实践能力缺乏培养,往往在学生毕业后进入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还需二次培训版图设计能力,造成了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这是由于没有清晰的认识《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的性质,造成对它的讲授还是采取传统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听,偏重理论,缺乏实践,影响到学生在工作中面临实际设计电路能力的发挥。《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是一门承接系统、电路、工艺、EDA技术的综合性课程,如果按照传统方式授课,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无法得到体现,违背了课程应有的自身规律,教学效果和实用意义不能满足工业界的要求。我们在重新思考课程的本质特点后,采取了实践先行,理论配合的教学方法,具体如下:集成电路版图是根据逻辑与电路功能和性能要求,以及工艺水平要求来设计光刻用的掩膜图形,实现芯片设计的最终输出。版图是一组相互套合的图形,各层版图相应于不同的工艺步骤,每一层版图使用不同的图案来表示。我们首先讲授版图设计工具EDA软件的使用,让学生掌握EDA软件的每一个主要功能,从图形的选择、材料的配置,让学生从感性角度认识实际的版图设计是如何开展的,每一个步骤是如何使用软件完成的,整体芯片版图设计的流程有哪些规定,学生此时设计的版图可能不是很精确和完美,但学生对于什么是版图和如何设计版图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建立起版图设计的基本概念,对于后续的学习奠定了牢实的实践基础,此时再去讲授版图设计理论知识,学生更能理解深层的工艺知识和半导体理论,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实践先行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二、注重细节,加强引导

传统方式讲授《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理论占大部分时间,学生知道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电阻、电容等基本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构成要素,但是在版图设计中,这些元器件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其实内心中充满着疑惑和不解。针对学生的疑惑,我们从工艺细节入手来解决这个问题。作为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者,首先要熟悉工艺条件和期间物理,才能确定晶体管的具体尺寸、连线的宽度、间距、各次掩膜套刻精度等。版图设计的规则也是由工艺来确定的,掌握了工艺也就掌握了版图设计的钥匙。我们将通用工艺文件的每一条规则向学生讲解,通用元器件的规则整理出它们的共性,最小宽度、长度、间距的尺寸提醒学生要记忆,不同芯片生产厂的工艺对比学习和研究,学生在这一系列规则的学习过程中,慢慢理解熟悉了工艺规则文件的组织构成及学习要点,能够举一反三的在不同工艺规则下,设计同一种元器件的版图,即使电路元器件的数量巨大,电路拓扑关系复杂,在老师耐心的讲解下,学生也能够依据工艺规则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版图,这都是在理解了工艺规则细节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关注细节,加强引导,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方法。

三、完善考核机制,争取比赛练兵

学生成绩的提高,合理完善的考核机制不可或缺。以往《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的考核主要是理论知识作业和课程报告,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动手能力没有得到考核,造成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采取项目形式,全方位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知识点,将通用模拟电路分成五大类,每个大类提取出经典的电路10种,使用主流芯片加工厂的生产工艺,由经验丰富的老师把它们的版图全部设计出来,作为库单元放在服务器中供学生参考。在学生充分理解库单元实例的基础上,将以往设计的一些实用电路布置给学生,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设计出合格的版图,以此作为最终的考核结果。学生在学习课程期间,可以接触到不同工艺、不同结构的多种类电路,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设计出版图,这极大的促进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时间观念。学生在设计版图的过程中,会遇到多种问题,他们会采取问老师答疑,和同学讨论的多种方式解决,不仅能督促他们平时上课认真听讲,而且对遇到的问题也能多角度思考,最重要的是他们亲自动手设计版图,将工艺、电路、器件综合考虑,在约定的时间内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老师根据学生上传至服务器中设计的不同项目版图打分,而且将每个项目的得分出具详细的报告,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点评。学生通过查阅报告,能够知道课程学习的缺点和得分项,为下一次提高设计成绩是一个很好的参考。除了日常学习设计版图项目,学生可以争取参加微电子专业的一些比赛,通过比赛体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版图设计项目,来提高学生在实际场景下如何发挥设计能力和项目组织能力,为他们未来进入职场从事版图设计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四、总结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是一门兼具理论基础和实践锻炼想结合的课程,对它的讲授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合理的实践环节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Christopher Saint/Judy Saint.集成电路版图基础-实用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0).

[2]蔡懿慈.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0.

[3]编委会.最新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及教学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6(11).

基金项目:北方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基金。

版面设计论文篇10

参考文献的写作是顺序是按论文当中出现的先后和编码数依次列出来的,完整的参考文献应该列出文献的作者、标题、版次、页数等等。下面是千里马网站的小编整理的关于模具论文参考文献,希望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带来帮助。

模具论文参考文献:

[1]丁松聚《冷冲模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2]史铁梁《模具设计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

[3]付宏生《冷冲压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制造》化学工业出版社

[4]冯小明《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

[5]许发樾《模具标准应用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6]彭建声《简明模具工实用技术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7]孟少农《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8]黄毅宏李明辉《模具制造工艺》机械工业出版社

[9]许发樾《模具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10]姜奎华《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模具论文参考文献:

[1]屈华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2]彭建声.简明模具工实用技术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3]唐志玉.模具设计师指南.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

[4]《塑料模设计手册》编写组.塑料模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5]贾润礼,程志远.实用注塑模设计手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6]廖念钊.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中国计量出版社,1991

[7]黄毅宏.模具制造工艺.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8]模具制造手册编写组.模具制造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9]冯炳尧,韩泰荣,蒋文生.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10]赵如福.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1]徐灏.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模具论文参考文献:

[1]《塑料工程手册》编委会编.塑料工程手册.机械工程出版社,2000年4月:第157~538页

[2]唐志玉主编、副主编李德群、徐佩弦.料模具设计师指南.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6月

[3]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八设计院.直线电机及其应用技术.湖南科技出版社,1979年5月

[4]蔡美琴张为民等编.MCS—51系列单片机系统及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7月

[5]叶云岳杨贤诚主编.中国直线电机应用成果汇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年

[6]冯炳尧韩泰荣蒋文森编.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7月

[7]许鹤峰陈言秋编.注塑模具设计要点与图例.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年7月

[8]AutoCAD机械设计实例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年1月

[9][加]H.瑞斯著朱元吉等译.模具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发行,1999年1月

[10][美]罗伯特A.马洛伊著赵树高等译.塑料注塑制件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4月

[11][德]E.林纳.P.恩格编徐正宝译.注射成型模具设计108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5年7月

[12][日]山田一著胡德元译.直线电机及其应用技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4月

[13]唐贤远编著.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

[14]林其骏主编.微机控制机械系统设计.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5月